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

2024-08-17

中美企业(共12篇)

中美企业 篇1

1 内部控制现状比较

1.1 我国的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的上市公司有1 000多家, 但违规者众多, 所占比例较高。而综观历年来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监事会工作报告, 却无一例对公司存在的违规事件进行揭示。不少上市公司的监事甚至看不到公司的月度财务报表。由此可见,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并未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下应设立审计委员会, 并由独立董事负责。但许多上市公司至今仍未成立审计委员会或成立的审计委员会根本未发挥作用。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相应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不仅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 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2 美国的内部控制现状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环境, 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修改并颁布了相关法律, 要求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主管就定期报告进行宣誓, 保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和财务报告的可靠, 要求外部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及评价, 加强管理者与外部审计师的责任。美国的上市公司有近万家, 而发生财务丑闻者屈指可数, 所占比例很低。自2002年7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颁布实施以来, 美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指数迅速上升, 已居全球首位。

2 内部控制定义比较

2.1 我国的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此作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 “是指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2004年《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征求意见稿) 中则提出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 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这其中借鉴了COSO框架的概念定义。

2.2 美国的内部控制定义

美国的相关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1)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 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3) 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结构分为五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部分内容广泛、互相关联: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控制活动与风险评估要借助信息与沟通, 内部控制要对其执行人员进行必要的监控。

3 内部控制目标比较

3.1 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 相关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1)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2) 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 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 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 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 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 (征求意见稿) 中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 即: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完整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3.2 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

1995年, 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修订审计准则, 使其与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协调。其中规定, 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类:经营类目标、财务报告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在ERM框架中, 除经营目标、遵循类目标基本不变外, 财务报告目标发展为报告目标, 即从财务报告的范围拓展到“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报告”, 并提出新的目标——战略目标。

4 内部控制要素比较

4.1 我国的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是企业内部控制操作的关键环节、主要构件。《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第2条规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即内部控制的“三要素论”。

4.2 美国的内部控制要素

美国1988年颁布的SAS-55, 从财务报表审计考虑, 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组成, 即“三要素论”。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即“五要素论”。ERM框架则将上述五个要素演变为八个要素, 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5 建议

基于我国内控体系建设现状与差距, 借鉴国外内控体系建设经验,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宏观情况, 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第一, 加强协调, 统一标准。我国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应总结提炼现有成果,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尽快出台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 拓展和改进内部会计控制标准, 吸收国际尤其是美国内控标准的先进理念, 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 又与国际控制标准趋同的公认内控标准体系;第二, 逐步推行内控评价制度, 实现平稳过渡。从国际内控评价制度建设经验看, 一个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通常由管理层自我评估制度开始起步, 随着资本市场风险加大和社会公众要求提高, 逐步向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层自我评估报告制度和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制度过渡。由于我国尚无公认内控标准可以参照, 操之过急可能导致执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储稀梁.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背景、内容、理论贡献与启示[J].金融会计, 2009 (6) .

[2]陈汉文, 吴益兵, 李荣, 等.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J].会计研究, 2010 (2) .

中美企业 篇2

熊杰(2010.09.13)

一、两巨头访华引热议,富豪们捐与不捐的尴尬选择

近日来,中国的企业家们和富豪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当然就是前世界首富比尔-盖兹和“股神”巴菲特提出的捐出个人财产做慈善的提议了。盖茨和巴菲特两人按照预定行程于今年九月底来中国访问期间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在9月27日进行的“巴比”慈善晚宴上,两人一起对出席晚宴的中国企业家和富豪们进行了热情澎湃、激情昂扬的游说,希望中国的富豪们能够慷慨解囊并承诺他们在生时及死后捐出最少一半的身家给各项慈善基金。但正如之前外界所料,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可以说盖茨二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在有生之年或者死后捐出一半甚至全部家产用于慈善事业这一“慈善誓言”,是由以盖茨为首的几位美国超级富翁在2009年5月5日于纽约的一次餐会上提出的,那次活动是由盖茨夫妇组织的,参加者包括“钢铁大王”大卫·洛克菲勒、“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IT业的神话”戈登·摩尔、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和“名嘴”奥普拉·温弗瑞等世界级名人,而餐会的主题就是超级富豪和他们旗下的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地加大投入并发展壮大现有的慈善事业。他们计划号召全美国400位超级富豪,也就是福布斯富豪榜上列出的最有钱的400位美国人,请他们宣誓,在有生之年或者死后至少捐出50%的家产,用于慈善事业。这一宣言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很多超级富豪的积极响应,据悉,在号召宣言提出后一个月之内,已有4个家族同意发表誓言响应盖茨等人的提议,包括房地产和建筑业大亨埃里·布洛德、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媒体大亨格里·伦菲斯和前思科系统董事长约翰·莫格里奇四人所代表的家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位超级富豪对“慈善宣言”表示了明确支持及加入的意向,很多超级富豪们接受采访时都表示捐出自己的财产是一种非常荣耀的和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正如欧米茄顾问基金的列昂·库珀曼所说:“我们所有人都有回馈社会的道德义务,每个人必须做出对他们最好的决定。”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也表示:“我喜欢赚钱,最终我将捐献很多钱,如果很多有需要的人能够及时得到帮助,我的心情将比赚到一大笔钱更加愉快。”

可以说美国企业家和富豪们的慈善义举充分体现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的真谛。可是同一倡议到了中国为什么让富豪们谈之色变、避之不及呢?到目前为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表态愿意响应“慈善宣言”,公开表示死后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外,余下的富豪们被媒体问及对宣言的态度时都是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很多企业家为了避免被“劝捐”甚至用诸多借口搪塞借以来逃避出席“巴比”晚宴,主动地放弃了这个与世界顶尖的业界人物交流切磋的机会。这种消极的态度让社会公众失望和哀叹中国的慈善业发展实在是步步艰辛,而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念相对薄弱的状况在这次事件上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二、中美企业在慈善事业投入上的巨大差距

在美国,每个公司、企业的股东及其员工都以自己的组织能参加各种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和慈善捐助晚宴为荣,特别是一些有巨大全球影响力的公司和企业,它们每年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些企业的公司章程当中都规定有将其纯利润的百分之五甚至更多的部分用于资助某些专项慈善基金的规定。由于整个行业对于慈善方面投入都非常重视,所以在近三年美国企业界的慈善捐款总额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远远不及。据统计中国去年全国企业慈善捐款总额为47亿元,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捐款来自于民营企业。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也就由不得老百姓们哀叹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晚会上,一罐王老吉捐的钱等于两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三部手机(电信、联通、移动),四大钱仓(农行、工行、建行、中行)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最新的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均在前十位,两家企业的年利润都在千亿以上,但是它们均未设立企业的专项慈善基金,相比微软、通用、默克这些同类型的世界知名企业,它们在这方面显然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慈善运作机构。

三、慈善意识差距巨大的原因

中美企业的慈善意识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我们的企业还处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也就是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阶段,企业重视的只是关乎自身的股东的利益和业务的拓展,在慈善和公益方面的投入占的比重非常的小。相比之下美国的很多企业都已经经历过了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蓬勃发展的阶段,现在它们已经越来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崇尚“人本主义”的理念。

其次我们国家既缺乏一套完善和拥有足够透明度的行政监督程序对慈善基金的去向和用途进行监管,也没有专门的公益法律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规范管理。没有法律强制力作为公信保障,这让许多企业和富豪们在行善举时犹豫不决,担心捐出去的钱会直接落到一些贪官污吏的私人口袋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最后就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长辈们都会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嫡系子孙,而不是捐出去造福社会。很多人都不认可西方那种裸捐的文化,认为这样对家族对子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会丢失掉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将事业发展拓大的机会。

四、解决企业慈善事业发展不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美企业家的差距在哪里? 篇3

先说一下研究方法。

我没有采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比如选择多少个样本、设计多少种问卷、分析中美企业家的年龄、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等,我觉得这种常见的研究方法,不仅没有把问题搞明白,反而会搞得更糊涂了。企业家是活生生的、有着自由意志的人,岂是任何一种固化的指标体系所能衡量得了的!

我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以自己这么长时间里感兴趣、予以关注的那十几位中美企业家为样本,分析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方法难免挂一漏万,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是,可能更接近本质。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师出无名,佛家禅宗的“直指人心”,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现象即本质”,庶可作为此种方法之哲学根据。

后面的企业家小传就是我们所选的部分样本,详细的内容文中均有,此处不赘述。本文是对这次比较之后的总结文章。所以,一上来就说结论吧。

2

我觉得企业家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靠什么挣钱和挣了钱怎么花这两个点上。因为按通常的理解,企业就是挣钱的机构,企业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挣钱,所以衡量企业家本事的大小就是挣钱的多少,而挣钱多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靠什么手段挣钱决定的,造汽车的总比造自行车的挣钱多。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情况,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存在,比如在中国,可能养猪的比炼钢的挣的钱还多,所以,2012年就有消息说武汉钢铁公司投巨资去养猪。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工业比农业挣钱多,新兴产业比传统产业挣钱多。如果发生了逆转,比如养猪比炼钢挣钱多,种猕猴桃比造电脑挣钱多,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市场观念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问题,从而会导致停滞、甚至逆动,那就不是现代化而是反现代化,不是产业升级而是产业降级了,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整体上的倒退与落后,所以,需要进行产业政策的干预了。

3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中美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美国企业家靠创造产品挣钱,

中国企业家靠制造产品挣钱;美国企业家靠创造市场挣钱,中国企业家靠寻找市场挣钱。

盖茨创造出了Dos、windows、office软件,乔布斯创造出了苹果电脑和手机,休斯创造出了U-2高空高速侦察机,斯伦贝谢创造出测井仪等,实际上一切西方现代国家成功的企业家都如此。可反观中国的企业家:柳传志、任正非、史玉柱、马云、马化腾,他们创造出什么产品了呢?没有,他们只是在学习、在仿造、在山寨。

由于没有创造产品,所以,就享受不到创造产品所享有的超高利润。中国这些公司无论在营业额还是在利润率上,都无法和美国的公司相比。比如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是著名的无线技术开发和专利授权厂商,拥有无线通讯领域大量标准必要专利,通讯设备制造商在生产、销售通信设备时都必须获得该公司的许可。而这家公司对中国采取歧视政策,对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设定的费率高出对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其它国家公司的费率数倍乃至数十倍。2014年2月19日经过中方的各种努力,该公司承诺将废除对中国公司的歧视政策。它歧视中国当然不对,中国政府和公司与之斗争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它为什么能歧视我w们?还不是因为人家拥有创新专利,就是它不采取歧视政策,照样挣大钱。你若有创新意识,搞搞自己的研发,何必去买人家的专利?

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据中青在线网2010年12月22日报导:“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零售价是299美元,其中160美元为美国设计营销和零售企业所得,中国的组装厂仅赚取每台4美元的加工费,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也通过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和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获得利益。当然,简单地认为中国经济仅在每台iPod上获得4美元加工费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这些产品在中国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还会为运输、税收等方面做出贡献,但是这种贡献的百分比也极其有限。”据央视2014年3月1日晚间《新闻30分》栏目中报导:“中国是iPhone手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出货量占80%以上,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是iPhone手机技术和设计的提供方。然而全球卖出一部iPhone手机所赚到的利润,美国占了49.4%,日本占了34%,韩国占了13%,中国只占了3.6%。”

所谓市场,说到底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美国的企业家通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产品,让人们来购买,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而中国的企业家只是在发现人们都去买某种产品了,再去想办法仿造,通过劣质低价的方式在既有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

上述差距在企业文化上的表现同样明显:美国企业家们留下的是创造了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的自豪感;而中国企业家留下的是艰苦经营、一朝暴发的悲喜故事,这些悲喜故事在这个仍以中世纪思维为主体的国度里尚能激起潸然泪下的共鸣,但如果放眼全球,从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就是令人绝望的无奈了!

4

再说花钱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花钱不是指个人生活消费,而是指企业家挣了钱后的投资,企业家花钱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挣钱的方式。

如果说在第一个回合,中国企业家还能以自己家底薄、没有本钱创造产品作为借口的话,那么,现在,他们连这个借口都没了,因为他们已经挣了钱,可是令人沮丧的是,他们仍然不拿挣来的钱去创造新的产品,而是继续进行新的、更大规模的市场投机。

同样是投资,比尔盖茨投的是神经生物学,这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领域之一,而柳传志投的是酿酒、种植这些最传统的行业(只不过用了个时髦名词,如现代农业云云)。

5

上述差别的根源是什么?有沉重的历史因素,有无法言说的体制原因,还有可以用作任何借口的文化传统原因,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然而,笔者觉得最关键的只有一种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头脑仍停留在旧的、中世纪式的价值体系中不能自拔,他们最高的人生价值是挣钱后传给子孙,让子孙后代也过上“人上人”的日子,和千百年那些勤勤恳恳致富的地主一样。他们看到了西方企业家改造世界的美感,但是,不愿意为这种美感而花钱,而是在一个每天都会发生巨变的现代世界中,小心翼翼,克勤克俭地维护着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那点儿钱。他们还没有西方企业家的发现能力和使命感,他们还没有觉悟到上天赋予他们的财富原本是一种公共性的资源,是用来促进人类群体文明发展的。

nlc202309041826

我不去指责沉重的历史,因为它已然落后,必须加以改变;我也不会诿过于体制,因为如果真正有了具有创造力的产品,体制也会为之改变;我更不愿意苛求随波逐流的庸众,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以这个社会最出色的成功人物为方向标的。

我知道自己的上述评价是在苛求中国的企业家,但是,只能苛求,因为这是历史潮流提出的要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先知先觉的孙中山先生这话,说出的是铁一样的真理。我们希望中国那些众望所归的企业界领袖能树立起一个引导人们正确前进的方向,只有这些人改变了,社会、体制这一切才能随之改变。

6

那么,是不是中国人就没有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呢?

当然不是。

在我们关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中,我们欣慰地发现,中国科学家拥有着卓越的创造能力,比如本期杂志我们所介绍的程不时先生、周先耀先生、陈怡枢先生。他们在当时的创造性丝毫不逊于世界上的同行,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抱憾终生;再比如我们上期介绍过的杜乐天先生、张景廉先生、李扬鉴先生等,他们原创性的石油成因学说,完全可以为破解我国的能源困局发挥作用,可至今仍寂寞无闻。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囿于体制很多科研设想不能变为现实,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今天,为何仍有那么多真正具有原创性发现的科学家被视而不见?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企业家难辞其咎。他们为什么不对这些项目投资呢?这些项目(比如无机成油论)也是能挣钱的,而且是能挣大钱的呀!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使他们对真正的科学成就视而不见。

一是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他们只肯在别人证明已经挣了钱的项目上投资,而对未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项目敬而远之;二是自身文化上的致命缺陷,他们不具有识别一个产品是否真的具有科学价值的能力。

当然,更深层次的还是价值观的问题,美国(西方)企业家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改变世界和创造世界,而中国企业家所追求的的终极价值是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荫庇子孙。所以,西方的企业家愿意、而且是只愿意在那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有可能将要改变世界未来的项目上投资;而中国企业家则认为那是扯淡的项目,直到人家把事儿做成了,才挖窟窿盗洞地削尖脑袋学习人家。

2013年10月30日,联想集团聘请美国电影《乔布斯传》中乔布斯的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作为他们集团的产品工程师,可能是价码太高,激动得库彻当场给杨元庆跪下。联想和苹果是同行,当乔布斯埋头创新时,联想正忙着收购IBM抛出的“过时货”(个人PC业务),联想用于收购的钱和乔布斯用于创新的钱大概差不多,那时的联想对乔布斯的创新狂想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如今,当人家名满天下时,又表现得如此奴颜婢膝!你们是同行,识不得真神也就罢了,犯不上对一位扮演真神的假人顶礼膜拜啊!

这个例子典型地反映出了中国企业家、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特征。

7

中国企业家普遍地蔑视思想、蔑视科学,在他们看来,不能挣钱的思想就不是思想,不能挣钱的科学就不是科学;反之,只要能挣钱的念头都是思想,都是智慧,只要能挣钱的手段都是科学。

引用一段《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8日第七版《柳传志在宁波材料所“传经布道”》报导中的一段:

这是宁波材料所盛况空前的一次报告会,500人的报告厅涌进800多名听众。宁波材料所所长、党委书记崔平介绍了柳传志从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成为一位举世瞩目和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的不平凡经历。

“在座各位对创业感兴趣的,或将来可能创业的,请举手。”柳传志话音刚落,在座的科研人员有一大半举起了手。“看来今天我谈创业的话题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那么,科研和创业有什么不同?我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科研就是发文章;创业就是要赚钱。”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应声答道。

“讲的简单,却很精辟。”柳传志点评道,“我在科学院干了十几年,之所以不安分,一定要出来创业,就是觉得成天写文章没意思。当时我们所做的项目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之后成果却放在那里,接着大家又是写文章、评职称。”

“如果你纯粹是搞基础科学的研究,那写成文章对未来社会的大幅度提升或许可以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如果你做的是技术研究,仅有文章又有什么意义?赚不了钱一点儿意义都没有。要把你的成果变成生产力,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东西。”

他的话音刚落,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段报道非常真实,反映的也是真实的情况,那位技术人员和柳传志都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从他们的想法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原则上讲科研当然不是写文章,而是要探索未知世界的真理,但事实上中国的大多数科研人员却在干着写文章(码字儿)、混职称的事,中科院的这些所谓的科研人员,没干正经的科学研究的事儿。这个事实说明我国的科研体制需要改革,而改革的直接目标(或者说最明显的外在指标)就是把这些人清除出去,中科院的编制缩小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说是动真格的在改革。

2、那位科研人员把创业简单地等同于挣钱,是片面的,而作为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柳传志对这种说法的肯定,也反映出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偏颇的,说明柳传志认为科研和挣钱是两回事儿,就是说他挣的钱不是来自科技创新,而是别的原因,所谓“别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捕捉市场机会。作为科技企业的掌门人却怀有这样的信念是令人失望的,按照这种导向,中国永远也产生不了IBM、微软、苹果、休斯那样的企业,人家是靠科技主导的。

8

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是我的命根子”,乔布斯绝对说不出那样的话,因为他为了坚持自己的创新思想,曾经放弃了他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

乔布斯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柳传志也断然说不出来这样的话,因为苏格拉底所做的无非是追问了一下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种不但换不了钱、反而搭上了性命的“呓语”,和这种人相处太不吉祥了。

这就是差距!

这是两种文明、两个时代的差距,是天与地的差距啊!

9

赚钱是种古老的行为,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财主(就是赚了钱的人)。据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可以引申理解为中国就是财主最多的国家。

创业是种现代的行为,指的是创造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东西,迄今为止,这种人在中国十分罕见。

是的,中国古代有当铺、有庄园、有钱庄,但没有企业,有财主、有地主,但没有企业家。

“企业”这个词来自英文“enterprise”,它的本意是指“艰巨复杂带冒险性的计划”、“雄心勃勃的事业”,而从事这种计划和产业的经济单位就是企业,创办或掌管这种企业的人叫企业家。在英文中,“企业家”的含义是:“干事业的人、创业者、冒险家”,而不是“赚钱的人”、“富人”或“财主”。

当英文的“enterprise”传入日本时,被当时还大量使用汉字的日本人译为“企业”一词,这个翻译是准确传神的:企业就是实现人们企图心(理想)的组织。

近代以来,当中国通过日本开始接受西方文明时,“企业”这个词被直接引进来了,这个词本来的意义却已被淡忘。如今提到企业,多数辞典只将其解释为“一种盈利的经济机构”,简言之,一种赚钱的组织,通常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对应。

这种词义转换过滤了原词所具有的“创新”、“冒险”、“追求理想”等一切本质,使其回归到中国的“财主”本位。

这一转换意味着中国尚没有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基本概念,有的只是“庄园”、“财主”的灵魂。

“财主”与“企业家”,是中美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差距。

如果不消除这种差距,中国就没有现代化!Ω

中美日三国企业领导方式比较 篇4

[共性]1, 注重长远。2, 及时修正。3, 绩效评估。

1, 决策前民主, 决策时集中, 决策后民主。中国[个性]

2, 随意性。3, 灵活。

1, 决策前民主, 决策时民主, 决策后集中。美国

2, 注重数据。3, 最终制度。

1, 决策前民主, 决策时集中, 决策后集中。日本

2, 注重实效。3, 较为刻板。

沟通

[共性]1, 寻求多种沟通手段。2, 注重外部沟通和交流。

中国1, 事前少沟通, 事中不沟通, 事后多沟通。[个性]

2, 层级观念。

美国1, 事前多沟通, 事中勤沟通, 事后再沟通。

2, 双向沟通。

日本1, 事前多沟通, 事中不沟通, 事后不沟通。

2, 单向性。

激励

[共性]1, 注重个人需求。2, 不单纯使用物质刺激。

中国1,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个性]

2, 先业绩后激励。3, 片面性。

4, 短期行为。

美国1, 物质激励。2, 边业绩边激励。

3, 制度性。4, 善用期权。

日本1, 精神激励。2, 先激励后业绩。

3, 长期性。4, 信任。

用人

[共性]1, 追求个人背景和社会关系。2, 核心员工和外围员工划分。3,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1, 用自己的人。2, 忠诚重于能力。[个性]

3, 缺乏真情。4, 善用关系。

美国1, 用有业绩的人。2, 能力代表一切。

3, 讲究学历。4, 尊重个人。

日本1, 用有业绩和听话的人。2, 终身倾向。

3, 业绩和忠诚都不能少。4, 内部提升。

领导风格

[共性]1, 第一责任者。2, 指导监控者。

3, 智商情商并具。4, 个人魅力。

中国1, 个人性, 事必躬亲。2, 一言堂。[个性]

3, 对环境适应性强。

美国1, 职业化, 指挥型。

2, 文化突出。3, 英雄式。

中国企业正在应对中美贸易战 篇5

近来国内有舆论称,如果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僵持不下,下一阶段很可能直接损害中国制造业,更多港商到时只能选择撤离。保守估计,广东省起码有半数工厂倒闭。正好这两个月,我们中心在广东、江苏等地,就企业应对贸易战的问题做了调研。

我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对此次中美贸易战可能造成的影响都做了充分准备,其准备程度、还击力度以及方案的长远和仔细,都比我想象的要周密和圆满。此次中美贸易战来势凶猛,广东作为有1.1亿人口的大省,年均GDP增长率超过7%,这么大的市场,制造业门类这么丰富,会不会大受贸易战冲击,港商会不会撤出广东?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在场的广东同志都笑着说,他们所接触的港商,跟我所接触的“港商”想法不一致。他们介绍,今年上半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79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制造业新增外资同比增长24.2%。制造业企业比较集中的东莞市,今年上半年机械制造业合同一共812个,同比增加511个。其中港商新签合同61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61个。总金额达6.1亿元,同比增长94.2%。今年广东出台外资十条,在市场准入、财政奖励、用地保障、研发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在此背景下,虽然港商对贸易战影响做了最大估计。但它们更看重内地这个未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制造业体系,看重粤港澳大湾区,看重海南自由贸易港,看好内地下一步还会出台更多对外开放政策,看好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高水平发展。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莞、江门、珠海的企业家告诉我,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数据不错,有大家赶在美国加征关税以前加大加快出口的因素。但更多的企业不是这个心态。当初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金融危机时,广东制造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在那种情况下,广东采取腾笼换鸟策略,加大制造业转型力度,打了一个翻身仗。目前虽然真正的危机还没有到来,但广东已经做好思想准备,把压力作为倒逼广东再一次转型升级的动力,特别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广东已经掀起新一轮机械制造转型升级高潮。

对民企来说,船小好调头,这几十年来,他们经常遇到贸易摩擦,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在适应能力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强度。在贸易战危机到来前,他们已经开始转向,不少企业下一步准备利用中非合作论坛,开拓非洲、金砖国家市场。而我调研的在华美国企业家们则一致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符合美国整体利益,解决不了中美贸易问题。中国只是利用各国上下游产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组装,所以贸易战最后打到的还是美跨国企业的效益增长。目前影响也许还未见明显,但三个月后必将大大削弱美国企业的实力和消费者利益。

他们希望中国在开放外资股比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体系建设,让他们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长期向好的预期。我认为他们说得很好,现在全球看重中国市场的最大基础是中国政策稳定,说话算话,不会多变。有外商告诉我,别说他们要撤出中国市场,他们现在准备从美国撤出来、撤到中国来。

中美企业 篇6

【关键词】语料库 银行简介 文体特征 词汇

一、引言

语料库(Corpus)是为专门用途设计的、具有特定结构、能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检索,达到一定规模的有代表性的语料的集合。特别是随着语料库检索的出现, 过去以定性为主的文体分析, 可以引入科学的定量分析, 从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语篇分析视角。这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能够更为客观地揭示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语言风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制作样本,建立网站,发布汉英对照版或者英文版的企业简介。基于此,本文尝试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对中美15家银行企业从词汇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中美银行简介的差异。

二、基于中美银行企业英文简介的对比研究

1.语料库的建设。自建两个可比语料库子库A和子库B,子库A为15家中国银行的英文简介,子库B为15家美国银行的英文简介。所有简介均来源于企业官网中About us部分。抽取的15家中国银行中有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抽取的美国银行也遍布全国,均属于随机抽样。企业名单如下:

中国银行英文简介语料库企业名单:

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

美国银行英文简介语料库企业名单:

亚特兰大银行、夏威夷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洲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美国恒丰银行、荷兰银行北美控股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汇丰银行、华美银行、美国合众银行、国泰银行、城市国家银行、北美银行

2.研究工具。本研究所采用的工具是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2.2和卡方检验计算器Chi-square Calculator。Antconc具有词语检索(Concordance)、生成词表(Word List)和主题词(Keyword List)三大功能。Chi-square Calculator检索出的卡方值表明该值在显著性水平上是否有意义。

3.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两个不同大小的语料库,可以得到主题词,也就是所研究的语料库中频率超常的词语。计算主题词需要两个语料库,一个是观察语料库(observed corpus),一个是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一般来说,参照语料库要比观察语料库大一些(付海燕,夏慧言,陈建生,2011)。本研究旨在利用Antconc三大功能,以子库A作为参照语料库,以子库B作为观察语料库,通过提取主题词,对子库A与子库B在词汇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中美银行企业简介的异同。

三、词汇研究结果与分析

1.总体文本特征对比。词汇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本用词的多样性。测量词汇密度的主要工具是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简称TTR),由于不同容量的语料库类符/形符比不具可比性,故一般使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d. TTR)来衡量语料库的词汇密度。该值高,则文中出现的重复词就少,该值低,则文中出现的重复词就相对较多。

利用Antconc检索得出子库A与子库B的类符形符数(表1),进而计算得出子库A的词汇密度为19.837,子库B的词汇密度为35.860。用卡方检验子库A和子库B的词汇密度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到卡方值为47.82,说明在自由度为1,显著性水平为0.001时,是有意义的。

因此,美国银行简介较中国银行简介词汇密度高,因而重复率低,用词丰富,而中国银行简介用词则重复率高,用词单一。

2.主题词表。在语料库分析中,在单篇或多篇文本中具有超高复现频率的词称作主题词。通过观察主题词,可以发现任一给定文类或主题文本的词语特征。鉴于本研究中子库A的规模大体相当于子库B的三倍,将子库B作为观察语料库,将子库A作为参照语料库。利用Ant.Conc主题词提取功能,得出主题词表。所列词汇表明在子库B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在子库A中的使用频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we和our的出现频率非常高,考察we出现的词群,经常出现在“we offer…”, “we aim…”, “we combine…”等宣传企业及表明为顾客服务的话语中。在这些语境中,用第一人称“we”指代本公司,这样将公司人格化,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而our的词群则是“our customers…”, “our goal…”等搭配的结构中。突出了我们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团队,我们有信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有利于向民众宣传企业良好形象。而we和our在子库A中出现的频率明显偏低,其中we出现16次,our出现26次,而在子库B中分别出现76次和50次。

四、结语

本文利用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通过自建小型可比语料库对中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的英文简介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词汇特征方面存在差异。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企业简介具备的语言特点,以达到最好的宣传企业信息的目的。这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语料库检索分析方法,可以丰富研究文本的视角,更合理的诠释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曹和建.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研究[M].广州: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2]梁茂成,李文中,徐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廖乙翰.基于小型语料库检索对英文企业简介的文体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85-121.

[5]付海燕,夏慧言,陈建生.基于语料库的中美大学英文简介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2),89-92.

[6]石春让,林庆扬,李琳.基于语料库的中企简介翻译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2(9),180-182.

中美企业文化的比较与研究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美,比较

企业文化指企业为适应外在环境, 经内部整合所形成的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 它是随时存在并随时发生影响的, 所以每个企业对员工灌输价值观念、塑造行为模式, 均可由领导者的风格来引领熏陶, 并让每一位同仁随时注意企业文化, 一进公司就知道公司的精神所在。

企业文化的形成, 可分为历史性的因素和指导性的因素:1.历史性的要素是由环境和经验而来, 是由企业追求的各种目标及其形象特色所决定。2.指导性要素就是竞争和策略, 就是由竞争和策略来塑造设定的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3.对国内的团队综合效果:有助于建立分工合作的共识, 并用以扫除内部的官僚及本位主义。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 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做到与时俱进。这里我们对企业中美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和研究。

一、美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追溯企业界与学术界探讨企业文化的起源, 在管理科学与应用颇为领先的美国虽然是企业文化研究的先驱, 但对于企业文化的建树与应用是日本人。

二十世纪的美国自认是管理科学发展的领跑者, 并在实践中使自己成为效率的标志和成功企业的典范。但在二战结束后,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竟受到了战败国日本的挑战, 从而使美国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 认真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奥秘。

1980年6月24日, 美国三大广播集团之一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夜间九点半至十一点黄金时段播出极富挑战的节目“日本能, 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而揭开美国向日本血池的序幕。

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发表于1981年。自1973年起着手研究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 其成名作是与美日企业界人士广泛交流后得到启示。美国企业应当吸收关于日本企业的信任、微妙的亲密度练习。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归结为日本企业独特管理的成功写成了《日本第一, 美国要吸取教训》、《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透过学者与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 在理论界形成了职场文化探究的热潮。因此提出了“Z型组织”理论模式, Z理论的Z源自zygote一词, 是指结合子、受精卵;用以强调这个观点:日本和美国成功经验应当相互融合。

1982年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与麦肯斯管理顾问公司Allen Kennnedy针对美国八十家公司选出十八家杰出企业, 如美国国民商业机器公司NCR、G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Procter&Gamble、三茂公司3M等, 研究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管理理念之后, 发现了一个共同信念:“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而贯穿公司内“人”能产生生生不息的动力, 则是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984年美国的企业文化理论传到中国, 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在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 也引进了国外的文化, 很快得到了中国企业界的认同和响应。引入的国外文化从心态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民族层次的文化、企业层次的文化及个体的个人文化, 它们都会对我国企业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992年, 十四大的召开, 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注入了新动力。这是第二次“企业文化热”。2000年至今为深入阶段。随着时代发展, 探索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三、两国企业文化特色比较

1.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一个特殊的民族, 其文化特征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强调个人奋斗、崇尚个人成功的美国梦, 对于风险和不稳定性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他们总在寻求新的突破, 创造新的奇迹。在科学技术领域, 美国人一直在追求世界领先地位, 这从美国人的登月飞行到星球大战计划都可以看出。在企业管理领域, 美国人也在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以创造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机制, 这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再造也可以看出。这种创造与美国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是密切相关的。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 效率优先

在美国企业管理教科书中, 到处充满着效率优先的思想, 这可能与美国文化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有关。从美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效率, 企业管理层不惜裁减员工、关闭工厂, 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然而, 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流动也给企业管理带来许多问题, 这也是美国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的动机之一。企业的不断创新思想可以弥补效率优先原则带来的问题。当然, 从另一个角度讲, 如果效率优先的思想可以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或者从数量上讲最终受益大于损失, 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加之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也可以缓解效率优先带来的问题。

(2) 冒险精神与创造优势

冒险精神敢冒风险的意识, 是创业家和企业家的最优秀的品质之一。由于企业家经营者的成功标准是利润的多少, 而追求利润就要求有创新精神, 不创新企业就不会发展。当然, 冒险并不是赌博, 美国企业家、管理学博士蓝斯登说:“冒险是详加计箅, 而不是胆大妄为。”

创造优势包含着创新的思想,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创造。创造优势在美国管理学界与企业界受到广泛的推崇, 几乎所有企业战略管理教科书都将创造优势作为其主线。为了创造优势, 美国管理学界创建了职能话管理模式, 探索、寻求各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试图引进团队精神、企业再造等思想, 以不断提高企业的优势。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美国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 以创新来形成自己的发展能力。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促进了美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与优胜略汰, 促进美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积极寻求发展

寻求发展使美国企业具有超常的创新意识, 这种意识促使美国人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发现新的需求、寻找新的企业利润增长点, 从而促进美国企业发现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从美国在世界上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的成长壮大过程可以看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等公司的发展历程就是美国公司寻求发展的最好注解。

2. 中国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可做以下归纳。

(1) 追求团队精神和大统一思想

我国的社会文化或者说是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有"大一统"思想。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确立了"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的思想, 这些历史背景造就企业文化追求标准模式的共同经营观念, 保证职工个体意向和企业意向的同一性, 企业具有极大的向心力。企业就是靠这些员工的团队合作优势赢得利益的。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所有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如果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效益, 而且从长远来说也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今天的企业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队精神, 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与高质量的服务。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团队精神, 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民族要是没有团队精神, 也将无所作为。

(2) 主人翁精神

要求员工拥有主人翁精神, 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 我们常听到“主人翁精神”这个词。在今天,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個人都要有这种精神,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微软, 员工和公司的前途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微软员工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中国的企业需要员工当家作主, 一个由主人翁意识很强的群体形成的企业, 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终身的依赖, 视企业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 当企业面临困难时, 能够和企业患难与共, 共思良策, 使企业走出困境。一旦达到这样一种精神境界, 你便获得了一种精神支撑。

(3) 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为支撑的国家, 是难以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 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 就没有中国企业的今天。中国企业精神从开创起,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就是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不断发扬光大的, 它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它既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又是我们的创业精神。中国市场体制下的企业文化特征是自强不息。企业只有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目标,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才有进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是思想上要艰苦奋斗。现代企业要生存发展, 除了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塑企业职业道德, 培养自立、自强的企业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 激励他们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四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 创新思想

(1) 要注重实用的思想

美国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实用, 一切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美国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 由于注重实用和节约, 多余的功能往往没有, 而强调品质、方便用户、物美价廉成了企业制胜的法宝。在世界资源紧张的今天, 美国企业的这种精神更值得我国企业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

(2) 不断改进的思想

不断改进是美国企业成功的另一秘诀。由于全面创新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加之具有投入资金大、开发周期长、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困难, 使得全面研究新产品风险极大。美国企业正是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创新的过程中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不断改进, 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 用投资少、见效快的产品来寻求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团队精神的应用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及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日本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认识到日本发展的这一原因后, 连一向以“个人奋斗”自居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 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营造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独特关系。而这种关系又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2. 企业文化

(1)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企业经营理念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理念、准则的总称, 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内部刊物、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网络都应该成为宣传企业文化的工具, 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 怎样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步步慢慢教化的过程, 对于领导者来说, 向下属和员工灌输卓越的价值观是及其重要的。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很多人都感觉到虚, 不知道如何入手建设文化, 导致了不少中国企业把文化建设与CIS混为一谈, 口号很响亮飞, 但文化建设总是不入门, 根本不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无法提升管理水平。很多人把企业文化看出老板文化、高层文化, 也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后, 才会成为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企业高层必须以身作则, 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中身体力行才会开花结果, 绝对不能既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 同时又是理念、制度的破坏者。

(2) 企业“理念故事化”与“故事理念化”

企业的理念大都抽象, 因此领导者需要把价值理念转变成生动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进行宣传。比如中国某奶制品企业文化强调竞争, 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进行生动地阐述:清晨, 狮子想跑过速度最慢的羚羊, 而羚羊则想跑过最慢的狮子, 物竞天择的大自然法则, 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这是“理念故事化”的做法。

另一个方法就是“故事理念化”。先进员工事迹的评比和宣传要以理念价值观为核心, 注重从价值观入手对先进事迹进行讲述, 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同样可以点点滴滴累计并发扬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如果能通过这些故事, 引发员工的共识、共鸣和共行的效应, 自可依赖上下一体的“共识”固其本, 倚重任同此心的“共鸣”强其势, 伴随上行下效的“共行”而壮其威。

(3) 企业品牌创新

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与企业文化无关的企业品牌, 也不可能有脱离品牌的企业文化。因此, 在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企业品牌的创新。企业品牌是企业产品的质量、用途、性能、特色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反应, 是企业文化、精神等的凝聚。因此, 企业一方面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易于消费者记忆的品牌形象, 另一个要加重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 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企业需向外国先进企业学习,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注意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在全面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树立全新的文化企业管理理念, 尤其企业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起来。在企业管理中统一全员文化价值观, 使得企业的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共同理念而奋斗。

参考文献

[1]C.Brewster, O.Tregaskis, A.Hegewich, L.Mayne.Comparative Research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 Review and Exampl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6, 3.

[2]陆娟.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中外比较及其借鉴[J].经济科学, 2001, 1.

[3]黄凯.战略管理——竞争与创新[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年.

中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比较研究 篇8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的比较

(一) 美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

美国拥有世界范围内最完善和系统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同时, 美国具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完备的税收立法、系统的征管稽查和先进的征管手段。与我国相同, 美国的企业所得税采用的也是先预缴, 再年终清缴的办法。不同的是, 美国是采用按季度预缴的办法。美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期是在其财务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15日之内。在预缴的数额上, 美国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如果预计该纳税年度的税金会超过500万美元的, 则必须进行预缴, 并且预缴的数额不低于该纳税年度税额的90%或者上一个纳税年度税款的100%, 如果没有及时足额的预缴税款, 将会受到处分。

(二) 我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征收采用的是先按月或者按季度预缴, 在年度终了时再汇算清缴的办法。所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指的是纳税人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 依照相关规定, 自行计算本纳税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 确定该纳税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的税额, 然后填写纳税申报表, 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种类的比较

(一) 美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种类

与我国相比, 美国的纳税申报表在数量上要多出很多, 一共有九十多张。而且, 其种类也比较多, 比如, 一般的企业都要填“1120表”。但是对于资产、收入低于50万美元, 没有拥有外国机构、没有控股的外国股东, 非合并申报的企业等可以选用简易申报表———“1120A表”。特殊的公司的申报表也有所不同, 如人寿保险公司用“1120L表”, 小型的企业公司用“1120S表”, 房地产投资信托企业要填“1120-REIT表”, 而免税组织用“990T表”。而且, 美国申报表的附表也比我国的附表多, 由此可以看出, 美国不同种类的公司, 选择填列不同的申报表, 而且其附表要比我国的申报表更加详细具体。单从表面上看, 我国纳税申报表的填列应该要比美国容易得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

(二)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种类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 我国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形式, 按月或按季预缴, 年终申报。我国的申报表主要分为A类和B类, A类主要是针对一般的企业制定, 而B类主要是针对采用核定征收的方法征收所得税的企业制定, A类申报表主要包括一张主表和十一张附表。

三、企业所得税填列方法的比较

(一) 美国企业所得税填列方法

在美国, 会计职能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负主要责任, 而政府则对单独的一套税务会计规定负主要责任。也就是说, 美国目前采用的是财税分离的会计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在美国的企业里会建立两套账务系统, 一套是以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的, 专门供企业投资者、内部管理人员、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使用。另一套是以税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的, 专门服务于政府的税收征缴与监管。所以在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纳过程中, 就不存在复杂的汇算清缴了。另外, 由于美国不主张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所以美国企业的税收优惠相对来说比较少, 主要是免税和抵税, 其规定简单明了, 操作上也比较简单。所以纳税义务人在进行纳税时只需要进行相对简单的纳税调整就可以了。所以, 在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 其主要的工作就是从税务的那套账上提取数据, 填到纳税申报表上, 只有少数的数据需要进行简单的纳税调整。并没有复杂的汇算清缴工作, 即使不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 同样能够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工作。

(二) 我国企业所得税填列方法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中, 工作量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就是根据企业账务来计算整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也就是进行纳税调整。纳税调整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的两大分支, 体现着不一样的经济关系。而我国目前采用的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协调的模式, 主要是以财务会计系统为主, 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依照税法的相关税收规范进行调整。也就是说, 我国企业在做账时, 依据的是会计的相关法律制度, 再加上税法上规定的各种纳税优惠。所以在企业利润表中所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并不是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 需要在会计账务的基础之上, 依据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纳税调整, 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 在填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 申报表上许多数据的取得是在会计账务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复杂繁琐的纳税调整而来的。比如说在会计上采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折旧方法与税法上不一致的时候, 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在纳税调整中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比如固定资产的原值、已经折旧的年限、以前年度已经计提的折旧等,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的企业为了简化这个工作, 甚至为此还专门建立相应的台账来进行跟踪。同时, 会计与税法相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差异越来越大, 其需要调整的项目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相关法律体系已经相当的庞大, 仅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了约100个企业所得税的规范性文件, 使纳税人很难把握好这些法规的政策规范和适用范围。这些都增加了填列纳税申报表的难度, 同时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

四、结论

我国目前采用的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协调的模式, 也就是说, 我国主要是以财务会计系统为主, 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上依照税法的相关税收规范进行调整。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体制与税法体制的不断改革,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所以, 建议我国的中小企业借鉴美国的相关做法, 在企业中建立两套账务系统, 一套是基于财务会计的账务, 另一套是基于税务会计的账务。这样, 就能大大减少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工作量。此外, 这样做还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 能够更好地体现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各种经济活动都在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财务会计方面更是如此。财税协调的会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对自身会计信息的需求, 因为企业在财税协调的模式下,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会考虑到税务、财政等方面的需求, 从而在处理业务时会尽量采取与税务上相一致的处理方法, 而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采用建立两套账的方法, 就可以使会计的目标与税务的目标得到更好的体现, 会计上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更好地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税务上也可以更好地满足纳税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有些企业利用税法上的漏洞, 通过调整会计数据或财务决策, 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二) 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的需求

目前, 中小企业占到了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来说, 尤其对于小企业来说, 其做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如果允许中小企业建立以税务会计为基础的一套账, 就避免了企业所得税申报时的纳税调整, 可以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在纳税申报中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 同时也省去了中小企业寻找会计师事务所代理纳税申报的麻烦, 节约了纳税成本。

(三) 减轻税收征管的负担

鉴于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全国所有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于纳税征管的各个环节, 但是, 如果我们像美国一样建立以税务为基础的一套账, 纳税申报表上所填列的各项数据与账务系统上的账务数据关系就更加清晰明了。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税务机关的负担, 税务机关只需要对纳税申报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复核, 没有必要为了进行纳税复核, 建立专门的台账管理。Z

摘要:在我国, 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 使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而在美国, 采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的制度, 建立财务和税务两套账, 这就使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本文分析了我国与美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差异, 提出了借鉴美国建立财务和税务两套账务做法的建议。

关键词:中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

参考文献

[1].金治军.新会计规范下对我国税务会计的重新审视[J].商业会计, 2006, (8) .

[2].邵莹.中美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2.

[3].邓中华.基于税务会计独立下的调整核算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 2004.

中美家族企业管理比较的研究 篇9

1 中、美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现状

1.1 美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现状

在工业化前,美国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是统一的。家族与经济活动的结合都是普遍的。工业化后改变了经济结构的模式,特别是1840到1920年间,美国的家族企业经历了广泛的“经理革命”,工厂内的集中化、专业化、结构化的生产都需要资本和劳动力资源,这些超出了家族的范畴,业主逐渐把经营权交给社会经理人,用专业管理层替代了业主制,以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工业时代组织上的非人性管理逐渐与在组织之间基于关系进行交易的人性化管理相融合。家族价值得以上升,家族企业从经济角度获得了尊重。经过多年风风雨雨,一些大型的美国家族企业显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并拥有着美国绝大部分财富。

1.2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家文化传统,“家族主义”的倾向十分普遍,几千年的家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为以及生命周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家族企业才以个体私营企业为载体,在国有体制边缘重新艰难地萌生,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奇迹般地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家族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完成了资本的最初积累,开始走向裂变的十字路口,面临成长的挑战。

2 中、美家族企业的比较

从中、美两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美国许多家族企业能够经久不衰,家族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中国相当多的家族企业是短命的,少则2、3年,多则十几年就会垮掉,有的近百年的家族企业,最终也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厄运。究其原因,本文从多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家族企业管理上的差异。

2.1 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不同

2.1.1 企业实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同

中国家族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企业实行的是家长权威制度的管理,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出专权与教诲结合的家长集权式领导作风,公司大权集中在企业的几个高层管理者手中[1]。他们做出的决策一般无须经过民主讨论,要求下属对上司绝对服从,而在“大家庭”中员工们也形成了服从权威的观念。家族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凭借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亲情关系”。这种服从权威的观念和习惯被移植进家族企业中,形成了家族企业管理中的家长权威制度。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族企业更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很多家族企业都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家族理事会等组织和相应制度,逐渐向规范的现代公司制靠拢,引进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并充分发挥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做到对职业经理人充分信任和有效监督相结合。

2.1.2 家族企业的产权明晰程度不同

在中国家族企业中,所有权被家族牢牢控制并在家族内代代相传。随着所有权在家族中的传递,控制权也相应地在家族内传袭。家族企业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或企业主个人手中。这种现象可反映在中国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对广东、湖北、四川的家族企业的调查统计表(表一)中。

从表一可以看出,家族企业中个人独创和夫妻联手两种发起形式占所有企业的80%,说明中国家族企业中以一家为主体的家族企业占绝大多数。

而在美国家庭企业中,早就出现了“经理革命”,美国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家族成员拥有所有权,经营权交由有能力的家族成员或者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支配。当企业发展稳定成熟之后,他们往往通过控股掌握公司控制权,日常经营管理交给职业经理去完成。

2.2 企业所采取的人才雇佣及激励机制不同

2.2.1 人才雇佣机制的差异

中国的家族企业家带有很强的中庸思想,在选择和任用方面,企业主们非常严格地坚持“惟才是用”原则,即在自己家族内部发现、培育、提拔人才。民营企业家虽是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但关键性高层大多还是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

而美国家族企业中的“效率激励”秉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家族内外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经营者通过委托投票权控制企业,尽可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2.2 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同

我国家族企业常常采用的是“道德激励”,虽然家族企业制定了一定的工资类别等级,但职工工资上升,缺乏激励性,对职工的业绩考评,情高于法,激励作用荡然无存。

美国家族企业比我国更注重不断地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企业给雇员的工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年变化。同一职位都有上限下限的幅度工资。刚进入同一职位的人,都处于下限工资水平,每年有所上升,但升幅不一定相同。这就不断地激励雇员向价值高的职位挑战。

2.3 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家族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有许多东西根深蒂固,而这些东西必然影响到经济。中国的家族企业缺乏生命力,不放心把对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很多家族企业更多的是将自己的企业留给一些没能力的后人,使得企业主在家族企业的发展中缩手缩脚。

而美国的传统家族文化更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他们渐渐克服了一些原始的文化血缘,引进更科学的“经理人管理”制度管理企业,把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很好地分开,这样既能够保证家族的利益,也可以促使企业在历史潮流中不被冲倒。

2.4 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

从一开始,中美走的就是两条不同制度的道路,美国家族企业治理之所以顺畅并影响巨大,除先天的成长优势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法制环境、私有财产受到宪法的明确保护。完备的法律体系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社会主义中国敢于打破理论的框框,走出自己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给民营家族企业开辟了长远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中、美家族企业比较研究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当代中国的情况非常类似当年的美国,美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1 中国家族企业方面

3.1.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中国现代家族企业的软肋,中国家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践证明,现代家族企业制度管理模式是一种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三层分立的治理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安全性[3]。同时,企业通过公司制能够拓展多元化的融资,例如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为企业发展创造外部条件。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现代化的方向就是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3.1.2 产权明晰,实现产权结构合理化

中国家族企业应向美国家族企业一样通过成立股东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家族企业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分离,又要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

3.1.3 实行科学的人才雇佣和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雇佣和管理机制,一方面中国的家族企业要引进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建立高层经理人员开放竞争、择优录用的机制,并充分发挥董事会及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经理人评价体系,使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能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才能;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激励手段,有意识强化“自己人”与“外人”在职位、薪金上公平竞争,不吝啬对“外人”的加薪与激励。淡化家族企业的管理弊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活力,使家族企业形成开放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3.1.4 构建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抛弃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血缘、亲缘观念,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事业缘等理念,形成合理的企业文化新概念,在管理职位及核心岗位上尽量减少家族人员的使用份额;在决策及执行中尽量减少来自家族成员的干扰等家族企业管理弊端。要在外部强化家族企业文化特征,在企业外加强参与进企业中的家族成员的督促与监管。

3.1.5 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

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家族企业,应尽量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首先,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职业经理的约束作用。其次,完善股东大会的相关制度,有助于维护大多数股东的权益,真正落实出资人权益。再次,完善董事会的相关制度,强化董事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决策和监督的职能。董事会作为公司的中枢决策机构,其决策公正与否及理性程度,对中小股东以及公司发展的影响极大[4]。最后,应完善监事会的相关制度。监事会的监督是否到位,对于董事会、经理机构的运作关系极大。

3.2 政府和国家方面

首先,在国家大力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下,积极推进全民族的信用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备的产权制度并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制度,为各类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守信提供社会基础。其次,扩大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形成通畅的信息传导机制,使公民、企业、政府的守信状况为公众及时了解。再次,应明确政府的监管部门及其监管职能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处罚权力和职责;建立成体系制度化的监管制度,避免“运动式”的监管方式。最后,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意识。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等。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华民族的信用状况将得到彻底的扭转,中国家族企业将实现向现代家族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的演变。

4 结束语

本文从中、美两国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传统文化、国家经济制度的不同等方面浅析中美家族企业管理上的差异,发现中国家族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和企业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但中国家族企业也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家族企业,夫妻店、兄弟公司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我们相信只要中国家族企业能够处理好相关问题,打破企业再发展的坚冰,进行现代化管理,努力适应当代经济环境,就一定能够像沃尔玛等国外知名家族企业一样走向世界,家业永续。

参考文献

[1]“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六)[EB/OL].htpp://finance.sina.com.cn/g/20030221/1611313138.shtml.2003,2.

[2]晁代刚.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余向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制度创新[J].学术月刊,2007,(03):94-99.

中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比较研究 篇10

一、中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指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环境。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各国经济的底层基础, 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国与国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换句话说就是在经济指数中占有多半比例的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 中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美国大公司越来越大, 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大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同时并存, 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使得美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家未接受过高程度教育, 素质普遍较差, 在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局限。

(二) 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政策背景比较

1. 中小企业法律环境的建设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过20年, 而且市场经济不发达。融资、信用借贷等方面的法律残缺不全、信用渠道不能达到保障, 故不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方便的融资需求。我国缺乏相应的标准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使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而美国已形成了多种法律渠道的健全融资环境。

2. 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外资企业优惠多, 对内企业优惠少、税负重。美国为支持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采用了减免税和特别税优惠。

3. 创业环境的文化背景比较

我国文化偏向于中庸, 不鼓励个人行为, 从而阻碍了我国形成全民的鼓励创业的氛围。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主义哲学的国度, 宪法明文规定保护私有财产, 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 社会风尚鼓励个人奋斗, 客观上加强了美国人民的竞争心理和进取精神。

二、中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比较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 企业规模偏小, 重要的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缺乏名牌产品, 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中小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 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 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中小企业方面的法律保护不全。相反美国重视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高于中国。政府积极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美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不强, 经济政策随意性大, 难以统一规范和控制。据统计, 世行在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有96%是金融支持, 而几乎可以忽略的剩下的4%用于发展创业者的技术和商业能力。

三、中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改善产业结构和市场机制,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美国杂志《福布斯》表明, 中小企业在每一美元的研发经费上所创造的效益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在满足日常需要方面比大企业更具有优越性, 它们是国家推动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一部分, 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 并且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

四、中美应对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按所有制和地域划分的管理体制致其发展缺乏统一规范。如今我国重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改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通过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家的素质。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培养创业精神,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体系的法律建设。为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于2000年我国建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开拓基金。目前美国中小企业占其企业总数的99%, 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9%。美国于是设立了各种服务组织以促进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譬如美国国会于1982年建立小企业管理局就是以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积极承担联邦政府研究和发展任务的组织。

参考文献

[1]俞建国主编.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曹昱等.小型企业:美国新经济的助推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中美摩擦不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篇11

思考中美关系的走向,要立足于两点基本判断。第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力量的上升、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和两国在全球和国际事务中合作面的扩大,中美关系已形成新的格局,其特点就是共同利益增加、合作型互动上升。第二,由于两国诸多方面利益的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惯性作用,中美之间的分歧、摩擦甚至冲突仍不可避免,定期或不定期的波动仍是两国关系的“常态”,但两国处理分歧和摩擦、掌控冲突的能力大大增强了,这能够提升中美关系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具体分析一下有可能在2010年困扰中美关系的几个主要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美国对台军售。这是中美关系中的老问题。台湾问题是冷战的遗产,也是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体现,对台湾出售武器是中美建交以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内容,指望这个问题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此外,我们需要看到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积极变化。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中美在遏制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马英九上台后,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总体上持积极态度。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表示“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这对两岸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美国对台军售固然表明美国对台政策的消极惯性仍在,但另一方面表明,只要中方作出不懈的外交努力,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会发生积极变化的。

达赖问题。奥巴马见达赖无疑将给中美关系带来负面冲击。但是达赖问题并非自奥巴马始,而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战略的一步棋。老布什在1991年首开接见达赖的先例,其后克林顿、小布什也曾仿效,现在奥巴马在两度推迟与达赖见面后,已放话今年肯定要见,这无非表明奥巴马政府还不想丢掉达赖这张牌,美国国内支持达赖的势力也不允许他丢掉这张牌。如果我们最终不能阻止奥巴马见达赖,但可以通过外交努力使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比如,要求美方在见面的方式上尽可能淡化正式会见的色彩,在交谈中不可传递支持“藏独”的信息,等等。

经贸摩擦。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经贸领域对中国频频出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0年,美方还会故伎重演吗?应该说,可能性很大。美国经济虽然正在复苏,但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对华采取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措施是其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措施更多的是特定形势下的救急之举,并不表明美国对外经贸政策已发生方向性变化。对中国来说,我们当然不能寄希望美国“手下留情”,“适可而止”,而是要通过多种手段予以牵制甚至反制。中美两国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我方可以通过诉诸世贸组织等手段,据理力争。鉴于中美经贸高度的相互依存,中国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让美方在遭到反击、受到损失后认识到维护中美经贸大局对美国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所以总体来说,2010年中美经贸关系太平不了,但大局稳定是有希望的。

除此之外,中美关系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有美舰机频繁到中国专属经济区海域活动之类的老问题,也有最近美方炒作的互联网这样的新问题等等,但是总体来说,这些问题都不会使中美关系伤筋动骨,也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大局已定,我们在对美关系上就可以安于现状了呢?当然不是。在新的形势下,要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和更好的发展,我们对美外交要抓好两个重点,即确立新思维,制定新规则。

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大多来源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惯性,而支撑这种惯性的是旧的政策思维。前面分析的困扰中美关系的美国对台军售和美国总统会晤达赖,都是旧的美国对华政策思维——在台湾问题上牵制中国和在西藏问题上敲打中国——在作祟。在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国力和地位显著提升、中美合作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需要不断更新对华政策思维。在国际层面,由于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对华政策思维更新得要快一些;但在双边关系层面,美国的许多政策思维还在旧框框里打转。奥巴马是一位主张“变革”、主张在国际关系中抛弃旧习惯、旧观点的领导人,在中美关系中全面确立新思维,此其时也。

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建立新的游戏规则。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美三个公报制定了处理冷战时期双边关系的游戏规则。1997年发表的第一份《中美联合声明》提供了处理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指导框架。去年奥巴马访华发表的第二份《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21世纪处理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原则落实到具体的问题领域,成为该领域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的确立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中方显示出外交斗争的勇气和艺术。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中美比较 篇12

一、中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比较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间的比较

1.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间。

(1) 企业所得税预缴的时间。我国企业所得税可以分季预缴,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按季进行申报。企业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 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并预缴税款。

(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年底要进行汇算清缴。企业进行汇算清缴的时间为1月1日至5月31日共5个月的时间, 企业要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企业在进行申报时除报送纳税申报表外, 还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

2. 美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时间。

(1) 企业所得税预缴的时间。美国的纳税年度可自行选择, 即可以自由选择纳税的起讫日期。在美国, 企业选定纳税年度后可提出预计申报表并自行计算应税所得。不论企业所选择的纳税年度是什么, 平时的预缴时间是相同的, 分别于4月、6月、9月和12月的15日内预缴税款。

(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汇算时间从1月1日起至3月15日止, 共计2个月又15天;一类汇算时间从10月1日起至12月15日止, 共计2个月又15天。不论企业选择何种汇算清缴时间, 企业在填报结算申报表的同时, 必须缴纳税款, 多退少补。

(二)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计税基础的比较

1.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计税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依照税法的相关税收规范进行调整。也就是说, 我国企业是依据会计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而不是税法, 所以企业损益表中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并不是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 还需要依据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 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目前, 我国企业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来做财务账, 而并不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账, 也就是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依据是财务会计, 所以年终企业在填制纳税申报表的时候要对会计利润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2. 美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计税基础。

美国目前采用的是财税分离的会计模式。在美国的企业里可以建立两套账务系统, 一套是以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的, 专门供企业投资者、内部管理人员、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使用。另一套是以税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的, 专门服务于政府的税收征缴与监管。美国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以及其他各方的需要, 必须出具按照会计准则填制的财务报告, 所以企业必须按照会计准则设置财务账。但美国的财务准则与税法是完全分离的, 为了进行纳税申报企业另行设置了税务会计, 即使只设置一套财务账, 在纳税申报时也要按税法规定进行调账。而很多小企业设置的是税务会计, 会计人员在填制申报表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结构比较

1.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结构。

(1)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构设计的公式。我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间接法, 即先算出会计利润再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进行调整以此来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的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会计账面收入-会计账面成本-期间费用±纳税调整。根据计算得到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2)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主要项目。我国的纳税申报表主表的项目主要分为三类, 分别为收入项目、扣除项目和纳税调整项目。收入项目包括营业外收入等企业的所有的收入, 且收入项目中只有加项并没有减项。扣除项目主要包括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投资转让成本及其他扣除项目, 这些项目都来自利润表, 其实质是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前两项是根据会计报表得来的, 会计报表的编制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才能得到准确的应纳税所得额。

2. 美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结构。

(1)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构设计的公式。美国的所得税计算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 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扣除项目。其中的收入为收入总额扣除销售成本, 而扣除项目除了包括会计准则中的扣除额还包括纳税调整的数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选择正确的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2)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主要项目。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的项目主要分为收入项目和扣除项目。收入项目是以税法规定的收入为基础, 和税务账的科目基本一致。扣除项目是以税法规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为基础, 和税务账的科目基本一致。美国的收入项目不只包括企业所有的收入, 还将企业的销售成本列入但作为减项, 即它是扣除销售成本的收入总额。美国把所有需要调整的项目都放到了扣除项目里, 例如股利, 股利本来是属于收入但有些股利是免税的, 在美国的主表中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是直接作为扣除项目予以扣除。

二、比较结论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计税基础不同

我国的纳税申报表是依据财务报表来填列的, 因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而美国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列依据是税务系统的数据, 只需要进行少量的纳税调整。填报依据的不同导致两国纳税申报表结构的不同, 这也是我国的申报表中有纳税调整项目而美国没有的根本原因。不论美国企业选择的是账务系统中的财务会计还是税务会计, 它们最终都会通过调账转化成税务模式, 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如果我国大中型企业也采用这种模式, 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填报申报表时将省去很多麻烦。

(二)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时间不同

我国的年度申报时间比美国要多两个月, 这样可以让企业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申报资料, 同时我国的纳税申报时间比企业公布年度财务报告要晚一个月, 这样可以适当减轻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可以避免两项工作同时进行造成混乱, 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另外, 在财务报告通过审计对外公布的基础上填报的纳税申报表其准确度和可信度要更高一些。但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时间长于美国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繁琐的纳税调整而不得不延长纳税申报的时间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逻辑关系不同

我国的主表前半部分的数据都是来自财务报表, 得到的结果是调整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后半部分是纳税调整得到真正的应纳税所得额。我国申报表的这种形式与我国的利润表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正常的盈利能力作出判断, 但是这种形式用在纳税申报表上是不妥的, 因为纳税调整前的应纳税所得额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税务机关都起不到任何作用。美国的报表的逻辑关系要相对简单一些, 并没有把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单独的纳税调整而是都放入扣除项目。报表逻辑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报表的填报依据不同。另外, 我国报表的勾稽关系复杂, 主表和附表之间是多头对应的关系, 因此会计人员在填报时有很大的难度。而美国的主表和附表是一对一的关系, 这样易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填报。

三、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改进设想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计税基础的选择可借鉴美国的模式。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虽然具备调账的能力, 但企业因业务量大且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较繁琐, 因而年终会计人员填报报表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会计机构的不断健全, 大中型企业可借鉴美国企业的模式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岗位和税务会计账本, 这样可根据税务账直接进行填报。而2013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时就着眼于会计与税法的协调, 尽量减少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的差异, 允许部分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采取税法规定, 因此小企业在年终填报申报表时基本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纳税申报表的设计重点要体现出企业所享有的税收优惠。这样既可以体现企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 也能体现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回馈。同时,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设计也要考虑减少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申报表的设计可以参考美国的设计理念, 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美国的申报表。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不仅有利于企业会计人员准确、快速、高效的完成税务工作, 同时也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及时准确的报税纳税。

参考文献

[1] .丁一.纳税申报制度比较研究[OL].中国财税网, 2004-4-7.

上一篇:乡村社会下一篇:保险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