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结构工程

2024-10-01

中美结构工程(精选12篇)

中美结构工程 篇1

一、概述

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学识、经验、精力、能力、敏捷性、创造力等方面表现不同, 因而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趋势。为了对我国高校师资的现状作一个深入细致的调查, 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 并访问了国内外百余所大学的网站, 对有较详细资料的学校的教师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 确定了十余所有代表性高校作为抽样样本, 对样本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统计分析, 结合国家教育部的教育统计资料, 较为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高校的教师群体结构现状。对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是进一步开展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研究的基础, 我们利用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工作, 获取了大量的教师资料并进行了整理, 针对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了当前教师群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当前我国对于高校教师队伍还没有一种公布机制, 全面和详细的教师资料或统计资料难以获取, 这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为了能使研究结果反映出我国高校的真实情况, 我们基于如下原则选择抽样的高校。

(1) 资料真实可靠。必须是来源于该校的公布资料。其他来源的资料不予收集。

(2) 该校或该校部分学院或系有较详细的教师资料。

(3) 选取的高校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反映出当前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4) 能获取详细资料的个体样本大于30个。资料应是最近进行过更新的。

(5) 所选择的高校应有较广泛的地域分布。

(6) 各个层次的高校均应有选取。应有一定的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

二、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

基于高校抽样原则, 我们确定了9所高校的17个院系为研究对象, 对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人数统计, 所占百分比, 以及平均年龄的统计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 不同的高校, 其教师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比较而言, 重点大学的教师平均年龄较大, 普通大学和专科院校的教师平均年龄较小。在这几所重点大学中,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 这并无多大的争议。从上述统计结果看, 这几所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为48岁, 清华大学为49岁。与国际上研究型大学比较来看, 以信息科学研究为主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9岁;加利弗尼亚大学九所分校的教师平均年龄为50岁, 其中教师平均年龄最大的San Francisco分校为53岁, 最小的Riverside分校和Santa Cruz分校均为48岁, 其他如Berkeley、Davis Irvine、Los Angeles等分校教师平均年龄均为49或50岁。众所周知, 加利弗尼亚大学为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 其九所分校几乎都排名在全美前五十位之内。因此, 我们认为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来讲, 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另两所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教师的平均年龄均为42岁, 明显低于前面三所重点大学, 但又比普通大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高一些。从普通大学来讲, 四所普通和专科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 教师平均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下。

三、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

从全国高校教师的统计结果看,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3.8%, 说明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来说十分年轻, 全国的统计结果没有给出教师平均年龄。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各个年龄段教师数量呈均匀分布, 从各年龄段来讲, 30岁以下青年教师由于研究生毕业, 一般为25岁, 考虑最近各高校都以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居多, 不失合理性, 可以假设30岁以下教师平均年龄大约为28岁, 30—40岁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35岁, 40—50岁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45岁, 考虑有部分60岁以上教师, 50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设为57岁, 则可得出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与抽样统计的占我国高校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和专科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比较一致。关于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 国内有学者 (母国光) 认为应在40岁左右为宜。根据国外的一些统计数据分析, 1992年美国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 1986年日本大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2岁, 比我国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大7—10岁。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还很年轻, 距离一支成熟的高校教师队伍还有一定距离。

但是, 平均年龄并不一定就能说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合理或不合理, 还应该注意年龄结构的分布状态。从美国1992年教师年龄分布情况来看, 30岁以下仅有1.3%, 30—39岁为18.7%, 40—49岁为35.4%, 50—59岁为31.4%, 60岁以上教师占13.3%, 其中以年龄为45—54岁阶段为主, 占36.7%;1998年的统计, 35岁以下为9.8%, 35—44岁为25.1%, 45—54岁为35.3%, 55—64岁为22.7%, 65岁以上为7.0%, 平均年龄为49岁, 表明美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中年教师为主, 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我国1998年的统计, 35岁以下教师占52.25%, 35—44岁为23.31%, 45—54岁为13.02%, 55岁以上为11.42%, 说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 教师队伍并不稳定。

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学识、经验、精力、能力、敏捷性、创造力等方面表现不同, 因而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趋势。人的旺盛精力和创造力是在学术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基本条件之一。组成一个单位的成员一般总是有老、中、青, 教学科研群体也不例外, 这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保证事业连续发展所必需的。从系统观点看, 老、中、青的组合也有一个合理比例的问题。年纪大的人, 富有阅历和经验, 能传、帮、带;中年人的智能较全面, 有很强的创造力;年轻人富有开拓精神, 应变能力强, 所以群体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 就可以使群体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四、结语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应是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 以中年教师为主体, 老中青教师具有合理比例, 形成持续成长的梯队的综合体。我国高校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偏小, 一方面是因为文革造成了人才断层, 使得中老年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又促使高校补充了很多青年教师, 降低了教师的平均年龄, 为了保持教师队伍合理年龄结构的稳定平衡, 必须认真采取流动措施, 进行有计划的师资流动、调整与补充等。

摘要:本文作者选取不同类型的高校为样本, 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现状进行了统计, 指出了不同类型高校在教师平均年龄、教师年龄分布上的差异, 对比美国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分析了中美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同, 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总体年龄偏小, 要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成熟的教师队伍还需一定时间。

关键词: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现状,中美比较

参考文献

[1]黄宗成编著.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7:51.

[2]李新生.群体人才学[M].红旗出版社, 1988.4.

[3]宋永刚.人才战略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高等教育研究, 2002, (3) .

[4]Martin J.Finkelstein, etc.New Entrants to the Full-Time Facul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 Oct, 1998.

[5]Thomas D.Snyder,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2007,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8.3.

中美结构工程 篇2

(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的这句古话,今天说来显得特别妥帖。

今天,9月24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国送来了一份“厚礼”:对我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随即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或5%的关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被卷入的两国商品总值,也从此前的500亿+500亿,又增加了2000亿+600亿。

按照美国的说法,事情还没有完,如果中国反击,美国还将如何如何。但中国又岂是吓大的,或许只是巧合,就在美国加征关税生效的9月24日,中国在反击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外交无小事,早一天不发,晚一天不发,就一定在中秋节新一轮关税开征当天发。

这显然不会是随意而为,中方想要传递的信息,相信你懂的。这是对美国经济霸凌主义和舆论攻势的一次全面反击。

(二)算起来,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博弈,迄今已有整整半年时间。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中美由此拉开了博弈的序幕,期间有过多次谈判磋商,但最终仍是贸易战相向。在长达3.6万字的白皮书中,中方就明确这样说:

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关切,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克服各种困难,同美国开展多轮对话磋商,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作出了艰苦努力。

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使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养起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我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耐心和诚意,但美方却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因此,“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特发布此白皮书。”

事实需要澄清,立场需要阐明,我们还是希望问题合理解决。但对方总是有某种幻想,总认为中方会最后屈服。结合这本白皮书,以及过去半年的一系列斗争看,对美国来说,应该也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决心这么大。

特朗普此前多次宣称: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通过极限手段施压,一直是特朗普的拿手好戏,也是他自诩的“交易的艺术”。

他以为只要500亿美元关税牌一出手,中国肯定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再加码2000亿美元;不行,那就还继续加码。

但哪知道,美国这次真踢到了铁板。在每一次美国开列中国商品征税清单后,中国立刻列出反击清单,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在每次他威胁中国不能反击否则如何后,中国都毫不犹豫予以反击。

白皮书就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一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但美国现在的做法,用一些朋友的话说,这是要摧毁中国经济,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中国已没有可退让的余地。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咽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经济韧性这么强。

美国官员多次暗示,你们中国经济在下滑,你们股市在下跌,因此在贸易战对抗美国,你们中国必输无疑。

但半年过去了,中国也没有垮,美国只能不断升级贸易战,试图迫使中国屈服。那是因为美国实在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必须看到,中国以前确实是出口导向,但出口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小,去年已缩至9.1%,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8.8%。而且,中方也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最近一系列深如推进改革开放的举措,就是一个信号。

更何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将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会面临损失,但美国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中国是美国飞机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1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从中国见招拆招看,中国很淡定很自信,背后更是胸有成竹。敢战方能止战,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底气,没有充分的研判,没有拍板的魄力,中国肯定早就着了特朗普的道了。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反击如此理性。

坦率地说,如果看有些外国专家学者的评论,有一种声音也很强烈:那就是中国是不是太理性了,反击是不是太软弱了。

比如,美国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税率是10%;中国反击只是600亿美元,税率是10%或5%。太不解气了,哪怕没有那么多美国商品,别忘了,还有那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赚钱呢。

但中国政府的做法还是淡定的,我们看到,贸易战至今,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冒犯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规模而惊慌失措。

在中秋节这一天,中国更是发表了白皮书,驳斥美方不实指控,阐述中国观点,对各种不实指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详实的数据,一条一条掰清,就是淡定自信的充分展现。

不管美国如何耍横,中国依然坚持不开第一枪。比如,美国加征关税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那中国反击就12:01。美国将原本25%的关税先调整为10%,那好中国以变应变,将原来的四档关税调整为两档。

很有意思的,还有中方的两个不同态度。对美国,既然你要加征关税,那对不起,美国商品也必须受点委屈。但对其他国家,中国一再表示,欢迎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快车,中国还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而且,年底的进口国际博览会还将如期举行。

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关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今天发布的白皮书,就阐述中方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八大坚定立场:

1,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2,中国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3,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

4,中国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5,中国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

6,中国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7,中国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

8,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理性,这就是理性;什么是淡定,这就是淡定;什么是自信,这就是充分的自信。

(三)对美国,中方决策层有清醒的认识。但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过去半年局势跌宕起伏,必须承认,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我们很多人还是有一些没想到。

1,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顾信用。

明明已经达成了共识,明明美国财长也公开表示,双方不打贸易战了。但言犹在耳,白宫的关税大棒就挥舞过来了。白皮书就指出,中国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的关切,是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这样不讲信用,这样说变就变,下一次还怎么谈,还怎么相信:一旦达成了共识或协议,会不会被再次撕毁。

2,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讲道理。

几次听证会,都成了美国企业的诉苦会,压倒的声音认为,这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实是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损。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纷纷警告,将贸易赤字看作是亏损,是对贸易概念的一窍不通。但美国还是不管不顾,持续推进贸易战。这样不讲道理,真是无话可说。

3,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胡搅蛮缠。

一次又一次耍横,有些与经贸有关,有些又甚至超越了经贸领域,比如最近以中俄军事合作未由,竟然对中国军方进行制裁。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然,美国也不只是针对中国,不断上演的“退群”闹剧,就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持续拉低的超级大国下限。

当然,种种挑战,也让中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比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警告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现在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决不是可轻易压垮的对象。这是一场智斗,双方见招拆招,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还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10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那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中慨叹人世无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世界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生活也不可能事事顺意。人生如此,国家亦然。

在中秋这一天,重读苏轼的千古名篇,不禁还想起他在《晁错论》中的那句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1000多年后,习主席也多次提起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中国确实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我们更必须清醒,中国越是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挑战就更加严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有一些隐患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总有一些坎我们必须勇敢迈过去。

如果在压力面前惊慌失措,那就正中了对方的下怀,那就真可能是后患无穷了。

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 业务结构 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度萎缩;证券发行速度放缓,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低迷;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损失,以上这些方面使我国证券公司整体业绩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其业绩有所好转,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国与美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对比,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一、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整体概况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其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证券经纪、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与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融资融券和其他证券业务。

(一)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

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除了包括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外,还有新兴的咨询、并购重组、辅导、财务顾问等。而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仅限于一级市场承销业务、二级市场经纪业务,还有少量的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创新、资产管理、金融顾问、项目等方面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如此狭窄,主要是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不能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不能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不能开展做市商业务。这样一来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功能还主要停留在提供交易和承销的通道服务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种非常缺乏。在业务结构比重中,经纪业务相比其他业务所占比重明显偏大,从而使得整体业务结构分布明显不均。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单一和不均分布,导致了我国券商在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出现恶性竞争和不规范行为。业务结构的这种失衡分布其结果就是致使我国证券公司对证券市场的高度依赖。

中国目前实行金融、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当然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在不断发展,2009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开始加速,创新业务将不断被推出,为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增添了新成分,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利润来源。

(二)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

近30年来,美国证券市场作为证券行业中的领头羊,突破了传统型业务的经营范围,让业务多元化和经营特色化成为美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主导方向。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除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之外,还包括资产管理及利息、顾问咨询、金融工程、研究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实行金融混业经营,证券公司不仅经营证券业务,也经营银行、保险和信托业务。从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比重中可以看出,其证券经纪业务仅占其所有业务比重的20%,与其他各种业务所占比重基本上保持均衡,并且业务整体分布也比较均匀。正是由于美国证券公司这种分布均匀的业务结构,从而使其在证券市场上能够保持良好的业绩和稳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与美国七十年代的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相似,美国证券行业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其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发展到与经纪业务规模相当的程度。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十年里,其市场结构、制度、成熟度的变化将会使经纪业务在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地位发生变化。

二、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对比分析

(一)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又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在证券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不赚取买卖差价,只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业务的收入。证券经纪业务分为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

在美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中,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基本上实现了经纪业务的全面发展。从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实际内容来看,柜台代理买卖的业务比较少,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多,而且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主要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的证券的代理买卖。目前,我国公开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公司债券及权证等证券,在交易所以公开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因此,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的经纪业务主要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为主。

下面从股票、债券、基金、金融的衍生工具方面来详细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中存在的差异。

1、股票

股票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亦有差异,我们在这里仅按是否在股票票面上标明金额将其划分为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由于我国和美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发行有面额股票,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叙述。相对于有面额股票而言,无面额股票只是注明他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的股票,也称比例股票或份额股票。20世纪早期,美国纽约州最先通过法律,允许发行无面额股票,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发行了无面额股票。无面额股票由于没有票面金额,发行和转让价格比较灵活,而且便于股票分割,但是由于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仍不够完善,目前不允许发行这种无面额股票。

对于股票交易中的股份回购,美国证券公司法规定,原则上允许上市公司购买自己的股份,并可列入库存股,无须注销,法律仅就不得进行股份回购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拥有可观现金流的证券公司经常主动回购,以便提高股东价值。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回购限定较为严格,仅限上市公司在注销股本、奖励本企业职工、与其他企业合并等情形时才可使用回购手段。endprint

2、债券

同股票一样,债券也有很多的划分种类,本文仅以发行的主题不同,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州、市、区、县、州政府所属机关和管理局发行。在我国,仅限于中央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是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营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美国的基金发展较早,到2009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净资产总额已达10.3万亿美元,超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而我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到2001年9月才有,以前证券市场只有封闭式基金。到2009年年底,我国的共同基金有541支,净资产总额合计约为2.68万亿元。

4、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美国证券公司从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繁多,而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相对匮乏,且交易空间狭窄。

(二)资产管理业务

顾名思义,“资产管理”是特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产进行的管理活动。而通常所说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借助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专业优势,将委托人所委托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大化,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资产管理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机构、企业、个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客户。其中,机构客户包括了政府、保险基金、慈善基金、养老基金等。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投资体系中,证券公司常常是一个大的金融集团,通过设立共同基金、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管理;而我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投资基金和养老基金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1、共同基金。在美国现代资产管理行业模式中,共同基金处于核心的地位,其投资银行都自己设立基金,通过基金形式实现资产管理。

2、养老供给基金。养老金计划以保值为目的,在这一基础上再考虑增值。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实行个人账户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有累积性和增长性,资金供给比较稳定,在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

3、私募资金。美国的私募基金两大特点是:针对富裕的私人投资者和针对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另外,发达国家许多私人信托都可以归结于私募基金。我国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且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的一种集合投资产品。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49%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约76%的共同基金资产被个人投资者持有。还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达2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以12万亿美元的资产数额占据了全球45.8%的份额。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使得美国的各大证券商都非常重视此业务的发展。美国各大证券商争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的较高利润率。

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始于1996年,一开始并没有法律规章可循,主要由证券公司探索开展,但随着1997年证券市场规模的上升,各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的壮大,由此产生的受托资产管理收益成为当时证券公司扩大收入的新来源。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相对较快,1997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财富加速积累,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萌芽,理财需求不断提高,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9年底,我国基金公司达到58家,其中管理公司2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数目达到364支,全部基金资产净值接近3.3亿万美元,基金管理费收入在280亿元左右。除了作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体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

但是与美国先进同业相比,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内容则显得非常的单一,投资对象也一般局限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收益较稳定的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所以证券商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快,思路也必须放宽。

(三)自营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者合法筹集的资金以其公司的名义买卖证券获取利润的证券业务。从国际上看,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按交易场所分为场外(如柜台)自营买卖和场内(交易所)自营买卖。场外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通过柜台交易等方式,与客户直接洽谈成交的证券交易。场内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自己通过集中交易场所(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的行为。我国的证券自营业务,一般是场内自营买卖业务。

国际上对场内自营买卖业务的规定较为复杂。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机构或个人,分为交易厅自营商和自营经纪人。交易厅自营商只进行证券的自营买卖业务,不办理委托业务。自营经纪人在自营证券买卖业务的同时,兼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其代理的客户仅限于交易厅里的经纪人与自营商。自营经纪人自营证券的目的不像自营商那样追逐利润,而是对其专业经营的证券维持连续市场交易,防止证券价格的暴跌与暴涨。

美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交易商,通过买卖证券、商品、外汇、衍生产品等,利用差价套利获得收入。这也是目前国内证券业自营业务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国内市场上可交易种很少,更多的是在债券和股票上进行交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开展。二是做市商(market maker),即公司在市场上以做市商的姿态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结构化产品,并对其进行对冲,起到造市,活跃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很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随着国内市场权证业务的开展,我国证券公司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三是股权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投资基金(自有资金)进行产业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投资等。endprint

三、通过对比透视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结构单一,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9年的业务结构看,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申银万国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九成。即使是业务相对平均的中信证券,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也高达60%,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而美国的高盛集团年报把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收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2010年,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1.18%、10.7%、15.24%、32.30%、176.46%和14.12%。各部分业务构成中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的比重过于集中,过分依赖于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

(二)经纪业务的营业部体制弊端凸显

作为支撑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一般采用营业部体制,在新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已不能够适应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我国股市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的三年内就经历了牛市的喜悦和熊市的痛苦,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没有从业绩和利润的攀升中反应过来,业绩就开始出现不断地下滑。此间,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蓬勃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复杂化,证券经纪业务原有的单一价格策略和同质化服务已不能成为吸引和保留客户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世界知名券商的加入和大量市场未被开发导致现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尽管证券公司都采取了降薪、裁员、代理债券基金产品等问题,但收效甚微。

(三)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过小,金融品种较少

首先,我国各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都不大,大多数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额尚不到60亿,还不到前几年一家券商的委托理财规模,应该说券商对首次发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都比较谨慎。其次,从各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募集书来看,除广发2号完成计划的10亿募集额外,其余券商都未到计划募集额,许多未到计划募集额的一半,这和集合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新产品,普通投资者对其有一个认识过程有关,关键还是目前券商信誉的低下。

欧美国家对金融创新实行鼓励的政策,法律没有明文限定即视为许可,给产品的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国内,投资品种少,投资方向仅被限定在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基金及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上,而目前市场上又尚缺乏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及避险工具,因此很难抵抗市场的系统风险。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货币市场等重要的投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开放,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的同质性,总体上券商受托资产管理多是“国债+二级市场操作”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在资产管理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客户群。

四、完善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策略

(一)拓宽业务范围、培养核心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必须彻底摆脱对传统型业务的过分依赖,大力推进创新型和延伸型业务的开展。同时,我国的证券公司还要根据本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两项具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以便形成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知名品牌。此外,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投资银行也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国际业务,不仅要及时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国际业务的顺利进行,还必须主动地寻求与海外投资银行的深层次合作,逐步进军国际资本市场。只有坚定地走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证券公司才能在同业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才能为行业发展壮大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美国的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美林公司则是世界上领先的债券及股东承销人。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这虽然与我国的政策现状及证券公司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但我国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域优势等综合能力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培养其核心业务,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进而通过差异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也是我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差距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经纪业务规模,树立特色服务产品

针对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经纪业务的不断下滑和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证券业务的完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经纪业务的规模,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开发中西部和东部乡镇市场,以培育潜在客户,开发新市场和增加市场容量,通过提供特色服务和深度服务(包括从鼓动客户炒股转为培养客户理财观念;从单纯推销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从单纯的销售服务,调整证券经纪人考核指标,反映客户忠诚度),发掘老客户潜力和吸引新客户。通过上述创新和改革,能够增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有效避免证券经纪业务的大起大落,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长期平稳发展。

(三)创新资产管理业务,优化经营模式

在资金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基金、私人账户和集合型经营或其他方式,在资金的运用方向上,可以选择股权类、债权类、汇市产品和衍生工具投资。资产管理业务是美国证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也是其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我国证券公司应借助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有利契机,依托研究所机构的研究成果,发挥专业优势,改变过去依靠赚取二级市场差价收益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进而借鉴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突出品牌优势,做大业务规模,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获取稳定的管理收益,从而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券商的新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于借鉴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运作方式,相比于券商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具有规范、阳光等特点,试点成功后可全面取代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另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试点成功后,国内券商可进行其他各种资产管理业务的试水,如果假以时日,资产管理业务可起到优化券商收入结构的作用。

(四)注意风险防范,稳步发展自营业务

自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受到二级市场的影响最大,面临的风险也最大。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在自营业务上的投入较大,当市场行情好时也确实给证券公司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但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国五大投行的覆灭与转型,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应该着力完善其金融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而不应该过分投机。因此,在自营业务上,我国证券公司应该保持适当的规模,合理配置股票、债券资产,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以价值型投资为主导,保证证券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对市场波动相关度低的产品创新,已达到对冲风险,有效防范证券投资波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柳仲颖,匡海波,陈树文.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8(11)

[2]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7(3)

[3]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8(9)

[4]任倩,郭净,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08(10)

[5]中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分析[J].管理科学,2004(17)

浅析中美贸易结构差异及影响 篇4

1、中国对美贸易商品结构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出口贸易迅速增长, 在对美贸易中出口额不断增加。我国在对美出口的商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高技术, 低耗能, 低污染, 高效益的行业。贸易逆差: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 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 中美两国的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

中美现在的贸易状况是不平衡的, 导致中美贸易磨擦不断,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不断地对中国商品进行制裁和反倾销,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不断。中美贸易现状:中国的廉价商品有利于美国控制通货膨胀, 又保证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使美国的劳动力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流动, 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使的美国的经济能够稳定增长。中美贸易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 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对本国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 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美贸易结构现状形成原因

1、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以上情况的出现, 是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 为了发展我国经济, 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 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发展经济。美国发展的高薪产业处于国际分工的最高端, 而我国所发展的产业则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

2、美国的实际情况

(1) 资本高度集中。资本高度集中是美国经济的显著特征。美国是一个资本总量大, 聚集能力强的经济体。美国是全球金融资本的中心, 全球将近50% 的资本都积聚在美国的市场。

(2) 技术先进且领域广泛。一个国家占有的科技资源与达到的科技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后劲。美国在高技术行业遥遥领先, 如基因技术、生物化学、医学、发动机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等。

(3) 高技术人才多且动手能力强。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国家的竞争关键在高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美国吸收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且美国本身教育很发达, 在美国的硅谷, 高级工程师, 技术人员集中。

(4) 拥有国际认可的品牌与标准。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国际知名品牌。

(5) 完善的创新机制。美国的创新机制体现在科技, 文化、制度、金融等各个方面。美国非常重视科技对经济的作用, 科技创新对美国的贡献非常的大, 达到了80% 以上。美国的制度创新, 创造了以整套的经济制度。

3、中国的实际情况

(1) 劳动力丰富, 成本比较低。廉价丰富的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明显的优势, 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农村的农民, 城市的下岗职工,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各省的外贸出口加工企业, 从事低端的生产加工工作。

(2) 资金缺乏, 资本分布不合理。我国虽然是世界外汇储备第一, 虽然购买了很多美国国债, 但是我国依然是一个资本缺乏的国家, 而且资本分布不平衡,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3)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此, 现代科技发展不足, 虽然改革开放后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我国在一些方面掌握世界先进技术, 但总的来说, 我国的技术还非常的落后。

(4) 中国缺乏自主品牌。当品牌战略在美国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时, 我国的品牌意识才刚刚觉醒, 还处于起步阶段, 品牌对经济发展所应该起到的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中国制造虽然多, 但中国品牌缺少。

(5) 创新机制与美国相比不够健全。技术创新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我国与美国相比, 科研能力薄弱, 我国的创新能力依然落后。在美国科研组要有企业来完成, 成果能够迅速使用到商品生产中。中国生产领域的发明专利大多来自国外, 如移动通信, 半导体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

三、中美贸易结构矛盾的解决措施

1、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必须优化贸易结构

传统产品要与主导产品、战略产品结合, 促使中国的贸易结构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1) 提高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特别是纺织品, 农副产品, 儿童玩具, 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

(2)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高, 经济效益好, 而且国际市场容量大。从我国目前对美出口商品来看, 虽然这一部分商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但大多是缺乏核心技术的, 我国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增加科技投入, 实现核心技术的国有化。

(3) 培育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虽然我国每年对美贸易的数额巨大, 但绝大多数是贴牌产品, 我国走的是数量之路, 而不是品牌之路。

(4)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大力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 也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使之有机结合。

2、在贸易政策方面, 政府要大力扶持

加强领导, 深入调研, 确定目标, 制定发展思路, 发挥政府的作用, 不断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 转变政府职能。

3、我国要敢于并且善于利用反制裁的手段面对美国的制裁措施

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并且不惜冲突, 利用国际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在与美国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有礼有节利用国际规则进行斗争并且联合国际利益联盟。

四、结语

从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过程可以看出, 美国是贸易摩擦的主导者, 其目的是为其政治经济服务。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中美战略影响两国的政治, 政治关系又会影响到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 所以如何使中国成为美真正的贸易伙伴和经济共同体, 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自中美开始进行贸易以来, 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越来越被美国所认同, 美国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对华贸易关系密切结合在一起;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一大出口市场, 其重要地位是其他国家所无法代替的。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正确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 调整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 促进中美贸易关系健康正常的发展, 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肖金泉.谁来拯救美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王平, 前学峰.WTO与中国对外贸易[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欣赏书中美作文 篇5

淅淅沥沥的雨,一片光亮,一杯浓茶。站在书柜前,欣赏书中美。四周静悄悄,耳边只有雨拍打树叶的声音。感受着那股自上而下的力量,沉浸在这神秘之中。书柜中散发出来的淡香,引领我一步一步走入这诱人的世界。

走进唐诗,它让我感受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领略到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关切;见识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来到伟人身边,感受他们儿时的欢乐纯真,体会他们时代的善恶黑白,学习他们钻研的刻苦精神。透过《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巴金的影子,他将他所熟悉的`面孔,所不能忘记的事情,曾度过童年的地方都融入到了一起。华罗庚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叫我敬畏,他带着残疾的身体努力钻研数学,命运的安排使他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终在数学界创造出辉煌成就。

翻开成长的岁月,托尔金用魔戒演化出另一个世界,安妮・弗兰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海伦・凯勒有一颗光明的心。海明威说:“人可以被击倒,却永远不会被打败。”要像简・爱一样自尊自强,像唐・吉诃德一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像费曼一样对世界永远好奇。如果能像爱丽斯一样漫游仙境,像哈利・波特一样在魔法学校学习,像彼得・潘一样自由自在,做一个永不长大的小孩――永远怀着童心去了解大地上的事情,比如,听听昆虫的故事、跟列那狐聊聊天,或者随鲁滨逊漂流荒岛、同哈克贝利・芬去探险、跟着格列佛去大人国和小人国看看。这种感觉,真美!

中美结构工程 篇6

【关键词】医学院 教学管理组织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9-02

因医学教育其社会职能的特殊性,就要求医学教学管理组织应该具有较高的效率。普通的管理组织构架对医学教学的辅助作用相对有限,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要求,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组织形式也应该顺应形势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期更好地服务教学。

我们查阅了国内近百所医学院校,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资料。主要考察内容包括:医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一、国内医学院校与美国三所医学院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初步比较

(一)国内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框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教育管理组织构架的设置上沿用了其他理工科院校的机构设置方案:院长——教务处——内部各科室。此种组织结构由教务处总理教学管理事务,教务处服从上级医学院院长的安排。下设处长主持全面工作,各科室(岗位)按不同工作内容分教务科、招生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成绩与学籍办公室、考务科、教材科、综合管理科、临床办公室等等。尽管这些科室(或岗位)的命名有所区别,但所负责的工作都一致。

(二)美国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框架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管理组织框架相似,美国医学院教学管理实行“两会”制:董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或评议会)制,董事会具有学院事务的最高决策权。院长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行政管理由院长主持的常务理事会负责,下设战略规划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可持续发展办公室等。

二、与美国医学院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比较

从我国医学院和美国医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框架来看,最主要的区别就在学术委员会、教务处结构以及整个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而这恰恰是影响有效性管理的最主要因素。

(一)工会与委员会比较

(二)教务部(处)比较

(三)整体管理机制比较

三、建议

(一)成立学术委员会

根据医学院具体情况,由医学院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组织岗位责任人、以及学科带头人、项目主持人、教授、博导等学科岗的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会的功效主要表现在:1.委员会负责医学院课程规划、教学计划、管理策略的制定与研讨、医学院每学期各层次教学任务;负责课程组设置,并下达课程建设任务;审议教学工作报告;负责专项任务成员的快速构建与项目跟进等等。分担了原教务处所属的带决策性质的管理工作。2.委员会成员应不具实权,但委员会整体有着与院领导同等的权利,弱化了上层组织的行政权利。专业教授参与决策,改善了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的弊端。

(二)成立临床教学管理研究委员会

医学教育较其它高等教育有着突出的特点: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所占学时比例相当之大。

(三)原有组织结构重铸

组织结构是确定组织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方式或互动关系的模式。我国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实现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由垂直化向扁平化转变,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作者根据美国经验拟出了如下组织构架:将管理内容按性质分为规范(程序)管理、决策管理、服务管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按照不同的模块分配到不同岗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1.纵向管理扁平化;纵向管理由原来多层次结构改为二级结构,由医学院领导部门负责协调与组织工作、规范工作过程等程序管理。2.横向管理专业化;横向系统中,由学科教授及资深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决策管理,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信息互换。3.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领导部门负责程序规范,决策部门负责方案决策,服务部门负责为医学院所有人员提供必要服务。方案性管理任务由部门配合完成,单一性管理任务则直接由职能部门独立完成。教学管理过程工作有规范、决策有技术、实施有保障,整个组织框架形成了一套联系紧密的管理网。

对任意医学院套用任何一种固定的组织管理模式都是不合适的。柔性的组织框架将是未来医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改革的最终走向。

参考文献:

[1]万志峰.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及现状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清华大学医学部主页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med/3137/index.html

[3]北京大学医学院主页 http://jiaoyuchu2.bjmu.edu.cn/jigoushezhi.asp

[4]复旦大学医学院主页 http://shmc.fudan.edu.cn/s/121/t/378/p/42/c/5191/d/5200/list.htm

[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页 http://jwc.shsmu.edu.cn/jgsz/

[6]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主页 http://www.tjmu.edu.cn/zzjg/Index.htm

[7]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主页 http://jwb.xysm.net/sysmen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6

[8]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页http://www.cd120.com/xueyuangaikuang/jiaowubu/gangweizhidu/2011/1205/56492.html

[9]南方医科大学主页 http://jxgl.fimmu.com/jwc/gwzz/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39

[10]许虎.大学行政组织有效性分析.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陈苗珍. 浅析矩阵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10年第25卷第6期

[12]李永军. 高职院校柔性管理体制设计初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中美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和结构比较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出现频率也日渐提高,中国的风险投资资本结构也努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政府风险投资资本、国内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外资机构风险投资资本、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资本和其他类型风险投资资本。见表1。

注:国内企业资本指国内非国有独资公司资本。资料来源:李爱民, 2002, 第52页;《2003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 第14页;《2005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 第8页。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风险投资资本来源主要是政府资本、国内企业资本,以及外资资本。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更深入地参与世界贸易,企业对政府资本的依赖逐渐减小,但政府资本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国内非国有独资公司资本跃升为第二大资本来源。并且由于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建立,他们更频繁地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使得我国对外资资本的依赖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金融机构资本所占比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表1中的其他资本是指除以上类型的风险投资资本以外的来源,这一来源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到了2004年,其比重已接近于金融机构资本。

二、美国资本来源分析

风险投资是美国经济链条中很有特色和魅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美国经济的运行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像苹果、微软和英特尔公司都是借助于风险资金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表2列出了美国近十年风险投资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

从表2可以看出, 美国的风险投资中养老金占的比重虽然整体有一个下降趋势, 但相对于其他资本来源, 仍然居于绝对优势。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作用除个别年份外都在不断加强, 成为美国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司资本主要是指大型企业基金, 它们在风险投资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1997年达到25%后就呈现出逐年下降, 到了2003年只占到了2%, 但它们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 仍然是获得风险投资资本的重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后, 由于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介入, 个人和家庭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 1993年~2003年期间基本稳定在10%左右。

注:1995年~2003年的数据统计中没有包括国外资本来源。资料来源:1993年~1994年的数据来源于Paul.A.Gompers (1999) ;1995~2003年的数据来源于Venture Economics Investors Services 2006。

三、中美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及结构对比

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早,且由于美国政府资本的强大支持,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本世纪初,美国政府资本让位于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更具多元化。机构投资者成为主要的资本来源渠道,资本总量非常庞大,同时抗风险能力也很强,可以长期投资于需要长期资本的风险投资业和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业的特征相符。

而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与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出转轨经济时期独有的产业特点,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资本和金融机构资本占到了40%以上,而外资资本所占比重不升反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活力。由于更多的采用直接投资的形式,民间资本没有被充分地吸引到这一领域,且中国目前尚未出现特定的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渠道的单一严重影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美工程管理教育体系对比分析 篇8

1 中美工程管理教育体系对比

1.1 专业培养重心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指出工程管理专业目标是造就“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该培养目标对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均有掌握要求, 但并未对其专业培养重心即知识掌握重点作出明确要求, 所以对于不同的高校, 其工程管理专业的侧重点主要取决于本学校较强的行业背景及主要的依托行业, 这种专业培养目标的不统一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偏管理, 一种偏技术, 由此造成了相关院校制定该专业培养目标时的困惑。

美国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除了专业技术管理技能外, 更注重沟通、协调、领导能力的培养,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每所工程院校明确自己的服务范围, 确认自己的相对优势, 发展成为学院特有的形象, 从而确定各自的任务及办学模式, 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做好专业性工程实践的准备。除此之外, 美国一些工科大学很注重人文学科的发展, 其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除了主要侧重的工科方面的课程外, 还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学科, 这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思辨能力是很必要的。

1.2 课程设置

在我国, 工程管理专业往往被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土木工程学院, 并且作为本科的一门专业, 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工程法律等多门专业课程, 要求经过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面, 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这种面面俱到但又都是泛泛而谈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对于每项课程只是浅尝辄止, 没有深入学习研究, 必为日后的工作实践或进一步深造造成障碍, 所以往届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因为缺乏看家本领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美国工程管理教育委员会ACCE (American Council for Construction Education) 是美国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评估与认证机构,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ACCE制定的有关指导文件指出“课程体系设置应适时地反映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 并反映建筑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的应用”, 它鼓励各个教学机构建设能够反映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管理技术变化趋势的课程。根据ACCE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基础教育类、数学与科学类、经济管理类、建筑科学类以及建筑施工类。但是在宽口径培养的同时, 对建筑工程类课程稍有侧重:美国大部分大学制定的培养计划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建筑施工三大类课程中, 建筑科学与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平均学时比例是最高的。同时, 对技术平台课程的设置广泛且全面: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较好的掌握整个项目施工各实施步骤与工作重点。除以上两点外, 其专业方向的划分具有较强针对性。

1.3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专指委所要求的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及论文, 但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1) 主观认识上, 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实践教育认识不够, 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重课堂, 轻课外”的倾向, 将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 缺乏高水平的老师做指导, 缺乏创新性的提倡和鼓励, 有时一味满足于学生的模仿性实践, 而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际操作中;2) 客观条件上, 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不安全因素多, 再加之对于很多学校确实存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等问题, 因此有很多实习都是简单参观, 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如此一来就使学生产生了对实习理解的误区, 本应重视的实习活动被同学当成可以马虎应付的作业。很多高校也因为不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在工程管理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导致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缺口很大。美国的很多学校将实践教学作为工程管理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 加强工程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与业内企业合作项目的机会, 整合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 在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 学生在暑假到企业完成生产实习。有些高校还为学生配备了实习指导老师, 使学生在企业和老师的双重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 确保实习质量。学校还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把学到的知识在融会贯通后应用到实际中。

1.4信息资源开放性

在国内, 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交流特别是与国外的信息交流不够充分, 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高校, 在信息资源方面更是闭塞。教师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组织的沟通与联系不够密切, 缺乏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就国内自身条件而言, 工程管理专业仍处于发展的幼年阶段, 教育体系不够成熟, 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信息资源相对匮乏, 再加上不重视与国外教育经验的交流, 闭门造车, 致使学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此外, 跨学科的交流也较为缺乏。

在美国, 很多工程院校都很重视信息资源的交流, 设置了有效的人员交换机制, 如有些高校设定附加教授位置, 确立学生/教授实习以及合作项目来加强人员交流, 同时, 他们经常邀请工程管理领域的高级官员和专家在校园做全时讲座, 不仅教授普通的课程, 还将参与到具体的教育项目中, 将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管理等问题综合到课程中去。地区性工程院校联合共享科研设备、科学实验室和师资, 教授的任职可以交换, 而不是属于个别学校。同时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鼓励不同学科的相互结合, 支持边缘学科的发展, 建设跨学科实验室、研究中心, 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促进与兄弟院校的访学交流, 博众家之长。

2建议

经分析比较, 不难发现美国工程管理教育的培养重心明确, 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强。通过对美国经验的学习, 我国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建设:1) 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2)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3) 重视学生的认识实习, 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4)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 深化信息资源的交流。

3结语

本文在专业培养重心、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资源开放性四个方面就中美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由于工程管理在中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 有很多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在此过程中,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经验, 使我国工程管理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贵文.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2) :49-51.

[2]曾金山.我国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37-40.

[3]黄大文.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51-53.

[4]李兴苏.美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其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5) :121-125.

中美结构工程 篇9

毋庸置疑,美国在世界微电子技术领域摇摇领先,与微电子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几乎全部由美国学者提出或发明,如微电子领域的两个诺贝尔奖: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发明者肖克利(W.Schockley)、巴丁(John Bardeen)和布拉担(W.Brattain)都来自美国;2000年集成电路的发明,发明者杰克·基尔比(Jack S.Kilby)也来自美国。在半个世纪的微电子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美国以其独具特色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引领了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内61所高校被批准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这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培养工科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学生,提出其应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

进行中美微电子产业工程师培养教育比较研究,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经验,这将有利于改革和完善现今高校的培养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同时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巨大作用。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微电子产业工程师培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使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所启示。

第一,高等工程教育应打破原有院系限制,鼓励多学科交叉的“通才”工程师教育。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文化互相碰撞和融合,灵活的工程师培养理念也在这样的沃土中茁壮成长[4]。所以,美国的工程师培养重视跨院系、跨专业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学院甚至整个学校范围内拆除壁垒,进行广泛的合作,开设交叉专业,安排综合课程,不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跨学科的教育机制已经建立。如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分为:核心课、专业课及选修课3个部分。核心课属于专业课之外的通识教育范畴,内容包括文化、历史、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等六大学术领域。攻读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保证在六大领域内各有一门核心课程,否则不准毕业,可见学科交融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5]。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在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其电气与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可以自由选择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甚至艺术学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出一批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的工程人才,这也符合当今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即成功的科技产品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成功的企业模式是管理与科学的融合。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经常指出,苹果和其他所有计算机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苹果设法集成艺术与科学,iPhone和iPad的设计团队拥有人类学、艺术、历史和诗歌等学科的教育背景。所以美国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教育是学科交叉的“通才”工程师教育。而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过程按照统一计划运行,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课程、教材、教学大纲、考试严格统一。学校教学灵活性不足,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而我们的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缺乏个性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个性的、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打破学科限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6]。

第二,开设与当今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前沿技术课程。美国大学教育非常注重前沿技术课程的讲授,由于任课教师大都从事一线科研,他们对当前科技研究及发展方向有深刻理解,而前沿技术本身在整个国家人才类型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扮演着纽带角色,前沿技术课程不仅有教书育人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前瞻意识,从而使美国大学始终保持科技先锋作用[7,8]。如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开设的iPhone设计课程和布法罗大学电子工程系开设的Smartphone课程,紧密联系当今发展迅速、深入人们生活的智能手机设计领域,课程内容包括软硬件设计方法、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不仅高校学生对这类课程倍加喜爱,就连业内资深工程师也经常旁听课程。很多此类课程视频已被新浪网等门户网站引进为网络课程,点击率达百万次之多,可见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而我国的大学教育,一味照本宣科,知识严重陈旧。从事一线科研的教师,由于课本的束缚无法施展手脚来讲解最前沿技术。更有一些教师由于学校考核要求宽松,对本专业的前沿不关注,所以此类教师的专业课程与当今的技术发展步调不一,学生越学离实际越远,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授课缺乏更新,严重影响了知识的与时俱进,造成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的科研,这也是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授课中的通病。而且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强调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所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改进现有授课内容,开设前沿技术课程来切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

第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面向工业界的高校微电子人才。在美国,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技术转化[4,9]。因此,各高校与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如罗切斯特大学与柯达和博士伦等世界500强公司紧密合作,在光学研究中发展迅速,已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光学科研中心,而两大公司也借助罗切斯特大学的科研成果引领业界,罗切斯特大学Ching W.Tang教授发明的OLED,使两大光学公司在显示系统领域独领风骚,公司业绩不断攀升,而教授本人也几次被提名诺贝尔奖。我国的高等工程院校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校企合作的实际成效却不大。虽然我国高校也效仿美国的部分做法,但是大都照搬照抄。如美国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实验中,大多采用Cadence公司提供的免费EDA软件,进行正向的定制或半定制设计。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也加入了Cadence公司的大学计划,进行校企合作,免费应用其EDA软件,这一合作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大部分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尤其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部分是刚刚起步的中小公司,这些公司采用的绝大部分是逆向设计的方法,那么我们的高校在应用Cadence公司的EDA工具开设正向设计实验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我国的实情,考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不同特点?[10]另外,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特点是种类繁多,需要的人才类型也不一而同。如有些公司只做前端设计,从业人员要掌握熟练Verilog和VHDL代码的编写,公司不涉及物理设计;有些公司只做系统和算法级的设计;而一些国际性的设计公司在国内的研发中心只进行验证;另外一些设计公司却只负责版图设计,即集成电路的后端物理设计[11]。我国大多数高校对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处在探索阶段,师资不足,经验不够,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特点,着重特色,针对集成电路设计的某一环节开展教学,如有的学校计算机学科较强,可以强调前端设计,有的学校工艺基础雄厚,可以重点加强学生的后端物理设计等。总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也提出了面向工业界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校企合作要有特色[12,13]。

中美结构工程 篇10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美比较

0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 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 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和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 并从工程专业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195年, 美国最早制定了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计划, 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博士生并授予学位, 到60年代末开始设置本科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是全球发展最早且最快的[1]。相比美国,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创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30余年的发展使我国该专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美国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实现上都不同程度地领先于我国。本文通过比较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现差异, 分析原因, 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思路。

1 培养目标之比较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生物医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背景双方向的培养, 使学生不仅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可以继续深造, 同时能为在医学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继续谋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通过分析约翰霍普金斯和凯斯西部保留地2个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学生毕业情况, 发现在过去几年里约有2/3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研究方向涉及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原理去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习兴趣, 筑牢学生在职业中的实践基础抑或拓展其未来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加强学生对职业操守与伦理责任的认识。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美国较具体, 主要是以适应岗位需求导向为教育思路,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 毕业生所从事的研究及工作领域相比之下较为局限缺乏为毕业生后续发展奠基和能力塑造的前瞻性。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出现如此的差异化, 主要因为两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阶段、程度及背景上存在差距这重点反映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美国更加注重本科通识性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服务技能的培养;中国仍然是以专业化的教育为主,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

2 师资队伍之比较

在美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不仅有负责课程性教学、专业化指导以及自身科研的本系导师, 还拥有大量外系以及与研究所联合的教师。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 它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100多名教师, 但其本系的教师只有42名, 其他均为外系教师, 这些教师主要来自于药学院和工程学院。其学科背景更是丰富, 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数学及统计学、机械、化工等诸多方面, 这种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优势进行教学的模式, 不仅丰富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更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3]。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 我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国相比, 在联合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在与其他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 各高校间的交流程度有待提升。

3 课程设置之比较

美国高校的本科课程突出通识化、职业化, 学制采用四年制, 课程主要分为5个方面: (1) 科学基本知识; (2) 工程类核心课程; (3) 生物医学类核心课程; (4) 人文与社会科学; (5) 工程类选修课程。其中工程类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基础课, 而工程类选修课类似于专业课[4]。在4 a本科教育中, 第1 a主要进行通才教育, 学习基础知识;第2 a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就业取向选择主修专业, 学校安排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帮助选修工程课程并进行科研实践研究指导;最后2学生则主要进行某一传统工程领域及其生物应用方面的学习。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以能力为导向, 特别关注于知识背景领域的宽度以及课程与职业发展的密切性,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为今后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创造了广泛有利的发展条件。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的课程设置则主要集中于影像设备和医学电子工程学这种更为专业化的课程上, 基本上没有高校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自身产业化的过程及其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认知性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 在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稍显不足。学生本人对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度不高, 能够选择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 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 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够, 学科交叉性不足, 很难实现学科间的共同促进和发展, 导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降低。各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特长开展, 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过分强调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 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脱节。

4 实验实践能力之比较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在美国发展, 积累下了丰厚的科研基础力量, 并且大多高校具备条件优越的实验室, 且实验室资源十分充足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例如, 哥伦比亚大学和莱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中, 实验室课程占很大比例;杜克大学重视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平均每周超过3 h。

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实验室资源有限, 并且对本科生不完全开放, 实验条件相对落后, 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比重相对较少另外, 在实践实验能力培养方面相比之下重视程度不高, 设置的实验课多半是验证性实验等, 缺乏创新性,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据统计, 我国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时不到总课时的1/6, 较美国高校水平差距较大。

5 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发现了我国在该专业本科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 更好地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 总结了以下感受与启示。

(1) 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 确立适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进步, 该专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应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培养模式, 更加注重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而本科阶段主要集中在理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生物学与医学背景的了解上, 从而为学生下一阶段在某个研究领域的继续深造创造有利条件[5]。同时,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还要注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致力于培养既能推动科研发展又能满足产业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该专业下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力量储备。

(2) 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机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 是理工、医等多学科的交织融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各学科分支的领军人物, 将他们整合在一起组成师资队伍顺应了学科发展规律, 发展势头必然明显。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也有一大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 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不菲的成绩, 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前沿技术, 对临床需求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 各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律, 真正理解交叉学科的内涵, 一方面通过高校联合优势, 集中解决各个分支专业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 尽可能将该领域的专家融入到教育队伍当中, 高效整合师资队伍, 使其充分体现医工融合的特点, 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使其真正领会医工结合的真谛与内涵, 那么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必将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培养出来。

(3) 筑牢学生人文素养基础,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设置应基于产业市场需求和科研发展。美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课程尤其以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其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 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实验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 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并且能够结合科研优势突显重点。我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各高校应该充分借鉴学习这些经验做法, 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贴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优势,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 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同时, 要强化研究与产业的双方面发展, 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 并且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及未来就业形势等相关方面, 灵活创新地设计课程, 争取培养出具有特点鲜明的、发展方向广泛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强大的医工人才。

6 结语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20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 其发展速度迅猛, 学科定位、产业效益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但是, 我们要在肯定自身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查找不足。与美国相比, 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个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作为医工人, 我们要继续努力, 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勇于挑起重担, 敢于面对挑战, 共同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水平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孔旭.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J].消费导刊, 2009, 18 (9) :172-173.

[2]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9 (5) :132-136.

[3]汪溪, 黄宁平, 孙啸, 等.东南大学与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1, 28 (3) :567-568.

[4]邹慧玲, 董秀珍.美国优秀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特点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5) :59-61.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中美关系 篇1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及三个联合公报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性指导作用,从三个联合公报出发分析中美关系及双方间的重大问题。由中美双方签订的三个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确定了共同指导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础。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超几落,甚至曾经遭受过可以称得上是危机的重大挫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己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并阻碍关系的发展。中美关系要想正常顺利发展下去.双方必须按照三个联合公报去做。

关键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

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表达了中美两国政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一致看法, 成为两国政府所应共同遵守的基本文件,确认了解决两国关系中的主要障碍台湾问题及发展两国关系应遵循的各项原则。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协调了中美两国的利益、提供了制度框架、设定了行为模式、建立了价值标准并宣扬了共同的理念,为建立和谐中美关系提供了保障。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为有效的国际条约在和谐中美关系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于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协调了中美两国的利益, 维系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保障着和谐中美关系的构建。当今世界, 由于各国利益的不同, 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与分歧。利益来源于对资源的控制, 利益的大小取决于对资源控制的多少。对资源控制的不同导致了利益的差别, 利益差别构成了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因。但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各国不可能长期地回避差异与冲突。如何解决各国间的差异与冲突, 战争与和平是两种基本的选择方式。通过战争解决差异与冲突, 从根本上说是认为各国间不存在共同利益, 只能运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差异与分歧是各国为了防止冲突, 保证各国平等参与解决冲突的理性选择, 也是寻找妥协与创造共同利益的合理方式。

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 因而有关该问题双方立场的阐述成了两国公报和宣言的主要内容。中美间的三个联合公报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石, 所以准确把握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双方的立场和观点, 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两国关系的维护和发展, 进而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简称建交公报。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国政府的声明及美国国会所炮制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双方分歧主要有:(一)关于台湾的地位。中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而美国则变相地仍把台湾视为一个主权实体。(二)美国继续更加露骨地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中方仍坚持“解决台湾回归做过、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这是中国的内政。” 美国“继续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并期望台湾问题将由中国人自己和平地加以解决。”“认为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 (三)关于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国在谈判开始时主张美国停止向台出售武器。而美国则坚持继续。最后,中国保留再提其问题的权力,美国则暗示可能逐步减少售量。这位中美双方就此问题进一步交涉埋下了伏笔。

1982年8月17日,中美签署的八一七公报就是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双方的分歧除美国继续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外,这有以下两点:(一)对美国关于售台武器问题的生命,双方理解不同。其声明的照耀内容是:“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美方的理解是:“关于今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我们的政策在公报里已说得清楚,同《与台湾关系法》是完全一致的。出售武器将继续按照《与台湾关系法》进行。”而中方认为:“本公报以两国建交公报的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依据,与美国单方面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毫无关系。《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两国建交公报的原则,是中国政府一贯反对的。任何试图把本公报同《与台湾关系法》相联系的解释都是违背本公报的精深和实质的,都是不能接受的。”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不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企图以台湾问题而知中国,阻挠其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坚持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直至台湾问题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下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M].世界知识出版社

[3]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中美战略关系新论[M].时事出版社 2005年版

[5]吴双全.三个联合公报与中美关系的发展[J].社科纵横,1998年第1期

[6]郑保国.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问题——纪念中美建交二十周年[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中美结构工程 篇12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 我国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1];相对于我国高校开展的其他工程类专业教育活动而言, 工业工程专业属于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的新型本科专业, 不仅在传统的工程背景的高校中开展, 在综合类高校、农林类具有行业特色优势的高校中也开展[2];不仅在工科专业背景的院系开展, 也在管理专业背景的院系开展。这种“多面开花”的繁荣景象, 在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 也势必存在不同教学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效果。

国内学者一直非常关注工业工程专业的技能培养, 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3,4]。但是, 在一些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 都还没有明确一个清晰的专业能力认定、就业岗位去向, 很难对学生“懂什么”、“能干什么”、“去哪里”等就业方向做出明确的描述。同时, 在与相近国外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加以比较后, 也发现在本科教学中最为注重的专业技能培养上, 也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5]。通过这些差异的分析、比较, 将对工业工程专业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模式提供借鉴。

1 主要技能比较

本文选择学校历史、专业结构、强势特色专业等方面具有较高相似性的两所大学进行比较, 通过在河北农业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课堂、实验室、科研、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 以及对两校在校生、专业教师的访谈交流, 发现存在以下专业能力方面的差异:

基础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在大学前教育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举世公认的, 相比而言学生在数学基本运算能力方面优势突出。如在进行一位和多位的乘法运算时, 多数美国学生会选择使用计算器, 而中国学生一般用心算或笔算来即可得出结果;在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学习中, 中国学生的心态更为平和。

表达能力方面。中国学生不擅长选择口头表达的形式来阐述、说明学习和研究的成果, 同时在专业报告写方面的熟练程度也要弱于美国学生。这些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大学, 要追溯到更早的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训练。

专业技能方面。在一些专业软件、通用软件的应用方面, 中国学生具备了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但是在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分析和技术表达上, 熟练程度相对不足。同时, 美国学生可以从校外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们可以从google学术、you Tube等网络服务商处获得很多免费的文本和视频类的学习资料。

专业技术拓展应用方面。由于缺乏综合型任务的训练, 在一些非工业工程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 中国学生表现的相对弱于美国学生。如, 目前工业工程专业问题分析大多以加工装配型企业为研究背景, 这是最成熟、最成功的工业工程应用领域;而一些新涌现的问题领域, 如现代农场管理、城市管理中的优化问题, 有更强的社会需求, 但因为缺少相应的成功案例做模板, 学生们进入此类新领域感觉困难很大, 上手慢, 畏难情绪重。

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中国学生相对而言更习惯在实验室里分析、设计、提出解决方案, 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更为突出。

2 实践应用能力差异的实践因素分析

抛开观念、习俗等更为宽泛的文化因素, 从课堂外实践环节训练的角度出发, 将上述专业技能、专业技术拓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

实践环节参与形式与程度不同。中国学生的课堂外实践环节, 其方案基本上是经过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精心设计, 多数采用“事先联系”、“事中陪同”和“事后指导”的全程指导方式来完成的, 项目与专业培养的相关性高、项目完成的成功率高、外部偶然因素的风险性小。相对而言, 美国学生的课外专业实践活动, 则由学生自主完成, 任课教师更多的是完成事先审题和事后评价工作,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程度和对项目背景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实践环节成员专业结构不同。在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中, 中国学生往往是参加本专业项目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因此同组合作的同伴基本上是同级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 按照任务分割的思路进行分工协作, 以提炼、分析问题为主;而美国学生除了参加一些典型的专业项目实践活动外, 还有相对较多的机会参加跨专业领域的综合型应用项目的实践, 这类项目一般是对现实问题的综合解决, 参与的人员往往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协同合作, 更有机会体会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实践环节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参与小组形式的实践项目时, 往往会选择相对熟悉的、能力更被认同的本专业同学负责小组实践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遇到重大的问题习惯依赖指导教师做出最终决断;而美国学生在项目之前不会深入了解同组非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一般是根据专业原则进行小组内分工, 这种方式更接近于实际任务环境。

实践环节的成果形式不同。由于选题的范围差异、小组成员专业差异等, 最终实践环节的成果表现为: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从实践中挖掘专业知识可以解决的部分并提出对策, 而美国学生则倾向于给出一个简单而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

3 实践应用能力差异的环境因素分析

除了在现行高校招生、录取形式, 以及校内考核形式等影响因素外, 学生在面临的任务环境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中国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和提升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目前高校多数以专业进行组织结构划分, 专业内部交流相对密切, 而专业之间信息的交流相对较弱。高校内的科研项目立项往往倾向于热点问题、本专业的前沿问题, 评价成果以高水平科研论文及成果为主, 这一学术导向特征导致了项目往往远离了本科教学活动和一般企业实践, 本科生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很低。而校外实践性课题往往时间紧、任务明确、考核严格, 不适合入门级的本科生自主承担, 有幸参与也是旁观、助手的角色居多, 不能真正领会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髓。

实践问题的提供方-企业, 出于对诸如安全问题、能力问题等因素的考虑, 一般不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 更不用说参与企业内复杂专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仅大型优质企业自身人才资源充足, 没有敞开大门欢迎学生专业实践的意愿;而一些小型企业, 即使自身不具备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需要得到高校在专业技术和能力的知识, 也不会选择给在校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一些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部门, 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服务也不是很充分。

从社会文化整体的视角看, 虽然从法律上在校大学生已经是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但从传统和感情的因素上, 他们依然被视为“孩子”。这种爱护的同时也相对削弱了对学生独立能力的认同, 流失了很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史宛蓉.国内高校工业工程学科教学现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3) :191-191.

[2]姜雪松, 贾娜, 朱玉杰等.农林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及其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2) :371-373

[3]赵林, 杨景祥.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5 (30) :20-22.

[4]赖朝安, 周文慧.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28) :221-223

上一篇:多媒体数据库实现技术下一篇:新学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