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共4篇)
中美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篇1
一、引言
本轮美元弱势调整是在全球贸易失衡及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发生的,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高筑的财政赤字、高企不下的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低迷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美元自2002年以来持续走弱。美国从2008年开始抛售国债,刻意压低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推低美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近年来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累积,处于内外失衡压力下的人民币自2005年开始已经步入渐进式升值通道。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不断升值,必然将对中国经贸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贸易收支和贸易结构两个角度全面分析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有关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文献主要有:Bahmani-Oskooee和Ratha(2008)证实美元贬值可以促进美国对大部分贸易国的出口,并显著抑制进口。Chiu、Lee(2010)证实美国双边贸易收支与美元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负相关关系。特别地,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将显著减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Baak(2008)的协整分析表明,人民币每贬值1%可以增加中国对美出口1.7%,美元每贬值1%可以增加美国对华出口0.4%。Breuer和Clements(2003)研究表明美日双边贸易结构与双边实际汇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且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对汇率波动的弹性存在显著差别;Koo和Zhuang(2007)证实中美各类贸易商品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反应各不相同。总结目前现有文献,对中美贸易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贸易收支层面,有关贸易结构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往往因为忽视了重要的政策变量而无法得到很好的解释效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从贸易收支和贸易结构角度,全面揭示美元走弱的贸易效应;其次,在研究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状况,改善了实证模型的解释效果;再次,本文的研究发现美元走弱在恶化中国出口收支的同时,对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有积极影响,这对引导中国出口产业趋利避害,实现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
二、美元两轮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
1、变量选取
首先,根据凯恩斯理论的比较静态国际收支模型和现有文献的结论,贸易双方的进口需求取决于该国总收入水平和相对价格,本文以进口国GDP和双边实际汇率来表示。其次,Baak(2008)等人的研究证实汇率波动率对贸易收支有负面影响。本文计算双边实际汇率波动率Vt的方法为:,即t季度三个月份与t-1季度即上一季度共六个月度汇率的标准差。第三,考虑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多为竞争激烈的低附加值工业产品,因此引入出口竞争国实际汇率这一变量提高模型的解释效果。出口竞争国选择韩国为代表。最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加入WTO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因此在模型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WTO和Reform来控制入市和汇改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赋值方法为:WTO在1995年一季度至2001年四季度赋值0,之后赋值1;Reform在1995年一季度至2005年二季度赋值0,之后赋值1。
考虑到名义变量忽视了价格效应,本文使用的所有变量均为实际变量。由于1994年的汇率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较大冲击,为减小计量结果偏差,采用数据区间为1995年一季度至2010年四季度。贸易额用进出口价格指数进行修正并采用移动平均方法进行季节调整。数据来源为国际金融统计(IMF)、美国普查局(Census.gov)、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部(ers.usda.gov)。
2、协整检验
为检验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与双边实际汇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是否为同阶单整。IMt、EXt、Rt、Vt分别表示1995-2010年美国从华进口额、美国对华出口额、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及汇率波动率季度数据。RtK为韩元对美元实际汇率,YtA为美国实际GDP。对各变量序列取自然对数,根据各变量曲线形态确定变量的截距项与趋势项特征,并依据AIC准则选取令AIC值最小的滞后阶数,最终各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除EXt序列外,其余各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美国从华进口额与中美双边实际汇率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从而构建实证检验模型如下:
对上述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根据AIC准则,经测试选择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得到检验结果部分如下:
可见在1%显著性水平下轨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说明美国从华进口、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及汇率波动率、美国实际GDP、韩元对美元实际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轨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最终,根据协整方程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合理度,选择第一个协整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方程系数估计如表2。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看,各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β2(0.33)符号为正,表示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美国从华进口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即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导致美国从华进口(中国对美出口)下降;β1(4.77)符号为正,表示美国实际GDP的增加使美国从华进口随之增多;β3(0.40)符号为正,表示韩元对美元贬值导致美国从华进口上升,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韩元兑美元贬值同时,也相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从而中国从韩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下降,进而向美出口的最终制造业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美国从华进口增加。β4(-0.03)符号为负,表示中美汇率波动率与美国从华进口之间存在长期负相关关系,但二者关系不显著。此外,虚拟变量的符号均为正,表示中国加入WTO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中都有利于美国从华进口的增加。
3、误差修正模型
Johansen协整检验初步证实了美国从华进口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下面将通过建立和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二者之间的短期关系。根据Engle和Granger(1987)所提出的定理,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的优点在于把长期与短期的解释作用分离开来,并显示出长期作用的动态均衡机制。根据协整方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其中,ECMt-1表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反应长期均衡机制,nim、nr、ny、nrk、nv分别表示每个变量差分序列的最佳滞后阶数。对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结果部分如下:
从上述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且系数在1%水平上拒绝为0的假设,证实了协整方程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根据其他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美国从中国进口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短期关系,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短期内也将对中国对美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实际GDP差分序列系数不显著,说明美国国内实际收入与美国从中国进口之间的短期关系并不明显,这部分是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工业产品,因而短期内美国居民的消费惯性所导致的“棘轮效应”的体现。综上,美元对人民币走弱在短期和长期中均会抑制中国对美出口,从而对中国出口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美元两轮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SITC两位代码对中美双边贸易商品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了1997-2010年间各类商品所占每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行计算。从各类贸易商品所占该年度贸易总额的份额来看,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美国对华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多样化,但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如22、28)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第7、87类等),且没有因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波动而发生显著改变,这说明美国对华出口结构主要取决于双方要素禀赋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从美进口资源、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必然性,这与中美双边汇率波动并无太大关联;(2)美国从华进口商品类型集中于第7类和第8类,且对比美元对人民贬值前后美国从华进口的贸易产品类别,可以发现美国从华进口重心逐渐由以84、85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至以75、76、77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对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增长。表3统计了2002年以来第7类和第8类贸易产品占当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以看出美元弱势调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重心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移。(3)第7类产品是中美双方产业内贸易份额最大的贸易商品类别,这意味着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为进一步考察本轮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依据SITC两位代码将中美双边贸易商品划分为三大类:农产品、中级制造业产品、高技术产品。然后,利用美国贸易国际委员会提供的双边贸易季度数据分别测算了1997-2010年三类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TSC)。贸易特化指数〖TSC〗_i表示i产品的纯出口比率,计算公式为〖TSC〗_i=(X_i-M_i)/(X_i+M_i),其中X_i、M_i分别表示i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贸易特化系数介于-1到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该产品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国际市场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国际市场竞争力越弱。图1为农产品、中级制造业产品、高技术产品三类中美贸易产品贸易特化系数的走势图。
分析该图可以发现,首先,农产品贸易特化系数除个别年份受自然灾害(1998年洪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政策调控(2004年政府采取刺激粮食进口的贸易措施)的影响出现大幅下降之外,总体走势较平稳,没有受到中美双边汇率波动的明显影响;其次,中级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中级制造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显著抑制我国中级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再次,高技术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走势也较为平稳,但在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这部分是由于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下,低附加值的中级制造业产品出口利润空间大幅缩小,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受到损害较小,这激励了国内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工艺与技术含量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导致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上升。
美元对人民币走弱的影响是多面性的。目前国内研究大多只关注于贸易收支层面,而本文认为长期来看,美元走弱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更为关键。首先,美元对人民币走弱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的低附加值中级制造业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意味着中国从东亚等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中间产品的成本降低,进一步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其次,中国对美出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多为产业内贸易,美元走弱将推动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为中国提供了扩大与发达国家经贸合作,尽快缩短技术差距的有利契机。因此,美元弱势调整产生的贸易结构影响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中国制造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也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与实证检验的方法考察分析美元本轮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和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元对人民币走弱会抑制中国对美出口,在短期和长期中对中国出口产业造成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又推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本文没有对贸易结构效应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将进一步对贸易结构进行细化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政策建议是:首先,美元本轮弱势调整将不可避免的给我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中级制造业带来严重打击,而出口仍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应努力稳定人民币汇率,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及幅度,如果在短期内做大幅调整,超过出口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则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民币汇率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环境下,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有较大的改善和调整空间,借此机会应加快出口企业技术升级,促进国内产业向具有规避汇率风险优势的高新技术出口产业转型,以尽量降低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应有必要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使汇率水平能真实反应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参考文献
Bahmani-Oskooee M.and Ratha A.(2008),“Exchange Rate Sensitivity of US Bilateral Trade Flows”,Economic Systems,Vol.32,pp.129-141.
Baak S.(2008),“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China Economic Review,Vol.19,pp.117-127.
Breuer J.and Clements L.(2003),“The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US-Japanese Trade and the Yen/dollar Real Exchange Rate”,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No.15,pp.307-330.
Chiu Y.B.,Lee C.C.and Sun C.H.(2010),“The U.S.Trade Imbalance and Real Exchange Rate:An Applic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Panel Cointegration Method”,Economic Modelling,Vol.27,pp.705-716.
Koo W.and Zhuang R.(2007),“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in Sino-U.S.Bilateral Trade”,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Vol.25,No.3,pp.362-373.
中美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篇2
关键词:实际汇率;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
RMB Real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noUS and SinoJapan
WANG Kai1, 2, PANG Zhen1, PAN Ying2
(1.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71,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127,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two largest trading partners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U.S. and China, Japan and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RMB real exchange rate plays different roles i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U.S. and China, Japan and China. The contribution which RMB exchange rate makes to trade balance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s greater than the U.S. and China.
Key words:real exchange rate, trade balanc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桥梁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在1994—2010年的17年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典型特征就是保持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1998年资本项目出现逆差除外)。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284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91亿美元;2010 年全年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给央行的汇率政策以及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巨大压力,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近年来在同中国的贸易收支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而且美国据此要求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在贸易收支变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实际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际汇率水平和实际汇率波动两个方面。汇率水平对国际贸易影响比较权威的理论是贸易收支弹性论,即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一国的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但是汇率贬值在改善贸易收支方面具有滞后性,并且在短期内恶化贸易收支,这一现象被称为“J形曲线效应”。国内外实证研究主要是检验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和J形曲线效应是否存在[1][2]。Baharumshah使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和美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双边贸易收支,结果发现实际有效汇率与双边贸易收支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J曲线效应不存在[3]。Bergsten(2004)认为美国经常账户收支与美元变动有密切关系,美元汇率升高是美国对外贸易存在逆差的重要原因[4]。Groenewold & LeiHe(2007)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会对中美贸易收支有长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很大[5]。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谢建国、陈漓高(2002)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6]。辜岚(2006)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且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其贸易存在J曲线效应[7]。戴世宏(2006)从双边汇率和总需求角度研究人民币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显著增加中国对日本的贸易差额[8]。周逢民、张会元(2009)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俄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俄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俄贸易收支总体上不存在J曲线效应[9]。
从国内外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因贸易伙伴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Bahmani-Oskooee & Brooks(1999)分析表明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国别差异会导致总量数据分析不够准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双边数据进行计量研究会更有针对性[10]。为克服总量分析可能带来的偏差,本文以中国的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双边贸易收支分析的对象国。这对于正确认识中国贸易账户在国别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调整机制,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纠正中国贸易失衡和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中美、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和美国双边贸易发展迅猛,在贸易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上表现出非常强的互补性。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中国和美国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势头更加良好,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规模和差额不断扩大。2001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806亿美元,是1979年的33倍。在2004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了16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贸易市场和第六大进口贸易来源地。200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33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中方顺差额为1712.6亿美元,同比增长4.67%。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298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中方贸易顺差额为14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高达38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中方贸易顺差额为18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见表1)。
中日双边贸易不仅在规模上逐年扩大,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特别进入2000年以来,伴随着中日双边贸易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开始呈现出鲜明的新特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越来越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發展,对中国的贸易越来越成为日本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日双边贸易在2001年尚有中方顺差21.6亿美元,2002年转变为中方逆差50.3亿美元;2003年中方逆差更扩大到1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8%;2004年中方逆差为208.2亿美元,同比增长41.2%;2008年中方逆差为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1%;2010年中方逆差高达556.5亿美元,同比增长68.5%(见表1)。表1
三、计量模型和变量的构建
(一)计量模型构建
假定中国进口贸易需求IMD为中国国民收入Y、进口商品价格PM、中国国内商品价格Pd、人民币实际汇率E等变量的函数;中国出口贸易需求EXD为中国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Y*、中国国内出口商品价格Pex、中国贸易伙伴国出口商品价格P*ex、人民币实际汇率E等变量的函数。因此得出中国出口贸易的需求函数和进口贸易的需求函数如下所示:
EXD=EXD(Y*,Pex,P*ex,E)
(1)
IMD=IMD(Y,PM,Pd,E)
(2)
在公式(1)和(2)中,EXD表示中国出口贸易需求函数,IMD表示中国进口贸易需求函数。同时假定中国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无穷大。假定Pd=Pex=P(P表示中国的一般价格水平),PM=P*ex=P*(P*表示中国贸易伙伴国一般物价水平)。因为E=SP*/P,因此公式(1)和公式(2)可以改写为:
EXD=EXD(Y*,E)
(3)
IMD=IMD(Y,E)
(4)
公式(3)和公式(4)表示中国出口贸易由人民币实际汇率E和外国国民收入水平Y*决定,中国进口贸易由人民币实际汇率E和中国国民收入Y决定[11]。假定公式(3)和(4)中的变量采取乘积的函数形式,对公式(3)和公式(4)中的等式取对数,则有:
lnEXDt=α1+β1lnY*t+λexlnEt+ε1
(5)
lnIMDt=α2+β2lnYt+λimlnEt+ε2
(6)
为使模型计算方便,贸易盈余TB可以表示为:
TB=EXt/IMtEt
(7)
对公式(7)两边同时取对数,有:
lnTBt=lnEXt-lnIMt-lnEt
(8)
结合公式(5)、(6)和(8),可以得出
lnTB=(α1-α2)+β1lnY-β2lnY*+(λex+λim-1)lnEt+εt
(9)
公式(9)中,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系数Et是判断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的依据。如果λex+λim-1>0,那么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反之不成立。
根据公式(9),中美和中日的贸易收支方程可以写成公式(10)和公式(11):
lnTBusa=γ0+γ1ChilnYChi+γ2usalngdpusa+γ3usalnE+εusa
(10)
lnTBJap=λ0+λ1ChilnYChi+λ2JaplngdpJap+λ3JaplnE+εJap
(11)
(二)变量说明
实际有效汇率reer:为准确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调整方向和波动情况,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作为中美和中日双边实际汇率的代表变量。
gdpChi:选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国内总需求。
gdpusa:选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美国总需求。
gdpJap:选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日本总需求。
TBusa:中美相对贸易收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之比,即TBusa=exusa/imusa(见图1)。
TBJap:中日相对贸易收支,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之比,即TBJap=exJap/imJap(见图2)。
本文选取了1983—2008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IFS数据库和http://comtrade.un.org/。
四、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一)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变量平稳性进行检验,使用ADF法检验lnreer、lnTBJap、lnTBusa、lngdpChi、lngdpJap和lngdpusa六个变量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ADF检验可知,这六个变量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各变量的一阶差分Δlnreer、ΔlnTBJap、ΔlnTBusa、ΔlngdpChi、ΔlngdpJap和Δlngdpusa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时间序列。 表2
(二)协整分析
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中美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中国国内需求和美国总需求存在协整关系;中日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中国国内需求和日本总需求也存在协整关系(见表3)。从协整方程式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系数为负值,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到满足。
从协整方程(12)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弹性很小,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1%,仅能改善中美贸易收支0.116%;美国总需求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弹性最大,达到了6.209,即美国总需求增加1%,会改善中美贸易收支6.209%;说明中美贸易收支对美国总需求的波动非常敏感。
lnTBusa=44.991-0.116lnreer+6.209lngdpusa
(2.21)(4.11)(2.27)
-1.929lngdpchi
(12)
(3.49)
從协整方程(13)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日贸易收支的长期弹性为0.45,明显大于中美贸易收支的长期弹性系数。中国总需求对中日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系数仅为-0.014,说明中国总需求增加1%,会使得中日贸易收支下降0.014%。日本总需求对中日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512,说明日本总需求增加1%,会使得中日贸易收支改善0.512%。
lnTBJap=-1.864-0.450lnreer+0.512lngdpJap
(5.33)(3.87)(3.25)
-0.014lngdpChi
(13)
(6.19)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只能分别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并不能确定是否具备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变量必须是平稳的,因此需要对各变量一阶差分Δlnreer、ΔlnTBJap、ΔlnTBusa、ΔlngdpChi、ΔlngdpJap和Δlngdpusa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表4可以看出,存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到中日贸易收支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中日贸易收支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中日贸易收支变动不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美贸易收支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不是中美贸易收支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收支也不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四)方差分解
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来分析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进行方差分解,得到每个因素冲击对贸易收支变动影响的贡献度。
从表5中美双边贸易收支波动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到,在第5期,美国需求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为14.7%,中国需求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为7.40%;到第10期,美国需求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为47%,中国需求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为27.4%。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贡献度很小,不足1%。说明不考虑贸易收支自身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甚微,美国需求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贡献度也远大于中国需求贡献度,美国需求因素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表6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除了贸易冲击自身的因素,短期内,日本需求因素对中日贸易收支的貢献最大,第2期为35.36%,第3期为43.29%。长期来看,日本需求因素对中日贸易收支的贡献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主导地位,在第10期为38.15%。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日贸易收支的贡献度在第2期为5.47%,第5期上升为20.09%,到第6期达到最高值为20.32%,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也是影响中日贸易收支的重要因素。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之所以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可能在于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和中日双边贸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数是产业内贸易,而中日之间的贸易大多数产业间贸易①[注:①实际汇率的波动对产业间贸易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内贸易中贸易产品的之间的可替代性比较强,因此厂商对于其产品价格的控制力也就比较弱,如果一国名义汇率或者实际汇率发生变动,厂商不会轻易改变其产品的价格,所以说,与产业间贸易相比,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产业内贸易影响也就比较小。]。中美之间产业内贸易之所以比中日贸易要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方面严格限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贸易,这就严重阻碍了美国和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资源禀赋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12][13]。
五、结论
本文以中国的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和日本作为双边贸易收支的分析对象国,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所示:
第一,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大于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在于中美双边贸易和中日双边贸易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数是产业内贸易,而中日之间的贸易大多数产业间贸易。
第二,人民币实际汇率并不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美国的需求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从长期看,美国总需求引致的需求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弹性非常大。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美方贸易顺差问题,因为美国对中国贸易收支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自身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说,美国以中美贸易失衡为借口来攻击人民币汇率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微乎其微。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美贸易失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也不是单单只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就能解决的。
参考文献:
[1]Bahmani-Oskooee M, Harvey H.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and 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U.S. And Malaysia[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11, 25(2):127-155.
[2]Ivrendi M, Guloglu B. Monetary Shocks,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s: Evidence from Inflation Targeting Countries [J]. Economic Modeling, 2010, 27(5):1144-1155.
[3]Baharumshah A. Z.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On Bilateral Trade Balance: New Evidence From Malaysia and Thailand [J]. Asian Economic Journal, 2001, 15(3):291-312.
[4]Bergsten C. F, Williamson J. Dollar Adjustment: How Far? Against What? [M]. Peterson Institute, 2004.
[5]Groenewold N., He L. 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Will Revaluing the RMB Help (Much)?[J]. Economics Letters, 2007,96(1):127-132.
[6]谢建国, 陈漓高. 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 世界经济, 2002(9):27-34.
[7]辜岚. 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1997—2004[J]. 经济科学, 2006(1):65-73.
[8]戴世宏. 人民币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06(6):150-158.
[9]周逢民, 张会元, 周海,等.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俄贸易收支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09(6):60-71.
[10] Bahmani-Oskooee M., Brooks T. J. Bilateral J-Curve between Us and Her Trading Partners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99,135(1):156-165.
[11]卢向前, 戴国强.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 [J]. 经济研究, 2005(5):31-39.
[12]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J]. 管理世界, 2005(5):46-54.
[13]王中华. 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J]. 经济科学,2007(3):88-96.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篇3
1.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增长也较为显著,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 191亿美元, 比2002年增长3.9倍, 年均增长19.3%。其中, 出口1, 821亿美元, 进口2, 370亿美元, 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2.7%上升至5.2%。其中, 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5%提高到了4.4%, 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3位。2012年前三季度, 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 44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其中, 服务出口1371亿美元, 进口2, 072亿美元, 服务贸易逆差达701亿美元, 同比增长55.3%, 且主要集中于运输服务、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
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 具有比较优势的是传统服务贸易, 虽然近年来传统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但总体比重依然很大。2011年, 我国旅游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25.1%, 其次是运输, 出口额占19.4%。2011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4.2%。
近年来, 我国现代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新兴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 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11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9%。
1.2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同样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服务产业, 以此为基础的对外服务贸易不仅弥补了国际收支的巨额逆差, 同时还充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十几年来, 美国服务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初步统计显示, 2011年, 美国为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 服务出口额达5, 8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0.6%, 服务进口额为3, 95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美国服务贸易的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出现了大幅增长, 且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 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 像旅游、金融、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行业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10%以上。总的来看, 以上这些行业大多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产业。这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服务贸易要求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美国利用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了服务贸易产业内的发展与升级, 不再依赖传统服务贸易产业。
2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和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力相比较, 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发展最发达的国家,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 并找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同类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 该值越大, 表明该国该类服务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据WTO全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 821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例为4.4%;服务贸易进口2, 37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7.7%;全球排名第三位。2011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高达5, 81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18.3%;服务贸易进口3, 950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为12.9%。从总额及占全球比重来看, 美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
2.2 传统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传统服务贸易主要是指运输和旅游业, 对一国总体服务贸易有巨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迅猛, 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例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在一国的服务贸易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引入TC指数对中国和美国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TC指数即贸易竞争指数, 是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TC=Xij-Iij/Xij+Iij, 其中X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出口总额;Iij为i国j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总额。TC取值大于0,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出口, 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取值小于0时, 说明服务贸易为净进口, 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越近于-1, 国际竞争力越小。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1可知, 尽管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但与美国比较, 其国际竞争力还是偏弱。例如, 在运输业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出口额约为789亿美元, 约占世界9.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额约为356亿美元, 约占世界4.1%。美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绝对值和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额比重都高于中国。
在旅游服务贸易中, 2011年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近1, 496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高达14%, 而2011年中国旅游服务出口额为485亿美元, 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仅为4.6%。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及占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中国, 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TC指数看, 中国和美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均较低, 中国的运输、旅游服务业的TC指数分别为-0.39和-0.20, 美国则分别为-0.04和0.27, 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和美国的运输和旅游服务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都较高, 但它们的进口额也较高, 因而TC指数显示国际竞争力较弱。
2.3 新兴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新兴服务产业是指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新起的服务产业, 主要包括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等。
数据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12.
由表2可知, 美国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远远高于中国。从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看, 美国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总体保持着较高水平, 而中国在这些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极低, 差距较大。2011年, 美国的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的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0%、18.1%、23.5%、6.1%、38.4%, 大大高于中国的1.7%、3.9%、0.3%、4.9%、0.3%。与传统服务业比较,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更大。
从TC指数看, 中国的新兴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明显劣于美国, 如2011年美国的金融服务和专利权和特许费用服务TC指数高达0.66和0.50, 而中国对应的TC指数仅为0.07和-0.09, 国际竞争力远低于美国。中国想要成为服务贸易强国, 大力发展服务业, 就必须加强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
3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由上文可知, 我国的传统服务产业一直以来仍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其出口占据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而且, 如运输和旅游等传统优势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业, 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考虑到目前我国仍是人口大国, 在发展服务贸易时, 不能随波逐流只注重新兴服务贸易行业, 而完全忽略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我国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继续大力发展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同时, 为了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如提高传统服务产业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充分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 扩大进出口总量等, 从而通过传统服务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
3.2 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服务业竞争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货物贸易的发展, 新兴服务贸易在全球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 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猛, 但新兴服务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物贸易的发展。对于新兴服务贸易, 技术创新是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技术进步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产业技术风貌, 而且可以带来产业升级和新兴服务产业的诞生, 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形成突出优势, 甚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创新体制、创新环境方面的落后, 技术研发投入的投入不足等, 给我国服务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为了较快地培育我国新兴服务产业, 我们要重视创新体制的建立, 鼓励技术创新, 利用创新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新兴服务业。
3.3 完善服务业人才培育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培养优秀的服务人才。人才的差距是中美服务贸易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要想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 就发须大力培养自己的服务人才, 加强人才资本积累。只有培育了优秀的服务人才, 才能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应从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出发, 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 借助经济全球化契机, 努力发展知识经济, 创新高级人才培育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 增加人力资本培育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希坤.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2) .
[2]梁美华, 罗聃.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3]温明.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4]惊萍.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12) .
中美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篇4
关键词:汇率,贸易收支,协整分析
1 引言
一般来说,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而对一国贸易收支产生影响。有关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理论认为, 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一下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1) 汇率变动通过引起贸易品的价格变化影响贸易收支; (2) 汇率变动通过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贸易收支。对于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早期的研究多采用简单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近年来, 随着计量技术的改进, 许多研究采用了时间序列的方法。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工具被运用于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化的关系的实证检验中。
国外的研究大都认为汇率的贬值能有效改善贸易收支。如Rose (1991) 对OECD国家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关系的估算得出实际汇率对国家的贸易收支有显著影响。中国有关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谢建国, 陈漓高 (2002) 对中国1978-200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得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在短期, 国内需求是决定贸易收支的最主要因素;而在长期, 国内供给冲击是影响贸易收支的最主要的原因。黄飞雪, 寇玲 (2009) 认为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缺乏弹性, 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李海菠 (2003) 则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得到在长期二者存在均衡关系, 汇率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的方法对中国总的贸易收支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及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成为中国外贸中的主要问题, 甚至影响了两国的外交, 因此, 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中国的影响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就中美双边贸易及汇率的关系进行研究, 同时还对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 不同于一些研究使用名义汇率和以当期价格表示的贸易收支、国内外收入数据, 本文使用实际双边汇率和消除了通胀因素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研究。
2 理论模型
本文的模型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的局部均衡理论之上, 贸易余额等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额之差, 凯恩斯主义的局部均衡模型认为需求是经济中的决定因素, 因此影响贸易余额的因素就由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因素共同组成, 即国内、国外的实际收入, 实际汇率等。
假定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本国和外国的进口需求主要由各国实际收入和相对价格决定Dm=Dm (Yd, P) ;Dundefined=Dundefined (Yw, Pw) 其中Dm, Dundefined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进口需求, Yd, Yw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实际收入, P表示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品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表示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出口品取决于出口品的相对价格Sx=Sx (P) ;Sundefined=Sundefined (Pw) 其中Sx, Sundefined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出口供给, P表示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品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w表示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出口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当市场均衡时有Dm=Sundefined;Dundefined=Sx;国内的实际贸易收支为NX=PDundefined-RwDm其中, NX表示国内的实际贸易收支, R表示实际汇率 (R= (EPw/P) 为一单位国内产品用外国产品表示的价格) , E为名义汇率。联立上述方程, 可以得出以实际汇率R、本国实际收入Yd和外国实际收入Yw表示的贸易收支NX=NX (R, Yd, Yw) 。本文正是利用上面这一模型来估算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的长期均衡关系。
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实证检验
3.1 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79年—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 共30个样本值。其中贸易收支NX为以2000年价格衡量的中美贸易收支的对数值。由于1992年以前的中美贸易收支净值为负, 直接取对数将失去13年的样本数据, 因此贸易收支NX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对数值减去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对数值得到。国内实际收入Yd为以2000年价格水平 (GDP平减指数) 衡量的国内GDP对数值。美国实际收入Yw为以2000年价格水平 (GDP平减指数) 衡量的美国GDP对数值。实际双边汇率R=log (EPw/P) , E为名义汇率, P、Pw分别为国内外的价格水平, 使用中国与美国的CPI指数 (2000年指数=100) 来代替。贸易收支NX的数据来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国内GDP、美国GDP、美国的CPI指数均来自《IFS国际金融统计年鉴2002-2009》和《IFS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79-2006》。名义汇率E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中国的CPI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
3.2 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大都是非平稳的, 而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变量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因而我们首先采用增项的迪基-富勒方法 (ADF) 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估算方程
undefined
当统计检验不显著时, 把截距项β1与趋势项t剔除重新进行回归。滞后项的选择要使得残差非自相关。运用Stata软件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时间序列数据均为一阶单整过程, 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3 协积检验与误差纠正机制
将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另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可能导致谬误回归。格兰杰指出:对协积的检验可看成为避免谬误回归而进行的预检验。将中美贸易收支NX对国内实际收入、美国实际收入Yd以及实际双边汇率R做如下回归:
NXt=β1+β2Ydt+β3Ywt+β4Rt+ut
对ut进行单位根分析, 我们发现尽管各项时间序列数据均为一阶单整过程I (1) , 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是I (0) , 即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变量之间可能具有长期或均衡关系。协积检验得到回归结果:
NXt=-2.212+1.154Ydt-0.902Ywt+0.274Rt
虽然协积检验表明, 变量之间在长期存在均衡的关系, 但在短期中可能会偏离均衡。我们可以利用均衡误差项将NX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联系起来。格兰杰表述定理表明, 若变量之间是协积的, 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由误差纠正机制 (VEC) 表述。考虑如下模型:
ΔNXt=α0+α1ΔYdt+α2ΔYwt+α3ΔRt+α4ut-1+εt
ut为协积检验中的残差, 它反映均衡误差。运用Stata的OLS方法估计的结果为
ΔNX=0.015+0.117ΔYd+1.60ΔYw+0.369ΔR-0.514ut-1
均衡误差项的参数非零, 说明模型在短期偏离了均衡, 其他各项的参数均为正, 说明三者在短期对贸易收支有正的影响。
3.4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估计
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若变量之间是协积的, 而且每个变量都是一阶单积序列I (1) , 则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情况适于用VAR模型进行估计。本文用多变量Johnsen (1991) 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中美贸易收支、国内实际收入、美国实际收入 以及实际双边汇率R进行协整检验, 建立如下VAR模型:undefined来估计模型的长期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中美贸易收支NX、国内实际收入Yd、美国实际收入Yw、实际双边汇率R之间存在标准化的协整关系:
NX=18.369+0.0835R-1.559Yd+10.805Yw
t值 (-0.16) (0.62) (-3.20)
统计检验显示, 实际双边汇率R与国内实际收入Yd的系数并不显著异于零, 中美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35, 说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不大。国内外实际收入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较大, 国内实际收入每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减少1.559%;美国实际收入每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0.805%。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前面的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在短期有一定正的影响, 汇率上升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0.369%;在长期,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 中美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35, 且汇率的参数为负, 说明实际汇率上升, 贸易收支下降。贸易收支对实际汇率的反映存在J曲线轨迹。这是本币升值导致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即期完成, 而贸易收支和国民收入变动相对较慢, 贸易升值导致贸易收支先改善然后恶化, 但在长期影响程度甚微。
(2) 中美贸易收支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依赖性强, 短期美国实际收入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6%;长期美国实际收入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0.805%。因而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大。
【中美国际收支结构分析】推荐阅读:
中美结构工程10-01
中美GDP结构比较07-27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07-21
中美篮球文化对比分析06-26
中美日产业发展分析05-19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08-11
中美贸易摩擦对策分析10-11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10-30
中美汽车贸易现状分析11-02
用矛盾分析中美关系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