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

2024-07-12

中美经贸关系(共11篇)

中美经贸关系 篇1

非常感谢大会的组织者。

我认为在过去10年里, 世贸组织中的重要事件不是多哈回合的发起, 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如此, 那就是中国加入到世贸组织大家庭中,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这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智慧也非常重要, 因为所有的贸易谈判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好处, 而不是为谈判者带来好处, 为确保企业的成功, 这是他们最终的结果。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新的机会, 我们有很多新的机会, 虽然现在面临着金融危机, 但一些机遇就来源于危机, 谈判和谈判者总是反映比较慢, 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意思。另外我还要提一下目前的环境和目前的风险对于贸易体制的影响, 以及我们合作的可能性和一些合作的机会。

谈到多哈谈判, 我觉得应该认清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第一, 气候的变化。下一个月在哥本哈根我们将对气候变化进行讨论, 看看我们能做一些什么, 对北京的决策者和华盛顿的决策者来说, 在多边框架体系下能为气候做些什么呢?第二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这需要去除一些限制和壁垒。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实际上在下一轮的多哈谈判中也应该关注到这一点。还有一点就是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农业对中国出口非常重要, 对中国的进口也非常重要, 以及对于所有的贸易国家的进出口都很重要, 我们在产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方面关注不够, 新的谈判应该对他们更加关注。最近一次谈判似乎没有获得任何进展, 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是同样。经济危机导致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对于材料进出口的限制。在我们看到这么多新的一系列的议题之外, 我们想一想还少了什么?那无外乎就是科技、金融、以及投资和贸易的作用。

邓小平在1978年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引进了外来的投资者, 胡锦涛以及其他领导人都强调外资的重要性,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也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投资也需要得到重视, 当然我们也要谈到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利, 我们还要关注在社会安全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创新也是中国的核心词, 在去苏州的路上, 有这样一块标志牌:“发展是硬道理”。创新也是硬道理, 是我们必须指出的关键事情。在上海、上海、哈尔滨、成都等许多城市的研发工业区是我们改进或者说改善创新的最具体体现。

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 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高的失业率, 美国的失业率是非常高的, 达到了两位数, 官方统计的数字是10.2%的失业率其实是低估了的, 因为有些没有被计算在内。一些看上去全职工作的人员, 却没有全职工作, 也不在统计数字之内。中国也面临着高失业的问题, 两国政府都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以政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创造就业, 在短期内必须做这件事情, 其二, 从中期和长期来看, 他们也要关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在这两方面要建立绿色行动, 在美国我们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可以保持在70年代那个水平的话, 到2017年才能够使失业率从10%降到5%, 所以这个任务很艰巨, 在中国失业率统计数据不太一样, 但是有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 尤其是那些农民工, 中国似乎和美国一样, 都不愿意采取更开放的计划, 因为这个实际会影响到就业,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今天更是如此。通过创业和创新发展经济, 以及增加工业的附加值, 创造自有的品牌都是中国政府所强调与重视的。

我们现在也会问, 这是新的保护主义方式, 还是增加竞争力的积极举措?在亚洲, 人民似乎通过促进国内的消费来创造就业, 但是做起来并不太容易, 在美国储蓄率也需要提高, 美国的财政赤字要降低, 同时亚洲国家的消费更需要刺激, 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刺激了中国的消费, 但这是暂时的, 两个国家都没有能够降低或者减少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性, 我们要鼓励美国人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 增加储蓄率, 而中国需要增长它的国内消费。所以我认为, 将来中国对美国扩大投资是最有效的办法来改善双边的不平衡。

哥本哈根会议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不可能是巨大的进步, 各国政府会采取各自的气候变化政策, 在中国是强调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来缩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而美国也通过了一些法案, 诸如800亿美元的刺激措施来鼓励开展新能源产业, 如生物燃料及新电池等, 刚才前面的发言人也谈到, 这些法案里有购买美国本国货的条款, 尤其在政府采购协议当中, 只有参与了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才可以被认为是购买美国产品的对象, 而中国不是这个协议的成员国, 美国主要关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行业, 1/3温室气体排放是来自于能源生产, 所以在这个行业, 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同时在这方面也面临着保护主义的压力, 无论结果如何, 不管是美国、欧洲或者其他国家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都会对贸易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将吞并现有的世贸组织规则, 所以有两个美国的参议员建议, 我们要考虑对于那些不使用国际规则进行生产的国家实施新的税收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他的国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才能体现公平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正华来美进行了访问, 他批评了这种美国立法者的声音, 他说这些举措会对于进口到美国高碳排放的产品增加碳关税。而此前在国会法案中已经有了一个碳交易体系, 已经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要求, 对于气候的变化是要求各国共同努力的。在这里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一些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 包括轮胎的特保案, 当这些立法通过的话, 会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某些国家可以通过这些来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口。

世贸组织的职责是什么?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在今年11月WTO总干事说到, 贸易体制是为了促进人民的福利, 而不是降低人民的福利。如果有了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话, 世贸组织规则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所以, 环境协议在过去的W T O框架下也谈到过, W T O的机制也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特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我们正是考虑到各个国家经济的影响, 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 而采取的一种非主观的合理的方式。在《京都议定书》中我们要求不能够对国际贸易进行歧视, 而对于气候变化原则方面则并没有过多的涉及。

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补贴措施, 主要是对于国内产品面对国外进口产品方面的限制和补贴措施, 不管是水泥还是钢铁, 这些高碳排放的产品, 他们有可能得到一些财政方面的支持, 出口的时候就会具有更强的竞争性, 在世贸组织网站上我也谈到了什么是可接受的, 什么是不可接受的, 补贴也有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 进口限制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有一些案例, 环境因素必须得考虑到, 比如在珍稀乌龟案中, 环境因素必须给予考虑, 需要采取一种对海龟这种珍稀动物进行保护而规定捕捞网的大小。这就显示了对环境的考虑。还有一个案例也重申了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有限的资源, 而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关注到汽油对空气的污染, 说起来很容易, 我们要对绿色产品进行贸易的自由化, 但是很难找到或者界定什么是绿色的产品?当我们生产一个所谓的绿色产品的时候, 在制造过程当中, 就排放了很多碳, 也许最终产品是一个绿色的产品, 但在制造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污染, 所以一些发起诉讼的人, 认为这个过程是非绿色的, 风能厂的一些设备和原料, 他们是不是绿色的, 他们在制造和运输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太阳能板, 在制造过程当中会消耗许多的金属, 是否对环境有害?随着时间的变化, 一个混合油气汽车目前被认为是环保的汽车, 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可以减少碳的排放, 但是在十年前, 那些混合燃料的汽车被认为是高污染性的, 而且是不被认可的, 所以绿色的概念在今天也许十年前并不认为是绿色的, 所以说要对于绿色的界定在立法方面加以衡量是不太容易的。反过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我们更需要通过经济的发展, 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 南北两个阵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的生产出很好的绿色产品, 在进入别国市场时应该不受任何限制, 但是同样的他们还需要在别的产品方面获得帮助, 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些严重的问题, 我希望多哈回合会解决一些问题。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合作的机会问题。我们总谈挑战, 以及挑战在环境保护、就业等方面的更多挑战, 但其实我们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能源政策、科技发展, 以及气候变化减缓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合作的机会的。中国和美国都对煤炭有大量的依赖, 用它来发电, 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风能发电。其实所谓的绿色煤炭本身这个词汇就是自相矛盾, 我们没有一个清洁技术来生产煤炭。目前, 中方和美方正在进行多方的合作研究, 同时在能力建设, 最佳实践, 以及大型研究项目方面中美也可以进行合作, 总之是在各个层面上的合作。

在贸易方面, 我认为美国和中国如果不领导多哈回合的话, 多哈回合是不可能成功结束的, 这是两个国家必须进行的合作, 尽管要避免一些贸易和投资的扭曲政策, 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两个国家应该一起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 不管是外向投资还是内向投资, 中国对美国投资, 不仅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而且对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都是有好处的, 而我们不应该错失这个机会, 这是我想通过这个论坛想告诉并激励大家的。

摘要:在贸易方面, 我认为美国和中国如果不领导多哈回合的话, 多哈回合是不可能成功结束的, 这是两个国家必须进行的合作, 尽管要避免一些贸易和投资的扭曲政策, 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两个国家应该一起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 不管是外向投资还是内向投资, 中国对美国投资, 不仅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而且对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都是有好处的, 而我们不应该错失这个机会。

中美经贸关系 篇2

参加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感想 ——作者:海外桥梁,中文编辑:言语

2011年1月21日,我作为芝加哥政务会的一位会员,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市举行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及项目签约仪式,亲身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日益拓展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浓烈气氛。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海外赤子,清楚地看到共同的利益让两个国家走到了一起,生意合作关系将会日益融洽推进,当然特别高兴。虽然两国在一起签了不少经贸合同,但我也发现,两国之间在商贸洽谈习惯和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需要交流沟通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试图从我亲身感受中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一)人坐在了一起,心性和理念更应该融合在一起

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两国人的意识形态,感觉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中美之间要达到真正的了解和接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我们都知道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体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价值和人生观,注定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同思维,文化的差异是自然的。比如:中国文化受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中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和”为目的,比较顾重大局,能够忍辱负重, 但美国受基督的熏陶,更注重个人主义,喜欢独立自由,强调民主和平等。

我常想,如果让两国的普通百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身挨身地坐在一起,效果会如何呢?文化的差异有多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已听过很多遍“了解和接受对方”。那我们究竟对对方了解了多少呢?我们该如何去接受对方呢?

让我们从商务活动的角度来看看这次签约仪式吧:会议和午餐时,大部分中国人和中国人坐一起,美国人和美国人坐一起,首先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没有语言交流的融洽,交流 1 就很难。有几个美国人带了自己的翻译,企图与中国人交流。但美国人那迷人的微笑,谈吐时声调的高、低、快、慢,情绪的波动到了翻译的口中,则成了一种没有节奏、没有欢快声调的机械传播。我意识到语言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中间会遇到燥音及空气干湿度的影响,更何况还有听者的理解能力、心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说话者的口中到听众之间本来就会失去一些原意,再插个翻译进去,失去的就更多了。缺乏情感交流的快乐,却感受到空气的沉重。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交谈,首当其冲的是很难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对我来说,语言不是问题。但和美国人交往的时间长了,习惯了美国人这种交流方式,和中国人一起聊天时,为了尽地主之宜,尽量找话题来活跃气氛。但看不到他们的面部表情,总怀疑人家对我的话题是否感兴趣,平时欢快的我,需要为自己重新定位。人就是这样,适应美国文化需要时间,一旦习惯了,再和中国人打交道,又得倒过来适应。会议中间休息时,看到几个中国人聚一起,谈兴正浓,想接近他们,又有点不知如何插话,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寻找新的交流渠道。好在倒过来适应相对要容易很多。我突然想起了美国人的建议,最好找一个人或三个人的团。我先面带微笑自我介绍,然后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试了一下,还真管用。以此认识了温州商会的副会长和中国商会联合会的滕总裁。午餐时,还和中国的“节能大王”宫志利畅谈了许久,他说他在我身上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相信美国人会说他们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想也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所在。宫总很会活跃气氛,他夸川妹子皮肤白,人也长得水灵灵的,如果我的作家朋友站在他的角度,我想他们可能会说川妹子像芙蓉花——反正是那些我的四川老乡肯定喜欢听的话。滕总与我们同桌,他是清华大学同学会的会长,他说话时面带微笑,感觉和蔼可亲。还有位大学的院长(武汉市的一位人大代表),但没有时间对他们做更多的了解,我相信凡是来到这里的,一定都是中国的精英,我个人非常想对这些精英多一些了解,把他们的成功奋斗史与我的美国朋友分享,也让美国人知道咱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能人。只可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否则带他们去唐人街的“老四川”“老北京”品尝地道的中国菜该多么有趣、有益。这些中国朋友住的地方,离芝加哥的莎士比亚戏剧院、艺术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很多世界有名的场馆都不太远,却不能亲眼目堵人类辉煌的历史与尖端科技,我也没有时间来表达四川人的热情好客,甚是遗憾!我想原因就是,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见面交流,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

(二)国际复合型人才是经贸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力量

我记得仪式上有个发言人说,中国还很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就是在海外能溶入主流社会的那种人才)。他说我们不能等到有足够的人才了才走国际化,否则我们会错过很多机会,目前的中国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以我之见,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不能很有效的抓住机会。国际人才就是置身于广大民众中,只有广揽人才,才能发现人才。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比,中美文化有更多的交汇点。美国是一个大溶炉,能够包容多种文化、多种种族,不同政派的人谈论政治时,可以吵得面红耳赤,之后在他人面前又自称好朋友。在美国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敬仰不同的神。但说话时却要非常的小心,否则带个种族岐视、民族岐视、年龄岐视、性别歧视等头衔,弄不好还得上法庭,即使如此包容的国家,中美两国的文化更多的是反差。比如送礼物时,当一个美国人收到礼物后,会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并说声谢谢,让人家知道您很喜欢。如果不喜欢(或不适合)等诸多原因,你还是应该收下,收后送人好了。一般来说,送礼的人对礼物没把握,就会把收据给你(去掉价格),让你去商店换喜欢的。人家夸您,你要说谢谢,而不是中国人的谦虚。否则您在否认人家的判断能力,这些礼仪在中国恰恰相反。能够精通两 国文化的语言、价值观、人生观,人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交流。不过在目前,这样的人才可说是凤毛麟角。

在这次签约仪式上,我遇到一个在美国威州大学毕业的中国精英。他说话自信,表情丰富,眼睛也闪闪发光,与人交流时不忘直视观众,他的谈吐得体,很有感召力,原来他的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州,经常往美国跑,对中美文化可说是都精通。这样的人就是中国新一代的国际人才。

在多数美国人的眼中,即使你的专业能力比人家弱一点,但你的社交能力比人家强,你就比人家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一般的美国顾客不是买你的产品,而是买的你的“感受”。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太重要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多的是注重知识,而忽视了这种社会交往能力。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相信中国教育也会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的国际人才,为中外经贸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三)从翻译质量看语言包装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论坛,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精英的名片上都有很多“长”字,但他们的名片上还是中国式的英语。翻译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字一句的翻译,感觉就是很拗口,习惯用法是不一样的。语言是一种环境,没有在这种英语环境里生活,犯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我有时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深有感触,但给美国人名片时,翻译错误还要降低档次。比如“ Free Investor”,中文原意应该是“ Financial Advisor””“Help Oneself Terminating Machine(自助终端)”should be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就连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盛会,还有不少不准确的翻译。如果你读过我博客里的《用词错误的危险》(《读“原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留美最大冲击是文化”之感》)的论文,里面谈到我和一个高层管理的美国朋友一起去吃午餐,他说很多人把产品质量与语言翻译的质量挂钩,低劣的翻译送给潜在客户的一个信号就是:“如果企业没有能力把握好语言的包装,客户怎么能相信你有能力把握好产品的质量”?后果是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买此类产品。有效的语言沟通帮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价值。最成功的国际企业已经认识到,语言技巧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充分利用类似人才,他们所服务的市场才能得到真实的产品信息。IPOD之所以能鹤立鸡群,掌握了语言的技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交流也好,宣传包装也好,用词简明易懂,给人印象深刻,顾客很容易就记住“IPOD能够装一千首歌”。自然也就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可见精确的用语,对于交流的重要,市场的重要。我身边有个美国朋友,他的一个日本朋友在日本生产了一些产品往美国销售,商标上是日本人翻译的英语。日本和中国的文字很接近,语言上的思维方式也接近,所以日本英语和中国英语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美国人一看是劣质英语,传递给人的信号,似乎就是劣质产品。销路自然可想而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毛泽东的简历由美国人来写,字字句句没有文字上的优美,反而是一些常见的错误,作者的文字就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你觉得你想继续读下去?你觉得你会敬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我想大多数人不会这么想的,所以你们要理解和原谅美国人对劣质英语的“条件反射”。后来我的美国朋友告诉了事情的真像,这个日本商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拜托我的美国朋友负责商标的事情。这个美国朋友请了个专家把包装设计成纽约最精致的产品,人人看了就想拥有的欲望。在美国消费者的心里,首先是思想上的共鸣,然后由情绪来控制逻辑,美国人会用各种理由来为他为什么买这个产品做辨护。后来这个日 本人赚了很多钱。同是一个产品,因语言和外表上的提升,档次马上就上去了,可见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包装。

如果中国想走上国际化,地道的英语是必需的。

(四)、中美贸易中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此次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分析两国的优劣势,如何取长补短,和加强中美之间的友好合作。美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管理、发达的科技、文明的教育、一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还有就是肥沃的土地、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劣势在于个人的权力太多,工会的权力太大,一些人认为社会欠他们的太多,所以这样那样的福利成了企业和社会一笔很大的开支,同时太多的商务法律条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产品成本太高,新产品上市的速度太慢,价格上无法与中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比美国便宜很多,厂房可以搬迁,资金可以流动,而大批劳动力从中国搬往美国就太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搬出美国,许多美国工人失业的原因。中国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的丰富,劳动力的便宜,很多人能够吃苦耐劳,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太高,中国人很聪明,很多人还多才多艺,学什么都快,有些产品越作越好。这次签约的仪式充份感觉到全球经济的冲击。全球经济就是分析各国优势,用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产出最多的产品,像飞机类的高科技产品,美国成本价更低一些,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从美国买了那么多的高科技产品。而电子品、衣服、鞋类的产品,中国更便宜,在美国很难找到美国制造的类似产品。我的小女儿问我,为什么我们用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我告诉她,一是中国人心灵手巧,再就是商人为了利润而冒险,为了利润而求长期的发展,中国制造就是因为制造商和流通商人都能赚钱。女儿的梦想是作一位经济学家,我说得她心服口服。

(五)中小企业合作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头戏

这次仪式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加强两国中小企业的合作。因为大的企业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开发新的市场,很多中小企业也想走上国际市场,但条件不具备,比如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雇专业人员帮他们了解市场和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有人来为他们牵线搭桥,同时生意上的合作离不开一个友好、和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而群体的力量(当然前提是在友好合作的环境里才可能)可以改天换地,上太空、下海洋,探索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

比如我现在正同一位中国工业经济师、国际商务师、外经外贸管理的精英合作几个项目,我们之所以想一起干这些项目是因为他手下的一些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也渴望与美国的相应企业合作,利用美国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质量的工厂设备帮助他们节能减排,开发新的产品,合理的处理废物,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但这些企业因环境、语言、文化的限制,要想向美国企业表达他们的宏伟目标,让美国企业分享他们的“野心”,达到合作上的公平合理不是易事,我发觉我的背景能够填补这个空间,我能理解这些企业的需求,用我的激情和视野去感召符合条件的美国企业,用我对数字的理解去说服人家这为什么是赚钱的项目。对美国人来说,这些技术、管理不卖出去是不值钱的。我相信群体智慧,精明的人会顾全大局,从长远的眼光来认真思考和对待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跟中国人合作。如果这些项目的投资比其它项目更有把握,投资回报也比其它的更高,我就会比中国厂家更 4 容易找到他们志同道合的生意伙伴。我期待着为中国的经济添砖加瓦,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而做贡献!结尾语:

根据我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中美的误解还比较多,敌视的目光也还有。一些美国工人认为中国人偷走了他们的奶酪,所以向这次的中国考察团抗议;而有些中国人也认为美国人占了他们的便宜,美国人想控制他们的发展,心理很是不平。如果每个人能够跟着时代走,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天地,属于他们的奶酪。了解和接受对方需要时间,我愿用今生之力,为增强两国人民的理解和信任而努力。虽然两国不可能完全的融合,但对对方的了解更有助于尊重和接受对方。我愿寻找机会,提供中美两国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把美国的礼仪和实践中的经验与中国的校园结合,教中国学生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交朋友,帮助这些学生培养国际意识,享受跨文化友谊的乐趣,孕育一个友好合作的国际环境;也希望创立一个孔子学府,给美国人提供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让中国的礼仪老师来美国作文化交流,中国的企业家来美国作商务交流。这次胡锦涛主席来美国,拜访了一些开设中文的美国学校,为显示他的诚意,还给一些开设中文的学校提供经济赞助,他那种渴望传播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让我很感动。我在美国生活了这么久,对两国文化的了解还是比很多人知道的多,我愿用我的知识和技能为中美的互惠互利,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而努力,帮助两国的学生和企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相信中美的合作是广阔的,前途是光明的!正如胡主席所说:“如果中美两国共同面临挑战,两个国家都将会变得更强大!”

谢谢大家!【言语备注】:

作者海外桥梁女士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美国管理会计师,她的两门证书都是通过自学,并第一次就通过所有考试。在大学期间,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国教授认为她是他26年教书生涯里最优秀的一位学生之一。

她曾获过声望很高的学术奖,比如:Phi Theta Kappa(意思是向金子一样好),Magna Cum Laude(希腊语里就是“很高的荣耀”),National Dean’s List(全国学院优秀学生的名单);Distinguished Scholar(优秀学者)

在一个13亿美元年销售量的跨国公司(Textron Fastening Systems)工作过,她一个人能够胜任两个人的工作负荷(她的几个美国老板为中国人的那种干劲而敬佩)!她的生活适应力很强,现在伊利诺伊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委员会服务,同时和美国人一起带领一个“朋友永远不嫌多”的关系团体,并担任这个团体组织的秘书长。从小就喜欢探索异国文化,现致力于中美文化和商务交流。很多中美文化和商务交流的文章在她的博客里:

海外桥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rossculturalexperience

英文版论著参见海外桥梁的原著

这篇论著是海外桥梁女士用纯正的中文自己撰写的,应她的邀请,让我进行文字润色,其实,她的中文功底还是很棒的,只是在国外生活了近20年,从思维到行文习惯都深深刻印上了美国精神和个性罢了。我哪敢对她的文字做修改润色啊,一个人的风格形成后,是不好轻易加入他人的风格的,我只是就标点符号和一些同义词等进行了简单修改编排而已。所以在这里发送出,是经过她本人的同意的。我期望某些中文经济论坛或报刊,看了此文后能给予转载或发表,这毕竟是一个美籍人士看中国看中美关系的著作,很值得我们借鉴、采纳。也祝愿我们成为中美关系更加紧密融合的桥梁、媒介。

芝加哥密西根湖

芝加哥海洋博物馆

菲尔德博物馆

芝加哥摩天大楼

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 篇3

关键词:重商主义;持续逆差;人民币汇率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22-02

一、美方的观点

1.中国实行新重商主义政策[1]

中国长期实行的鼓励出口(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限制进口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长期不平衡。具体地说,美国认为中国通过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出口。

2.美持续对华贸易逆差

图12006-2009中美贸易数据

资料来源:凤凰网http://finance. ifeng .com/

图1反映了在2006至2009年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全美的进口商品中,中国产品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导致了美国对中国连年的巨额贸易逆差。

美国认为长期的贸易逆差是导致国内高失业率的原因,因此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施压。虽然逆差是事实,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被夸大了,因为两国的统计数据方法不同。

由表1可以看出,中美双方在进出后数额上的统计存在很大出入,尤其是中国对美出口项。双方统计的差别如此悬殊,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货物经中转致统计差异[2];二是直接贸易中双方报价不同[3]。

而导致逆差的原因是:

(1)人民币汇率

2005年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人民币的非完全市场化,导致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低,极具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增加,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其结果直接与间接地造成了美中贸易的逆差。简而言之,是人民币汇率的偏低导致了美国的巨额逆差以及高失业率。然后我认为,美方的这一见解是错误的,或者说有意而为之的。

表12002-2005年中美贸易与投资统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别贸易报告》

(2)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而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

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然后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用出口许可证等形式限制其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出口中国,遏制华科技经济等的发展,使中国对一些美国高端产品的采购无法进行,许多美国的高新技术厂商也因为市场受到限制而苦不堪言。美国可以从对中国的贸易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中国则不能从美国买到技术资本密集性的资本类产品,从而使贸易产生不平衡,进而引发贸易纠纷。

中国的跨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像海尔联想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和投资、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

二、中方的观点

1.中国“被顺差”

中美贸易中,中国不存在美国指责的所谓的“倾销”、“通货紧缩输出”、“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中国。所以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并非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价值都是在中国创造的。据统计,中国出口的产品,65%是中外合资或者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50%以上的贸易属于来料加工,或OEM[4]。其结果是:一方面,出口产品中的许多利润落人了外商的腰包;另一方面,在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亚洲许多国家的逆差也在扩大,中美贸易逆差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国家转移过来的。

2.中美贸易是双赢的

中国并不追求长期的过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在贸易摩擦发生时,中国是本着积极的态度来解决争端的。中国认为中美贸易是互利互惠的,不仅中国受益,而且美国同样受益。据摩根斯坦利调查,大量优质低价的中国产品使得美国的消费者每年可节省支出200亿美元。

3.政治因素诱发中美贸易摩擦

导致中美经贸摩擦频繁发生的还有政治因素,即美国想“通过全球商业协定输出它的自由市场价值观念”,利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来促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这是典型的以经济手段促“和平演变”的表现。

[1]新重商主义政策:由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人总结美国70年代以来的外贸保护主义政策发展而来,因其所描述的政策很象15世纪的重商主义而得名。新重商主义认为,贸易顺差和投资、消费等一样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内部利益极大,刻意制造顺差。

[2]中国对美出口的货物中,一部分先被运至香港、韩国、墨西哥等地,再被转运至美国,当货物经第三地转口时,往往被重新包装、简单加工或直接加价,进而产生增值。而部分货物在中国报关时被报作对中转地的出口,但最后被转运至美国,美国按原产地规则记为自华进口。

[3]中国对美出口货值的60%为加工贸易商品。中国加工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销售等环节,中方出口报关价格因此会低于美方加价后的进口报关价格,从而导致美方进口额大于中方出口额。

[3]OEM:即贴牌生产,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

作者简介:

浅析美国汇率法案与中美经贸关系 篇4

关键词:汇率,升值,贸易逆差,贸易失衡,负面影响

一、美国汇率法案的形成背景

(一) 政治背景

就业问题一直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难题。在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经济学家看来, 人民币被人为低估, 使得中国出口商品获得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 从而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 并最终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岗位。随着“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活动蔓延到华盛顿等城市, 美国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为了笼络选民, 保住席位, 两会议员纷纷发难人民币,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通过成为了奥巴马政府转移选民质疑其经济政策无能的工具。

(二) 经济背景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逆差, 而且逆差一直在逐年攀升。2001-2010年美中贸易额及逆差发展趋势详见下图1。美国因此感到贸易失衡, 于是希望通过政府干预调节来实现经济再平衡。《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通过为美国修改贸易法, 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提供法律保障。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资料。

二、美国汇率法案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2011年10月11日,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就该法案所确立的汇率失调的衡量标准来看, 专家学者们认为, 此举主要针对中国, 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表示坚决反对, 明确表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鲜明表现。

(二)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

1. 改变中美贸易规则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仅仅是美国实现突破的一个方面, 在此路径之外, 美国在立法技术上也有了更多的对国际规则的更新和改变。根据IMF第4条, 认定货币失衡需要有一个主观故意的考量, 而这事实上是很难认定的。但参议院的这一法案则使用了‘misalignment’ (失调) 的说法, 完全是从客观上去认定, 这就导致货币失衡的认定会比以前容易得多, 结果是导致了认定标准被大大降低。

此外,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还改变了WTO反倾销反补贴的认定标准。美国不再依赖WTO的规则, 而是利用自己认定的标准来判定。举例说明, 比如说我们的货币原本定为6, 而现在要被美国定为7, 多出来的1就会被认定为补贴和倾销。这样, 倾销幅度和补贴幅度都不用详细计算了, 每家产品都可以很容易地被认定存在补贴或倾销。这就是该法案最不合理的地方。

另外, 举证责任也发生了转移。根据IMF等规定, 认定中国是否属于货币失衡国家, 需要美国来举证;而根据美国参议院的这一法案, 举证责任被转移到了中国。中国需要证明自己没有操纵汇率, 人民币汇率未被低估。

2. 可能引发中美贸易战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通过是中美贸易战的开端。美国想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来改变中美贸易规则, 中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如果真的爆发中美贸易战, 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 甚至是对世界经济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首先, 对于中国而言,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被打乱。同时, 在短期内, 中国的失业率会突然迅速上升, 失业现象可能比美国要更严重。目前, 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77%左右。北京大学前不久发布的针对珠三角小企业生存报告也称, 今年以来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同比下滑30%-40%, 而平均开工率也降至七成。这种情况下, 一旦贸易战爆发, 中国出口企业将会因开工严重不足而大量倒闭, 大量工人失去工作。除此之外, 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数百个产业链条亦难逃厄运, 码头沉寂、货轮停航、卡车趴窝、结算停摆、坏账累积, 这些行业的工人也要打背包回家。整个消费市场也将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其次, 对于美国而言,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并不能帮助其降低失业率及改变现有的贸易收支状况, 因为事实上, 美国的失业率及贸易收支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明显关联。2005年中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0%, 而同期美国的失业率则从7%升至9%。另外, 从2007-2009年, 美国国际贸易收缩了12%, 美中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1633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268亿美元。因为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不在于人民币汇率, 而是源于中美投资和贸易结构不同、储蓄率和消费率不同、产业链分工不同等因素。

最后,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 如果爆发中美贸易战, 无疑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致命打击。历史也表明, 贸易战不仅导致两败俱伤, 而且会让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 美国总统胡佛不顾政经各界的强烈反对, 于1930年6月签署了大幅提高关税的“斯姆特-霍利法案”。该法案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扣响1929-1933年全球大萧条的“扳机”。该法案签署后, 全球范围的贸易战随即展开, 在1929年股市狂跌之后, 美国及世界贸易都严重衰退, 大萧条相继伴随而来。

三、我国维持中美贸易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 实现出口更加多元化

为了规避美国汇率法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们必须要把出口更加多元化, 不再盲目地依靠出口并且把出口过度集中在一个市场上, 而是更多地发展内需, 减少美国步步紧逼措施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力。一方面, 我们要关注人民币汇率;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国内宏观经济。

日本曾经的经历给予我们教训。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后, 日本担心日元升值给国内经济造成影响, 随即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又带来资产价格的泡沫, 日本又贸然提高利率, 结果很快戳破资产价格的泡沫, 使日本失去了所谓十年。可见, 利率政策比汇率政策更重要。

(二) 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我们应该排除外界干扰, 从现阶段本国国情出发, 按照原定计划来逐步推动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一直保持外贸顺差, 2011年9月份外贸顺差维持在145亿美元左右;今年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又有微幅上升, 9月末达到32017亿美元, 比2010年末的28473亿美元又增长了12.45%。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像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目前还是缺乏需求和信心的。

其实, 对于中国而言, 对外贸易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 国外资金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甚至有可能出现人民币升值越快, 国外资金流入越快的现象。因此, 我们不能人为干预人民币升值与否, 而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

(三) 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及国际化进程

尽管一国货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是一种市场选择, 但是, 政府积极态度与措施将会起到加快与推进作用。为加快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进程, 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态度给予支持, 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积极推进亚洲经济金融合作。

人民币的国际化离不开区域合作环境, 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也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和一些国家签订央行之间的协议, 拓宽人民币流通渠道, 加强监督机制的协调与合作, 使人民币境外存量分布趋于平缓。

2. 配套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要想稳定人民币汇率, 首先, 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外部经济环境稳定。其次, 各种政策要搭配协调, 汇率及利率机制要灵活。具体而言, 我们要调整央行利率结构, 理顺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 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第三, 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减少央行对市场干预, 使汇率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

3. 加快金融市场和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

首先, 要加快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国际化, 解决人民币突然回流带来的问题。其次, 发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作用, 把香港培育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第三, 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来推动上海、深圳等开放性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 大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

四、结论

人为操纵人民币汇率, 促使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解决之道在于解除出口限制,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的通过是不利于中美贸易长期健康发展的。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只有实行真正的自由贸易, 才能让中美在贸易中取得共赢。

参考文献

[1]秦加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7) .

[2]李彩侠.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原因[J].商场现代化, 2011 (7) .

中美经贸关系 篇5

“美国优先”的竞选主张可能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特朗普政策举措的价值取向,特朗普正是因为承诺将为美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获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按照其竞选中传达的信息,美国将减少税收分级并降低企业所得税率,这使得企业得以因成本降低而获得更高收益。应该看到,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趋势受要素成本、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体系和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决定,难以出现逆向流动,美国取代中国而成为“世界工厂”是小概率事件。近年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快速增长,更低的税率有利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进一步增长,也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相符。特朗普虽缺乏从政经验,但在商业领域表现不俗,尤其在所从事的建筑领域经验丰富,自奥巴马执政之初即提出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翻新和升级的计划有望获得新的、更有效的扩展。中国企业不仅有望以原材料、零部件或施工机械供应方式参与其中,而且可能作为工程设计、施工或出资方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特朗普强调经济增长,预计减税和基础设施投资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显著拉动,降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成本,增加美国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加快美国国内市场的复苏。中美双边贸易有较强互补性,近年来彼此依赖性显著增强。美国市场消费力的增强将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的扩大。

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协定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经贸往来的规则。美国涉及的国际协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国业已参加的国际协定,相信其已经做出的国际承诺不会轻易被违反,美国退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概率很低。多哈回合谈判中取得的贸易便利化协定和信息技术产品扩容(ITA2),尽管仍未生效,但有利于美国企业发挥其自身优势,预计特朗普政府不会改变对其支持的立场。第二类是中美双边经贸协定。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经过密集的磋商和高层的推动,双方之间的分歧已经得到了有效弥合,中方更是在外资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努力。美国企业对中美BIT期望迫切,即便特朗普政府对双方已经完成的文本有不同意见,至多是延缓谈判完成时间,不会改变最终完成协定的趋势。已经建立并蓬勃发展的中美省州合作受美国联邦政府更迭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美国西海岸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加州等州,民主党对其影响更大,相关政策仍可能保持延续性。第三类是中国尚未加入的国际协定。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但尚未完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均面临严峻挑战,很可能无果而终,而新服务贸易协定(TISA)也前景不明。但是,尽管在竞选过程中共和党内部曾经出现分歧,主张贸易自由的共和党预计仍将会寻求通过经贸协定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创造条件。不排除特朗普推动实施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升级在内的多双边协定。

也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的摩擦和问题依然存在,伴随特朗普执政仍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人民币汇率曾经在中美关系中被美方过度关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的管理模式获得了更多认可。但是特朗普执政初期,不排除美国财政部在进行年度审查时对人民币提出指责,甚至以征收惩罚性关税来要挟。预计美国对华频繁实施“双反”和337调查等贸易救济做法仍将持续,双边贸易摩擦案件可能由反倾销向其他方式转变发展。如果美方不能按照其国际承诺改变在反倾销中使用替代国作为比价基础的做法,中美双边的贸易摩擦可能出现升级。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任何经济体都无法通过保护主义的经贸政策独善其身,特朗普的经商经验有助于支持美国更有效把握市场发展机遇。需要看到,经济主体间动态博弈的过程中,一方的利益增加并不一定要以另一方的利益损害为代价,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需要、也有空间容纳更多内涵。经济仍将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除了要加强双边沟通和协调机制建设,包括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在内的国际平台仍需要有效发挥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完成结构性调整并进入上升周期,需要中美双方付出更多努力。

人民币汇率VS中美经贸关系 篇6

2005年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认为,人民币挂钩政策“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严重扭曲”。2006年报告提出,中国货币政策是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2008年,美总统奥巴马曾阐述了如下观点:“若要实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中心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其汇率政策。”(1)2010年9月20日奥巴马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称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未尽全力。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焦点。

1 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始于2002年。美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是导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冲击美方制造业市场,造成众多工人失业。有鉴于此,美方要求中国升高人民币汇率,改变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经过双方不断的摩擦、对话,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美方积极评价中方这一举措,但又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大,要求中方继续提升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更是愈演愈烈。半年时间,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但人民币汇率之争仍处于风头浪尖。

2 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

2.1 政治需求

当前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奥巴马急需转移国内焦点,将制造业压力大的原因归结到廉价的国外商品上。而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美国政府迫切需要为国内近10%的失业率找到借口。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为自己选举拉票,进而掩盖其自身未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事实。因此,在选举的压力下,立法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2.2 美国公众认知偏差

美国公众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汇率政策。典型观点是中国汇率机制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顺应市场供给的需要,则人民币自然升值,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自然上升,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自然下降。(2)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讲,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公众认为普通民众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美国人中的大多数认为贸易收益没有在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公平分配。”(3)在美国,持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制造企业及工人就业”的言论也越来越高。不少美国人认为促使人民币升值是舒缓这一问题的“良方”。

2.3 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也意味着相应减轻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这才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真实意图。同时美国对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万分忧虑,一方面,美国人担心中国突然减持美国债会对美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会使美对中国金融依赖加深。因此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2.4 中国崛起触动美国危机感

美国表面上宣称,美中关系并不是零和博弈,中国繁荣对美国也有利。但在实际外交策略中,美国总显露出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迹象。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让不少美国人顿感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打压人民币,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的必然选择。

3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贸易影响分析

3.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析

2005年7月中国汇率改革以来,分析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情况(见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23.5%。

3.2 汇改五年来中美贸易数据分析

(表2和图2)纵观中美汇率战期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两次大的调整,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并非影响中美贸易的关键因素。在05-1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3%,中国对美出口仍出现大幅攀升,只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略有降低,2010年再度增高,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则保持平稳升高的趋势。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未形成实质性的影响,美国的一些议员把中美贸易顺差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这并不合理。

(金额单位:亿美元)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双边经贸关系中一个由来已久的结构性问题,并非人民币汇改所能左右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是一个极度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单纯地通过人民币增值来解决。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基于政治需求而人为扩大化不利于中美两国的经济稳定及复苏。

4 几点结论和建议

4.1 本文分析了中美人民币汇率摩擦的原因,明证人民币升值不能够解决中美贸易问题。过度的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国际经济的复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美国对华“平衡防范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将很难缩减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之争还将继续。

4.2 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的精诚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对话与合作,处理好贸易失衡引发的经贸摩擦,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全球经贸发展,应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

4.3 宏观上,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微幅、双向、稳重爬升”的调控艺术,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缓解来自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中美经贸关系 篇7

21世纪以来, 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美国不断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 并提交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各种重要会议, 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战略进行干涉,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

(一)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本含义

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是美国针对中美经贸关系失衡问题及其国内其他经济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带有霸权色彩的单边主义行动, 是美国利用其美元本位优势和金融霸权地位, 谋求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的具体体现, 对于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美双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美方认为, 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 蓄意低估人民币汇率水平, 为中国企业谋求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只有逼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双边贸易中的失衡问题。美国之所以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 目的是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和增加其在中美经济问题上的主动权。

(二)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变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人民币汇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 国际上掀起了一场由美国主导的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风波。2005年以来, 美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持续敦促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几乎每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前, 美方都要表明将敦促人民币进一步升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随着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化的要求进一步显现, 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中国与美国、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战略对话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美国等发达国家认为, 美中贸易的不平衡与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2009年9月的G20匹兹堡峰会上, 奥巴马政府将全球经济的失衡与再平衡列为主要议题, 美国政府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低估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原因及本质

(一)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 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过程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成为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的重要原因。据海关统计, 2009年, 美国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982.6亿美元, 其中, 我国对美出口2208.2亿美元, 自美国进口774.4亿美元, 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433.8亿美元, 占同期我国贸易顺差总规模的73.1%。中国海关网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国家外汇储备相比2012年末增长5097亿美元, 达到3.82万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在双边贸易上我国与美国有着互补优势, 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 而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然而近年来中美进出口产品结构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中国不仅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上升, 相对技术含量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 中国2012年前三季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 同比增6.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 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 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 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这种原始互补优势的打破也是导致人民币汇率政治化的重要原因。

(二)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本质

美国向来奉行的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 势必会影响美国在东亚、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利益。美国是不愿意看到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一个强大的经济对手。因此, 美国政治干预人民币汇率的本质就是企图阻碍中国的大国进程。中国的强大必然影响美国未来的利益, 美国试图通过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遏制一个强大的潜在国际竞争对手的发展。美国的战略是全球性战略, 其政策也必须体现出“强化竞争优势”的考量, 而通过强迫人民币升值, 是美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重要结合点。短期看, 迫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可以在贸易方面获得一定的好处, 因为一般消费品生产在美国本土根本无法立足。即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也无法避免这类商品的进口。加之, 美国一直限制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 所以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使美国实现其贸易平衡、工人加薪、增加就业的长期利益。

三、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一) 发挥“四体联动”机制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有效应对这些新特点, 中国应充分发挥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及应诉企业“四体联动”机制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产业遭遇美国“双反”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不断增加, 尤其是钢铁、化工、电子信息产业遭遇摩擦较为突出。因此, 商协会应充分发挥自律、协调功能;产业部门要做好预警及信息服务, 树立中国产业正面形象, 与国外市场加强沟通和互动;企业要积极应诉, 组建高效的应诉团队, 调动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渠道综合应对各类摩擦, 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 不断掌握和积累抵御贸易摩擦的方法和经验。

(二) 调整对外投资战略, 减少资本项目顺差

传统的贸易顺差平衡方式是央行通过购进贸易渠道涌入的外汇资金, 然后再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来对冲因此而释放的流动性。通过外汇储备项目抵消了贸易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增加, 从而实现了外汇市场供求力量的平衡, 也就使外汇市场始终保持出清状态, 进而使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另一方面, 为了缓解人民币现阶段面临的升值压力, 政府需要调整对外投资战略, 通过鼓励对外投资增加对外资本输出, 减少在国内市场的投资风险, 使投资朝向更加合理化的方向迈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中国减缓人民币汇率政治化的进程, 缓解美国推行其单边经济政策给中国制造的政治经济压力, 增强中国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的话语权。

(三) 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解决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键, 2007年5月21日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到5‰。。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目前中国应继续深化汇率改革, 实现汇率机制的市场化运行, 让汇率维持在底部区域, 同时阻止热钱流入, 扩大汇率波动幅度, 增大游资市场操作风险, 提高投机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央行市场操作空间, 有助于汇率稳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指出, 一个经济体能且只能维持三个关键特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跨境资本自由流动) 中的两个。“随着中国放宽利率和短期资本流动, 将日渐难以反抗蒙代尔的‘无可调和三角定律’”。中国应在维持现有资本管制的情况下, 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通过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对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倾向及其它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念鲁等.人民币汇率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2]栗智刚.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政治性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3]邓嫦琼.市场化中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4]梁剑.人民币汇率传递对出口商品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 2008.

[5]李庆四.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M].人民出版社, 2007.

[6]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7]樊汉新.浅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10) .

中美经贸冲突浅析 篇8

一、中美两国经贸冲突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有多种原因,两国贸易冲突既有结构性矛盾,也有人为政治操作等因素。

<一>、美国禁止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

<二>、美国试图将本国调整成本施加给中国导致了贸易磨擦。当一国试图以强制的形式将调整成本施加于其他国家时,贸易纷争就产生了。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并且美国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中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特别是2007年4月由美国的次货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的打击。

<三>、美国通过贸易及汇率来遏止中国财富的增加,从而达到遏止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权力。财富和权力具有互补性,财富越多则权力就越大。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现排名世界第二,如果照这速度发展下去的话,中国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世界第一。这种发展势头对美国造成了恐惧。

<四>、选举的需要。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近期表态看,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成为其争夺国内支持率的一项关键议题。在中期选举前接受采访时他公开表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并让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奥巴马作出这番表态,其本质目的仍然是为了迫在眉睫的中期选举。

二、中国应就中美经贸冲突采取的措施

为了国家利益,中国应该就中美经济冲突积极应对,采取既合作又斗争的多种方式,积极化解经济纷争,以免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

〈二〉、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三〉、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制定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中国应深化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以减少因中美贸易争端造成的损失。

中美经贸冲突有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中美双方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协商,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的贸易争端不断, 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其冲突既有结构的矛盾, 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全球经济处于发展危机中, 两国贸易是否正常化, 这不仅关系两国关系能否正常发展, 也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关键词:经贸,冲突,分析

参考文献

[1]牛新春, 中美战略互信:概念、问题及挑战, 《现代国际关系》 (京) 2010年3期

[2]郎丽华,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北京, 100026

[3]宋玉华、王玉华, 中美经济融合与战略经济对话, 《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

[4]潘锐,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 《国际观察》2007年第5期

[5]宫力, 利益攸关方与建设性合作者——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定位与思考,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2期

[6]罗伯特·萨特, 中国崛起的挑战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含义, 《世界经济与政治》 (京) 2009年11期

略论中美经贸失衡及其对策 篇9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汇率,知识产权

1972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贸易关系。三十多年来, 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合作不断深化,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互补优势随之增长, 发挥着中美关系“稳定器”的作用。但与此相对的, 中美贸易失衡大大加剧, 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涌现。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现状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扩宽。但贸易失衡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且矛盾不断深化的时期。

1、中美贸易总额由1972年的几千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86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中美经贸关系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

2、但中美经贸关系随着双边的合作不断加深和拓宽,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 并进而成为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 中美经贸差额更达到2680.4 (1) 亿美元。就是世界经济危机的2009年, 也达到2268.26亿美元。并且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二、中美经贸失衡及其相关问题的原因

从中美建立正式贸易关系以来, 一方面, 中美贸易从最初的主要以纺织品贸易为主贸易方式转变到电子、农产品、机械等所有的贸易领域综合贸易方式, 合作全面而深入。贸易投资从美国单向投资转变到中美双向投资, 且金额不断增多。另一方面, 贸易摩擦从最初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发展到几乎每个贸易领域,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越演越烈, 其贸易失衡问题不断扩大, 引发了贸易失衡的相关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反倾销问题等。但研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是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上面缺陷导致的必然结果, 也受到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及经贸政策的影响。并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是由两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

中美两国经贸不断发展壮大, 中美两国经贸的相互依赖性已经使得在两国之间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利益关联性, 一旦中美之间的任何一方受到损失, 势必会引起另一方的损失, 双方都得为损害中美经贸关系而付

出代价, 这种依赖性正是使得中美经贸失衡问题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经贸虽然使

得两国都俱得利益, 但这种利益由于两国国内政治及其国内经济因素而分配不均, 阶层甚至受到中美贸易的影响造成了大量产业工人失业 (1) 。全球化也对中美贸易失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全球化使得商品、资金、技术和生产可以跨国自由流动, 而劳动力却不能自由流动, 美国跨国公司将许多的传统产业转移到中国等有相对优势的国家进行生产, 这不可避免造成美国国内的传统行业的凋蔽和大量失业, 这使得美国国内普遍认为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广大民众的利益。成为美国国内的“保守派”攻击中国的“借口”。

2、美国国内政治及“贸易保护主义”。

一方面, 每次美国国内选举时,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把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其选举纲领的重中之重, 中美经贸失衡问题自然而然的成为两党讨论的焦点, 两党无不在选举中承诺将对中国施压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为美国企业获得更大商业空间, 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 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而美国的优势在于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由于美国国内一部分对中国持敌对态度, 认为未来只有中国有潜能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威胁, 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限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而美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政策正好遏制了美国这方面优势的发挥, 使得美国在对华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也可以这样说正是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中美贸易逆差越来越来大。

(二) 、贸易失衡相关问题

1、美国国内一些人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人为的操纵人民币汇率, 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人为的贬低, 造成中国出口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倾销, 非法的获得相对于美国商品的优势。美国国会一些人试图对中国政府的施压, 促使人民币升值。而这也正美国一贯的做法, 促使别国货币汇率升值以缓解美国的贸易赤字。例如, 美国也曾今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西欧、日本、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施压, 促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升值, 但是至今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着对美国巨大贸易逆差。

2、另一方面, 许多美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重商贸易

政策 (也就是中国政府对出口产品大量补贴) 是中美贸易失衡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认为正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商品补贴造成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倾销, 中国产品可以相对美国国内产品更低的价格出售。

3、在当今的中美贸易中, 中国的优势是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低廉。

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则在于高技术产业及转让和服务贸易, 而中国则是世界的"制造工厂", 如果美国要发挥其比较优势, 则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而中国国内的民众收入水平不能承担这种严格的知识产权管制要求。而对于中国企业, 严格遵守知识产权制度的要求的话, 就会失去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和中国当今的国情分不开的。虽然中国政府也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但中美两国在知权产权上的冲突在短期内不能缓解。

三、中美贸易失衡对策及建议

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 其两国经济结构存在明显互补优势, 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 中美贸易不断壮大, 依赖性不断的加深。所以, 保持好健康的、快速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于中美经济都至关重要, 更需要中美两国的决策者通过平等、互利方式来展开对话。如何保持快速增长、合作紧密的中美经贸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以提出几点建议:

1、完善中美经贸对话机制, 妥善解决中美经贸失衡问题。随着中美贸易额不断的增加, 中美合作不断的加深, 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的问题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困扰中美两国, 甚至有可能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冲击和伤害。通过中美的对话机制, 可以有效维护的中美经济利益。充分利用中美同处于WTO这个贸易协商机制之中这一优势, 利用WTO机制处理中美贸易中的问题及冲突, 应是中美两国解决主要问题避免冲突的有效方式。

2、不断推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变革, 促使中国经济多样化。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 使中国的商品更具有竞争力, 使中国出口贸易从最初的初级产品贸易转变到多样性的产品竞争上来。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发展多边贸易, 加强中日贸易、中欧贸易, 从而减少中国对中美贸易的依赖性。力促中国企业走出去, 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单一产品的贸易冲突对中国的冲击, 另一方面可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 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减少中美贸易差额。

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量, 促进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制。首先, 应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制、法规、充分保护企业的权益, 通过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奖励技术创新, 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增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力,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 不断的从国外引进有用的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不断的创新技术, 更新企业的技术, 利用新技术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中美经贸关系 篇10

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将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在美国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的中美经贸前景不容乐观。不过,对于普遍被认为“务实”的奥巴马来说,在经历了2009年的磨合之后,中美经贸关系仍然会继续健康发展。

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整体增速下降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第一、第二季度的O.9%和2.8%的增长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O.5%的降幅,如果说人们之前还不确信美国是否已陷入衰退,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商业周期委员会已于2008年12月1日对外正式宣布,美国的此次经济衰退从2007年12月开始,答案已经尘埃落定,而且还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此轮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将超过1990年7月和2001年3月开始的最近两次各8个月的衰退。

从历史数据看,当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其自华进口的下降往往要大于其经济增长的下降。在美国上一个衰退期出现的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自中国的进口增长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在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自中国的进口增长也下降了6.5个百分点,显示出其经济景气与中国对美出口的较强相关性。此外,从美国经济增速与中国对美出口这两个变量建立的模型中得到,若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1月6日对美国经济2009年的预测结果(下降0.7%),则美国2009年最大可能进口金额为3309.73亿美元,增长率将下降1.21%。中国对美国出口长期以来占中国总出口的1/5左右,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巨大。

经济衰退将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2009年抬头

为了稳定中国经济,中国政府对贸易政策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包括全面提高出口退税水平等。这些调整在为出口企业纾困的同时,可能将导致中国继续保持外贸顺差的较快增长。2008年1~10月,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中国的对美顺差仍达到1442亿美元(美方统计为2135亿美元)。另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数据显示,美国全部消费品进口的40%来自中国。

在美国经济变糟的情况下,一部分受影响的美国民众和企业难免会对政府施压要求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各种手段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这也使得初进白宫的奥巴马在总统任期第一年不得不考虑兑现其竞选承诺。奥巴马在竞选中,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很多方面表现得很强硬,如汇率政策,知识产权,国内救济等。奥巴马认为,“若要实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中心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其汇率政策。由于中国人为制定低货币汇率政策,使中国保持有巨大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这不利于美国企业和雇员,也不利于世界的发展。”承诺要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内设立一个“执行办公室”来对中国人民币升值施压,并表示“将利用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径寻求中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尤其是大选日前夕,在2008年10月29日一封致美国全国纺织团体协会的公开信中,奥巴马更是提到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等问题。奥巴马直指美国对中国有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敦促中国改变操控汇率的政策。奥巴马还承诺,2008年底,中国许多类纺织品进口限额到期后,要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进行密切监控。他还许诺要利用贸易救济法来保护受到海外不公平竞争威胁的行业,比如纺织品生产商。奥巴马表示自己尤其意识到了纺织业从业者所面临的贸易困境。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是政治做秀,为了争取民众的选票,但是也不无反映出其政治立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倾向。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政客们向公众释放其对自由市场的怀疑,甚至拉出别国做替罪羊是很有卖点的。另一方面,现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也都是由对自由贸易持怀疑态度、且在贸易问题上更倾向于对中国强硬的民主党掌控。华盛顿府,院至少在2009年将发出同一种声音,执行一套统一协调的贸易政策。对美巨额顺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仍将是中美在2009年经济摩擦中的重要引爆点。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其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少,这是市场行为,但如果借口经济危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则将构成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负面影响。

“务实”的奥巴马懂得如何“变革”

在大选获胜后,美国总统的实际做法往往与他们竞选时的承诺有一定的差距,或者在第一年满足了选民的部分期待后,开始有所改变。总是要表现出与以往政府不尽相同的政策,甚至完全是另起炉灶,都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从克林顿到布什,都是在刚上台初期表现的强硬,但是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又能重新理性地看待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

市场人士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到那时,奥巴马也基本熟悉他的新工作岗位了,其在竞选中帮助其获胜的能力将会让他对中美经贸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奥巴马被称颂的能力包括能够进行国际接触,合作,尊重地倾听他人的想法、务实。这些对于他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将非常有益,保持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在当前除了政治领域的反恐、朝核,伊核问题等,没有什么比经贸关系更重要了,尤其是在美国当前陷入不知何时触底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奥巴马曾表示,“两国经济事务领导人之间积极开展高层对话对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针对两国的经济关系,他表示“将采取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作法,消除贸易障碍,从贸易中受惠,从而实现两国经济更迅速,更健康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对中美关系的政策倾向并非一无是处。因此,关于两国之间业已开展了19届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制度、小布什政府期间开展了5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很有可能仍将持续下去。

2008年11月9日,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通电话,祝贺其当选美国总统时,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发展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美中关系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当时,奥巴马还表示,解决当前金融危机需要各国政府更加紧密合作。当时的美国经济形势并没有今天这么糟糕,而现在的形势使奥巴马必须真正意识到,加强两国的合作并不是随便说的套话,必须要有真正实质性的合作,显然,如果维持其竞选时的对中国的指责,这种合作不可能得到加强。为了抵消美国遭遇的经济萧条的影响,美国也必须和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国,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对于在竞选中打出“变革”旗号的奥巴马来说,他应该清楚如何去“变革”。上届政府的错误正是奥巴马应该吸取的,小布什在上任初期所犯的一系列错误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了一定的障碍。但如果对小布什政府一些好的做法也要变革的话,那将会重导小布什的覆辙。当前,美国的经济衰退还未见底,影响也还没完全释放出来,而且全球也都陷入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如果在此情况下对中国采取经济上的对立政策,对中美关系,对困境中的美国及全球经济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中国经济下滑,对美国也没有任何好处。

奥巴马曾明确表态,主张要通过沟通、谈判的方法来解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摩擦。而且,中美之间一系列经济摩擦看似热闹,本质上仍属于低端政治范畴,在讨价还价之间也还存在较大回旋余地,不大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全面对抗。所以,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中美经贸关系也会如同前几届美国政府执政初期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波折之后,将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 篇11

梁振英相信,凭着自身优质服务,以及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香港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连结国家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為香港的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為香港所有市民打造更好的明天。

正在美国纽约访问的梁振英在其网志中表示,自己向美国商界等方面传达了上述信息。

梁振英说,香港资讯开放、流通而发达,有关世界各国的经贸金融资料现成、完整而准确,是国家的“首席知识官”,世界各地经贸界可凭藉香港多年来在内地经营、发展所累积的经验、知识和网络等,了解国内情况。另一方面,香港可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所需的资讯、联系和专业服务。配合发改委进行“十二五”规划的中期检讨;在制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前期工作时,发改委同意让特区政府参加,务求“十三五”出台时更切合香港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司法能力研究下一篇:科技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