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2024-11-05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共11篇)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1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和规律, 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 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1]。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了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行PIC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行PICC的90例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64例, 年龄50~79岁, 平均 (65.30±4.91) 岁。所有患者均根据《外科操作技术》[2]由笔者所在科室行PICC。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用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对PICC患者进行分阶段护理。 (1) 计划阶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护理过程的关键点, 并且讨论出PICC穿刺及护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设定护理质量标准, 分清主次, 制定最佳护理计划。 (2) 执行阶段:对PICC导管的穿刺及护理按计划进行, 同时注重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 (3) 检查阶段:对护理效果进行定期效果检查, 评估护理操作的效果, 评定制定计划的可行性, 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遗漏进行讨论。 (4) 处理阶段: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 要进行标准化,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总结, 并且汇报上级医生讨论出解决办法, 为今后护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评价情况, 分为四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 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3]。 (2) 根据相关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8.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感染、血管炎症、导管堵塞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24.4%, 低于对照组的6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由于其穿刺入血管后具有能长期保留的优点, 因此常被用于肿瘤化疗、结核病等需要长期置管给药的疾病[4], 临床操作简便, 实用性强, 但是由于其导管是与静脉血管直接接触, 加之药物长期输注可能对血管产生刺激, 置管后容易发生感染、血管炎症等并发症[5], 因此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其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经逐渐成为近几年临床研究的热点。循环质量护管理 (PDCA) 是最早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进行改进成命名的, 所以又称为“戴明环”[6]。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四个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 在每一个循环中解决一些问题, 每进入一次循环, 问题能得到更细致的解决, 这样层层递进, 最后使得问题的处理更为具体化、标准化[7]。而将此种方法应用于护理模式则显得更为高效和科学,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是依据质量管理需要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护理管理程序[8], 能系统地将人员主观因素与器械客观因素综合起来[9], 立足于患者的具体现状, 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再依据计划实施, 并且能回顾性检查护理的具体效果, 最终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每个阶段都细致化, 再进行重复的循环, 以一种“细致套细致”的模式使得整个护理管理过程更为规范化、标准化[10]。而将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PICC护理中, 通过不断地分析、评估, 能发现过去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不断地循环及时处理, 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11]。对于行PICC的特殊患者来说,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不断的总结、评价及改进对PICC导管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2]。在本次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从患者的角度,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使得患者更能接受, 更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使得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更为满意;且观察组患者感染、血管炎症、导管堵塞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PICC护理的质量和以及置管的安全性,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疗开支。

综上所述,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 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安全性更高, 更为科学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PICC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给予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感染、血管炎症、导管堵塞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循环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PICC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2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PDCA循环模式针对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制定相关措施。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38-01

PDCA循环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哈特提出的,而后由戴明进行宣传和普及,因此被称为戴明环。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按照此顺序进行全面地质量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消化内镜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护理风险也在不断增加[1]。为此,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消化内镜的护理风险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评估其对于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科室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等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1年进行风险管理的质量的对照分析。科室共设有6间胃肠镜检查室,2间胃肠镜微创手术室,1间ERCP检查室,每天平均检查量为180±20人次。科室护士15人,洗消工人8人,护士中男5人、女10人。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5.3岁。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在研究过程中人员结构无变化。

1.2 方法

1.2.1 计划P

首先对我科室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风险护理评估。在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人员培训等方面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科室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对部分患者检查前没有按照要求准备。②患者的预约区域以及等候区域不规范。③患者在检查前的三方核查内容过于简单。④检查间的物品准备不足,存放位置不规范。⑤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较高。⑥护理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操作不够规范。⑦洗消工人洗消流程不规范。⑧消化内镜仪器以及手术器械等分类不规范。

根据问题制定相关计划和方案:①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制定培训与考核计划,例如进行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风险教育、消化内镜科室感染控制、内镜护理操作规范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和操作规范等。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过程中的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将制度作为核心内容。③规范科室布局,打造人性化管理氛围。

1.2.2 执行D

根据计划目标,制定如下执行手段:①人员培训管理。由护士长组织对全科室护士每周进行理论与实操培训,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要求人人参与,增强个人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②环境管理。将我科室现有区域按照分区内容严格管理,加强绿色通道的分流处理,合理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各区域内物品、药品以及设备严格按照规范放置,为患者的隐私以及安全作保障。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③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制度和规范流程,加强执行力度,规范专业化技术操作,使各个环节保证分工合作、责任明确。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法规执行,制定科室内各级人员的职责、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等。⑤无菌物品管理。建立专用库房,并实行专人管理,制定物品存放以及消毒杀菌管理细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2]。

1.2.3 检查C

由主任护师以及护士长组成评价体系。每个月末检查1次,护士长进行质量监管,每周不定期进行专项考评,逐层监控,相互补充。在实操学习后及时进行考核,每月组织1次综合测评,对各级人员进行规范性考核,监督其规范程度,考核内容以我科室制定的相关护理质量评估体系为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做好记录并留档保存。

1.2.4 处理A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开展护理质量报告会,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护理风险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修改完善下一循环中的计划。

1.3 评判标准

将我科室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做对比分析,对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等方面,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分比较。分值越高,管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分,)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所有护理人员在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的水平有所提高。在循环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不断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3

何谓PDCA循环模型

PDCA循环也叫做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之后戴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宣传,最终PDCA模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得到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PDCA是plan、do、check、act的英文简写,构成了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步骤,并且这四个步骤是螺旋形持续上升循环往复的,并非到act就终止结束。其中check是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思想,需要重点改进。具体而言,四个步骤的释义如下:①P(plan)计划,需要确定方针,指定活动目标。如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此阶段首先是现状调查,摸清用户的要求,之后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出将要实施的计划。②D(do)执行,根据以上的计划设计具体的方案,并通过实验、产品设计等进行布局,运作方案后,实现计划的目标。③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的结果,之后分析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④A(act)处理,对以上的检查结果进一步反思,把正确和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并争取在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得以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过后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并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模式在盲文出版编校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盲文出版工作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公益性质,还在于编辑过程和校对方法不同于普通书籍。盲文图书编辑要根据广大盲人读者的需求选择书目,这要做广泛并持续的市场调研。

另外,盲文是以“点字”的形式呈现给盲人的,完全靠手指触摸阅读,阅读的难度和速度都无法和明眼人相比。并且盲文是拼音文字,不如汉字形象直观。而且,盲文图书的出版除了常规的编辑、校对外,还需要额外的环节——录入,也就是把普通的汉文书用盲文的形式人工录入电脑,这也必然会产生额外的错误。

为此,盲文出版考核办法的制定除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行业标准,遵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外,盲文编译部门还特别根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5修订版)》《2012年文化历史类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要点》,编制了《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并在PDCA循环的作用下不断修正和改进(以一校为例见表1)。

表1 录入校对考核表

《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严格制定了录入、校对各环节的奖惩标准,并且严格于普通汉文书稿的差错率。把图书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是普通书籍,乙种是类似于文言文、英文等较难校对的盲文书籍,丙种是类似于盲文乐谱等音乐类的特殊书籍。根据书籍的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版数要求。再进一步把任务量分成A、B、C三档,A档是每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B档和C档为奖励档,每个月要首先完成A档,多余的产量计入B档,B档的产量完成后,再将多余的计入C档。C档每版的价位高于B档。依此,B档的价位同样高于A档。由此形成鼓励超产的激励机制(以一校为例见表2)。

表2 一校产量表

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出版标准是行不通的,因此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类别下制定了差错率的标准范围,低于这一数值,代表质量很好,并给予相应奖励。差错率越低,奖励越高,如甲种一校图书合格范围值在0.6‰至0.9‰之间,低于0.6‰,奖励A档相应版数价格的20%。惩罚机制分为阶梯档,根据差错率高低给予不同的惩罚标准。在2‰以上的,扣除100%(以甲种一校为例见表3)。在制定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出版社努力营造对编校质量一致关注的氛围,让质量意识和为盲人服务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工作人员从主观上严格控制质量,降低错误发生率。

表3 甲种一校奖惩表

为了明确每套图书在责编、录入、校对各环节的来龙去脉,以便责任到人,编译部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每月填写产量表和每套书的流程表。流程表不仅包括录入人员和各校次人员的姓名,还统计了每个环节的错误数量和差错率,严把质量关。每套书的校对过程都要求详细记录每一校次的每一个错误,并在定期开展的总结会中反馈给相关人员,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

一套《考核办法》并不是长期使用持续不变的,依据PDCA管理理论,PDCA四个步骤是阶梯上升,往复循环的。盲文编译部根据实际需求定期修改,但每次修改都会留出试用时间,处理表意不清之处。再咨询有经验的盲人校对老师,通过全体讨论交流后得以完善。

运用PDCA循环模型促进盲文编辑、录入、校对各部门间的沟通

无论是盲文出版还是汉文出版,其过程都是连续统一的。盲文编译部的编辑、录入和校对人员之间更是团结合作、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为盲文出版铺垫了基石。有效沟通的途径主要有质量研讨会和经验总结会。

质量研讨会主要由相关负责人传达上一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再由员工共同总结,探索合理的解决方式。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隐患及时沟通,之后提出改进方法,并将结论形成书面报告,填写本单位编制的《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见表4),再上传至领导批准,最后下发到每位员工按时执行。

表4 编译部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

各部门间的良好沟通是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最有效增进新员工业务素质的方法是实施师徒制。师徒制也是盲文出版的特色之一。因为盲文校对中摸读盲文的是盲人工作者,由于视力缺陷,他们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完全靠语言表达,加之盲文出版涉及分词和部分注音标调等,都比较灵活,并非一成不变,主要凭经验加以灵活的运用。所以实施师徒制,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培养新员工,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并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会,时时培训。

良好的PDCA循环系统增强了出版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为提高盲文书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编校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通过有效沟通,编辑选择图书的方向更加明确,图书难易程度得以有效控制,图书种类实现了合理搭配。录入人员也增强了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为校对环节提供了保障,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系列的问题经过PDCA的多次往复循环得到了彻底解决。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不同层次护士60名和住院超过3 d的患者和家属63人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 (1) 资料填写完整者; (2) 能理解调查的问题, 沟通无障碍者; (3) 住院3 d以上的患者; (4) 患者和家属意见一致者。护士纳入标准: (1) 工作满1年者; (2) 在每个班次都工作过; (3) 在实习期曾在别的科室工作过。剔除标准: (1) 资料填写不完整者; (2) 对个别问题分数填写情绪化明显者。其中, 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为18~45岁, 平均 (26.52±12.54) 岁;患者家属男43人, 女20人;年龄为28~55岁, 平均 (45.58±11.58) 岁。

1.2 方法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讨论, 提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方案以及实施方法改进措施, 制作责任分床流程图、治疗顺序流程图。

1.2.1原护理流程调研及分析

对原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护理流程进行分析, 认为主要问题包括: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病房混乱, 患者治疗等待时间长, 个别患者未能及时接待及治疗。主要原因为:责任护士人手不足, 静脉治疗往往11∶00以后才结束。患者的治疗没开始, 家属不愿离开病房, 造成病房管理混乱;责任护士忙于扎针, 更换液体, 无法细致了解病情, 无法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难以使患者及家属满意;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出现护理人员扎堆忙乱现象, 不能及时展开救治。

1.2.2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方法

(1) 确定流程再造目标:整合资源, 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流程, 不断完善, 培养护理人员按流程工作的习惯, 最终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优质服务。 (2) 护理流程再造方法: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讨论, 提出护理流程再造方案, 制作责任分床流程图和治疗顺序流程图。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后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1.7%上升至98.3%。再造后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71.7%上升至100%, 护理质量反馈由原来的 (90.1±3.2) 分上升至 (98.5±2.8) 分,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65.1%上升至93.7%。详见表1。

3 讨论

哮喘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相对较高, 并且是所有呼吸系统疾病中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促、胸闷和 (或) 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和 (或) 凌晨发生, 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病程长、病情反复难以治愈,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进而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收到严重的影响。为此, 优化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护理流程和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 为使再造后护理流程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5,6]。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品管圈活动, 科室人员5~8人自发结合, 针对流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 进行效果评价后及时修改流程和各班职责,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运作效率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总之, 在结合本科室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再创造性。普外科在治疗高峰期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后, 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理流程再造不仅适用于呼吸内科, 而且在大内科乃至医院的每个科室均可推广。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护理流程再造, 是针对科室病房管理、安全措施、提供连续性服务、提高护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几个方面制定护理流程。再造后的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 保证了护理医疗安全,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在节省和合理利用人力的同时, 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的护理流程对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护理人员60名作为调查对象, 于护理模式改进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其次随机抽取住院超过3 d的患者及家属63人作为调查对象, 于护理模式改进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 患者的满意度由81.7%上升至98.3%, 护士的满意度由71.7%上升至100%, 护理质量反馈由 (90.1±3.2) 分上升至 (98.5±2.8) 分,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5.1%上升至93.7%。结论:在治疗哮喘中西医护理流程再造PDCA循环管理模式,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 保证了护理医疗安全, 实现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护理流程再造,哮喘,中西医护理,优质护理,PDCA循环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0) :1-3.

[2]肖志华, 梁坤兰, 岑君.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和持续医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2, 34 (7) :881-882.

[3]王秀锋, 杨雪萍, 王秀丽, 等.PDCA循环管理法对地震伤压疮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9) :3756.

[4]杨爱民.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8) :117-118.

[5]戴莉敏, 贡浩凌, 方英, 等.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82-885.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篇5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循环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所以要对与其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不断的完善,构建健全的循环经济体系,使其在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的目的。可以通过加大废弃称排放收费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等手段,使企业在发展过程能够自觉坚持以低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为前提,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还有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2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到低投入、零污染、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较高的技术作保障的,所以需要提高技术的创新力度,同时要注意开发共性与实用性技术,最终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要大开发与循环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相关的关键技术。在资源节约方面要加强废物回收利用、替代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开发工作,使循环经济理念渗透于企业的计划、生产、运用和管理一系列过程之中,交将其纳入到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之中,加大力度去开发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低消耗的共性技术。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期限,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不同企业间产品间的链接技术、加大生态工业园区设计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实现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有利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有效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家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保障。相关管理部门要保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能够尽力挖掘市场潜能,在满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同时尽力降低资源的损耗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另外,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适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还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以形成区域循环经济体系,以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6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资产;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Management Under Circular Economy

TAN Xu-hong , WANG Yan-ya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 The restriction of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better-off life societ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he paper provides some relevant measures to utilize mineral resources,develop circular economy,perfect capitalized management,realize fundamental change in economic growth pattern,alleviate contradiction of resources restriction essentially,improv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economy,etc.

Key words:mineral resources;mineral resources assets;circular economy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我国80%以上的能源及工业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其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而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矿产资源(水资源除外)其储藏量是有限的, 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随着不断开发利用而不断锐减。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末、下世纪初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不当,将使国民经济发展因资源问题而处于瓶颈状态,因此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实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对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现状

(一)产权管理混乱,部门之间条块分割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规定:境内所有矿产资源均为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主权,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在实际生活中,矿产资源所有权、经营权(或矿业权包括探矿权、采矿权)、行政权三者混淆,以行政权、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管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国家作为矿产资源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糊,产权虚置或弱化,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缺乏协调,造成了权益纠纷迭起。

(二)矿产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的短期行为严重

矿产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中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1)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利用率普遍偏低、浪费严重、消耗剧增、存量锐减。煤矿只有23%,铁矿只有45.4%,十大有色金属矿分别只有23%-72%。在综合利用方面,采矿回收率只有30%-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在1953-1986年的33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6.8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期能源消耗增长14.1倍,生铁消耗增长23.4倍,4种有色金属消耗增长35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之上的。(2)资源不合理及无序开发带来环境污染严重。

(三)产权转让市场和法制不健全

矿产资源资产产权转让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这是由于矿产资源资产产权不明确,资源无偿使用制度所派生出来的问题。在存在矿产资源资产产权市场的情况下,要根据谁能提供更多的租金,也即谁能更有效地使用矿产资源这一经济学的效用原则来决定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存在矿产资源产权转让市场的条件下,使用矿产资源的效用原则难以体现,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缺乏灵活的产权转让方式,导致谁占用矿产资源谁就垄断资源的使用权状况,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各种隐形的、变相的、非法矿业权交易和转让普遍存在,致使国家的大量矿产资源资产流失,流入企业或个人的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统一制定矿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四)缺少统一合理的资产价格体系

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矿产资源资产价格体系,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不同计价方法其资源价值不同,有的资源价值包含矿产资源原始价值、普查勘探费用和合理利润;有的只包括普查勘探费用、合理利润。尽管矿产资源评估价值不完全等同于其交易价格,但它是资产交易价格最重要的基础,众多的计价方法导致了矿权转让时,定价混乱,普遍出现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源资产的大量流失。另外,我国矿业目前处于“找矿不如采矿的,采矿不如冶炼的,冶炼不如深加工”的现状,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在探采阶段得不到实现,而是向下游深加工企业流转。

(五)现有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不合理

现有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不合理包括两个方面:(1)现有的资源税计征依据不合理。税法规定,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确定资源税的课税数量分为两种情况,生产产品销售的纳税人以销售数量为纳税数量,自采自用的纳税人以自用数量为纳税数量,这使得已经开采出来但没有销售的或没有自用而积压的矿产资源无需交税,等于变相地鼓励过度开采,造成积压和浪费;(2)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征收,没有反映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回收水平、 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等。

二、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必要性

(一)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涉及矿产勘查、矿产采选、矿产加工和矿产利用等不同的部门和产业。矿产资源的勘查、采选、加工、利用四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来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 (1)矿产资源开发粗放,资源浪费严重;(2)矿产资源加工深度不够,回收率低;(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多伴生、共生组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4)矿业管理体制落后,矿产资源管理相对薄弱。

(二) 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达到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循环经济实现“非物质化”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功能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本身,做到物质商品“利用”的最大化,而不是“消费”的最大化,并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同时经济体系各产业部门协调运作,将一个部门的废弃物用作另一部门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社会。总之,循环经济物流模式可以认为是“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运行模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三) 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在这样的形势下,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地成为中国的重要抉择。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矿产资源资产管理对策

(一)加强循环经济地方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首先,政府应制订必要的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偿利用,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一方面要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建设,从源头把关,以避免新建项目转手就成了限期治理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明确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的经济责任,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并提高收费标准,改变目前企业缴费买排污权的现象,并将逐步引入污染税或环境税,把一部分排污费改为在原料和产品环节征收污染附加税等。

其次,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抑制资源过度消费,有利于企业开展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及税负转移政策;研究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源价格预报制度;研究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纳入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并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对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品和设备课以重税,强制实施高耗能产品淘汰的政策。

(二)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资源节约观

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政府组织、个人群体对在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中走发展循环经济道路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认识。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从地域、矿种、行业多维度来探索和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资源节约观,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矿产资源的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节约等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 理顺产权、规范管理、实行产权管理

在目前的多级政权体制和所有制结构下,矿产资源的所有者只能是国家,应该按照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矿产资源,各种经济主体有偿取得矿产资源的经营权。所有权和产权不是一回事,所有权强调的是法律规定的所属关系,而产权是法律规定的经济利益主体获得经济效益的权利。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必须明确定义,并且专属。“多重产权”使所有权产生不确定性,从而挫伤产权主体对资源投资的积极性,或诱发过度开采和短期行为,或引起法律纠纷。只有产权明晰并给予保护,禁止他人非法侵占市场交易行为才具有可靠的基础。因此国家应该按照资源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的原则,将矿产资源的管理纳入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使矿产资源资产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实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补偿机制的力度,维护国家所有权,保障企业的产权安全。

(四)积极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

1.在各省(区)、市尽快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矿业权市场交易机构或场所,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无论是一级市场的矿业权出让,还是二级市场的矿业权转让,都应该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进场交易、规范操作。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可以全面清理国家出资已探明的矿产地,摸清各省乃至全国概查以上、至今尚未设置矿权的矿产地分布情况,为积极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招标和拍卖做好基础工作;并对符合条件的一律实行招标、拍卖出让矿业权。

2.对进场交易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要有必要的资质要求。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使探矿权、采矿权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方案优化的企业转移。

3.对进场交易的标的,要符合规范要求。探矿权对应的勘查区块范围以经纬度1’*1’为基本单位区块。每个勘查项目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并且必须达到规定的最低投入以后方可交易(转让)。采矿权对应的开采范围必须有经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的地质勘探储量报告。勘查范围或开采范围必须无矿权纠纷。

4.大力培育发展社会化的矿业权评估、信息服务、代理、法律咨询、经纪等中间机构。目前,我国矿业权中间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为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狭窄。社会化的矿业权中间机构很不发达,有的省(区)只有少数几个这方面的社会中介机构,严重制约了矿业权市场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加快矿业体制改革的步伐,现有矿业权中间机构要尽快与政府脱钩,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社会法人;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多种经济成分的社会化中间机构,鼓励企业、私人、社会组织和外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矿业权评估、信息服务、代理、法律咨询和经纪等业务。

(五) 改革现行的矿业税费制度

首先,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为权利金。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都是从量计征,本质都体现了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都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利益实现形式,所以应将现行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合并,实行国际通用的权利金,不仅解决了目前对资源税的争论,也保证了国家从矿产开采中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维护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

其次, 修改矿山企业增值税的税项计算,解决增值税负担过重问题。在有关文件中将“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物质和能量的产业”定义为第一产业,世界各主要矿产国都普遍将矿业划为第一产业,也要把矿业回归到第一产业,同时根据第一产业的特点,对现行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调整,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化,将矿山企业交纳的权利金、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加入矿山企业成本核算,降低增值税税基,彻底减轻矿山企业的负担。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矿业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

(六) 完善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体系

目前对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有不同的观点:或以发现成本为主,或以成本法结合收益法,或以收益法为主,或认为主要受供求关系的调节等。矿产资源资产的价格(P)如前所述应包含资源原始价值(P0)和普查勘探等劳动投入形成的价值(P1)两部分,并要考虑勘查风险、矿藏埋深、矿石品位、矿石结构、采选冶难度、交通条件、储量及储量级别等因素。为了便于价格管理,解决资源价值价格严重背离的事实,可以比照建筑定额方法,制定全国或省区的各类矿种的基本价,再考虑上述实际因素乘以调整系数(T),用公式表示为:P=(P0+P1)×T,P0、P1的确定一般采用收益法。

参考文献:

[1] 遇华仁,梁钰.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J].中国国土资源,2006(2).

[2] 陶建华,厉福荣. 矿产资源领域走循环经济之路探索[J].中国矿业,2006(1).

[3] 马伟. 矿产资源税收制度研究[J].会计实务,2006(4).

[4] 谭旭红.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6(6).

[5] 汪应宏,汪云甲,杨 敏.我国推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有色金属,2001.

[6] 朱衣天,洪天求,朱云鹏.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Z], 2006.

[7] 苏迅.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设计[Z],2006-01-02.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7

关键词:血液透析,PDCA循环,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护理管理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液透析治疗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透析通路一旦出现问题将极大影响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导致透析不充分,甚至导致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血透的顺利进行。因此,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与解决透析通路并发症,保持透析通路的长久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液透析护士作为透析通路的使用者、维护者,采取及时正确的内瘘保护措施,更好地维护透析通路的功能,及早防止内瘘功能障碍对透析患者至关重要。PDCA循环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括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2],是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我透析中心自2012年起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指导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实践,进行持续的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进行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每日定期对透析通路进行物理检查监测瘘管功能,可早期发现、及时于预通路狭窄等并发症,有利于血透的顺利进行,保证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安全和透析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84岁,平均54.13±7.16岁,透析龄4~126个月,平均47.38±8.19个月。另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4~83岁,平均53.50±6.89岁,透析龄3~119个月,平均45.59±10.23月。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每周2~3次,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我中心自2012年起引入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并应用于血透患者中,具体如下。

1.2.1 内瘘功能评估方法

1.2.1. 1 常规物理检查

每次血透前由同一名血透护士通过视、触、听等方法评估内瘘功能,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检查时保持环境安静,充分暴露患者内瘘侧手臂,通过视诊观察瘘管外部情况、触诊瘘管震颤与搏动、听诊血管杂音,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联合举臂试验、搏动增强试验进行瘘管功能判断,并详细记录物理检查结果。物理检查方法既简单、方便,也很有价值,每日定期物理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手臂渐进性水肿等异常情况,局部动脉瘤的形成、穿刺造成的静脉流出道狭窄也可以早期发现;通路中出现局部硬结和疼痛大多提示血栓早期形成或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如内瘘出现高调杂音,表明存在狭窄。

1.2.1. 2 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

一旦物理检查时发现内瘘搏动减弱或瘘口处听诊有非连续性收缩期粗糙而高调的血管杂音,提示内瘘存在狭窄,应及时进行血管通路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有效监测深部血管情况,明确诊断、及早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1.2.2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

1.2.2. 1 计划(P)

(1)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感染、堵塞、动脉瘤、手肿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①护士专科知识掌握不扎实、操作技术不过硬(穿刺技术与方式、拔针、压迫止血等技术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监测与维护不细致;②患者内瘘维护相关知识欠缺、自我护理方法不当、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药物影响、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2)引进PDCA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模式,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并有效落实相应整改措施。

1.2.2. 2 实施(D)

(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与骨干层护士组成,其主要工作内容主要为修订完善并实施内瘘维护操作流程;做好对血透护士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观察与物理检查;解决维护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定期与患者沟通以检查透析护士对患者的了解程度及主动质量控制效果;预见性评估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及时评价与分析实施效果,对不足之处随时整改,确保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2)规范内瘘维护操作流程:血液透析是操作性很强的专科护理技术,由于操作环节的复杂性,在透析过程中常可因一些操作细节上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鉴于此,我透析中心针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可能发生的原因,不断修订完善内瘘维护操作流程,力求科学、规范,注重细节,杜绝各个环节的不规范操作[3],在查阅学习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对内瘘维护的重点环节予以改进完善。①改进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熟练而正确的穿刺技术可有效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减少穿刺操作不当造成的内瘘并发症;同时,新建内瘘和常规使用的内瘘在穿刺技术上有些不同,需要血透护士准确把握。因此,为提高新建内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内瘘穿刺并发症,规定新建内瘘患者的最初几次穿刺一律由有经验的骨干层护士承担,基层护士须经过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在骨干层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操作。②优化穿刺针胶布固定方式,防止滑脱,在改进前的穿刺针软管成“U”字型反折后以胶布平行固定方法基础上,增加两条胶布左右斜交叉固定于针翼上,使穿刺针的固定更牢固,从而有效防止针翼部翘起及穿刺针左右移动,并实现血透穿刺针零滑脱。③重视操作细节,预防内瘘感染。内瘘感染是导致尿毒症血透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避免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有效治疗、延续生命的关键。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外,还要注意保持透析区的环境卫生,限制家属进入透析室,内瘘穿刺消毒物品实行一机一套,透析结束时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待回血结束拔针操作前穿刺部位更换新的无菌敷贴,再拔出穿刺针,以减少被污染的环节。④物理检查与B超检查相结合评估内瘘功能,提高评估准确性。每次血透前由同一名血透护士通过视、触、听等方法评估内瘘功能,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如物理检查发现内瘘搏动减弱或瘘口处听诊有非连续性收缩期粗糙而高调的血管杂音时,提示可能存在狭窄,应及时进行血管B超检查明确诊断,及早干预。(3)落实专业理论与专科技能培训:①建立血液透析护士持续培养计划,严格专业护士准入制度,选入血透中心的所有护士在入科前均派送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进修学习,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②制订并认真落实专业理论与专科技能培训计划,理论培训内容主要有动静脉内瘘应用回顾;不同穿刺技术及穿刺针固定方式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的优点、具体操作方法、流程、要点;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方法、常见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和正确处理。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有护患沟通技巧;内瘘维护具体操作流程和要点;穿刺针的合理选择和固定方式;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的正确处理;护理记录书写要求。③实行培训内容量化考核制度,建立考核记录。指导老师每日督导检查、每周考核,护士长不定期抽查。④争取机会外出参加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培训班,不断更新血液透析护理知识面,及时将新技术、新理论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4)加强内瘘观察与监测:血透护士在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前通过视、触、听等方法评估内瘘功能,仔细检查动静脉内瘘处皮肤有无红肿、硬结、皮疹、皮温有无异常、内瘘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血液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血流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局部皮肤有无瘙痒、穿刺针是否固定牢固等情况;透析结束后注意观察穿刺点的止血情况和压迫止血时间有无延长、局部皮肤有无皮疹等;及时准确记录观察结果;严密观察血透患者应用抗凝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的副作用,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发现异常及时干预。(5)重视内瘘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对动静脉内瘘良好正确的日常护理是提高其使用时间的重要环节,而且维持一个功能良好的动静脉内瘘必须依靠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教会患者维护好自身内瘘至关重要。首先组织干预小组成员制订系统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及维持透析过程中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一对一的个体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教育成果,保证持续而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通过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护观念,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透析间期的自我护理,养成保持内瘘皮肤清洁的良好卫生习惯,自觉配合并实施保持内瘘良好功能的相关护理措施。

1.2.2. 3 检查(C)

质控护士在参与落实护理措施的同时检查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现场指导;护士长每日检查护士操作及内瘘维护措施落实情况,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护理措施实施效果;干预小组每周对透析各质量关键环节组织全面检查,重点评估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的效果,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召开科室护理质控分析会,反馈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制订最佳的整改措施[4];同时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取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1.2.2. 4 处理(A)

(1)归纳经验,修订完善操作流程:对被证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标准化,不断完善内瘘维护操作流程,便于今后常规执行和推广,并作为今后护理质控的依据。(2)患者满意度是最现代的质量管理评价方法,是最有说服力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5]。开展护理干预前后透析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调查结果列入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保持良好循环状态。(3)组织干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计划实施过程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护理工作情况适当调整护理计划,遗留问题转入新一轮PDCA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如此周而复始,不断纠正偏差,巩固成绩,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

1.3观察指标

观察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穿刺处渗血、血管瘤样扩张、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情况,其中患者自护能力采用自拟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2012年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2011年未实施前(23.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2011年比较,①P<0.05

2.2 患者自护能力

2012年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各自护能力评分均较2011年显著提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注:与2011年比较,①P<0.05

2.3 护理满意度

2012年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2011年未实施前(8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注:与2011年比较,①P<0.05

3讨论

3.1 PDCA循环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PDCA循环护理管理与护理程序一样,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6],是一种全面质量保证管理体系,依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管理方法,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5],从而使护理质量控制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维护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既有基于内瘘并发症的调查分析与对危险因素的评估、监控,在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操作环节上加强有效的控制措施,改变了护理工作的被动状态,将并发症的发生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的有效防控,与此同时又有针对存在问题的具体有效的整改措施,同时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和具体效果的评价;健全了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理质控更趋科学、系统与完善,并有更强的计划性,内瘘维护操作流程得到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促进内瘘维护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有效降低了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内瘘使用时间,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

3.2 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有效促进血透患者自护能力的提升

从表2可见,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维护能力显著增强,个人卫生习惯改善明显。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更重视对并发症可能发生原因的分析,强调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对血透患者内瘘自我维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不断提升对自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及改变个人卫生习惯的意义,并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自我维护与检查方法,减轻了患者因缺乏相应自护知识而不敢贸然行之的心理障碍,实现了患者每天轻松愉快地听诊自体动静脉内瘘有无血管杂音、触摸有无震颤等目标,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的自护行为也从刚开始的接受到真正的坚持,养成其每天自觉维护、检查动静脉内瘘和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习惯,确保了动静脉内瘘的安全使用,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有效提高了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PDCA循环护理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满足患者需要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满意度提高的过程实际也是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7]。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维护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满意率显著提升。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学习型护理制度管理模式,能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对专科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不断改进提升。以患者满意度调查为主的护理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培养了护理人员自觉形成主动护理服务意识及自觉评价护理服务效果的良好习惯,彻底改变了护理人员以往重视操作、忽视沟通,重视护理结果、忽视其过程的护理服务模式,做到根据每个透析患者的具体情况,主动灵活地采用最适合的、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使护理服务流程更加优化规范,护理服务品质逐级提升,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有力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持续上升。

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不断提升的活动过程,我血液透析中心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干预管理,有效促进了血透患者自护能力的提升,血透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还规范了内瘘维护操作流程,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良性循环轨道中,对降低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4-83.

[2]王小丽,李福宣,古程.PDCA循环运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探讨[J].现代护理杂志,2012,3(11):50.

[3]靳雁,郭小花,袁娟,等.六西格玛管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91.

[4]宋喜玲.PDCA循环法在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14):271-272.

[5]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88-390.

[6]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2-217.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2个病区844例患者, 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422例。其中对照组男290例, 女132例, 年龄3~76岁, 平均 (42.6±12.4) 岁, 其中重症162例, 一般疾病260例, 住院时间6~55天, 平均 (23.4±4.8) 天。观察组男284例, 女138例, 年龄4~78岁, 平均 (43.4±11.8) 岁, 其中重症158例, 一般疾病264例, 住院时间7~52天, 平均 (22.7±5.1) 天。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组以PDCA循环模式落实和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 具体措施如下: (1) 计划阶段 (P) :实施分层级管理、管床责任制, 对科室的床位、护理人员的编制、能力和资源以及收治患者的特点进行评估。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 危重、大手术以及需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由护理组长负责, 并落实护理三级查房;病情较轻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及文书书写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制定护士床边工作流程并准备建立流动护士站。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2) 实施阶段 (D) :对护士管床责任制予以落实。建立流动护士站, 由责任护士负责自己的患者, 由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在病房中完成治疗、护理和护理文书的书写工作。建立二级、三级质量管理控制网络, 由护理组长负责检查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 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 (3) 检查阶段 (C) :对患者及医护人员以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患者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以及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等。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处理过程 (A) :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对上一阶段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组织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 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流程进行重新审视, 对工作计划进行调整, 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 使得护士床边工作制不断改进和完善。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指标[4]:对两组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患者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对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等进行统计。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另外,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1% (296/422) ,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4% (394/422) ,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其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5,6]。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在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所以有此效果, 主要可能是因为: (1) PDCA循环模式下有利于护理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护士床边工作制是一种由护理人员利用流动护理工作车在病房或者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工作的模式, 是医疗机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毕竟是一项新的护理改革, 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落实工作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模式。通过PDCA循环, 每循环1次均需进行总结, 并提出新的目标, 再进入第二次循环, 每循环1次, 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提高1次。 (2)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PDCA循环模式下, 通过制定护士床边工作制流程, 建立流动工作站, 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在病房和护士站来回走动的频率, 缩短了工作的半径, 提高工作效率,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 (3) 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在PDCA循环模式下, 责任护士与患者更为贴近, 在病房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文书的书写工作, 也有利于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证患者的安全,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 在改进床边护理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 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12) :15-16.

[2] 岳利群, 徐蕊, 高永芳, 等.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9) :1064-1065.

[3] 廖长青.PDCA循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14) :1786-1832.

[4] 胡妙仙, 谢红燕, 陶芳芳, 等.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9) :122-124.

[5] 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0) :1-3.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浅析 篇9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 (Spaceship Economy) 理论, 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20世纪90年代末, 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广为使用, 国内学者在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时, 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 所给出的定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将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 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资源 (特别是物质资源) 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 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02年之前为理念倡导阶段, 2003—2005年为国家决策阶段, 2006年至今为全面试点示范阶段。循环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 其观念已经在企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 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同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试点示范模式,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 社会走循环型社会的模式,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中国循环经济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对所处工业发展特定阶段认知不清

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进行跨越式发展, 盲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认清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 不可能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传统产业, 因为经济主体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重化工产业, 是传统产业, 因此只能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那么跨越式发展要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不是跨越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阶段。

2. 认识不深入, 一刀切, 把循环经济泛化

对循环经济内涵外延的理解片面不准, 或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 或把循环经济外延无限扩大, 等同可持续发展概念。没有从区域产业系统大的层面, 从国家安全和长远竞争力高度去理解把握。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缺乏相应监督体系

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立法不具体, 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 国家扶持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 相关配套标准政策也不健全, 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 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部分产业政策也在不少方面制约其发展。

4. 技术支撑乏力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为基础,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 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少有突破, 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推广明显乏力。

5. 消费领域发展滞后

现阶段, 社会对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但在消费领域却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念都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各种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三、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1. 明确发展阶段, 发展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 但其提出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提出的, 然而在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环境治理阶段, 为适应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片面理解循环经济, 将循环经济理解简单化或者泛化都与中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相悖, 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而且在实践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 一定要明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首先, 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观念和做法, 避免走极端主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当按照现今工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展, 应该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2]。

2.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首先, 要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立法体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 没有法律强力支撑, 很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立法体系可以参照日本, 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3]。

其次,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 通过提出各种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使循环经济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尤其是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 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 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 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 以市场为驱动力, 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 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但是, 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成本和价格是摆在面前的两大鸿沟, 因此, 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 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 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 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 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 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制定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价格、收费和押金制度, 并对科技创新给予财政支持。

4.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关注静脉行业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 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 使中国循环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 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 建设高新技术生态园, 降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4]。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尤其要关注静脉产业, 一定要鼓励技术创新, 否则会带来更多的污染, 与循环经济的初衷背离,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静脉产业发展。

5. 倡导全民参与, 生产和消费双管齐下

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 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 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和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 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4]。因此应倡导全面参与, 使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齐头并进。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 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 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透析其发展的现状, 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6) :13-18.

[2]冯志浚.循环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杨卫东.论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J].物流经济, 2009, (3) :36-37.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10

1 方法与步骤

1.1 制定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相关资格考试信息, 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 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并通过预期资格考试, 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开始, 严格要求在原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 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 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工作, 或设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老师, 责任到人, 确保每班、每项工作, 护理质量都能达标, 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 具体工作步奏宜如下进行。

1.1.1 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

结合每个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如:护理记录是否合乎标准, 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 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欠缺, 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又如:出现护理记录时眉栏填写不齐, 医学术语欠精确, 字迹欠清晰, 语句欠简明扼要, 护理操作具体哪个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由上级带教老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 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总结经验, 警钟长鸣, 提醒同事切勿出现类似问题。

1.1.2 查出导致护理服务欠满意,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 是服务态度问题还是服务方法不当, 上级带教老师针对问题及时指导其改善工作直至满意, 总结经验并提示同事, 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1.1.3 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

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 应让其及时诊治及休息调整, 选择合适人选替班。如因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欠缺, 可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供其阅读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 提供练习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 并有带教老师指导其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确保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

1.1.4 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完成方法

针对护理服务欠满意的原因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 负责者, 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内容。如:及时检查每班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让当班者纠正, 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加强, 定期进行科内及院内学习讲座, 配备相关学习资料, 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 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 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 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2 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计划规定内容执行具体措施, 如:负责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 督查者应人尽其责, 每班、每日执行, 分级管理常抓不懈,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适时考核, 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须有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且记录在案, 以便作下一循环参照评比, 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 鼓励在护理专业上争强好胜, 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 这样, 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1.3 检查阶段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 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 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欠缺在哪里,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分析其原因, 指导下一步工作。如:欠缺处改进后仍有不足, 应督促其继续完善, 不断总结所存的欠缺及杜绝欠缺发生的经验, 做到班班、天天、周周、月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1.4 处理阶段

制度严明, 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答卷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 科学判断, 奖罚分明。

(1) 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之形成标准并坚持巩固, 以后坚决按此标准完成工作并奖励兑现, 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

(2) 整理失败教训, 记录在案以作前车之鉴并严惩不怠, 在科内警示栏及时作醒目提示, 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根据情况上报护理部以便全院引以为戒。

(3) 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在下一循环中继续解决, 如此循环不止, 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 结果与讨论

在科室护理工作检查实行三班制, 即早班-下午班-晚班, 班班跟进, 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即带教老师-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督查组-护理部, 级级督查, 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步步促进, 护理管理工作贵在坚持不懈, 护理管理PDCA循环在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实施后, 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 在“三乙”评审中, 其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技术操作获得甘肃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一致好评, 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也获双赢, 其中内科两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四名护士、及四名护理人员均顺利考取上一级任职资格, 其他各科护理人员也同护理科一样成绩显著, 经过同事们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 共同使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乙”评审, 荣获“三级乙等医院”级别荣誉, 这是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肯定, 也是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有力见证。如今, 护理科由1个内科发展为6个科室, 分别是:普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和重症监护中心。血液科和神经内科也正在筹备之中, 护理人员亦由原来的17人增加至100人。当然, 这与医院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骨科由原来一个科室发展为3个科室, 脑系科发展为2个科室, 外科发展为4个科室, 心肾科发展为2个科室, 儿科发展为2个科室还有感染科、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等科室都有相应的发展, 同时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时, 护理管理只有严格坚持PDCA循环, 才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提高, 患者受益度增加, 医院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并逐渐扩大规模。综上所诉, 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 确实是稳速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 2005, 40 (4) :243.

[2]胡艳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余珍华, 曾梅玉.PDCA循环在ICU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中旬刊) , 2013 (1) .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 篇11

1 P—计划阶段

1.1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问题

1.1.1 分析护理人员

情况包括护理人员数量、知识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培训需求。

1.1.2 分析医院情况

包括医院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组织目标, 所处的地理位置、服务人群的需要层次和护理服务模式的确立。

1.2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医院的组织目标和护理人员的层次和需求, 制定适合本医院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原则, 护理人员分层, 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

1.2.1 培训目的

使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服务理念4方面得以提高, 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高效率的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和任务。

1.2.2 培训原则

坚持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

1.2.3 护理人员分层

根据职称、学历、专业分组,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

1.2.4 培训内容

要结合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护理模式, 选择有利于专业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护理人文知识、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专科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科研能力培养。将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学历、专业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1.2.5 培训时间和方式

可以根据医院的整体情况, 专业特点和人员需求等统一安排。不同层次、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理论知识可以选择课堂教育和专题讲座的方式, 操作技能可以选择演示、分组练习或收看录像等方式。专科知识可以进行科内小讲课、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论文交流、护理学习班进修班、护理科研设计等。

2 D—执行阶段

按预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分头贯彻执行。

2.1 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管理

帮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 向护士讲解培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时间, 促进护理人员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培训过程要严格有序, 严肃认真, 培训方法和形式要多种多样, 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情趣。

2.2 落实培训计划

低年资护士重点抓好“三基”理论、“三基”操作, 引导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 掌握专科疾病的观察要点, 主要疾病的治疗方法、护理要点, 并能熟练掌握抢救操作配合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护士重点抓好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 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方法、急救技能。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中级护理人员重点抓好专科护理知识新进展、管理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培训, 使他们成长为专科护理人才和临床护理专家, 带动专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护理管理人员重点抓好管理能力、沟通、处理冲突的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训, 以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2.3 收集信息, 注重反馈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了解护理人员的意见和需求, 汇总反馈意见, 有利于下次培训计划的修改和完善。

3 C—检查阶段

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制定考核检查标准, 考核标准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综合考评,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标准要相对统一、清晰。包括科室考核和护理部考核。主要是从理论、技能、医德医风和工作能力4方面考核。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科室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半年汇总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定期抽查, 每年进行护理人员综合考核2次。

4 A—总结阶段

对以上3个阶段进行总结, 并将总结贯穿至每个阶段。年终将科室和护理部考核情况、检查结果和接受培训人员的意见进行整理汇总, 反馈给科室和护理人员, 并对培训和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同时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完善培训计划, 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当作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并循环反复,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5 讨论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人才是基础, 是关键。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各行各业的竞争从根本上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了优秀人才就等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3]。PDCA循环是有效、快捷的人才培养方法。

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初进行现状分析, 找出存在问题,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使护理人员的培训适应医院的发展方向和护理岗位需求, 节约培训成本。

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具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 及时反馈培训效果, 使护理人员参与到培训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满足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 有利于在职培训工作的持续性改进。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服务范畴不断的扩大,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护理知识, 改变服务理念, 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有效性和先进性, 对培训教育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PDCA循环是个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 且每个环节周而复始, 紧密衔接, 螺旋上升的过程, 其中持续改进是循环的核心。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不断的总结经验, 随时、适时的修改和完善培训教育计划, 促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的持续性改进。

摘要: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是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并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护理服务中, 达到优化护理服务的目的。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管理的重要方法, 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使护理人员的培训适应医院的发展方向和护理岗位需求, 节约培训成本。促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的持续性改进。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人员,在职培训

参考文献

[1]曾铁英, 项莉, 李秀云, 等.护士长与护士对激励需求及满意度评价的比较[J].现代护理, 2004, 10 (7) :649~651.

[2]董恒进, 曹建文主.医院管理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31.

上一篇:教育的关键在育人下一篇:大学生择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