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模式优化

2024-09-02

运作模式优化(通用9篇)

运作模式优化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国内的汽车消费迅速增长, 带动了汽车行业的整体崛起。但与此同时, 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特别是汽车生产制造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多变性、品种类型多样化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更是加剧了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自身的稳步发展, 就必须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 适应汽车市场全球化配置资源的优势, 以对自身物流资源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作为基准, 科学合理的进行物流规划以及操作管理, 更大程度系统的整合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物流, 确保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运转的高效。

一、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现状概述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就是按照汽车制造企业的客户需要, 在尽可能低的支出与成本费用基础上, 将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各种零部件、汽车配件以及整车等, 从产品的供应地向产品需求地的转移。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环节具体包括了产品的包装、运输、装卸、配送、存储以及流通加工与信息处理等环节。将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细分, 则具体可以分为物资采购物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产物流、产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汽车市场需求极大促进了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迅速发展, 汽车物流运输也随之发展, 逐步从过去的内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以及产品库存管理等方面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也逐步的从内部向外部扩展, 寻求第三方的物流合作、一体化物流以及精益物流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 汽车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目前汽车市场早已经转入了微利时代, 实现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收益的提升要求企业必须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而物流成本支出在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 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与库存成本, 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

(3) 第三方物流逐步参与到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体系之中。现阶段,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 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制造企业产品的流通效率, 也更利于实现汽车产品的物流统一管理, 汽车制造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也更加简洁。

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方面问题分析。在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方面, 由于零部件供应相对较为分散, 包含了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通用件、原材料、电子电气设备、内饰附件以及维修保养工具、液油剂等等, 供应产品种类非常多, 所以整体出现供应分散的局面;同时由于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往往采取的是自营物流的模式, 配送管理以及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 造成了各种零部件配送效率与及时性较差。此外,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供应商的物流管理上运用不多, 经常容易出现信息交流不及时的问题。

(2)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方面, 具有明显的连环效应, 特别是由于汽车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零部件, 而且零部件彼此之间的独立性较强, 因而受到连环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其次, 在生产装配过程中, 由于受到流水作业生产工序节拍的影响, 因此很容易出现库存过多以及物流流动不畅的问题。此外, 部分汽车制造企业由于对于生产过程中采购计划制定、物料配送以及库存管理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 因此存在着管理分散的局面, 容易影响生产效率。

(3)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资金规模、人员力量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因此物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统一有效的机制。

三、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管理优化研究

(1) 汽车制造供应物流的优化。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 首先应该对企业现有的零配件供应商体系进行改造完善, 这也是优化供应物流管理的基础, 其基本的要求就是供应商应该确保零配件供应的稳定与连续, 而且具备企业所需零部件的制造与发展能力, 成本价格合理, 距离合适, 便于物流运输。其次, 应该进一步的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策略, 重点是准确的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进行预测, 对于各种所需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等进行精确地确定, 合理的制定物资消耗与储备定额, 合理的控制好汽车制造企业的库存。第三, 应该搭建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 将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供应中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形成有机的整体。

(2)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优化。对于生产物流的优化, 首先要明确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优化管理的要点, 既要充分明确各类零部件在汽车制造企业仓库的具体位置、数量, 同时还明确汽车制造企业的不同生产线上流程的紧急程度。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 按照不同生产线的不同特点, 选择同步供给、顺序供给、台车直接供给、台车置换供给、转换包装供给、线边裸供给、叉车供给等不同的供给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

(3) 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物流的优化。对于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物流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物流网点布局等进行合理的优化, 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仓储、加工、包装、装卸以及发送等各个环节的组合情况, 对销售环节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 尽可能的确保配送的批量化。其次, 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可以由企业与物流公司共同组建综合性的物流集团、建立物流战略联盟或者是直接将物流业务外包等模式,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四、结语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也是不断提高, 物流业务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优化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 企业物流部门必须不断优化物流系统, 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提高物流信息的共享水平, 确保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的顺畅流转。

参考文献

[1]俞仲秋.当代物流外包中有效沟通系统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 2011, (2) :83-84.

[2]杨涛, 孙军伟.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价值工程, 2011, (13) :31.

[3]虞上尚, 刘丹.基于承包商视角的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 2011, (4) :19-21.

运作模式优化 篇2

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优化库房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申报单位:锡林郭勒电业局修试管理处

2014年3月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目 录

1、前言.......................................................................................................1

2、成果实施背景.......................................................................................1

3、内涵和做法...........................................................................................3 3.1成果内涵及思路............................................................................3 3.2 RFID仓储管理系统的详细介绍..................................................4 3.3 方案确定........................................................................................8 3.4 成果实施......................................................................................10

4、实施效果.............................................................................................11 4.1 实施后效果.................................................................................11 4.2 实施后效益.................................................................................12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2013

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1、前言

锡林郭勒电业局修试管理处(以下简称修试处)是业务归口于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是锡盟地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电网及电力用户输变配电设备调试、预试、故障分析处理、检修维护的单位,承担着全盟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

锡林郭勒草原肥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与蒙古国、河北省接壤,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修试处下属继电保护、直流、谐波、高压试验、变电检修、油务试验、电测仪表七个专业,承担着12座220kV变电站、16座110kV变电站、16座35kV变电站的检修维护工作。多年来,修试处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坚持“一反、两防、三抓”工作思路,大力弘扬“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牢记“四个服务”宗旨,着力推动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有力地确保了锡盟电力安全有效供应。

2、成果实施背景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变电站逐年在增加修试处所管辖的设备剧增,相应的试验设备、备品备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增加。截至2013年底,35kV及以上继电保护装臵共有 655 套,其中:线路保护 289 套,母线保护 46 套,变压器保护 130 套,过压及远跳保护 2 套,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电抗器保护 5 套,断路器/辅助保护 84 套,故障录波装臵 38 套,35kV及以上其他装臵 61 套。保护及自动装臵的种类共有66种,其中各电压等级的母线保护共5个厂家5种型号,各电压等级的变压器保护共11个厂家21种型号,各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共13个厂家30种型号,各电压等级的故障录波装臵6个厂家10种型号。

而修试处各岗位人员配臵严重不足,这样使人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修试处近几年人员的学历水平不断上升,因此也在力争用更先进、更科学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以缓解人员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管理试验设备及备品备件,管理处必须在库房管理上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库房管理中,不仅出库入库都仅依靠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库存商品种类较多,导致备品备件的实时库存不能准确确定,因此无法进行有效库房管理。一方面缺乏对备品备件情况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对备品备件的实时信息也缺乏有效的统计和管理。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库存情况的动态变化,故而无法执行科学合理的订货计划。可见传统的手工仓储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我们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数据库、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的出现,把库房管理员从日常的进出库、记账和盘点等繁琐的手工业务中彻底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把静态的手工帐务管理变为实时、动态的电子台账,能随时掌握库存信息,不仅查询统计迅速准确,而且可以为生产和订货计划提供依据,强化质量管理,使库房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管理跨上新的台阶。

3、内涵和做法

3.1成果内涵及思路

电网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试验设备、备品备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增加。而管理处人员有限,有时会有抢修任务,工作时间不确定,无法安排专人管理库房。人力资源匮乏和工作量不断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改进现有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现以提高库房管理为切入点,寻找一种既经济高效又具有操作维护简单的方法去改变现在的库房管理机制,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研究小组提出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可以自动识别试验装臵的系统,并在服务器上一目了然的能够呈现出来,而且这种设别技术最好不需要人为去专门的扫描,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检测,自动扫描,将检测到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这便能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理念,同时,这种范围扫描式的检测方式,还能满足当试验设备被拿走时,服务器会扫描不到,生成一条信息,这便是自动出库。围绕这一出发点,研究小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小组自主开发了一套软件管理系统,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d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系统中所需的硬件部分RFID仓储管理系统完全能够达到管理处以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前提出的设想,能够实现自动扫描、自动识别,自动记录的要求。该系统由读写器通过向识别芯片发射信号,识别芯片收到该信号后会向读写器回馈一个信号,通过识别不同的回馈代码可以区分设备,给不同的芯片定义各个设备,便可以实现自动扫描和自动识别功能。这便是RFID识别采集部分,它是实施管理功能的基础和手段。有了这部分后,还需要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核心。

3.2 RFID仓储管理系统的详细介绍 3.2.1 系统的扫描与识别技术介绍

在智能的库房管理系统中,设备的出入库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在出入库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库存信息错误,严重影响到库房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过程,同时也会影响到之后的工作安排,RFID电子标签是识别设备信息的唯一标识,在读取到标签的信息后,将关联到后台的数据库中,并且可以在库房管理系统的界面上进行相关的操作。通过天线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工作场时,其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RFID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他操作。

RFID系统的识读过程包括以下4步:

(1)读写器将设定数据的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2)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自身信息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

(3)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制器传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电脑控制器。

(4)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完成与物体有关信息查询、收费、放行、统计、管理等应用。

图一 RFID仓储管理系统结构图

3.2.2 RFID中间件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RFID中间件是处于RFID读写设备与后端应用之间的程序,它提供了对不同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管理,对来自这些设备的数据进行过滤、分组、计数、存储等处理,并为后端的应用程序提供符合要求的数据。

中间件具有以下功能:

3.2.2.1 对读写器或数据采集设备的管理。在不同的应用中可能会使用不同品牌型号的读写设备,各读写设备的通信协议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一个公用的设备管理层来驱动不同品牌型号的读写设备共同工作。有的定义也把这一功能升格为数据源的驱动与管理,因为同样的数据可能来自RFID标签或条形码数据发生设备。对读写器或数据采集设备的管理还包括了对逻辑读写设备的管理。

3.2.2.2 数据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需要经过滤、分组、计数等处理才能提供给后端应用。从RFID读写器接收的数据往往有大量的重复数据。这是因为RFID读写器每个读周期都会把所有在读写范围内的标签读出并上传给中间件,而不管这一标签在上一周期内是否已被读到,在读写范围内停留的标签会被重复读取。另一个造成数据重复的原因是由于读写范围重叠的不同读写器,将同一标签的数据同时上传到中间件。除了要处理重复的数据,中间件还需要对这些数据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进行分组、计数等处理,形成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事件数据。

3.2.2.3 访问安全控制。对于来自不同RFID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进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行身份验证,以确保应用程序有访问相关数据的权限。对标签的访问进行身份的双向验证以确保隐私的保护与数据的安全。对需通过网络传输的消息进行加密与身份认证,以确保RFID应用系统安全性。3.2.2.4 提供符合标准的接口。接口有两个部分,一是对下层的硬件设备接口,需要能和多种读写设备进行通信;另一个是对访问中间件的上层应用,需要定义符合标准的统一接口,以便更多的应用程序能和中间件通信。

3.2.2.5 集中统一的管理界面。提供一个GUI可以让中间件管理人员对中间件的各系统进行配臵、管理。

3.2.2.6 负载均衡。有些分布式的RFID中间件具有负载均衡的功能,可以根据每个服务器的负载自动进行流量分配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

3.2.3 建立数据库及编程

有了信息录入读取工具和RFID中间件之后,下一步便是建立数据库,只有建立好数据库,识别的芯片才能变成对应的设备,也才会具有可操作性。数据库主要是设备信息与芯片代码的对应录入。这个过程总最难突破的是编程,如果从市场上购买这套系统需要10万元左右。随着修试管理处近年高级人才的广泛纳入,管理处为了节约开支组建了一支,以贾义为核心主创队伍自主开发了管理系统。

数据库录入首先统计出所有需要录入该系统的设备,并对每个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设备分配芯片,通过程序逻辑,将设备与芯片代码捆绑,当检测到芯片代码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的是对应设备的变动状态,例如“XXX装臵离开库房 时间:X年X月X日X时X分X秒”,并且将这些记录存储至服务器,以便日后查阅。3.2.4联网配臵信息共享

3.2.4.1 应用在各个办公区域内员工与领导的办公计算机,通过办公软件随时了解库存信息。

3.2.4.2 在库房配臵一台电脑,联接领导计算机监控管理。3.2.4.3 当携带有电子标签的设备物品在上班期间需要带出时需由员工通过办公电脑网络系统上填写出入库单,发送流程到领导那里,经领导审批后方可出库,如果在上班期间之外,管理系统会发给领导一个备忘录,这样物品可以出库,待上班期间补签审批手续。若没有领导审批出入库或者出入库的设备与填写的出入库单申请的设备不符合,系统将报警。

3.2.4.4 授权后的标签移动到大门识读器附近后,识读器会根据领导监控管理计算机的授权情况自动登记带出的载体设备并传给领导管理计算机一个带出记录。

3.2.4.5 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把记录传给数据库服务器,并由服务器记录下来。3.3 方案确定

在成果实施前我们制定了2套方案,下面是对两套方案进行分析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对比然后选择最佳方案。3.3.1 方案1:

图二 系统网络结构图

方案1中整个网络用已经建立的办公网络,服务器用信通数据库服务器。优点:无需建立新的网络,无需装设服务器,整个系统功能可以通过办公电脑来实现。缺点:系统维护不方便,如果信通的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管理系统就会瘫痪。

方案2整个网络需要重新建立(整个库房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需要重新装设服务器,并且要完成以下功能还需要在领导办公区域内在装设一台用作库房管理的计算机。优点:系统维护方便,不用受其他部门的制约。缺点:系统成本增加(建立新的网络、增加服务器和数台计算机)。

研究小组通过咨询信息通信处有关专家以及结合现有的成本预算确定了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总服务器上申请一个新的IP地址即可。这样就大大缩小了预算成本。3.4 成果实施

3.4.1组成系统所需购臵的硬件

硬件部分组成:台式计算机(服务器所需电脑)1台、交换机(带光口)1台、网线若干、射频读卡器2台、射频标签1000个。3.4.2实施方法

将管理的设备(备品备件)与射频标签固定在一起(但不能将射频标签臵于完全金属外壳封闭的装臵内,因为信号会被屏蔽掉);射频读卡器安装于库房顶部的中心位臵,以便于读卡器实时对标签发出查寻命令,接收到命令的标签会给予回复;计算机(服务器)放臵于库房内,将服务器连接于单位的局域网,各级人员可以通过办公电脑访问系统执行相应的操作。3.4.3软件实施

3.4.3.1 首先,建立数据库,将对各个射频标签进行定义(包括该标签对应的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数量等),并将这些定义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

3.4.3.2编写应用程序,其中包括设备出入库的整个网络审批过程、设备查询功能、系统报警功能等。整个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的思想设计。

3.4.3.3编写用户管理程序,其中包括领导级、库房管理级、生产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级等不同级别人员在整个系统中的管理权限。

4、实施效果

4.1 实施后效果

工作人员或领导可以通过办公网络实时了解库存现状,包括设备的状态、备品备件的数量及型号,是否有满足生产现场需要的设备;在工作时间,当有设备出入库时,工作人员通过办公网络填写相应的出入库单,然后发送流程到相关领导及库房管理员那里,经相关领导及库房管理人员审核批准后,对应的设备可以出入库。如果出入库的设备与出入库单不符合,或者没有经过审核批准非法出入库,系统自动报警。(在非工作时间,出入库单处于领导待审核状态,系统不应不经报警,但应最好记录,待工作时间系统提示审核)

解决的问题及优势

电子产品代替人工,大大提高准确性。原来的记录方式需要填写出、入库单,需要书写设备型号数量等信息,当出入库的设备数量很大时,便容易发生漏记、错记的情况。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保障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采用点对点的扫描反馈技术,从根本上避免了人为错误的发生。

电磁波通讯,计算机识别,大大提升效率。库房的设备物资需要定期进行盘点,传统的方式需要对库房的每一件设备进行清点,工作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量大,效率低下,而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新系统,可以实现对货物的状态进行监视,只需查看服务器上相关的数据,即可一目了然,提高了仓储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仓储业务在各个环节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2 实施后效益 4.2.1 经济效益

成本计算: 1台服务器计算机为5000元、交换机1台为2200元、网线一盘100元、射频读卡器2台共8000元、射频标签1000个共32000元。硬件部分总投入为47300元。

软件:为自主开发,不需要费用。如果从市场上购买软件则需要10万元,因此节省软件成本费用10万元。

4.2.2 社会效益

仓储是现代生产企业中很重要的一环,合理优化的仓储管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使用RFID 仓储管理系统将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

首先使用RFID 仓储管理将大幅提高部门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工作人员通过系统了解库存状况,减少了物理盘点的执行,避免了人工及时间的浪费,随时掌握库存动态,及时统筹调度设备的出入库。能及时对备品备件的消耗予以补充,减少因不了解库存情况造成的备品囤积浪费,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3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报告

其次在对电网设备维护、检修、消缺及大修技改工作时通过仓储管理准确的提取检修设备及备品备件,能保障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迅速准确的处理工作,依靠自动化更好的管理使用资源,减少设备发运错误、多余等现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再次RFID 仓储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合理的安排日常工作,管理更加规范顺利,不需要大量的库房管理人员,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浪费,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

仓储管理系统模式还可以多元化利用,如办公设备及备品备件,产线固定化资产等都可以通过仓储管理系统达到合理调配,统筹管理的目的。还可以复制到其他库房或单位,最大化的服务整个企业。

运作模式优化 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断发展关联业务,通过合并、重组及兼并等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随着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管理的层级不断增多,企业集团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也变得相当复杂。

近年来,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国有企业集团关联部门,即母公司和子公司及分部管理控制的研究较少。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企业集团内部运行及沟通效率缺失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有企业集团将无法发挥其优势。可见,只有正确选择合适的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对子公司及分部进行有效的管控,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提升国有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定义:第一,狭义的定义,即只涉及总部对其所属子公司的管控模式。第二,较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总部对其所属子公司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如何建立公司治理结构,还包括对总部及子公司进行角色定位和职责的划分,以及对公司组织架构具体形式的选择和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更为广义的定义,在确定公司管控模式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外部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按照总部对其子公司及分部的集中、分权程度及其所控制的内容与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划分为三大类: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以及财务管控型模式。操作管控型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注重管理的过程。战略管控型模式既有集权的特点也有分权的特点,是集权和分权进行折中后的一种管控模式,这种管控模式的特点和主要方式是程序控制。财务管控型模式在三种模式中是分权程度最高的管控模式,这种管控模式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强调结果控制。

二、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时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国有企业集团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国有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当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和法规等。由于外部环境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国有企业管控模式的选择,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国有企业管控模式的影响。

1. 产权关系。

按照控股、参股及协作关系可以将国有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把国有企业集团总部作为核心,国有企业集团总部与其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紧密层、半紧密层及松散层三种国有企业集团产权关系。紧密层类型的产权关系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集团的绝对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相对控股公司,国有企业集团会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半紧密层产权关系主要是针对参股和相对控股的下属公司,国有企业集团一般会选择财务管控型模式。松散层类型的产权关系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集团通过契约协作发生关联业务的公司,对于这种类型的产权关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管控模式。

2.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全局规划,可以分为单一业务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对于单一业务战略国有企业集团一般会采取操作管控型模式,而对于多元化战略国有企业集团主要采取财务管控型模式。

3. 企业规模。

不同规模的国有企业集团总部的管理幅度和范围也是不同的,对于规模较小、子公司及分部比较少的国有企业集团一般适合于操作管控型模式;而对于规模比较大、业务比较复杂的国有企业集团,总部会考虑将权力下放到子公司,从而采用财务管控型模式。

4. 子公司及分部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及分部管理部门越健全,管理团队越成熟,管理水平越高。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集团多采用分权型管控模式,财务管控型模式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用。

5. 业务重要程度。

当子公司及分部所经营的业务在整个国有企业集团战略规划中的地位越重要,特别是子公司及分部所经营的业务在集团中处于核心地位时,国有企业集团就越会采用操作管控型模式。

(二)财务管控型模式选择的情景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不断涌现,特别是通过同一控制人形成的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也不断增多。

首先,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对分部及子公司的控制多采用控股形式,而且国有企业集团总部一般情况都会保留核心业务,这会使更多的国有企业集团采用财务管控型模式。其次,伴随国有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子公司及分部业务不断多元化,这也使得国有企业集团优先采用高效率的财务管控型模式。再次,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及业务日益成熟,子公司及分部的员工素质和业务的熟练程度及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而这些因素也使得国有企业集团会更多地采用财务管控型模式。可见,财务管控型模式在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被普遍采用。

(三)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财务管控型模式的关系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财务管控型模式在功能上是相同的,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及企业竞争力。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减少融资成本、优化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财务管控型模式主要是总部负责财务控制、资产管理、投资预决算,并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控制。集团总部还可以对外部的其他企业进行收购、合并及兼并等,子公司需要完成总部制定的各项财务目标,总部通过这些财务目标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控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以作为财务管控型模式有效的组织和实现形式,内部资本市场能将子公司及分部的资源集中起来,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对比资源的配置效率,将资金投向收益最高的子公司。当内部资本市场运作越是高效时,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型模式运行越是成功。为了更好地实施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型模式,需要提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运作效率,下面笔者将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进行检验分析。

三、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导致各年的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也各不相同。根据收集到的样本数据,笔者发现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中有的上市公司可能从系族中脱离,而有的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中则可能会增加新的上市公司。按照同一实际控制人,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逐年筛选,具体过程如下:

1. 样本选取。

选取2008~2014年在沪深上市的所有国有上市公司,从中将金融、证券板块的上市公司剔除,这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股权结构特殊,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差异较大,在回归分析中容易对总体结果产生影响;将样本中被标记为ST类的样本数据剔除,是因为这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现较差,与其他正常企业相比不具有代表性,选入样本会影响分析结果。

2. 数据处理。

导入Excel表,通过筛选各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归为一个系族国有企业集团。数据中若出现政府部门作为若干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也会形成一个系族企业集团。但是,由于这些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具有特殊的使命,资本利用往往缺乏市场利益的驱动,这部分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也不是本文的研究样本。同时,对样本中一些异常值进行剔除,对于数据严重缺失的上市公司也进行剔除。经过筛选后,得到系族国有企业集团总计313家,国有上市公司合计1005家。

(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方法

1. 测度方法选择。

刘新绍(2012)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直接研究测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将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现金流敏感法改进为以分部资产回报率为基础的现金流敏感法,即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CFSa),能够更好地体现投资意义。这里引入时间滞后因子,是因为在进行资本投资决策时,采用上一期的现金流回报能力来反映投资机会。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各代码的具体含义见表1。

上式中,若计算的结果CFSa大于0,则表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反之,则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无效。

尽管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但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还不完善,有的披露了分部交易信息但是不规范,披露的方法和格式都不统一。要想对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有效性进行评价,需要获取大量的样本和数据,特别是涉及2008~2014年7年的所有沪深国有上市公司的批量样本数据时,采用国有上市公司分部的数据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在使用基于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时需要对样本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和完善。

2. 测度方法的完善。

在研究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时,理论上应将国有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对国有上市公司分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测度,鉴于国有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问题,在数据的获取上存在困难,仅仅选取几家或一家不具有代表性。本文将所选取的国有上市公司按照实际控制人进行归类,将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所有国有上市公司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严格来说是广义的系族国有企业集团。而将这些广义的系族国有企业集团下属的每家上市公司视为一个分部,通过以上处理,便可以用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对我国2008~2014年样本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测度。

3.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评价方式。

本文对样本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即:对样本个别国有上市公司以及整体的有效性分别进行评价。一是根据样本国有上市公司计算现金流敏感系数CFSa,若CFSa大于0,则国有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若CFSa小于0,则国有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无效。二是根据国有上市公司现金流敏感系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现金流敏感系数的每年分布均值判断总体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判断样本总体的有效性,还对现金流敏感系数正负进行统计,计算效率值为正的样本占总样本国有上市公司数量的比重,当该比重大于等于50%时,则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有效。

(三)样本上市公司总体分布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每个企业集团内拥有上市公司数量平均为2~4个,2009~2011年企业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递增,平均个数为2.91、3.08和3.33。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企业通过重组和兼并等方式组成了多元联合集团,这样在数据中表现为系族企业集团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型企业集团拥有更多数量的上市公司。2012~2014年企业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保持稳定。

(四)全部样本实证检验结果评价

本文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对1005家国有上市公司组成的313家系族国有企业集团分别计算现金流敏感系数,将计算的313家系族企业集团的CFSa值,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表3可知,全部样本所有的CFSa均值为0.0002308,均值为正数,因此,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是有效的。从各年描述性统计来看,各年的均值也都为正数,说明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

通过计算2009~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系族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得出有效组占比总体达到62.79%(如表4所示)。已有研究数据表明,2003年和2004年我国系族企业集团有效比为56.06%,2004~2008年五年间我国系族企业集团有效比分布在49%~61%。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系族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在逐步提高,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增大,越来越重视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走出去”成为一种趋势。面对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有企业管控模式来提高企业效率,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国有集团管控模式的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本文对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三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财务管控型模式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发展。而内部资本市场作为财务管控型模式有效的组织和实现形式,其效率越高,国有企业集团管控型模式就越能发挥作用,国有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本文选取2008~2014年1005家国有上市公司组成的313家系族国有企业集团分别计算现金流敏感系数,通过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模型,检验发现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是总体有效的,但是也有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建设,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提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建议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具有信息优势和有效的监督职能,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集中管理资金、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利用财务公司调度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特点,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从而优化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型模式。内部资本市场有无效率可以通过集团总部的资金流向进行判断,若总部资金流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分部或子公司,则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这种定量判定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也为优化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型模式提供了参考。

(二)展望

由于我国财务法规对企业分部数据披露没有严格要求,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只能以国有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的数据替代,若采用分部数据则更为准确,但披露分部数据的公司很少。要想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控型模式的组织和实施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后续将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管控型模式。

摘要:按照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及分部的控制和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将国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分为操作管控型模式、战略管控型模式、财务管控型模式三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多元化,财务管控型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2009~2014年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现金流敏感系数法验证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并通过提高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来优化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型模式。

关键词:财务管控模式,内部资本市场,现金流敏感系数法,效率

参考文献

Gertner R.H.,D.Scharsftein,J.C.Stein.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4).

王福胜,宋海旭.终极控制人、多元化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J].管理世界,2012(7).

谢军,黄志忠.区域金融发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14(7).

邵毅平,虞凤凤.内部资本市场、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4).

陈志军.集团公司管理--基于三种管控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叶康涛,曾雪云.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基于集团产业战略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6).

食堂运作模式 篇4

1、幼儿园每学期初,按照县物价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核定标准一次性收取保育费及幼儿餐点费,并与规定时间内上解至中心小学账户统一管理,幼儿园每月按需申请领取,杜绝坐收坐支现象。

2、幼儿园食堂落实专人与财务人员一同拟定每天食堂所需物资,并定点采购,确保物资的质量。

3、购回物资由一名值周老师和食堂炊工共同签收登记造册然后由食堂使用,每天结算进出结余情况,填写好使用清单。

运作模式优化 篇5

如果说, 前些年人们的主要精力是在宣传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提升社会关注度, 那么现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实力的增强,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则到了需要理性思考和行动的时候。拥有创意并不代表拥有产业, 一个创意从产生到最终创造财富, 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资源、内容创作、生产、集成包装、发行和展示等众多环节, 像时代华纳、迪斯尼等知名传媒集团旗下的公司, 从上游内容到下游渠道一个都不少, 整个链条完整而闭合。

那么, 如何把一个创意做成一个产业, 如何实现创意到“创富”, 无疑这是一场能够激起让创意人士碰撞思想的头脑风暴。文化产业作为本世纪一个具有非常生命力的产业, 其囊括了出版发行、影视传播, 策划设计、餐饮休闲娱乐、演艺、旅游、游艺、会展、教育培训、宗教文化、信息服务等等, 甚至包括殡葬文化在内的多种业态。这些业态有的单独存在, 也有的几种业态联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业态形式。比如影视传播常常和出版发行在一起, 而游艺或旅游又常常和餐饮娱乐在一起, 不一而足。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 文化资源可谓是相当丰富。随着全球信息化, 对资源能源节约型产业的大力提倡, 国际间的竞争关键点也落在科技, 信息间的竞争上, 文化产业无疑成为天之骄子。一个创意就成为一个产业, 一个产业就成就一个强大的品牌, 这就是迪斯尼公司给我们做出的最好诠释。面对我国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可以说大部分都还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有一些开发了的, 也没有做到规范化, 产业化, 更谈不上品牌化和品牌效应化了。那么面对这些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文化产业, 我们应该怎么做, 怎么做到尽量的专业, 我们以成都锦里与文殊坊这两个仿古街区的成败来做一个点的展示, 当然这个展示是片面的, 很多地方需要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改善, 仅作为一个启示, 借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二、锦里与文殊坊运作模式比较

锦里的成功无疑是给四川乃至全国的仿古街区类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各地纷纷效仿但也纷纷失败, 名气都不如成都的锦里来得大、来得响。在其他仿古街区纷纷告罄后, 锦里似乎还有越做越火的趋势, 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代表作。而相比起锦里一年四季车马不停, 人流熙攘的红火场面, 文殊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场面值得我们探究, 同是仿古街区, 同在成都市内交通发达的地方, 为何一成一败, 我们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 硬件方面

锦里民俗一条街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创建, 投入资金上千万、耗时三年。是对文化、商业结合的互动式旅游景观模式的一种新探索。锦里所处位置上原来是一排破烂的旧民房, 影响观瞻, 还给仅一墙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馆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武侯祠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只能向游客作静态展示的弱势, 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式、休闲式、互动式的旅游方式。于是以蜀文化为内涵的锦里一条街应运而生。这条在武侯祠东侧出现的老街, 全长350米, 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 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 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 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 青瓦错落有致, 青石板路蜿蜒前行, 几乎是每十米变换一个场景, 在如此狭小的一个空间内, 组合了多种风格的建筑主体, 不断给游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不断的制造惊喜。让人恍若时空倒流。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

文殊坊位于成都市中心人民中路旁, 作为成都中央休闲旅游区, 与传统城市商务中心CBD相融合。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 形成东至北大街、草市街, 南至白家塘街、通顺桥街, 西至人民中路, 北至大安西路规模的协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3.25公顷。项目分两期开发, 预计于2010年完成。作为成都市政府规划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之一, 是中房集团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倾力打造的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 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的, 充分体现老成都人文历史精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就是这么一个耗资巨大, 又有硕大的空间, 发挥余地远远超出锦里的这么一个仿古街区, 现如今的真实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 文殊坊的建筑群落太过于规整, 清一色灰红二色, 并且建筑层高大多达三至四层, 建筑主体也偏大型。景区内虽按照古街的道路规划, 排列错落有致、相互穿插, 但街道却太宽、太平整, 与道路两旁的高大建筑组合后, 古意尽失。景区的外围是整片整片的现代建筑, 在景区内抬头即见, 这个“景”借得可不好, 也使得文殊坊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仿古氛围。比之在锦里内感受到的时光倒流之感, 这里就太空泛太整齐, 缺乏了古街区之所以“古”的根本性元素。

(二) 软件方面

1. 历史文化依托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 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在文化资源上依托成都武侯祠, 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 明、清风貌作外表, 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 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物质上, 也占尽地理优势, 它与著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 面临武侯祠大街。在各自的地盘都可以展望对方的美景。可谓溶入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借景的手法。

文殊坊是依托文殊院而建。文殊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角, 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 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 官府派人探视, 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 便于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集资重建庙宇, 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 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这里还汇集了道教圣地五岳宫和爱道堂、金沙庵等多处庙宇和道观, 是目前为止在中国都市中心拥有数量最多的和最集中的禅院休闲区。文殊院就在文殊坊的景区之内。应该说, 这是绝好的文化资源, 但是当游人进去景区内, 却感觉文殊坊与文殊院联系丝毫不紧密。除了空有名字上的联系, 我们感觉不到都市禅林的气息, 也感受不到独特的禅文化

2. 业态

在锦里全长350米的街上, 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 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在这些业态当中, 以三国文化和四川川西文化为主要卖点的业态占到了一个相当的比重, 而且摆在了古街的较为明显的位置。比如川西风格的茶楼、客栈, 演川戏的戏台、精美的蜀绣, 还专门打造了一条四川小吃街。窄窄的古街, 门面都是古川西风格, 还各各不同。在玩的方面, 普通的射击游戏在这里摇身一变就贯以诸葛连弩的名称。还有皮影戏, 糖画, 抬花轿等等。游客来到这里, 会因为身处的环境, 消费欲望极度膨胀。哪怕是这里的东西比外面的贵, 也绝少考虑。另外, 除了贯以三国文化, 蜀汉文化的业态外, 还有一些时尚的元素参杂其间, 异国风情的酒吧就是一个很大的看点。当霓红初上, 坐在古街的酒吧之中, 不但能感受三国文化, 川西风情, 还能感受都市的特殊氛围, 这又与身处纯粹的酒吧区的酒吧又大不相同。这样的组合, 不管是给本地的长住居民还是外来的游人, 都多了一些消费方式上的选择, 因此能吸引人们不断前来。还有一些知名品牌, 比如世界连锁的星巴克咖啡, 中国的知名品牌谭木匠木梳等也改头换面来到这里, 换上一身“古装”登场,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 对消费的刺激可想而知了。

走进文殊坊景区内, 这里也有茶园, 客栈, 酒楼, 风味小吃, 工艺品等带有古川西民俗风格的东西。与锦里如出一辙, 但是这些业态在文殊坊这个大氛围下就显得非常一般。不管是建筑的风格, 店面的风格都几乎相同, 卖吃的卖玩的, 都是一样的装修, 并无各自的独特之处。与始建初期宣传的中国都市规模最大的禅文化主题商业:禅境、禅意、禅文化的渗透, 有关禅的用品都在这里能够找到的意境相去甚远。游客想象中, 到了这里, 有静谧的禅院市客栈, 有风格独特的禅风吧, 包括清酒吧, 茶吧, 书吧等, 在清酒吧里, 我们能喝到能起到养身作用的陈年佳酿;茶吧里, 能喝到养心静心的四川的上好茗茶;在书吧里, 能读到或买到参禅, 讲禅的泛着微黄的线装书。这里还有充满禅意的素食馆, 食具用具都是清新淡雅, 典致。还有能强身健体的道馆, 在里面打打太极锻炼锻炼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充满禅趣的各种用具, 摆设, 书画, 甚至儿童的玩具……但是这里都没有。可以说, 整个文殊坊景区, 没有鲜明的主题。与成都或则说全国其他的仿古街区差异性实在太小, 不足以支撑起它都市禅林的称号。

3. 节庆与活动

锦里古戏台将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 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 (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 ;热闹非凡的民间小吃节, 让人们亲身体验川西古镇“赶场”的热闹场景;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 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而情侣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搬来锦里举行, 体会一种独特的、传统的婚庆方式;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更是常年不断, 花样百出。其他诸如夜晚打更、采用花轿和滑竿等传统交通工具等多种古韵十足的特色项目, 让锦里重现昔日川西古镇的生活原貌。在传统节假日, 还有主题鲜明的参与性活动, 比如元宵灯会, 端午节吃粽子大赛, 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等等。让小小的锦里常变常新, 每一次的去到, 都有新花样及新感受。

相形之下, 文殊坊首先主题就不不突出。在这种背景下, 这里的活动也就更加繁杂。只有当每年一度的成都小吃节在这里开展时, 文殊坊才迎来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偶尔, 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展销会在这里举办。但这些, 都与都市禅林的文化主题相去甚远, 并没有烘托出文殊坊禅院式仿古街区的意境, 也没有树立起人们心中都市禅林, 中国都市规模最大的禅文化主题商业圈的印象。

4. 管理

当今的锦里, 虽是个假古董, 却已经和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并驾齐驱, 成为成都的一张旅游名片。从2004年开放至今, 越作越红火, 知名度越来越大, 这和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锦里由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不但建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 在电视节目上的宣传也相当到位,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锦里的宣传广告。与旅行社之间配合默契。在锦里, 不管是白天黑夜, 工作日还是周末, 都可以看到外地的旅行团来到这里。在锦里的入口处, 银联的标志相当明显, 刷卡消费在这里已经畅通无阻, 加上这里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 常变常新的主题活动, 锦里, 真是红得有道理!

管理方面, 文殊坊主办方在建筑主体上的失策不必说, 建成以后没有确立明确的文化主题, 没有引进带有禅风特色的商业业态, 宣传上也差强人意。对文化资源在商业形态上的开掘和运用尚有待钻研。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商圈, 服务也就跟不上了。

三、仿古街区运作模式经验小结

通过对锦里和文殊坊两个仿古街区成败的比对, 可以看出, 运作方式对文化产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于仿古街区的打造, 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硬件设施, 包括整体的建筑风格, 各种建筑主体的建筑风格, 建筑主体位置的布置, 以及组合而成达到的效果。这个是奠定仿古街区基调的重要环节。把握不好就会与表达的主题相去甚远。第二是软件设施。仿古街区如果空有其表, 没有文化内涵恐怕也很难走得远。这就要做到有文化的依托, 包括在物质上的依托和文化资源上的依托。在仿古街区的业态方面, 与文化依托有关的业态一定要占到一个相当的比例。并且还要把他们摆在一个明显的位置。软件商重要的部分是确定仿古街区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要鲜明, 确立了文化主题后一切的设施布局要跟着主题走, 各仿古街区的主题应各各不同, 显示出差异性。其他方面包括对节庆的创意性发挥, 对群众参与性活动的策划等, 通过这些可流动性因素对古街区其他已定固定业态起到补充作用, 使仿古街区时时散发出生命力, 能留人、留得住人。第三就是管理, 简单的说在管理方面应该更规范, 更专业, 统一设计, 统一管理。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1][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2]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编委会.2005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5

[3]季富政.巴蜀城镇与民居[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4]陆扬, 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5]罗钢, 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杨武能等.成都大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5

[7]朱希祥.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http://www.cnci.gov.cn中国文化产业网

优化水泥厂能源管理和生产运作 篇6

www.lehighcernent.com

www.sea.siemens.com

www.controleng.com

Lehigh水泥公司在对其位于马里兰州Union Bridge的工厂进行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集成运用了过程控制和能源管理以达到改善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的目的。

多年来,Lehigh水泥公司一直在尝试优化能耗和提高运行效率的新方法。该公司曾企图消除自动化“孤岛”,将其软件平台集成在一个集中的位置,甚至投入一部分精力将生产数据转移到SAP企业系统中。这种做法是对业内普遍认为基于PLC/HMI的控制方案是水泥生产商唯一能以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方法这一观念的挑战。集成过程自动化系统是为了满足(在很多情况还能超过)水泥行业的特定需求,尤其适用那些将优化能耗、提高控制系统寿命并最终在系统寿命期内减少总运营成本作为目标的公司。

Lehigh水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水泥生产商Heidelberg水泥集团公司的子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该集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65,000多职工,熟料和水泥产量达到1960万吨。该公司还生产了61 00万吨骨料和1000万吨预拌混凝土。

Lehigh通过对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革,将这些“孤岛”——众多基于PLC/HMI的系统联接在一起。工厂管理人员想要利用过程控制系统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并且集中监督整个生产过程,但完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继Heidelberg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工厂采用上述做法后,Union Bridge工厂也选择了集成西门子Simatic PCS 7和Cemat系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该系统对诸如马达、阀门和减震器等单一部件展现出广泛的诊断能力,从而确保部件能在工厂和设备中正常工作。操作员在工厂的某一部门接受培训后,可轻易学会工厂其他部门的工作,Lehigh集团其他不同工厂的工作也不在话下。这样管理人员就能在必要时将操作员调配到工厂中最需要他的区域或者Lehigh集团的其它制造型工厂中。

开放系统的灵活性

新系统控制了工厂的各个部门,包括原料加工、预热器窑、熟料粉磨、包装和储存。该系统包含17,600个被激活的I/O点和3000个仍在安装中的I/O点。

Cemat系统包括预先设计的功能模块、面板以及供水泥工厂全面运作的操作视图。它提供了从原料开采到产品精加工的高度透明、一致的数据流。而通过将来自不同厂商的过程优化软件包进行集成,可轻松增加对磨机优化、窑体扫描仪、质量控制和窑炉控制系统数据库等过程的控制。

由于众多操作过程已被集成到该系统中,因此借助系统操作员可了解到更多工厂的情况。系统的操作选项包括在如何在最短的停机时间内解决问题,如何对驱动器、减震器和皮带输送机进行连锁,以及如何在整个工厂中进行模拟测量。这样操作员无需重新学习基本操作理念或诸如电机和减震器等单个对象的功能就可在运用最好的技术手段Lehigh集团服务。

功能模块嵌入了多年的现场经验,因此工程得以被简化,并具有可靠性,操作员也能将精力集中在过程连锁。由于详细的故障信息都被集中到特定的操作范围或操作组中,因此可以快速发现故障。

电力监控

现已证明,Lehigh通过将电力监控信息集成到PCS 7的系统而大大受益。鉴于目前用于运行电机的电流比例高,任何改进都会带来显著的效益。Lehigh计划围绕高性能电机制定计划,采用“智能”MCC(电机控制中心)技术,将电机和驱动器紧密集成到过程自动化系统中。

Lehigh水泥公司采用该方法来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其工厂的电力监控系统由专用PCS 7控制器进行支持,并配备了218个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电力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安装在每个主控台和驱动器上,用于监控电力使用的实时信息。

电力监控设备向操作员提供包括电流、电压信息的能耗图表,功率因数根据相位和电流总量进行排序。之后,工厂各个区域甚至每台驱动器和电机所在区域的能耗结果和测量总额都会通过HMI传送给操作员。如果某一区域运行效率低,操作员能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如果能耗值或工厂的每吨耗电量增加,监测员就可立即采取行动。

以前,Lehigh水泥公司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少数关键区域放置电力监控设备,并且需要人工做记录。只有在月底对数据进行编辑后,才能发现能耗问题。而现在已无需人工收集,工厂操作员就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基于实时数据发现的问题。

通过削减负荷带来效益

由于系统能提供工厂不同区域的实时能耗信息,因此Lehigh可将工厂运作之外多余的电力出售返还给电站。

许多生产厂家每月都以固定价格大量购电。普通客户购电时的市场价格是按每5分钟计算的。如果某一时间市场消费量提高,现行价格高于Lehigh的合同价,该公司就可以较高的费用将预先购买的电力进行出售,从中获利。由于能准确监测整体能耗,Lehigh能明确削减电量的区域,并将多余电力出售给电站。

该工厂还可进行选择性削减,从而避免在当地电网出现问题时导致整个工厂停工。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电站可要求工厂立即削减电量。操作员可查看实时数据,并决定需要切断电力供应的区域,从而削减负荷。因为电站要求减载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内,所以采用PCS7系统和电力监控设备可迅速完成这一过程。

效果:劳动力减少18%

对生产过程进行现代化改革并全面实施集成的过程控制有助于增加产量,同时还能降低能耗和劳动时间。

2007年该工厂的水泥产量为180万吨,大大超过改革之前的水泥产量。同时每吨耗电量也降低了,而工厂的熟料产量也高于同一时期。

在整个工厂中,几个区域内的自动化“孤岛”目前已被集成到PCS 7 Cemat平台一个集中的位置上。该工厂4万平方英尺上的核心建筑里的所有生产过程活动都可以通过12个控制台进行控制,而且只需要一个操作员。该改革项目的成果是使劳动时间减少了18%。

通过对新过程控制系统进行集成,Lehigh优化了能源管理,提高了整个工厂生产过程的效率。通过将功能性和诊断技术持续应用于整个工厂,还可提高其操作性,简化工厂运作成本。

基于MTO的车间生产运作的优化 篇7

关键词:MTO,车间生产运作,优化

近年来, MTO (Make-To-Order, 订单生产) 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 MTO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将变得越发重要。

一、MTO的含义

工厂在预测生产量时, 一般是在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市场需求量的基础上, 考虑自身的生产规模后确定产量。然而市场需求有时难以精确掌握, 预测误差太大时会造成库存压力。为降低库存成本, 一些企业采用接到顾客订单后才开始生产的方式。通过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厂商、装配工厂及行销通路的密切配合, 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组装, 并将产品交到顾客手中。这样可以减少产品生产和销售渠道中的库存压力。这种生产方式就简称为MTO[1]。

MTO是企业在接到用户订单之后才开始生产产品, 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是为专门的用户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是按照用户要求的规格、数量和交货期进行的。一般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不设产品库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准时交货是其生产过程管理的重点, 必须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平衡。

二、基于MTO的车间生产运作面临的问题

MTO企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织生产, 与大批量生产相比, 实行MTO的车间生产运作面临以下问题。

(一) 订单的不确定性导致生产计划变动大

MTO的驱动力在于订单, 但是订单的到来是不确定的, 紧急订单必须能进入计划中, 并得到处理。作为生产的输入源头, 它给后面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扰动, 生产计划经常变动, 造成车间的制造压力很大。

(二) 产品库存压力大

由于产品自身的独特性要求, 又由于质量难以精确控制, 导致MTO中新零部件不断产生和库存在制品数量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了产品交货期、成本及质量。

(三) 需求波动导致生产系统运行不均衡

由于市场需求对品种、数量、交货期等方面要求的随机性特性, 生产任务时松时紧, 导致生产系统运行极不稳定, 经常处于应急或混乱状态;需求不均衡, 还使人力资源配备、设备能力计划、物料供应和储存等工作难以适应。若管理水平不高, 将常出现物料供应脱节、设备故障、质量事故、人力和物力浪费、返修、退货等问题;此外, 物料供应的及时性、质量的稳定性也是导致生产系统运行不稳定的常见因素。

(四) 随机干扰多, 完工期难以确定

在MTO系统中, 完工期难以确定是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需求的随机性、波动性特征, 使得生产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的难度加大。生产运作过程常受到紧急插单、质量缺陷返工、设备故障、物料或协作件供应脱节等因素干扰, 使正在加工的任务中断, 增加了生产系统内部在制品占用量, 延长了生产周期, 导致部分订单延迟交货。而延迟交货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

(五) 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

需求不均衡导致人力资源配备极为困难。在淡季或旺季, 人力资源需求不平衡和设备空闲都将导致成本增加。不少MTO企业, 由于产品附加值低, 只能支付较低的员工工资水平, 而低工资决定了员工流动性大、素质低、缺乏归属感和责任心, 更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性。员工只追求数量不注意质量。因而必须配备大量的现场监督和检验人员, 而这些基层管理人员同样存在工资低、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导致生产过程质量、效率、成本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六) 质量保证体系难以建立

由于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批量不断减少, 结构日益复杂, 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成熟的资源和已有的工作成果, 使得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地加以控制。MTO模式下, 产品规格技术标准和质量等指标主要由客户提出和认可, 客户需求个性化、小批量、低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少订单产品缺乏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一些订单由客户提供样板、产品质量由客户确认。此外,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求得生存, 常采用价格低而质量较差的原材料和零配件,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靠增加质量检验人员和产品全检, 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废品损失、客户质量抱怨或退货问题仍频频发生[2]。

(七) 它还具有通常车间生产的特点

如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某些因素的不可预测性, 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设备故障、加工失误、零件报废、运输迟误、工时定额不准确等, 影响零件的正常加工, 使得作业进度不能按时完成, 造成车间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脱节。因此, 及时收集车间的实际情况, 了解作业的实际进度, 对生产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调度很有必要。

三、基于MTO的车间生产运作的优化

上文阐述了基于MTO的车间运作的关键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解决好上述问题,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 基于IE的MTO车间生产运作的优化

运用IE (工业工程) 专业知识对MTO车间生产运作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方法研究、标准作业、生产线平衡、设备的合理布局等IE的分析技术和工具对生产车间进行分析与优化。在此, 给出基于IE的车间生产运作与优化的体系结构图[3] (P55~58) , 见图1。

(二) 订单管理与车间生产计划安排

订单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了赢得订单而向客户提供的报价和完成期;一是对已签合同的订单分类管理。前者需要核算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能力, 这部分工作通常由销售部门来做。对于后者, 由于订单一旦变为计划, 订单就变为生产任务, 直接影响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因此, 就车间而言, 更关心后者。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导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具体行动计划, 是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组织生产的主要依据, 而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因而良好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是整个企业完好运转的重要保证。

对于此问题, 应该利用信息化来改造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引入制造执行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简称MES) , 它是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4]。它具有的功能模块对于MTO企业而言有很大的帮助:

1. 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

管理机床、工具、人员、物料、其他设备以及其他生产实体, 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资源使用情况的历史记录, 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运转, 同时提供资源的实时状态信息。对这些资源的管理还包括为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对其所作的预定和调度。

2. 工序详细调度。

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中提供基于与指定生产单元相关的优先级、属性、特征或处方的作业排序功能。通过良好的作业顺序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准备时间。这种调度是基于有限能力的调度并通过考虑生产中的交错、重叠和并行操作来准确地计算出设备上下料和调整时间。

3. 生产单元分配。

以作业、订单、批量、成批和工作单等形式管理生产单元间的工作流。当车间有事件发生时, 要提供顺序的调度信息并按此进行相关的实时操作和改变。生产单元分配能够调整车间的已制定的生产进度, 对返修品和废品进行处理, 用缓冲管理的方法控制任意位置的在制品数量。

(三) 合理配备和组织劳动力

人力资源量的合理配置, 决定了能否满足交货期要求、能否充分利用劳动力, 也影响到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配置人力资源, 一方面要考虑按期交货水平 (如要求最少有80%的订单能准时交货, 各项订单的最大延期量不大于一周) , 从满足客户的交货期要求角度出发, 则可以旺季时最高订单负荷为标准, 考虑员工可承受的每周加班时间, 员工数对应最大的产能等于80%的最大负荷量, 剩余的20%订货采取外协来解决;另一方面, 要考虑到淡季时订单不足, 为了稳定这些员工, 必须规定最低工资补贴。配备员工应在满足客户交货期和降低工资成本方面取得平衡。

(四) 改善质量保证体系

TQC理论和方法体系引进我国已经多年, 然而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员工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 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类企业中显得无能为力。解决这类问题, 第一, 要从工艺、技术和设备上采取措施, 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二, 要建立和健全质量奖惩制度, 实行质量互检制, 上工序对下工序负责, 下工序对上工序监督, 制定合理的质量考核指标, 奖励质量水平提高者, 惩罚质量事故责任者。第三, 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竞争和淘汰机制, 把质量指标作为员工主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对提高质量作出贡献者, 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 经培训仍无明显改进者, 应及时调离或辞退。

(五) 缩短工作转换时间, 提高响应速度, 提高生产车间的柔性

“柔性制造”是现代生产方式的主流方向和共同基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生产技术推动着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 如准时生产、精益生产、并行工程, 等等。而这些先进的生产方式无不是以“柔性”作为其出发点和基础的。较之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 基于订单的生产模式对企业的生产系统的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生产设备的柔性化、高效的物流调度、人员的多岗位适应性等。这样就对企业的车间生产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种转换所需时间, 是决定MTO生产系统适应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订单为单位组织生产, 必然导致现场工作频繁转换, 包括工艺装配的转换与调试、设备调试、物料转换等。这些工作消耗的时间和资源, 决定了MTO模式下订单任务的交货期和效益。

要缩短转换时间, 一方面应从技术设备、工装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加以改进, 如实现快速换模、免调整或快速调整;另一方面, 要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特别是部门间的协作水平, 如设备和技术支持、物料供应、客户信息提高等工作, 要以满足生产要求为原则。同时要求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行轮岗制, 培养多面手, 以提高工人对工作转换的适应能力, 缩短工人对任务转换的适应和熟悉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昱岗, 肖蕾.基于MTO的供应链管理[J].现代物流, 2006, (4) .

[2]张毕西, 王钧.竞争环境下的MTO生产系统运作分析与优化[J].江苏商论, 2007, (3) .

[3]龚国华.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运作模式优化 篇8

一、深化项目开发, 突出培训优势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步入到中期阶段, 对油田各种生产工艺措施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全员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油田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和过程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在培训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时, 要针对项目设置的要求, 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围绕着油田生产的需要, 做优核心专业 (工种) 、做强重要岗位、做精关键技术的培训项目, 尤其要体现自主创新, 打造培训品牌。为此, 要认真做好企业和油田培训市场需求调研工作, 合理规划、设计培训项目。重点开辟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项目, 特别是开发实施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业务技术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及行业职工对培训的需求。瞄准集团公司创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大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油田职工为出发点, 整合资源, 寻求合作, 巩固提高现有培训项目, 积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 不断拓宽培训渠道, 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点, 逐步占领、扩大培训市场, 稳步扩大培训规模, 推动培训工作平稳发展。注重学习和借鉴企业的经验, 把培训项目品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自主创新, 逐步开发、培育出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业务技术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油田职工对培训的需求, 打出培训牌子。鼓励我们的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 只有真正的走进企业, 走到工厂, 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需要, 闭门造车肯定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计算机网络在开展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 积极开发远程培训项目, 扩大培训的专业方向和培训对象范围。

近几年, 我们技术培训中心在开发培训项目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开发了一些市场潜力大、针对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的培训项目, 特别是高层次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及油田职工对培训的需求, 部分培训项目已经在行业小有名气, 如:采油、钻井、作业、集输、焊接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具备了成为精品培训项目的条件。

二、创新培训过程, 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培训项目的生命线, 没有质量就没有培训品牌。品质成就品牌, 品牌决定价值。品牌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有优异的内在品质作支撑。几年来, 我们始终把提高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 并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个中心环节来做工作、抓落实,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要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工作就要与时俱进, 应与前线紧密结合。要使培训项目体现新、快、多、高、精的特点。确保培训内容达到知识新、理念新、管理新;知识和技能传递快、接受快、转变快、提高快;涉及的岗位功能多、种类多、领域多;培训的层次高、品位高、实效高;培训的管理要精心组织、策划、实施、多出精品。培训的运行过程对学员进行摸底, 根据学员原始质量, 结合培训目的,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鉴定标准, 以求客观体现培训质量。教师要对培训内容进行再创造, 将新技术、新经验, 新思想补充到培训中, 把内容浓缩成精华交给学员。采用互动教学法,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思维定势, 使学员成为培训的中心, 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 释放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创造力, 让学员感受到培训是一种快乐, 在快乐中感受提高, 在快乐中品味收获。学员在享受培训的乐趣中, 得到理论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推进教学改革, 实现培训跨越

1. 改革培训模式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培训思想, 改革学院式的教学模式, 调整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岗位需要;重教师课堂灌输、轻学员能力培养等传统教学模式。借鉴现代职业培训思想体系, 加速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 不断探索适合行业职工培训需要的培训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促进培训方式的创新,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阶段式、模块化的新型培训模式。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 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2. 调整培训内容

培训工作应当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结合企业和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情况, 针对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工特点, 把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 促进职工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按照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3. 创新方法和手段

运作模式优化 篇9

中国风电产业自21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且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然而近年来,国内风电行业大规模、高速发展的装机容量与并网消纳的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的行业背景下[1],风电制造企业自身也一直饱受库存大、准时交付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生产运作减少外界因素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已成为风电制造企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 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通过不断整合,我国风电行业设备制造商从数百家缩减到数十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从产能来看,可以满足国内市场每年20GW以上的装机需求。风电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然而随着风电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风电装备制造环节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由于风电机组结构的复杂性和风电项目建设的长周期、不确定性,供应链和应对外部需求的变化已成为风电制造企业提高生产运作水平的瓶颈所在[2]。

1)风电场建设进度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影响风电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准确性。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项目按计划运行的因素,包括核准等手续的办理、拆迁赔偿的协调、场内道路建设、气候因素等,这些因素牵扯面广且部分属于难预测、不可控,对风电项目进度的影响较大[3],而风电机组的制造从采购到生产、装配均需要一定周期,现场进度变化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导致风电制造企业同时存在整机库存高和准时交付率低的问题。

2)原材料库存大,但齐套率低。某些原材料是影响风机制造的瓶颈材料,如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常因叶片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部分项目的叶片生产不能按期完成,由于风电机组的主要构成设备须向现场齐套发运,叶片与主机套数不匹配导致大量主机转为成品库存积压在厂,风电设备价值高昂,由此产生的库存浪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可忽视。

2 风电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特点

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受限于风机产品的特殊性,由于风机制造属于整个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一环,风电制造企业的运作属项目型制造且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对不同的生产模式,在设计、计划、生产、采购方面的管理特点也不同,如表1所示。

上述三种项目型制造模式(ETO、ATO、MTO)的特点给风电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多重挑战:

1)产品定制化。按客户要求定制的个性化产品,重复性低,非通用件多,结构复杂;对设计和技术能力要求高,既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又要降低产品的复杂性,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降低总体经营成本,以保障合理的利润。

2)销售是龙头。获得足够的客户订单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销售报价比较复杂,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以BOM信息、采购成本信息、制造成本、服务成本及其他经营费用信息为依据,准确估算出项目成本,保证合理的项目利润。

3)项目为最小经营和管理单元。项目是风电制造企业最小经营和管理单元,涵盖公司价值链所有环节,项目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缩影;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形成矩阵式管理,沟通、汇报、协调复杂。

4)对供应商配套能力要求高。产品零部件成千上万,必须将更多的制造业务外包出去,借助于外部力量来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对供应商、分包商、外协商的管理已成了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

5)准时、齐套难度大。准时、齐套是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物料齐套、成品成套、现场设备成套难度大,一旦失控极易导致生产进度和项目进度失控。

6)极易形成呆滞库存。项目定制物料的可替代性比较差,一旦有了库存积压,极有可能成为呆滞品;而且极易让供应商也形成呆滞库存,对库存呆滞品的控制和处理和项目之间的库存调拨处理较为棘手。

要应对这些挑战,核心是优化风电制造企业高效运行的核心——生产指挥体系,形成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生产指挥体系。

3 生产指挥体系失灵的原因分析

如图2所示,风电制造企业生产指挥体系失灵,多是由于计划失效,不能有效指导生产、采购与发运,各业务板块之间缺乏协调不仅导致公司自身运营混乱、准交率低、库存高、缺货严重,还传导至供应商致其利益受损,进而降低了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造成计划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划集成性低。以某大型风机制造企业为例(如图3所示),企业生产运作的计划职能分散,且各自站在部门立场而非全局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存在立场冲突;计划时间节拍不一致,无法同步编制计划;整个公司层面缺乏产销协调及平衡部门。

2)计划准确性低。来自业主、供应商和企业自身的诸多因素都影响到计划的准确性,以某大型风机制造企业为例,业主项目工期的不确定性、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低导致交货需求从源头上不准确;各类计划编制时的输入信息不准、不全、得不到及时更新,尤其是作为基础信息的库存数据、BOM信息不准,加之缺乏IT系统的支撑,信息无法充分共享,进一步降低了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

3)计划的可行性低。计划制定时未进行充分的资源和能力验证,包括对关键生产资源(如产能、设备、人员、模具等)、物料齐套性、供应商供应能力、资金保障、采购提前期的综合评估,未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4)计划严肃性低。计划不能被严格执行,受发电行业格局的影响,尤其对国有风电制造企业而言,容易存在人为干预或干扰,同时对计划执行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兑现机制;供应商利益受损也可能导致其对企业缺乏信任,不按备货要求备货或不按期按量备货。

因此对风电制造企业而言,健康的生产指挥体系的关键是构建以集成性、准确性、可行性、严肃性为基础、以高效为目标的“一套计划”管理体系[6]。

4 我国风电制造企业优化计划管理的对策建议

从风电企业订单交付的流程来看,优化计划管理的关键是提高计划统筹能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强化对物料齐套、工厂成套等主要死点的管控,从而构建高效的计划体系,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提高计划集成性。一是统一计划语言,在企业内部统一计划语言,规范计划定义、目标、范围,明确责任部门。二是统一计划逻辑,可参照SAP计划运行逻辑统一企业的计划逻辑,根据一般风电项目的供货周期拉长计划周期,如某风机制造企业将计划周期由3个月滚动调整为6个月滚动,其中第1个月计划为生产执行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第2、3个月计划用于指导生产准备和采购准备,后三个月用于指导长周期备件备货;此外,物料需求计划应作为采购备货计划唯一的正式源头,并合理设置安全库存。三是统一计划职能,建立产销协调委员会,负责产销协调及决策,设立统一执行叶片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强化对销售发货预测计划的审核、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平衡职能,整合物流发货计划管理职能;此外,应统一对BOM、提前期、物料分类等基础信息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2)提高计划准确性。一是提高信息的全面性,通过SAP等信息系统实现库存信息在企业范围内的共享,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信息公司范围内的共享。二是提高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及时获取业主项目计划和进度分析,并作为交货预测的主要依据,从源头上提高机组交货时间和数量的准确性;提高库存数据、BOM、提前期的准确性。三是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提供业主需求变更、供应商供货变化、生产进度变化等信息并知会计划部门。

3)提高计划可行性。计划编制时,应开展对企业粗能力、细能力和供应商供货能力的验证及平衡分析;分析供应链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4)提高计划严肃性。严肃计划执行的纪律,强调任何人不得进行干扰,确保刚性执行;强化计划考核及奖惩兑现,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企业主价值链前端部门适度分担后端指标,前后端部门相互考核。

5 结束语

风电制造企业要实现生产运营的根本改善和优化,必须对生产指挥体系进行系统重构,实现整个计划体系的全面统筹和统一资源调配,确保计划编制合理,加强计划执行考核,才可能从根本上减少浪费、提升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珺,喻炜.中国风电产业供需环境分析与发展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7):106-113.

[2]陈新平.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8-10.

[3]刘学峰.关于风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11,01:40-43.

[4]刘莹.项目型制造解决方案之一:解析ETO企业的管理特点[J].中国机电工业,2013,12:108-109.

[5]李智.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09:88-93.

[6]戴宝纯,张宇孝.“按订单”生产模式下生产计划的编制[J].制造业自动化,2000,22(09):7-11.

上一篇:乡村医师下一篇:中国经济金融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