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贸

2024-07-29

农业经贸(共7篇)

农业经贸 篇1

一、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 农产品贸易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比较顺利, 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为13.3亿美元, 随后稳步增长,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出现了大幅下降, 2010年快速恢复增长达到15.4亿美元, 对俄罗斯的出口由2001年的2.4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亿美元, 增加了526%;从俄罗斯的进口由2004年的8.5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3.87亿美元, 中俄双边贸易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显示出中俄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 两国经贸发展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出口金额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 总体看来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 进口比例也仅为14%左右。相比较于中国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实体、俄罗斯第十三大经济实体的经济规模而言, 这一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正说明我国应加强对俄的农产品出口, 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金额。

(二) 农业生产合作

1. 租赁土地。

黑龙江省、吉林省已累计在俄罗斯投资约2亿美元, 承租俄罗斯土地开展种植, 自我管理、自负盈亏;项目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主要种植品种为大豆、西红柿、茄子等。[1]

2. 买地。

具体来说就是, 中方买主购买俄方的土地使用权, 通常是49年, 付款方式是全部现金支付或部分现金支付;然后中方买主雇佣国内农民和技师耕种, 自带所需的农机具、种子、农药和技术等, 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3. 双方合作生产。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 以合作经营的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 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有利条件, 共同生产某项产品, 是契约式合营在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例如在种植业方面吉林东创大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大豆品种方面的科技优势, 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同俄方开展合作开拓市场, 经验值得借鉴。

中方在俄种植大豆、小麦、玉米、蔬菜等, 耕地面积已达75万亩, 过境农业机械750台套, 赴俄劳务人员近5000人, 并在俄建立了科技园区。[2]中俄两国农业生产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森林采伐业等。

(三) 农产品加工业合作

农业合作当属最有合作潜力的领域之一, 而农业合作中最有潜力当属农副产品生产及其增值加工。专家计算, 通过加工, 稻谷一般增值20%~80%, 小麦增值40%~100%, 大豆可增值50%~100%, 猪可增值30%~50%, 精加工达1倍以上, 水产品加工增值1倍以上, 蔬菜加工可增值2~4倍。[3]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 中俄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比较缓慢, 水平也不高。俄罗斯国内在农产品和食品的供应方面有大的缺口, 而我国是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且价格适宜、品种丰富、数量充裕, 这就为我们两国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领域合作提供了可能。我国可以利用俄丰富的资源优势, 在俄罗斯境内建立独资或合资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 俄方可以采用原料入股的方式合作, 企业不只局限于加工, 还可以把原料生产与加工相结合, 自给自足。在俄直接办厂的优点在于, 可绕过各种限制和关税壁垒, 可享受俄的对外资或合资企业在产品销售与设备进口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 中俄双方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很大。

(四) 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约束因素之一是人多地少, 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只能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化农业的道路。

中俄双方农业科技各具优势, 互补互利, 加强合作, 可促进两国农业经济共同繁荣。目前中俄的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已拓展到畜牧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植物油开发和种养殖业新优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方面。

(五) 劳务输出的合作

中国农业劳务人员对俄输出, 仍然是中俄农业合作的主要形式, 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建材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中国农业劳务主要输出到俄罗斯远东地区, 派出主体为东三省及西北个别省区, 合作范围已从单纯的合作种植蔬菜发展到温室建设、楼房建设、森林采伐、土地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

二、中俄农业经贸合作中的障碍

制约两国农业经贸合作的障碍因素是多方面的, 综合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开发资金筹措困难

中俄两国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互补性, 但双方在资金方面并不具有互补性, 两国均处于转型时期, 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但是双方融资渠道窄, 资金缺乏, 这已是制约中俄农业经贸合作顺利实施的主要问题。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的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30%~50%, 2006-2010, 三农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15.8%, 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依然不足。

就俄罗斯而言, 长期以来农业投入少, 忽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跨境农业合作涉及人员设备过关, 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投入、生产投入等, 一次性投入大、风险大、企业自筹资金有限, 国内外贷款都有很大困难。由于资金短缺, 有些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只能终止合同, 舍弃合作。

(二) 农产品贸易壁垒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 技术壁垒已占非关税壁垒的30%。[4]而俄罗斯为保护自身利益设置了绿色壁垒, 它是中国产品出口俄罗斯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农产品进口的相关法律法规繁杂且多变, 认证制度手续繁琐, 在商品认证方面, 并不采纳国际标准, 而是根据俄罗斯的标准, 不同的商品按不同标准进行认证, 手续繁琐, 这不仅浪费时间, 还将增加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由于国内要求不严格, 企业对食品营养程序认识程度不够, 因此在制作食品标签时效率低下, 且质量不高, 再加上国外对于标签的严格要求, 短时期内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现状使中国对俄出口食品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三) 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滞后

从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来看, 大米、玉米、大豆、蔬菜、畜产品等初级产品居多, 而农产品精深加工替代产品、系列产品少。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但出口企业规模小、贸易额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 俄罗斯海关在货运和客运工作中, 工作效率低

由于俄罗斯货运海关验关检查等设备陈旧、排队等候放行的运输货物的车队在边境各个口岸通关和检验工作效率低。俄罗斯货运电子报关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通关时间长, 手续复杂, 海关工作人员的腐败, 加重了中国企业的负担。俄罗斯海关经常把中国公司的农业经济合作的机械设备及劳务人员的日用物资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五) 金融和税收方面效率低

中俄双方不能直接以本国的货币进行结算, 通过第三方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中俄两国虽然在对方国开设银行等金融机构, 但银行结算体系尚不完善, 金融机构操作不规范, 存在金融机构债务负担过重、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不规范问题, 使合资企业资金往来极为不便。俄罗斯税收标准和体系繁杂, 企业税负沉重, 税收不规范, 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 大多数中资企业陷入经常性亏损。

(六) 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率低

我国75%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均为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他们信息渠道不畅, 对俄罗斯农业的现状和优势掌握不够充分, 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弱, 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规模经营。因而提高对俄罗斯的贸易层次与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规模, 有助于扩大我国在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提高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效率。

(七) 农业信息交流不畅

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快捷的农业信息体系, 充分发挥信息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辅助决策作用。美国农业部在过去建立了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 收集和发布官方的信息, 对全球小麦、玉米、稻谷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价格、供求形势及市场态势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分析和检测预警。

中俄之间农产品贸易信息的网络基础建设还比较落后, 信息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很多农业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绝大部分缺乏长期投资的战略眼光, 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产品贸易行业的专门网站建设力度不够, 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 使得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足;加上民间农业领域交流不多, 双方信息反馈不畅, 不利于中俄两国民间资本对农业投资的及时掌握, 信息交流滞后逐渐成为中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促进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 增进政府职能, 提升合作水平

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并取得了切实成效, 但两国政府在经贸领域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中俄两国政府应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 制定明确的经贸合作战略, 促进中俄经贸合作的整体协调发展, 而不受临时的局部利益和国内问题影响, 制定健全法律法规, 设立高效的执法机构, 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为两国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 组建企业集团, 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去”

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要把俄罗斯作为农业经济投资重点, 加快发展大豆、水稻、玉米等粮食种植, 生猪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一批集种、养、加于一体, 有发展潜力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项目要积极推广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境外农业开发水平。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 各级政府每年要不定期地组织种、养大户和加工企业, 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与境外企业对接, 通过境外企业帮助夸大境外开发。

(三) 建立农业合作发展保险基金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经济合作的发展, 建议按照一定的比例有参保人缴纳保险金和各级财政的保险金补贴共同出资, 建立农业合作发展保险基金, 主要用于农业保险理赔和特定保险业务支出的专项资金。农业保险基金管理遵循因地制宜、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结余累计, 专款专用的原则。

为积极推动中俄农业经贸领域的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或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定规模的农业风险基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生产区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帮助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要免费向农民提供充分、及时、超前的信息服务, 定期提供俄罗斯地区的农产品价格状况及其运行趋势等基础性信息。鼓励发展订单农业, 促进对俄农业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四) 给予农业保险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在种养两业实行免征营业税的基础上, 对农业专业保险公司其他险种的营业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税金实行先征后返政策, 返还部分全额计入农业保险大灾准备金, 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用于以险养险, 反补农业, 提高农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五) 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

借鉴国际先进的农产品贸易和管理经验, 按照农产品市场运行规则, 采用政府投入和农产品投资经营相结合的方式, 打造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可以先在黑龙江省绥芬河、东宁、黑河、同江等边境地区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 并利用该信息平台的作用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条件成熟时可在俄罗斯境内选择适宜地点建立仓储立体基地, 大力发展果蔬产品的加工业务, 开发果汁、罐头及各类精深加工产品, 提高对俄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进中俄跨境农业经济合作和农产品贸易。

(六) 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和境外劳动力管理机构

构建中俄劳务协作平台, 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合作、实施监管和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外信息服务网络, 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预测和发布工作, 为中国劳务及时提供俄方资源、农业合作、气候条件、市场变化、产品供求和政策法规等服务, 维护中方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为中俄双方劳务人员提供劳动保障服务。大力开展境外就业中介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积极支持成立国际劳务中介公司, 激活境外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市场。

摘要: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 双方有着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 发展农业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两国农业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相称, 因此, 分析两国农业经贸合作的障碍, 对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发展非常必要。从两国的合作状况来看, 增进政府职能, 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出去”, 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和境外劳动力管理机构, 完善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建设将对两国的农业合作大有帮助。

关键词:农业经贸,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会.农业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俄农业合作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9) .

[2]闫文秀.中俄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前景看好[N].黑龙江日报, 2008-08-29.

[3]于事德.食品加工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

[4]任爱胜.国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发展的启示, 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 (2006)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架起两岸经贸金桥 篇2

记者如约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刺桐东路北段圣湖街的台商独资企业——依凌(泉州) 服饰有限公司,采访了总经理,也是现任泉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郑建良先生。1992年投产的 “依凌”公司生产依瑶时装首开国产服饰先河,自行开发时尚,运用国际名牌时装生产方式 ,取得许多欧美地区著名纺织厂原材料的直接供应,陆续开发整体搭配系列,并凭籍先进的 设计制造能力,使产品在中外市场脱颖而出,为台湾名牌服饰进军国际舞台树立了极佳典范。依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繁荣了地方经济。2000年郑建良先生在泉州台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换届选举中,接过了第三届协会会长的接力棒,在经营管理自己企业的同时,事 务繁杂的他把更多的时间及精力都投放在了协会各项工作上。谈及协会发展情况,郑会长介 绍说:协会是1995年成立的,是设立在泉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台资企业自愿依法组织登记的非 营利性质的民间社会团体。协会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密切在泉州市的台资企业之间的联络交往和加强相互间合作,促进企业 发展,沟通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熟悉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配合政 府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泉州与台商经贸合作 ,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繁荣昌盛和祖国和平统一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郑会长说,协会坚持秉承“沟通政府部门,服务在泉台商”的宗旨,发扬“友谊、互助 、服务”的精神,为广大会员提供日臻完善的服务。由于协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团体,会员企 业行业门类多,区域分布较广,加上各企业间条件、状况各异。所以如何做好各类会员的工 作,除了依靠主管机关——泉州台办外,协会必须采用多项合理的有效形式来开展工作,在 工作实践中去摸索、体会,使协会工作有生机,有亲和力。协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协助招商引资,为繁荣泉州经济出力。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单位举办经贸活动,招揽 新的台商朋友来泉州投资。由于对台商来泉州投资考察,协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积极引荐介绍 并热心帮助,激发了新台商踊跃投资的愿望。

二是加强政策宣导,服务会员企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及 时提供最新法规给广大会员,利用台商活动日主动邀请海关、中银泉州市分行等领导与台商 座谈,围绕泉州实际情况,会员反映的政策性问题,通过座谈会由领导们当场释疑难解,提 供有利于台商企业生产的可行办法,切实解决厂商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是认真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权益。协会十分重视会员企业的意见,对涉及到企业发展 的投资、服务环境,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均能及时地沟通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要求帮助解决问题。

四是加强联络友谊,扩大协会影响。协会领导积极参加全国、本省市有关重大活动,并 利用个人商务活动的机会,加强与兄弟友会间的联络交流,取长补短,推动本会会务工作的 开展。同时,加强协会与会员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的互动与联系,并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活动,如每月会员企业活动日,高尔夫球赛等,扩大了会员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五是热心参与公益,积极回馈社会。协会积极引导会员企业视泉州为第二故乡。2001年 初,在洛江区罗溪镇开展扶贫救济活动,深得广大会员企业的热烈响应,纷纷捐款、捐物,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另外,一些会员企业还为当地助学及其它福利事业捐资,在当 地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六是加强协会工作,发展会员队伍。本届理监事会愈来愈感到协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才能显示出协会自身的价值。因此,客观上要求协会自身建 设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巩固和发展会员队伍。至2002年5月止,在泉州的1170家台商中,已 经有270家被吸收为会员。

农业经贸 篇3

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

(一)加工企业发展快速,竞争力不断提升

目前,湖南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加工企业总数达到429 家,其中国家重点加工企业47 家、省级加工企业382家。特别是粮食、畜禽、果蔬3大主导产业,省级以上外经贸加工企业总数达到223家,在这些加工企业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56 家、过10 亿元的有25 家、过50 亿元的有2 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企业61 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有15 家;通过ISO9000 系列、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00 多家,275 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上市企业18家。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外经贸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2011 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 900 亿元,比2010 年增长21.9%,其中省级以上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 340 亿元,增长24.3%,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60%。

(二)农业布局不断优化,加工企业区域化、特色化明显

湖南各地加工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习惯,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确定了自身农业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在湘东、湘中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如祁东黄花集团,生产“映武”牌黄花菜畅销意大利、美国等16 个国家,年出口外销黄花菜占全国黄花菜出口总量的80%以上;在湘北突出“湖”字特色,重点发展稻米、优质棉花、油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在湘南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在湘西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了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药材等。加工企业的区域化、特色化经营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得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加工企业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湖南省积极探索与市场农业和当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结合省情先后创造了“公司+农户”、“公司+大学+协会+合作社+农民”、“基地带农户”、“科技引农户”等多种模式,充分发挥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在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中的领头与带动作用。如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大学+协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生产猕猴桃,带动湘西山区数十万农民奔小康。金健米业公司先后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优质稻新品种,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化的新路子。

二、湖南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财税问题及分析

(一)现有财税政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够,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创新力不足

目前,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大多仍然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产权单一,相比全国和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在500家国家级加工企业中,湖南省只有24 家,仅占4.8%。目前,总资产在10 亿元以上的只有正虹科技、亚华种业、金健米业3 家。产值过10 亿元的只有25 家。全省加工企业收购省内农副产品原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1%。笔者对15 家农业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见表1),发现现有财税政策对农业加工企业和农民的影响和带动力是不足的。

1.从影响力和带动力来看:本次所调查的湖南省15家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中,带动种植基地的有12 家,带动养殖基地的有3 家,除2 家企业外,其他的企业都有自建基地。

2.从带动农户方式来看: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3种典型方式都囊括了,其中合同制最多,有10家;其次合作制,有8家;股份经营制最少,只有2家。这也体现了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带动农户方式上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合同制、合作制较多,新型的股份合作制较少。这可能也是造成当前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影响和带动力不够的原因之一。

3.从科技创新情况来看:11家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获省级以上科技奖的企业有5家,省级以上高科企业有3 家,既是省级以上高科企业又获得了省级以上科技奖的企业,占30%。这说明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还是很重视研发的。就品牌而言,大部分农业加工企业有相应的品牌,获省驰名商标的企业有8 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加工企业有5 家,这说明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受资金困扰,企业投入到科技研发的资金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限制了湖南省农业传统优势地位的发挥。近几年湖南省崛起的农业加工企业主要依靠的是规模优势,对外销售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尽管大部分企业都有专门的研发机构,但由于研发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创新。

数量单位:家

(二)现有财税政策支持效率不高,力度不强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5 个问题:前3 个问题主要是了解湖南省财税政策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效率。后2 个问题主要是了解湖南省财税政策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力度,问卷基本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1.“对农业加工企业的财税政策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这一问题,共有9家企业认为实现了政策目标,达到总数的60%,接近2/3。但仍有6 家,占1/3以上的企业认为政策没有完全达到政策目标。

2.“湖南省对农业加工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这一问题,认为“好”和“一般”的几乎各占一半。认为好的企业认为对农业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是比较到位的,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要求直接可以减免税。认为“一般”的企业认为财政支持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出于各种原因某些企业未能享受到相关财政支持;二是某些企业虽享受到了,但花费的人力物力代价太大,成本效益不配比,实际到手的利益不多;三是某些企业认为这些财政政策,包括补贴、贴息等并不是长效机制,是阶段性的,因而不太重视。这说明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加工企业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

3.“企业是否从现行财税政策中受益”这一问题,有14 家企业均表示从现行财税政策中受益了,且认为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贯性和普惠性。可以看出,湖南省财税政策支持农业加工企业还是有一定效率的,只是在政策的操作层面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4.“财税政策对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一问题,有5 家企业认为支持力度大,占1/3,另有10 家企业认为支持力度不大,占2/3。这说明大部分企业认为财税对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为目前多数的农业加工企业都属于微利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果要农业加工企业完全市场化,将会导致企业的亏损和生存的困难。由此可见,从企业角度来看,很希望得到财税支持,说明政府还需在财税政策方面进行强化。

三、促进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促进湖南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财政要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夯实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财政对农村环保、水土保持、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是促进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路径。

2.加大对重点支持对象的资金投入

一是要重点支持带动力、推动力强的企业。对经营状况好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要考虑连续支持,扶优扶强,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不能撒胡椒面,要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二是在制定财税政策时对从事效益低但符合社会发展业务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要重点倾斜支持。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来引导,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促进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重点支持生产特色产品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政府要选准品牌与品种,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果,让有特色的外经贸加工企业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3.加大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直接支持

长期以来困扰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资金,因此财政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二是要设立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地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给予支持,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要整合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上市。四是要加大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力度。支持加工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并给予适当奖励。对企业生产优质绿色产品、推动能源清洁化利用及培育良种等方面实施奖励。

4.充分合理运用WTO规则,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和调整支持结构

为促进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财政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中有一些是符合WTO规则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财政补贴项目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与WTO的规则相悖,主要表现在专向性财政补贴政策,因此要科学调整财政补贴结构,并充分利用绿箱和蓝箱规定,调整和改进相关的财政政策。尽量避免WTO规则中不允许的“黄箱”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向现代农业发展。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倾斜:一是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重点补贴优质绿色产品和培育良种;把促进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产性专项补贴作为财税补贴的重点。二是要増加农业附加值,补贴的重点要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延伸。三是要结合湖南省主导行业及区域划分和农业产业布局,制定差异化财税政策,重点补贴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以更好地适应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要根据WTO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则和我国的承诺,调整财政支持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重点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科技研究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湖南是农业大省、科教大省,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用先进的装备武装农业,提升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支持技术创新。从所调查企业来看,大部分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只是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及省级高科企业称号的企业更少。因此财政支持的重点要做好下几项工作:一是要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有选择地对重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科技研究予以支持,做到既注重科技创新,又注重应用转化。二是要支持加工企业自建研发中心,鼓励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加快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

6.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监督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监督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过程,要建立系统的资金申报评估模式、资金使用跟踪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农业产业化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的要求,由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财政部门负责协调和资金监督管理,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扶持政策公示制度;并由第三方对申请相关资金项目的企业进行客观评估。对支农资金的使用实行动态监测和考核,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项目运行动态,提高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率。

7.建立健全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体系

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属于弱质风险产业,为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保证农业收入稳定,很多国家都支持农业保险。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WTO框架下世界农业政策的重要走向之一,农业保险已成为取代灾害救济及财政补贴的主要手段。湖南省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省,自然灾害较多,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扶持农业保险的政策,建立健全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发展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支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建议成立专门农业企业投保公司,开辟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风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产业化经营系统的利润,企业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出一定的比例,政府也要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作为风险基金的补贴,这样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部分市场风险内部化,可以使加盟农户免受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以增进产业化经营系统运行的主动性,提高竞争力。同时鼓励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探索和完善承保、理赔的机制和模式。其次由财政投资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多元化监测,增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促进湖南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制定促进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减轻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吸引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产业化领域,扩大投资主体,增强外经贸农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二是促进外经贸农业企业农产品品质提升。在实行税收普惠制的基础上,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偏向度,鼓励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生产“绿色环保”优质产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要加大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科技投入,以增加其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给予特殊税收优惠,以加快提高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四是调整税收优惠的享受标准,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能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都给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同等税收优惠,对直接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给予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具体税收优惠政策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1.扩大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适度调减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所得税税率,特别是对微利外经贸农业精深加工企业要制定优惠所得税率,鼓励和支持其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2.调整增值税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鼓励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以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加大对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统一农产品初、深加工的增值税税率。建议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销项税率均为13%。

3.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按照国际惯例许可的全额退税原则,恢复出口产品零税率,征多少退多少,从而增加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省外经贸农业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管理会计的七大创新趋势

第一个大趋势是,从产品至渠道和客户盈利分析的拓展。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获得新客户比保留现有客户要贵得多、随着产品的标准化和同质化,更大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本身日臻成熟、互联网方便了卖方从每一位客户身上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等等。所以,管理会计要运用作业成本法等成熟的手段,帮助市场营销部门锁定更加有利可图的客户。公司需要在客户忠诚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正是管理会计的用武之地。

第二大趋势是,和企业绩效管理(EPM)的融合,主要是非财务数据方面的融合。企业绩效管理是指,整合多种方法,包括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精益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等来实现战略。上述各种方法就像机器中的齿轮一样,有序组合,相互衔接。企业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来保证战略从基层到高层的全面执行。

第三大趋势是,向预测会计的转变。柯金斯先生分别从滚动财务预测、客户终身价值(CLV)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很多企业的预算只是会计师的数字游戏,和战略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应对,企业除了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经常性需求驱动的部分,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做好预算准备。其实,管理会计已经开始转变为包含影响未来的决策支持与分析的管理经济学。

第四个趋势是,运用商业分析。他认为,分析需求可能是唯一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商业分析不但有能力回答问题,关键是能提出问题。以第一个趋势为例,将高盈利客户从非赢利客户中区分出来的这个“为什么花”的问题并不好回答。但根据分析递归分区和决策树方法,计算机可以告诉你原因。

第五个趋势是,多种成本法并存。这一趋势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的问题,即如何让两个甚至更多的管理会计方法并存共荣。不同类型的经理和雇员团队会就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成本法。进步的会计职能使得使用两种甚至更多会计方法成为可能。

第六个趋势是,把内部IT服务视作一项商业行为。当某样物品免费时,人们便不再计较他们需要使用多少。所以,某些信息密集型产业(如金融机构)的IT开支已达到其收入的10%就不足为奇了。IT部门不再被单纯视为技术供应者,必须被看作是为组织增加价值/提供战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提供服务的成本必须获得理解并成为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第七个趋势,管理会计师需要提升技巧和能力。管理会计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推行起来会遇到IT技术壁垒、实施过程的“复杂”与“昂贵”、企业文化的障碍、缺乏领导力、对于真相的恐惧等障碍。管理会计师需要学习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方式,学习激励理论和方法,成为组织的变革管理专家。

农业经贸 篇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我院实际,为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和秩序,保证我院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校名和校址。学校校名全称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并以此校名颁发学历证书。校址(含校区名称)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280号。第三条 办学性质、类型和层次。性质:公办;类型:全日制普通高职;层次:普通高职(专科)。第四条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 成立由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校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研究并决定录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六条 招生就业处是学校具体负责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招生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以及主管部门和有关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制订并向社会公布本校招生章程;全面系统、实事求是地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学校发展规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招生分专业计划,负责制定分省生源计划;组织和落实新生录取工作;组织招生工作改革的调查和科学研究。第七条 成立由纪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录取监察办公室,负责监督招生录取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 根据教育部核准的招生规模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制定以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条件为依据。每年的招生分省分专业计划,经学院办公会议讨论审定,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执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以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分专业计划。第九条 招生就业处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招生生源计划寄(送)到各有关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招生工作办公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室,并按规定时间向社会公布。第四章 录取规则和办法第十条 我院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省外一般为110~120%;省内首轮投档一般为1:1。具体按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关于投档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进档考生专业安排。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专业志愿先后从高分到低分(同分时平行志愿按名次先后)择优录取。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按其第二专业志愿投档,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专业志愿投档,以此类推。当某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其随机调录到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其中眼视光技术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招收专业调剂的考生,如有专业志愿可录取的考生不足10人该专业不开班,个别填写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按其专业志愿顺延),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第十二条 对于最低录取分相同考生的处理。按名次先后和相关单科成绩高低录取。单科顺序排列:文科为语文、外语、数学;理科为数学、语文、外语。单考单招单科顺序排列:专业理论、语文、外语、数学。第十三条 我院对于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加、降分政策均予以认可。加、降分以后形成的特征分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成绩依据。第十四条 我院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除应用日语专业以日语为第一外语、中德合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德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外,其他专业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第十五条 我院所有专业没有男女生比例的限制。第十六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我院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第十七条 我院对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第十八条 新生入学后,我院将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我院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它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和住宿费、书籍费等。我院按浙江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对学生收取学杂费。每年公布招生计划时同时公布收费标准。第二十条 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校前可持有关证明在当地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或在入校后向学生处申请办理贷款、缓交等手续。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六章 招生咨询及录取查询第二十一条 我院招生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咨询:

1、学院网站(http://

4、招生办市区办事处: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109号(邮编:310012)第二十二条 我院招生录取接受社会和广大考生的监督,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信函或电话向学院招生录取监察办公室反映情况或投诉。投诉电话:0571-86929912。附 则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自2014年5月起生效,由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我院以往的招生工作文件和规定凡与本章程有关条款相悖之处,以本章程为准。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半月经贸十大要闻 篇5

二、11月6日,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年会在上海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健全法制、完善政策、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强化管理、宣传教育和加强领导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主要措施。

三、11月1日,国资委发布最新统计数字,前三季度,474户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4600.1亿元,增长44.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

四、11月12日,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26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

五、11月8日,商务部科技司发布最新信息,今年1—10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同比增长43.9%,达到259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

六、11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钢材市场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士指出,当前钢铁行业增速回升,煤电油运持续吃紧。

七、11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洛阳市召开的2004年秋季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会议上预计,今年全年全国用电量将增长14.5%左右,需求量达21625亿千瓦时,比去年净增2730亿千瓦时。预计2005年全国用电量将增长10.5%左右,需求量达到23910亿千瓦时,比今年净增2600亿千瓦时。

八、11月1日,审计署发布审计公报,对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中国工商银行、国家林业局、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六单位审计结果进行披露。

九、11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3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农业经贸 篇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侧重于一般贸易及边境贸易问题。1996年,中俄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确立了面向21世纪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已经20年,中俄合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7月,中俄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9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国东北振兴计划》相继出台。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给中俄农业及食品加工合作带来更多机遇。2012年9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又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增加了推动力。2013年4月,《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已经生效,俄罗斯已经启动10万亿卢布远东开发计划。而东北三省一区作为中国对俄合作的先导区,国务院于2009年批准了辽宁沿海开放带、吉林长吉图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8月又批准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4年,黑龙江省变提出了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因此,将黑龙江及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五盟)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站和桥头堡,加快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开放协调发展及东部陆海丝绸之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对我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及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增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认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与贸易非常重要,应升级为国家级战略。于国政(1997)认为,中国与邻国存在着结构性互补优势,使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与邻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与邻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补性。宋魁(1997)认为,中俄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仅是两国的事,它将对东北亚、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合作开发俄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于晓东(2001)认为,中俄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理应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推进中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陆南泉(2004)认为,应将俄西伯利亚与远东作为地区合作的重点,这里资源丰富,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合作开发的新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国安全有直接影响。聂松竹(2008)认为,次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由于参与的地区少,容易协调地区间的利益需求,这些地区具有地缘优势,有合作的基础与愿望,因而容易启动;另一方面,次区域经济合作容易产生示范效应,能够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正走向完善与成熟。

二是认为应加快与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是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并提出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宿丰林(2004)和王之光(2002)等人提出了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的不同模式,通过搞好试点逐步扩大到远东腹地。顾仲恺(2005)认为,中、日、韩共同组成自由贸易区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想模式。陈柳钦(2008)、朱瑛瑛(2007)和张庆艳(2010)等提出了逐步建立不同的中俄自由贸易区模式。胡鞍钢(2001)认为,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可预见的自由贸易市场环境,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广泛的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国际合作。李金波(2005)认为,辟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成为中俄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栾晓波(2006)认为,黑—布地区基础条件好,特别是地缘、原材料、生产基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对应城市规模等方面的条件尤为独特和优越,是中俄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区域,能够促进中国东北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域经济合作。赵传君(2007,2010)认为,中俄贸易要扩大规模和实现战略升级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并提出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笪志刚(2013)认为,利用国家将启动新一轮为期十年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并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项目的机遇,尽快向国家争取成立哈尔滨、牡丹江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索伶俐(2015)认为,建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巩固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地区全方位经济合作,带动东北亚合作深入发展。

三是认为中俄远东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并且有组织、有步骤、有顺序、有目标地与俄远东合作。盖莉萍(2010)认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郭连成(2007)认为,中俄两国地区间区域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是由两国地区间的经济互补性,特别是在能源、科技、轻工产品、劳动力资源等领域的互补性所决定的。姜振军(2012)认为,中俄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双方在农业产业化合作方面拥有良好条件,一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另一方面拥有要素禀赋互补优势。因而,中俄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从而共同确保粮食安全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刘爽(2011)认为,通过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的有机对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切实加快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实现中俄毗邻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

四是认为在俄罗斯远东从事农业开发合作大有可为,互补性很强,应以科技为先导。郭力(2008)提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伞”型新模式,指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应该以开展技术贸易为先导,推动双方的产业合作,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靖宇等(2009)认为,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协调推进,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葛新蓉(2005)认为,目前中俄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不能满足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中国应充分利用俄罗斯科技发展战略调整机遇。

五是认为中俄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机会很大,但也存在问题。邹秀婷(2002)认为,不论从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中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看,我国与俄罗斯加强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额的扩大,而且互利互惠,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冯育民(2002)认为,目前中俄农业合作还处于低水平的贸易阶段(出口农副产品和输出劳动力),其主要原因是中俄经贸发展长期缺乏国家的宏观指导,至今没有一个中俄经贸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强中俄省州合作是中俄农业和食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今后应加强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省州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确立符合对方实际需要的农业合作项目。戚文海(2008)认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但是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李传勋(2008)认为,俄罗斯的投资软硬环境仍然很差,投资风险较大,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还需要政府“护航”。中俄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合作领域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速度不快,对经济拉动有限。侯冬梅等(2008)认为,中俄农业贸易存在贸易水平和层次不高、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单一、贸易秩序不规范,农产品互相准入还没有放开等问题。项义军(2016)认为,俄罗斯“中国威胁论”者担心俄罗斯远东成为中国“移民国家(地区)”,认为必须加以防范。

三、对策建议

1. 全面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加快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部署。建议国家成立中俄远东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或远东外联部,并与俄罗斯政府及远东联邦政府成立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俄毗邻地区政府、民间多层次农业合作机制。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纳入国家对外经济战略规划。在哈尔滨设立俄罗斯领事馆或俄罗斯远东商务代表处,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五盟)四省区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2. 加快建设东部丝路带或东北亚丝路带,落实黑龙江省《推进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东部丝路带首先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经济贸易合作,进而发展到与南韩、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东北亚一体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东北地区正处于东部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是东北亚经济贸易中心,欧亚大陆桥的东北部的枢纽,是东部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因此意义重大。抓好这个关键节点,就抓住了建设东部丝路带的核心。

3. 新常态下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重大机遇,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应该首先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议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建立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委员会或东北一体化局,以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为平台,建立东北四省区对俄远东联合开发办公室,建立健全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的各种机制。

4. 国家应加大对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合作及贸易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扶持力度。

对与俄远东合作的企业减免税收,尤其是对于在俄罗斯远东作业的农业机械及农业物资放宽口岸限制,给予优惠减免税收政策;对于进出口农业产品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5. 积极探索建立基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的各种模式及路径。

中国东北各地区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形式可以是1+1、4+6、4+10等各种农业合作模式;建设哈大齐黑、佳双同、牡绥东等沿边开放先导区和保税区;建设绥满沿边经济开放带等;把大黑河岛、黑瞎子岛、中俄绥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等建成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把黑河市、绥芬河(东宁)市、同江县、抚远县升格为黑龙江省与哈巴罗夫斯克等州区合作的东北亚跨国国际物流中心;在哈尔滨、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芬河市(东宁)、黑河市和同江、抚远、内蒙古满洲里、吉林珲春等大城市及口岸与俄远东地区成立多个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

6. 建立健全中俄经济贸易信息网络系统。

同时,在俄建立境外农业信息站点,逐步形成对俄重点合作地区的信息网络。建立中俄经贸电台和经贸网站。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引入国内先进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创建开放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7. 加快建设我国东北地区与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链接。

可以通过黑龙江省哈尔滨至佳木斯至同江铁路,连接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市到哈巴罗夫斯克,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现在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界河桥工程于2014年2月奠基,中方已经开始建设,这标志着横跨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的铁路大桥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大桥设计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还可以通过黑龙江黑河大桥(计划建设)与布拉戈维申斯克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还有中俄边境饶河乌苏里江大桥申报立项,扩大与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合作。

8. 建立健全东北至俄罗斯远东陆海空国际物流大通道。

目前两国之间的贸易大通道与物流网络发展缓慢,正在构建“哈满俄欧”跨境运输体系。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长春、沈阳空港,发展中欧黑龙江通道跨境货物运输产品优势,组织国内外货源。建设东北与东南沿海、日韩、东南亚等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新通道,畅通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松花江—黑龙江—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通道,同江至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链接哈巴罗夫斯克,并且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建设黑河大桥,争取早日开通布拉戈维申斯克与西伯利亚铁路。

9.,深化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

在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及俄远东地区建立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立国际化农业和食品工业体系。为解决国内农业“两难”和粮食安全问题,应加快建立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1 0. 完善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人文合作机制。

加强东北地区俄语言教学推广工作。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河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俄语系或对俄贸易专业。鼓励中俄毗邻地区高校合作办学,支持东北重点大学与俄方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建立联合实验室、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优势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

1 1. 构建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各种中俄联合农业合作企业。以黑龙江农垦、吉林农垦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组织成立对俄农业开发公司,组织个体、私企创办各种合作社,成立中俄联合公司、股份制公司、股份合作社等。黑龙江省应主动向国家争取“粮食产地直接出口权”,直接组织向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出口,打造东北第二粮仓。

1 2. 有计划地组织赴俄远东农业劳务。

由各级市县政府成立赴俄劳务办公室,统一组织各乡村剩余劳动力,登记造册,分类编组,统一出行。并且有领导、有秩序地统一与俄罗斯政府部门交涉审批、护照、劳务许可证和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1 3. 建立东北与俄远东区域旅游共同体,发展旅游一体化,实现免签证旅游。

首先,统筹开发东北区域旅游市场,建议联合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其次,打造东北大旅游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东北四省区高铁及众多的支线机场;第三,提升旅行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引导和扶持大型旅行社加快发展;第四,尽快建立游客服务中心网络,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规范服务的原则,实行东北一条龙旅游服务模式,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建立中国、香港特区、日本、韩国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1(Z2).

[2]冯育民.中俄农业合作构想[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9).

[3]邹秀婷.大力开展中俄农业合作的对策研究[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6).

[4]曲伟.新世纪中俄区域合作谋划[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宋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6(5).

[6]李传勋.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J].西伯利亚研究,2006(1).

[7]陆南泉.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9):1-4.

[8]戚文海.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对策[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9]马友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态势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9(2).

[10]郭力.中俄区域合作的“伞”型模式[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3).

[11]姜振军等.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走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2).

半月经贸十大要闻 篇7

一、5月16日,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胡锦涛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二、5月27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1998年以来,国家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的国债投资累计达1117.3亿元,其中中央国债投资942.2亿元。

三、5月27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强调,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

五、5月30日,由于歐美已对中国纺织品进行了实际限制,为了不让国内纺织企业承受双重压力,国务院税则委公布,将从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出口关税。

六、5月26日,农业部在济南召开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小麦现场会。会上宣布,跨越计划实施6年来,形成和提升品质17个,累计推广1.5亿亩,项目区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达19.7亿元,辐射带动总效益99亿元。

七、5月26日,商务部公布了2004年我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及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分别位居进出口500强和出口200强的榜首。

八、5月31日,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股份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推动大中型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九、5月20日,全国打击商贸领域商业欺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会上指出,当前要集中力量,着力整治和打击商贸活动中的六类欺诈行为。

上一篇: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下一篇:回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