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2024-09-21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精选9篇)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篇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以下是我在幼儿园剪纸活动中的一些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氛围, 激发幼儿的剪 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 去动脑想、动手做。

1.布置剪纸作品环境, 引发幼儿欣赏。

在教室里、走廊上挂满了我们收集剪纸作品的吊饰:十二生肖、花鸟图;玻璃上贴上各种镂空的窗花;墙面布置民间剪纸故事;剪纸活动区里, 放置我们一起收集的剪纸作品实物、照片、图片册, 供幼儿随时翻看, 使幼儿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 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2.开展剪纸欣赏活动, 引发幼儿了解剪纸艺术。

观看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 了解剪纸历史,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 边放剪纸作品的图片, 边配上生动的解说与轻柔的古典音乐, 让幼儿在感受剪纸美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将会剪纸的奶奶们请进班里现场表演, 让幼儿现场感受纸在剪刀下的千变万化, 从而激发幼儿尝试亲自动手剪纸的兴趣。

3.设立剪纸活动区域, 引导幼儿动手尝试剪纸。

设置专门的剪纸活动区, 提供各种废纸和剪刀, 让幼儿自由地、宽松地进行剪剪、粘粘, 教师则在一旁观察、鼓励幼儿, 并保护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剪刀的安全。

二、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剪纸内 容与方式

我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 在内容上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方式上注重游戏性、生活化。

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 开始我对幼儿不做任何要求, 只要敢于动手就好, 随意地将纸剪开、剪碎, 想剪什么就剪什么。随着年龄增长, 幼儿肌肉发展逐渐完善, 知识经验的丰富, 我教幼儿由目测剪到沿轮廓线剪, 剪直线、简单图案等。无论剪什么, 都赋予一定的游戏情境, 如在剪直线、曲线时, 我创设情境:给小山羊剪胡须、削苹果等, 使幼儿在一定的游戏中增加剪的兴趣。在中班、大班, 我尝试教多层剪纸, 引导幼儿剪对称物品, 折叠后剪窗花, 剪几瓣花、连方剪纸、创意剪纸等。无论剪什么都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如在剪对称物品时我选择树叶、苹果、蝴蝶等, 使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乐于去剪。

在剪纸中我创设了“在生活中观察—在情境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 努力使每一次剪纸活动都更富有游戏性, 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发挥幼儿的想象, 展现幼儿的创造。如练习剪线时, 我设计了“小厨师压面条”的活动。先让幼儿观察厨房阿姨压面条情景, 然后, 在教室里设置情境学做小厨师, 请幼儿说说: 面条压出来是什么样的?你想当小厨师吗?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在幼儿剪纸过程中, 紧紧围绕情境向幼儿提出要求:“你想剪什么样的面条?怎样让你的彩色的面条又细又长?还能剪出什么样的面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练习剪面条, 在材料上提供有宽线的、细线的、曲线的、空白纸的不同层次材料, 让幼儿自由创作。

三、注重学习方法, 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在剪纸活动中改变以往示范讲解的方法, 改变过于强调技能传授的倾向, 强调幼儿自主探索与实践。让幼儿习得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终身受益。

1.用语言支持动作发展, 促进方法的掌握。

儿歌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幼儿边念边按要求反复操作、练习, 很快就能掌握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编了很多这样的儿歌, 如, “小剪刀, 怎么拿, 老大要在上面站, 老二老三下面抓, 张开合上, 咔嚓嚓, 剪刀宝宝本领大。”“小剪刀, 咔咔咔, 宝宝剪纸乐哈哈, 剪刀剪纸不对人, 用完剪刀盒中插……”

2.以探究的方式学习, 探索掌握剪纸的方法。

在剪纸活动中, 我借鉴科学探究的方法,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掌握剪纸的关键经验。在折叠剪“神奇的树叶”活动中, 我先给幼儿展示剪好的树叶, 让他们欣赏、观察, 猜想树叶是怎样剪成的, 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在探索尝试后, 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剪好的树叶与剪后剩余的纸进行比较, 从开口边和闭口边剪后的作品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关键经验, “同种折法, 应剪闭口边”, 在“试误”的过程中获得对折剪纸的方法。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幼儿能够举一反三。

3.提供材料学习支架,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怎样让幼儿在剪纸中学会方法, 主动学习, 一直是我研究的重点。在活动中, 我运用剪纸分解图示, 引导幼儿自我学习。如, 用废旧的台历布置上剪纸的分解平面图示, 并配以逐步的立体分解图示投放在剪纸活动区。如剪二方连续图案时, 我们提供了图示:心连心、手拉手小人等图示, 一部分是折的方法, 一部分是绘画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剪出的图形。刚刚投放时, 孩子们围着步骤图看, 边看边讨论 :“这是什么呀?”“连着的心是怎么剪出来的?”“我看是先折了之后再剪的。”“我也能剪出来。”“我也能。”孩子们拿着在剪纸区准备好的剪纸材料, 开始按照图示的样子折剪起来, 有的幼儿剪好后是断开的, 反复研究着图示, 我建议他们拿下立体分步图看一看, 寻找原因, 再次尝试。有的幼儿借助材料、工具的互动成功了, 有的幼儿在学会看图剪后, 掌握要领, 还主动尝试自己创造剪。这种方式的学习幼儿远不只是技能上的成功, 更主要的是发展了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尊重幼儿独特表现, 鼓励幼儿的积极创造

剪纸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在学习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 我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鼓励幼儿创造, 尊重幼儿的独特表现, 发现新的创意, 使他们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剪纸作品。如, 在剪蝴蝶花纹、剪窗花时, 我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折、剪、挖空的技法, 运用长点, 圆点、长线、短线不同剪法, 任意创造, 充分展现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 只有自己才看得懂, 说得清, 我每次活动后都给幼儿创造说的机会, 给以积极的肯定。

我推荐的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 [美]格温·斯奈德·科特曼著, 李旭晴译, 华东大学出版社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美] 丽莲·凯兹著, 廖凤瑞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篇2

一、剪纸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剪纸教学要突出基础性。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小班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剪纸,剪纸活动的设计就要从拿剪刀开始,剪纸的作品也是教师提前辅助画好线,幼儿沿线剪切;中班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样稿进行模仿训练,会简单的对折剪和三角折剪;大班年级的孩子能够在自画自剪的基础上,进行样稿创新,最终独立完成一幅带有背景的剪纸作品。也就是说剪纸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出剪纸的作用。

二、剪纸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根据幼儿阶段性的认知和经验,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贴近幼儿生活各类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人物、故事情节等)为内容。

前阶段,幼儿园举行师幼剪纸大赛,我们组选择的剪纸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是我们大班主题教育的内容,幼儿熟悉内容;另一方面《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在剪纸过程中,我们组的两个孩子,一会儿剪小蝌蚪,一会儿剪水草,一会剪乌龟,剪出来的效果都很好。

所以说,贴近生活的剪纸内容,幼儿更加熟知选材的形象,这对于幼儿剪纸的潜能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剪纸活动的设计要游戏化、情节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创设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大班《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里,我设计了一节《美丽的草原》这一剪纸课,在活动之初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原来青青的草原被破坏了,牛儿羊儿没有了家和食物,它们特别需要小朋友的帮助,希望小朋友帮助它们重新建造美丽的家园。这样,孩子的爱心都涌了出来,纷纷拿起小剪刀,帮助牛儿羊儿剪小草,盖房子,一会儿美丽的草原又青青绿绿了。所以说,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实现的途径,不仅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快乐。

四、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幼儿不断创新。

剪纸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在幼儿剪纸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基本的样稿,并鼓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更要注意这一特点。例如,我们大班的孩子在剪纸的基本技能方面都已经掌握了,在练习课上我都会出两种样稿:一种是基本的折剪法练习样稿,一种是加了一些花的样稿。这样基础差的孩子就按照基本的样稿练习,而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在样稿的基础上进行花样剪纸,如镂空剪。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去发现新的创意,创造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剪纸作品。

幼儿剪纸活动中的语言支持策略 篇3

关键词:教师;语言;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幼儿教育不是教师教幼儿学的学习活动,而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观察理解幼儿,诱发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在于不仅是提供信息、传递知识,而且还应有目的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认知活动。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根据幼儿特点,运用语言工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了呢?

一、巧设语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的教育上,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从中找出切合幼儿实际的教育方法。要使幼儿产生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第一次执教大班剪纸活动《剪圆形双喜》时,我准备了方形双喜和圆形双喜两幅喜字剪纸作品请幼儿欣赏。“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剪纸作品,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们都能发现形状不一样。“这幅圆形双喜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剪一剪?”“想……”

分析:虽然小朋友嘴巴都会回答“好”“想”等一些词,表示出自己对活动参与的兴趣,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好多幼儿还没准备好呢,他们是边玩边回答,甚至眼睛都没看教师,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而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情境,用趣味性的语言来导入。

策略:第二次我在进行活动导入的时候变化了方法,根据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特点,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双喜,过几天小老鼠就要结婚了,可是它们家的窗户都是圆的,你们觉得贴哪个双喜更适合呢?”并出示圆形的窗户,小朋友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都觉得贴圆形的双喜好看,因为窗户是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剪圆形双喜,帮小老鼠布置新房好吗?”这样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二、难度提升,保持兴趣

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一般都会遵循3∶5∶2的时间比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活动中我们除了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来控制时间,我们还可以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激趣,提升活动难度,让走在前面的幼儿等一等。

如,大班剪纸活动《连喜团花》在导入的时候,我为幼儿提供了剪纸的步骤图,通过幼儿看看说说和教师的讲解,幼儿基本都掌握了剪制《连喜团花》的方法,看到幼儿跃跃欲试的表情,我就把操作材料分发下去,并提出要求:“请幼儿对照图示,安静操作”。刚开始的时候幼儿都能认真地操作,但是一会儿以后教室里就传来了吵闹的声音“老师,金佳怡(化名)把我的作品弄坏了……”每次操作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分析:进入大班的幼儿,心理特点接近小学生,好奇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对于新出现的剪纸内容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的提升,经过图示的提示,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所以幼儿对活动的热情较高,都想证明自己是最棒的。但是在活动前,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一句,安静操作,对于这个活动要求,处于兴奋状态的幼儿根本就没有听到,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这个时候适当降温,使幼儿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策略:在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首先请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然后请幼儿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测一下连喜团花的剪纸方法,并请幼儿到前面尝试自己来画一画,这时候,幼儿的情绪开始变得高涨起来,这时候我故意放慢了脚步并以惊喜的口吻说:“老师来剪,我们一起看看他画的纹样,剪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好吗?”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要求,使幼儿的注意又回到了教师身边。当幼儿看到我现场剪出的作品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哇,老师真厉害,真漂亮哇……”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你们只要向老师一样,认真的剪,一定会剪出更漂亮的作品,其实,团花和连喜有两种连接方式,剪得快的幼儿,在剪好作品后可以尝试找找另一种连接方式。”

理论、实践都表明: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幼儿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让幼儿有机会解除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则能使幼儿觉得此项活动“其乐无穷”,兴趣大增。所以设置悬念是设计探究性活动得以进行的“催化剂”。通过教师的现场操作以及作品的展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教师给予鼓励的同时提出操作的要求,幼儿更容易接受,第二个要求的提出,使一部分动作快的幼儿变得有事可做,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趣味点评,延伸兴趣

使幼儿生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需要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如,大班的剪纸活动瓣花系列剪纸,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些幼儿存在困难较大,如果只是让幼儿单纯的回家练习,幼儿的反抗心理会让他们变得更加不爱剪纸活动,于是我说:“这次活动还没有完成的幼儿也不要着急,你们可以带回去慢慢剪,还可以回去当小老师,教会你们的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的瓣花剪纸,装饰一个花瓶。”又如,《八瓣花》,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兒都完成了作品,在评价的时候我问幼儿“你们都剪成功了吗?”幼儿都非常开心地说成功了,“你们觉得我们的作品怎么布置更好看?”幼儿七嘴八舌议论结束后,我出示了一件用八瓣花装饰的服装。“这件衣服好看吗?哪里好看?上面有什么花纹?请你们回家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下次我们自己做小模特展示你们的衣服好吗?”

活动延伸部分,教师根据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时提出要求,将枯燥的技能练习变成艺术设计活动。学校与家庭有效互动,幼儿学知识、练技能实现无缝隙对接,幼儿自然更加乐于接受。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要善于观察,充分挖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利用语言工具进行点拨,相信幼儿在教师的细心栽培下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幼儿剪纸活动的测查和实践 篇4

一、阶段目标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学会使用剪刀;把纸剪开剪断;剪不规则图形;剪出直线曲线;剪出基础纹样;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创作剪纸。

二、实验阶段

(1) 初级阶段。 (1) 引起兴趣, 学会观察。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但它却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利用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 为幼儿准备了大量丰富多彩、有趣逼真的剪纸作品, 让幼儿去欣赏、体会、揣摩, 吸引幼儿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提出要求, 学会用剪。教师提出要求, 教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方法。如剪刀的正确使用:平头向前, 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剪刀的后部圆环内, 用手指灵活地协调剪刀。 (3) 学剪直线、曲线。让幼儿开始先练习剪短直线, 剪开剪断, 然后学剪曲线。 (4) 学剪基础纹样。教师在纸上先画出简单图样, 让幼儿运用目测, 沿轮廓剪出图样, 如苹果、梨、五角星等。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虽然能运用剪刀, 剪出基础纹样, 但剪刀运用还不灵活, 用剪不圆滑, 线条不清晰, 图形不规则。

(2) 中级阶段。 (1) 学习折叠剪纸。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幼儿已能按照轮廓或用目测的方法剪出简单的物体外形,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对称折叠的方法, 剪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 (2) 学剪单独纹样、花边剪纸。单独纹样是用各种形状的纸, 进行对折, 并压平、设计纹样, 可以剪成四边形等多边形, 如制作五瓣花。花边剪纸则包括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是取一长条纸反复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四方连续是取一正方形纸上下左右对折, 画好底稿再剪。 (3) 探索趣味教学, 提高剪纸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趣的剪纸活动能真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我们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提高活动兴趣。1) 讲解演示法。教师运用语言说明、演示操作, 把讲解的要求具体形象表现出来, 帮助幼儿掌握剪纸技能。2) 故事运用法。通过故事中曲折的情节、丰富的幻想, 加深印象, 增强兴趣。如教幼儿四瓣花时, 教师边折边说:一座大房子, 里面住着一个小胖子, 来了一个小妞妞, 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两个大房子……教师边讲边教幼儿, 幼儿既听了故事, 又学习了折纸。3) 形象比喻法。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概括物体的特征。如剪熊猫头时, 这样比喻:一座房子白又白, 两个半圆当阳台, 房间开着两扇门, 看见一人走进来。这样比喻幼儿易接受, 效果明显。 (4)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会用小手灵活运用剪刀, 剪出各种作品, 用剪圆滑、流畅, 线条比较清晰。

(3) 高级阶段。 (1) 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愉快的剪纸环境。教师要使幼儿愉快接受知识, 要做活动的观察者、鼓励者和指导者, 让幼儿感到剪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不自觉的状态投入到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 剪出心中的彩虹, 剪出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2) 创作剪纸。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 设计独立画面。1) 画出初稿, 根据“万剪不断”的道理, 先画出图形, 抓住“相互连接”的关键。2) 叠纸:以十三层以内为好, 把画好的初稿叠在最上面, 再把四角固定。3) 剪纸:图样用剪刀剪成, 先内后外。 (3) 融剪纸于日常生活及主题教育活动中。在班级创设的各种活动区如娃娃家、美工角等, 幼儿都能自如地运用剪纸来参与活动区建设, 他们用灵巧的小手, 剪贴出各种漂亮的床布、沙发布、花裙子, 就连小脸盆上也有他们剪的二方连续小花边, 真是美不胜收。 (4) 通过剪纸活动, 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剪纸艺术或空灵剔透, 或粗犷豪放、或精巧细腻, 情中有情, 画外有画, 美丽的色彩, 多变的形状, 本身就是美的象征。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不是单纯美术技巧的训练, 而着重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和促进其创造。 (5) 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幼儿剪纸能力更加趋于完善, 用剪流畅自然, 图案趋于复杂化, 线条清晰, 速度加快。

三、结果分析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篇5

摘 要: 剪纸活动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剪纸教学已经成为幼儿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剪纸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创新、审美等多种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的教育应该具有民族特色,而剪纸活动完全符合和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幼儿剪纸活动在人们的早期教育中弘扬了民族文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传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本文从阐述剪纸活动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出发,探讨剪纸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意义,给出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剪纸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剪纸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 指导策略 具体方法

《民间剪纸文化教学活动》是我园的研究课题,也是我园的办园特色。剪纸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基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从而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我园通过开展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同时,我们积极探讨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一、剪纸教学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剪纸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锻炼大脑、五官、四肢的协调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始终专心致志的参与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剪纸活动充满兴趣。剪纸可以充分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2.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剪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直观体现。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幼儿阶段提倡剪纸教育活动,符合我国教育宗旨。幼儿园进行剪纸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纯美。幼儿在亲自动手的同时,教师要进行生动活泼的有效讲解,让古老文明的光辉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

3.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绘画教学,一个是剪纸教学。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灌输式教学带来很多误区,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剪纸教学是教师和孩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运用灵活的指导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剪纸教学是培养幼儿兴趣最好的方式。剪纸教学让幼儿美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丰厚的成果,剪纸作品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二、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1.环境设定策略。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本次剪纸活动的对象,并根据剪纸对象设定与之适应的工具、材料、资料。幼儿在看到这些东西时,会主动萌发剪纸的愿望,希望亲自参与到剪纸活动中。这些事先设定的材料,会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剪刀、纸张、胶水,还要根据剪纸活动的主题,提供相关辅助材料。这样孩子在剪纸活动中,才能没有阻碍,超级发挥。在材料准备上,要掌握级别和难度的区分,要根据材料来引导幼儿的能力,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尤为重要。比如此次剪纸活动的主题是花园,就要准备树木、花朵、小草、房屋等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质地。要保证剪出来的图形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创作出逼真的形象。环境是影响思维的主要因素,重视教学中的环境设定非常重要。

2.师生交流策略。幼儿园剪纸课堂上的主体是幼儿,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剪纸课堂上,首先是教师对剪纸内容的讲解,讲解的水平决定了幼儿理解的程度。幼儿在剪纸前,重点是应该明确剪纸的基本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详细教授其中的要点和难点。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基础学习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的精确讲解要与幼儿的亲自动手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授之后,教师要协助孩子进行动手练习,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讲解,给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幼儿模仿,从而使幼儿能够扎实地掌握要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教师、同伴、榜样等。教师与幼儿的亲切交流可以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3.互帮互助策略。幼儿园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童话世界里。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剪纸课堂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剪纸活动中,把幼儿设计成某种角色,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活动。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运用音乐、故事、诗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寓教于乐,把剪纸活动当成最有趣的事来对待。剪纸活动中,幼儿的能力是有区分的,有的孩子动作快,有的孩子动作较慢,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幼儿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根据故事情节,幼儿会明白自己的任务,会主动帮助落后的同学。互帮互助原则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内容,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是幼儿教育的重点。通过剪纸活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三、加强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1.搜集民间剪纸资料,制定剪纸教学活动纲要。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遍及民间的各个角落。但是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剪纸艺术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我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动各方面力量搜集民间剪纸资料。我们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查阅图书,找到民间剪纸的相关内容,根据资料的具体内容,制定教学内容纲要。幼儿剪纸不同于广义的剪纸,幼儿的剪纸要注重选择和设计,剪纸内容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突出创新性和时代性。主旨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艺术潜能。所以,我们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将民间的优秀剪纸艺术全面地搜集过来,做到融会贯通,使古老的剪纸艺术能够得到进一步传承,使剪纸艺术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

2.邀请民间艺术家来园培训指导,增强教师专业技能。教师的剪纸水平直接影响剪纸教学的效果,剪纸艺术培训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剪纸教学水平。我们邀请民间艺术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剪纸艺术的特点,认识剪纸艺术的精髓,从理论上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定期举办民间艺术家培训班,教师在培训中,能与剪纸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从而提高剪纸水平。在民间艺术家的指导下,教师与幼儿同时欣赏著名剪纸作品,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创造与剪纸有关的环境,让幼儿时刻能感受到剪纸的艺术氛围,促使幼儿更加喜爱剪纸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可以极大地提高现有的剪纸水平,使幼儿园的剪纸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升,满足剪纸教育需求,达到增强教师技能的目的。因此,邀请民间艺术家培训是增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

3.积极整合教学模式,将多种教育渗透到剪纸教学中。剪纸是一项可以展开想象的活动,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蕴涵了很多深刻意义。在剪纸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多种教育内容融入到剪纸活动中,比如数学因素、语言因素、音乐因素、物理因素、自然因素等。一幅幅生动的幼儿剪纸作品,包含了多方面的文明精华。在剪纸教学中,教师根据剪纸内容,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幼儿会在课堂上,听到一些更多领域的名词,对这些名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提问加以解释,由此剪纸活动才真正达到了丰富幼儿知识的目的。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保证教学模式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教学模式的方式,将多种教育渗透到剪纸教学中。

4.学习剪纸理论,注重课题研究和总结。在幼儿阶段加强剪纸教学是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剪纸教育是幼儿的素质教育之一,它要通观全局,从整体出发,把幼儿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儿童。教师在这个教学阶段,要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积极研究新课题、新教材。幼儿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加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实践。幼儿教师应该学习有关剪纸的理论及幼儿剪纸的技能,自主研发,编写园本剪纸教材,在剪纸教学中,要撰写阶段总结和课题论文,让实践总结出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

5.举行各种剪纸活动,让多方面教育形成合力。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创作过程是值得分享的,幼儿的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凝聚了智慧的光辉。剪纸教育将幼儿的童年点亮,让幼儿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果应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这样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园的特色教学落到了实处,幼儿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有效运用儿歌,优化幼儿剪纸活动 篇6

一、有效运用儿歌,激发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欲望

活动导入的成功,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如在进行小班的剪纸活动《可爱的毛毛虫》时,笔者首先出示两条波浪线,把一首手指儿歌进行了改编:“一条波浪线呀,两条波浪线呀,变呀,变呀,变呀变,会便变成什么好玩的呢?”然后,边说儿歌边一正一反摆放两条波浪线,让幼儿来猜测。最后,再用儿歌来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答案。儿歌不仅概括了毛毛虫的身体特征。还为幼儿剪毛毛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充分调动起幼儿想剪毛毛虫的欲望。

二、有效运用儿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

幼儿剪纸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比较难把握的,如果将其突破,剪纸就会变得简单、容易掌握。琅琅上口是儿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容易抓住幼儿的心。如大班的剪纸活动——“喜”字系列,有单双喜、变形双喜、圆形双喜等,在折剪上比较难把握,即使用演示、说教的方法来进行这一系列的剪纸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是相当难。所以,我们通过看图示,学会简单的折叠后,在剪“喜”字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创编的儿歌来进行活动,借助形象化的儿歌语言,使幼儿对“喜”字有个初步的认识。先听儿歌“一楼剪阳台,二、三、五、六剪房间,四楼、七楼剪阳台,还有四五和七八,少了两剪不好看”,教师把折叠好的材料按照折痕分成8等份,那就是从上往下八层楼,然后按照儿歌中提到的每一层的剪法进行操作,这样就把“喜”字的折剪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化,也易于幼儿操作。

三、有效运用儿歌,帮助幼儿提高对剪纸技能的掌握

幼儿进行剪纸活动,主要还在于对剪纸技能的掌握。如果幼儿的剪纸技能掌握得好。剪出来的作品就栩栩如生。技能除了花时间练习之外,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儿歌的语言来进行提示,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好剪纸技能。如小班剪纸活动《小兔盖房子》,要求幼儿沿线剪下方形的“砖块”,我们可以用儿歌“小剪刀,张嘴巴;沿着线,一直走;转弯了,再往前;又转弯,继续走;又转弯,走呀走:变成砖。盖房子”来帮助幼儿教师将剪纸对象的各部分形体进行了概括。顺着剪纸步骤变成儿歌,边说儿歌边剪,使幼儿得到听、说、剪的练习。从而帮助幼儿快速掌握剪纸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运用儿歌,加强幼儿安全使用剪刀的意识

大多数家长都会担心幼儿使用剪刀时的安全问题。为此,我园也开展过相关的研讨活动,分别通过家长调查问卷、推荐家长代表进行辩论,然后结合我园的实际采取应对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园巧妙利用儿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剪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在每次操作活动前,让幼儿来说一说自编的使用剪刀的安全儿歌,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如“小剪刀手中拿,尖尖剪刀有危险,手拿剪刀不乱跑,剪刀用完要合好,放回原处保安全”。

五、有效运用儿歌,帮助幼儿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评价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消除剪不好、剪坏了的胆怯心理,还可以通过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幼儿的情绪才能得以释放,个性才能得以张扬,好奇心才能得以满足。从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把孩子们的作品创编成儿歌的形式,他们在边欣赏作品边听儿歌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展示作品的乐趣和自豪感。

在剪纸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篇7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 我设法提高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兴趣和经验选择活动, 并主动地去动手操作, 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一次剪纸教学中, 起先,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自己制作的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 其中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又惊讶又兴奋, 出神地说:“真漂亮, 老师, 谁剪的?”接着, 我又将自己剪出来的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花纹漂亮的雪花作品向幼儿展示, 并在班上开了一个雪花展览会,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雪花, 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 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 以激发幼儿剪纸花的欲望。当幼儿动手制作时, 我不过多的干预他们, 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认识, 探索怎样折叠才能剪出“雪花”。在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中, 我不断鼓励幼儿探究不同的折、剪、画的各种表现形式, 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撞击, 动手把他们的想法“剪”出来。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雪花作品被剪出来的时候, 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纸的开口方向应该朝哪边?哪些地方能剪断, 哪些需要连接等,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症下药”,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去深入探究。

此外, 我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区。鼓励幼儿用各种形式组合粘贴成剪纸画, 贴在活动区内, 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 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同时还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 创设富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 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从而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延伸到对其他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上。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进行染色剪纸时, 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 我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助染剂、胶水、毛笔等等, 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 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丰富主题情节, 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 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 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 进而我又发展了幼儿自己动手染纸, 根据自己剪的作品, 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技法的掌握, 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并从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及创造的成就感”。

在幼儿学会剪各种各样动植物基本形状的基础上, 我要求幼儿剪得要有变化。经过具体地指导, 幼儿的想象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蝴蝶、郁金香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蝴蝶、郁金香, 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想法、有个性的各种各样的蝴蝶、郁金香。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剪纸创造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促进互动, 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新《纲要》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 认识冲突, 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剪纸活动中, 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 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 他会的也许是你不会的, 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 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 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 相互争论,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 帮助孩子展开讨论, 实际进行比较, 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 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评价幼儿剪纸作品过程中, 我没有武断地评价谁的作品好, 谁的作品不好, 而是鼓励他们:“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四、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

任何绘画都是纸或布不动, 人在上面作画, 而剪纸必须把纸转来转去, 不转就剪不出来。这一转, 就更加锻炼了孩子造型、构图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方位感。孩子画画常常是边画边想, 随机地丰富画面, 而剪纸必须在事先想好什么地方安排什么, 不然就会剪断了。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孩子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很多种的艺术创作是允许修改、可以修改的, 而剪纸就难以修改。它要求剪纸的人既要勇敢果断, 又要耐心细致。万一有一处剪坏了, 独立的作品不成了, 它还可以经过加工留着与其他作品组合起来用, 这就培养了孩子失败了不气馁, 有挽救残局的气概和能力。在几个人甚至全班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的过程中, 孩子们又将学会团结合作:他们会协商剪纸内容, 会合作完成作品。至于剪纸活动对于开发孩子的右脑, 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作用, 更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不画就剪这种操作方式, 使得临摹变得十分困难, 自由发挥反而相对容易, 教师只能将剪纸的技能要点告诉孩子, 之后, 就凭幼儿自己去发挥了。如果再加上教师的着意培养, 幼儿那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剪纸创作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剪纸活动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长了, 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总之,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 我觉得, 幼儿通过剪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剪纸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 去尝试, 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增强兴趣, 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培美.怎样发展幼儿的思维.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篇8

在手工区的墙面上,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只花瓶的每一个步骤。这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

费姗小朋友来到了手工区,拿起了剪刀、笔和手工纸……

“不剪了!烦死了!”费姗小朋友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一看,原来是她两次都把花瓶剪断开了。“剪坏了,是吗?没关系,老师第一次剪时,也试了好多次才成功的,你仔细看看墙上花瓶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了。再试试,你一定行!”

费姗小朋友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次她看了看图示,对折后,在有开口的一边画半个花瓶,这就意味着她的花瓶又会一分为二了。当她打开后,一脸的失望与困惑,最后,她用眼神向我求助。“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一只完整的花瓶了。”她把刚才剪开的花瓶也拼了起来,似乎产生了兴趣,又有一些疑惑。

“剪出来的花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仔细看看第二步骤。”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仔细研究,对折后又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她兴奋地给我、给同伴看。“你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这下她更有兴趣了:“我还想剪一只!”有了成功的体验,她格外开心。这次,她动手的速度又快了,剪到最后一刀时,她意识到,花瓶又将一分为二了,于是,她赶紧刹车,打开来,看了看。她又拿了一张纸重试,这一次,她找准了方位,剪出了完整的花瓶。

二、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说,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剪花瓶”案例所指定的目标是剪出一只花瓶,根据陈鹤琴的“做中学”教育原则,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老师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设计,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教学,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等,导致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

在“剪花瓶”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会不知所措;当错误反复出现时,会沮丧失望。此时我及时为幼儿提供了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三、老师支持的体现

(一)细心观察,提供情感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幼儿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对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幼儿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言行表达出来,这是“发”。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两种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可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老师应耐心观察,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在上述案例中,当费姗小朋友反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放弃。我用话语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醒她寻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徒劳的尝试。

在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费姗小朋友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多次才成功。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能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搭建“平台”,提供探究的支持。

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老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而和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则构成了幼儿的问题冲突。“理论上说,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难易难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始终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连接,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又高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问题解决需要知识固着点,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的资源或“平台”。“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在“剪花瓶”活动中,当费姗小朋友的第三次尝试失败后,我引导她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弥补,缓解失败情绪,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平台”,即暗示了中线的重要性,为她进一步地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平台”应该随着幼儿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除或重新组合。

(三)创造机会,提供反思的支持。

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教育,我们等待———一种自然的、积极的、有意识的等待。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还要明确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就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埋下的同一批种子,虽然外部条件相同,但发芽的时间依然有先有后。

剪纸活动也能增强幼儿自信心 篇9

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 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 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呢?通过近两年对我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我发现通过教幼儿剪纸, 能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教幼儿欣赏剪纸, 使他们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并从中感受到美,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剪纸充满浓厚的兴趣。

当我拿出了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 他们一个个都发出了惊叹:“哇, 我看出来了, 这是一条蛇!”“这是一支羊!”“这是一条龙!”“那还有一只小肥猪呢!”他们兴奋地在一起指着、说着、叫着, 那种兴奋劲就甭提了。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老师, 我妈妈在家教我学过这个儿歌。”“什么儿歌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我仔细一看, 是我们班一个非常内向、胆小的男孩子。我在摆十二生肖时, 有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排队, 我鼓励他说:“哇, 你说的好棒呀!我还想再听一遍!”他这次红着脸, 声音比原来大了一些, 又说了一遍, 我让全班的幼儿为他鼓掌, 他兴奋地不知所措, 低着头不好意思。我又对他说:“杨杨, 请你来教教大家这个儿歌好吗?王老师也不会, 也想学一学呀。”他高兴地说:“行!”说着便用更大的声音来教全班的幼儿学习这个生肖儿歌。这是他入班两年多来, 我听到他发出的最大的声音。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有条不紊地感受剪纸带给他们的自信。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认真讨论, 翻阅大量有关的书籍, 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从教幼儿学习如何正确的拿剪刀, 到教幼儿如何学剪最基本的线条。比如, 面条、老爷爷的胡子、小河……到后来剪一些有图案的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四角形……到后来孩子们能不用铅笔画, 就直接剪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辆正在奔驰的小汽车、一名可爱的小姑娘, 你几乎都不会相信这些生动形象的作品竟然出自这天真幼稚的五六岁孩子的手。

开始, 他们在刚刚会拿剪刀的时候, 因为不够熟练, 经常不能按照老师画的线剪, 然后就着急的找老师:“王老师, 我剪不好呀!”“王老师, 我剪不直呀!”我耐心地告诉他们:“别着急, 因为你们现在拿剪刀还不熟练, 剪地次数也很少, 所以没有关系的, 多练几次, 多剪几回, 慢慢就会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 当他们已经很熟练地运用剪刀时, 都能够按照老师画的一些直线、波浪线, 甚至更有难度的线完整地剪出来。这时, 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告诉我:“王老师, 你看我剪的!”“王老师, 这是我剪的!”“王老师, 看!”在他们的言语中, 充满了极大的自信, 在他们的脸上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成功中所感受的快乐。

作为剪纸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多给孩子一声鼓励, 一个赞许的眼神, 甚至一个无声的微笑。

孩子们经过训练, 他们的观察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些鱼, 形似而且神似;那些蝶, 飘飘欲仙;那些虫, 特征鲜明。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 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些作品, 我们看到了他们天真无邪的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稚嫩童心。记得一次看他们剪各种各样的水果, 因为很简单, 我就大概教给他们这些水果的特征, 然后就让他们开始动手剪了。有几名幼儿开始一直在小声讨论, 没有动手剪, 我没有去打扰他们, 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仔细一听, 原来他们在商量每个人都要剪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水果。不一会, 有两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子拿着自己剪好的作品给我看:“王老师, 你看我们谁剪得像香蕉?”我仔细一看, 一名女孩子是先画出来香蕉的大致模样, 然后剪出。另一名女孩子是用对称的方法剪出了香蕉, 我微笑地对她们说:“虽然你们俩剪的香蕉不一样, 但是都剪出了香蕉的特征, 我一看就知道你们剪得是香蕉, 所以你们俩剪得都很棒!”她们俩一听, 欢呼雀跃地跑回去, 对周围的孩子们说:“王老师说我们剪得很棒!”

上一篇:几何网络模型下一篇:水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