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剪纸活动

2024-07-26

幼儿剪纸活动(精选12篇)

幼儿剪纸活动 篇1

剪纸是中国民间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美术样式, 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幼儿都非常喜欢剪纸, 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可以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下面是如何提高幼儿剪纸的兴趣、提高剪纸教学的水平的一些探索。

一、剪纸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培养幼儿创造、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 因此要选择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 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蛋糕盒, 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 剪出各种图案、花纹, 如可爱的小鱼、小花等。在剪纸活动中, 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 使幼儿在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后, 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依据个人的喜好, 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画来。因此, 剪纸便成了幼儿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对幼儿来说, 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一次剪《宇宙飞船》, 一名幼儿剪了一个形状怪异的飞船, 教师问他, 他回答说:“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 研究UFO的奥秘。”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也是一种创造。可见, 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 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 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习惯于父母、长辈的溺爱, 导致动手能力很差。而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 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 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活动中, 常有一些孩子缺乏自信。在游戏中他们害怕尝试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在活动中他们缺乏主见, 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便是交流, 也是用很小的声音来谈话, 不敢用眼神去看你。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 它是在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和失败、成功和教训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1. 创设游戏情境, 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在剪纸作品展览会中, 幼儿观看栩栩如生的作品后,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便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 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 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 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而师生共同动手操作, 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 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 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如何进行剪纸的技法。

2. 营造剪纸氛围。

教师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 如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 让他们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和“福”字, 因此, 老师布置幼儿课下收集这些“喜”字和窗花, 并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喜”字。

3.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兴趣。

在平时的剪纸操作活动中, 一般以幼儿个人动手剪为主, 但在创作情境过程中偶尔也会让幼儿共同合作, 让每位幼儿都参加合作剪贴, 效果就更完美了。让每位幼儿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 并协调来布置整个美丽的画面,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

三、剪纸教学中的体验

1.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在剪纸教学中, 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进行, 逐步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小班幼儿刚学习剪纸时, 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大量的旧报纸, 让幼儿任意地剪。这个过程对从来没有使用过剪刀的幼儿是很有必要的。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 心里没有压力, 这样幼儿既有兴趣性, 又对剪刀的使用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班孩子小手越来越灵活, 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于是便可以开始逐渐训练他们沿轮廓线剪纸的技能。如: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 这就要教幼儿用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进行, 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

到了大班后,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剪纸技能, 小剪刀在他们手里也能运用自如, 因此我们也加深了剪纸活动的难度。在目测剪的基础上进行对称剪, 让孩子通过对称剪, 感知半个会变成一个、一个会变成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 学习镂空剪。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设计了自己画、自己剪的环节, 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乐此不疲, 一个个就像个小设计师, 不但提高了剪纸技能, 就连绘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2. 欣赏和感受民间剪纸艺术,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民间剪纸艺术在昆山有着浓厚的氛围, 每年市文化馆都要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展, 这给领幼儿参观、欣赏创造了有利条件。幼儿会被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所吸引, 有“十二生肖富贵图”、“渔家风情”等。那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富有情趣、色彩鲜艳的剪纸作品, 令幼儿浮想联翩, 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拓展了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视野。

3. 运用多媒体, 激活幼儿园的剪纸课堂。

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在幼儿的剪纸活动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优秀经典作品, 追溯历史寻踪, 学习一般的表现手法、形式等常识, 变生硬的书本纸张等资料为声形并茂的课件、视频等高新科技产品, 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成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 给传统剪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这门可以使语言休息的艺术在2l世纪每个后辈子孙的血液里吟唱。总之, 多媒体以其自身特点, 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 其优势也不能替代全部, 还要应剪纸活动的需要有选择性地筛选, 决不是唯“电”是从。

4. 加强引导, 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感受剪纸的乐趣。

剪纸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幼儿是剪纸活动的主体,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体, 都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规律, 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来表现自我。也只有创造机会,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让幼儿与创造美的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 才能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剪纸的乐趣。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是极富个性的。教师应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 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才能推动幼儿的创作活动不断发展, 进一步促使幼儿在体验个人劳动艺术成果的同时, 感受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 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幼儿剪纸活动 篇2

剪纸活动反思

是最新发布的《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幼儿园剪纸活动反思》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是一个手工活动,这也是孩子们开学以来第二次使用剪刀。在第一次剪纸中我总结出了孩子们的几个共性:首先是孩子们拿剪刀的手喜欢手背朝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剪刀剪不到正确的位置,随意性比较大;其次是孩子们喜欢朝手工纸的正中剪,这样的结果导致手工纸周围出现花边似的齿轮状。这

两种现象只能说明孩子们在家缺少使用剪刀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在家甚至与剪刀绝缘。发现这一现象后,我立即与家长沟通(利用来园和离园的机会进行交流、范文写作论坛上呼吁),希望家长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剪刀。今天在活动前我就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正确使用剪刀。活动中我先向孩子们演示了拿剪刀的动作——大拇指爸爸钻山洞,食指妈妈和中指哥哥一起钻山洞,无名指姐姐和小手指宝宝等在山洞外面;然后又向孩子们介绍了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剪刀立起来,然后结合儿歌学习“张大嘴巴对住线,啊呜一口去咬线”。在直观地演示以后我请孩子们动手自己来尝试,结果今天的活动获得了成功,很多孩子都能自己动手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操作。有两个孩子剪得最慢,因为他们在剪完一个正方形后把图形里面的一个个小图案也剪了下来,刚看到他们的“破坏”行为以后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把一条完整 的“被子”剪坏了,思想汇报专题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虽然破坏了一个完整的作品,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认真练习使用剪刀,而且越来越熟练。想到这里,我就很满足。

幼儿剪纸活动 篇3

【关键词】剪纸活动幼儿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49-02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不断接受西方各种文化的同时,让幼儿学习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有助于对幼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宏扬民族的艺术,振奋民族的精神。我园是一所以民间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新建幼儿园,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一、一把剪刀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学习剪纸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五、六岁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性、适量性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地发育,用剪刀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用力,合理的锻炼能使幼儿肌肉群得到最佳发育。这种锻炼,也同时使幼儿的手部灵活性、协调性大大提高。剪纸活动调动了幼儿的视听觉、小手的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伶俐。在剪纸活动中,幼儿不单单是要看或者听,最主要的是要动手操作。让幼儿会剪出几幅作品学会简单的剪纸技能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是重点。起初我们也为幼儿不会使用剪刀而担心,怕幼儿操作不当制造出伤害事件。实践证明幼儿是可以把剪刀用的很好。

在剪纸活动中,幼儿经常接触各种颜色的蜡光纸、剪刀、宣纸等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功用逐步熟悉,这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使用剪刀和折纸也有效地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剪纸活动。

小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感受剪纸的奇妙有趣,萌发学习剪纸的兴趣;

了解民间剪纸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初步尝试运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经验与想象;

乐意参加剪纸活动,情绪愉快,初步养成注意安全、爱惜材料等良好的剪纸活动习惯。

中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喜爱中国民间剪纸,感知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的风格和特点,初步理解民间剪纸作品的情感表现性,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正确使用剪刀,尝试用折剪、组合累加等方法创作单色镂空作品和彩色剪纸作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体验,乐意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喜欢参加民间剪纸活动,活动中较专注,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大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知道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感知中国民间剪纸的丰富多样,感受民间剪纸作品在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独特的美,丰富民间艺术审美体验;

根据自己的意愿,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并尝试运用对称和对称性破缺等新方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经验、情感和想象,体验创造和表现的快乐;

积极参加剪纸活动,活动中表现得细心、耐心,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活动习惯。

剪纸需要折叠、阴、阳刻、刺空等技巧,我们也是分阶段组织幼儿学习。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回家后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家中玻璃门上,墙壁上,茶几上等随处可见幼儿的剪纸作品。一把剪刀,让幼儿的双手越发灵动了。

二、两种方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剪纸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06-06-02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 。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山西新闻网.2009-10-20。我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幼儿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此,我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一方面我园邀请了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来我园实地指导师生,带领我们欣赏当代剪纸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教师广泛搜集提供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剪纸作品,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在表较中学习。另一方面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融入学习集体之中。合肥滨湖的居民多为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本身就带着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我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为幼儿欣赏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幼儿逐步理解了不同的纹案所代表的含义。比如“蝙蝠”代表“幸福”“荷花”意寓着“和谐”等等。

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活动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培养幼儿勇于独创的精神。根据这些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引导方法,如:“故事引导”、“情景引导”、“类比引导”等等,这其中用的最多的引导方法之一就是“借形想象法”,主要是让幼儿随意用纸剪出外形,然后根据这个外形去想象这是什么、能变成什么,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表达能力,让他们畅所欲言。只有孩子们需要帮助时,才以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他们启迪,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想象。这种方法与传统幼儿剪纸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完全丢弃了“灌输”与“模仿”,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创造、活跃的想象。这时候会发现孩子的想像力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同样一个形状的纸,横竖左右看,能看出不同的答案来:妈妈和孩子、猩猩、老牛等等,最后确定主题后,再剪出需要的眼睛、身体等等。这样的创造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富有童趣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幼儿自由评价作品,通过多次的品评、讨论,孩子与孩子直接对话,孩子与作品直接对话,再加上老师恰当的点评,孩子们对剪纸的特点、构图更加了解,而且自信心和创造力都在增强。

三、举一反三激发幼儿想象和创作能力

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在掌握好基本的折纸方法基础上可以加入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里面。在剪四瓣花的活动中,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只要一剪,就能剪出一朵四个花瓣一模一样的、均匀对称的花,而且剪动的线条稍加改变,花瓣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使花瓣中空,又演变为更丰富变化的图案。比如八折三角形,只要保证三角形不会被剪破,幼儿可以随意在纸上剪出自己喜欢的纹案,甚至幼儿每次都可以创作不同的作品。这些奇妙变幻使幼儿兴趣更为浓厚,并爱不释手地剪了又剪,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也经常进行练习。这种练习使幼儿不断进步,进步使幼儿稳固了兴趣。兴趣使幼儿求异,求异使幼儿创造。

此外我们还利用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和看动画片的特点创设剪纸活动的情景,通过讲故事、复述或重播动画情节引导幼儿进行作品创作。尽管幼儿创作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看得出来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在剪纸活动中,幼儿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地获得成功感和无比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弋,《幼儿剪纸活动的引导》,《学前教育研究》2000(3)

[2]邵雯倩,《幼儿园开展剪纸艺术的价值、原则与方式》,《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第01期

幼儿剪纸活动的测查和实践 篇4

一、阶段目标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学会使用剪刀;把纸剪开剪断;剪不规则图形;剪出直线曲线;剪出基础纹样;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创作剪纸。

二、实验阶段

(1) 初级阶段。 (1) 引起兴趣, 学会观察。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但它却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利用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 为幼儿准备了大量丰富多彩、有趣逼真的剪纸作品, 让幼儿去欣赏、体会、揣摩, 吸引幼儿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提出要求, 学会用剪。教师提出要求, 教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方法。如剪刀的正确使用:平头向前, 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剪刀的后部圆环内, 用手指灵活地协调剪刀。 (3) 学剪直线、曲线。让幼儿开始先练习剪短直线, 剪开剪断, 然后学剪曲线。 (4) 学剪基础纹样。教师在纸上先画出简单图样, 让幼儿运用目测, 沿轮廓剪出图样, 如苹果、梨、五角星等。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虽然能运用剪刀, 剪出基础纹样, 但剪刀运用还不灵活, 用剪不圆滑, 线条不清晰, 图形不规则。

(2) 中级阶段。 (1) 学习折叠剪纸。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幼儿已能按照轮廓或用目测的方法剪出简单的物体外形,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对称折叠的方法, 剪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 (2) 学剪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单独纹样是用各种形状的纸, 进行对折, 并压平、设计纹样, 可以剪成四边形等多边形, 如制作五瓣花。花边剪纸则包括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是取一长条纸反复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四方连续是取一正方形纸上下左右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 (3) 探索趣味教学, 提高剪纸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趣的剪纸活动能真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我们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提高活动兴趣。1) 讲解演示法。教师运用语言说明、演示操作, 把讲解的要求具体形象表现出来, 帮助幼儿掌握剪纸技能。2) 故事运用法。通过故事中曲折的情节、丰富的幻想, 加深印象, 增强兴趣。如教幼儿四瓣花时, 教师边折边说:一座大房子, 里面住着一个小胖子, 来了一个小妞妞, 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两个大房子……教师边讲边教幼儿, 幼儿既听了故事, 又学习了折纸。3) 形象比喻法。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概括物体的特征。如剪熊猫头时, 这样比喻:一座房子白又白, 两个半圆当阳台, 房间开着两扇门, 看见一人走进来。这样比喻幼儿易接受, 效果明显。 (4)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会用小手灵活运用剪刀, 剪出各种作品, 用剪圆滑、流畅, 线条比较清晰。

(3) 高级阶段。 (1) 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愉快的剪纸环境。教师要使幼儿愉快接受知识, 要做活动的观察者、鼓励者和指导者, 让幼儿感到剪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不自觉的状态投入到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 剪出心中的彩虹, 剪出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2) 创作剪纸。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 设计独立画面。1) 画出初稿, 根据“万剪不断”的道理, 先画出图形, 抓住“相互连接”的关键。2) 叠纸:以十三层以内为好, 把画好的初稿叠在最上面, 再把四角固定。3) 剪纸:图样用剪刀剪成, 先内后外。 (3) 融剪纸于日常生活及主题教育活动中。在班级创设的各种活动区如娃娃家、美工角等, 幼儿都能自如地运用剪纸来参与活动区建设, 他们用灵巧的小手, 剪贴出各种漂亮的床布、沙发布、花裙子, 就连小脸盆上也有他们剪的二方连续小花边, 真是美不胜收。 (4) 通过剪纸活动, 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剪纸艺术或空灵剔透, 或粗犷豪放、或精巧细腻, 情中有情, 画外有画, 美丽的色彩, 多变的形状, 本身就是美的象征。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不是单纯美术技巧的训练, 而着重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和促进其创造。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剪纸能力更加趋于完善, 用剪流畅自然, 图案趋于复杂化, 线条清晰, 速度加快。

三、结果分析

幼儿园小班剪纸活动方案 篇5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个类别,它主要用于过年过节等喜庆环境中张贴在门窗、窑洞等地方,体现喜庆的气氛,过节的气氛,而且也是平时在幼儿活动中比较常见的。同时窗花的图案细致、精美、寓意美好,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因此在本学期的第一个主题“红红的年”这一主题中,刚好有剪窗花这一个活动,这个活动除了让孩子动手实践剪窗花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欣赏各种精美的窗花,了解对称的特点,知道窗花的形状各异,题材不限。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选择了让幼儿进行欣赏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包括各种各样的窗花,在这个环节中每位幼儿兴趣都十分的浓厚,而且通过观察、讲解孩子们知道了窗花对称的特点。但是光欣赏是不够的,所以在第二环节中,我示范了剪窗花的步骤与方法,示范的时候我剪了好几种形式不一的窗花,让孩子知道,窗花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形状也可以完全不相同的,在本个环节中,我也发现了孩子们的对于剪窗花都有了十分大的兴趣了,每个人都想试一试。最后终于到孩子亲自动手了,大部分孩子都议论着“我想剪个月亮形的……我想剪个花形的……我想剪个……”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相同。但是等到孩子真正动手的时候我才发现,情况并不像孩子刚才议论的这么好,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完完全全制作完窗花,大部分的孩子都失败了,同时我也观察了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剪的正确方面,而且操作纸的方法也不正确,因此倒致了窗花四分五裂了。有的能力弱的孩子甚至就坐在那里不知道如何下手制作。

所以在课手我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可能在活动中我没有想到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本来手工活动就是我们班孩子的一个弱点。因此在下次有类似活动时,我也要提前想一个方法,比如剪窗花活动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折好纸后,就在纸上画出要剪的形状的模型,这样制作活动可以会比较成功。

幼儿剪纸活动 篇6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幼儿剪纸活动;运用

情境化教学是通过创设游戏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学习剪纸的 积极性。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幼儿的剪纸激情与兴趣。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虽然有不少教学模式,也有不少人在探究实践。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方法、形式单一,特别是剪纸教学更是如此,这样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对剪纸活动缺乏兴趣。

从接触我园区级课题“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研究”到现在已经两年时间了,在实践中,虽然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幼儿对剪纸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剪纸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情境也是激励幼儿不断尝试、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根据幼儿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从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幼儿剪纸技能发展等多方面出发,以幼儿为本位,设计了一系列幼儿喜爱的剪纸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深入巩固、培养了幼儿的剪纸技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将情境化教学融入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导入,引起剪纸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而环境又可分为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在组织幼儿剪纸活动时,我们可以将情境创设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如,在小班剪纸活动“电话丁零零”中,就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打电话的情节导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具体导入如下:

——丁零零,丁零零,这是什么东西在响呀?原来是小猫家的电话响了!

——小兔子很羡慕小猫,也想在家里装一个电话,这样就可以和好朋友保持联系了,它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另外,还可以利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中班剪纸活动“太阳眯眯笑”中的导入方式:

——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太阳)

——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情境化的导入和指引,能够一下子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以及学习剪纸的兴趣,对原本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枯燥的剪纸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

二、情境讲解,激发创作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体态动作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在教幼儿“剪金鱼”过程中引导幼儿边剪边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金鱼。剪刀沿着黑线走,抠出大眼圆嘴巴。小金鱼,红衣裳,月牙纹。剪出的金鱼真漂亮,乐得金鱼摇尾巴。”示范时伴随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感觉在游戏,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剪纸,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

在中班剪纸“窗花”活动中,用故事情境把剪的方法连起来:今天,小剪刀要去旅行了,它爬上了高山,沿着弯弯的小路走着(剪弯弯的线),它又来到了平平的大路上,走呀走呀,哎呀,小剪刀,小心,前面要没路了。于是,小剪刀只好回头了,左绕又绕,小剪刀可真调皮,终于走出来了(纸可以转方向)。走了那么远的路,小剪刀的肚子饿了,“咔嚓”咬了一口,咬了个三角形出来,“咔嚓”又是一口,咬了个圆形,左一口,右一口,吃好多好多,肚子才会饱呢。玩得真累啊,该回家休息了……

所以,运用情境讲解,更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了剪纸的技能。

三、情境创作,体现剪纸技能

在情境化创作中,将幼儿的剪纸技能贯穿其中。如,在大班剪纸活动“大嘴巴”的导入部分,可这样导入:

——看,今天谁来和我们做游戏?它是什么形状的?

——小报纸向我们鞠躬问好呢!(边讲边对折)小报纸真厉害,头都碰到脚了,还对得整整齐齐。

——哎呀,不好,“啪嗒”一声小报纸摔在我们的手心里了,看它背朝下,头和脚都翘到天上去了!(展示给幼儿看:单边在下,开口向上)

四、情境互动,共建合作兴趣

有的幼儿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工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幼儿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运用情境化语言引导说:“能干的小剪刀们可厉害了,自己剪好还能帮助别的小剪刀呢!”剪完剪纸的幼儿受到了启发与鼓舞,纷纷试着教起了同伴。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幼儿认真学,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幼儿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教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战胜了不会剪的困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剪纸的技能。

五、情境评价,鼓励创作成果

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评价幼儿剪纸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幼儿认真剪了,积极参与了,教师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不要以“像不像”为标准,有的教师只注意剪的好的幼儿,忽略了大多数其他幼儿。这样会扼杀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每个幼儿互相观看评价。通过评价找出不足,评价时教师要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应加以表扬,对不足的地方教师应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我在引导幼儿评价剪纸“美丽的蝴蝶”时,有的幼儿不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词汇,还能把全班幼儿的蝴蝶剪纸作品讲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中还把剪纸的线条流畅、图案丰富等技能穿插其中。所以,提高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互评作品,鼓励同伴,赞美同伴。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幼儿剪出只有幼儿才能剪出的真正幼儿作品。促使今后的剪纸活动开展得更好。

剪纸是一门集动手、动脑和想象创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剪纸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如何发挥幼儿的剪纸创造潜能,如何提高幼儿的剪纸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才能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的智慧艺术,会给幼儿带来快乐和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禾稼.儿童剪纸大全[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湖塘中心幼儿园)

剪纸活动也能增强幼儿自信心 篇7

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 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 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呢?通过近两年对我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我发现通过教幼儿剪纸, 能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教幼儿欣赏剪纸, 使他们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并从中感受到美,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剪纸充满浓厚的兴趣。

当我拿出了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 他们一个个都发出了惊叹:“哇, 我看出来了, 这是一条蛇!”“这是一支羊!”“这是一条龙!”“那还有一只小肥猪呢!”他们兴奋地在一起指着、说着、叫着, 那种兴奋劲就甭提了。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老师, 我妈妈在家教我学过这个儿歌。”“什么儿歌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我仔细一看, 是我们班一个非常内向、胆小的男孩子。我在摆十二生肖时, 有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队, 我鼓励他说:“哇, 你说的好棒呀!我还想再听一遍!”他这次红着脸, 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 又说了一遍, 我让全班的幼儿为他鼓掌, 他兴奋地不知所措, 低着头不好意思。我又对他说:“杨杨, 请你来教教大家这个儿歌好吗?王老师也不会, 也想学一学呀。”他高兴地说:“行!”说着便用更大的声音来教全班的幼儿学习这个生肖儿歌。这是他入班两年多来, 我听到他发出的最大的声音。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有条不紊地感受剪纸带给他们的自信。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认真讨论, 翻阅大量有关的书籍, 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从教幼儿学习如何正确的拿剪刀, 到教幼儿如何学剪最基本的线条。比如, 面条、老爷爷的胡子、小河……到后来剪一些有图案的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四角形……到后来孩子们能不用铅笔画, 就直接剪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辆正在奔驰的小汽车、一名可爱的小姑娘, 你几乎都不会相信这些生动形象的作品竟然出自这天真幼稚的五六岁孩子的手。

开始, 他们在刚刚会拿剪刀的时候, 因为不够熟练, 经常不能按照老师画的线剪, 然后就着急的找老师:“王老师, 我剪不好呀!”“王老师, 我剪不直呀!”我耐心地告诉他们:“别着急, 因为你们现在拿剪刀还不熟练, 剪地次数也很少, 所以没有关系的, 多练几次, 多剪几回, 慢慢就会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 当他们已经很熟练地运用剪刀时, 都能够按照老师画的一些直线、波浪线, 甚至更有难度的线完整地剪出来。这时, 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王老师, 你看我剪的!”“王老师, 这是我剪的!”“王老师, 看!”在他们的言语中, 充满了极大的自信, 在他们的脸上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成功中所感受的快乐。

作为剪纸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多给孩子一声鼓励, 一个赞许的眼神, 甚至一个无声的微笑。

孩子们经过训练, 他们的观察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些鱼, 形似而且神似;那些蝶, 飘飘欲仙;那些虫, 特征鲜明。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 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些作品, 我们看到了他们天真无邪的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稚嫩童心。记得一次看他们剪各种各样的水果, 因为很简单, 我就大概教给他们这些水果的特征, 然后就让他们开始动手剪了。有几名幼儿开始一直在小声讨论, 没有动手剪, 我没有去打扰他们, 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仔细一听, 原来他们在商量每个人都要剪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水果。不一会, 有两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子拿着自己剪好的作品给我看:“王老师, 你看我们谁剪得像香蕉?”我仔细一看, 一名女孩子是先画出来香蕉的大致模样, 然后剪出。另一名女孩子是用对称的方法剪出了香蕉, 我微笑地对她们说:“虽然你们俩剪的香蕉不一样, 但是都剪出了香蕉的特征, 我一看就知道你们剪得是香蕉, 所以你们俩剪得都很棒!”她们俩一听, 欢呼雀跃地跑回去, 对周围的孩子们说:“王老师说我们剪得很棒!”

幼儿剪纸活动 篇8

在手工区的墙面上,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只花瓶的每一个步骤。这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

费姗小朋友来到了手工区,拿起了剪刀、笔和手工纸……

“不剪了!烦死了!”费姗小朋友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一看,原来是她两次都把花瓶剪断开了。“剪坏了,是吗?没关系,老师第一次剪时,也试了好多次才成功的,你仔细看看墙上花瓶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了。再试试,你一定行!”

费姗小朋友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次她看了看图示,对折后,在有开口的一边画半个花瓶,这就意味着她的花瓶又会一分为二了。当她打开后,一脸的失望与困惑,最后,她用眼神向我求助。“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一只完整的花瓶了。”她把刚才剪开的花瓶也拼了起来,似乎产生了兴趣,又有一些疑惑。

“剪出来的花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仔细看看第二步骤。”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仔细研究,对折后又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她兴奋地给我、给同伴看。“你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这下她更有兴趣了:“我还想剪一只!”有了成功的体验,她格外开心。这次,她动手的速度又快了,剪到最后一刀时,她意识到,花瓶又将一分为二了,于是,她赶紧刹车,打开来,看了看。她又拿了一张纸重试,这一次,她找准了方位,剪出了完整的花瓶。

二、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说,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剪花瓶”案例所指定的目标是剪出一只花瓶,根据陈鹤琴的“做中学”教育原则,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老师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设计,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教学,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等,导致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

在“剪花瓶”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会不知所措;当错误反复出现时,会沮丧失望。此时我及时为幼儿提供了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三、老师支持的体现

(一)细心观察,提供情感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幼儿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对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幼儿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言行表达出来,这是“发”。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两种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可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老师应耐心观察,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在上述案例中,当费姗小朋友反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放弃。我用话语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醒她寻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徒劳的尝试。

在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费姗小朋友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多次才成功。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能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搭建“平台”,提供探究的支持。

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老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而和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则构成了幼儿的问题冲突。“理论上说,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难易难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始终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连接,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又高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问题解决需要知识固着点,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的资源或“平台”。“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在“剪花瓶”活动中,当费姗小朋友的第三次尝试失败后,我引导她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弥补,缓解失败情绪,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平台”,即暗示了中线的重要性,为她进一步地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平台”应该随着幼儿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除或重新组合。

(三)创造机会,提供反思的支持。

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教育,我们等待———一种自然的、积极的、有意识的等待。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还要明确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就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埋下的同一批种子,虽然外部条件相同,但发芽的时间依然有先有后。

幼儿剪纸活动 篇9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氛围, 激发幼儿的剪 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 去动脑想、动手做。

1.布置剪纸作品环境, 引发幼儿欣赏。

在教室里、走廊上挂满了我们收集剪纸作品的吊饰:十二生肖、花鸟图;玻璃上贴上各种镂空的窗花;墙面布置民间剪纸故事;剪纸活动区里, 放置我们一起收集的剪纸作品实物、照片、图片册, 供幼儿随时翻看, 使幼儿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 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2.开展剪纸欣赏活动, 引发幼儿了解剪纸艺术。

观看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了解剪纸历史,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 边放剪纸作品的图片, 边配上生动的解说与轻柔的古典音乐, 让幼儿在感受剪纸美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将会剪纸的奶奶们请进班里现场表演, 让幼儿现场感受纸在剪刀下的千变万化, 从而激发幼儿尝试亲自动手剪纸的兴趣。

3.设立剪纸活动区域, 引导幼儿动手尝试剪纸。

设置专门的剪纸活动区, 提供各种废纸和剪刀, 让幼儿自由地、宽松地进行剪剪、粘粘, 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幼儿, 并保护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

二、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剪纸内 容与方式

我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 在内容上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方式上注重游戏性、生活化。

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 开始我对幼儿不做任何要求, 只要敢于动手就好, 随意地将纸剪开、剪碎, 想剪什么就剪什么。随着年龄增长, 幼儿肌肉发展逐渐完善, 知识经验的丰富, 我教幼儿由目测剪到沿轮廓线剪, 剪直线、简单图案等。无论剪什么, 都赋予一定的游戏情境, 如在剪直线、曲线时, 我创设情境:给小山羊剪胡须、削苹果等, 使幼儿在一定的游戏中增加剪的兴趣。在中班、大班, 我尝试教多层剪纸, 引导幼儿剪对称物品, 折叠后剪窗花, 剪几瓣花、连方剪纸、创意剪纸等。无论剪什么都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如在剪对称物品时我选择树叶、苹果、蝴蝶等, 使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乐于去剪。

在剪纸中我创设了“在生活中观察—在情境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 努力使每一次剪纸活动都更富有游戏性, 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发挥幼儿的想象, 展现幼儿的创造。如练习剪线时, 我设计了“小厨师压面条”的活动。先让幼儿观察厨房阿姨压面条情景, 然后, 在教室里设置情境学做小厨师, 请幼儿说说: 面条压出来是什么样的?你想当小厨师吗?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在幼儿剪纸过程中, 紧紧围绕情境向幼儿提出要求:“你想剪什么样的面条?怎样让你的彩色的面条又细又长?还能剪出什么样的面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练习剪面条, 在材料上提供有宽线的、细线的、曲线的、空白纸的不同层次材料, 让幼儿自由创作。

三、注重学习方法, 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在剪纸活动中改变以往示范讲解的方法, 改变过于强调技能传授的倾向, 强调幼儿自主探索与实践。让幼儿习得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终身受益。

1.用语言支持动作发展, 促进方法的掌握。

儿歌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幼儿边念边按要求反复操作、练习, 很快就能掌握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编了很多这样的儿歌, 如, “小剪刀, 怎么拿, 老大要在上面站, 老二老三下面抓, 张开合上, 咔嚓嚓, 剪刀宝宝本领大。”“小剪刀, 咔咔咔, 宝宝剪纸乐哈哈, 剪刀剪纸不对人, 用完剪刀盒中插……”

2.以探究的方式学习, 探索掌握剪纸的方法。

在剪纸活动中, 我借鉴科学探究的方法,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掌握剪纸的关键经验。在折叠剪“神奇的树叶”活动中, 我先给幼儿展示剪好的树叶, 让他们欣赏、观察, 猜想树叶是怎样剪成的, 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在探索尝试后, 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剪好的树叶与剪后剩余的纸进行比较, 从开口边和闭口边剪后的作品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关键经验, “同种折法, 应剪闭口边”, 在“试误”的过程中获得对折剪纸的方法。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幼儿能够举一反三。

3.提供材料学习支架,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怎样让幼儿在剪纸中学会方法, 主动学习, 一直是我研究的重点。在活动中, 我运用剪纸分解图示, 引导幼儿自我学习。如, 用废旧的台历布置上剪纸的分解平面图示, 并配以逐步的立体分解图示投放在剪纸活动区。如剪二方连续图案时, 我们提供了图示:心连心、手拉手小人等图示, 一部分是折的方法, 一部分是绘画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剪出的图形。刚刚投放时, 孩子们围着步骤图看, 边看边讨论 :“这是什么呀?”“连着的心是怎么剪出来的?”“我看是先折了之后再剪的。”“我也能剪出来。”“我也能。”孩子们拿着在剪纸区准备好的剪纸材料, 开始按照图示的样子折剪起来, 有的幼儿剪好后是断开的, 反复研究着图示, 我建议他们拿下立体分步图看一看, 寻找原因, 再次尝试。有的幼儿借助材料、工具的互动成功了, 有的幼儿在学会看图剪后, 掌握要领, 还主动尝试自己创造剪。这种方式的学习幼儿远不只是技能上的成功, 更主要的是发展了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尊重幼儿独特表现, 鼓励幼儿的积极创造

剪纸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在学习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 我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鼓励幼儿创造, 尊重幼儿的独特表现, 发现新的创意, 使他们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剪纸作品。如, 在剪蝴蝶花纹、剪窗花时, 我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折、剪、挖空的技法, 运用长点, 圆点、长线、短线不同剪法, 任意创造, 充分展现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 只有自己才看得懂, 说得清, 我每次活动后都给幼儿创造说的机会, 给以积极的肯定。

我推荐的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 [美]格温·斯奈德·科特曼著, 李旭晴译, 华东大学出版社

幼儿剪纸活动 篇10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都很喜爱。而很多学生都是在日本漫画或卡通动画中成长的, 对美国、日本的动漫文化了解很多, 但是对我国的民族艺术却不了解。剪纸不仅是民间艺术, 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儿美术教师及相关学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剪纸更好的结合, 并不断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在丰富孩子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了解认知的同时, 还能学习剪纸艺术品制作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 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幼儿美术教学也能发挥育人、传技的作用。

2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优势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 不仅历史悠久, 还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 是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的艺术, 具有回归自然的乡土风情, 朴实天真,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剪纸教学, 不仅能够让学生手脑共用, 开发智力, 还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观察力, 促进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拓展。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还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 要大力支持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剪纸教学的开展, 并积极的组织多彩生动的活动, 丰富剪纸艺术教学的方式。

3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策略探讨

3.1 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教学目的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 是以教师树立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 而教学策略是重点。所以, 幼儿美术教师首先需要对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的目的有深刻理解, 要认识到剪纸教学对孩子锻炼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智力发展, 还能促进幼儿对美术及艺术的欣赏有所启蒙, 为日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积极作用。

3.2 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 具有独特的韵味, 剪纸艺术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 就需要对当地资源充分利用, 将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剪纸教学中去。例如本地艺术馆, 必然有很多优秀作品, 其中有很多剪纸艺术作品,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此具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充分利用在剪纸教学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活动, 让孩子们参观欣赏剪纸作品, 并且搜集当地剪纸艺术流传的故事及发展历史, 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作品, 又分享各种故事,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促进孩子对剪纸艺术的欣赏意识, 还能激发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3 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是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如果采取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 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降低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例如很多教师在孩子剪纸作品完成后会这样问道:小朋友们, 你们看谁剪的最像啊?如果教师经常这样询问, 就会给没有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造成心理打击, 他们会受到情绪影响, 时间长了可能会降低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 要对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多元化重视。例如, 在选择剪纸作品时, 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生活中接触最紧密、孩子感兴趣的剪纸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会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来;还可以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化, 激发孩子的思维拓展, 如剪五角星时, 可以从颜色、材料等元素上加以改变, 促使孩子对剪纸有不同的认识。

3.4 加强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剪纸的学习是手脑并用的一项活动,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 其实难度较高。小孩子在剪纸方面很容易模仿, 而教师不能让学生认为剪纸只是简单的模仿, 也不能让小孩子认为剪纸很难。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模仿与创新合理融合。根据幼儿的好胜心、好奇心及好动来激发他们同事用脑、动手并观察。引导孩子对自己周围事情进行观察, 并发现新事物, 在对事物特性了解之后, 让孩子随意画画和剪纸, 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和创新, 让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3.5 营造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

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 要对幼儿剪纸教学的视觉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视, 这能让幼儿不自觉的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

3.5.1 开放式环境的创建

开放式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互相观察和欣赏小朋友之间的剪纸作品, 为此, 很多教师采取幼儿园内部布置剪纸长廊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对作品观察、欣赏并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对本地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搜集, 然后进行模仿, 将模仿后的剪纸作品展览在剪纸长廊中, 将楼梯两侧、教室内的板报上都布置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幼儿欣赏到本地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还能欣赏小伙伴们的剪纸作品, 促进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特色,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孩子对剪纸的兴趣, 同时布置的小伙伴们的作品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5.2 个性化空间的创建

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特有的剪纸作品展览区域, 为孩子们建立一个个性化空间,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探索, 将班级里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展区内, 并尽量建立能够让幼儿进行对话的氛围, 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积极参与。而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对民间艺术更加关注。

4 结论

总之, 幼儿阶段的小孩子本身就具有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如果教师合理利用, 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手挠并用, 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会导致幼儿对剪纸失去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 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拓展, 在幼儿创作剪纸作品的同时, 不仅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还能开发智力。

参考文献

[1]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杨万娟如何让剪纸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文教资料, 2012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剪纸兴趣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B)—0015—01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把剪纸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开展好,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如果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想、去动手,从而积极探索,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关于培养小班幼儿剪纸的兴趣,我的体会如下:

一、观察周围生活,引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剪纸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幼儿在剪纸时首先需要的是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剪纸活动积累素材。小班初期的孩子喜爱的是剪纸的过程,对于剪什么却是模糊和朦胧的,所以不能急于教他们剪什么,而是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条件,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如:幼儿园的厨师阿姨做的面条,孩子们可喜欢了,我便引导他们观察面条,弯弯的、细细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面条的变化,进而开展了《学做小厨师》剪纸活动。又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带孩子们去草地上玩耍,和小草亲密接触,以此观察小草的色彩、外形,开展了《小草发芽了》剪纸活动。由于有了充分的观察,幼儿剪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

二、营造剪纸环境,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注重营造带有艺术氛围的剪纸环境。首先,让幼儿欣赏我国民间的各类剪纸作品,让他们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了解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其次,在教室四周的墙面上和橱窗中展示老师和大班小朋友的剪纸作品,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小朋友们自己剪的!”在孩子们的赞叹声中我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剪纸的气氛,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以此激起幼儿也想试试看的冲动。同时,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是幼儿学习剪纸的动力。在平时指导中,我注重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朵花太漂亮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在活动中,总是以孩子的眼光,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尝试新的东西,与孩子共同面临失败、共享成功。在孩子们遇到困难而犹豫不决时,我会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鼓励他们,当孩子剪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时,我会与他们共享欢乐,及时鼓励,引导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当他们看到老师信任的目光,满意的微笑,听到老师赞赏的话语,便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倍加相信自己的力量。

三、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在剪紙活动中,我处处以游戏的口吻、拟人的方法、丰富的游戏情节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使学习剪纸变得更为轻松愉快并有吸引力,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剪纸活动《小动物穿花衣》中,首先创设良好的活动气氛和情境,采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动物今天开联欢会,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小动物没有漂亮的衣服,心里真着急。孩子们,咱们赶快帮小动物做件漂亮的衣服好吗?”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使一种快乐感时刻伴随着幼儿,通过游戏这座桥梁达到教学目的,让幼儿在获得成就的喜悦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四、体验成功喜悦,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

幼儿剪纸活动 篇12

1. 幼儿园剪纸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幼儿普遍动手能力差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里人都以他们为中心, 尽可能的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 许多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 家里人都会为他们完成, 生怕辛苦了自己的宝贝, 这在无形之中抢走了幼儿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 导致很多幼儿说的比做的好, 每当上剪纸课程时, 都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从何下手。

1.2 幼儿看图能力不高

剪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有效提高剪纸教学质量。而看图能力作为其中掌握剪纸技术的一个关键, 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缺乏看图能力, 看图能力不高, 而逐渐降低了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 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方面

幼儿美术教师是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然而, 在实际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剪纸教学活动缺乏全面认识;教师无法脱离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禁锢;教师对剪纸课程内容的选择很狭隘;教师实施课程管理不全面。除外, 幼儿教师对幼儿剪纸教学缺乏了解, 所做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导致幼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剪纸活动, 对幼儿的剪纸兴趣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2 家长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们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 还会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家长都注重自己孩子智力的发展, 用尽方法加强孩子的知识积累, 而忽略了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致使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动手能力低下, 在剪纸课程活动中出现种种不适应困境。

2.3 幼儿方面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开始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因而自我照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低下, 从而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剪纸课程教学。

3. 结合美术图案, 提高幼儿园剪纸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3.1 结合图案, 创设良好环境, 激起幼儿的剪纸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幼儿园美术区间的教育资源, 创设环境, 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 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那么学生的兴趣之门也会随之打开, 产生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幼儿由于年龄小, 他们对事物的坚持性与忍耐性差。因此, 教师在开展剪纸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所拥有的优美环境, 结合美术图案的使用,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环境并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 才能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剪纸时, 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辨认的图案, 如:袜子、靴子、帽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等;小朋友的玩具、用具等;花草、树木等植物。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3.2 结合图案, 因材施教, 提高剪纸水平

美术区角有效利用了其所特有的美术环境, 为幼儿美术创作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他们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剪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一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也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 敢于动手, 制作剪纸作品。因此, 教师在美术区角开展剪纸教学的过程中,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当中的图案工作,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做到因材施教, 以提高幼儿剪纸水平。下面, 以我教幼儿看图学剪蝴蝶为案例展开分析:

第一次教中班幼儿学习蝴蝶剪纸的时候, 我从幼儿园的美术区角资源库找到了与蝴蝶剪纸相关的图案教程, 当中有蝴蝶剪纸的成品图案与剪纸过程图案。我按照教程上面的图示, 将蝴蝶剪纸的几个步骤图案黏贴在黑板上, 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剪的, 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说出所以然来。之后我就把活动时间留给小朋友们, 自己在一旁指导, 让他们按照剪纸图案教程一步一步来, 有些孩子偶尔会不知所措;有的还会喊起来“老师, 我不会!”但是经过我的指导, 以及对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实行一对一指导, 小朋友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作品, 那些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图案的引导下后也取得了成功。

3.3 结合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 他们对于自主裁剪还缺乏一定的能力, 当他们面对不熟悉的图案时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裁剪, 当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图案时, 就会兴趣高昂, 手指跟着教师一起进行剪纸。可见, 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剪纸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才能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促进幼儿的创造行为。

因此, 教师在结合图案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 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剪纸图案, 如:心型、石榴、蝴蝶、小人等作品, 都是他们熟悉又易于裁剪的, 孩子们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又如一些窗花、圆头花、小鱼花边等步骤简单、操作简单的图案, 也非常适合幼儿, 可以让他们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并根据作品表现, 展开联想, 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3.4 结合图案,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现今的幼儿教育, 老师占主导地位, 他们经常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 以至于幼儿对老师抱着一种恐惧感, 不敢接近和信任老师, 最终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成效, 更是阻碍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感, 得到别人的夸奖,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用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如:小人、花瓶、鱼、树木、衣服、汽车等, 然后再把这些图案剪下来, 让学生将剪纸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丰富剪纸作品, 让学生在制作剪纸过程中体验成功, 激发幼儿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同时由于剪纸技术的限制, 幼儿的剪纸作品并不能达到与实物十分相似的程度, 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剪纸制作,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进而有效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这样, 通过图案与剪纸制作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剪纸教学中融入美术图案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有效进行美术图案的结合, 为幼儿提供形象的感官认识, 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剪纸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观的不断深入,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愈发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剪纸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授课内容, 其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幼儿园剪纸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 对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相结合的经验展开探究, 以供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 力争全面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经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隽拔.用活美术教学方法, 放飞幼儿美术梦想——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法和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年29期.

[2]吕静春.美术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 (下) , 2011年01期.

上一篇:教学模式优化下一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