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优化

2024-07-26

教学模式优化(精选12篇)

教学模式优化 篇1

读、讲、研、练优化组合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最优化的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启导”为主线, 贯穿在阅读、讲解、研讨、练习四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这种教法不但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 从而达到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现以“韦达定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阅读

课内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阅读课本或有关材料, 养成阅读习惯, 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初一一年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到了初二, 已初步养成按“阅读提要”自学的习惯, 也初步掌握了看书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视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 在学生阅读时逐步要求学生对于重要问题不但要知道是什么, 而且要弄清为什么.这时教师进行全班巡视, 对差生进行重点指导.

二、讲解、研讨与练习

待学生阅读课文后, 我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说出方程2x2-7x+3=0的两个根; (2) 两个根之和等于什么?两个根之积等于什么?

学生议论片刻后举手抢答说: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x1=12x2=3, 两个根之和是72, 两个根之积是32.

我接着问:“同学们, 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时学生积极举手抢着回答.我请一个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回答.

学生答:我发现x1+x2=72, 正好是一次项系数-7除以二次项系数2所得的商的相反数;x1x2=32, 正好是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我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并表扬他阅读能力有了提高.接着我继续提问:方程ax2+bx+c=0 (a≠0) 是否也符合上述规律?你能用语言和式子表达吗?

这时我叫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我请小组的代表回答.一个学生代表说, x1+x2=-ab, 两个根之和正好是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得的商的相反数, x1x2=-ab, 两个根之积正好是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我肯定了这个小组代表的回答, 并表扬这个小组认真研讨的学习态度, 这时全班学生的精神非常振奋, 学习情绪高涨.这时, 我在黑板上写出韦达定理:如果ax2+bx+c=0 (a≠0) 的两个根是x1和x2, 那么x1+x2=-abx1x2=ca.

接着我出示了练习题: (1) 已知方程5x2+kx-6=0的一个根是2, 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2) 已知方程2x2+3x-1=0的两个根是x1和x2, 求:①两个根的平方和;②两个根的倒数和;③两根的立方和;④两根差的平方.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小组研讨后纷纷举手要求上黑板板演.我先叫一个学生, 让他说说他的解题思路.当这个学生说出先把x=2代入原方程求出k的值时, 这时有不少学生抢着说:“我还可以用韦达定理去解.”我对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行为给予了表扬 (他们都露出笑脸) .同时我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刚开始思考第二个问题时, 感到有点困难, 我及时点拨, 叫学回忆已学过的恒等变形a2+b2= (a+b) 2-2ab, 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情绪高涨, 很快就解出第二个问题.最后, 我引导学生对今日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并布置练习和作业.

研讨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与其他教学环节有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对所求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再通过教师的巡视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 可以及时获取信息, 调整教学方案, 作出更有效、更贴切的点拨和讲解;而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的研讨, 能活跃学习气氛, 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 达到思维交流、相互推进的群体效应.通过研讨, 可以创造一个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广泛交流学习信息的学习环境.

在优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 使学生会学, 教师的教要着眼于把自己对学生认识活动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 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

要运用好读、讲、研、练优化组合教学法, 就必须真正把“启导”作为主线, 并真正贯穿在阅读、讲解、研讨、练习四个教学环节中, 还要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各有侧重, 使这一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真正起到“引爆思维”、“开拓思路”的作用.总之, 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为学生营造出强烈的课堂求知氛围.

教学模式优化 篇2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复试教师专业发展

理念决定行动,创新是课改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以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提高质量与专业发展为原则,能努力改变复试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认真研修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树立教学的新理念

复式教师要认真学习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生活及其社会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实效性事课程的追求。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每天安排10分钟的练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人人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启蒙课程。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着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特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无论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成功的原因在于,强调自主,互学练习的重要性,摒弃教师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检测的引导作用,注重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突破,注意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和科学安排。通过复式教学的教实践,我感到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到小学复式教学,“先学后教”,其实是“动静”搭配,“当堂训练”是讲练结合。

二、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复试教学效益

小学复试教学人数少,年级多,课程多,教学时间少的缺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复试教学模式。一节一、六年级二级复试数学课,先让六年级预习或看光盘,在给一年级教学,布置做课堂训练,六年级展示自己先学的效果,教师在点拨,最后辅导后进生作业。对后进生进行调板,转化后进学生是提高复试教学的有力措施。,下午自习上做《配套练习与检测》,当堂批阅,及时纠正,家庭作业是选好的简单的资料,每天一页,第二天进行学生互改。比如三、六年级复试科学课,六年级学生预习本节文本内容,三年级教师带出校门认识树叶,六年级汇报预习情况,展示自己,教师点拨,三六年级学生填写本堂课的《科学练习与检测》。为了巩固知识点,夯实基础,教师应按照单元归纳总结要点,为每个学生打印。

三、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扎实落实“学案导学”,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进的进行模式,认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重点做到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讲与练的时间,凸显学生在家课堂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 和课型,灵活运用不同的进行方法,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高效课堂是一种进行交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自动作业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恰当的练习设计,练习活动要新颖有趣,练习内容要精,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得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及教学手段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复式进行高效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我校是远较模式一和光盘播放项目校,在教学中同步播放精彩名师的讲课,既节省了教学的时间,优化教学的模式,为构建高效复试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复试教学动静搭配有了新的诠释,用光盘上课是远程教育的特殊名师,解决了偏远山区多级复试难题新尝试,缩小了教学方式的差距,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省了教学时间,破解了多级复试教学的难题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开展光盘播放,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枯燥简单且相互干扰的复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看的用心,学得开心,视野得到开阔,教学资源得到整“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洋思经验,扎实开展“三清运动”

所谓“三清运动”就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堂堂清就是每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点要当堂掌握,能正确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如果课堂中出现的错题,应及时纠正,每天下午自习中的《配套练习与检测》,要进行辅导先做后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改错,因学生少,可以面批面改,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单元学完了,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反馈,反思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秉持循序渐进,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让每一个学生不负债,不留知识的死角,一网打尽,加强责任,夯实基础。

反思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篇3

关键词:反思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

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落实三维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身正为范,突出德育教育

人民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所以科学教师要行为示范,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德育手段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科学老师作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只要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能给与学生正面的引导和熏陶,学生也会在德育发展中有所提升。作为教师,首先要品行端正,做事大方,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关心、呵护、尊重学生,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对待任何学生和事情都能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内化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二、鼓励质疑,培养怀疑精神

古人就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初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和尊重学生的这些质疑精神,其实对于一些科学问题来说,它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有可能都不止一种,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问题就可以提出来,有新的解题思路也要说出来,倡导一题多解的教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摆正自己的问题,放下所谓的权威,学生也要重新审视师生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错误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出,这要是提升他们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教师必须构建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心理上给学生质疑创造广泛的天地。

三、学以致用,落实能力提升

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拥有科学素养和生活能力的人,能让初中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依据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等。所以现在的科学教学已经不再是只会背书的背书匠,而是突出实干能力的培训和培养。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就上去了,学习效率也就同样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四、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

现在的教学不是教学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交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授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每一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初中科学也是如此。新形势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素养

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发面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念,对事物认知、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得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教师的示范操作,将会对学生产生最直观的感受,这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关,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直观的感受会比较敏感,而且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也是最为旺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同过把自己熟练的教学内容,通过轻松、优美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体验到科学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重视实践,开展实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教育学相结合外,还要重视学与做相结合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曾以种田为例指出,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就如他所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此外,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教师还要注重尽量让任务多元化和个性化,在以学生为主的基础上,善于发掘的学生的闪光点,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在自己所接受到的任务中获得启示,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逐渐的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中,做到学与做相结合。

七、转变观念,培养探究意识

对于初中科学课来说,教学是有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并且当下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教师一定要挖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让他们感知科学知识的存在和价值。面对不同特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与心理,可以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开展科学游戏的方式、开展科学竞赛的方式等,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

八、讲究策略,优化学习能力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的教学不是教学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交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授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每一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初中科学也是如此。新形势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对初中科学考试时,对于选择题可以采取相关的解题策略来完整,如认真读题,抓住重点;刨根问题,找出隐性条件;学会甄别,排除干扰等,就拿刨根问题,找出隐性条件来说。目前,初中科学考察的内容极为丰富、考察的形式也极为灵活,不再是以往那种一枯燥的简单的定义式的提问,所以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再讲授知识的同时,突出思维方法和解题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和学为己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海华: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J].课程教育研究,2013(06)

[2]李全涛:初中科学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Z2)

[3]许吉奎:落实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12(7)

教学模式优化 篇4

关键词:浅入深出,生活感知,减小梯度,画图,感悟

普通班的学生不仅在成绩上比重点班低, 而且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也比重点班的学生差一些。普通班如果和重点班同样的重难点、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进度、同样的要求, 显然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失去了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所有的一切, 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

普通班教学教师首先要找准位置, 定好调子。教师预设的种种目标和要求, 只有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准, 才能起到引领和帮助的作用。基于此, 我把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放到第一位。从高处着眼当然是学习考纲、学习课标, 从低处着手是从接近学生者特征的地方开始, 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即“三度定一度”。

一、细化知识点, 从浅处入手, 浅入才可以深出

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 (二)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的教学

地球自转时, 同纬度地区有A、B两点。看图回答:

(1) 谁看到的太阳最高? (2) B点此时是几点钟? (3) A点达到12点了吗? (4) A点和B点的位置有何不同?

结论: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 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从生活感知延伸到抽象理论, 用学生易接受、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组织教学

例如在复习中心地理论时是这样进行的 (以学校为中心的某一区域)

用高级中心地替换大商场, 低级中心地替换小商店。于是很自然的得出:中心地的等级越高, 数目越少, 服务范围越大, 服务内容越多;中心地的等级越低, 数目越多, 服务范围越小, 服务内容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 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

三、减小梯度, 做好铺垫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高一学生基础较差, 在日常教学中, 一定要给学生做好铺垫, 减小梯度。仍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 (二)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的教学。步骤如下:

(1) 请你描绘出与A点时刻相同的地区; (2) 请你描绘出与B点时刻相同的地区; (3) C点与A点的时刻相同吗? (4) C点与A点所看到的现象有何相同之处?

结论:经度相同, 地方时相同。

四、引导学生自主画图, 在绘图的过程中领会原理

例如地球公转运动的第二课时, 给出太阳光照射时的实物立体图, 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夏至日时太阳光照图。 (领会黄赤夹角, 回归线与黄赤夹角的关系。)

步骤:

1.画圆, 过圆心画一条水平线表示黄道平面, 并与大圆相交于两点。

2.画赤道, 赤道与黄道面相交成23.5°夹角 (线线夹角) 。

3.画地轴, 地轴应与黄道面之间成66.5°的夹角。

4.画南北回归线, 过黄道平面与大圆的两个交点画两条平行于赤道的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 并标出纬度23.5°

5.画极圈, 过地心且与黄道面垂直的假想线与地面的交点画两条平行于赤道的虚线, 表示南北极圈。

6.画太阳光线, 过太阳直射点与地心的连线画直射光线 (画四条, 南北边界两条, 中间两条, 都要相互平行) 。

7.画晨昏线, 过地心画出与太阳光线的垂线就是晨昏线, 应与南北极圈相切。

五、运用几何道理, 感悟地理规律

如太阳高度 (角) 的纬度分布规律的教学。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北纬23度26分, 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 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 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篇5

在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观摩研讨会

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苏永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集全市各个县区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局正科级以上领导以及局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不同层面的学校校长,观摩我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明晰我市在未来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探索新形势下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面实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市教育局对此事非常重视,几次听取汇报进行专题研究。今天与会的都是我市教育系统的决策人物,一起探讨的是学校教育最重要、也最核心的话题: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聚集这样一群人物,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话题,是因为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太重要了。作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抓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育工作的关键。换句话说,这才是我们的主业、本业,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相反,忽视课堂教学,就是舍本求末,甚至本末倒置。今天的会议,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市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一天时间,我们先后观摩了凤翔县横水一中和岐山县北郭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听取了两位校长和麟游县教研室师生共备、共议、共学、共评的经验介绍,吴局长也给大家简要介绍了教改项目的推进情况,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引发一些关于教改问题的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上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自主参与的良好表现。这种朝气蓬勃、宽松和谐的氛围和我以往印象中的教师台上讲,学生排排坐,甚至填鸭式,满堂灌的中学课堂截然不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同样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变厌学为乐学、化负担为轻松愉悦的理想课堂。每一个孩子迸发出来的都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共同心声。看他们的课堂表现,一点不会想到这是一群农村孩子,尽管他们表达的话语中还透着浓浓的乡音。

提高质量,素质教育、减轻负担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部门面临的难点。今天的观摩,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豁然开朗,非常振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推进素质教育,无异于“戴着链铐跳舞”。县区局长一定要从琐碎纷繁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没完没了的会议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质量、抓教改上,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我们都注意到一点:这两所学校无论从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算不上宝鸡最好的。没有高档的教学楼,高档的教学设施,没有完全实现教育网络化,也没有从全县选拔的优秀师资。北郭初中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多少年前的平房里学习。这样的两所学校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眼球?原因只有两个字:“教改”。他们都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出路。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最后能否取得成功的决战场。一个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课堂。要想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理想,就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教得有效”,让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我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就是本着这样的思考提出并启动的。在项目启动后的一年时间里,市、县教研部门和各实验学校领导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量心力,广大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模式,初步研究出了适应本校和本学科教学实际、具有宝鸡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以说,教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初具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今天听课的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在教改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付出辛勤努力的市、县教研部门同志和各实验学校校长、实验教师、以及积极推广有效教学模式的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一次颠覆式的革新。要大面积推广,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有四个:领导的观念、教师的能力、资源的整合和实在的效果。今天,我们让大家感受教改的气息,就是要树立教改的信心,坚定教改的决心,从而在全市营造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掀起“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热潮。围绕教改项目的推进,我今天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坚定信心抓教改 宝鸡是2003年进入课改的。八年来,我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表面上看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其实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纵深发掘,是激活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大举措。更深一层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全面得到培育提升,是我们宝鸡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继上一世纪我市“目标教学”、本世纪小学“快乐教育”、初中“创新教育”教改项目之后又一重大教改项目,是我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年的暑期领导干部学习会上,市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化战略”,推进五项改革,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的教育发展整体思路。其中的“五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贯彻《纲要》精神,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的必然要求。

客观地讲,尽管这个教改项目启动一年时间了,但各个县区的发展很不均衡。积极探索者有之,等待观望者亦有之,这些都能理解但必须改变的。在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今天,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等待观望就是停滞不前,积极探索才能峰回路转。实践证明: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顽固不化的结果只能是淘汰出局。凡是好学校无一不是改革发展的产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学校越来越好;不思改革和因循守旧只能让学校越办越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下定一个决心:改!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改!

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着我们改革的深度,决定着我们创新的高度,决定着我们学校发展的速度。与北郭初中、横水一中相比,我们没有理由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学习基础差,关键是领导班子和老师有没有坚持改革的先进理念,有没有改革的勇气和毅力,能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敢不敢以持久的毅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敢不敢面对现实问题而坚持改革。每一个学校的崛起,包括每个学校的成长,都是跟教学改革分不开的,因为他们行动了,所以他们走在了前面。因为他们觉醒了,所以他们成为了名校。事实证明,有挑战就有机遇!唯其矛盾重重,才为有追求、有担当、有智慧的教育人留下了大显身手、展示本色的空间。

二、抓住本质求突破

教育是科学,光有激情、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此,市上采取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先在实验校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后再逐步推开。今年上半年,市教研室组织几位实验校校长还专门到内蒙古赤峰市进行了调研和考查,借鉴他山之石,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在韩立福教授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独具我市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表面看,我们是引进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继承、扬弃、创新、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学习本身是一种挑战,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更需要勇气和毅力。作为各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要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站在教改理论的前沿,认真钻研近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研究与教改相关的理论书籍,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二要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对于外地教改经验,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本校实际加以吸收消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三要先学后教,教学相长。要通过开展以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四要先易后难,逐步推开。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本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实验和推广工作,要在确立好实验学科、实验教师、实验年级、实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等活动形式,以点带面地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活动在全校开展起来,并尽可能地辐射到周边学校。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有一句话:像我者死,学我者活。我们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黑板一挂,桌子一圈,让学生讨论就行了。如果这样学习,那肯定是搞形式,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会阻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潜心研究其模式蕴含的教育内涵,领悟其实质,掌握其操作的要点。无论是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或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机会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这些都是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只有抓住了这些教学模式的精髓和本质,我们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我们要借鉴先进名校的成功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先人一步,我们才有可能通过3-5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一言堂教学模式,建立以自主学习,问题评价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但又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的我市教育教学新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实现新突破。

三、行政推动促深化

要想使教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行政的强力干预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课改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在一个学校里,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校长。对于一个县区而言,课改的推动力来自于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如果没有县区教育局的支持,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教学改革是难以深入和持久的。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教改项目的顺利推进:

1、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市教育局将继续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扩大实验工作的试点面,鉴于这个项目还在试验阶段,目前我们只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和推广,高中阶段不做统一要求。市教研室在全市重点抓好40所市级试点校,各县区教研室最少要抓10个县级试点学校,做好工作指导,推动工作开展。

2、纳入考核,以奖代补。市教育局将把教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县区工作考核,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市、县两级课改项目校达标验收奖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试点校以经费支持。县上也要想办法加大对试点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市、县教研室要定期对教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教改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和鞭策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

3、鼓励创新,不断完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毕竟是一项新事物,有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各县区和实验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过程中,既要不断探索完善,又提倡百花齐放,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探新路,创一流,创造出具有宝鸡本土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4、加强指导,各方跟进。要逐步建立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分工合作、以校为主的推进机制。宣传、教研、师训、督导必须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市、县教育局要把这项改革作为今后几年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抓手,局长要亲自抓,下课堂,研究问题,形成全员抓质量的格局。市、县教研室要把教改项目的实施作为重要工作,认真做好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特别要做好实验班的跟踪监测,用数据说话;宝鸡教育学院和小教中心负责对实验推广老师进行培训;市县督导室要定期对教改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宝鸡教育网、《教育新干线》电视栏目和《宝鸡教育》杂志要开辟专栏,加大对教改项目的宣传力度。有关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合力促进教改项目的稳步推进。

同志们,有位哲人说过,选对的事情去做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对;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的信条是,不干则已,要干就大干,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成。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这件事,就要采取各种措施,集中各种资源,大力推动实施。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投身教学改革,宝鸡就一定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名校、名师,宝鸡的教育也才会越办越好!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

第二周学习内容: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是先进的,科学的。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是和新课程提出的理念相一致的。

1、主要内容: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采用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具体为“全、单、定”。“全”即全景式评价表。对学生提前预习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单”即结构化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案三单”的原则。“一案”即《学习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课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理念与思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备出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以及期望的学生行为。“三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主要为了落实学生预习掌握情况。问题生成评价单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提出的问题。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的检测评价。“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总之,教师备课要做到“先学后导三段涵,课前两周师生备,问题生成目标清,生、程、境、自、计五元,学生唱戏师生搭”。

学生要采用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具体做到“读、导、作、问”。“读”即走进文本,保证阅读篇数。采用“六字诀”阅读,即“读、划、写、记、练、思”,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最后用《阅读评价章》进行评价。“导”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作”即完成课后作业。“问”即完成问题评价。第二阶段:课中教学阶段行动策略。要求教师用智慧教学策略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具体做到: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②组织展示学习;③智慧性指导教学。

要求学生在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行动策略。具体方法为:①新型小组合作学习;②学生展示型学习。将生成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并填写《问题生成—评价单》,由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后,教师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落实情况。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教学阶段行动策略。要求进行回归评价型的指导策略,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组织单元回归复习;②契约评价;③学生作业评价;④抓学生成绩评价;⑤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学习任务。

学生在有效教学视野下采用回归型评价学习策略,具体做到四点:①学习周反思日记;②知识模块归纳;③按“3715”的记忆方法进行回归复习评价章;④创建学科文件夹。

2、收获和体会:

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②学得了有效教学的新课型,新课程基本课型分为5种: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综合解决课。

③明白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学习流程为:一是问题呈现,指导学法;二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三是展示交流,规范指导;四是问题训练,提升能力;五是总结概括,情感升华。

④要采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树立五种意识,构建五大理念。五种意识为角色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对话意识、发展意识。五大理念为备课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训练课堂化、过程体验化。

⑤“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⑥通过学习,我们觉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理念先进,适合新课程课堂教学。

⑦“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

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融洽了课堂中师生的关系,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意见和建议:

1、从我校教师教学实际现状看,要实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智慧和能力,加强课堂实践,逐步在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理念。

2、从我校学生学习情况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还不牢固,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要开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必须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逐步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过渡。

3、“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要进行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要会听话、能听话,听话时要善于积极思考,抓住要点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概括、总结,同时要学会尊重同伴的习惯。

4、由“先学后教”向“先学后导”过渡,逐步达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

5、“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也就是将知识梳理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每节课后,教师可将下节课学习中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主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便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教学不断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模式发展。

6、任何先进的理念、思想及模式都应和本地实际相结合,使其“本土化”。在这期间,使教师、学生在教学行动中改造自我,不断适应,使其产生和我县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具体措施:

1、全县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学习理论、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2、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学情,认真分析现状,挖掘本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上已取得的经验,选准切入点,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也可创造其变式,理解一点,实践一点,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让所学理论服务于教学。

3、各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方案,方案制订要切合实际,要利于操作,便于评估。

4、各教研组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做到成熟一点、总结一点、推广一点,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开花结果,让教师的实践成果得到弘扬,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下学期中,学校将对各教研组有效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评估。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高效     形式     方法     意义    要求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要注意三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获得最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备课到位

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地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2.课堂要讲究形式、方法

(1)灵活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指导。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方法和形式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高效课堂的构建,使死气沉沉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2.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2.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4.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要实现高效课堂,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让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从而自发地动起来,这需要一种新的课堂秩序,最终将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从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篇7

一、初读教材

要保证初读教材的顺利进行, 使学生初读时建立新旧知识间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或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 再引入新的课题。如在学《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节之前, 应先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遗忘了, 这时就要提前布置他们做好复习工作, 到时可通过背诵和默写等手段抽查,

二、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主要是让他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初步转化, 教师要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个别答疑, 重点辅导差生,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状况, 使他们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同时将学习中进行基本训练时暴露出来的带普遍性的反馈信息充实到下一步教学过程中去。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自我反馈, 解开学习中的疑难, 进一步把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利于归纳出教学单元或单位课时的重点, 以进一步演化所学的知识, 为学生提供发表看法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中, 教师不要轻易表态, 要及时引导, 使辩论始终围绕中心,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结论。

四、重读教材

重读教材时, 学生一定要反复、仔细地啃课本, 做到“三熟”:概念熟、定义熟、要点熟。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将教学重点与教材一一对应起来, 最后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或重要的实验现象及原理准确无误地复现出来。

五、系统小结

系统小结重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在读、练、议、做的过程中建立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链, 或将知识点按所属、并列关系与原有知识进行连接, 使原有的知识链向前延续或形成知识网。通过系统小结, 可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

六、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核心要求是—精心设计题目, 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应选编档次不同的“三梯度”习题——基础题、灵活题、综合题, 让学生练习。“三梯度”习题,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侧重。程度较差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题, 适当完成灵活题;中等生, 则鼓励他们在完成基础题和灵活题的基础上, 讨论完成综合题;而程度较好的学生, 也不会感到吃不饱, 他们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思路可向纵深发展。

七、习题评讲

1.讲清思路 教师在评讲题目时, 应讲清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例如:由石灰石、水、碳酸钠为原料制备烧碱, 可根据所学知识反推如下:Na2CO3+Ca (OH) 2= CaCO3↓+2NaOH→CaO+H2O = Caundefined2↑

2.寻求捷径 一道题假如有多种解法, 首次讲解时可以来一个一题多解, 但最后必须从中挑选一种省时、简便的做法重点讲授, 予以推广。如102吨石灰石充分煅烧, 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8吨, 求石灰石的纯度。此题如果假设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为X, 可根据方程式这样列式:100︰ (102t-X) =56︰ (58t-X) , 但解题比较麻烦, 如果能考虑到质量守恒定律, 可先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102-58=44吨, 然后由二氧化碳直接求碳酸钙的质量。这样既简便又迅速, 也便于学生记忆。

3.发散思维 相当于把书读厚的过程, 即一道习题按原题讲完后, 再来借题发挥。可将原习题 (1) 改头换面 (2) 改头存尾 (3) 留头换尾 (4) 留题换答案 (5) 改换状况 (6) 改变要求等。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包白色粉末, 可能由Na2CO3, CaCO3, 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进行实验如下: (1) 将粉末溶于适量的水, 得到悬浊液。 (2) 过滤, 在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由此判断原粉末中一定有什么?一定不含什么?此题做后可变换成这样的题目:如果最后粉末中一定有Na2SO4, Na2CO3, 一定无 CaCO3, 那实验现象应该是;也可变换成:如果粉末中一定有Na2CO3, CaCO3, 一定无Na2SO4, 那实验现象应该是;还可变换成:如粉末中Na2CO3, Na2SO4, CaCO3都有, 那实验现象应该是。这样做可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 对知识的理解步步加深, 视野更加开阔, 且不感到枯燥无味, 又达到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练习效果。

4.总结规律 教师要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联的习题总结出规律。如讲述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天平指针偏转的习题时, 可教学生先看后算:先看金属和酸谁过量, 后算放出气体量的多少, 从而可判断轻重的问题。

5.讲迷惑点 教师一定要指点迷津, 以免在以后的练习中遇到相应问题而浪费时间。如现有20℃时的KNO3饱和溶液200克和100克, 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 则A和B的关系是。此题中的200克和100克这两个数据就起了迷惑作用, 细分析便会发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与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 而与起始饱和溶液的质量无关。这样很快可得出结果A=B。这类题可让学生先“上当”后纠正, 这样印象更深刻。

6.估计趋势 讲习题时要紧扣中考题型的变化, 今后有可能的变化趋势, 不要老步后尘, 要有超前意识。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篇8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立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 应密切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所以, 当前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掌握几个字、几个词, 或是学到了什么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 那么简单了, 而是更应该注重学生自己的认知感受和立场, 让学生在学习一些语文知识, 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精髓的基础之上, 达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进而达到对其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二、营造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直以来, 传统的教与学几乎是两码事。所有的语文教学都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唱的是独角戏, 只负责把应该讲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 而学生呢, 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当务之急。构建自主、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 良好的情绪, 真诚的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与学生不是冷冰冰的上下级关系, 而是他们的朋友。这样, 每一个学生就愿意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安排的活动中来, 更愿意主动地向教师诉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自然而然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在这种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行的教学理念相结合

转变观念是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经验融合起来, 去伪存真, 摈弃传统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教学模式, 把教师从主导者、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点拨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再信奉“鞭子响, 学文长”“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 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担任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助者, 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机地结合, 二者优势互补, 不可偏废。

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语文课的教学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这一体会的过程, 不是照本宣读所能够完成的。况且, 有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新颖的教学方法, 要么为显示课堂的热热闹闹而实行快节奏的教学过程, 要么就放任自流。前者的表现为不管问题的难度有多大, 学生是否理解, 就立即向学生提问, 几乎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后者则表现为一节语文课就是学生在教室上的一节“体育课”, 名义上是合作交流, 而实质上就是几张桌子的拼凑, 教师出示几个笼统而又模糊的问题, 然后学生就放任自流, 看似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师缺乏应有的指导,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益。以上种种都没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要以科学的指导, 严谨的教学,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 在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 设身处地地去聆听、去感受、去欣赏语文课的艺术美。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如何学。所以,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 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并试着解决问题,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 自主探索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五、尊重个性差异,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新课改以来,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叶圣陶曾说过,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语文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 了解他们之间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智力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的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机制, 要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要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使所有学生通过课堂学习, 都能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 获得发展。要因材施教, 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求, 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 重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各有所长, 各有所得。

总之, 教无定法,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 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包新德.实施课堂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 2013 (7) .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篇9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会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 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习真正发生, 让生命获得成长。

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呢? 我们在不断实践、研究、反思、 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353”课堂教学基本构建。此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 有力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的建设, 具体做法如下。

一、贯彻三个原则

1.兴趣为源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想学、乐学, 学生才能积极、长久地参与到预习、交流、展示活动中,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2.能力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技巧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 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能学、会学,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更好地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爱好特长, 使学生终身发展受益。

3.开放为基。营造民主开放氛围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应坚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的开放, 鼓励学生、尊重学生, 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疑,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

二、实施五个环节

1.问题导航, 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那些直指本质的、涵盖教学重难点的、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为主的“大问题”。学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 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阅读教材, 自主探究等完成“大问题”, 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对本模块的知识有初步认识, 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2.互助合作, 释疑解难。就是学生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学习小组内充分交流, 使学习任务在小组内得以完成, 并找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各组学习情况, 注重其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 突出体现生生互助、师生合作。

3.展示交流, 点拨拓展。就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 对本组的学习任务用板演或口头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 其他小组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予以补充完善、质疑探讨。在展示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梳理、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归纳, 形成结论。

4.当堂训练, 达标测评。就是通过课堂练习, 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错误。当堂训练重在打好基础, 测评要有针对性, 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

5.盘点收获, 反思升华。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四维目标的角度,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师生在反思中成长。

三、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 过程简洁, 目标明确, 扣紧“主线”。所谓“主线”, 就是教学重点和主干脉络, 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 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更加清晰。

2.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 言简意赅, 深入浅出。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有效教学, 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课堂教学走向丰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 这种减法, 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 而是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 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3.优化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要及时了解,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加以检测, 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 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

优化教学模式,倡导快乐体育 篇10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关乎民生和民族的未来,体育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小的分支,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快乐,是体育工作者一直追寻的目标,通过学习研究、课堂实践,逐步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学生厌学和快乐体育教学的文件。

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大学2011级女生155人、男生160人,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01份,回收率95.6%。

2.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大学2011级学生,其中没有免试体育的学生。

3. 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首先,体育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所开设的一项必修课,然而部分学生上体育课往往是为了考勤才去的。在体育课堂上,这类学生往往成了看客,田径类的运动项目嫌枯燥乏味不愿参加,球类的项目又没有能力参加,所以每当上体育课,他们就表现出排斥的情绪状态,不但影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而且影响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导致整堂课都是在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下进行。其次,自小学到高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经常不受重视,尤其是高中阶段,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到了高三时就会被停掉,把挤出来的时间让给文化课。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体育可有可无,抱着这样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上体育课,课堂气氛可想而知。经过几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在大学体育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前的体育课从来都是放羊式的,怎么现在还要这样认真地上?”因为转变观念和认识需有一个过程,所以在最初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棘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安排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是不愿意动,积极性不是很高,部分学生一遇到运动量大的活动项目就会找各种借口逃避。

由此看来,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的首个因素就是仍然残留的“放羊式”教学方法。其次教学内容不合适也是造成学生厌倦、逃避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体育课上让学生用几个课时学习体育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挺身式跳远,或者背向滑步推铅球,这些和平时日常生活不沾边的项目,只有在竞技体育中才可以观赏到,作为一堂介绍课让学生了解或是观赏还可以,但要是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则大部分学生会厌烦、生畏。

大学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事业,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由于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设施的局限性,课堂安排和教学过程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相对于周边地区一些高等院校,我院的体育教学环境有些简陋,缺少室内场馆,致使部分课程无法开展,例如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受天气影响较为突出的项目,宁夏位于西部地区,风沙天气较频繁,我院的操场周围也没有有效的防风建筑物,因此风沙给体育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很多时候,教师认真积极地备好一堂课,准备好好地和学生分享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也想通过体育课放松身心,但是突来的大风往往使得教师不得不临时更改项目。其实严格说来,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不适宜在风沙中进行,学生站在大风中已经是一种煎熬了,再想让他们动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

4. 结论与建议

4.1 搞好体育教学,丰富大学体育的精神内涵。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间力量,尤其要注意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捷径,是保持旺盛生命的关键,加强体育锻炼对走好人生之路有重要的意义。怎样能使更多的学生在大学的黄金阶段培养出良好的锻炼习惯?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认为,第一,国家的政策方针是我们前进的大方向。目前我国已跻身为体育大国,当然,其主要还是表现在竞技体育事业上,国家对竞技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它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在很大程度上,竞技体育的成绩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跨栏项目上夺金后,学生因为对奥运冠军的崇拜,对跨栏项目产生了好奇。当我们在体育课上安排跨栏项目时,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都想体验这个项目的魅力。第二,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全民体育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体育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并且被当做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每一位社会成员在童年时期都对体育锻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逐步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三,学院的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大学体育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是大学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因此大学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事业。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健康、文明和谐的课余文化生活来调节,以适应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体育活动能使大学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并能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观赏。

4.2 我院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的教学虽然都能正常进行,但是由于受场地影响,课程安排受限、内容无法更加丰富。大一的课程大多以田径为主,而田径作为竞走、跑、跳跃、投掷与全能各项运动的综合,有竞争性、运动强度大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部分学生出现厌烦、排斥的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练习中就显得尤为关键。笔者认为体育课上,教师认真、合理地安排是重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游戏,在游戏中融入田径的内容,这样课堂气氛就能在短时间内被调动起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例如:一堂短跑练习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练习各就位、预备然后起跑加速这一过程,起初学生会练上2遍,但2遍之后学生的厌烦情绪很快就会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变换教学方法,以游戏比赛的形式练习,如此学生又会变得很积极,同时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心理机能也会得以改善,慢慢地他们会发现田径运动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他们可以通过田径运动获得竞争中的乐趣,获得团队配合时的快乐体验,还有战胜困难时的那种酣畅感觉。体育课上学生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关键是看教师一堂课如何安排和调动,如何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大二的课堂上学生在选择上更自由些,经过一年的田径基本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体能方面已有所改善,他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且较为喜欢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大部分学生在这类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但是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因为学院场地和师资有限,乒乓球和羽毛球这类受天气影响较大的项目无法开展,使得喜欢这类项目的同学只能无奈地选择其他项目,那么在其他项目课堂上就很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选项课要选择适应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休闲项目。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要适当地保留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板鞋、陀螺、抢花炮等,这样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选择面,开阔他们的体育视野,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

5. 结语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因此学院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注意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强调以健康为主,注意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改变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授课模式,逐步减少学生厌学现象,倡导快乐体育,使每位学生都能放下思想包袱,轻松上好体育课。

参考文献

[1]大学体育教育教程[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

[2]张福生.克服学生厌学, 倡导快乐体育[J].运动精品, 2011.1.

教学模式优化 篇11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而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

如:在湘美版教材1册第一课《大家一起画》教学时,我将它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布置出游戏场景,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随意选择,大胆尝试,自然而然地在玩中体验到各种材料、工具使用的特点及不同组合的不同效果,并要求孩子在体验之后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交流,学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部分学生用饮料瓶灌水在学校篮球场上用水作画,部分学生用水粉在布置于教室周围的大纸画,热情尤高!

二、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益处。

如:湘美版教材1册《绕绕涂涂》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线条绕绕涂涂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在平行班教学时,由于第一次上我尽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表现,可他们就是放不开手脚“绕绕涂涂”。在第二次上时,我采用“听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听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色用线。而不是按步就搬的方式要求学生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学生手脚放开了,画出来线条丰富了,表现力增强了。《鸟语花香》这一课是制作头饰。我让学生在“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先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游戏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尔后创设一个情境游戏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百灵鸟号召众鸟们召开“百鸟大会”……最后,让学生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与动作,用双手组合的手势表演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在教师事先做好的背景中“飞。

三、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

我们知道一节课毫无生气,实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大忌,因此设计比赛性游戏,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唯恐落后。因此我们在做游戏时,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这样成员之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成功时失败时都有共同感受,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实现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默契感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不断增进团队的合作精神。

《小小食品店》—課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谁家的食品店”商品既多有好。最后,玩“开店的买卖”游戏,相互之间比一比,看一看,玩一玩。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效果很好。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又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当然这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而定,对此应慎重对待。

(2)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

—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3)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

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正误法、电教法、口诀法、填空法、归类法等。

(4)教具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是幻灯、录像等。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像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挂图可用现成的也可以课前自己绘画制成。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引探”程序 篇12

一、引导探究法的基本模式

引导探究法的基本模式是“引探准备—引探过程—引探总结—引探实践”。其主要特点是以思考题为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要使引导探究法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就必须把握其实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化、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注入生命力,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构建新知、获取发展。

如“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在引探准备阶段,创设小动物骑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谁会获第一。教师把讲解与新知的有关准备题调整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做好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教师再问,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提出:圆的画法、特征、名称等。思考题由教师设计、出示变为由学生提出,使学生“探”得更生动,“探”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教师将小组学习运用到“引探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钉、线绳、铅笔头等工具,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画圈,再互相介绍画法,讨论画圆时注意什么,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知定点、定长,认知圆。可见,小组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引探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交流渠道更加多样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生气。整节课教师运用引探教学模式,而又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使学生和教师“活”起来,在教师的巧“引”下,学生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掌握“探”的方法,提高“探”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引探”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释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引导探究法的研究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探索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圆柱表面积”的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圆柱形的饮料包装盒,需要多大的金属材料?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柱学具分解成两个相等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测出圆柱的高及圆柱底面的周长或直径等数据,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2π·(底面周长÷2π)2+底面周长×高,或2π·(底面直径÷2) 2+π·直径·高,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纷繁的计算。这种计算学生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为弄错一位数、一个小数点而使前面的探索付诸东流。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就能把学生从极其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探索性的活动中,思考“在实际操作中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材料”,突出“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两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引探教学插上了翅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上一篇:国际贸易网络经济下一篇:幼儿剪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