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

2024-06-23

中美教师(共12篇)

中美教师 篇1

摘要:当今教育界, 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恰当的表扬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越来越不被认可, 因为批评不当, 极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甚至对抗。然而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 只要得当, 学生会乐于接受, 并能起到表扬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本文针对中美教师的批评方式作一对比研究, 旨在探讨批评的艺术, 提高批评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批评,跨文化研究

一、引言

在英美国家的日常教学中, 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被表扬的感觉, 但是当学生犯错时, 教师们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批评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果教师讲究批评的艺术, 学生将会心悦诚服, 甚至终生受益。因此批评是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批评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 以唤起对象的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 中国古代文人白居易就曾指出“平易近人, 人必归之”;批评也可以是暴风骤雨式的, 以强烈震撼学生的心灵。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教师均应该在有理、有据、有情的基础上, 精心选择批评的时机、地点、语言, 以达到与学生心理相融的目的。本文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中美教师批评行为做了一个对比研究, 以便分享不同民族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中美教师批评艺术的对比

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不愿遭到他人的嘲弄和斥责。而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如果运用不恰当, 极易损害学生的面子。爱和尊重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因此中美教师为了维护学生的面子, 会采用一些相似的策略, 力求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美教师在批评的模式、风格、地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1. 相似性

在日常教学中, 中美教师都会采用以下相似策略:

(1) 暗示

Chinese:把自己的学习环境搞得有条理一些, 对一个人的情绪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你说是吗?

(If you keep your learning environment neat and tidy, it wil put you in a happy mood, do you think so?)

Americans:Well, Tom, See how neatly John writes?

(2) 开玩笑

Chinese:你把太阳光反射到同学们身上, 大概是想让大家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吧?

(Your mirror reflected the sunlight to your classmates.Maybe you wanted to let them accept more light for photosynthesis?)

Americans:Mr.Earth will get angry if you throw the rubbish in this way again.

(3) 引用

Chinese:李鸣, 校长不是在开学初就规定不准把手机带到教室吗?

(Li Ming, our headmaster said that bringing a mobile phone into the classroom is prohibi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do you remember?)

Americans:Oh, Jim, the doctor has warned you tha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ill do harm to your eyes.

(4) 先表扬后批评

Chinese:其实你这篇作文的构思还是不错的, 只是组织得乱一些, 结构有点问题。

(In fact, the idea of this composition is wonderful,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organizing your composition.)

Americans:Jean, you are always a good girl.But the work you did today is not what I expected.

2. 区别

文化指引着人们如何进行交流。当文化存在差异, 交流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学生的批评方式必定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文化模式有助于理解教师们采用不同批评方式的原因。一些典型的差异如下所列:

(1) 批评的模式

传统的中国文化很重视师生之间的等级关系, “从传统的观点来说, 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等级社会” (胡文仲, 1999:508) ,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关系。这反映在教育上, 必然是培养学生的等级秩序意识。“师道尊严”一直是中国社会倡导的理念。尽管现代的中国已在法律上确立人人平等, 但是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觉得每个人都自己的一个恰当的位置, 师生、长幼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家庭中, 年长的可以直接称呼年幼者名字, 而反过来, 年幼者不能直接称呼年长者的名字。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等级关系, 因此中国教师偏向于用教导和警告的方式批评学生。

与此相反,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重视法制, 平等是美国人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前提, 美国文化引导人们相信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使美国家庭各成员独立、平等, 人人都要求自己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 同时也会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人。比如:

Chinese:王彬, 要想成功就得付出努力和汗水,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Wang Bin, you’d better make great effort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in your study.after all, the pies will never fall into the ground from the sky.)

你太不像话了, 经常逃课, 打架, 你就等着接受学校的处分吧!

(You have been behaving so badly, for you often play truant and fight with others.you are sure to be punished by our school!)

Americans:In our school, punctuation has special importance.

(2) 批评的风格

中国人民是一个含蓄的民族, 喜欢无对抗性的互动交流风格, 用有声语言表达不赞同往往太直接了, 尤其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 (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2007:56) 。因此, 不管是批评还是赞许, 中国教师喜欢通过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表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比如考试时某学生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小条子, 当他的目光与教师的目光相遇时, 教师只要摇摇头就可以了, 如当着学生的面批评他, 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又有可能造成他从此破罐子破摔。在面对面批评学生时, 中国教师善于在批评前进行耐心的铺垫, 故意制造一个暂时的缓冲阶段, 待学生不良情绪缓解了, 情绪趋于稳定时, 再批评教育。孙子兵法云:“善用兵者,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相反, 美国文化教育美国人民自信、民主, 他们喜欢辩论, 不惧怕对抗与冲突。正如Lawrence Nadler, Marjorie Nadler, and Benjamin Broome所指出的那样, 美国人被鼓励站出来为他们的权利发表言论 (Nadler, Nadler and Broome, 1985) 。因此美国教师也喜欢用这种直接的方式批评学生。

(3) 批评学生的地点

众所周知, 美国文化十分强调个人主义, 尊重个性, 美国教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权利和隐私。比如在美国, 一个学生犯错误或考试没通过, 教师会让他课后留下来并当面批评他。在同样的情况下, 大部分中国教师会采用相似的做法, 但是有时中国教师会在课堂上当面批评以帮助他当场改正。一般来说, 许多学生也接受这种批评方式, 因为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和责任心。“严师出高徒”在中国是深入人心的。

三、结论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批评, 学生有缺点不可怕, 可怕的是教师在处理学生的缺点时的没有好的方式方法。好的批评方法会使学生终身收益, 不恰当的批评方法会在学生的心理埋下仇恨的种子。通过对中美教师批评方式的对比研究发现, 中美教师的许多观点和批评方式值得互相借鉴, 以更好地理解、探究批评方式的相似和不同, 有助于外语教师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更好地注意自己的批评方式。

参考文献

[1]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2]Nadler, Nadler and Broome, Culture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nflict Situations in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Process, (C) .ed.William B.Gudykunst, Lea P.Stewart, and Stella Ting-Toomey, Beverly Hills:Sage, 198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中美教师 篇2

2015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心得

3班 杨敏

Amelia

黔东南岑巩二中

当我提起这支笔,最想说的是“感谢”!能够得到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心里真的是充满了无限感激!首先感谢学校领导把这次学习的会给了我,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栽培和支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同时也感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良舒适的学习环境,是你们给了我们每个学员宾至如归的感受,让我们觉得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其次,感谢远道而来的可亲可敬的北美外教们,你们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你们对教学灵活多样,独具特色的设计,让我们每个学员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我们就像一朵朵小花儿,在你们耐心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同时也感谢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不管您自己的工作有多繁忙,您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我们从心底里想跟您说声:“王老师,谢谢您,您为我们操心了!”其次,感谢我们三班的所有学员们,你们的真诚,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博学,让我获益良多,也让我度过了最具意义的最难忘的暑假培训!最后,感谢贵州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感谢贵州省国际交流协会,感谢贵州省国际交流中心,是你们用发展的眼光,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时间潺潺的从指间悄悄流逝,为期约三个星期的培训就即将接近尾声了。在这几周里,时间虽然很紧,但是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在几位北美外教的带领下,每天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度过。真正体会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在报道的第一天,我们各位学员在隆重的开班典礼上就感受到了外教非常具有魅力的纯正的英语口语。我相信这个假期培训一定不会白过,在这次的培训中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经过几周的学习,每个学员对这次培训的感受都是赞不绝口

第一,浅析教材

本次培训活动的指定教材分为Bridges 和Teaching Resource Handbook I。各自分为15个单元,主要包括英语课堂教学用语(Classroom English)、语言功能(Language Functions)和语言专业发展(Languag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材的选择精当,针对性很强。它为丰富参训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素材保障;同时它对于北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Teaching Resource Handbook I着眼于向参训学员展示语言背后的北美文化根基。内容包括民族舞、地理、教育、家庭、健康、庆典、英雄、恋爱和婚姻和休闲时刻等十五个板块,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它让我们对北美文化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这样厚实的文化储备将使参训学员的英语课堂教学与研究左右逢源。Teaching Resource Handbook Ⅱ涵盖66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设计。它不仅可供外教参考,而且便于参训学员自学研究,用于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如Bingo、TPR、Telephone和Birthday Line-up、Ping pong等都是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活动,可操作性强,适当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新颖独特的课堂内外

本次培训与其他的培训大有差异。首先我们这次培训是小班制,每个班20人。分为四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委成员。其次是时间的安排,周一至周五早上九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下午由三点至五点五十结束。周二晚是看电影或进行其他教学活动。这次的课堂全是由五位北美外教和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外教教授。他们的课堂各具特色,但都灵活多样。如我们三班的外教Thomas Kent,是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年纪尚轻,但是他从容不迫、治学严谨的态度,他的认真负责、耐心的态度,目标明确、有创造力的课堂,他给我们每个学员同等的机会去说、去表现自己,给我们每个人同样的鼓励,所有的这些无不受我们各位学员深深的喜爱。每一堂课,都是以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比如分组讨论(group/ work discussion), Board Game, Concentric Circle Activity, Bob Buys Bats and Balls,Storytelling and Drama, Story Map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教授音标的课上,他用橡皮圈和镜子来向我们展示嘴型扁和圆。他的课堂从来不会让我们有想睡觉的想法。我们每个学员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不是几个人。这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的效果。他在教授各种既有趣又有用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都贯通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自己在培训的这大约三个周的时间里,感觉到自己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外教领队Shirly ,虽然年纪已近六旬,但是依然热情洋溢、多才多艺的她,总是面带甜美的微笑。她的发音非常清晰,课堂指令非常明确,活动丰富多样有趣。如Love Language, Birthday Line等。她的活动能让四个班的每个学员都参与进来,而且是很快乐轻松的就学到了新的东西。她平时每天都教四个班的学员唱歌,她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教授的方法,一两遍我们几乎就能学会一首歌。

外教Bobby Rain尽管也是年近六旬,但同样激情洋溢且善于表演的他,课堂上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清晰的发音和明确的指令,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比如他在课上谈论他自己的家庭,他扮演莎士比亚,扮演圣诞老人等,每个人物形象都扮演得栩栩如生。我们每个学员在他的课上都是开心快乐的。这也是我们很多中国老师很难做到的。

外教Helen Lee 虽然身材瘦小,但是却同样散发着无限激情,她善良活泼,在她的课上,我们依然是以分组讨论和自己表现为主。

外教Amy也是位非常可亲的年轻老师。尽管她的脚受伤了,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来给学员们上课。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多样的课堂活动也是深受学员们喜欢。

由于我们可以交换班级上课,所以可以领略各位外教的不同的风采。除了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所有学员都深深佩服的还有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即对工作十一分的热情投入和负责。他们还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给我们唱歌,给我们举行圣诞party,这种十分用心的职业精神是我们所有学员都该学习和拥有的。

在培训期间,我们还进行各种不同的班级活动。如学习民族舞,学习交际舞,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等。在举办班级活动期间,我们各个学员之间不仅可以交流情感,培养友谊,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总之,在培训期间,我们每个学员都是受益匪浅的。

中美语文教师的“同课异构” 篇3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学;比较;同课异构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强化着自己的职业特点、专业特色,普遍存在着忽视语文教育作用的现象;而很多学生也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在研究生老师的指引下,一份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位詹尼斯教师所写的《项链》的教案(下文称为詹尼斯《项》),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令我看到了一番新的景象,我们语文课本也有《项链》这篇课文,现采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杨峰明老师的优秀教案(下文称为《项》),作一比较,希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比较

(一)《项》的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4)掌握小说构成的基本要素,把握作品的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

(1)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詹尼斯《项》的教学目的

1.概念目标

(1)学生能理解如何阅读、评论和讨论不同类型的长篇小说、诗歌、短片小说、纪实作品和戏剧。

(2)学生能理解如何确定文本的主要观念或基本信息。

(3)学生能理解如何准确运用文学术语,包括背景、人物、冲突、情节、结局、说话方式以及视角。

(4)学生能理解作者或者说话者的叙述视角或目的。

2.“核心知识课程序列”所规定的内容

(1)小说、纪实作品和戏剧。

(2)小说的要素。

(3)文学术语(如反语手法:言语的、情境的、戏剧性的)。

3.技能性目标

(1)能比较和比照虚构和纪实。

(2)能识别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3)能分辨短篇小说的情节构成:开端、冲突、发展、高潮、回落以及结局。

(4)能比较和比照某部小说中的各个视角。

(5)能应用小说技巧,如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等写一篇娱乐小品。

(6)能识别小说背景中的文学要素,能识别小说主题中的文学要素。

(7)能阅读、评论和讨论短篇小说。

(8)能将小说要素知识运用于写作。

(9)能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并作评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共同点是:(1)都重视文章体裁的基本技能的掌握;(2)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3)对学生口头表达、阅读能力等的培养。两者的不同点:《项》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人物形象剖析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德育目标,强调观念的灌输和共同理想的培养。詹尼斯《项》的教学与我们以文学教育陶冶性情,启迪心智为重点不同,他将通过《项链》这篇小说的学习完成作品体裁、表现手法的学习、相关体裁的比较和比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论、运用作品中学习的写作技巧指导相关体裁的写作等多项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比较

(一)《项》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文章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2)分析文章的内容(5个环节中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经历了一夜、十年,其中的命运坎坷,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虽然不堪回首,但是还要“再回首”,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曲线及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

(3)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曲曲折折的命运,让人无限感慨。那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她是一个不满现实,而虚荣心又极强的人;一个活在痛苦中的人;一个贪心不知足的人;一个可怜的人;一个善良、淳朴的人;一个恪守信誉、能吃苦耐劳的人;一个诚实有尊严,而又坚强的人……确定: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4)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物形象都有其相关的社会意义。那么,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又具有怎么样的社会意义呢?):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诅咒和谴责了“金钱至上”“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

(5)小结:了解了一个曲折的动人故事——马蒂尔德的悲剧命运,分析了一个女性的人物形象——虚荣、美好、可爱的形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事理——小事不小,偶然中有必然。以此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6)主题探讨

(二)詹尼斯《项》用10课时完成相关教学内容

这是我们老师无法想象的,但细细研究詹尼斯《项》中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们会发现也许詹尼斯通过这10课时的教学有些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詹尼斯教师的课,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对每一课时的感悟、设计,学习目标有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一步步走进《项链》,走入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还采用了很多生动的学生主观介入的形式,如学生自己找本小说或纪实作品,选一首有故事情节的歌,在选择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了学生乐于参与的情绪,又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进行了选择、思考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项》侧重课堂内的点拨,主要运用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来完成教学。詹尼斯《项》教学中主要运用故事法、学生交流法和情景模拟法、自我发现法来完成教学。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詹尼斯的语文课不以讲解为主,而是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活动、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活动或任务的完成,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詹尼斯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要讓学生知道,生活的很多东西都是学习的内容,如一首动听的娓娓道来的歌也能有着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他没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文章主题、描写手法、精彩段落,但是,他精心设计了一环扣一环的教学内容,也挑选了很多材料来辅助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与詹尼斯的教学,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但通过情境的创设,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多样化、情境化、趣味化,扩大信息的来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活力的授课方式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均.虚构的工具:《项链》的研究性学习支架.浙江师范大学.

[2]杨峰明.《项链》优质课教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3]倪静.从《故乡》和《麦克白斯》的教学案例中管窥中美语文教学的差异性.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无锡汽车工程学校)

中美教师 篇4

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学识、经验、精力、能力、敏捷性、创造力等方面表现不同, 因而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趋势。为了对我国高校师资的现状作一个深入细致的调查, 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 并访问了国内外百余所大学的网站, 对有较详细资料的学校的教师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 确定了十余所有代表性高校作为抽样样本, 对样本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统计分析, 结合国家教育部的教育统计资料, 较为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高校的教师群体结构现状。对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是进一步开展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研究的基础, 我们利用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工作, 获取了大量的教师资料并进行了整理, 针对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了当前教师群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当前我国对于高校教师队伍还没有一种公布机制, 全面和详细的教师资料或统计资料难以获取, 这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为了能使研究结果反映出我国高校的真实情况, 我们基于如下原则选择抽样的高校。

(1) 资料真实可靠。必须是来源于该校的公布资料。其他来源的资料不予收集。

(2) 该校或该校部分学院或系有较详细的教师资料。

(3) 选取的高校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反映出当前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4) 能获取详细资料的个体样本大于30个。资料应是最近进行过更新的。

(5) 所选择的高校应有较广泛的地域分布。

(6) 各个层次的高校均应有选取。应有一定的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

二、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

基于高校抽样原则, 我们确定了9所高校的17个院系为研究对象, 对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人数统计, 所占百分比, 以及平均年龄的统计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 不同的高校, 其教师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比较而言, 重点大学的教师平均年龄较大, 普通大学和专科院校的教师平均年龄较小。在这几所重点大学中,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 这并无多大的争议。从上述统计结果看, 这几所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为48岁, 清华大学为49岁。与国际上研究型大学比较来看, 以信息科学研究为主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9岁;加利弗尼亚大学九所分校的教师平均年龄为50岁, 其中教师平均年龄最大的San Francisco分校为53岁, 最小的Riverside分校和Santa Cruz分校均为48岁, 其他如Berkeley、Davis Irvine、Los Angeles等分校教师平均年龄均为49或50岁。众所周知, 加利弗尼亚大学为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 其九所分校几乎都排名在全美前五十位之内。因此, 我们认为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来讲, 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另两所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教师的平均年龄均为42岁, 明显低于前面三所重点大学, 但又比普通大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高一些。从普通大学来讲, 四所普通和专科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 教师平均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下。

三、高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

从全国高校教师的统计结果看,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3.8%, 说明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来说十分年轻, 全国的统计结果没有给出教师平均年龄。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各个年龄段教师数量呈均匀分布, 从各年龄段来讲, 30岁以下青年教师由于研究生毕业, 一般为25岁, 考虑最近各高校都以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居多, 不失合理性, 可以假设30岁以下教师平均年龄大约为28岁, 30—40岁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35岁, 40—50岁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45岁, 考虑有部分60岁以上教师, 50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平均年龄设为57岁, 则可得出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与抽样统计的占我国高校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和专科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比较一致。关于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 国内有学者 (母国光) 认为应在40岁左右为宜。根据国外的一些统计数据分析, 1992年美国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 1986年日本大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2岁, 比我国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大7—10岁。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还很年轻, 距离一支成熟的高校教师队伍还有一定距离。

但是, 平均年龄并不一定就能说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合理或不合理, 还应该注意年龄结构的分布状态。从美国1992年教师年龄分布情况来看, 30岁以下仅有1.3%, 30—39岁为18.7%, 40—49岁为35.4%, 50—59岁为31.4%, 60岁以上教师占13.3%, 其中以年龄为45—54岁阶段为主, 占36.7%;1998年的统计, 35岁以下为9.8%, 35—44岁为25.1%, 45—54岁为35.3%, 55—64岁为22.7%, 65岁以上为7.0%, 平均年龄为49岁, 表明美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中年教师为主, 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我国1998年的统计, 35岁以下教师占52.25%, 35—44岁为23.31%, 45—54岁为13.02%, 55岁以上为11.42%, 说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 教师队伍并不稳定。

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学识、经验、精力、能力、敏捷性、创造力等方面表现不同, 因而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趋势。人的旺盛精力和创造力是在学术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基本条件之一。组成一个单位的成员一般总是有老、中、青, 教学科研群体也不例外, 这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保证事业连续发展所必需的。从系统观点看, 老、中、青的组合也有一个合理比例的问题。年纪大的人, 富有阅历和经验, 能传、帮、带;中年人的智能较全面, 有很强的创造力;年轻人富有开拓精神, 应变能力强, 所以群体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 就可以使群体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四、结语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应是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 以中年教师为主体, 老中青教师具有合理比例, 形成持续成长的梯队的综合体。我国高校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偏小, 一方面是因为文革造成了人才断层, 使得中老年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又促使高校补充了很多青年教师, 降低了教师的平均年龄, 为了保持教师队伍合理年龄结构的稳定平衡, 必须认真采取流动措施, 进行有计划的师资流动、调整与补充等。

摘要:本文作者选取不同类型的高校为样本, 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现状进行了统计, 指出了不同类型高校在教师平均年龄、教师年龄分布上的差异, 对比美国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分析了中美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同, 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总体年龄偏小, 要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成熟的教师队伍还需一定时间。

关键词: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现状,中美比较

参考文献

[1]黄宗成编著.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7:51.

[2]李新生.群体人才学[M].红旗出版社, 1988.4.

[3]宋永刚.人才战略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高等教育研究, 2002, (3) .

[4]Martin J.Finkelstein, etc.New Entrants to the Full-Time Facul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 Oct, 1998.

中美教师 篇5

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预测题

一、填空

1、中国艺术中有一种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的艺术是________

2、版画是一种独特的画种,它的创作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完成.3、透视法又称________,常见的焦点透视有________透视和________透视两种。

4、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见幅式有条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斗方、手卷等。

5、布纹、________和________是最早的印纹陶装饰纹样。

6、目前已发现的画像石,年代较早的是________,而大多数属于东汉时期。

7、秦汉时期明器雕塑艺术的成就,突出的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塑造上。

8、中国画重视________的运用,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效果。

9、顾恺之在他的画中提出了“________”的美学命题,所以他在画眼睛时常常十分慎重。

10、山水画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出现于________。

11、建筑的两大功能是实用和________。

12、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3、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创造了“________” 的新画风。

14、《________》是人们公认的已知年代最早一副独立山水画作品。

15、“海派三任”是指活跃在海上画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色彩教学中,由三原色中某两种互相混合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下列四组颜色中属于间色的是()

A、黄、橙、绿

B、橙、绿、紫 C、红、紫、绿

D、蓝、橙、黄

2、“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功力深厚,强调“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的艺术观,他们的绘画类型属于()

A、宫廷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历史画

3、北宋后期杰出的山水画家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A、水墨山水画

B、青绿山水画 C、浅绛山水画

D、白描山水画

4、以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为代表的汉代石雕艺术的主要特征是()A、精细灵巧

B、细润细腻 C、华丽繁复

D、深沉雄大

5、中国画从表现技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类,以下属于工笔画的是()A、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徐渭的《墨葡萄图》

C、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D、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6、把写意花鸟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是()A、梁楷

B、陈淳 C、徐渭

D、石涛

7、晚清案头泥塑的代表人物是天津的()A、张长林

B、张乐平D、杨惠之

D、杨柳青

8、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考题预测

A、叶浅予

B、丁聪 C、张乐平

D、华君武

9、艺术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结构、()与运动造型规律 A、骨骼

B、肌肉 C、形态

D、审美

10、具有阴刻、阳刻、阴阳刻三种表现形式的是()A、折叠剪纸

B、彩色剪纸 C、剪纸

D、单色剪纸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福建客家民居的是()A、吊脚楼

B、干栏式民居 C、下层式窑洞

D、土楼

12、“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属于美术学科的()领域。

A、设计·应用

B、综合·探究 C、造型·表现

D、欣赏·评述

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美术课课堂常用的教学模式()A、临摹操作

B、教授训练 C、演示实践

D、感知表现

14、宋代人物画理论提出表现对象要“得其人之天”,“天”指人物的本性,此话出于()A、苏轼

B、陈郁 C、郭若虚

D、禹之鼎

15、下列画家与其作品风格搭配不正确的是()

A、顾恺之——以神写型

B、吴道子——吴带当风 C、王维——画中有诗

D、马远——残山剩水

16、青花瓷是先在瓷器上用钴料描绘纹饰,上透明釉后经过()以上高温还原还原烧成。A、680°

B、900° C、1200°

D、1800°

17、中国古代山水画有“三远”之说,其中“冲融”的表现方法是针对下列哪一项而论的()。A、高远

B、平远

C、深远

D、重晦

18、“文人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下面对文人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B、“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是文人画的中心论调或绘画宗旨。C、文人画与宫廷画,民间美术并称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

D、到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连,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19、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B、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20、在园林建筑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是()A、拙政园

B、留园

C、狮子林

D、颐和园

21、浮雕“昭陵六骏”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特勒骠

B、飒露紫

C、白蹄乌

D、拳毛騧

22、下面属于海派画家的是()。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考题预测

A、吴昌硕

B、高剑父

C、金农

D、黄慎

23、红山文化发现的泥塑()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或寄托对大地母神的、农业丰收、万物生育的虔诚。

A、少女头像

B、女神像

C、动物

D、神人面具

24、杜甫曾评价()“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A、韩干

B、曹霸

C、薛稷

D、李公麟

25、处在黄河下游的是()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河姆渡文化

26、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代后期的风格特点,但铭文开始()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消失

27、明暗素描的三个基本层次是指受光、背光和()A、高光

B、明暗交界线

C、逆光

D、反光

28、“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在四个学习领域中属于()A、综合.探索

B、欣赏.评述

C、造型.表现

D设计.应用

29、我国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学校是()A、中西美术学校

B、南京两江师范学堂 B、上海美专

D、中央美院 30、苏州四大园林指()

A、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留园 B、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怡园 C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 D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3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32、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

A、焦点透视B、天点透视C、散点透视D、地点透视

三、判断题

1、明代大写意花鸟独树一帜,陈淳是真正完成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标志着写意花鸟画的成熟()。

2、中国的山水画不拘泥于真山真水的描绘,而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

3、红、黄、蓝三色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的色彩来,而三者自身却无法通过其塔颜色的混合而产生,因此我们称这三色为间色。()

4、用一种水彩色或水粉色画出来的画叶是素描。()

5、中国画强调形象的精准,要认真分析对象的比例结构,以画得像为表现目的。()

6、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等朝代,是我国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

7、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的春秋战国的美术。()

8、彩陶、青铜器上均常见有花卉纹、雷纹、人物、鱼纹等。()

9、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三庭五眼”之说,眼在头高的三分之一处。()

10、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型划分为三种: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名词解释

1、仕女画

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考题预测

2、文人画

3、吴代当风

4、浙派

5、吴门四家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特点。

2、列举说明秦汉雕塑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浅析“马踏匈奴”的艺术特色。

4、赏析蒋兆和的《流民图》。

六、论述题

说明隋代绘画作品《游春图》的作者,并赏析此画。

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考题预测

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预测题答案

一、填空

1、篆刻

2、画、刻、印

3、远进法

平行

成角

4、横幅

中堂

扇面

5、席纹

绳纹

6、西汉晚期

7、秦始皇陵兵马俑

霍去病墓石刻

8、空白

9、传神

10、唐代

11、审美

12、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13、雅俗共赏

14、《游春图》

15、任熊

任熏

任颐

二、选择

1-5 BCBDC

6-10 CACCB

11-15 DCCAA

16-20 CBCCA 21-25 BBBBC

26-30 BBBBD

31-32 D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封建社会中以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民间木版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2、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3、吴带当风:吴道子在用笔技法上创造的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突出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对后来的西方绘画也有一定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赞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4、浙派:明代前期绘画流派‘因创始人戴进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人,故名“浙派”它适应当时宫廷对对南宋院体风格的提倡,在画坛上一度成为主流。浙派师法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笔致粗放,后有吴伟崛起,追随者峰从。

5、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称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吴门四家。

五、简答题 2018美术教师招聘中美史考题预测

1、简述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特点。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是:(1)写意性艺术与中国艺术精神:(2)线条和水墨为基本造型手段:(3)自由的空间精神:(4)“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原则:(5)比、喻、兴、借等手法的运用:(6)诗词入画,提倡诗情画意。

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是:(1)写意性艺术与理性精神:(2)块面、色彩和明暗为基本造型手段:(3)科学的的空间观念。

2、列举说明秦汉雕塑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秦代雕塑在表现手法上严谨、写实,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汉代雕塑以变形夸张为主要表现手法,给人以灵动的视觉享受。形成原因:

(1)时代原因。秦统一六国,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艺术上体现出严整与规范。汉朝雕塑受到了北方民族艺术的影响,体现出夸张的因素。

(2)文化影响。秦在地域上主要受周朝文化的影响比较多,所以雕塑艺术也体现出写实。汉朝受楚文化影响较多,所以作品给人以灵动的特点。

(3)文化的传承。由于秦代对匠人的坑杀,因而汉代雕塑艺术中对秦代雕塑艺术的创新多于继承。

3、浅析“马踏匈奴”的艺术特色

石雕采用整石雕成,形式语言简练、夸张,在形体大的转折处进行了大胆而简洁的削凿,并在细节表现上采用浮雕和线刻的手法,使得整个雕塑更加雄浑大气,充满生命力。在对马下的匈奴人的特征上处理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整个人物形象造型简练,艺术家以立马的彪悍和马下匈奴人的狼狈来暗示马上将军驱敌胜利的威武姿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4、赏析蒋兆和的《流民图》。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表现了逃难人民的悲惨生活。在构图上多为半身特写,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刻画,笔墨侧重悲伤氛围,烘染愤慨情绪的宣泄,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蒋兆和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控诉战争,与所有不幸的人们一起呼吁和平,《流民图》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气势,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艺坛上确立了不朽的地位。

七、论述题(论述要点)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也是中国大陆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游春图》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获得了”咫尺千里”的视觉空间效果,画面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了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有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趋向成熟。《游春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逐渐成熟。

中美教师 篇6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类学生及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美术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对美术教师角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亲身实践的飞跃。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面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和各种突发问题,实习生的应变能力和绘画技能有待提高;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与实习学校的同事、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成为教师角色的另一重要问题;其次教师角色行为规范与职责方面的认知也得了新的认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类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为了能让师范学生及时的将校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具备更高、更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校安排一年级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走进小学实习两周,切实体验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绘画技能、小学生授课技巧等,充分完成教师角色的全面认知,从教师的理想状态回到社会化状态。实习结束后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回到大学校园,从新认知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从新认识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从新进入到一种为小学生服务的心态……这对一年级新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及早的对教室角色认知有一个实质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减小“从书本到生活、从学生到老师”的巨大改变带来的巨大冲击。

在实习过程中15级美术教育70名学生被分配到承德市八所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知道教师、不同的班级等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教师角色的认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学生的主要认知改变进行梳理和归纳:

美术技能的认知改变

艺术类专业学生入学的专业考试大部分为素描和水粉,几乎不擅长其它艺术形式,例如简笔画、手工制作、陶艺等艺术形式。然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都在教材中存在。例如以冀教版美术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教材中都出现了剪纸、手工制作、课外活动、染纸、泥塑、贴布画、京剧脸谱、风筝、刮花等等。从教材的设置来看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作态度、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参与、感悟和发展状态。教材和教学大纲所反映的全面要求显然是这些大学生做欠缺的。

工作任务的认知改变

没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对教师印象就是讲台上的滔滔不绝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状态,羡慕教师工作的轻松和任性。然而真正进入小学校园和一线教师亲密接触之后他们的美丽泡沫破碎了。在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任务只是偶尔授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例如批改各科作业、看管自习课、课间维持秩序和安全、整理图书资料、代课等等。有些不耐烦的学生就问我“這些和美术教学有什么关系”,我非常认真的告诉他这就是美术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面对很多低年级的孩子,上厕所、系鞋带等事情都要管。我的一个学生在实习期间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现在终于知道老师是多么不容易了”。我相信他们知道老师的辛苦就完成了教师角色认知的任务。回到学校之后也能更加珍惜大学时光、更加尊敬老师。

服务对象的改变

大学生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技巧和儿童绘画是不一样的。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绘画技巧能力、思想状态等等和成人是不一样的。用成人的教育方法和绘画技巧去指导孩子创作示不行的。儿童画天真、大胆、夸张、浪漫,没有束缚和阻碍,形成了特有的稚拙、梦幻甚至是荒诞的意味。这些是成人绘画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是大部分美术教师抹杀最为严重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能从儿童的认识和思想的去启迪、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美术作品的美与丑。充分发挥美术的趣味性和孩子的创造性,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为今后更广阔的艺术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美术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研究这个阶段儿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环境的改变

中美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篇7

一、中美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 中美教师资格申请条件之比较

美国是地方分权制国家, 它的教师资格证分为州教师资格证和国家教师资格证两种。州教师资格证申请要求如下: (1) 在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认可的培养教师的学校接受专业基础教育。 (2) 取得学位后, 还要参加学科教学知识培训。 (3) 在州举行的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者可获取参加教学实习的资格, 实习时间1年左右。国家教师资格证申请要求如下: (1) 获得经过认证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 (2) 必须是在经过美国教育秘书处认可的17家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任教3年以上。 (3) 获得州颁发的3年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

中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国家, 它的教师资格证只有一种。根据中国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 中国教师资格证申请要求如下: (1) 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 具备中国公民身份。 (3)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 (4) 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盒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成绩合格。 (5)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无传染性疾病, 无精神病史, 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其中对于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两国是这样要求的:美国要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并受过专业师范教育训练, 取得此证书须在小学1~8年级范围内进行教育实践及教育实习;中国则要求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异同: (1) 两国教师资格证申请者都必须要经过相应的机构认证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得资格。 (2) 两国教师资格证申请者都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教学能力以及基础素质。 (3) 两国对教师资格证申请者的不同点在于, 美国更侧重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 具体要求在实习1年或教学经验满3年不等, 而中国只需要申请者通过相应的考试, 获得教师资格证便可直接上岗无需实习。同时美国在师范生以及非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问题上没有过多区分, 而中国对非师范生做了具体要求。 (4) 两国在对教师资格证申请者的学历上要求有所不同, 单从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看, 中国对学历的要求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教师的学历要求。 (5) 两国对教师资格证申请者的身份上要求不同, 中国对教师资格证申请者限定条件是具备中国公民身份, 而在这一方面, 美国没有具体条件限定, 相对宽松。

(二) 中美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之比较

美国由于是地方分权制, 所以各州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不同, 但最多的则采用考试。这种书面考试分为标准化考试和非标准化考试, 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 和国家评估系统 (NES) 两个考试机构进行认定。其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本技能、一般知识、学科教材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具体学科教学法知识。

中国教师资格证的认证标准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 但各省都自行命题, 没有指定的参考教材, 考试时间也没有进行统一。其考试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试讲 (说课) 以及教师的健康体检证明。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异同: (1) 中美两国的资格认证考试都没有全国统一的命题, 只是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制定考试。 (2) 中美两国的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不同, 美国是按照考试的科目来安排具体考试项目, 而中国的考试内容都是统一的, 并没有限定科目。 (3) 中美两国的资格认证考试方式不同, 美国一般采用书面考试, 即标准化考试和非标准化考试, 而中国主要通过笔试和面试组成, 笔试则是通过计算机和纸笔进行。 (4) 中美两国的资格认证机构不同, 美国有专门的考试服务中心和国家评估系统进行认证, 而中国则没有明确的机构对教师资格考试进行规定。

(三) 中美教师资格有效性之比较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有有效期, 分为1年、3年、5年和终身不等, 最近几年有些州废除了终身资格证书的规定, 由十年有效期长期证书取代终身证书。

中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有限期, 一般情况下, 申请人一经获得教师资格证就是终身有效。根据《中华人民教师法》第十四条及《教师资格条例》第六条法则:教师资格被剥夺或丧失的情况有如下三条: (1) 被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 (2) 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3)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

以上内容明显看出, 两国的唯一区别在于, 中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是终身制的, 而美国的是有时间限制的。

二、中国教师资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现存的一些问题

从中美两国教师资格制度六个方面的比较中, 中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条件不严格。

相较之下可以看出, 中国更重视申请者的理论考试, 虽然有开设面试环节, 但面试环节中仅有15~20分钟的说课, 要求申请者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展示。这样一段时间显然不能够充分展示或者说证明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固然重要, 但如何将知识储备授予学生又是考验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一味地重视教师的学历和知识储备, 而忽视了教师对知识处理深加工等技能, 那么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只会变成另外一种对学历认可的辅证, 并无实际意义。

2. 教师资格证有效期不合适。

《中华人民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举动下, 予以撤销教师资格证, 其他再无明确规定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是多久, 所以大多教师资格证申请者一经获得资格证, 便是终身有效直至退休, 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必然给教师职业规划带来弊端。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 那么来自世界各地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就值得教师们去学习, 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局, 努力做一名走在教育前沿一线的教师。教师资格终身制会给某些教师带来惰性、不思进取以及散漫的问题, 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从对教师职业规划的长远角度看, 绝对是弊大于利。

(二) 对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

通过中美教师资格制度的对比,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美国教师资格制度无论是在认证条件、认证机构还是管理机制上都比中国完善很多, 相较之下, 中国在教师资格制度上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 借鉴美国教师资格制度中的长处来补给中国现存的问题, 帮助中国的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完善, 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虽然是法制国家, 但在教师资格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整, 我们应当健全相应的教师资格制度法律法规, 保障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每个阶段的时候有章可循。中国幅员辽阔, 涵盖二十多个省市直辖市, 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认证机构, 但力求能够做到各省市地区间的公平、公正认证, 制定全国的教师考试大纲, 建立全国的教师资格考试信息题库, 确保教师资格认证每一过程都标准化、规范化。除了对教师资格认证过程的严格把控, 还要对教师资格证申请条件上严格要求。尽管近年来中国对教师的学历文凭要求有所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远不及美国对教师的文凭、证书和学分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学历, 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师不但要教好学生, 还要处理好教师自身、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当中, 包括相应的理论考试之外, 还要更多地看重教师的实践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考察。美国早在多年前就废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化的制度, 中国的教师资格证一经获得, 如无特别问题, 便是终身有效, 致使教师队伍不够先进。我们也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情况, 转变教师这个“铁饭碗”的观念, 对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要定期审核, 看是否符合当下对教师要求, 让教师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 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挑战自我, 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而来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工作。最后, 我们应不断与时俱进,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给教师职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与保障, 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前进, 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要齐头并进。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关键, 所以健全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 更有利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在全世界起步较早, 有着比较完善的制度, 我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服务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中国教师,美国教师,比较

参考文献

[1]腾辉.缺失与复位: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政策保障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005.

[2]吴慧平.奥巴马教育新政:“力争上游”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5) .

中美教师 篇8

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外界没有外语运用的环境下,教师成为学生的外语习得过程中最主要的语言来源,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也会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立足各自国情,在面对不同特色的学生群,结合本身所有的不同文化特性,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时,中美中学外语教师的角色也凸显出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中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的普及,英语作为中学必修课之一,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高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英语成绩是高校人才筛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依然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此外,受中国国情影响,一个班级学生人数通常都在四五十人,知识传授方式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结合一定的语言运用的课堂互动活动。

在美国,中学阶段的外语是一门必选课程,学生必须修满导老师的工作责职,如指导老师要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帮助分析教材,落实教学常规、每周至少听一节新教师的课,并及时评课等,要指导新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检查评阅其总结、论文等,积极鼓励新教师大胆创新;新教师要主动请导师指导备课,所有教学案要写详案。

2. 开展微型课的研究,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训。

开展微型课的研究,可以改变原来教研活动漫无目的的状态。开课前备课组先集体讨论该课型应该如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然后由执教老师备课,再具体讨论教案中是否贯彻了讨论的意图;上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课后上课老师先自己观看录像,反思上课过程中哪些方面处理较科学合理,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写出反思供教研组评课讨论;评课活动中先由执教老师交流课后反思,备课组交流研究课的目的、教学设计意图等,然后全学科组教师围绕要研究的内容、教学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哪些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改进,然后形成共识,最后由另一位教师在修改后再上一节,再比较两节课的区别,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3. 开设校园网评课平台,交流教学方法。

评课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要求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听课后把评课形成文字上传校园网,以此促进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使被听课的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提高。

4. 聘请专家来校培训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校为大部分学科聘请了专家每星期来校一次进行学科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教材的设计意图、如何备课、听课评课、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等。由于专家一定的外语课程学分,但相对自由的是,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外语课程的设置,选择一门或多门外语进行学习,通常学校设置的外语课程各有不同,通常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汉语等。美国坚持“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国家教育方针,中学外语教学目的更趋向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自主决定对各门外语进行不同层面的接触。此外,美国外语课堂的人数通常为10—20,教学模式通常是大量的课堂活动和情景语言运用配搭着教师讲解一起进行。

二、角色比较

从课堂氛围、组织教学、学习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中美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师所担当的不同角色,可大致归为以下三组。

1.圣者VS友者(sages VS buddies)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人们心中最神圣的职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以春蚕吐丝般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在学校,学生通常不会直呼教师的名字,而会用教师的姓加上“老师”来称呼他们。从汉语的角度看“老师”二字,“师”指教师,而“老”不是指年龄大小,而是一种尊称。这一传统的一直延续,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再者,在中国一堂课开始时,学生要向教师行鞠躬礼,表示对教师的敬重和感谢,随之教师鞠躬回礼,这一传统礼节也标志课堂的开始。在课上,教来校时间得到了保证,并且针对性强,专家与教师交流充分,效果比较明显,一年多来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 与名校结对,挂职培训。

为进一步学习名校的管理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我校与本市管理好、教学水平高的名校进行了对口结对,为我校教师的培训又增加了平台。我校派出教师到名校参加挂职培训,每学期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参加挂职培训的教师参与名校的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并与名校的一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上课交流;名校每学科派一位资深教师定期来我校参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指导,进一步加强了我校的师资培训。

四、未来发展趋势

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又宏大的工程,它关系到学校、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级教研主管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国家课程建设的需要,及时为学校培训急需的学科教师(如通用技术教师),否则很难讲新课程向高层次发展;师资培训要有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否则参加培训的教师就没有积极性,师资培训要增强互动,只有增加双方的互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大家进行交流探讨,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

总之,未来的师资培训要与新课程相结合,高校要以人为本,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为新技术培养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2004.8.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走向校本发展.2005.11.师执讲,传授知识,学生通常不会随心所欲当面质疑教师的讲解,如果有疑问通常要举手,经教师点名允许,才会提出,如果问题较多,学生通常都会下课后再去向教师请教,即使是传授外国语言文化的英语课堂也不例外。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受父母传统教育,课堂上要充分尊重教师,且宝贵的课堂时间是属于所有学生的,在课堂上随心所欲,不仅是对教师不敬,而且是对其他同学的不敬。描绘中国课堂的经典画面是,在三尺讲台上,教师呕心沥血地讲授,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学。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提倡将课堂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但教师在学生心中圣者的形象将会一直保存。

而美国一直崇尚Egalitarianism(平等主义),相信人生来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应该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权利。学校里,对平等的追求也处处可见。教师并没有被赋予相同崇高的地位,与其他职业没有区别。学校里,教师的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各尽其责,各施其力。在称呼上,学生通常叫教师Mr./Ms.加上姓氏,但学生也可以直接叫教师的名,甚至绰号,称呼的相对随意让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对话时也相应随性自在。课堂上,学生习惯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解,抒发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和同学进行私下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时,教师通常都会在当时当堂不厌其烦地分别一一解释,学生和教师因知识理解差异在课上各持己见、直接辩论的情形也很寻常。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教师布置课堂任务,通常会加上“Would you...”(能不能……)、“please”(请)等,语气相当客气。外语课堂上,美国教师授课方式也相对自由,他们有时会随意地坐在课桌上,或和学生一起坐在地上,美国教室里没有固定的讲台,教师常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学生学习动向,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活动等。美国课堂上的师生更像是平起平坐的朋友,进行讨论学习。

2. 主导者VS辅助者

由于课堂规模和教学任务的限制,中国中学外语教学课堂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在中国,中学班级人数通常在四五十人,教室里并没有太多空间可供教师自由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需要进行句型练习的时候,教师通常先讲授句型构造后,给学生列举例句,指导学生整体进行分析,之后再让学生与邻桌同学进行讨论并各自学习造句,随后教师从几十个学生抽取若干个来展示自己的句子并进行典型错误的纠正,其余学生则根据他人的错误和教师的分析进行自我更正,再通过课后教师布置的大量书面练习进行巩固学习。此外,中国中学外语教学任务偏向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应试技能为主,为了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能高效率地进行,很多时候教师不得不在课上采用直接大量灌输的方式,学生听学并做相应的笔记,课后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慢慢消化所记知识,再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去理解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或体会教师所授做题技巧。学生的学习形式在教师的主导下整齐划一,学生一步步按指示掌握进行学习和练习,而学生的个性相对而言则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美国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重视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尽量发挥个人的能力,课堂活动中教师主要担当着协助者的角色。在外语课堂上,学生人数一般在10—20,通常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室,允许教师做一些与外语语言文化相关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美国外语教学没有应试的压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更加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将重心放在学生语言的习得和文化的了解方面。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言创造性,教师常将课堂主动权交于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语言组织和展现,而教师则从旁协监管助课堂活动的进行。美国外语课堂上,外语教师常采用小组合作(team work)的方式组织课堂。例如:在进行新句型练习时,学生常被分成多组,各自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情景对话,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解释新句型作用或纠正错误使用,并无意识地试图运用已学过的内容完成任务,此间教师在各组中巡视,在不干涉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同时从旁协助新知识的运用和旧知识的复习。

3. 决策者VS指引者

中国中学的英语课程是主科之一,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了解语言和文化,更要尽力在考试中运用已学的知识获得最佳成绩,而对于英语课程本身属性不甚了解的学生和家长只能把决策权交于了解各学生能力和学习进展情况的英语教师身上,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当前学习情况和悟性,帮助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提出相应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在家长的严格教育和监督学习下,学生会尽力去尝试教师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争取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在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被纳入考虑的主要因素,个性发展也不得不暂时掩盖起来,以求全力以赴面对考试。因此,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功语言学习经历让教师的决策和建议成为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向。

而美国的中学外语教学只是必选课程,虽然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外语,但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要求,根据学校开设的不同外语课程进行相对自由的选择,通常中学开设的外语课程有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汉语等,且每门语言都分设不同的语言等级。学生带着不同的兴趣、目的和基础进入外语课堂,有的为初识语言和文化,有的为掌握一门交际技能,有的为精益求精、为事业打基础,等等,他们会向教师咨询关于学习方向和技巧,但不一定一层不变地遵循,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去取舍。学生在接触了一门外语或选择了一定等级后,若发现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或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高层次的教学,可以换其他语言课程或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课程安排相对比较灵活。而教师的角色则是指引学生学习该门语言和接触该层次能达到的成果,以及建议学习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而采纳与否则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

三、总结思考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差异,从圣者到友者,从主导者到辅助者,从决策者到指引者,使外语教学的成果各有不同,中国的中学生接受的是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他们在课堂上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有利于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且学生英语语法和应试能力经过长期训练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对英语语言结构本身也有一定的理论认识,有利于深一步的语言学习,在教师的决策下,学生的外语学习能更有方向性;但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他们的外语学习相对被动,忽略了本身个性和本人学习外语最终目标的差异,而且学生平时没有太多机会进行交际练习,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略现欠缺。而美国中学生能在如友人般的教师伴随下,有机会学习不同外语,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且他们能及早明确个人外语学习的目标,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然而自由的课堂气氛有时会浪费课堂时间,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也相对有限,他们的语法理论知识也可能普遍薄弱,不利于深层次的语言研究学习。

为满足现在世界格局变化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中国中学外语教学的目标已经往综合交际运用能力方面倾斜,只侧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也会阻碍外语学习更上一层楼。了解中美中学教师所担当的不同角色,相互借鉴学习,若我们的外语教学能在保留中国教育文化中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同时引入美国外语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的特点,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国的中学外语教学必能走进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Chan,K.&Chan,C.Chinese Culture,Social Work and E-ducation and Research.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05.

[2]Samovar Larry.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Keith Joh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earson ESL,2001.

[4]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2001,107th United States Congress,January8th,2002.

[5]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中美教师 篇9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 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 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 遵纪守法, 保护国家荣誉, 以教育方针为指南, 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 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 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 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 培养教育高校学生,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 教书育人。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 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 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 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第六部分, 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 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 由阐明规范目标, 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 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 实施教育行为, 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 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 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 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 即两者差异性小, 趋同性大, 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 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 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 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 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 价值追求方面[5]。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 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 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 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 无从落实[6]。 (2) 在师生观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 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 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 教师服务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3) 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 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 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 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 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 情理方面, 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 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 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 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 全体效法, 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 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 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 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 对学生。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 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 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 对学术。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 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 对社会。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 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 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 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 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 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House.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http://www.ostp.gov/.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 2005, (1) :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5) .

[6]AAUP.Statement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http://www.aaup.Org/AAUP/pubsres/policydocs/contents/statementonprofessionalethics.htm.2011-04-12.

[7]傅维利, 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2) .

中美教师 篇10

近年来, 赴欧美交流访问学习成为提升高校教师学术修养、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笔者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赴美访学, 依托密苏里州华人访学社交圈及当地华人网络社交平台, 主要对2015-2016期间赴抵密苏里州的96名高校教师在当地高校 (主要包括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 的生活、科研及社交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访谈和了解, 旨在了解高校访学教师群体在美国交流学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 尤其是关注其作为中美文化交流沟通的使者角色。

2 研究发现和分析

笔者拟从高校教师在美访学期间的居住环境、专业交流情况、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交、诚信等方面对高校访学群体的状况进行总结归纳, 并分析。

2.1 放学教师居住环境易使当地民众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认知存在偏差

高校教师在境外访学的月资助金额在1700美金左右, 因为相对比较有限的生活成本, 受调查者100%租住普通公寓t, 居住条件普通, 合租现象比较普遍。

美国租房市场有一个通识, 几乎所有的公寓标准配备天然气和冰箱, 其他生活设施基本不配备。一个租期结束, 房产公司会要求房客清空所有的个人自购物品, 对房子做深度清洁和墙壁重新上漆做新, 然后租给下一个房客。访学教师租好公寓后, 还要购置各种生活设施。因为在美留居只有一年半载, 所以除非资金特别充裕的教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会添置新品, 一般都会在当地华人论坛提供的二手市场购买离美访学教师及学生的二手物品。

至于居住地的选择, 访学群体以区域安全、学区、距离学校近作为主要参考因素。以圣路易斯为例, 高校访学教师集中居住在Clayton区, 该区以安全指数高和学区佳而著称。

分析:

首先, 高教访学教师总体居住环境非常普通, 人均占有面积不高, 居住地内较多使用二手物品及质量低劣物品。

高校教师在国内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代表的是中国教育文化界的精英群体。但是由于汇率因素和资金使用的分配 (较大资金分配在购置奢侈品和美国境内旅游上) , 在美国显示的生存状态远远低于国内中产阶级应该具有的实际状态, 易使美国当地民众及访学所在的教师同行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产生认知偏差。

其次, 高校访学教师十分重视居住区域安全性, 相对而言, 这种居住环境的选择有利于对于美国白人文化的了解, 但对于黑人和其他人种的文化了解较少, 使得对于美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和不完整。

最后, 高校访学群体非常重视学区的选择, 体现出中国人对教育下一代的高度重视, 折射出的是中国人的教育观, 这种文化传达是非常了然的。

2.2 专业交流使者角色的出色完成有待于改善语言能力和做好个人规划

通过对一些访学教师的访谈, 专业交流受听力能力和外导影响较大:

2.2.1 语言障碍导致专业交流不畅

以东北林大的环境专业某访学教师为例, 她所在的实验室每周都有外导和其名下所有博士、硕士及访学的SEMINAR, 就本周的实验进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中产生的任何想法进行交流。该老师表示异常苦恼和受挫:因为受限于听力能力, 她无法很好地跟进外导及其他人的专业讨论, 无法很好地跟进整个交流。输入没有跟进, 自然无法良好输出。轮到他发言的时候, 往往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 即使没有口语能力的限制, 也不能良好互动。另外一个生科专业的访学教师, 也存在同样困惑, 每次SEMINAR, 外导都会预先布置一篇最新的专业文献, 然后针对性发言。预先读文献, 消化思考, 发言没有问题。后期针对某发言进行的讨论互动环节, 会因为听力不完全而不能良好互动。不少访学教师有同感。他们中的多数, 抱着非常高昂的学习热情, 每天坚持听力练习, 以期能提高听力!

分析:

接受调查的访学教师中, 95%的教师表示在专业沟通方面, 存在语言障碍问题, 其中听力能力导致的障碍比口语能力导致的障碍要大。口语表述不地道、表达不顺畅, 发音音准、语音语调有问题, 接收方总能轻易明白。而由于听力能力障碍导致的信息断层会使双向或者多向互动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访学教师代表中国教育界的学术水平, 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方面, 肩负着重要的使者作用。访学教师出国前应投入更多的时间,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规划来提高听力, 切实提高听力能力, 改善语言能力!

2.2.2 选择适合的外方合作导师及个人规划影响专业交流

美国的经费管理制度严格, 后续经费跟不上的导师, 实验室会被没收, 人员会遣散。访问学者, 尤其是理工科的访学教师在一个经费充裕的实验室, 才能进行实验, 获取数据, 撰写论文。经费紧张的实验室在苦苦维持, 没有条件进行费用高昂的实验, 难以产出。而访学教师自身的规划也影响专业方面的成果。有某访学老师去外导实验室, 发现不具备条件实验, 立即改变原先规划, 放弃做实验, 重点利用优质资源大量研读专业文献, 同时利用原有数据撰写文, 请外导帮忙把关语言问题。

分析:

美方导师的资质、实验室条件及实验室人员专业素养对一个教师的一年访学经历有重要影响。资质好的外导带给访学教师开阔的国际视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团队合作及其他。有条件的访学教师尽量全方面了解外导和实验室, 做好个人规划。专业交流使者角色的出色完成, 需要克服语言障碍, 做好个人规划。

2.3 饮食文化提前储备会更好胜任饮食文化使者角色

高校访学教师身在异邦, 青睐的依然是中餐。据调查, 88%的访学教师绝大部分一日三餐自己烹饪。

高校访学倾向于在家烹饪, 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饮食习惯不同, 美国人习惯吃汉堡、比萨, 加冰的可乐, 沙拉, 餐饮做法简单易操作等, 中国人不习惯, 更倾向于传统中式面食、米饭, 做法方式包括煎、炒、炸、蒸等, 花样多、费时长、口味重;二是生活成本毕竟有限, 加上美国不菲的消费税和小费, 在外用餐消费能力有限。初到美国的访学教师外出用餐, 会尝试美式餐饮;定居一段时间的高校访学包括其他性质的短期旅美华人更倾向于去华人餐馆。在圣路易斯比较受欢迎的有JOY CLUB川菜餐馆, SEAFOOD中式自助餐馆等。中国人重礼节, 访学教师会邀请美方合作导师或者所在院系的同行到中餐馆吃饭交流, 构成了双方在轻松氛围下沟通的一个场景和渠道。在餐饭过程中, 访学教师不可避免, 需要介绍中国菜肴的名称、原料、做法、饮食理念、餐饮礼仪、餐饮区域差异等。

分析:

中餐美味不贵, 访学教师在家烹饪无可厚非, 但是, 因此减少了体验本土餐饮文化的机会。89%的访学教师表示, 受制于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的局限, 会选择在中餐馆招待外导及同行, 只有11%的教师会偶尔在家招待当地客人。较少的高校访学教师在家烹饪招待美国本土友人, 也就错失了家庭氛围下弘扬推广中国饮食文化的机会。在华人餐馆一起用餐并交流的过程中, 94%的访学教师表示不能非常良好、确切地表达中国饮食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 要做好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使者, 需要对饮食文化提前储备, 提前进行相关词汇、词群、背景材料等的摄入和吸收内化, 输出才不会困难重重, 才能自如到位地介绍和推广中国饮食文化。同时, 访学教师也需要有意识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 餐桌礼仪等。

2.4 文化使者有义务展现中国元素的服饰文化

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5%的访学教师, 且全部是女性教师, 在特殊的场合准备穿戴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 包括复古的中式发型、非常有辨识度的中式旗袍等。95%的访学教师表示奔赴美国时只带贴身所需衣物, 到美国买本地的品牌, 穿本地的服饰。这种普遍做法, 未能很好地彰显中国服饰文化。长途跋涉携带诸多衣物不便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一些大品牌, 比如运动品牌耐克、服饰品牌诸如CK, 箱包品牌新秀丽等, 在国内市场上价格非常昂贵, 在美国价格却非常亲民。

据观察和粗略统计, 在美国的中国访学群体, 生活成本构成中三分之一在房租上, 不足三分之一在餐费上, 超过三分之一花费在购置名品衣物化妆品及箱包上。专门经营特价名品的Outlet市场上中国面孔和中国声音比比皆是, 消费力度令不少商家开颜。

分析:

中国访学人群对欧美名牌的喜爱和追逐促进其在美消费, 消费需求旺盛拉动美国经济, 美国商家当然喜闻乐见。但是, 正如习近平访问英国, 第一夫人大展中国元素之美一样, 访学群体应该在访学期间彰显中国元素的服饰文化, 留下中国特色服饰的印记, 体现中国服饰之美, 传达中华服饰文化。

2.5 应有意识增加与美国本土人的社会交往

77%的访学教师表示和当地美国人交往比较有限, 语言障碍是其中一个因素, 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差异。以圣路易斯为例, 棒球比赛是当地的体育热门, 也是当地人人际交往时的热门话题。访学教师可能连其规则也搞不明白, 即使借助于网络平台查询能够弄清基本规则, 在这样的话题上也很难达到顺利交流的效果。访学教师同美国当地人的交往主要局限在所在的院系同行和试验室同行及外导团队里的博士生、硕士生群体。

而这种交往密切程度, 则受多方面影响。访学教师个人交往能力及英语语言能力是一个因素。以密苏里大学某工商管理专业的访学教师为例, 此人交际能力很强, 但是受制限于英语语言能力, 该教师在与外导及其团队交际过程中, 只能是高频率参与, 参与质量大受语言能力影响。外导个人交际能力和交际喜好也是一个因素。以生科专业和资环专业的2个外导为例, 导师A性格安静, 不喜热闹, 除了学术SEMINAR很少组织团体活动, 即使组办活动也是hiking (徒步) 这种类型, 这个过程中环境安静, 语言交流非常有限。导师B则喜欢群体交往, 经常举办漂流、烧烤、potluck这样的聚会, 美食加啤酒, 无限欢乐畅饮, 在这样松弛轻松的环境下, 语言输入输出都比较多, 利于建立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另外, 中国人扎堆现象严重, 也促进了访学群体的交际圈更多地局限在当地华人圈。

分析:

国家重金资助访学教师, 远赴境外, 目的除了提高学术能力, 开拓国际视野外, 了解文化差异也是使命之一。访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融入本土文化, 了解本土生活。如果访学群体交际圈仅仅局限在华人群体中不能拓展外延, 不利于访学收益。访学教师学术交流学习之外, 应利用一切机会参与本土文化交往。没有条件的自主创造交往机会。提前做功课准备话题, 储备话题所需要的支撑材料, 通过交往彼此了解, 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 更好地发挥中美文化桥梁使者作用。

2.6 高校访学群体应体现我国民素养和风范

美国诚信体系非常健全, 一旦有信用污点, 会终身携带, 无法逆转。访学教师群体都是高智商高学历, 在公共交往、与当地本土人士交往中恪守规则, 非常谨慎。诚信缺失, 更多的是发生在华人内部交往。

来自不同城市的二位访学因为租房问题发生纠纷, 访学A即将结束访学, 把自己的房子转租给即将赴往的访学B。结果因为B的原因, A承受不菲的经济损失, A要求B共同承担损失, B以经济能力不佳为由拒绝共同承担, 两人最后恶语相向。这是一个真实案例。但是, 华人失信绝非个案。

更有人将华人失信诉诸社交网络。2015年9月, 《在美国把房子租给中国大学教授的惨痛经历》一文成为微信热点, 逾10万网友围观。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在文中称, 把房子租给天津大学一位80后副教授后, 房子“变成狗窝”。承诺租住别人房子保持卫生, 结果卫生状况恶劣令人难以接受, 其中存在承诺确信问题, 但是在公共社交平台发布个人纠纷, 也值得质疑。

分析:

高校访学教师群体是高智商、高学历人群, 也应该是高素养、高诚信人群。走出国门, 每个访学教师代表的不仅是个人, 更是中国的名片, 应显示我们的国民素养和国民风范。在与老本土人士交往中展示诚信值得赞扬, 在与国人交往中也应秉持诚信, 不可区别对待。部分访学教师素养和诚信不利于中美使者的良好形象, 亟待提高改善。

3 结语

美国国务院公布, 自2015年1月5日起, 美国将对访问学者的英语水平提高要求。这个政策也从侧面反映出来, 部分赴美访学教师的英语交流水平低下, 未能达到美方预期。针对访学教师的语言要求会逐渐提高, 要求访学教师在申请前更针对性地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 为交流访问铺垫好语言基础。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 的宗旨是,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 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 以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 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如上, 高校访学教师赴境外研修, 除了学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外, 要本着学习了解目标地先进文化, 同时弘扬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 访学教师学习了解目标地先进文化具有积极的主观驱动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但是在对本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方面, 去除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外, 缺乏积极的主观驱动。

访学教师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恪守境外当地政策法规, 积极参与所在院系的学术活动及其他活动, 给后来者创造更好的平台。在与同时段、同区域赴的访学及其他华人相处的时候, 应本着相互照应, 团结互动的态度, 同时要积极参与本土人士的社会交往, 并在交往过程中积极推广中国人在服饰、文化、理念等各方面的中华文明, 弘扬特色文化。

摘要:基于国家基金委、各省政府及高校自身系统内部的资金支持, 每年赴英美发达国家访学的高校教师数量可观, 趋于递增。国家斥资资助教育领域的骨干精英远至欧美高校访问交流具有战略意义, 了解该高校教师群体在境外访学期间的生活状况、专业交流情况及文化融入等也具有战略意义。本人拟对赴境外访学 (主要指美国) 的高校教师在访学期间的各个层面, 包括居住环境、专业交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社交情况、诚信等方面做了调查、总结和分析, 提出高校访学教师应突显其作为传播中国文化、了解目的地文化, 构建中美文化沟通桥梁的文化使者作用。

关键词:访问学者,高校教师,中美文化使者

参考文献

[1]国家留学网.http://www.csc.edu.cn.

[2]http://news.ifeng.com/a/20150831/44557846_0.shtml.

[3]http://faoffice.lzu.edu.cn/upload/news/N20150724103008.pdf.

[5]http://edu.sina.com.cn/a/2014-12-29/1042255788.shtml.

中美教师 篇11

【摘要】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本文就我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探讨了两者在评价主体、对象、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得到启发借鉴。

【关键词】 中国美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启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正式起步,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占普通高校数的61%,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的47%,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学院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加严格。如聘用“双师型”教师、技术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兼职教师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则缺乏科学性、公平性。作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师评价,它的顺利实施对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据美国教育部2008年统计,实施高职教育的社区学院已发展到1045所,几乎遍布美国各个城市,在校人数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46%。我国的高职院校与美国的社区学院,无论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美国社区学院优秀经验及成功做法,可促使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改革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 中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差异

(一) 评价的组织机构和评价主体

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政府直接进行调控的,国家及各州政府具有依法管理社区学院的权力和利用拨款调动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性的权力,同时对社区学院办教育、授学位也有审批权。联邦政府可根据各社区学院的办学质量和专业完善性,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因此,美国的各社区学院都力争提高办学质量,求得生存;各院校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或考核非常重视,并设立教师评估制度,参与者有教师本人、同事、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也都提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设想,并积极开展实践。评价主要以教学管理者、专家、同行、教师、学生,间或校企合作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按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根据一定的权重,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归纳分析,最后对所有被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分出等级。实际上,大多数高职教师在实践评价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完全处于被评价、被解释和被规定的被动地位。教师评价主体的缺位,使教师丧失了解自身教育教学状况的机会,剥夺了教师发表自己对于评价结果的看法、意见和进行申辩的权利,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评价体系中也缺乏以校企合作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对教学进行的建议性评价,缺乏用人企业或单位的生产一线部门对学生在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比较性评价。

(二) 评价对象

高职教师评价对象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从广义上说,所有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人员都在其列,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双肩挑”的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工作,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聘教师、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就业指导人员等。美国社区学院教师分专职与兼职两种。为了促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社区学院建立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在教学人员结构上,我国高职和国外的高职院校有着一个共同点: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各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从50% 到70%不等。为保证社区学院的质量标准,社区学院设置董事会制度,通过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兼职教师评价的客观准确性,从而保证社区学院的教学标准不降低。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虽设有督导机构,但主要是针对专任教师,而对于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就业指导人员等教学人员,督导机构失去了它的另一半功能,致使这些教学人员的管理处于“放任” 状态。即便这部分人员参加评教,所用的评价标准也是一致的,这必然导致高职教师评价对象的泛化。因为这些人员虽然都肩负着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职责,但是其工作的主要任务、职责范围和岗位要求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若用同一评价标准去衡量其工作的优与劣,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 评价内容

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美国社区学院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活动。据2003年全美中学后教育机构教师时间分配的调查数据显示,专职教师85.1%的时间用于教学,7.6%的时间用于学院管理上,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要多,为94.1%,但他们用于学院日常事务的管理时间却非常少,仅占0.4%。可见,在美国社区学院不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活动都是教学。因而,社区学院的教师评价内容实质上就是教师的教学评价。另外,社区学院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一般院校实践课达全部学时的40%~60%,学生还必须利用假期在社区的相应部门实习。由此,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涉及教师的课程提纲、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学测评,还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评价。

我国高职现行的教师评价基本上是教学评价,且主要停留在对理论教学的评价上。虽然有很多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指标,但是对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评价却很少有人研究和关注。对于从事高职占总课时约50%的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未引起重视。

(四) 评价方法

美国学校行政人员协会出版的《教育人员的评价》一书,介绍了美国几种主要的教师评价方法:一是目标管理法,这种评价方法把可观测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和改进工作的依据;二是临床督导,指评价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行为现场观察、记录、反馈、讨论改进教学的措施;三是自我评价;四是同事评价;五是学生评价;六是阶段性评价。美国社区学院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深知仅凭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况且单独使用一种评价方法也难以全面了解一名教师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因此,在评价中社区学院往往会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并将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作出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也更容易使人信服。

在我国,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听课、学生成绩检查等方式,缺乏科学可行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局限于常规性的监督检查,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很少关注。具体说来,教师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在很多情况下仅凭评价人员一时的喜好来决定,至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同事评价则经常流于形式,几乎对教师的评价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五) 评价目的、评价结果的利用

尽管美国各个社区学院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决定本院的教师评价目的,但在设计教师评价目的时,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对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二是为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作为对教师继续聘用、晋升、终身职、休假年、授予优秀服务奖、终止聘用、纪律处分和除名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已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建立了较具体的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上级领导、教师及学生们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然而部分院校却为评而评,走走程序、完成任务而已;只重视对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的研究,而对教学评价过程和结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重终结性业绩评价,轻过程性业绩评价的做法,势必造成评价目的不清、效果不佳,自然也做不到及时推广好的、先进的教学经验,而那些有所创新却有待改进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

二、 启示

毋庸置疑,中美两国高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别,发展高职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比较两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差异,对我国高职教育,尤其是对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 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的基础之上 ,只有通过教学管理者、专家、同行、教师、学生,间或校企合作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多角度考察和评估 ,才能保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从美国社区学院经验看,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机构都是以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为运作条件,离开政府的资助与支持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应以发展性评价的观念来指导评价,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价目标,对高职教育进行宏观监控。政府应将评价机构提供的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高职院校进行资金投入。这样,就能促使各高职院校依照评价指标的要求,完善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这既是对国家、学校、受教育者、家庭、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资者负责,也利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系统进行监督。

在高职院校内应健全学校教学管理与监督职能部门,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常规主体作用;发挥专家、同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作用,高职院校可通过问卷调查、问卷评分对教师作出某些方面的评价或综合评价;确立与回归教师评价主体地位,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教师自身的总结性评价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进用人单位与社会有关标准,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更具科学性。

(二) 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

良好的评价应当是各种评价因素多向度、多维度的综合。尽管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教师有共通之处,但是把岗位不同、职责要求不同、所教学生人数不同的所有教师,用同一评价标准笼统地混在一块不加区分地进行评价,显然是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的。因此,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课而异,不拘泥于统一模式和标准,这样才符合教学的实际。应尽可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的对象,还应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的师生群体以及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制定相应的多样化评价标准。如对理论课教师,主要考察其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学生对其所教课程的理解程度;对于实践课教师,主要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鉴于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对于占很大比例的兼职教师,应建立专门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监督,对他们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优的重要指标,并坚决取缔不合格的兼职教师,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的环境。当然,还应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巧妙地运用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教师”的方法,树立兼职教师模范典型,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增强兼职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让兼职教师感觉到他们的劳动得到尊重和认可,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拓展多元化评价内容,实现全面性的评价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它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一线操作性工作。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尽管各高校教师结构及管理各有特色,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都应建立在教学各环节的评价上,主要包括以下处于并重关系的几个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外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与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教和学生学。尤其对于实验、实训、上机、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的评价,应提出严格的定量、定性的要求,规范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以指导教学实际。

评价内容既应考虑反映静态的、易于操作、便于量化的教学因素,又应包含各因素互动而生成的动态的、不易操作、难以量化的指标,静态因素可采用标准化指标,而动态因素则采用模糊性指标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定性评语,采用定性与定量、评分与评语相结合方法,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每个教师教学的水平、质量和特点。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获奖,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等各类围绕所从事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的学术活动,也应列入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有待继续研究和探索。

(四) 运用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传统教学评价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可采用教师自评、同行评教、专家(校内、校外)评教、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设置相关权重对教师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权重应随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改进。由于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失偏颇的情况发生。才能很好的调动各评价主体积极参与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能更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状况。

实践表明,面对复杂的数据,采用传统常规的人工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公平、快捷、准确的测评是很难实现的。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评教,以便捷、快速的网络环境为依托,有计划、高起点地实现教学质量测评的实时化、网络化、现代化,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当然,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套能够涵盖各个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别,能按各项指标权重有效整合评价数据,适合校情,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科学的软件系统。先进、科学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技术手段以及掌握这些理论和技术手段的相关人员是确保教师评价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些将是我们迫切需要攻克的又一难题。

(五) 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有效的评价反馈信息应具有以下特征:及时、具激励性、浅显易懂、对改善目前的不理想表现有建设性、着眼长远发展。鉴于此,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应努力做到:第一,在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评价反馈工作的力度,对评价结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及利用。第二,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对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修正或改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三,将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业绩评价与终结性业绩评价结合起来,以过程性业绩评价为主,使教学质量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的监控和保障。第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各高校正在进行的优化课程体系、教师竞争上岗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及时地公布评价结果,有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五,应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训工作,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秀兰,顾明远.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居礼,王艳芳.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国际比较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吴昌圣.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陈成志等.高职教师评价十大误区(之一) [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B74)

【作者简介】罗淑云(1977-),女,广西武宣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管理;邹宁(1961-),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

中美教师 篇12

关键词:中美两国,公立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

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的发展。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历史悠久, 虽然历遭失败, 但是为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下面就中国义务教育学校和美国公立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比较研究。

1 美国公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发展状况

1.1 实施的背景

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高度发达, 但是公立中小学体育教师工资的支付也是比较传统, 几乎是统一的特征。20世纪20年代, 美国政府部门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而采纳了绩效工资制度, 由此也促使美国的公立中小学体育教育部门开始考虑这种制度。由于美国学生在国际上数学和科学测验方面表现欠佳, 以及《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法案, 人们开始关注“设计与实施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制定了相关的方案和政策, 并积极投身于实践, 但是由于体育教师的反对和绩效工资制度本身的弊端, 后来就逐渐停了下来。到了20世纪8 0年代中期, 《国家处在危机中》建议体育教师工资应该具有“专业竞争性、市场敏感度、以绩效为基础”, 从此开始以“绩效为本、优质为先”进行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在里根总统的支持和在美国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鼓励下, 引起了体育教育界的关注和争论, 学校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再次进入了高潮。但是由于绩效工资评估存在的弊端, 导致体育教师对评估主观性的不满。结果绩效工资的改革又一次失败。在美国虽然体育教师绩效工资长期失败, 但是在20世纪9 0年代末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2009年, 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得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重视, 并支持以创新为特色的特许学校。

1.2 基本形式

美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最主要的形式包括业绩考核工资和知识技能考核工资。19 8 3年, 许多美国公立中小学体育教育部门开始用业绩考核工资来替代几乎是统一的特征的工资制度。业绩考核工资制度考核和奖励的对象可以是体育教师个人, 也可以是整个学校或学区的体育教师团体, 考核内容较多, 如学生的体育课成绩, 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以及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等等, 是一种奖励体育教师工作投入的工资制度。知识技能考核工资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他们的体育教育职业所获得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奖励, 其工资的增长与否是由校外机构对其的评价水平决定, 是一种奖励体育教师学习投入的工资制度, 以促进体育教师加深和拓宽体育课程教学及体育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3 实施效果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对500多所实施绩效工资的公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结果良好, 实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学校学生的体育成绩明显提高了。美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 虽然在某些学校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学校中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都一帆风顺。美国绩效工资改革较好的丹佛公立学校目前面临着困境, 在绩效工资的分配等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一些体育教师正忙于准备罢工, 而另一些体育教师在忙于准备转行。尽管如此, 绩效工资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实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 不少学校调动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 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当然, 也有负面的效果, 主要是处在体育教师绩效工资设计等方面。

2 中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发展状况

2.1 实施的背景

2 0 0 6年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工资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规范一度失控的公务员津补贴制度, 消除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公务员工资收人差距过大的现象, 确保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公务员整体工资水平大体持平”。改革的同时, 国家也对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 包括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工资, 其工资被划分为薪级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四个方面。国家已经对体育教师工资中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以及薪级工资三项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做到了及时发放到位, 然而绩效工资部分却一直没有实施和兑现。在这个改革的基础上, 2008年年底,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2009年1月1日,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产生了, 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2.2 基本形式

中国的体育教师分为正式体育教师和临时体育教师, 但是中国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只针对在校的正式体育教师, 对于临时的体育教师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和规定。人力资源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指出了体育教师的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种,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 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 0%。对能够按着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发放全额基础性绩效工资, 对有特殊贡献和表现的体育教师, 按贡献大小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坚持向骨干体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体育教师倾斜。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只要按着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履行了体育教师应尽的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都能获得基础性绩效工资, 而奖励性绩效工资是要根据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体育教师的实际贡献做出最后的绩效评价, 然后对有特大突出贡献的体育教师按不同评价等级进行分配。

2.3 实施效果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处于初级阶段, 刚刚起步, 其目的是“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下, 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自2009年1月1日起以来, 有很多省市的义务教育学校已经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开始实施绩效工资, 但是也有一些省市还没有开始实施。在已经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省市中, 其效果是乐观的, 如:体育教师收入明显提高;缩小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体育教师收入差距, 稳定了体育教师队伍;个人收入同本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 一定程度提高了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等等, 但是反对的呼声也不在少数。这与在实施过程中绩效的评价依据有关。能否公正、公平地去评价义务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是绩效工资能否真正开展下去的关键。能否把体育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教师放在一个公正、公平的天平上去衡量是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的重点。

3 比较分析

3.1 两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作用因从教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美国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从教的目的不是金钱, 而是出于和学生在一起工作时内心的自豪感, 美国的体育教师的从教目的是和学生一起学习、锻炼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如果他们把金钱放在首要位置的话他们选择的职业不会是体育教学事业。所以美国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 说明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名利和权力渴望不大, 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国家和国民对自己所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绩效工资可以展现自己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价值所在。我国从教的大部分体育教师, 包括其它学科的教师在内, 其首要目的为了挣钱, 为了养家糊口, 原因是体育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 可以有稳定收入, 其次才是因为喜欢体育教师职业才选择从教, 也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从教的原因不是因为喜欢才从教, 而是因为没办法才从教, 到了最后反而喜欢上了体育教师这个职业, 这说明中国的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家居, 然后才能乐业, 说明中国人喜欢稳定, 不喜欢挑战, 不喜欢冒险, 体育教师的流动性很小, 有的几乎一辈子都是体育教师, 说明中国大部分体育教师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所以在中国义务教育学校靠经济刺激是可以改变体育教师自己的, 实施绩效工资会起到一定作用。

3.2 两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评估系统存在差异

在美国, 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来管理和评估体育教师, 而且要进行系统地专业培训。评价计划由评估者制定, 在实施之前要与体育教师见面磋商, 避免因意不公平因子而导致体育教师之间、体育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刚刚起步, 制度还不够完善, 经过不到2年的实施过程中,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收效, 但是问题还是很多。我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参与评价的人员没有明确规定, 因单位不同而不同, 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一般都是主管学校的教务处、或是人事处、或是体育部 (处) 的行政领导去主管评价体育教师。

3.3 两国体育教师绩效工资中得到绩效工资的对象存在的差异

在美国, 能够得到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不是那些管理体育教师的行政管理教师, 而是在一线教学的合格体育教师, 而且人数不能提前确定, 鼓励体育教师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奖励显著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体育教师团队。在中国, 虽然规定对有突出贡献的体育教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但是能够得到绩效工资的除了在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外, 还有那些体育行政管理教师, 而且这些行政领导也是制定评价计划和评价体育教师的管理者, 因此, “评价标准”的这杆秤就会偏向干行政工作的教师, 从而引起在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不满。这一点有待于我们下一步改革。

4 结语

通过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背景, 基本形式和实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从而比较分析了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不同。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在多年探索的过程中已经为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使我国在绩效工资的实施过程中, 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义务教育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能够积极探索体育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有效方法与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寻找适合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道路, 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践及争论[J].教学与管理, 2010:78~80.

[2]刘美玲.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背景及显著问题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1:5~7.

[3]苏君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J].教育学文摘, 2010:57~58.

上一篇:使用技巧下一篇:上游护坡混凝土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