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2024-07-21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精选7篇)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篇1

“物质的量”既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又是定量研究的基石, 但它的概念较抽象, 学习难度较大, 而知识的情境化处理有助于增强学生内心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因此, 选取我国人教版教材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 (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王祖浩等译) 中“物质的量”内容, 从所创设的情境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取长补短, 得出创设情境的启示, 以期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

一、中美教材中“物质的量”的情境概况对比

通过阅读我国人教版教材必修1[1]和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2]中的“物质的量”内容, 列举出两者创设的情境。 (见表1)

二、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启示与思考

1. 适当增加教材的情境数量与类型

从表中可看出, 对于“物质的量”这一内容, 我国共设置3个教学情境, 其中包含1个问题情境, 2个对比情境;美国教材共创设4个情境, 其中实验情境、故事情境、对比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各占1个。由此可见, 无论是情境的数量还是类型, 美国教材都比我国多, 特别是在类型分布上, 不同类型的情境发挥着不同的教学作用, 因此要避免创设情境的单调化。

2.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 对于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消除误概念, 并形成正确的概念网络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人教版列举了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物质的量等物理量,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学生不能将“物质的量”与已有知识进行同化, 需更新已有知识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即它们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量词就是利用“分堆”思想, 例如:1双鞋、1打鸡蛋、1盒饼干等。人教版教材应当创设相关社会生活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 帮助其理解微观粒子以摩尔为标准单位。

3. 插图设计多元化, 增加趣味性

插图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 换句话说, 图片的好坏影响情境创设的质量。一幅好的插图,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启迪学生思考。例如我国使用实物图展示1摩尔H2O和1摩尔Al, 并标明各自的质量和微粒数,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6.021023个水分子和6.021023个氯原子的体积和质量, 但是学生对6.021023这个数字的体验感并不强。而美国则使用一幅漫画, 模拟6.021023张纸从地球堆积到太阳, 利用夸张手法增强学生视觉体验, 同时用实物图展示1摩尔Mg放在手中却铺不满手心, 两幅图生动说明1摩尔数值之巨大以及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渺小。

综上所述, 中美两国教材创设的情境各具特色, 我国注重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以及联系已有知识, 例如, 从知识层面深入阐述摩尔数值的由来, 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 约为6.021023, 而美国教材却并未提及。美国注重情境的趣味性, 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这也正是我国教材较为薄弱的环节。

摘要:通过对比中美教材中“物质的量”的情境, 得到创设情境的启示: (1) 适当增加教材的情境数量与类型; (2)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3) 插图设计多元化, 增加趣味性。

关键词:教材,物质的量,情境,对比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3:11-12

[2] (美) 菲利普 (Phillips, J.S.) 等.化学:概念与应用[M].王祖浩等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8:422-426

[3]方婷, 王祖浩.国内外关于“物质的量”概念的研究及启示[J].化学教育, 2008, 05:20-23.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篇2

一、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即他们相信股利政策的实施会给外界传递一种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够将公司稳健成长的信息传递出去,以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所以不会轻易削减股利。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采取举债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但当期赢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时,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而是在以后年度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很普遍。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与现金股利几乎达到了一样的水平。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会稀释每股的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权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通过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还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而它很受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所以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是多样化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现金分红、送红股、转赠股本三种,此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把派现、送股与转增股本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呈现复杂多样性。在多样的股利分配方式下,我国上市公司更青睐于股票股利,而现金红利比例则相对比较低。

与美国的现金分配方式相比,我国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的原因在于:第一,筹集资金的需要。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时,因为自身规模较小或受新股额度的限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总股本规模。在符合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时,就可以通过配股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二,当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比较小,这些公司需要加速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实力,除送红股以外,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也成为股本的增加部分,所以上市公司在面临现金短缺而又需要派发股利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同时,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送股题材的个股在消息还没有公布时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普遍欢迎。上市公司和投资人都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送股优于派现,多送优于少送;另外,还有资本公积转增。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既缺乏稳定性又缺乏连续性。缺乏稳定性表现在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波动较大。缺乏连贯性表现在分配形式变化不定,有时只派现,有时只送股,有时既派现又送股,有时则不分配,毫无规律可循,使得投资者很难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较少,而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则更少。

三、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差异分析

(一)股权结构差异。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分散,个人股的比重最大,一般在50%以上,其次是法人股约占30%,其余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持股。而我国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呈现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状态。据数据调查显示,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法人股都在50%以上,要不就是国家独揽大权,操纵企业。根据股权结构理论可知: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结合越紧密,代理成本也越小,管理层越倾向不支付股利的政策。根据该理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应该着手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减少部分国有股,使股权结构向多元化、分散化发展,此外,应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例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股份置换,减少大股东对单只股票的持股数量;限制最大表决权;开辟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市场等。

(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不一样。由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成熟市场,所以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这就使得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成为最直接的获益方式。而我国现在资本市场的状况是供小于求,且规模有限,这就使得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外的其他东西,即投机动机远大于投资动机,投资者买卖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资本利得而不是股利,投资行为明显趋于短期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所以制定出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为股利政策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度提高股利支付率,回报投资者;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投资素质,从而树立其理性正确的投资理念。

(三)利润分配政策上的差异。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在支付了优先股股利后就可以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充分体现了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并且还规定,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累积的留存收益超过25万美元的将被征收重税,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成本。而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还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有亏损),计提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当年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可不提取),接着再计提5%~10%的法定公益金,如果经股东会决议,还可以提取任意的盈余公积金,其比例就更不好把握。经过这样的利润分配程序后,即使有盈利的公司最后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也所剩无几了。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股利政策实施的好坏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割的,应健全、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黎.我国上市公司派现问题研究.财会月刊,.10.

中美数学教材比较分析 篇3

【关键词】数学教材;教材出版;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赵战兴,重庆工程学院。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课程资源。提高数学教材质量,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提升学习者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编写和出版对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有三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线索和可信赖的学习资源。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助学性等基本特点。科学性是教材的生命底线,保证知识内容的准确、可靠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可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学性意味着教材应搭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仅仅做得这三点仍是不够的,教材还因教学的需要,必须具备内容的精选性、编排的体系化。教学内容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例子,保证学生能举一反三。教材的编排应遵循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并充分兼顾学生的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清晰的教材体系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顺利展开,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化过程。

教材的出版与一般图书的出版有很大不同。比如,教材出版的质量要求更高,差错率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保证教材科学性的必要举措。教材编写的队伍组织也与一般图书有较大不同。教材编写队伍不仅需要学科领域的专家、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还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学科专家负责把握学科内容的科学性,专业编写人员把握教材体例和编写思想的延续性,而一线教师则负责考虑教材是否适用于一线教学。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知道如何组织材料,也了解相关材料的优点和缺点。此外,教材的编写还需要广泛借鉴经验,各国教育传统和教育思想不尽相同,吸收其他国家教材编写的优秀经验,对于提升我国教材的出版水平大有裨益。

二、中美数学教材比较

本文选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和美国Stewart’s Caculus高等数学教材做比较,并初步整理出这两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详见表1。与国外数学教材相比,我国现行数学教材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理论比较多,对掌握技能的要求比较少,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对建模问题重视不够,缺乏专业服务意识等。

表1 中美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一览表

教材名称国内教材(同济大学第四版)美国教材(Stewart's Calculus)

教材内容1.函数与极限

2.导数与微分

3.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4.不定积分

5.定积分

6.定积分的应用

7.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8.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9.重积分

10.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1.无穷级数

12.微分方程1.函数与模型

2.极限与导数

3.求导法则

4.导数的应用

5.积分

6.定积分的应用

7.积分方法

8.定积分的进一步应用

9.微分方程

10.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11.无限序列和级数

12.向量和几何空间

13.向量函数

14.偏导数

15.重积分

16.矢量微积分

17.二阶微分方程

1.美国数学教材的特点

仅从教材内容列表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细读教材发现,美国的数学教材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在每章教学内容之前都会提示学生你将学习什么内容、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教材的每部分内容都与应用有关,常常把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一个教学内容,围绕着数学应用展开。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而且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真实的数学,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明确学习的真实意义。

运用大量的图形、注重图文配合是美国数学教材的另一突出特点。图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原理,图片的呈现方式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字内容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数学教材还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数学技术和数学学习手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也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美国的数学教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使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抽象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通过建模训练获得的。美国数学教材还十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个初衷就是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服务。美国的数学教材不仅有习题,而且这些习题还附有答案与提示。比如,美国数学教材的第一面就印有基本数学公式、积分的基本公式表、定理证明卡片、数学函数表及索引,这在国内教材中是很难见到的。

此外,美国数学教材还不时地渗透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数据、数学概念的背景、数学家和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引入等内容。从历史上看,美国数学教材就有偏爱数学史的传统。数学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2.中国数学教材的特点

相较美国数学教材,中国数学教材更注重数学学科知识性、理论性和系统性。我国数学教材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几乎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出相应的知识测试题目。每一章都会出现“发现你需要的技能(检查技巧需要)”的提示,它穿插于章节之中,或者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直接给出例子。这种做法减少了数学知识的迁移距离,使教材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更加突出、紧密。

nlc202309031055

仅仅重视学科内容知识的相互连接还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为许多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如微积分在经济学、生物学、金融学、天文学、社会科学和概率论中的应用,再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均衡价格、最大利润、供需方程、垄断等经济学问题,流行性细菌繁殖患者数量的增长规律等生物学问题,以及关于复合利息、贷款和其他金融问题都与建构数学模型相关。数学的多样关联性需要学生对数学有比较宽泛的多维、多层次的认识,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亦是如此。

我国数学教材取材新颖,知识面宽。例如,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数学教材中增加相关内容,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值方法中,作者谈到了中心差分法、二阶差分法、数值积分法、微分方程组法。我国数学教材还涉及了很多新的数学方法(如混沌、分形几何等)和一般的微积分教材中不常见的Cantor集、素数定理、J函数、黎曼假设和柯西-黎曼方程。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可了解微积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面被大大拓宽,知识结构得到改变。

三、美国数学教材对我国数学教材的出版启示

我们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数学教材的特点,可总结出美国数学教材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第一,增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借助多种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第二,美国教材选材的新颖性也值得借鉴。美国的数学教材以全新的科学方法将微积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讲授。例如:在书的开头出现的不是抽象的集合、功能、极限等概念,而是以速度和距离为代表的微积分。最开始的例子是分段匀速运动,其函数是一次函数,其后转变为分段线性函数。

第三,美国数学教材注重数学史内容同样值得关注。美国数学教材特别关注微积分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的生活,如牛顿、莱布尼茨、高斯、黎曼、拉格朗日、柯西等。数学史内容能使学生从具体问题上理解数学的理论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热爱与奉献的精神。

当然,我国数学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可贵。希望我国数学教材在保持自己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数学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以提高高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蒲淑萍,汪晓勤. 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2(8).

[2]程广文. 中美数学课程标准:比较与阐释[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赵小云. 中美数学问题解决案例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7(5).

[4]薛有才,张少林. 中美数学分析教材比较分析与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8(2).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篇4

目前针对“把”字句的练习设计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练习设计的语境上。金立鑫(1997)指出“把”字句的使用受句法、语义、篇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练习的语境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把”也可以用其他句式的情况。刘颂浩、汪燕(2003)则专门对练习设计的语境问题进行了考察,明确指出“把”字句练习设计的语境都是非自然语境。

本文拟通过对中美两国常用的8套初级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国所使用的初级汉语教材中“把”字句练习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教学时间、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这些差异必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各种教材的优缺点,给中美两国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出进一步改造完善教材和教学设计的建议。

本文所考察教材如下:中国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二册(下)、《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I、II)、《新实用汉语课本》(《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2—3)、《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I)》(第2版);美国教材:《中文听说读写》(《Integrated Chinese》(Level 1 Part2)、《通俗汉语》(《Colloquial Chinese 2》—The next step in language learning)、《中文天地》(《Chinese Link》)(Elementary Chinese)、《中文入门》(《Chinese Primer》)。两国教材的共同点是:第一,适用对象是零基础汉语初学者。第二,教材使用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属于学历教育。第三,4本中国教材的发行量均超过5万册,美国教材则是调查了30所大学一年级综合汉语教材使用情况,采用高校百分比最高的4本教材。

一、两国教材的练习设计“数量”对比

两国教材关于“把”字句的练习题量的统计结果如下:“句型转换”练习最多,“造句”“填空”的练习也不少;而“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和“把词语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的练习设计得很少。中国教材的练习题量比美国教材多很多。中国教材中“句型替换”“填空”“造句”练习比较多,着重句法层面的练习;而美国教材中“翻译”“限制性语段表达”和“看图写作”比中国教材多,突出美国教材比较注重考察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汉英互译。

二、两国教材的练习设计“项目”对比

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发现:中国教材的优点是练习设计题型较为多样化且题量较大;而美国教材的优点是用英语对题目要求进行说明,并有大量的汉英对应翻译练习。但是,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之处,如中国教材的练习集中在“替换”“组织成句”“句型变换”三种题型上,而美国的教材中关于句法语义方面的练习很少。

从练习题型上来看,中国教材的题型比美国教材丰富得多,特别是《新实用》采用了13种,《教程》也应用了9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教材《天地》的练习题类型也有7种。

两国教材的练习题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比较固定,当然,两国教材也都有自己独有的题型。

我们试图分析两国教材的共有题型和独有题型,从而找出共有题型的特点和分析为什么会有独有题型。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两国教材中有较多的共有题型。比如:都有填空、替换、句型变换、组织成句、完成对话、翻译、造句、听力、朗读、回答问题、限制性语段表达。

除了上述中美两国教材中共有的题型外,我们还发现它们也有各自的独有题型,这些题型体现了教材的不同特点,值得借鉴。

中国教材:完成对话、回答问题、搭配、判断正误、多项选择、把词放到合适的位置。

美国教材:看图写作。

三、两国教材练习题练习形式的定型

我们结合前文对“把”字句练习题练习形式的分析,来探讨教材中“把”字句练习题的具体设计问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练习形式主观型与客观型

题目的主观型和客观型是由答案是否唯一来决定的,答案唯一即是客观题,如答案为多种则应是主观题。客观型练习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答案限定在选项中。第二,练习题本身的性质来限定。主观型练习形式的答案形式和意义都不受限制,例如自由语段表达、翻译、造句等。我们分别考察了两国8套教材的“把”字句练习题主客观练习形式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8套中美教材的练习题中,客观题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观题相对较少。客观题均是针对练习语法结构的,而主观题是考察学习者对于“把”字句的输出的。这也说明这8套教材比较偏重语法结构,句法层面的练习。

(二)练习形式有语境和无语境

此处所涉及的语境主要是指上下文语境。总的来说,有语境的语言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有两三个句子的小对话和一段连续的话或完整的语篇。练习形式如果没有超出单句这个层面,那么这样的形式就不能算是有语境的练习形式。以下我们对两国8套教材“把”字句练习题是否涉及语境做了考察分析,结果如下:

从上图可知,8套教材中的“把”字句练习题的练习形式涉及语境的设置较少,特别是《发展》和《入门》几乎没有涉及,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美国教材《中文》和《天地》练习中涉及语境设计的较多,不仅包含两三句的小对话,而且达到成段表达的练习题数量也很多,值得借鉴。

(三)练习形式有情景和无情景

这里的情景指的是非语言语境。涉及情景的方式主要有:用文字、图片或影像形式,或提供事物实景。以下我们对两国8套教材“把”字句练习题是否涉及了情景做出了考察,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知,教材“把”字句的练习题中,无情景的练习题数量占到绝大多数,有情景的练习题数量非常少。美国的教材比中国的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要好一些,特别是《中文》《天地》和《通俗》,有情景的练习题占到了多数。据我们考察,中国的4套教材关于有情景的“把”字句练习题所设计的情景要么比较简单,要么就是提供的情景真实性不高。而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情景说明,更是搭配了很多的图片进行补充。

四、两国教材练习题练习设计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教材的练习不但量多,而且题型多样。但绝大多数的练习题都涉及句法,忽视了语用。针对“把”字句的不同句式,《新实用》采取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而其他的教材变化较少。在练习题的分布和复现上,《新实用》对于“把”字句的练习分布松散,涉及的课数较多,非常重视语法点的复现,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把”字句的各种用法。从练习题的内容上来说,中国的教材比较具有系统性,包括机械性练习、句法结构的练习、语义特征的练习同时也有一些篇章表达的练习。但有一些语境的设计过于简单或缺乏真实性。练习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替换”“填空”到“造句”“改病句”再到最后的根据情景进行会话,都体现了由易到难、先输入后输出和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美国教材中练习题的关于机械性的练习较少,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技能训练的学习习惯。练习中设置的情景都是真实自然的,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法点的应用。翻译题也是美国教材的独有题型,翻译可以将学习者的母语作为学习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此外,学习者在做翻译题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对比自己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天地》的题型最多,题量也最大,这本教材的练习很具有实用性,特别是练习题型中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交际练习(Communicative Exercises),练习中提供特定一些情景,要求学习者根据情景和提示基于内容进行交际任务的运用训练。由于这些情景都是社会生活的实例,都是学习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倍感真切。提供情景的同时搭配了图片,这样既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也增强了趣味性。同时我们也发现,美国教材关于“把”字句的练习题量较少,题型也比较单一,多为交际练习和任务型练习,这跟美国学生注重语法的功能性,不关注语法知识的系统性有关。

中美教材中有一些技能练习的编排超出了语法解释的范围,我们认为,练习题应该围绕语法解释部分出现的例句和课文的内容出现,否则会影响学习者对语法点的掌握。

五、“把”字句练习设计的建议

针对美国学习者“把”字句的练习设计,我们建议可以设计出以“把”字句的语用功能为目标,以其核心语义为框架,以重点句型练习为起点的综合型练习模式,具体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采取以下题型:

(一)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可以分为“替换”和“选词填空”,可以补充语法解释部分中例句不充分的情况。

“替换”练习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难度不大,集中练习可以培养出学习者的语感,教材中“替换”的练习量一定要十分充足。

“选词填空”虽不是特别针对“把”字句的练习,但是在题中出现了大量的句式,通过填入这些句式的各个成分,能加深对这些句式的掌握。

(二)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可以分为“造句”“改错句”“翻译题”“用‘把’字句完成会话”“选择填空”“回答问题”“看图填空、会话、写作”和“交际练习”。

“造句”类的练习题可以先提供词语让学习者自行造句,然后再让学习者自己造句,这样的编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用‘把’字句完成会话”所提供的情景应该让学习者能够明白用“把”字句是为了突出在某个动作的影响或作用下,某人或某物发生位移或状态的变化。所提供的情景都是跟学习者平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通过简单的会话练习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交际能力。

“回答问题”给学习者提供最真实、自然的语境,让学习者试着用“把”字句来回答。

“看图填空”根据提供的情景、图片和英文翻译,填写相应的汉语。使用“英翻中”,这样的练习更能考察学习者对句型的掌握和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加上情景和图片,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交际功能。

“看图说话”是培养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题。提供关键词和应该使用的句式,同时提供相关的图片,尽可能明确地展示出语境,再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关键词,这种练习的优点是把原本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有趣的看图说话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仅复习强化了“把”字句式,提高了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技能。“看图写作”练习是“看图说话”的深化,提供情景和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的“把”字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学习者进行口语练习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交际练习中提供特定一些情景,要求学习者根据情景和提示基于内容进行交际任务的运用训练。由于这些情景都是社会生活的实例,都是学习者很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倍感真切。提供情景的同时搭配了图片,这样既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也增强了趣味性。进行交际练习的同时,也复习了课文的词语和语法点。

除了上述的练习题型外,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教材中设置一些HSK的题型,由于HSK考试代表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近年来美国大学生越来越重视HSK考试,所以在教材中增加HSK的题型对学习者来说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金立鑫.选择使用“把”字句的流程[J].汉语学习,1998(4).

[2]刘颂浩,汪燕.“把”字句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J].汉语学习,2003(4).

[3]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4]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

[5]官恺璐.《中文听说读写》与《博雅汉语》初级阶段练习设置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6]黄淑良.中美两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练习的对比与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2.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篇5

中国微型博客目前仍处于市场萌芽阶段,市场参与者数量不多,市场仍处慢热状态。在新兴科技企业,最著名的企业发展规律便是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许多新兴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即一个新兴科技技术,一般会经历起步阶段,接着市场预期快速膨胀,被媒体和从业人士大为炒作,直到被夸大的预期峰值后,市场预期才会不断降温,进入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此时市场预期逐渐回归理性,直到预期的低谷后,进入市场稳步发展阶段。博客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阶段,开始被媒体和从业者大为炒作,后来市场预期不断下降,直到现在的理性稳步发展,成为互联网的基本应用。类似于Twitter的微型博客也符合此发展规律。

研究显示,中国微型博客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其特征是用户增长率较高,竞争者市场占有率分布分散而且变动较快,用户忠诚度较低,市场进人障碍低。但是,从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微型博客在未来的几年未来发展中,将会成为基础的应用,走进广大网民的生活。

美国微型博客市场目前处于市场快速发展阶段。美国微型博客市场的特征是用户市场高速增长,用户、市场占有率日趋明朗,市场进入障碍提升,即便如此,美国的微型博客仍面临根本的问题,即商业模式的问题,尤其是面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微型博客,寻找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成为其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然,中国微型博客的发展也将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第二部分 微型博客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暂无专注企业市场的微型博客,而美国该市场发展已经步入起步期。微型博客市场可分为两大市场,一类是定位与个人用户的微型博客,另外一类是定位于企业客户的微型博客。从中国和美国微型博客市场的竞争情况,其最大的差异是:美国针对企业用户市场的企业用户微型博客发展相对成熟,而中国暂无专注该市场的企业。在美国针对企业用户的微型博客市场,Yammer表现相对领先。Yammer的商业模式是,企业会员只需要为每名员工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后,就可以成为正式会员,通过Yammer的服务,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团队也能更好的协同合作。该市场表现较好的还有Present.ly和WizeHive。

中国针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微型博客目前服务模式同质化较为严重,但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中国微型博客市场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且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

重,多数中国微型博客网站模仿Twitter。中国微型博客市场参与者包括饭否、叽歪、嘀咕和腾讯的滔滔、Komoo、随时记、做啥等网站,但是各家网站的用户规模都较小。中国个人用户微型博客市场与美国该市场有较大不同:美国该市场领先的企业twitter在美国用户中进入了排名前20名,中国领先该市场的企业腾讯旗下的滔滔仍没有进入该市场前20名,而且滔滔的发展也是凭借着腾讯强大的用户资源优势,而排名第二的饭否流量方面优势并不明显。虽然中国微型博客市场仍不成熟,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但是,随着网民对微型博客的价值的进一步认知,3G网络的进一步商业化,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微型博客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在个人用户微型博客市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Twitter,也是表现最优的企业。但是,Twitter在国外虽然受热捧,但仍处于发展期,市场预期高于实际价值,主要原因在于:

(1)Tittwer用户并不活跃。哈佛大学商学院2009年5月份的对30万位Twitter用户的随机调查显示,25%的Twitter用户几乎不发tweet,而50%的用户在74小时内发tweet不到一次;

(2)Twitter更像是一个即时广播平台。哈佛大学的该调研数据还显示,10%的twitter用户贡献了超过90%的twitter量。而在一个典型的社交网站中,10%的用户创建的内容占所有用户内容的30%左右。因此,Twitter更像是一个一对多的发布平台;

另外,Twitter网站用户特征与行为与传统社交网站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两类网站的用户重合度不高:

(1)Twitter的女士比男士更多,但男士更用户受欢迎。该现象主要表现为:约有55%的用户是女士,男士为45%;男士更关注男士。即平均每位男士,其关注(follow)的用户中以男士为主,占65%;女士也比较关注男士。即平均每位男士,其关注(follow)的用户中以男士比例更多,占56%。相对于传统交友网站,Twiiter的女士不那么受欢迎原因可能是Twiiter没有图片分享的功能,也没有详细的个人信息记录功能,而这些功能男性用户都比较关注。

(2)Twitter用户年龄较高,平均年龄达31岁。根据非盈利研究机构Pew Research 2008年5月份的研究显示,Twiiter用户年龄较高,平均年龄达31岁,而传统的社交网站如Myspace其平均年龄为27岁,Facebook为26岁,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为40.7岁。

(3)Twitter用户更喜欢使用移动设备以及手机上网。根据非盈利研究机构Pew Research 2008年5月份的研究显示,76%的Twitter用户通过电脑或者PDA使用无线网络,而不使用Twitter的美国网民使用无线网络的仅为57%;40%的Twitter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而不使用Twitter的美国网民仅有24%使用手机上网。

第三部分 微型博客价值与商业模式分析

微型博客目前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其商业模式,即通过什么方式来盈利。在美国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尝试,而在中国,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分析微型博客的商业模式应该先从微型博客的商业价值分析,而定位于个人用户市场的微型博客网站与定位于企业用户市场的微型博客网站有显著不同,前者,本人简称为个人微型博客,后者为企业微型博客,本文将分别对两类市场进行分析:

一、个人微型博客商业价值与商业模式分析

个人微型博客相关的应用案例表明,微型博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个人微型博客是企业信息发布平台。戴尔从2007年3月开始使用Twitter平台,即Twitter订阅戴尔的信息服务,据统计,戴尔在twitter通过打折信息提醒等服务,获取了100万美元营收。据悉,捷蓝(JetBlue)航空、Com_cast、戴尔、通用汽车、柯达等多家美国企业在采用Twitter平台同普通消费者交流,然后再出售相应产品。相关的案例表明,Twitter类的微型博客是一种更快、更有效、更经济接触客户的企业信息的发布平台;

(2)个人微型博客是企业的快速客服通道。用户在对您的企业产品或服务发出了质疑、请求帮助等信息时,对微型博客用户实时跟踪的企业,便可以快速的了解到,并通过微型博客回复或邮件或电话等方法,避免用户因为不满而大规模的在网上传播,快速解决用户的问题,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个人微型博客是企业深度了解消费者的平台。微型博客是企业较好的聆听、学习以及了解客户有效平台。微型博客用户在微型博客上记录了自己日常的真实的想法、爱好、需求、计划、感想等,真实的表露了自己消费需求、偏好、生活形态、品牌态度等,尤其是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需求和期望、购买渠道、购买考虑因素,有助于企业深度了解消费者,从而制定或者优化产品策略、营销策略。

(4)个人微型博客是企业口碑监测的平台。对于企业的市场公关人员来说,互联网上的“公关危机”就如洪水猛兽般袭来,令人胆战心惊。互联网特有的病毒式传播,使得企业在互联网的公共显得尤为重要。用户对某些产品或企业服务的负面言论,品牌的负面评价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公关危机。因而,广告主对微型博客用户的品牌口碑实时监测尤为重要。而微型博客平台具有的搜索功能、以及相关的实时监测功能,使得广告主实时监测品牌的口碑成为可能。

由于个人微型博客网站具有以上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其商业模式可以往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服务可分为精准广告和微型博客主广告。

(1)精准广告,即由于微型博客用户在微型博客表露了自己消费需求、偏好、生活形态、品牌态度等,广告主可以通过微型博客网站的相关数据进行广告的精准匹配,搜索广告是其中一种应用,因此,twitter推出搜索服务时,大受业界关注;

(2)微型博客主广告,即广告主发起用户在微型博客中撰写与广告主推广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正面内容,并根据内容的查看量或是发送量来支付微型博客主一定费用,这种模式已经在twitter开始尝试。

第二,消费者监测服务。微型博客网站通过技术的手段对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消费者需求进行记录与统计,对品牌或产品的评价进行分类记录与统计,形成相关的监测服务,为企业实时了解用户需求与品牌口碑提供动态工具。

二、企业市场微型博客商业价值与商业模式分析

相对于个人微型博客,企业微型博客具有更加独特的价值。在美国,以Yammer为代表的企业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并使用他们的服务。企业微型博客其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1)企业信息管理。对在职或离职员工的客户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对员工在企业微型博客上敏感信息进行控制,可定期将企业微型博客上的信息进行备份等。

(2)协同办公。这主要应用于工作管理、项目团队协同工作上。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了解大家的工作状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团队的成员可以在群组中实时提出问题,请求帮助,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企业微型博客具有以上价值,其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即向企业会员进行会员收费。Yammer在美国的盈利模式也基本如此,Yammer提供基本服务(免费服务)、Silver服务(每人每月1美元)、Gold服务(每人每月5美元)。在中国,企业市场的微型博客仍未起步,市场前景仍待考察,因此,目前仍未出现专注于该市场的网站。

中美保险中介制度模式的对比分析 篇6

保险中介;制度模式;中美

[中图分类号]F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20-02

一、美国的保险中介制度模式概况

美国的保险中介制度在发展初期受英国的影响较大,但其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美国对保险中介制度的约束主要通过各州保险法律或法律中的特别规定、自律性规则和保险中介合同体现。由于各州都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权,因此,对保险中介人的立法管理,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各州保险中介制度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模式

美国保险中介市场中各经营主体健全,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在这三种中介主体中,保险代理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两者共同发展。但是,事实上在美国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很多保险经纪人都是由保险代理人发展而来。

2.市场分割

在保险业务的分割上,保险代理人主要办理寿险业务,而保险经纪人一般在海上保险中发挥作用,其次是在财产保险与责任保险中,极少办理寿险业务。

3.保险中介管理

在保险中介管理方面,既强调政府监管,也重视行业自律。保险代理人的资格确立门槛也比较高,代理人若想从业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获取专业资格。获有特许财产责任险经销商资格者,被认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专业,则不用参加考试。全国注册的代理人和经纪人协会、保险协会、公估师学会等自律组织都对保险中介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1.主要模式

我国现行保险中介制度采取的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保险代理模式。保险代理人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为了争取实现更多的保费收入,保險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违规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险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较高。

2.市场分割

我国保险中介没有明显的业务分割,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没有业务范围上的区分,这就导致了经营业务的混乱,管理乏力。

3.保险中介的资格制度

虽然《保险法》中规定了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应当具备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资格考试的难度很低,通过率非常高。并且,只要通过了这种资格考试,就可以终身从事代理业务,没有等级之分。因此,保险代理人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保险中介向职业化发展,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对保险业的社会信任度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保险中介管理

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保险业组织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通常只有各地区的保险行业协会。但由于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保险行业协会也未能真正发挥监督、协调、自律作用。

三、美国保险中介制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美国,我国保险中介制度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其对我国保险中介的制度建设提供如下启示:

1.保险中介人适当的业务分工

不同的保险中介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着各自特定的业务范围,才能保证保险终结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功能效用。相对于其他二者来说,保险公估人的业务范围还是比较明确的。我国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的经营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因此,要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对二者的业务范围进行合理的分工。

2.严格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

保险中介人的高素质是保险终结制度顺利运行的前提和保证。美国根据各州保险市场的完善程度,对保险中介人设置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资格认定和等级考试制度,以确保中介人具有一定的素质,能够适应客户多层次的需求。而他们的这些资格认定并非与我国这样简单、没有区分性。

美国的培训体制也是相当完善,除了保险监管当局自己开办学院自主对保险中介人的培训外,还借助各类自律机构和专门院校,聘请保险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培养高级中介人才。

我国保险中介人的资格认证没有等级区分性,培训制度也不完善,通常是公司自己通过组训培训,而这种培训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在许多保险公司,这种培训往往只流为形式,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保险中介制度亟待建立严格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

3.系统而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规范保险中介人的行为,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行为准则。有关保险中介人的法律法规一般包括了全面具体的执业管理规定、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完善的保险中介人手续费和佣金制度等。而我国在这方面与美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三者法律法规独立,建立紧密结合的法律和行业公约。

4.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行业自律是保险中介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自律组织不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业自律条例及守则,对中介人的业务专业水平、销售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加以约束,而且负责对保险中介人从业资格的审查、考试的组织、佣金的管理及日常行为的监督。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大城市设立的保险同业协会,无法体现保险中介人的自律。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保险中介自律机构,负责保险中介人的自律管理,协调保险中介人与国家、保险人、投保人等多方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壬远.美国保险中介制度.中国保险[J].2001年12月.

[2]王安然.论我国保险中介业.保险研究[J].2002年6月.

[3]朱捷.保险中介:发达国家的现状及借鉴[J].2005年第3期.

中美研究生学位教育对比分析 篇7

关键词:中美研究生;学位教育;对比;分析

一、引言

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工作,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对于研究生的扩招工作,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反应和意见。从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得到结论,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能够提供更好的总结借鉴与启发。

二、中、美研究生学位教育比较

中国与美国研究生学位教育进行对比分析,从研究生的招生制度、研究生的学制、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美国研究生学位教育的优势,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研究生的招生制度

美国:

美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是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一般招生制度是按照四个步骤来完成的。第一步:报考学生提交大学的成绩证明材料。第二步:提交GRE成绩证明。第三步:要提供至少两名到三名教授的推荐信。第四步:添写个人报考申请书。美国学校的研究生招生部门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通过面试,决定录取名单。国外报考研究生学习是不限制年龄的,也不需要入学考试,美国研究生招生不把考分作为录取的标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国:

中国研究生入学是有年龄限制的,而且要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科考试总成绩达到最低分数线,才获得复试资格,而我国的复试并没有得到重视,还是以入学考试成绩作为招生的硬性指标。

2、研究生的学制

美国:

美国按照国际通行的学制进行研究生学位教育,美国研究生学制大多采取一年内的课程学习,全部研究生学制不会超过两年。而这一年的课程学习里,还有半年的时间是在预备学位英语的考试。

中国:

我国研究生学制大多三年,这三年的时间至少有两年是在学习课程,还有一年时间在准备学位论文。

我国研究生教育时间长与我国研究生发展历史有关,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研究生的普及率不高,所以,高级人才教育的目标就只能放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研究生尚未普及,博士生更是稀少,与国外高等人才教育重点在博士生的教育上有明显差别。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进一步提高,学位教育工作重点必定要转移到博士教育中来。

而且我国已经开始了学制的改革工作,北京大学已开始施行两年研究生学制的培养工作。

3、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美国:

美国研究生学位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为继续博士学位或者担任教师工作所做的理论教育培养。另一方面是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都以学科命名,例如:新闻硕士、工商硕士等,美国应用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实用性更强。

中国:

我国研究生学位教育大多以高校教学或理论科研为主,近年来,我国也开始进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但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单一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冲突越来越大,所以,我国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工作需要在改革中重新定位。

4、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美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以专业式、课程学习和协作式的多种教学培养模式,专业式和协作式的培养模式为美国各大公司企业提供了大批量的科技人才,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培养模式上。

美国:

专业式是通过教学与科研在统一的原则下培养专业人才。美国这种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生要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和论文撰写都要进行科学的计划。这种培养模式表现出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美国这种专业式的培养适应了经济发展对研究生专业人才的需要,既符合了教育多元化的要求,又为社会各大公司企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協作式的培养也是美国学位教育的一大特点,多由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以大学基础学科与企业先进设备结合,在明确研究课题的情况下,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人才,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我国:

我国还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培养方式上,这与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关。我国缺少高科技人才,研究生就业大多从事理论的研究与教育工作,所以学习了理论知识,却无法更好的联系实践工作,不能更好的结合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

结束语:

我国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研究生学位教育的发展壮大,通过对比美国研究生的培养机制,研究生学位制定也要进一步完善。培养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科学的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使这些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知识,做好经济建设工作,这是我国学位教育工作的重点,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研究生学位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2]李金威. 中美德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3]秦春生,戴继天,孙平. 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

[4]马永红,赵婷婷,郑晓齐.中美材料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

上一篇:句子教学下一篇:五味子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