人寿保险业

2024-09-05

人寿保险业(共12篇)

人寿保险业 篇1

一、引言

LIMRA (前称Life Insurance Marketing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 是一个保险及金融公司的业界组织, 总部设于美国。寿险业界多年来都参考LIMRA的统计数据, 用作制定发展策略之用。

本文发现, LIMRA是以寿险公司作为主体研究对象, 每年年底一刀切统计寿险代理的流失。这样计算过去一年由1月至12月新入职的寿险代理。实际上, 3月入职的代理有10个月资历, 9月入职的代理有4个月资历, 12月入职的代理仅有1个月资历, 只有是1月入职的代理才有足12个月资历。因此, LIMRA统计方法下的留存率计算方法存在不足, 数据不准确。因此, LIMRA统计方法下不同年资的留存率不能反映寿险代理的留存实况。

二、寿险营销员流失率估计

人寿保险业受营销人员流失困扰。不少中、外学者及寿险业内人士对寿险营销员流失率问题进行研究。Dalessio (1994) 估算寿险代理入职首年平均流失率为44%。Meyers (1995) 则认为寿险代理每年流失为23%。Herb (1999) 发现寿险代理入职首年流失率为55%。Dionne (2001) 认为寿险代理入职首年流失率为26%, 但入职第四年流失率为82%。

Ericson, Doyle&Barry (2003) 在其研究中, 引述监管机构负责人数据, 80%寿险代理于入职首两年流失。Catania (2009) 则认为寿险代理于入职首两年累计流失率为68%。Berube (1996) 指出寿险代理入职首三年累计流失率为75%。Creek (2005) 认为寿险代理入职首四年累计流失率为83%。

三、LIMRA的寿险代理流失计算方法

以下是LIMRA研究寿险代理流失的例子。假设过去一年新招聘了450名代理员 (A) , 今年年底留存359名, 流失91名。假设前一年新招聘了604名代理员 (B) , 前一年年底已流失了122名, 今年年初留存482名, 至今年年底留存249名, 今年流失233名。

假设前二年新招聘了498名代理员 (C) , 前一年年底已共流失了305名, 今年年初留存193名, 至今年年底留存130名, 今年流失63名。假设前三年招聘了475名代理员 (D) , 前一年年底已共流失了390名, 今年年初留存85名, 至今年年底留存68名, 今年流失17名。假设前四年及以上招聘代理员 (E) 年初留存1, 106名, 今年年底留存1, 010名, 今年流失96名。

LIMRA计算不同年资代理员的基础留存率。过去一年新招聘代理员 (A) 的基础留存率是80%。前一年新招聘代理员 (B) 的基础留存率是52%。前二年新招聘代理员 (C) 是67%。前三年新招聘代理员 (D) 是80%, 前四年及以上新招聘代理员 (E) 是91%。

LIMRA研究2008年中国寿险代理留存率。LIMRA的Megan (2007) 于2006年在香港地区做了一个同样的寿险代理留存率研究。表1是比较香港地区、中国大陆及美国寿险代理员的基础留存率。虽然不同年份, 三地的寿险代理员都是入职年资愈长, 留存率愈高, 但首年是例外。

根据前人研究及假设, 寿险代理的留存率应该是一年资历最低, 然后逐年上升。LIMRA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及美国所做的统计数据, 寿险代理的留存率最低的是二年资历的。三年资历的寿险代理, 其留存率比一年资历的还要低。很明显, LIMRA的数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这是因为LIM-RA的年底一刀切统计方法有不足之处。

四、本文研究寿险代理的方法

本文以保险代理为主体, 首次登记后满6个月、满12个月、满18个月、24个月及满36个月, 搜寻其网上登记情况;

表2显示香港寿险公司于2009年1月、2月、及3月分别招聘了529名、548名及569名首次登记的寿险代理。满6个月维持登记, 分别有368人、371人及395人。1月、2月及3月满6个月累计留存率分别为:70%、68%及69%。三个月平均69%。满12个月“仍有登记”的分别有264人、250人及294人。1月、2月及3月满12个月的累计留存率分别为:50%、46%及52%。三个月平均49%。满18个月“仍有登记”人数分别为:211人、207人及212人, 满18个月累计留存率分别为40%、38%及37%, 平均38%。

满24个月“仍有登记”寿险代理分别为:177人、166人及165人, 满24个月累计留存率分别为33%、30%及29%。三个月平均为31%。满36个月“仍有登记”的寿险代理分别为:132人、135人及135人。满36个月累计留存率分别为:25%、25%及24%, 平均24%。

表3显示基础留存率是比较每个调查点之间的留存变化。2009年1月首次登记的寿险代理共529人, 满12个月“仍有登记”264人, 与首次搜寻人数529人比较, 满12个月基础留存率:264人÷529人=50%。满24个月基础留存率:177人÷264人=67%。满36个月基础留存率132人÷177人=75%。

2月首次搜寻人数548人, 满12个月基础留存率:250人÷548人=46%。满24个月基础留存率:166人÷250人=66%。满36个月基础留存率:135人÷166人=81%。3月首次搜寻人数569人, 满12个月基础留存率:294人÷569人=52%。满24个月基础留存率:165人÷294人=56%。满36个月的基础留存率为135人÷165人=82%。

2009年1月、2月及3月的平均基础留存率是:满12个月基础留存率49%;满24个月基础留存率63%及满36个月基础留存率是79%。

五、总结

一般假设, 代理的保险业年资愈长, 其留存率愈高。LIMRA的数据与这个假设不符, 特别是前24个月留存率比前12个月的留存率低很多。前36个月的留存率仍比前12个月的低。本文数据符合这个假设:入行12个月基础留存率49%, 入行24个月的寿险代理基础留存率63%, 入行36个月的基础留存率79%。

参考文献

[1]Berube, E., 1996, “Mentoring is one approach to agent retention issue”, Bests Review Life Health Insurance Edition 96, 82-85.

[2]Catania, M., 2009, “The impact of a designation program completion on productivity and retention in the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industry”, Working paper, Walden University.

[3]Creek, D.V., 2005, “Solomon Huebn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surance Sales Professionalism, 1905-1927”, Enterprise&Society 6, 646-681.

[4]Dalessio, A.T., 1994, “Predicting insurance agent turnover using a vidoe-based situational judgement tes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9, 23-32.

[5]Dionne, G., 2001, “Handbook of insurance”, Springer.

[6]Ericson, R., Aaron Doyle, and Dean Barry, 2003, “Insurance as governa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p.195.

[7]Herb, D., 1999, “On Life Insurance:Part 2”, Column Week February.

[8]Kahn, D., and J.M.Hadley, 1949, “Factors related to life insurance sell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33, 132.

[9]LIMRA, 2009, “Agent Production and Survival--Hong Kong”.

[10]Megan, H.B., 2007“Agent Production and Survival2006–Hong Kong”, LIMRA.

[11]Meyers, D., 1995, “‘Reengineering’The Life Agent’s job, from scratch”, National Underwriter/Life&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99, 10-11.

人寿保险业 篇2

存在意义

当被保险人的生命发生了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最初的人寿保险是为了保障由于不可预测的死亡所可能造成的经济负担,后来,人寿保险中引进了储蓄的成分,所以对在保险期满时仍然生存的人,保险公司也会给付约定的保险金。人寿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人的生命身体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业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死亡、年老、伤残、疾病等都是生活中的危险,我们叫做人身危险。

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会有一些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总会有一些人患病,各种危险随时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对付人身危险的方法,即对发生人身危险的人及其家庭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人寿保险就属于这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对参加保险的人提供保障, 以便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编制家庭理财计划,为您和您的家庭构筑心理的防线,构造爱的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人寿保险是为千家万户送温暖的高尚事业,人寿保险作为一种兼有保险、储蓄双重功能的投资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和钟爱。人寿保 险可以为人们解决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各类风险的保障问题,人们可在年轻时为年老做准备,今天为明天做准备,上一代人为下一代人做准备。这样,当发生意外时,家庭可得到生活保障,年老时可得到养老金,有病住院可得到经济保障。

分类

定期人寿

定期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单规定的期间发生死亡,身故受益人有权领取保险金,如果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未死亡,保险人无须支付保险金也不返还保险费,简称“定期寿险”该保险大都是对被保险人在短期内从事较危险的工作提供保障。

终身人寿

终身人寿保险是一种不定期的死亡保险,简称“终身寿险”。保险责任从保险合同生效后一直到被保险人死亡之时为止。由于人的死亡是必然的,因而终身保险的保险金最终必然要支付给被保险人。由于终身保险保险期长,故其费率高于定期保险,并有储蓄的功能。

生存保险

生存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必须生存到保单规定的保险期满时才能够领取保险金。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死亡,则不能主张收回保险金,亦不能收回已交保险费。

人寿保险,家庭理财须首选 篇3

某保险公司护身符定期寿险

案例:刘先生,现年36岁,公司职员,月薪1万元,妻子32岁,月薪3000元,孩子正上幼儿园,每月还房贷3500元。刘先生给自己投保了某保险公司护身符定期寿险保险计划,每年缴纳保费5100元,缴费20年,保险期限20年。

保险责任为:被保险人若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保险公司给付身故保险金100万元子受益人;若被保险人发生残疾,保险公司根据残疾程度按相应比例×50万元给付残疾保险金子被保险人。

律师点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像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尽管让大家的“经济神经”绷得紧紧的,但也并非全无益处。譬如,至少它让许多美国人突然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富裕,它也让我们看到国内疯狂的房价在露出回归理性的曙光,人们的投资理念也开始回归价值基础,最为明显的是家庭保险理财,人们也开始从保险投资回归保险保障。健康险、意外险以及人寿保险等以保障为主的传统险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这些人身保险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保险的本质来讲,还是从个人家庭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讲,在家庭保险理财规划中,人寿保险应该是最基本的首选险种。

首先,从保险的本源意义来讲,人寿保险堪称各类险种的基石。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尽管业内人士不断宣讲保险具有投资理财和保全财富的功能,但是保险最本质的功能还是风险防范,与市场上众多的投资理财产品相比,唯有保险的保障功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人身保障和财产保障。其中人身保障包括人寿保障、健康保障和意外保障,即:对被保险人发生身故、残废或因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造成的死亡、伤残、医疗费用以及收入中断时给予的经济补偿。财产保障包括:对因意外引起的个人或者企业财产损失的补偿;对因投资失利或者诉讼引起的个人或者企业财产免遭冻结风险的经济保障等。很显然,在上述两类保障中,因为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财产的价值,所以人身保障尤其是人寿保障当之无愧地成为一切保险保障的根本。

其次,从个人及家庭的风险防范角度讲,人寿保险也是各类保险保障的基石。一直以来,经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宣传,许多人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保险就是投资理财,将会带来很高的投资收益。也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存在,才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国内市场竟掀起两次投资型保险的集体退保潮。其实,保险产品不论怎样发展和创新,不论是投资型保险还是保障型保险,不论赋予它多么齐全的功能和多么亮丽动人的名字,对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而言,它就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及家庭的经济风险防范问题。譬如,该款人寿保险计划对于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被保险人刘先生而言,每年只支付5100元,却可以有效地避免家庭在自己万一发生不幸时陷入还贷危机和孩子教育经费短缺的尴尬困境。

人寿保险业 篇4

1 文献回顾

在国外,Weiss(1986)[1]运用非前沿方法研究了人寿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随后Weiss(1991)[2]检验了美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1975~1987年财产保险公司总体效率。Eisen(1991)[3]对8个西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市场规模与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的企业规模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Cummins,Weiss(1993)[4]分析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总体效率。Santomero等(1998)[5]利用DEA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法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效率。Cummins等(1998)[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1988~1995年数据对美国人寿保险市场与规模及效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Diacon(2001)[7]使用可变规模收益公式分析了英国保险公司的效率。Klumpes(2004)[8]使用傅立叶弹性计算了1994~1999年英国40家人寿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制度的成本和利润。Fried(2002)[9]提出了能够排除环境和统计噪音影响的三阶段DEA模型。

目前国内学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主要分析商业银行的效率,如方燕(2008)[10]和黄宪(2008)[11]等,在保险业的应用与国外学者研究相比还相对滞后,相关实证文献并不多见。梁芹和陆静(2011)[12]使用三阶段DEA方法对2004~2009年7家中资寿险公司和7家外资寿险公司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林巧珍(2011)[13]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2004~2008年14家寿险公司(8家中资公司、6家外资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陆静等(2012)[14]基于2004~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产险市场的三阶段DEA效率演进进行了研究。胡宏兵(2014)[15]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2007~2010年中国保险公司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别对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成本效率和收益效率进行实证评估。

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思想,但一些学者对保险公司效率的研究大多采用传统一阶段DEA方法,选取财务指标度量予以分析,或者把寿险和财险保险公司放在一起来评估效率,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寿险和财险在经营方式和经营环境并不完全一样,再有实证研究样本单位选取太少,不足以代表保险公司的整体水平,数据选取年限太短,不能有效反应保险业发展的整体变化趋势。

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分析模型构建

2.1 实证研究方法

借鉴Fried等(2002)提出的三阶段DEA分析方法,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层面研究人寿保险行业的效率。

(1)第一阶段:初始效率值计算

此阶段利用各寿险公司原始的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BCC(Banker-Charnes-Cooper)模型计算各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TE(Technical Efficiency)、纯技术效率PTE(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和规模效率SE(Scale Efficiency)。标准的BCC模型为如式(1):

(2)第二阶段:利用SFA模型进行误差分解

根据第一阶段DEA模型计算结果,可得到原始投入量的差额变量(Slack Variables)数据,然后用SFA成本边界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Cost Function)进行回归分析,并分离管理无效率、环境无效率、随机误差因素三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仅是由管理无效率造成的决策单元投入冗余,最后根据所得结果,对原始投入量进行调整。

(1)第二阶段的SFA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就是第一阶段投入产出变量的差额值。第一阶段的投入松弛变量为:

其中,sij是第一阶段第j个决策单元第i个投入变量的松弛(差额)变量,也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第i项投入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额(投入差额值);为达成技术效率的目标投入量。

(2)建立松弛变量与环境变量的理论模型。以sij为被解释变量,zj为解释变量,构建m个独立的SFA回归模型:

其中,zj=z1j,z2j,…,zpj为p个可观测的环境变量;fi(zj;βj)是确定可行的松弛(差额)前沿,一般取fi(zj;βj)=zjβj;βj表示环境变量对投入松弛变量sij的影响程度,β为待估计的参数向量;vij和uij分别表示统计噪音(反映随机因素的影响)和管理无效率,并假设vij~N(0,σ2iv),而uij服从截断正态分布(1),即uij~N+(0,σ2iu),vij+uij为混合误差项,两者独立且不相关。

通过Frontie4.1软件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先求出σ2和γ等未知参数,其中相关系数γ=σ2ui/σ2ui+σ2vi,γ越接近于1,则σ2ui越大,表示主导因素为管理因素,γ越接近于0,则表示随机误差项为主导。同时,γ的零假设统计检验还被用于检验SFA模型设定是否合理,假设θ0和θ1分别为γ=0和γ≠0时待估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量,L(θ0)和L(θ1)分别为似然函数值,则检验γ零假设的统计量LR为:

若γ=0的原假设被拒绝,则表明SFA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

(3)利用回归结果调整各DMU的投入变量。首先,从SFA回归模型的误差中分离随机因素,再运用Jondrow等(1982)的方法,根据管理无效率的条件估算式先求出E(uij/vij+uij),可以得到uij的估计量:

式中,σ*=σu2σv2/σ2,εi=uij+vij,λ=σu/σv,σ2=σu2+σv2,φ和Φ分别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则可得到随机因素的条件估计:

然后,采用Fried等(2002)的调整方法,以环境等条件较差的公司为基准,增加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公司的投入,将所有寿险公司调整到相同的环境条件,并考虑随机干扰的影响。最后基于最有效的DMU,以其投入项为基准,根据E(vij/vij+uij)=sij-ziβj-E(uij/vij+uij),将所估计的值代入以下调整的公式,对其它各决策单元投入量的调整如下:

其中,xij为实际投入,xAij表示调整后的投入。式(7)右边第一个中括号表示将各寿险公司都调整至相同环境和条件下,第二个中括号表示使所有决策单元处于同样的自然状态中。

(3)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

以调整后的各寿险公司的投入数据替换原始数据,再次运用BCC模型计算效率值,可得到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各寿险公司的效率值,可更准确地反映各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

2.2 变量选择

(1)产出、投入和环境变量

本文结合我国人寿保险业主要活动和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根据指标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客观真实性,可计算性以及可比性原则,在参考了国内外其他作者研究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基础上,把资本(固定资产)、劳动力投入、费用支出三个变量作为投入指标,将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两个变量作为产出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投入产出变量关系分析

DEA模型要求投入和产出变量间具有同向性关系,如Lang和Golden(1989)认为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要满足Pearson相关性检验,一般相关程度越大表示效率评价结果越可靠[14]。利用统计软件对各年数据的相关系数计算显示,各项投入与产出皆显示出高度正相关,除了少数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83以上外,其他都在0.95以上,表示当投入项增加时,产出项亦随之增加,符合DEA模型的同向性要求,所选指标是合适的。

2.3 数据来源

据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61家人身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52家,养老保险公司5家,健康保险公司4家;中资公司为36家,外资公司为25家。在这些人身保险公司中,决策单元即样本人寿保险公司直接影响到对人寿保险行业规模效率评价,因此在选取样本人寿保险公司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主要因素:所选取样本人寿保险公司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成立和经营持续时间尽可能长、所需资料能够公开获取。本文选取了2002~2011年30家人寿保险公司,其中中资人寿保险公司15家,中外合资(外资)人寿保险公司15家,所需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所需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各卷。

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实证结果

3.1 第一阶段:基本DEA计算结果

运用DEAP2.1软件,通过运行规模报酬可变、投入导向型的BCC模型对效率水平进行测算,计算出各年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的值。整体上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有一定波动,在2005成为发展的谷底,不管是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后开始逐步的上升,如表3所示。公司的效率值与其市场规模、成立时间和公司所有权性质具有显著的关系;中资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值普遍的高于外资寿险公司,这与其市场规模和成立时间具有明显的关系。从纯技术效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2007年后外资寿险公司的纯技术效率均值比中资寿险公司高,这充分说明外资寿险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显著的高于中资公司。结合规模效率可以发现,中资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来实现,而不是依靠纯技术效率。

3.2 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结果

以第一阶段得出各个投入变量的松弛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软件Frontier4.1对SFA的成本边界模型进行最大似然回归,得出2002~2011年各投入变量的冗余变量与各环境解释变量(成立年数、市场份额、分公司数目、所有权归属)之间的回归结果。

由于在回归分析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本文采用的是逐年进行截面分析的方式,共建立了30个回归方程(表4,限于篇幅以分段项列出回归结果)。由于部分回归方程中出现了系数不显著的情况,即部分年份环境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根据结果对变量进行了相应的筛选和剔除。

从表4可以发现,所有模型的LR单边检验T值均大于Mixedχ2分布临界值,通过了0.05的检验水平,拒绝原假设,表明本SFA模型的设定是合理和必要的。同时,所有回归分析结果都显示,gamma值趋近于1,表明组合误差主要受到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投入变量进行第二阶段调整相当重要。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各环境变量对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存在不显著蹬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费用支出,对固定资产基本都显示出显著的影响。但整体来看,样本期间成立年数、市场份额、分公司数和所有权性质都对劳动力、资本投入和经营支出冗余值具有显著影响。

3.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计算结果

根据模型设定的方法,对各寿险公司各年的投入变量进行逐个调整,利用调整后的投入变量与原来的产出变量,通过DEAP2.1软件再次测算,结果得出如下分析。

(1)调整后的规模效率

从表5可以发现,原有的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相对效率值仍然达到0.8以上,平安人寿调整后效率值达到0.8以上,成为第一梯队,而民生人寿、生命人寿、合众人寿则未达到0.8;原来的华夏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信诚人寿、中意人寿的相对效率值仍然在0.6~0.8,生命人寿和友邦上海调整后的效率值也达到0.6以上,这些公司属于第二梯队,而华夏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与其他公司的效率值都在0.6以下,属于第三梯队。

(2)调整后效率均值分析

调整后整体上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一定波动,在2005年成为发展的谷底,不管是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后开始逐步的上升,如表6所示。调整后的公司纯技术效率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基本都在0.85以上,说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了。调整后更多的公司无法体现出其规模效率了,说明这些公司的规模效率被高估了,特别是中资人寿保险公司。

(3)调整前后比较分析

(1)技术效率比较

从图1可以发现,考虑环境变量和统计噪音前后的比较来看,除了2011年的差距比较明显外,调整后公司的技术效率值与调整前的差距不大;从发展趋势看,调整后的技术效率值波动性要明显的小于调整前;具体来看,2002年和2006年调整前后技术效率基本一致,2003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调整后的技术效率要低于调整前,而2005年和2007年调整后的技术效率要高于调整前。

(2)纯技术效率比较

从图2可以发现,考虑环境变量和统计噪音前后的比较来看,调整后寿险公司的纯技术效率值明显高于调整前,说明之前计算的纯技术效率受到了外部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从发展趋势看,调整后的纯技术效率值波动性要明显的小于调整前;从具体差异来看,相比其他年份,2005~2007年的纯技术效率差距最为显著。

(3)规模效率比较

从图3可以发现,考虑环境变量和统计噪音前后的比较来看,寿险公司规模效率值显著下降,除了2005年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年份的规模效率都要小于调整前,说明之前计算的规模效率值被高估。从波动性来看,调整后的波动性要小于调整前,说明公司的规模效率受到了外部环境要素的显著影响。

4 结论

人寿保险实验报告 篇5

开课实验室:图书馆219开课时间 2014 年 6 月 3 日实验报告 2014年6 月3日

注1.每个实验项目一份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第一页学生必须使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附页用实验报告附页纸或A4纸书写,字迹工整,曲线要画在坐标纸上,线路图要整齐、清楚(不得徒手画)。3.实验教师必须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批改,用红笔指出实验报告中的错、漏之处,并给出评语、成绩,签全名、注明日期。4.待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要求学生把实验报告整理好,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加上实验课学生考勤及成绩登记表(见附件2)、目录和学院统一的封面(见附件3)后,统一装订成册存档。共2页第1 页制表单位:设备处

天津商业大学生实验报告附页

开课实验室:图书馆219开课时间2014 年 6 月3 日实验报告 2014年6月3 日

人寿保险业 篇6

产品针对出生30天到60岁以下的人群,缴纳保费期限为5年、8年、12年。以一个30岁的男子购买该险种,年缴保费5万元,5年共缴纳25万元。该男子第一年缴纳5万保费后,当年可以从保险公司领走3122.5元年金,以后至74周岁,每年此时都领取同样金额的年金;他到75岁时还可获得31.225万元满期祝寿金,并且,每年还有金额不等的红利。如果这位人士在75岁前去世,保险公司将按照其缴纳的保费进行赔偿。

再举一个小小孩的例子,给0岁的宝宝购买了“美满一生”,选择5年期,每年交5万元,保险金额为7.62万元,利益为:1关爱年金——保单生效后,每年均可以领取关爱年金,7.26万×5%=3810元,直至74周岁。2满期保险金:75周岁可领取保险额×5=38.1万元满期保险金。3红利:75年积累红利。4保障:为期75年的生命保障,最高保障金额为41.9万元。如果投保后2年内病故,则退还保费,如果2年后病故或者意外身故,则给付金按照保险金额×交费年度×110%计算。

在国际上,即期年金保险是一种先进的人寿保险产品。因为是即交即领,年金领取快速、持续、稳定,所以这种保险理财产品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够给投保人一个清晰而稳健的人生规划。

信用卡分期付款赞成票

分期付款是个好东西,小两口为结婚买了房子装完修,再花几万买大平板电视、智能冰箱、环保空调、笔记本电脑真有点儿吃劲儿。不买?更难受,洞房花烛是人生一喜,少了这些硬件总是欠缺。信用卡分期付款就解决问题,将商品的总价格除以分期的月份,在加上点儿手续费,每个月交点儿力所能及的费用,就可以提前享受生活。不过,信用卡分期付款是需要手续费的,而且换算成年利率还真是不低,如此小两口都是守家在地的,双方父母就支援一下甚至赞助一笔。如果两个人都是外地人,父母方面无所依傍,都靠两人自食其力,信用卡分期付款还是不错的。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分期购物,必须在特定商家分期采购,但商家数量大,涉及家电、数码、家居、家装、百货、旅游、健身、教育等诸多领域,所谓全国31个城市超过1000家店铺。交通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购物后48小时内致电银行客服,把任意商品的一次性购买转换为分期购买,应该说最为简便。浦东发展银行分期商品选择范围相对狭窄,持卡人只能在网站罗列的有限商品中挑选。

交通银行收取手续费是按照商品总价每期缴纳手续费,月费率依据分期金额不同而不同,介于0.68%到0.72%之间,相当于年利率8.16%到8.64%。招商银行按照商品总价一次性支付手续费,最低为0,最高为3.5%,不过如果客户是通过互联网、传真或者邮寄信函方式定购的,则免除手续费。根据与合作商家的协议,有些是免除手续费的,有些是收取小额固定手续费,还有些是固定比例手续费,具体情况要看合作商家店内海报。

中德住房储蓄产品赞成票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总部在天津,当初朱鎔基和施罗德力促而成。如今开业快三年了,第一批往它那存钱的客户现在刚刚获得年利率3.3%低息房屋贷款。现在5年以下公积金贷款利率为4.14%,5年以上为4.59%;商业银行个人房屋贷款利率5年以上已经达到6.39%。3.3%是多么的诱人呐!别光羡慕,人家能享受3.3%是因为投入早,而倒退近3年前,您未必看得上住房储蓄这种形式。

住房储蓄是这样,您可以一次性一大笔,也可以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往账户里存钱,比如说当您存满了10万,时间也足够长(到底多长需要根据存款的数量和速度计算,最快是2年11个月),住房储蓄银行可以给您配贷10万元。就是说,20万标价的房子,您拿存了几年的那个10万首付,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再贷给您10万,年利率3.3%,最长12年还款期。当初存在住房储蓄银行的钱也享受利息,年利率0.5%,比较低,但是如果将来购置的是天津本地的房产,天津政府补贴年利率1%,且免利息税。

铁算盘兄弟说,三年前为什么没涉足住房储蓄呢,第一配贷太少,和本金是一比一;第二时间太长,最短时间还要快三年,3.3%虽好,远水不解近渴;第三当时公积金包括商业房屋个人贷款利率不高,显不出3.3%的魅力;第四当时的投资市场机会多,随便做点儿什么拿到年利率3%以上没问题,就不跟住房储蓄银行五马换六羊那么倒腾了。如今,铁算盘兄弟却忙着张罗到住房储蓄银行存款,不光自己张罗,还给他21岁远房大侄子张罗。他说,那小子是“月光族”,每个月赚5000多在天津也不算少了,平常吃家里的住家里的用家里的,也不缴生活费,工作一年愣没存款。过三年五载要结婚了,难道首付都是家里出?他给安排每月存2000元,五年后26岁的时候就有本金12万,住房储蓄银行再给配贷12万,他自己不靠家里支持就有24万的可支配购房资金。

人寿保险的“三四六”理财法 篇7

关键词:三四六,理财,寿险

一、“三四六”理财法的概念

在不同生命阶段, 个人或家庭具有不同的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力, 从而理财需求、寿险需求也就不同, 个人成长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与个人理财规划的制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四六”理财法从总体上说, 就是理财规划人员要按照客户所属不同的家庭、收入层次和年龄段对客户进行科学客观的理财规划指导。具体来说, “三四六”理财法中的“三”指的是“三种收入”:高收入人群, 中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四”指的是“四种家庭”:形成期家庭 (从结婚到生子) , 成长期家庭 (从子女出生到其完成学业) , 成熟期家庭 (从子女参加工作到夫妻退休) 和衰老期家庭 (夫妻退休到死亡) ;“六”指的是“六个年龄段”:探索期 (15-24岁) 、建立期 (25-34岁) 、稳定期 (35-44岁) 、维持期 (45-54岁) 、空巢期 (55-64岁) 和养老期 (65岁-死亡) 。

二、用“三四六”理财法进行个人寿险规划

(一) “六”个年龄阶段与寿险购买

人是家庭的组成元素, 个人在其成长生命周期里, 其个人收支平衡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很大差别, 当然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把个人的生命成长周期以十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而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 分别进行讨论, 分析其理财需求, 从而确定个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计划, 见表1。

1. 探索期

探索期大约在15-24岁的十年之间, 个人在探索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以及高校的选择, 本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走升学路线继续深造, 如果出国深造则还需要预先考虑费用的问题。财务方面:此时期个人通常是单身, 居住情况是同父母居住或住学校宿舍。这个时间短的个人收入通常比较单薄, 有可能来源于打工或父母的零用钱以及学校的奖、助学金等。因此, 在寿险规划方面, 由于收入很有限, 所以主要考虑低保费的意外险和医疗险。学生可以考虑购买学生综合保障险, 单身青年可以考虑购买保额10-20万的定期寿险或保额20-40万的意外死亡险, 受益人均为父母。

2. 建立期

建立期大约在25-34岁之间, 个人此时刚刚踏入社会, 工作、事业上可谓是刚刚起步, 其财务特点十分鲜明:就是低收入、高支出 (“月光族”基本上都出现于此年龄段) , 而且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都会选择择偶、结婚、生子的生活路线, 所以常常由于资金短缺而不得不求助于父母。建议年轻小夫妻们在此阶段要努力工作, 提高银行储蓄;并且注意积累资金, 准备购房的首付款。在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保额为年收入5-10倍的定期寿险, 以配偶为受益人。 (2) 购买保额为年收入2-5倍的定期寿险, 以子女为受益人。 (3) 视实际情况购买子女教育金保险。

3. 稳定期

稳定期大约在35岁-44岁这十年间, 每个人基本上有了大约1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 经历了这个阶段, 个人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个人的财务准备方面: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 首先, 其子女都已经进入小学或者中学学习, 因此家庭应该积极地为子女的高等教育积累足够的教育资金;其次, 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都购买了自己的房屋, 如果是贷款购买的, 则需要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偿还房屋贷款;再次, 此时人们已经步入中年, 因此在退休养老金方面也要初步具有准备的意识。寿险规划方面, 除了前几个阶段购买的保险以外, 由于综合财力的增加, 还可以在增加保险购买品种: (1) 购买定期寿险, 寿险保额始终等于房屋欠贷金额, 属于保额递减型寿险, 其意义在于如果还款人由于某些意外原因不幸去世的话, 房屋贷款可以由保险公司继续偿还, 而不至于由银行拍卖而使活着的家属失去房屋。 (2) 购买教育保险, 为受教育阶段的子女继续筹划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费用。

4. 维持期

维持期大约在45岁-54岁期间, 个人经过20年左右的工作努力, 在事业上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其经济实力在此时是最强的。在财务规划方面:子女此时基本上处于高等教育阶段 (本科或研究生) , 子女教育金在之前已经准备妥当了;贷款买房的, 房屋贷款也已经基本还清;因此, 此时个人理财的主要目标是准备足够的养老金。在寿险规划上: (1) 购买足够的健康险, 以满足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 (2) 购买养老保险, 越早买越好, 买得早, 相同保额保费就越少。当然, 由于此时个人经济实力最强, 因此购买保险时有条件的个人在考虑其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考虑保险的投资功能。

5. 空巢期

空巢期大约在55岁-64岁时期, 大多数人在此阶段处于退休前后的时期, 从事业上来讲, 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大都应该做到高管位置;而技术人员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从而成为了高级技师或者高级工程师;子女一般都已经就业, 他们可能会继续与父母居住或者在外面居住。财务状况上:此年龄段人士应该采取稳健的理财策略, 降低投资性产品的购买, 增加存款数量并且增加稳定收益理财产品的额度。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养老保险的要继续缴纳保费, 如果觉得额度不够也可以适当增加保额; (2) 考虑到遗产规划问题, 可以购买终身寿险, 因为保险具有合法避税功能。

6. 养老期

养老期是在65岁以后这段时期, 事业上如果单位返聘, 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也可以做顾问等, 子女此时基本都成家立业, 拥有自己的家庭。财务规划上:领取退休金, 安度晚年, 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寿险规划方面:领取养老保险的保险金直至去世。

(二) “四”种家庭与寿险购买

个人理财不仅分析个人成长的生命周期, 还要考虑家庭生命周期, 因为理财策划是根据整个家庭做出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形成期是从结婚到子女出生, 成长期是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学业, 成熟期是子女完成学业独立到夫妻退休, 衰老期是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一般, 在形成期阶段家庭承受风险能力较强, 随后高风险投资的比例逐渐减少, 逐步增加储蓄、养老和医疗的贮备, 见表2。

1. 形成期

形成期是指从夫妻结婚到生子这段时间, 一般为1-3年, 这个期间的财务状况:从单身时期的不稳定逐渐稳定下来, 很多夫妻将要购买自己的住房, 因此要准备首付款, 也要为未来出生的子女做好教育款规划。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 防止因大病或意外导致财务状况出现较大波动; (2) 购买定期寿险, 以配偶为受益人, 防止自己死亡而使配偶生存状况下降; (3) 购买定期寿险, 寿险保额等于房贷金额, 防止还款人死亡而导致房屋被拍卖。

2. 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从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学业这段时间, 一般持续18-22年, 家庭状况方面夫妻二人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 工作技能不断得到加强, 同时, 子女年龄逐渐增大, 财务状况:家庭收入逐渐稳步提高, 教育费用支出越来越多, 随着家庭收支情况逐渐进入稳定状态, 应该逐渐增加投资类金融产品的购买数量。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教育保险, 为子女积累教育保障金; (2) 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解除因夫妻年纪逐渐增大而产生的后顾之忧; (3) 购买新型投资类保险, 其中包括分红类保险、投资联结保险和万能保险。

3. 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夫妻双双退休这段时间, 一般为10-15年, 家庭此时已经进入完全稳定时期, 子女经济上已经独立, 家庭收入稳步提高, 支出不断减少, 资产总额不断增多, 负债逐渐减少, 事业上同时也进入巅峰时期, 但夫妇年龄增大, 身体状况不断下滑。财务安排上:主要任务为增加退休金做准备, 风险投资比率逐渐下调, 稳定投资比率要提升上去。寿险规划上:主要购买养老保险, 增加退休后的退休养老金。

4. 衰老期

衰老期是指夫妻退休到死亡这段时间, 随着整体收入的下降, 生活和医疗支出不断增加, 家庭抗风险能力逐渐下降。在财务安排上:要强调资金的安全性, 降低风险投入的比重, 资金安排在安度晚年和安排后事上。寿险规划方面:领取养老保险的养老金。

(三) “三”种收入水平与寿险购买

按照经济收入状况, 将消费者分为高收入阶层、中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4]通过分析各自的主要风险, 制定合适的寿险规划。

1. 高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是指经济收入水平极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抗风险能力非常强的那部分人群, 通常指的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例如成功的企业家、老板、文体明星等。这部分人的财务情况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收入支出都非常大。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终身寿险, 为自己庞大的遗产合法避税, 虽然我国遗产税的征订还在规划之中, 但大额遗产征税是早晚的事; (2) 购买意外险, 高收入人群遭遇意外以后的财务波动数额大, 对家庭冲击更大, 因此意外险可以使高收入人群的意外支出更加平稳; (3) 购买健康险, 高收入人群健康出现问题后, 收入损失比其他阶层损失更大, 因此要购买高端医疗、医疗组合型健康保险, 解除健康问题的后顾之忧。总之, 高收入人群可以购买保障型保险、健康险、终身寿险等保险, 保费占年收入达约20%左右。

2. 中高收入阶层

中高收入人群是指生活优越、富足, 收入水平高、稳定, 但已经不再享受国企的福利制度的那部分人群, 例如像外企中的高级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高级技术人员等。这些人购买保险能力强, 对保险的需求量大, 对保险的认可度比较高, 因此是保险销售的主要对象。在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养老保险、终身寿险, 为退休、身故解除后顾之忧; (2) 购买健康险、医疗险, 避免因身体健康问题导致收入水平明显下降; (3) 购买新型寿险, 中高收入人群生活比较富足, 往往在购买基础性保险后还有富余资金, 可以考虑购买分红型、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联结保险实现资产的稳步增长; (4) 购买意外保险, 以家人为受益人。总之, 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购买养老险、终身寿险、健康险、投资险、意外险, 其总保额低于高收入阶层, 总保费占年收入的10%-20%。

3. 中低收入阶层

中低收入阶层是指收入低、福利低、抗风险能力低的三低阶层,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此这部分人比例还比较大。对于购买保险来讲, 中低收入阶层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解决温饱问题, 无力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另一类是除了满足衣食住行以外, 收入还有剩余, 还有能力购买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能力有限, 因此很多人还需要购买商业保险予以补充。寿险规划方面: (1) 购买定期寿险、短期意外保险, 由于收入低的原因, 在品种上尽量考虑保费低、保障全面的保险种类; (2) 购买医疗险, 由于中低收入人群抗风险能力较弱, 以此保身体健康、保大病是最重要的; (3) 在投资类型上选择储蓄型保险, 本来生活就不富裕, 储蓄型险到时间未出险可以归还本金。总之, 中低收入人群可以买意外险、大病险, 保费占年收入的3%-10%。

三、结论

总之, 人寿保险是个人理财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寿险理财在个人理财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其他理财工具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目前, 保险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寿险理财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三四六”理财法作为一种理财方法, 把个人分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收入层次, 把家庭分为不同的时期, 对其进行分别理财。此方法效率更高、理财效果更科学, 已经在寿险理财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因此, 每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应该熟练掌握“三四六”寿险理财法, 这样才能够更高效地为客户做好寿险理财规划, 同时更轻松地实现公司人寿产品的成功销售。

参考文献

[1]刘小书.个人理财与个人人寿保险规划研究[D].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金融理财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21-22.

[3]张云, 李晴.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 21 (4) :51-53.

试论加强人寿保险的服务 篇8

1、优质服务是寿险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寿险是一种商品,是以信用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承诺,外在形式为一份合同。寿险公司是直接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行业,销售的产品,它主要依赖人的服务。客户购买产品后,寿险公司便承诺按合同履行保险义务,由于寿险一般有长期性和信息不对称,保证履约需要机构或从业人员具有优质服务。

2、优质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美一著名管理大师预言:“21世纪将是服务的世纪,服务质量是占领市场的有效武器”。当今我国寿险市场情况:一是在需求还不足情况下,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二是同质化率高,产品差异小。三是监管力度加强,保险市场逐步规范,费率弹性减弱。于是,服务就是取胜法宝。目前,市场众多公司,国寿占据市场72%,独占鳌头,靠的是服务战略。开展“百万客户大回访”、“规范经营诚信服务”等活动,扎实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换来了众多客户,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秘诀。

3、服务是发挥保险职能的基础

保险职能是由本质决定,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一般说,保险固有职能不会消失,并产生新职能。固有职能是经济补偿。保险具有资产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为客户提供了风险转移。保险人用客户的保费建立基金,用以对客户因灾害或意外所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以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稳定。保险固有职能能否发挥,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需要客户认同。若大众踊跃投保,扩大保障面积,就要以服务为支撑。

二、寿险服务存在的问题

1、误导突出,信誉受损

寿险经营出现诚信危机。目前,低素质的营销队伍,短期化销售与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间矛盾明显,同时,公众对保险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营销队伍为了维持和拓展销售业绩而产生大量误导行为,损害客户利益,损害寿险形象。

2、监管存在困难

公司委托个人代理时,代理人直接同客户接触,掌握了保险人不知的信息,公司对其监督存在障碍,使自身处于信息劣势,很难察觉代理人违规。如代理人在利益驱使下,精力放在获利上,就会产生误导、返佣等不正当行为,这样寿险公司查处很难。

3、理赔慢问题显现

理赔慢原因一是理赔人员少。寿险公司把占市场,壮规模为目标,主要资源投到业务部门,对理赔人员配备少。随着业务扩大,案件增多,人员少的矛盾突出。二是理赔人员整体素质低。有些公司理赔人员学历低,素质低,对某些疑难案件处久拖不决。还有些理赔人员没有责任心,对积压案久不处理。三是个别公司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故意压赔,损害客户利益。

三、加强服务基本思路

1、服务要处理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寿险公司要履行合同,发挥其服务功能和作用,全心服务,树立正确观念。二是要处理服务与业务关系。服务是发展前提,寿险公司如做好服务,就能促进发展,规模壮大了,就有实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相辅相承。三是要处理服务与效益关系。理赔工作中惜赔和滥赔是错误的。公司如不按合同少给付,就丧失信誉,面临生存危机。如果超过规定多给付,就不能生存,因此,要贯彻“主动、准确、合理”原则,实事求是。

2、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售前要做好宣传。宣传做到社会宣传和营销员与客户面对面相结合,通过电视等传媒在社会上宣传,宣传保险知识,提高群众意识。营销员对客户宣传重点放在产品,以寿险产品功能和作用引导投保,满足客户需求,宣传要切入点准,宣传到位。售中是续保和扩保的重要环节,营销员要与保户感情投资到位,提高续保率,扩大承保面。售后要解决理赔等问题,寿险公司要选调素质高、责任心强人员充实理赔,提高素质。制定理赔案件时效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对违规要追究。促进理赔效率,使客户满意度提高。

3、加快寿险服务制度建设

要规范寿险公司服务,必须加快建立服务制度,要加强代理人行为的制度完善和督察办法,建立回访、咨诉岗,制定工作考核、建立理赔承诺及违诺追究等,从制度上约束。

4、建立服务质量激励机制

服务质量持续性改进和提高,取决于员工主观。为增强员工责任心,调动服务积极性,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服务质量目标和考核标准,开展服务竞赛等活动,在评选中广泛听取员工、客户意见严格标准,对优秀人员给予奖励并宣扬,在客户及全社会树立专业、诚信寿险良好形象。

摘要:如何能够在服务中寻求到占领市场的法宝,如何能够在占领市场的同时得到客户的认可,和都需要寿险从业人员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和付诸行动,使客户满意、使社会和谐。

关键词:寿险,优质服务,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美)人寿保险管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英)伊思.M.道布斯著.人寿保险管理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人寿保险业 篇9

为防范和化解人身保险公司收付费环节的资金管理风险, 提升寿险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 保监会于2008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人身保险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8]97号, 以下简称“97号文件”) , 规范了现金收付费方式和非现金收付费方式适用的具体条件, 实现了对人身保险收付费行为规范管理, 特别是对收付费现金方式的严格规定, 要求各寿险公司从2009年3月1日起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收付费的管理。

截止2009年6月末, 剔除国寿集团存续业务和养老险公司业务, 行业收付费方式中, 银行转账占比约为86.8%, 柜面现金占比约为12.9%, 营销员现金占比仅为0.3%, 改变了以现金为主的传统收付费方式, 形成了向银行转账方式转变的态势, 为有效防范利用收付费管理缺陷而引发的资金风险奠定了基础。

一、收付费概述

收付费作为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是保险业务经营过程中, 收付费岗人员通过现金、支票、汇票、转账、银行代收等收付费方式进行各种收付费业务行为并予以核对确认收付费实现的过程。

收付费包括现金和非现金两种方式。现金收付费指寿险公司柜面或通过第三方以现金形式收付费。

非现金收付费是指保险公司不以现金的形式, 而是通过银行等资金支付系统收付费, 主要形式有银行 (邮政) 自动转账业务、银行实时代收、支 (汇) 票、POS机收费、银行缴款单收费等。

银行 (邮政) 自动转账业务主要适用于寿险公司与各商业银行、邮政签订保险费代扣代付协议, 实行保险费 (金) 通过商业银行、邮政自动批量转账业务。

银行实时代收适用于通过银行柜面直接收取保费的转账业务;支 (汇) 票适用于客户或寿险公司通过转账支票 (汇票) 交纳保费或支付保险金。

POS机收费适用于客户直接到寿险公司柜面通过POS机交费或寿险公司通过移动POS机上门收取保费。

银行缴款单适用于客户通过银行柜面将现金保费直接交入寿险公司账户。

目前寿险公司收付费方式是以银行 (邮政) 自动转账业务为主, 柜面POS收费、银行实时代收、支 (汇) 票、银行缴款单、现金为辅的模式。

二、收付费管理基本要求

收付费管理是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寿险公司个人业务较多, 存在业务员多、规模庞大、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一个时期以来, 收付费环节的资金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寿险业务发展的一个风险焦点。

特别是近年来, 寿险业连续发生业内外人员利用公司收付费管理漏洞实施诈骗、挪用客户资金的案件, 有的案件涉及案金额高达数千万, 严重侵害了投保人利益, 败坏了保险行业的声誉。如何加强收付费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是当前寿险业的一项迫切工作。

收付费管理的原则是在确保收付费环节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大力推行安全、便捷的收付费方式。目前寿险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对收付费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健全收付费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如对单据、印鉴、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 将收付费管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从流程看加强收付费资金管理, 在源头上加强收付费环节的资金、日结管理, 推行收付费资金的转账方式, 减少资金流转的环节和时间, 增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资金收付费管理平台, 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收付费管理模式提出了地位相对独立、管理相对集中、服务相对前延的矩阵管理思路, 贯穿“共享服务”的理念, 通过逐步实施集中化的后台处理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收付费管理体系, 确立以控制风险为核心的增值型收付费模式的目标的定位。建立了收付费环节的风险管控机制, 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通过制订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实施专业化管理;丰富收付费手段,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三、非现金收付费模式创新

推行非现金收付费方式, 提供多种结算服务方便客户选择, 减少客户办理业务流程, 节省客户的时间, 确保客户在投保、退保、索赔环节的资金安全,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客户对公司的认识, 从而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实务中, 寿险公司的银行转账业务的操作, 由各家分支公司与各银行合作。各家公司以及分支公司与各银行有多条网银线路, 总部无法监控所有的分散操作, 如转账业务中存在着制盘、回盘的控制风险。此前多家保险公司都发生过在银行转账支付中相关人员修改制盘数据导致资金流失的事件。

如何集中系统内代收代付保险资金已成为各家寿险公司防范收付费资金风险的迫切工作, 也是监管部门加强风险管理的重点。目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开发使用的“一户通”转账业务就是一种创新收付费转账方式, 能实现工行、农行、招行等几十家银行的保费转账处理, 目前在全国系统乃至整个保险行业都是一种首创的转账模式, 实现了“一对一”转账模式。

“一户通”转账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实现了跨行批量实时转账, 拓宽了客户的转账交费渠道。实行“一户通”系统后, 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人民银行金融清算中心将工、农、中、建等几十家银行的代扣代付保费资金进行跨行批量转账处理, 改变了以往“一对多”模式, 完成了所有签约银行转账业务, 大大节约了寿险公司在各家银行渠道的维护成本。同时客户可以按手中持有的银行的借记卡、存折, 自由选择, 不再受原来只有少数几家银行的限制, 满足了广大客户的转账需求,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第二, 加大了省级集中管理力度。通过“一户通”系统, 可以实现寿险公司转账业务的省级或全系统的集中管理, 即通过在省级公司或总部完成全辖业务批量代扣代付文件生成、发送与回盘、推行批量业务、银 (邮) 保通业务资金结算等工作。

目前中国人寿浙江省分公司对全省各业务系统转账数据的处理均由省公司收付费运营管理岗统一操作完成, 代收代付保险资金也由省公司资金管理岗和收付费运营管理岗核对后统一归集。全省系统所有转账业务, 省公司与省人民银行杭州金融清算中心一家金融机构发生数据和资金的往来, 有效减轻基层公司和柜面工作压力, 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为全系统转账业务集中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三, 实现授权账户的实时核对认证, 确保资金管理高效、安全。寿险公司柜面人员在录入客户的授权申请后, 随时提交银行端进行账户的实时认证, 人行系统自动校验付款人账号与户名是否匹配、账户状态是否正常, 银行端校验的信息实时返回寿险公司柜面, 这样大大缩短了授权核对流程的往返时间, 提高了银行转账的时效性, 提升了保险代扣资金事前监控管理水平。

通过“一户通”系统扣款成功的数据, 资金可在次日中午前划入寿险公司指定的一家开户行银行, 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寿险公司在多家银行开设收入账户, 减少了保险资金的流转时间, 提升了资金周转速度, 确保了收付费资金的安全。

四、非现金收付费方式推进建议

首先, 应进一步创新收付费手段, 拓宽服务渠道。不断创新非现金收付费手段, 研究建立直接面向客户的资金收付关系, 通过邮政汇兑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村营销服务部的代收代付, 拓展两乡业务, 为客户缴领款提供多渠道、更便捷、更安全的资金收付方式和服务渠道, 也为公司资金风险控制从源头上构建新的管理手段。

在大力推广银行 (邮政) 转账实现批量代收代付的同时,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ATM机自助缴费、网上缴费等新型结算方式。及时跟踪各金融机构结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适时将新型结算手段在寿险公司系统内试行和推广,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其次, 要加强银 (邮) 保三方合作渠道, 加大收付费集中处理力度。随农村市场不断扩大, 如何在农村客户以及金融条件不够完善的村镇实现收付费管理, 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有非现金收付费渠道基础上, 应逐步改善农村收付现状, 加大与农行、邮政、农信社等农村常见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行批量转账合作, 满足不同银行储蓄客户的转账需要。

“一户通”业务的实施, 是浙江国寿在收付费方式上的创新, 这一新举措走在了全国寿险行业的前列。通过开发与银行间的统一资金转账平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运用网络平台等先进收付手段来提升支付效率, 加大收付费集中处理来完善收付环节内控。实施虽不到一年, 但在收付费管理上取得了较大成效, 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收付费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 随着收付费模式的转变, 全面推进银行批量转账的“一户通”业务, 未来寿险公司收付费管理模式将进一步体现风险管理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理念。

参考文献

人寿保险业 篇10

一、CEM的概述

(一) CEM的定义

根据伯尔尼H.施密特 (Bernd H·Schmitt) 在《客户体验管理》一书中的定义, 客户体验管理 (CEM,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 它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 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 通过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阶段, 各种客户接触点, 或接触渠道, 有目的地, 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 创造匹配品牌承诺的正面感觉, 以实现良性互动, 进而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 实现客户的忠诚, 强化感知价值, 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与资产价值。通过对客户体验加以有效把握和管理, 可以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并最终提升公司价值。

(二) CEM的目标

CEM的目标是在与客户的任意接触点上, 使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服务产生的一系列良好感受 (视觉、语气、味觉、气氛、关怀) 使之作出对公司有利的行为。CEM必须竭力保证客户从购买中获得良好的感受, 因而特别强调对客户不满意的补偿, 尽可能让客户体验到满意。

(三) CEM的作用

及时发现问题。CEM工具可以识别和跟踪系统的客户问题, 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浪费。

1. 减少客户对营销活动的疑惑。

通过收集客户对营销项目的评价, CEM能使营销机构更加深刻的理解客户的需求, 从而制定出更具个性化的服务。由于这种服务符合客户的内心想法, 所以他们会打消不必要的疑虑, 更容易接受。

2. 使营销活动的销售反应率平均提高3%~4%。

CEM分析软件可以自动收集和报道数据, 这样就缩短了客户联络中心收集和报告客户主要信息的时间, 营销机构能更快速的从客户联络中心获取顾客真正的需求, 从而提高反应率。

3. 保留客户。

CEM工具能够迅速识别客户不满意的地方, 使企业能够迅速作出改变, 以达到减少客户流失的目的。

二、首创安泰实施CEM战略的具体体现

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是通过客户对该公司的品牌的体验, 强化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 从而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

(一) 客户感知方面

首创安泰把客户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两部分。外部客户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监管部门、购买保险的人, 我们通常把这三类人称作“金三角”。内部客户主要指公司员工。该公司一直遵循着全面客户满意 (TCS) 的原则, 其中T代表全面和全员。

客户感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有形度、专业度、反应度、信赖度、同理度。只要公司把这五个方面把握好, 就能加深客户体验效果。我们可以用下列指标来测试客户的满意程度:效果/感知<期望→客户感到不满意;效果/感知=期望→客户基本满意;效果/感知>期望;→客户非常高兴。

从测试指标我们得知, 客户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越深刻, 就能够在众多的品牌中选择出最令自己满意的一种, 因此, 此类客户成了该品牌的忠诚者。

(二) 业务流程方面

在业务流程中, 客户最关心的就是投保、理赔这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最能让客户深刻体会到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是提高客户对该公司品牌忠诚的最佳时期。

1. 在投保阶段, 当客户对公司的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并准备购买时, 就会与保险公司接触并表达购买要求, 可见这一时期是影响客户最终是否购买公司产品的重要环节, 因此, 首创安泰把接洽服务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接洽服务人员有三个要求:首先, 要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积极主动与客户接洽, 了解客户的需求并积极帮助解决;其次, 要有专业的服务形象, 专业的服务形象体现在为客户服务时举手投足都体现专业化的形象, 言语举止都经过专业的训练, 衣着整洁, 礼貌对待客户;再次, 要有良好的为客户服务的心态, 主要表现在面对客户时始终笑脸相迎, 处处为客户着想,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第一要务;最后,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即以诚信为本, 与客户真诚相待, 遵守职业道德, 不误导和欺骗客户。

2. 在理赔阶段, 我们都知道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最重要的内容, 也是最能体现客户服务水平和公司形象的环节, 因此, 首创安泰对理赔环节监控更为严格。客户最关心的是理赔是否顺利和快速, 所以在理赔过程中要遵循高效率的原则, 即在理赔过程中严格控制保险理赔的时间, 避免拖延时间、积压工作等现象发生。如果出现拖延时间或理赔效率低的情况, 不但会对客户心理造成伤害, 产生不满情绪, 而且也会损害保险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降低公司的可信度, 对保险公司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理赔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家保险公司所认识, 很多保险公司都设立专门的理赔服务中心处理理赔工作, 通过为理赔服务设立“绿色通道”等方法来加快理赔工作的进行, 提高理赔工作的效率。而首创安泰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采取在保险事故发生地点的方式来方便客户理赔, 将传统的理赔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三、首创安泰实施CEM战略所取得的成效

该公司在实施CEM战略以来, 险种的提供更具针对性, 产品的销售能力、客户服务等与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提高, 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 客户保持率逐渐增加

我们都知道不断获取新客户可以使得保险公司的客户量增加, 但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大大高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 主要表现在争取客户的沟通成本以及对客户转移成本的补偿等。调查数据表明, 客户保持率增加5%, 行业平均利润增加25%-85%。首创安泰通过实施CEM战略使现有客户保持率不断增加, 客户的忠诚度不断增强, 公司的价值得到提升。

(二) 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CEM为公司的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提供信息化平台, 实现了客户数据的共享, 从而有效地回避了风险, 提高了服务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如处理业务的员工能快捷地调用客户详细资料, 尽快地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

(三) 销售能力明显增强

应用CEM以后, 这种个性化服务能让客户感觉到保险公司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首位, 客户对公司会产生信任感, 这样客户就会更容易接受营销人员的产品销售。

摘要:随着保险主体不断增加, 整个保险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首创安泰作为一个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保险公司, 要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引入先进的管理战略迫在眉睫。于是, 首创安泰在这种形势下引入了CEM战略,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CEM作了概述, 并着重分析了首创安泰实施CEM战略的具体体现, 论述了实施该战略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首创安泰,人寿保险,CEM战略

参考文献

[1]张洪涛, 石国庆.保险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伯尔尼H.施密特 (Bernd H.Schmitt) .体验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人寿保险业 篇11

不少人认为,只有买股票、基金、债券才算理财。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理财观念的普及,保险理财正在成为人们资产配置时的重要选项。保险理财属于中长期投资,其收益可以穿越牛熊,保持稳健增长,抵御通胀。太平人寿的财富管理专家建议,为了抵御通胀,实现资产安全保值,投资者不妨把保险理财也放进资产配置的篮子里。

保险理财是个人资产配置的基础

理财不是赌博,需要依靠科学的资产配置,但不少人的理财规划并不合理。益普索金融服务团队调查显示:73%的中国内地受访者通过股票、基金、房产、银行理财等作为退休准备。近一半的人(48%)认为财务稳健主要靠运气。

太平人寿财富管理专家指出:“美好的生活是可以规划的。”在GDP增速下行的经济环境下,客户应将资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实现收益持续稳定、保值增值,而保险理财产品恰恰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稳健增值。

保险理财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两大特点。长期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更偏好于长期投资,通常对接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由此这些长期投资往往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波动。

上述太平人寿专家称,这些具备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其未来的分红和投资收益可对抗通胀并获得较高收益,同时具备保障功能,可以为不确定的将来做比较确定的准备。因此,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是个人资产配置的重要基础。

分红险占保险理财主流

太平人寿专家表示,分红险作为中长期理财方式,意味着投资期间将跨越牛熊市,以保险公司相对稳健的经营风格,可以为投保人带来可预期的较为可观的收益,同时抵御通胀的风险。分红险使生存金越领越多,再加上越来越高的身价保障,备受客户欢迎。

太平人寿近期刚上市的“太平盛世连年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有特色的主打财富保值增值的分红险。该产品有两大特色:首先,即交即返,如果客户选择期交方式购买该产品,最早在保单承保后10天,被保险人即可领取第一笔生存金,金额为已交保费的20%;其次是以三重递增的阶梯方式返还,被保险人年龄未到65周岁,在投保的前10年,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额与累积红利保额之和的10%,第10年后递增至20%,一旦年满65岁,每年领取比例直接跳升至30%,领取直至终身。

从该产品的设计中不难看出,生存金的返还涵盖了被保险人的不同人生阶段,提供了一笔稳定、持续、可成长的现金流,对于客户在子女教育、成家立业、养老储备方面,都是一份不错的资金支持。该产品还可以实现二次增值,将“盛世连年”返还的生存金“零费用”转入万能财富金账户,借助公司投资项目,实现分红险与万能险的双核驱动,最大限度提高客户的利益。

太平人寿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理财险是银,医疗、健康险是金。消费者理财时不能只关注收益,而忽视对自己及家庭的保障规划。建议客户在配备基本的意外及健康医疗保险后,再进行投资理财规划,这样才能把保险进可攻、退可守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寿保险业 篇12

一、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024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9.7%[1]。据预测,我国老年群体人口数量在2020年将达到2.6亿。与此同时,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为年均增加10.0万,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将在2020年超过4600万。衡量一个国家达到老龄化的国际通用化标准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加深并且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释放了老龄产业发展空间,老年人口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加。预测表明,2014年~2050年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潜在需求会由4万亿元的规模增至106万亿左右,在GDP中所占比例也将从8%左右增至33%左右,很显然老龄产业正在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已经逐渐发展,根据产品类型分化形成了老龄金融、老龄服务、老龄房产和老龄用品四大板块。其中,老龄金融是四大板块的核心,它直接向老年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更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为年轻一代提供金融服务,为未来养老做准备。同时老龄金融涉及面广,与其他三大板块相互渗透,形成了完整的老龄产业链。

以养老、健康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由于市场需求具有刚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这一板块是老龄产业优先、重点发展领域。同样以老龄用品、保健品、康复辅具、医疗器械为主的老龄用品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也将快步发展。对老年群体而言,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在这几种养老模式之外,我国的养老房地产已经出现了综合性养老社区、主题养老社区、旅游度假型养老公寓等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这一板块的发展潜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人寿保险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障,当然包括养老保障这一重要内容。因此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协同发展的。面对老龄产业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人寿保险大有可为。

目前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的协同发展主要集中在老龄金融和老龄房地产两大板块。在老龄金融方面人寿保险提供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近几年也有多家保险公司如泰康、合众人寿等投资开发养老社区,涉足老龄房地产。很显然,人寿保险在老龄产业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人寿保险如何更加有效、精准地介入老龄产业,更好地发挥养老保障功能,实现与老龄产业深层次的协同发展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空间

着力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方共识。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多层面的老龄政策,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老龄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老龄市场各层次需求逐步释放,老龄金融、老龄服务及用品、老龄地产供给不断增长,银行、保险、房地产等各路资本竞相投入、纷纷进军老龄市场[3]。

人寿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规模化优势,在风险管理等方面又具有技术优势。借助自身庞大的客户群体和营销渠道,在老龄产业的四大板块中,人寿保险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老龄产业的协同发展。在老龄金融板块除了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在具体的给付形式方面可以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资金给付转化成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这一创新又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与老龄服务板块进行了有效衔接,同时又能与养老房地产这一板块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与此同时,人寿保险还可以进入老龄用品市场,与老龄产业的四大板块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在老龄产业迅速发展的契机下,人寿保险将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盈利模式。

三、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1. 在老龄金融板块方面,人寿保险面临强大的市场需求,产品研发与创新首当其冲

(1)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类产品研发的同时,要提供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由国家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已经实现了广覆盖,但是保障水平不高,仅仅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只能维持中低生活水平。而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目前只有少数企业、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有待进一步发展。而在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逐步实行与企业相同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由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4]。在这一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养老保险待遇必将出现波动,这部分人群未被满足的养老保障需求必然会部分转向商业养老保险。因此开发适应变革中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养老保险产品为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空间,这也是人寿保险面对老龄产业这一巨大市场的必然路径选择。

老年群体的疾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医疗费用等支出占到了养老费用的重要部分。而当前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提供的医疗保障层次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医疗费用的报销设置了起付线和封顶线,起付线以下和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承担。普通的常见疾病花费较少,不会对老年人造成经济负担,但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重病患者而言,自费部分会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人寿保险可以依托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品开发优势,为老龄人群提供针对自费医疗费用部分的医疗保险产品,这将成为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有效补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的疾病风险也发生了变化,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栓等成为了威胁身体健康的主要病因。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退化,患慢性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口中慢性疾病患病率也将显著增加,这直接导致对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而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承担疾病治疗的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护理康复等相关费用属于自费项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开发了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长期护理保险能够为老年人所需的护理服务提够费用补偿,对护理服务等级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保障范围全面,给付方式灵活。面对正在到来的银发浪潮,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我国保险市场出现长期护理保险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多家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势头,先后推出了多款长期护理保险,例如人保健康的“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这一领域市场需求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人寿保险应该着力在条款设计、承保范围、给付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不断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2)积极探索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的研发。2014年6月17日,保监会顺应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提出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为人寿保险积极参与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利好。试点的开展有利于发挥人寿保险风险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探索多方位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也为保险行业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养老保险,本质上是养老年金与住房抵押的融合。老人如果拥有某房屋完全产权,就可以向保险公司购买该类产品,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至身故,同时这并不影响老人对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将来老人身故,抵押房屋处置权归属于保险公司,其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相关费用[5]。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可以拓宽人寿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活跃保险产品市场。同时这一产品打通了整个养老服务产业链条,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保险公司可以推出医疗保险、金融理财等服务,融合养老地产的开发。平安寿险、幸福人寿、泰康人寿和合众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着手进行了相关产品的研发。

当然,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产品,它是多种金融产品的组合,这包括房产评估、房屋维护、房屋拍卖转让、养老年金、医疗保健、金融理财等众多领域。这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管控压力。

2. 发展养老地产,建立养老社区

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年金所提供的养老保障是不全面的,当然更谈不上提供高层次的养老服务。而人寿保险通过建立养老社区,将寿险产品与养老服务衔接,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社会养老压力。同时,通过开发养老地产将传统的货币给付养老金方式转化成实体养老服务又抵御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

对寿险公司而言开发养老地产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养老保险产品带来的保费收入进入到不动产领域,项目运行情况可及时反馈到产品前端,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真正实现了承保与投资互动,资产配置更加合理,资金运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有助于盈利模式的转型。

平安、泰康、国寿、太平、合众、新华、华夏7家寿险公司在上海、天津、武汉、南京、西安等地展开养老地产的投资、运营。累计资金额度已超过235亿元,其中有5家保险公司投资了7个养老社区,占地面积超过3.5万亩[6]。

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各地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策略。养老地产的开发非常注重目标客户群的准确定位。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层次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是养老地产开发成功的重要保障。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寿险公司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应建立规模较大的综合养老社区,集生活起居、护理保健、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并配备高端服务设施。而在经济发展相对后进的二、三线城市则以经济适用的养老社区为主。

(2)养老社区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良性运转仅仅依靠保险公司是不够的。从前期开发到后续管理,需要以人寿保险公司为核心整合一条完整的老龄产业链。老龄产业链上游是养老保险产品,养老服务设施、各项养老服务处于老龄产业链下游,寿险公司在其中起到整合资源、协调产业链各环节的作业。华夏人寿开发养老地产的模式是:华夏人寿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绿城集团分别提供医疗和房地产方面的支持[7]。

3. 嵌入养老服务及养老用品板块的发展,形成完整的老龄产业发展链

养老社区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提供配套的优质养老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老年群体身心状况及生活需求的特殊性,养老服务范围应该包括日常护理、康复保健、休闲娱乐、家政物业等。而这些服务专业程度要求较高,提供服务需要特定的资质,保险公司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以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在养老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对老人的服务需求进行评估,然后制定标准化的服务项目列表。各项服务内容依据科学标准制定服务质量也是有一整套可操作的执行标准。

在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得到了优先满足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进一步服务范围,如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文化法律等服务。同时可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辅助用具、食品、药品、服饰等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这样人寿保险可以真正实现与老龄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人寿保险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持系统

1. 政府层面制定规划、搭建平台

政府部门应结合老龄产业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对老龄产业制定总体规划,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并对老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养老社区作为新兴发展的领域,在其发展之初更应该建立规范,制定明确的建设标准及具体管理办法。在政府明确的指引和扶植下人寿保险在老龄产业的发展将更具方向性,也能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

2. 具体政策支持

(1)健全投融资政策。各级政府首先要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安排财政资金支持老龄产业建设,同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对人寿保险资金运用逐步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在三位一体的投融资政策下人寿保险将在老龄产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推进土地支持政策。人寿保险公司开发的养老地产属于营利性养老机构,其建设用地可以依据国家对经营性用地的规定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但要优先保障供应,并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具体来说国土资源部门和规划部门应进行充分协调协调,在目前实施的用地规划指标中增加养老用地及规划建设指标。

(3)深化税收优惠政策。对购买养老保险相关产品的机构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递延纳税等优惠[8],进一步培育养老保险的需求市场。对开办养老保险、提供老龄服务的寿险公司和老龄产业链上的其他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与此同时老龄产业链的各个企业、机构需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适当减免,养老服务机构的水电、燃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3. 与各大高校培养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寿险公司与老龄产业的协同发展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健身休闲场所与管理、养老服务的提供等多种经营方面。在开发这个庞大的产业中,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寿险公司面临的瓶颈。寿险公司可以优厚条件及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吸纳人才。要实现人寿保险在老龄产业持续、强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寿险公司与大学合作培养真正满足自身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406/20140600654488.shtml.

[2]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9/23/t20140923_3584036.shtml.

[4]http://news.163.com/15/0115/09/AG06E75400014AED.html.

[5]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68/info3918962.htm.

[6]江生忠,刘玉焕.寿险产业链延伸的方向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6).

[7]杜菲.四方合作新模式,华夏人寿布局养老产业园[N].中国保险报,2013-08-28(006).

上一篇:和解模式下一篇:集中供热的节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