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剪纸

2024-10-04

学习剪纸(精选12篇)

学习剪纸 篇1

一、引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不仅包含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种类繁多,数量惊人。这其中,剪纸艺术就是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起源于汉代,之后经历代发展到清代最为鼎盛。手工艺剪纸于2003年被我国列为中国民间十大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为了让更多的剪纸爱好者了解剪纸,减少初学时的困难,本文旨在解决剪纸工具的选择、学习资料的搜集和剪纸过程中拖泥带水等问题。

二、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习剪纸的决定只是一时兴起,但开始学习后,就对剪纸爱不释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有如下的问题:选择的工具不顺手、学习资料的不足、剪纸过程中拖泥带水等。

(一)工具的选择

能否把一个作品剪好,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工具不顺手或选择不对,剪起纸来就会费时费力,质量还不高。一般手头会有两种长头的剪刀,直接用这两种家用剪刀剪纸,可以用来娱乐或打发时间,但由于剪刀的刀头比较厚,在剪纸时在细小处对纸张会造成破裂,图案的线条不能自然地过渡。另外,剪刀不太轻便,剪几分钟手指头或骨关节就会酸痛。

解决方法:剪纸时应选择轻便、灵活、剪刀头小的专用剪纸剪刀。除了剪刀,在剪纸过程中,刻刀、刻板、打孔器、彩纸、胶棒和透明包装纸也是必需的。

刻刀的刀头也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作品的纸张和细致程度选择省时省力的刻刀片,一个合适的刻刀能让效率翻倍。刻板一般是用橡胶制作而成,第一,不怕划刻,不会出现刻得桌子上都是刀印的惨景;第二,刻板的面比较光滑,易于在刻的过程中,旋转作品,方便快捷。打孔器在做一些比较小的圆形图时专业,不会破坏撕裂纸张,效果佳,如果用剪刀剪小圆,容易破裂,也达不到圆形的效果。打孔器大小不一,可以根据孔的大小,选择最适宜的打孔器。剪好作品后,可以把作品粘到硬一点的白纸上,注意粘贴时把握好胶的用量。最后,为了保护作品,最好装到透明的包装袋里。

(二)学习资料不足

对于业余初学者来说。学习资料是一个大的问题,跟什么资料学?从哪儿搜集资料学?学习资料的不足就造成了入门难。

解决方法1:直接网上搜索是一个办法,也比较直接,搜到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多样,搜到的有图解式的教程,也有视频教程。在这里推荐一个好的剪视频纸教程,那就是中国剪纸协会会长亲自手把手教剪纸的视频——“剪纸教程1”。简单地说剪纸分对称和非对称剪纸。对称剪纸时,首先把纸张按照一定的规律折叠:两折、三折、四折、五折等,其次在折好的纸上画出相应的图案,按照图案把多余的剪下,最后展开,一个对称的剪纸就跃然纸上了。

解决方法2:求教于剪纸名家著作。吴良忠先生的《中国剪纸》涵盖了剪纸艺术的深厚渊源、制作工艺、各地风格特色及其转型与新生,展现了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在特定的时空中精彩的17年。罗枫先生的著作《中国剪纸技法》从剪纸历史、剪纸特点、剪纸技法和剪纸精品四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剪纸的文化知识。

(三)剪纸过程中拖泥带水

剪纸过程中拖泥带水是说在剪的过程中,力度掌握的不到位,在剪细小处,留有纸张粗糙的碎毛,剪出来的作品不光滑。

解决方法:一要热爱剪纸艺术,享受剪纸的过程;二要有耐心和信心,剪纸是一个慢动作,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一个小时就剪出来一只简单的蝴蝶,剪一幅复杂的图案需花费4-8个小时,这就要求剪纸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完成这项细活;三熟能生巧,剪纸是一个技巧工作,在掌握基本技巧后,自己就要勤加练习,由易到难,由粗糙到精细。做到这几点,功夫到位,就可以剪出以下作品(注:作品图片为作者自剪自拍)。

三、结语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好的剪纸作品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它融合了劳动者质朴的思想品质、亲近自然的阅历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等是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中反映出了的质朴、纯真、富于装饰性的风格,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希望本文给剪纸爱好初学者一些指导经验,在学习剪纸的路上喜上眉梢,更好地弘扬中国剪纸艺术,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何红一: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6).

[2]罗枫:中国剪纸技法[M].金盾出版社.2009年8月1日.

[3]吴良忠:中国剪纸[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6月1日.

学习剪纸 篇2

梅渚小学 张浩炳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学习、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在学校短短的几天培训学习里,观摩了几节课,给我们授课的是金婵婵老师,用她的高超而又先进的纸艺教学思路让我折服。

金婵婵老师上课使用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红纸贯穿了我们几次的课程。

开始,主要学习的是使用剪刀剪纸,剪动物花卉等,并且学习了团花的剪法。后来学习了刻纸,使用刻刀,在纸上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熟练地可以一次性刻出十几张。在第一节课,老师讲解了剪纸的理论和技法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剪纸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当时人们使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程工艺品,在纸还有出现的时候已经广为流行,当时人们使用金箔、绢帛甚至树皮作为材料,使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去剪刻纹样。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期望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寓意着多子,中国的农民认为多子多福,家禽瓜果蔬菜等因为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的主要表现内容。剪纸可以充分地反映百姓生活的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的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他方面。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忘如教授那个贴纸的作品,再配上金婵婵老师的讲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想法,也就造就出不一样作品,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很温馨。那种空间立体的感觉与花草树木,人鸟房屋融为一体。通过这次剪纸课学习,我充分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对于剪纸这门课程,我虽然有所认识,但是通过学校给与的这次珍贵外出学习后深层次的学习了剪纸这门传统艺术,解决我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深深的明白剪纸也是考验一个人的细心和耐心的艺术。

传承剪纸精髓 发展剪纸艺术 篇3

关键词:剪纸;高中;美术教学;传统艺术

J528.1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它源远之流长、流传之广泛、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它所蕴含的文化远远超越出剪纸本身,作为民俗文化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原的文化根基,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一、因地制宜,筛选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教学《工艺》模块涉及学习内容较多,但有一些课程对硬件设备要求高,难于在课堂内进行操作。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而剪纸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并有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学生所喜爱。如何在有限的几周时间里让学生既能掌握一些传统的剪纸技法又能打破传统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笔者认真钻研教材并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课题资料,精心备课,最后,把剪纸教学归纳为三个选题进行探讨学习,第一为对称剪纸,以《“双喜”的神奇》为代表;第二为团花剪纸,以《百变团花》为课题;第三为独幅创作。

二、激发兴趣,插上想象与创造的翅膀

“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发明创作的导师,是求知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剪纸的首要前提,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学习对称剪纸中,我以“双喜”为切入点,设计了《“双喜”的神奇》一课。当学生看到课题时都很好奇,有学生问:“老师,双喜我会剪啊,但是双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啊?”我马上回答:“双喜可神奇了,我可以把一些场景加在双喜花上让它更加喜庆。”学生听了马上来了精神。我先问学生双喜字是怎么来的?因为字典根本就查不到这样的字,学生们基本上都回答不出来。在抛出问题后,再把王安石上京考试回途中同一天遇到有两个喜事:“洞房花烛夜”和“金榜提名时”的激动心情用两个喜字来表达,后来人们就一直沿用双喜来表达喜庆之事的典故告诉他们。为了引导同学们用剪纸的方式把“双喜”字变得神奇,我提供三种方法:(1、变笔画造型。2、变外形造型。3、加内容装饰)来对“双喜”进行创作。首先是教师的示范,先示范“双喜”最基本的折法和剪法,接着用“变外形造型”方法示范如何把“双喜”变神奇,学生看到加以创意后的苹果造型的“双喜” 花(见图1)

都激动的发出惊叹声;当我又把自己用“加内容装饰”方法制作的一个新郎新娘结婚的“双喜”花(见图2)拿出来展示时,他们都觉得太震撼了,从内心的深处萌发出了渴望去表现的情感,都想自己尝试设计。为了更好地表达个人创意,我鼓励学生还可以根据“双喜”的用途、祝福、场景去设计,譬如根据成语:鸳鸯戏水、喜上楣梢、鱼戏莲等表现男女爱慕的词语去设计。

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热情高涨,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一张张精彩的作品;在展示作品环节,望着大家充满创意的作品,学生们都为能够创作一幅这么有创意的作品而激动。这时,教师及时强调剪纸与民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双喜花就是广泛应用在婚礼习俗上表达喜庆热闹的气氛。劳动人民通过剪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学生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增进了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理解,增强了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三、在合作中增进友谊

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其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被动,极大的抑制住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时间一长就会削减他们学习剪纸的兴趣。而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思考、合作、探究中学习,这也为剪纸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鲜活之水。因此,笔者在剪纸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去组织教学。如在学习团花剪纸教学中,我就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协作”教学方法。为此,特意设计了《百变团花》这个内容,这课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要掌握团花制作的基本技巧还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增进友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课前我先制作了一棵大树干,这棵树没有树叶也没有花果,告诉学生这棵树代表他们班这个集体,请同学们用各种颜色的纸去制作团花,把制作的团花贴在树上作为叶子和花,这棵大树可以长得多茂盛,就代表班集体有多团结。这种需要分工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的欲望,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创作出一幅漂亮、有特色的团花来装饰自己班集体的这棵茂盛的大树干。所以,教师在教授如何折纸,再用折后的扇形进行设计,设计图案遵循线线相连、疏密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运用阴刻和阳刻技法制作等技巧时,同学们表现出了认真、专注的态度,完成作品后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团花作品贴到这棵代表班集体的大树上,为这棵树添上一彩。课后同学们望着自己班的大树都赞叹不已,不停的讨论哪个就是自己的团花,还纷纷拍照留念(见图3)。

四、在创作中创新思维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在学习完“双喜的神奇”和“团花剪纸”后,同学们对剪纸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剪纸创作的进一步探讨更加积极主动。

巧妙的艺术构思是剪纸创作的基础。在构思阶段,要求学生首先要挖掘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并艺术地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找到自己感兴趣表达的对象,如动物、卡通人物、花草等。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原始的材料,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加工。在提炼加工阶段,就需要老师激励和指导学生对原始的题材进行艺术构思,在剪纸的构图中,要忘记常规的透视方法,学习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如:形象夸张、简洁明快等。其次是剪纸画面的组合练习。画面的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就像炒菜,各种原料都备齐了,最后工序就是大厨在烹饪时的组合技巧了。组合画面时要大胆组合,随意夸张,要善于抓住物象的主要和特征明显的部分,舍去次要部分,同时又要表现出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之美。

如:一位学生想表达她的创意:地球走向和谐的想法,在画草图时她用写实的方法构思。我及时提醒她,这个主题很好,题材创新,但要艺术地处理其中的形象,运用夸张、简洁、概括等手段去表现物象,太具体、写实的形象反而减弱了形象的整体性,要在物象中寻找重要的结构线,因为剪纸是平面的、线线相连的艺术。学生在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后,在自己构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进,最后,她的剪纸作品《走向和谐》(见图4)

造型优美,采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表现物象,疏密对比合理。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剪纸的特点又加入了现代设计的气息,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民间剪纸的魅力,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培养了创造力。

五、在展示中体验成功与喜悦

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心血,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进对剪纸的信心。所以在最后一节课中,我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谈谈自己对剪纸的看法、感受。这于师生双方都有益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作业情况,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与亮点,并针对问题进行修改,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评析作品来培养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地加深对剪纸的认识。

通过剪纸艺术这个内容的学习,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民间传统剪纸的魅力,在制作过程中享受了剪纸带给大家的快乐,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祖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内心深处不断地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的民族意识不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陈竟,等 主编

[5]《中国剪纸技法》(金盾出版社.2009)罗枫著

学习剪纸 篇4

在手工区的墙面上,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只花瓶的每一个步骤。这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

费姗小朋友来到了手工区,拿起了剪刀、笔和手工纸……

“不剪了!烦死了!”费姗小朋友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一看,原来是她两次都把花瓶剪断开了。“剪坏了,是吗?没关系,老师第一次剪时,也试了好多次才成功的,你仔细看看墙上花瓶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了。再试试,你一定行!”

费姗小朋友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次她看了看图示,对折后,在有开口的一边画半个花瓶,这就意味着她的花瓶又会一分为二了。当她打开后,一脸的失望与困惑,最后,她用眼神向我求助。“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一只完整的花瓶了。”她把刚才剪开的花瓶也拼了起来,似乎产生了兴趣,又有一些疑惑。

“剪出来的花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仔细看看第二步骤。”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仔细研究,对折后又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她兴奋地给我、给同伴看。“你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这下她更有兴趣了:“我还想剪一只!”有了成功的体验,她格外开心。这次,她动手的速度又快了,剪到最后一刀时,她意识到,花瓶又将一分为二了,于是,她赶紧刹车,打开来,看了看。她又拿了一张纸重试,这一次,她找准了方位,剪出了完整的花瓶。

二、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说,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剪花瓶”案例所指定的目标是剪出一只花瓶,根据陈鹤琴的“做中学”教育原则,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老师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设计,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教学,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等,导致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

在“剪花瓶”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会不知所措;当错误反复出现时,会沮丧失望。此时我及时为幼儿提供了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三、老师支持的体现

(一)细心观察,提供情感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幼儿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对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幼儿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言行表达出来,这是“发”。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两种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可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老师应耐心观察,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在上述案例中,当费姗小朋友反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放弃。我用话语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醒她寻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徒劳的尝试。

在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费姗小朋友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多次才成功。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能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搭建“平台”,提供探究的支持。

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老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而和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则构成了幼儿的问题冲突。“理论上说,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难易难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始终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连接,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又高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问题解决需要知识固着点,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的资源或“平台”。“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在“剪花瓶”活动中,当费姗小朋友的第三次尝试失败后,我引导她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弥补,缓解失败情绪,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平台”,即暗示了中线的重要性,为她进一步地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平台”应该随着幼儿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除或重新组合。

(三)创造机会,提供反思的支持。

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教育,我们等待———一种自然的、积极的、有意识的等待。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还要明确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就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埋下的同一批种子,虽然外部条件相同,但发芽的时间依然有先有后。

学习剪纸作文500字 篇5

我一直想学剪纸,但是爸爸妈妈总是说我还小,不能用剪刀,怕弄伤手。现在我长大了,我想为家里人带来好运,便从我的小抽屉里拿出筹备已久的剪纸工具。

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红纸就开始剪,一会儿就剪完了,我打开来看,“哦不!”我剪出了一个不堪入目的图形。后来我去询问了家里的“剪纸高手”——外婆。外婆告诉我要先用铅笔画出边再剪。外婆还告诉我剪窗花的方法:

①要用正方形纸或长方形纸。

②可以用红纸、树叶、金银箔或羊皮来剪。

③剪窗花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听完,我连忙跑出家门找材料。不久,我拿着一小袋满满干树叶跑回家,直接奔向我的工作台。我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剪了起来。

这一剪就剪了三个小时,这足足三小时让我收获很多,我剪了一张“双喜”、一张“青春”、两张“大红福”、一张“五福”、一张“昆虫世界”和一张生动有趣的“海底世界”。我将我的成果给外婆看,外婆夸我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十车厢的蜜还甜!

《红楼梦》剪纸 篇6

1997年,在丈夫“剪上十年八年,花掉万二八千我都支持你”的鼓励下,周玉梅开始了剪《红楼梦》的准备。她先是认真读小说《红楼梦》和丈夫从外地买来的有配画扉页的《红楼梦》,一边反复读,一边设计图案,一边动手剪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五年的钻研、构思、绘画、镌刻,她终于在2003年5月完成了《红楼梦》剪纸作品,并参加了甘肃省文联组织的首届甘肃文化产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在冬去春来的1 800多个日日夜夜里,周玉梅的心在《红楼梦》里的人物心态、繁琐家事、公私应酬、情感交替、庭院风物、居室陈设、车轿马厩等一环一节上构思,手在人物身体均匀、衣带适体、脸庞肥瘦、眼眉情表等细微处精雕细刻,共完成506幅作品。对于一个高中未毕业,至今仍认不得“冢”等疑难字和并不懂原作品中的诗词涵义、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的青年来说,要把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达到结构多有异趣、出手自然、古朴雅致,难度可想而知。

周玉梅的描绘刀工侧重于突出人物性格。在她的刀下,功于心计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性冷孤僻的林黛玉,多情的贾宝玉,性烈刚强的尤三姐,柔弱的贾迎春,喜眉乐呵的贾母,笑料百出的刘姥姥等,个个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学习剪纸 篇7

一、民间剪纸的发展历史

民间剪纸的源头, 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史前时代, 本世纪50、6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的南北朝墓葬中发现的以动物, 花卉和几何形为题的团花, 技巧已很成熟。它作为迄今所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剪纸, 如果我们把它作为开始, 由此上溯至人类早期, 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镂空陶豆, 已朴素的反映了原始先民虚实互补, 正负相生、阴阳一体, 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 为民间剪纸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审美实现的可能性。殷商时期, 人们开始把金银锤成极薄的箔片, 在镂刻出一定的纹样, 镶缀在器物上用做装饰。他们自觉不自觉为剪纸工艺或直接间接培养了民间艺人, 提高了镂刻的工艺技术, 为剪纸的产生准备了现实的技术条件, 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剪刀, 东汉时期, 由于纸的发明。这些都为剪纸的产生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原始巫术和民俗事象为剪纸的发生提供的丰富内涵, 以及服装, 器具等日用物品的装饰需求, 剪纸的发生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人们剪影为胜, 剪彩为人, 以其欢度。

不管是从史料的记载, 还是从实际出土的花团佐证,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明间剪纸最早形成的时期, 从形式上看, 剪纸已完成了从动物, 花卉想人物发展。从内容上看, 大多数还是以原始巫术和民俗事象为主要内容, 祭祀鬼神, 求福驱灾的宗教祈祷, 这些构成了这一时期民间剪纸的主要特征, 这是人类早期沟通神人, 隔绝人类, 平息人类心中忧患的重要途径, 是民间剪纸走向成熟前的“泛神论”时期,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其神秘的功利意义远远超过由形式没造成的审美价值。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至此, 登上了它的第二个台阶——“人神化”祭祀鬼神, 驱灾求福的主题仍然是剪纸表现的主要题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文明的进步, 必然要求人的精神需求同步发展,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民间剪纸的功能逐渐由祭祀鬼神向祭祀鬼神和剪春碟、春钱、春胜以戏, 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的方向发展。

明清以后, 立春, 人日镂金剪彩为幡胜相赠的习俗日渐衰退, 在宫中也废止了由皇帝春日赏赐群臣彩胜的习制, 但民间剪纸在原有的基础上却进一步发展, 更加繁荣, 艺术形式也有所创新。

进入80年代以来, 民间剪纸一方面在旧有框架内继续发展, 一方面又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 作出多元化的选择, 民间剪纸犹如一个刚走出大山的汉子。面对多姿多彩的人生世界, 既有困顿后的惊喜和思想解放的呼唤, 又有新旧文化相交相融的思虑和彷徨, 整个民间剪纸艺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

二、民间剪纸的现代审视

民间剪纸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一个内涵丰富, 积聚了中华民族深层心理信息的智慧宝库, 在近百年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这个大背景下在民族传统世世代代传承演变中, 集中体现了广大民众崇尚礼仪, 繁衍生息的朴素愿望, 凝聚了广大民众祈求吉祥富贵, 驱灾辟邪, 多子多寿的精神需求, 这个最现实, 最基本的人生要求, 正是中国民众千百年来为之劳作奋斗的人生理想, 也是民间剪纸艺术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

三、民间剪纸的现代变异和沟通

中国民间剪纸在发展中, 经历了由神到人, 由功利到审美的沧桑巨变, 人们研究现代剪纸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研究他们怎样在完成了由民间传统向现代蜕变, 更重要的是研究民间剪纸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蜕变?民间剪纸的内在结构和外型观念及开放的造型特征三个层面与民间剪纸有着非常深厚的切合关系。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之一, 承袭了民俗文化种种精神的物化的特征, 在民间剪纸发展的初期, 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是其产生的直接温床, 民间剪纸一开始就成了某种神秘意志的表意符号, 一个由神秘力凝聚起来的变形的艺术表象世界, 民间剪纸无论是在表现母体——生殖与生命, 还是在高扬生命本源力量方面, 都和某些现代艺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现代艺术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和民间剪纸相通的契合点, 可以这样说, 这是民间剪纸走向现代的内在驱动力和文化基因。要判断剪纸到底还是不是民间传统的东西, 关键要看作为审美创造主体的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具有现代意识, 有敏锐的艺术领悟力的人。

四、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

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因为其制作工具极为简单, 使用材料又普通易得, 应用的范围又很广, 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学习剪纸 篇8

一、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文化背景

傣族历史悠久,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傣族人民的生活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文化影响较大, 在傣族的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 这从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层面上均可见一斑, 甚至也涉及当地人民重大的传统年节文化。傣族的剪纸在佛寺中的展现颇多, 常见的有佛幡和金水漏印。傣族的金水漏印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常见的建筑装饰纹样, 常被装饰于墙壁和柱子上, 折射出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傣族剪纸还被运用到人生礼仪中。傣族家庭用品中的枕、帽、包、鞋等物品也普遍使用剪纸图案。傣族剪纸的广泛应用, 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多堂、张栋在《中国广灵剪纸》一书中提到:“山西剪纸在桐叶“玉圭”出现在三晋大地之后的汉代就已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源于魏晋, 到唐宋已广泛流传。”[1]由此可见广灵剪纸的出现也很早, 广灵剪纸以家族和师徒渠道传承下来, 由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而深受人们喜爱, 流传区域更为广泛, 并日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

李光华在《傣族民间剪纸》中提到:“傣族的剪纸同国内其他地区的剪纸特征有明显的不同, 如:陕西剪纸以质朴、豪放为特征, 江南剪纸以精致、秀丽见长, 而云南的傣族剪纸, 因地处西南边陲, 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影响, 因此, 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密不可分。”[2]由此可见, 傣族剪纸在功能上更偏向于宗教信仰与祭祀, 而广灵剪纸则多用于生活多层面的表达。虽然两者的功能各异, 但所形成的影响却有相媲美之处。随着时光的推移, 它们各自在不同区域茁壮成长, 形成了独具本民族文化特质的艺术风格。

二、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艺术装饰元素

(一) 造型

傣族剪纸和广灵剪纸因它们都蕴涵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色独特鲜明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傣族剪纸的大多数题材均来源于生活中的寻常事物, 在造型方面极为灵动自由、简洁、粗犷有力, 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传递出宗教情怀。构图上, 傣族剪纸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 使事物形象变形夸张, 可以同时将自然物象和地面上的建筑物、动物、人物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在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中常见的金水漏印图案, 造型饱满, 线条明快。

此外, 对比广灵剪纸艺术, 傣族剪纸艺术在造型设计上主观创造性更强。广灵剪纸则更注重写实, 运用多层结合的方式, 体现了三维立体的效果, 拓展了表现空间。以实物为原型, 把物体的主体特征筛选出来, 用以表现物体的美, 以求神似。剪纸造型将所要表现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且相互不遮挡。造型以简单形态, 预示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于是, 广灵剪纸比与傣族剪纸更为重视形态和神韵的表达。

( 二) 色彩

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均凭借作者的主观意识运用色彩, 依据实际需求, 在写实基础上加以大胆想象与夸张表现, 从而展现了本民族的地域特色。

傣族剪纸分为单色、套色、多色组合等。在喜庆节日中剪纸多用金、红、绿、黄色。多色组合时, 作品分别加入黑色、金色, 用以协调多种色彩间搭配。金色的剪纸运用非常广泛, 在傣族佛教用品或其他物件中常见。在色彩上, 金水漏印运用红、金二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 不同类型的金色图案在暗红的墙面上显得金碧辉煌, 使建筑物更加庄严, 也营造出了浓郁的宗教氛围, 显示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色彩呈现方面, 广灵剪纸有单色剪纸、多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根据图案需求, 套色剪纸所套颜色层次也不尽相同。而多色剪纸具有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染色剪纸是广灵剪纸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剪纸方式。在广灵地区的日常生活或是大型节日中会看到剪纸色彩多以红色为主, 红色寓意喜庆与吉祥。

( 三) 图案

图案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多重崭新的视觉元素。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图案装饰性意味浓烈, 蕴藏了本民族多种独特的文化视觉元素。

剪纸在傣族地区较为常见。傣族剪纸题材广泛, 剪纸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 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象, 展现地域特色, 也有宗教故事与民间传说, 风情民俗浓郁。剪纸常见的图案有佛像、孔雀、大象、菩提树、佛塔等。剪纸的动物图案有大象、孔雀、麒麟、狮子、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然而, 动物图案大多寄寓了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例如傣族孔雀象征吉祥如意与美丽。人物图案一般与佛教精神息息相关, 有佛像、歌舞、伎乐等僧俗活动。植物图案常见有菩提树、莲花、芭蕉、荷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 其中菩提树在佛教中有着觉悟的意思, 傣族人民把它奉为神树。建筑图案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傣族的图案构成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综合纹样等。最简单的几何图案剪纸由折叠剪纸方法剪成, 常见的有三角纹、圆点纹、菱形纹等。复杂的剪纸图案则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配以花纹与自由图案。金水漏印图案在佛寺柱上常见的有花卉、藤萝、几何纹等图案。寺内的墙壁上有大象、孔雀、佛塔、仙女等图案。这些图案造型精美, 装饰性强, 具有考究的价值。傣族剪纸造型优美、风格独特, 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与民族特色。对比广灵剪纸, 傣族剪纸在图案表现上更倾向于传扬佛教文化。

广灵剪纸突破了狭窄的传统题材, 表现题材日趋多样, 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塑造现代名人形象也是剪纸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广灵剪纸造型图案尽现三晋大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传达出当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热爱自己家园。于是, 在对生活领域的关注方面, 广灵剪纸比傣族剪纸更为全面深入。

(四) 技艺

由于剪纸材料和使用工具的不同, 不同地方的剪纸形成了独具本区域特色的造型魅力, 从而, 引发出异常独立的个性审美感受。

傣族剪纸常用的制作方法是剪和凿。工具有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一幅作品可同时采用阳纹和阴纹的手法。在傣族佛寺中也能见到用布、金箔、银箔、金属片镂刻剪纸图案等常用材料。傣族剪纸的金水漏印制作方法也是一门独特的技艺, 采用剪纸的阴刻法。制作工艺是用厚纸剪出各种图案, 根据装饰部位需要, 先刷黑漆作底, 再刷红漆, 把图案贴于红色的柱子或墙壁上, 再用金粉漆漏印在剪纸图案的镂空部位, 最后取下剪纸图案, 这样在红底上会出现金色的金水漏印图案。

在艺术表现上, 广灵剪纸相比傣族剪纸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它把剪纸、绘画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自然情愫与人文情怀。虽然, 在制作工艺方面, 广灵剪纸比傣族剪纸要复杂许多。然而, 广灵剪纸的制作工具却十分普通, 剪纸的常用纸以宣纸为主。此外, 对于傣族剪纸, 广灵剪纸的点染技艺格外特别, 这表现在它染色时会运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素进行科学调配。同时, 它采用对比手法, 强调冷暖相配、明暗相间。广灵剪纸还会应用组合精装法装裱年历、挂历与台历。采用新型粘贴技术, 使剪纸作品提升至礼品、纪念品与收藏品的新高度。于是, 一扇呈现本民族民俗民风文化的窗口由此被打开。

三、傣族剪纸、广灵剪纸的发展与传承

傣族剪纸艺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因为傣族剪纸以传统技艺基础为基础, 融合了许多独具时代特色的创作题材, 呈现内容丰富多彩。在记录生活方面, 傣族剪纸增加了农业丰收、节庆、风俗等新内容。此外, 功能用途方面, 傣族剪纸拓展到家居装饰品、建筑、服饰图案、旅游纪念品等多个领域。剪纸材料也由原来的纸质材料变为铁皮、铜皮等金属材料或驴皮、布等纺织材料。将傣族剪纸图案运用于现代设计, 在设计中参入剪纸元素, 传统文化符号得以继承与弘扬。例如金水漏印图案可以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保护傣族剪纸, 我们应积极保护剪纸赖以生存的环境, 加强对剪纸艺人或是这一工艺群体的重视。对傣族剪纸的开发要保护好民族文物资源, 对传承人保护, 将剪纸以旅游纪念品或艺术品方式呈现给大家。还要将专家学者、企业、高校融合在一起, 为剪纸工艺品的开发、创造及保护提供更强有力的保证。从而, 将这项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艺术宝库中留下永不褪色的一页篇章。

广灵剪纸扎根于本土文化, 流传于民间, 以其独到的技艺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广灵剪纸注重与时代接轨, 使区域文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增添了许多新功能, 可用于服饰、寿宴、插图、广告、贺年卡、连环画、封面等方面。由于使用干裱法, 剪纸突破了传统技艺的局限, 集更多功能为一体。为了对传统的广灵剪纸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创新, 相关部门采用多种措施保护广灵剪纸文化, 比如建立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 开设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等, 这些措施为广灵剪纸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应积极传承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这两项传统剪纸手工艺, 将剪纸图案作为设计元素灵活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使其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从而丰富了人类生活的艺术素质与功能意义。此外, 也可将剪纸艺术运用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现代设计中。将现代设计与时代接轨, 既可满足现代人对良好物质生活的需求, 也间接保护与传承了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的技艺。

结语:

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淌了数千年, 皆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许多民间剪纸艺人与专家、学者专注传承、研究与创作傣族剪纸或广灵剪纸作品, 使传统剪纸艺术融入了现当代的先锋观念, 从而, 为剪纸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1]张多堂, 张栋.中国广灵剪纸[C].山西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 10, 1.

有趣的剪纸 篇9

剪纸是我感兴趣的事,也是一种民间工艺,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很多人家会在窗户上贴上一些精美的剪纸作为装饰。剪纸有各种各样的图案,鸟、鱼、兽、花草树木……剪纸人可以把它们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剪纸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妈妈告诉我: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镂空艺术。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签、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的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唐代李远在《剪彩》诗中写道:“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写的就是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好效果。

自打我记事起,每年放假时都会去外婆家,去看舅奶奶剪纸。舅奶奶有一双巧手。只见她左手拿着专门折好的红纸,右手拿着剪刀,专注地剪了起来。右边咔嚓几下,左边咔嚓几下,剪刀随着手拐来拐去,一会儿的工夫,她手中就出现了机灵活泼的小兔子。小兔子竖着两只耳朵,圆溜溜的眼睛一直盯着手中抱着的大萝卜,仿佛小兔子看着那翠绿欲滴的大萝卜,口水都流了出来。

我觉得舅奶奶的手就像魔术师的手,好神奇!我也迷恋上了那红色的世界。妈妈看我也很喜欢,就让我和舅奶奶学习剪纸。我们在外婆家待的时间短,舅奶奶教我一些基本的知识,选纸、折纸,剪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不仅训练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发挥了我的想象力。

我爱涂剪纸 篇10

打我记事起, 受爷爷的熏陶, 就喜欢上剪纸了。爷爷是个爱剪纸的人, 他收藏的剪纸可多了。什么花鸟鱼虫、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之类的, 他都有。这些剪纸形态万千、色彩明丽, 别有一番特色。爷爷送了我两沓还没有染色的京剧脸谱剪纸。我把它们颠过来倒过去地看, 不知拿什么染。忽然, 我看见了我的水粉颜料, 便用水粉涂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涂了几张, 但风干之后并不好看, 硬硬的, 皱皱的, 还卷了起来。

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我画水粉画时, 有的画也卷了起来, 这大概是一样的。别人染色用墨水, 我也该用啊。水彩笔里面有墨水, 就用水彩笔试试吧。

我立即拿出三十六色水彩笔准备染色。我先找来一张废纸放在剪纸下面, 再用黄、绿颜色涂“头戴”, 粉、绿交换着涂“绣球”。忽然, 我一不留神, 多用了点力, 就把剪纸给弄坏了, 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哪。后来, 我不敢分神了, 全神贯注地涂了起来, 最后完成了。等风干之后, 望着我的“作品”, 不禁有些失望, 各种颜色交织在了一起, 形成“杂色”, 都不知变成什么了!我想:这应该是我练得不够到家吧。

从此以后, 我每天都坚持涂一张剪纸。爷爷见我的剪纸用完了就又送了我几沓。“功夫不负有心人”, 到我九岁时, 我就能把剪纸的颜色涂得恰到好处, 力度的控制也能够得心应手!

我爱涂剪纸。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在勤中求, 艺在细中练!”

(指导教师:李桂琴)

开头的一个个比喻用得好, 很吸引大家来读。

有兴趣点, 有好奇心, 敢试验, 是一个小学生的优秀品质。

不怕失败, 贵在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去解决。

自己涂剪纸的经过是习作的重点内容, 描述得很细致, 有声有色。

你终于成功了, 好样儿的!心里甜不甜?

漫话剪纸收藏 篇11

剪纸,又称剪画、刻纸,是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剪纸艺术在我国对外国际文化交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许多外国友人视为收藏佳品,尤其是每逢春节和元宵,一些充满喜庆气氛的剪纸作品更是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剪纸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上有关剪纸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司马迁《史记·晋世家》中。汉晋时,民间妇女就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形花鸟图案,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唐诗中有关剪纸的吟咏很多,李商隐《人日记事》诗云:“缕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到了宋代,随着纸张生产的提高和进一步普及,剪纸更为盛行,这时有了专业艺人和专门的剪纸手工业,宫廷中也出现了在立春日向文武百官“赐金银幡胜”的习俗,宦官之家也在这天缕金剪纸,并饰以珠翠,相互赠送。到了明清,剪纸已发展到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人们作窗花、门笺、团花,象征吉祥和喜庆。清代更有文人将绘画和书法用剪纸的手法来表现,使民俗剪纸和文人剪纸在清代交相辉映,产生了更加丰富多彩,风格富丽的“造型剪纸”。剪纸作为中国民俗的一个种类,在神州大地上独自顽强地生长着,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目前在广大农村仍时常可以看到。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古墓葬遗址中挖掘出来的五幅团花图案剪纸。这几幅剪纸是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的遗物,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剪纸《对马》、《对猴》等几何纹形,都是用对折方法剪成,展开后呈团花状。这些剪纸技术成熟、构图饱满,充分反映了当时剪纸流行之广。据传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也收藏着一幅中国古代的剪纸,由美国人帕芭拉·斯蒂芬在中国收集而得,是唐代祭祀用品,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剪纸作品精彩纷繁

剪纸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剪刀剪,另一种是刻刀刻。因为要在纸上剪或刻出画面,而不是用笔画出来,便必须把纸镂空,而线条又必须相互连接,这样才能让剪好的画面不会散落。剪纸有着浓厚的装饰意味,虽说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很细微地描绘事物,但它在平面所剪出的各种图案,却带有一种朴素而夸张的美。这是剪纸艺术所特有的“刀剪味”,是画笔所不容易做到的,从而形成了剪纸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受欢迎。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剪工,进一步提高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

民间剪纸艺术的种类繁多,花色万千。以创作形式可分为阳纹剪纸、阴纹剪纸、单色、套色、点色剪纸和刻金彩衬等;以实际使用可分为窗花、墙花、门笺、喜花、供花、刺绣样底等;以创作题材可分为人物、鸟兽、虫鱼、山水、吉祥图案、图腾崇拜图案等多类。我国剪纸艺术具有很浓缩的民族特色,其最为盛行的地方,北方有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县、山西浮山县、静乐县、陕西千阳和山东曹县等;南方有广东潮州、浙江金华、江苏邳县、福建漳州、上海闵行颛桥等地。全国各地各民族剪纸风格虽说不尽相同,但它们都遵循着生活中美的规律,那就是手法简洁单纯;构图形式完美,富有韵律性;造型刻意夸张,重在神韵,色彩明快鲜艳,所推出的剪纸作品异彩纷呈。弧线婉转如流水,刀刻冷峭似挥毫,这两句话是对民间优秀剪纸艺术的最好评价。

藏家青睐名家剪纸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强烈的民俗色彩。目前,剪纸艺术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收藏前景十分看好。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里,有不少工艺美术品商店和古玩店都有剪纸作品出售。2005年春节前夕,笔者在上海城隍庙一家工艺美术品商店里就看到不少来选购剪纸的顾客。据该店老板介绍,如今喜爱民俗的都市人也日益增多,不少人逢年过节都喜欢买几张剪纸带回家,既能增加喜庆气氛,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前来购买的顾客中也不乏真正的剪纸收藏爱好者,一位30多岁的女士一次就买了2000多元的剪纸作品,用以收藏。笔者在这家商店看到,单幅精品剪纸的价位大致在100~200元,而刻工比较粗糙、内容比较简单的剪纸仅为十几到数十元,而一些名家的剪纸作品价格早已达到了数百至上千元以上。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真情无限》节目,河北蔚县郭敬林的剪纸精品《春风得意图》参与当场竞拍,拍卖价达5700元,所得款捐给了用于环保事业的“绿色银行”。

真正用于收藏的剪纸作品应选择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它们刻工精细、图案造型逼真、艺术性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升值潜力相应也大。河北蔚县有个已故的名叫王老赏的著名剪纸艺人,在2000年曾被授予“20世纪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他创立了别具一格的点彩戏曲人物剪纸,动感强烈,极富气势。他的戏曲人物系列剪纸作品已成为收藏珍品,其价值可与我国一些国画名家的书画作品相媲美。

南方不少城市也曾出现过一些有影响的剪纸名家,如上海的王子淦、林曦明、杜伟秋等。杜先生的母亲早年是颛桥地区小有名气的剪花样高手,他从8岁起向母亲学习剪纸,迄今已从事剪纸创作60多年。杜先生在传承传统剪纸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美术立体透视原理,并吸收中国画的秀气与艺术版画的粗放等表现手法,改平面剪纸为立体剪纸,形成了以江南水乡风情、城镇风貌为主调的艺术风格,给人以赏心悦目、清晰舒畅之感。他创作的《江南水乡》大型系列剪纸线条流畅、细腻秀丽,属不可多得的优秀剪纸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一般刻工粗糙、艺术性不强的剪纸作品则不适宜进行收藏,仅可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张贴使用。

剪纸收藏有窍门

笔者以为,并不是所有的剪纸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首先必须是手工制作的,现在有些机制的剪纸作品仅可用于张贴,不具备收藏价值。其次必须挑选名家作品,只有那些富于个性创造和地域特点、生动鲜活的名家剪纸作品才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因此,收藏民间剪纸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处处留心,去粗藏精,才能使自己的收藏精益求精,日趋丰富。

收藏剪纸要分门别类,有计划成系列地收藏,可以按照地域不同、内容不同、时代不同进行收藏。由于地域和环境不同,北方剪纸风格往往比较质朴,线条比较粗犷豪放,使人感到厚重;南方剪纸风格纤细玲珑,线条比较流畅,给人以秀美清新之感。收藏时,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收藏,使之成为系列。由于各地采用的剪纸材料不尽相同,有些剪纸用的纸张很簿,易破损,因此收藏保存的要求就比较高。最好的办法,是把剪纸作品轻轻粘贴在较厚和质地较好的垫衬纸上,再用塑料薄膜套装起来,然后装订成册。如果装镜框挂在墙上,要注意不能有直接阳光照射,紫外线和空气也都是剪纸的大敌,时间一长就会使其褪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甘肃泾川民间剪纸 篇12

剪纸图片一:圣位极尊, 群仙咸瞻 (如右图)

西王母与东王公, 共理阳和、阴灵二气, 养育天地, 生化万类。位配西方, 母养群品。上清宝经三洞玉书, 凡所授度, 咸所关与。登仙得道者, 亦属辖隶。例如《龟山丹皇飞玄紫文》云:“西王母德酬高玄, 故为万气之母”。《九灵太妙龟山玄录》则记载西王母“总领仙籍, 承统玉清”。由于西王母制召万灵, 统括圣真, 致有神妙之玄学体现, 信仰者自然通灵, 承接大行梵气, 弥罗一身。

剪纸图片二:圣居天心, 华光朗焕 (如左图)

西王母的先天圣居为昆仑玄圃, 远古之际仙降于中土时, 则居于今日甘肃泾川之回山。《历代先真体道通监》及《墉城集仙录》皆认为西王母居:“昆仑玄圃, 阆风之苑。有金城千里, 玉楼十二, 琼华之阙, 光碧之堂, 九层玄台, 紫翠丹房。左带瑶池, 右环翠水”。昆仑, 相传为中原西方之灵山, 西方之仙境, 中国西部之山, 皆发脉于昆仑, 言昆仑即代表西部众山之意, 回山列属其山脉。战国以后, 渐以西王母故国的存在地域为回山。

剪纸图片三:圣地回山, 神灵敬守 (如右图)

汉武帝问道后, 西王母即很少再降临人间。然而古西王母部族则因考古的研究发现, 得以窥知今甘肃省泾川回山乃为西王母一处圣地。秦汉之先, 中国西部的渭河上游、洛河上游一带遗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回溪”等古地名 (见《史记》、《汉书》) 。这一带从五帝时至西周, 均属中原民族疆域以外的西部地域, 历代皆为古戎狄族所据有。泾川回山居其中, 故有“回中山”之称。又因回山自古为西王母神灵所敬守, 建筑名为“王母宫”, 又称“王母宫山”。据《集说诠真》云:“西王母姓杨名回”。《神异经》云:居于回屋, 推得“回”与“西王母”实则相同。回山者, 西王母之山, 因西王母别名回而命名。

剪纸历史悠久

剪纸历史由来已久, 翻开国内有关剪纸的专业书籍和文章, 都可以看见关于泾川剪纸话题的记载。和大多数剪纸之乡一样, 泾川民间除了逢年过节、婚庆满月都要在窗户上贴剪纸以营造气氛外, 在其他节日或民俗活动中也有剪纸形式内容。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廿三, 泾川民间有“燎干干”的民俗, 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孩子们将成串的剪纸娃娃亲手烧掉。这种习俗不知已经历经了多少代, 今天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知道亲手烧掉的“疳娃娃” (即剪纸娃娃) 越多, 就越吉祥。

据负责开发“西王母剪纸”的泾川县文化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魏海峰认为, “疳娃娃”应该是五十年代流行的疳病 (疳病是由于喂养不当, 或多种疾病的影响, 使脾胃受损, 气液耗伤而引起的一种内伤性病症。临证表现以形体消瘦, 饮食异常, 精神不振, 烦躁不宁, 面黄发枯, 大便不调为特征。病久则易合并其他疾病而危及生命。因此, 古代医家把疳病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 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 儿童夭亡率特别高, 于是人们希望能“烧死”这种病, 而剪纸娃娃则是疳病的化身, 所以叫“疳娃娃”。可见, 泾川剪纸在民间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既能为喜庆添彩, 又能驱害辟邪。

民间高手武桂英

2004年初, 魏海峰在泾川县丰台乡通尔沟村巧遇了80多岁高龄的民间剪纸艺人武桂英老人, 被老人精湛的现场表演折服。在几日的走访中, 魏海峰还看到有很多像武桂英老人一样热爱剪纸艺术的妇女们。这些老人在闲暇的时候, 常坐在家门口相互交流剪纸艺术, 观看别人的剪纸手艺。魏海峰告诉记者, 这些妇女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中的老人学习剪纸, 80多岁高龄的武桂英老人, 已经剪了一辈子了。在后来的文化开发资源调查中, 魏海峰发现, 剪纸是泾川最具有民众基础的民间技艺之一。

同年, 泾川西王母文化代表团访问台湾地区, 带回了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教授王天麟撰写的《西王母圣记》一文。这篇文章从宗教学学科的角度, 论证了西王母和泾川的文化渊源, 是一篇难得的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章。泾川县文化产业办依据王天麟教授的这篇文章的十个部分, 提炼创作成十副剪纸, 论文与剪纸交相辉映, 命名为《西王母传》, 以精美的硬壳封面和礼品盒包装, 一经推出就被平凉市人民政府指定为平凉市首批旅游文化纪念品。

在2005年泾川举办的“海峡两岸西王母研讨会”上, 《西王母传》剪纸博得了海内外民俗专家的赞扬, 并被台胞批量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被肯定的泾川剪纸

2006年4月份, 隆重推出的《西王母传》剪纸由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教授王天麟先生撰文, 文中多处论证西王母与泾川的文化渊源, 配以省美协会员、泾川县文化馆美术馆员刘文君的剪纸图案设计和泾川县优秀民间艺人的剪纸工艺, 成为具有厚重文化内涵和高度艺术的泾川特色礼品, 产品一经推出即备受各界青睐, 产品供不应求。推出的《柳毅传书》剪纸四条屏, 在全国剪纸产品中, 率先把民间的剪纸艺术与高雅的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令人耳目一新, 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收藏潜力。

在泾川一中校庆时定向开发的《历代名人咏泾川》剪纸纪念册, 以历代名人吟咏泾川的绝句佳作和现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泾川主题作品为蓝本, 立意高古、制作精美, 受到校友的喜爱和好评。

2007年“五一”前夕, 泾川县开发的西王母系列剪纸、西王母朝圣纪念卡和县邮政局开发的《柳毅传书》原地纪念册同时跻身由平凉市人民政府冠名的“平凉市首批文化旅游纪念品”之列, 占平凉市文化旅游产品冠名总量的30%, 冠名产品数居全市各县区第一。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6月底, 西王母剪纸被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文化出版局确定为代表平凉参加省文博会的主要文化产品, 并在兰洽会期间展出。先后被确定为西王母浴苑更名、泾川一中校庆、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等县内大型活动纪念品。

泾川剪纸面临的危机

【学习剪纸】推荐阅读:

剪纸06-01

中国剪纸06-16

满族剪纸09-01

剪纸活动11-16

剪纸设计11-28

剪纸教育12-03

剪纸课程12-21

剪纸模板05-20

剪纸05-20

剪纸介绍11-24

上一篇:作者投稿下一篇:贝叶斯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