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金融

2024-07-20

海洋金融(共7篇)

海洋金融 篇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战略空间,海洋问题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无疑意味着,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浙江省谋定而动,积极探索,制定了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并已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台州市也作出了至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翻一番,打造滨海人居城镇圈,促进海洋生态与经济建设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等具体目标。

政策是资金流动的风向标,而资金流向又是政策导向的延伸和具体体现。 既然海洋经济建设已经扬帆起航,那么势必将引来一场资金“下海”的潮流。如何着力打造“蓝色金融”,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支撑力,同时又让金融业成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是广大沿海金融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中凸显的融资问题

目前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中主要的融资渠道有财政资金补助、银行信贷支持以及企业自身融资。政策导向已十分明确,但财政资金毕竟有限,而这仅有的几种方式远不足以满足即将迅猛发展的涉海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

1. 融资渠道单一,受政策影响波动大。在目前形势下,多数企业和经营者仍将银行信贷作为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但受制于审批流程和银行自身风险控制等因素的阻碍,这种融资方式显得相对被动,且难以保证资金及时充足地得到供给。在调控政策频出、货币适度从紧的金融大环境下,银行的信贷资源更加有限,增加了这一融资方式的不确定性。而仅有极少数规模较大、资质较深的企业才能够通过公开市场取得所需资金,其中能够得到外资支持的更是凤毛麟角。较多的个体经营者因此转向民间借贷,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

2. 融资主体产业多元化与实力差异性导致信贷资源结构性分配矛盾。受制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后劲不足影响,浙江一直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内在诉求。一些大投入、高产出的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往往容易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青睐, 这些行业又恰巧是普通民营资本难以涉足的领域。而对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季节特性比较明显的传统渔业、养殖业, 还有科技含量较高但是市场尚不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又经常受到银行信贷的忽视和回避,这明显不利于产业升级的推进。而对于传统船舶制造业,又往往因为资金敞口过大导致短期内低级重复建造,造成阶段性产能过剩。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探索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向海洋经济的倾斜度。在充分认清行业间差异的基础上,注重海陆联动,实行集约发展,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结点,同时带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疏导资本进出通道。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大有可为。

(一)拓宽信贷渠道

1.差异化对待不同融资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坚持小银行放小贷款,大银行支持大项目的框架下,提供产业专项信贷支持,合理配比一、二、三产业对信贷资源的获取程度。由政策性银行对“三农” 产业提供适度低息贷款,促进传统渔业向远洋捕捞与生态海水养殖的转变进程;拓展商业银行开展灵活便捷的“自助循环式”授信模式,满足海洋第一产业季节性生产的需要。加大对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及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延长产业价值链,催化产业链整合。临港工业是民营资本聚集地带,也是信贷需求最为旺盛的一部分,在符合信贷原则的基础上, 可对行业趋势明朗、信用优良的企业采取更为积极的信贷支持,例如“阶梯式贷款”,即先凭借工业用地使用权抵押发放一部分信贷资金,后根据基建进度和生产规模追加信贷额度,支持企业从建设到投产到赢利的全过程。进一步推进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以及银行间转贴现等业务,充分发挥其成本小、风险低的优势。而对于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科研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则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导,辅以设立多方出资的专项建设基金,从而缓解财政投入压力。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把担保抵押方式创新作为首要突破口,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完善海域使用权信息登记制度,落实信贷操作规范流程, 加大对以海域使用为要素的海水养殖、 临港工业等行业的支持。积极试点开办码头、船坞等沿海沿江资产抵押贷款业务,推动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鼓励银行开办船舶出口买方信贷和保函业务, 以满足船舶建造产业升级的需求。规范发展进仓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联合担保贷款等方式解决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短期资金问题。开办股权质押、技术专利质押贷款等,与高科技企业结成紧密发展伙伴。还可通过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方式,支持海洋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

(二)提升服务平台

1.调整网络布局,延伸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台州市打造重点港区与滨海中心城镇圈的战略规划,合理调整自身网点布局,加快网点转型,提升服务效能。在费用分配、决策权限、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挖掘和培养一批金融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服务队伍, 借助科技力量提高服务效率。扩大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渠道,满足产业发展带来的财富管理等高端金融需求。积极创新边贸结算、本外币结汇等业务。

2.发挥金融信息平台作用。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和理财服务,促进自身中间业务比重,做好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直接融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和承销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等企业债券,并适当降低收费水平。帮助企业优化股权改革,吸纳民间资本,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等公开市场甚至到海外市场进行融资与再融资。

(三)把好风险关卡

1.建立风险分散机制。风险控制并不是某家金融机构内部经营评估的问题, 而是海洋经济发展中一个体系建设的问题,完善海洋保险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方式。提高保险在海洋信贷中的嵌入程度,政府针对渔业实行政策性保险补贴,商业性保险积极参与,针对各行业特殊性开发个性化产品,有效克服海洋生产作业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这个体系应该由担保机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依托征信体系,金融业与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 搭建守信企业互保增信平台,建立“守信企业池”,由守信企业缴交互保金、由有关部门提供风险补偿。

2.严格控制环境风险。加大公共营销力度,坚持“蓝色经济”与“低碳经济”并行原则,明确环保标准准入制度,加大贷款审批中对环境因素的审查力度,为符合低碳消耗、环境友好的企业提供更具优势的金融支持,切断原有“三高”企业的资金命脉,迫使其进行改造或退出。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体系和环保风险评价标准。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目标。

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金融业肩负着更多的期望与企盼。为了让海洋经济能够乘政策之东风迅猛发展, 有关部门和广大沿海金融机构应紧密结合海洋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和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市场金融需求,持续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快“蓝色金融”的建设步伐,为振兴海洋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摘要:文章分析了台州海洋经济发展中凸显的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业,海洋经济,融资对策建议

现代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模式探析 篇2

整体而言, 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仍然集中在传统海洋渔业生产的各个基础环节, 支持的形式也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资金层面, 低效的金融支持难以促进海洋经济突破粗放型发展局面, 制约了海洋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资金投入不足, 金融支持规模与产业发展态势存在矛盾, 海洋经济开发的资金缺口较大

近年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1年阳江市渔业总产值107.3亿元, 海洋经济总产值250亿元, 比2005年增长303%, 海洋经济总量已占全市GDP的16%, 而同期海洋产业相关贷款仅增长217%, 2011年末海洋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3%, 海洋经济的融资规模增长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阳江政府在《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阳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500亿元, 2020年力争再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 按照规划发展速度, 海洋经济无疑将面临更大的资金供给缺口。

(二) 金融创新滞后, 金融服务覆盖面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需要存在矛盾, 海洋经济难以突破粗放型发展局面

金融机构发放的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第三产业贷款极少, 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供给薄弱, 海洋金融覆盖面不足, 降低了有关各方投资开发海洋的积极性, 导致海洋产业发展仍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 产业延伸不足、科技支撑不够, 部分海域生态恶化和渔业资源破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停留在粗放式发展阶段。

(三) 融资渠道狭窄, 投融资主体单一与

海洋产业多样性、多层次的资金需求特点存在矛盾, 缺乏多元化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海洋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性高、专业性强、融资量大等特点, 而且海洋经济发展可分为技术研发、理论向技术转化、初步商品化及规模化生产等多个阶段, 各阶段对投融资需求的方式和数量存在差异。而目前我国海洋产业金融支持高度依赖银行信贷, 吸收社会资本、民间投资较少, 发债、上市进行直接融资更是困难, 融资渠道狭窄与融资需求多元化的矛盾突出, 海洋经济缺乏多样性、多层次、长效性的投融资机制。

(四) 金融生态不优, 海洋产业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配套不足, 融资环境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

虽然沿海地区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区域性的海洋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如对渔民及渔船的财政补贴、对渔业抗灾复产贷款的财政贴息等, 但这些政策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 以短期性临时行为为主, 而且这些财政扶持资金分散在地方财政、科技、经济规划等职能部门, 无法形成资金使用效率的合力, 政策的示范、引导和放大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足。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本部分对世界主要海洋国家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借鉴其中的经验, 为构建我国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模式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 美国:财政投入引导型的广覆盖、重点倾斜金融支持模式

美国金融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模式为广覆盖的融资支持和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相结合, 并且以财政投入为引导, 具体体现在。

1. 以多种投融资方式覆盖海洋经济

开发的各个领域。美国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式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各类信托基金、赠款和捐赠、营利性投资、银行信贷、风险资本投资、基于相关收费的可持续融资等, 最大程度满足了海洋开发不同领域的融资需求。

2. 注重通过财政拨款发挥海洋投资

开发的先导性作用。政府财政投入是美国海洋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美国在《2000年海洋法》对政府财政拨款、信托基金等相关金融政策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

3. 采取优惠措施为海洋渔业技术创

新提供支持。美国通过强化渔业补贴、对鱼类加工新技术提供减免税收、加强银行信贷等优惠措施, 资助开发新型鱼品和研制新的鱼类加工技术, 有效促进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还通过多渠道集资为渔船建造提供贷款支持、为远洋舰队提供补贴及回购渔船, 以压缩捕捞规模, 推动海洋资源保护发展。

4. 实施有针对性和反馈式发展的资

金支持模式促进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美国重点发展海洋高技术产品, 为此, 美国政府投入巨资建立海洋高新技术科技园, 如在密西西比河口区建设海洋科技园, 致力研究军事和空间领域的高新技术向海洋转移。

(二) 日本:运用经济手段刺激全方位开发型的金融支持模式

日本陆地国土狭小, 开发海洋的意识非常强烈, 其海洋开发模式可归为“陆海联动、纵深推进、全方位开发”, 其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有三方面。

1. 政府重点投资海洋开发的主要基

础设施领域, 促进海洋经济结构改善, 形成海洋开发的增长效应。日本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海上机场、海洋牧场、海底隧道等海洋空间利用项目建设, 以及建立海洋资源能源基地和强化海洋监测系统。

2.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和促进海洋经

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发展丰富了近20种海洋产业, 形成新型的海洋产业体系。日本政府制订一系列鼓励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 如利用完善的税费制度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推广, 对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技术项目, 允许从法人税中扣除15%的研究经费, 购置相应研究设备则按价格的一半免税。

3. 以有力的银行信贷措施支持海洋

经济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海洋经济发展中风险和融资额度大、融资方式多样及重点项目众多的特点, 日本政府通过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实行针对性倾斜的信贷政策, 并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 加强银行间合作, 组织银团贷款, 减少融资风险, 给海洋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三) 英国:政府投资和风险投资结合带动产融联接的金融支持模式

在长期的海洋研发和海洋学科建设上, 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部门、产业部门及其他主体共同参与、多领域广泛覆盖的资金支持体系。

英国政府将海洋能源作为一个优先发展领域, 对该领域的金融支持特点是政府投资和以风险资本为主要形式的私人部门共同支持。在具体支持政策上, 英国先后资助多项激励海洋能源创新的项目, 如英国政府的“技术项目”、碳信托的“海洋能源中的挑战”项目、“SuperGenMarine”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项目等。同时, 考虑海洋能源投资的长期性以及海洋能源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 英国积极引入风险资本参与海洋能源产业, 尤其是在海洋能源技术早期的创新阶段, 风险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示:要注重公共性和市场化相结合, 广泛动员更多投融资主体共同参与海洋经济金融支持, 引导多元化、多层次的长效投融资机制。改进海洋管理、改善海洋经济结构应由财政出资引导;应强化金融信贷机制, 提高海洋经济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重, 并适当提高中长期海洋开发贷款的比例;广泛吸收社会资本, 鼓励民间投资开发海洋经济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领域;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推动风险投资运作。

三、构建我国现代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模式的建议

综合当前国内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存在的不足及上一部分从国际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本部分从财政与金融支持相结合的角度, 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针对的金融支持模式, 以此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构建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 为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提供政策引导

一要突出政府在金融支持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度, 加大政府财政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 尤其对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海洋产业经营设立相应的财政扶持制度, 运用财政手段鼓励和引导海洋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二要改进和优化财政支持方式, 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海洋产业发展定位明确财政支持的着力点, 加大政府资金注入, 积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启动和投资示范效应, 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跟进, 增强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集聚能力, 进而改善海洋经济投融资环境。三要加强培育现代股份制海洋企业, 重点支持海洋龙头企业, 推动海洋企业加快实现产业化经营和高新技术转型, 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融资渠

道, 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海洋经济融资需求

一要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注意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多管齐下、多措并行, 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进入海洋经济,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 可采取直接投资方式, 也可利用长期国际信贷。二要发展海洋产业内部融资市场,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鼓励海洋产业企业组建业内金融公司, 允许海洋产业企业参股, 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三要推动海洋产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拓展债券融资渠道。四要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风险投资, 首先依托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然后大量吸收社会机构和民间资金进入。

(三)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 适应多元化的海洋经济发展的服务需求

一是金融部门在为海洋产业不同环节提供融资支持时, 可根据海洋产业链的特点, 建立实施包含海洋产品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等完整链条的融资供给, 既降低融资风险, 也可为海洋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二是开展有海洋经济特色的金融服务创新, 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及养殖滩涂质押、水产品抵押等创新贷款业务, 发展和培育海域滩涂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 并针对海洋电力、化工、港口物流等临港工业设置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加大支持力度, 探索适合涉海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服务机制。三是不断创新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模式, 适当提高渔船抵押贷款额度, 简化贷款流程, 并积极开办船舶出口买方信贷和保函等业务, 满足船舶修造技改研发、船舶建造与购置等海洋渔业发展的多种资金需求。

(四) 优化海洋金融生态环境, 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提供政策与法规支持

一要从海洋立国的高度加快金融立法机制建设, 不断充实和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措施, 为发展海洋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加强海洋经济信息共享, 完善海洋经济发展重点企业和项目信息库, 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通过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海洋经济融资环境的整体优化。三要积极开展海洋保险业务, 完善海洋产业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制定契合海洋经济发展特点的保险种类和保险创新产品, 提供多种保险服务, 提高保险体系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补偿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继华, 姜旭朝.国际海洋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2) .

[2].李靖宇, 任佼燕.论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支持[J].广东社会科学, 2011 (5) .

[3].吴明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7) .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研究 篇3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认为,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 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方向。根据我国海洋产业的分类标准, 我国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指海水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行业, 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海洋矿业、海洋化工、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电力、海水利用, 第三产业包括海水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自2001年至2011的十年间,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由2001年的9518.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496.0亿元, 其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3.37%, 领先于国民经济10.57%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源自于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海洋产业结构随着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 实现了第二三产业比例的明显提升。

我国海洋产业不论在经济总值还是在产业结构方面在近十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 我国海洋经济总值增长迅速, 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提升。海洋经济总产量在十年发展期间实现两番增长, 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由8.68%升至9.62%, 并曾一度高达9.98%, 由此可见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蕴含巨大潜力。其次, 海洋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海洋产业中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迅速, 其增速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海洋产业总值由2001年的6.8%下降至2011年的5.2%, 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93.2%上升至94.8%, 上升1.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海洋第二三产业蕴含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这得益于我国近十年来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探索、沿海产业延伸以及海洋环保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资本积累。

二、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 变量与数据来源

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率的衡量可以借助生产函数, 即, K表示生产的资本投入, L表示从业人数。本文的变量选取为两个投入变量, 一个产出变量。鉴于我国海洋产业投入数据的缺失, 本文选取了42家海洋产业上市公司2008至2012五年的财务数据, 以营业成本、从业人数作为投入变量, 以营业收入作为产出变量。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逻辑遵循传统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即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本文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思路。本文对我国各海洋产业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估, 并根据投入产出效率的高低, 优先发展投入产出效率高的产业。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 本文选取的海洋产业上市公司是从事各海洋产业最为典型的企业, 在各海洋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产业的生产效益状况。上市公司中从事传统海洋水产类的企业较多, 而从事新兴海洋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少, 尤其是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电力以及海洋化工行业。这种格局反映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 以及新兴海洋产业因其不确定性较大、技术研发周期长等因素导致的参与企业数量较少。

(二) 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为了衡量各海洋产业经济效率的高低, 本文运用规模经济这一经济指标对其生产效率进行评估。通过将各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作为产出值、营业总支出以及从业人数作为投入量, 运用DEAP 2.1模型对各海洋产业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估, 其结果见表1。

在规模报酬方面, 由表1可以看出, 除了海洋油气业, 我国海洋产业在2010年之前都处于规模经济递增的状态。而2010年之后, 除海洋电力业仍然处于规模经济递增的状态, 其他产业都呈现规模经济递减或者不变的形势。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在2011年仍处于规模经济递增, 而在2012年又处于规模经济不变的状态。

2010年之前各海洋产业皆处于规模经济递增, 其原因可归结为:首先, 2010年之前我国各海洋产业皆出于高速发展阶段, 经济规模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生产的管理及原材料成本都比较低廉, 经济增长空间巨大。其次, 经历近十年的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空间利用各方面技术积累, 我国已经掌握了海洋产业各方面的最新科学技术, 海洋科学技术的产业化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0年之后, 除海洋电力外, 其他海洋产业相继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首先, 这反映了我国海洋产业在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期后, 由于经济规模过大而造成的生产成本的飙升。由于组织规模过大, 导致信息传递的无效率以及管理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同时由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导致了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 造成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其次, 海洋技术的长期积累在经过一定程度的产业化后, 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因此无法在短期内再次提升生产效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海洋电力产业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规模, 以及海洋生物制药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状态。这反映出我国海洋电力产业的规模尚未达到最合理的经济规模, 需要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整理得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为:加大对海洋电力产业的资金投入, 扩大海洋电力产业生产规模;控制其他海洋产业规模的扩张, 加速海洋产业高新技术创新, 提高其他海洋产业经济效率, 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列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内容。

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政策

(一) 股票市场的金融支持

为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创业板市场,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工作:首先, 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制定适度合理的上市条件, 要充分全面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诚信度、经营业务与范围等, 避免上市企业的过度投机行为。其次, 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与外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蕴含大量经济价值, 而我国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相对缺乏, 民间资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不断寻找利润丰厚的投资机会。高新技术的融资需求正符合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 将两者有效结合, 不仅能够解决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闲置资金的投资问题, 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吸引外资的资金支持, 满足海洋产业的资金需求。

(二) 债券市场的金融支持

建立适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需求的企业债券市场, 主要在债券市场的制度、债券种类以及参与主体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建立健全企业债券市场制度, 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资格审核以及信用评级, 完善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暴露, 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债券市场。值得着重说明的是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目前市场上尚无统一而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 这也是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快培养并建立一批全国统一的权威评级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债券产品的种类,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成熟, 因而缺乏相应债券产品。债券产品的设计要符合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特征, 以海洋电力为例, 由于海洋电力业成本高、经营周期长等特点, 因此有必要结合资产证券化设计符合其特征的融资产品。再次, 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参与对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扩大也十分必要。市场主体参与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债券市场, 因此改善社会信用风气,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杜绝舞弊作假现象的发生。

(三) 货币市场的金融支持

由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特征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原则相背离, 其通过银行融资的途径难以实现,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成为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获取银行贷款支持的关键。首先, 矛盾的实质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因此要加强银行与企业的信息沟通, 做好科技成果的推介工作, 让银行及时了解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争取带银行的贷款支持。其次, 我国国家政策银行也要加强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 为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 大力扶植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再次, 海洋企业也要加强公司内部控制,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 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 维护好企业的信誉形象, 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摘要: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制约其发展速度的重要问题,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概述了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并进一步运用DEA量化了各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为扩大海洋电力生产规模, 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列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内容。文章还根据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特征, 提出适宜其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DEA,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6[S]. (GB/T 20794-2006) .

[2]杨涛.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分析[J].金融与经济, 2012, (9) .

[3]章洪刚, 王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新金融, 2013, (2) .

[4]宋智文, 凌江怀.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 2013, (3) .

海洋金融 篇4

一、舟山市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一) 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一是积极开展保函业务。各金融机构已充分认识到开展保函业务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保函业务支持舶修造业的发展, 目前市建行、市农行已推出信用保函业务;二是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抵押担保问题。市工行推出了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设备按揭贷款方式, 市建行推出了小企业经营性物业按揭贷款业务, 同时各行还普遍实施了“个人住房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 方便了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小额、临时的贷款需求。

(二) 金融服务不断加强。

一是初步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 以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 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二是初步形成以支票、银行卡、汇兑为主体, 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 适应多种经济活动和居家服务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三是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稳步推进。横向联网是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信息便民工程, 可以实现纳税申报业务处理的一体化、网络化, 提高划缴税款的效率和税款入库速度, 提高国库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运用效率,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金融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信贷征信体系逐步健全。二是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资信管理,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舟山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所产生的问题

(一) 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二是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国有商业银行将服务重点放在了人口密集、资金流动量大的城市, 乡镇小岛网点缺乏, 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小岛港口产业、造船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急需金融机构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 直接融资比例较低

由于舟山市资本市场建设滞后, 居民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极为有限, 债券、股票这种较具风险的投资, 其风险非广大居民所能承受, 加上出于安全、自我保障和长线消费等方面的考虑, 大部分资金仍表现为银行储蓄形式, 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渠道转化为建设资金。因此, 迫切需融资工具的创新, 架起众多中小投资者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桥粱, 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矛盾。

(三) 金融配套服务相对落后

一是金融产品还相对单一。目前, 舟山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尚处于改革时期, 经营机构还不够灵活, 金融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创新产品少, 效果差。二是金融人才缺乏。舟山经济金融正驶入快车道, 但从金融企业的人才看, 依然滞后于经济金融的发展速度, 发展后劲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员工学历水平仍然偏低, 而且缺乏专业人员, 而操作层面人员数量多;人才结构单一。

三、积极发展舟山金融体系的思考

(一)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方式

推动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 提高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我市必将出现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 积极发展企业上市融资增强资本扩张能力, 是我市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看, 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最好的融资方式, 上市融资快速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降低了企业的债务比例, 规范了企业的融资行为, 提高了企业信誉, 增强了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或通过债权融资的能力。

(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体系

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业的开放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的进入, 促进当地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 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是我市整个间接融资体系的主体, 国有银行改革的进程及对我市经济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 区域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合上级行加快改革的步伐。要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

(三) 积极发展担保公司, 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担保公司的发展要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建设“信用舟山”的总体要求, 以吸引民间投资为基础, 政府财政补助为激励, 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 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方向, 引导担保机构重点面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展信用担保业务;加强担保行业自律, 改进担保行业监管, 以促进担保行业规范运作和担保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指导,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 强化信用制度建设, 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要加快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做好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工作, 推进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升级改造,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和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向社会提供权威、完备的的信用信息服务。大力支持包括征信公司、资信调查公司、资信评估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在内的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实现信用资料收集、分析、管理和使用的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和数字化。同时, 加强征信市场管理, 对现有的评级机构进行规范, 不断引进资质好的评级机构, 通过加强机构准入和市场运作的监管, 确保整个评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动区域内征信机构完善信用评级, 健全地方信用担保体系。

海洋金融 篇5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机构应当加大拨款来大力推进那些与物质形态变化 (如化石燃料枯竭等) , 相适应的海上能源基地方面的海洋空间利用程度, 并开发只有在深水海域才存在的石油和天然气。另一方面, 利用财政拨款充实、强化和完善海洋检测系统, 以便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是加大海洋教育投资。加强群众对于海洋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高等海洋教育和中小学海洋教育, 提升整体国民对海洋忧患意识。虽然在近期效果不明显, 但从长远来看, 是人们树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 是促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是强化海洋业补贴, 为其提供贷款支持。运用各种方式来资助新型加工技术研制和开发, 同时, 还通过多种渠道集资来为海洋业建设提供贷款支持。如采用海洋资源和海洋项目补贴或者给与新技术研发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措施。

海洋金融 篇6

一、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11月底, 浙江各类中小企业达270多万家, 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7%。从2012年1-11月的情况来看, 浙江中小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8 878.83亿元,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4.1%;实现出口交货值7 908.32亿元, 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2.5%;实现利税2 848.82亿元, 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8.3%;从业人员750.11万人, 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0.9%。可以说, 浙江是经济大省, 更是中小企业大省。

而作为中小企业中新成员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必然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科技是以综合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高新技术, 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由于海洋科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陆域科技相互交叉和互为渗透的特点, 从事海洋科技研发、推广的资金缺口巨大, 其收益不确定性, 就使得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比陆域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更为突出。

二、影响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金融结合障碍分析

(一) 企业权利限制方面

1.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可获取的资本量存在较大限制。 (1) 内源融资有限, 使之可获取量受限。内部可融资资源有限是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 其多数经营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有限, 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同时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制度不规范, 内部控制流程不科学, 组织结构不健全, 报表透明度低, 披露意识差, 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体制, 种种因素导致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依靠内源融资取得长远发展并不是可行的方案。 (2) 与民间资本结合能力有限, 使之可获取量受限。主要体现在:一是民间借贷虽然期限灵活、筹集迅速, 但其伴随难以承受的高利率。二是民间借贷是一种游走在法律边界的非正规借贷方式。民间金融手续一旦简化到了不符合规范的程度, 很容易出现欺诈行为。 (3) 担保体系不健全, 使之可获取量受限。首先,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有形资产较少, 大多拥有的是无形资产, 很难提供符合银行信贷需要的抵押品, 导致银行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十分谨慎。另外, 在向银行寻求担保的过程中, 小微企业即便获得贷款还需支付相关担保费用, 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 中小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存在局限性。在浙江, 由于信用担保机构进入门槛低, 资格限制少, 随着担保机构的增多, 担保行业“多、乱、散”的问题开始凸显, 并且多数担保机构担保品种单一, 缺乏专门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品种。再次,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地位不平等。按照国家规定, 担保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0倍。事实上, 银行往往要求担保公司承担100%的损失风险的责任, 而担保公司在这样的风险分担条件下获得的担保额度放大倍数只有2-3倍, 担保公司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风险往往超过陆域科技企业, 这造成担保公司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能力极其有限。

2.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能力极为有限。 (1) 对大多数处于经营效率低、信息不透明、信用水平低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来说, 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极低。从有关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 浙江省在中小板上市企业为119家, 创业板上市为9家, 相对于中小企业270万家, 能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实在是太少。 (2)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直接融资结合的门槛过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其他交易市场融资等方式。由于受到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绝大多数海洋科技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创业板上市资格, 不可能从资本市场筹集到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对于债券融资, 由于我国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条件极其苛刻, 即使一些效益好、成长性高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获得足额资金。 (3)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结合难度很大。虽然风险投资在浙江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之一, 但是风险投资在与海洋科技结合中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第一, 风险投资对浙江海洋新兴产业缺乏了解。较多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还在初创期, 在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占有的份额、市场中能否具有主导地位等方面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朗, 使得风险投资与未来收益不对等, 从而使风险投资者不愿为此承担较高的风险。第二, 风险资本与海洋科技结合后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使得潜在的投资者持观望态度。海洋科技产业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狭窄, 风险资本不能通过公开上市的方法安全退出, 又受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产权不清影响, 风投也不能通过管理层回购和企业并购的方法安全退出。第三,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服务不到位。由于浙江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刚刚起步, 加上海洋科技的复杂性、交叉性、渗透性特点, 具备能为中小海洋科技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极少, 现有中介机构中能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远不能满足风险投资需要。

(二)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借贷资本结合受到限制

1.逆向选择。银行信贷资本与海洋科技企业结合所依赖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硬信息”, 即可观察、可验证及可传递性的信息;另一类为“软信息”, 只有通过与之有过亲密接触之后才能获得的。相较于大企业高质量的“硬信息”, 处于初创期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明显缺乏完整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等“硬”信息, 信用记录较短, 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 银行对陆域科技小微企业的贷款决策往往依赖企业家的个人品质和经营能力等难以传递的“软”信息。而且, 部分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 可能会隐瞒真实的经营成果, 这就加大了银行与海洋科技结合的潜在风险, 而银行为了规避“柠檬市场”的产生, 只能选择少贷或不贷, 以免形成不良资产。

2.道德风险。海洋科技中小企业通过较高利率获得银行贷款后, 为了提高其收益必然会倾向于选择高回报率同时蕴含着高风险的项目。为此, 银行面对道德风险, 会设置一系列有利于银行的规定, 但是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硬信息”的不真实性及“软信息”的不可获得性, 导致这些不道德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故在海洋科技与金融结合大背景下, 银行更倾向于保守的“惜贷”。因此,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 要么导致较高的货币成本, 即高贷款利率;要么导致贷款申请失败, 使其融资更加困难。

3.交易成本高。对于银行而言, 不同的贷款对象, 其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是不一样的, 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边际成本要高于为大企业贷款的边际成本。这种交易成本一般是由借贷双方共同负担的, 银行负担的交易成本体现为进行调查监督而产生的较高单位贷款成本, 小微企业一方的交易成本则往往通过高贷款利率体现。如此高交易成本, 会导致双方的合作意愿不强。

三、解决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金融结合难的对策

(一) 增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1.增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资信。 (1) 提高信用意识, 建设诚信文化。对于海洋科技中小微企业而言, 企业家的个人诚信意识几乎决定了企业的信用, 小微企业以及企业家均应提高信用意识, 建设诚信文化。 (2) 重视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存在于与供应商、分销商、银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重视这些环节尤其是与大企业的交易环节的良好信用记录将大大提升企业的信用。 (3) 加强自身财务制度建设, 减少财务信用风险。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要建立并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加强成本费用核算, 规范投融资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规范利润留存与分配, 规范管理资金, 提升融资能力。

2.改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金融结合软实力。 (1) 针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规模小的问题, 发展产业集群和建立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行业分协会。针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现状, 建立不同类别海洋科技产业集群, 如台州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群, 舟山海洋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 从而解决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金融结合的规模问题。 (2) 针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不动产存量有限, 将其动产和无形资产纳入《物权法》,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没有担保品的“尴尬”。 (3) 按照企业成长生命周期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鲜明生命周期, 一般分为创业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分别创新融资机制, 使得不同阶段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不同的筹资方式有效结合。

(二) 建立海洋科技金融机构

1.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1)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转变过去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倾斜的信贷政策, 专门针对海洋科技产业发展需要设立海洋科技信贷部门, 并增加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 (2) 创新金融产品, 完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体系建设, 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资金融通建立规范化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与简化融资手续。

2.大力发展小银行。在海洋科技中小企业集中区域设立地区 (社区) 银行、独立的民营中小银行或其他贷款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较充分地利用地方 (以至社区内) 的信息存量, 低成本地了解到地方上的海洋科技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 最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 区域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

3.加强对民间借贷资本引导。创新机制, 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参与海洋科技私募股权基金改革, 引导民间资本积极认购海洋科技创业基金, 使得民间资本公开化、合法化, 从而促进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金融结有效合。

(三) 完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政策, 尽快建立起以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政府机构、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为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采集、信用评估与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加强各企业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联系, 减少信息不对称。

2.提高中小担保机构的风险自控能力。一方面, 要制定和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制度, 促使中小担保机构规范化经营;另一方面, 要对风险较大的海洋科技创新项目实行再担保机制, 以分散担保风险。此外, 要建立担保机构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合作机制, 确保它们共同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要。

3.政府要尽快出台信用担保方面的法规与管理制度, 维护与规范中小企业信贷秩序, 打击虚假信用、逃税漏税等信用欺诈行为, 对信用信息失真的企业要予以严惩, 同时可对中小企业互保机制等方面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鼓励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互保机制, 降低经营风险。

(四) 扩大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1.要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公司, 增加其数量。可以适度降低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门槛, 允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适度参与, 同时制定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国外投资机构参与建立风险投资机企业。

2.扩展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渠道。要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和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 就必须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 鼓励银行、企业年金、养老金、公积金、担保机构、民间资本以及个人积极进入风险资本市场, 既有利于原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又解决风险投资资金规模问题。

3.建立并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解决风险资本退出就是要解决如何将风险投资企业的权益性资本转换为货币资金。我们认为建立灵活有效的风险退出机制途径可以是有效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也可以是通过完善小微企业回购或管理层收购制度, 使得增值后的风险资本顺利进入新一轮的海洋科技创新投资活动。

(五)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积极寻找科技与金融结合新渠道

1.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 实现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就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别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 让风险资本有合理退出机制。 (2) 继续完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的完善能有效提高金融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并分散风险。机构投资者对海洋科技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组合投资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3)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债券投资者通常以发行债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作为是否认购的判断标准之一, 如果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能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就允许其发行债券或可转换债券, 这无疑会使其筹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4) 积极发展区域性海洋科技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是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 应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 完善技术产权交易法律制度, 改变交易品种单一的现状并加快其开发。

2.积极开拓新型融资渠道。 (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广, 为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增加新渠道。目前浙江杭州、温州、海宁、义乌、湖州等地已经成功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浙江省发行海洋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时机已成熟, 从而有效解决单个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所面临的困境。 (2) 租赁融资是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在商品化试产阶段所需固定资产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来解决, 融资租赁的出资方侧重于对海洋科技小企业项目未来现金流的考察, 这使得企业在项目设备需求上比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更容易, 手续也更简便。这种方式使企业以少量资金作为租金及时购置设备, 是一种融资捷径。 (3) 推广供应链金融理论, 为解决海洋科技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问题提供新增值服务。海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高交易成本, 我们认为将供应链金融理论推广到海洋科技产业融资, 能很好解决银行和供应链中海洋科技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 关键急需解决金融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秋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对策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13, (4) .

[2] .赵平.我国县域金融发展方式转型与生产效率提升——浙江省数据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 2012, (6) .

海洋金融 篇7

海洋是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各种问题的交汇点,它因此成为人类活动的新边界,集体行为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互动的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在2008 年的经济危机中,海洋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受到了严重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蓝色经济理念与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世界海洋产业的恢复与创新发展方式层出不穷,海洋产业经历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本文从金融危机后海洋产业的恢复情况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世界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新特点,展望了海洋产业未来转型发展的趋势与潜力。

1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1. 1 传统海洋产业

传统产业主要指劳动密集型和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四大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水产品贸易受挫,油气价格下降,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出现近年来首次下降,世界贸易量下降导致各航线运量大跌和运费下降,航运企业经营困难,船舶企业面临大批退单,传统海洋产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四大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各异。

全世界12% 的人口依靠渔业维生,人类从鱼类和水产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占动物蛋白摄取总量的17% ,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为数以10 亿计的地球人群提供食物和生计。世界海产品产量占水产品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3% ~ 70% 之间[1]。2009 年主要市场的经济整体收缩影响了消费者信心,由于价格下跌及加价空间缩小,水产品贸易额与2008 年相比下降6% ,2010 年出现强劲反弹( 增长13% ) ; 2011—2013 年,水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额都保持平稳增长( 见表1) ,其中2013 年水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额分别为5 780 万t和1 322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 3% 和2. 2%[2]。虽然贸易形势趋好,但资源情况并不乐观,据估计,目前被认为已充分利用、过度利用或已枯竭的海洋鱼类占全球渔业资源的85% ,最重要的10 种海洋鱼类大多在这一名单里,海洋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根据2014 年6 月全球海洋委员会正式发布的 《从恶化到恢复———全球海洋救助方案报告》,每年非法、不报告和无监管捕捞产值可达100 亿~ 230 亿美元,大约80% 的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来自基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资源不足、非法捕捞和环境恶化是目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ood Outlook》数据整理

海洋油气业产量逐年增加,逐步走向深海开发。全球70% 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底。2009 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海上钻井、海上工程建设市场的投资增速虽有所下降,但全球海洋油气总投资8 年复合增速仍高达10. 4% 。2013 年全球海洋油气总投资3 580 亿美元,其中勘探开发投资支出与运营支出分别占比55% 、45% 。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5% 和30% ,其中,深海油气的产量由2000 年的2% 上升至2010 年的9% 。从区域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了 “三湾、两海、两湖” 的格局。三湾指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两海是北海和南海; 两湖是里海和马拉开波湖[3]。未来5 年,全球及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将处于高景气周期,国际油价处于70~ 00 美元投资景气区间,油气需求绝对量持续增长,陆地增产困难,海洋成为油气增产的主战场。根据 “全球深海市场前景”报告,未来10 年深海油气开发将成为全球投资热点,预计到2022 年,该领域年吸纳投资额将从2012 年的430 亿美元增至1140 亿美元,每年勘探、评估并开发的深海油气井数量将从2012 年的500 口增至1 250 口。

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和世界贸易紧密相连。海运是国际贸易的支柱和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全球贸易量的80% 左右和全球贸易价值的70%以上是经海路运输并在世界各地的港口装卸的。2008 年国际海运贸易随全球经济衰退而减速, 由2007 年增长4. 5% 降至2008 年的2. 4% ,2009 年甚至负增长4. 5% ,2011—2013 年增速回稳,一直在4% 左右( 见表2 ) 。其中,2012 年全球货物装载总量超过90 亿t,增长率为4. 3% ; 2013 年总量为96亿t,增速为4. 7%[4]。金融危机发生3 年多之后的2011 年,世界船队持续扩大,世界海运贸易增长了4% ,而世界船队吨位数增长近10% ,因为船东接收了经济危机之前订购的船舶,2012 年1 月超过15 亿载重吨,比4 年之前增加37%[5]。新造船舶的陆续交付,加上经济危机之后新订单的大幅减少,导致全世界造船订单在同期减少了1 /3。重要造船厂仍然主要处理经济危机之前的订单,它们不愿取消或者推迟交付,中国、日本和韩国合计占2011 年所交付吨位数的93% ,因此保持了它们造船厂的就业率。由此产生的船舶供过于求的状况使船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供给大于需求,运费甚至进一步下降,降至让大多数航运公司无利可图的程度,但对进口商和出口商而言,运费走低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这对全球贸易复苏很重要。

注: 根据历年联合国贸发委发布的 《海运述评》报告计算整理

1. 2 新兴海洋产业

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海洋经济也逐步由以资源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向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转变。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从目前来看,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水利用、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邮轮经济等。新兴产业在研究、开发、投入生产和推广过程中一般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需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但金融风暴导致全球股市暴跌,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下降,造成融资渠道变窄,融资难度加大。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产业受政策、市场、经济转型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近年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海工装备和邮轮经济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以及海上风电产业的新市场。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近几年欧美国家均把风电开发的重点转向海上,许多大型风电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正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发展之路。2013—2014 年,全球新增海上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3 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为7 100 兆瓦[6]。欧洲是世界海上风电的领导者,2014 年1—6 月,欧洲16 个商业海上风电场和1 个试验性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并网新增风电机组224 台,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81MW,另外还有310 台风电机组待并网,一旦这些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则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 200MW,在建的风电场装机总量超过4 900MW。总体来说,截至2014 年7月1 日,欧洲11 个国家73 个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达到7 343MW,2 304 台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全并网[7]。美国目前开发最快的项目是468MW的Cape Wind风电项目和Deepwater开发的30MWBlock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已经充分完成了前期工作,已可以获得PTC的税额抵免。日本目前有49. 6M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其中包括4MW漂浮式风电,2014 年3 月日本政府确定海上风电的固定电价为36日元/k Wh[8]。按照我国 “十二五” 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5 吉瓦的海上风电项目,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装机仅为428 兆瓦,离该目标还有4 572 兆瓦的空缺。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 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 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在油价走高、石油勘探技术获取长足进步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开发都将保持活跃。2013 年全球海洋油气钻采设备市场新签订单为524 亿美元,连续3 年保持在500 亿美元以上的高位[9]。根据IHS Petrodata的统计,截至2014 年7 月初,全球范围内共有853 座海洋钻机,其中738 座已有合约安排,工作状态利用率为87% ,较一年前提高了约4 个百分点。此外,老旧平台加速淘汰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替换需求。国际海工装备业从设计到生产过程已经高度分工,曾出现从欧美向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扩展的趋势,现在制造产能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以钻井装备为例,韩国企业基本垄断了深海钻井船市场,并在深水FP-SO、高端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而新加坡主攻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 我国企业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少数企业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领域建立了交付记录。2013 年,我国企业承接海工装备订单126 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4% ,仅次于韩国。2014 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海工装备订单79 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到32% ,居全球首位。

虽然地球有71% 面积充满海水,淡水不及总水量的3% ,扣除南北极冰盖、深地下水等,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不及0. 37% ,海水淡化已经成为提供水资源增量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世界上已有120 多个国家在运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 3 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5560 万t,相当于0. 5% 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亿人的用水问题。沙特海水淡化工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沙特人均用水量为全球第三,达到280 升/人/ 天,每天70 亿立方米的用水中的60% 来自海水淡化。沙特人口以每年2. 5% 的速度增长,而水需求的增速则达到8. 8% ,这迫使沙特政府对海水淡化工业投入大量资金,海水淡化工业也因此达到6% 的年增速,成为全球最高的增速。沙特水电部已经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建立新的海水淡化设施和更新旧有设施,目前国有的海水淡化公司在红海沿岸运营着36 个海水淡化设施。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成本在5 ~ 8 元/t,已接近国际水平。根据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产值将达到300 亿元以上,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 万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 以上,海水淡化成本不断降低,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从区域来看,未来20 年国际海水淡化市场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以沙特、以色列、阿联酋、也门等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新加坡、印度和中国。至2018 年,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市场的市值将有望达到152. 74 亿美元,预计2013—2018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 1% 。

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竞争日益激烈。深海石油、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 “可燃冰” 和深海生物基因等都是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高价值深海自然资源。以可燃冰为例,自前苏联1969 年开发麦索亚哈油气田时实现可燃冰开采以来,国内外探索可燃冰资源开发利用已有近50 年的历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陆续圈定了可供商业性开发的可燃冰矿藏地并成功实施了可燃冰试采工程。美国2012 年在阿拉斯加北部陆坡利用二氧化碳置换甲烷进行可燃冰试开采取得成功,采气时间为30 天,累计产气量约2. 8 万立方米,最高日产量达5 000 立方米。日本2013 年成功实现海底可燃冰试采,并在6 天内试采出12 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初步具备了在近海海底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技术,计划在2018 年前后将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届时日本将商业开采可燃冰资源,预计可供其消费100 年( 2013 年日本天然气消费量约1 250 亿立方米) 。这些成果的取得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可燃冰勘查开采热潮。近年来,欧盟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矿产开发活动,2013 年5 月,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签署 《关于大西洋合作的戈尔韦声明》的协议,要求三方加强对大西洋的探测,共享探测数据,协调使用探测设施,开展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管理,绘制海洋生物栖息地地图,促进海洋研究人才流动,推荐重点研究领域。2014年,美国海军开发出利用海水合成燃油技术并成功让一架模型飞机依靠这种燃油起飞升空,有可能在未来7 ~ 10 年内实现商业化利用。据估算,这种新型燃油的生产成本为每加仑( 美制1 加仑约合3. 785 升) 3 ~ 6 美元。

邮轮经济是指以邮轮旅游为核心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总体经济效应。自20 世纪末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保持年均8% 的增速,2020 年全球邮轮游客数量可达3 000 万人次。世界上主要邮轮母港大都分布在北美和欧洲,欧美邮轮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1% ,包括澳大利亚、东南亚和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市场则占据剩下的9% 。但WTO预计,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发展最快的区域,预计每年至少可以创下100 万的搭乘人数。自从2006 年美国的哥斯达号邮轮在中国开通航线,邮轮作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在我国快速发展。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预计,2020 年中国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 万人次,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邮轮市场。2008 年国家发改委下发 《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 年6 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亚洲第一个邮轮专业行业标准——— 《国际邮轮口岸旅游服务规范》;2012 年9 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上海成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2013 年2 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支持邮轮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2013 年7 月1 日开始施行的国家 《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外国人24 小时内过境免签证的范围包含海港和陆地港。国家旅游局也将邮轮旅游列入重点培育的旅游新业态。目前,全国已经有上海、天津、厦门、三亚4 个国际邮轮中心投入使用,此外,广州、深圳、秦皇岛、青岛、宁波等沿海城市都开始关注邮轮码头的建设,未来5 年将是中国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期。邮轮经济尽管 “看起来很美”,但要真正在国内市场得到健康持久发展,还有许多短板需要及时弥补。

2 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2. 1 新一轮海洋政策助推经济发展

在全球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海洋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战场,海洋战略在这场竞争中尤为重要,国家海洋战略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奥巴马政府注重制定高层次的海洋综合管理政策,英国政府发布了海洋新能源政策,日本通过 《海洋基本法》推进海洋资源开发,越南制定了 《越南海洋法》,我国国务院和涉海部门及11 个沿海地区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或海洋产业指导目录。

2010 年奥巴马签署 《关于海洋、海岸带与五大湖管理的总统行政令》[11],协调促进海岸带及五大湖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 2013 年4 月美国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12]正式发布 《国家海洋政策执行计划》;2013 年7 月海洋政策委员会[13]又发布了 《海洋规划手册》促进落实美国 《国家海洋政策》及其 《国家海洋政策执行计划》,也是指导和规范美国区域海洋规划工作的重要手段。英国2010 年3 月发布 《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提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新兴的海洋能源的发展[14]; 2011 年9 月,商业、创新和技术部发布了英国 《海洋产业增长战略》,战略的实施有望带动英国海洋产业总增加值从现在的170 亿英镑增长到2020 年的250 亿英镑[15];2013 年8 月,该部又发布了英国最新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战略 《海上风电产业战略———产业和政府行动》[16]。2012 年9 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17]、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18]; 2013 年山东省发展改革委[19]研究制定了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试行) 》。此外,中国正在研究制定海洋基本法、海洋经济法和国家海洋产业指导目录。韩国则通过实施四大国政课题( 扩大全球海洋经济领土、实现传统海洋水产业的未来产业化目标、创造以海洋科技为基础的未来发展动力、营造国民健康海洋空间)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

2. 2 海洋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全球海洋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格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新技术新领域的开拓,领域更全面的海洋产业体系已初步构成。现已形成了既包括海洋渔业、航运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盐业,又包括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深海矿产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海上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如邮轮经济、海底探险、极地旅游)等新型产业业态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二是从世界海洋产业区域布局来看,各洲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形成了全球四大海洋产业集群基地。亚洲形成了以中、日、韩3国为中心的海洋造船基地和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中国还是全球最适合的水产品加工业基地和欧洲、美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中心。欧洲形成了以北欧为中心的海上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基地,2013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567MW,比2012年增长34%,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 562MW;欧洲还是世界邮轮经济的次中心。北美洲形成了以美加为核心的世界邮轮经济中心,2013年全球范围约有2 097万人次参加邮轮旅游,包括84%的游客(1 760万人次)来自于北美,而北美游客中有1 179万人次(占67%)预计来自美国和加拿大,580万人次(33%)为国际游客[21]。

2. 3 海洋经济的增长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平均水平

2008 年成为全球经济的转折年。以2008 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陷入衰退为标志,全球经济告别了长达20 年的超级增长周期。2009—2012 年,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根据2013 年12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 《2014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发布会,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 年继续保持低迷,预计全年仅增长2. 1% ,相比之下,世界经济形势在未来两年会有所改善,预计2014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 0% ,2015年预计增长3. 3%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呈现出缓慢增长复苏的迹象。

目前,许多沿海国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统计数据和公报。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海洋经济的增长趋势。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的数据连续性和权威性较好,由官方定期发布。2008—2013 年我国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接近10%[22],2013 年虽然海洋经济增速放缓,仍比2012 年增长7. 6%, “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长8% 左右,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速; 我国从事海洋职业的人员已经超过3 400 万人。在美国,2005—2009 年,美国就业人数下降了2. 3% ,实际GDP只增长了1. 7% ,但同期,海洋产业就业人数上升了1. 4% ,实际GDP增长了64. 9%[23]。从中美两个大国官方发布的数据看,海洋经济的增速明显要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海洋产业对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贡献不断加大,产业发展拥有更大的空间。

2. 4 海洋健康和发展状况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

海洋是广阔的,有1. 4 亿km2,约占地球表面的72% 。海洋吸收了大气中40% 的二氧化碳,世界上75% 的大城市、70% 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km的海岸带地区。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没有顾忌地污染海洋环境,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专家和决策者需要一个衡量海洋健康的通用标准。

2012年,全球出现了第一个衡量海洋健康的方法,即海洋健康指数。海洋健康指数是一个评估海洋为人类提供福祉的能力及其可持续性的综合指标[24]。它揭示了海洋健康的变化及趋势,从而促使公众、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改善海洋健康的薄弱环节。它是一种兼顾人类利益和海洋及自身生物需求的新方法,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通过整合和收集研究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建立了一套多角度的、全面的评估和监测海洋健康的体系,从10个方面来评估海洋生产力:食物供给、非商业性捕捞、天然产品、碳汇、生计、旅游与度假、清洁的水、生物多样性、地区归属感、安全海岸线等。科研人员研究了171个专属经济区的整体情况,结果发现,非洲国家塞舌尔(Seychelles)和德国海域是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中最健康的,另一非洲国家塞拉利昂(Sierra Leone)海域状况最糟糕。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局长Jane Lubchenco表示,这一指数是“学术界朝着尝试理解什么是管理决策的权衡迈出的一大步”。基于海洋健康指数、海洋空间规划和大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划分全球大海洋经济区,明确各区功能定位将更有利于海洋的健康、引导投资走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5国际组织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

海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国土、交通运输通道、物资供给基地和气候调节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无法估量,在各沿海国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世界海洋正面临种种威胁,包括污染、渔业资源耗竭、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环境恶化造成的威胁,人类必须为保护海洋作出更大的努力。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通过发布报告、倡议建议、启动蓝色经济项目、政策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1 年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机构[25]联合发布了 《海洋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蓝图》报告。2012 年1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26]联合发布了 《蓝色世界里的绿色经济》,通过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滨海旅游业、深海矿业等以海洋为基础的经济活动为实例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发挥其经济和环境潜能的建议。2012 年2 月,世界银行[27]发起 “拯救海洋全球联合行动”,目标包括未来10 年内使目前被认为已枯竭的渔业资源有至少一半得到恢复; 使全球渔业经济效益由目前的每年亏损50 亿美元转变为200 亿至300 亿美元的收益等。2013 年,世界银行又成立了全球海洋合作机制 “蓝丝带小组”,该小组成员由16 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将确定各项海洋合作投资的优先顺序,这些投资将促进全球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粮食安全,保持全球海洋健康。此外,欧盟[28]于2012 年9 月通过了 《蓝色增长倡议》,提出发展明智、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蓝色经济。经合组织[29]于2012 年12 月提出了 “海洋经济的未来———2030 年海洋新兴产业的探索与展望”项目提案,致力于发展和投资海洋新兴产业。

2. 6 极地成为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新热点领域

极地地区蕴藏着极具经济和战略价值的丰富资源,油气储量丰富,航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据俄罗斯和挪威等国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原油储量大概为2 500 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 /4; 北极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80 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保守估计,北极拥有的世界未开发传统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约占世界全部未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2% ,其中天然气约占30%[3]。

主要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参与两极的开发。日本外务省称日本政府将新设 “北极担当大使”,努力提高日本在北极问题上的 “存在感”,并力争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成员。韩国拟建南极科考站,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玄旿锡表示,韩国将着手制定 “北极综合政策”,以积极开拓北极地区,2013 年8 月开始试航北极航线。英国要求获得南极大片海床所有权。2013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发布了 《美国北极地区国家战略》,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 《北极研究5 年计划( 2013—2017 年) 》,确定了未来5 年的北极研究路线图,年底美国国防部又公布了 《美国国防部北极战略》。2014 年8 月,加拿大总理宣布了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新的北极项目,集中在4 个方面,包括资源开发、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技术和北方社区的基础设施。2013 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将在核动力破冰船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发展高科技造船业,为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提供保障,2 月普京签署 《俄罗斯在2020 年前北极地带发展战略》 对此进行了强化。

3 小结及展望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 《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经过5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经济体的增长率终于逐渐走出谷底,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强,全球GDP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2. 4% 提高到3. 2% ,并在2015 年和2016 年分别达到3. 4% 和3. 5% 。如果采用2005 年购买力平价加权,2014—2016 年的全球增长率将分别为3. 7% 、3. 9% 和4. 0%[30]。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过去,然而这种冲击对于宏观局势、经济增长潜力、国际关系以及全球化治理等方面的后续影响仍将持续多年,世界经济步入拐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正在好转。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是一种高度开放的经济。世界海洋理事会执行主席保罗霍尔休斯( Paul Holthus) 在分析海洋资源、服务空间和全球海上贸易量时指出: “海洋经济等于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复苏回暖,将为世界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的改善将刺激海运业的复苏、海洋油气投资的增长、海工装备制造市场和邮轮经济的扩张与发展。从传统产业方面来看,海洋渔业的未来在海水养殖和资源修复,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下降,水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更明显。海洋船舶产业的主攻方向将是去产能调结构,向海工装备产业迁移。2014 年全球运力和货运需求增加都将在6% 左右,海运业有望开始复苏,2014 年全球海运交易量有望超越100 亿t[31]。国际油价高企,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将持续增加。从新兴产业来看,新兴产业是世界海洋经济深度调整的方向,新资源高效利用,环保与经济效益并重是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海上风电是核能和火力发电的重要替代资源及清洁能源,欧洲将继续作为世界海上风电产业的领导者和技术研发的重心; 深海资源勘探开发及利用将带动海工装备产业的繁荣和增长[32],2014 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前景适度乐观,参与该领域竞争的企业数量会增多,海工装备成交量短期内将持续高位运行,但从长远来看,竞争力和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市场低迷。深海资源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质,开发前景广阔,但对技术要求较高,前期投入较大,属于高风险行业,可燃冰等部分资源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开发。邮轮经济已成为 “漂浮在水道上的黄金产业”,拥有1∶10 的带动效应[33],国际著名邮轮品牌运营商争相涌入中国市场,2020 年中国邮轮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 亿元。海洋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影响海洋产业的全球布局和结构调整,海洋经济对全球的贡献也不仅局限在就业和直接GDP方面,更多的是在其辐射和间接影响方面。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改变,2013年下半年增长趋势加强,2014—2015年继续增长。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美国、韩国等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从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两个维度,论述2009—2014年上半年世界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后危机时代世界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6个突出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上一篇:易班下一篇:抢险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