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产业

2024-05-28

中美文化产业(共8篇)

中美文化产业 篇1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 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市场经济特质外, 更有与其他的商品物质所不同的特点与规律, 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一国的文化思想潮流及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 这与我国悠久、丰富的文化积淀及广阔的文化市场极不相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西方成熟的、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使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少走弯路, 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 经过30年的发展, 中国的文化市场产品日渐丰富, 产业化的格局初见端倪。2002年中央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2010年中央又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历程中两个重要的时间点, 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路线。2009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同期GDP的2.5%。据统计, “十一五”时期, 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900亿元, 年均增幅25.28%。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 众多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不俗的成绩和口碑。

目前,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小, 实力弱

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体系,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以传媒业为例:2001年, 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固定资产为215亿元人民币, 而当时美国时代华纳已拥有1500亿美元固定资产, 差距可想而知。

2. 文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现阶段,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文化贸易发展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通过引进他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理念, 有利于丰富与扩展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品质的提高, 对于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同国外文化产品的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 据国家版权局的不完全统计, 2006年中国文化贸易进口和出口的比例大约是10:1, 目前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

3. 脱离市场需求, 缺少竞争优势

我国的文化企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经营机制上是典型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运作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付, 大部分文艺创作服务于国家政策宣传和对典型事件、人物的塑造, 真正以顾客为对象的文化产品很少。这种脱离市场需求的做法, 自然得不到市场的青睐, 因此市场盈利能力很弱。以我国的电影产业为例, 据国家电影局官员介绍, 每年除极少数的大片能够获利外, 绝大多数国产影片血本无归。

4. 创新能力差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 是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美国虽然缺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是美国却懂得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素材, 生产了大量的蕴含其他国家历史和故事, 却属于美国的文化产品, 电影《花木兰》便是取材于中国。相比而言, 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与美国相对照, 中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上还停留在使用传统技术的低层次上, 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甚至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部门这一差距都程度不同的存在。

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 美国凭借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20世纪90年代, 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 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 美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人能及, [1]其年产值约占美国GDP的33%, 产品出口超过航空航天业, 成为全美第一大贸易出口产品。美国文化产业占有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 在某些国家甚至能占到当地文化市场的70%—80%市场份额。美国文化产业每年的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 有72家是文化企业。[2]以美国的影视传媒为例, 虽然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量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 但是其放映时间占据全球50%以上, 其影片票房占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额。同时美国已经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影节目生产和制作。[3]2010年美国娱乐文化产业的总收入仍高达1.5万亿美元, 相当于加拿大2009年的GDP,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甚微。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世界范围的文化资源吸收与转化

这种吸收与转化首先体现在人才方面。美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萃, 给美国文化产业市场注入新鲜血液。[4]其次, 美国文化产业重视吸取各国文化的思想精髓, 并将其进行别具匠心的“美式改造”, 从而促进美国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例如《功夫熊猫》就是从中国的功夫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而创制的一部优秀动漫电影。

2. 充分利用高科技

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 科技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科技含量高, 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5]高科技在电影特效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大众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借助科技高速奔驰”的目标, 高科技也使文化产品更具吸引力、渗透力和竞争力。

3. 文化输出

美国运用世贸组织作为手段, 打破了加拿大的文化保护壁垒, 在加拿大的期刊市场上, 美国杂志占到了80%的份额;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美国要求中国放开文化市场, 并要求中国取消文化产品配额制度;在1993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 美国政府出面要把协定范围扩大到服务领域, 包括电影电视节目之类的娱乐服务, 最终由于联合国的反对而没有达到目的。

4. 健全的法制保障

为保护日益发展的文化产业,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并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例如, 美国的《版权法》自1976年实施以来, 到2000年共经历了46次修正。[6]作为版权法的补充, 美国又先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 主要体现在数字版权领域。在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同时, 美国还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 以促进其文化产业占领国际市场。健全的法制, 一方面为美国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也为其国际化发展拓展了空间。

三、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纳, 既有渗透又有抵制, 既有融合又有扬弃。我们应在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借鉴、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特别是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将其转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和对策, 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1. 相同领域的吸收与运用

(1)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主导文化产业发展好坏的最根本要素是要以产业规律来经营文化产业, 即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 依靠商业运作, 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 为社会认知和接受, 继而影响民众。”我国现在早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更多的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够在保护传统文化同时创造出经济价值, 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2) 政策倾斜。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 但同时也得益于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的倾斜, 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美国政府对美国文化产业实行间接管理, 目标就是从多方入手, 创造条件, 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文化部是专门管理文化产业的政府机构, 可以更好的利用其职能,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给与相关文化产业特殊的优惠政策, 扶持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和创新, 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3) 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雄厚的资金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做为支撑, 正是因为如此, 美国可以每年从世界各地吸收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为其服务, 这些人才带来了创新的思想, 源源不断地为美国文化产业市场注入强有力的新鲜血液, 保持了美国在全球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同时, 美国也注重与各大艺术院校的合作, 共同培养优秀的人才。我国应该在这方面加以学习和借鉴。

(4) 注重创新, 开拓产业资源。美国主体文化在其构建过程中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化的精华, 通过不断地演进, 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一支生气勃勃、不断进取的文化力量。《功夫熊猫》《角斗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 动画片《花木兰》的成功制作就是典型的一例, 我国在此方面应该深刻反思, 更应该跳出陈旧思维, 大胆创新,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来, 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2. 不同领域的借鉴与参考

(1) 文化产品生产方式上的借鉴。由于两国制度的不同, 致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存在差别。我国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打破, 国有专营文化产品生产依然被“垄断”经营。对此我国应加快改革步伐, 着力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只有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和深化, 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同时, 借鉴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打造新的机制和体制,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加强文化市场经营的法制保障。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为了保护日益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 不断加强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保护, 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在国内,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肥沃的“法治土壤”;在国外, 为文化产业的“走出去”积极拓展生存空间。

(3) 促进投资多元化。目前, 美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颇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 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而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仍主要是政府。在部分领域也应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 对主要面向市场经济的文化企业、产品应吸收民间资本, 海外资本, 通过多方融资渠道、管理方式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透析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EB/OL].http://www.lawtime.cn/info/zscq/zhishi/2011021563272.html, 2011-02-15.

[2]周松波.美国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EB/OL].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110/15035744714.shtml, 2009-01-10.

[3]杨利英.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警示[J].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2010 (1) :96-98.

[4]郑迎平.读解美国文化产业[J].科学决策月刊, 2006 (9) :38-40.

[5]李微.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探析[J].新闻界, 2007 (1) :123-124.

[6]韩洁, 等.美国版权战略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1) :95-98.

中美文化产业 篇2

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目前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三个国家,同时也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三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文化,却有共同的未来展望。

一、文化的对比。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中国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 ,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1] 就传统文化而言,纵览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方面,比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在恋爱婚姻方面:中国跟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性格上来说,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在中国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美国人是相当开放和直接的,他们总是追求新奇的是我,不断的改变环境,在冒险中寻求刺激。

而对于俄罗斯人,大都对其的印象都是文明、素质高、修养高。由于历史的因素、战争的磨难、多民族的荣格,使其对祖国二字的概念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更加的崇尚自由、讨厌强权和约束。俄罗斯是欧洲大 国,同时又是亚洲大国。尽管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欧洲,但从其政治文化传统来看,恐怕更接近于东方文化类型。俄国信奉希腊正教&东正教。希腊正教属基督教文化类型。正是这同一类型的宗教文化和地域相连的原因使俄罗斯吸收了大量的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文明成就,扩大和加强了它同欧 洲国家的交往,比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更容易步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这是与中国文化类型的明显不同之处。[2] 就现代文化而言,中国较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 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从文化上看它也正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在文化转型 时期对传统文化往往并存着三种力量: 即文化的保守主义派、文化的自由主义派和文化的激进主义派。在文化转型时期,这三种力量并存于同一框架中,它们之间的张力和搏击正是推动文化以及社会前进的重要契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在不同历史情况下, 它们对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意义。[3] 经过不同时期的洗礼,时代的考验,我国传承优秀传统,同时又抛弃不好的一面。比如,近代以来,我们慢慢抛弃了男尊女卑,女子裹脚等旧思想,到现在迎来的是自由开放的文化思想;同样在礼仪方面,我国抛弃“三书六礼”、“三拜九叩”和跪拜这些繁杂的礼节,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尊重的握手礼,这也和当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礼仪相似。当今世界文化朝着多样化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互相影响,尤其是我们国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发展和壮大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美俄的文化差异,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传统文化方面。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是美国、俄罗斯等国所不能表达的,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不断拓新,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双向逆反运动,正构成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演变的一大奇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二、全球化面面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逐渐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文化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益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它的形成对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中、美、俄国这些大国就能决定的,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结果,它属于全人类,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文化又强烈地表现出每一个国家的特点。正是由于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容,文化被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与个人享有,文化的兼容性使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进行着空前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则是伴随着政治、经济等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的。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关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文化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从而使文化实现全球化传播,但文化全球化的更深层涵义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文化模式等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建构新的文化关系、文化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实践基础上建构的新的文化关系,文化模式。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渐融入中国政治、文化制度,并被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关系、文化模式。因此,文化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在实践中实现它的新关系、新模式的构建。

文化全球化的肯定论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统一论 ,一种是多元论。统一论把文化全球化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认为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与互动决定了世界文化变化的方向更加趋同。而文化全球化的多元论认为 ,全球文化的发展 ,过去未能、今后也不可能是单元化的、一个中心的 ,而必然是多元的、多中心的。文化多元论认为全球文化是混杂文化。[4] 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断展开的过程,在当代,文化的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殖民化。[5]文化全球化发展有了一定的表现,比如:在美国华盛顿,有专门为华人建设的唐人街;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中,从里面的故事情节,场景设置,再到各个人物形态都是来自中国;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2007年3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辞;同样,在中国,牛仔裤、肯德基等随处可见,人们更是喜欢在电影院观赏好莱坞大作;在中国东北,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也是数不胜数;除此之外,各国还互相派遣留学生;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表现多多。好莱坞、麦当劳、迪斯尼、互联网、卫星电话、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乃至超级商场、专卖店等等,都是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性表现。[6]这些都是文化全球化发展影响下的现状。三、二十年后的展望。

随着现在世界经济,世界各国的文化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越来越小,文化全球化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人类感情、思想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在创造自身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也创造自身的精神、情感世界。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情感等精神活动方而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能够相互交流、交融的特质,存在着一些共通的地方。惟有如此,人类才能够相通而不产生隔阂。文化全球化在这一意义上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7]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乐观论与悲观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多元文化协同才是未来文化全球化的图景。多元文化协同共荣 ,这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景 ,是世界和谐的根本保证 ,也是和谐世界的重要表现。中国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 ,就建立在对全球多元文化协同共荣前景的认识基础上。[8]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会提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任何民族只有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自己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共同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

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二十年后,世界各国文化繁荣,中国、美国、俄罗斯将会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坚力量,国家之间访问也会增多,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文化,同时每个国家还会保持自己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不会因为全球化而千篇一律。相反,世界文化会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变得更加繁荣,世界各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 篇3

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中存在大量不同的度量方法,其中,Grubel-Lloyd指数在解释贸易模式与比较优势方面更为恰当,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指标,也是本文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rubel-Lloyd指数分析法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计算,得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表1是以1996年为基期,以美国统计局网站公布的SITC2位数为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Bj。

通过上表的Bj值,即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体不高,只在0.17~0.20之间变动,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96年~1998年为第一阶段,G-L指数基本上平缓,在0.17上下浮动,其变动幅度不大。

1998年~2001年为第二阶段,G-L处于增长阶段,从1998年的0.166上升至2001年的0.2006。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有增强的趋势,达到了13年中的第二大值0.2005,但仍然远小于0.5。

加入WTO后的2001年~2005年为第三阶段,G-L持续下降,回落到0.18左右的水平。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持续减弱。

2005年~2008年为第四阶段,G-L曲线又开始呈上升趋势,从0.18上升至12年来的最高点,达到了0.2093。

由此看来,中美产业内贸易程度从总体上说比较低,说明两国的贸易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即两国的贸易结构呈现高度的互补性。原因是因为中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曾呈下降趋势,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间贸易发展大于产业内贸易发展。在2005年以后,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有所回升,并在2008年达到了12年间的最高水平,反映出我国部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中美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由于中美制成品贸易额占中美双边贸易总量的90%左右,所以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在68个SITC2位数行业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个制成品部门来反映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行业数据来看,在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较大的行业中,指数下降的行业明显多于上升的行业,并且指数下降的行业集中于那些近年来技术成熟加快的行业。根据各行业2008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和变化趋势,这20个行业分可为7组。2008年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明显集中于5个行业,其贸易额占当年中美贸易总额的5.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专业科学仪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不断增长,尤其以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得最快,从1996年的33%猛增至2008年的98.18%,在12年间增长了65.13%,可以推断出中国该类产业的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有机化学和有色金属制造业虽然在2000年以前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呈增长态势,一度高达99%和96%,但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回落的表现,截止到2008年,这两个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于2000年分别下降了27.9%和23.3%,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三、中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初步分析

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在反映两国产业分工和贸易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片面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因此,分析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时,必须结合贸易类型进行分析。相应地,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

据孔瑞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中在28个行业存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只占13.4%,181行业存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86.4%。这种格局尚无明显变化。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多数产品仍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需求弹性小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半加工品和初级加工品,许多还是来料加工或装配制成品,而向美国进口的则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加工程度深、需求弹性大的高档次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之近些年来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主导着中美贸易。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中美产业内贸易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尚不占主导位置,两国仍然以比较优势进行贸易。所以,强化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依然是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重要战略。

摘要:本文以Grubel-Lloyd指数分析法对中美1996年~2008年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此期间中美产业贸易有所提高,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产业内贸易比重反映着一国产业竞争力,因此,强化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以进一步发展中美贸易。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莫莎黄锐: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6

[2]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J].管理世界,2007,(2):5~16

[3]孔瑞: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看中美经济的依存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2006,(9):41~47

[4]林琳: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33~39

[5]平新乔: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12~14

浅析中美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篇4

一、美国动漫产业市场分析

动漫形成作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都是源于美国。美国是最早形成动漫产业的国家之一, 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 其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到50多亿美元。迪斯尼公司是美国动漫产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继迪斯尼创造了动画奇迹并形成其动画王国之后, 数家大的电影公司都先后投身于动画, 如时代华纳、米高梅、福克斯等。动画更造就了一批以动画为基础的娱乐大鳄, 如萨班、梦工厂、CARTOONNETWORK等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电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 动画片的需求和生产量急剧上升。美国动漫行业利用其资本优势, 把动漫生产迅速扩大到世界各地。90年代中期以前, 美国动画是一帆风顺, 动画片甚至成了美国文化的先行军, 无论是在日本、欧洲, 还是在政治敌对的中东、古巴、非洲, 动画成了美国的文化名片。在日本动画风起云涌的时候, 也没能动摇美国在动画制作方面的霸主地位。截止到2002年美国动画的产值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达到3l0亿美元。近年来, 特别是“9·11”以后, 美国动画市场随着整个娱乐业也出现萧条景象, 并受到来自日本和其他地区动漫产业迅速崛起、文化市场多元化所带来的空前压力。电视动画迅速萎缩, 从海外加工市场来看, 从2001年到现在.这部分市场不但没有增长, 反而降低了近50%。这种情况促使美国动画市场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注重发展影院动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综观近年来美国动画的成功作品, 如《玩具总动员》、《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 几乎全部是影院三维大片, 这些动画作品的高票房收入也使得美国继续稳居在动画产业头把交椅上。

二、迪斯尼集团价值分析

迪斯尼公司是美国动漫产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迪斯尼是一个“品牌乘数型企业”, 即用迪斯尼的品牌做乘数, 在后面乘上各种经营手段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迪斯尼集团价值链各部分通过彼此的相互影响、相互平衡来保证价值链总体价的稳定增长。迪斯尼在快乐文化背后附加上了完整的商业文化, 将艺术彻头彻尾地商业化。

迪斯尼公司创立于1922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跨国集团, 其业务涉及电影、主题公园、房地产以及其他娱乐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 迪斯尼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技术系统, 不仅包括硬件、设施、机器和过程, 而且包括把这一切联系起来的运输、传播和信息网络以及高效运作的大批雇员和一系列规章制度。迪斯尼公司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娱乐公司, 主要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加拿大等国。公司的主要业务有四项:影视娱乐 (Studio Entertainment) , 媒体网络 (Media Networks) , 主题公园和度假村 (Parks&Resorts) , 消费产品 (Consumer Products) 。影视娱乐业务包括生产制作和购买各种电影电视节目及动画片, 并将其产品向影院、家庭录像和电视市场销售。公司的媒体网络业务包括:ABC电视网络 (ABCTelevision Network) , 截止到2001年9月30日, 拥有226家附属的电视台;ABC广播网络, 目前拥有超过8900个节目和4600个附属广播台, 大约覆盖50%的美国市场。同时, 迪斯尼公司还拥有ES-PN、Disdey Channel等有线电视网络 (Cable Network) 以及数家迪斯尼公司的网站, 如:Disney·com、ABC.com、ABC ne w s.com、ESPN.com等。主题乐园和度假村业务包括各类迪斯尼主题乐园及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消费品业务包括迪斯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关书刊和音乐作品的出版发行等。

迪斯尼价值链动态分析:迪斯尼是一个“品牌乘数型企业”, 即用迪斯尼的品牌做乘数, 在后面乘上各种经营手段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经营思想的定形, 让迪斯尼开始把大部分利润彻底转向影视产品制作之外。迪斯尼在快乐文化背后附加上了完整的商业文化, 将艺术彻头彻尾地商业化。迪斯尼不断推出一部部制作精美的卡通片, 每一部影片推出后都要大力宣传去打票房, 通过发行拷贝和录像带, 赚进第一轮。然后是后续产品的开发, 主题公园是其一, 每放一部卡通片就在主题公园中增加一个新的人物, 在电影和公园共同营造出的氛围中, 让游客高高兴兴地去参观主题公园, 迪斯尼由此赚进第二轮。接着是品牌产品, 迪斯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迪斯尼商店, 通过销售品牌产品, 迪斯尼赚进第三轮。这还不够, 迪斯尼还在不断地收购电视频道, 已经有了卡通电影频道、家庭娱乐频道, 甚至还买了新闻频道。

从迪斯尼集团公司的运营方式看, 公司的四个主要业务领域的运营如下:

第一, 影视娱乐。负责生产各种影片、动画片、电视节目, 录制和上演舞台剧。迪斯尼公司在这个产业里属于龙头老大, 拥有若干子公司和一批著名品牌, 下属的电影制片厂和各种影视机构是美国四大电视网的主要节目供应商, 每年共生产50多部故事片, 还创作大批含有角色形象的电视节目。除自己创作的作品外, 公司还购买其他厂商的影视片向影院、电视台和家庭录影带市场销售。集团名下的各个发行、录像、国际公司代理迪斯尼拥有或授予使用权的电影、电视、音像节目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发行的业务。

第二, 媒体网络。公司通常自己出资生产制作节目, 或者从其他节目厂商购买节目播放权, 并且为播放这些节目的附属台站支付数额不等的补偿金。公司的收入则来自出售节目中的商业广告时间。

第三, 主题乐园和游乐场。公司通过各种国内的、国际的广告与促销活动对整个迪斯尼世界的各种游乐项目进行市场营销, 以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每个主题乐园还通过长期协议形式与迪斯尼的其他各公司建立起业务关系。

第四, 相关消费产品。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公司创造的各种形象的知识产权交易, 并出版图书和杂志。许可发放的品种包括与迪斯尼有关的玩具、礼品、家具、文具、体育用品等。出版类的许可证包括连环画、艺术图画书和杂志的。许可证经营活动的利润主要依靠从批发和零售产品的销售定价中提取固定比例的使用费。除提取使用费外, 公司还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 不断寻求可以用于许可证产品的新角色形象, 并参与具有许可证意义的出版物的写作和插图的创意工作。此外, 公司以“迪斯尼专卖店”向市场直接推出与迪斯尼有关的产品。截至1999年9月30日, 专卖店的总数已达728家。公司拥有出版社为儿童和家长提供各种图书, 出版《趣味家庭》、《迪斯尼历险》和科普杂志《发现》等期刊。公司下属的软件商迪斯尼互动公司, 则主要从事开发和营销家庭和学校使用的计算机教育与娱乐软件以及游戏软件。公司还生产教育用的视听产品, 其中包括录影带和电影、招贴画和其他教具。

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 迪斯尼编织了一个庞大的有机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充分发挥领导者宏观统摄全局的作用, 为整个跨国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与目标。利润, 利润, 还是利润, 迪斯尼仿佛是一个高速滚动的雪球,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充分体现了跨国垄断资本的特色。

三、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 提高中国动画的原创性

中国的动漫产业, 也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 中国的动漫从1941年推出的亚洲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牧童》、《小蝌蚪找妈妈》、《狼来了》等好作品, 独创性和民族性非常鲜明, 原创能力令人瞩目。如《小蝌蚪找妈妈》是水墨动画、《狼来了》是木偶动画, 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 即便是今天, 我国艺术性动画的制作水平也不能说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巨大差距。但遗憾的是, 我们在80年代以后就有点儿落伍了。我国动漫创作只注意到作为动画形象的首次原创, 没有意识到在首次原创的基础上, 存在着产业链后期再次创造的环节, 有人称为二次原创。二次原创的先天不足, 成为束缚动漫产业延伸发展的瓶颈。

21世纪是数字文化的消费时代, 中国有3亿儿童, 有广大的产业市场, 迫切需要提高中国动画的原创性。

(二) 构建适合中国动漫发展的产业链

动漫市场是靠产业链运动的,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忽视了动漫产业链的存在。而美国动漫产业都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而且产业链还在延伸, 大部分盈利从其音像及衍生品市场获得。然而, 我国动漫只有约10%的作品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如湖南三辰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 一系列蓝猫衍生产品的收益占总收入的70%以上。因此, 如何构建一条适合中国动漫发展的产业链, 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动漫产业要重新选择链的起点, 顺应当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根据自身的优势, 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 从产业链的开端努力。如我国可从美国成功的网络动漫形象开始先做动漫衍生产品, 再进入音像制品、游戏、玩具模型、服装等衍生产品领域, 再向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产业链要环环相扣, 在各个环节上都要有一定的发展, 要能够相互支持。如让出版方和制作方各自都有合理的收益份额, 并通过相关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使动漫形象深入人心。

(三) 注重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篇5

一、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概述

(一) 中美制成品贸易规模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额来看, 从小到大依次是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按材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 前两类工业制成品与后两类工业制成品规模差距在中国入世后逐渐拉大;其次, 从变动情况看, 四大类产品均保持逐年递增态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大类产品的贸易额来看, 两者的规模均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 且在入世之后,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规模和增幅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 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

从四大类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来看, 机械和运输设备总体所占比例最大, 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其次是杂项制品, 占总体比例接近三成, 但占整体比例下降趋势明显, 其余两类工业制成品占比仅为一成左右, 占整体比例变动不明显;其次, 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占比来看, 前者占比逐步下降, 后者呈明显上升态势, 这也说明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得到改善。

(三) 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首先, 根据SITC三位数两个阶段的测算结果, 中美两国的工业制成品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 从整体上讲, 其他有机化学制品、电气设备、机床专用零配件、电信设备及其零配件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为活跃。

其次, 根据SITC两位数的测算结果, 中美两国工业制成品仍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主, 但除了普通机械设备以及机械零件、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非初级形态塑料、动力机械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运行稳定以外, 其余产品产业内贸易运行均运行在低位;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间贸易特性。

再次, 根据SITC一位数的测算结果, 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均在低位运行, 相较而言, 劳动密集型产品呈现出更低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特性, 总体而言, 中美两国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四) 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类型

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分析中总结出, 中美两国间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总体呈现为垂直型, 且以低垂至型为主要特征, 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决定的, 中国在整个加工贸易链条中处于中游地位, 美国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位置, 由于两国纵向的专业化分工, 两国间的贸易自然而然呈现出垂直型的特点。

二、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中美人均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水平愈相似的两个经济体, 消费结构愈相似, 需求层叠的范围也就愈大, 在两个经济体之间就愈可能产生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而两个经济体收入水平差距愈大, 他们之间产生垂直产业内贸易的概率也就愈大。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 中美产业内贸易是垂直型的, 预期人均GDP差距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二) 规模经济

在独占竞争市场结构中, 国际贸易会因企业内部达到规模经济而产生。因资源有限, 所有产品不可能只被一个国家所生产, 为了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和最小的生产成本, 各国势必会专门生产某几类产品, 规模经济的存在为专业化分工和多样性产品生产提供了基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更低的平均成本与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比较优势, 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引致同类产品生产商间的优胜劣汰, 一方面又阻碍了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给予特定的产品差异, 多样性消费者需求亟待满足, 一产业某种产品既被出口又被进口的现象就会出现, 因此在研究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时, 规模经济因素不可或缺, 大量品质相近、功用不同的产品的贸易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因而不同文章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的差异得出的不一致结论, 无法明确规模经济对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机理。本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来反映其工业规模经济发展情况。

(三) 中国研发水平

技术差距是技术水平提高的产物, 一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上, 一国在高技术产品上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改变在国际分工市场上地位, 获取较高的产品价值增值, 提高社会福利。一般来说, 一国研发投入越大, 越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本文用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研发水平, 预期研发水平与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向变动关系。

(四) 中国实际利用美国外商直接投资

FDI根据投资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 即横向FDI和纵向FDI, 第一种类型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 后者较多的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发达与欠发达经济体之间。以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 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属于纵向一体化投资范畴。

(五) 贸易不平衡

贸易不平衡在分析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中不可或缺, 从对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两国贸易差额在进出口总额占比愈大, 表示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愈高, 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就愈低, 即贸易不平衡对开展产业内贸易存在抑制作用。中美贸易差额规模逐年增大, 预计该因素将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有较大的负作用。

三、进一步发展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应对措施

(一)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从现状的研究可以了解到,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中美两国间工业产品与商品贸易的主要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分工大多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 而中美之间的加工贸易是以中国位于产业链低端, 美国位于高端的产品纵向分工实现的, 若想改变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来看, 一是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二是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价值链。

(二) 缩小与美国人均GDP差距

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都表明, 人均GDP差距增大会推动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而本文的应对措施是要推动中美工业制成品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向的开展。因此, 要提高中国人均GDP水平, 缩小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现实的做法是增加总产出。为了保持总产出高于总人口增速且稳定增长, 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并驾齐驱,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看, 前两辆马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现在重点应放在扩大国内消费上面。

(三) 发展规模经济, 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

发展规模经济, 从企业角度来说, 在良性竞争的市场中, 鼓励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工业企业通过行业内部横向或纵向兼并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 高效率的配置资源, 实现企业内部的规模化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 使更多资金投放于技术之上, 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 推进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发展, 对于独具优势的小型工业企业, 可以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经营某一种产品, 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从政府的角度, 加大资金投入, 扶植一批具有行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 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形成区域产业集聚, 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 促进差异化产品生产, 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更新,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同事, 应注重商标包装、销售渠道等营销手段, 培育自主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 从产品性能、文化、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提升, 打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 促进与美国异质化产品水平型贸易的开展。

(四) 提高研发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创新主体, 企业首先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 加强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力度, 争取在这一技术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其次应加快新产品研发, 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转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为发挥工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和相应的激励政策, 保护企业的研究成果不收侵犯, 为知识产权提供制度保障, 鼓励企业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引导企业间的科技战略联盟, 提倡产学一体化, 发挥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引导地位。

(五) 平衡贸易顺差, 缓解贸易摩擦

中美文化产业 篇6

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产业内贸易,对于一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乃至减弱开放经济对本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的地位逐渐上升,其中中国与美国贸易往来也进一步加强,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专门研究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贸易结构有待于改善。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逐渐增大。高新技术产品普遍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为此,中国科技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以下简称目录)(2006),其中,按照科技部的技术领域范围,将产品划分为九大类,并用代码标识,分别是:技术领域代码设立如下:01—电子信息;02—软件;03—航空航天;04—光机电一体化;05—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06—新材料;07—新能源和节能产品;08—环境保护;09—现代农业。

这九大类产品中分别对应有HS编码,为贸易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章将选择第七类即新能源和节能产品进出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和美国在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结合显性比较优势分析,试分析中国出口新能源产品的竞争优势,指出中国应该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说明

2.1 数据说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穿透生物质能。文章中的新能源是依据《目录》(2006)中的分类(即第七大类产品),包括新能源和节能产品。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 (HS) 的6位数分类水平 (即HS6) 作为新能源产品划分标准。在产业内贸易研究文献中,一般习惯于将HS4作为研究标准。HS4编码将前四位数相同的产品划为同一个产业,《目录》中划分更加细致与具体,因而文章中将因此研究更细的6位数产品,即HS编码的前6位数相同的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将一般产品错误归类为新能源产品,从而造成过大指数误差。

新能源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根据HS编码,该类产品主要集中在84(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等)、85(电机、电器设备机器零件)和89(船舶及浮动结构体)三大类,选择了15种贸易量最大的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1996年到2007年该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论述,利用显性比较优势分析法,找出中美两国主要新能源产品的相对优势。

数据全部来自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考查了从1996年到2007年间中美两国主要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这些产品涉及到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各个领域。

2.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GL指数分析产业内贸易水平, 其公式表示为:, 式中Xi表示产业i的出口额, Mi为产业i的进口额, GL指数∈[0, 1], 当GL=0时, 表示产业i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GL值越大, 表示产业i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当GL指数=1时, 表示产业i为完全产业内贸易。

对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度,除了上述的GL指数以外,还有其他的测度方法。Aquino (1978)与Bergstrand (1983)都注意到了贸易不平衡对GL指数的测度会产生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别的调整方法。但是Greenaway和Milner (1981)与Vona (1991)都指出,调整后的测度方法会造成更大的扭曲。因此,本文将采用未调整的GL指数进行计算。

3 中美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通过GL指数分析,可以得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由于2001年底中国成功加入WTO,为了更好地说明2001年前后贸易方式的变化,故将1996~2006的数据分成两阶段分别分析,即1996~2001年和2002~2006年,所有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国Comtrade数据库HS6位数整理计算得到。

表1显示了新能源产品在1996年至2001年间的GL指数值,其中:GL指数均值最高的是85414000(太阳能电池),其次GL大于0.5的有:84242000(高效节能燃油喷枪)、85021100(数控柴油发电机组),可见,这三种新能源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形式占了主体地位,可以认为这些产品组的多样性增加和质量提高,从而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贸易伙伴国美国对其需求增加,同时国内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组的产品GL指数都小于0.5,可以认为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85023900(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最低,平均GL指数仅有0.01,几乎没有产业内贸易,从UN Comtrade数据库来看,这一组产品中国的出口非常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美国的进口,可以说明中国在生物能源的利用上还有很大空间,产品质量相对于美国还较低。

从上面数据中可以看出,表2显示了中国加入WTO以后的GL指数。其中,85414000(太阳能电池)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GL指数大于0.5的有:84148090(氢气压缩机)、85065000(高能锂原电池)、89079001(太阳能航标灯),接近0.5的有84191900(太阳能集热管热水器)、84242000(高效节能燃油喷枪),这些产品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相比于加入WTO前,可以发现更多的产品倾向于产业内贸易,很多产品组GL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85023900(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仍然保持较低的水平,可能与中国这一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有关,而85393190(紧凑型荧光节能灯)的GL指数逐年降低。

总体来看,中美两国在主要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低,而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4 结论与建议

4.1 从表1-2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加入WTO为界,可以发现总体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通过GL指数分析,发现很多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还是比较低的,依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4.2 不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差异性。通过表1-2的数据,看到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产品就几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而有的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比如太阳能航标灯和氢气压缩机,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总体来看,很多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具有上升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应该注重加强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应该是选择本国在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不断进步提高该类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实现产品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对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科技基础有待于加强与提升。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才能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可与发达国家在更加平等的层次进行分工,从而双方可以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和时间,我国应该加强法律对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避免开发新技术所冒的风险与其收益不对称。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这样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还可以采用技术引进的方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技术引进是采用技术贸易的方式,或是购买专利等知识产权,或是购买附着于机械设备零部件的知识技术。技术引进可以节约研发时间,迅速拉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要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改良和创新,则这种技术引进相当于为本国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创新平台,对本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很大。在中美新能源产品贸易过程中,应该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让中国受益于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

摘要:以新能源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中美两国主要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结合1996年至2007年的贸易数据说明, 借助GL贸易指数分析, 认为由于高新技术发展程度不同, 新能源产品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而且中国出口的新能源产品相对竞争优势较弱。

关键词:新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

参考文献

[1]Grubel, H.G.and P.J.Lloyd (1975) .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

[2]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7.[EB/OL]http://comtrade.un.org/db/.

[3]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42.

[4]马剑飞, 朱红磊, 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 2002 (9) .

[5]林琳.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7 (6) .

中美文化产业 篇7

1、中国的体育产业市场发展

(1) 中国体育产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 在这30多年间, 体育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初见端倪。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体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体育产业特有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使其日益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行业。

(2) 2010年4月, 由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显示, 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 占当年GDP的比重仅为0.52%, 这一比例在201年略微提高到0.6%。早在2000年,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曾明确提出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达到1.5%的目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至今仍任重道远。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 加快发展体育相关产业对拓展中国体育发展空间, 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生活, 培养体育人才, 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生活质量水平和竞技体育水平, 加快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以及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去年,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路径, 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 强调向改革要动力, 向市场要活力, 力争到2025年, 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实现此目标, 简要归纳方式方法为以下两点:

(1) 要加强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当前, 在中央领导下, 各级政府层面对体育产业进行扶持, 应紧密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市场作用, 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为重点, 集中培育一批运作模式新、服务质量优、示范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显著的重要项目, 最大范围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中来, 同时根据各省市、地区实际, 按照统筹兼顾、公私合作、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等原则, 同时加快构建包括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社会投资基金三个层次的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

(2) 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在资本来源方面, 除政府外, 要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体育产业领域, 建设体育设施, 开发体育产品, 提供体育服务。一方面, 在推进各项体育项目普及、举办群众体育赛事乃至经营职业俱乐部等方面, 社会力量较灵活、接地气, 更能把赛事送到百姓身边, 切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另一方面, 在推动体育事业、产业发展上社会力量的参与能打破主管部门唱“独角戏”的尴尬;再者, 要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然后,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 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最大限度支持扩大对外开放, 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最后, 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2、中外体育及相关产业对比

(1) 一国的综合国力是由农业、工业、服务业共同构成的。200年, 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而按照世界银行数据, 近年来, 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3%, 高收入国家比重为72.5%, 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与此同时, 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则以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最高值产业结构不合理, 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 也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 体育产业作为服务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且也对调整产业机构、应对经济全球化、增强国家竞争力有积极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服务化, 体育产业的总值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既是综合国力的表现, 也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普遍达到1%-3左右, 每年人均体育消费30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 而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总值占GDP比重仅为0.5%, 每年人均体育消费尚且不足100人民币。

3、美国体育产业现状及中美体育股对比

3.1、美国体育产业现状

1997年,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米勒教授对健身休闲产业的消费市场做了一项测算, 测算的结果是每个美国人平均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于健身休闲消费。而作为体育产业的相关产业, 国外的体育用品业, 尤其是美国的体育用品业, 积极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 通过赞助、宣传、游说国会审议相关法案等方法来积极鼓动大众参加体育活动。

美国是当今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二十世纪以来美国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本国体育产业庞大的规模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是后发国家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3.2、美股中体育相关产业上市公司情况

(由资料可知:美股体育相关上市公司中平均利润率最高为体育媒体上市公司, 平均ROE最高为户外产品类上市公司)

3.3、A股及新三板中体育产业上市公司

3.4、两者比较后的思考

(1) 数量和概念。

相对而言, 美股有更多体育相关的上市公司 (44只) , 也有更纯正的体育行业股票标的。如九龙山等是赛马“概念股”, 而对应美股标的Churchill Downs公司, 是以赛马竞彩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反观国内市场 (A股及新三板) , A股市场一直被舆论界批判有概念过度炒作的弊病。新三板代表的二级市场上市公司对于体育产业的探索, 不应陷于市值管理的囹圄, 而应努力把概念化为实际, 成为中国“五万亿”的创新者。

(2) 体媒。

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环–竞技体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 而观众作为消费者, 最重视的用户体验是视觉、听觉以及心理感觉的冲击与满足。体育媒体作为赛事的呈现者与表现者, 主宰着赛事的主命脉。

美国上市的体育相关公司中, 市值最大的是迪士尼和康卡斯特以及排名第四的时代华纳 (剔除非体育业务依然最大) 。而对应标的乐视网 (SZ300104) 也是A股体育相关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

由此可推断, 在一个成熟的体育行业市场, 媒体业的巨头将在体育产业中利润分配中占据最大的比例。

(3) 蓝海路在何方。

除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之外, 美股体育相关上市公司涉及的领域也更广泛。虽然如Daktronics (雷曼光电) 、Life Time Fitness (信隆实业) 、Columbia (探路者) 等能在A股市场找到对应标的, 但更多的公司在体育行业的纵深度远远超过A股上市公司, 如Go Pro (运动相机) 、Polaris Industries (全地形交通工具) 、Brunswick (游艇、台球桌、保龄球) 、Footlocker (体育商品零售) 、Speedway Motorsports Inc. (赛车场地运营) 、Aramark (赛事食品、服饰后勤服务) 等。

美股中的EA和Take-Two分别拥有足球和NBA游戏的统治地位, 充分利用了体育IP资源, 掘金百亿产值的体育游戏产业, 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国内上市公司中不乏有游久游戏 (SH600652) 、顺荣三七 (SZ002555) 等游戏开发类上市公司, 但并没有开发出一款爆款体育游戏, 我们对此表示期待。

而新三板中有诸如体育场馆设计、体育赛事咨询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甚至在美股中也未找到对应标的。如IMG、AEG等体育咨询公司、CAA Sports等体育经纪公司还未上市, 也许随着美国体育行业的发展, 它们也将实施IPO计划。

(4) 紧紧把握“看不见的手”。

如凯恩斯经济学中所说,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却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今年, 大公司们都开始布局体育, 资金开始与资本结合, 上市公司的体育行业并购也掀起浪潮, 为体育产业的股权投资提供了更多更可控的退出平台。

但体育与资本的结合仍有很大空间, 目前大部分体育主体的资本来源渠道不丰富, 并未借助资本力量。以原造价26亿、累积花费50亿的上海赛车场为例:长年的高投入、高成本加上运营的不利, 使得场地每年净亏高达2亿。长期的亏损使得未来计划的实施捉襟见肘。同时, 对比可以发现美股中有3家赛车场地运营上市公司, 通过资本化运作以及专业的体育场地运营, 均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值得国内体育场馆借鉴。

4、结语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简要概括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新阶段发展目标, 并且通过中美体育股相关的比较, 以期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体育事业改革也在不算向前推进。特别是14年10月, 随着国务院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提出, 以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 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于此相比较, 全球体育产业风起云涌,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分迅猛, 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本文简单论述了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及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 以期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

[2]史红军.对体育产业内涵与外延的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5 (5) .

[3]史东明.核心能力论:构筑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中美文化产业 篇8

自1979 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中美双方的贸易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在2001 年中国加入WTO后,双方之间的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到2008 年,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美双方的贸易中,机电产业贸易一直是中美双方最主要的产业贸易项目,占据着较大比例且一直呈增长势态。机电产业在中国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拉动出口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不断上升,2004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3 234 亿美元,位居世界机电贸易出口第四位,2006年上升至第三位,自2009 起,中国连续保持了五年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的地位。自2008 年开始,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在我国总贸易额中所占比例超过50%,此后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14 年这一比例达到56.9%,2015 年上半年达到57.5%,机电产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项目。

就机电产业本身而言,它是指机械产品、电工产品、电子产品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等及这些产品的零部件等,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和产品本身所蕴含的科技水平,而价格决定因素中汇率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汇率主要通过影响机电产品在出口国当地市场的标价来影响机电产品的出口额。而对于中低端的机电产品,劳动力占据了较大的生产要素比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量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使得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一直占据较大比例,而美国在科技水平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及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机电产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美双方在劳动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互补使得双方在机电产业贸易中一直保持优良的发展势态,双方互补性明显大于竞争性。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美国机电产品贸易额越来越大,美国越来越重视机电产业贸易。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由于成本较低,出口至美国市场价格也就相应较低,这使得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机电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在美国市场上“挤出”美国本土生产的机电产品,而美国出口至中国的机电产品,由于其较高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远远低于美国市场对来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需求,美国机电产品在中国市场并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近几年中国国内机电产品质量和科技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情况下。

为了扭转中国贸易顺差的地位,保护本国的机电产业,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技术贸易壁垒,即加大了对中国机电产品的进口检验标准,这种检验标准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等,这些标准的设置灵活多变,难以定位,因此,技术贸易壁垒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应对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美国的机电产品甚至其他产品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国加入WTO之后,按照WTO的要求,承诺在若干年之内取消对所有商品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并逐步降低各种产品的关税,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加之中国机电产业结构本身的不合理,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以劳动附加值大而科技含量低的中低端机电产品为主的情况,这明显不利于中国机电产业的长期发展。调整中国机电产业进出口结构迫在眉睫。

二、人民币贬值与中美机电产业贸易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中国采取人民币主动贬值的策略,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2015 年10 月,央行向三大政策性银行提供抵押贷款共705.37 亿元,利率为2.85%,期末抵押贷款余额共计10 294.37 亿元,此举相当于是定向降准,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人民币市场上货币供给量的扩大,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就人民币贬值对国内普通居民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并不很明显,带来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变动也不大,但是这一变化趋势必定会给中美双边贸易带来重大影响。

从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众多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汇率水平对于该国进出口贸易额来说意义重大。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一国货币贬值相对地表现出他国货币较本币的升值。当人民币汇率较低时,中国进口商品就表现出更高的价格,出口商品表现为相对较低的价格,这会使外国消费者增加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中国居民减少对外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减少其进口贸易额,导致国际贸易收支失衡。

人民币贬值带来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出口价格较之前会提升,但短期内提升的幅度不及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因此,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就表现出相对较低的价格,这就会直接导致国外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带来出口贸易的发展。而相对应的,人民币贬值导致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消费者会选择国内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来代替进口的产品,这就会导致进口贸易的减少,带来国际贸易顺差。

人民币贬值对中美双方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下面我们重点从中方视角来讨论人民币贬值对中美机电产业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机电产品的出口,拉动出口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人民币贬值即单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将会折合成更少的外币,也就是说外国购买者将会以一个更低的价格获得该商品,较外国本土价格未变的同类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将更具有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中美机电产业贸易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也是如此。

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 年美国对中国出口1 240.2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其中机电产品对中国出口额为245.0 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 666.6 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9%,其中机电产品为2 323.4 亿美元。就机电产品贸易项目,中美双方贸易中,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2015 年1-6 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达9 972.6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额为6 159.62亿美元,同期增长3.2%,较上年同期上升4.9 个百分点,占出口贸易总额的57.5%,而进口额为3 813.0 亿美元,下降4.8%。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占美国市场的26.2%,同期上涨0.5 个百分点,对美国机电产品进口下降1.9%。

人民币贬值导致中国出口至美国市场的机电产品较之前相对较低的价格,会扩大美国市场对进口机电产品的需求,刺激中国机电产业的出口量,进一步地带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使我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三驾“马车”中出口的拉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国内机电产业的发展

上述人民币贬值会带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美国出口至中国市场的机电产品折合成更多人民币,会降低中国国内对机电产品的进口需求,当产生机电产品购买需求时,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国内产品。这种消费选择的转变有利于国内机电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多的机电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中国机电产品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于美国市场同类产业的竞争压力,这会迫使出口产业部门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经营管理,进而提高中国机电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中国机电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优化资源配置

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中国出口至美国机电产品的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机电产业的能力,吸收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据测算,我国每增加出口工业品1 亿美元,就可以创造1.2 万个就业机会。2013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60 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至美国机电产品额为2 100 亿美元,2014 年这一数据达到2 323.4 亿美元,增加了2 23.4 亿美元,为中国提供了近268.08 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国内机电产业的发展,带来投资方向的转变,更多的资金流入机电产业,有利于中国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过来促进国内机电产业的发展,增加机电产品出口额,优化国内经济结构。

(二)消极影响

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人民币贬值导致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我国机电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成本的提升加上国内本身就存在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状况,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生产机电产品的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不利于国内机电产业的持续投资。人民币贬值导致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机电产品数量明显下降,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机电产业的发展,必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如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今年以来,人民币的表现在新兴货币市场中非常坚挺,而与中国机电产业存在竞争关系的日本和韩国,其货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贬值。以上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结果将会使中国的机电产业出口面临更大的竞争。

2.加剧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双方的贸易合作也越来越多,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中国开展国际贸易需要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人民币贬值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导致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为中国带来更大贸易顺差,这显然是美方所不能接受的。中方机电产品以价格优势占据美国不少的市场分量,给美国机电产业带来压力,进而带来就业等社会问题,美国为此采取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会增加对中国的机电产业出口压力。中国也会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会加剧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甚至会伤害中美的友好合作关系。2015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美,美国就人民币持续贬值指责中国货币当局操作人民币汇率市场,导致双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中国对外界的质疑作出回应,称“中国并非有意贬值以刺激出口,低汇率只是副产品,而非目标”,新华社文章中指出,人民币贬值是实体经济增幅放缓的反应,稳定的汇率需要稳定的经济,而中国的经济仍需时间来稳定,人民币贬值是经济增速放缓和人民币汇率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过程叠加的结果,是经济发展顺其自然的结果。双方就人民币贬值意见的不统一为中美机电产业贸易带来了更大的贸易摩擦。

三、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贬值对于中方机电产业进出口贸易有着重大影响,而对美国机电产品向中国进出口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二者受到的影响方向大致相反。人民币贬值对中美机电产业贸易的影响有利有弊,而当贬值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时,显然对中美机电产业贸易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因此,货币当局在必要时刻应采取适当措施来控制货币贬值的幅度。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以全世界都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发展、在崛起,而近几年中国发展速度开始放慢,2015 年更是将发展速度降至7%左右,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必经的阶段,放缓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减少,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人民币贬值正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向更强、更富有的国家迈进这一过渡时期存在的现象,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数字上的变化,数字背后具有更大的经济意义。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贬值的状态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目前它对中美机电产业贸易的影响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长期的友好往来、互利互惠才是中美双方贸易合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平平.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

上一篇:理想方案下一篇:分析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