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

2024-09-10

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通用7篇)

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 篇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 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语言在美育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而剪纸教学并非是单纯的剪纸传授, 而是一个通过剪纸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思维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 又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呢?结合近三年的选修模块教学实际, 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讲解剪纸历史、欣赏剪纸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剪纸模块的第一课, 我将其定为艺术欣赏课, 分三步进行:

1. 欣赏阶段

运用多媒体欣赏舞蹈《剪纸姑娘》或动画片《八仙与跳蚤》, 导入学生易接受、有情、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剪纸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阶段

(1) 讲解剪纸的起源、种类。 (2) 讲解剪纸的制作过程以及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3) 讲解分析各地剪纸的特点与风格 (注意结合高密剪纸的风格和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 各地的剪纸各有千秋:西北塞外的花样粗壮朴实;江南苏浙一带的剪纸灵巧纤美;高密剪纸的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 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结合这些进行课堂教学,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 讲解如何鉴赏优秀剪纸作品。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是怎样融入现代生活的, 比如与现代服饰、包装、家具相结合所产生的新颖奇特之美。

3. 动手实践阶段 (以一分法蝴蝶剪纸为例)

(1) 欣赏蝴蝶剪纸。 (2) 讨论分析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美感。 (3) 教师给学生作剪纸示范,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欣赏、讲解、动手实践三部曲后, 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想学剪纸的浓厚兴趣, 这就为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授基本知识, 熟练基本技能

首先学习基本的折剪方法:一折法 (蝴蝶剪纸) 、四分法 (喜字剪纸) 、五分法 (《五福捧寿》) 、六分法 (雪花剪纸) 、十二分法 (《对鹿团花》) 、十六分法 (《对蝶团花》) 、单独纹样剪纸 (喜上眉梢剪纸) 、套色剪纸。在折剪的过程中, 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装饰纹样:锯齿纹、月牙纹、水滴纹、云纹等。教师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 经过几周的学习, 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剪纸创作了。

三、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创作阶段

1. 了解创作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 先讲评范画, 再讲解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与阴刻的区别及阴阳相结合的方法所呈现的效果。

2. 辅导学生进行艺术构思

教师要激励和指导学生发掘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将其进行提炼加工。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作技巧, 如变形、夸张、组合、取舍等,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好采用小组学习法, 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让他们在剪纸实践过程中, 充分感受民间文化魅力, 练习剪纸技巧, 掌握剪纸艺术。

四、展评学生作品, 请部分同学阐述表现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品评价

通过举办画展、点评作业等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民间剪纸艺术的欣赏阶段最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图片,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剪纸技法和装饰手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视频和音乐,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其次, 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宜太难。虽然是高中阶段, 但学生基本没有剪纸基础, 所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还是应该从基础的折剪技法入手, 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地进行,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现代生活的感受和自己的审美情趣, 创作出富有时代感和审美个性的剪纸作品, 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总之, 剪纸艺术教学能否教得有效果, 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只要教师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方法得当, 耐心引导, 剪纸教学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校开展民间剪纸模块教学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深得同学们的青睐和喜爱, 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剪纸作品层出不穷, 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 篇2

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犹如人的健康成长,各种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知识的关系和谐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中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评价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三、中学生时期是学习美术的断乳期,眼高手低,初中学生知识阅历丰富了,从心理上讲他们认为自已是中学生了,有了一种成熟感,再也不喜欢儿童那种绘画了,开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表现得真实和有立体感,儿童画的天真、大胆、坦诚几乎踪迹全无。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但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而且随知识的增加,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愈加跟不上,绘画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后绘画水平仍停留在绘画初期。

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 篇3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都很喜爱。而很多学生都是在日本漫画或卡通动画中成长的, 对美国、日本的动漫文化了解很多, 但是对我国的民族艺术却不了解。剪纸不仅是民间艺术, 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儿美术教师及相关学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剪纸更好的结合, 并不断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在丰富孩子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了解认知的同时, 还能学习剪纸艺术品制作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 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幼儿美术教学也能发挥育人、传技的作用。

2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优势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 不仅历史悠久, 还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 是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的艺术, 具有回归自然的乡土风情, 朴实天真,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剪纸教学, 不仅能够让学生手脑共用, 开发智力, 还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观察力, 促进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拓展。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还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 要大力支持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剪纸教学的开展, 并积极的组织多彩生动的活动, 丰富剪纸艺术教学的方式。

3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策略探讨

3.1 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教学目的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 是以教师树立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 而教学策略是重点。所以, 幼儿美术教师首先需要对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的目的有深刻理解, 要认识到剪纸教学对孩子锻炼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智力发展, 还能促进幼儿对美术及艺术的欣赏有所启蒙, 为日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积极作用。

3.2 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 具有独特的韵味, 剪纸艺术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 就需要对当地资源充分利用, 将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剪纸教学中去。例如本地艺术馆, 必然有很多优秀作品, 其中有很多剪纸艺术作品,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此具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充分利用在剪纸教学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活动, 让孩子们参观欣赏剪纸作品, 并且搜集当地剪纸艺术流传的故事及发展历史, 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作品, 又分享各种故事,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促进孩子对剪纸艺术的欣赏意识, 还能激发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3 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是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如果采取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 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降低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例如很多教师在孩子剪纸作品完成后会这样问道:小朋友们, 你们看谁剪的最像啊?如果教师经常这样询问, 就会给没有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造成心理打击, 他们会受到情绪影响, 时间长了可能会降低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 要对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多元化重视。例如, 在选择剪纸作品时, 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生活中接触最紧密、孩子感兴趣的剪纸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会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来;还可以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化, 激发孩子的思维拓展, 如剪五角星时, 可以从颜色、材料等元素上加以改变, 促使孩子对剪纸有不同的认识。

3.4 加强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剪纸的学习是手脑并用的一项活动,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 其实难度较高。小孩子在剪纸方面很容易模仿, 而教师不能让学生认为剪纸只是简单的模仿, 也不能让小孩子认为剪纸很难。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模仿与创新合理融合。根据幼儿的好胜心、好奇心及好动来激发他们同事用脑、动手并观察。引导孩子对自己周围事情进行观察, 并发现新事物, 在对事物特性了解之后, 让孩子随意画画和剪纸, 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和创新, 让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3.5 营造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

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 要对幼儿剪纸教学的视觉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视, 这能让幼儿不自觉的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

3.5.1 开放式环境的创建

开放式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互相观察和欣赏小朋友之间的剪纸作品, 为此, 很多教师采取幼儿园内部布置剪纸长廊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对作品观察、欣赏并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对本地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搜集, 然后进行模仿, 将模仿后的剪纸作品展览在剪纸长廊中, 将楼梯两侧、教室内的板报上都布置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幼儿欣赏到本地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还能欣赏小伙伴们的剪纸作品, 促进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特色,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孩子对剪纸的兴趣, 同时布置的小伙伴们的作品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5.2 个性化空间的创建

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特有的剪纸作品展览区域, 为孩子们建立一个个性化空间,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探索, 将班级里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展区内, 并尽量建立能够让幼儿进行对话的氛围, 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积极参与。而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对民间艺术更加关注。

4 结论

总之, 幼儿阶段的小孩子本身就具有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如果教师合理利用, 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手挠并用, 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会导致幼儿对剪纸失去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 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拓展, 在幼儿创作剪纸作品的同时, 不仅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还能开发智力。

参考文献

[1]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杨万娟如何让剪纸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文教资料, 2012

二年级美术《对折剪纸》教学反思 篇4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彩色剪纸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蜻蜓、苹果、蝴蝶,谈话:“今天,从图形王国里来了一家人,看!都谁来了?”就用漂亮的图画和图形王国抓住了学生的“童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观察图形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我就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环节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学生通过对折,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先对折后再剪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称”的概念。这一环节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剪纸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结合近两年的实际教学, 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剪纸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使剪纸教学取得成功, 必然先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 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剪纸教学的内在需求, 为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教师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鼓励他们参与剪纸知识的学习。

1. 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 激发学生的“动趣”。

首先, 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之前, 应该放手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剪纸资料。为此, 教师把班级同学分成4组,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民间剪纸艺人等渠道, 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 形成系统材料。每组一项任务:第一组搜集文字资料, 第二组搜集图片资料, 第三组搜集视频资料, 第四组搜集剪纸实物。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认识剪纸艺术的过程, 也是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例如我了解到第二组学生在搜集图片时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想了解剪纸的具体制作方法, 他们就自发到一民间艺人处请教剪纸的技巧, 体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精神, 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 展示搜集资料成果。请各组展示成果, 并说出对剪纸艺术的认识与体会。例如:搜集剪纸文字资料的同学, 花了大量的时间把搜集来的文字资料, 进行归类和整理, 展示的材料条理明确, 有剪纸的概念、剪纸的历史、剪纸技法、剪纸流派等。他们的成果展示和讲解, 使其他学生加深了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2. 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光片, 激发学生的“视趣”。

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视频, 可以增加剪纸课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感受地域文化;对于学生开阔视野, 以及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欣赏陕北剪纸时, 我播放陕北风光片, 学生领略了陕北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 加深了对剪纸流派的理解, 增强了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境趣”。

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 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剪纸教学上课伊始, 我就把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 创造剪纸的课堂氛围。并提出如下问题:怎样欣赏剪纸作品?剪纸创作要表达什么?以此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在情境的衬托下, 我简要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剪纸的风格”、“剪纸与民俗”等知识, 学生懂得了用联系生活、联系民俗的方法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 也明白了剪纸作品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及美好愿望的载体。

再如, 在欣赏不同地域剪纸作品时, 我展示了山东地区的剪纸作品、陕北地区的剪纸作品、浙江乐清地区的剪纸作品。面对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学生被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剪纸作品所吸引, 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情境的帮助下, 学生不但兴趣被调动, 更能在兴趣的牵引下探讨剪纸作品的内容。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三处不同域剪纸作品的风格与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析、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北方的剪纸风格粗犷, 浙江剪纸, 风格挺秀、细致, 展现出江南特有的神韵。

在课堂上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富有激情的情况下参与课堂学习,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剪纸技法, 感知剪纸艺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 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另外,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增强, 也有利于剪纸技法课的开展。

1. 教师剪纸技法演示。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示范, 其实就是把剪纸的构思、程序、技法和要领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事实证明, 教师恰当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演示剪纸符号。剪纸作品是由简单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的, 学习剪纸, 也应该从熟悉剪纸符号开始。我在给学生示范时, 如:小圆形、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 (见图1) 还要记住不同符号适宜表达的内容, 如小圆点适宜表达的内容有: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水珠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 才能组合出丰富的剪纸图形。

其次是演示纸张的折叠方法。教师把彩纸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 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 用订书器订好。然后, 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用铅笔画上图稿, 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纸张有多种折叠方法, 如五瓣折叠法、六瓣折叠法, 最佳的折叠层次是四层。

最后是演示剪纸样式。基本上是演示对称或单独的剪纸样式, 这样的图形较为简单易学, 学生容易接受, 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例如:我在给学生示范《团花》、《老鼠花灯》时, 及时地提问学生, 这两幅作品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见图2、图3) ?运用了哪些构成方法?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 比较准确地找到了答案:对称、重组、联想。我提醒学生, 平时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形象思维, 脑海里储存的形象多了, 才能产生奇思妙想, 才能谈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事实证明, 教师的示范直观、亲切, 能够丰富美术课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学生剪纸技法练习。

首先是剪纸符号的技法练习。可以采用先临摹后创造的练习策略, 提醒学生在下刀的时候要三思后行, 剪刀运行要灵活, 线条流畅, 不留茬口。另外, 还要细心谨慎。剪纸符号虽然图形简单, 但学生要达到精确的掌握,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 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剪纸符号的练习。学生在练习剪纸符号时, 要加强同剪纸作品的联系, 这样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学起来也快些。

其次是剪纸画面的组合练习。画面的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 就像炒菜, 各种原料都备齐了, 最后工序就是大厨在烹饪时的组合技巧了。练习剪纸构图时, 要忘记常规的透视方法, 学习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 如:形象夸张、简洁明快、构图饱满、对称均衡等。组合画面时要大胆组合, 随意夸张, 要善于抓住物像的主要的和特征明显的部分, 舍去次要部分, 同时又要表现出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之美。例如, 把天上的云、鸟与地上的人、树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把不同季节的物象安排在一个画面上等, 形成了剪纸的独特风格。正所谓:“千剪不断, 万剪不乱”。学会了符号剪法, 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 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三、创作剪纸作品, 掌握剪纸艺术

传统的美术课堂, 教师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见解和对知识的再生、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而在剪纸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创作剪纸作品, 就能放开学生的手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进一步让学生在剪纸实践中, 感受民间文化, 练习剪纸技巧, 掌握剪纸艺术。

1. 创作阶段的艺术构思。

巧妙的艺术构思是剪纸创作的基础。在构思阶段, 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发掘自己生活中有意义和艺术提炼有价值的东西, 找到要表达对象, 不管是人物、动物、植物。但是, 这些东西都是原始的材料, 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加工。在提炼加工阶段, 就需要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对原始的题材进行艺术构思, 使学生学习到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技巧, 如夸张、变形、取舍等。

例如:一位学生在构思他的《福猪》时, 只是用写实的方法构思,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 要艺术地处理猪的形象, 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表现猪的肥壮:滚圆的头、浑圆的身、粗短的腿;大面积的身体会显得简单、呆板, 缺乏生气, 可以加入花草进行装饰, 如牡丹、芍药等;猪毛的表现采用锯齿纹, 也可以加一些花瓣纹和圆点纹, 使花猪显得可爱、富贵。学生在领会了教师辅导的意图后, 在自己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进, 最后, 他的剪纸作品《福猪》既表现出了猪的肥美、可爱与富贵, 又表现出了猪的安静与快乐的性格, 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见图4) 。

2. 创作阶段的剪纸技巧处理。

剪纸技巧是表现剪纸内容的得力帮手, 是保证学生成功艺术创作的基石。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 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醒学生:在技法处理还没有确定设计方案的情况下, 暂时先不要动手剪, 否则, 结果可能是前功尽弃。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法, 动用适合表现主题的剪纸符号, 创作出富于装饰性和趣味性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创作中遇到技法问题时, 可以先和同学讨论、研究, 还可以请教老师, 把技法性问题解决好。例如:学生在创作《缝衣》时, 遇到了怎样简化、概括人物衣纹的技法问题, 开始学生把衣纹处理得过于写实、也过于繁琐, 结果减弱了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画面显得繁杂、凌乱。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繁多的衣纹进行提炼和概括, 寻找出重要的结构线。经过处理, 学生用竖线为主, 弧线为辅, 很好地表现出缝衣妇女稳坐椅子, 认真缝衣的形象, 以及安静闲适的生活环境。画面的整体性得以提高, 人物的形体结构、动态也较为生动感人。 (见图5)

再以创作《觅食》为例, 在创作时,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要大胆抓住主要的和有特征的部分, 舍去次要的和细节部分, 运用装饰和富于美感的剪纸符号丰富形象。学生运用锯齿纹表现公鸡的羽毛, 用柳叶纹和月牙纹丰富羽毛的层次, 公鸡觅食的瞬间形象跃然纸上,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见图6) 。

学生在剪纸创作过程中, 技法上除了传统中的阳剪、阴刻、剪、贴外, 还有折、画和手撕的技法。例如《水仙团花》在四瓣折的纸上剪出放射状的图案, 不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花瓣形等, 而且用了富于创意的剪纸符号 (见图7) ;《母亲》在画面处理上, 也显得大胆概括, 作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 画面组织得较为成功 (见图8) 。《打草》运用剪、刻的技法比较熟练, 柳叶纹、锯齿纹的运用自然。 (见图8)

四、参与作品评价, 领悟剪纸艺术

通过剪纸成果的展示, 指导学生参与评价, 能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充分领悟剪纸艺术。同时, 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借鉴与反思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 运用多种评价形式, 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1.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自我评价能使学生重视作业的要求, 并逐渐认识剪纸艺术, 提高学习效率;接着使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分析, 进行自我反省, 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有利于继续改进和提高。例如创作《母亲》时, 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比较客观:由于喜欢村妇的朴实, 我很想把村妇完美地表现出来, 只是剪纸技法还比较幼稚, 形象有点不太生动, 不过还是很有生活情调的。另一位创作《觅食》的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我们家的那只大公鸡最神气, 很想把它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品形象比较生动, 剪纸符号的运用还不多, 在创作时, 概括和取舍不够大胆。

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 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两位作者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 注意形象记忆, 所以他们能很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 发现美的事物, 又要善于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的鼓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2. 小组评价。

剪纸教学是以开放的形式展开的, 学生的剪纸创作活动同小组的讨论、研究联系在一起, 并贯穿始终, 因此, 小组内的作品评价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因为, 学生有了评价自己作品的经验, 所以小组评价的结果会相对客观、公正。另外, 小组集体评价作品, 学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例如, 在评价作品《水仙团花》、《母亲》、《觅食》时, 小组代表的评价就显得客观、公正:形象朴实无华, 但缺乏生动, 技法剪刻结合, 技法有待提高。这是对作品《母亲》的评价;生机盎然、闲适宁静、剪纸技艺较为熟练。这是对作品《觅食》的评价。在小组评价之后, 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讲得很好, 对于剪纸作品来说, 首先要好看, 接下来要有内容, 技法还要娴熟。

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评价才能。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作品评价, 不但能提高创作水平, 更能进一步领悟剪纸的艺术魅力。

总之, 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是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学习剪纸艺术, 使学生感受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和信息, 加深对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理解,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树立起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教无常法, 也无定法。教师只要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 就一定可以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

[2]潘鲁生.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论中国民俗剪纸》[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3.9.

[3]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7.

美术课剪纸教学举隅论文 篇6

1. 幼儿园剪纸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幼儿普遍动手能力差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里人都以他们为中心, 尽可能的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 许多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 家里人都会为他们完成, 生怕辛苦了自己的宝贝, 这在无形之中抢走了幼儿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 导致很多幼儿说的比做的好, 每当上剪纸课程时, 都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从何下手。

1.2 幼儿看图能力不高

剪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有效提高剪纸教学质量。而看图能力作为其中掌握剪纸技术的一个关键, 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缺乏看图能力, 看图能力不高, 而逐渐降低了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 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方面

幼儿美术教师是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然而, 在实际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剪纸教学活动缺乏全面认识;教师无法脱离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禁锢;教师对剪纸课程内容的选择很狭隘;教师实施课程管理不全面。除外, 幼儿教师对幼儿剪纸教学缺乏了解, 所做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导致幼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剪纸活动, 对幼儿的剪纸兴趣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2 家长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们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 还会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家长都注重自己孩子智力的发展, 用尽方法加强孩子的知识积累, 而忽略了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致使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动手能力低下, 在剪纸课程活动中出现种种不适应困境。

2.3 幼儿方面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开始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因而自我照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低下, 从而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剪纸课程教学。

3. 结合美术图案, 提高幼儿园剪纸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3.1 结合图案, 创设良好环境, 激起幼儿的剪纸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幼儿园美术区间的教育资源, 创设环境, 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 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那么学生的兴趣之门也会随之打开, 产生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幼儿由于年龄小, 他们对事物的坚持性与忍耐性差。因此, 教师在开展剪纸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所拥有的优美环境, 结合美术图案的使用,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环境并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 才能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剪纸时, 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辨认的图案, 如:袜子、靴子、帽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等;小朋友的玩具、用具等;花草、树木等植物。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3.2 结合图案, 因材施教, 提高剪纸水平

美术区角有效利用了其所特有的美术环境, 为幼儿美术创作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他们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剪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一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也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 敢于动手, 制作剪纸作品。因此, 教师在美术区角开展剪纸教学的过程中,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当中的图案工作,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做到因材施教, 以提高幼儿剪纸水平。下面, 以我教幼儿看图学剪蝴蝶为案例展开分析:

第一次教中班幼儿学习蝴蝶剪纸的时候, 我从幼儿园的美术区角资源库找到了与蝴蝶剪纸相关的图案教程, 当中有蝴蝶剪纸的成品图案与剪纸过程图案。我按照教程上面的图示, 将蝴蝶剪纸的几个步骤图案黏贴在黑板上, 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剪的, 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说出所以然来。之后我就把活动时间留给小朋友们, 自己在一旁指导, 让他们按照剪纸图案教程一步一步来, 有些孩子偶尔会不知所措;有的还会喊起来“老师, 我不会!”但是经过我的指导, 以及对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实行一对一指导, 小朋友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作品, 那些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图案的引导下后也取得了成功。

3.3 结合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 他们对于自主裁剪还缺乏一定的能力, 当他们面对不熟悉的图案时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裁剪, 当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图案时, 就会兴趣高昂, 手指跟着教师一起进行剪纸。可见, 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剪纸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才能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促进幼儿的创造行为。

因此, 教师在结合图案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 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剪纸图案, 如:心型、石榴、蝴蝶、小人等作品, 都是他们熟悉又易于裁剪的, 孩子们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又如一些窗花、圆头花、小鱼花边等步骤简单、操作简单的图案, 也非常适合幼儿, 可以让他们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并根据作品表现, 展开联想, 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3.4 结合图案,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现今的幼儿教育, 老师占主导地位, 他们经常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 以至于幼儿对老师抱着一种恐惧感, 不敢接近和信任老师, 最终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成效, 更是阻碍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感, 得到别人的夸奖,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用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如:小人、花瓶、鱼、树木、衣服、汽车等, 然后再把这些图案剪下来, 让学生将剪纸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丰富剪纸作品, 让学生在制作剪纸过程中体验成功, 激发幼儿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同时由于剪纸技术的限制, 幼儿的剪纸作品并不能达到与实物十分相似的程度, 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剪纸制作,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进而有效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这样, 通过图案与剪纸制作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剪纸教学中融入美术图案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有效进行美术图案的结合, 为幼儿提供形象的感官认识, 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剪纸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观的不断深入,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愈发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剪纸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授课内容, 其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幼儿园剪纸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 对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相结合的经验展开探究, 以供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 力争全面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经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隽拔.用活美术教学方法, 放飞幼儿美术梦想——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法和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年29期.

[2]吕静春.美术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 (下) , 2011年01期.

美术课堂上的扬州剪纸 篇7

初中美术第一册有民间剪纸的内容, 这些丰富多彩、形式美观有着特殊魅力的剪纸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但教材的要求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以及南北的大致风格, 如何将扬州剪纸艺术的精美介绍给学生并激起他们动手的欲望, 我在课前准备了若干大师的图片作品, 《百蝶恋花图》、《苇下双鹅》、《金鱼水草》等一幅幅巧夺神工、横生妙趣、神形毕肖的剪纸引来学生的啧啧称奇, 我随即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作品是谁剪的吗?

一些低低的议论声被多数学生大声的“不知道”淹没后, 我在大屏幕上推出三个巨大的字:张永寿。并告诉大家张永寿是扬州剪纸世家的第四代传人, 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两大家之一, 也是南方剪纸的代表, 第五代传人是他的女儿张慕莉现在是我的老师 (学生又是惊讶的表情) , 张永寿的剪纸曾得到郭沫若的盛赞:“今见南方之剪纸, 玲珑剔透得未有, 一剪之巧夺神工, 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有粗放型和精致型的, 我将一张彩纸对折, 先剪出一个蝴蝶外形, 再剪出头部和身体的线条, 然后把蝴蝶的翅膀按十字形对折, 剪出花纹, 最后将纸打开, 一只简单而漂亮的蝴蝶呈现在大家目前。学生由刚才的专注神情换成惊呼, 纷纷欲试。我告诉大家, 这种粗放型的剪纸只要一张纸一把剪刀, 作品形成快, 有一定的随意性, 适合具有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精致型的剪纸, 比如张永寿的作品, 则需要对艺术有深刻的理解, 有较好的绘画基础, 心细、手巧, 才能剪出神形毕肖的作品。当然, 剪纸和绘画一样, 初学者首先是临摹阶段, 用铅笔在彩纸上画出要剪的图样, 找一两个切入点, 用锋利的美工刀划开 (纸下垫玻璃) , 便于剪刀的尖深入, 划线要流畅, 如遇圆或弧线, 要注意刀和纸的互动, 一手行刀, 一手转动纸张。剪尖从划好的切口小心伸进, 顺着线条缓缓剪动, 一般由图案中间向四面剪。

张永寿老人曾总结出一套剪技口诀:“圆如秋月方如砖, 缺如锯齿线如须”, 对剪圆形、方形、锯齿形及线条的要领及要求做了生动的概括。他的著名的“罗汉须”菊花, 初开时是直瓣, 盛放时是就起卷, 形成螺蛳圈, 剪这种菊, 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着剪, 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 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具的菊花。而“鹭鸶羽”花开时一瓣套着一瓣, 一瓣勾着一瓣, 剪这种菊, 要运用“掏剪法”, 剪起处片片相连, 瓣瓣相随, 花瓣之间线条的粗细大小, 要参差有致, 变化不同, 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欣赏这样栩栩如生、楚楚动人的作品实在是一种享受。

学生有了对剪纸的进一步了解后, 根据自己的喜好很快确定了自己的作品定位, 不少男生拿起剪刀天马行空般的在纸上剪起来, 而更多的女生则围到讲台向我要各种剪纸图案和近距离观看我的剪纸作品, 显得兴趣盎然。一周后,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形形色色, 有舞动的蝴蝶, 欢腾的鱼, 盛开的喇叭花等, 还有一些略显粗糙的团花、双喜, 部分学生另辟蹊径, 剪出一座现代大楼, 一片树林, 各种姿态的人物等, 虽然不够精美, 但颇有想象力。我在点评时再次强调了剪纸的基本要求:处理形象时, 既要抓住物象特征, 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同时将传统题材的剪纸和现代主题创作的剪纸做了简要介绍。

上一篇:环境遥感监测下一篇:控制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