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2024-09-25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共12篇)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1

1 引言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电子产品的普及, 电子废弃物也日益增长, 如何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的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电子废弃物 (WEEE) :是指产品已经到达设计使用年限, 需要进行专门回收处理的电子产品, 俗称“电子垃圾”, 主要包括空调、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淘汰品。如果不对这些电子废弃物加以管理循环利用, 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危害等, 更是对现有资源的大大浪费。针对这一问题, 国外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较具代表性的就是欧洲的法国, 美洲的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法国在政府的引领下主张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原则就是“谁生产、谁销售、谁使用, 谁就负担相关环保费用”。提倡由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分别承担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成本。而美国在上世纪末政府就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限定。鼓励各州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政府干预, 极大促使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同时作为我国邻国的日本也相应制定出台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该法的颁布,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制造企业在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主张由电子产品企业解决电子废弃物回收, 处理或再利用。总之,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发展的历史远远早于中国, 中国在这一领域才刚刚起步。

近年, 我国加大对电子废弃物的重视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进程。针对湖州市, 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系统, 初步形成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但是, 实施逆向物流首要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和确定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和体系, 如何建立一个标准的适合湖州本地的模式将决定其逆向物流运作的绩效。因此构建了一个符合湖州现状的联合回收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也成为本文所研究的关键。

2 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

2.1 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发展的现状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也就是将不规范的次品, 达到使用年限所报废的废品以及满足不了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所淘汰的产品从消费者手中或从市场上反方向流到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的过程。简而言之,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的开始, 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

在湖州,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一直显得十分落后。对参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个主体之间存在各自为政, 缺乏循环经济意识等一系列问题。电子制造企业致力于对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一直以来只负责电子产品单向的输出。而消费者在这一环节也显得十分被动, 在电子产品使用年限到期或淘汰后直接作为普通垃圾丢弃。

因此, 目前在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体系尚未成型。混乱的市场秩序, 被动的环保意识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虽然在湖州是周边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回收组织, 但总体呈现先规模小、层次低、经营落后等不足。电子废弃物部分回收后只是在零件方面进行简单的物理分拣, 重新加工后又直接流回市场。同时, 电子废弃物回收中所涉及到的种类也十分单一, 进一步拉慢了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进程。

而生活中消费者对废旧家电的处理大多数是由个体回收商贩进行回收, 如图1所示。

注:拆解处理企业可能是生产制造商或销售企业, 也可能是二手市场。

2.2 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 就目前湖州市的电子产品回收的市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规章制度、回收体系尚不健全。

解决电子废弃物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项立法。近年来, 湖州虽已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电子废弃物的法规条例, 但电子垃圾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 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而由于制造商、政府机构和消费者之间未能达成一致,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立法工作陷入了困境, 而相关法律也将延期出台。使得湖州地区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无章可循进而导致混乱局面。

(2) 缺少能进行全程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经实地考察, 了解到湖州市逆向物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 缺少一系列能承担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企业组织, 以个体经营回收为主。

(3) 现有的企业规模较小, 技术落后。

由于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企业规模和技术的限制, 往往有其局限性。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初期投入较大, 资本回收时间长。受企业规模影响, 湖州市目前主要采取物理方法, 未进行完全拆解和完全深度处理。且在运作过程中会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关键因素分析

循环经济视角下影响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的关键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到环境污染和成本-收益的因素, 其次还要考虑到法律因素、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因素、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原则以及应该解决的因素。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而看, 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中必须考虑以上五个关键因素。

3.1 环境污染因素

湖州目前的市场情况看, 电子废弃物回收市场主要集中在湖州莲花庄、湖州颐高数码广场, 这两个地方的回收市场整体秩序混乱。据了解, 个体商家对于回收而来的电子产品没有统一的处理, 这样必然会导致回收来的电子废弃物没有经过科学的加工处理就流向社会, 进而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 在电子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过程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必须考虑环境污染这一问题。

3.2 成本-收益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本-收益问题”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 对于电子企业来说, 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使得企业节约成本。就湖州目前的逆向物流发展情况看, 尽管莲花庄、颐高数码广场回收市场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回收规章制度, 也没有制定相对比较公平的回收费用标准, 导致买卖双方不能利益问题得不到权衡。因此, 不管是个体商户还是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 如何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法律因素

电子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 防止电子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政府应当加大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十五”期间制定一系列与电子废弃物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废旧电脑等电子废弃物管理办法》等, 湖州市政府应当推进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 促进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正规化和法制化, 将电子生产商的责任延伸, 强制性地要求生产商将产品进行回收。

3.4 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正向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要复杂的多, 不仅要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 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地域分散导致废弃电子产品产生的时间、地点、数量和废旧程度的不确定性, 这样使得回收很难一次完成。其次, 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也会造成回收成本的不确定性。再者, 循环过后的需求市场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回收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 从而增加了逆向物流网络的运营风险。

3.5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原则以及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构建逆向物流网络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整体最优原则、动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成本与服务优化原则、经济性原则与正向物流网络相协调原则, 在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中应该遵循这几个原则, 结合物流节点的布局、回收物品的运输、回收物品的拆卸、回收物品的库存和逆向物流的运作方式这五个问题进行逆向物流网络设计。

4 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治理与优化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它需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各类回收企业组成一个层次化分工明确的回收系统。当然, 建立适合湖州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不仅仅是零售商和消费者的责任, 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和湖州市政府同样负有责任。结合实地调研, 针对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实际情况, 提出五点治理与优化的策略。

4.1 政府完善监督机制,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保证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有法可依, 推进废旧电子产品的产业化处理。在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道路上, 湖州市政府应遵循“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 使得电子产品制造商成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首要责任人。对于不具备回收处理能力个体商户或者企业, 严禁他们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对于超过使用年限的电子废弃物, 禁止出现在市场上, 必须由生产商或者销售商进行回收, 再交由专业化公司处理。加大监督力度,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电子废弃物直接填埋或焚烧处理。同时, 考虑到湖州市的实际情况, 政府可以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奖励, 以提高消费者协助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积极性。

4.2 全面推广EPR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全面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既遵循了生态规律, 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 又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该制度的实施, 不仅让生产者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负责, 而且还要求其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负责。生产者在实施生产行为与享有环境权的同时承担延伸责任, 既体现了生产者环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也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公众环境权的保护。针对生产责任延伸制度中的责任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 (Thomas Lindhquist) 提出EPR设计中生产者须承担的五个责任, 即环境损害责任 (Liability) 、经济责任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信息披露责任 (Informative Responsibility) 、所有权责任 (Ownership) 、物质责任 (Physical Responsibility) , 这五个责任关系图见图2。

4.3 鼓励电子产品制造商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首先,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倡导电子制造业进行绿色生产。其次, 政府和社会应该大力支持和引导电子制造企业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 建立以绿色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 帮助企业树立循环再生理念。其次, 政府应对生产绿色电子产品的企业实施补贴、减税减息政策,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再者, 应该引导生产企业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 调整自身内部结构, 通过科技创新技术, 采用环境友善的材料和工艺, 进行生态设计, 从而来实现企业经济新增长。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在生产回收过程中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4.4 投入资金、人才、物力, 提高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

湖州市政府应当建立专项经费, 大量引进人才, 投放各方物力积极推动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组建科研攻关小组, 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争取在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由单一的物理拆解向化学提炼迈进, 由低层次的再利用向高层次的循环升华。坚持科技创新, 人才强市, 打造先进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 进而为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4.5 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平台

与正向物流不同, 几乎没有企业会对逆向物流进行物流过程的全程跟踪。电子产品行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企业通常对逆向物流不够重视, 所以信息系统的应用并没有普及到这一流程中。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整个过程中同样应该配有相应的信息系统, 对其做必要的跟踪及记录。将物联网全面建设起来, 结合废旧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网络的建设, 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面顺畅才能更好的达到目的。

5 结论

区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及优化的发展, 推动着社会建立一个标准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该体系的普及, 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成, 对环境的保护也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明确了在循环经济视角下, 要解决我国废弃类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决定性意义。关于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现有研究不够。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回收仍是重要课题, 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面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如何进行有效的政策回应, 实现以循环经济为发展导向的系统建构, 进而构建高效率、低污染的区域创新系统意义重大。而学者对这方面研究成果不多, 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而现在还没有一套针对湖州地区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出台, 本文将综合国内外先进地区, 结合湖州当地情况提出了适合于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治理与优化方案, 有效提高区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效率, 在环保与经济、社会效益上获得“双赢”。

摘要:在提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物流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结合电子废弃物的特征, 从湖州市的基本现状出发, 分析了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州市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关键因素, 研究了政府在区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管理政策。最终提出了区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治理与优化的方案, 并对湖州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兆华, 尹健华.基于循环经济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与资源化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12) .

[2]管爱国.增强责任意识, 加快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 (08) .

[3]王月卿.电子废旧物回收的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1, (03) .

[4]尚辉良, 陈娴, 傅江, 周全法.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和ERP制度管理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 2011, (14) .

[5]葛亚军, 金宜英, 聂永丰.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现状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3) .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2

物流主要的运营模式分为:

1.同城配送

这类企业尤其面向超市配送多些,同时有一部分小公司也会承接私人的通成配送的货品或单证,这类企业往往拥有多台小型的车辆,依靠对于本地路况、政府关系的熟悉,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作,通过向社会个人,中小企业,其他公司揽活,通过规模化运作扩大自己的盈利能力。这些小公司往往在某城市比较强势,但出了这个范围就名不见经传了。覆盖区域狭窄,运作机制灵活。他们负责的多是提货短,送货段,以及同城区域内的运输服务。

2.区域运输及配送

这种企业就非常多,一些中小型物流公司也是属于这个范围,他们的优势一般集中在某几个中心城市,或某一省份,在覆盖区域内有丰富的网点和大量的货源,同时也承接发往其他区域的货量,但这些货量多交给另外的运输企业去做。

3.全国范围的综合物流服务

3.1 大中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负责大客户的全国范围的运输,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这类的企业一般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均设立有服务网点或分公司,但一般不会面对个人提供服务,而且这类公司一般没有自己太多的车辆,而是更多选择使用社会的资源。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宝供物流,和黄物流,熙可物流,中外运物流等等。

3.2 零担公司

3.2.1 专线公司

仅负责某地到某地的运输工作,在这条线路上有充足的运作经验,和固定的车辆资源,服务很稳定,价格低廉,但只要超出这个专线的运营范围,就无法运作。这种企业一般在物流中心停车场均有办事处。即面向直接的生产客户,又面向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而且喜欢为个人提供服务。这些专线公司也非常的多,这些线路上竞争实力很强,服务稳定,价格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

3.2.2 全国性零担公司

设立有众多的网点,拥有大量的自有车辆,这点大家也是最熟悉的部分,因为日常经常会用到,例如最大的天地华宇,佳吉物流,通成佳加等等。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运输服务。

3.3 快递公司

例如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天天,E速,EMS,DHL等等都属于这个行业,虽然有些是外资,有些是国内的,操作方式同3.2.2提到的基本相同,只是干线采用的航空,中短途采用中小型车辆发运,速度快,安全有保障,网点丰富,但价格较高,仅适用于个人的非常零散小件,或高附加值货品。

8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特征及适用性的分析:

(1)理论模式一。此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庞大,网络体系遍布全国甚至全球,拥有先进的物流装备、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和高水平的物流人才,可以同时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由于高端的物流服务涉及到对客户的几种物流功能甚至是整个供应链的整合,需要个性化定制,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客户营运的程度很深,投入较大。因此,尽管拥有大量的资产,同时为多个行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也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存在。

(2)理论模式二。此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是通过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来整合社会资源,为多个行业的企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同样道理,由于服务需要个性化定制而且物流企业的精力有限,这种高集成度的服务很难大规模运作,而且无资产的物流企业操作起来更加复杂。

(3)综合物流模式。综合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为少数行业提供高集成度的服务,它与第一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其业务范围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些从大型生产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有自己的网络和营销渠道专长,也集中面向专长的行业提供高集成度物流服务。由于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参与客户内部运营的程度较深,为了更好的实施物流管理,同时也为了降低客户完全外包物流的巨大风险,一种常见的操作方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同投资新的物流公司,由这个公司专门为该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4)综合代理模式。综合代理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对公司内部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少数行业提供高集成度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它与第二种模式的区别是其业务范围集中在自己的核心领域。采用综合代理的物流运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大规模投资的风险,而且可以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全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但是底层物流市场的极度不规范也使整合社会资源的难度很大,目前这种模式也还处于概念和探索阶段。

(5)功能物流模式。功能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有资产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低集成度的物流服务。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客户提供的服务功能很单一,大量的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一般不涉及物流的整合与管理等较高端的服务。功能物流模式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一种主要模式,许多以传统运输、仓储为基础的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新兴的民营物流公司,都属于这种模式。从国内的物流市场来看,由于客户企业仍倾向于外包部分功能性的物流活动而不是全部物流,因此定位在低集成度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功能物流模式仍将是主要的物流服务形式。采用功能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运作能力,在强化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可逐步拓展服务的种类,提升服务层次,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

(6)功能代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功能物流模式一样,也是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低集成度的服务,只不过是通过委托他人操作来提供服务,自身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类企业一般由货代类企业经过业务拓展转变而来,客户分布比较广泛,服务层次相对较低,但它具有较强的管理整合社会公共资源能力,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使其在效益方面产生乘数效应,一般取得物流项目的总承包后整合社会资源再进行二次外包。这类企业对固定设备、设施的投资少,以其业务灵活,服务范围广和服务种类多等优势方面使其他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7)集中物流模式。集中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流网络,在某个领域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某铁路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则是提供大纲物的长距离运输。由于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也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

(8)缝隙物流模式。缝隙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甚至没有固定资产,以局部市场为对象,将特定的物流服务集中于特定顾客层。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一些从事流通业务的中小型物流公司,特别是一些伴随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小型物流企业。采用缝隙型物流运作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特定服务领域的优势,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成本最小化。

区域货物的运输模式

区域货运枢纽是区域物流网络中的重要集散中心,它不仅是关系全局的重要物流组织和生产基地,保证物流网络畅通、实施宏观调控的重点,同时又是物流网络中各节点设施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重要环节。在物流网络系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于区域货运枢纽的物流服务功能

货运枢纽一般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以及换装、装卸搬运、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按照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货运枢纽可分为公路货运枢纽、铁路货运枢纽、航空货运枢纽、水路货运枢纽以及综合货运枢纽等。

就区域货运枢纽的物流服务功能而言,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物流服务功能。它主要包含有六大功能,即运输组织、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和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这些基本功能是基于区域货运枢纽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二类是物流增值服务功能。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满足新环境变化的要求,进一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延伸物流系统的作用范围,作为新型物流中心的区域货运枢纽还必须至少具有以下4项增值服务功能:

第一,结算功能。物流中心的结算不仅仅只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代理、配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要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和货款等。

第二,需求预测功能。自用型物流中心经常负责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

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区域货运枢纽要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因而必须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这是一项增加价值、增加公共物流中心的竞争力的服务。

第四,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区域货运枢纽的运作需要货主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货主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培养货主与物流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货主的物流管理水平,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传达给货主。

二、基于区域货运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运作模式

基于区域货运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的物流运作模式,是以区域的特殊

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如港口、区域物流中转中心等)承担区域内外货运中转枢纽功能的物流活动聚集区,以大批量货运集散为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

货运枢纽多功能服务型物流运作模式组成比较复杂,是集中多种运输

方式衔接和物流服务功能的设施群,它包括两类物理实体,一类是相互间有紧密的作业联系、合理的业务分工协作、便捷的运输联系的物流节点设施,主要指物流园区和某些专业的物流中心;另一类是货运枢纽,包括铁路的货运站和编组站、航空货运枢纽、公路货运站场等。除了提供传统的货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的服务功能,协同、整合的能力要求很强。提供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服务。还应该具备以下的服务性功能,包括: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及其他附加增值功能。

三、以虚拟物流中心为导向的多功能型物流运作模式

虚拟物流中心是把运输车辆、货运仓储、货运装卸设备等各种基础设施,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交易双方车主和货主,运输公司、保险、银行等各种交易中介纳入虚拟物流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中心所具备的快速、安全、可靠、有效的物流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虚拟优化配置,通过集成需求信息降低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促进物流市场的发展。作为虚拟物流中心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第一,物流供给的资源整合。通过信息网络进行物流供给者的服务能力登记,建立物流供给信息数据库,包括物流供给者的地区、物流设备状况、愿意服务的区间。然后,针对不同物流服务能力的物流供给者提供相关的物流需求信息,从而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物流服务信息整合。中小规模的物流需求者通过网络进入虚拟物流中心提交物流服务需求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区间、物品、数量、何种服务、期望费用等)。虚拟中心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类管理,再与物流供给者的数据库进行对接,达到对整个物流市场的信息整合。形成网络交易平台。

第三,信用管理。虚拟物流中心通过会员的信用承诺,以及加入虚拟物流中心的银行、保险公司等中介单位的信用担保、信用贷款等会员便利政策,不仅对物流服务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而且加强对信用的认识。虚拟物流中心建立会员的信用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物流市场的信用度。

以虚拟物流中心为导向的物流运作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平台,集成各站场资源,整合现有物流功能和技术。设计、构建和运作综合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实物流的监控作用,减少多重运输、多重中转等不经济现象,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与整体供应链的效益。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第三方回收物流;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86-01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退回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及使用后形成的废旧物资的处理一直不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回收物流才逐渐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也往往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排除在经营战略之外,只注重正向业务的经营与发展,忽视回收渠道的建立与管理,由此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给自己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国外,许多制造型企业已经通过回收物流(Reverse Logis-ties)及其回收渠道(Recovery Channels)的顺利实施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负作用)降至最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无力投资建设回收物流系统,需要把回收物流外包。而对于有些大型企业,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其核心业务上,也需要把回收物流外包。因此,第三方回收物流是回收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逐渐体现出它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①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首先,集中业主。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节省费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

最后,减少库存。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②社会效益。第一,可以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的仓库、车队等物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运营,组织共同存储、共同配送,将企业物流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另一个高度上极大地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提高物流整体效率。第二,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技能,加强运输控制,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组织共同配送、货物配载等,可大大减少城市车辆运行数量,减少车辆空驶、迂回运输等现象,解决由于火车运输的无序化造成的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由于城市车辆运行效率的提高,还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量和噪声污染等,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面向回收物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回收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相比,过程具有特殊性。回收物流对运输设备的要求会更高,而且还要包括分类运输、选择最优处理中心等操作。处理废旧物资的企业,如果自己配置物流设备,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而对于在市场上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这更是不现实。而目前废旧物资处理中心的现状是经营分散,各处理中心配备有一些运输设备,但是对企业提供的废旧物资不能科学分类和充分利用,缺乏规模效益。于是提供专门的第三方回收物流服务可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既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又实现了规模效益。

日本循环经济模式形成及运作 篇4

所谓“循环经济模式”, 是对一国循环经济建立及运行的概括。它包含纵横两个维度, 即纵向审视循环经济其产生、建立的过程, 横向探讨政府、企业、社会三者如何在循环经济运行中协调配合。

1 日本循环经济模式的产生背景

与具有“连续性”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传统工业“破裂、间断性”的生产模式, 在使得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日本放弃传统经济而走向循环经济, 除了传统经济本身弊端之外, 也由于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压力需要其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 日俄战争、一战以及二战后接连出现的神武、岩户、伊奘诺景气, 一次次地将日本经济推向高潮, 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一度在六十年代达到12.2%的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 长时间的高投资、高积累、高增长路线下, 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同时, 也因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造成了巨大资源消耗, 产生了庞大的废弃物。而这些有毒有害废弃物被企业随意处理丢弃和处置, 便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熊本水俣病事件、阿贺野川汞中毒事件、三重县四日市哮喘病事件、神通川镉中毒事件为代表的四大公害事件的发生, 就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及对人身健康所造成的损害的最有力证明。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一国人均收入与其环境污染程度成“倒U型”曲线, 即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 一国环境污染程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变化态势。

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而进入七十年代, 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使得日本工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 传统制造业发展受限、经济增速放缓, 加之因工业化、城市化而大量产生的废弃物, 迫使日本放弃原先以资源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 转向一种资源高效使用、废弃物循环使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 并以此作为突破口, 带动经济再次腾飞。

2 日本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过程

2.1 公害危机下的末端治理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 由于环境恶化, 公害事件的频发, 使得公害诉讼以及反公害运动风起云涌。面对这样的态势, 首先对开始对废弃物的处理进行了严厉的立法, 开始了末端治理。1967年, 日本政府出台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在明确了“公害”的定义、防止公害的目的之外, 也划清了在公害防治中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各自所负担的责任及惩罚办法。该法是日本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环境公害的法律, 它也成为日后日本政府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其后, 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六部防止公害的相关法律并对相关法律予以修正, 同时配合多项严厉的防止公害措施, 使得公害锐减。

鉴于公害问题通常是由产业废弃物不良处置引起, 1970年召开的“公害国会”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 也就是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该法以废弃物处理为切入点, 通过规范废弃物排放、将废弃物处理纳入法制轨道, 以保护环境、解决公害问题, 而它的颁布也开启日本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第一步。1971年, 环境厅的成立, 这使得对废弃物管理、公害治理走向常规化与行政化。

2.2 从末端治理走向管端预防

八十年代, 日本从末端治理开始走向“管端预防”战略, 以期从生产和消费源头防止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这是因为, 单纯的规范废弃物处理并不能解决产业、生活废弃物不断增多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诸如噪声等新型污染的显现, 使得环境问题更为多样。同时, 石油危机与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带来的工业原料价格不断上涨, 也使得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因而, 如何从生产、消费源头预防污染及公害的产生、降低资源消耗, 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新时期的关键问题。不过, 尽管管端预防战略的实施使得这一时期日本的环境问题有所减轻, 但由于它并未脱离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思路, 因而也就无法真正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问题。

2.3 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在八十年代末的泡沫经济的影响下, 日本经济增长长期停滞, 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重振日本经济、保持其国际竞争力。而先前一直存在的废弃物、污染问题也需要新的解决方式。两种诉求相结合, 便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 建立能够将废弃物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呼声应运而生。

1993年, 《环境基本法》的出台成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理念, 即企业必须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负荷, 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1994年, 《环境基本计划》的颁布, 在第一次提出建立“循环”的社会目标的同时, 通过订立长短期计划、划分各主体责任等手段减轻环境负担。同年, “实现以循环为基调的经济社会体制”的目标的确立;1996年, 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构想出现;1998年, 旨在建立“适量生产、适量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环境立国”新战略的制定———这些都加快了日本建立循环经济的步伐。

而真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莫过于2000年《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的通过。该法是世界首部关于推动循环经济及循环型社会形成的立法, 从内容上看, 首先它对“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 即是一种抑制废弃物产生、对循环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合理处置, 以抑制自然资源消费、将环境负荷将至最低的社会。其次, 该法在法律上明确将“废弃物”定义为“循环资源”, 要求促进其循环利用。再次, 它还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责任。同时, 诸如《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订及修改, 也使得2000年成为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元年”。

2002年, 日本环境厅升级为环境省, 其管理范围也得以扩大。2003年, 日本政府颁布《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计划》, 将以废弃物处理为中心的行政重点转向以推进循环为中心, 另外, 计划也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总体目标。这些都推动了日本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 日本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方式

《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也正因这三方面的协调配合, 才使得日本的循环经济得以顺利运行, 能够在其建立短短十几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1 政府机构的所承担的责任

首先,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日本建立循环经济的过程, 也是日本环境、资源等法律走向全面化、体系化的过程, 而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成为日本循环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目前, 日本已建立起了以《环境基本法》为基础, 以一部基本法———《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 以两部综合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手段, 以六部具体法———《绿色采购法》、《容器与包装物再生利用法》、《家电资源再生利用法》、《食品资源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汽车而资源再生利用法》为具体措施的法律体系。该体系从宏观政策层面规定了未来日本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成为日本构建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有力保证。

其次, 按年度编写公害以及环境白皮书。应《公害对策基本法》的要求, 1969年, 日本政府发布了第一部白书, 即《公害白书》。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及完善, 尽管白书先后经历了从《公害白书》到《环境白书》到《循环型社会白书》再到《生物多样性白书》的多次转型, 但日本政府仍会在该年度白书中公告上年环境现状与问题、总结环保政策与各行为体环保行动, 列举其所取得的环境成就, 并对上年度各方面表现予以综合评价。

再次, 制定具体保障措施。其经济手段主要有:设置“地球环境基金”等财政援助资金, 支援企业、民间环保活动;利用税收杠杆, 对符合“3R”要求的产品与项目予以优惠, 对废弃物排放行为及产品予以惩罚等。社会手段主要有:进行环境教育, 培育民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调查, 支援各地环保活动, 应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等。

3.2 企业层面的行动

首先, 积极配合政府, 开展减排、再循环等活动。如1997年, 在能源、制造、运输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就曾联合制定了“环境自主行动计划”, 明确了产业界整体、各行业及企业自身的资源再循环量、废弃物最终处分量等发展目标, 以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 积极贯彻“扩大生产者责任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优化产品设计、简化产品包装、完善产品回收再利用以及给废弃物处理企业提供充足的产品信息等手段, 在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的整个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内, 使企业对环境产生的负荷以及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负责, 以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再次, 各企业财团常常建立第三方评价委员会, 对该企业生产、运输、销售、回收等行为进行监督。同时, 它们也通过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定期公布企业环境信息等的方式, 树立企业及其产品的良好形象, 以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信赖与支持。

3.3 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 地方团体透过建立“工坊”、组织“见学”等形式, 在学校教育之外的实际生活领域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深化民众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 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育本地区民众共同的环境价值观, 从而加深本地区乃至不同地区之间民众的相互联系。另外, 有的团体也通过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等方式, 监督政府与企业行为。

其次普通民众作为个人也自觉主动地参与循环经济活动。其一, 民众相约减少废弃物的随意丢弃, 积极进行垃圾分类, 方便地方或相关企业回收, 提高废弃物的回收效率;其二, 努力转变消费习惯, 以绿色、环保、耐用作为其消费理念, 选购环境友好产品, 减少包装并延长物品使用时间, 利用消费行为将循环理念反馈给生产、销售等经济部门, 促使企业进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需要。

从治理公害入手, 历经五十年, 日本终于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日本以立法先行、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模式, 值得中国学习效仿。当前,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 因城市化、现代化而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正逐步显现, 如何将日本经验用于自身、避免重走其在60年代所走过的公害老路、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完成社会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又一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池元吉, 张贤淳.日本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2]公害対策基本法[EB/OL].1967[2016-06-13].http://www.shugiin.go.jp/internet/itdb_housei.nsf/html/houritsu/05519670803132.htm.

[3]石井邦宜.20世紀の日本環境史[M].東京:産業環境管理協会, 2002.

[4]廃棄物の処理及び清掃に関する法律[EB/OL].1970[2016-06-13].http://law.e-gov.go.jp/htmldata/S45/S45HO137.html.

[5]環境基本法[EB/OL].1993[2016-06-13].http://law.e-gov.go.jp/htmldata/H05/H05HO091.html.

[6]環境基本計画[EB/OL].1994[2016-06-13].http://www.env.go.jp/policy/kihon_keikaku/plan/main.html.

[7]循環型社会形成推進基本法[EB/OL].2000[2016-06-13]http://www.env.go.jp/recycle/circul/kihonho/law.html.

[8]近藤加代子, 谷正和.循環から地域を見る:自然循環型地域社会のデザインに向けて[M].福岡:海鳥社, 2010.

[9]小宮山宏, 武内和彦, 住明正, 花木啓祐, 三村信男.サステイナビリティ学:3:資源利用と循環型社会[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5

——海尔国际物流案例分析

09物流管理欧健良0705020038

当国际物流在中国碰上全面的体制冲突时,海尔却用自己企业的边界营造出了一片国际物流的蓬勃园地,并绕开了中国的体制困扰,在海外和方兴未艾的第三方物流接上了口,可以说是在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完成了国际物流对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全面改造,使自己不但加速向国际性的企业集团演进,而且正逐渐朝可以得到更丰厚的第三种利润的服务性企业靠拢„„国际物流在海尔却有一点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全面引入国际物流的观念和做法以后,海尔已经被业内称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

虽说海尔在业内称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但纵观所了解的许多案例中,海尔的案例并不说明许多问题、它也不能给国际物流在中国遇上的体制碰撞提供什么解决思路,因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企业内部自营物流的一个做得很好的典范而已。但当我详细研究了海尔的案例以后却得出了并不完全相同的看法,如果中国的体制一如海尔在引进国际物流那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脱胎换骨的流程再造的话,那么中国经济也许会因为国际物流所提供的升级动力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阶段。

在海尔物流阔步前行了两年多后,仍然使人感到海尔人对其战略起点的回答颇具深意。所谓站得多高,决定最终能看到多远,海尔实施物流重组,从一开始就突破了单纯降低成本的概念,将其定位在了适应新经济时代需要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上。

传统企业一般是按计划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由于不重视定单的概念,导致大量的采购其实是没有定单的采购,采购回来的这些物料到底给谁也不知道,只能作为库存;同样,大量的制造业也是没有定单的制造,天天非常忙,却等于是在忙着增加库存;最后的销售,因为不知道卖给谁,说到底也无异于处理库存,削价便成了唯一的出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就这样被无奈地拖进了一轮一轮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但是海尔没有去玩这种以亏损、停产为结局的“危险游戏”,海尔另辟蹊径、消灭库存,使定单真正成为驱使企业采购、制造、销售运作的动力,让采购回来的每一个零部件和生产线上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有主的。国际物流作为实现为定单而采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浮上了海尔的战略层次。

海尔为了其整个物流系统的顺利运作所建立的仓库、立体库和各个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为了公司物流网络的效率而搭建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而且在平时的实际作业当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那么,海尔为什么不向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那样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合作来承担起物流业务呢?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

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

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

应该说,海尔物流几年来搭建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网络、投资过亿元的物流执行系统,再加上运作海尔集团物料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海尔物流社会化后的竞争力所在。

下面,我简单介绍下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概况:

一、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概况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位于青岛海尔工业园区内,于2001年投入运营,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的调度及各项业务流程都在计算机的管理控制下进行,并与海尔的ERP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物料的自动存取、自动输送以及信息的自动处理等功能。

物流中心库区面积:148米×120米。按物料管理方式,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原材料自动化仓库和成品件自动化仓库。

原材料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海尔工业园内各生产企业和车间的生产原料存储及搬运需要。该系统按照总部指令的生产计划安排,适时柔性变化自动仓库的原料供运量及库存量,并及时将库存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使原材料可以方便的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为海尔工业园内各生产企业和车间的成品提供存储功,存储的产品品种包括冰箱、空调、小家电等制成品。同时该仓库作为青岛海尔集团产品配送的一级仓库。通过该系统,对集团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相关各部门可以实时获得产品库存信息,为产品的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海尔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创新与收益

(一)海尔自动化仓库的技术创新

海尔自动化仓库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如典型的创新项目是新颖的AGV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激光导引方式、完善的小车调度管理软件。AGV具有结构紧凑、高速、行驶路线自由灵活、充电时间短和持续运行时间长等优点,同时,采用该系统的柔性化,能够满足未来自动化仓库出入库能力增加的需求。

新颖的AGV运用了单双托盘混合辊道式激光导引运输车型,提高了AGV的使用效率;采用多重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了AGV的安全性;采用智能交通管理技术,上位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调度,具有远程控制功能;采用了自动快速智能充电系统,提高了AGV的使用效率,减少了AGV的配置数量。

(二)自动化仓库带来的收益

海尔自动化仓库的库区面积仅为148米×120米,但它相当于平面仓库近30万平方米,每天的吞吐量相当于40多个同样面积的普通平面仓库。库内原材料

4小时可以送达车间工位,仅需要19名员工,其中叉车司机9名,其作业效率令人叹服。

自动化仓库的使用对海尔物流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提高了海尔物流的标准化运作水平

物流的标准化主要是指货物单元及托盘的标准化。由于采用了标准器具,所以顺利实现了搬运工具及物流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实施了标准化以后,大大的降低了入库的工作量,验收、清点、堆垛、抽检、出库等一系列程序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成本。

2、增强了海尔物流服务能力

自动化仓库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刚开始设计立体仓库时考虑的只是放空调事业部的货物,但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后,只占很少的库容,海尔马上把冰箱、洗衣机、电脑全部都放进去,很快减少了这些厂的外租库。整个效果非常明显。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军物流行业已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并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家电市场厂家的疯狂降价,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快要降到极点,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增加利润的办法和途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想要增加盈利,不外乎是增加销售量,就是说挣得多一点;要么就是减少支出,就是节约一点,降低成本。在激烈的行竞争情况下,要想让销售额大幅度增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相关的费用开支也会比初期增加不少,也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企业采取诸如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营销策略会逐步地变成童话,而企业运作的成本就成为各家竞相追逐的焦点。而且成本完全是企业自己的内部事务,其来源和出处比较清楚,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但销售所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终端,这个环节企业是无法控制的,所以相对来讲降低成本就显得更为容易一些,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关注物流、进军物流就成为必然。

我国社会正处在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长期以来计划经济造成的烙印不能一下子抹掉。传统上我国就是一个重生产、轻流通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处于卖方市场,只是近几年才由卖方市场转入到买方市场,但整个社会的重心还在生产领域。对流通的忽视导致我国现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企业在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必然要加大自己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首先

从自己做起,既然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就要努力把它改善,使得企业的运作实现合理化。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6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 运作模式 发展对策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安德逊(Accenture)公司首先提出了第四方物流(4th Party Logistics,4PL)的概念:“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可见,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3th Party Logistics,3PL)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为用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与第三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则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二、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组织有较大的柔性,根据成员组织的约定和目标,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组织,反过来也能够被行业结构和行为所塑造,组成灵活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模式。

1.第四方物流的协同运作模式。4PL和3PL共同开发市场,4PL向3PL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技术、供应链策略、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4PL服务供应商不直接与企业客户接触,而是在3PL公司内部工作,其思想和策略通过3PL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以达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4PL和3PL一般会采用商业合同的方式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合作。

2.第四方物流的方案集成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4PL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4PL对本身和3PL的资源、能力及技术进行整合和统一规划,借助3PL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方案。3PL通过4PL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4PL作为一个枢纽,可以集成多个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客户的能力。这样企业客户就不需要与众多 3PL 服务供应商进行接触,而是直接通过 4PL 服务供应商来实现复杂的物流运作的管理。

3.第四方物流的行业创新模式。在行业创新模式中,4PL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4PL将3PL加以集成,向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这里,4PL的责任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上游3PL的集群和下游客户集群的纽带。行业解决方案会带给整个行业最大的利益。4PL通过卓越的运作策略、技术和供应链运作实施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4.第四方物流的动态联盟模式。这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服务商(如3PL、咨询机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由市场机会所驱动,通过信息技术相连接的、在某个时期内结成的供应链管理联盟。它的组成到解散主要取决市场的机会存在与消失,原企业可利用的价值。这些企业在设计、供应、制造、分销等领域里分别为该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利润共享和风险分担。它们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基于公共网络环境的全球化伙伴关系及企业合作特征,面向经营过程优化的组织特征,可再构、重组与可变的敏捷特征等,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联盟的组织与建立,优势集成,抓住机遇,响应市场,赢得竞争。动态联盟也有其核心企业担任倡导和协调的作用,一般由咨询机构或3PL担任。

以上是4PL的几种主要的运作模式。应该指出的是:第四方物流不管采取哪种运作模式,都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实施运作,实现最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

三、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

1.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做好物流基础建设。4PL对整合社会资源以及物流产业水平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物流产业政策上,要重点投资物流基础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活动,做好物流规范工作,如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等。

2.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4PL发展的技术基础在于IT技术,因此IT技术供应商在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看,IT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在有关物流的支持技术上有所突破,可以通过其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产业整合,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3PL)的资源,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

3.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所导致的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发展4PL需要大批有系统物流知识、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在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条件。因为4PL是在3PL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的,所以只有大力发展3PL,4PL才有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流通集团,又有生产型企业延伸供应链形成的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陈建清刘文煌张安廷:第四方物流现状及决策支持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2)

[2]文海旭冯兰杰:第四方物流在中国施行的现实性论证[J].软科学,2003,17(5)

物流企业整合运作模式分析 篇7

物流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比较多。首先, 要涉及一些专业技术, 如包装技术、集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运输技术、存储技术、标识技术、实时跟踪技术、POS技术、计算机辅助订货 (CAO) 等;其次, 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 如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 (OOT) 等;网络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Internet、Intranet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等;另外, 信息安全技术与控制对整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物流企业所涉及的管理方法有: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 、快速响应 (QR) 和电子订货系统 (EOS) 等。企业的运行究竟要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和哪些技术方法, 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主要包括:

1、业务过程的有效整合。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能实现对全部物流业务的管理。但目前, 我国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实现国际流行的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等业务, 他们的业务一般仅仅局限于仓库存货处理、运输代理等局部业务。根据业务特点和所属市场, 将物流企业分为操作性的、行业倾向性的和顾客化的。操作性的物流企业是以某一项物流作业为主的, 具有成本优势, 单一业务服务水平较高, 物流网络和规模有限, 它的整合重点在于业务流程上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与成本优化。行业倾向性的物流企业是以特定行业为主的, 具有多相关业务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高, 物流网络扩展性强, 整合重点在于作业能力和作业范围的合理确定以及网络信息的最优化利用。多元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 一般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网络规模, 整合重点在于实现业务的规模经济, 减少资源浪费。顾客化的物流企业面向的对象是专业需求用户, 它的个性化服务要求高, 整合重点在于充分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要素, 实现高水平物流服务。另外, 实施业务最优化的同时, 物流企业业务间的统筹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业务过程的有效整合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前提。

2、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

现代物流企业应该充分整合社会上的有效资源, 这就要求其本身对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资源和系统软硬件进行整合, 借助技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上游和下游进行全面的集成。一个优秀的物流企业必须综合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第一、要深刻领悟各个模式的思想和内涵, 要搞清楚各个不同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差异。如:E R P、S C M、C R M等管理模式之间既存在着交叉性又存在着互补性。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而客户关系实现与客户双向交互式的信息共享是C R M的基础, C R M是ERP功能范围的外延。e-ERP的出现将传统ERP运作和电子商务市场结合。许多模式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第二, 不同的物流企业采用的不同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 对于操作性的和行业倾向性的物流企业可以从PM、E R M等模式入手;对于多元化的物流企业可以从E R P、S C M来入手, 结合业务流程再造 (BPR) , 实现管理创新;对于顾客化的物流企业可以从C R M入手, 充分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模式的选择与整合要依据实际, 有效合理。第三, 管理模式实施要有好的规划, 从易到难, 思想渗透在先, 管理实施在后。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3、现代技术的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 提高仓储、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使物流企业服务快捷、方便。现代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现代技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技术越高不一定越好。一个物流企业, 应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和特点, 根据人员素质, 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 加以有效的实施。同时, 要不断地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在整合过程中, 应当注意系统层同应用层的衔接配套, 解决好软硬件兼容问题, 注意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注信息的标准化, 实现自主开发和购买技术相结合, 数据库技术对于物流企业至关重要。有了基于先进技术的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物流系统, 物流企业的成功可能得以保障。

4、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

在完成业务过程、管理模式、技术的有效整合之后, 从整体发展战略来讲, 必然要考虑实现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与技术的有效整合。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合理的组织、有效的管理和实用技术。只有在合理的组织基础上才可能有有效的管理, 组织结构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技术是形成高效管理系统的保证, 只有先进技术作保障才会有高效完善的物流系统;技术革新将引起和推动企业组织变革;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定位关系到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可以说, 企业文化的定位、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思想的发展与现代化技术的进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通常来说, 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对于没有条件的企业, 可以走改良式发展道路。对于基础条件较好尚存在问题的企业, 可以采用渐进式发展道路, 循序渐进, 逐步升级。物流企业应向供应链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同时, 要防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贪大求全, 要按部就班、稳中求实。

二、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的有效性分析

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能推动物流产业的形成。

虽然第三方物流所占物流市场的比重不大, 但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当中, 有效地实现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整合, 也就是有效地推动物流产业的形成。随着业务不断优化, 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 先进技术的不断更新, 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不断升级, 物流企业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大, 对物流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 自然物流产业形成步伐会进一步加速。

2、能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运作成本是

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通过实现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缩短业务作业流转和处理时间, 改善作业程序, 加快业务作业速度, 直接减少运作成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从源头入手减少运作成本;可以发挥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一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从整体上建立起节约物流运作成本的企业文化, 以实现费用浪费的最小化。

3、能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

目前, 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比较强劲, 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大好机会。通过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会越来越多, 服务领域也会越来越大, 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好, 自然客户对物流企业的满意度会越来越高, 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物流市场的需求。

4、有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物流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 关键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企业效益才能得到保障, 而实现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正是为了增强它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能实现业务流程效率的有效提高,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优化管理和经营, 帮助领导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 从而实现持续的市场优势。

5、有利于调整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整合过程中, 企业会不断对原有战略提出改进, 甚至会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给企业找缺点、找问题, 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发展战略的调整是必然的, 也是必需的。

6、有利于支持物流企业的智能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 尤其是战略决策, 除了凭借个人经验外, 更重要的是掌握足够、正确、可靠、及时、全面和适度的外部环境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这种有效整合正是为了极大地改善信息的质量, 保证信息的数量, 加速信息传递的速度, 位访问和综合大量数据、信息提供集成基础, 提高数据分析的速度和灵活性, 来帮助管理者增强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 物流企业只有实现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 采用LRP的思想, 才能达到快速反应、最低库存、有效管理、准确预测, 真正起到流通系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维林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整合模式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02期

[2]、李 笔 李沛强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建立现代运作模式分析》《中国市场》2007年第32期

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分析 篇8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 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 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 主要包括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模式。

(一)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仓单质押是指融资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储中心, 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金融机构进行质押, 作为融资担保, 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方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为金融机构所认可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的第三方为其担保, 它们根本不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而且企业的产品库存占用了它们大量的资金, 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是这些企业一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它们也遇到了放贷不畅和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寻求具有变现快且风险低的金融产品, 其中仓单质押就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成果。

1.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这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是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中, 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

2. 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这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延伸, 它不仅是仓单质押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更是仓单质押配套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便是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一种, 它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简化了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运作流程, 提高了运作效率。

在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中, 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 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 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 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 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 同时, 它也被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仓单质押比较适应我国目前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放贷难的市场现状, 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它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 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二)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也称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是指借方企业, 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 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 同时, 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 (中介方) 进行保管, 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在我国现实实践中, 此类业务已经覆盖有色金属、钢材、建材、石油、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粮油、棉花、有色金属、钢材、纸浆、玻璃、汽车、橡胶、化肥、原油等, 因价值稳定以及市场流通性好, 而纳入质押的范围。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风险规避的考虑。另外, 一些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总量控制”和“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 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 增强了质押商品的流动性。

(三) 两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1) 两种业务模式都属于质押范畴, 被用来作为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 (2) 两种模式实质上都要关注质押商品的价值及其浮动和变化。 (3) 业务参与方相同, 都包括银行、借方企业和物流企业, 相互关系是比较相似的。

两种业务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在法律上, 两种业务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在第一种业务形态中, 标的是仓单, 它是物权的凭证, 为有价凭证;在第二种业务形态中标的是动产, 属于实物范畴。 (2) 业务操作的流程有所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考查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 而动产质押模式需要对动产的价值、进出进行管理等。

二、保兑仓模式

这是国内金融资本市场中近几年出现的为保证市场资金流转安全、维护金融机构利益而产生的新的业务项目。它出现的背景是金融资本在国内流通领域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 市场诚信度缺乏保证, 为了扩大经营项目, 增加经营品种, 提高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金融机构提出了保兑仓业务。它的基本思路是:金融机构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 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有基本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供应商向金融机构作出相关承诺的前提下, 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 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保兑仓模式的操作流程是:首先, 由供应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 经销商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 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供应商在提货的价款, 申请开立金融机构承兑汇票, 专项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之后,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 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 并收取监管费用。金融机构给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后, 供应商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交货, 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这一过程中, 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在该模式的运作过程中,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应当在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第一, 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第二, 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 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 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 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 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三、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 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 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 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 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 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 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 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 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对它的合谋性欺骗, 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 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 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手中, 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的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于手中, 由于其对于所运输的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 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也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 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四、几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 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 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 主体是借款人或第三方。

保兑仓模式的运作主体则是供应商和金融机构, 即供应商作出如果在承兑期限内经销商不能实现承兑金额的销售, 供应商承诺向金融机构退回承兑金额与发货金额的差价的前提下, 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 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物流保理模式的主体是保理商, 即当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 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 物流中心开展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务, 大力推进现代金融物流业务的创新, 在做实和坐稳既有物流产业的基础上, 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化流程, 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延伸增值服务项目及业务模式, 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较好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并创新业务模式, 开发了以动产质押为前提, 在物流供应链中融入以有形市场控货贸易形式的金融物流服务, 控货贸易业务是金融物流的创新产品, 是仓单质押监管业务的延伸和发展, 即物流中心与有业务需求的钢材经销商之间开展以控制其钢材库存现货为前提, 利用金融工具, 通过与钢厂及钢材经销商之间的贸易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流中心自办钢材市场的优势, 在这项业务的开展过程中, 从研发设计、理顺流程、制定规章、模拟运行到机构调整、人员培训、落实职责、过程控制进行一系列流程组装直至最终取得成功。2007年, 金融物流所取得的利润总额占全年利润总额的48.09%;2008年上半年, 金融物流收入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78.58%。以上数据显示金融业务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也说明了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4) :84-87.

[2]宋兆星.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 2007, (7) :15-16.

[3]韩弢.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物流—综合运输, 2008, (10) :47-49.

卷烟敏捷物流运作模式构建 篇9

2013年4月在京召开的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姜成康强调, 要努力打造中国烟草升级版, 全面实现“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卷烟上水平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为:品牌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档次持续提升, 价格保持稳定、销量稳步增长。具体要求卷烟结构上水平, 管理上水平, 技术创新上水平,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水平[3]。要抓好推动烟草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点, 在提升水平上下功夫, 坚持市场推动、创新驱动, 进一步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基于上述背景, 当前研究并实践烟草物流如何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提升物流服务终端能力, 显得十分重要。

1“隔日送货”卷烟物流模式及存在问题

1.1 莆田烟草物流有限公司概况

莆田烟草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物流公司) 作为莆田市烟草公司 (以下简称莆田烟草) 的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元,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公司下设行政部、财务部、仓储部、配货部和送货部, 占地18.6亩, 员工124名, 拥有送货车辆38部, 承担全市13 300多零售客户的卷烟配送工作。公司以打造敏捷物流体系为目标, 率先在福建省内开展当日订货当日送货, 当日送货户数达5 400多户, 其余客户为次日送货, 平均送货响应时间19.3小时, 在福建省九个地市公司中响应速度是最快的。仓储面积8 000多m2, 最多可存储卷烟50 000多件, 分拣车间配置两条半自动分拣线, 单条分拣线分拣效率每小时可达360件。在日常管理中, 注重成本控制, 单箱物流费用、单箱人工费用等指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通过近几年建设, 形成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现代卷烟配送体系。

1.2“隔日送货”卷烟物流模式简介

莆田烟草卷烟配送原来采用“隔日送货”模式, 公司在三日时间之内完成客户订单接收、货物分拣和配送等工作, 即客户第一天订货, 第三天才能收到卷烟。

在订单接收环节, 所有订单必须接收完毕才一次性提交到物流公司, 提交时间为下午2:30。订单提交结束, 开始后台扣款。扣款完毕, 仓库根据出库信息进行出库备货, 备货时间需要2至3个小时, 对于各品牌的出库尾数还需进行拆零处理, 一次性备好第二天需要分拣的卷烟。第二天, 配货部将分拣数据按线路导入分拣机台, 开始一天的分拣任务。分拣好的卷烟按线路进行归集, 整理存放于待发区。第三天各配送线路与配货部交接, 将配送卷烟装车进行配送。送货人员送货后返回公司做好资金结算、车辆入库等工作, 完成一天的配送任务。

1.3“隔日送货”卷烟物流模式存在问题

原先采用的“隔日送货”模式, 从客户订货到接收卷烟需要三天的时间, 交货周期较长, 导致客户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 影响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从卷烟配送业务流程入手, 剖析该种模式, 发现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

1) 原有订货模式难以保证订单提交及时。原有的订货模式为客户呼入, 该模式对客户订货的配合度要求较高, 若部分客户不按时订货, 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订单提交。

2) 原有出库流程难以保证卷烟配送时效。按照原有出库流程, 仓储部根据订单提交后生成的领货单据进行卷烟备货、出库。卷烟出库包含卷烟拆零和件烟出库扫码等工作, 其中卷烟拆零占用较多的时间, 假设第一批出库卷烟为700件, 则完成出库时间至少需花费1.5小时, 即订单9:30提交后, 等到11:00才能开始分拣, 从而延误下午的卷烟配送。

3) 原有线路布局不支持实施当日配送。莆田原有的送货线路划分为5个片区, 30部送货车辆, 150条线路。每日集中一个片区, 客户订货, 物流公司送货, 一次送货量大, 但片区内在非订货日期间货源有时又供应不足, 片区间可能出现串货现象。

基于上述分析, 究其原因, 原“隔日送货”模式主要是采用串行的运作方式, 如:订单全部接收完, 才提交给物流公司;后台扣款完毕, 仓库才开始备货、出库等。也就是说, 每个业务环节将自身任务全部执行完毕, 才推到下一个环节, 导致下一个环节等待时间过长;在执行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衔接不够紧密, 延长整个订单履行的过程, 拉长订单执行周期。

2 构建“当日送货”卷烟敏捷物流运作模式

烟草生产和销售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烟草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并力图通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烟草流通成本,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4]。对烟草这一特殊行业来讲, 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是行业稳定发展, 健康运行的关键之一[5]。当前, 全国烟草系统提出“以客户为中心”为企业战略的出发点, 优化物流作业流程, 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提高服务质量, 已经成为烟草物流发展的趋势。因此, 公司针对上述问题, 顺应形势发展, 组建由公司和福州大学团队构成的课题组, 启动“基于烟草供应链协同的敏捷物流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 以“网上订货、批次提交、滚动分拣、及时配送”为指导思想, 开展订单系统升级改造、出库流程重组、分拣设备改造、线路规划优化等, 构建并实施“当日送货”卷烟敏捷物流运作模式, 即客户当天订货, 当天就能收到卷烟。公司在一天内完成客户订单接收、货物分拣和配送等工作。

2.1 优化订货系统, 转变卷烟订货模式

订单接收、提交作为卷烟配送的第一道环节, 其快慢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个作业环节的完成时间。实施当日送货, 要求当日送货的第一批次订单要在8:30之前提交。而原有的订货模式为主动呼入模式, 该模式对客户配合度要求较高, 若部分客户不按时订货, 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订单的提交。为解决这一难题, 莆田烟草将电话呼入模式改进为网上订货与自动呼出相结合的模式。第一, 将订单提交由原来的一次性提交改为分批次提交。第二, 为了减轻人工订货的压力, 大力推广网上订货和语音电话订货, 目前网上订货的客户比例已达到95%, 确保订单的准时提交。第三, 自动呼叫系统根据时段安排, 按送货线路进行排序, 对该线路内客户进行滚动呼出, 对每日安排订货的且未通过网上订货的零售户利用电话主动呼出订货。系统完成这些客户的呼出订货后, 订单部及时将各时段的订货数据传递至物流公司, 保证订单的按时提交, 为卷烟配送留出较为充足的时间。第四, 为了解决部分客户在三轮循环呼出后仍然没有订货的问题, 专门开设一条专线, 客户可以在阶段订单提交前, 通过咨询台电话进行补充订货。

2.2 优化储配流程, 转变卷烟出库模式

按照原有出库流程, 仓储部根据订单提交后生成的领货单据进行卷烟出库。卷烟出库包含了卷烟拆零和件烟出库扫码等工作, 其中卷烟拆零占用较多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 建立“预先出库, 及时补货”的出库模式。第一, 对原有储配流程进行重组, 订单提交完成后, 立即进行分拣, 而不是等到全部卷烟出库完成后再进行, 压缩卷烟出库时间, 为后续环节的分拣和送货工作留出更多的作业时间。第二, 在仓库库位设计上, 将卷烟仓库设置为正常库和2个分拣库, 其中分拣库位于每条分拣线的备货区。仓储部根据日均销量进行测算, 设定预出库量上下限, 在订单提交之前对每个分拣库进行提前备货, 等订单提交后, 再根据领货单据进行及时补货。第三, 卷烟以件烟方式出库, 减少卷烟拆零环节。分拣工作完成后, 实施分拣库卷烟盘点, 提高卷烟的出库效率。

2.3 优化分拣操作, 转变卷烟分拣模式

针对半自动化分拣线存在的某一品牌分拣量过大, 以及卧式机分拣时容易后溜这两个主要问题, 物流公司改进分拣机的任务分布, 采用双卧式机来分拣重点品牌, 缩小相对分拣等待时间;研制一种新型防后溜装置, 防止卧式分拣机上出现后溜现象。第一, 为了解决重点品牌, 如七匹狼 (白) 、七匹狼 (红) 分拣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分析结果, 将同一台卧式机分拣的某一品牌转移至立式机分拣, 而让重点品牌卷烟使用双卧式机分拣, 减少分拣等待时间, 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提升。第二, 针对卧式分拣机容易后溜的问题, 研制、开发与卧式通道机兼容的护烟装置。护烟装置采用全自动化控制, 无需分拣员及技术员参与操作。通过技术创新, 减少卷烟破损, 有效缩短问题处理时间, 提高生产线分拣速度, 以适应“当日送货”模式对分拣速度的要求。

2.4 优化送货线路, 转变配送网络布局

为配合物流快速响应方案的实施, 需打破原有的线路分布, 对全区的送货线路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第一, 在原有5个片区、150条线路基础上, 根据客户聚类分析, 重新将全区送货线路进行整体规划, 划分为3环、4个大片区、每个大片区又分为5个小片区。第二, 优化工作以“由里到外, 先急后缓”的原则, 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对原有相邻线路的客户进行整合。对于同片区的送货线路, 在优化过程中注意平衡线路间的送货户数和送货量, 使各条线路的工作量趋于平衡。将全市配送客户由内到外分为三环, 一环实施当日订货当日送货;二环实施当日订货次日上午送货, 由当日送货配送车辆进行配送;三环实施当日订货次日全天送货, 由其余车辆进行配送。全区送货车辆为30部, 一环送货车辆23部, 每条线路的送货户数为40户;二环送货车辆23部, 每条线路的送货户数为40户;三环送货车辆7部, 每条线路的送货户数为70户。综合平衡每条线路的送货量、客户数、送货里程、道路状况、送货服务时间, 使各条线路的综合工作量相对均衡;考虑同一送货线路不同客户经理的搭配, 使每位客户经理的订货日不是集中在一天, 而是分散在3至4天, 从而使客户经理每天的工作量也相对均衡。通过客户聚类分析, 重新优化送货线路, 有效解决工作量平衡的问题。

2.5 优化紧急订送货, 转变临时需求应对

为了满足部分客户在非订货日用烟的临时需求, 促进部分重点品牌卷烟销售, 物流公司向部分客户提供非订货期间的订送货服务, 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在非订货日期间有婚丧喜事、风俗节庆、大型活动等应急需求的客户, 重点培育“通系列”等品牌卷烟需要紧急送货的客户, 因公司工作失误造成订单丢失需要补单的客户, 可以向莆田烟草申请紧急订货、送货服务。物流公司针对这些客户, 专门研究制定相关的紧急订送货方案, 并付诸实施,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3 制定“当日送货”的保障措施

3.1 统一思想认识, 解决部门协调问题

由于物流快速响应工作涉及物流、营销、信息等部门, 因此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在项目启动初期, 莆田烟草对相关部门进行动员, 强调快速响应项目的重要性, 统一各部门认识, 并成立四个工作小组, 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其中:综合组负责课题前期调研、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及物流中心各部流程设计、进度协调等工作;出库分拣组负责出库、分拣流程改造、系统升级等工作;线路优化组负责全区线路的规划与优化工作;营销组负责组织实施客户订货时段的分配工作、客户订货时间调整宣传工作、语音订货及后台扣款推广工作;福州大学项目团队负责相关理论研究、数据分析、技术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了解各自进度, 共同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研究解决办法。

3.2 充分开展调研, 解决项目论证问题

此次项目涉及卷烟配送过程中的订单接收、卷烟出库、卷烟配送等环节, 涉及面广, 需对整个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因此, 在项目的实施前期, 莆田烟草组织物流、营销和信息等部门召开多次会议对当日送货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测算各环节的作业效率和所需时间, 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送货里程、送货量和送货时间等的测算, 运用ABC分类、聚类分析、EIQ分析等方法, 为项目的决策制定提供了一系列支持依据。

3.3 加大客户宣传, 解决客户习惯问题

实施“当日送货”需要对零售户的订货方式、订货时间和接货时间进行调整, 部分零售户可能由于习惯问题而对新订货时间、方式有所不适应, 有时会忘记订货。因此, 在项目实施前期, 莆田烟草要求客户经理、送货员认真做好当日送货的宣传、解释工作, 提醒零售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货, 提前做好足额存款工作, 避免无法按时订货。

3.4 规范资金存放, 保障货款回收安全

“当日送货”模式实施后, 伴随出现个别送货线路的部分现金货款来不及存入银行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莆田烟草积极与农业银行协商, 在物流公司安装一台自动存款机, 更好地保障货款安全存放与售烟款的快速划转入市烟草公司的银行帐户。

3.5 制定应急预案, 保障旺季配送安全

销售旺季期间, 可能出现在当天下午无法完成配送任务, 需要进行夜间配送。针对这一问题, 物流公司制定相关安全应急预案, 成立安全机动小组, 实施内外围送货车辆相互协助的接力送货方式, 加强对送货过程跟踪监控, 做好旺季卷烟的安全配送工作。

3.6 购置备用设备, 保障设备运行正常

针对送货车辆和分拣设备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导致当日送货工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一, 物流公司购置一定数量的备用车辆和分拣设备常用零件, 当送货车辆或分拣设备发生故障时, 通过启用备用车辆和使用备件, 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应急处理, 确保当日送货工作不受影响。第二, 物流公司与设备维护方协商, 建立紧密合作机制, 设备维护方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以最快速度到达形成开展维修, 减少设备故障对卷烟配送工作造成的影响。

摘要:物流响应速度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企业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表现。针对莆田烟草物流原有“隔日送货”模式存在的问题, 构建“当日送货”的敏捷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统一认识、调研论证、客户宣传、规范资金存放、制定应急预案, 确保敏捷物流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卷烟物流,敏捷物流,快速响应

参考文献

[1]刘小群, 马士华.支持快速客户响应的敏捷物流运作技术与方法[J].科研管理, 2007, 28 (2) :151-159.

[2]王富忠.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3]袁桂玲, 刘艳.烟草品牌结构优化途径选择与卷烟上水平[J].现代商业, 2013 (11) :141-142

[4]扈景科.烟草行业物流现状与改革措施[J].衡水学院学报, 2008, 10 (5) :22-23.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10

汽车物流运作模式

汽车物流运作,从大的的角度来说包括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即外包物流以美、德、日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先进国家,都是以专业第三方物流运作为主。

美国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主要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汽车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是一种高度互动协作关系,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是双方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汽车生产企业将零部件供应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是建立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执行方案,物流服务商的运作与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

德国汽车零部件的供应物流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在德国,29%的物流企业涉足汽车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共同构成了汽车物流服务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独立电子商务平台,将汽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链接起来,保证物流信息的透明。通过采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及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仓储的自动化和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

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是精益物流模式,以丰田汽车采取的循环取货(Milkrun)和3C模型(Collection,集货;Cross-dock,交叉转运;Consolidation,合并运输)的精益供应物流模式为代表。丰田汽车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其零部件精益供应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循环取货的方式,使零部件小批量供货,以满足在正确时间、用正确的运输方式、运送正确的零部件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供应商处集货,运到中转仓库,然后进行分拆,按照整车厂的生产次序重新包装后进行混合装载运输,从中转库直接将零部件运输到汽车生产线,实行线上配送。

我国汽车企业的物流运作基本上以学习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为主,同时根据一些本土特点做些许调整。据业内资深人士北京汽车采购部高级物流主管李鲲鹏介绍:国内汽车物流现出现一个趋势,就是从外包走向自营,或者即便是外包,也强调深度合作,整车厂往往以参股的形式加强对主要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控制。这是因为国内的第三方物流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大部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资源和物流能力往往停留在简单的点对点运输方面,还不能提供更到位的、更贴近整车厂生产节奏与需要的服务。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汽车生产越来越体现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需要更加敏捷的供应链体系配合,这对物流系统的要求大大提高。若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紧跟汽车生产企业的节奏,不能及时把正确的零部件提供给生产需要,造成生产线停滞,将给汽车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迫使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加强对物流系统的掌控能力。

汽车产业布局与物流运作

汽车物流运作和汽车产业的布局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进入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还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都在逐渐走向全国布局。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产业拉动其他产业的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往往会竞争性争取汽车企业在本地落地发展。因此,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选择生产基地首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这也造成各个汽车企业全国性布局、犬牙交错的局面。据李鲲鹏介绍,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汽车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配套企业就近化、本土化生产,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物流运作是最容易和最经济的。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国内汽车配套生产基本形成两种模式:模块化生产和零部件联盟。模块化生产是指:把汽车总装生产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直接组装而成,首先拆解为组装成几十至多一百多的大型模块;第二步,再把模块化的组件组装成最终成型产品。每个模块的生产都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相对简单的物流体系,这样的组织生产模式简化了整体物流运作的复杂程度另外一种生产形式就是零部件联盟。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发展历史悠久,已经和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经过长期磨合,其物流组织运作往往很流畅默契。这些汽车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后,往往会带动那些与之联盟的零部件企业的进入。

欧必斯(上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多年来服务于汽车企业,对汽车物流行业相当了解。在其

看来,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对汽车物流运作带来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汽车企业建立起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整车配套价值的60%实现了本地化配套供应,零部件直接配送上线,实现了准时化物流,同时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品质,降低了物流成本。

先进技术助力高效汽车物流运作

如今汽车产业物流系统的建设与升级越来越依靠物流设备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据李鲲鹏介绍,几乎所有大的汽车生产厂商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统运作信息平台。由于每个厂家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情况各不相同,这些系统一般都是汽车企业自己开发的,其中很多子系统使用了已经成熟的物流信息系统,包括WMS系统和TMS系统。以WMS和TMS系统为主建立起物流管理平台,可以与ERP系统进行对接,并通过权限等级管理,使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供应商、服务商都能够使用该系统一旦有销售和采购订单从ERP系统形成,物流管理平台就可以对实物的进出情况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而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技术,也使得汽车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率大大提升运输过程透明化系统的作用是:保障运输时效,对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管理;降低库存成本,运用运输控制与调整代替库存来保证时效;保障运输安全,保证做到零部件的及时、正常供应。采用该系统,汽车生产企业加强了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控制力与管理能力。以丰田物流与深圳易流有限公司合作的汽车零部件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案例为例。通过近三年的系统应用,丰田物流在时效管理、库存优化和运输安全保障方面均取得明显效果。

为实现整个物流链的成本降低,汽车制造生产物流的发展呈现出全物流链(供应、生产、销售、逆向物流)一体化规划及运作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化、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可以实现少人化、智能化物流。这几年是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不管是生产环节还是物流环节,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效率,高可靠性,智能化,高品质是汽车生产的发展趋势,应用的自动化技术有工业网络接口,UHF超高频R FID,AS-interface总线设备,视觉检测产品,安全(SIL)产品,智能安全控制系统,3D检测等。德国是汽车行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德国将工业4.0作为提升其工业竞争力的战略,汽车行业将是最先感受到这一变化的行业之一。对于“智慧工厂”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设备之间的相互沟通,传感器网络、工业物联网将是未来的趋势。作为自动化领域底层检测设备供应商,倍加福公司清晰感受到这些变化,其产品应用遍布汽车生产物流及零部件物流环节,在物流自动化领域主要集中在位置检测、高精度线型定位、运动控制、自动识别等方面。如,最受用户青睐的是基于Data Matrix二维条码视觉检测技术的线性定位系统PCV(Position Code Vision),该系统广泛应用于EMS输送、升降环节等应用领域;UHF超高频RFID系统,可用于远距离车身识别或批量零部件识别;R2000激光2D测量设备,可用于AGV小车智能定位;OPC120条码读取设备可直接读取通过DPM方式刻在汽车零部件上的二维条码。这些产品提高了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满足了用户对可靠性,灵活性,智能化,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循环物流运作模式 篇11

关键词:物流运作;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132-02

1 电商企业物流运作的模式

目前,我国电商企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物流运作模式:自建物流体系、借助第三方物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1.1 自建物流体系

自建物流体系是指,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物流业务运作的需要,自己建立物流系统,自主组织和管理具体的物流业务。具体的方式是:电商企业在各地建立仓库和配送点,根据客户在网上的订单信息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1]。京东商城目前主要采取此类物流运作模式。

1.2 借助第三方物流

借助第三方物流进行物流运作是指,消费者在网上提交订单后,电商企业根据生成的订单,将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配送。聚美优品、唯品会及天猫卖家目前普遍采用此类物流运作模式。

1.3 线上线下相结合

线下的传统商业特别是连锁经营商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包括:丰富合理的商品种类、高附值的服务以及高效的配送体系等,这些正是线上电子商务企业所欠缺的。电子商务与传统连锁经营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2]。

目前,我国采用此类物流运作模式的代表是苏宁易购。消费者可以在苏宁易购的网站提交订单,然后根据订单信息去苏宁易购在各地的实体店提货。

2 农村电子商务

现如今,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以及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包括消费品下乡、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农业技术支持、医疗卫生服务等。它不但丰富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为解决农村的信息鸿沟问题带来帮助,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尽可能避免因产量造成的价格巨大波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且为解决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3]。

2.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也随之提升,这就为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与阿里巴巴公司联合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2014年达1 800亿元,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 600亿元。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率高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约为500~2 000元人民币。以淘宝网数据为例,其农村消费占比已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提升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

根据我们的估算,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到2017年将突破2 000亿元,2020年将达到5 000亿元,届时农村网络零售额将占10%左右。这样的规模和比例将会持续3~5年,基于此,各大电商都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也在加大力度抢占农村电商市场[4]。

2.2 国家政策

电商对农村经济社会的重构和影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完善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等。

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832个贫困县中选择200个县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县。

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达成“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

3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的要求及模式 选择

3.1 农村电子商务对物流运作的要求

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广阔、不集中,再加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运作面临诸多困难。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配送仅仅覆盖到县一级,很难配送到乡镇一级,更不用说偏远的农村地区[5]。

农村电子商务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打通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通道是关键,这就需要构建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物流运作体系,解决农村物流运作难题。

3.2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

3.2.1 自建物流体系优势及不足

虽然,电商企业通过自建物流可以保证物流服务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增强其自身对物流运作过程的掌控,及时把握用户体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首先,自建物流体系需要占用数量巨大的流动资金。这对于企业来时无疑是一大风险。以国内电商巨头京东商城为例:根据京东披露的数据,只有当京东在某地的日订单量到达1万个以上,投资打造物流中心才合算;若是在某城市租赁现有仓库,单日订单量也要达到5000个以上才合算[6]。如果在情况更加复杂的我国农村地区,电商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体系无疑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其次,如果电商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体系,必然会吸收大量的新员工,这势必会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稳定,给企业带来不安定因素。

最后,如果自建物流体系,电商企业就会进入竞争十分激烈的物流这一全新领域,对于缺乏专业的物流运作能力的电商企业来讲,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全新的物流领域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此外,涉足多个领域,也不利于电商企业集中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2.2 借助第三方物流优势分析

总的来说,第三方物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①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具有规模经营优势和专业优势,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服务,从而可以使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得到降低[7]。面对新趋势下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物流体系的新情况,电商企业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力量。

②电商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可以减少固定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以便充分集中企业的人财物来发展自身的主营业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资金链对于电商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如果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情况复杂的农村地区自建物流体系,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这势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及资金链,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面对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农村电子商务这一广阔市场,电商企业需要在一开始就提供专业的服务,吸引广大农村客户。专业、高效、顺畅的物流运作必不可少,这就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4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4.1 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物流作业不规范。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动化作业程度不高,有很多工作还需要人工来完成,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作业不规范的问题,如暴力分拣、物品损坏遗失等。

第二,缺乏对顾客信息的反馈。企业无法获得产品的保管信息、物流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也无法第一时间获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无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很显然,以上两点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产生消极的影响。

4.2 建 议

现在的服务业都在强调用户体验,属于服务业领域的电商企业当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个环节中,与用户直接接触的就是物流运作人员,所以物流运作直接影响用户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新趋势,电商企业一定要重视农民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的用户体验,只有给农民带来满意的用户体验,才能牢牢把握广阔的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农村市场。

在合作过程中,电商企业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作业、服务水平、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控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对物流企业的作业过程、服务水平、信息反馈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 任博华,董行.中国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问题研究—以京东商城为例[J]. 物流科技,2013,01:104-108.

[2] 李吉月.浅析我国Bto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以京东商城为例 [J].物流科技,2011,10:108-111.

[3] 李海平,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89-191.

[4] 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03:71-80.

[5] 刘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9:48-49+59.

[6] 侯敬文.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改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研究 篇12

1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

由于中小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设计能力、生产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等较弱,对自身企业责任的延伸和对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的敏捷性较差,对顾客的服务响应不够及时。目前部分中小型企业将有限的逆向物流业务外包,但是第三方因部分中小型企业较小的物流规模,导致这种运作模式费用偏高。因此形成中小型企业联盟,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必然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中小型企业可以避免在逆向物流环节中的重复投资,节约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具有相似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应采取协同的方式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协同竞争[2]。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以最低成本回收产品和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的,通过一定的协议或组织方式,联合具有相同市场属性的一种联合体。逆向物流企业联盟提出的前提是相关企业具有相同属性的市场,生产、销售、回收的工艺以及技术等也具有相似性,因此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实现共享同行业的资源,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形成中小型企业的行业联盟。通过中小型企业的行业联盟内部成员的协作,取得一定的规模经济,降低运作成本,缩短回收产品在逆向物流中的处理时间,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响应,促进中小型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行业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协同是其逆向物流企业联盟的基础。协同有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之分[3],协同正效应即为参与协同的整体效应大于各组成部分不参加协同的效益之和,协同负效应为协同的整体效应小于各组成部分不参加协同效益之和;协同能产生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参与协同伙伴企业的选择以及协同协议的履行程度。

2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企业选择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成本因素、快速响应客户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发挥企业的协同效应。外在因素主要是政府的法律法规硬性规定以及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等软性要求。逆向物流形成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回收成本,从企业逆向物流的投资角度来看,无论企业是因法律法规硬性规定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自身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从事逆向物流都会增加投资,如果在回收过程中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还会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惩罚。

就目前而言,企业从事逆向物流的驱动力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规硬性规定以及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外,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生存目标。如果企业的规模小,回收的产品数量就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回收成本则高于供应商购买成本,那么将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偏高。最终会使得企业在遵守政府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生存之间选择生存,放弃逆向物流回收,同时也无法为社会创造有效的社会效益。即使采用转包的形式,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委托方的企业无法对第三方实施逆向物流的有效监控;同时由于第三方对回流产品中的缺陷信息反馈存在延迟或失真的弊端。因此采取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并克服以上方面的缺陷。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的形成将加快企业信息的反馈,由于企业联盟是产品特征相似和具有相同市场特性的企业联合体,因此协同的企业可以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进而及时的发现缺陷和不足。通过逆向物流企业联盟共享信息平台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避免了转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所形成的信息延迟和失真。同时,协同企业可以避免个体企业在人力、物力、技术等薄弱的环节,集中协同企业的资源网络优势,针对产品或回收工艺进行研发和改造,降低个体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的投资,提高整个企业联盟的经济效益,发挥逆向物流企业联盟的协同效应。

3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中的协同伙伴选择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是基于回收和处理具有相似性质产品的模式,以最低的资产投资和最小的回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企业联盟属于团队协作,因此协同伙伴的优劣程度决定着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协同效率的高低。

逆向物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在企业选择协同伙伴时,应充分考虑备选的协同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以及未来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企业联盟应从生产性因素、管理性因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的发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企业联盟运作模式中的协同伙伴。

参考文献

[1]赵丽芬.可持续发展战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明贵.回收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分阶段受力下一篇:我国制造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