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剪纸(精选7篇)
满族剪纸 篇1
在辽宁西部, 锦州以北, 有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它就是医巫闾山。东北有三大名山, 即长白山、千山、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为三山之首。医巫闾山历史上是游牧民族和山林民族聚居的地方, 萨满文化是医巫闾山文化的根基。医巫闾山人的先祖在当时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的生活中, 逐渐形成了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祖先神的信仰, 用一定形式去表示这种崇拜。神偶即是随身携带的祈祷神像, 它是用树皮、兽皮剪刻的, 或是用木头雕刻的。当医巫闾山人定居下来后, 这种神偶的造型就被剪纸艺术传承保护下来。医巫闾山地区满族剪纸至今仍保留着游牧民族、山林民族崇拜自然神和先祖神的萨满文化内容。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人是一个群体, 山里山外、十里八村, 长到耄耋老人, 幼到挂着红布兜的顽童, 都能动上三剪刀。这种艺术活动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剪纸作品, 形式单纯, 内容广博, 是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古老的民谣、传说、地方戏与大秧歌, 是剪纸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 使得这种貌似简约的艺术形式, 蕴含着宇宙、自然与艺术家内心之间神秘的和谐。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大多以风俗画的布局, 大写意的手法, 画面构图严密饱满, 层次分明, 粗犷中蕴含细微。神偶雕刻常用的阴刻工艺, 使画面气势恢弘, 意蕴深厚, 常常使人浮思遥想, 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进入了神话世界。很多剪纸作品既有萨满文化肃穆简洁的神秘色彩, 又有农耕文化的灵动活泼, 不仅在内容上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 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多民族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工具主要使用大剪刀, 年轻作者有使用小剪刀的, 不使用刻刀;对纸张使用不严格, 通常使用色彩浓重、质地厚实的单面红纸。技法主要是打腹稿、剪随手走、手随心动, 剪前不描样, 采取对称剪法、阴阳结合剪法以及粘贴组合等。用剪果断, 大刀阔斧, 形象刻画不做过多雕镂, 简洁而又有力度, 体现出质朴、浓厚、磅礴的气势。
另一类剪纸作品, 记录的是医巫闾山各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其中有对民族领袖努尔哈赤英雄业绩的描述;有对萨满巫术场景的再现;还有对满族及北方民族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祭祀、娱乐等日常生活的记叙。这些或温馨、或火爆、或壮丽、或凄美的画面, 倾注着作者赤诚的民族情感, 传递着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依恋。
马凤兰、张波等人的剪纸作品“锔盆锔碗”“打铁”“做豆腐”“织布”“纺线”“打太平鼓”“跑旱船”“见面礼”“回娘家”“坐福”等表现的是满族山人日常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生产方式和民间礼俗。
价值与意义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原汁原味的北方民间乡土艺术, 传承和见证着昌盛的古代文明, 是医巫闾山人劳动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国田野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的史料价值。
比如, 通天树是萨满文化中“天梯”“山神”崇拜的具象符号, 在北方山林民族的传说中, 人间的萨满是通过通天树与天神沟通的。李淑清的作品《通天树》、费连玉的作品《祭树》、齐桂兰的作品《生命树》、汪秀霞的作品《树神》等, 都简洁完整地表达了山林民族的萨满文化宇宙观, 尤其是通天树的三层枝干正是萨满文化三层天观念的直观表现, 形象地再现了北方民族对自然神的崇拜。
再如侯桂芝的作品《媳妇人》和《祖神》、李淑清的作品《媳妇人》、汪秀霞的作品《嬷嬷人》等, 其中的“腹乳如山”形象, 则是满族山民用剪纸记录下来的远古时期的女始祖神像, 特别是那些头上长满果实、腰上围着柳叶、手举柳枝的人物造型, 更是透露了上古时期人类的自然神信仰。这些文化元素至今仍保留在医巫闾山的民间剪纸艺术中, 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生殖崇拜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行为, 表现这类行为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有《拉手人》系列、《抓髻娃娃》系列, 而这些剪纸中的拉手人、抓髻娃娃形象正是生殖崇拜的祭祀神偶。
现状
随着社会的转型、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老一代民间剪纸艺人的离去,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也将面临艺随人亡的危机。比如, 民俗专家王光曾采访过的民间剪纸老艺人就有多人已经离世, 剪纸技艺也随之而去, 只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剪纸作品。另外, 由于现实生活的压力, 一些中青年剪纸艺人忙于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没有时间再剪纸了。如今能够掌握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统内容、技艺的作者主要是锦州城乡老年妇女, 分布在北镇、凌海、义县等地的乡镇。
保护与传承
为了使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锦州市政府、文化局、各县 (市) 区政府责成文化主管部门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支持民俗专家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进行调研考察。民俗学家王光集二十余年的勤奋调查, 已出版了《寂寞的山神》《神山医巫闾》等几本专著, 《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就是一本关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力作, 该书较为详细地记录和介绍了医巫闾山民间剪纸的情况, 对已经进入老年的民间艺人的剪纸作品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剪纸作品。她的另一部关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汪秀霞的口述史也已截稿, 这本书对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 锦州市政府、北镇市政府组织全县剪纸艺人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锦州·北镇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展”, 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目前, 锦州有关部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由市群众艺术馆主抓并对县 (市) 区的保护计划实行检查、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搜集、挖掘、整理医巫闾山民间剪纸作品及相关资料, 对原有成果实行整理建档, 由专业研究人员对全医巫闾山地区的民间剪纸进行全面普查, 对已故或在世的老民间艺人及其作品进行搜集整理或文字记录、拍照、摄像, 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归库立档。认真调研民间艺人的传承, 将剪纸内容编入地方乡土教材, 在一些地方的小学开设剪纸工艺课, 把技艺传给下一代。关心健在的老艺人的生活,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有贡献的老艺人给予荣誉和物资奖励, 提供必要的创作经费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近年来, 医巫闾山青年一代剪纸作者, 对传统的剪纸艺术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 成为了满族民间剪纸的优秀传承人。比如, 赵志国的剪纸作品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 又有很强的写实性;张波借鉴了连环画和水墨画的艺术, 更受到皮影艺术的影响, 能剪出场景宏大、人物众多的表现民族风情、记录农业技艺的作品, 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增添了新的内容;还有蔺心宇的树叶剪刻、秦晓玲的布贴加剪纸的形式等的探索, 都取得了成功, 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均选自《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王光著, 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满族剪纸 篇2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历史、剪纸种类、剪纸题材,剪纸工具,技法等。通过欣赏丰宁满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名族文化、爱家乡的情感,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剪纸作品。你见过这几幅剪纸作品吗?在哪见 过?
丰宁满族剪纸粗中有细,精美绝伦,以深厚的北方文化为底蕴,刻画出的各类题材都惟妙惟肖,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宁满族剪纸。
二、走进丰宁满族剪纸
说起剪纸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每逢新春佳节,体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丰宁满族剪纸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它起源于清朝,据今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当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中国剪纸大观中独领风骚。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视频)
同学们看完了这段视频,相信你们对剪纸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谁来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丰宁的剪纸艺人和的故事?
(一)丰宁剪纸分类:说到分类,那么老师要看看同学门课前调查的怎么样,考考你们吧。丰宁满族剪纸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这四大类。(播放视频边讲解)
所谓单色剪纸,就是使用单一颜色的宣纸,剪纸而成的。
而点染剪纸就是先用白色宣纸剪制出作品,然后用颜料进行上色后制成的作品。
填色剪纸,一般都用深色宣纸剪制时先将图案剪出来,然后在需要着色的部位填上颜色,最后再将剪纸作品倒扣在上面,这样就形成了一幅填色剪纸。
复色组合剪纸的工艺更复杂,它是按照作品中不同部位的用色需要,用不同的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制而成再拼接组合在一起的剪纸。
(二)剪纸题材
你们没有想到吧,这看似简单的剪纸,还会有这么多的分类,其实,丰宁满族剪纸不光分类繁多,题材也更是丰富,这其中包括着满乡民族风情,农村生活,戏曲,历史人物,花鸟鱼虫,吉祥寓意等许多的方面,每一种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和乡土气息。(播放课件边介绍)1满乡民族风情
(1),首先是体现在服饰用品方面,在丰宁剪纸作品中,满族人物的服装上都用挽袖花,帽花,胸襟花,鞋花等满族独有的纹样点缀,以常有昆士马蹄底鞋,旱烟袋,荷包,桦皮篓,箭袋等满族日常用品。
(2),其次是体现在习俗方面,在丰宁剪纸作品满乡三大怪中,作品把窗户纸糊在外,生了孩子吊起来,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这些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表现的淋漓尽致。(3),第三是体现在宗教和礼仪方面,剪纸作品迎神仪式上,手持铜镜舞蹈的萨满祭司,体现了满族萨满教义的自然观念,作品中还展现了许多满族的礼仪,比如撞肩礼,这是满族男子之间的最高礼仪,还有举手至额角处的女子抚鬓礼,这是满族女子之间的日常礼仪。2,农村生活
丰宁剪纸的题材不仅有满族元素,而且有许多现代农村民俗生活和生产劳动内容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常取材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从剪纸中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向往真善美的那种朴实纯真的情感。(3)戏曲历史人物
在丰宁剪纸中表现戏曲人物的题材的作品也比较多,比如,武松打虎,苏三起解等等,将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表现的传神人话。
历史人物也是丰宁剪纸常表现的题材,例如,这套作品仁义礼智信以中国古代著名五位历史人物,孔子,关公,周公旦,东方朔,季札分别作为代表人物加以体现,作品还将汉字已满文以阴阳混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精雕细琢,别具匠心。(4)花鸟鱼虫
花鸟鱼虫题材在丰宁剪纸作品中,也比较常见,艺人们通过剪纸,描绘自己熟悉而热情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林桥风景,信手剪来。一幅幅作品无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5)吉庆寓意
丰宁剪纸艺人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丰宁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在我们对丰宁满族剪纸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把心中的画面表现出来,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法呢?
(三)剪纸工具,技法 1.工具: 剪刀,刻刀
2.丰宁剪纸制作工艺分两大部分 剪制 刻制
在剪制时每次制作作品较少,最多只能剪八张,超过八张剪起来就会有困难,而且精细作品就难以成型,而刻制每次制作作品较多,一般每次刻制二十张以上,这样就大大减低了成本,并且还可以刻制精深的作品。所以刻制是主要的制作手法。雕刻技法:
在刻制技法上,丰宁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所谓阴刻就是去掉作品中的先留下面。而阳刻就是去掉作品中的面留下线。
比如在这幅赛马图作品中,上面的黑马就是用阴刻方法创作的,而下面的白马则是用阳刻手法创作的。
丰宁剪纸在一幅作品中是既有阴刻又有阳刻,阴刻和阳刻巧妙结合,且虚大于实,线多于面,堪称一门深邃的学问。
剪纸艺人将刻制技法归纳为五个字,圆 尖 方 缺 线
创作时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四.以复色组合剪纸为题材,教学制作(1)设计草稿(2)画墨稿(3)订纸
(4)雕刻(5)组合(6)包装
五、学习自助台
东北民俗满族剪纸的艺术特色 篇3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满族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剪纸语言和风格。而本文主要介绍了满族剪纸的艺术特色,其风格简洁生动,表现形式大胆夸张,主题自然纯朴,与其他民族剪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
满族剪纸 艺术特点 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 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84-02
满族民俗剪纸根据其独有的文化,生活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每一个剪纸代表着一个故事,呼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祈盼。
一 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
满族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辽宁省内就有五个地方的满族剪纸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这是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五千年历史的删繁就简沉积下来的重要民族文化信息与其特殊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造就了古朴、粗狂、彪悍、大气的剪纸风格。
满族剪纸艺术的真正源头是原始宗教——萨满教。原始萨满教的哲学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皆有主宰,“灵”支配一切,一切皆有灵魂。万物摧毁,但灵魂永存。而灵魂可以依附在某些物体上在生。满族剪纸在其特定的人文背景、生活环境下,逐步拥有了属于自我特征的民俗剪纸艺术。时至今日,满族剪纸风格和大胆夸张的设计意念,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二 满族剪纸的分类
满族剪纸主要围绕生存、繁衍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用剪刀在纸张上随意地舞动创造出一幅幅神秘、浪漫、栩栩如生的民俗剪纸。
满族民俗剪纸来自于民间妇女们在闲暇时间的消遣和生活需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用剪纸作为装饰,借剪纸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所以,满族剪纸题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十二生肖”剪纸、“吉祥”剪纸、“萨满”剪纸。
1“十二生肖”剪纸,其中以动物纪年、记时的生肖历法。而在十二生肖中牛、马、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被驯化为“六畜”。“六畜”在传统观念中寓意家族儿孙满堂、吉祥美好,寄托了人们衷心的祝福。鼠、虎、兔、蛇、猴,这五种野生动物是人们熟悉的,这里有被人敬畏的虎、蛇:被人避忌却依附人类存活的鼠;被人们喜欢的兔、猴,这些动物都是与人类密不可分的。龙,却不同于其他动物,它是“灵物”,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它寓意富贵吉祥,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人类赋予了十二生肖深刻的寓意,这也是为什么在剪纸艺术中十二生肖剪纸能独具一格的原因。
2“吉祥”剪纸,是人民把向往美好的故事、人物、动物、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材料剪刻成图样。一般是送与他人作为祝福,或是在自家显眼的地方张贴,希望生活富贵美满、仕途顺畅、夫妻和睦、多子多福、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所有美好愿望。
3“萨满”剪纸,线条细腻婉约,构图对称,手法奇特,豪放粗狂,烘托出神秘、灵异、庄严的宗教气氛,刻意强化和推崇对神的崇拜。人们祈盼萨满与诸神沟通保佑家族人丁兴旺、子嗣平安、逢凶化吉。
三 满族剪纸的具体用途
1 宗教祭祀
在祭祀仪式或祈福纳祥时的剪纸,如挂笺、佛头、灵头幡、替身纸人等:如图所示“挂笺”,最早作为装饰品用于祭祖场所,通常挂单数。传闻自家宗族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无论它的起源还是它的发展始终演绎着崇尚神灵、避痕驱邪、纳福求祥的内容。 (图1,图2)
2 装饰张贴
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如图所示窗花,用于在窗户上张贴装饰。在北方比较常见,北方农户家多是木格窗,在窗户上糊一层白色的“皮质”,逢年过节就会换一次窗纸和窗花,以示除旧迎新。(图3,图4)
3 摆衬
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图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如图所示喜花,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通常将剪纸摆衬在皂盒、茶具、脸盆、梳妆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上。喜花图案多是寓意吉祥如意、喜气洋洋。色彩鲜明多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图5)
4 刺绣底样
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衣袖花、背带花;如图所示鞋花,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图6,图7)
四 满族剪纸的艺术特色
民俗剪纸在各个不同的民族,地区之间总会存在差异,也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才能拥有属于自己艺术特色的剪纸。在这些民俗剪纸中满族剪纸与其他地区剪纸就存在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1 构图形式上
其他民族剪纸讲究整体构图,上下均衡,左右对称,要求画面饱满均称富有美感。而满族剪纸源起于萨满巫术。因此满族剪纸以原始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满族习俗为题材,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形态,内容神秘多变,记录了大量的古代文化符号,风格简洁,纹样古朴。追求神似,内涵丰富,高度概括图案,简化成符号,由这些符号组成一张张具有魅力的民俗剪纸,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2 表现形式上
其他民族剪纸主要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刻见色彩,阳刻见刀功,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驰名。在造型上深入刻画,务求传神妙处,给人以生动优美的感觉。而满族剪纸是根据大自然的自然形态美,大胆且随意地进行夸张与变形。把具象的图形抛开,无限延伸想象,把客观事物中的形态进行提升。满族剪纸大都以二维空间为主,抓住外廓的主要特征和动态,夸大主要特征,并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夸张,以剪影表现情态动势轮廓,省略行体内的一切细节,进行高度概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形变化中,只追求生动,不注重逼真,物象的变形视需要而定。需要的大小、圆方看自己喜好,一切不受任何自然形态的影响。
3 主题选择上
其他民族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在剪纸的品种上,剪纸有表达农村生活内容的飞禽走兽、珍奇动物、花鸟虫鱼,也有农村人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京剧脸谱、神话传说人物等。染色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感。
满族民俗剪纸继承了游牧民族和山林民族的萨满文化内容和神奇的造像艺术,它们形式凝重、古朴、粗狂,祭祀符号明确、固定,手法写意、写形、写心。
女人们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副乳如山的媳妇人、头上长着柳枝的嬷嬷人、半人半兽的神人、三层枝干的参天大树……正是这些看起来神秘奇特的图案,执着地记录着东北大地上古老民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萨满信仰,记录着人类的祖先是如何把自己与这山林草木、乌兽鱼虫融为一体,与万物分享自然的精神状态。这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情感。而这永恒的情感记忆,是通过母亲们的双手,经历风雨,代代相传,才把这些民俗剪纸宝贵地储存下来。
满族民俗剪纸经过了历史浓厚的文化积淀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成为中国民间剪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族民俗剪纸留有东北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满族的人文特色以及丰富的萨满文化。我们会发扬这一灿烂、辉煌的传统艺术,让它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瑰丽的风姿。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篇4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生成形态, 不但内容神秘诡异, 记载了大量的远古文化符号, 而且造型简洁, 纹样古朴。它不用繁锁、细密的剪法, 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 而主要以博大恢宏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它是用图像和符号记录的医巫闾山民族民间文化史, 呈现的是剪下风云, 纸上苍生。医巫闾山的满族剪纸, 就是展示着医巫闾山, 从原始社会到今天, 长达七八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画卷。它的价值, 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美学价值, 而具有更丰富的哲学、美学、艺术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文化价值。
综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 显现出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以自然神崇拜为中心, 结合自然中的万物, 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思想
很多山脚下的乡村妇女, 在宁静的村庄里, 剪出了很多头长柳树, 身披柳叶, 手拿柳枝的传奇人物, 在国家级传承人汪秀霞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柳神、柳树妈妈、自然神、牛神、猴神等神话了的动植物形式。王凤君、李淑清老人的剪纸作品中的树神, 山神, 还有医巫闾山脚下各个村庄的代表剪纸艺术家的作品中出现大量同一题材的动物神和植物神, 正是对医巫闾山人山林崇拜的精神的真实写照。记录了栖息在医巫闾山麓的先民们, 赤身裸体地面对浩如瀚海的森林、荒莽无垠的草原、奔突喘息的长河的历史进程之中的一种崇拜思想即在亘古永恒、森严无际的宇宙中, 处处潜伏着神秘而无所不能的神灵, 主宰着人类的生命。这些神灵, 有的高高在天, 有的深深在地, 更多的, 是身边那些共同依附于大自然之神, 与人类有着共同的衣食父母、和人类赖以共存的生灵。所以医巫闾山祖先深信, 要想生存和繁衍, 对天地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灵, 只能感恩、敬畏、和解与托付。于是, 在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观念支配下, 以生命崇拜与生殖崇拜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出现了, 在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过程中, 这种崇拜思想仍未退去, 通过今天巧手的人儿展现出来。
二、医巫闾山剪纸有明显的红山文化符号与萨满教的印记, 出处体现厚重的民间文化植被
从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 到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 辽西的先民们创造了冥想中与人有血亲关系的、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保护神、繁衍神。至今留存在岩画、玉雕、泥塑、木刻、那些古老的图像与符号, 正是产生于红山文化时期的萨满仪式, 是先民们向神灵表达情感、沟通人与天地、宇宙之神关系的语言。在千百年后的今天, 身着盛装的萨满神, 手里挥动着音震四方的萨满鼓, 骑着凤凰般美丽的神鸟出马的情景在一张张剪纸中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而带有明显查海文化、红山文化印记的龙图腾在朱月岚的图腾剪纸中有了更丰富的形式。经过长时期演变发展世代相传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与红山文化、萨满文化在符号运用、图像造型及文化特征上明显的趋同, 充分说明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与红山文化造型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三、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当地民风民俗的历史记忆、
是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
腹乳如山的“媳妇人”;头上长着柳枝的嬷嬷人;半人半兽的神人;三层枝干的参天大树……正是这些在今人看来怪异神奇的图案, 执着地记录着北方民族的祖先古老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萨满信仰;记录着人类的祖先, 如何把自己与山林草木、禽鸟鱼兽融为一体, 与世间万物分享自然的精神状态。这是人类童年的记忆, 质朴、纯真, 对世间万物有无助的托付, 也有炽热的感恩情怀。而这个穿越千古的情感记忆, 就是凭着母亲们的双手, 经风经雨, 代代相传, 珍惜地储存在这些民间剪纸艺术中。每一幅珍贵的传统剪纸作品从老艺人手中飞出, 都会牵引着我们, 超越时空, 进入那单纯而又奇诡的只属于医巫闾山人的神秘世界。门前屋内, 窗花, 纸偶不仅记忆着医巫闾山人的生活, 更美化着他们的生活, 娱乐着大山深处朴素而热情的乡民。
四、造型朴素简洁, 线条粗狂流畅, 形式简单却内涵丰富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携带的种种信息, 在几千年的口授身传、删繁就简中, 内涵浓缩, 底蕴精修, 逐渐演变成为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 还包含着古人将所视形象演绎成的种种观念。符号越是简单, 内涵越是丰富。剪纸就是以被内化为某种意义的种种物象或符号, 世世代代编写着医巫闾山历史的无字天书。如:祭祀的神像剪纸中, 就有了如来、观音、关帝、八仙这些神祗;在本土乡民祭祀及婚嫁的供花、喜花中, 本是生长在天地间, 保佑家族昌盛、子孙繁茂的宇宙生命树, 就被中原移民栽于笙盆之中。民间剪纸形式, 也从单一的神像, 发展出, 表现融合文化丰富多彩民俗生活广阔画卷的墙花形式。我们今天视觉中的每一张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所蕴藏的内涵, 早已远远超出了我们视觉中的简单图像了。以医巫闾山本土文化为主流, 以与融合文化及移民文化相交融为扩充, 组成了今天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基本面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与所有的东北传统的土著剪纸一样, 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 它直接面对宇宙、自然、命运、人生的率真、质朴的情感;以象征符号形式运演的思维方式。现代人读这些剪纸也恍若隔世, 因为它属于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世界。
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内含巨大的悲剧力量, 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震撼人的灵魂
这是因为, 医巫闾山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 生产力低下, 在遭受无法抗拒的打击下, 剪纸人只能以人类纯粹的童蒙之心, 面对上苍, 直接用心灵与宇宙对话, 大刀阔斧, 直截了当、随心所欲地剪下去, 体现着单纯的心灵宣泄。用剪纸述说苦难, 用剪纸求神恩赐, 将心灵与愿望, 将软弱与求解, 全部浓缩到这薄薄的片纸之中, 正负形空间安排得十分舒朗而阔达。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像许许多多民间文化遗产的一样, 传承的是老祖先生态文明的智慧!它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启发我们对文化多样性与自然生态多样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 是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必然是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
满族剪纸 篇5
摘要:本溪满族剪纸历史悠久,在满族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溪满族剪纸作为剪纸的成员之一,在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始终做到独树一帜,尤其是在2012年建立本溪文化产业园上更是取得来了一定的成绩,发展状态良好,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本溪满族剪纸的艺术现状深入研究本溪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满族剪纸 民俗文化 艺术现状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78-02
一 本溪剪纸的历史渊源
本溪满族剪纸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追溯到明代,满族剪纸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嬷嬷人和动物剪纸,通常贴在窗户上,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对神灵的崇拜。后至清朝满族剪纸得以发展,品味本溪满族剪纸,能感受到它浓厚强烈的风俗特点。剪纸的造型淳朴豪放,技法简单清晰,它所展现的是满族人民生活在原始自然风貌中的美丽图卷。
社会的发展,满、汉人民生活的相互交流,让满族剪纸文化与汉族剪纸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简洁粗犷的手法开始发生转变,变得开始追求精准与细腻,在满族剪纸中,汉族剪纸的影子也依稀可见,
欣赏本溪满族剪纸,仿佛看见了满族人民在传统社会中的生活、生产、起居、节令等风俗场面,感受着满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奇异特别夸张的造型被熟练运用到本溪满族剪纸中,镂空、成片为主要变现手法,写形、写心、写神、写意为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 本溪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园的现状
本溪辽宁东部的一座城市,是满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之一。随着满族剪纸不断的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中,本溪满族剪纸也成功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本溪满族剪纸一直处于“小作坊”生产、“地毯式”经营,并没有让满族剪纸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
剪纸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如何使它能在当今社会得以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溪市决定先从自身做起,把满族剪纸文化良好的传承和发张下去,建立满族剪纸产业园,把本溪打造成“中国剪纸之都”(图1)。本溪市政府联合各职能单位,从2012年8月起,本着打造本溪市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齐心协力,仅用50天,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正式完工,这座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园区就好似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的为本溪满族剪纸事业输送出强大的动力。
为扩大本溪剪纸园的影响力,举办各类剪纸比赛、展览、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使得剪纸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秀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满族剪纸是传统文化和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低碳环保、视觉冲击力高、创意附加值高等优点。然而这些优势却在作品样式简单划一、传承技艺的形式分散等缺点中隐没了自己的光芒。所以,本溪剪纸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本溪创业园的目的是有一个正规的场所扶持本溪满族剪纸有专业才华的剪纸艺术家,给他们一个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场所,并且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发展和传承满族剪纸这门艺术。同时,本溪剪纸园可以创意、展示、生产和销售满族剪纸,为满族剪纸的开发带来多种的途径。”
三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代表人物
本溪市满族剪纸代表性人物人目前有三人,他们是传统派代表性人物刘桂芝(图2),创新派代表人物马娇,民俗派代表人物王晓红。其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刘桂芝最为突出,同时刘桂芝也是本溪文化产业园的园长。
刘桂芝,传统派的“掌门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辽宁省剪纸学会常务理事、本溪民间工艺家协会剪纸分会会长、十大工艺家。我崇敬她在剪纸艺术事业中的丰功伟绩,曾走访过刘桂枝老前辈。我们进行了融洽的交流,提起剪纸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她说,自己热爱剪纸一辈子,自幼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踏上了艺术的道路。从此就跟随外祖母学习剪纸,自幼练就了一双巧手。2004年退休的她,更是专心致志的开始研究剪纸作品,通过购买大量的书籍,与剪纸艺人相互交流、切磋,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同时受政府,街道要求担任剪纸老师,给对剪纸有兴趣的人们授课,让更多的人热爱上剪纸这门艺术。一直致力于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剪纸艺术家刘桂芝,虽然竭尽全力的扩大剪纸的影响力,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主流”的地位。大部分的人还是表示剪纸艺术作为业余活动中的消遣还是不错的,但是做生意怎么可能,也不能赚大钱。
但是,从本溪市建立本溪剪纸园开始一切变化了'像刘桂芝一样的剪纸艺人们开始受到关注。她们从民间“小路”走了出来,进入了官方“殿堂”,地位由边缘走向主流的变化。这些剪纸艺人们第—次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不但工作条件优越,省里更是根据产业园的扶持政策给予f电{门三内免收一切费用的优惠政策,这对本溪剪纸艺人们是最大的鼓舞。设立剪纸企业注册“绿色通道”,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对符合剪纸从业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是本溪剪纸产业园对符合要求的剪纸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在剪纸园里的小型展览馆,展出了很多的剪纸作品,有一些剪纸作品中已经开始把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始把剪纸艺术发展地更为宽广使其不单单是传统继承,而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图3、4。
浓郁的北方满族民俗风味在刘桂芝老前辈的作品里随处都有体现。已有五十多年剪龄的她,多次在省、市民间剪纸大赛中获奖。其中《满族三大怪》让笔者记忆犹新。作品中表现了满族人特有的生活习俗,“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孩子吊起来”这句妇孺皆知的歌谣,就是对该作品的真实写照。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方法,让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四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存在的问题endprint
本溪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至今已有3个年头了I整体发展状态良好,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如果要把产业园发展壮大,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剪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略显不足。目前本溪满族剪纸产业园只针对专业技能上进行了培训,而授课内容叉比较的单一,培训时间少,技能传授有限,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课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带加强。剪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科学的规范、标准化的作业、熟练的技能技巧及对企业的认同与信念。这一切都需要合格乃至优秀的员工去实现。
2 满族剪纸缺乏特色品牌。—方面,区域品牌知晓度不高。辽宁剪纸远没有知名度,调研结果表明来扬的大众旅游者中知道辽宁剪纸的仅占15.8%。另—方面,个人品牌尚未形成。当前辽宁剪纸主要通过综合纪念品商铺和景区单设的销售点出售,很少通过产品专营店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辽宁的满族剪纸被推向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其营销的方式单一,销售意识薄弱、销售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满族剪纸没有形成特色品牌的重要原因。
3 剪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以观当下各地辽宁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其营销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没有受到很好重视的大环境之下,这也就造成剪纸产业的发展和销售范围狭窄,没有能够使剪纸产业大力发展的渠道。而目前的剪纸销售情况来看,主要用于节庆日当中来增添节日气氛,过年是剪纸最畅销的时候,每到农忙结束的时候,各家各户开始了为年庆增加气氛而忙碌,红红火火的节日祝福图、辟邪图幅,挂于门窗之上的五颜六色的过门笺是剪纸艺术中的重头戏。酒香怕巷深,这些只有在喜庆之日才可以更多见识到的艺术之作,却仅限于自己及其周边很小的覆盖区域销售,受到时空的限制,使其销路也很狭窄,市场占有率很低。
4 资金来源单一。剪纸文法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自寻资金来源,学会自力更生,以多种渠道来创造剪纸的发展途径,不能被动地等待,这样的剪纸艺术很难有所发成与成就,最后总将被市场淘汰。我们也要以多元化、持续化为资金来源,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创造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会促使剪纸艺人竭尽所能发展自己的剪纸艺术,进行手艺的创新,资金来源的开拓与投入、继承人才的培养等等。而剪纸艺人可以寻求更多的剪纸艺人,形成艺人的联盟,增强市场运作的活力,区域剪纸艺人联盟的形成必定能为剪纸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辽宁剪纸艺术的持续发展,找寻资金诸如的新途径,可以形成自己的战略同盟,更可以与企业相结合,走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摆脱单一的人力量的缺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匾乏,久而久之对剪纸业的发展很不利。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还是各自为门户,各自发展着自己的独门艺术,没有畅通的对外交流和进行资金技术的融合,投资者关注的是地区内的艺术,而地区间的差异和特色没有很好地发挥。
五 小结
本溪满族剪纸作为辽宁省满族剪纸艺术的其中一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本次调查、走访的过程中了解辽本溪满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方式、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家以及发展情况。同时本溪率先建立起了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虽发展状态良好,但是要想带动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传承方式的单一,多以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发展形式的单一,多数剪纸艺术家还是采用传统的剪纸方式进行创作,虽保留了最原始的满族剪纸的民俗文化,但是在当下现代化的社会不免显得单一,市场竞争力度小,难以大肆发展;产业文化单一,没有更为正规和现代的管理方式,带动其大力的发展。
让丰宁满族剪纸文化在校园传承 篇6
一、校园传承的使命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它以丰宁数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剪纸技艺为基础, 以满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民风和文化为背景, 用一把剪刀, 通过方寸之纸, 勾勒出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幸福生活和世间万象。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丰富多彩, 人物、戏曲、花鸟鱼虫、风光、历史故事无所不及;从表现形式上种类繁多;其具体用途又是五花八门, 节日庆典、祭祀、窗花、装潢等, 传统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丰宁满族剪纸以阳刻为主, 阴刻为辅, 批毛纤长, 剪工精细, 可谓北方神技, 华夏一绝。
1993年, 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5月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 丰宁剪纸与河北蔚县点彩剪纸、陕西剪纸等捆绑为“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 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代表人物张冬阁、王秀莲、石俊凤、魏文娥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但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 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 剪纸的经济利益日益降低, 剪纸逐渐由寻常百姓家走向艺术欣赏, 年轻人不愿自觉传承这中华文化的瑰宝,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剪纸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中, 面临失传的危险, 亟待抢救、保护和传承。而小学生对剪纸活动非常喜爱, 校园为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提供了可能, 因此在校园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艺术就成为必然。
二、校园传承的目标
我校传承丰宁满族剪纸文化的目标是:以弘扬丰宁满族剪纸文化, 传承丰宁满族剪纸技艺为宗旨, 努力提升我校办学特色和品位;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了解乡土文化为目标, 有效推动和开发丰宁满族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构建和完善丰宁一小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学校文化建设, 开展相关活动, 达到“展现自我、传承家乡文化”的育人效果。
三、校园传承的内容
1.研究丰宁满族剪纸的历史、起源, 让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特点、表现形式, 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满族文化之情, 产生学习、传承丰宁满族剪纸的兴趣和意愿。
2.使学生初步掌握丰宁满族剪纸的技能, 剪出简单的有满族特色的作品。
3.研究校本课程 (丰宁满族剪纸) 和国家课程 (美术) 的教学整合方式方法。
4.研究丰宁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的方式。
四、校园传承的措施
1.编写满族剪纸教材促研究
我校由校长挂帅, 由教学管理人员、课题组成员、美术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 通过查阅资料, 走访丰宁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冬阁大师, 参观丰宁满族文化博物馆, 访问丰宁满族剪纸名家王秀莲、王德的艺术工作室, 结合美术学科教学特点编写了《丰宁满族剪纸》校本教材。该教材从丰宁满族剪纸的溯源、特点、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 激发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根据小学儿童特点, 编写了花鸟鱼虫 (白杨树、牵牛花、紫葡萄、美丽花瓶、飞舞蝴蝶等) 、满族人物 (满族小姑娘等) 、满族习俗 (挂旗、端午节的葫芦、喜鹊登梅、寿桃等) 、满族装饰 (团花、皇冠等) 普通剪纸与满族剪纸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了丰宁满族剪纸的工具、技法、流程、折法、种类、式样、特点、技巧等小知识;分课时设计了学生练习作业。该教材有利于教师课上教学, 有利于学生进行剪纸练习, 有利于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知识, 是我校进行教学、科研和传承满族剪纸文化的基础。
2.与国家课程整合促普及
将满族剪纸校本课程与美术课整合, 在三、四年级普及开课。经研究发现, 我校每学期开设美术课44节, 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需要30课时左右。于是我校决定每学期从美术课中拿出10课时进行剪纸教学, 列入课程表, 系统学习满族剪纸知识, 掌握满族剪纸基本技巧, 进行简单作品剪、刻练习。学校教务处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3.开好特长兴趣班促提高
每周五, 利用全校最后两节的统一校本课程时间, 开展满族剪纸特长兴趣小组活动, 即学校校本选修课程。吸收有剪纸特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提高练习, 要求学生剪出具有满族特色、技法鲜明、比较精美的剪纸作品。
4.与综合实践课相结合促激情
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主题确定为“走进满族剪纸”, 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查阅网上材料、搜集剪纸名人的作品和故事, 了解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特点、代表人物、经济价值、文化底蕴、丰宁剪纸的地位, 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产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制作走进满族剪纸的小报和展板, 进而达到校园传承的目的。
5.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提升
将“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申报为国家课题“非遗校园传承”的子课题, 将“在小学校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研究”课题申报为河北省教育科研规划办重点课题, 进行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从理论、理念、实践、课程等角度, 全方位对满族剪纸校本课程进行审视与研究, 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体系, 提高教师满族剪纸的教学能力, 建设满族剪纸传承基地, 从而促进丰宁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的实效性。
6.聘请专家指导促发展
我们先后聘请满族剪纸大师张东阁、石俊凤等来校讲座、指导, 让学生感受满族剪纸文化, 提高剪纸技能。2013年12月4日, 著名丰宁满族剪纸大师石俊凤莅临我校, 面对三至五年级学生亲自进行满族剪纸教学。石俊凤老师向学生讲了丰宁满族剪纸的起源、成就、表现内容, 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满族剪纸的热爱之情;传授了满族剪纸的技巧、表现形式, 提高了师生剪纸的技能;改进了我校剪纸工具 (用猪油与白面混合制作剪纸垫板, 将剪纸刀尖完成不同弧度, 刻制不同大小与类型的剪纸作品) , 提高了学校剪纸教学的水平。
7.开展展示活动促成果
(1) 组织学生进行“我爱家乡, 我爱剪纸”演讲汇报会。每学期在三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 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喜爱之情, 从而通过了解家乡艺术成就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2) 举行学生优秀作品展。每学期在艺术节、六一活动中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目前已展出学生作品6期, 学生的“水浒”人物系列栩栩如生, “飞天”系列潇洒飘逸, “戏曲脸谱”系列刻画入微, “满族服饰”系列特点鲜明……充分体现了丰宁满族剪纸的阳刻为主, 阴刻为辅, 批毛纤长, 形象生动的特点。
(3) 定期举行美术教学与丰宁满族剪纸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是传承满族剪纸文化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将会极大提高校园传承的质量。我校定期举行美术教师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赛课等交流研讨活动, 并推荐剪纸教师参加丰宁县教体局、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校本课程说、讲课活动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 对成绩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末, 学校都要进行剪纸小能手评比活动, 给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 全校通报表扬。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在教学考评中给予加分, 并与绩效考核、年终评优挂钩。同时, 将获奖师生列入学校年度荣誉册, 永久存入档案。
五、校园传承的成果
1.我校从2011年开始, 编写了《丰宁满族剪纸》校本教材。2013年该教材在河北省首届中小学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
2.课题“小学校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实验研究”被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重点课题, 现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
3.任红茹老师执教的《走进丰宁满族剪纸》一课, 参加承德市校本课程大赛获一等奖;李辉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走进丰宁满族剪纸》一课, 获丰宁县教体局评比一等奖。
4.艺术教师编排的校园剪纸舞蹈《剪花花》, 获得丰宁县文化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5.孙庆忠老师被聘为丰宁新农村剪纸文化的指导教师。
6.学校用师生剪纸作品装点校园, 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学生的剪纸作品“民族服饰”系列、“水浒”系列、“飞天”系列、“戏曲脸谱”系列、“满族习俗”系列等已制作成展板, 成为校园走廊文化中靓丽的风景线。
7.2013年12月, 丰宁一小被县文广新局确立为“‘非遗’项目——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基地”。
满族剪纸 篇7
(一)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目前进行的新课改中的核心概念。由于它是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 甚至是课程和教学因素的直接来源, 因此对于教学的意义非比寻常。
如果按照空间要素划分,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长期以来, 校内课程资源因为是“近水楼台”, 在传统教学中利用率较高, 开发较为完善, 而校外课程资源却往往被忽视。
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本土资源有着它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 我们应当重视其价值, 同时结合自身教学情况, 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 美术课程资源与其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同样可以分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其中就包括了当地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我们可以对其开发利用, “因地制宜”地使其适应自身的教学活动, 使教学内容活泼生动, 多姿多彩。
二、本土民间美术——东北地区满族剪纸
1983年吉林省长白山区的首次挖掘中发现了满族剪纸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经考证, 满族剪纸是明代时诞生的, 起源于满族萨满教, 是巫神文化遗迹。满族“剪纸”早于满族造纸, 那时还是剪刻在各种薄片材料——皮革、鱼皮、树皮、麻布上的图案, 样式剪技粗犷、朴实。
(一) 满族剪纸的应用
满族剪纸其独特的纹样不仅有其艺术价值, 在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其应用价值。如遇各种节日, 就用剪纸来装饰墙壁和窗户, 或剪成辟邪之物;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用非纸质的材质剪出底样、服饰及儿童玩具;如遇婚礼、丧礼等重大礼仪, 在婚房中摆放的枕头顶、清明上坟时在坟头插的佛头、丧礼中焚烧的陪葬品等等都用到了剪纸;在民俗信仰中, 主要应用于祭祖、招魂。
(二) 满族剪纸的特点
1. 题材内容与众不同:
许多作品剪的就是满族人物, 装束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还有的是满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场景;还有的表现了满族所生活的长白山区的自然风光;还有的讲述长白山区的童话与传说。
2. 造型方式与众不同:一些作品中的满族人物造型酷
似远古的岩画, 古朴自然;还有的满族人物剪纸, 有的可站立, 有的部位可弯折, 是立体剪纸;还有的剪纸上面有满文, 文图结合。
3. 剪技方法与众不同:
明显与汉族剪纸的技巧不同。如直接用手撕而不用剪刀剪;图案纹样或用香火烧出, 或用香头炭黑画出, 装饰感强, 简约自然;还有的作品是拼贴后再用烟熏, 去掉剪纸后, 就形成一个整幅的剪纸作品;如有复杂的场面, 则不受艺术法则的约束而忽略第三度空间, 使人物与背景互不遮挡, 淳朴而自然。
三、将满族剪纸这一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课程内容
满族剪纸作为就地资源是有其可行性的。在东北地区, 满族文化的史料充实, 学习满族剪纸, 便于调查研究, 就地取材, 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文化共鸣。满族剪纸是东北地区满族文化历史、人文、艺术的积淀, 是满族文化发展历史的记录和见证。土生土长的满族剪纸, 是满族劳动人民艺术才能和智慧的成果, 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了东北人民豪放、善良、淳朴、勤劳的品质, 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外来文化冲击, 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渐渐暗淡。然而世界是由有着各个不同文化的民族组成的, 世界需要民族文化, 需要多元文化。中国浩瀚的历史海洋中, 有着数不清的民间美术浪花, 它根植于民间, 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 这是外来文化无法超越的。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保持文化多元性, 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教育中, 具体就是本土民间美术教育。满族剪纸紧密联系生活生产、民俗风情, 通过满族剪纸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懂得民族文化是本民族自由翱翔于世界天空的翅膀, 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珍惜民间美术,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深入探究满族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使这个国粹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摘要: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方风俗一方情, 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 孕育了她独有的文化艺术, 这里有着缤纷而丰富、古朴而深邃的满族传统地域文化遗存, 满族剪纸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长白山下古老而独特的剪纸文化, 生于斯, 兴于斯, 传于斯, 在这片粗犷豪迈的地域中独具特色, 为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剪出了一片春色, 同时也为课程改革注入动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满族剪纸,本土美术资源,课程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邓福星,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年.[1]邓福星,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