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教材分析(共8篇)
人音版教材分析 篇1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音乐与人生》选自人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最终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归宿点。也可以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调式、和声、曲式、织体、音色。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本单元的内容旨在指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题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高亢的西北腔》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题材。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2:认识长调、朗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第三单元《鼓舞炫动——丰富的民族乐器》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鼓乐铿锵》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动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月”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丝竹相和》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本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的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吗,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京剧大师梅兰芳》1: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南梆子及四平调的唱腔特征。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现代京剧》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感情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 《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本单元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和非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非洲音乐均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3: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非洲歌曲音乐》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和马林巴音色的特点。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的音乐特征。
《拉丁美洲音乐》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第七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学习他的作品应关注其宗教音乐及复调音乐的基本特征。1:聆听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感受其音乐风格特征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巴赫。3:初步懂得巴洛克音乐及复调音乐的音乐知识。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1: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以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2: 3: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烂漫主义音乐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1:聆听歌曲《魔王》《鳟鱼》以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巴赫。3: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和特点。
《钢琴音乐的奇葩》1:聆听《c小调联系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3: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1: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其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3:初步懂得与标题音乐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十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民族乐派中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1:欣赏两首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
《俄罗斯民族风情》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知道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德彪西》1:欣赏两首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德彪西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勋伯格》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爵士乐》1:欣赏两首爵士乐——《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2:知道爵士乐的主要特点和有关爵士音乐的知识。3:探索爵士乐对当带音乐。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本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人文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高山流水志国家》1: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知识。《西出阳关无故人》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进而认识、了解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沈心工与李叔同》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2:初步了解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过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3: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萧友梅与黄自》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2: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3:初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情况,尤其是要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聂耳和冼星海对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影响。《聂耳》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3:初步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过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冼星海》1:聆听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3:简单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情况。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当代音乐的全面情况。
《祖国颂歌》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题材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乐坛新曲》1: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2: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歌剧艺术》1:聆听《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及《这一仗打的真漂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这两个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2:在聆听歌剧选曲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流行风》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
《新时代》本节是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如果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是本册教材的“序”的话,那么本节“新时代”是本册教材的“小结”。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新世纪》,这意味着美一位高中生在新的世纪里将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2: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社会功能。
人音版教材分析 篇2
一、新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我市音乐教研员与教研组员的支持配合下, 笔者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现状做了以下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一) 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各年级选抽了一个班级, 调查总人数为289人, 调查方法为问卷法。调查数据显示表示喜欢的占54.7%, 有点喜欢的占38.1%, 不喜欢的仅占7.3%。
学生对新教材基本认可, 满意度比较高。
(二) 教师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接受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市教研大组的各位成员, 每个年级总受查人数为15人, 都为音乐专职教师, 调查方法是问卷法。调查数据显示, 教师对新教材的平均满意度为68%, 认为可以凑合的平均为14.7%, 不喜欢的平均为19.1%。
(三) 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此项调查对象是我市所有专职音乐教师及兼课8节以上的音乐兼职教师, 人数为69人, 调查方法是现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能较好完成教材所有教学内容的仅占1.5%, 基本完成教材所有教学内容占18.7%, 只能完成部分教材教学内容占79.8%。调查表明,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四) 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实施新教材试用以后, 我市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情况, 2007~2008年度, 我市音乐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两次音乐抽测活动。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以上两次抽测结果并不理想。对此, 本课题组也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
至于创作教学, 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最薄弱环节, 它的调查结果就更不尽人意了。100名被调查对象中, 表示会简单作曲的只有18%, 也就是说有82%的学生都缺乏音乐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当前学生的审美品位与音乐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能力较差。在新教材实施了几年以后, 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并未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新教材使用中的思考与分析
(一) 关于“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在二年级第四册第七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思考:创编活动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 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在一年级的创造领域内容中, 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节奏的编创, 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尝试。可在初学创编, 刚认识七个唱名后的小学二年级, 即要求让学生“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接受吗?
(二) 关于“自由创作4-8小节自己的歌”
在三年级第六册第九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自由创作4-8小节自己的歌。
思考:在课标分学段内容标准中, 3-6年级要求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而在三年级六册教材中, 却出现了“自由创作4-8小节自己的歌”的要求, 此项目标明显超过标准要求。
(三) 关于“竖笛练习吐音、长音, 进行二声部吹奏”
在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目标中提出:竖笛练习吐音、长音, 进行二声部吹奏。
思考:自二年级开始学习口风琴, 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确立音准。在教材中, 也很少有具体的演奏练习和指导内容出现, 课题组以为编者本意口风琴教学应该是选学内容。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让口风琴进课堂也确实存在困难。那么, 作为比较理想的课堂乐器——竖笛, 为什么不能更早一些出现在教学内容中。第七册教材已经出现比较多的二声部教学内容, 在这个时候才初学竖笛, 要利用竖笛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 是否有些为时过晚。倘若部分教师在二年级时选学了口风琴, 那么到四年级时是同时学两种乐器?还是换学竖笛?继续学习口风琴, 很明显缺少进一步的教学指导。换学竖笛, 两年的口风琴学习就显得有些随意和浪费。
(四) 关于重组、开发教材的初探
1. 客观依据
教师具体实施教材的授课时间是教材重组、开发的现实依据。一个学期, 具体有多少课时可以实施新教材教学内容呢?本课题对授课时间也做了一次清算:小学每一个学期平均约为二十周, 去掉法定假日与最后复习考察所需的部分时间, 实际授课约为十六周。我市多数学校音乐学科周课时为两节, 那么16×2=32课时。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除国家课程外, 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 其余的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据此, 学校每学期实际教学课标教材的总课时数约为二十六课时。
2. 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本次调查各年级选抽了一个班级, 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为286人, 调查方法为现场统计法。调查数据显示喜欢唱歌的占19.9%, 喜欢聆听的占60.3%, 喜欢乐器的占30.1%。这样的结果也许会让许多音乐教师始料不及。音乐课上通常歌曲学唱的时间和分量最多, 然而实际上学生对唱歌的兴趣并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致使学生不喜欢唱歌的原因主要是唱太累、嗓子不好、怕走调唱不好、不好听、太难等。新课改理念强调审美为核心, 以生为本, 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材重组时, 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及兴趣, 在音乐教学四个领域的比例分配上灵活调整, 对教材的重组、二次开发要勇于创新。
总之, 教材是落实音乐教学目标的中介, 我们要辨证地对待教材, 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新教材, 用积极的态度认识问题寻找对策。我们要把“编者”的理论与“教者”的实践相融合相验证, 才能使新教材日臻完善, 日趋完美, 才能大力提高新教材的实施效益, 使小学音乐走上健康发展的大路。
摘要:教材是教师实施新课改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新教材试行一个轮回后, 教材使用主体的实际感受为基础, 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文首先以问卷、抽测、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师生满意度、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新教材的师生满意度都比较高, 但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并不理想, 学生学习效果也普遍较差。其后, 通过资料查阅、统计、观察等方法, 对现行人音版小学音乐新教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人音版,新教材,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斌主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用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2]曹理等主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用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人音版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人音版 湘教版 教材比较
一、研究背景
(一)教材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教材”的定义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由此可见,教材是教科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进行实际操作的工具。
(二)小学音乐教材概况
曹理在其专著《音乐学科教育学》①中对教材的定义为:“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教学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教学参考资料”。音乐教科书(课本)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衡量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两个版本音乐教材特点的比较
(一)对两套教材的共性分析
1.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诚然在人音版的教材中是有所体现的。教材的作品选择情感充沛,具有美的意识、美的韵律、美的图片等诸多特点。例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杜鹃圆舞曲》《牧童短笛》等欣赏曲目,让学生们在倾听优美旋律的基础上,再配上漂亮的插图,看着欢快活泼的画中人,学生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旋律美感而舞动起来。湘教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编入了许多简单形象的曲目,如《唱呀,跳呀》《好朋友来啦》《牧童遥》等作品,这些作品简单、易学,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再配之与内容相关的漂亮图片,学生在这种赋有故事性、内容性的作品中,参与学习的欲望会更高。
2.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材应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人音版的教材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的选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息息相关。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玩具兵进行曲》《可爱的动物》这几课都提出让学生模仿机器人、小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这样的选材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律动中体验音乐、学唱新歌曲;又如湘教版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买菜》这堂课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在教材练习设计中要求学生“跟随音乐模仿买菜的动作”,通过这些音乐知识的学习、模仿,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践当中,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上增加乐感、节奏的要素,从而培养音乐兴趣。
(二)对两套教材的个性分析
教材曲目选择分析。《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的编写内容要将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要有利于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的综合运用。在教材所选曲目中,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人音版每单元曲目容量较多,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创编活动,曲目分类较为全面,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强音乐的素养和技能。而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特色尤为明显。例如《我的家乡日喀则》(藏族)、《其多列》(云南哈尼族)、《乃哟乃》(土家族)、《幸福花儿开心上》(柯尔克孜族)、《苗家儿童庆丰收》《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举杯祝福》(乌孜别克族)、《上去高山望平川》(西北)这些民族作品大力弘扬了民族传统音乐与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两个版本教材编排内容和曲目分類比较
内容是教材编撰的重要部分,笔者对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上册内容和曲目整理如下:
两套教材在曲目分类也存在些许差异,主要如下:
儿歌
器乐(唢呐、竖笛、古琴)
音乐情景剧
民间音乐
湘教版 戏曲说唱
西方音乐
古诗朗诵
创编活动
儿歌
民间音乐
器乐(竖笛、柳琴、古琴、二胡)
戏曲说唱
人音版 西方音乐
流行音乐
读童谣
游戏
从以上两个版本教材内容和曲目的归类来看,人音版教材的器乐作品较为丰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也渗入了流行音乐作品。湘教版教材单元容量较少,但曲目分类比较丰富,注重学生创编与实践,更是在教材中加入了音乐情景剧。
四、两个版本教材呈现方式比较
《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材料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两个版本教材封面的设计中都呈现出了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意图。经过观察比较,人音版运用全版彩页印刷并使用了大量色彩鲜明、生动多样的精美图片和动画。湘教版用了不同少数民族儿童歌舞或演奏器乐的图片作为封面设计,每课中也穿插了相对应的少数民族儿童进行歌舞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
五、两个版本教材不足之处
逻辑性不强。人音版和湘教版教科书分别是按照单元主题和课时的形式来编排教学内容的,人音版在每个主题中都囊括了演唱、欣赏、音乐文化等方面。这种新颖的编写方式,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式学习的情况。然而过于突出主题便会导致每个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相对减弱,教学达不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器乐教学和乐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够彻底和全面,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也就无法顺利完成。例如教材中第二册第七课的《巧巧手》,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渗入在四首音乐作品当中,不难看出这一单元的知识量过大且偏难,小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点和要求完全掌握。而人教版在每课时与教材的每册中也缺乏逻辑性。教材中每课时的容量较少,使前一次的课时很难为后面的知识内容服务。如在第一册“狮王”一课中,教材设计了聆听《彼得与狼》选段和《动物狂欢节》选段《狮王》,这些曲子只有单纯的旋律,学生很难听懂。
六、结语
乐教材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音乐教材的探究是一项长期而久远的工作,教材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淘汰。当然,要实施好新教材以及提高新教材的可行性,我们就要把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设定为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增强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加强师资培训,小学音乐教材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注释:
①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可恨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庄钟春晓.我国新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七至九年级)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任姗.三版小学音乐新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人音、人教和湘艺版小学低学段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安娜.义务教育阶段冀版、湘版、人教版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人音版教材分析 篇4
第八课 爱鸟
第二课时
《小乌鸦爱妈妈》教案设计
南麻镇西台小学
韩秀丽
一、设计思路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情怡性。《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让学生学习与妈妈有关的歌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很快拨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爱的共鸣。这一节课我设计了讨论与感受,学唱与表演,创作与表演三个教学环节,有机地把感受、学唱、表演歌曲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如何报答母亲,使全课的情绪得到升华。课型:歌表演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是: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对妈妈的情感,并能带着感恩的心报答母爱。
技能目标是:有感情地演唱并表演歌曲。通过节奏练习,感知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作(拓展)目标是: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如何报答母亲。而情感目标是贯穿这一节课的主线,是用情感带动学习,用歌曲表达情感。教学内容: 1、节奏练习
2、歌曲学唱并表演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情绪变化对表达爱的作用。教学难点:
歌曲表演及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可把妈妈高兴坏了。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二)在歌曲的多层次的演绎中表达情感
1、初步感受歌曲,播放《小乌鸦爱妈妈》的录音范唱 师:有一首歌也赞美了这只可爱的乌鸦,你听。(播放录音)
“歌曲中唱的是谁呀?唱了什么事?”
生:“乌鸦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妈妈吃。”
师:看,今天老师把孝顺、懂事的孩子小乌鸦,和慈爱的乌鸦妈妈都请来了,你能给这首歌曲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把小乌鸦图片贴到黑板上)生:“孝顺的小乌鸦” 生:“小乌鸦爱妈妈”
师:“说得都非常好,小乌鸦很孝顺,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就为他取名《小乌鸦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2、读一读歌词,启发学生有感情地讲出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生读 指出错别字,和发音不准的字 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手指着歌词
师;你愿意像老师一样把小乌鸦对妈妈的爱都读出来给大家听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教师范唱,让孩子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节奏。师:小乌鸦是疼爱妈妈的好孩子,老师要用歌声赞美它,注意听老师的歌声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
师:老师的歌声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教师用手语表现出来)
4、学唱:
师:老师用歌声赞美了小乌鸦,你想不想也用歌声来赞美它?那就听好老师的要求;
第一遍:学生轻声,跟琴唱,教师的歌声要大一些。师:咱们再来一次,比一比谁的耳朵听得最清楚,唱得最准确。(唱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出评价)
第二遍:学生的声音加大,随琴唱,教师的声音减小,纠正错误
师:哎呀,同学们第一次就唱得很好如果再仔细听着琴和老师的声音唱起来那就更好了。注意“野菊花”这句应该这样来唱(教师示范)就更好了。第三遍:学生的声音再加大,教师的音量减小,纠正错误,难点乐句教唱几遍
师:同学们一次比一次唱得好了,小乌鸦肯定非常高兴,我们的声音可以再加大一点点,“急急忙忙赶回家”应该这样唱(教师示范),心情再急切一点就更好了,用歌声表达出对妈妈的爱,我们再来一次吧。
第四遍:放开声音完整的歌唱。要求唱出对妈妈的爱。5.再一次深情演唱,并配上简单的身体动作表演。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歌声非常动听动听的。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小乌鸦,来唱这首歌曲,乌鸦妈妈一定会更加高兴的,让我们再一次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好吗?来展开你们的翅膀,用你们的翅膀轻轻拍一拍妈妈的背,展开你们的翅膀去给妈妈找点吃的吧,来吧,把你找到的小虫子喂给妈妈吃吧”(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6、分角色歌表演表演,请同学带头使分别扮演孝顺孩子小乌鸦,和慈爱的乌鸦妈妈
(三)在创作和体验中为情感推波助澜 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唱歌和跳舞的形式来感谢妈妈,你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生:“送礼物给妈妈。”
师:“很好,最好是同学们亲手做的。” 生:“帮妈妈做家务。”
人音版音乐教案 篇5
1、学唱歌曲《雁群飞》。
2、编创歌曲表演唱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来演唱《雁群飞》。
2、能用流畅,优美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并注意动作的整齐度与美感。
教学进程:
1、通过欣赏歌曲《雁南飞》,导入学唱歌曲《雁群飞》的主题。
2、完整聆听歌曲《雁南飞》的范唱,并让同学们说说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曲演唱(柔美,抒情的音色还是欢快,有力的音色)?
3、教唱歌曲歌谱。
4、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5、代词入曲。
6、跟着歌曲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7、《雁群飞》表演唱的动作设计:
A、晴天高:双手向上高高托起。
B、白云飘:双手高举左右摆动。
C、西凤起雁群飞:右手掌心与左手掌心相合,从左向右呈上弧形打开,然后做扑翅膀飞翔的动作。
D、排成一字一行齐:右手向前伸展,与左手伸展呈90度角,掌心向下,然后换成左手向前伸展,与右手伸展呈90度角,掌心向下。每个动作个两拍。
E、飞来飞去不分离:动作与前一句一致,只是双手改成飞翔的摆动,左飞加上右飞。
F、好像我哥哥弟弟:双手手掌贴向心窝,然后双手四指并拢,左右大拇指朝外,手掌紧贴在一起,表现兄弟情义。
G、同位同学,左边的高伸左手与右边的高伸右手相合,脑袋贴在一起。
8、跟着音乐节拍,边唱边做表演,可分组进行,看哪一组动作做得最整齐,最优美。
9、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数鸭子》
2、学习歌曲《数鸭子》表演唱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有力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数鸭子》。
2、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数鸭子》,体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意境。
教学进程:
1、通过猜谜语导入学唱《数鸭子》的主题。脚穿红袜子,春来它先知,虽然有翅膀,却爱塘和池。(打一动物)
2、认识以下节奏,并用du来念出节奏。
X X XX X | XX XX X — |
3、跟着打击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数鸭子》歌词。
4、代词入曲。
5、跟琴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6、编创歌曲《数鸭子》表演唱动作。
A、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双手高举,用手势划出拱门弧线,打开后,双手做水平交叉运动。
B、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三下点数动作后,分别做出2和8的手势。
C、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右手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后,两手伸出五指,在耳边划三下小圈。
D、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两下点数动作后,右手高举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
E、数不清到底多少鸭:左手放到背后,右手从左向右做两下点数动作后,双手高举模拟鸭嘴,做两次开合动作。
F、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右手模拟老爷爷主拐杖,左右各点两下,每下两拍,双手模仿捋胡须作两下,每下各两拍。
G、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模拟拿话筒,左右脚尖垫两下,每下两拍,上身左右摆动。双手模拟大喇叭,左右脚尖垫两下,每下两拍,上身左右摆动。
H、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右手在前方各点两下,然后做背书包动作。
I、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右手做否定的摆动动作,然后双手合成鸭蛋形状,最后做抱的动作。
J、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动作同上。
7、部分同学使用双响筒和碰铃用以下节奏为歌曲伴奏,另一部分同学跟着音乐做表演唱动作。
碰铃:X - - - | X - - - | X - - - | X - - - |
双响筒:X XX XX X| XX XX X-| X XX XX X| XX XX X -|
8、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同学们的友爱之情。
2、通过使用响板模仿小鸭子拌嘴,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表演才能。
教学进程:
1、复习歌曲《雁南飞》的演唱。
2、复习歌曲《数鸭子》的演唱。
3、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A、完整聆听歌曲,集中聆听歌曲表达的内容,并说说歌中唱了谁和谁手拉手?
B、用有节奏的参与表演。用单手举起表示听到的是齐唱,用双手挥动表示听的是合唱。
4、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
A、用故事引导,完整聆听《鸭子拌嘴》。聆听提示:音乐中的鸭群在干什么?
B、分段聆听,侧重对音乐中小鸭子和老鸭的叫声及强弱变化的聆听。
C、完整复听,让学生自由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随乐曲的节奏用动作表达出来。
D、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响板来设计和表现鸭子拌嘴的不同场景。
人音版《雨花》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示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身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扮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示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扮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假如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示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发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微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示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和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假如班级中有同学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扮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学校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身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局部: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示同学自身的生活,同学很容易投入。要求同学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示歌曲,以表达学校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局部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和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局部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局部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示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示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示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身伙伴或单独发挥自身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动身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示“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 篇7
1、能用自然、轻柔的声音与含蓄而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感受弱起拍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强弱起伏。
3、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及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这首歌都会唱吗?一起唱一唱。
在这首歌曲中你回忆起了曾经教过你的哪一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感人的真实故事?并请你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学唱另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思考:
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回答。
3、再次听录音,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4、学唱歌曲:
(1)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朗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演唱。
(3)视唱歌谱,提醒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强调弱起节奏。
(4)请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渐强渐弱的处理并体会对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情绪、感觉去演唱。
6、学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一步艺术处理。
7、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师生评价。
三、课堂拓展:
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知心的话想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刻,除了这首歌曲,你还会演唱其他歌颂老师的歌曲吗?或者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吗?
1、学生讨论准备。
2、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3、生生互价,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 篇8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土风舞》教学设计 第2课 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 第3课 水乡
《洪湖水 浪打浪》教学设计 《采菱》教学设计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第5课 风景如画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 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第7课 回声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第8课 向往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 第1课 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学习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生:观看回答问题。(a是小号、b是圆号、c是长号、d是大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形状,看看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
甲:相比之下,小号的个子矮、小。圆号园园胖胖的。乙:我想是不是因为长号细长一些,大号又高又大,所以才叫长号和大号的吧!
2、辨别音色 初 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初识了这几位大嗓门朋友,可他们唱起歌来究竟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分别展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与声音。)
生:看画面,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演奏的旋律。说一说各个朋友的嗓音特点。
学生回答大体如下: 小号:明亮、高昂。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大号:低沉、浑厚。分 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
生齐:记住了。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
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
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
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
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熟 悉 旋 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 确 排 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4、节奏练习,明确旋律弱起。
师:下面听老师拍两组节奏,大家听听有什么不同。1)XXXXXXXX 2)0XXXXXXXXX 生:第一组有空拍,第二组没有空拍。
生:第一组是从强拍开始的,第二组是从弱拍开始的。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生:根据上节课学的乐理知识,“弱起小节”而判断的。师:那请大家在判断一下课本上的三段主旋律是从强拍还是弱拍起的。
生:弱拍开始
师:弱拍开始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动感。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都记得很牢。其实,速度的变化也是音乐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家结合咱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歌曲,想想速度在快时、慢时各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体会速度变化
老师哼唱,学生听、思考。
生:速度慢,一般表示低沉、悲哀。速度快,表示欢快、喜悦。
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方阵,老师吧乐曲在播放一遍,看那个组的同学把乐曲速度的变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表达的最准确。
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引导学生评价)刚才有的同学做得很投入,不但肢体动了起来,而且面部的表情也很丰富。这说明大家已经投入到了音乐的海洋中去了。在电影、电视或一些故事中,都有其发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任务表达思想感情最充沛、最淋漓尽致、最让观众动情的时候。我们在来欣赏一遍乐曲,找出乐曲的高潮部分。(播放音乐)
生:第三乐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师:为什么? 生回答:
1、速度快
2、声音强
3、连续使用十六分音符
师:说得很好。当人们在音乐当中时很容易产生联想。咱们把乐曲完整的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播放乐曲)
生想到:
1、许多天鹅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
2、一个广场上,有许多的人在跳舞。
3、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好多认为这一对对篝火跳着欢快的那不勒斯舞……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我们欣赏的这支乐曲表达的真实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播放课件)
师:从艺术家的表演中,你能体会出屋去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表达了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
师:你耳闻优美的旋律,目睹舞剧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
生:想跟着音乐动起来,音乐台动情了。
师:(结束语)是啊。雄壮的音乐能鼓舞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音乐没里就在于它能以超人的力量浸人心脾,使人在优美的旋律中净化心灵、达到忘我。
附: 板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 西洋铜管乐器:小号 旋律
赏 析:速度 欢快、喜悦 高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认识小号这一教学环节里,我打破以往强硬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出示小号图片,我打破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过往的印象为大家介绍小号,如果不能介绍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二步引导学生听辩,并提供了圆号进行对比,明显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小号的音色。
2、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象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班里学习芭蕾舞的情况,之后请一名学生来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关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识,就这样,教师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同学。因此,他们学的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充分地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的舞蹈录象,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的动作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改以往欣赏教学中单一的听赏为多种方式去感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
1、让学生模唱主题音乐时加入不同的动作为音乐增效,2、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由来,记住塔兰泰拉这一舞曲形式和风格。
3、引用色彩,让学生为主题音乐选择色彩,这一设计让学生学会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拓宽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4、学完三段主题音乐后,我请了几名学生到台前舞蹈,最后全班舞动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动的同时,再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外,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芭蕾舞手位、模仿芭蕾舞、学习主题音乐及分组表现音乐等,使所学内容一次次地在耳边响起,最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课内,课外的获取也极为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拓展知识和课外作业的设臵这两部分。在拓展知识这块,我特意给学生准备了芭蕾舞艺术的介绍录音《四小天鹅》的舞蹈实况录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重温学过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二是弥补以前纯音乐的欣赏,三是增加学生对芭蕾舞这一音乐的姐妹艺术产生喜爱的情感,给学生以视听完美结合的感受。最后课外作业的设臵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介绍小号这一环节与课堂的导入衔接时略显突兀,可以直接介绍小号演奏的《那不勒色舞曲》导入。
2、学生随音乐自由模仿表现舞蹈视频跳舞时,秩序略显混乱,可以在平时课堂中加强训练孩子如何调整座位,拓宽空间,安全的进行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安全意识。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童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
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丑小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资料,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观看视频介绍。)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如优美、轻快、三拍子等。)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出欣赏后的感受,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
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你听!
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第一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说出歌曲中一些音乐符号及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
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馈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点击歌曲范唱)下课!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在律动、舞蹈、听辨、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3/4拍的节拍韵律,并初步感知“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们大家跳起来》旋律中的跳进、级进和顿音记号。顿音的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根据《巴赫初级钢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歌曲以徐缓的速度表现了典雅而活泼的舞蹈形象,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学习的兴趣容易分化,所以教师要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级进和跳进。
教学难点:会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歌曲。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鼓、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5 1 55 1 师:让我们一起开开声,老虎的大嘴巴准备,过渡:同学们今天的声音还挺漂亮的,知道我们刚刚唱的发音练习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5 1)
2)认识音的级进、跳进
师:对了,sol可比do要怎样?(打手号及琴声感受音高)它们中间可跳过好几个音,这样的行进方式叫跳进。还有一种是一级一级上或者下,这种叫级进。你们来找找这句旋律中谁跟谁是跳进、谁跟谁是级进。(出示乐句)
下面考考同学们。板出5 12 34 5 1 1(师唱,讲解。)
二、进行新课:
(一).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A我们大家连起来的这些音,有跳进也有级进,其实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听听它会为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心情。(播放《G大调小步舞曲》)
B优美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的舞会上,男女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迈着小步舞快乐的跳起来。西方音乐之父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先生也非常喜欢小步舞曲,就创作了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再次聆听,用拍手感受乐曲的强弱。
过度语: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能认真听音乐,还能跟着音乐准确的拍手感受节奏,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歌曲,大家想听吗?
放录音《我们大家跳起来》)------同学们听了感觉怎样(有什么感受)?
(二)歌曲学唱 1.找乐句
把打乱的乐句按顺序排出来。2.找拍子
把强拍、弱拍贴到相应的音符上。3.学唱歌谱 1)跟琴唱 2)打手号唱 4.读歌词
1)师:那我们边拍三拍子边读出歌词,玩接龙的游戏,我跟你们轮着读,每人读一小节,看我们接的好不好。
2)师:你们自己读一次。(师用乐器)这歌词容易记吗? 5.模唱旋律 跟老师用LU模唱。6.学唱歌词
1)先跟着音乐做歌词的嘴型,不准出声。2)跟音乐读歌词
这首歌非常简短,我们跟着音乐试试能不能把它唱好。生:跟音乐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到你们这么好听的歌声,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唱。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唱第一句和第三句,请同学们唱其他两句,我们来比比赛看谁唱得比较好。。。
3)让学生设计演唱方式 6.歌曲艺术处理
强调歌曲中顿音和连音的唱法。再听发现老师又对哪里做了处理,最后一句减慢就像舞会结束了。
三、创编表演
师:优美的歌声把大家带到宫廷舞会上,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度中庸。不知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小乐手弹奏这首舞曲。师教基本舞步,生学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德国作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以及对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学习,很好地体验了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无论在欣赏、还是歌曲的学唱、或是表演等环节,大家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快乐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做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最后让我一起再次聆听,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教学反思:
音乐课上,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课学习的歌曲改编于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在教学设计中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感受歌曲,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3/4拍节奏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看(看视频、看教师示范)——学(学跳基本动作)——演(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小步舞的快乐之中。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整合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善用资源,自制小乐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参与的广度。本课是一首3/4拍的曲子,通过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伴奏,对学生掌握3/4拍子的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二)巧用资源,为教学服务。本课学习小步舞,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并不单指技术上的难度,更大的难度是心理的难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请听课教师上台展示小步舞的跳法,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让学生放开紧张的心情,放开拘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了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快捷的特点。在学习“小步舞”时,更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更快地掌握“小步舞”的基本动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发挥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重视创新能力培养,表现、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中,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小步舞曲的伴奏中进行练习小步舞,使学生在课内掌握了小步舞的基本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跳“小步舞”带来的快乐。
《土风舞》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用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把音高、节奏、情感等基本要素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环节展现出来,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可参与的音乐活动,创造协调的音响,演练优美的音乐。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启发学生发挥表现力、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教材分析】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子。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它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辨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1、学生随着《土风舞》音乐以律动的形式体验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作品的风格情绪,在律动中感受节奏型,为歌曲《土风舞》的学习做铺垫。】
2、师拍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出切分节奏学生模仿。速度由慢到快,难度由易到难。
3、讲解难点节奏ⅹⅹⅹ。
4、学生用“啦”模唱《土风舞》,感受节奏“ⅹⅹⅹ︳ⅹⅹⅹo ︳”。
5、揭题:《土风舞》,简介。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并能听辨出音乐中的切分音节奏。】
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
(一)找一找。
学生听范唱找出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 ︳ ⅹ〃ⅹ︱ⅹⅹⅹo ︳
(二)读一读。
以接龙、齐读的形式按节拍读歌词,突出切分节奏,感受歌词表达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找、玩、读的活动中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清楚歌曲的节奏、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对歌曲更深层的了解。】
(三)唱一唱。
1、教师用电子琴教唱歌谱(放慢速度),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2、以师生、生生、男女接龙的形式演唱歌词。
(四)比一比
1、聆听范唱,比较不同。
2、歌曲处理,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在聆听、模仿、比较、表现等各种方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歌曲,并对歌曲进行处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创编表演,体验情感。
1、欣赏视频,找出土风舞的舞蹈动作特点。
2、创编活动:学生讨论并实践-----“快乐学习土风舞”。思考:怎样表现歌曲及舞蹈动作特点?
引导学生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分小组来展示土风舞的“转圈”特点,创编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土风舞,分享学习的快乐。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进行舞蹈创编、演唱歌曲、小组表演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愉悦。】
四、小结,畅谈收获。
以生评、师评等方式小结本课的收获与感想。【教学反思】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歌曲中较有代表性的节奏是切分音节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学会。因此,设计了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是本课教学难点。
首先,我在新授课环节中先解决这一难点,从拍节奏开始,先模仿老师拍节奏,让学生轻松掌握切分音节奏的读法并感受其强弱特点。这一环节学生表现的兴趣浓厚。
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先让学生聆听和模唱,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节奏,再以接龙游戏的方式进行按节奏读歌词,并让学生找找歌曲中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清楚歌曲的节奏、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对歌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在聆听、模仿、比较、表现等各种方式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歌曲,理解音的强弱、高低等音乐要素,并对歌曲进行处理。整个过程是在解决难点节奏后进行,因此,学生对歌曲掌握较快,学的很轻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主动性。
最后,为歌曲做舞蹈创编表演是本课的高潮部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土风舞的舞蹈动作特点,再由小组讨论创编,为我们今天所学唱的歌曲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土风舞动作。最后把学生分成三大表演组(唱歌、乐器、舞蹈)进行综合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同时也检验了老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也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学生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第2课 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及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并学会二声部合唱。
2、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把握好歌曲音准节奏。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设计理念: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用充满阳光朝气的歌声演唱发声曲,把歌曲的难点简化为简练生动的发声练习--引导到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学习,这样把难点分散,逐渐加深,使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学习成功乐趣,在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阳光明朗的歌声演唱。在学生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演唱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音乐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能力。
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节奏美等等,这样从音乐的角度,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教学过程:
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1、谈谈烦恼与挫折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学生交流诉说)
2、老师小结并激励
同学们,你们在长大,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是否能通过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呢?
二、以情带声、演唱发声曲
1、出示发声曲
1)4/4 11|6-11|4-11|2-11|70 2)变化组合二声部 a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 b老师慢速的范唱 c学生慢速演唱
d再次演唱,但提要求(如何体现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呢?我们的演唱姿势、歌声、力度、速度应该怎样?)
(这条旋律唱得很熟练的基础上学习二声部)(2)变化组合二声部
11|6-11|4-11|20 11|4-11|2-11|70 a老师与学生慢速钢伴演唱 b学生合作钢伴演唱
c提要求演唱(音准与节奏、注意聆听对方声部与自己的歌声的协和)
三、顺着歌声,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表现外国少年儿童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烦恼与挫折的歌曲《小小少年》,请听歌曲《小小少年》。
1、初听歌曲范唱。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心情如何?听出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了吗?(听后学生回答)
2、出示歌曲高声部旋律(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高要求慢速学生演唱——学生熟练自信朝气地演唱)
4/4 11 634 5-11 631 5-
3、弹出低声部旋律(同上)
4/4 11 412 3-11 411 3-
4、二声部合作演唱
a 听琴演奏二声部,请你们找找自己的声部 b 随琴轻声慢速演唱自己的声部
c 假如还唱不好,教师在听他们演唱时注意哪个地方特别难,单独练习
d 加快速度演唱二声部 e 加上歌词慢速演唱演唱。
5、老师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合唱部分。(两段)
6、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出示歌谱。a 学生慢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
刚才老师唱的是歌曲第一部分,现在请你们也来有感情的演唱!b 假如学生八分符点唱不好(运用对比听辨,让学生听辨学习)
c 学生听辨对比中引出符点八分音符------X x.师:其实这样的节奏也不难,在生活中,听到过马儿奔跑的声音吗?谁能模仿?(学生回答)
d 出示: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e 学生模仿马蹄声(可多次反复练习---在学生很熟练的基础上教师慢速带领学生无伴奏下演唱第一部分)
7、假如学生还唱不好符点,在单独练习“76 5”、“32 1",在琴声伴奏下演唱,或者比较。
8、完整随琴演唱第一部分旋律。
9、欣赏全曲范唱。我们该如何表现少年阳光乐观的少年呢?(引导学生从歌声、表情、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表现歌曲)
10、朗读第一部分歌词---读后问:有什么感受?(学生讲解歌词)----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强调附点)4-42 76 5--眼望 四 周 阳光 照
11、有表情地、阳光大方自然的歌声演唱全曲。
四、课堂延伸----欣赏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
1、欣赏全曲
2、谈话交流,产生共鸣。这位少年名叫海因切,他从小没有母亲,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他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生活给他的困难与挫折,最后一家人团圆,而我们生活在阳光的时代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小少年》,学习主人公的乐观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们的勇敢战胜困难欲挫折吧!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与挫折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学生交流诉说)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笛子独奏曲《牧羊姑娘》系根据同名歌曲的曲调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飕飕。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我从音乐本位出发,深度挖掘教材的潜在文化要素,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很多:课件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充分、竖笛演奏音效不够理想等,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技能目标: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
知识目标: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无忧无虑到烦恼增加的不同情绪。
2.用和谐统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聆听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合”成优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2.歌曲中的长音,附点节奏、弱起等要素。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课件:点击页面右边的大音响蓝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乐可随时点击页面停止。)
备注:随着愉快、轻松、快乐音乐师生共同律动,前部分拍手节奏,后部分摆动身体。
二简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题曲
师:这段活泼的音乐旋律,你熟悉吗?它是德国著名电影《英俊少年》的主题曲,歌名叫《小小少年》
(课件:点击页面,进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备注:全体学生边观看片段边听老师介绍海印切的少年生活。
三解决歌曲第一部分节奏难点
师:现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乐又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点击页面,出示歌词,页面淡然无色。)师:你觉得此时的海因切快乐吗?怎么读让他变得快乐呢?
(课件:点击页面,出现附点节奏。)师:你注意到老师刚才那个字读得最长?(课件:点击页面,出现“四”字的画拍谱。)师:你们看,字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请你给红色的字稍稍加强力度。
(课件:点击页面,字体颜色发生热情鲜亮变化。)设计意图:通过页面颜色的变化,附点节奏、画拍图谱的出现和老师的正面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体会海因切的前后心情变化。师:你读得真有动感!同样的感觉来读读这句。(课件:点击页面,出现又一鲜亮字体的乐句。)师:我们随着音乐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课件:点击右下的小苹果图案,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唱练习
1、音程训练
师:快乐的少年生活阳光灿烂,快乐的少年生活歌声不断。我们也来唱唱吧。
(课件:逐步点击页面,出现4组音程。)
备注:老师逐一进行有效性的和声音程训练,先随琴练习,再离琴看指挥练习。
要求: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臵歌唱。
2.提示两个声部同时歌唱时,声音要集中,和谐,统一。3.提示时刻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部。
2、完整乐句练习
师:将这4组连成一条旋律,你还会唱吗?(课间:点击页面,在句首出现不完全小节11)备注: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完整乐句,再进行合唱。要求:
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臵歌唱,整条旋律唱得轻柔,连贯。
2.合唱时,声音集中,和谐,统一,并学会聆听另一个声部。做到“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和声效果。
设计意图:和声、视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本环节通过和声训练、视唱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和谐统一的歌声,也给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学做铺垫;同时这一环节乐句是通过和声音程组合而来的,乐句间的变化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大降低了难度,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自信心。
五、歌曲教学
1、听歌曲范唱
师:随着时间一年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随着年龄由小变大,烦恼也增加了。让我们走进小少年海因切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心声。
(课间:出示歌谱,点击歌谱下方第1颗星星,播放全曲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并小结:歌曲的前后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和合唱。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照自己声部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我们称为合唱。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课件:点击页面,出现第一段歌谱)师:我们一起来听歌曲的第一段。
【人音版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行进中的歌》教学设计-新教材人音版11-07
青海教师资格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08-17
分析英语教材08-15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07-21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10-08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08-16
体验汉语教材分析09-06
高一数学教材分析09-23
比单元教材分析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