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贸专业(精选3篇)
海洋经贸专业 篇1
源于国外合作教育 (Co-operative Education) 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已经在国内外经历了多年的研究,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无外乎“工学结合, 定岗实践”, 以此改变局限于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单一校园环境办学模式, 而将其与能获得直接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服务现场环境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目标。我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 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1]自八十年代中期合作教育被引入我国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主要有“工学交替”式、“2+1”模式和“订单”式等。在此基础上, 还衍生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体合作具体方式比如共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师资、校企合作研发、高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等等, 归根结底, 这些方式实际上都是为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服务。“工学交替”式、“2+1”模式和“订单”式等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点是主要针对工科或农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由于经贸类人才本身流动性强, 经贸类工作岗位职责的相对复杂, 尤其是企业对经贸类人才的平均需求量小等原因, 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相关研究也较少。本文力图总结前人成功经验, 并结合本校实践, 从“校企合作教育”内涵的角度, 探索适合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途径和方法。
一、“分岗位订单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方式是指用人企业与学校经过协商, 由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企业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确定的工作岗位需要,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订单, 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 使我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经济建设迅猛发展, 人才因素越来越重要, 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经贸类人才的需求也伴随着信息社会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显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及早进行人才储备和定向培养, 避免人才选择的盲目性, 一些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倾向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人才收益, 满足其“优先录用毕业生”的动机。与此同时, 我国职业教育也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在客观上己经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各高职院校都在研究并推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 此类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办学特色, 呈现出勃勃生机。总结各个高校的订单式培养成功案例, 发现呈现出两个共同点:一是针对工科类专业, 二是一个订单班对应一个企业。但是, 从单个企业来看经贸类专业的对口职业岗位具有平均需求量小的特征, 无法像机电、酒店管理、旅游等专业一样实现大批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但社会对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却是最大的。既然无法拿到大批量的人才“订单”, 不妨走“分岗位订单式”培养的路子, 即一个“订单班”为多个企业的同一个岗位培养人才, 而不是一个“订单班”只为某个特定企业设置。然而, 要真正落到实处,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1、主动出击, 选择联合企业, 树立“订单式”校企合作典型, 提高专业知名度, 是带动“订单式”校企合作广泛开展的必经之路
实践证明, 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中, 对校企合作最缺乏积极性的是企业。在制度缺失的背景下, 经贸类专业唯有主动出击, 才有可能改变现实“订单式”培养流于形式的局面。通过深入调研, 及时发现和挖掘企业的人才需求, 设法寻求一至两家合作企业, 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选派数名优秀的学生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对象, 树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成功典型。然后, 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 树立口碑, 打开专业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企业合作, 或联合行业组织或行业协会, 将“订单式”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例如,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 与双汇集团成功签订“人才订单”, 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 在漯河当地引起轰动, 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联系, 筹划开设“订单班”, 之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双汇集团、中国移动等十多家企业开设了十来个订单专业, 数十个订单班, 订单学生达一千多名。
2、按照岗位成立为多家企业服务的“分岗位订单班”是适应经贸类专业人才需求特征的可行手段
经贸类专业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缺少却有其现实的难处, 尤其像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太可能在同一时期有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 但聚沙成塔一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小, 但多家企业集合起来的人才需求量自然就大了, 同一行业, 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 只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会有不同的技能训练要求。如果说工科类专业采取的是一个“订单班”为一家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订单培养方式, 经贸类专业可以采取一个“订单班”为多家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分岗位订单培养”方式。譬如,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可以为需要报检报关员的多家企业成立一个“报检报关班”, 为需要单证员的多家企业成立一个“单证班”, 为需要跟单员的多家企业成立一个“跟单班”, 诸如此类。由这些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单一企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单独体现并将其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例如“跟单班”, 如果A企业经营的是纺织品, 而B企业经营的是机电产品, 那么两者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的区别就是商品知识, 这就需要对A企业的培养对象加强纺织品知识的培训, 对A企业的培养对象加强机电产品知识的培训。
湖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在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思想、新途径方面, 取得了初步成果。2010年, 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与长沙湘贵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人才订单”, 成立了“湘贵班”。为了准确把握用人单位的需要确保订单培养的质量, 学院与湘贵实业共同开展了多次职业岗位和样本人才分析, 共同制定了“湘贵班”人才培养方案。接下来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 引起社会关注, 积极争取, 获得更深入和广泛的合作机会。
3、互惠互利、校企双赢是“订单式”培养取得成功必须遵循的原则
订单教育的基础是互利双赢, 这是合作成功的关键。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实现共同发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 有丰富的可供行业企业利用的教学资源, 比如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等等。学校要确保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 并主动承担起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的任务;企业也应主动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先进的实习实训条件, 支持本企业的优秀业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接纳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企业还可以用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的方法, 鼓励学生就读紧缺专业。
二、兼职业务式
本文所称的“兼职业务式”是指由学生以自己的名义承接企业的某些业务, 为企业提供服务, 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并获取相应报酬的方式。这种做法与一般“顶岗实习”有类似之处, 也是一种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但又存在本质的区别: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而不是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实践, 不再被当成教育对象;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双方是平等互利的关系, 学生按双方合同要求提供劳务, 企业按合同约定支付报酬;在学生与企业的合同履行过程中, 学校的主要地位不再是管理者, 而仅仅是就业信息提供者。
众所周知, 在办学实践中, 校企合作, 较多的是学校寻求企业的支持, 而企业却往往缺乏合作育人的积极性, 这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学校方面要把握以“双赢”乃至“多赢”作为合作方案的基点, 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施校企合作办学,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基本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达到就业目的, 那么, 我国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动机又是什么呢?一是为自己定向培养人才, 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为己所用, 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借此获得高素质廉价劳动力。
“兼职业务式”能让企业实现“获得高素质廉价劳动力”的动机。而要把学校拥有的这些高素质廉价劳动力推向市场, 可以通过成立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途径来实现。具体做法:首先, 系部成立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按照目前市场对经贸类具体岗位的要求进行岗位分析, 通过主要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 确定各个岗位的能力目标, 最后形成各个岗位的考核标准并在专业范围内予以公布;第二步, 组织有应聘意向的学生报名, 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应聘前的技能指导想和职业素养指导;第三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或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各种渠道发布人才供求信息, 甚至可以直接与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更能及时获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发布学校的人才供给信息;第四步, 学生应聘成功后, 进行强化训练, 保证人才的“高素质”, 形成人才品牌。
应该注意的是, 首先, 参与这种方式的学生毕竟是在校生, 他们提供给企业的劳务只能是短期的、企业承担风险较小的服务, 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企业做市场调研、资料收集、橱窗设计、促销方案, 电子商务的学生为企业提供网页制作和网站维护的服务, 销售旺季产品促销等。另外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学校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过程管理和指导, 确保劳务合同的顺利履行, 形成口碑效应和良性循环。
三、校办企业
1. 自办企业
学校自办或与兄弟院校合股共办生产、服务企业, 学校在教育上具有更多支配权, 这无疑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师实践的最佳方式。自2006年始, 我校经济贸易系就有了成立营销公司、报关公司和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设想, 预计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公司将很快进入实质运营阶段。由于专业教师任务繁重、资金难以一步到位、缺乏实际经验等原因, 报关公司和农产品进出口公司至今仍处于筹划阶段中。
2. 校企合办企业
高校与企业是两者不同类型资源的组合体, 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学校与企业合办生产、服务企业, 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社会资源缺乏等问题;企业与高校结合, 可以将企业的市场信息与营销网络等资源与高职院校的完整培训体系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13
[2]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G]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280
海洋经贸专业 篇2
一、对外商贸英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指出,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完善对外经贸体制。国家规划为我国近期的对外经贸发展事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际的较量。中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败关键是看我们国家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各地区各部门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频繁, 这就需要大量的懂外语的外贸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经贸英语课程。开设的课程多为一学年的商贸英语, 且多在大三或大四等高年级开设, 内容多涉及基本的商贸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术语等。由于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学生的就业常创造更多的选择, 故课程颇受学生的欢迎。
二、商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据笔者考查, 商贸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表现在首先学生感觉学的不多, 学的不深, 毕业后很难派上用场, 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问题的现状和学校设置商贸英语课程的初衷存在很大差距, 究其原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开设对商贸英语课程认识不够, 普遍认为课程的开始是为了开拓一下学生知识背景, 无需专和精的学习。多数开设商贸英语课程的学校都为了学生就业而设置该课程, 并不把商贸英语课程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这一战略地位上来规划和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并不专业, 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师多数就是普通的英语教师, 并没有很强的经贸知识背景, 认为英语教师备备课就能教授商贸英语课程, 结果必然导致教学内容肤浅, 教学效果欠佳。其次在教材选择上多选择简易的商贸英语素材, 多是原则和规则之类的叙述而并非实践的案例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总结。总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不甚理想。
2.经贸英语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手段脱离实际。翻阅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不难发现, 多数教材为1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 而我国的对外经贸发展迅速, 经贸的理论的实践和案例年年更新。有些新理论和新学说很难在学生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受制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商贸英语课堂也出现了老师在台上一章一章的讲, 学生在课下半信半疑的听的机械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单词然后讲解课文和练习, 孰不知商贸领域的知识是实践的知识, 商贸知识又是一个复合型的知识体系, 不仅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 而且要有营销、交际谈判、物流服务、金融知识等放放面面的知识, 它和一般的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的学习区别还是很大的。
3.经贸英语的教学重点上, 很多经贸英语仅仅偏重于读写译的训练而忽略听说的训练, 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商贸领域的商事活动很多首先是通过电话或面谈沟通开始的, 而后在再做一些合同起草等文字性的工作。如果从业者不能在初次接触中很好的理解对方的发盘询盘等要点, 后面的合作也很难进行的顺利。
4.商贸英语课堂缺少对学生进行不同国家商务惯例和商务文化的教学和讲解, 造成学生对将来从业的适应和过渡期漫长。尽管国际上关于国家贸易有统一的规范, 比如UPC500等, 但各个国家由于宗教、民族文化等的差别, 表现出了多样的商事惯例和文化。比如在南美的客户很少有接受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中东地区不接受货物秸秆包装的传统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三、经贸英语教学中的英语与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衔接探索
改革和完善传统商贸英语教学弊端, 应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等形式讲解经贸英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涉及经贸英语文体风格和语句特点及专业词汇的学习之外, 应该更多地系统学习经贸专业知识, 并加大对外经贸实务知识的引入和讲解,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总之, 要做好知识性和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结合。
第一, 增强和加深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贸英语只是经贸知识的表达符号和工具, 没有准确扎实的专业知识必然导致经贸英语变成脆弱的花瓶, “中看不中用”。这方面应该探讨引入经贸专业教师的必要性。虽然商贸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自然无法和经贸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 但商贸专业的教师以其系统性和宏观性的专业背景在讲授商贸英语课程时就能更好的做到高屋建瓴, 更贴近现实和实务, 也更加符合学校设置经贸英语课程初衷和目的, 即是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竞争力。即使有些学校受制于师资的匮乏, 也应该在商贸英语师资配备上多考虑具有商业背景英语教师担任, 唯此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二, 加强国际上商贸惯例和国家间商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以使商贸英语的学习更加使用和得体。对外经贸活动和商事活动是人们交际活动的一种, 交易活动的过程必须符合普通交际活动的基本基本原则。比如, 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和互相尊重批次的文化和传统, 等等。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才能把握商机真正多好对外经贸。比如, 英语学生都知道圣诞节是12月25日, Merry Christmas是所有学过英语的学生都知道的西方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但圣诞节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意义也许体会并不深。举个例子, 中国广东某外贸加工企业接单为位于美国的采购商加工一批圣诞树, 但该批圣诞树由于厂方组织生产不及时, 导致该批次圣诞树在来年的一月份才到达美国西雅图海港。由于圣诞节已过, 圣诞树被采购商退回。该例说明, 了解目标国的商事管理和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 注意改进商贸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 采用案例教学。分专题和模块, 考究语言精确性的学习。模拟商事活动的现场, 进行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如何处理好经贸英语教学中的英语与对外经贸专业知识的关系, 是一个很具现实性的课题, 有效衔接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 培养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是高等学校商贸英语课堂努力的目标。
摘要:经贸英语教学中的英语与对外经贸专业知识两方面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 从课程建设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和接驳, 才能达到培养合格的涉外经贸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经贸英语,经贸知识,衔接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探讨 篇3
自从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与世界各个方面融合得更加紧密。作为全球贸易大国, 中国的各种国际贸易活动十分活跃, 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来作为人力智力支撑, 而这种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意味着必须至少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 否则, 就无法参与全球激烈的商业竞争。这对传统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目前国内培育经贸人才的主要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急需要随之迈开国际化的步伐, 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模式, 研究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国际经贸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范畴, 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 经济类基础课程, 如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第二, 专业核心课程,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等;第三, 专业选修课程, 如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多数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多数经济贸易理论 (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里昂惕夫悖论等) 、贸易规则 (如UCP600、URC522、Warsaw-Oxford Rules 1932等) 、贸易术语 (FOB、CFR、CIF等) 等都是直接从英语翻译而来, 而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更是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采用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著的内涵, 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 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国际贸易实务的各环节, 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合同、提单、发票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 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在过去若干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 为了让学生兼具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 不少高校推出了针对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 然后实践下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双语教学中, 教师既可使用中文, 又可使用英文, 英文和中文授课的比例没有严格规定, 在教材上, 不少学校采用英文教材, 中文授课, 也有学校采用双语教材, 中英文混合授课, 相对比较混乱。在授课过程中, 大多数情况下,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接受, 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意思更明确地被表达, 课堂上多用中文, 或者用英文的比例极少, 这样一来,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而全英文教学抛开了中英文比例问题, 在课程讲授、教材使用、课件制作、考核流程等环节全部采用英文, 避免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冲突, 反而让学生省去转换语感的过程,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用英语来理解、思考和表述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
总之, 教师全英文讲授相关课程, 不使用任何中文, 尽量让学生接受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相似的教学内容, 能更好地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这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二、该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授课师资缺乏。
国际经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既需要学生懂得扎实的专业技能, 又要求英语语言能力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因此, 专业素质与英语素质的“双高”是该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没有合格的全英文授课教师, 全英文课程建设就无从谈起。我校属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 已聘有不少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的双语教师, 但是他们要么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 要么依然存在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问题。总体来说, 目前为止我国兼具高专业水平和强英语能力的教师依然还是少数, 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够胜任真正的全英文教学工作。
2.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提高。
要实现国际经贸的全英文教学, 对于学生的语言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我国学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可能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却达不到相关要求。目前来看, 学生英语能力整体水平不够, 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 专业词汇不足, 也对学生使用原版教材, 跟上老师授课步骤, 尤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虽然大学生已经学习外语有些年份, 但是大部分是为了应付高考, 没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并且,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外语水平实在太差, 不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从很多双语课程的实践来看, 学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大, 课堂互动环节和完成作业等都习惯性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 无法完全融入英语教学的情景。
3. 教材选用较混乱。
目前国际经贸课程使用的教材比较混乱, 有的使用双语教材, 有的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有的使用中文教材但是教师用英语讲授, 没有系统, 多依靠教师个人的选择。就双语教学而言, 教育部规定学校须使用原版教材, 全英文教学更需要使用全英文教材, 但是任课教师的信息渠道并不一定畅通, 原版教材价格一般也比较贵, 因此真正使用最新最好的原版教材的课程并不多。此外, 不少学校在出一些自己教师撰写的全英文教材, 可惜大多数情况, 这样的全英文教材质量有待考究, 不少编写者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等, 审核方面也不够严格, 在使用的时候尤其需要谨慎。
4.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多专业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国际经贸专业也是如此, 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本身便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然而, 现状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习惯于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教师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技能。加上专业课本身内容抽象、枯燥, 如果授课语言再表述不清晰, 容易使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无法掌握, 学不到东西, 进而产业厌学感, 严重影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于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理解全英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已有的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 不少政策制定者和教师们对专业课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目的仍存在模糊的认识, 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认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实际上, 全英文教学不能仅仅理解成简单的英语语言教育, 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 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一是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所以, 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才是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英语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语言工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语言教学, 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也是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 譬如, 如何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拿到一笔国际贸易订单, 如何签署相关买卖、运输和保险等合同, 应该了解哪些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相关基础知识, 如何履行进口和出口的实际程序, 等等。当然, 没有经历全英文教育培养的该专业的学生一样可以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但接受了全英文教育的学生却可以直接用英文完成所有任务, 效率会大大提高, 也更容易获得外国客户的理解与信任, 其竞争力将大大提高。因此, 在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 直接运用英语传授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两者必须同时进行, 但落脚点应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建立培训与激励机制, 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
全英文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 作为从事国际经贸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教师, 有两方面的基本功必须扎实, 一是专业知识, 二是英语能力。专业知识是专业课教师的立足之本, 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专业既要研究得比较透彻, 又要对所有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兼具深度与广度, 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这一门课程, 教师就必须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发展和政策变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还要了解各个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实践的规定以及法律方面的常识, 并且对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都十分娴熟。此外, 教师还必须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随时跟踪国内外热点问题, 才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关于英语能力, 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 教师都必须精通, 教师从挑选教材、制作课件、讲授课堂、交流互动, 到命题考核、点评等各个环节全部要以英文形式完成, 这要求教师有大量的专业材料阅读量和足够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兼具这两种能力的并不是太多, 随着更多的高校希望改革全英文教学并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高水准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少高校寄希望于聘请外籍教师来实现目标,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 纯粹的外教讲授专业课, 其效果并不一定令人满意, 一是聘请外教费用相对昂贵, 学校经费所限, 不能全部由外教来进行教学;二是外教不熟悉中国学生的学习背景、文化习惯等, 导致学生理解和接受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大部分来中国的外教任职时间不够长, 不能稳定, 也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因此, 那些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高且认真负责的中国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 尤其是那些有海外学习背景, 或在国外有过教学经历的中国教师, 是目前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最佳人选。可惜, 这样的中国教师也纷纷被一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高校聘请, 大多数普通高校依然面临优秀师资的严重缺乏。因此, 对于各个高校已经拥有的部分师资, 需要挑选出具备一定潜力的教师, 这些教师多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英语能力, 并且愿意投身于全英文教学的改革实践, 对他们进行培训, 鼓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和访问,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 将是大多数高校更加现实的一种选择。为了鼓励具备潜力的教师们接受培训, 可以考虑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 譬如在课时费用、科研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别待遇, 为其教学配备助理, 帮助他们处理烦琐的非核心工作, 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 等等。关键要营造一种氛围, 使得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感到从事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是一种荣誉, 是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途径,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可以说, 师资队伍的优劣与否, 能够最大程度地决定全英文教学的成败。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 优秀的教师会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耐心了解学生的需求, 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全英文教材与参考阅读材料, 精心准备每一节课, 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方式, 让学生愉快地掌握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 学生筛选与分类。
教与学相辅相成, 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或者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 教学效果依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 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优化配置相对稀缺的教学资源, 对授课学生必须进行筛选与分类。
学校在开始筛选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对象时, 必须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作用, 包括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带给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尤其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 学校进行书面材料审核和面试完全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勤奋好学、英语基础好, 并且愿意接受全英文教学的学生, 可以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对于那些上进心强, 但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该帮助他们先通过其他途径提高英语水平, 如单独的英语培训班、国际交流的机会等, 然后再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系列;而对于那些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够勤奋, 同时外语基础很差的学生, 可以暂时不招收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系列。总之,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帅选分类, 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各个层面都需要参与进来, 对学生进行引导, 端正其学习态度, 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并适时地提高其外语基础, 通过宣传、激励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顺利推广创造条件。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我国对于高素质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国际经贸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对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外贸经济类人才至关重要, 如何提升国际经贸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质量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至国家教育政策, 下至学校具体方案, 乃至每一个位于教学前线的教师, 都应该首先统一推行全英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理顺思路,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合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正确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 才能使全英文教学达到培养新世纪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120-122.
[2]李文娟.专业课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外语研究, 2013, (8) :349-359.
[3]南晓莉, 孙晓.“全英+实践”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 :43-44.
【海洋经贸专业】推荐阅读:
高校经贸专业09-26
经贸专业简历07-08
经贸英语专业10-02
国际经贸类专业08-09
国经贸专业简历11-08
中职经贸专业论文05-23
经贸英语专业简历表格示例07-30
经贸英语专业英语简历优秀08-13
经贸日语专业个人自荐信07-04
经贸英语专业大学生个人简历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