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2024-05-16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精选12篇)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篇1

1 引言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都很喜爱。而很多学生都是在日本漫画或卡通动画中成长的, 对美国、日本的动漫文化了解很多, 但是对我国的民族艺术却不了解。剪纸不仅是民间艺术, 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儿美术教师及相关学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将幼儿美术教育与剪纸更好的结合, 并不断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在丰富孩子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了解认知的同时, 还能学习剪纸艺术品制作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 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幼儿美术教学也能发挥育人、传技的作用。

2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的优势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 不仅历史悠久, 还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 是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的艺术, 具有回归自然的乡土风情, 朴实天真,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融入剪纸教学, 不仅能够让学生手脑共用, 开发智力, 还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观察力, 促进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拓展。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还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 要大力支持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剪纸教学的开展, 并积极的组织多彩生动的活动, 丰富剪纸艺术教学的方式。

3 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教学策略探讨

3.1 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中剪纸艺术教学目的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 是以教师树立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 而教学策略是重点。所以, 幼儿美术教师首先需要对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的目的有深刻理解, 要认识到剪纸教学对孩子锻炼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智力发展, 还能促进幼儿对美术及艺术的欣赏有所启蒙, 为日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很大积极作用。

3.2 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 具有独特的韵味, 剪纸艺术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 就需要对当地资源充分利用, 将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到剪纸教学中去。例如本地艺术馆, 必然有很多优秀作品, 其中有很多剪纸艺术作品, 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此具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充分利用在剪纸教学中去, 教师可以组织活动, 让孩子们参观欣赏剪纸作品, 并且搜集当地剪纸艺术流传的故事及发展历史, 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作品, 又分享各种故事,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促进孩子对剪纸艺术的欣赏意识, 还能激发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3 加强教学方式多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是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如果采取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 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 还会降低孩子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例如很多教师在孩子剪纸作品完成后会这样问道:小朋友们, 你们看谁剪的最像啊?如果教师经常这样询问, 就会给没有受到表扬和赞赏的孩子造成心理打击, 他们会受到情绪影响, 时间长了可能会降低对剪纸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 要对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多元化重视。例如, 在选择剪纸作品时, 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生活中接触最紧密、孩子感兴趣的剪纸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会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来;还可以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变化, 激发孩子的思维拓展, 如剪五角星时, 可以从颜色、材料等元素上加以改变, 促使孩子对剪纸有不同的认识。

3.4 加强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剪纸的学习是手脑并用的一项活动,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 其实难度较高。小孩子在剪纸方面很容易模仿, 而教师不能让学生认为剪纸只是简单的模仿, 也不能让小孩子认为剪纸很难。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模仿与创新合理融合。根据幼儿的好胜心、好奇心及好动来激发他们同事用脑、动手并观察。引导孩子对自己周围事情进行观察, 并发现新事物, 在对事物特性了解之后, 让孩子随意画画和剪纸, 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尝试和创新, 让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3.5 营造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

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 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 要对幼儿剪纸教学的视觉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视, 这能让幼儿不自觉的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

3.5.1 开放式环境的创建

开放式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孩子互相观察和欣赏小朋友之间的剪纸作品, 为此, 很多教师采取幼儿园内部布置剪纸长廊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对作品观察、欣赏并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对本地剪纸艺人的作品进行搜集, 然后进行模仿, 将模仿后的剪纸作品展览在剪纸长廊中, 将楼梯两侧、教室内的板报上都布置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幼儿欣赏到本地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还能欣赏小伙伴们的剪纸作品, 促进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特色,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激发孩子对剪纸的兴趣, 同时布置的小伙伴们的作品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5.2 个性化空间的创建

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特有的剪纸作品展览区域, 为孩子们建立一个个性化空间,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探索, 将班级里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在展区内, 并尽量建立能够让幼儿进行对话的氛围, 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积极参与。而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对民间艺术更加关注。

4 结论

总之, 幼儿阶段的小孩子本身就具有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如果教师合理利用, 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手挠并用, 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会导致幼儿对剪纸失去兴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 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拓展, 在幼儿创作剪纸作品的同时, 不仅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还能开发智力。

参考文献

[1]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杨万娟如何让剪纸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文教资料, 2012

[3]凌伟国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新课程学习 (上) , 2013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篇2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目前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育意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幼儿剪纸教学与幼儿绘画教学都属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其教学理念、方法都是相通的。据笔者观察,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方法、形式陈旧、单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随处可见,一幅范例加示范讲解是美术教学常用的格式,这样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对美术没有兴趣,对美术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对美的欣赏和表现。

研究幼儿剪纸教学,就是研究集体剪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探索剪纸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和灵活的指导方法,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经过近一年探索,总结以下指导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有效的指导策略显现剪纸的艺术

有效的指导策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摆正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很好教学效果。

策略一:暗示策略

教师运用环境、材料、互动、隐性教学和指导等多种暗示因素,让幼儿进行大胆的、自主的剪纸,习得相关经验。

1、环境和材料的暗示

在创设环境中,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工具、资料等,以萌发幼儿动手剪纸的愿望,给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剪纸步骤图、教师的剪纸作品展示在活动室的周围供幼儿欣赏。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颜料、胶水、油画棒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作品情节。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辅助材料:在组织幼儿剪“海底世界”中,为幼儿提供了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水杯。经过精心设计后,将它装饰成了立体生动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幼儿活动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如大班组合剪纸活动《放风筝》时,第一层次材料是剪好的风筝、小朋友、草等供幼儿自由组合粘贴;第二层次材料是各色彩色纸,对折剪风筝,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风筝;第三层次材料是幼儿自己设计图案对折剪小朋友、花、树等,学习简单的布局。活动中,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大胆、自主的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教师隐性讲解与示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在教孩子《剪青蛙》过程中引导孩子边剪边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卡嚓卡嚓剪金鱼。剪刀沿着黑线走,抠出大眼圆嘴巴。小金鱼,红衣裳,月牙纹。剪出的金鱼真漂亮,乐得金鱼摇尾巴。示范时伴随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感觉在游戏,不知知觉地学会剪纸,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策略二:回应策略

在幼儿剪纸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剪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后,作出积极的呼应和跟进的对应指导。

剪纸活动《我把皇冠送妈妈》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剪纸步骤图后,孩子便着手开始了。在孩子动手折剪皇冠的过程中,老师随时提醒着孩子“皇冠上的镂空图案可以跟老师的不一样!”果然,很多孩子设计出了与别人不同的镂空图案: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四边形等等。感到一阵惊喜,每个小朋友剪

的皇冠上的镂空图案是截然不同的。接着,又让孩子利用水彩笔给“皇冠”设计出了漂亮的花纹,他们同样很动脑筋,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纹„„孩子们设计制作的“皇冠”,真的让我觉得“赏心悦目”!大胆“放手”,让孩子在掌握剪出皇冠的基本形状后,努力让孩子大胆想象,设计出不同的镂空花纹,以使每个孩子剪出的“皇冠”都是各具特色的,充分开发了幼儿创作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教师将观察中发现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如看乐乐的皇冠上剪出了月亮、星星、小花的图案,真漂亮。最后,在交流与分享中,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皇冠,分享快乐,产生成功感;同时,引发幼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剪纸技能,激发生生互动。

策略三:结对策略

有的孩子脑子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功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孩子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引导说:“剪完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还没剪完的小朋友”。剪完剪纸的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也纷纷试着教了起来。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小朋友认真学,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孩子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老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结对活动中,孩子们战胜了不会教的困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剪纸的技能。

二、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

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示范讲解是剪纸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教会幼儿剪某件物体的技能,但这种方法比较呆板,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1、共同讨论法——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剪纸活动《蝴蝶》中,教师结合自己示范剪蝴蝶,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并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导幼儿比较2只蝴蝶,使幼儿了解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漂亮。教师让幼儿自由交流:你想在蝴蝶翅膀上镂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教师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活动中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游戏情境法——让幼儿在情境化的剪纸活动中乐于表现。

新《纲要》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游戏情境法就是,即通过创设游戏的教学情景的来调动幼儿学习剪纸积极性。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幼儿的剪纸激情与兴趣。如:小班剪纸活动《蚂蚁搬豆》,整个活动始终以“蚂蚁搬豆”这一游戏情节贯穿,和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亲切、关爱、愉快的情绪体验贯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的剪纸能力得到发展。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剪纸的乐趣,很自然地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发展。

3、感官参与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中体验剪纸的乐趣。

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做一做、学一学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剪纸,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动手,用眼去观察感知事物的本质,掌握其主要特征,使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地认识,才可以进一步用剪纸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在剪纸《花瓶秀》的活动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不同形状的花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从中掌握了花瓶的基本特征,同时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时没有心理压力,并且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欣赏幼儿作品,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成功感。所以,有了充分的观察作基础,再加上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们自由表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4、整合教学法——让幼儿在各领域的融合中大胆参与剪纸。

整合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之间的的互动和渗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整体效应。尝试把“剪纸艺术教学”放到“艺术教育”的整体中,实施多领域渗透,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剪纸活动《三只蝴蝶》以故事《三只蝴蝶》贯穿活动,先故事《三只蝴蝶》导入,然后让幼儿剪三只蝴蝶,最后让

幼儿将蝴蝶粘贴成故事的形式,结合蝴蝶剪纸作品学习讲述故事,在活动中真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剪纸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剪纸活动《花瓶秀》中,通过欣赏花瓶图片,让幼儿们了解花瓶的特点。并让幼儿们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瓶,幼儿们在和同伴合作做花瓶时,胖胖的花瓶、矮矮的花瓶、高高的花瓶„„在玩中进一步感知了花瓶的特征。

剪纸活动《鱼》,幼儿们将鱼剪好后,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鱼,也有一种不一样的效果。本次活动在达成剪纸教育目标的同时,还渗透着多方面的教育,对幼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胆运用剪刀,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给每一条鱼用线条进行装饰,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让幼儿欣赏美丽的热带鱼,有着视觉的效果,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

5、环境互动法——在作品欣赏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环境互动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剪纸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在幼儿、家长天天过往的楼道展板上,展示剪纸作品,让幼儿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的每一个节日会给幼儿带来许多欢乐,每一次准备活动,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环境布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剪纸活动。如: 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漂亮妈妈》剪贴活动,我把皇冠送妈妈,学习对折剪皇冠;秋天让幼儿剪各种形状的树叶;重阳节,剪朵花儿送爷爷奶奶;元旦过新年剪贴窗花。

6、欣赏评价法——让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欣赏评价法是指注意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理解幼儿的每一幅作品,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回归童心的幼儿剪纸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师幼互动式的评价方式,重视幼儿的反思与评价,将幼儿的自我介绍与评价作为一种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来自于童心的作品用语言加以表述,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幼儿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在回归童心的幼儿剪纸教育的评价中,“剪出童心”是好作品的最重要标准。也许,很多时候,孩子们剪的没有老师“出彩”,画的也没成人所谓的“像”,但让我们坚信:只要孩子“剪出新意,画出精彩”,那就是成功!

三、反思与收获(一)收获

1、教师们走进了剪纸艺术。

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着眼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的关键。剪纸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愿我们的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剪出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图案,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2、感受民族氛围, 激发了幼儿的剪纸兴趣。

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的很少。因此,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在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定的剪纸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图案的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二)反思

1、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验水平和有着不同研究经历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深深感到:要为老师创设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共同研究的平台,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带动大家共同成长。

2、幼儿的剪纸作品如何艺术化,与各种活动元素整合在一起。如何选择、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民间特色的剪纸活动,突破创新性,富有时代性? 剪纸是一门集动手、动脑和想象创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剪纸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如何发挥幼儿的剪纸创造潜能,如何提高幼儿的剪纸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智慧的艺术,会带给紫幼人快乐和希望。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早期教育》美术版 江苏教育报刊社 2008年10月

剪纸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剪纸艺术;幼儿教育;作用

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而剪纸不仅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其认真、专注到剪纸的学习之中,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剪纸艺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剪纸艺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探讨,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重视。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对剪纸艺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剪纸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剪纸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幼儿手部肌肉群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剪纸艺术,幼儿不仅能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而且剪纸过程中幼儿的肌肉得到锻炼,长此以往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大大增强。另外,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手指与大脑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的手指动作越熟练、越精巧、越复杂,越有助于大脑神经的发育,因此从某个层面分析,训练手指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

其次,有助于幼儿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剪纸的一般步骤为先折、后画、再剪。幼儿学习剪纸过程中需要先思考怎么去折,是从前面折,还是后面折;然后思考究竟从哪个边开始画,才能达到更好的剪纸效果;而裁剪的时候,还需要不停地转动剪纸。这样一来,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会大大提高。

最后,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剪纸过程中学生会给教师提出要求,例如:有些幼儿会说:“老师,我要红色的剪纸”,当教师可以问:“你为什么选择红颜色的剪纸呢?”,幼儿会说:“因为红色的剪纸代表喜庆”。通过幼儿与教师间简单的交流,幼儿的表达能力会慢慢地提升。

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剪纸艺术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首先,有助于幼儿记忆力与注意力的提高。幼儿学习剪纸时需要看懂剪纸示意图,而后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教师鼓励幼儿凭借记忆力进行剪纸操作,长此以往便可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另外,剪纸过程中为保证剪纸质量幼儿需全身心的投入,这样以来注意力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有助于幼儿思维及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讲解剪纸知识时,可先要求幼儿掌握一种作品的剪法。当幼儿完全掌握后,可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其更改裁剪顺序,并要其想象最终获得的剪纸效果。例如,在学习了裁剪窗花知识后,教师可要求幼儿大胆想象,裁剪出自己要想的图案。尽管幼儿有可能是胡乱裁剪,但仍可得到最终的“作品”,幼儿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能力

剪纸艺术在提高幼儿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能力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以及互学互助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有助于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幼儿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后,知欲望会被充分激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此时教师可给幼儿提供不同的剪纸示意图,要求幼儿认真观察、思考,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学会裁剪更多剪纸的方法。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一些优美的剪纸,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当幼儿成功裁剪出相关图案后,教师应给予鼓励,要求全班以其为榜样。采用上述方法,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可大大提高幼儿探索能力的目的。

2.有助于提高幼儿互学互助能力。由于幼儿个体性存在差异性,其对剪纸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区别,尤其是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剪纸的一些技巧,而有些学生则不然。为此,教师应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幼儿积极帮助其他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一方面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力强的幼儿在教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剪纸时,自身剪纸知识也得到巩固,而一些内向的、能力稍弱的幼儿不敢询问老师,此时可大胆地询问教他剪纸的幼儿。因此,教师在剪纸艺术教学实践中应适当运用上述方法,以提高幼儿互学互助能力,为其学习更复杂的剪纸艺术奠定基础。

将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不仅可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实践可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在调动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以及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剪纸艺术的应用,为幼儿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桂珍. 析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50~51.

[2]蒋丽娟. 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功能[J]. 科技风,2013,02:209.

幼儿园剪纸活动初探 篇4

一、剪纸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培养幼儿创造、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 因此要选择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 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蛋糕盒, 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 剪出各种图案、花纹, 如可爱的小鱼、小花等。在剪纸活动中, 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 使幼儿在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后, 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依据个人的喜好, 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画来。因此, 剪纸便成了幼儿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对幼儿来说, 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一次剪《宇宙飞船》, 一名幼儿剪了一个形状怪异的飞船, 教师问他, 他回答说:“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 研究UFO的奥秘。”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也是一种创造。可见, 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 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 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习惯于父母、长辈的溺爱, 导致动手能力很差。而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 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 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活动中, 常有一些孩子缺乏自信。在游戏中他们害怕尝试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在活动中他们缺乏主见, 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便是交流, 也是用很小的声音来谈话, 不敢用眼神去看你。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 它是在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和失败、成功和教训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1. 创设游戏情境, 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在剪纸作品展览会中, 幼儿观看栩栩如生的作品后,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便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 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 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 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而师生共同动手操作, 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 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 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如何进行剪纸的技法。

2. 营造剪纸氛围。

教师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 如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 让他们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和“福”字, 因此, 老师布置幼儿课下收集这些“喜”字和窗花, 并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喜”字。

3.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兴趣。

在平时的剪纸操作活动中, 一般以幼儿个人动手剪为主, 但在创作情境过程中偶尔也会让幼儿共同合作, 让每位幼儿都参加合作剪贴, 效果就更完美了。让每位幼儿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 并协调来布置整个美丽的画面,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

三、剪纸教学中的体验

1.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在剪纸教学中, 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进行, 逐步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小班幼儿刚学习剪纸时, 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大量的旧报纸, 让幼儿任意地剪。这个过程对从来没有使用过剪刀的幼儿是很有必要的。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 心里没有压力, 这样幼儿既有兴趣性, 又对剪刀的使用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班孩子小手越来越灵活, 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于是便可以开始逐渐训练他们沿轮廓线剪纸的技能。如: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 这就要教幼儿用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进行, 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

到了大班后,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剪纸技能, 小剪刀在他们手里也能运用自如, 因此我们也加深了剪纸活动的难度。在目测剪的基础上进行对称剪, 让孩子通过对称剪, 感知半个会变成一个、一个会变成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 学习镂空剪。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设计了自己画、自己剪的环节, 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乐此不疲, 一个个就像个小设计师, 不但提高了剪纸技能, 就连绘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2. 欣赏和感受民间剪纸艺术,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民间剪纸艺术在昆山有着浓厚的氛围, 每年市文化馆都要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展, 这给领幼儿参观、欣赏创造了有利条件。幼儿会被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所吸引, 有“十二生肖富贵图”、“渔家风情”等。那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富有情趣、色彩鲜艳的剪纸作品, 令幼儿浮想联翩, 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拓展了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视野。

3. 运用多媒体, 激活幼儿园的剪纸课堂。

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在幼儿的剪纸活动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优秀经典作品, 追溯历史寻踪, 学习一般的表现手法、形式等常识, 变生硬的书本纸张等资料为声形并茂的课件、视频等高新科技产品, 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成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 给传统剪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这门可以使语言休息的艺术在2l世纪每个后辈子孙的血液里吟唱。总之, 多媒体以其自身特点, 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 其优势也不能替代全部, 还要应剪纸活动的需要有选择性地筛选, 决不是唯“电”是从。

4. 加强引导, 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感受剪纸的乐趣。

剪纸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幼儿是剪纸活动的主体,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体, 都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规律, 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来表现自我。也只有创造机会,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让幼儿与创造美的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 才能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剪纸的乐趣。

幼儿剪纸打印 篇5

对边折剪、三角折剪、四角折剪、五角折剪、六角折剪、二方连续折剪。(折法见下图)

使用剪刀的规则与要求:

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合拢、平放在桌上; 剪刀不能对着人;

剪完纸后,剪刀放回小筐;

传递剪刀时应合拢刀片握于手心、将刀柄部分递于他人。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

剪纸的方法与注意点:

1.一般在剪纸过程中转纸不转剪刀。2.步骤为一折、二画、三剪、四展开。

3.可以先把形象画在纸上,让孩子沿着轮廓线剪。开始由大人画,慢慢让孩子自己画。4.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剪纸,达到想剪什么就剪什么的程度。

附:对边折剪图样及效果图

苹果

橘子

菠萝

柿子

西瓜

萝卜

白菜

牵牛花

郁金香

鸡冠花

松树

椰树

背带裤

背带裙

短裙

长裙

连衣裙 马甲 衬衫 绒线帽

皇冠

提包

花瓶

酒杯

电话

蝴蝶

蜻蜓

瓢虫

附:四角折剪图样及效果图

铜钱、纽扣、四瓣花

1、四瓣花

2、四瓣花

3、四瓣花4

手帕

1、手帕

2、手帕

3、手帕

4、桌布

1、桌布2

小草

郁金香

合唱

看书

试析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 篇6

一、抛砖引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要使幼儿的剪纸技巧得到发展,就要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看、去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要让幼儿欣赏漂亮的剪纸作品,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剪纸前可以播放视频,(过年时,一些山区农民都在忙碌着在自家的窗上、门上、墙上张贴各种剪纸。)让幼儿欣赏各种剪纸作品,观察“老鼠嫁女”、“龙凤呈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新年窗花”“ 十二生肖”等各种剪纸,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充满好奇,体验过年的欢快热闹气氛,了解到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特色,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时时欣赏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如在班级特色区域开辟了展示墙、剪纸区,展示收集来的剪纸作品,教师、幼儿的剪纸作品,师幼合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了一个剪纸区域,一个展美、比美和审美的大区域,增强了幼儿学习剪纸、剪出好作品的力度,更在于孩子们接触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引发创造美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指导幼儿学习基本技能和方法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刚开始时可从基础开始,尝试让幼儿剪直线、曲线、沿轮廓线剪。先教孩子练习握剪刀,学会操作的方法。学习使用剪刀时可以运用儿歌教学法帮助孩子掌握。例如儿歌“大拇指钻洞,食指中指钻洞,张开大嘴咬一口,好吃的东西进了肚。”“小手伸出来,变成一把枪,伸进剪刀的把手里,轰隆隆,剪刀火车开,咔嚓咔嚓,剪刀火车到站了。”“张开剪刀的大嘴巴,咔嚓一下,咔嚓一下,沿着黑线剪呀剪……”儿歌简单易学,念起来顺口,孩子一边念一边按要求反复操作,在练习中很快就掌握了使用剪刀的方法,学会了剪直线。接下来幼儿可以剪几何图形。幼儿沿画好的轮廓线剪出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然后幼儿是学习沿轮廓线剪简单图案,将彩色广告纸上的人物、生活用具、动植物、玩具剪下来,用废旧幼儿画册等让孩子剪剪玩玩,拼拼讲讲,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剪一些最基本的线条后,就可以让他们学习在白纸上剪图形。在剪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技巧。

三、授人以渔: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

在民间剪纸艺术广阔的海洋中,孩子犹如那正在学艺的捕鱼者,对待初学的捕鱼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授人以渔——渔的本领用之无穷。在教孩子剪纸基本方法时,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探索:例《剪苹果》:先让孩子们观察剪苹果的步骤图,探索发现出剪苹果的方法是通过折叠,画出来半边苹果,再剪下来。然后幼儿进行交流经验,讲述成功的与不成功的区别是在哪,最后吸取上次不成功的教训,再次操作、探究剪出苹果。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主动地学习掌握了剪苹果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剪苹果的方法灵活地剪出其它的水果:梨子、菠萝、樱桃、桔子等。

剪纸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各种剪纸技能,学会许多剪纸方法,还可以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剪贴“小鸟”、“树叶”的两个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小鸟的形态特征,树叶的镂空效果,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广告纸,剪贴与别人不一样的小鸟,自主探索剪出各种颜色、不同质地的材料剪出形状各异的树叶,培养了他们在剪纸制作中的自主性。

四、推陈出新: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幼儿喜欢玩弄剪刀剪纸,掌握了沿轮廓剪、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对角等基本方法,使幼儿的手、眼、脑更加协调,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剪出与从不同的作品。如:在幼儿剪美丽的花时,先引导幼儿观察几种花的大小、形状后,接着就让幼儿自己剪,至于花瓣的造型、形态鼓励幼儿自己用掌握的技能去创造性的表现,使大家剪出来的花形态各异,花瓣有四个、五个、六个……造型奇特,极富儿童情趣。同时幼儿还添剪出了自己喜欢的绿草、柳条、蝌蚪、燕子、小鸡、小鸭等等,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

除了让幼儿用五颜六色的纸,动手、动脑、创造地剪出变化万千的各种图案外,还应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在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装饰自己的剪纸作品,在剪、贴、拼、画的过程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剪鲜花时启发幼儿把鲜花贴在森林里的小草上、在剪好的动物图案上进行了线描等,这样,一幅幅意趣盎然的剪纸装饰画、剪贴画、趣味剪纸等小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剪纸活动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幼儿喜欢。它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培养了耐心,又发展了孩子的手指灵活性,而且使幼儿在智力上得到启迪,在艺术上得到熏陶。剪纸快乐,快乐剪纸,让剪刀成为孩子的玩伴,让他们享受剪纸的快乐,让孩子的童年像彩纸一样绚丽多彩。

在剪纸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篇7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 我设法提高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兴趣和经验选择活动, 并主动地去动手操作, 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一次剪纸教学中, 起先,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自己制作的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 其中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又惊讶又兴奋, 出神地说:“真漂亮, 老师, 谁剪的?”接着, 我又将自己剪出来的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花纹漂亮的雪花作品向幼儿展示, 并在班上开了一个雪花展览会,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雪花, 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 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 以激发幼儿剪纸花的欲望。当幼儿动手制作时, 我不过多的干预他们, 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认识, 探索怎样折叠才能剪出“雪花”。在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中, 我不断鼓励幼儿探究不同的折、剪、画的各种表现形式, 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撞击, 动手把他们的想法“剪”出来。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雪花作品被剪出来的时候, 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纸的开口方向应该朝哪边?哪些地方能剪断, 哪些需要连接等,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症下药”,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去深入探究。

此外, 我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区。鼓励幼儿用各种形式组合粘贴成剪纸画, 贴在活动区内, 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 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同时还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 创设富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 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从而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延伸到对其他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上。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进行染色剪纸时, 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 我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助染剂、胶水、毛笔等等, 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 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丰富主题情节, 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 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 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 进而我又发展了幼儿自己动手染纸, 根据自己剪的作品, 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技法的掌握, 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从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及创造的成就感”。

在幼儿学会剪各种各样动植物基本形状的基础上, 我要求幼儿剪得要有变化。经过具体地指导, 幼儿的想象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蝴蝶、郁金香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蝴蝶、郁金香, 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想法、有个性的各种各样的蝴蝶、郁金香。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剪纸创造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促进互动, 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新《纲要》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 认识冲突, 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剪纸活动中, 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 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 他会的也许是你不会的, 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 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 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 相互争论,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 帮助孩子展开讨论, 实际进行比较, 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 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评价幼儿剪纸作品过程中, 我没有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好, 谁的作品不好, 而是鼓励他们:“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四、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

任何绘画都是纸或布不动, 人在上面作画, 而剪纸必须把纸转来转去, 不转就剪不出来。这一转, 就更加锻炼了孩子造型、构图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方位感。孩子画画常常是边画边想, 随机地丰富画面, 而剪纸必须在事先想好什么地方安排什么, 不然就会剪断了。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孩子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很多种的艺术创作是允许修改、可以修改的, 而剪纸就难以修改。它要求剪纸的人既要勇敢果断, 又要耐心细致。万一有一处剪坏了, 独立的作品不成了, 它还可以经过加工留着与其他作品组合起来用, 这就培养了孩子失败了不气馁, 有挽救残局的气概和能力。在几个人甚至全班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的过程中, 孩子们又将学会团结合作:他们会协商剪纸内容, 会合作完成作品。至于剪纸活动对于开发孩子的右脑, 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作用, 更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不画就剪这种操作方式, 使得临摹变得十分困难, 自由发挥反而相对容易, 教师只能将剪纸的技能要点告诉孩子, 之后, 就凭幼儿自己去发挥了。如果再加上教师的着意培养, 幼儿那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剪纸创作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剪纸活动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长了, 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总之,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 我觉得, 幼儿通过剪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剪纸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 去尝试, 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增强兴趣, 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美.怎样发展幼儿的思维.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剪纸活动也能增强幼儿自信心 篇8

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 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 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呢?通过近两年对我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我发现通过教幼儿剪纸, 能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教幼儿欣赏剪纸, 使他们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并从中感受到美,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剪纸充满浓厚的兴趣。

当我拿出了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 他们一个个都发出了惊叹:“哇, 我看出来了, 这是一条蛇!”“这是一支羊!”“这是一条龙!”“那还有一只小肥猪呢!”他们兴奋地在一起指着、说着、叫着, 那种兴奋劲就甭提了。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老师, 我妈妈在家教我学过这个儿歌。”“什么儿歌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我仔细一看, 是我们班一个非常内向、胆小的男孩子。我在摆十二生肖时, 有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队, 我鼓励他说:“哇, 你说的好棒呀!我还想再听一遍!”他这次红着脸, 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 又说了一遍, 我让全班的幼儿为他鼓掌, 他兴奋地不知所措, 低着头不好意思。我又对他说:“杨杨, 请你来教教大家这个儿歌好吗?王老师也不会, 也想学一学呀。”他高兴地说:“行!”说着便用更大的声音来教全班的幼儿学习这个生肖儿歌。这是他入班两年多来, 我听到他发出的最大的声音。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有条不紊地感受剪纸带给他们的自信。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认真讨论, 翻阅大量有关的书籍, 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从教幼儿学习如何正确的拿剪刀, 到教幼儿如何学剪最基本的线条。比如, 面条、老爷爷的胡子、小河……到后来剪一些有图案的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四角形……到后来孩子们能不用铅笔画, 就直接剪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辆正在奔驰的小汽车、一名可爱的小姑娘, 你几乎都不会相信这些生动形象的作品竟然出自这天真幼稚的五六岁孩子的手。

开始, 他们在刚刚会拿剪刀的时候, 因为不够熟练, 经常不能按照老师画的线剪, 然后就着急的找老师:“王老师, 我剪不好呀!”“王老师, 我剪不直呀!”我耐心地告诉他们:“别着急, 因为你们现在拿剪刀还不熟练, 剪地次数也很少, 所以没有关系的, 多练几次, 多剪几回, 慢慢就会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 当他们已经很熟练地运用剪刀时, 都能够按照老师画的一些直线、波浪线, 甚至更有难度的线完整地剪出来。这时, 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王老师, 你看我剪的!”“王老师, 这是我剪的!”“王老师, 看!”在他们的言语中, 充满了极大的自信, 在他们的脸上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成功中所感受的快乐。

作为剪纸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多给孩子一声鼓励, 一个赞许的眼神, 甚至一个无声的微笑。

孩子们经过训练, 他们的观察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些鱼, 形似而且神似;那些蝶, 飘飘欲仙;那些虫, 特征鲜明。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 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些作品, 我们看到了他们天真无邪的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稚嫩童心。记得一次看他们剪各种各样的水果, 因为很简单, 我就大概教给他们这些水果的特征, 然后就让他们开始动手剪了。有几名幼儿开始一直在小声讨论, 没有动手剪, 我没有去打扰他们, 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仔细一听, 原来他们在商量每个人都要剪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水果。不一会, 有两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子拿着自己剪好的作品给我看:“王老师, 你看我们谁剪得像香蕉?”我仔细一看, 一名女孩子是先画出来香蕉的大致模样, 然后剪出。另一名女孩子是用对称的方法剪出了香蕉, 我微笑地对她们说:“虽然你们俩剪的香蕉不一样, 但是都剪出了香蕉的特征, 我一看就知道你们剪得是香蕉, 所以你们俩剪得都很棒!”她们俩一听, 欢呼雀跃地跑回去, 对周围的孩子们说:“王老师说我们剪得很棒!”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篇9

在手工区的墙面上,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只花瓶的每一个步骤。这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

费姗小朋友来到了手工区,拿起了剪刀、笔和手工纸……

“不剪了!烦死了!”费姗小朋友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一看,原来是她两次都把花瓶剪断开了。“剪坏了,是吗?没关系,老师第一次剪时,也试了好多次才成功的,你仔细看看墙上花瓶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了。再试试,你一定行!”

费姗小朋友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次她看了看图示,对折后,在有开口的一边画半个花瓶,这就意味着她的花瓶又会一分为二了。当她打开后,一脸的失望与困惑,最后,她用眼神向我求助。“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一只完整的花瓶了。”她把刚才剪开的花瓶也拼了起来,似乎产生了兴趣,又有一些疑惑。

“剪出来的花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仔细看看第二步骤。”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仔细研究,对折后又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她兴奋地给我、给同伴看。“你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这下她更有兴趣了:“我还想剪一只!”有了成功的体验,她格外开心。这次,她动手的速度又快了,剪到最后一刀时,她意识到,花瓶又将一分为二了,于是,她赶紧刹车,打开来,看了看。她又拿了一张纸重试,这一次,她找准了方位,剪出了完整的花瓶。

二、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说,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剪花瓶”案例所指定的目标是剪出一只花瓶,根据陈鹤琴的“做中学”教育原则,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老师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设计,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教学,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等,导致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

在“剪花瓶”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会不知所措;当错误反复出现时,会沮丧失望。此时我及时为幼儿提供了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三、老师支持的体现

(一)细心观察,提供情感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幼儿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对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幼儿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言行表达出来,这是“发”。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两种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可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老师应耐心观察,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在上述案例中,当费姗小朋友反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放弃。我用话语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醒她寻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徒劳的尝试。

在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费姗小朋友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多次才成功。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能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搭建“平台”,提供探究的支持。

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老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而和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则构成了幼儿的问题冲突。“理论上说,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难易难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始终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连接,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又高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问题解决需要知识固着点,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的资源或“平台”。“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在“剪花瓶”活动中,当费姗小朋友的第三次尝试失败后,我引导她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弥补,缓解失败情绪,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平台”,即暗示了中线的重要性,为她进一步地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平台”应该随着幼儿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除或重新组合。

(三)创造机会,提供反思的支持。

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教育,我们等待———一种自然的、积极的、有意识的等待。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还要明确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就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埋下的同一批种子,虽然外部条件相同,但发芽的时间依然有先有后。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篇10

1. 在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剪纸是渊源于民间

的美术活动, 它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 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貌。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施过程中,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 收集活动———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2) 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3) 教学活动———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 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 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纸“猫”的活动中, 我出示一幅写实的图片猫与剪纸猫, 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只猫的不同, 从颜色、花纹、材料上作比较, 从而使其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称。此外, 我还提出:“两只猫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 感受猫神气、机灵的形态特征, 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 最后我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说说他喜欢哪只猫, 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 提高幼儿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可见, 收集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 并能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 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 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2. 在创作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 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 进行创作剪纸。如装饰纸杯, 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的纸杯, 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然后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透明纸杯, 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位幼儿都积极动手, 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 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 如小鸡吃米、蝴蝶采花等, 让孩子进行大胆装饰。类似的活动还有:通过创作剪纸装饰自己的小手帕、可乐瓶, 用雪碧瓶做成花篮进行装饰等, 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创作激情得到很好的发挥, 成为日常生活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大的创作激情, 我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美的事物。记得有一次, 让孩子们创作剪“美丽的春天”, 我带幼儿到公园、庭院里亲身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 做“寻找春姑娘”的游戏, 并运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激发幼儿的美好感情, 鼓励与支持他们, 使之创作的愿望得到完美的实现。我要求他们运用多种剪纸材料进行创作, 于是孩子们剪的剪、撕的撕、折的折、粘的粘, 这更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在实践中, 我发觉教师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 有益于其打开思路。例如:在一次剪纸课前, 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七色花》的故事, 在讲到珍妮的最后一片花瓣时, 我让孩子们想:你就是那个珍妮, 你想用最后的一片花瓣实现什么愿望呢?请你把它剪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尾, 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又没有限制幼儿的思维,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剪出自己的愿望。有一个孩子的习作是这样的:上半部分是有一个小女孩长上了翅膀, 下半部分是美丽的风景。我问这个孩子:“你剪了什么?”她说:“我想飞上天去, 看看宁波美丽的三江口。”由此可见, 孩子们自在随意地以剪代笔, 心随剪走, 剪随心移, 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作品, 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效果

1. 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 提高了幼儿欣赏美的能力。

我让幼儿欣赏各地独特名俗文化风貌的普遍艺术形式。如:每次剪纸活动前, 首先拿一些成品让幼儿逐个欣赏, 让幼儿初步了解并比较陕北与我们江浙一带剪纸作品的特点。其次表现美的剪纸作品, 如:让孩子在感受《十二生肖》的基础上, 自己动手操作, 挑自己喜爱的动物剪, 剪出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 也可吊饰悬挂来美化环境。最后, 通过各种剪纸技能及方法创作美。通过这三步对美的感受、体验、表现, 可看出剪纸活动对幼儿美育的教育作用。一年半的实践,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整体审美能力的同时, 能使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2. 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心灵手巧”, 实质上手巧则心灵。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注意力集中, 手眼协调, 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 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来。

3. 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剪纸活动中, 很少有幼儿不喜爱剪剪贴贴。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 孩子们在稍具操作能力后, 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 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象来。因此, 剪纸便成了孩子们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鉴于此,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所谓创造性思维, 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或过程中, 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对幼儿来说, 剪纸和绘画的表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 而不仅止于表现“可视的存在”, 以至于在儿童剪纸习作中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 有很多还是新鲜的事物, 我想孩子们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承认他们的创意。如一次创作剪《小鸟的一家》活动中, 一个孩子剪了一只掉下去的小鸟, 当我问及其原因时, 他却运用了歌曲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我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我的爸爸、妈妈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听到这番话, 难道不觉得这不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 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还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几点认识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小结, 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出现了独立的思维, 所表现的创造力是十分巨大的。而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不仅能增强孩子对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的了解,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动手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

因此剪纸活动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幼儿创造力要注重剪纸活动的过程。

在实践中, 我发觉注重创造力的发展, 就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 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的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刚开展创作剪纸活动时, 最容易出现幼儿不知剪什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结果一张好好的纸头被剪得支离破碎。教师在遇到这类情况时更应该让幼儿大胆尝试, 大胆地动手创作剪, 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其习作的好坏, 幼儿在尝试之后, 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个提高的过程可能是长时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 还要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允许幼儿的行为超出标准, 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2. 培养幼儿创造力, 要了解并重视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剪纸活动中, 不论幼儿想剪什么, 要剪什么, 教师都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让他们获得成功。应多创造一些适宜的环境, 使幼儿的行为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 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允许个别孩子有兴趣时再剪。特别在评价幼儿的剪纸习作时, 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

3. 培养幼儿创造力, 要允许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 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 还能给幼儿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记得在讲评《老鼠》的剪纸作品中, 我问孩子们:“你剪的一群小老鼠在干什么?”孩子们都纷纷讲了关于我的一群小老鼠有趣的事情。但其中一个胆子较小的孩子却轻轻地说:“猫要来捉我的老鼠, 这只小老鼠吓得小便都解出来了。”“咳, 还真形象, 这只小老鼠旁作了一些剪出来的细线条来表示。”由此我们可看出,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 对以后幼儿的创作活动就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另外, 在创意剪纸中, 我们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动手能力, 以及对作品主题的领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剪纸亦是审美情趣的体现。因此, 培养孩子高品位的审美趣味, 尤为重要。幼儿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 还是创造力的形成都应把握这一时机, 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需要在各项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 更需要成人不断地引导、启发和渐进深入。

参考文献

[1]高石.儿童创造思维训练法.改革出版社, 1999.

[2]朱晨光.儿童折叠剪纸.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9.

民间剪纸艺术走进幼儿课堂 篇11

一、巧设剪纸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1.共造“剪纸廊”

楼梯走廊是我园的第二道大门,是家长带幼儿的必经之路。于是,我们在楼梯走廊上,展示一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师生剪纸作品,如“手拉手”“奥运加油”“同心协力”“我们心连心”等,孩子们每天进入幼儿园都会置身于浓浓的剪纸美的氛围中,感染着它的气息和芬芳。

在中、大班的活动室门口及向外延伸的长廊中,一幅幅充满童趣而又稚嫩的剪纸作品,我们可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足迹,从稚拙到惟妙惟肖,真是令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们巧夺天工的塑造能力为之赞叹和惊讶。

2.共筑“剪纸墙”

在平时,我们还利用大量的家长资源,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有《花开富贵》《十二生肖》《大阿福》等,布置成一个剪纸墙,让孩子们在休闲之时,欣赏这些著名的剪纸作品,适时的集体欣赏与分散的自由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受到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剪纸文化为主线,在园所内的墙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剪纸作品,最多的就是关于奥运的作品,可以说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天地”。这些作品中,多半都来自孩子们的成果,又经过老师进一步的装饰,一件件剪纸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仅对剪纸的兴趣更大了,同时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也有了一定提高。

3.共建“剪纸室”

我们幼儿园各个班都有剪纸区的开辟,赋予了幼儿自由表现、创造和巩固的机会。在剪纸区内,有与幼儿年龄相符的生动剪纸故事、童话形象或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经过剪的艺术处理,摇身一变成为朴素但却有浓浓民间气息的艺术作品。孩子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作品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剪碎片、剪线条、剪几何图形到大胆独立地折剪,创作的羽翼一天较一天丰满。我们把孩子在家、幼儿园的作品进行精心的装点和布置,每班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以此为主线的剪纸艺术室。

在期盼已久的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为了表达我园师生对奥运会的渴盼之情,展现我园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剪纸文化精神,特举办了“娃娃剪纸迎奥运”签名仪式,并在园内各处布置了由全体幼儿创作的“娃娃剪纸迎奥运”剪纸展览,有的作品呈现了丰富的情感,有的作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和大家交流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幼儿在众多的剪纸作品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奥运艺术氛围。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1.兴趣导入,感悟剪纸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引入幼儿从未见过的剪纸活动,我们首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们问幼儿:“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渗透了民俗文化教育,感受到了这种民间艺术的唯美。

2.创设课堂情境美

剪纸教学的主阵地在活动课堂,那么情境美尤为重要,要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要营造好特定的情境。一方面以根据剪纸与民俗活动的联系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况。如:在六瓣花(六角折剪)的剪纸教学中,先通过欣赏谈话、看课件,并配上有民间气息的音乐,营造了幼儿所乐意接受的场面,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的氛围中。他们了解了六瓣花的艺术特征,接着让幼儿在保持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最后幼儿的作品无论在外形方面还是装饰方面都无一雷同作品。

剪纸艺术根植民间,来源于生活,把剪纸艺术领进幼儿园,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反省、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与幼儿同步学习、同步成长,充分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操和审美观念,共同传承着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于小芳.建构艺术环境,走进剪纸乐园.文史月刊,2012(08).

幼儿剪纸素质教育 篇12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氛围, 激发幼儿的剪 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 去动脑想、动手做。

1.布置剪纸作品环境, 引发幼儿欣赏。

在教室里、走廊上挂满了我们收集剪纸作品的吊饰:十二生肖、花鸟图;玻璃上贴上各种镂空的窗花;墙面布置民间剪纸故事;剪纸活动区里, 放置我们一起收集的剪纸作品实物、照片、图片册, 供幼儿随时翻看, 使幼儿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 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2.开展剪纸欣赏活动, 引发幼儿了解剪纸艺术。

观看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了解剪纸历史,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 边放剪纸作品的图片, 边配上生动的解说与轻柔的古典音乐, 让幼儿在感受剪纸美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将会剪纸的奶奶们请进班里现场表演, 让幼儿现场感受纸在剪刀下的千变万化, 从而激发幼儿尝试亲自动手剪纸的兴趣。

3.设立剪纸活动区域, 引导幼儿动手尝试剪纸。

设置专门的剪纸活动区, 提供各种废纸和剪刀, 让幼儿自由地、宽松地进行剪剪、粘粘, 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幼儿, 并保护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

二、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剪纸内 容与方式

我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 在内容上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方式上注重游戏性、生活化。

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 开始我对幼儿不做任何要求, 只要敢于动手就好, 随意地将纸剪开、剪碎, 想剪什么就剪什么。随着年龄增长, 幼儿肌肉发展逐渐完善, 知识经验的丰富, 我教幼儿由目测剪到沿轮廓线剪, 剪直线、简单图案等。无论剪什么, 都赋予一定的游戏情境, 如在剪直线、曲线时, 我创设情境:给小山羊剪胡须、削苹果等, 使幼儿在一定的游戏中增加剪的兴趣。在中班、大班, 我尝试教多层剪纸, 引导幼儿剪对称物品, 折叠后剪窗花, 剪几瓣花、连方剪纸、创意剪纸等。无论剪什么都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如在剪对称物品时我选择树叶、苹果、蝴蝶等, 使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乐于去剪。

在剪纸中我创设了“在生活中观察—在情境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 努力使每一次剪纸活动都更富有游戏性, 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发挥幼儿的想象, 展现幼儿的创造。如练习剪线时, 我设计了“小厨师压面条”的活动。先让幼儿观察厨房阿姨压面条情景, 然后, 在教室里设置情境学做小厨师, 请幼儿说说: 面条压出来是什么样的?你想当小厨师吗?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在幼儿剪纸过程中, 紧紧围绕情境向幼儿提出要求:“你想剪什么样的面条?怎样让你的彩色的面条又细又长?还能剪出什么样的面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练习剪面条, 在材料上提供有宽线的、细线的、曲线的、空白纸的不同层次材料, 让幼儿自由创作。

三、注重学习方法, 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在剪纸活动中改变以往示范讲解的方法, 改变过于强调技能传授的倾向, 强调幼儿自主探索与实践。让幼儿习得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终身受益。

1.用语言支持动作发展, 促进方法的掌握。

儿歌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幼儿边念边按要求反复操作、练习, 很快就能掌握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编了很多这样的儿歌, 如, “小剪刀, 怎么拿, 老大要在上面站, 老二老三下面抓, 张开合上, 咔嚓嚓, 剪刀宝宝本领大。”“小剪刀, 咔咔咔, 宝宝剪纸乐哈哈, 剪刀剪纸不对人, 用完剪刀盒中插……”

2.以探究的方式学习, 探索掌握剪纸的方法。

在剪纸活动中, 我借鉴科学探究的方法,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掌握剪纸的关键经验。在折叠剪“神奇的树叶”活动中, 我先给幼儿展示剪好的树叶, 让他们欣赏、观察, 猜想树叶是怎样剪成的, 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在探索尝试后, 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剪好的树叶与剪后剩余的纸进行比较, 从开口边和闭口边剪后的作品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关键经验, “同种折法, 应剪闭口边”, 在“试误”的过程中获得对折剪纸的方法。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幼儿能够举一反三。

3.提供材料学习支架,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怎样让幼儿在剪纸中学会方法, 主动学习, 一直是我研究的重点。在活动中, 我运用剪纸分解图示, 引导幼儿自我学习。如, 用废旧的台历布置上剪纸的分解平面图示, 并配以逐步的立体分解图示投放在剪纸活动区。如剪二方连续图案时, 我们提供了图示:心连心、手拉手小人等图示, 一部分是折的方法, 一部分是绘画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剪出的图形。刚刚投放时, 孩子们围着步骤图看, 边看边讨论 :“这是什么呀?”“连着的心是怎么剪出来的?”“我看是先折了之后再剪的。”“我也能剪出来。”“我也能。”孩子们拿着在剪纸区准备好的剪纸材料, 开始按照图示的样子折剪起来, 有的幼儿剪好后是断开的, 反复研究着图示, 我建议他们拿下立体分步图看一看, 寻找原因, 再次尝试。有的幼儿借助材料、工具的互动成功了, 有的幼儿在学会看图剪后, 掌握要领, 还主动尝试自己创造剪。这种方式的学习幼儿远不只是技能上的成功, 更主要的是发展了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尊重幼儿独特表现, 鼓励幼儿的积极创造

剪纸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在学习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 我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鼓励幼儿创造, 尊重幼儿的独特表现, 发现新的创意, 使他们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剪纸作品。如, 在剪蝴蝶花纹、剪窗花时, 我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折、剪、挖空的技法, 运用长点, 圆点、长线、短线不同剪法, 任意创造, 充分展现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 只有自己才看得懂, 说得清, 我每次活动后都给幼儿创造说的机会, 给以积极的肯定。

我推荐的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 [美]格温·斯奈德·科特曼著, 李旭晴译, 华东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职花卉课程下一篇:征地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