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剪纸教学

2024-09-14

美术剪纸教学(精选12篇)

美术剪纸教学 篇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 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语言在美育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而剪纸教学并非是单纯的剪纸传授, 而是一个通过剪纸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思维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 又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呢?结合近三年的选修模块教学实际, 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讲解剪纸历史、欣赏剪纸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剪纸模块的第一课, 我将其定为艺术欣赏课, 分三步进行:

1. 欣赏阶段

运用多媒体欣赏舞蹈《剪纸姑娘》或动画片《八仙与跳蚤》, 导入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剪纸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阶段

(1) 讲解剪纸的起源、种类。 (2) 讲解剪纸的制作过程以及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3) 讲解分析各地剪纸的特点与风格 (注意结合高密剪纸的风格和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 各地的剪纸各有千秋:西北塞外的花样粗壮朴实;江南苏浙一带的剪纸灵巧纤美;高密剪纸的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 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结合这些进行课堂教学,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 讲解如何鉴赏优秀剪纸作品。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是怎样融入现代生活的, 比如与现代服饰、包装、家具相结合所产生的新颖奇特之美。

3. 动手实践阶段 (以一分法蝴蝶剪纸为例)

(1) 欣赏蝴蝶剪纸。 (2) 讨论分析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美感。 (3) 教师给学生作剪纸示范,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欣赏、讲解、动手实践三部曲后, 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想学剪纸的浓厚兴趣, 这就为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授基本知识, 熟练基本技能

首先学习基本的折剪方法:一折法 (蝴蝶剪纸) 、四分法 (喜字剪纸) 、五分法 (《五福捧寿》) 、六分法 (雪花剪纸) 、十二分法 (《对鹿团花》) 、十六分法 (《对蝶团花》) 、单独纹样剪纸 (喜上眉梢剪纸) 、套色剪纸。在折剪的过程中, 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装饰纹样: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云纹等。教师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 经过几周的学习, 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剪纸创作了。

三、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创作阶段

1. 了解创作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 先讲评范画, 再讲解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与阴刻的区别及阴阳相结合的方法所呈现的效果。

2. 辅导学生进行艺术构思

教师要激励和指导学生发掘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将其进行提炼加工。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作技巧, 如变形、夸张、组合、取舍等,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好采用小组学习法, 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让他们在剪纸实践过程中, 充分感受民间文化魅力, 练习剪纸技巧, 掌握剪纸艺术。

四、展评学生作品, 请部分同学阐述表现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品评价

通过举办画展、点评作业等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民间剪纸艺术的欣赏阶段最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图片,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剪纸技法和装饰手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视频和音乐,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其次, 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宜太难。虽然是高中阶段, 但学生基本没有剪纸基础, 所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还是应该从基础的折剪技法入手, 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地进行,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现代生活的感受和自己的审美情趣, 创作出富有时代感和审美个性的剪纸作品, 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总之, 剪纸艺术教学能否教得有效果, 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只要教师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方法得当, 耐心引导, 剪纸教学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校开展民间剪纸模块教学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深得同学们的青睐和喜爱, 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剪纸作品层出不穷, 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美术剪纸教学 篇2

美术课剪纸教学实践

【摘要】 剪纸这一司空见惯且极具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渊源,深受世人喜爱。剪纸作品逸趣横生,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被广为认同。剪纸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关键词】 剪纸艺术 作品欣赏 教学互动 兴趣培养 创新意识

一、多观摩,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与用途

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教程和学校特色教育来抓。我任教四年级数学兼美术教师,尝试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并对剪纸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将剪纸教学引入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门民间艺术。

作为一名小学教员,我从小就喜欢剪纸,也经常从事一些简单的剪纸艺术创作,苦练作为兼职美术教师的基本功。

前几年,有人从陕北延安旅游回来,带给我几幅全国著名剪纸艺术家李福爱大姐的剪纸作品,我与同学们一同欣赏。也欣赏本土名家的剪纸作品。那一张张灵动精美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也让师生开阔了眼界。在欣赏名人佳作的同时,让学生欣赏教材中所有的优秀剪纸及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剪纸作品。

在剪纸艺术教学中,也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剪纸艺术的相关历史知识。

我们洪江市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黔阳县。黔阳历史悠久,据本县高庙遗址考古发现,早在7400年前,黔阳己进入神农炎帝稻作文明时代。高庙文化表明远古艺人工匠,已能娴熟运用以图案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表现手法,尤其雕刻与镂空艺术运用完善,与今天的剪纸艺术有传承和延续关系。

黔阳剪纸起源于远古及周楚时期的祭祀、婚娶等民俗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剪纸工艺,早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不解之缘。到了宋代,剪纸已经普及,并开始出现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特别是明清时期,剪纸己达高峰,每家每户、每个女人都会剪纸。《黔阳县志》记载:黔阳剪纸相当普遍,特别是黔城、托口不少妇女精于剪纸。至今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挂喜钱、贴窗花。结婚、祝寿、乔迁,都要张贴喜庆剪纸。连祭祀、庙庆,都要挂贴剪纸。剪纸更用于布鞋取样、刺绣底稿、布料印染样版等,民间流传甚广。特别是婚庆、寿宴剪纸,全是红色,用大红纸剪成,以增添喜庆气氛,深受民众喜爱。

黔阳的木雕、石刻,都采用剪纸艺术的花纹样版,雕刻的物件精美绝仑。黔阳生产的小镜屏,利用剪纸图样,在玻璃上以彩漆绘出牡丹、雄鸡、仙鹤、寿桃、花好月圆等图案,用作婚寿喜庆礼品。黔阳剪纸深入民间,丰富多彩。

剪纸及剪纸图案不仅可以用来做邮票,还可以做书签、图书故事插图、连环画及动漫电影。近年来人们还把它广泛用于舞台设计、室内装饰,以及服饰刺绣、陶瓷工艺等制作。

学生通过学习民俗剪纸,可培养对乡土艺术的热爱,感受本土艺术之美,提升审美意识,培育美学情趣。

二、多动手,掌握各种剪纸方法

剪纸是在纸张、布绢、金箔、树叶、笋壳等物品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剪纸手法有剪、刻、凿、撕、烫、扎、编、绘等。

剪,就是用剪刀将纸、布、叶等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是一种最为简便、最快捷的剪纸方法,但剪纸层次不能过多。黔阳剪纸多用剪刀剪。

刻,是将多层纸钉牢,放在腊板(刻板)上,用刻刀雕刻。一般剪纸工匠雕刻绣花纹样,都用刻纸方法。

凿,先将一迭纸摊平,压紧,钉牢,按照模板原样,用各种不同的凿子,打凿出各种花样。一次可打凿上百张图案。至今逢年过节,办喜事,大门上挂的“喜钱”就是打凿的。

撕,就是用手撕纸,撕树叶,可以起到不同的艺术效果。烫,即是用香火、炭火或电烙铁,在纸上或布绢上烫烧出剪纸效果的图案,也别具风味。

扎,是用竹篾、木条、金属丝等,扎出各式各样的立体剪纸物件。如过年舞的龙灯、花灯,家家悬挂的宫灯,丧葬用的棺罩、灵屋,冲傩、庆庙扎的傩神(俗称吞口)等。

编,是采用竹篾、绳索,编织成各种剪纸图案,有各种竹编,有缝衣服的衣边、裙边,有背小孩的背带等。

绘,是用画、拓(印)、熏(以前用油柴熏,后来用煤油灯熏)、印(复写、复印)等方法,绘画出剪纸样稿或图案。

剪纸材料的选择较为随意,一般根据用途来确定剪纸材料,常用的村料有以下种类:纸。婚、寿喜庆多用大红纸、腊光纸,也有用彩色宣纸。丧事则用白纸、蓝纸;做底样的纸张就比较随意。布。布匹和绫绢,用作剪贴画和剪纸装裱。叶。树叶剪纸,粘贴画都相当漂亮。丝。竹篾、棕丝、绳索、金属丝都可编织剪纸画。黔城然翔园的棕丝画就是运用剪纸工艺,用棕绳制作的一种画艺。箔。用金、银、铜、铝、锡等各种金属箔片,剪切出既美丽又实用的各种图案。铜匠用剪纸工艺,将铜片剪成花、鸟、鱼、虫图案,焊制成各种器皿用具。银匠运用剪纸工艺,将金银箔片打制成各种首饰。黔阳剪纸多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有以下用途:一是张贴用。即直接贴于门窗、墙壁、彩礼之上以为装饰,如喜钱、窗花、灯笼花、纸扎花等。二是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等。三是刺绣用。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帐檐,如鞋花、帽花、衣袖花、枕头花等。四是印染用。作为蓝印花布的印板,用于被面、门帘等。五是雕刻用。用作木雕、石雕和编织的样稿。

当然,对于小学生,一般掌握了以下方法就可以了。

1、折纸。折纸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环节,由易到难,先学会对折法、三折法、四折法……熟练掌握各种折纸的方法。

2、动手画图案。把折好的纸先跟老师学画图案,然后再剪下来,稍微熟练一些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画喜欢的图案,这个环节要与美术课结合起来。

3、动手剪。把画好的图案沿线条剪下来,下剪的力度要均匀,线条要流畅,熟练之后就不用画图了,直接下剪刀,随意剪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有些细小的部分还会用到刻刀。

三、多展评,激发兴趣爱好,收获自信

黔阳有汉、侗、苗、瑶等多个民族,侗族、苗族、瑶族是黔阳的土著民族,世居黔阳。长期以来,各民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融合,诞生了丰富的剪纸式样,为学生习作本土形式多样的剪纸艺术创造了条件。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不同形式展览学生作品,在课堂中及时展示。做得比较好的,我及时粘贴好,给其他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肯定了做得好的学生,而且给了其他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另外,每月进行一次剪纸展示比赛,推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剪纸、热爱剪纸、参与剪纸。并且通过班级微信联络群,把作品发到群里,让家长也了解剪纸,支持剪纸。不同形式的展示,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学生在展示中,收获了自信。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剪纸教学 篇3

一、设境:给剪纸安一个家

寓情于境,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惯用手法。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的认知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对抽象、高度概括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将教学内容放置在特定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容易激发他们对“剪纸”这类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以生活的角度拉近他们与“剪纸”的距离,为剪纸教学创设一个合情合理又趣味多样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生活话题等形式,为有些陌生的剪纸教学安一个充满童真色彩的家。

在小学三年级美术《剪纸》课上,为了轻松活泼地导入“剪纸”这个教学主题,利用儿歌《剪窗花》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剪窗花》的动画视频,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学生很快就被跳跃的旋律带动起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拍起了节奏,有的学生则跟着歌谣唱了起来。在“窗花”这个最典型的剪纸形象中,学生很自然地将关注焦点放在剪纸上,通过欣赏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向剪纸学习迈出第一步。

通过歌谣情境的创设,剪纸教学的开展变得顺其自然,学生在欢快的、充满童真趣味的歌谣中,自然地走进民间艺术剪纸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给学习找一群伴

剪纸这项民间艺术的学习与探究对于小学生而言,熟悉又陌生,在幼儿园阶段,不少学生就有动手剪纸的学习经验,但对“剪纸”本身却知之甚少。为了降低剪纸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帮学生找一群伙伴,鼓励他们在互帮互助、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开展剪纸探究活动。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尝试把学生的个体活动转变成小组的集体探究,以合作的力量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在教学三年级《剪纸》中“折剪技法”这一部分时,折剪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它以对折剪的方式,展现了魅力无穷的对称美,这个技法说起来抽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难理解。在示范后,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下,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尝试田字折、米字折、正反折等,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员最先完成所有的折剪任务。

在示范的引导下,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加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有的小组步伐一致,先从一字折入手,互帮互助,直到每个成员都完成任务才进入下一个折剪的学习;有的小组则先各自探索,在探索后,分享各自的实践成果,展开交流活动,人人争当“小老师”。

三、搭台:给作品设一个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往往以“上交——教师评价——班级交流”的形式存在于课堂。剪纸作为手工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并不好统一上交、保存,另外,剪纸作品具有欣赏性与装饰性。那么,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们办个小展览,让这些凝聚着学生心思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彩与用处呢?在作品的评价上,可以多加点新意,为小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多元舞台,从而深化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在三年级《剪纸》教学的创作活动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布了一份“创意剪纸作品收集令”,在这份作品收集任务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剪、贴”三个步骤,完成一幅创意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围绕“我的家乡”展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展开探究活动,以投票或互评的方式,推选出两幅参赛作品,进入到班级最佳作品的角逐。从小组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并注明设计意图,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投,挑选出其中最富有创意、最具有美感的作品。

总之,剪纸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传承与应用过程中,它不仅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同时与时俱进,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厚重的传统民间艺术变得活泼一些,更加亲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这小小的剪刀变得出奇,让这小小的红纸千奇百变。◆(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美术剪纸教学 篇4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都很喜爱。而很多学生都是在日本漫画或卡通动画中成长的, 对美国、日本的动漫文化了解很多, 但是对我国的民族艺术却不了解。剪纸不仅是民间艺术, 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儿美术教师及相关学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剪纸更好的结合, 并不断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在丰富孩子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了解认知的同时, 还能学习剪纸艺术品制作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 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幼儿美术教学也能发挥育人、传技的作用。

2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优势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 不仅历史悠久, 还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 是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的艺术, 具有回归自然的乡土风情, 朴实天真,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剪纸教学, 不仅能够让学生手脑共用, 开发智力, 还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观察力, 促进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拓展。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还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 要大力支持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剪纸教学的开展, 并积极的组织多彩生动的活动, 丰富剪纸艺术教学的方式。

3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策略探讨

3.1 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教学目的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 是以教师树立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 而教学策略是重点。所以, 幼儿美术教师首先需要对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的目的有深刻理解, 要认识到剪纸教学对孩子锻炼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智力发展, 还能促进幼儿对美术及艺术的欣赏有所启蒙, 为日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积极作用。

3.2 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 具有独特的韵味, 剪纸艺术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 就需要对当地资源充分利用, 将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剪纸教学中去。例如本地艺术馆, 必然有很多优秀作品, 其中有很多剪纸艺术作品,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此具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充分利用在剪纸教学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活动, 让孩子们参观欣赏剪纸作品, 并且搜集当地剪纸艺术流传的故事及发展历史, 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作品, 又分享各种故事,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促进孩子对剪纸艺术的欣赏意识, 还能激发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3 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是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如果采取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 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降低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例如很多教师在孩子剪纸作品完成后会这样问道:小朋友们, 你们看谁剪的最像啊?如果教师经常这样询问, 就会给没有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造成心理打击, 他们会受到情绪影响, 时间长了可能会降低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 要对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多元化重视。例如, 在选择剪纸作品时, 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生活中接触最紧密、孩子感兴趣的剪纸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会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来;还可以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化, 激发孩子的思维拓展, 如剪五角星时, 可以从颜色、材料等元素上加以改变, 促使孩子对剪纸有不同的认识。

3.4 加强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剪纸的学习是手脑并用的一项活动,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 其实难度较高。小孩子在剪纸方面很容易模仿, 而教师不能让学生认为剪纸只是简单的模仿, 也不能让小孩子认为剪纸很难。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模仿与创新合理融合。根据幼儿的好胜心、好奇心及好动来激发他们同事用脑、动手并观察。引导孩子对自己周围事情进行观察, 并发现新事物, 在对事物特性了解之后, 让孩子随意画画和剪纸, 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和创新, 让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3.5 营造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

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 要对幼儿剪纸教学的视觉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视, 这能让幼儿不自觉的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

3.5.1 开放式环境的创建

开放式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互相观察和欣赏小朋友之间的剪纸作品, 为此, 很多教师采取幼儿园内部布置剪纸长廊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对作品观察、欣赏并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对本地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搜集, 然后进行模仿, 将模仿后的剪纸作品展览在剪纸长廊中, 将楼梯两侧、教室内的板报上都布置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幼儿欣赏到本地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还能欣赏小伙伴们的剪纸作品, 促进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特色,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孩子对剪纸的兴趣, 同时布置的小伙伴们的作品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5.2 个性化空间的创建

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特有的剪纸作品展览区域, 为孩子们建立一个个性化空间,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探索, 将班级里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展区内, 并尽量建立能够让幼儿进行对话的氛围, 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积极参与。而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对民间艺术更加关注。

4 结论

总之, 幼儿阶段的小孩子本身就具有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如果教师合理利用, 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手挠并用, 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会导致幼儿对剪纸失去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 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拓展, 在幼儿创作剪纸作品的同时, 不仅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还能开发智力。

参考文献

[1]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杨万娟如何让剪纸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文教资料, 2012

小学美术剪纸技法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历史,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民间艺术。现代剪纸是画家将民间剪纸上升为美术创作,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强调实用性、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就今天的交流学习,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1.剪纸作品采取镂空的办法,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剪纸要做到:“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此乃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靠的是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使之作对称、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天上掉景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

3.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个人认为:剪纸在刀法的运用上述很重要的,要运用巧刀刻出“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刀法在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会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我们的学生对祖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强对剪纸艺术的欣赏与制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教育。

美术剪纸教学 篇6

[关键词]剪纸教学 兴趣 问题 技法 评价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民间美术中,逐渐进入一片多彩多姿的艺术天地。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呢?结合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探本溯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由于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多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学生听了反应漠然。而把乡土文化与美术欣赏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并创设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闻名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有名的名胜古迹有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等,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因此在欣赏课中,一边用投影、宣传片给学生欣赏太谷地域特色明显的人文、建筑及自然风光,一边播放音乐,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通过设置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太谷的美景、开阔了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初步熟悉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紧密联系,并加深了对剪纸流派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境趣”

課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剪纸教学上课伊始,我就把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创造剪纸的课堂氛围。在情境的衬托下,我简要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剪纸的风格”“剪纸与民俗”等知识,学生懂得了用联系生活、联系民俗的方法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也明白了剪纸作品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及美好愿望的载体。

三、学习剪纸技法。感知剪纸艺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另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增强,也有利于剪纸技法课的开展。

(一)教师剪纸技法演示

曾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示范,其实就是把剪纸的构思、程序、技法和要领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恰当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演示剪纸符号。剪纸作品是由简单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的,学习剪纸,也应该从熟悉剪纸符号开始。我在给学生示范时,不仅要学生熟悉形状,如小圆形、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等,还要记住不同符号适宜表达的内容,如小圆点适宜表达的内容有人物、花心、水珠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才能组合出丰富的剪纸图形。

其次是演示纸张的折叠方法。教师把彩纸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用订书器订好。然后,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用铅笔画上图稿,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纸张有多种折叠方法,如五瓣折叠法、六瓣折叠法,最佳的折叠层次是四层。

最后是演示剪纸样式。基本上是演示对称或单独的剪纸样式,这样的图形较为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接受,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事实证明,教师的示范直观、亲切,能够丰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剪纸技法练习

首先是剪纸符号的技法练习。可以采用先临摹后创造的练习策略,提醒学生在下刀的时候要三思后行,剪刀运行要灵活,线条流畅,不留茬口。另外,还要细心谨慎。剪纸符号虽然图形简单,但学生要达到精确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剪纸符号的练习。学生在练习剪纸符号时,要加强同剪纸作品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起来也快些。学会了符号剪法,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四、参与作品评价,领悟剪纸艺术

通过剪纸成果的展示,指导学生参与评价,能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充分领悟剪纸艺术。同时,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借鉴与反思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运用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比如:这位同学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注意形象记忆,所以他能很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发现美的事物,又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的鼓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剪纸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7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结合近两年的实际教学, 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剪纸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使剪纸教学取得成功, 必然先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 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剪纸教学的内在需求, 为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教师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鼓励他们参与剪纸知识的学习。

1. 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 激发学生的“动趣”。

首先, 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之前, 应该放手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剪纸资料。为此, 教师把班级同学分成4组,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民间剪纸艺人等渠道, 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 形成系统材料。每组一项任务:第一组搜集文字资料, 第二组搜集图片资料, 第三组搜集视频资料, 第四组搜集剪纸实物。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认识剪纸艺术的过程, 也是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例如我了解到第二组学生在搜集图片时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想了解剪纸的具体制作方法, 他们就自发到一民间艺人处请教剪纸的技巧, 体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精神, 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 展示搜集资料成果。请各组展示成果, 并说出对剪纸艺术的认识与体会。例如:搜集剪纸文字资料的同学, 花了大量的时间把搜集来的文字资料, 进行归类和整理, 展示的材料条理明确, 有剪纸的概念、剪纸的历史、剪纸技法、剪纸流派等。他们的成果展示和讲解, 使其他学生加深了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2. 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光片, 激发学生的“视趣”。

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视频, 可以增加剪纸课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感受地域文化;对于学生开阔视野, 以及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欣赏陕北剪纸时, 我播放陕北风光片, 学生领略了陕北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 加深了对剪纸流派的理解, 增强了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境趣”。

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 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剪纸教学上课伊始, 我就把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 创造剪纸的课堂氛围。并提出如下问题:怎样欣赏剪纸作品?剪纸创作要表达什么?以此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在情境的衬托下, 我简要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剪纸的风格”、“剪纸与民俗”等知识, 学生懂得了用联系生活、联系民俗的方法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 也明白了剪纸作品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及美好愿望的载体。

再如, 在欣赏不同地域剪纸作品时, 我展示了山东地区的剪纸作品、陕北地区的剪纸作品、浙江乐清地区的剪纸作品。面对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学生被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剪纸作品所吸引,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情境的帮助下, 学生不但兴趣被调动, 更能在兴趣的牵引下探讨剪纸作品的内容。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三处不同域剪纸作品的风格与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析、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北方的剪纸风格粗犷, 浙江剪纸, 风格挺秀、细致, 展现出江南特有的神韵。

在课堂上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富有激情的情况下参与课堂学习,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剪纸技法, 感知剪纸艺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 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另外,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增强, 也有利于剪纸技法课的开展。

1. 教师剪纸技法演示。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示范, 其实就是把剪纸的构思、程序、技法和要领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事实证明, 教师恰当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演示剪纸符号。剪纸作品是由简单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的, 学习剪纸, 也应该从熟悉剪纸符号开始。我在给学生示范时, 如:小圆形、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 (见图1) 还要记住不同符号适宜表达的内容, 如小圆点适宜表达的内容有: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水珠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 才能组合出丰富的剪纸图形。

其次是演示纸张的折叠方法。教师把彩纸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 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 用订书器订好。然后, 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用铅笔画上图稿, 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纸张有多种折叠方法, 如五瓣折叠法、六瓣折叠法, 最佳的折叠层次是四层。

最后是演示剪纸样式。基本上是演示对称或单独的剪纸样式, 这样的图形较为简单易学, 学生容易接受, 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例如:我在给学生示范《团花》、《老鼠花灯》时, 及时地提问学生, 这两幅作品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见图2、图3) ?运用了哪些构成方法?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 比较准确地找到了答案:对称、重组、联想。我提醒学生, 平时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形象思维, 脑海里储存的形象多了, 才能产生奇思妙想, 才能谈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事实证明, 教师的示范直观、亲切, 能够丰富美术课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学生剪纸技法练习。

首先是剪纸符号的技法练习。可以采用先临摹后创造的练习策略, 提醒学生在下刀的时候要三思后行, 剪刀运行要灵活, 线条流畅, 不留茬口。另外, 还要细心谨慎。剪纸符号虽然图形简单, 但学生要达到精确的掌握,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 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剪纸符号的练习。学生在练习剪纸符号时, 要加强同剪纸作品的联系, 这样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学起来也快些。

其次是剪纸画面的组合练习。画面的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 就像炒菜, 各种原料都备齐了, 最后工序就是大厨在烹饪时的组合技巧了。练习剪纸构图时, 要忘记常规的透视方法, 学习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 如:形象夸张、简洁明快、构图饱满、对称均衡等。组合画面时要大胆组合, 随意夸张, 要善于抓住物像的主要的和特征明显的部分, 舍去次要部分, 同时又要表现出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之美。例如, 把天上的云、鸟与地上的人、树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把不同季节的物象安排在一个画面上等, 形成了剪纸的独特风格。正所谓:“千剪不断, 万剪不乱”。学会了符号剪法, 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 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三、创作剪纸作品, 掌握剪纸艺术

传统的美术课堂, 教师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见解和对知识的再生、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而在剪纸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创作剪纸作品, 就能放开学生的手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进一步让学生在剪纸实践中, 感受民间文化, 练习剪纸技巧, 掌握剪纸艺术。

1. 创作阶段的艺术构思。

巧妙的艺术构思是剪纸创作的基础。在构思阶段, 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发掘自己生活中有意义和艺术提炼有价值的东西, 找到要表达对象, 不管是人物、动物、植物。但是, 这些东西都是原始的材料, 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加工。在提炼加工阶段, 就需要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对原始的题材进行艺术构思, 使学生学习到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技巧, 如夸张、变形、取舍等。

例如:一位学生在构思他的《福猪》时, 只是用写实的方法构思,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 要艺术地处理猪的形象, 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表现猪的肥壮:滚圆的头、浑圆的身、粗短的腿;大面积的身体会显得简单、呆板, 缺乏生气, 可以加入花草进行装饰, 如牡丹、芍药等;猪毛的表现采用锯齿纹, 也可以加一些花瓣纹和圆点纹, 使花猪显得可爱、富贵。学生在领会了教师辅导的意图后, 在自己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进, 最后, 他的剪纸作品《福猪》既表现出了猪的肥美、可爱与富贵, 又表现出了猪的安静与快乐的性格, 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见图4) 。

2. 创作阶段的剪纸技巧处理。

剪纸技巧是表现剪纸内容的得力帮手, 是保证学生成功艺术创作的基石。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 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醒学生:在技法处理还没有确定设计方案的情况下, 暂时先不要动手剪, 否则, 结果可能是前功尽弃。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法, 动用适合表现主题的剪纸符号, 创作出富于装饰性和趣味性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创作中遇到技法问题时, 可以先和同学讨论、研究, 还可以请教老师, 把技法性问题解决好。例如:学生在创作《缝衣》时, 遇到了怎样简化、概括人物衣纹的技法问题, 开始学生把衣纹处理得过于写实、也过于繁琐, 结果减弱了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画面显得繁杂、凌乱。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繁多的衣纹进行提炼和概括, 寻找出重要的结构线。经过处理, 学生用竖线为主, 弧线为辅, 很好地表现出缝衣妇女稳坐椅子, 认真缝衣的形象, 以及安静闲适的生活环境。画面的整体性得以提高, 人物的形体结构、动态也较为生动感人。 (见图5)

再以创作《觅食》为例, 在创作时,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要大胆抓住主要的和有特征的部分, 舍去次要的和细节部分, 运用装饰和富于美感的剪纸符号丰富形象。学生运用锯齿纹表现公鸡的羽毛, 用柳叶纹和月牙纹丰富羽毛的层次, 公鸡觅食的瞬间形象跃然纸上,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见图6) 。

学生在剪纸创作过程中, 技法上除了传统中的阳剪、阴刻、剪、贴外, 还有折、画和手撕的技法。例如《水仙团花》在四瓣折的纸上剪出放射状的图案, 不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花瓣形等, 而且用了富于创意的剪纸符号 (见图7) ;《母亲》在画面处理上, 也显得大胆概括, 作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 画面组织得较为成功 (见图8) 。《打草》运用剪、刻的技法比较熟练, 柳叶纹、锯齿纹的运用自然。 (见图8)

四、参与作品评价, 领悟剪纸艺术

通过剪纸成果的展示, 指导学生参与评价, 能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充分领悟剪纸艺术。同时, 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借鉴与反思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 运用多种评价形式, 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1.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自我评价能使学生重视作业的要求, 并逐渐认识剪纸艺术, 提高学习效率;接着使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分析, 进行自我反省, 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有利于继续改进和提高。例如创作《母亲》时, 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比较客观:由于喜欢村妇的朴实, 我很想把村妇完美地表现出来, 只是剪纸技法还比较幼稚, 形象有点不太生动, 不过还是很有生活情调的。另一位创作《觅食》的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我们家的那只大公鸡最神气, 很想把它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品形象比较生动, 剪纸符号的运用还不多, 在创作时, 概括和取舍不够大胆。

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 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两位作者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 注意形象记忆, 所以他们能很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 发现美的事物, 又要善于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的鼓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2. 小组评价。

剪纸教学是以开放的形式展开的, 学生的剪纸创作活动同小组的讨论、研究联系在一起, 并贯穿始终, 因此, 小组内的作品评价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因为, 学生有了评价自己作品的经验, 所以小组评价的结果会相对客观、公正。另外, 小组集体评价作品, 学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例如, 在评价作品《水仙团花》、《母亲》、《觅食》时, 小组代表的评价就显得客观、公正:形象朴实无华, 但缺乏生动, 技法剪刻结合, 技法有待提高。这是对作品《母亲》的评价;生机盎然、闲适宁静、剪纸技艺较为熟练。这是对作品《觅食》的评价。在小组评价之后, 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讲得很好, 对于剪纸作品来说, 首先要好看, 接下来要有内容, 技法还要娴熟。

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评价才能。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作品评价, 不但能提高创作水平, 更能进一步领悟剪纸的艺术魅力。

总之, 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是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学习剪纸艺术, 使学生感受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和信息, 加深对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理解,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树立起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教无常法, 也无定法。教师只要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 就一定可以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

[2]潘鲁生.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论中国民俗剪纸》[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3.9.

[3]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7.

美术剪纸教学 篇8

1. 幼儿园剪纸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幼儿普遍动手能力差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里人都以他们为中心, 尽可能的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 许多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 家里人都会为他们完成, 生怕辛苦了自己的宝贝, 这在无形之中抢走了幼儿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 导致很多幼儿说的比做的好, 每当上剪纸课程时, 都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从何下手。

1.2 幼儿看图能力不高

剪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有效提高剪纸教学质量。而看图能力作为其中掌握剪纸技术的一个关键, 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缺乏看图能力, 看图能力不高, 而逐渐降低了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 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方面

幼儿美术教师是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然而, 在实际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剪纸教学活动缺乏全面认识;教师无法脱离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禁锢;教师对剪纸课程内容的选择很狭隘;教师实施课程管理不全面。除外, 幼儿教师对幼儿剪纸教学缺乏了解, 所做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导致幼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剪纸活动, 对幼儿的剪纸兴趣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2 家长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们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 还会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家长都注重自己孩子智力的发展, 用尽方法加强孩子的知识积累, 而忽略了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致使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动手能力低下, 在剪纸课程活动中出现种种不适应困境。

2.3 幼儿方面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开始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因而自我照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低下, 从而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剪纸课程教学。

3. 结合美术图案, 提高幼儿园剪纸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3.1 结合图案, 创设良好环境, 激起幼儿的剪纸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幼儿园美术区间的教育资源, 创设环境, 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 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那么学生的兴趣之门也会随之打开, 产生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幼儿由于年龄小, 他们对事物的坚持性与忍耐性差。因此, 教师在开展剪纸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所拥有的优美环境, 结合美术图案的使用,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环境并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 才能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剪纸时, 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辨认的图案, 如:袜子、靴子、帽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等;小朋友的玩具、用具等;花草、树木等植物。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3.2 结合图案, 因材施教, 提高剪纸水平

美术区角有效利用了其所特有的美术环境, 为幼儿美术创作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他们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剪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一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也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 敢于动手, 制作剪纸作品。因此, 教师在美术区角开展剪纸教学的过程中,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当中的图案工作,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做到因材施教, 以提高幼儿剪纸水平。下面, 以我教幼儿看图学剪蝴蝶为案例展开分析:

第一次教中班幼儿学习蝴蝶剪纸的时候, 我从幼儿园的美术区角资源库找到了与蝴蝶剪纸相关的图案教程, 当中有蝴蝶剪纸的成品图案与剪纸过程图案。我按照教程上面的图示, 将蝴蝶剪纸的几个步骤图案黏贴在黑板上, 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剪的, 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说出所以然来。之后我就把活动时间留给小朋友们, 自己在一旁指导, 让他们按照剪纸图案教程一步一步来, 有些孩子偶尔会不知所措;有的还会喊起来“老师, 我不会!”但是经过我的指导, 以及对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实行一对一指导, 小朋友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作品, 那些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图案的引导下后也取得了成功。

3.3 结合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 他们对于自主裁剪还缺乏一定的能力, 当他们面对不熟悉的图案时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裁剪, 当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图案时, 就会兴趣高昂, 手指跟着教师一起进行剪纸。可见, 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剪纸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才能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促进幼儿的创造行为。

因此, 教师在结合图案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 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剪纸图案, 如:心型、石榴、蝴蝶、小人等作品, 都是他们熟悉又易于裁剪的, 孩子们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又如一些窗花、圆头花、小鱼花边等步骤简单、操作简单的图案, 也非常适合幼儿, 可以让他们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并根据作品表现, 展开联想, 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3.4 结合图案,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现今的幼儿教育, 老师占主导地位, 他们经常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 以至于幼儿对老师抱着一种恐惧感, 不敢接近和信任老师, 最终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成效, 更是阻碍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感, 得到别人的夸奖,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用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如:小人、花瓶、鱼、树木、衣服、汽车等, 然后再把这些图案剪下来, 让学生将剪纸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丰富剪纸作品, 让学生在制作剪纸过程中体验成功, 激发幼儿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同时由于剪纸技术的限制, 幼儿的剪纸作品并不能达到与实物十分相似的程度, 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剪纸制作,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进而有效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这样, 通过图案与剪纸制作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剪纸教学中融入美术图案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有效进行美术图案的结合, 为幼儿提供形象的感官认识, 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剪纸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观的不断深入,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愈发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剪纸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授课内容, 其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幼儿园剪纸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 对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相结合的经验展开探究, 以供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 力争全面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经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隽拔.用活美术教学方法, 放飞幼儿美术梦想——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法和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年29期.

[2]吕静春.美术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 (下) , 2011年01期.

美术课堂上的扬州剪纸 篇9

初中美术第一册有民间剪纸的内容, 这些丰富多彩、形式美观有着特殊魅力的剪纸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但教材的要求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以及南北的大致风格, 如何将扬州剪纸艺术的精美介绍给学生并激起他们动手的欲望, 我在课前准备了若干大师的图片作品, 《百蝶恋花图》、《苇下双鹅》、《金鱼水草》等一幅幅巧夺神工、横生妙趣、神形毕肖的剪纸引来学生的啧啧称奇, 我随即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作品是谁剪的吗?

一些低低的议论声被多数学生大声的“不知道”淹没后, 我在大屏幕上推出三个巨大的字:张永寿。并告诉大家张永寿是扬州剪纸世家的第四代传人, 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两大家之一, 也是南方剪纸的代表, 第五代传人是他的女儿张慕莉现在是我的老师 (学生又是惊讶的表情) , 张永寿的剪纸曾得到郭沫若的盛赞:“今见南方之剪纸, 玲珑剔透得未有, 一剪之巧夺神工, 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有粗放型和精致型的, 我将一张彩纸对折, 先剪出一个蝴蝶外形, 再剪出头部和身体的线条, 然后把蝴蝶的翅膀按十字形对折, 剪出花纹, 最后将纸打开, 一只简单而漂亮的蝴蝶呈现在大家目前。学生由刚才的专注神情换成惊呼, 纷纷欲试。我告诉大家, 这种粗放型的剪纸只要一张纸一把剪刀, 作品形成快, 有一定的随意性, 适合具有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精致型的剪纸, 比如张永寿的作品, 则需要对艺术有深刻的理解, 有较好的绘画基础, 心细、手巧, 才能剪出神形毕肖的作品。当然, 剪纸和绘画一样, 初学者首先是临摹阶段, 用铅笔在彩纸上画出要剪的图样, 找一两个切入点, 用锋利的美工刀划开 (纸下垫玻璃) , 便于剪刀的尖深入, 划线要流畅, 如遇圆或弧线, 要注意刀和纸的互动, 一手行刀, 一手转动纸张。剪尖从划好的切口小心伸进, 顺着线条缓缓剪动, 一般由图案中间向四面剪。

张永寿老人曾总结出一套剪技口诀:“圆如秋月方如砖, 缺如锯齿线如须”, 对剪圆形、方形、锯齿形及线条的要领及要求做了生动的概括。他的著名的“罗汉须”菊花, 初开时是直瓣, 盛放时是就起卷, 形成螺蛳圈, 剪这种菊, 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着剪, 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 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具的菊花。而“鹭鸶羽”花开时一瓣套着一瓣, 一瓣勾着一瓣, 剪这种菊, 要运用“掏剪法”, 剪起处片片相连, 瓣瓣相随, 花瓣之间线条的粗细大小, 要参差有致, 变化不同, 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欣赏这样栩栩如生、楚楚动人的作品实在是一种享受。

学生有了对剪纸的进一步了解后, 根据自己的喜好很快确定了自己的作品定位, 不少男生拿起剪刀天马行空般的在纸上剪起来, 而更多的女生则围到讲台向我要各种剪纸图案和近距离观看我的剪纸作品, 显得兴趣盎然。一周后,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形形色色, 有舞动的蝴蝶, 欢腾的鱼, 盛开的喇叭花等, 还有一些略显粗糙的团花、双喜, 部分学生另辟蹊径, 剪出一座现代大楼, 一片树林, 各种姿态的人物等, 虽然不够精美, 但颇有想象力。我在点评时再次强调了剪纸的基本要求:处理形象时, 既要抓住物象特征, 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同时将传统题材的剪纸和现代主题创作的剪纸做了简要介绍。

美术剪纸教学 篇10

(一)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目前进行的新课改中的核心概念。由于它是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 甚至是课程和教学因素的直接来源, 因此对于教学的意义非比寻常。

如果按照空间要素划分, 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长期以来, 校内课程资源因为是“近水楼台”, 在传统教学中利用率较高, 开发较为完善, 而校外课程资源却往往被忽视。

校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本土资源有着它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 我们应当重视其价值, 同时结合自身教学情况, 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 美术课程资源与其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同样可以分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其中就包括了当地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我们可以对其开发利用, “因地制宜”地使其适应自身的教学活动, 使教学内容活泼生动, 多姿多彩。

二、本土民间美术——东北地区满族剪纸

1983年吉林省长白山区的首次挖掘中发现了满族剪纸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经考证, 满族剪纸是明代时诞生的, 起源于满族萨满教, 是巫神文化遗迹。满族“剪纸”早于满族造纸, 那时还是剪刻在各种薄片材料——皮革、鱼皮、树皮、麻布上的图案, 样式剪技粗犷、朴实。

(一) 满族剪纸的应用

满族剪纸其独特的纹样不仅有其艺术价值, 在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其应用价值。如遇各种节日, 就用剪纸来装饰墙壁和窗户, 或剪成辟邪之物;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用非纸质的材质剪出底样、服饰及儿童玩具;如遇婚礼、丧礼等重大礼仪, 在婚房中摆放的枕头顶、清明上坟时在坟头插的佛头、丧礼中焚烧的陪葬品等等都用到了剪纸;在民俗信仰中, 主要应用于祭祖、招魂。

(二) 满族剪纸的特点

1. 题材内容与众不同:

许多作品剪的就是满族人物, 装束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还有的是满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场景;还有的表现了满族所生活的长白山区的自然风光;还有的讲述长白山区的童话与传说。

2. 造型方式与众不同:一些作品中的满族人物造型酷

似远古的岩画, 古朴自然;还有的满族人物剪纸, 有的可站立, 有的部位可弯折, 是立体剪纸;还有的剪纸上面有满文, 文图结合。

3. 剪技方法与众不同:

明显与汉族剪纸的技巧不同。如直接用手撕而不用剪刀剪;图案纹样或用香火烧出, 或用香头炭黑画出, 装饰感强, 简约自然;还有的作品是拼贴后再用烟熏, 去掉剪纸后, 就形成一个整幅的剪纸作品;如有复杂的场面, 则不受艺术法则的约束而忽略第三度空间, 使人物与背景互不遮挡, 淳朴而自然。

三、将满族剪纸这一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课程内容

满族剪纸作为就地资源是有其可行性的。在东北地区, 满族文化的史料充实, 学习满族剪纸, 便于调查研究, 就地取材, 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文化共鸣。满族剪纸是东北地区满族文化历史、人文、艺术的积淀, 是满族文化发展历史的记录和见证。土生土长的满族剪纸, 是满族劳动人民艺术才能和智慧的成果, 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了东北人民豪放、善良、淳朴、勤劳的品质, 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外来文化冲击, 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渐渐暗淡。然而世界是由有着各个不同文化的民族组成的, 世界需要民族文化, 需要多元文化。中国浩瀚的历史海洋中, 有着数不清的民间美术浪花, 它根植于民间, 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 这是外来文化无法超越的。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保持文化多元性, 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教育中, 具体就是本土民间美术教育。满族剪纸紧密联系生活生产、民俗风情, 通过满族剪纸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懂得民族文化是本民族自由翱翔于世界天空的翅膀, 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珍惜民间美术,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深入探究满族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使这个国粹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摘要: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方风俗一方情, 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 孕育了她独有的文化艺术, 这里有着缤纷而丰富、古朴而深邃的满族传统地域文化遗存, 满族剪纸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长白山下古老而独特的剪纸文化, 生于斯, 兴于斯, 传于斯, 在这片粗犷豪迈的地域中独具特色, 为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剪出了一片春色, 同时也为课程改革注入动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满族剪纸,本土美术资源,课程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邓福星,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年.[1]邓福星,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年.

美术课堂上的扬州剪纸 篇11

初中美术第一册有民间剪纸的内容,这些丰富多彩、形式美观有着特殊魅力的剪纸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但教材的要求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以及南北的大致风格,如何将扬州剪纸艺术的精美介绍给学生并激起他们动手的欲望,我在课前准备了若干大师的图片作品,《百蝶恋花图》、《苇下双鹅》、《金鱼水草》等一幅幅巧夺神工、横生妙趣、神形毕肖的剪纸引来学生的啧啧称奇,我随即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作品是谁剪的吗?

一些低低的议论声被多数学生大声的“不知道”淹没后,我在大屏幕上推出三个巨大的字:张永寿。并告诉大家张永寿是扬州剪纸世家的第四代传人,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两大家之一,也是南方剪纸的代表,第五代传人是他的女儿张慕莉现在是我的老师(学生又是惊讶的表情),张永寿的剪纸曾得到郭沫若的盛赞:“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有粗放型和精致型的,我将一张彩纸对折,先剪出一个蝴蝶外形,再剪出头部和身体的线条,然后把蝴蝶的翅膀按十字形对折,剪出花纹,最后将纸打开,一只简单而漂亮的蝴蝶呈现在大家目前。学生由刚才的专注神情换成惊呼,纷纷欲试。我告诉大家,这种粗放型的剪纸只要一张纸一把剪刀,作品形成快,有一定的随意性,适合具有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精致型的剪纸,比如张永寿的作品,则需要对艺术有深刻的理解,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心细、手巧,才能剪出神形毕肖的作品。当然,剪纸和绘画一样,初学者首先是临摹阶段,用铅笔在彩纸上画出要剪的图样,找一两个切入点,用锋利的美工刀划开(纸下垫玻璃),便于剪刀的尖深入,划线要流畅,如遇圆或弧线,要注意刀和纸的互动,一手行刀,一手转动纸张。剪尖从划好的切口小心伸进,顺着线条缓缓剪动,一般由图案中间向四面剪。

张永寿老人曾总结出一套剪技口诀:“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对剪圆形、方形、锯齿形及线条的要领及要求做了生动的概括。他的著名的“罗汉须”菊花,初开时是直瓣,盛放时是就起卷,形成螺蛳圈,剪这种菊,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着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具的菊花。而“鹭鸶羽”花开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处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线条的粗细大小,要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欣赏这样栩栩如生、楚楚动人的作品实在是一种享受。

学生有了对剪纸的进一步了解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很快确定了自己的作品定位,不少男生拿起剪刀天马行空般的在纸上剪起来,而更多的女生则围到讲台向我要各种剪纸图案和近距离观看我的剪纸作品,显得兴趣盎然。一周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形形色色,有舞动的蝴蝶,欢腾的鱼,盛开的喇叭花等,还有一些略显粗糙的团花、双喜,部分学生另辟蹊径,剪出一座现代大楼,一片树林,各种姿态的人物等,虽然不够精美,但颇有想象力。我在点评时再次强调了剪纸的基本要求: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同时将传统题材的剪纸和现代主题创作的剪纸做了简要介绍。

剪出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累积和灵动的感悟,一两个课时的时间尽管只是让学生初涉其中,但扬州剪纸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是扬州本土文化中一颗闪烁的明珠,千百年来和百姓生活相依相伴。虽然今天的剪纸已从实用性变成了纯粹的观赏性,然而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它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同时具备诸如人文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等。让学生了解扬州剪纸,不仅感知了本土艺术文化的历史,开阔了视野,而且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抑或能在将来的艺术道路上铺下一块基石。

美术剪纸教学 篇12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丰富, 历史悠久, 技艺高超, 比如: 剪纸。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的手工工艺,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 以剪 ( 刻) 刀为工具, 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轻软媒体艺术, 它的灵感主要源于民风、民俗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 基于它简捷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镂空技术, 又为后来的民间工艺装饰服务。

纸的折叠性使工艺师的雕镂工艺变成剪刀的掏剪、对折与多折剪刻,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形。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化功能与民间工艺美术存在着一种审美共性: 装饰、实用。“镂空”是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服装刺绣、建筑界面装饰等各个领域, 属于劳动者的艺术, 是最经济、简捷、最便于抒情的民间艺术形式。人们以唾手可得的纸和最原始的剪刀工具创造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剪贴艺术, 它扎根于民间, 服务于人民, 作者和欣赏者众多, 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艺美术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承任务; 而从国内、国际各个设计领域来看, 剪纸艺术面对着与新时代发展的脱节和边缘化问题, 同时, 这种边缘化倾向也为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 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的知识、技术、观念的冲击下将面临着自身的延续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挑战。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间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和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上。在现代生活中, 民间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在逐步减弱, 其审美功能更加受人们的关注。在当下发展潮流中, 人们寻求一种脱俗怀旧既没有失去现代的功效又与现代的样式形成反差的审美方式, 其“实用”的背景以及严峻的内涵已经逐渐消散。“因此, 一种放弃民俗深度追寻的浅表感, 一种注重物质实效的笃实感, 一种热衷声色气氛的浮艳感以及一种突出自我价值的个性感, 可谓民间美术蜕变形态表现于现阶段的一些品格特征”。[1]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受其传承方式的影响也难以与时代同步, 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民间工艺技法的风格慢慢地走向程式化, 难以与时俱进。

3 民间工艺美术的机遇与优势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过“轴心时代”的理论, “每个文明都有它成熟的自给自足的阶段, 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该文明所依赖的土壤已经不能再提供更多有效的养分时, 这种文明必须借鉴其他的文明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 否则, 该文明虽然存在却缺乏活力, 逐渐成为一个走向衰落的文明。”[7]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贵在传承与发展, 重在与时俱进, 在社会化大发展中, 新的技术, 新的文化不断促使着剪纸艺术汲取其他工艺元素的优点与精华来充实自己, 以致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使其能够很好地复苏与蓬勃发展起来。

4 民间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4. 1 保持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作品特有的民族气质、性格及其特有的美学观念, 把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形式、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尽量避免采用将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在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组和挪用来传达某些历史信息; 而是应该基于民族传统又结合生活实际, 对剪纸手工艺进行挖掘与创新, 突显出剪纸的民族特色。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创新, 使得剪纸的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剪纸文化进一步升华, 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地完善自己。

4. 2 在原有审美基础上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 如果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入地发掘与整合, 然后再在原有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审美理念, 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深入地提炼再创造, 这样既延续了民间艺术, 又可以进一步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 唤起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传统的手工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艺术品, 我们应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将它转化为设计作品。艺术重在表现个性、表现生活, 感性内容较多一些, 而设计的目的是用于服务人类、服务社会, 因此, 民间工艺美术要与时俱进, 跟上社会生活的节奏, 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应该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选择,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民间艺术可持续性地发展。正如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里所说的一样: “在艺术的继承中, 人类审美意识的连续性对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6]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 但是人们的审美判断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 美就是美, 丑就是丑, 不管过了多少年, 东施依旧是东施, 终究不会变成西施, 嫫母也不会变成毛嫱丽姬。人类的审美意识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 突然断裂是不大可能的, 突然断裂而完全另起炉灶的审美观念就丧失了为人所理解的基础, 以此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很难服众。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进行深加工, 才能更好的保证民间工艺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4. 3 遵循市场规律, 探析发展对策

根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般原理, 当剪纸艺术作品由自娱自乐的单纯目的的作品走向市场谋取利润时, 剪纸艺术作品就具有了劳动价值, 就转换成了劳动产品, 就成为了商品, 剪纸这项民间工艺也就成了艺术生产劳动, 它面对的消费者就是那些花钱来购买剪纸作品的人, 生产与消费的规律就开始了, 确切地说这就是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规律, 要想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市场经济里的规律也就是要满足市场供求关系。据分析, 传统民间工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工艺创新匮乏、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或后继无人, 无以形成市场化。剪纸艺术作品要想持续性发展下去也应走市场化的道路, 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技法应精湛。商品只有经过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 剪纸这种工艺美术作品不经过流通也是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的, 剪纸商品的价值只有在剪纸商品消费中才能得以体现, 工艺美术师生产出的剪纸作品, 无论其蕴含有多少劳动力, 有着多大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如果缺少了市场的需求, 没有消费者的购买, 那它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 “以活态的形式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才是实现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6]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的进步, 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从古至今, 大量的客观事实证明, 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振兴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 都需依赖市场, 如果没有市场, 工艺品便无从传承、发展与振兴。因此, 剪纸艺术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大趋势的发展, 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 只有这样, 剪纸艺术才能长盛不衰, 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4. 4 提供剪纸艺术生存的土壤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 究其根本, 是因为现代社会不能再为它提供一个生存的土壤”。[9]要想让剪纸艺术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 提高他们对剪纸艺术作品的认同感, 甚至积极投身到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去, 这样可以填补人才的断层, 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剪纸艺术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没有人才, 剪纸艺术的发展便是纸上谈兵。任何艺术想要发展都必须遵循“技术是血液, 人才是资本, 质量是生命, 发展是生存”的理念。[8]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

5 结 论

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中, 同时也依赖于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关注。民间工艺美术可谓是“纯正的国粹”, [10]我们急需根据现代人们的流行意识、市场意识, 寻找契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摘要: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博大精深, 遗产丰富, 技艺高超, 是民族思维与心理的凝聚, 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品种繁多, 如竹编、草编、木雕、蜡染、泥塑、剪纸、工艺铸件、民间玩具等, 本文以剪纸为例, 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小议。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杭间.民生与工艺——传统技艺在现代的遭遇[J].读书, 1998 (5) .

[2]吕品田.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J].文艺研究, 2000 (2) .

[3]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4]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5]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

[6]李益荪.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10.

[7]张道一.中国民艺学发想.中国民艺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89.

[8]诸葛铠.在夹缝中生存:“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的是与非[J].装饰, 2009 (12) .

[9]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幼儿的礼貌教育下一篇: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