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共11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1
09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考核题
一、问答题 1.构成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
3、请指出FOB、CFR和 CIF的相同点和区别。
4、请比较FCA、CPT和 CIP的异同点。
5、何谓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的意义?
6、何谓溢短装条款?溢短装的选择权由谁掌握合适?
7、请以某产品为例写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自行拟订文件时间);
二、计算题教材83页第12、13、16、17、18、19、20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知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过程控制、学习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教材开发在内的课程教学样式。其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一、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许多高校专业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越来越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忽视高等教育的特征,仍在沿袭学科型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仍是普通教育的简单复制。其主要表现是:
1.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忽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2.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职业能力训练;
3.以教科书为平台,忽视职业活动实际状况;
4.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5.以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要手段,忽视职业能力的日常养成。
其主要弊端:一是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相脱节;二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践,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分离;三是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无法客观验证。(因为学科型教学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是“纸上谈兵”,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考核,其核心指向是看“老师讲不讲得好”)。四是教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是当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中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迫切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愈加严峻,所以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高等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1.以工作过程确立课程教学体系。即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具体来说,课程目标特别是职业能力目标要以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为导向来设定;教学内容要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为根据来构建;教学组织与实施要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和实际情境为逻辑来安排;课程考核要以职业岗位工作规程、作业标准等为规范来进行。
2.以能力培养确定教学目标。即课程教学组织必须重点突出的六个核心要素: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包括职业技能和相关素质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教学做”结合、形成性考核。
3.做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即“课程对接岗位”为内核,将上述六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而形成的高职课程教学基本原则及程式。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以职业岗位活动调研为前提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按“必需、够用”原则确定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组合教学模块,设定教学内容;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作训练素材,实现项目教学的职业仿真性;以项目教学为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以学习过程中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观性表现考核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见图1。
参考文献
[1]罗桂兰.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业务核算》课程教学[J].现代营销,2012,(10):46-47.
[2]潘钦锋.应用型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43-144.
[3]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43-44.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篇4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中有关订立、价格、保险、支付、商检、仲裁索赔等基本知识。
2.商务英语
本课程选用«剑桥商务英语教程»,将语言训练与商务知识的获得溶为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一般性商务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BEC考试,可以获得剑桥商务英语证书。
3.报关实务
结合海关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从报关单位、报关员角度出发,侧重介绍海关对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的管理、报关单位和报关员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过程中的各种必理手续及相关法规法则、报关单及有关单证的填制规范、关税及其他税费计算、进出口商品税则归类以及进出口业务基本操作等。
4.商务谈判
该课程以谈判过程为线索,以理论必需够用、突出实用技能为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商务谈判概论、商务谈判的原则、商务谈判的准备、商务谈判的开局、商务谈判的磋商、商务谈判僵局的处理、商务谈判的结束、商务谈判的战术及应用、商务谈判的语言艺术、商务谈判礼仪、商务谈判风格等。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地介绍商务谈判的有关概念、原理和策略。
5.单证实务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延伸,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及其操作能力,力求突出实用性。本课程向学生讲授外贸业务中各项外贸单证的种类、内容、缮制方法和常见的信用证条款,并结合在使用这些外贸单证时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6.国际商务函电
本课程重点介绍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技巧、外贸业务洽谈活动的实际操作,按照建立业务关系、资信调查、询盘与答复、报盘与还盘、成交、合约、支付、包装、运输、保险、索赔、代理等业务环节进行教学。重在培养学习者巩固和运用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国际金融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对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国际信用、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和国际银行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概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一个较全面、清楚的了解。
8.国际营销
本课程通过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策略系统地介绍,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英语相应术语和表达方式,并结合经济发展了解国际营销的最新潮流和趋势,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9.国际商法
本课程介绍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事活动法律实务的操作能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安排在高年级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国际商法理论、知识处理有关国际商事活动及国际商事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纠纷的能力。
10.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历 篇5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 28岁(1982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3 年1个月]
公 司:上海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行 业:贸易/进出口
职 位:资深业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校:西安翻译学院
自我评价
丰富的采购和贸易实践,既有服务于大规模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工作经历,也具有长期在国际采购集团的工作经验。熟悉这类企业和集团的业务模式、工作流程以及组织架构。高度的责任心,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开阔的工作思路。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贸易/进出口,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10000-14999/月
目标职能: 采购主管,采购经理,贸易/进出口经理/主管
工作经验
/10--至今:上海X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50-150人)[3 年1个月]
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
Home Textile Group 资深业务/公关主管
工作职责:
1. 根据客户的特点,分析和制定销售目标与销售策略。
2. 根据各产品线的特性、成本、工艺要求、原料等不同要求,甄选合适工厂进行产品开发以及后续协调。
3. 每年和买手一起去各主要生产厂商了解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商谈下季开发事宜。同时拜访和考察新的工厂。
4. 负责询价、议价,经审核后下达采购订单并督导助理进行后续跟进。
5. 检查样品和定单的进度,与供应商和客人保持顺畅沟通,及时处理开发、生产等相关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7--2007 /10:上海XX商贸有限公司(150-500人) [ 1 年4个月]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Fashion Accessories Group 业务专员
工作职责:
1. 协助部门经理制定客户年度业务目标。
2. 管理业务以及业务助理对内部的工作,随时协助调整。(包括对工厂,采购,装船,仓库,计划等)
3. 及时与客户和工厂交流,与相关部门协调和合作满足客人的所有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所有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育经历
/9--2006 /6 西安翻译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国际贸易专业。辅修-2006公共关系学专业,系统学习了公共关系学相关课程。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培训经历
2006 /8--2006 /10 上海XXX外贸公司 商务礼仪
2004 /7-- /11 西安翻译学院 国际公共关系学
证书
2004 /10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2004 /3 大学英语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6
职业教育要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基础的宽基础、活模块、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注重根据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而目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掌握相关外贸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能熟练掌握商务管理业务流程,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熟悉国际商务管理惯例和国际贸易惯例,具有较强商务沟通和谈判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二、构建“六位一体”的国际贸易课程体系
1.现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这些变化都使得国际贸易实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地增加,造成国际贸易实用人才的供应短缺。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主要的不足如下:
(1)课程体系构建未体现“能力本位”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仍是“本科压缩”型模式,采用传统式的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模式以及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块来设计课程体系,缺少综合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无法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特色。
(2)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对职业能力的分析不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相应使得课程体系内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无法与企业行业对外经贸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相接轨。
(3)课程体系构建中未合理体理“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实践教学的比例仍在40%以下。
(4)课程体系构建未遵循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没有分析各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且未参照国际贸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所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2.构建课程体系
鉴于以上在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正确评估当前国际贸易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国际贸易岗位群定位,明确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以上依据合理构建“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为外经贸企业和行业培养和输送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课题组成员已经对国际贸易岗位群及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明确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行业、岗位及核心职业岗位技能,因此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框架假设,即拟构建“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六位”即指根据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而设立的六个课程模块,分别是: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专业基础理念模块、专业英语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操作模块、专业综合素质模块、专业拓展技能模块。六个模块中,基本素质能力模块与专业基础理念模块课程在人才培养初期开设,其他四个模块课程在各学期交错开设。
通过六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从经济环境分析到市场开发到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1)学生可以进行经济环境分析。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宏观认识经济社会;然后通过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经济、贸易的初步认识,并能初步分析经济数据与经济环境。
(2)学生可以进行市场开发工作。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显得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中通过专业英语能力模块及专业综合素质模块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素质,锻炼学生开拓市场的能力。
(3)学生可以进行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实践工作。通过专业技能操作模块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锻炼学生专业实操技能,并拓展学生专业所需的知识,从而完成从合同签订到履行的实践工作。
构建“六位一体”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既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又适应高职教育的实际;既注重专业实操能力的锻炼,又强调英语能力与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7
一、学生能力与课程体系
(一) 关于学生能力的思考
长久以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究竟该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 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许多学者撰文详细归纳总结了国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总的来讲, 学者们认为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交流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业务实操能力, 制单能力, 报关能力, 谈判能力等。
很多高校开始走访企业客户, 进行社会调研, 希望找到究竟具备何种能力的大学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调研结果有些令人吃惊。众多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 即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等, 专业能力反而并不是很重要。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 更多的是对一个合格员工, 无论其教育水平高低,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的基本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核心能力不重要, 也不能否定学科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目前教育体制的缺陷, 使得大学生不具备企业需要的最基本能力, 企业只能奢求其达到最低标准。但面对同样具备基本人文素质的大学生, 企业需要的还是具有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 否则大学就没有设立学科的必要, 企业招聘员工时也不会有专业限制。
(二) 关于课程体系的思考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一个专业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的培养目的, 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 使学生具有从事该专业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种知识和能力不仅是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事专业活动的能力。
毫无疑问, 学生是社会人、自然人与经济人的综合体, 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全部由高等教育完成, 一些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缺失也不能完全归罪于高等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 贯穿于其整个求学生涯和人生阅历。即使对高校来讲, 能力培养不能仅仅通过课程体系建设, 更多地要通过校园文化, 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式实现。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承担所有能力的培养。
但如何尽可能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同时, 课程体系不是静止的课程排列顺序, 更为重要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执行和操作。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一) 现状
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指出, 高层级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与面向岗位和职业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相比,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行业, 它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应用型本科教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立足于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旨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 具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会学习的“应用型人才”。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包括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部分。研究型人才主要侧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经济学专业知识, 掌握一定研究工具。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经济学理论素养, 熟悉国际贸易全过程实务操作和相关法律, 了解主要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政策, 掌握应用WTO规则维护企业利益的能力, 有较高的营销、人际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
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国贸专业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课程设置却只是模仿国内一流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然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 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基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学等专业课程。许多院校由于自身能力相对缺乏, 高年级无法开出门类较全的模块化课程, 使得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相对狭窄。
课程内容上,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课程内容调整更为困难, 理论性课程开设的学时和授课难度需要做适当调整, 不能和研究型大学相比, 实务性操作课程要超越高职阶段,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地方性院校的课程还要服务于当地人才需求, 这一切无疑加大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难度。
(二) 与国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
国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有些学校称为国际经济学专业, 归属于经济学院, 视为应用经济学分支;有些学校称之为国际商务专业, 归属商学院, 课程体系侧重于企业管理方面, 加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但无论归属于哪个学科, 国外课程体系一般由通识教育 (类似公共基础课) 、商科核心课程、商科专业课和选修课等四类课程组成。
将国外课程体系与我国课程体系相比, 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
1. 公共基础课侧重点不同
所有国贸专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外语水平。我国对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国外则是提供了多语种的外语课程供学生选择。
差异在于, 我国公共基础课比较注重政治、体育、军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 国外大学没有体育、军训这类课程, 主要开设美术、音乐、戏剧、艺术史、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课程, 重视培养学生沟通技能和人文素质。
2. 专业基础课程
无论是归属于商学院还是经济学院, 国内外专业基础课设置比较一致, 都为必修课程, 课程科目也较为接近。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但和国外课程相比, 中国的专业基础课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讲授方式, 过于强调理论, 忽略课程实务性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3.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上,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国内外学校比较重视的课程。但由于培养目标和客观环境的不同, 专业课设置上各国有较大差异。
国外专业必修科专业口径较宽, 可以开设几十门课程, 学生有广泛选择自由。除了国贸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课程外, 开设了大量涉及国际商务和运营的课程, 如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谈判、各国商务政策、跨文化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 熟悉国际范围内的商业运作规律及经济环境, 而不仅仅是从事贸易的能力培养。
我国专业课重点局限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经济贸易知识的掌握, 关注范围较窄, 学生选择余地较少。
4. 实践教学
和国外学生相比, 我国的国贸专业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学生从事实务操作的能力较为欠缺。
在英美四年制教育中, 许多学校采取了“三明治”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三年级时, 可以到企业实习一年, 然后再重返校园继续深造。学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帮助学生联系实习企业, 并开设专门课程帮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学习, 总结企业实习经验。有的高校开设课程让学生熟悉国外商务环境, 甚至让学生走出国门, 熟悉国外市场。
目前, 我国大部分院校还无法实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只能通过实验室模拟教学和短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
5.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同国外教学相比, 我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这种缺陷将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从事国际经贸活动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所掌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还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人格魅力、影响力、感召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 需要通过跨专业、多学科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培养。我国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三、优化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问题, 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的过程, 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师资力量、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才可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 所有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1998年) 为蓝本, 包括八门基础课中的五门, 即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课程体系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就业为目标, 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 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关于国贸人才应具备能力的讨论到现在没有定论, 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迁, 但商务人员的基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等还是不变的。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可以在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
课程体系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培养模式, 与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的前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称为“宽基础”, 大部分课程集中在大一和大二讲授, 这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沟通技能, 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基本的专业素质和思维, 引导学生以一个“经济人”的眼光看待事物。后期专业性课程, 采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 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 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某个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 如货物贸易实务操作、银行业务领域、国际运输物流领域、国际投资领域、服务贸易领域等。“重实践”则要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活动。
国贸专业学生就业范围较广, 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国贸领域, 还有许多学生从事银行、营销、管理、会计等其他工作。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面, 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着力于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广、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提高学生毕业后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提高的能力, 降低学生转换工作的难度, 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 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并不是纯粹的经济学专业, 而是经济学与商学的有机结合, 甚至更加倾向于后者。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而言, 应该为培养国际商务领域的业务人才, 而不是为培养研究人员做准备。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商务性。理论教学安排上侧重于如何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必安排过多理论的图形数学推导和历史沿革, 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开设专题讲座方式进行热点问题探讨。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 如管理学原理、国际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知识等, 学生都应该了解。这些课程虽然不是经济类学科的课程, 但对学生将来进入企业从事业务活动, 大有益处。专业模块设置中, 要从企业运营角度设置并讲述课程内容, 要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环境, 学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贸领域寻找和把握商机。
(三) 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 在加强基础的前提下, 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 保证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实际业务工作的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不仅体现在加大实践教学课时, 提供实践教学场所等, 更重要的是, 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
校内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并熟悉业务操作的各个主要环节, 掌握业务环节的基本内容, 为校外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的企业实习中, 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其业务能力, 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 它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英语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是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考核。但校外企业实习也有它自身的缺陷, 学生无法接触到所有业务环节, 只能熟悉某个环节的业务操作。剩下的知识点需要通过校内实习进行弥补。
职业能力训练方面, 可以适当采用以“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培养模式, 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完成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又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的各种技能考核合格, 取得资格证书。
(四) 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电子商务改变了贸易流程和方式、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改变了国际贸易流向和货物结构等。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国际经贸人才需要熟知经济全球化的运作机制, 包括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诸边贸易体制, 熟悉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及其内部贸易机制, 熟知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学校根据地方发展和企业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提高学生应对国际经贸领域新发展的能力。
(五) 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课程体系中的能力培养目标, 必须要通过学校教学活动实现, 需要一个好的教学管理体系的支撑。不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力各不相同, 学院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也要考虑学院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样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职队伍, 教学水平高, 科研成果多, 能够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企业课题, 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 了解理论的灵活应用。
可以借鉴国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课程安排上, 专业基础课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专业要求分层次上课。课程内容讲授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着重讲解课程的难点重点, 更多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完成。
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则应该保证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讲授内容;保证有很好的机制约束学生行为, 保证最基本的自学时间, 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不会因为教师授课时间的减少而下降。
参考文献
[1]王娟娟, 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改革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技术的积累与利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技术竞争力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依赖不断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知识密集型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贸易对象,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影响国家贸易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力促进了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
国际技术贸易的蓬勃发展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育承担着培养能够掌握技术贸易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意义重大。但就目前而言,许多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国际技术贸易课普遍存在着被弱化的倾向,这将严重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对于通晓国际技术知识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予以重视,采取改革措施,推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的革新发展。
一、当前国际技术贸易课程面临的弱化形势的分析
1,缺乏对课程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国际技术课程的价值与作用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学校认为该课程应用性不强,与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的关系不大,因此一般只作为选修课程,通常安排于其他主干课程之后,选修时间也多为大学第四学年,由于许多学生忙于应对考研与就业准备,该课程的选课率较低,上课出勤率也不高。在近年来教学计划修订中,因学分的缩减,技术贸易课程甚至遭到删除或停开。而事实上,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货物贸易频频遭遇贸易壁垒,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国际知识产权壁垒也逐渐成为国外制衡我国贸易竞争的新手段。扩大技术贸易,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加强品牌创建,已成为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国际技术贸易将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对外贸易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愈加明显。因此,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知识的弱化对于复合型国贸人才的培养将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加强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讲授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具体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知识,同时对于胜任今后的国际贸易各类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2,相关师资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欠缺
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比,教学内容差别较大,前者内容侧重于技术转让与管理,涉及知识产权管理、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等管理学与法学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在这些方面具有较为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但目前许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因专业背景所限,通常在此方面知识会有所欠缺,担心难以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开设难度大,因此课程开设兴趣不大,即使开设,讲授也只能停留于书本知识的讲读,缺乏生动具体的讲解技巧,难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不高。因此,在许多高校來看,教师与学生对该课程的开设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影响了课程应有意义的实现。
3,教材内容陈旧,安排不当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性与实务性都很强,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应了解实践运用的基本技巧。目前,在校的教师与学生都很难有较多的相关实践机会,因此更多的是通过教材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技巧的学习。但从目前可选用的教材来看,不仅可选择的教材版本较少,内容上也大同小异,且论述陈旧,缺乏反映时代变化的新要求的学习内容。有的教材过于强调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教学,内容艰深难懂,有的教材则过于简单粗浅,难以系统传授理论与实务知识,教材的单调落后也阻碍了教师对课程的深刻把握与学生对课程的系统学习。
4,教学方法传统守旧
由于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知识的把握能力不强,教师通常以“填鸭式”的满堂灌进行纯理论的教学,脱离实践,也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工具和设备过于落后和陈旧。粉笔+黑板+课本是一贯采用的方式,即使现在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也只是限于教材理论的简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案例阐述。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反映课程教学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缺乏实践运用指导,参与性不强,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改革创新措施
1,提高认识,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国际技术贸易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的这一现实意义,应当高度重视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国际技术贸易相关人才的重要性。应认识到,该课程教学的开设,不仅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知识,同时对于各种类型的国际贸易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各种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管理与转让问题,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知识内容不仅对学生从事专门的国际贸易工作有直接意义,对于从事其他类别的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该课程的现实意义,科学合理地调整国际技术贸易课程设置。从课程安排设置上,应将该课程作为学生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开课时间安排上,应在考虑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的基础上,提早安排课程学习,以使学生能够较早掌握相关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得以运用。
2,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教学内容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迅猛,也衍生了许多新的技术贸易形式,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规则,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也应紧跟形势发展,重视教学内容创新。当前国际技术贸易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让:知识产权的形式也从传统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等演变出许多其他形式,如地理标志、拓扑图保护等,贸易形式上,传统的技术转让与许可贸易到如今的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国际技术贸易的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同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也成为研究把握的热点问题,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紧随时代发展,积极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创新。
特别强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石,需要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这也符合目前对知识产权教育愈加重视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今后的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改革中将包含更多的知识产权理论与制度等内容。
3,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手段多样化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里通过各种声音、视频等获取更直观的大容量的学习知识,同时,应积极推广运用案例教学。在近年来涉及国际技术转让的知名案例不断涌现,如思科诉华为案、朗讯优盘保护案等。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学生通常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以案说法,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应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行案例收集与报告,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搜集信息的能力,与思考问题演讲表达的能力。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就相关热点理论与实践问题举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4,深入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影响课程教学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从目前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看,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与国内及国际的相关制度要求,同时也应当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等法律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能力,如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或者参加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修与培训。
5,针对实际需要,加强教材编写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篇9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但是在学习这些经济学之前,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商法、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就要接触到国际贸易最核心的知识了,就是国际贸易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国贸英文函电、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外贸谈判技巧、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等,当然最重要的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也称作进出口贸易实务,或对外贸易实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然是经济学类的,自然离不开对数学的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从事国际贸易,英语应当是相当好的,不仅仅是书面英语,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口语也是相当重要。
学习完上述全部内容之后,还要学习譬如工科类的知识,即行业知识,作为对专业知识的补充,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便利。虽然各行各业有各自的专业知识,但掌握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比较方便的学习行业知识了,从事专职工作也得心应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历 篇10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6年9月
民族:汉
户口所在:湖南湘潭
目前所在:湘潭
毕业院校:湘潭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所修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6月24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或兼职
应聘职位:经济管理类及其相关职位
希望工资: 面议
自我评价
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擅长组织协调。多次成功组织开展学院班级各类活动。
曾在学校班级里担任各种职务,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团队意识强,善于与人合作、沟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学习能力强。笃信“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
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善于分析问题,喜欢调查研究,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践行忠诚、仁义、诚信、责任之道!
自学能力比较强,对本专业国际贸易和金融学、文学皆有一定的了解;
在乒乓球、写作、声乐、象棋等方面有广泛的爱好,是个乐观、开朗、自信之人!
格言:人必自强而后强人!
教育背景
9月至206月 湘潭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科学士
实践经历
曾担任过班级班长与组织委员,负责班级事务的处理,领导与管理能力等到一定的提高。
曾在广东易凯公司实习,担任品质管理员,较好的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务。
所获奖励
获湘潭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称号
获湘潭大学“优秀团员”称号
20 获湘潭大学“ 成才立志报国”征文比赛二等奖
语言能力
英语 熟悉 级别:六级
普通话 精通
广东话 略懂
计算机能力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使用Word、Excel2003等办公软件,对计算机硬件有基本了解,可独立解决电脑常见故障。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规划
09届进入大学,填报志愿时国际经济与贸易还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国际形势的不明朗,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作为进入该专业的学生,没有办法改变国际形势,却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因此,利用暑假时间对国贸专业3届学生做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希望以此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大学4年中“武装”自己,为今后的就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相关假设及样本量的确定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在此次的问卷中,我们对台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国贸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问题调查,其情况如图2-1:
国际经济与贸易应有的素质图2-1
无论是哪一届的国贸学生在基本的认识上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将人脉及社交能力、英语水平、专业知识放在了前三位。其次是心理素质、专业有关资格证以及兼职经验。
1.专业有关资格证书
不管是08、09、10属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国贸专业的证书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①语言(英语等)。对于国贸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要求可以相提并论,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强化的,因此在此不作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把过英语四级、六级作为自己在大学里的目标,但是仅仅“求过”这样的心理是不正确的。四六级以笔试为主,但是语言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至少在口语方面很多同学都欠缺一定的锻炼。这也间接反映了大学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重要性。
②其他证书。不同的职业需要一定的就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体现之一就是证书。对于金融方面,银行、证劵所等需要一定的资格证书;从事外贸单位的工作者可以考取报关、报检、单证等证书;英语方面则可以从事翻译、外教等职位,也需要相应的证书。
2.考证针对性分析
考证一直是大学的主要旋律之一,而如何考,考些什么样的证书也一直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继“考证热”之后出现了盲目考证的现象。这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同时证书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为此我们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年段学生对考证的针对性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分析,如下图:
10届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认识较为模糊。在图中学生的选择占中心的面积相对较大,说明这一届的学生在选择考证的时候比较犹豫,属于不清楚到底考了有什么用或者是人云亦云觉得有考试就去考。当然在这里要说明这与10届的能力与素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能说的是由于刚进大学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的事物都是在逐渐认知的一个状态,因此在这阶段需要学校方面加以引导。
09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在英语方面和金融方面的侧重明显,这与对09届学生专业分流(商务模块和投资模块)有着密切的联系。模块的分流使09届的学生有了思考,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更好的针对性。因此在图中09届学生就傾向于这两个方面。此外也是与学校、学院的培养方向所契合。一是社会上的就业形势的改变,金融人才在现今的社会上是热门人才。二是系统培养的金融型的国贸复合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前途。因此,作为09届的学生,需要在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努力往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看齐,在完成基础证书的考证后往更深层次发展。
08届针对性较前面两届针对性就更强了,目标更为清晰。反映了08届国贸生对于英语这一方向的看重,但是也出现对于金融相关证书的反而没有09届来的重视的现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08届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商务与投资的分流,取而代之的是在商务模块中进行的更为细化的分流,因此08届的国贸生对于商务上的选择更为明确,对于国贸类的证书与英语类的证书的重要性选择不相伯仲。
从三幅镭射图中可以看出英语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对于考证的针对性明显增加,对于目标的明确性和清晰性更好,这与年龄阅历的增长有关,与要进入社会的紧迫感有关,当然与学校的教学方向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说明了三个年级段的学生缺少在这方面的信息的交流,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得到重视。
3.其他素质
①人脉及社交能力。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对即将出社会的大学生,人脉和社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从寝室的室友开始到班级同学、老师,老乡会、新老生交流会、班级之间的联谊……从各种活动、团体中结识到不同的朋友,这便是最基础的人脉和社交。至于从普通朋友到志同道合的良师诤友,则需要真诚的付出和更进一步的交往才能实现。
②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所占的比重丝毫不逊于兼职经验,甚至到08届时远超专业有关资格证占的比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学生在专业学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08即将面临毕业班的学生,更要做好调整走出象牙塔,面对现实社会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是可以在大学的许多社团活动、比赛中得以锻炼的,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③兼职经验。工作经验,无论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都觉得现在的社会看重工作经验。当然,这里所说的工作经验并不包括类似于家教这样不能很好的与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融合的兼职。
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生应具备素质是有大致的轮廓,并非一无所知。伴随着对本专业知识的不断加深学习,学生对国贸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专业与职业发展
1.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规划情况
表1-3
从三届对是否清楚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来看,无论是刚刚开始学习国贸课程的新生,还是即将毕业的毕业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或者感到茫然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国贸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不够了解,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用到实际操作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不了解,不能充分挖掘自己,发挥自己所长。以至于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及对自己没有信心。
而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化、专业实习的开展,该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长远计划的比例稳步上升,有3到5年职业规划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是在提醒我们要主动了解所学专业,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早日确定目标,为以后做准备。
2.职业与专业的对口性问题
职业与专业对应度图2-5
从调查数据中,台州学院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需要与所学专业相对应时所持有的大多数态度是无所谓,所占比例高达51%和42%,其次才认为需要。在读大三学生普遍认为是需要的,其次才是无所谓。
从这些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跟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也反应了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没有太大的界限,主要看中个人能力。这种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既要求我们要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实则是一种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涛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1).
[2]郭波,施小蕾.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1):105-107.
[3]苏定东,夏永娟,潘沈年.论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N].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6):50.
[4]黄丽君.浅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1).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推荐阅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10-05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论文05-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详情介绍07-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证信息09-25
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实习报告06-2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09-0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09-28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作计划09-22
24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07-23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应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