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剪纸教学

2024-09-23

小学剪纸教学(共12篇)

小学剪纸教学 篇1

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剪纸教学应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剪纸教学之所以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学习 , 这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半年的剪纸教学活动中,我和学生们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都深深地被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吸引,并且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自己在学校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一些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剪纸教学的方法。在剪纸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剪纸教学从兴趣入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学校中广泛普及,让学生易学、乐学,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在这一点上我就有亲身感受,我从小也是个“剪纸迷”,虽然当时我对剪纸艺术一无所知,但却深深地被它那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每当我在同学那儿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时,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借回家,进行拓印、剪刻,让自己也拥有一张这样的剪纸作品。所以在现在的剪纸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剪纸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段教学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剪纸教学中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把他们分成了三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不同:第一学习阶段是一、二年级,剪纸教学主要以“仿”为主,首先从熟悉剪纸工具和学习使用工具开始,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共同协作能力,全方位体验剪纸过程,然后学习剪基础纹样,掌握剪纸的基本语汇,即锯齿纹、月牙纹、旋涡纹、波浪纹等。基础纹样掌握了,再开始临摹简单的单个的剪纸图案,适时开始有主体物的花样训练。第二学习阶段是三、四年级,剪纸教学主要以“改”为主,在每次教学中,我都会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形象的外形,为学生留下许多创作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添加、组合、改画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使内容更丰富、构图更饱满。第三学习阶段是五、六年级,剪纸教学主要以“创”为主,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时,我注重引导他们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人物或事物开始,运用上一阶段所学的平面、简括、夸张、添加、拼连、套嵌、装饰等多种造型表现方法,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了。

三、注重剪纸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其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被动,极大地抑制住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培养,时间一长就会削减他们学习剪纸的兴趣。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思考、合作、探究中学习,这也为剪纸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鲜活之水。因此我在剪纸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组织教学。在课前我会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找有关的剪纸作品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剪纸的奥秘,因为问题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剪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

四、注重剪纸教学的课后延伸

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使部分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挥 , 我利用美术特色队的训练让剪纸教学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 , 同时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剪纸创作中。教学实践证明,课外剪纸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 , 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剪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运用剪纸的特殊语汇和艺术思维来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完善和塑造。

剪纸教学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适合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提高艺术品位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开发小学剪纸课程,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小学剪纸教学 篇2

教小学美术不就是领着孩子们画上一些画,再涂上一些颜色吗。曾经对于美术一窍不通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在学校让我担起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后,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研究,在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尤其是对剪纸教学这一块可谓是情有独钟,在钻研教材和动手实践之余,课下我经常请教村里一些会剪纸的婶子、大娘们,渐渐的掌握了一些剪纸的要领和技巧并融入到自己的剪纸课堂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体味着剪纸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尽管自己是个外行可仍然很想把自己对于剪纸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见解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教师要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作用

我们常说教师要成为源头活水,我们要想教好孩子们剪纸,首先要有比较充分的剪纸方面的知识,从而让我们的课堂语言充满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具有一定的语言吸引力。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小学生学习剪纸,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剪纸的特点是单纯、朴实、线条简练、粗健,线条块面高度结合,富有装饰性,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剪纸课教学,可以丰富和扩大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既了解制作剪纸作品的全部过程,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净化心灵,从而充分发挥美术课教学的授业、传技、育人的作用。

(二)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不容易。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会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得十分好奇和喜欢。同时把我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剪纸艺术,我再当场剪纸给学生看,当他们看到我像变戏法一样剪出各种小动物,兴趣就更高了。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我和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有精美的人物脸谱,美丽的花鸟,教室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憨态可掬的奥运福娃,令人目不暇接,每到节日我和学生们都设计剪纸,为节日增添了色彩,也让孩子们的才智得到了发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啊,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游戏实践中学习剪纸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蝴蝶、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剪纸作品。利用对折的方法,先剪个苹果、梨子,或一个瓶子、一只蝴蝶,略加一些剪纸语言,也就是剪纸的装饰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橄榄纹、云纹等。当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奇画面,这种惊奇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再去实践。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苹果图形上添加些较难的图案与花纹,增加作品的美感。学生多数对鱼、蝴蝶、小兔等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年级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惊讶羡慕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月牙纹、锯齿纹,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创作一些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小作品。

(四)展示作品,自评互评,体验成功

教师和学生从家里带些单色的衣物、日用品等,事先布置在教室的黑板上、墙上,或摆放在讲桌上,待学生的作品完成了,分别粘贴在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如在一件黑色毛衣上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在一件白背心上贴上一个红色的团花,奔马贴在背包上,“雪花”“喜”字贴在窗户上,并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互评、点评,得出结论:黑色的中式毛衣佩上红黄蓝三原色的蝴蝶,使色彩更亮丽,为传统的民族服装增添了现代感,这类作品的装饰性强,赋予服装以活泼、灵动;贴在背包上的奔马,更能体现主人的个性;雪花体现小朋友对冬天的喜爱。总之,每幅作品都能显示出小作者非常独特的创意,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内心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小学生剪纸作品讲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都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也更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我们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为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学生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学生平等地建立自信心,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学生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篇3

【关键词】 剪纸;民间剪纸;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各种质量的纸张,即无论什么样的纸都可以用作剪纸的材料。民间剪纸的作品中大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命的渴望。其中求生、趋利、避害的愿望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的审美理想当中。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使劳动人民的愿望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这种审美特点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学习中国民间剪纸的审美特点,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引发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热爱。

由于受到了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方面的影响,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它有不少题材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如“上坡”、“耕种”、“收获”、“饲养”、“挑水”等。还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及鸟、兽、虫、鱼等等。在教学中,剪纸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之门,从传统到现代,从技巧到艺术特色,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伟大之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脑动手可以感受到工艺制作的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可见,开设剪纸课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愉快、轻松启发,暗示、无意识原则的指导下的美术活动、科学活动等,使小学生进行游戏般的趣味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更好的传承。

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样,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都有剪纸内容的涉猎。在整个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是按由浅入深的方法来编写的。首先让学生认识剪纸,了解它的趣味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继而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创作了解剪纸的民俗和文化内涵。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由此看来,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民间剪纸的教育,应被充分的理解,广大美术教育者,要运用好这一学科知识,把握好这一学科特点。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术也是如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小学教育不仅是在知识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进行剪纸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关注,通过学习民间剪纸,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剪纸的伟大,同时借鉴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汲取民间剪纸中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怀。

小学剪纸教学 篇4

剪纸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剪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 剪纸艺术走进了奥运公园“祥云小屋”, 祥云火炬更是将剪纸语言传遍了全球。

剪纸不但是一种易于上手的手工制作, 同时还具有民俗文化烙印, 所以许多人对于剪纸非常的喜爱。尤其是有文化衬托的民俗剪纸, 往往有着令人敬畏的历史渊源, 其中的思想内涵与美学价值, 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探索和讨论的热门主题。与其他艺术一样, 剪纸艺术同样是来源于生活。早在汉唐的时候, 民间的妇女就已经尝试使用剪纸作为头花, 而这种装饰性的民俗还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变, 有许多实用性的功能已失去, 但是由于剪纸可以用非常简洁、淡雅的线条将复杂的多变的玩物、甚至难以捉摸的心里情感表达出来, 因此这种艺术形式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

1. 工具材料简便易得, 经济实惠, 方便小学生携带。

2. 教师本人热爱剪纸艺术, 长期从事剪纸艺术创作, 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精湛的技术支持。

三、小学美术课上进行剪纸教学的有利条件

1. 喜欢动手制作是孩子的天性, 剪纸恰好迎合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2. 时间、空间方面切实可行, 剪纸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 因此剪纸教学正好填补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空白。

3. 对剪刀这一常用工具较为熟悉, 携带方便, 不用专门训练, 省时省力。并且不会有经济上的压力,

4. 纸质材料容易获得, 颜色、材质不拘一格, 只要能剪就行, 从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5.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不必遵循焦点透视法则, 不需要写生, 不追求比例、结构是否正确。因为剪纸形象既非写实亦非抽象, 而是将万物通过人的心灵概括再经由心中影像随意创造的全新艺术形象。

四、小学美术课上进行剪纸教学的意义

1. 在小学美术课中开展剪纸教学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能力, 通过剪纸, 孩子的手部肌肉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对物象进行仔细的观察、记忆、概括、想象, 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剪纸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断调整剪刀的方向和力度,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观察的顺序性得到发展。剪纸过程中会有一些偶遇的突发情况, 比如一不小心剪过头了, 可又不能重新再来, 这就需要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这就培养了孩子果断、机智的工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2.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每一个时代的公民都有义务把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并把它发扬和创新, 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厚根基和底蕴所必需的。

五、怎样在小学美术课上进行剪纸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必须采用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比较易于接受, 逐渐掌握较复杂的剪纸技能,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用剪刀来“说话”。

给学生出题目, 如小鱼儿, 小草, 太阳、小鸟等等, 让学生直接剪出来, 通过练习, 让学生感受到, 剪纸可以和语言、绘画一样, 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有利于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让孩子们知道, 只要会用剪刀每个人都可以剪纸, 经过这样有简到繁的练习, 让学生体会到剪纸是有规律可循的, 并不是随意乱剪, 使学生感受剪纸的底蕴和厚度。这时, 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物象的大轮廓, 如蝴蝶, 魚, 衣服、盘子等等,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技法进行装饰、打扮, 形成独特的“同形异纹”的系列作品。

2. 用剪刀“学话”。

有了前面的基础, 学生当然希望自己也能剪出漂亮的作品, 由于学生剪纸能力的局限和对剪纸艺术的掌控能力的不足, 还不能自由的进行创作, 这就需要提供优秀的剪纸作品引导他们进行临摹。从中学习更多的技法,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里的临摹不要求太像, 只要抓住大的轮廓就行, 甚至可以改变外形, 对内部的纹样和图形可以随意添加或者删减, 只要保留原作的寓意和意味就可以,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学到原作中的精髓, 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增加了学习剪纸的兴趣。

3. 用剪刀“对话”。

学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后, 就能对剪纸作品进行分解、组合、变形, 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剪纸纹样和题材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更多的剪纸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为以后的自主创作和主题创作奠定基础。

4. 用剪刀“自言自语”。

这时对剪纸的默剪, 也是没有原样的创作剪, 特点是对要剪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就是一定要构思好, 在剪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变化或更改原来的想法, 能剪出具有一定美感和一定新意和想法的作品, 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组合, 将折、剪、刻等技法相结合, 用剪纸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 唤醒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5. 用剪刀进行“主题演讲”。

这一阶段的训练关键是“主题”, 运用能表达主题的纹样和造型进行创作, 这就需要学生对剪纸的纹样, 造型、寓意等有一定量的掌握, 并能灵活的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可以查阅资料, 也可以先画好设计图再剪, 重点是抓住主题, 发挥创意, 剪出特色。这种“由简入繁”, “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分层教学法, 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 又有利于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热爱。

小学剪纸教学 篇5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剪纸活动课,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将剪纸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指导思想: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活动意义:

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剪纸可以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剪纸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折、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四、教学方法:

1、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2、临摹和创作合二为一,剪制、贴合、绘画有机操作。

五、教学措施:

1、对部分学生可以近距离演示多次;

2、充分地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面带点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马上讲答案,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尽量多让孩子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及时鼓励。

5、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多欣赏名家作品。

六、成员组成: 一、二年级部分学生

七、活动安排: 第一周:社团组建 第二周:社团组建

第三周:

1、剪纸作品欣赏;

2、剪纸工具及材料准备。第四周-第六周:1.剪纸常用基础图案欣赏;

2、剪纸基础图案练习。

第七周-第八周:剪纸技法(圆眼纹剪法)欣赏及练习。

第九周-第十一周: 剪纸技法(锯齿纹剪法)欣赏及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左右对称剪纸技法练习。

第十四周:上下对称剪纸技法练习。

第十五周:喜字剪纸技法及练习。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福字剪纸技法及练习。

第十八周:举办剪纸比赛和展览。

2016年2月

剪 纸 社 团

2015

教 学 计 划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传承;创新;文化根性

剪纸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存在于我国浩瀚的艺术长河中,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美化着大众的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它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着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责任,传承的意义在于发展和创新。但现阶段,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剪纸教学的有效推进和开展。作为剪纸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应当如何开展剪纸教学呢?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现状

为了了解现阶段小学剪纸教学的现状,笔者对福州市仓山区两所区属独立学校中、高年级学生60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现阶段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学生对剪纸的兴趣较低,并且在生活中很少使用剪纸这一艺术表现方式。(2)一些剪纸教育者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专业素养,在剪纸教学中摒弃了传统剪纸语言和剪纸内涵的表现,而追求创作精细写实或绘画式的剪纸。(3)剪纸教学缺乏规范的教材,教学中缺乏对剪纸文化内涵的渗透。

二、改进方案

在深入分析剪纸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需求、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及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价值后,笔者梳理出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继承和发展的核心点。

1.传承什么

传承剪纸构图、造型的传统元素,传承剪纸剪刻技法,传承剪纸艺术传达的积极向上、勤劳勇敢的生活态度。

2.怎样传承

欣赏传统民间剪纸,掌握剪纸的剪刻技法,认识剪纸艺术特点,了解剪纸文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3.创新什么

剪纸工具、剪纸的表现形式,让剪纸更多元化,更切合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真正喜欢剪纸,乐于剪纸,并在此过程中感悟生活。

4.怎样创新。把传统剪纸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把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把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三、剪纸教学的传承

1.学习剪刻技巧

剪纸是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剪、刻而成的,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色,其独有的“刀剪味”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剪刻中要做到“五要素”:圆、尖、方、缺、线,要达到“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尖如麦芒,尖而挺拔;方如青砖,齐整有力;缺如锯齿,排列有序;线如胡须,均匀精细”,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实践练习,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有痕剪纸(即在画好的线条上练习剪刻)到无痕剪纸(即没有事先画好的稿件,凭记忆和想象练习剪刻),从练习剪刻直线到练习剪刻曲线,再到圆、简单纹样、组合纹样的步骤,先易后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开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剪纸的基本功。

2.认识剪纸的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剪纸是“意象艺术”。所谓“意象”,就是意念中的形象,而不是自然中的形象。这种意象“以象寓意”“以意构象”,通过主观想象,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拼连、套叠、装饰、复合等造型方法和象征、谐音、拟人等表现方法,追求吉祥的寓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中国民间有“姑娘像支花”的说法,所以剪纸中经常用花来表现美好的事物。人长得漂亮,就在脸上剪一朵花;房子盖得好,就在上面加一朵花;牲口长得好,也在身上剪一朵花。还有我们常见的,如:鸡,寓大吉大利,龙凤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寓意表现形式。人们通过剪纸,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而这一表现形式也延续至今,成为剪纸特有的造型风格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剪纸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了解、掌握剪纸中提取到的构图、造型、纹样等传统元素,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今后可以迁移到任意一种传统民间美术的形式上,这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对剪纸艺术形式和特点的学习探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剪纸文化内涵。

3.了解剪纸文化

剪纸文化是附着于剪纸艺术形式上的,因为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这门艺术的生长环境与造型工艺有着必然的联系。剪纸的表现题材和内容,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剪纸的意象造型形式,象征、谐音、拟人等表现方法的应用……这些都体现着中国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应当将剪纸文化内涵的传播贯穿在整个剪纸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式地逐渐渗透,让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剪纸教学中的创新

当下艺术教育对于传统艺术的态度,不应是对原型的仿制,更要寻求如何借助传统艺术魅力来表达现代思想。剪纸教学组织者应当在传统民间剪纸上找到合理的创新点,让剪纸在不失文化根性和民族气息的前提下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1.材料的创新

(1)金箔剪纸

在佛像和神像贴金、雕梁画栋贴金、牌匾楹联、装饰用贴金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金箔纸的使用,但真正的金箔纸价格偏高,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仿制的金箔纸来剪纸,仿制的金箔纸比真的金箔纸更厚、更容易剪刻。金箔纸的金色,在色彩上让剪纸作品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同时金箔纸可褶皱,能产生自然的肌理效果,别有一番风味。但金箔剪纸的幅面不宜过大,毕竟材质不同于普通的纸,容易磨损,且易掉金粉。同类的纸材还有隔热用的锡箔纸,同样可以创造出具有色彩变化和肌理效果的剪纸。

(2)瓦楞纸剪纸

生活中常见的瓦楞纸也可以用于剪纸。可以选择多层的瓦楞纸,因其本身的厚度和层次可以分层剪刻,并且可以拼贴、叠加,从而打破剪纸原本平面的效果,呈现立体的剪纸,具有浮雕的效果。同类材料还有“泡沫纸”,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效果的剪纸作品。

2.应用的创新

剪纸可以应用于花灯剪纸、花窗剪纸。剪纸的淳朴韵味很适合和其他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相结合,表现出古香古色的艺术特色。用剪纸的方式制作花灯灯面,可以做成镂空的花灯,也可以把剪纸当做装饰点缀花灯,都可以呈现出古典雅韵的花灯的特点。中国园林中的花窗本就是镂空造型,和剪纸非常契合,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卡纸剪刻,最后通过折叠,变成可站立的立体花窗。把剪纸和美术课程中的其他民族工艺、绘画课程相结合,打破剪纸单一的表现形式,寻求更多的突破,让剪纸有更多的创意性、设计性和趣味性,对提升学生的剪纸兴趣、艺术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

3.技法的创新

在上面的论述中笔者提到剪纸剪刻技法的传承,但是在继承剪纸传统剪刻技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导向,把枯燥的技能式剪刻练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随形附物”式的涂鸦剪

如“随意形”的教学,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剪纸用剩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展开联想,再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刻画出事物的特征,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的剪纸作品。再如“同形异纹”的教学,提供给学生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轮廓纸,如蝴蝶、鱼等一些变化多端的物体轮廓大样,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纹样对对象进行装饰,形成别有风味的“同形异纹”的系列剪纸作品。

(2)“中西合璧”式剪纸

西方剪纸艺术更注重形式感,表现方式上更自由,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西方剪纸,结合中国民间剪纸进行创作,如马蒂斯的“拼贴”剪纸。马蒂斯明朗欢快,富有跳跃的生命力,这种表现形式和风格是孩子们喜爱并乐于接受的。我们可以借鉴法国艺术大师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学习马蒂斯拼贴剪纸作品的色彩搭配和拼贴的顺序,指导学生运用概括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创造一种疏简的意境,形成具有写意风格的剪纸作品。

4.活动的创新

现阶段剪纸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基本是学校课堂内教师示范教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你喜欢什么样的剪纸活动?(多选)”的问题。学生回答的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可以尝试用互动性教学、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汲取社会资源和力量,充实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完全忽略第一课堂和传统教学的重要性,抹杀教师的导向性作用,而是要将传统的教学和互动性教学、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剪纸教学有趣、有效,使学生更真切、深入地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脉络。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在守住自己根脉的基础上进行时代面貌的开创。只有这样,剪刀上的艺术之花才会璀璨盛开。

参考文献:

[1]赵炎琴.对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4(5).

[2]张军.浅析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8).

[3]毕晶晶.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校本实践简析[J].新课程:上,2015(3).

剪纸教学“五部曲” 篇7

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李吉林老师说过:“美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一般来说,美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审美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是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如在“四角剪纸”一课中,我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从绘画作品的欣赏到四角剪纸图案的欣赏, 再到四角剪纸装饰图案的欣赏, 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具体作品的情境中,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让他们体验、感受并触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为他们的创造 性想象打 下了基础 ;二是设景让学生产生激情, 如在进行“剪萝卜”一课 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 体课件创 设了这样 的情境 :爷爷的蔬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萝卜,鲜美诱人,再伴上美妙的音乐《拔萝卜》,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剪萝卜”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 设计阶段通过联想诱导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坚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注重让想象伴随着学生一同成长。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 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探究、去发现。如,在“树叶”的剪纸 创作中 ,我先设计了一个分析讨论的环节, 让学生边观察边分析讨论“树叶的外形特点”,进而总结出用对折的方法剪; 在学生初步的创新作品完成后,我再次让学生观察树叶,并让他们想 想怎样还 能更形象 、更生动地表现树叶。这样学生一幅幅拟人 化的剪纸 作品跃然 纸上 :有剪主副叶脉且带锯齿边缘的树叶的、有剪小蚂蚁的树叶运动场的、还有剪树叶与毛毛虫的……而且学生在剪树叶的基础上又创作出了更丰富的作品。

三、创作阶段鼓励点拨,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

灵感现象是发生在创造性认识活动中 的一种奇 特的精神 现象。“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孩子都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发展‘资源 ’, 那就是人 的潜在智 慧 ,‘沉睡着’的力量。”李吉林老师把这种智 慧称作“悟 性”、“灵感”。如,在“剪白菜”一课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地分析思考并积极参与学习, 在他们设计剪稿时再适时加以点拨 , 激发学生 的创作灵 感 :“看看谁 设计的剪 稿既与众 不同又能表现出特点, 谁就是今天的巧手小明星。”学生创作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不一会儿,一张张作品呈现在展台上: 对折剪的大白菜、正面剪的大白菜、侧面剪的大白菜、叶茎连在一起的大白菜、分开剪的大白菜、单个剪的大白菜、多层面剪的大白菜、花心的大白菜……个个都栩栩如生, 这样的活动释 放了学生 的创新思 维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使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都闪现着灵性。

四、评价阶段赏中求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欣赏同学的优秀 剪纸作业 更有价值 ,这是因为大 多数学生 间的水平 接近,更宜于学习。因此,教师只要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欣赏, 让学生一起讨论、评价 、取长补短 ,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如,在作业展示环节中, 我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予以肯定和表扬, 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激励中主动地发展,自主地修改不足,在兴趣中探索新的表现方法, 从而提高自己,发展兴趣特长。

五、拓展阶段延伸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剪纸教学 篇8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听、多看、多感受,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动脑想象并且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必须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年龄局限使其无法对高度概括的抽象内容有正确到位的理解,教师必须从生活角度出发,构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剪纸教学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询问是否有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剪纸艺术,剪纸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人们如何对剪纸作品进行应用等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播放《剪窗花》这一儿歌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在音乐的感染下,消除学生对剪纸艺术的陌生感,营造一个自然轻松的剪纸艺术学习环境。

在儿歌的伴奏中,学生能够随着轻快的旋律接近剪纸艺术,这时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剪纸实体作品拿出来以供学生欣赏学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个性与剪纸融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剪纸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感受民俗艺术的魅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剪纸艺术的教学课程时,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创造充满趣味的轻松教学环境,组织有趣合理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以愉快的心情对剪纸艺术进行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弱情况,将学生分组搭配学习,并结合剪纸贴画或者故事、游戏等形式开展趣味剪纸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法,在剪纸艺术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简单教学生剪出动物或者人物,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皮影戏游戏”,使剪纸作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为最初的剪纸作品添加装饰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剪纸,引导学生剪出头饰、面具或者手环等,小组间进行比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比赛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个剪纸艺术展,将游戏和比赛中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式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丰富剪纸艺术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

三、重视技能与创造相结合

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对操作者有一定的技巧要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无法深入了解剪纸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剪纸基础技能进行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教学方式,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氛围,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剪纸艺术。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使其将想象力与剪纸技巧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对折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陪伴、彼此鼓励、各抒己见,不仅能够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还能让能力强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剪纸比赛,把学到的剪纸知识运用到作品当中,优秀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剪纸作品。比赛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长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后也能获得家人的肯定,保持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热情,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剪纸技能进行练习。还可以举办个人剪纸展,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而又古老的一项民间艺术,不仅体现出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魅力,还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剪纸艺术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产生智慧必须要使手脑产生联合互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努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课,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24).

舞动童心童趣 革新剪纸教学 篇9

关键词:剪纸教学,童心童趣,革新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的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剪纸一直是民间艺人从事的一项艺术活动,代代相传,活动群体很小,这阻碍了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因此,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努力将剪纸艺术引入课堂。

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剪纸怎能束缚在成人剪纸的固定模式里呢?这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儿童剪纸就应该有儿童特有的味道,创作出来的应该是一幅真正的儿童画。

在儿童剪纸的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方法恰当,儿童剪纸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丢掉以往老式的传授方法,进行一次彻底的剪纸教学改革,儿童剪纸才会展出新颜。

一、以童心为起始点

在开展儿童剪纸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他们对世上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幻想和想象,所以,我们不用带领他们欣赏民间的剪纸艺术,以免让他们过早地产生畏惧的心理,也可以不用先教会他们阴刻、阳刻及更多的技法,教师只需进入他们的世界,在他们充满童心的生活中“玩”剪纸。有一次,学生在操场上看蚯蚓爬行,一个个都饶有兴趣。回来后,我提议把刚刚看到的情形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剪出弯弯曲曲的线条,说是小蚯蚓正爬行找食物;有的剪出的小蚯蚓居然背上有图案,一问才知道,剪的是一只美丽的花蚯蚓。

他们剪下的形象,不仅是现实中的真实形象,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即“心象”。这种心象大胆发挥主观意识,不受比例、透视等限制,随心所欲,内容生动而有趣,剪法简单又粗犷。因此,只有坚持以童心为起始点,呵护儿童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积极性,才能开启儿童剪纸这扇大门。

二、以童真为着力点

儿童在绘画创作时,喜欢用“比拟”手法,剪纸创作也不例外,他们常常将动物、植物拟人化,形象天真、活泼、可爱。这种现象在低中年级尤为突出。有幅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踮起脚,伸开双臂拥抱小青蛙的样子甚是可爱。问学生是怎样想出这个动作的,他答道:“我和妈妈就是这样的呀!”当我们坐下来倾听学生讲述一幅幅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作品形象有多本真,思想有多深刻。将创作的权利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你就会看到一个新鲜、丰富、生动的儿童世界。因此,只有坚持将童真作为着力点,还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的剪纸作品才会更有生命力,更有灵魂。

三、以童趣为支撑点

儿童绘画讲究童趣,儿童剪纸当然也是同理。看到他们的作品,你会被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还忍不住称赞。这也许就是儿童作品中的童趣!画面简单、粗犷、稚拙、朴素,这正是人类初期的原始艺术点,也是原生态传统民间剪纸的特点,更是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所追求的“返璞归真”。一幅《奶奶爱跳舞》,将一位面容苍老却精神倍儿爽的奶奶表现得活灵活现的,瞧那扭动的腰杆,挥动的双臂,最妙的是那张大嘴、眯着眼开心的笑容。

童趣正是这些学生这个年龄特有的风采,他们整天乐呵呵的,有说不尽的开心事,所以他们的画面是最丰富多彩的。由此可见,以童趣为支撑点,儿童剪纸才会更动人,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四、以儿童画为终结点

儿童剪纸起初是剪单个的形象,比如一只小动物,一朵小花,一个小女孩,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画面的内容太单调,这时,你的机会到了,你要告诉他们,这些画面还不够完整,还需要丰富,比如这只小动物它的家在哪呀?我们帮它来找一找吧。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剪纸,让他们认识到构图的重要性。一幅作品《年夜饭》,学生采取了俯视和平视的方法,经营构图和造型,将圆桌上的菜肴一一展示,年味、情趣十足。

我们常常把儿童剪纸和儿童画区分开来,前者是手工,后者是绘画,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可是仔细一想,这两者又有着相通之处,都是出自儿童之手,又都是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所以,这样的剪纸作品,当然可以称之为儿童作品了。

儿童剪纸应该重内容,轻技法,将成人的创作思路、剪法弱化。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技法全都不要了,而是先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然后再慢慢地教授一些简单的剪、刻的方法,这样学生也会学得容易一些,不至于太枯燥。而且,练习多了,也就熟能生巧了。

剪纸艺术教学实践初探 篇10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 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1]的艺术, 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剪纸, 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形式, 其手法简洁、造型别致, 一般用于装饰、喜庆或美化生活。剪纸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题材健康朴实, 风格单纯明快, 派别种类繁多, 在我国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广泛流传。

一、剪纸艺术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材料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 样式千姿百态, 形象生动;它既可作实用物, 又可美化生活;我国各地剪纸, 地方风格流派和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高中美术开设剪纸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剪纸艺术根值于民间的生活土壤, 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明, 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 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 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

以广东剪纸为例, 主要由流传于本地区的佛山剪纸、潮阳剪纸和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剪纸起源于当地的民俗活动, 以工艺独特和岭南特色浓郁而闻名中外, 具有很高的美学值, 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阳剪纸既具中原文化的古朴, 又有南方海洋文化的灵动, 其原生态的传统民间装饰图文、纯手工的制作深受赞誉, 艺术造诣极高, 被学者称作“在中国剪纸中到达珠穆朗玛峰水平”[2];潮州剪纸, 则精巧秀丽、造型优美, 主要用阳刻、阴刻两大手法表现对象, “剪”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和动物、人物形象, 通过表现“人们最心仪的形象饰物”[3], 寄托人们对文明、幸福的生活期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广东剪纸已逐渐失去往日生存的环境, 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 且日益减少, “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4], 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 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是帮助理解传统文化和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有效手段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 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 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 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 在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剪纸艺术, 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 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 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积极实现剪纸艺术课程实践探索, 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上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课, 须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课堂实践, 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探索课程实践方向

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感悟积极探索剪纸艺术课程教学实践, 依托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的着落点, 寻求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现代材料结合的可能性, 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尽管剪纸艺术的工具简单, 操作方便, 但它是集手工、工艺、绘画为一体的造型形式, 要达到“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 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5]的课程目标, 需要一个科学的实践过程, 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收集剪纸艺术相关内容, 养成参与合作的美术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有关的知识或故事, 结合老师的技能传授, 在课后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造实践活动。

〈二〉兼用多种手段, 规范专业语言讲解

紧扣学习内容, 合理运用电脑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制作幻灯片, 把艺术的起源、特点、派别、种类、表现手法等内容分章节讲解, 如在讲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时, 可以放映一些民间艺人的剪纸视频, 在欣赏高亢的音乐和熟悉技法过程中, 学生会仔细进行观察并总结视频中的表现的题材, 同时, 教师需要规范运用剪纸语言讲解:“阴刻、阳刻和篆刻的手法一样, 阴刻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 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阳刻和阴刻相反”、“剪影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街头艺人为路人剪的头像侧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 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套色剪纸能让我们学会运用色彩的对比, 衬托剪纸作品, 增强画面效果”、“点色剪纸可以充分表现我们的设计方案, 想上什么颜色就上什么颜色”和“分色剪纸就像小时候的剪贴画, 能表达情感、构成一定的情调”等等。这样一来, 学生方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 来分析和评价剪纸艺术作品及现象。

〈三〉注重体验实践, 提高创作技能培养

坚持主动参与、快乐体验、分工合作、审美创造和关注差异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勇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在教学主题中, 教师要创设一个体验、探究的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剪刻花卉时, 面对剪繁杂的花瓣和树枝, 教师要强调应少注意花叶的自然物象, “不必用图画式的构图来表现, 只关注花卉给人突出的印象和主要特征”[6], 这样既达到作品简洁的效果, 又能让学生对剪纸的创作减少畏惧感。剪纸是个细致活, 有时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 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 让人惋惜不已。正视失败、发现奥妙、体验成功才是剪纸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剪纸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把各自剪出的图形, 在黑板上拼贴成一幅作品, 可以充分让学生之间体验到分工合作的愉快。

如何进行审美创造, 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修饰手法, 如简化法, 就是将生活中的物象的不规则或繁琐部分进行合理简化, 在形、线方面给予一定的装饰, 产生自然简洁、美观大方的图案;还有夸张法, 为求画面完美, 对形的特征部分进行夸张, 强调其形态, 如果能通过大小、多少、曲直、疏密、虚实、粗细等的对比, 更好地达到夸张的目的, 作品形象将更为生动理想。课堂上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成长经历、阅历深浅等的差异, 及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会产生影响, 教师要予以客观对待, 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

“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 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 一幅极其普通的剪纸作品, 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富丽辉煌, 却以独具的风格特点牵连着每位师生的心灵, 伴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产生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探讨总结剪纸艺术教学的经验, 对美术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有着较积极的启示, 并能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发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

[2]潮阳民间剪纸[M].广东省潮阳县文化局文化馆, 2003

[3]杨坚平.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州剪纸卷[M].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0

[4]颜明霞谢奕锋.剪出春秋 (广东剪纸) [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

[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篇11

【关键词】独特 审美 剪纸 艺术 兴趣

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同时剪纸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美术式样,成为最及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它以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也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剪纸对低年级小学生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它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小学生的创造力,开发了孩子的右脑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让剪纸艺术走入小学美术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二是可以练习手筋,就是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因为手部肌肉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剪纸环境。

根据儿童从小就喜欢并熟悉小动物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剪纸《十二生肖》,现在小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剪纸艺术,特别是南方的学校,看到屏幕上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一下子就能被这种独特的艺术所吸引,这样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聽、去动脑想动手做,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学习剪纸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兴趣的带动和引导下,开始教学生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窗花,贴在活动室。让学生自己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领幼儿观看一些剪纸艺人,亲自剪出的各种图案,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

二、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设计一节关于多种花瓣的剪法,同时给幼儿展示了教师剪出的三瓣花、四瓣花、五瓣花等,形状各异,这些都能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尝试的欲望,这时能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让他们动手剪出自己的作品,虽然有的学生剪出的不太理想,但这些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做的,我让他们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不同的形状,剪好以后粘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自己用彩笔在四周画出一个框子,把作品放入区角中,让他们互相欣赏,对比改进。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剪一些基本的线条,然后增加难度学习剪图形,并通过多次折纸,剪一刀就可以剪出五角星,逐渐增加难度。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也可以引入雪花的剪法,让学生体会剪纸中的技巧和异同,激发儿童对这种传统美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力。

三、在剪纸教学中,渗透了多种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剪之前我要求他们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怎样剪可以添加什么?这样有利于培养儿童思维建构能力,当他们剪出的形象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就让他剪出的像什么,再添加点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没有造成儿童的失败感,还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最后请他们做小老师一起讲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运用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表现力。

小学的美术课堂主要还是欣赏与绘画课,引入剪纸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剪纸,也可以将剪纸和绘画想结合,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变通。如:剪小蜜蜂,其中细小的部分学生很难剪出,可以让他们先用笔画出,再进行剪,有面积大的如房子,可指导他们把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学生剪出的作品可以用来进行游戏或节目装饰,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这样不仅促进了身心快乐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还刺激了他们的创造力。

五、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耐心和坚持。

实践证明,幼儿在趣味兴高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长。剪纸活动一开始对孩子来说困难很大,不是剪坏了,就是折错了,常常是手忙脚乱。老师做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耐心,没有耐心的老师很难培养出有恒心的学生。小学生充满活力,但也往往多动浮躁,在教学中也有剪错一两次就干脆不剪了。于是我就尝试着通过自身示范去影响孩子。

六、结论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将剪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也是一种有效的特色教育。剪纸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适合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提高艺术品味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开发小学剪纸课程,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乔元正.审美品格:艺术教育的应然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2]张宜书.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之差异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马建军,美术教育中的剪纸教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4]叶红娜,关于小学剪纸课教学的初浅认识,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03.

[5]谢明霞,论小学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少年儿童研究,2011,24.

剪纸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篇12

一、剪纸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幼儿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幼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的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他们手部小动作的灵活性较差。这时,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拿、握剪刀以及控制剪刀进行剪裁,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有效地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锻炼手的灵巧性。

(2)有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幼儿剪纸活动,有助于幼儿独立、自信、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幼儿剪纸,需要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培养了幼儿的独立能力;剪纸操作时,幼儿一定要专心致志,否则就很容易剪断花纹;幼儿想要制作出完整的剪纸作品,必须从剪第一刀开始,坚持要最后; 当幼儿的剪纸作品获得教师的肯定时,幼儿的自信心也加强了。例如:剪纸活动“图形变变变”,要求幼儿将彩纸上的各种几何图形剪下来,然后幼儿用剪下来的几何图形拼成各种图案。彩纸上的几何图形比较小,部分幼儿东张西望,剪纸的时候不够专心,很容易就把几何图案剪坏了。教师指导时,要求他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剪纸上,每一步都专心致志地完成,终于做出了完整的作品。

(3)有助于幼儿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剪纸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用信封制作“纸制玩偶”,要求作品保留信封三条边的部分衔接。许多孩子画完之后剪下来,发现剪掉了信封全部的衔接。教师引导孩子集体讨论想办法,有个孩子建议把信封对折,然后在四个角上各剪一个小三角形,展开后一半画动物的头,一半画动物的身体。这样,作品不仅保留了信封三条边的部分衔接,而且制作出的玩偶大方、美观。照着这个孩子的方法, 全班都做出了漂亮的大玩偶,孩子们可高兴了。

二、教师在剪纸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剪纸兴趣。幼儿平时很少接触剪纸。要想让孩子学会剪纸,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教室里墙面上布置一幅典型的剪纸画,窗上贴上各种各样的窗花,墙上挂起孩子自己动手做的花环等。教师应开展剪纸欣赏活动,开阔幼儿眼界,了解不同剪纸的风格特点、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如“老鼠嫁女”“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使孩子与这些作品发生共鸣,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从而对剪纸活动从好奇到喜欢。在幼儿剪纸活动中,可以通过欣赏部分剪纸作品来引出活动,激发孩子的剪纸兴趣。如:某教师在开展剪纸活动“红纸变变变”前,利用投影仪播放了由剪纸作品拍成的动画片《武松打虎》。动画片中的红纸一会儿变成人,一会儿变成老虎, 一会儿变成酒壶……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剪纸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活动非常成功。教师表演剪纸,引导孩子感受剪纸的神奇,萌发剪纸的欲望。剪纸活动“花儿朵朵开”的引入部分, 教师告诉孩子,她有办法把三张圆形的纸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孩子们相当好奇。教师随即进行剪纸表演,他们看着三张纸在老师的折剪下变成一朵美丽的花,都表现出愉悦、兴奋,提出想“试一试”的愿望。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剪纸的技巧。幼儿刚上小班时,由于不熟悉剪刀的结构、性能,还不能自如地使用。进入中班后,已有一定经验积累,这时要让孩子多使用剪刀,才能使孩子运用这一工具去大胆表现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所以,教师应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握剪刀,还要着重指导幼儿剪直线、曲线、圆形、梅花形等各种线形。刚学剪纸时,应以随意剪纸为主,自然地去表现,然后通过观察,指导幼儿逐渐习得技巧。如学习剪圆,可以先指导孩子学会剪曲线,再逐渐学会剪半圆;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 十分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

(3)剪纸活动中的指导要点。“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日常的趣味剪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孩子在生日、节日、特殊事件等氛围中容易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生日、节日、特殊事件等进行剪纸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三八妇女节”前,某园举办亲子剪纸活动。许多幼儿表示想剪花送妈妈,教师就指导他们折剪花朵郁金香。许多幼儿剪花时不要妈妈帮助,表示要自己独立完成才算是真正的礼物,有些还创造性地为花朵贴上了叶子。创造力通常来自于一种直觉和灵感,孩子的艺术思维更容易受他人暗示,如果老师不断问他在剪什么、想什么,他很可能因此放弃自己正在创作的主题。所以,一般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去打扰他们,除非他们无法剪下去了,再适当介入。即使介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也要让孩子知道这只是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当孩子具有强烈创造欲望时,他们的行为有时会有点手忙脚乱,兴奋得忘乎所以。这时,教师不过于强调在所有时间里保持良好秩序,防止干扰孩子的创造过程。

(4)合理评价剪纸作品,肯定幼儿创造成果。幼儿想法是原始的,没有太多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剪自己所想, 剪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剪纸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对幼儿剪纸,教师不是用对待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不是只看剪纸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是重视剪纸中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国际化专业建设下一篇:大肠癌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