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2024-09-19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共12篇)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1

海洋科学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新设专业之一, 在北京市70所高校中独树一帜为培养海洋学院专业特色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在近9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不断积累着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经验, 也不断对2004年制订的培养方案做了尽可能的局部的调整。目前, 学院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两个本科教学方向:海洋地质与环境专业方向和海洋油气资源专业方向, 在近5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教学成果, 学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5%以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利于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 我们也越来越感觉修改和重新制订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对海洋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要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雄厚基础, 在海洋地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方面彰显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同时更要加强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将理论研究与海洋科技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培养方案的修改和重新制订, 对我校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主要问题

1. 课程设置。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海洋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 迄今为止9年了。这9年中海洋学院的本科教学在摸索中前进, 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 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但是课程设置主要问题表现为: (1) 2004—2006年, 课程设置与学分存在矛盾, 学院开设的部分课程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无法正常开设;有些选修课与本专业相关性太差。 (2) 2007年, 我院培养方案做了较大的调整。随着2003级, 即第一届从地质学院海洋中心分离出来的本科生的毕业, 又暴露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弊端, 即海洋生物方向专业没有跟地质大学的地质特色密切结合, 课程设置零散而无重点。学生专业优势不突出, 用人单位产生很多疑惑而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3) 2008年, 增加能结合生物与地质环境, 突出地质特色的专业课, 如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矿物与岩石、海底构造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微体古生物课程。这次调整是海洋学院一次比较重要的调整, 深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经过多次学生座谈、教学研讨及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现行的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 课程衔接。

现行的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课程内容重复及课程衔接的问题有所显现。内容重复主要表现同一方向, 专业主干课的课程与院定选修课的课程有部分内容重复, 选修课中两门课程会有部分重复, 同一位教师上的同一类课程会有部分讲课内容重复。如, 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开设了某一门课程, 在院定选修课中又有一门类似的。以海洋油气方向为例, 专业主干课程中有海洋油气地质学, 院定选修课中又有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同一位老师既讲全球海上油气区地质, 又讲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会有部分内容重复。同时由于海洋科学专业包含方向较多, 多年来学院根据国内所需并结合学院实际师资力量一直在对学科方向进行调整, 导致课程设置、结构、内容等方面随意性较强。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含括面广、深度不够、专业课程主线不清、课程体系较散、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科方向等。

3. 实践教学的问题。

由于经费不足、学院底子薄、海洋科学专业特殊性等方面的原因, 实践教学中最突出问题是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习的连续性, 具有“游击”式的实习方式。2005—2007年, 我院实行一年级北戴河生产实习、二年级本科日照海洋科学综合教学实习, 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每年东拼西凑。之后日照实习基地与我校的合作关系结束, 我院的综合教学实习基地成了新问题。2008—2010年, 考虑到海洋科学专业必须涉海, 同时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 将一、二年级实习合二为一在北戴河进行, 并将实习时间延长至5周。即便如此, 由于北戴河实习基底每年承担的实习任务较重, 5周的实习时间也不可能完全保障, 从实习效果上看也不明显, 三年级生产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生产实习关系着学生的毕业论文, 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科研或其他工作中的第一步, 但是原方案执行过程中有些不尽如人意。或是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连接不够紧密, 或是实验条件有限, 学生的实习效果为此大打折扣。

二、新教学培养方案调整情况及形成

1. 根据学校新的总课时安排, 调整专业基础课门数和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新的培养方案制订要求, 课程分为“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和校内公选课”的分段组合方式, 并进行了课程整合与优化, 所选的课程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分清主次, 强化专业基础课、明确专业主干课, 扩大校内公选课程的选择范围;明确各门课程和各环节的内容、范围, 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和衔接, 避免重叠和断层。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 以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探测为基本, 新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增加了《地球科学概论B》, 并且把三门原来分给一个方向上的课程提前到专业基础课里, 即《海洋生物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矿物与岩石》。以突出我们的专业特色, 强调以地球科学为坚实基础, 通过对海洋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包容水-岩、海-气和海-陆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系统学习, 认识海洋的构造演化、海洋物质的分布及交换规律和海水的运动过程, 服务于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路,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遵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原则,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方向。

2. 调整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并确定主干课程负责人。

新的培养方案中, 海洋科学专业的两个方向确定不变, 保持海洋油气与海洋地质与环境两个方向, 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学时由各320增加各480;原方案中海洋油气方向的主干课《沉积岩与沉积相》打通到两个方向共同上。在增加专业基础课环节中地学和岩石学课程的基础上, 使学生的地学专业基础更厚实。每一门主干课程, 落实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合讲教师, 保证每一门课程都有两三位教师共同负责, 逐渐建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小团体, 以保证本门课程的内容、教学效果以及保证在按照培养方案的时间内可以顺利开出。

3. 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和目标。

新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 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在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日常教学中注意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重视和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暑期实习我们保留了大一的北戴河生产实习, 同时增加涉海内容的比例;大二的地质实习, 我们首次加入了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 并将实习放在了《地球科学概论B》和《矿物与岩石》课程结束之后。理论知识结合周口店大跨度的地质年代和丰富的地质地貌必将使我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大三的生产实习也做了相应要求, 要求必须与知道教师的科研项目, 及相关生产或科研单位密切联系, 注意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 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科技活动, 接受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

三、新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特色

在新的培养方案框架下, 对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做了深入的讨论, 细致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以及实验课时的安排, 结合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逐渐形成了海洋科学专业的特色。

1. 依托学校传统优势, 强化“海洋科学”专业地学基础。

海洋科学由于具有涉及面广、方向多等特点, 早期培养方案 (包括2004、2007年的培养方案) 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课程。但从授课效果和教学体系上看, 明显存在一些不足, 如课程内容含括面广, 但深度不够;课程缺乏体系、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科方向等。导致这些不足的出现主要在于学院在课程设置之前尽管对海洋科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学科的方向凝练不够, 或者目标方向一直较为模糊。基于上述原因, 根据国内外海洋科学发展趋势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 决定依托我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雄厚基础, 加强我院“海洋科学”学科中的地学知识的培养, 沿袭并深化“海洋地质与环境”和“海洋油气资源”两个专业方向的构成。结合专业方向分别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 首先打通一部分课程, 如将原来只在海洋油气资源方向讲授的《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放到专业基础课中, 将原来只在海洋地质与环境方向讲授的《矿物与岩石》作为两个方向共同的基础课程等。其次删减一部分与其他课程有重合或专业基础性不强的课程, 如《海洋资源》、《综合地质学》等, 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将《海洋生物学》的课时进行了适当减少, 由原来的80学时减为64学时。此外, 根据方向需要新设置一部分课程, 如《地史与古生物学》、海洋油气资源方向的《油层物理基础》等。

2. 紧密围绕学科方向, 加强课程衔接, 制订并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内容。

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是人才加工的“工厂”, 学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我院对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原则为: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向综合性发展;学科的发展走向前缘性;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 充分做到: (1) 注重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前沿性。根据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配套教材, 要根据海洋科学发展特点、国家关注重点、同类大学及院校专业特色、我院发展方向以及学院自身情况等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开设基础地学综合性课程, 如《海洋科学概论》、《海洋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 (B) 》等, 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地质、海洋地质的综合培养和素质教育。同时在课程体系中也要设置反映学科发展和交叉边缘的课程, 如《海洋微体古生物学》、《海洋地质微生物学》、《海洋生态学》。使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生产实习结合起来, 加强课程的现代科技内容建设, 如针对海洋油气资源研究的前沿热点, 学院提出了深水油气勘探的学科发展方向, 结合深水油气勘探的特点和难点, 学院重点加强了地球物理探测以及相应技术方法课程的设置。 (2) 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衔接性。在多种形式的讨论中, 对早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课程衔接、重复等现象予以深入分析, 提出了课程必须注重层次性、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等关键问题。以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为主干学科, 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路,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遵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原则,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方向。因此进一步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 使得所选课程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分清主次, 强化专业基础课、明确专业主干课, 扩大校内公选课程的选择范围;明确各门课程和各环节的内容、范围, 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和衔接, 避免重叠和断层。根据上述要求和原则, 首先明确每们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 并分别编写课程的教学大纲;然后及时组织学院内外专家、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主干课教师, 对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审核, 确定主要的知识点, 同时根据整个教学体系的设定, 考虑课程之间的承接及衔接关系进行各个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量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新开课程我们采取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色和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 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调研, 重点分析该课程在国内外高校授课现状、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学院学科发展的紧密程度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此基础上, 组织老师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 并进行全院范围内的讨论、修改和最终成型。 (3) 注重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注意到理论联系实践, 在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同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 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科技活动, 接受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确定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重视和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必须要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做到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生产实践三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1]。对课堂教学和实验型教学要求具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衔接, 形成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基础性实践教学, 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及智力的开发。教师将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积累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融入教学中, 科研实践中掌握的高新技术知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贯穿在教学中。培养方案的修改和重新制订是实现我校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础, 但同时也是学院长期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巩固教改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实施、力争使得我院本科教学在学校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亟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程教学既是决定我院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基本标志, 又是学院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加强课程建设、突破名师精品是重中之重。把优质课改为内涵更为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 有些课程如《海洋地质学》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 具备冲击精品教材或名师的条件, 同时这些课程又将起到示范和牵动作用, 以此推动学院其他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注意教材建设, 明确提出建设基本原则是:重在质量, 选用编写并举, 突出特色, 重点支持。加强教材质量和实用性的监督, 学院每学期利用初期、期中进行教学检查、领导干部听课、督导团听课等方式, 进行教材到位、使用的信息反馈, 到期末进行评价的措施, 确保教材使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教育观念的转换, 改变思维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实施创新教育。要从片面要求学生学好对口专业的知识转变到素质教育价值观;由强调统一、刚性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重视学生差异和个性特点;由奉行“专业中心论”, 转向让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 逐步转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2]。因此学院当前教学重点工作将根据现有师资力量情况, 提出实施教师培训的“三项工程”, 即: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以老带新的素质提高工程和名师示范工程等。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将对深化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宏涛, 曹丽颖, 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3) :48-50.

[2]霍朋.利用优势资源、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10, (18) .

[3]龚慧.改革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3 (3) :120-121.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2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

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一、(1)海洋科技事业在贯彻科教兴国方针中展翅腾飞 1996至2005年,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十年。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动员全党全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展翅腾飞。

在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方面,基本完成了我国《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为掌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域划界和管理的需要,我国首次组织实施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对相关海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综合数据库,并使我国多波束应用技术和海底勘测研究方面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专项,提高了对该海区海洋环境的认知水平。2003年9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目的是进一步查清中国海,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从1999年起我国已两次开展了北极科学考察,并于200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黄河站”。北极考察的目的是评估北极变化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进行可预测性研究。2005年1月18日,在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内陆冰盖科考队登上南极内陆冰穹A最高点———南纬80°22′00〃,东经77°21′11〃,海拔4093米。这是人类首次从地面到达该区域,至此南极的4个要点全部被人类征服:极点———美国,冰点———俄罗斯,磁点———法国,高点———中国。随后,我国科考人员又采集到了包括火星陨石和月球陨石在内的5000多块陨石,使我国的南极陨石拥有量接近一万块,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我国首次开展了环球综合海洋科学考察,横跨三大洋,航程43230海里,历时297天。初步圈出富钴结壳的富矿区,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了环境基线和多金属结核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硫化物、微生物、大型生物、沉积物和热液样品,这次环球大洋综合考察在我国大洋科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海洋基础研究项目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已有9项海洋基础研究项目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的支持。先后开展了近海环流、海洋生态系统、海水养殖病害、边缘海形成和演化、赤潮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获得一批高水平成果,开创了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我国在世界率先破译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为研究“东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影响”,增进我们对季风气候变迁的理解,大洋钻探第184航次(ODP184)在南海执行,进一步缩短了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在海洋科学的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中美、中日、中加、中德、中法合作,同时加强了中韩、中印及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至今我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海洋科技合作关系,并积极参加了全球海洋生态动力学、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全球有害赤潮的生态和海洋学、大洋钻探、国际ARGO等重大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研究计划。

在海洋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使我国的海洋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推进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突破了一批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遥感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关键海洋仪器设备,建立了长江口、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示范系统及渤海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示范系统,实施了技术成果标准化工程,从总体上提高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开展了海水养殖种质的优良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一批优良海水养殖种质的产业化,十多种海洋新药进入了临床研究,获得了一批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技术,奠定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建立了一批成果转化、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促进了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生物高技术的发展。

在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方面,围绕深水海域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大洋矿产资源探测以及海底立体探测和成像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开发了一批关键技术装备,为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大洋资源勘查的能力。

在深海研究技术装备方面,1997年6月我国首台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CR-01”号诞生,并在太平洋海试中达到下潜深度5176米。正在研制7000米载人潜水器。自主研发了深海沉积物捕获器。

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能力。这期间先后发现了渤海辽东湾绥中36-1亿吨大油田、南海珠江口盆地流花11-1亿吨大油田及中国海上最大的渤海蓬莱19-3整装油田。2004年,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首次发现面积为430平方千米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证据。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万吨级海水和亚海水淡化的设计和工程能力,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在海洋公益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实施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专项,实现了我国滨海、近海和邻近大洋海域海洋环境的有效监测。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也圆了老一代科学家的梦。今后我国将陆续发射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监测监视卫星。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业务化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在风暴潮、海浪、海冰、海温、海啸、海流、厄尔尼诺、赤潮数值预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信息系统,并与60多个国家130多个机构建立了正式资料交换关系。海洋标准计量已成为国家标准计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并在海洋业务和能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海洋科技能力,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已具备了创新和腾飞的基础。我国海洋科技工作已基本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具备了从太空、高空、海面、海水层、海底到地壳的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观测能力,基本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夙愿。显著缩短了与国际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在推动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涉海科研机构和院校约130多个,科技人员1万3千余人,拥有一批以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海洋科技队伍;建设了一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海洋微生物及极地资源保藏中心;装备了一批设备先进的海洋综合调查船和专业调查船。这些科技能力将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和进一步腾飞创造条件,奠定重要基础。

(2)未来我国海洋科技事业重在创新

中国海洋科技事业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艰苦、持续的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海洋科技在海洋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增长;海洋科技改造了传统的海洋产业,引领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支撑了海洋强国建设。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发达海洋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主要海洋仪器依赖进口;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落后;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我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把海洋科技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海洋成为国家超前部署的五大战略领域之一。海水淡化、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等应用技术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主题;海洋技术被列为前沿技术,海洋科学成为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今后,我们海洋科技工作者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深化近海研究,参与深海竞争,拓展大洋和极地研究,发展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知水平,努力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为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海洋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基本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关于海科专业的自我感想

海洋中的科学 篇3

“桥梁(Bridge)”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海洋教育协会支持的海洋教育资源网,由美国弗吉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管理。该网站为教师提供与海洋科学主题相关活动的资料,也是为研究人员提供教育服务的平台。网站资源可以根据海洋科学话题和年级段两种方式进行检索,每一项资源都有简短说明,有助于使用者快速判断是否适用。与海洋有关的数据的观测和分析活动是该网站最值得推荐的部分,真实的科研数据和教育方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你难道不想立即试试吗?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研究生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教育服务项目网站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提供海洋主题的教育资源。网站的教育资源强调“动手做”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并整合了大量在线的科研数据供用户选择使用。教师可以从网站中了解到海洋和气候变化有关的基本信息和研究进展,也可以查找到设计好的课程和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参与网站推荐的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源。当然,你也不妨试试有趣的海洋探索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3年级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教师可以利用网站中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习与海洋有关的地理知识,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并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在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网站除了按4个年龄段划分的课堂活动以外,还有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参与的科研报告数据、海洋故事、游戏和一些探索活动。基于国家地理频道坚实的研究和传媒基础所开发出来的教育材料翔实、丰富并有趣味性。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普通公众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史密森学会与美国国家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场馆共同开发的海洋门户网。用户可以从网站“每日看点”栏目中了解科学家对海洋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可以深入地了解海洋中的生命、海洋系统的运转、人类与海洋的多方面紧密联系等。网站的各板块都划分成小的主题,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快捷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网站有教师专属板块,为教师提供了活动方案、课程计划和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内外的学生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普通公众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海洋科学教育中心在全美设立了一个协调中心和10个区域中心,主要促进海洋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公众收集、整理和推荐相关资源,帮助大家获得更多了解海洋的机会。网站根据用户身份,推荐与海洋相关的研究论文、音像资料、活动信息、会议报告等各种教育资料,并按照资源收集时间排序。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检索飓风、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溢油事故等与海洋有关的科学话题中的教育资料。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高中以上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普通公众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4

一、海渔专业学风现状

从课堂学习情况来看,通过与专业老师的座谈以及实际的课程检查,海渔专业学生目前的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不少。甚至有学生与老师搞游击战,知道有的老师第二节课才点名,掌握了老师的考勤规律就等到第二节课的时候再过去上课。上课时则睡觉、玩手机、聊天等做其他不相干事的现象也很严重。不少老师抱怨近年来海渔专业学生素质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

从主观能动性来看,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学习,不愿意学习,求知欲不强,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忱,平时学习不扎实,往往到了考试的时候才央求老师划重点、给题库,搞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从学习效果来看,也有学生不注重实际,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还有一些学生放松懈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得比较浅,学习不刻苦,不追求深入钻研探讨,只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总之,目前该专业学生的学风状况令人堪忧。

二、海渔专业学风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 外在的不认可导致学生内在的不自信

本专业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从学校地位来看,不在“985”、“211”之列,非名牌非重点,所以,在外界看来,不过是一所二流大学。又受“一考定终身”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身不论在科学素养还是综合能力上都不如重点大学的学生。显然,大部分学生还是极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导致内在心里的极度不自信,主观上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形成并逐渐加深了自卑心理,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自暴自弃再也不愿努力学习。更有部分学生,考虑到海渔专业未来可能会从事海洋第一线产业实践和工作的艰苦性,直接产生逆反的专业情绪,对海渔专业缺乏信心,在大一结束时,就刻意转往其他专业学习。

2. 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

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只有不到30%的人在初入大学时就制定了较为明确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而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有大致的规划或者完全没有规划。这与大多数父母师长在高考前一味地告诉子女“等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再也不管你了”不无关系,真正的大学自然不像人们口中描述得那样自由散漫,但大多数家长在高考后对子女的要求确实是的彻彻底底的放松了。

长辈们在高考前后对自己要求的巨大反差以及父母老师描述下的大学与真实情况下的大学的反差都让学生陷入巨大的迷茫之中。从小到大学生都被告知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让我们都以为大学是终点,就像打游戏的时候最后有一个终极关卡,打败了它游戏就通关了、结束了,可当一直梦寐以求心心念念的胜利到来之时,除了胜利带来的短暂喜悦和满足感,剩下的是突如其来的不知所措衍生的空虚感。显然,大学并不是终点,而恰恰是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起点,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没有人告诉我们到了大学以后目标是什么,凭借一个刚步入大学生涯刚成年不久的心智,实在是很难明确清晰地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而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没有目标的大学生活思想怠惰,态度消极,往往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特别是,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每天层出不穷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视野,这样的信息获取体系,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系统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大学生涯规划的制定也难免其害。这种没有任何规划或不成熟的规划,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迷失,也就很难谈正确的学风建设了。

3. 与专业教师接触过晚过少

我校本专业所在的海洋科学学院到大三才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配备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大一、大二两年都是整个学院配备一个辅导员。尽管在大学入学之初有开展过专业老师见面会,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大一、大二时期与专业老师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其中学习生活上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只能与辅导员沟通。且不论辅导员要一个人统管整个学院的所有班级事务,事务繁杂往往导致捉襟见肘,仅凭辅导员并非专业老师这一点,其在学识上难免会有所局限,也无法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比如:在大一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程序设计语言等基础课程,很多学生抱怨课程难度大,而且不知道海渔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而海洋学概论这种专业课程也不知道它和后面专业课程的联系,学起来兴趣索然。如果这时候有专业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告诉学生设置这些课程的必要性,想必学生的怨言会少许多,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不少。

4. 部分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海渔专业拥有鱼类学、海洋渔业技术学、鱼类行为学概论等精品课程,并设立了合理的课程群体系,为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部分的课程设计来看,部分课程设计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从各学期的课程量分配来看,各学期课程量差异太大。大一第一学期安排课程较少,且难度较低,导致课余时间过为充裕,大一刚进来正是迷茫的时候,空闲时间多就不知道干什么,反倒容易把时间都浪费,宅在宿舍打游戏,大一第二学期就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难度较大的基础课程,与大一第一学期形成强烈对比,学生很难处理好其间的过渡状态。

从课序设置来看,一些课程的课序排列不合理。从学生入学之初即开始导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科学规划和充分利用大学生涯,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却是安排在有诸多高难度课程的大一第二学期;有的专业课程需要先有基础课程的知识,但在顺序安排上却反了过来,譬如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的渔业遥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有一定的R语言知识的,但R语言课程却被排在了大三第二学期,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吃力乏味。

此外,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来看,部分课程未能合理有效讲解。比如,部分重要课程学时不够,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只得赶进度,学生也只能学得到皮毛,不能进行深入学习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良学风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端正心态,增强自信心

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虽然多数海渔专业的学子家门并不显赫,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消极怠惰的借口,而应把这当作磨练的机会与将来成才的境遇。我们应当端正心态,正视上海海洋大学的定位,我们不能否认上海海洋大学不是名牌大学的事实,但也不能看轻自己的出身,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国家农业部共建的农林类高等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力求跻身于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之列。海渔学子要克服内在的不自信,勇于进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力求用自身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使外在的不认可改观。

2.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

海渔专业学生应该树立“赢在起点”的大学生涯规划意识,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要明白自己这大学四年要怎么过,要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成绩与荣誉,可以在开学初与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以及相关的老师沟通交流,将他们的经验作为借鉴,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所制定的大学生涯规划应当富有可行性,并坚持贯彻实施。

3. 尽早与专业老师建立密切联系

在步入大学之初、成年之初、人生初陷迷茫之时,专业老师对于海渔学生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因此十分有必要尽早在学生与专业老师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最好能够大一一进校门就配备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全程跟进学生学习进程,遇到问题时及时沟通疏导,告诉学生基础课程是为后面的哪些专业课程做铺垫,要扎实学习基础课程;最初学习的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也是为后面更加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打基础,也应当认真学习。

4. 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

海渔教研室应当及时的对教学大纲进行改革,每个学期都应当征集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与建议,而且应当落实到实处,不能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对现有排课顺序进行调整,每学期课程量安排应当居中,且难易搭配,也应适当增加一些重要课程的学时。

5. 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

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积极主动的性格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助于责任感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知识面的拓展、学习质量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每个小组可以设置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帮助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按照学科优势分组,组内进行学习方法的沟通与交流,并设置一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小组之间开展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孙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07:35-38.

[2]王学锋,张静,卢伙胜.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茂名学院学报,2009,06:13-15,21.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篇5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窦文骏 学号:1001143324 任课教师:杨娟 周东升 刘宝林

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开课时间:2015.9-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班号:10011433 学号:1001143324 姓名:窦文骏

成绩:

一丶简述《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到许多有关海洋方面的知识,认识到了研究海洋的重要性。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环境的卫士。海洋是生命的发祥地,是气温的调节器和大陆水汽的源头,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海洋是也兵家必争之地。海洋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利益、资源保护、交通通道保护、地缘政治等方面。海洋还是科学的实验室。人们自古就在海洋中探索人类起源。我们从海洋地质与地理、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方面详细的学习了海洋的科学。全球有5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海的特征是面积小、占海洋总面积的11%。深度小于2000—3000米,温度和盐度受大陆影响,季节变化大。全球共有54个海,分为陆间海、内陆海和边缘海。海底地貌有三大单元,大路边缘、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动型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同时,还从自然地理、政治和经济地理方面学习了“5”大洋。60 年代诞生于海洋地质领域的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以活动论观点为主导,对奠基于大陆的传统地质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革命”,影响所及,不仅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结构,还改变了地球科学人员的思维方式。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影响到地球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是研究海底构造的理论核心和指导思想。而且,板块构造学说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全球构造学理论,它吸取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精髓——活动论思想,以海底扩张说为基础,经过威尔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的综合而确立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引伸和发展。威尔逊旋回是根据中生代以来大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规律而建立的,它所揭示的大陆分合与大洋开闭的演化模式,可能在古老的地质时代就已经存在。根据威尔逊旋回,亦可以展望全球地表海陆未来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是由不断合而分、分而合的大陆及不断张开和关闭着的大洋组成的,其实质乃是地表岩石圈板块生长、运移和俯冲活动的表现形式。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就是这样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沉积有近岸浅海沉积,大陆边缘深水沉积和远洋沉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在陆上矿物资源已趋枯竭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更显得重要。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很多,不同学者的分类也有差异。按照矿物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分别介绍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类型。海洋化学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为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化学,活体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我们了解了海水的组成和性质,还有其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海洋物理是研究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水体的运动形式和过程,以及它们与大气和海底相互作用的学科。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影响海水的运动,还有科里奥利效应等也会影响,产生波浪、潮汐、洋流和水团等。同时,海气之间有物质、能量交换,海洋对大气有热、水效应及气候效应,如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等。古海洋学是根据海洋沉积记录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环流、海洋化学和海洋生产力、生物地理的特征和演变过程的海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沉积物中的组分,它们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和古代环境的替代性指标。海洋生物是研究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的种类、分布、生理、生化,尤其是它们的生态,即它们的生长、发育、栖息、活动与海洋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海洋生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力,海洋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和食用价值,对海洋环境和全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指示,对海底沉积物和海洋油气能源形成和开发起到巨大贡献作用。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条件,海洋水域生产力和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具有这么大的重要性,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海洋法也是必要的。在这门课上,我们任课教师:杨娟 周东升 刘宝林

日期:2015年 12月 18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班号:10011433 学号:1001143324 姓名:窦文骏

成绩:

简要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海洋发和海洋利益分争史实,我们学习了海域划分,大概了解了海洋利益和我国的海洋形势。我们还了解了一些海洋技术,像探测技术,资源开发技术等。

我的专业是资源勘查,而目前中国的陆地部分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放眼全球,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在开发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油气田、可燃冰、页岩气等新型资源在海洋分布广泛。在未来我国的资源勘查重心也必定会转移到海洋资源上。关于海洋资源的问题将与海洋科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也要学好海洋科学这门课程。但是他却让我们这些在平时苦于学不到海洋,生物这些知识的同学们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二丶试述海底扩张学说被誉为地球科学发展史上的新诗篇。,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潜没,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深海钻探的结果证实,海底扩张说的上述观点是成立的。洋中脊处新洋壳不断形成,两侧离洋中脊越远处洋壳越老,证明了大洋底在不断扩张和更新。海底扩张说较好地解释了一系列海底地质地球物理现象。它的确立,使大陆漂移说由衰而兴,主张地壳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活动论取得胜利,为板块构造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扩张说在扩张机理方面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难题。

三丶简述墨西哥湾流的形成机制。

墨西哥湾暖流也叫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由北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汇聚于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后,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它与东南来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称墨西哥湾暖流,沿北美大陆架北上,在美国东海岸的哈特勒斯角附近偏向东北方向流,在北纬45°的纽芬兰浅滩外缘,因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拆向东流,并在西经40°附近改称北大西洋暖流。

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极海。在大约北纬40度西经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湾流分支成两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欧洲的海域,成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经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这股来自热带的暖流将北美洲以及西欧等原本冰冷的地区变成温暖适合居住的地区,对北美东岸和西欧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成因:1.信风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侧积聚海水,使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抬高所致;

2.注入墨西哥湾的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将大量河水排入,引起水位抬高所致;

3.高纬度海域与低纬度海域的巨大水团的密度差引起。

四丶简述海洋生物的主要生态类群,试举例说明。

据生态学分成3类:

1、底栖生物:在海底爬行、固着生活、潜入海底(沉积物或岩石)内生活。以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牡蛎)、节肢动物(螃蟹)、棘皮动物(海星)等。

2、游泳生物:能自由地在水中游泳运动。脊椎动物(鱼类、哺乳类)、软体动物(乌贼)、节肢动物(虾类)。

3、浮游生物:体型小或微小,其运动能力很弱而受海流或潮流所支配。以低等藻类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底栖生物的浮游幼体(珊瑚的水螅幼虫)和较大个体的动物(海蜇)等。任课教师:杨娟 周东升 刘宝林

日期:2015年 12月 18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班号:10011433 学号:1001143324 姓名:窦文骏

成绩:

五、简述你对南海问题的理解。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来妥善处理。长期以来,我国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如何解决南海问题,我有如下几个观点: 第一,加强南海行政维权执法,提高执法能力。主要运用海监、渔政在一线维权执法。今后执法领域还可扩展到反恐、反走私、反海盗、环境保护、人道救援等领域。全面加强南海维权投入,提高执法队伍装备水平。

第二,加快南海开发建设,体现实际存在。我国应大力保护扶持在南海的渔业开发。尽快启动油气开发,适时公布我石油公司在南海登记区块的范围。采取的措施包括:口头抗议,行政执法,对参与勘采活动的国际石油公司进行经济制裁等。全面开放西沙、南沙旅游。将我南沙实控岛礁做大做强,对周边被占岛礁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第三,依法开展行政管控。加强我实控岛礁和附近海域名称管理,在岛礁上设置地名标志。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管理法等,对南海进行行政执法。加强历史研究和法理斗争。我在断续线问题上的立场只能坚持,不能后退。应尽快明确它的名称、性质、地位、坐标。对外应适时打出我们的主张,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实施更加积极的南海问题外交策略。一是提升南海问题在我大国外交中的地位。应当利用美立场中立的时机,作好他们政界、学界的工作。除了双边外交工作,也可利用二轨渠道,争取他们支持。二是积极调整我东盟政策。一个松散的东盟符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我对东盟国家,应视双边政治互信程度和在我重大关切上的态度,制定有差别的外交、经贸政策。

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

任课教师:杨娟 周东升 刘宝林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6

关键词:双侧隔振 浮筏 减振器 振动 噪声

0引言

船舶振动和噪声主要是船舶动力机械(主机、辅机、螺旋桨、推进系统等)和辅助机械(泵、风机等)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令人不舒适的声音。船舶振动和噪声不仅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例如驾驶室内振动和噪声过高会影响船舶的操控指挥,声呐导流罩内噪声过高会严重影响声呐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干扰声呐对水下目标(暗礁、沉船、潜艇等)的探测,而且船舶振动和噪声还会影响乘员和旅客的健康与环境的舒适,间接地影响船舶的操作和运行管理。为此国际海事组织从安全和环境舒适角度出发对船舶振动和噪声也提出了限定值标准。我国也出台了《海洋船舶噪声级规定 》(GB5979-1986)和《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GB5980-2009),来指导船舶的建造,2013年我国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海上工作人员的生活舒适度也给出了明确要求。

科学家乘坐科学考察船到预先规划的海域,通过探测仪器设备获取精准的数据和样品资料来揭示海洋秘密,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服务。因此有效降低船舶噪声,提高仪器设备测量的精准度是海洋科学考察船所必须具有的一个性能现就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柴油发电机组所采用的双层隔振降噪措施和其取得成效进行简要介绍。

1 双层隔振技术原理

对于船舶最大的动力源-主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上层建筑的生活舱室、工作舱室和设备舱室,这些振动又会以弹性波的方式沿着船体的龙骨、纵桁、横梁等结构材质进行传递,并使之相邻的空气产生振动,产生辐射声波和结构噪声。由于结构噪声衰减速率低,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因而会造成大面积的噪声污染。因此减少船舶主机(电力推进船舶的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外传是船舶减振降噪的第一要务。

最早出现的隔振形式是单层隔振,即在设备和支撑基座之间布置适量的减震器(减震基座),其理论已非常成熟并在设备安装和船舶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是简单有效,技术成熟,经济性好,隔振效果一般在10-20dB之间,对小型设备和回转型的运转设备,由于本身振动较小,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大型设备,尤其是大型柴油机组,由于其质量大,振动幅度大,仅靠以上简单的单层减振措施,其效果不能满足对高要求船舶的需求。

为提高减振效果,改进单层隔振方式的不足,科研人员经过技术改进将单层隔振发展为双层隔振。双层隔振装置是一种高效的隔振装置,它的基本结构是将运转设备用隔振器(上隔振器)安装在一个阻尼很大并有一定质量的中间筏体上,再将筏体通过隔振器(下隔振器)安装装在船体上,在设计计算恰当的情况下,双层隔振装置可利用动力机械与中间筏体的“惯性效应”减少低频振动的传递,并利用中间筏体内的“阻尼效应”衰减高频能量,从而达到很高的隔振效率。研究表明,双层隔振系统可达到低频35dB、中高频50dB的隔振效果。这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想获得理想的隔振效果,除配置性能优异的减振器外,需要合理配置双层隔振器并选用较大质量比(中间筏体质量/设备运转状态下的湿式质量)的中间筏体。然而,过大的中间筏体质量,在船舶总体设计、总纵强度计算和有效载重量方面面临着诸多技术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层隔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该技术主要用于对舒适度要求高的豪华旅游船,对作战精度要求高的舰艇、潜艇,以及对水下辐射噪声要求高的科学考察船。

2新型科学综合考察船上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为使船舶获取理想的减振效果,为海洋调查工作者们提供理想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好地获取高质量和没有噪音干扰的探测数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在设计之初,就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国际国内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并在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实现了机舱4台发电机组的减振降噪,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减振成效,创下了国内功率最大柴油发电机组双层隔振技术的实船应用。

2.1船舶机舱设计规划和布局

“科学”轮采用电力推进装置,主电站由3台2610kW主柴油发电机组和1台758kW主柴油发电机组组成,经过配电板、推进变压器进行送变电后,再经过变频器将动力送至推进电机,以此来驱动船舶前进。4台主柴油发电机组的柴油发动机为四冲程、直列式、单作用、筒型活塞、直接喷射带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却器不可逆转船用中速柴油机。

根据船型和机舱布局,在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的基础上,确定对四台主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错位布置。如下图4所示。

为此在减振降噪的技术设计上,对1、4号柴油发电组分别采用独立的双层隔振;对2、3号柴油发电机进行有机组合,使用同一个中间筏体,采用浮筏结构模式。

2.2目的和具体要求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柴油发电机组使用的隔振装置采用积极隔振方式,其目的在于减小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向基座的传递。隔振器具有合适的刚度,在振动时产生与振动位移成正比的恢复力;同时它又有一定的阻尼,在振动时又产生与振动速度成正比的阻尼力。隔振装置使得柴电机组传递到基座上的传递力减到很小,振动得到有效的衰减,从而达到减振目的。隔振系统装置中配备具有限位功用的限位器,在柴油发电机组产生过大位移移动。

经过充分计算,制定如下设计要求:

在1#柴油发电机组机脚至船体基座处,双层隔振装置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40dB(10Hz~10kHz);正常使用状态下,双层隔振装置在使用周期内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32dB(10Hz~10kHz);

浮筏隔振装置在柴油发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应满足在柴油发电机组机脚至船体基座处,单台机组开机情况下,浮筏隔振装置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42dB(10Hz~10kHz);2、3#机组均开机情况下,浮筏隔振装置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40dB(10Hz~10kHz);正常使用状态下,双层隔振装置在使用周期内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32dB(10Hz~10kHz);

由于4#柴油机是4缸柴油机,本身振动较大,且其主要在停泊和非科学考察作业时使用,对其要求就低一些。双层隔振装置在柴油发电机组正常工作时,应满足在柴油发电机组机脚至船体基座处,双层隔振装置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38dB(10Hz~10kHz);正常使用状态下,双层隔振装置在使用周期内的总加速度振级落差≥30dB(10Hz~10kHz);

由于设计思路和采用的部件大同小异,下面仅就2、3号柴油发电机组浮筏装置的组成和部件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2.3隔振装置的结构组成

2、3号柴油发电机组浮筏隔振装置由上、下层隔振器、中间筏体以及调整垫片、紧固件、接地装置等组成,整个装置的组成见表1。

2.3.1 中间筏体

中间筏体采用了钢质整体焊接框架结构,内部填充高分子聚合物,以增加中间筏架的阻尼作用,进一步降低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振动向船体的传递。中间筏架与柴电机组的质量比达到近0.5,采用双层隔振以后对高频振动的隔离效果十分有效。

2.3.2 上层隔振器

上层隔振器主要用于衰减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向船体基座的传递。由于隔振器的橡胶相对于钢铁有较大的阻尼,能吸收部分振动能量。而隔振器本身的刚度特性也作为隔振系统的一部分将系统振动进行一次有效隔离。

2.3.3 下层隔振器

下层隔振器用于衰减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向船体基座(安装基础)的传递。同样由于隔振器的橡胶相对于钢铁有较大的阻尼,能吸收部分振动能量。而隔振器本身的刚度特性也作为隔振系统的一部分将系统振动进行二次有效隔离。

2.3.4 限位器

为了满足船舶摇摆和受到冲击时柴油发电机组外界管路的径向和轴向位移要求,柴油发电机组浮筏隔振装置在中间筏体与船体基座之间设置了三向限位器。在中间筏体的左右筏架各安装2只限位器(共4只)。

2.3.5 压缩锁定器

橡胶隔振器除了有低频、大载荷的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压缩锁定器。压缩锁定器的作用:当柴油发电机组与中间筏架、隔振器安装好在机舱的船体基座上预压后,利用压缩锁定器可使隔振器锁定在预压后的安装高度,便于安装调整垫片(片)。或在需要更换隔振器时,先用千斤顶支承在中间筏架下平面,使柴电机组和中间筏架位置保持不变,再利用该压缩锁定器使需更换的隔振器产生压缩变形,从而不需要抬高柴电机组就能移出隔振器,按同样的方法放进新隔振器,这样更换隔振器就很方便。

2.4 各单元结构之间的联系(接口)

柴油发电机组通过上层隔振器固定在中间筏体上,上层隔振器与公共底座和中间筏体之间用螺栓连接,中间筏体通过下层隔振器固定在船体基座上,下层隔振器与中间筏体和船体基座之间均以螺栓连接。安装和更换极为方便,维护简单。

3 实船测试结果

设备系泊试验阶段,对双层隔振装置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验收,测试结果均达到了设计要求。1#机组的双层隔振和2#\3#机组的浮筏隔振效果均超过了45dB,超过了40 dB设计要求,4#机组的双层隔振效果达到了41 dB,超过了38 dB的设计要求。

经海上航行试验测定,振动测量的数据也同样显示了双层隔振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建造焊接工艺处理到位。机舱集控室,实测噪声60dB,低于船级社设定的最高舒适度等级中对于机舱集控室70db的要求。在全速航行时全船居住舱室指标达到CCS规定的船员卧室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为30间(低于52dB),占全船卧室的75%,达到客船乘客高级舱室噪音舒适度最高等级的房间为8间(低于45dB),占全船卧室的25%,减振降噪效果明显。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7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 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目前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 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 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最多。近几年, 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 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 由于本专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政策倾斜, 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良好, 且有持续增加趋势, 特别是本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 所以行业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自1959年以来, 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涉及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水产、海洋工程、海洋气象等专业的海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其中的优秀代表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我国海洋科学的栋梁之才, 在海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由于培养的人才质量较高, 我校海洋学科的各类毕业生, 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以我校海洋科学本科毕业生为例, 近五年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就业情况良好。

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

进入21世纪,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深入、领域的扩大, 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国家对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由此带动了海洋科学教育规模的增大。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2008-2010年, 三年共培养海洋科学本科毕业生270人, 为2005-2207年培养总人数的1.8倍, 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 学生数量的增多并未直接促使学校毕业生从事海洋事业人员的增加, 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保持稳定, 到涉海单位工作的比例低于2008年前, 到非涉海单位工作比例高了近10个百分点, 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到对口领域工作人数保持稳定, 比例下降。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 召开学生座谈会, 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基层涉海岗位难以得到学生青睐

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海洋必然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 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需补充到各基层涉海单位。而在一些学生的习惯和意识里, 基层单位就是偏僻、落后、艰苦和困难的代名词。在基层工作的人好像低人一等, 不如在城市就业的人能力强、水平高、本事大, 不如在城市有发展前途。另外, 政策性歧视也是有增无减, 不管是资金安排还是发展机会, 不管是资源配置还是人员分配, 人们总是习惯把城市放在首位, 然后才想起基层。基层涉海岗位难以得到学生青睐。

>>>部分学生改变职业兴趣

海洋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 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 掌握海洋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海洋调查和资料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 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调查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学习过程中, 部分学生的职业兴趣在对专业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中, 经历实践而引起兴趣的变化, 产生了新的兴趣发展方向, 有的是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停滞发展了, 毕业后选择了新的职业方向。

>>>国内众多院校开设海洋科学专业, 人才竞争加剧

我国目前涉及海洋科学领域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37所高校的院、系和专业, 涉及海洋教育领域的中等专业学校有29所。上述大中专学校和开展学位教育的各类其他海洋研究所构成了中国现行海洋教育体系的主体, 每年为海洋科技应用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海洋局于2010年9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17所高校签署协议, 全面实施中国海洋人才培养战略, 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逐年递增, 人才竞争加剧。一些毕业生由于海洋领域遭遇就业竞争激烈的问题, 为了完成就业的过渡, 他们暂时选择转行, 在转行的过程中他们有的通过学习而适应甚至胜任了该职位的需要, 并且稳定了自己在该职位发展的信心和兴趣, 也有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磨合而造成了转行的失败。

加快海洋科学专业建设,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需建立适应21世纪要求的海洋科学人才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规格。各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 考虑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定位, 合理设置海洋学科专业, 制定符合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海洋人才培养目标, 避免海洋人才的趋同性和同质化现象。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单纯的学科系统性向注重整体优化的综合性转变, 还需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 同时探索合作办学模式, 帮助毕业生发展专业兴趣。为此, 在本专业的建设中须采取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前者主要以教研室的组织形式工作, 而后两者主要以课题组的组织形式工作, 教研室和课题组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好, 关系脱节就会限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科研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 为了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形成以知名教授为核心, 以海洋科学专业基础课为纽带, 可承担系列海洋科学专业课的课程组。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采取措施鼓励著名教授学者为本科生授课, 用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海洋科学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切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 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将实验、实训与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相结合, 围绕实验、实训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 既可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也可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从而有效地提高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并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 应考虑不同学校的特点, 因地制宜。不能将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放在实训基地, 应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法, 加强与海洋行业多种形式的、灵活的、全方位的立体式合作, 既吸收、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 也要考虑入点, 引导和鼓励高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 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开展科技活动, 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为开展科技活动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并鼓励学生自拟课题开展研究;实验课教学中, 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真正将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上来,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研究、开拓创新、国际交往等能力,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满足21世纪海洋科学发展的需要。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施实践教学, 主要是通过以实验、实训为主要为企业创造相应的环境。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促进学生到基层涉海单位工作, 除各级政府部门齐心协力采取措施改善基层工作环境,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外, 学校也需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 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使他们认识到“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告诉毕业生走向基层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不仅可以大有作为, 而且可以大有收获。宣传基层就业优秀典型, 营造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8

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8个领域、4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在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农产品低温物流、渔业经济管理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20多项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学科是学校发展重中之重。学校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上海市地方海洋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国内空白或者薄弱领域为突破口,确定了极地海洋与生物资源、深渊科学与技术、海洋遥感与测绘应用、近海环境与生态等四个学科方向,分别由美国麻省大学陈长胜教授、深潜英雄和第一批长江学者崔维成教授、国家千人吴晓良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教授领衔,初步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海洋学科,为学校发展具有高水平一流、特色的海洋学科打下了扎实基础。

根据学校海洋学科发展规划,为加强海洋科学学科的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构建高层次研究梯队,拟面向海内外常年公开招聘海洋科学(包括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与生态及海洋气象等)、海洋技术、海洋遥感、海洋测绘、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海图及海洋信息应用等相关高层次专业人才。

一、招聘对象

1、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其领他军人才。

2、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学科建设急需的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海内外优秀学者。

3、教学科研骨干:留学归国高层次杰出青年;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含国内著名大学博士后);“985”、“21 1”重点大学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以及其他高校和研究所毕业的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

二、相关工作待遇

三、招聘程序

(一)应聘者提供相关材料

1、高级职称人员及海外回国人员提供如下材料:学历、学位、职称等证书复印件;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目录和三篇代表作复印件以及检索情况,所取得的专利、鉴定、获奖证书及代表作复印件;到我校后的工作计划;副高级职称及海外回国人员提供两封同行专家推荐信。

2、应届生提供所需材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及有关证书复印件;科研成果、论文目录及三大检索情况;所取得的专利、鉴定、获奖证书及代表作复印件并提供两封同行专家推荐信。

3、应聘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

(二)学校审核材料

学校根据申请者提供材料,组织专家组审核和评议材料,确定面试人选。

(三)应聘者按通知来校参加面试,学校专家组对应聘者进行综合测评和考察,应聘者参加学校面试,

学校研究确定后,确定拟录用人选,拟录用人选体检合格后办理相关录用手续(特殊人才可直接面谈)。

四、联系方式

应聘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简历及应聘登记表。如通过电子邮件求职,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岗位,应聘材料以附件形式发送;纸质稿请递交到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

联系地址: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201306

人事处电话:021-61900263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篇9

福建海洋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

近年来,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福建海洋系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 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先行先试、有效作为, 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海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海洋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01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5260亿元, 占GDP26%左右, 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福建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着力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时刻, 2012年8月,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作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 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九条措施》, 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任务, 极大提升了海洋经济在福建全局中的地位, 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海洋工作极大的关心、支持和期望。9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 福建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良好的海洋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海洋发展政策措施支持, 为福建实施建设海洋强省战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 增强了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时期海洋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期福建海洋工作目标任务

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是以科学开发利用海峡、海湾、海岛资源为重点,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坚持“陆海统筹、集聚升级、创新驱动、闽台合作、人海和谐”, 优化海洋经济布局, 完善沿海港口规划及配套设施,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 将福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确立了“五区一基地”的战略定位 (建成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和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 提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空间布局要求 (将福建海岸带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蓝色产业带, 将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打造成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域, 建设以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为依托的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 将平潭、东山等重点海岛建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岛) , 努力实现“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以上, 年均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快3~4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

今后一个时期福建海洋工作重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 努力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推动海洋事业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意见和《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及试点工作方案确立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要求, 扎实推进规划实施, 同时加强考核评估, 促进规划落实。抓紧实施已出台的《福建省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规划》《福建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 力争在海洋产业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促进《福建省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扎实做好海洋综合管理基础工作。坚决服从于、服务于发展海洋经济这个中心, 夯实海洋管理基础工作, 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认真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适时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进一步完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以《福建省海岛保护规划》为指导, 开展市县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有序推进无居民海岛的适度开发利用。为《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重点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建设, 优化审批程序, 满足发展需求。加快推动海洋管理体制创新, 加强海洋工作管理的综合协调, 建立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新机制, 积极推进海域和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 努力构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海洋综合执法新机制。

三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保护好海洋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必将有力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向更高层次迈进。要尽快编制完成《福建省海洋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办法》《入海污染物溯源追究办法》和《福建省重点滨海沙滩保护规划》, 探索建立以生态建设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加紧建立重点海域污染物控制机制,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和海上污染源产生, 确保海洋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海洋环保责任制的要求。大力实施国家和省级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争取在每个沿海设区市建立1个以上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建设, 制定全省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在政府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大海洋生态建设工作的得分比重, 强化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考核。

四是促进海洋预报减灾能力有新提升。加快推进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精细化监测集成应用示范”的实施工作, 同时加快推进HY-2卫星数据业务化应用福建示范区建设以及公益性项目建设, 提高全省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机动监测、应急监测和海洋灾害精细化预警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 为渔民海上生产提供更全面的海洋环境保障服务。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建立重点防御区、重大项目建设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五是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借助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岛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福建省海洋科技研究水平。重点扶持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与海洋功能食品、海水高效健康养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的产业技术攻关, 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强化对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重点项目的监管与跟踪服务, 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继续借助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平台, 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和海洋科技项目成果的产业化对接。加大908专项成果的应用力度, 为海洋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10

1 辽宁发展海洋产业经济意义重大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门类。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构成主体和基础, 是海洋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根据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 可将海洋产业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辽宁是海洋大省, 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 是带动东北腹地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 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黄金海岸。特别是在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大背景下, 辽宁海洋产业能否科学发展, 不仅关系到辽宁海洋经济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坏, 也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率先振兴步伐的快慢, 更关系到中国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成败。

2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2.1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省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 濒临黄海和渤海, 东起丹东市鸭绿江口, 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北靠东北腹地, 与朝鲜半岛比邻而居, 同日本列岛一衣带水, 既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又是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发展包括日、韩、俄在内的东北亚跨国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的最佳地区。辽宁省海岸线长2920公里, 包括: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 管辖的近岸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2) 海洋资源丰富。

辽宁省海域广阔, 是中国纬度最高, 水温最低的海域。海域内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200多种, 虾、蟹、贝类30多种, 藻类100多种。初步探明石油资源储量约6亿吨, 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 滨海砂矿储量2亿立方米。海洋能蕴藏超过700万千瓦, 可开发潮汐能14.1亿度。宜港海岸线1000公里, 优良商港港址38处, 渔港港址77处。辽宁省内海岸自然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充分具备了以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动物为主题的温带海滨旅游度假条件, 有著名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45处。

(3) 海洋科技发达。

辽宁省海洋科技实力雄厚, 直接从事海洋科研的机构有14个, 参与从事海洋科研的机构30多个, 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涉海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实力十分强劲。同时, 辽宁省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解决了一批重大的关键技术难题, 完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建立了一批海洋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了一批海洋科技人才和骨干企业, 为辽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智力支撑。

2.2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辽宁省海洋经济从弱到强, 基本完成了数量积累、范围扩展和规模扩大的成长初期。2005年, 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见表1) 。

注:根据1996-200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整理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辽宁省海洋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海洋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已经成为拉动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辽宁实现海洋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依托“五点一线”战略, 调整辽宁海洋产业结构

辽宁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考虑:延伸产业链条, 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创新, 促进产品升级;加快行业整合, 形成规模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抵抗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辽宁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 要紧密依托“五点一线”战略, 调整辽宁海洋产业结构。

3.2 发展海陆联动战略, 谋求辽宁海洋产业集群效应

辽宁海洋产业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以交通要道为纽带, 建立产业带。在此基础上整合自然资源, 优化产业布局, 避免重复建设, 引导错位发展, 并且要在发展资源型优势产业的同时, 着力培植高科技的朝阳产业, 形成内部分工有序、互为补充的产业布局, 进而激发巨大的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洋, 丰爱平, 马林娜, 等.海洋产业经济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 (6) :30.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

[3]李长义, 苗丰民.辽宁海洋功能区划[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广西培养海洋类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篇11

关键词:广西 海洋类人才 培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海洋在社会经济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沿海国家均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付诸实践。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000公里的海岸线(大陆海岸线为18000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海洋被列为五大重点战略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海洋也首次被列为专章进行规划(余海青,2009)。广西南端濒临海洋,拥有大陆岸线1595公里,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岛屿岸线531.20公里,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珍珠港、北海港等多处。滨海地区生态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dlhj/dlhj_zrzy/200

607/t20060717_36010.htm,2006)。相对全国而言,广西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较低,其海洋经济总产值仅占全国海洋经济的1.1%,经济总量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倒数第二,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倒数第一(李志献和李敦祥,2010)。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海洋必然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2002年全国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只有1404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0253人;而且,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苗振清和刘煜,2009)。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目前以海洋类大学(学院)命名的高等院校只有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开设有海洋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只有三十几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数目的比例不到13%(http://bbs.21ic.com/icview-77218-1-1.html,2005)。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需求。广西作为一个临海省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泛的利用开发前景,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广西目前高等院校的数目约为35个(http://www.sndhr.com/iso/servce/gxml/gx.asp,2006),只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学院,广西中院学院等几所高校开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几个与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可能挂钩的专业。据笔者所查资料,正规意义上的海洋类专业如,海洋科学,军事海洋学,海洋管理,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和环境海洋等专业均未在广西高校得到开设。这一现实不得不引起广西高校教育机构指导者及高校教育执行者的重视。

有数据进一步表明,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仅为30%,广西则更低(李志献和李敦祥,2010)。要实现“科技兴海”的目标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解决人才问题。在全球以及中国开发海洋的大背景和广西政府多年来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下,广西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在高等院校开设海洋类专业,培养大批优质的海洋类人才,切实为北部湾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http://bbs.21ic.com/icview-77218-1-1.html,2005.

[2]http://www.gxzf.gov.cn/gxzf_gxgk/gxgk_dlhj/dlhj_zrzy/200

607/t20060717_36010.htm,2006.

[3]http://www.sndhr.com/iso/servce/gxml/gx.asp,2006.

[4]李志献,李敦祥.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0).

[5]余海青.海南省海洋经济现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1).

[6]苗振清,刘煜.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高教论坛,2009,(2).

海洋科学专业论文 篇12

PICES和PICES名字的由来

建立PICES的最初想法是在1973年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加拿大海洋渔业会议上提出来的, 但由于当时正处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磋商和美苏冷战状态, 这个想法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直到1986年, 包括有中国首次参加的美国安克雷奇非正式会议上, 达成了初步协议, 才取得了重大进展。随后, 接连召开的1987年的渥太华会议、1988年的加拿大悉尼 (sidney) 会议和1989年的西雅图会议, 最终为1990年的渥太华公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而诞生了北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海洋科学组织――PICES。1992年, PICES公约正式生效。同年, PICES在加拿大维多利亚正式召开第一次年会。

PICES的真实名字为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而目前常用的PICES其实是昵称, 即A Pacific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a Pacific ICES) 的简写。采用PICES这个昵称, 是因为PICES从最初1973年的想法提出时, 就使用这个名字;同时, 由于国际海洋勘探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简称ICES) 在国际上已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并且PICES成立之初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ICES, 采用PICES这个昵称, 有利于被人们快速接受并获得认可, 从而尽快让PICES这一名字为人们熟知。事实证明, PICES的快速成长与当初的英明决定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仍然采用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而不采用PICES。

PICES当前的组织结构、重要职位和经费来源

按照管理学的观点, 目前PICES实行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框架, 即四级垂直管理。管理委员会是PICES的最高权力机构, 下设科学局、秘书处、财务与行政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各项工作, 科学局下设委员会和PICES关注的重大项目, 目前有6个委员会和1个FUTURE项目。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 委员会下设工作组和分委会, 目前有7个工作组和2个分委会 (一个委员会可以有多个工作组, 一个工作组或分委会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委员会) 。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建议人提建议到分委会或工作组, 由分委会或工作组进行首轮甄别审查后提交委员会, 委员会进行二度甄别审查后提交科学局, 科学局进行最后甄别审查后向管理委员会报批, 管理委员会同意后, 再依次由科学局返回给委员会, 再由委员会返回给分委会或工作组, 再由分委会或工作组返回给建议人 (图2) 。

由图2也可看出, PICES的重要职位包括管理委员会主席和科学局主席。通常, PICES管理委员会主席和科学局主席的提名候选人, 需要在召开年会的前60天书面通知执行秘书, 随后在年会的选举上产生。每个缔约国都拥有一票投票权, 只有拥有超过半数缔约国票数的候选人才能当选。PICES管理委员会主席的任期为2年, 只能连任1次, 现任主席为日本的Tokio Wada;PICES科学局主席的任期为3年, 只能连任1次, 现任主席为美国的John Stein。

PICES的日常事务主要由秘书处负责, 并确保遵照管理委员会的决策行事。秘书处的工作人员由执行秘书领导, 现有的正式雇员为4人, 分别是执行秘书、副执行秘书、副行政管理人员和网站维护人员。执行秘书由管理委员会任命, 任期为5年, 可以连任, 现任执行秘书为俄罗斯的Alexander Bychkov博士, 他已为PICES服务了13年。PICES秘书处挂靠在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

PICES经费来源主要是各个成员国每年承担的年费 (由成员国支付) 、自愿捐款、收取的注册费和银行利息收入等。PICES每年的年报上都会公布经费的执行情况和预算, 详细说明这些资金的用途。

PICES的主要活动

PICES每年的活动频繁, 其最主要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年会。每年的年会包括三个层次的会议:管理委员会会议, 讨论决定组织内重大事宜;科学局和财政委员会会议, 总结上一年度的科学工作和经费安排, 作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计划;各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会议, 讨论委员会工作并进行学术研讨会。通常情况下, 每年的年会主题在两年前就已经确定, 年会议程在一年前就已经确定。年会采取收取注册费的方式。参与年会的国家代表, 其费用通常由派出国承担。到目前为止, PICES已成功举办18届年会, 其中中国分别在1995年青岛、2002年青岛和2008年大连成功举办了第4、11和17届PICES年会。近年来, PICES的年会参与人数一直稳定在400-500人, 并且包括海洋科学指导委员会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简称SCOR) 、综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计划 (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 简称IM-BER) 、联合国教科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西太平洋分会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Sub-Commission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简称IOC/WESTPAC) 、气候变化与预测项目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Program, 简称CLIVAR) 等约30个国际组织和国际项目都纷纷派出代表参加年会, 其国际影响力日益深远。

除了举办年会, PICES也通过包括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与暑期学校夏令营、资助年轻早期科学家、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办国际会议以及推行实习生计划等多种方式, 进一步提升PICES的国际影响力。而PICES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出版社, 其出版物包括PICES主要期刊、PICES特别出版物、PICES科学报告系列、PICES技术报告系列和PICES简报等, 其出版物可在IAMSLIC上查询。

上一篇:课堂中的数学阅读教学下一篇:中药药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