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共11篇)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 篇1
摘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江苏进出口企业贸易额和FDI关系的模型, 遵循计量经济学方法设定实证估计模型, 初步回答了汇率变动如何影响江苏进出口贸易发展、影响有多大以及分析建议等三大问题。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江苏,贸易额,FDI
一、引言
1、江苏省进出口企业的发展状况
江苏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长期地增长趋势, 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513.5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923.97亿美元, 增长了约7.64倍。其中出口额由2001年的288.7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81.17亿美元, 增长了约8.25倍;进口额从2001年的224.77亿美元增长为2008年的1542.8亿美元, 增长了约6.86倍。增长速度高于同期江苏省GDP的增长速度和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在众多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中, 我们尤其应该看到FDI企业对江苏省对外贸易额的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图1中可以看出FD企业进出口额在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例, 从整个图形的变化趋势看, 两者的变动方向也是极其相似的。
该图根据江苏省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2、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状况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状况起着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改变外贸水平和引导资金流动, 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实际有效汇率reer是在对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按物价进行调整后得到的。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 同时还剔除了通胀对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在理论上,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从而改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的。
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更能反映市场变动状况。因此本文采用的人民币汇率均为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月度数据。
根据BIS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Monthly averages, 2005=100
二、人民币汇率调整与江苏省进出口企业相关变量的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从以上分析中看出, 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省的对外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应该将FDI纳入到模型中。
最终设定的江苏省的进出口模型如下:
ln EX=A1ln REER+B1ln FDI+U1
ln IM=A2ln REER+B2ln FDI+U2
其中EX为江苏省出口额, IM为江苏省进口额, REER为实际有汇率 (在运算中采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 FDI为外商直接企业进出口额, U1, U2为随机干扰项。ln表示对以上数据取对数。
2、数据说明
为了扩大样本容量, 本文所用reer数据为BIS统计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以2005年为基期100。江苏省的贸易额和FDI企业进出口额也均采用月度数据, 数据由江苏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整理而成。样本期为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
3、ADF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分析时间序列数据时出现的“伪回归”问题, 首先对基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ADF来进行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做单位根检验。ADF的滞后阶数由AIC和SIC最小原则来确定。
检验结果显示, 各时间序列均是一阶平稳数据, 不存在虚假回归问题。因此, 下文将使用最小二乘法 (OLS) 估计进出口方程, 确定方程的最终依据是其整体拟合效果、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以及主要解释变量是否显著。
(二)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江苏省进出口企业相关变量的实证分析
1、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2、对回归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FDI企业对江苏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ln FDI每增加一个单位, ln IM可以增加0.928个单位, ln EX增加1.103个单位, FDI对江苏进出口贸易总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系数中还可以看出在出口方面的促进作用大于在进口方面的促进作用。鉴于此, 我们要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外商投资, 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资, 鼓励外商投资进入相对落后于苏南的苏中苏北地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下, 从近期看, 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成本增加, 从而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或撤离。在这种形式下, 当地政府应该为投资商创造各种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 以维护和扩充目前的投资额。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且呈正向变化, 对进口贸易影响相对较弱且呈负向变化。根据以上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出口贸易额有促进作用。本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来说是一种压力, 但回归结果表明江苏省的进出口额不降反升, 显示出了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趋势。虽然近期几个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江苏省的出口额有所下降, 但在金融危机负面影响逐渐消退、人民币逐步升值的过程中, 江苏省的出口额也会随之相应地上升。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进口贸易额具有阻碍作用, ln REER每升值一个单位, ln IM将会减少0.483个单位。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也有所背离, , 即存在“人民币升值之谜”, 也反映出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加强出口产品的品牌建设, 引导出口企业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化品牌经营的理念和手段、以点带面, 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争创出口品牌的良好氛围, 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加强进口产品的多元化和互补性,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为我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裴平.国际金融学 (第三版) [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怀定.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4]宋兆晗.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5]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 2007.
[6]本文数据来源于BIS, 江苏省统计局等网站.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 篇2
假如去年某公司支付每股股利是1.8元。预计该公司未来的股利按每年5%速率增长。假定市场必要收益率是11%,现在股票为40元,则持有该股的投资者现在应该出手还是继续持有股票.试述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我国证劵市场的影响?
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改变了我国现有进出口的状况.整体来说,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出口型企业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我国许多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居主导,大多商品还是依靠价格取胜,人民币汇率升值,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当然,也有有利的方面,对于我国的进口企业,人民币升值意味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那些原料依靠进口的上市公司便会因生产成本降低而受益.第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证券市场决策行为,间接影响证券市场价格。价格下降,市场对该资产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也成立.证券资产的供给与需求的这种背离说明二者间的均衡关系被完全破坏。如果人民币升值,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导致证券资产价格的上涨.而且证券时常有助涨助跌的特点,很容易形成市场泡沫,最终对证券市场的造成大幅波动。
第三.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出口以及就业水平等产生严重影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一定程度取决于我国经济体制内部及企业管理是否具备调节能力,以及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转型,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 ,政府就只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随之证券市场也会大幅上扬。倘若成功实现转换,金融维持稳定,我国证券市场就能保持在较高价区,否则将出现较大震荡。
试述近年来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证劵市场的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总体上看有利于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发展。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评价
2000年及最近几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总的来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货 紧缩的趋势已经基本消除,宏观经济运行基本进入“零通胀、高增长“的理想状态: 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基本得到了遏制;物价水平止跌回升;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形势好 转的预期上升。这为我国股市的健全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 篇3
摘 要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汇率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得出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现时走势为“升幅可控、波幅较小”的缓步升值态势,并对宏观经济增长差异、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储备、利率差异、物价变动水平等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人民币升值的正负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 走势 影响因素
一、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概述
(一)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征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16号公告,宣布正式推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从此放弃延续多年的单一盯住美元的模式,并且正式开启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
1.人民币汇率形成:更鲜明的市场导向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汇率体制作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整体系统相适应。因此,管理层实施了诸如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增加外汇交易模式、丰富交易品种、提高交易主体的自主定价权等一揽子举措。可以看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的突出亮点是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汇價形成过程中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较之以前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夯实。
2.参考一篮子货币: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参考”而不是“盯住”,体现出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例如篮子币种的权衡取舍、相应权重的大小、浮动区间的调整等等。
3.有管理的浮动: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
目前全球经济并不平衡,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强,同时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金融体系发育也还不成熟,人民币汇率尚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进的节奏施加适当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银行在特定的阶段,对汇率的浮动区间施加适当的限制,或者运用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在外汇市场上吞吐外汇,调节供求,以稳定汇率,这其实也是在践行汇率改革中“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二)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回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经济基础。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开始,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11,之后人民币开始小幅波动。到汇改一周年时,人民币累计升值仅1.48%。随着国内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推动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人民币开始在2007年和2008年期间加快升值速度,同期人民币已分别累计升值6.73%和15.82%。在2008年4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破7。进入2009年,人民币汇率一改升值势头,总体保持稳定。2009年7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309。与汇改当日的汇率中间价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5.77%,对欧元升值3.7%,对日元升值0.79%,对港币升值17.15%。
二、人民币汇率现实走势及成因分析
(一)相关汇率理论分析
1.长期汇率决定的理论——购买力评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2.中短期汇率决定的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问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反之,汇率下跌。
(二)人民币汇率走势综合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相应上升。
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看,1994年一2005年7月间,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8.44—8.27的区间窄幅波动,人民币累计升幅只有1.92%,远低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后17.46%的升值幅度。而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平均10%左右的增长水平,是同期美国经济增速的3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美国;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快速提高。因此,虽然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10年“过度低估”的一种修正,未来仍存在一定的升值潜力。
2.国际收支状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和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从1985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经常项目变化看,美国和英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逆差,其占GDP比重逐步加大,分别从-1.7%和-0.08%,放大至-5.3%和-1.97%;日本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其占GDP比重变化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2%一3.5%的水平;中国经常项目差额从8O年代的逆差转为9O年代以来的顺差,其占GDP比重持续扩大,从-8.86%持续增加至10%左右,对我国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85年-2008年间资本项目变化看,美国和英国的资本项目基本保持顺差,美国资本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1.45%升至4%一5%的水平;英国资本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较为稳定,基本围绕2%左右的水平波动;日本资本项目基本保持逆差,占GDP比重主要在-2%到-3%之间波动;中国资本项目差额占GDP比重基本保持在0左右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伴随欧美日经济渐趋复苏,这一格局会略有改变,欧美资本项目顺差可能降低,日本仍将较为稳定,中国资本项目顺差趋于提升,将推动人民币升值。
3.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对外清偿能力,也是一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标志,对外汇投资者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外汇储备水平高,潜在外汇供给足,投资者对本币的投资信心和持有信心更大,有利于本币保持稳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人民币“硬通货”的地位与日俱增(如图1所示)。
三、人民币汇率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影响主要为:一是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二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其信心,促使进一步追加投资。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三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抑制出口增長
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2)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二)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分析
1.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人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域结构来减轻我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人的同时,我国企业可以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2.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
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日本“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
基于人民币未来巨大的升值压力,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重视。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
适时调整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出口企业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等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顾标,周纪恩.真实汇率与真实利率差异——基于人民币真实汇率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7(10).
[2]季刚.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原因的探讨.经济理论研究.2009(4).
[3]王辰.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商业时代.2009(12).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 篇4
国际经验表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汇率、资产价格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5年7月21日, 我国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 进一步推高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短期国际资本迅速流入我国境内。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迫使全球机构投资者出售全球范围内的风险资产, 落实去杠杆化的政策, 致使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从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抽调回发达国家。2009年以来, 我国经济开始复苏, 相对于其他国家, 我国的经济形势较好, 国际资本开始流入。从2008年开始至2012年末,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项连续呈现负几百亿美元的数额。2013年第一季度, 该项数字又达到193亿美元。与此同时, 2013年5月份我国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 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再加上近期美联储暗示货币宽松政策转向收紧的预期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态势, 有迹象表明, 热钱自2013年5月开始流出中国。
由此可见,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易变、规模变化较大以及波动性较强的特征, 会不可避免的威胁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央行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日趋复杂,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那么, 汇率的波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过程中, 汇率政策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深入研究和探讨汇率与资产价格、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学者观点
Calvo等 (1993)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20世纪90年代大量资本流入拉丁美洲部分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尤其指出美国为缓解经济衰退, 刺激本国经济而造成的美国利率下降, 从而使得国际资本追逐利差趁机流入拉美国家。Sebastian Edwards (2000)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拉丁美洲几国资本流动的实证研究指出, 有大量资本流动引起的实际汇率升值可能通过降低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干扰一国贸易自由化的改革;资本流动转化成实际汇率升值依赖于名义汇率体制以及货币当局对于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变动的反应。Gregorios Siourounis (2004) 通过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对五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及瑞士) 的净资本流动、名义汇率、净资产收益差异与利率差异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随着跨国资产收购在跨国资本流动中所占比重的增大, 名义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追求通货膨胀与产出稳定的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 应当把资产流动作为一个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来着重看待。Harald Hau等 (2005) 通过构建在不完全外汇风险交易下的汇率、股价以及资本流动的模型, 利用美国和17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数据, 证明与外国资本市场相关的本国资本市场的更高收益与本国货币的贬值存在联系, 流入外国市场的净资本与一种外汇的升值正相关。Rilina Basu Banerjee等 (2012) 通过构建有效需求模型, 分析股票市场价值和产出以及古典失业模型分析信贷紧缩与滞涨, 发现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流引起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下降并诱发该国货币贬值。Jean-Louis Combes等 (2011) 基于面板协整实证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弹性情况下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 发现公开与私人的资本流动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密切相关, 其中属于私人资本流动的组合资产投资比私人转移对于汇率升值的影响更大。Jack Favilukis等 (2012) 通过实证分析2000—2010年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转向萧条这一时间段内房价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性发现, 与传统理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一国进行住宅投资不同, 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流动对于居民住宅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较弱。
(二) 国内学者观点
王世华等 (2007) 指出2003年至今, 我国面临的主要形式是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通过计量模型发现, 短期来看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变动是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 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式也会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长期看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变动和国内外利差变动都会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从回归系数值可以看出, 无论何时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变动的影响比其他因素都重要的多。张谊浩等 (2007) 运用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 将利率平价理论发展成为三重套利模型, 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人民币预期汇率与名义汇率偏离导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形成较大套汇和套价空间, 进而使套汇和套价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重要动机。宋勃等 (2007) 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 选取我国1998—2006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和房地产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 短期内房价上涨诱导外资流入, 长期来看外资的流入助涨了我国的房价上涨。李宏等 (2011) 指出在实行资本管制和钉住汇率制度的经济体中, 短期内汇率可以看作是影响短期资本流动的外生变量, 但在较长时期, 则汇率和短期资本流动是相互作用的。此外与朱孟楠等 (2010) 的研究类似, 均采用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进行经验分析, 认为人民币升值与升值预期会促进短期资本流入。
以上学者们的论述, 部分专注于单一因素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间的动态关系研究, 或者研究集中于汇改前的时间段。本文在选择高频月度数据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汇率、资产价格以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态关系, 同时注重汇改后分阶段的实证结果对比。
三、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经常用于预测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 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本文通过建立无限制的VAR模型, 来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 数据选取及来源
实证研究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鉴于在2007年5月21日, 央行决定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到5‰这一政策性调整的现实情况, 本文将样本区间分为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与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两个阶段, 数据来源与说明如下:
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STCF。
张明 (2010) 对国内外有关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与评价, 总结出直接法、间接法以及混合法。综合考虑其优缺点以及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选取一种基于修改后的间接法, 其公式为短期资本流动=外汇占款增量-经常项目盈余-FDI净流入-外债净流入+误差与遗漏。其中外汇占款增量以及外债净流入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宏观月度库, FDI净流入与误差与遗漏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短期资本流动的具体估算结果如图1所示。
(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
2. 国内外利差IRD。
本文对于国内外利差的统计方法选择国内利差与国外利差之比, 其中国内利差代表利率为1年期存款利率, 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外代表性利率为美国联邦基金1年期存款利率, 来源于美联储官方网站。
3. 人民币汇率变动率ER和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EE。
其中人民币汇率选择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 来源于中经网宏观月度库;人民币预期汇率选择人民币NDF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来源于彭博社数据库。两种汇率变动率的计算均用环比值表示。
4. 资产价格本文主要分析股票价格变动率SCI和房地产价格变动率REPI。
其中股票价格选取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盘价, 房地产价格选取月度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 两者均来源于中经网宏观月度库, 变动率的计算均用环比值表示。
(二) VAR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一般来讲,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 需要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否则非平稳的变量进入模型, 出现虚假回归现象, 导致模型最终的分析出现偏差。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分两阶段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 其结果如表1所示。从ADF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 除中美利差IRD变量为非平稳的情况外, 其他各项变量都为平稳序列, 考虑到IRD的一阶差分变量DIRD是平稳过程, 最终进入到VAR模型的中美利差变量形式是其一阶差分序列DIRD。
注:c, t, p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p根据SC准则确定, 临界值为5%显著性水平的Mac Kinnon临界值。
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 经济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 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但这种结论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 不一定是真正的因果关系。本文检验SCI、REPI、EE、ER、DIRD与STCF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结果见表2。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来看, 首先, 人民币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分别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即人民币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 同时可以发现, 第二阶段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显著高于第一阶段, 说明第二阶段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与引导作用。其次, 人民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分别是股价变动率的格兰杰原因, 同时可以发现, 在第二阶段股价变动率也是房地产价格变动率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后, 股价变动率对于房地产价格变动率的影响与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
3. 模型滞后阶数与脉冲响应分析。
在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之前, 需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根据最大似然比 (LR) 、施瓦茨准则 (SC) 和赤池信息准则 (AIC) , 综合考虑将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2。
脉冲响应分析是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影响关系的一种思路, 主要考虑扰动项的影响是如何传播到各变量的。为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于人民币汇率、利率以及资产价格的突发性或非预期性的反应, 本文分别给予以上变量一个正向冲击, 考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其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所示。根据图2分析如下:
(1) 相比较而言, 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本身、股价变动率、房价变动率、人民币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和利差的结构冲击, 在期初, 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更富有弹性。表明每日交易波幅扩大后, 各种冲击的能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2) 尽管期初的冲击效应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较大, 但是其后的衰减率第二阶段比较快, 且一直持续衰减值0。以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本身为例, 2个月内, 第一阶段由140衰减到-25, 幅度为165, 而第二阶段则由232衰减到19, 幅度为213。这一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两个阶段在图2中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3) 虽然第一阶段当中受冲击的绝对程度略小于第二阶段, 但是并不能说明第一阶段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流动性。其原因为:汇率弹性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冲击能量的释放, 致使其他各因素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负波动。
注:*、**、***分别代表在1%、5%、10%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4. 基于方差分解的对比评估。
所谓方差分解, 就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 (通常用方差来度量) 的贡献度, 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 方差分解能够给出VAR模型中每个随机扰动对于变量影响的相对重要的信息。
以下利用方差分解来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本身、股价变动率、房价变动率人民汇率变动率、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率, 以及利差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贡献程度, 两个阶段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由第一阶段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预测方差结果 (表3) 来看, 短期内,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预测方差主要由其自身的变化来解释;但从长期来看, 这一解释比例持续下降, 接近一半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差变化是由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这三大因素来解释的。其中, 房地产价格变动率解释程度最高, 最高达21%, 其次是股票价格变动率, 维持在17%左右, 再次是中美利差变动率, 大约为4.4%, 最后是汇率变动率与预期汇率变动率, 合计3.5%左右。
由第二阶段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预测方差结果 (表4) 来看, 总体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预测方差绝大部分是由其自身来解释的, 为82%左右, 其次是房地产价格变动率、汇率变动率、股价变动率和预期汇率变动率, 分别为4.8%、4.6%、4.5%和3.7%, 四者差异不大, 利差变动率解释能力最低, 仅为0.2%左右。
结果显示, 与第一阶段相比, 第二阶段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受自身运动规律的影响, 也受一定程度的汇率变动、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 而利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共6个时间变量序列, 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 分两阶段构建VAR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 其结果如下:
首先, 人民币汇率变动率、人民币预期汇率变动率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比变动和股价变动的原因,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后, 股价变动又是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原因, 也就是说汇率变动引起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 进入股票市场, 引起股价上升, 之后带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 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加剧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
其次, 在央行对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进行政策性调整后,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自身的预测方差能力最大, 其余各因素的预测方差能力有限。两阶段相比可以初步断定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的扩大, 有利于分散各种套利、套汇以及套价收益的短期国际资本对于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冲击。
(二) 政策建议
最近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不断增大, 大规模的国际资本趁机持续流入我国, 尤其是以投机为主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
1. 加强对流入我国的短期资本的监督和审查, 建立对相关热钱流入的长期跟踪和预警机制, 审查其流入的方式以及真实性。适时运用税收方式, 提高热钱流入我国的成本, 压缩其获利空间。
2. 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和形成机制改革, 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动摇, 同时进一步落实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的扩大的政策, 逐步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机制, 缓解外汇市场不能出清导致的央行被动入市平衡供求的压力,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为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在严厉打击短期国际资本通过经常项目违法违规流动的同时, 积极、稳健、有序地推进我国资本项目账户的逐步开放, 持续推出QFII和RQFII, 拓宽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渠道, 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的透明度, 使我国金融当局的监管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Rilina Basu Banerjee, Ranjanendra Narayan Nag.Capital flow, asset prices and macroeconomic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market economy:model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12, 1 (1) :31-38.
[2]Jean-Louis Combes, Tidiane Kinda, , Patrick Plane Capital flows,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IMF working paper, 2011, (9) .
[3]Jack Favilukis, David Koh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House Prices_Theory and Evidence:2012Working Paper17751http://www.nber.org/papers.
[4]Calvo, G., Leiderman&C.Reinhart.Capital Inflow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in Latin America:The Role of External Factors[R].IMF Staff Papers, 1993, 40 (1) :108-151.
[5]王世华, 何帆.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现状、流动途径和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 2007, (7) :12-19.
[6]张谊浩, 裴平, 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7, (9) :41-52.
[7]宋勃, 高波.国际资本流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于我国的实证检验 (1998—2006年) [J].财经问题研究, 2007, (3) :55-61.
汇率调整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篇5
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从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5%,到实际升值的2%,虽然升值幅度不大且小于预期,但在近年来出口退税下调、国内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及国际市场能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已经对机电产品贸易形成了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此次汇率机制改革,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出口的影响
1. 短期直接影响。也可以说是瞬间的汇兑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升值截止日已发货未收款项;二是已接定单但仅收定金或部分货款,滞后收汇形成的损失。因从签订出口合同到收汇周期平均在三至四个月,据此粗略估算,人民币升值后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直接损失在50亿美元左右。对于瞬间的汇兑损失,部分企业曾与国外的进口商联系提出提高合同价格,但进口商一般以汇率调整为我国的政府行为等理由拒绝提价,我企业只能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2.对企业长期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从产品配套角度来看,出口产品中进口料件比例较高的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受影响较小;而对于国产配套比例较高的出口企业,随着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竞争力将被削弱,进而影响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因此,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二是目前大部分机电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型产品,低价竞争严重,升值后利润更趋微弱。特别是有些产品如摩托车、彩电等行业面临的对手是国外厂家,我与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提价以保证适当利润,出口产品的价格的竞争力被削弱,出口市场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产品的冲击。
3.远期不确定性的影响。目前内资企业利润薄,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利润率在多年的激烈竞争下日趋下降,部分行业的利润率仅在3%左右,从总体来说,升值2%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损失,大多数机电企业还可以承受。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不明朗感到强烈不安,不知下一步如何行事,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按照多高的汇率考虑,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从前期签订合同到执行到收汇最长需要15年,一般也要在5年以上,对今后汇率的走势更无法把握。
二、对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对进口的影响主要正面的:
1.升值后我企业在对外支付合同款项时,人民币购汇的成本将降低,进口企业从汇率变动中直接受益。但因进口成本下降,国外产品以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对各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2.一般贸易进口环节中,用人民币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的成本将降低;一般贸易进口过程中的远洋运费、保险费也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3.但有些企业也反映,从人民币升值2%后,日元对美元迅速升值2个日元既可看出,对于日元、韩元等亚洲货币,将随人民币升值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故在亚洲国家进口的成本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相同比率降低,这样人民币升值在进口方面的成本效益对企业就大大削弱。
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对各主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反映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消化此次升值所带来的损失,但对具体行业要具体分析
一、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的影响
1.成套企业的主要特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主要涉及铁路、通信、电站、石化、水泥厂等产业,包括设备供应、工艺设计、技术转让、安装调试指导、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内容。产品大部分是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经过几十年工业基础积累并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竞争力的少数产业,代表贸易强国的方向,是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点领域。但目前我企业还处于成长期,国际竞争力较弱,与国际巨头相比技术上有一定差距,但是价格上有优势。这类项目最重要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还款周期长,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2.汇率变動对成套企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给从事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的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大多数企业之前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如进出口押汇、置换美元贷款、采用福费庭、提高前期付款比例等),但受行业性质影响,大多数企业利益受损。人民币升值不仅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削弱我出口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大量的未收汇项目(包括企业在手的已完工未收汇项目、已签约在执行项目和已签约准备执行项目三类)遭受巨额经济损失,项目利润大幅下降;同时成套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的不明朗感到困惑,对于正在跟踪的项目需要重新调整项目成本,综合考虑汇率风险因素,提高对外报价。
3.成套企业缺乏规避汇率风险的必要工具。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比较稳健的外汇管理制度,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金融衍生品开发滞后,大型成套企业缺乏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工具。如我国目前尚未开展期权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又占比很少;企业与银行做掉期、福费庭等避险业务时,避险费用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避险工具来提前锁定人民币债务的成本,升值后企业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二、对家电行业的影响
目前家电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估计在3%~5%之间。据以生产“白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2%将导致企业处于赢利与亏损的临界状态,甚至完全消除了空调行业的出口利润;据以生产“黑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企业的利润降低20%~30%;也有企业认为因每个企业业务结构各有不同,利润率也各异,按目前汇率变动影响不大。
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随着国内电信设备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通信设备持续增长的引擎。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将增加企业国内采购成本,出口价格提升,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也因进口采购成本降低,会促使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包括外资在华企业)扩大进口采购范围,削弱我国配套能力,对整个电信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
四、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我国汽车及其零附件进口要高于出口,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是可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原材料及生产线的成本,进而降低公司投资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再利用外资时可以减轻中资企业的投资压力;再利用外债时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弊端主要是汽车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将直接削弱本就微弱的价格优势;汽车出口市场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汽车进口价格下降,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
同时部分行业在人民币升值后具有一定的提价空间,主要是一方面,一些行业如自行车、轴承、零配件等行业我国已经占有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各国为满足需要只能购买我国产品;另一方面,国外进口上的占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提价只是压缩了进口商的利润空间,而不会流失客户。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关建议
一、 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利用行业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做好信息沟通、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商会应在帮助企业从规模出口向效益型出口转变、加强行业管理、避免无序低价竞争方面多做工作。
二、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应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创新,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双重货币债券等都有待开发,逐步培育和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环境,使企业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三、 推进汇率风险保险,设计相应的险种,切实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保障。
四、变压力为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各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挑战:
1.人民币升值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好时机,应推动企业增强软实力。如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在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及时调整、淘汰和优化业务结构和商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抓住汇率升值适于扩大投资的良机,加快境外投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2.加强外汇金融产品的使用,利用目前可行的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福费庭等方式规避风险。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 篇6
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及其变动
1.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币汇率走势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化。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 人民币币值为了保持稳定, 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98年底的1450亿美元快速上涨到2005年7月底的7327亿美元。在2005年, 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 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 人民币汇率虽然有小幅度的变动, 但是一直是单边上涨的趋势。2015年12月1日, 人民币加入SDR, 资本账户开放, 资本外流增加, 人民币会逐渐贬值, 汇率降低。本文主要是研究1994年以后, 2015年加入SDR之前,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征
1.2.1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情况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大的影响, 比如汇率与国内货币政策, 进出口贸易以及通货膨胀水平等联系紧密, 因此外汇的供求情况可以通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反应出经济状况的变化。
1.2.2 管理汇率制度
我国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宏观调控, 从而弥补市场的缺陷, 参考一篮子货币来决定人民币汇率, 比如参考货币篮子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程度, 来进行市场化的操作。
1.2.3 浮动汇率制度
在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前, 每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的交易价在中间价的上下浮动为0.3%, 非美元货币对于人民币的汇率的交易价稳定在中间价的3%的变化浮动率。因此, 浮动汇率制度比固定汇率灵活。
所以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从固定汇率制度转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加灵活, 中国的经济更加繁荣。
2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购买力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水平与各国的物价水平具有直接联系, 名义汇率大致等于本国物价水平与外国物价水平的比值。”根据该理论, 一国汇率水平与其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即物价上涨时, 该国货币会发生贬值;物价下降时, 该国货币会发生升值。
2.2 国内生产总值 (GDP)
长期看, GDP增速会意味着收入增加, 人民的需求增加, 进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 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本国货币贬值;反之, GDP下降会导致本国对外国的需求降低, 进而导致进出口贸易的顺差,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货币升值。
2.3 国际收支状况
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 外国对中国的人民币需求就会增加, 则人民币汇率上升;反之, 当国际收支为逆差时, 人民币汇率下降, 人民币贬值。所以通过国际收支调整人民币汇率, 可以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3 简单计量分析
3.1 变量选择
将人民币汇率变化ER作为自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物价消费指数CPI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公式表示如下:
3.2 样本数据分析
图1为国内生产总值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提高, 人民币汇率发生显著变化。人民币汇率下降, 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
图2为CPI图。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国汇率水平与其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即物价上涨时, 本国货币会发生贬值;物价下降时, 本国货币会发生升值。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
因此建立回归模型:
其中INER是人民币汇率的对数, INCPI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对数, IN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 U是随机干扰项 (其他影响因素) 。
而GDP和CPI可能具有多重共线性, 判定系数为0.940192, 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28230, 然而GDP和CPI对应的Prob值不趋近于0, 就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如图3所示。
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 进行逐步回归法, 得到最优的模型:
3.3 异方差检验
OLS假设的前提是同方差, 将INCPI、INGDP带入回归方程预测出2008年汇率为7.1元 (人民币) /1美元, 而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表明, 人民币汇率为6.95元 (人民币) /1美元, 所以根据回归方程, 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 (统计年鉴数据) 差别不大。但是由于数据的复杂性, 该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 进而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所以本文通过White检验方法进行异方差检验, White检验结果见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 n R2=9.301007, 由White检验知, 在α=0.05时, 图示结果大于表中结果7.81473, 所以通过检验。作散点图如图6。
由图6中可以看出, ln X1和ln X3不受残差平方干扰和影响, 且White检验值较大, 所以不存在异方差性。
综上所述, 本文得到了最优回归模型, 得到的回归结果是无偏且有效的。从模型中可知,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国民生产总值 (GDP) 和居民物价消费指数 (CPI) 。
4 结果分析
本文仅仅揭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 以及影响的大小和方向, 相对于GDP, CPI的影响比较大, 因为随着CPI指数的上升, 我国的出口价格上升, 出口数量减少, 人民币汇率提高, 币值降低。随着GDP指数的上升, 我国的进口会增加, 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 人民币贬值。但是CPI、GDP所代表的系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重要程度, 通过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CPI、GDP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贡献度表示, 人民币汇率对自身的贡献度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5 结语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 每个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都不同, 本文中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发现物价消费指数 (CPI) 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 对汇率的影响较大。目前,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的经济状况相持平。但是在长期, 物价消费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数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为复杂, 不能绝对的说CPI和GDP下降就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 导致汇率下降, 而GDP和CPI上升可以改善一国的汇率, 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做出判断。
从理论上来说, 汇率波动会直接引起进出口价格的变化, 并且引起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 (升值或者贬值) , 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加入SDR之前将围绕升值进行,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比较平稳。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 外汇储备也在增加, 我国的金融机构、外资企业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所以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还会持续进行, 缓解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的压力。
从2005年央行进行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阶段, 央行应该采取政策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比如调整出口结构, 改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远期走向。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从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础上, 仅从国内生产总值 (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与汇率的线性相关假设, 建立了人民币汇率的计量模型, 并简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判定这些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参考文献
[1]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 2001 (3) .
[2]姚大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基于中美贸易价格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问题, 2007 (11) .
[3]周蓉.汇率变动对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07.
[4]林毅夫, 蔡, 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5]刘明兴, 陶然, 章奇.制度、技术与内生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 2003 (6) .
[6]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 1995 (7) .
[7]潘士远, 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 2002, 1 (4) .
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影响分析 篇7
人民币于1948年诞生之后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过多关注, 20世纪70年末的改革开放, 把中国不可逆转地推向市场经济体制, 使之渐渐成为国际货币经济舞台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员。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 即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十年之后, 人民币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但当时也仅限于专业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联系领域。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人民币引起国际普遍关注的诱因,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是根本原因。1998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转入旷日持久的态势, 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缓和做出了自己的牺牲, 并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在了1:8.3的水平, 因而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归为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逐渐恢复后,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一波声势浩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在国际社会叫嚣开来, 说什么人民币8.3的汇率水平是当时世界经济衰退走势的罪魁祸首。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促使人民币升值, 公开提出中国威胁论, 并于2004年西方8国财长会议上提出人民币升值的提议。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案, 相应汇率水平上调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为1:8.11, 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不断升值的通道, 2010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为1:6.6227, 已升值20.2%。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是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那么人民币是否被低估,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
从定量角度测算人民币汇率水平, 由于不同测算模型的具体取值范围不同, 造成定量测算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存在数据差异。但是大多数学者测算的结果总体显示人民币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
从定性角度分析, 国际金融学中分析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六项:
1、经济增长率
从长期来看, 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有利于本币汇率的稳定, 保持坚挺。因此, 判断人民币的长期汇率走势, 来自于对我国经济长期走势的分析, 这是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最为关键的因素。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GDP增长率达9.54%, 2009年GDP为340506.9亿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从现阶段经济走势来看, 我国经济将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升值的, 这种格局难以得到根本性逆转。这也是人民币升值的最根本原因。
2、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使一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下降, 货币对内贬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必然引起对外贬值,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货币汇率相对于通货膨胀存在滞后性。我国人民币却表现为“外升内贬”的状况,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阶段性的, 并没有形成长期持续的通胀, 因此, 不会导致人民币的贬值。而且中国有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需要, 政策倾向于人民币升值。
3、国际收支状况
这是影响币值的一个直接因素, 一国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货币需求增加, 会引起本币汇率上升。反之亦然。中国从20世纪90年开始一直保持国际收支“双顺差”, 外汇储备不断激增, 给人民币带来极大地升值压力。
4、利率水平
相对的利率水平是影响汇率的一个直接的短期的因素。如果一国利率水平高于他国, 该国货币汇率会升值。中国2010年内两次加息, 一年期利率为2.75%, 而美国宣布其利率水平保持在0-0.25%之间。中国高于其他经济体的增长率和高利率水平吸引国际资金不断流入, 进一步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5、市场预期
预期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汇率的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 所谓预期, 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人, 对与其经济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在未来某个时期的数值做出估计和预测。当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形成某种货币升跌的预期, 其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会带来该货币汇率的相应变化。当前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 大量热钱伺机流入中国, 给人民币造成极大升值压力。
6、中央银行的干预
各国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稳定, 或服务于某种经济政策目的, 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进而影响到汇率水平。在后文会分析人民币不升值给中国经济造成的两难局面, 中国央行政策上倾向于人民币缓步、小幅升值。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
从上述教科书经典理论阐述的六大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完全符合了升值的要求。除此之外, 中国特殊的宏观经济状况也决定了人民币必须要升值。但现实中我们表现出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升值, 那么到底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呢?
1、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期方面:第一,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后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背景下, 一些出口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就业受到影响。本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 将影响中国出口, 由于出口占GDP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 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第二, 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周边国家在吸引外资上的激烈争夺, 可能造成资本外流。当然, 在现今中国的经济条件下, 对于吸引外资应该辩证的来看。第三,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缩水。第四,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带来国际资本流入, 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 增加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难度和金融风险。第五, 会造成流动性过剩, 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由于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 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实和中国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资本项目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的背景下, 大量资金涌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2、人民币低估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分析, 如果人民币由于升值带来上述不利影响而努力保持不升值, 其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更大。
第一,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使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例如, 从2002年开始,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出现局部过热, 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明显的高涨, 2004年6月开始, 中国的CPI指数连续超过5%, 通货膨胀抬头。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意在控制通货膨胀, 而人民币有强烈的升值预期, 大量资金伺机流入国内。从理论上讲, 降息和货币升值是控制资本流入的有效方法, 但是降息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当时政府政策注重币值稳定, 虽然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稳定, 而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多依靠行政手段来完成, 货币政策的效力减弱。人民币持续低估, 这种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就依然存在,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稳定。
第二, 汇率低估影响总体经济的资源配置, 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汇率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 汇率低估会提高贸易品部门的相对价格, 降低非贸易品部门的相对价格, 使资源更多配置到贸易品部门, 导致出口部门增长过快而非贸易品部门集中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1:64, 中国的比率为15:52:33, 产业结构落后。同时中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使得经济增长对外依赖太大, 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世界生产资源价格的上涨、贸易摩擦的加剧, 我们遭受外部经济冲击的风险加大。
第三, 通过管制实现的汇率稳定, 客观上保护了国内金融体系免受外部冲击,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制约金融业的发展。企业既没有动力也没有机制去分散外汇风险, 使企业风险意识淡化, 抗冲击能力不强。
第四, 外汇储备的超常积累, 带来中国资产缩水和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充足是抵御国际风险的坚实物质基础, 能够增强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币值的信心。但是, 过多的外汇储备使中国的持有成本大增,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增加。巨额外汇储备如何管理也成为一个金融难题,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当美元不断贬值, 美国债务在减少, 而我国的资产不断缩水。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3991.52亿美元, 为了调控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央行投放大量等值基础货币, 用以购买美元外汇。截止2010年9月份, 我国外汇占款195222.49亿元, 基础货币是161320.34亿元, 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1.21倍, 外汇占款完全支撑了基础货币的供给。
3、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人民币低估将会影响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其危害更大于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同时中国现在只是一个经济大国, 要想成为经济强国,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正在于此。
第一, 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的必备要素。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我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有助于减少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 并且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第二,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可以长期促进我国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货币升值后, 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 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造, 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良性循环。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 提高综合国力。
第三,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人民币升值对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冲击较大, 但能促使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激励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人民币升值使一些依赖于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 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 从而改善我国出口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 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失衡折射出中国经济内部发展的失衡, 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阻碍。
第五, 纠正资源配置扭曲, 恢复市场机制功能。价格的扭曲带来资源的错配,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效,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 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 是自己的福利流失去补贴其他国家人民。人民币升值后, 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从自身加强管理入手, 提高生产率和技术含量, 提高质量, 以增强竞争能力。
第六, 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基础货币的过度发行, 持续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使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这种被动的货币发行数量, 宏观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保证。
第七, 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由此, 可以减轻我国外债压力;增加个人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旅游等个人消费福利的增加。
第八, 有利于中国投资者的国外并购等投资行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 使得“走出去”的企业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 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有利于造就我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同时遏制外国投资者肆意廉价并购中国境内的优质资产。
总而言之,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从近期来看, 人民币不升值的危害大于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 从政策上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温总理提出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小幅、稳步地推进人民币升值, 把幅度控制在多数国内企业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可以给企业以时间消化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提高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防止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在具体外汇市场操作时, 应该手段方法灵活, 采取急升和缓升、有升有降相结合, 打乱市场游资的套利预期。
摘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走向近十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一致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内出现了人民币升值与否的激烈争论。人民币升值固然对中国经济有负面影响, 但是人民币不升值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深远。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从长期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 篇8
汇率传递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RPT) 指出口国和进口国汇率变动1%所导致的以进口国当地货币标价的进口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微观层面上多数基于微观视角的局部均衡模型从产业组织理论, 国际贸易的战略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分析。Krugman (1986) 、Dornbusch (1987) 研究了市场结构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Floot和Klemperer (1989) 研究了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宏观层面上, 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将名义价格粘性和垄断竞争引入模型, 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大小与厂商的定价策略有关。Obstfeld和Rogoff (1995) 、Betts和Devereux (1996) 假定市场是分割的, 出口厂商可以根据市场定价, 既可以选择以本币表示价格, 也可以选择以外币表示价格。前者称为“生产者定价” (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 PCP) , 后者称为“当地货币定价 (local currency pricing, LCP) 。
二、计量模型与数据的处理
(一) 数据处理与来源
本文建立的VAR模型中包含7个变量, 即FPPI, M2NEER, GDPG, IPI, PPI, CPI。其中, FPPI代表国外价格指数, M2代表广义货币供应量, NEER代表人民币有效汇率, GDPG代表产出缺口, IPI代表进口价格指数, PPI代表生产者价格指数, CPI代表消费者价格指数。样本期间为2000年12月—2009年12月。由于我国的GDP月度数据无法直接获得, 本文采用工业增加值月度数据在季度中的权重乘以所在季度中的GDP, 推算出GDP月度数据, 并进行X12季节调整, 取对数后用HP过滤方法生成LGDP的循环因素作为产出缺口的代理变量 (GDPG) 。其中国外价格指数 (FPPI) 本文采用OECD国家工业品出厂价格作为我国进口制成品价格指数, 石油美元价格作为初级产品价格, 按进口权重计算得到国外价格指数, 作为供给冲击的代理变量。OECD国家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来源于OECD数据库, 石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局网站。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来源于WIND数据库, 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GDP、M2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 (NEER) 的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网站, 进口价格指数 (IPI) 来源于《中国对外贸易指数》各期。除产出缺口外, 其他变量都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为了减少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除了产出缺口 (GDPG) 外, 本文对调整后数据取对数的方法来构建相应的测量指标。
(二) 模型的建立
VAR模型是目前公认的考察变量间动态关系的实用方法, 而且不强调特定的理论预设。本文借鉴Mc Carthy (2000) 的研究方法, 建立VAR模型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
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都应具有平稳性。因此在建立VAR模型之前, 须首先对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分析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和PP检验法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 除产出缺口外, 其他变量的对数形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无法拒绝原假设, 属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对数一阶差分,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都可以拒绝原假设, 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 可以说, LCPI、LPPI、LIPI、LNEER、LFPPI、LM2都是一阶单整, 即都是I (1) 。DLCPI、DLPPI、DLIPI、LNEER、DLFPPI、DLM2、GDPG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即I (0) 。本文估计的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 变量向量为平稳序列:
结构残差向量:
三、实证分析
建立VAR模型首先应该确定滞后期, 滞后期的选择对VAR模型的稳健性相当重要。选择不恰当滞后期可能会导致VAR估计系数、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不一致。本文以LR统计值作为标准, 系统内内生变量的滞后阶数为4。VAR模型全部特征根的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 表明VAR模型是稳定的。该VAR模型可进行下一步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一)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 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 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 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 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 或者说一个变量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不需考虑乔拉斯基分解, 即不考虑各变量的排列次序。由于系统内变量除产出缺口外, 都经过对数变换, 如果将结构冲击正规化为1, 那么其他变量受到冲击后的变化值就可以近似看成是弹性值。通过累积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我们可以识别单位的汇率冲击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产生的影响。
从图1中可看出, 1个百分点的汇率冲击 (人民币升值) 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到, 长期内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反应都是负向的, 即人民币汇率升值, 国内价格将下降。1个百分点的汇率冲击后, 进口价格在第1个月小幅上涨了0.00113%, 然后立即出现快速下降趋势, 半年后下降了0.01863%, 1年后下降了0.02189%, 2年后下降了0.01519%。国内生产者价格对汇率冲击相对较缓慢, 1个百分点的汇率冲击后, 国内生产者价格在1个月后下降了0.00097%, 半年后下降了0.00696%, 3年后下降了0.00702%。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在1个百分点的汇率冲击后呈现出先上涨后下降的过程, 在3个月后上涨了0.00017%, 然后趋于下降, 半年后下降了0.00123%, 1年后下降了0.00173%, 3年后下降约0.00119%。消费者价格对于汇率冲击的广义脉冲累积响应函数呈现先正后负的过程。可能的解释是, 本币升值预期导致投机资金的流入, 央行的冲销式干预是相机抉择行为, 存在一定的时滞, 短期货币供应增加, 同时投机资金主要投资到股市和楼市, 从而推高了国内的资产价格。高涨的资产价格一方面通过财富效应提高了国内的消费水平, 对产品的需求增加, 导致消费者价格短期的上涨。
(二)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 (Variance decomposition) 是通过分析内生变量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 (通常用方差来度量) 的贡献度, 进一步评价不同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性。因此, 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项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
从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的方差分解图可以看出:1.引起进口价格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 4个月后占全部变化的52.45%, 1年后占42.80%, 2年后稳定在40.5%左右;其次国外生产价格指数对进口价格的贡献度为19.30%;汇率冲击对进口价格的贡献度为12.00%;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价格指数、产出缺口、货币冲击对进口价格指数变动的贡献较弱, 分别大约为8.06%、7.20%、6.50%、6.30%。2引起生产者价格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国外生产成本的冲击, 国外生产成本冲击1年后能解释37.80%左右的生产者价格变动;其次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 贡献度为27.90%, 消费者价格对生产者价格变化的贡献度为17.50%, 汇率冲击对生产者价格变化的贡献度为960%, 货币冲击对生产者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4.10%, 进口价格、产出缺口对生产者价格变化的贡献度较低。3.引起消费者价格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 贡献度大约为50.00%;其次是产出缺口贡献度大约为23.00%, 国外生产成本的价格贡献度大约为1300%, 汇率冲击、进口价格、国内生产者价格和货币冲击对消费者价格变化的贡献度较弱, 分别约为4.60%、3.50%、3.30%和3.00%。
四、结论
本文采用2000年12月—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通过方差分解技术, 研究了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变动的贡献度。主要结论及启示如下:
第一, 2001-2009年间, 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的传递系数比较显著, 但影响程度较小。
第二, 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滞后现象, 人民币有效汇率 (升值) 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先正后负, 3个月之后才由正转负, 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
第三, 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变动的传递率较低, 传统的“支出转换”分析框架在我国的实用性不是很强, 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纠正外部失衡作用可能比较有限;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作用较弱, 不能过分依赖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摘要: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估计结果显示,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传递率较低、且汇率传递率的大小沿着商品流通链不断下降, 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最快, 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反应依次减缓。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传递,向量自回归模型
参考文献
[1]Dornbush, R.Exchange rate and 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 vol.77.
[2]McCarthy, J.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and importprices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some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R].Research Departm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000.
[3]Menon, J.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 1995, vol.9.
[4]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 2001 (3) .
[5]陈六傅, 刘厚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7 (4) .
[6]许伟, 傅雄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 2008 (9) .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9
由图1所示,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自2002年1月———2009年9月, 呈阶梯状。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2002年1月———2005年6月, 人民币汇率变动处于稳定阶段, 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额基本维持在8.2元左右。二是2005年7月———2008年4月, 我国因巨额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汇率由2005年7月的8.236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逐步下降至2008年4月的7.000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这是人民币的升值阶段。三是2008年5月以后,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变动甚微基本维持在6.89———6.8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之间, 这是人民币升值后的又一新的稳定阶段。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十分重大, 并且可能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引起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贸易差额、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货币发行、利率及股市等方面的表现。
(一) 相关分析
本文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 通过相关分析等计量方法, 基于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 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经过计算相关系数, 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密切程度最大 (相关系数达到-0.9653) ;其次是货币发行量 (M2)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差额,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3、-08797、-0.7134;股市的表现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性较大, 最高股价指数和最低股价指数的相关系数维持在-0.5———-0.7之间, 并且A股的影响程度要稍大于B股;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小 (相关系数为-0.3944) , 而各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小的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平均利率。
综上所述, 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发行量 (M2)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贸易差额及股价指数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相关性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 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特征
1.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见, 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呈正向关系, 即当外汇储备增加时, 人民币汇率上升 (人民币升值) 。我国外汇储备的鲜明特征是增长迅速, 其总量由2002年1月的2174亿美元, 快速增长到2009年9月的22725.95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 势必推动人民币汇率不断下降, 这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货币发行量 (M2) 。根据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并传导溢出到外汇市场上导致本币供过于求, 本币相对外币就会贬值, 反之汇率上升。然而, 我国人民币仍属于非完全自由兑换货币, 其供应量在外汇市场的传导溢出机制还不完善。如图可见, 2002-2009年, 随着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 人民币汇率上升 (一美元折合人民币数下降) 。其原因在于,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差额的扩大, 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3.GDP。我国自2002年以来, 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 经济增长促使更多出口产品的生产, 扩大贸易差额, 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经济增长率高使得我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增强, 促使人民币汇率有上升趋势。
4.贸易差额。我国贸易差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除2003年和2004年的少数月份有较小幅度的贸易逆差外, 其余月份都处于贸易顺差态势。贸易差额与我国货币汇率呈正向关系, 如图所见, 2005年7月到2008年4月, 我国因巨额贸易顺差,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其数值由8.236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逐步下降到7.000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2008年,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贸易差额有个较大的回落, 其数值由2008年11月的400.9亿元急剧下降到4个月 (即2009年2月) 的82.5亿美元, 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5.股价指数。同以上四种影响因素相比, 股价指数与汇率的相关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 股价指数能够影响汇率的变动, 并且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 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上海 (A) 最高综合股价指数为例, 2006-2007年年底, 我国股指急升与人民币升值几乎同时发生, 汇价序列与股指序列呈负的关系, 即股价上升汇率下降 (人民币升值) , 换言之, 股价上升的幅度越大, 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少。
三、结论
(一) 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 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密切程度最大 (相关系数达到-0.9653) ;其次是货币发行量 (相关系数-0.9653)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系数-0.8797) 及贸易差额 (相关系数-0.7134) ;股市的表现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性较大, 且A股的影响程度要稍大于B股;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小 (相关系数为-0.3944) , 而各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小的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平均利率。由此可见, 我国外汇储备、货币发行量 (M2)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贸易差额及股价指数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相关性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汇率变动;国际贸易;出口贸易
引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通过改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会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快速发展的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不能一直停留在依靠劳动力充裕的优势,进行低层次加工为主的层面,这样即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商品结构却得不到优化,最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此次人民币升值是我国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契机。
汇率除了通过改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影响商品国际竞争力外,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经济因素,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1.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
1.1汇率的有关概念
名义汇率通常是指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即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一般是在外汇交易市场中所形成的汇率或官方规定的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价。实际汇率是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它剔除了其它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汇率更能够测量两国商品之间的价格竞争力。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只考虑了本国货币对一种外国货币变动的情况,但实际上一国有多个贸易伙伴,一国货币对应的是多种外国货币。有效汇率就考虑了一国货币对多种外币的变动情况。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表示一国对所有贸易国货币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国与本国贸易额占本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在名义有效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直接影响贸易状况的是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
1.2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是通过改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实现的;间接影响是作用于其它决定出口商品结构的经济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改变一个国家各类产品比较优势,增强或削弱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这种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不是其中单独一个因素变化引起的,而是汇率变动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各种因素的结果,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调整。
(1)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汇率的上升或者下降,改变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改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汇率的非中性导致各部门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不同,各类商品国际竞争力改变有所不同,引起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假设市场完全竞争和价格迅速调整,根据一价定律和购买力评价理论,认为汇率冲击会迅速并且完全地传递到产品价格水平上,汇率的传递是完全和及时的。但是许多实证结果都表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和非中性导致一国的贸易品部门各种商品价格也会发生相对的变化,并且由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差异,各种商品的国外需求并不跟随相对价格同比例地变动,从而改变各贸易部门的生产状况和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
(2)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是给定的,劳动力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唯有资本增长可以在国家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可以达到20%以上,而有的国家平均资本积累率小于10%,这就有可能造成贸易商品结构的很大不同。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引导国际资本流动而实现本国资本的积累。
(a)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扩大进出口商品的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积累,尤其是资本的积累。通过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国的外汇储备,利用出口吸收的外汇储备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为一国的实际生产力。有关的研究利用国民经济支出法、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和投入产出表分析都得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对资本较快形成、资源要素享赋优势转化产生影响,为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b)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起到了提升作用。首先,资本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并且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资本是决定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作为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外部投资是直接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来源,丰富一国的资本要素比例,使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结合。其次,国际资本流入具有产业分布的非均衡性,跨国公司的战略动机、自身优势等决定了资本进入的产业,并且进入产业的资金多少也分布不均。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我国汇率制度介绍
外汇是一种结算和支付手段,它用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汇率是一个比例关系,是指本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之比。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2010年,人民银行决定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是我国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指人民币升值,它对中国的外贸造成的影响是辩证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从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的结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将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nlc202309020423
(1)对依赖出口的行业和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这使许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经营困难。人民币升值直接造成我国外贸企业的货币结算成本上升、利润缩水、使很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无法消化成本,濒临倒闭。
(2)从总量上看,影响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即依靠出口发展经济,但是我国之所以能依赖这种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很低的价格,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使我国的这种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价格上升,将减少需求,这样便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总量。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人民币升值也不例外,它在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整个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外贸企业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生产一些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很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币升值使得一些企业倒闭的同时,也使另外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原先的低价竞争策略,无形中促使外贸企业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从宏观上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
3.应对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措施
3.1企业层面上,出口贸易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水平
外贸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个风险,在此基础上,要调整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转变自己的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开拓自己的品牌。不在单纯依靠出口产品,要逐步向出口设计、研发、品牌等转变。逐步实现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要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并逐渐形成自己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便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3.2国家的外贸增长层面,我们可以建立国家外贸汇率变动基金
我国家外汇外贸基金应该有国家牵头,由外贸协会和企业协会主办,由进出口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个应对外汇汇率变动的基金,这样即使有的企业由于汇率变动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可以由国家外贸汇率变动基金做出补偿,使企业不至于由于没有防范好汇率风险而破产,并且这是所有外贸企业都面临的风险,这就为该基金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一旦这个基金开始运行,将使许多外贸企业没有汇率变动而造成损失的烦恼。
3.3产品层面,我们应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并进行观念上的创新
这是从有利影响的角度讲的。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发展的长期有利效果并不是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而是依托汇率变动,通过转换比较优势形成。从国际的贸易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进行贸易观念上的创新,感想才敢干,如果没有思维,则行动更无法实现。(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琦.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J]. 新西部 : 下半月刊,2008(03).
[2]施伟. 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J]. 商场现代化,2008(14).
[3]李世新.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 [J]. 华北金融,2007(3).
[4]赵勇.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冷思考 [J]. 争鸣与探索 ,2004(5).
[5]凌田.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8.
[6]唐振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及企业的应对措施.金融研究,2007.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11
诸多原因会造成一国汇率发生变动, 错综复杂的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有经济因素, 也有政府因素, 种种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一、政府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国民经济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非常剧烈的, 现在各国统治阶级通常会干预外汇市场, 其目的是为了使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降为最低, 不仅如此, 也是为了使外汇市场实现稳定, 使本国经济能够稳健发展。政府通常通过四种途径进行干预: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联合其他国家, 政府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 或是通过政策协调采取间接干预的手段;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手段进行干预;通过一定媒介在国际社会表态并发表言论, 目的是对市场心理产生影响。政府通过这些手段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向外汇市场注入巨额资金, 这些手法看似声势浩大, 但是只有政府的力量往往还是不能持续产生作用, 因为对于整个庞大而复杂的外汇市场而言, 政府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但是不管怎样政府的言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特别是在政策制定方面, 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也会因政府制定新的政策而产生影响, 整个汇率的走势继而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政府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 但是政府通过一定的干预也是能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
政府往往也会采用一些其他的辅助措施去干预汇率的变化, 我们通常把政府的干预分为两种, 即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所谓非冲销式干预就是中央银行在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整时未使用其他金融政策, 即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未使货币供应量发生改变;而冲销式干预正与之相反, 即政府采用其他金融政策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两种干预方式对汇率的波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不同点在于:冲销式干预对汇率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 因为一旦货币供应量发生了改变, 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反之非冲销式干预只会对汇率产生很小的影响, 因为这种干预下货币供应量基本不发生改变, 但是它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不会因为对汇率进行干预而受到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事实证明, 诸多经济因素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影响。总体而言, 一国汇率长期发展的走向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该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外汇市场中总会关注各个国家的一些经济数据, 例如利率变化、消费者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产值等。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判断汇率的走向以及寻找汇率变动的规律, 以便更好地防范外汇风险和选择投资时机。
(一)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贸易往来中各项收支的总和, 国际收支也是决定该国汇率发展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往往也可由国际收支状况来体现,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也受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因为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中外汇不能在本国市场上自由流通, 所以必须把外币兑换成本币才能实现其价值。一般而言,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的变动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若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通常说明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不应求, 其结果是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 外汇汇率呈上升趋势。相反, 若国际收支顺差则通常说明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大于求, 外币贬值, 本币升值, 外汇汇率呈下降趋势。
(二) 国民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消费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对本币的需求量增多。若不改变本币的供给量, 则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本币价值会随之升高, 其结果是本币升值, 外币贬值。但是不同原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会引起汇率变化的不同结果。若是商品供给增加的原因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则本国货币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购买力增加, 外币随之贬值。若是总需求扩大或政府开支扩大的原因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如供给不发生改变, 必将通过增加进口的方式来满足扩大的需求, 其结果是随着外汇需求的增加, 外汇升值。
(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若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 通货膨胀的现象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会造成物价上涨, 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货币对内贬值, 通常货币的对外贬值现象也会随之产生。这是因为所谓汇率就是两国货币币值的比率, 若一个国家过度发行货币, 则每单位货币的价值量会发生减少, 所以该国在进口时就要付出更多的本币来兑换外币, 其结果是本币对外贬值, 外币汇率提高。
(四) 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升降在既定条件下往往会对汇率产生短期的、较大的影响。一旦不同国家的利率有差异则往往引起资金在两国之间发生流动。当一个国家的主导利率相对另一个国家的利率上调或下跌时, 人们往往会卖出利率低的货币, 购入利率高的货币, 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利率收入。随着人们对高利率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利率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会出现升值。
(五) 举例说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假若有两个都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甲和乙, 在两国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资金流动。短期游资在市场中存在并活跃着, 且数额颇为庞大, 它们在世界市场中流动并在各个国家找寻最优厚的利率收益。甲国在其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将本国利率上调1%, 而乙国利率保持不变,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 将会有巨额的短期游资流出乙国又流入甲国, 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由于流出的乙国货币必须兑换甲国货币, 甲国货币的需求量会随之上升, 这就致使甲国货币相比乙国货币升值。这是对于两国之间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情况, 事实上, 这种影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也同样存在。
(六) 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不相同, 汇率的走向受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也较为巨大。若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另一国家而言增长较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该国的国民收入也相对较多, 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就迫切要求有更加充足的资源和劳务, 若此方面无法得到满足, 该国就会增加进口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外汇的需求量, 若该国对外汇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外汇供给量, 就会引起本币贬值, 外币升值。
参考文献
[1]李世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J].华北金融, 2007
[2]李艳婕, 周亚红.从贸易方式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推荐阅读:
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影响09-28
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分析10-17
人民币汇率11-26
人民币汇率问题09-12
人民币汇率风险10-05
人民币汇率机制12-0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10-12
人民币汇率均衡值12-19
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10-19
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