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失衡

2024-09-12

中美经济失衡(精选10篇)

中美经济失衡 篇1

1 引 言

中美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 表现为美国长期大量相对于中国拥有贸易赤字, 因其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中美经济失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将从金融视角出发, 探讨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四个金融因素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 并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美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中国的统计, 1989年中美贸易差额为逆差34.7亿美元, 在随后几年逆差额不断缩小, 1993年中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并持续保持顺差较高的增长速度。1993年, 中国对美实现顺差仅为62.7亿美元, 至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已高达1708.6亿美元, 增幅高达2625%, 中美经济已经严重失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 各国经济都遭受到重创,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进口需求下降。2007年, 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当年GDP的比例降至5.1%, 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占当年GDP的比重下降为4.89% (见图1) 。而同时, 由于美国经济的下滑, 进口需求下降, 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危机以来, 中美经济贸易开始加速调整, 贸易逆差开始收窄, 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依靠美国进口的产品大量滞销,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2 中美经济失衡的金融影响因素

中美经济失衡事实上根源于中美之间的金融失衡。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共同导致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

2.1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20世纪60年代, 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面临的特里芬难题日益凸显。即作为国际货币美元须保持信心, 美国必须持有足够的黄金做准备, 应保持贸易的顺差, 但这样会使各国面临清偿能力不足。而美国若满足世界各国的清偿能力, 则应保持逆差, 但是这样又面临着美元流动过剩, 美元信心发生危机。特里芬难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各国要求美国兑换黄金并不在对美国的融资进行支持, 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1978年, 国际货币体系脱离了黄金的约束建立起牙买加体系, 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储备货币, 而是同英镑、日元等共同作为国际货币。但随着20世界80年代, 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美元再次成为世界核心货币。2005年, 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5%, 而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比重高达62%, 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货币比重达到65%。

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形成了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美国通过国内的消费需求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形成大量的贸易逆差, 输出大量的美元, 使贸易顺差国积累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促使顺差国寻求高流动性、安全的投资渠道, 而美国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经济强国成为首选, 这样美国在资本项目上顺差, 获得美元的回流。这就形成了贸易和资本的循环, 即贸易顺差国将积累的美元重新投入美国资本市场、购买美国的债券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资金的同时, 获得了低风险的稳定回报;而美国在获得资金弥补贸易逆差的同时, 消费增长又进一步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口产品, 并对新兴国家进行投资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 (见图1) 。在这样的“双循环”体制下, 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 世界新兴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出口的拉动下保持较高的增长率。Michael Dooley, David Folkerts—Landu和Peter Garber (2003) 把这种“双循环”的体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Ⅱ”。

2.2 中美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

中美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是“双循环”体制的基础, 根据Mann (2005) 的投资理论分析, 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家国内资金会流向金融发达国家。这是由于相对于金融发达国家, 不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 可选择工具少且收益率也较低, 为追逐赢利回报, 国内资金就会考虑其他金融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 效率较低, 法制环境不健全, 发展不完善。限制了我国国内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 而我国国民历来就有高储蓄的习惯, 大量的国内资本寻求国外投资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 这就形成了我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入美国, 导致我国相对于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

资料来源:根据IMF、World Bank 数据整理。

中国金融市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不到30年时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分别建立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市场, 其股票市值不断上升, 并于2009年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但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 无论是股票市场、期权期货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见图2) 。2006年8月, 人民期货和期权正式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 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交易所买卖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外汇期货影响实际汇率, 人民币的定价权处于美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使中国在危机时难以及时融资到国际资金, 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来防范风险。政府鼓励出口, 增加储蓄, 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资料来源:根据IMF、World Bank 数据整理。

2.3 国际金融一体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交织, 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趋势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推动了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使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得到配置, 实现全球的效率最大化, 但同时引起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 这就要求国际金融的一体化发展。据统计, 世界货物贸易1981年进口为20660亿美元, 出口为42430.5亿美元, 国外直接投资仅有684.9亿美元, 至2007年进口已达到142110亿美元, 出口为138980亿美元, 国外直接投资额升至21393.3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要求世界各国不断加快金融改革进程, 放松金融管制, 推动金融创新, 各国金融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 金融开放程度也不断上升。

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使国际闲置资本可以更自由地流动, 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更加有利于经常项目顺差国向逆差国融通资金。中国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较快速的发展, 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1996年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进入21世纪后正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推出QDII、QDFI, 允许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的对外和对内投资, 不断完善金融法制, 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对于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 我国国内通过中美贸易形成的顺差资本, 将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更方便快捷的提供融资, 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其次, 金融一体化会凸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 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种类较少, 转化率低且回报低, 国内资金为追求赢利, 会大量流入美国的发达金融市场追求高回报赢利。金融一体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 (见图3) 。

资料来源:根据IMF、World Bank 数据整理。

2.4 汇率制度的安排

自1994年我国汇率并轨以来,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实形盯住美元的制度;以及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单一货币, 形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我国试图建立起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 但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以及在我国经济贸易占的重要位置, 使得这三种制度事实上都是不同程度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分析1989—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发现, 人民币相对美元变动接近于1, 盯住美元单一货币, 导致中美贸易间失衡的加剧, 美国想通过贬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鼓励出口, 会引起人民币的相对贬值, 则美元的贬值效果被抵消。而人民币的贬值则会增加商品的竞争力, 促进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3 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中美经济失衡加快调整, 世界国家不再盲目的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融资, 美国的储蓄率上升, 相对我国的贸易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为经济失衡敲响警钟, 以美国为外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保持, 中美经济失衡能否持续?

中美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主要看其金融影响因素的可持续与否, 即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金融差异、金融一体化以及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因素影响的持续。

首先, 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改变, 将改善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美元自18世纪以来就已经处于世界货币的中心位置, 世界各国均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 因此一旦美元失势, 则各国的储备会遭受重大损失。此次由美国国内爆发出来的金融危机唤起了世界各国改变现在国际货币体系, 建立起一个由世界多国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的呼声。虽然目前美国经济仍然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 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 以及发达经济体的不断上升, 美国经济的世界地位必然受到挑战, 美元的强势地位也必然会改变。美元地位的削弱会减少世界各国对其进行的融资额度, 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相应减少, 相对地对中国的贸易进口也会减少, 改变中美经济失衡现状。

其次,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中美金融发展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进一步平衡中美经济失衡。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我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不断发展, 缩小与美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差距。我国隶属于新型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得到飞快的发展, 对国际资金有较高的吸引力。而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改善, 金融效率的提高, 以及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 国际资金以及国内资金会更多的投资到我国市场, 寻求高回报。

最后, 我国将逐步改革汇率制度, 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动。我国不断寻找改革汇率的道路, 2005年弹性汇率制度就是一大进步。今后我国将会进一步的改变盯住美元这一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 使汇率市场化, 这也将改善中美经济的失衡现状。

4 结 论

中美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金融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 中美之间的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警示我们要改变现在的经济失衡局面。我国要着力发展改善金融市场的发展, 建立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 使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为国际资源配置的中心, 同时加大国际金融合作, 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过高储蓄率的转化, 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 调整经济结构, 使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经济金融地位, 推动全球经济失衡的改善。

摘要:中美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金融的角度, 从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济失衡的成因及其可持续性, 得出中美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关系的失衡, 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经济失衡,金融因素,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雷达, 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 2009:62-71.

[2]李扬, 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 2006:2-18.

[3]李新功.美元霸权、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体系错配下中美经济失衡及调整[J].现代经济探讨, 2009:18-22.

[4]齐俊妍.全球经济失衡中的美国贸易逆差及其调整[J].生产力研究, 2007:92-94.

[5]陈继勇, 吴宏.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基于美中贸易失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 2008:454-458.

[6]Ricard J.Caballero, EmmanuelFarhi,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Financial Crash, Commodity Prices and Global Imbalances[EB/OL], NBER Working Paper No.14521, http://www.nber.org, 2008 (12) .

中美失衡出路 篇2

两国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庞大的经济体正面临着棘手且亟待解决的再平衡问题,这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对全世界的其他地区有着持久的、足以震撼世界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正处于爆发的风险当中。这必须尽早解决,以免将来追悔莫及。这不仅仅是一个可能影响2011年全球经济前景的问题,它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经济局势的一个持续特点。

失衡本质

如果说我们从过去十多年总结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宏观失衡是非可持续性的。未经考验的新理论一次又一次地在为失衡作辩解。

不知读者是否记得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II(Bretton Woods II)提出的构想——即如果资金和商品都来源于周边国家,那么扩展后的美元货币集团可以容许其核心经济体出现高额经常账户赤字;那么“中美共同体”(Chimerica)中提到的中国储蓄者与美国消费者成为连体婴的观点呢?还有被奇迹般发现用来解释美国庞大经常账户赤字的“暗物质”(dark matter)概念呢?以上每一个理论都可以合理正确地为短时间内世界出现的失衡作辩解。可是,这些看上去简明扼要的概念没有一个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眼下,全球失衡成了后危机时代的复苏掣肘,并引发了“货币战争”的前期冲突。“货币战争”一旦爆发,就很可能将世界推向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深渊。如果不能在全球再平衡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就很可能再次走向另一场危机。

这着实是一个坏消息。但好消息是,有一个新的想法被提出。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在2010年末的时候初步提出了一个经常账户为目标的框架。这个框架为这场无法取胜的针对货币的战役提供了一个合乎法理的解决方案。

这个建议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经常账户为目标的框架直接针对全球失衡对症下药,从而迫使世界各国重视各自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当初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严重的过剩和市场动荡。但这个提议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复杂性。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导致全球失衡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法都是非常复杂的。

中国和美国恰恰各自代表了失衡问题的本质。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储蓄不足的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严重得多。其总的国内储蓄率(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仅为2009年国民收入的10.9%。

事实上,2008年美国的净国民储蓄率(剩下的这些储蓄都用来支持美国资本存量的增长了)跌为负值;年中更加速下跌至国民收入的-2.3%。两个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一是消费者一直靠资产泡沫储蓄,却大肆挥霍其收入存款;二是随着这些泡沫的破裂,个人消费急骤下跌,政府为了遏止这一跌势,不得不大规模增加已是天文数字的联邦预算赤字。对于这个世界领先的经济体来说,美国的储蓄不足在世界现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从中国的角度看,在全球失衡等式中的盈余国里,中国是造成不稳定性的最大来源。

中国居高不下的国内储蓄率(2009年为其GDP的整整54%,是美国储蓄可比量的五倍以上)反映其国内个人消费的严重不足。目前其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6%。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私人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缺乏充足的资金,中国家庭出于对未来的担心正在不断增加储蓄。

在后危机时代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的增长模式,加之严格的货币管制,使其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国家发生正面冲突的道路。如果中国能够找到另外的道路,这一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在经常账户再平衡框架下,中美两国都必须反思各自的增长策略,并解决各自储蓄失衡的根本问题。对于美国而言,这意味着依赖资产的消费者必须去杠杆化,并采取嚴格约束的策略,减少庞大的政府预算赤字。

同样,中国需要直面其国内个人消费不足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弱化其国民的储蓄倾向,创造更多的服务类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如果中国能够在刺激私人消费方面形成推动,那就可以为那些面对失去增长动力的西方市场的出口提供一条重要的新的外需来源。

换言之,目前针对全球失衡的经常账户调整框架为各国提供了空间,使各国得以根据各自的问题和体制调整政策,并惠及更为广泛的全球经济。这一方法针对方向性的目标,而非具体的数值指标为核心,因而可能比通过生硬的机制强制进行货币调整有效得多。那种无论市场经济还是非市场经济,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的前提条件正是所谓的“货币解决办法”的最大缺陷之一。

这种货币调整办法至多只能提供一种迂回的全球再平衡的途径。1985年《广场协议》(The Plaza Accord)后,日元快速升值的情况正是如此,日本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几乎没发生变化,因此货币调整并不能保证全球失衡得到持续性的改善。

危险的指责

计量经济学家在进行货币估价,也就是确定应对一种货币的价值多大的调整才能改变贸易和经常账户失衡方面,也是一筹莫展。

2005年,当华盛顿第一次关注中国的货币问题时,专家声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低估了25%。自那以来,双边汇率上升了24%,但是这些所谓的专家还是死死咬住同样的说法不放——声称人民币仍然低于其公允价值的25%。

同样,著名权威人士不负责任地计算,并得出结论称:中国货币操纵使美国失去了50万至140 万个工作岗位。这种结论显得有些不着边际。

耶鲁大学的雷·费尔(Ray C.Fair)教授设计了一个多国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用来衡量各种全球反馈效应。通过这一模型的计算得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对美国就业的净影响约为4.1万个工作岗位。简而言之,那些支持货币解决办法的证据——尤其是单独把中国揪出来作为世界的多边失衡问题的罪魁恶首——是非常有问题的。和相对价格调整的理论渠道操作相比,以经常账户为目标直接着手解决世界的失衡要实际得多。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决定成败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各国为这个失衡的世界的集体利益而采取行动的政治意愿当中。但是在这个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危机环境中,我们再也输不起了。

相比构思粗糙、方向错误的货币解决办法,这个世界需要、也理应得到一个更好的方案。如果顺利,G20有望继续完成在庆州提出的新方法,并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责任和执行机制。如果是这样,我们在解决全球失衡的道路上最终可能迎来期盼已久的重大进展。

可惜时间紧迫。针对失衡增长的政治抵制情绪的风险与日俱增,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1月2日是美国的“愤怒日”。民主党溃败的根源在于美国工人的愤怒。

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甚至更高的“不充分就业率”,以及长达十年的通胀调整工资的停滞不前,选民们终于喊出了怨气:“(我们)受够了!”他们希望当前的经济困难能够得到缓解。而这一次的局面比起1930年以来美国经历过的任何一次危机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但是选举结束后的局势却潜藏着危机,而且对亚洲的影响巨大。美国政界声称中国必须对美国工人承受的巨大压力负责。他们声称,全球化已经失去了控制。由于中国及其泛亚洲供应链在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中所占份额过大,人们普遍认为这使美国工人的就业和真实工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榨。中国的货币政策于是便成了这一担忧的众矢之的。

9月29日,美国众议院两党结成了广泛的联盟,以四比一的多数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实施贸易制裁,作为对普遍认为被操纵和低估的人民币的惩罚。而这还只是鸣枪示警而已。

由于选举结束后这一怒火仍然无法平息,美国会有更多的行动接踵而来。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持续疲软,这对就业和真实工资增长而言实在起不到什么缓解作用。与此同时,新当选的参众两院议员可能会被迫为他们在选举中做出的抨击中国的承诺负责。

实力受到削弱的奥巴马总统将无力抵制保护主义势力的卷士重来。

国会两院抨击中国的多数派已经无惧总统的否决权。如果奥巴马真的行使这一权力,他们很可能会搁置他的否决。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政治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区域。而中国及其亚洲供应链正好处于这一积怨的靶心。

这一系列不祥事件的背后是糟糕的经济形势和政治上屡试不爽的“替罪羊”把戏的致命组合。这场推诿指责把戏的核心是这样一个错误的假设:只要调整了美元对人民币的双边汇率,美国的多边贸易失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009年,美国与90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美国多边贸易逆差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助长了美国国内储蓄出现巨大的缺口。可是,比起为政策的制定承担责任,美国政府却选择了卸责于中国。但是,本文之前提到的美国已经大幅跌入负值的净国民储蓄率足以说明,政府对于中国的这一指责实在是毫无道理。

国内储蓄不足不仅仅是因为数以万亿计的预算赤字,还有被泡沫扭曲的消费热情。正因如此,美国必须输入盈余储蓄,以维持并运行其庞大的经常账户的多边贸易失衡,吸引外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政客非但不认真反省自己在营造这一危险局面中扮演的角色,反而指责称,导致这一悲惨境地的是为他们提供资本的中国。这并非只是党派之争,抨击中国是美国政界中为数不多的能使两党和各种意识形态团结一致的事情之一。

解决之道

出路并非没有。与所有激烈争论一样,这件事也有两面性。在沸沸扬扬争吵声中,问题不在于谁对谁错。毕竟,这是政治争论。对于货币问题,中国不能简单地说“不”,然后就拂袖而去。如果它想要避免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结局,就需要改变辩论的姿态,并提供另外一条途径来拆除这枚地缘政治中的定时炸弹。

中国正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它可以提议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一紧张关系。如果它不想在这个货币泥潭中越陷越深(我相信中国为了确保其自身稳定,当然希望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因而才会采用渐进式的汇率改革),中国领导层应当提出“B计划”。

这就需要中国宣布采取积极大胆的行动,来刺激尚未开发、潜力巨大的国内个人消费。同样重要的是,中国还应当承诺保障外国供应商的市场准入,包括在饱受争议的“自主创新”政策(indigenous innovation policies)上做出让步。

这样的“B计划”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为两国提供一个实现“双赢”的选择。它能与中国自身的再平衡计划相契合。这个计划是中国日益紧迫的战略要务,即将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均衡支撑转变为由内需支撑的更为平衡的增长战略。事实上,这很可能成为中国即将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的核心。

此外,这还与美国呼声越来越高的增长和就业重点相匹配。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奥巴马政府已经意识到后危机时代美国的消费状况可能在未来多年内难有起色,于是制定了在未来五年内出口倍增的目标。其中的重要一步就是向中国出口——尽情享受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盛筵”。

最重要的是,这还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参与竞争的机会,一个反省自身、利用长期以来自己最大优势的机会。只有这样,而不是抨击中国的货币政策,才是处于困境中的美国工人以及日益空心化的制造业的希望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旨在制定减少中国过度储蓄和经常账户盈余的结构性政策,与最近G20所支持的经常账户目标的提议是相契合的。

如果中国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出台积极大胆的刺激消费政策并保障市场准入,就可以避免一场全面的货币战争。而其他唯中国马首是瞻的亚洲国家也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气了。这可能会成为中国崛起为最强大的世界领袖的良机;同时,这对于美国及其困顿的工人而言,也是一个同样关键的竞争机会。

同样道理,如果美国最终能够认真应对其严重储蓄不足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这样一种让美国重拾经济平衡的措施是至關重要的,这可以将美国经济的增长来源从过去的过度消费社会回归到美国最大的先天优势之一,即以创新为推动力的生产平台的复兴。

中美经济失衡 篇3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表面原因与根本原因

(一) 中美贸易失衡的表面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 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所致。在对相关数据的考察中,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的确对贸易平衡有影响, 存在着相关性, 2003年姚枝仲、2004年沈国兵、2006年李稻葵等人的相关文章都论述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但这并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麦金农在汇率与贸易失衡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 国际货币的支出与收入效应强烈, 贸易情况与汇率情况都具有可变性, 难以确定。因此, 想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显然是无稽之谈。这从科学的角度瓦解了2010年2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商业周刊》时所做出的劝说中国人民币升值以缓解中美贸易顺差问题, 以及相关媒体报道文章中指控中国“操纵汇率”的不可信性。

(二) 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美国的财政赤字、过度消费以及美国储蓄投资的失衡, 简而言之就是美国经济的内部失衡。首先, 在经济学领域, 正如国民经济恒等式所说, 一个国家经常性的账户差额就是这个国家每个人净储蓄与财政的余额。当一个国家储蓄投资的缺口不断增大, 一个国家经常性的账户差额其实也在不断的增大。这从近几年来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就可以看出来。自从2001年至今, 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拉动内需, 就下调了美国的存款利率, 这样美国的储蓄率就明显下降。从2005年1月到2008年8月, 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 美国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2011年年初, 美联储宣布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极低的利率大大地促进了个人投资的扩张, 使个人资产价值以及个人收入明显快速增长, 大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其次, 从财政赤字的角度来说, 增加开支以及减税都会增加账户逆差可能性。美国2011财政年度的赤字将达到1.48万亿美元, 超过2010年的1.294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 2011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将达到9.8%, 超过2010年的8.9%, 接近2009年时达到的二战后最高水平10%。而且奥巴马在该年推出的新减税方案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了8580亿美元。这个减税方案对美国政府赤字和债务水平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加了账户逆差的可能性。

从本世纪初开始, 美国的财政赤字累计数额就出现不断的攀升趋势, 美国其他项目的逆差也呈现上升趋势, 高额的财政赤字与较低水平的储蓄造成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居民的总消费与GDP之间的比重是65%, 2004年和2005年都出现了攀升趋势, 一度达到72%。由于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过度消费以及政策导向所致的储蓄不足使美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靠对国外储蓄的吸收来维持, 因而也就造成了美国的财政赤字。从本质上来说, 财政赤字是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真实的实际原因是美国的储蓄能力不足, 美国在国外寻找出路, 即使中美贸易顺差结束, 也依旧需要美国政府为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补充国内的储蓄资金不足。从本质上来说, 中美贸易失衡只是一种偶然性的选择, 不是中国也会是其他国家, 因为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形是无法解决其国内存在的资金问题。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一) 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贸易顺差的发生,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东亚各国的贸易顺差。近年来, 美国和东亚新兴经济实体不断的对中国大陆直接或者间接追加投资, 其速度和规模增长之快无法企及, 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加工新格局。美国及其诸如日本在内的东亚新兴经济国家从事设计、研发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生产活动, 出口各种关键的技术设备和零部件;台湾以及韩国主要从事零件的模块和系统构成;东盟等国负责提供简单的零部件和一些原材料;中国大陆则负责对这些零部件的组装。这样的生产加工分工合作, 逐步形成了新的格局, 按照产品原产地的原则统计, 产品的出口地都是中国大陆。因此相应的, 对日本、韩国及其东盟各国的贸易逆差就无形中形成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诸如日本等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也因为产业转移而随之转移到中国。从2009年开始, 中国对韩国、日本以及台湾的总贸易逆差额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我国对一些拉美国家也存在贸易逆差现象。从这个层面来说,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在于全球一体化生产中的产业转移。

(二) 加工贸易带来了大量的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之间在一般贸易往来中进出趋于平衡, 顺差现象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中国加工贸易主要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美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因为经济的发展, 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有效地降低成本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中国大陆, 这种对中国的投资方式大大地加重了我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根据我国商务部相关信息部门的数据统计, 2007年以来, 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带来的顺差一直在2000亿美元以上, 而加工贸易主要是对美贸易, 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都将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向中国, 这更是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的现象。

(三)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严格管制

所谓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指的是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美国是拥有发明专利和高科技产品最多的国家, 我国本身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发展需要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根据经济理论可知, 在高科技产品领域, 美国对华贸易应该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可以大大地弥补货物贸易的逆差。但是,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其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上面所说到的加工贸易转移, 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华的高技术产品管制政策。比如1998年美国针对中国的管制清单中, 将卫星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产品列入在内。2007年, 美国正式颁布了对华高新科技产品管制的规定, 将管制产品分为了31个大类, 其中包括导航系统、航空发动机、光学纤维等产品都属于管制之列。目前, 美国将两千多个品种的商品列为军民两用品, 对中国实行严格的管制, 即便出口到中国, 每年还要进行最终用户调查。如此严格的管制政策使很多的中国用户被迫放弃美国市场, 而转向进口日本和欧洲地区的产品。但美国对华的一些初级产品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这种不对等的贸易进一步拉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三、中美贸易“再平衡”的路径和前景

中美贸易失衡一方面反映在中美贸易冲突上, 另一方面也是出自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矛盾。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中美贸易顺差, 理性地看待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谨慎地处理我国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铺垫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只是通过数据作为参考的一种表示, 它并不能实际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具体的贸易行为中获得的利益, 其无法说明利益的分配情况, 因此, 不能凭借主观经验臆断地说, 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中就一定盈利, 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逆差中就一定经济发展出现危机。逆差和顺差都是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顺差或逆差对一国经济影响是好是坏要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定, 要以是否有利于国家贸易经济增长来判断。

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因素:首先, 主观方面是因为美国方面本身的财政政策以及对中国高新科技产品管制而引发的次生的贸易不平等, 其次, 客观原因是因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政策下,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特殊地位所致。

要实现中美贸易的平等, 也就必然的从这两方面入手。美国方面应该更新观念, 实现出口自由化。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一方面, 通过政策实现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人绝对自由化。美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不断地改变与世贸组织相背离的贸易准则和贸易体制, 积极地促进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除此以外, 美国应该提高储蓄率, 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解决高消费和财政赤字之间的矛盾, 为美国收支平衡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中国方面首先应借鉴相关国家的汇率政策, 比如日本, 进行汇率改革, 使人民币升值符合经济规律, 与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相一致, 避免各种经济损失。其次, 我国应该优化外贸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外贸市场秩序的规范, 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最后, 鼓励我国的企业从事跨国经营, 增加我国在贸易投资中的优势, 通过政府的引导, 不断的提高我国跨国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上一定要秉承这样的理念, 人民币升值绝对不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最核心动力, 绝不是根治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策略。因为,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 人民币汇率升值在表面上可能对中美经济的平衡带来一定的机会, 但是却不可能真正地根除中美贸易失衡的现象。在国际经济贸易史上, 我们看到, 2008年美德贸易也出现不平衡, 美国同样通过施压迫使德国货币升值, 但是最终都并没有解决贸易问题。所以, 人民币升值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人民币的升值并不能改变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也不能解除美国对华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的管制, 更不能改变中国在贸易格局中劳动密集型的地位。

四、结语

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自身经济问题, 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下, 外商直接或者间接地实现投资加工贸易转移所导致, 单靠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办法来解决是绝不可能的。要较好地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在美国来说, 不能以固化的思维、限制的方式看待和处理中美经贸关系, 应清醒意识到其自身内部存在的经济问题, 削减财政赤字、抑制过度消费、刺激储蓄投资、放宽对华的出口管制。在中国来说, 应扩大自身内需, 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合理地对投资进行引导, 提高企业对外资的利用水平;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 优化产业升级。

摘要: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 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下, 外商直接或者间接地实现投资加工贸易转移所导致, 单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办法是不可能解决该失衡的。长期施压要求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最终将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主要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失衡,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立明, 韩井利.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思考与对策[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8) .

中美贸易失衡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4

摘要:近几年来,中美贸易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双方贸易额呈持续增长状态,但是随着双方贸易额的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广泛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成因及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失衡;对策;研究

目前,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持续不断地出现,而且花样翻新,导致失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一直都难以得到改善。在这种贸易失衡问题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下,保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就是正确认识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失衡的成因,积极探索解决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成因

1.中美双方统计标准和方法的不同导致双方存在巨大的贸易差额

(1)两国统计标准不同。造成两国统计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两国统计标准不一样。在统计原则上,世界各国海关和统计机构在对出口商品进行统计的时候通常是按照离岸价统计的除了美国,美国使用的是船边交货价。船边交货价和离岸价的主要差别在于运输商品的交通工具的费用。世界各国海关和统计机构是以到岸价计算商品的进口包括美国在内,而到岸价和离岸价的主要差别是在于把商品从出口国送到进口国所需的费用。据估计到岸价的费用可比离岸价高出百分之十左右。

(2)两国统计方法不同。中美两国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也是造成贸易差额的原因之一。美国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而中国采用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中国对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统计,而美国作为统计,这样就使得美国统计范围要大于我国,造成了贸易失衡规模的扩大。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

美国在对外贸易的时候明显地具有两面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实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实行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有许多“夕阳产业”,如钢铁、汽车等制造业,劳动密集,劳动力成本较高,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我国,这些产业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样导致这类廉价的产品大量地涌人美国,给美国当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地产业在寻求政府保护的过程中,促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而美国政府为了得到产业界的支持,加强了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加上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商品出口迅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国与美国贸易之间的摩擦增多了。

3.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贸易政策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美两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克里斯托弗·莱恩说:“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为了遏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试图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采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就贸易来讲,美国想在能源、资本、通信等领域在中国打开市场,但是中国为了保护国内本土产业,还没有完全对美国开放国内市场。所以,中美之间在市场问题上的矛盾就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实行遏制。

4.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国内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缺陷,发展不平衡。首先,过于集中出口商品。我国出口一直以来呈数量扩张性状态,而贸易增长远大于贸易利益。其次,过于集中出口市场。中国在经济、部分产业与产品较高地依赖美国,而美国则对中国的依赖度较低。这样就加大了中国的贸易风险。第三,严重的企业低价竞争现象。为了更多的抢占出口市场,中国企业不择手段的竞相降价,导致了出口的利益很低。最后,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中国在软件、出版等领域存在着很严重的盗版产品问题的现象,在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存在着很严重技术侵权的现象。因为这些都造成了美国的利益受到影响,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失衡。

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

1.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美国的依赖度

由于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扩大了对外出口,这样就拖累了我国进口的增加。所以解决我国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解决我国内需问题。首先,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减少人们对货币的持有量,增加我国当前消费。其次,缩小贫富差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金融多元化的渠道,建立并完善竞争性信贷市场。

2.充分利用WTO组织解决争端

中国加AWTO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所以,我们应熟悉和充分利用WTO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和对付各种指控,在贸易争端中占据有利位置,利用世贸组织多边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所以,我国应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把市场竞争作为动力,通过技术的改造、创新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等措施,有效地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塑造品牌形象,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消费市场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篇5

自1979年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给予互相的最惠国待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从1979年到2010年的32年里,中美贸易额从24.5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853.4亿美元,增长了157倍之多,截止到2011年2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早在2000年,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逆差国,到去年美对华贸易逆差飙升到了1812.7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见下表)。伴随贸易额的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双边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范围越来越广,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数据整理来源: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单位(亿美元)。

2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原因分析

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规模如此之大,这不得不引起中美两国双方的注意,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中美双方存在统计差异

首先,由于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上使用了不同的口径,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实际情况。出口方面,中国采用离岸价统计,美国采用船边交货价统计,两者差异主要在于商品装船或者飞机运输的费用,通常认为是以船边交货价计算的出口货物值的1%计算,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相应向上调整。进口方面,美国以到岸价来计算和记录,通常会把保险费运输费用一起算上,到岸价的费用比离岸价高出平均约10%,因此对中国的进口额应作向下凋整。

其次,转口贸易是导致中美统计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美相互出口货物中有部分是先被运到香港、韩国釜山、中国台湾、墨西哥等地再转运到目的地的,在转运地货物经过分装或者粗加工,性质并没发生变化,因而原产地也不会发生变化,在统计时美国海关根据产地来源将转口贸易额看成是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根据目的地原则,往往不统计转口商品的数额,这样必然会造成双方统计数据上的差异。

最后,在美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中,美国顺差额是相当的可观,像技术服务、金融、咨询等都是美国具有优势的行业,但是出于服务贸易难以精确统计的特征,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中美贸易逆差的水平。

2.2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美国则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与高新技术行业,而美国早已经历过了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众多发达国家包括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动中国,促使中国来料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客观上也将原来的贸易摩擦风险转嫁给中国,在贸易保护抬头的今日,西方国家必然会频繁发起对中国的“双反”调查。

2.3 美国政治运作的需要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不同的党派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必然会维护所代表集团的利益。奥巴马属于民主党,较共和党更多地是代表工会利益,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就提出了解决高负债,就业,医保等问题,增加外汇储备与减少贸易的逆差,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巨增,工会必然会向奥巴马施加压力,为更多的获取民主党支持,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必然倾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渲染中美贸易失衡,就会更多地利用反倾销与反补贴的措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

2.4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两国国内宏观经济状况所决定

经济环境与贸易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各国为促进贸易发展,往往倾向于推行自由贸易,而当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发展疲软之时,为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也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往往会推行各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措施。我们知道,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坚持保护主义,这本就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三次经济刺激计划,更在振兴经济方案中提出“购买美国货条款”,向世人宣布了美国公开进行贸易保护。

此外美国与中国自身经济状况不同,特别体现在两国储蓄率的差距上。我们知道美国储蓄率一直偏低,甚至在2001年10月一度达到0.3%的低点,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着美国经济负债式消费增长,美国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反观中国,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中国人固有的节约消费理念,使得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顺差。因此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国内经济失衡所决定的。

3 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既定的事实,这种不平衡既有客观性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甚至政治制度的原因。中美贸易失衡在很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而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会不断,据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进行调整。

3.1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出口转向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长期施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对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往往过度的依赖外需,内需常常处于不足的情况。实际上,我国国内有13亿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拥有的内需市场,当打开这一市场时,我们便会发现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稳定与健康,而我国对美的出口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的顺差也会自然减少。

3.2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同时实施出口市场的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的鼓励出口的贸易措施,但从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知道,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加工品,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因此我国应该努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学会关键技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制造能力,更加务实于打造自有品牌。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欧美,对欧美市场过分依赖也会导致贸易风险加大,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向更广区域拓展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向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渐趋好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扩展,同时加大FDI的投入,直接绕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

3.3 完善我国的原产地制度

原产地规则作用在于能够确认出口货物的生产地,也是国际贸易中进行贸易统计与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依据。现在,在国外随处可以看见“中国造”产品,而且往往这些产品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价格低廉但是供应量相当大的最终消费品,产品数量的冲击使得国外消费者随处都可以感觉到“中国造”对本国类似产品的威胁,这种原产地标准显然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如果我们有严格的原产地制度,加强原产地证书发放的管理工作,只对那些在中国增值百分比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才打上原产地证,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敏感度。

3.4 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欧美很多国家一直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往往导致这些国家对我国可以很容易的施行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调查。对中美双方来说,“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要与美国努力交涉,通过外交谈判使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只有我们早日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做到我国经济真正的独善其身。

摘要: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国的贸易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扩大,伴之而存在的两国间贸易摩擦也不断扩大,甚至已经成为阻碍中美关系的一大重要障碍,因此分析引起两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与及时。从中美两国贸易现状出发,探析造成两国贸易失衡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摩擦,对策分析,统计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 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EB/OL].http://countryreport. mofcom.gov.cn.

略论中美经贸失衡及其对策 篇6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汇率,知识产权

1972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贸易关系。三十多年来, 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合作不断深化,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互补优势随之增长, 发挥着中美关系“稳定器”的作用。但与此相对的, 中美贸易失衡大大加剧, 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涌现。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现状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扩宽。但贸易失衡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且矛盾不断深化的时期。

1、中美贸易总额由1972年的几千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86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中美经贸关系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

2、但中美经贸关系随着双边的合作不断加深和拓宽,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 并进而成为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 中美经贸差额更达到2680.4 (1) 亿美元。就是世界经济危机的2009年, 也达到2268.26亿美元。并且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二、中美经贸失衡及其相关问题的原因

从中美建立正式贸易关系以来, 一方面, 中美贸易从最初的主要以纺织品贸易为主贸易方式转变到电子、农产品、机械等所有的贸易领域综合贸易方式, 合作全面而深入。贸易投资从美国单向投资转变到中美双向投资, 且金额不断增多。另一方面, 贸易摩擦从最初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发展到几乎每个贸易领域,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越演越烈, 其贸易失衡问题不断扩大, 引发了贸易失衡的相关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反倾销问题等。但研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是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上面缺陷导致的必然结果, 也受到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及经贸政策的影响。并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是由两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

中美两国经贸不断发展壮大, 中美两国经贸的相互依赖性已经使得在两国之间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利益关联性, 一旦中美之间的任何一方受到损失, 势必会引起另一方的损失, 双方都得为损害中美经贸关系而付

出代价, 这种依赖性正是使得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经贸虽然使

得两国都俱得利益, 但这种利益由于两国国内政治及其国内经济因素而分配不均, 阶层甚至受到中美贸易的影响造成了大量产业工人失业 (1) 。全球化也对中美贸易失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全球化使得商品、资金、技术和生产可以跨国自由流动, 而劳动力却不能自由流动, 美国跨国公司将许多的传统产业转移到中国等有相对优势的国家进行生产, 这不可避免造成美国国内的传统行业的凋蔽和大量失业, 这使得美国国内普遍认为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广大民众的利益。成为美国国内的“保守派”攻击中国的“借口”。

2、美国国内政治及“贸易保护主义”。

一方面, 每次美国国内选举时,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把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其选举纲领的重中之重,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自然而然的成为两党讨论的焦点, 两党无不在选举中承诺将对中国施压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为美国企业获得更大商业空间, 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 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而美国的优势在于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由于美国国内一部分对中国持敌对态度, 认为未来只有中国有潜能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威胁, 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限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而美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政策正好遏制了美国这方面优势的发挥, 使得美国在对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也可以这样说正是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中美贸易逆差越来越来大。

(二) 、贸易失衡相关问题

1、美国国内一些人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人为的操纵人民币汇率, 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人为的贬低, 造成中国出口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倾销, 非法的获得相对于美国商品的优势。美国国会一些人试图对中国政府的施压, 促使人民币升值。而这也正美国一贯的做法, 促使别国货币汇率升值以缓解美国的贸易赤字。例如, 美国也曾今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西欧、日本、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施压, 促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升值, 但是至今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着对美国巨大贸易逆差。

2、另一方面, 许多美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重商贸易

政策 (也就是中国政府对出口产品大量补贴) 是中美贸易失衡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认为正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商品补贴造成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倾销, 中国产品可以相对美国国内产品更低的价格出售。

3、在当今的中美贸易中, 中国的优势是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低廉。

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则在于高技术产业及转让和服务贸易, 而中国则是世界的"制造工厂", 如果美国要发挥其比较优势, 则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而中国国内的民众收入水平不能承担这种严格的知识产权管制要求。而对于中国企业, 严格遵守知识产权制度的要求的话, 就会失去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和中国当今的国情分不开的。虽然中国政府也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但中美两国在知权产权上的冲突在短期内不能缓解。

三、中美贸易失衡对策及建议

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 其两国经济结构存在明显互补优势, 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 中美贸易不断壮大, 依赖性不断的加深。所以, 保持好健康的、快速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于中美经济都至关重要, 更需要中美两国的决策者通过平等、互利方式来展开对话。如何保持快速增长、合作紧密的中美经贸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以提出几点建议:

1、完善中美经贸对话机制, 妥善解决中美经贸失衡问题。随着中美贸易额不断的增加, 中美合作不断的加深, 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的问题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困扰中美两国, 甚至有可能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冲击和伤害。通过中美的对话机制, 可以有效维护的中美经济利益。充分利用中美同处于WTO这个贸易协商机制之中这一优势, 利用WTO机制处理中美贸易中的问题及冲突, 应是中美两国解决主要问题避免冲突的有效方式。

2、不断推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变革, 促使中国经济多样化。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 使中国的商品更具有竞争力, 使中国出口贸易从最初的初级产品贸易转变到多样性的产品竞争上来。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发展多边贸易, 加强中日贸易、中欧贸易, 从而减少中国对中美贸易的依赖性。力促中国企业走出去, 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单一产品的贸易冲突对中国的冲击, 另一方面可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 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减少中美贸易差额。

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量, 促进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制。首先, 应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制、法规、充分保护企业的权益, 通过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奖励技术创新, 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增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力,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 不断的从国外引进有用的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不断的创新技术, 更新企业的技术, 利用新技术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中美经济失衡 篇7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我国政府层面不断呼吁美国放松对华严格的出口管制以缓解其巨额贸易逆差,而学术界也持续关注和探讨出口管制与贸易失衡之间的内在关联。那么,美国歧视性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究竟如何影响中美贸易平衡? 放松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是否真的会大幅改善当前美国的对华巨额贸易逆差? 出口管制致使的高技术出口损失在其总贸易逆差中占据很大份额吗? 本文将选取典型国家与美国的高技术贸易结构系数,模拟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情景下中美贸易失衡的改善程度,进而尝试回答 “出口管制是否为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问题。

1 文献综述

中美贸易失衡是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政府关心的重要议题,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美国历来对华实施严格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所以国内主流观点认为美国苛刻的出口管制政策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李志军,1999; 强永昌等,2004; 沈国兵2006;徐复,2006; 郎丽华,2006; 张波,2009; 黄晓凤,2011; 候坤,2012)[1]。但国外学者则对以上观点予以否认,其依据是美国仅仅对其总出口中不足5% 的商品实施管制,故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的出口管制,而应归因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汇率操纵和低价倾销(Bown,2005)[2]。相对工资收入的调整将有利于改善贸易平衡(Dekle,2007)[3]。如果以上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必然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强永昌等,2004; 刘伟,2006)[4],汇率调整对贸易失衡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Groenewold,2007; 谢博婕等,2013)[5,6]。

除了政府管制和汇率波动等影响因素外,其他因素也被纳入中美贸易失衡的分析框架。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最终产品生产商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王耀中等,2009)[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史本叶,2010)[8]、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杨丹,2012)[9]、美国经济增长引致的超额进口需求增加(冯宗宪,2013)[10]以及对华大量的投资(Burke,2000)[11]、两国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异质性(朱维巍,2014) 等[12]。

围绕贸易失衡的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虽然具有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但是仅仅获得少量的贸易利益。尽管美国长期对华存在贸易逆差,但并未对其国内的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夏先良,2010)[13],反而依靠其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获得了丰厚的贸易利益(刘建江,2011)[14]。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贸易赤字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Kim,2014)[15]。所以,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来看,中美两国间存在贸易差额和贸易利益严重错配的格局( 王岚,2014)[16]。美国对华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对其国内的不利影响包括出口管理成本增加、效率低下、损害了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工人福利(Bown,2005)[17]。

鉴于目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和政策的论证,而较少通过数据模拟检验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所以,本文拟在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的假设下,参照美国与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国的贸易结构,估量美国对华严格出口管制而导致的贸易损失,进而测度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

2 事实与假说

2. 1 中美贸易失衡现状

据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在1960 ~ 1970年间为贸易顺差国,自1971 年至今(1973 年和1975 年除外) 始终保持贸易逆差态势,且逆差规模逐年快速增长。1971 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为22. 6 亿美元,2014 年该值达到7414. 62 亿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其总贸易逆差的比重越来越大,截至2014 年,美国几乎一半的贸易逆差来自中国,详见表1。

%

数据来源:美国统计局网站整理。

2. 2 出口管制与贸易失衡假说

由于美国历来对华实施严格管制,所以缺乏放松管制的相关贸易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文章假定美国所给予加拿大等国的优惠管制政策在沿用最惠国待遇原则后适用于中国。文章基于如下几个假定条件预估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潜在出口增长额。

假定1: 出口管制程度相似则贸易结构趋同

在出口管制背景下,美国对严格管制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显然远远小于对于友好国家的出口额。由于管制的严厉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占比,所以,本文假定在被美国实施相同水平管制程度的国家中,它们自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从美国总进口的比重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假定2: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具有相似的进口需求

除了贸易壁垒外,影响进口贸易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偏好和收入水平等。所以,本文假定在被美国实施同水平的管制程度的国家中,收入水平越相近的国家,自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比越相近。换言之,高收入水平国家自美国的进口需求结构显著区别于低收入国家自美国的进口结构。

3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依据贸易平衡公式,BT = X - M,贸易额的变化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BT(1 + b% ) = X(1 + x% ) - M(1 + m% )

为保证贸易逆差或顺差规模不变,即令b%= 0,则要求满足X ·x% - M ·m% = 0。贸易额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ΔB = ΔX - ΔM。如果 ΔX =ΔM,则 ΔB保持不变; 如果 ΔX > ΔM,则 ΔB递增,顺差扩大; 如果 ΔX < ΔM,则 ΔB递减,逆差扩大。

此外,影响进口的变量主要包括收入和价格水平,故可以构建如下进口函数:

M = F( I,P)

由于中国的进口等于美国的出口,所以可以将上式改写为:

考虑美国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所以加入制度变量GA,上式进一步改写为:

另外,假定影响产品价格的变量主要包括生产成本C、生产效率E和汇率F,所以上式改写为:

综上,影响中美贸易平衡(BAC) 的因素及相互关系如表2 所示:

为简化分析,文章假定除管制强度发生改变外,其他各影响因素均为定值。所以,贸易平衡模型可以改写为: BAC= F( XA(GA)),并将研究对象简化为美国的出口管制通过影响其出口额而最终冲击贸易平衡。

由于现有出口管制的对象主要为高新技术产品,所以文章将世界上所有的贸易品区分为一般产品(TN) 和高新技术产品(TH) 两种。此外,美国当前实施差别化的出口管制政策,即对部分国家实行严格出口管制,而对其他国家则放松管制,所以将政府出口管制区分为严格管制(GR)和放松管制(GD) 两种情形。贸易总额可以表示为T = TN + TH 。

在前文两类产品的假设条件下,贸易结构系数可以表示为,理论上,TSGR< TSGD,即美国与被其严格管制国家的高技术产品与一般产品的贸易额之比小于与放松管制国家间的比值。此外,按照需求相似理论,如果收入水平趋同,则其进口需求也趋同。所以,在被管制国家行列中,收入水平越相近的国家与美国的贸易结构指数越接近。对被严格管制的国家而言,高技术产品的期望值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出口管制对贸易平衡的解释能力指数可以写为:

其中TDGR为美国对严格管制国家的贸易逆差。

4 实证模拟与分析

美国产业安全局(BIS) 依据出口管制条例(EAR) 对不同的国家实施不同程度的管制措施。从其商业国家列表(Commerce Country Chart) 可以看出,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管制最为宽松,其次对英国、法国、德国等28 个国家实施同层次的相对宽松的管制政策,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63 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非常严格的管制措施[21]。

4. 1 高技术产品大类标准下的出口管制与贸易失衡

如果美国给予中国同加拿大同等的出口管制优惠,按照前文假定则可推论出中国和加拿大在高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上具有趋同性。此种情形下,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必然大幅上升,进而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会大幅度缓解。文章接下来首先计量加拿大和美国近年来的贸易结构系数,然后将该系数套用到中美贸易中,进而模拟并估算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预期值,最后比较预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额。

按照美国统计局的划分标准,高技术产品被划分为10 大类和389 细类(1)。文章参照该标准将HS10 分位的389 类产品贸易额加总得到高技术产品贸易额,将剩余的产品全部纳入一般贸易额。美国对其他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均来自于其统计局网站汇总得到。

研究发现,按照美国的十大类高技术贸易统计口径,出口管制并没有对管制国与被管制国的贸易结构系数产生预期的影响,而是出现了相反的结论。具体而言,被美国严格管制的中国的TS系数远远大于被美国放松管制的加拿大的TS系数。该结论表明中国自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总进口的比率远远超过加拿大,略低于日本。不仅如此,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其对世界的高技术总出口的比率大幅度提升,并逐渐与加拿大逼近。详见表3。

%

备注: THCN、THCA、THJP、THT分别表示美国对中国、加拿大、日本和世界的ATP出口额,XH和XN分别表示美国的高技术和一般产品出口额。

表2 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比重(XH/XN) 出现显著下降,但是对华高技术出口占其总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THCN/THT) 显著上升。此外,管制背景下的贸易结构系数并没有与预期吻合,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形。例如,美国对加拿大管制最为宽松,所以XH / XN ( CA) 系数理应显著大于XH / XN ( CN),或者THCA/THT值显著大于THCN/THT值,事实上,前者系数值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而后者也没有出现巨大的差距,反倒是逐步逼近。可见,美国严格的对华出口管制并未对两国高技术贸易结构产生预期的影响。现有贸易格局已表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占比显著高于对加拿大的出口,而略低于对日本的出口。

既然美国对加拿大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最为宽松,为何美加高技术贸易占比反倒远低于中美的比值? 这说明出口管制对高技术品贸易的影响较为有限。真正推动高技术品贸易进口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应该在于各国间巨大的技术禀赋差距。由于美加两国都是技术发达国家,所以,即使美国对加拿大实施宽松管制政策,加拿大对美国高技术的进口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因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禀赋优势。而中国的情形则相反,在管制较严的情形下,加上中美技术禀赋差距较大,中国在从美国的进口中,必然尽可能地选择进口高新技术产品,以尽快弥补国内外技术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美国放松对华管制,必然推动高技术产品进口的更快地增长。可见,无论是放松还是加强管制,中国自美国的进口产品结构都必然以高新技术为主,这是两国的技术禀赋格局所决定的。

4. 2 高技术产品细分标准下的出口管制与贸易失衡

由于高技术产品的大类标准不能区分美国出口管制的差别性和歧视性。所以,文章接下来采用细分的十大类高技术产品标准剖析管制与贸易的关系。按照美国商业国家列表,文章将管制程度分为非常宽松、宽松和严格等3 种类型。并在前两种类型中选取典型的国家作为参照,进而假定美国给予中国与参照国同等管制待遇的情形下计量美国潜在的出口增长额,最后剖析潜在的出口增长对于当前贸易逆差的缓解程度,由此判断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水平程度。

4. 2. 1 非常宽松管制情形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按照占比排序前4 位的依次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通讯和生命科学。美国对加拿大ATP产品出口占比排序前4 位则是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电子和生命科学。文章用ATP产品出口额之比得到的倍数衡量美国出口管制的歧视程度。以2014 年为例,美国对加拿大武器的出口额是对中国武器出口的65倍,其次是信息通讯3. 3 倍,再次是生物技术2倍,最后为先进材料1. 6 倍。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与对加拿大同样程度的宽松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前文假设条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应该与对加拿大的出口结构相似。如此则美国对中国的潜在出口额必然大于现有出口规模。

在模拟潜在出口规模时,考虑到美国对中国在2、3、5、6 和10 等5 类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接近于或略大于对加拿大的出口,所以这几类产品取绝对值进入模拟方程。而第4 类和第8 类占据高技术产品的绝大部分,所以这两类产品参照加拿大的进口结构系数值,取值为74. 20% (原值为60. 33% ,下同),第1、7 和第9 类的取值依次为3. 30% ( 1. 61% )、0. 96% ( 0. 57% ) 和0. 21% (0. 00% ),进而潜在的对华ATP出口规模方程表示如下:

X表示潜在出口额。

以上方程提高了典型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在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且保持与对加拿大同等待遇的情形下,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势必增加,进而缩小逆差规模。文章参照以上方法计算出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的原值和参照值,详见表4。

%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整理。备注:*表示参照值。

表4 可以看出,美国在上表所列的几类产品上对加拿大比对中国实施更宽松的出口管制措施,参考值显著大于原值。接下来文章将参考值纳入前文的出口规模方程,进而估计在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的情形下出口的潜在增加值。详见表5。

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实际值来源于美国统计局数据库。

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和加拿大同等的出口管制待遇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存在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表4 中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额可以用来度量美国因实施严格对华管制政策而导致的贸易损失。由于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出口管制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文章接下来将进行模拟论证。

出口管制政策直接限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如果出口管制是美国对华长期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那么出口管制导致的出口损失应该占据总贸易逆差相当大的份额,抑或放松管制所导致的潜在出口增长额理应极大地减少贸易逆差。文章用高技术产品的潜在出口增长额与当年的实际贸易逆差之比构建出口管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因子,该值越大说明出口管制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反之则说明影响较小。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的影响因子水平及走势表明美国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平衡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例如,2002 年出口管制所致使的贸易损失占总贸易逆差的0. 45% ,2014 年该值达到3. 15% ,最大值为2010 年的4. 07% 。由此看来,即使中国获得与加拿大同等的管制待遇,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对其贸易逆差的减缓作用仅低于5% 的水平。

4. 2. 2 宽松管制情形

在美国实施宽松出口管制的国家行列中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是影响进口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所以文章分别选取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组,然后选取印度和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组。

(1) 发达国家参照组

美国对英国的高技术出口主要以第8 类和4 类为主,前者占比不断上升,2014 年达到61. 63% ,而后者逐步下降,由2002 年的32. 53% 降为2014年的17. 26% ,但两类产品贸易额始终约占对英ATP总出口的70% 以上。美国对日本和德国高技术出口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占比最大的为第8 类产品,比值始终维持在40% 以上,其次是第2 类和4 类,占比分别约为16% 和18% 左右。美国对法国的ATP出口中第8 类占据绝对的优势,2014 年达到75. 40% ,其他年份也保持在65% 以上。

由此可见,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在第8、4 和2 类产品上具有较大的出口规模和竞争潜力。而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正是美国对华严格管制的领域。如果中国从美国获得与这些国家同等的待遇,则中美在该类产品的贸易额必然大幅上升,从而有利于缓解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借助以上几个国家与美国的ATP贸易结构系数估计中美ATP贸易潜在增加值,然后测度出口管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程度。详见图2 所示:

在发达国家参照组中,参照法国(FRA) 和英国(UKB) 的对美ATP贸易结构系数模拟出的影响因子更大,其中2009 年参照法国得到的影响因子最高达到8. 45% 。这表明中国若获得同法国同等的待遇,则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可以缩小约8. 45% 。2002 年参照德国( GEM ) 和日本(JPN) 模拟出的管制影响因子出现负值,这是因为模拟值小于实际值。即使完全参照美法贸易结构体系,得出的出口管制对贸易平衡的平均影响因子仅仅为4. 89% 。可见,出口管制政策对贸易失衡的影响非常有限。

(2) 发展中国家参照组

如果收入水平的差距对进口需求产生显著影响的话,那么以上所选的发达国家参照组与美国的ATP贸易结构系数套用到中美ATP贸易的模拟方程中,其科学性值得商榷。所以,文章接下来选取美国管制较宽松,同时又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样本作为参照组。遵循前文的假定2,中国与印度和墨西哥等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从美国的进口需求具有趋同性。因为美国对印度和墨西哥管制较宽松,所以美印和美墨之间的ATP贸易对中美的ATP贸易具有较大的参考性。

图3 可以看出,以美国和印度( IND) 的ATP贸易作为参照组模拟出来的出口管制影响因子最大值为2007 年的10. 45% ,这表明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可以减少对华逆差约10. 45% 。而以墨西哥(MEX) 为参照模拟的影响因子值均值仅为1. 01% ,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5 结论及建议

文章基于放松出口管制能够导致出口增加进而缓解贸易逆差的假定,从管制严格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高技术产品贸易国家参照组,前者包括非常宽松和宽松两种类型,后者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组别。以美国对华出口较多的2、3、5、6 和10 类ATP产品为基数,借助他国与美国在1、4、7、8 和9 类的贸易系数作为参照,分别假定美国对华实施非常宽松(参照加拿大) 和宽松(参照法国、印度等) 管制政策,并模拟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改善程度,研究结论如下。

5. 1 出口管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在所选取的参照系中,放松出口管制导致的潜在出口增加额占美国对华贸易总逆差的比值最大为10. 45% ,但该值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往往更具有参考价值。例如,参照印度和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而得出的平均影响因子仅仅为1. 79% ,参照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组得出的平均影响因子为2. 5% ,而以被美国实施非常宽松管制政策的加拿大为参照计算出来的各年平均影响因子也仅为2. 2% 。可见,出口管制不能构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美国出口管制主要针对少数敏感的高新技术和产品,这类产品在其总贸易规模中所占比重较小。前文研究指出,美国对华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占对华总出口额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其对世界高技术产品的总出口额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此外,XH/XN (CA) 值远远低于XH/XN (CN)值,这从另外一个层面表明: 加拿大虽然享受最宽松的管制待遇,但是对美国的少数高技术产品需求规模仍然有限; 中国虽被严格管制,但是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需求非常巨大。

5. 2 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尽管出口管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但是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且越来越大。以不同国家作为参照模拟出的影响因子走势可以看出,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所导致的潜在出口损失越来越大,换言之,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冲击作用逐步加大。例如,参照加拿大模拟的影响因子值2002 年为0. 45% ,截至2014 年增加至3. 15% 。参照其他国家模拟的影响因子值也具有类似的演进趋势。

综上,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虽然限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但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放松管制所导致的潜在出口增加额占总贸易逆差的比值平均低于5% 的水平。所以,剖析中美贸易失衡还应该从收入水平、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效率、汇率兑换和经济结构等入手。

尽管出口管制不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但是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直接限制了该类商品的贸易增长,并抑制了与这些敏感技术或产品相关的商品的衍生贸易,从而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具有放大效应。限于统计技术原因,这种放大的贸易损失无法找到参照系并进行模拟度量。基于这个原因,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会比前文模拟值更大些。虽然出口管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但是要求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出口管制政策已经对贸易逆差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放松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利于释放其他相关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尤其是获得衍生品出口增长的巨大利益,进而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

(2) 中美贸易失衡不是由于出口管制或汇率控制等在内的 “制度性因素”所致,而是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引起的 “结构性失衡”。所以,敦促美国放松出口管制,可以更好地吸收高技术产品贸易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更快地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变当前 “低价格、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出口格局,优化对美进出口贸易结构,从而缓解中美贸易失衡。

摘要:文章选取被美国放松管制的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参照样本,按照美国产业安全局关于高新技术的10个分类标准,在放松对华管制的假定条件下,模拟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潜在出口增加值,由此判断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非常宽松和宽松两种情景下,无论是参照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对美贸易结构系数,影响因子的平均模拟值均低于5%,这表明出口管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但影响因子的模拟值具有普遍递增趋势,这反映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美贸易呈现的并非“制度性失衡”而是“结构性失衡”。

浅谈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与对策 篇8

一、中美贸易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 2001至2007年, 中美贸易额持续增加。2001年双边贸易额为804.8亿美元, 2003年达到了1263亿美元, 2007年为3020.8亿美元, 是2001年的3.75倍, 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按照美国的统计, 2001年为1215亿美元, 2003年为1808亿美元, 2007年达到了3867亿美元, 是2001年的3.1 8倍。

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美贸易失衡愈加显现。按照中国统计, 2 0 0 1年在中美贸易中, 中国顺差额为280.8亿美元, 2007年为1633.3亿美元, 增长了1352.5亿美元。按照美国统计, 2001年美国贸易逆差额为830亿美元, 2007年为2563亿美元, 增长了1733亿美元。两国统计数据不同, 但都说明了巨额贸易失衡的存在, 美国声称, 他们已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逆差, 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 使得双方在贸易失衡问题上纠纷不断, 成为困扰两国双边贸易最大问题之一。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

(一) 中美两国国内经济失衡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我们借用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来分析贸易平衡状况:

整理得:X-M=S-I+ (T-G)

其中, C为消费, I为投资, G为政府支出, X为出口, M为进口, S为私人储蓄, T为税收; (T-G) 为一国政府储蓄。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含义是: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 则该国对外贸易表现为贸易顺差;相反该国对外贸易则表现为贸易逆差。在开放经济中, 一国的贸易收支失衡通常和该国国内经济失衡相伴随。

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储蓄/投资结构失衡。1998年至2006年, 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在此期间国内投资也在持续增加, 但是个人储蓄率自1999年后就开始了大幅下降, 2 0 0 5年和2006年出现负值。对于美国来说, 长期的低储蓄率, 就必然需要依靠进口即国外的储蓄来弥补。以2005年为例, 美国国内总投资和个人储蓄之间的差值为21385亿美元。我们可以认为美国较低的储蓄与较高的投资之间的巨额缺口, 相应的增加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恶化了经常账户收支状况, 使得贸易逆差数额随之扩大。

与美国相反, 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 中国的投资支出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2006年以来,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表现出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中国积累的大量资源和资金转换成了大规模制造业投资。而中国的储蓄率则保持着更高的水平。从2000年起, 中国便已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46.2%, 2007年9月, 中国的储蓄率为44.1%。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 国内的生产能力相应增加, 但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供给的产品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吸收能力, 超出部分只能由国际市场来消化, 进而导致中国的出口增加, 对外贸易顺差较大。

(二) 美国对华严格的出口管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在国际经济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相互之间的贸易可以说是互补性的。中美两国应各自发挥比较优势, 美国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技术水平高、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互通有无, 共享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但现实是美国并没有向中国出口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相匹配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美国对华设置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从美国进口所需要的大量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 美对华贸易逆差也是美国作茧自缚的结果。

(三)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美国正向后工业社会迈进, 服务业兴起, 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许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国外。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外来投资来源国, 其通过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大部分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完成的, 从而取代了其母公司同类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即减少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美国利用中国的各种优势对中国进行投资, 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 增加了中国的出口,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

除此之外, 国际产业转移使得东亚和东南亚把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 加大了中国的出口。

三、中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建议

(一) 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失衡, 扩大内需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要从恢复国内平衡入手。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总格局中, 我国属于储蓄大于投资、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方。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尤其是农村市场, 目前农村消费水平还是较低, 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消费环境不理想, 所以刺激农村消费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通过扩大内需并带动进口, 具体到中美贸易就是要尽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 这样做既能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又有利于调整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

(二) 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从长远来看, 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 调整产业结构, 突破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现状, 才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最终出路。

中国的产业调整要在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 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高度化的产业结构, 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中国对美国的依赖性太高, 而美国相对来说对中国的依存度则低很多。这就造成了在中美贸易间有不平衡的依存关系, 所以我们要调整出口策略, 寻找新的市场或扩大原来已有的市场, 减小对美国的依存度。

(三) 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扩大内需和美国提高国民储蓄率来平衡贸易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可以借助于对美直接投资来降低顺差的增长速度。一方面, 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到美国投资办厂, 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 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海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另一方面, 中国对美国的大量的贸易顺差, 应及时转变对美国政府债券持有量的增加。我们可以是适时适量地抛售美元债券, 对美国形成一些压力, 但主要是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这既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大大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 又可帮助美国平衡财政赤字, 弥补其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

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不是靠单方面就能解决的, 需要双方长期共同合作、努力。美国不应把贸易问题政治化, 而应真诚的应该采取一些务实的行动, 互相支持和配合, 使得中美贸易失衡数额和副作用逐渐减小, 促使双方在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失衡不断扩大, 并因此产生了众多的贸易摩擦, 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根据中美贸易的现状找出了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 就解决贸易失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贸易失衡,出口管制,扩大内需

参考文献

[1]、赵放、冯晓玲, 从内部经济失衡和产业转移看中美贸易失衡,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年第3期

[2]、杜凤蕊,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经济论坛, 2007年第15期

中美经济失衡 篇9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直接投资;中美贸易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利用美国直接投资公司,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术产业与技术知识作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国内企业成熟的传统产业与技术转移到国外企业,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性,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对中美贸易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与美国对中国顺差转变时间不同可以看出,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明显的不同。虽然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大不相同,但中美双方都认为中美贸易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美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美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资金流量、完善的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且美国农业与服务行业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端产业链中。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世界众多的人口等基础资源,但却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且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不完善,农业与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低端产业链中。这也是中美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中美贸易过程中,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等货物贸易,中国获得利益较小,而美国获利较高,这也是中国对美国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美国直接投资企业。

2.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

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方面。根据中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在1993年以前,中国对美国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下,差额大约为19.87亿人民币,自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国贸易由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且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不断发展,顺差额逐渐增加,到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额高达1.37万亿人民币。然而,根据美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转变时间是在1983年,差额为6.32亿人民币,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差额高达2万亿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贸易失衡的主要问题的争议与分歧很大。

二、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取代方面,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一个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市场,例如贸易方式、投资方式等,而直接投资方式的应用就会取代贸易方式;②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创造方面,即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在美国或者中国之间进行新贸易产品的创造,扩大了贸易的效易规模;③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补充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增加了贸易竞争机会;④中国对美国贸易范围的扩大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扩大中国市场,还可以扩大其他国家贸易市场,增加了美国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总量。

三、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措施

通过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分析可知,在中美贸易失衡的状态下,美国获得较高的利益,而中国不仅获得利益较低,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①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吸引德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中国市场,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②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降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靠性,分散中国出口贸易市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③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减小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靠性,促进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四、结语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其影响也不相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大大提高美国经济效益;而从中经济发国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有效缓解了中美贸易失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李海波,刘茹林.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3):121-122

[2]刘飞霞,刘丽玲,李佳丽等.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14):141-142

[3]王启洋,李建伟,张树城.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03):113-114

[4]邹正方,谭进林,范如海.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研究(上旬刊),2011,23(01):147-149

中美经济失衡 篇10

在国际贸易中, 由于各国比较优势、产业格局等的不同, 贸易失衡成为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常态。中美贸易失衡 (Trade imbalance) 属于经济依存度较高的两个大国长期内进出口的巨额单向不平衡。开放贸易条件下, 这种失衡对顺差国和逆差国的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贸易条件与政策等都有较大影响。

中美建交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两国贸易额逐年攀升, 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 扩大到2009年的2982.6亿美元,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8%。其间, 从1978-1996年, 两国贸易账户一直是在赤字和略有盈余之间波动, 大体趋于平衡。1997-2004年, 中美贸易出现持续顺差且其规模随贸易额增长平稳上升。在2005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之后更是一路飙升至2008年的1708.6亿美元。, 虽然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中美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0.6%, 但总量依然可观 (见表1) 。

(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在中美贸易总额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浮出水面, 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呈现“剪刀口式”增长, 从2000年起已经超过日本, 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另一方面, 伴随着贸易额的不断攀升, 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也逐步加大, 从2000年的6.9%提高到2006年的10.4%。虽然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两国贸易额减少, 然而2009年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依然维持在6.1%的高位 (见图1) 。从贸易收支结构来看, 我国对美出口依存度与对美进出口依存度具有高度一致的变动趋势, 而我国对美进口的依存度却一直在2%的水平低位徘徊 (见图2) 。这说明在两国的贸易活动中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等对我国的出口额乃至经济增长具有巨大影响力, 而由于美国对华出口的限制使其自身比较优势无法发挥, 国内市场和贸易政策对美国出口影响较小。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 中美贸易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

二、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占有较大比重, 从市场需看, 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交易国, 中美贸易失衡造成了巨量的对人民币的需求。因此, 从美国的利益出发, 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强烈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然而, 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据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估计, 如果按贸易额加权计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为10%, 那么中国出口总额只会减少2%。美要求人民币升值, 更多是出于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考量。

2. 外汇储备庞大有害经济增长

中美长期的贸易失衡使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 截至2010年7月,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逾2.5万亿美元, 其中有65-70%为美元资产。以美元为主的储备结构存在汇率风险和利差损失风险, 美元的持续贬值和较低的收益率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而巨额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如果持续下去, 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受到损害。

3. 贸易摩擦加剧

由于中美贸易长期失衡, 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贸易逆差激化了其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考量, 美国一直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并以反倾销手段和高技术贸易壁垒不断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 由于我国输美商品结构过于集中, 企业低价竞销且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截至2010年7月, 美国共对我国104余种商品采取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 并以产品不符美国安全标准为由, 多次招回中国商品, 而今年前9个月美国企业已对我国商品提起近20次337调查申请, 使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4. 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 随着美元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 不仅从总量上制约央行宏观调控效力, 还从结构上削弱了调控的效果, 使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越来越小。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对美国较高的出口依存度,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内需求的变动将对我国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1. 储蓄投资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反映了两国储蓄和投资的失衡。由于我国储蓄额远大于投资额, 富余的储蓄以出口形式流入美国, 形成对美国的借贷。而美国对华出口量较小, 需要从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的我国借贷以购买进口品。所以, 国内的投资储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失衡问题, 对外经济失衡是与国内经济失衡相关联的。

2. 国际分工与美国对华出口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中国和美国的要素禀赋不同,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 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美两国在产品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如果自由贸易, 将形成良性的经贸关系, 促进两国经济的增长。然而美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 禁锢了本国的比较优势, 人为扩大了中美贸易差额。加之我国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无法培育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较大需求, 成为引发中美贸易失衡的一大原因。

3. 内需不足

据IMF的统计, 2009年我国人均GDP为3600多美元, 全球排名99位,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过低且滞后于经济增长, 贫富差距较大。这样的财富与收入结构决定了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较低的现状。另一方面, 政府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提升了居民对未来生活成本的预期, 使即期消费减少, 私人储蓄增加, 造成了内需不足, 储蓄过剩的现状。同时, 社会储蓄大于投资, 我国资金闲置与资金利用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 社会投资多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 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投资不足。因此, 出口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 政策因素

一直以来, 我国政府奉行类似于“重商主义”的政策, 采取多项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出口创汇, 对资本“限出奖入”。这种政策导向刺激了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 虽然消耗了过剩产能, 有利于经济增长, 但是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投入不足使我国出口部门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 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全球的利润中心, 这就促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 加速了国际收支失衡。

5. 国际直接投资

蒙代尔认为, 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两种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投资是对贸易的替代。基于接近廉价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考虑和中美之间贸易壁垒的存在, 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在中美贸易失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华美资企业不但通过其出口带动我国的出口, 而且通过对我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和多种形式的非股权产业联系间接促进其出口。

四、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之对策

1.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对美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方式决定外贸发展方式, 在新形势下,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我国对美出口商品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低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加大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整合力度, 降低对资源、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有形要素的依赖, 在稳步提升我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 大力发展一、三次产业的对外贸易, 改变加工贸易一枝独秀的局面, 使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在质、量和结构方面都得到改善, 打破目前中美两国的贸易分工格局, 缓解中美贸易失衡, 使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 优化我国国际贸易市场结构, 稳定对美出口市场, 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逐步降低对美贸易在我国对贸易中的比重, 分散贸易风险。

2.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扩大内需

内需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内需不足不仅导致我国产能相对过剩, 不得不通过寻找出口途径加以消化, 而且是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 经济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在中美贸易失衡条件下, 扩大内需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 实现贸易收支总体平衡。为此我国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合理范围内大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完善收入的再分配制度,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此外, 国家应加大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 确保公平, 从而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通过扩大内需, 繁荣国内市场, 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 完善中美贸易的政策环境

政策是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降低中美贸易失衡风险的重要支撑。首先, 应在现行汇率制度上继续探索, 降低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比重, 在扩展海外市场的同时, 遴选优秀币种扩大货币篮子的容量, 降低汇率风险。在增强汇率弹性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和规模, 积极开展海外人民币业务, 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其次, 继续稳定并加大财税政策对外贸的支持力度,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通过财税政策导向促进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引导企业出口具有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密集型产品, 扶持农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出口。探索具有宏观经济适应性的关税税制, 优化关税结构, 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服务;第三, 探索反应迅速、应对有效、反制有力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构建对美贸易所需的精通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和法律、政策的人才队伍, 加强谈判能力和反制能力。第四, 积极推进中美双边贸易谈判, 敦促美国尽快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逐步解除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 积极研究全球气候谈判对两国外贸发展及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摘要:中美贸易失衡对中美两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 我国首当其冲。本文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现状探讨了该问题对中国经济与外贸发展的影响及产生贸易失衡的原因, 并对解决中美贸易失衡、转变中美贸易发展方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失衡,对策

参考文献

[1]钟山:坚定不移地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求是, 2010年, 第16期

[2]方齐云著:《国际经济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3

[3]王红艳等: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商场现代化, 2010.3

[1]张波:建交三十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回顾及展望, 商业经济, 2009年, 第3期

上一篇:佛教医学下一篇:有效交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