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论文

2024-09-18

pdca循环管理论文(共11篇)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1

运用PDCA循环推进5S管理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由此可知,PDCA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思想,是一套科学程序,注重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而采取PDCA方法进行读书,正是基于此出发点。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想法及做法,谈谈如何运用PDCA法进行读书。

第一、“P”是PLAN:制定目标和计划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了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目标根据个人的工作、爱好等来确定。就拿我来说吧,我在校学习的是财务管理,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是哥哥为我决定的,说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心比较细,说真的当时我也不愿意,但没办法,因为我的考试分数不高。毕业后在单位糊里糊涂地干了7-8年,工作上没有任何成就。直到1996年我接触计算机后,我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经常加班编写简单的程序,开始并没有想那么多,但随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逐步提高,内心深处经常进行自我拷问:“我要改行可以吗?怎么办才可以?”,当有一天我想好后,我就开始制定我的读书、学习计划,我当时制定了5年的学习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我的目标,我负责公司信息中心方面的工作。

第二、“D”是DO:开始行动,实施计划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如果你已经开始行动。说明你已成功一半”,这句活说的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很多人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而不在于一时的激情。

有位中国记者采访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时,记者问:“请问韦尔奇先生,你们为什么能成功?”,韦尔奇先生回答说“你们知道了,我们做到了。”他的回答让在场的人员很失望。我觉得很经典的回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叫“知行合一”。

第三、“C”是CHECK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

如何对自己的读书计划进行检验呢,我设计了一个“XX年读书计划表”,具体如何使用,我想大家一看便知了。不过我还是要提个醒,为了便于自我检查,可以结合OUTLOOK的提醒功能来实现定时提醒,还可以打印出来,贴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前提是你已将要读的书买回,不然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说明你的计划性不强。

类别

书名

购书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完否

备注

传记

《飞扬与落寞》

2008.9

管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008.11

2009-2-23

2009-2-27

管理

《做最好的中层》

2008.11

2009-3-2

2009-3-8

第四、“A”就是ACTION:纠正错误,调整方向

其实也就是总结、完善的意思,计划不如变化,如果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下列问题,你可以随时调整,灵活掌握。

1、工作变动

2、书太难读懂

3、偶遇好书

4、贵人推荐好书

如果对自己比较喜欢的书,可以写一些读书评论,或者做书摘,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只要我们遵行PDCA方法进行读书、学习,我们就可以把书读透、读精,做到少而精,就可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2

目前,医院对于耗材库房管理越来越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成了重中之重。据统计显示,对于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条目近5000多种,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医用消耗材料的采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既要考虑医院的经济实力,又要保证临床科室医、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规范医院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1]。

1 PDCA循环法基本简介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2,3]。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

2.1 计划阶段(Plan)

在运用PDCA循环法的计划阶段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我院已实现了全院资源信息共享,在库房管理上也已应用了“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全院每个科室领用耗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单位时间内购入与消耗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设定出最低库存量和生成标准采购清单。我院耗材管理部门通过对今年上半年耗材出入库的统计分析,在物品维护中对常规备货耗材设定了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并在每星期的周五通过比较现有库存量自动生成一份标准采购清单,再由我院采购计划员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物品和修改数量,并最终生成一份采购订单。其次,我院通过短信自动发送订单给各个供应商,避免了以往因人为失误产生的误定情况。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不仅大大提高了库房管理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误定漏定的人为失误[4]。

2.2 实施阶段(Do)

依据进出快、费用省、保安全、损耗少、无积压的库房管理原则和各类耗材的保管养护细则,按计划执行采购工作。首先,统计全院各科室月消耗器材,并汇总成一份月耗材需求表;然后结合各科特殊物品订购单,产生计划表;最后查询预警信息,以最低库存限量实施采购计划。同时,耗材库房在收验货时对耗材的有效期与批号严格检查,并登入“物资管理系统”中,做到先进先用,后进后用,严格掌握耗材的有效期限。

2.3 检查阶段(Check)

根据计划的规定和要求,首先检查采购订单的完成情况,看是否都已采购成功并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其次在每月末对常用库存耗材进行清点统计,了解库存有无积压以及积压耗材的品种、时间和原因,并对挤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各科室特别订购的耗材,我院计划员在登记入订单时都会注明订购科室,所以对此类耗材都能有效地通知订购科室及时出库,做到特定物品零库存[5,6]。

2.4 处理阶段(Act)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也是下个循环的关键一步。处理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缺憾、不足进行弥补。当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因为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所以能迅速地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修正计划,提出整改措施,包括软件的修改。

3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的优越性

(1)连贯性。

四个阶段不能少,先后次序不能变。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程序,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循序渐进,只能一个步骤完了才开始下一个步骤。如此循环能带动整个管理机制的一体化,每一步骤清晰可见,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连贯,提高了库房管理的整体质量。

(2)整体性。

PDCA循环法中的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成果的保证。因此每一级都要在“高度负责”的基础上来推动循环向前进。

(3)前进性。

PDCA循环法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提高的,按螺旋上升形式连续进行,其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并且向前推进一大步。整个循环的关键在于用标准化、制度化的方法来巩固成果,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提高库房的管理质量,能使物资流通时间明显的缩短,使库存积压有效地减少,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我们相信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

摘要: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其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用以规范医院耗材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PDCA循环,库房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捷.关于加强医院库存管理的思考[J].医院商学院,2006,(25):36-38.

[2]于春华,汤黎明.PDCA应用于库房管理的尝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47-48.

[3]姜忠.PDCA循环与医院管理[J].苏州医学学院学报,1998,(18):329.

[4]陈薇薇,许锋.浅谈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12):69-71.

[5]王会宇.试论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8):6-7.

运用PDCA循环提高现场管理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 管理

河北九派制药有限公司前身是河北省药物研究所实验药厂,始建于1988年,合并成立于2005年3月31日,隶属于河北九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原料药及制剂、化工品、医药中间体为主的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

医药化工合成205车间主要生产头孢吡肟盐酸盐,为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头孢吡肟原料的生产。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所以,对其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都不高。

随着整个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了生产医药中间体行列,导致了行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质量的优劣成了企业的最大卖点。因此,医药化工合成205车间自2010年初引入PDCA循环,目的是提高现场管理,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1 P阶段——计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生产现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

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工作。

1.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没有引入PDCA循环之前,车间的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物料、生产用具等随意摆放,到处可见,给人第一感觉是乱;二是现场使用的设备锈迹斑斑,油污点点,厂房死角处的卫生更是杂物横生,给人第一感觉是差;三是跑冒滴漏情况到处存在;四是员工的清洁与质量意识淡薄等。

1.2 分析产生现状问题的原因

①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差,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②检查、考核制度执行不彻底,检查是为了公司检查而检查,存在应付心里;③员工的培训工作只是为了检查而做,趋于表面,没有做到实处。

1.3 针对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

这一步骤很重要,所指定的措施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针对以上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为:①建立健全并完善车间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②现场管理引进“7S”管理,即“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安全(Safety)”、“节约(Save)”;③建立严肃、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使违规操作无可乘之机。

2 D阶段——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制定的计划、方案去执行。车间首先将建立的规章、标准、方法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知道本职工作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即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在哪里做)、When(何时完成)、How(如何做)。其次车间明确分工,成立现场安全检查小组,主任为组长,主管设备及质量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工艺员、设备员、材料员、物料员、班组长为组员。

3 C阶段——检查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班组按照规定的标准自查自评,频率为每班一次(四班两运转);二是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按照规定的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评价,频率为每周二次;三是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各车间进行抽查考评,频率为每周一次。车间及公司得出的成绩和不足,均为下一阶段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4 A阶段——处理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发现的不足,也要认真地总结。在实际的检查运行中,结合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及公司级检查组得出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评价,并兑现奖惩。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即制定成工作中的标准,并做到全员详细、细致的教育培训。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达标的方法,补充修订对策计划,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以上P、D、C、A每月循环一次,使车间现场管理工作得到了稳定而快速的提高。

5 结果

我车间自引入PDCA循环后生产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不但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并通过有效的培训及奖惩机制,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取得的成果即为明显,车间现场焕然一新,连续4个月获得公司级评比第一名,并每月得到了一定的现金奖励,车间再将现金奖励按比例发放给班组评比的前两名。班组不但得到了实惠,车间也获得了更大的好处。近一年来,产品的内在质量也明显有了提高,没有了市场的质量反馈,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产品竞争力。车间下一目标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ment)、环(Environent)(简称5M1E)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已在另两个医药化工合成车间进行推广,很多优秀的做法在领导的支持下不断进行创新,使化工合成车间的现场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完整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以及现场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使车间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收益。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4

PDCA循环管理是遵循科学的程序,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通过流程优化等方法来提高质量和整体效益。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可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正确依据。本文是医院开展PDCA管理的经验总结,旨在为医院强化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医院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审计信息对医院管理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可靠性是医院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是综合评价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完整清晰的会计凭证也是重要的经济记录材料。鉴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不断对会计信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如图1和表1所示。

一、问题分析

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实行,新制度为达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公立医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科学测算医疗服务成本;强化绩效考评,系统评价医院经济运行及医疗服务效率。这都以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为基础。目前会计人员主要以支出报销、记账为主,缺乏综合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多属于事后核算型会计,导致很多业务在发生时缺乏准确的职业判断,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稽核未及时跟进,就使得会计处理不能做到前后一致,失去可比性及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2013年1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寻找解决的.方法,将记账凭证的正确率列为日常监控指标之一。对新医院会计制度执行以来所有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进行审核,根据会计核算复核错误信息统计,会计凭证的正确性及完整性为81.2%,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如表2所示。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会计信息不正确的因素类型,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些缺陷的具体原因(见图2)。

二、PDCA循环

(一)P:计划

笔者所在医院财务科自推进“会计信息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之始,重新对医院经济业务流程、岗位流程做了细致的梳理,画出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将职责细化到每一个岗位,细化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标准,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日常工作,减少差错及模糊判断。

制定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医院一切经济业务按:①合规、合法性控制,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活动认真审核、把关,对不合规、不合法的经济业务坚决制止;②授权、分权控制,明确每人每岗职责,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处理有关经济业务;③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财务科针对每人工作职责制定了岗位说明书、操作标准,如果前一程序中未按标准执行,下一流程工作人员可以按标准进行追踪,要求整改到位。

要求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制订出直管、监管的工作计划,计划按日进行,按周汇总,在计划中主要体现:日常完成工作、重点完成工作、工作要达到的标准、工作要从按标准运行的原始材料中体现、每周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按照新财务制度指导工作开展。

(二)D:执行

1.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

每周制订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人员培训,对培训内容考核,根据结果形成考核小结,对不合格人员继续培训考核。

根据会计业务的发展,重点培训了新预算法,医院全成本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医保相关政策等。完善会计人员知识体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2.成立财务信息管理中心

统一的核算方法是规范医院财务流程、提高数据可比性、提高决策支持信息质量的基础工作。统一核算科目是统一核算方法能够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是统一报表格式和取数公式的基础。而统一的报表格式可提高医院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合并、分析等,是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

财务信息管理中心主要做到医院经济信息的整合,统一核算方法、科目、报表格式,使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时有标准可循。通过数据自动传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人为差错。

3.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内部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为强化会计监管权力,关键要通过制度来依法管理,发挥出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因此在会计处理流程上需重点做到以下几点。①授权审批,根据每位人员工作性质授与一定权限,各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权限并承担责任。②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每项业务至少要经过彼此业务不相牵连的两个或多个经办人员,以使一方工作能够接受另一方的检查和制约,通过交叉核对及时发现错误。③复核与核对,医院所有经济业务应由实施人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的真实性予以验证。如: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核对、账表与实物核对、本期与历史数据核对、实际发生与预算核对等。④信息系统控制,整合财务信息一体化,会计系统能从HIS系统等其他系统中引入各项收支数据,进行科目信息、科室信息、收入信息自动匹配,完成各类会计信息的比对,减少会计信息的人工汇集,防止主观错差。⑤设置补偿性控制点,根据每类业务处理的重要性,设置数目不等的补偿性控制点,通过补偿性控制形成合力,以保证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三)C:检查

设定会计业务执行标准的检查稽核管理记录表(data collection form),以各类检查表格为管理媒介,通过交叉核对及时发现错误。一项经济业务在接单开始就已纳入各类核实表格的检查网络中,出现错误能够及时被发现,以财务整改通知发放到责任人,内容包括存在问题、整改要求、整改依据。对错误问题集中的部分,即时召开财务专题讨论会,进行集中点评与学习。所有整改资料既保留了工作改进过程记录,也成为很好的学习借鉴材料。

在采取了实施阶段的各项措施后,通过不断的质量控制,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每当岗位在会计业务处理被查对出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整改和分析,并形成完整的财务整改报告。

(四)A:处理

根据问题分析和总结出的解决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重新修订了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细化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点从以下方面来认真执行流程规范。首先要严格规范日常的核对制度。日常的财务核对内容有账证的核对、账账的核对、账表的核对、账实的核对等。其次是每人负责一项专项检查,可以交叉,但不能出现管理盲区。岗位的相关工作职责、工作的程序、职责的权限、原始资料的留档、业务处理备忘记录是专项检查依据。

每位工作人员对所进行的会计工作进行月结、季度总结、年度总结,尤其对会计处理的特殊事项进行分析,由财务稽查小组对照计划,监督落实。

医院内部审计每季度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财务专题分析会议上进行反馈,进行持续的质量跟踪、处理。

主动聘请外部审计事务所对新会计制度执行以来的会计账务进行审计,促进质量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启发会计人员的观察能力,获得对会计对象的感性认识;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客观真实反映经济事项,应形成完善工作备忘的习惯,通过文字记录来反映科室间协调问题、解决问题的轨迹,以此加强记忆能力。在会计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已证明了良好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小结

医院会计信息质量持续改进,要求从会计人员自身、医院内外部环境、业务处理流程等方面共同治理。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医院应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综合处理、协调问题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培训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使会计人员真正按照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会计方法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不盲从,实事求是,确保会计信息客观真实。

(2)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依法行事。医院应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整改,健全内部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会计人员以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为行事准则,在确保职业谨慎性以及规范性时,能从整体角度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找出进行解决的办法以及思路。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5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4月~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4月~20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企业管理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4月~20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0.5~4岁,平均(1.1±0.4)岁。将20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0.6~4岁,平均(1.3±0.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1.2.1P(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体操作方法等。

1.2.2D(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1.2.3C(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工作计划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1.2.4A(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1.3评价标准

1.3.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1.3.2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6

1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Do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项目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Plan)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确定;D(Do)根据计划,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找出偏差,分析原因,找出问题;A(Action),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继续进入下一个循环,形成阶梯式上升。

2安置房项目进度管理

2.1安置房项目概述

安置房属于我国保障性住房中的一类,是指政府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为被拆迁户安置而建设的房屋。安置房项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开发建设周期有明确限制,通常短于商品房周期;二是户型配比有严格的规定;三是品质及配套要求更高;四是安置入住时间集中。

2.2进度管理理论

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职能,对于项目进展控制至关重要,它是建立在项目范围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合理的工作顺序,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项目范围所包含的工作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满足项目时间要求和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并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所有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使资源配置和成本消耗达到均衡状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1]。

2.3安置房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问题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7

PDCA循环中可以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处置(action)。其中计划包括确实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实施是按照方案进行步署及执行。检查是实施过程中进行各种检查,是否按方案执行了计划及计划执行的效果如何。处置是对检查中所发现的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时,保证目标实现的可控所采取的纠偏和预防改进措施。现就PDCA在“三管理、三控制、一协调”每个环节的运转来具体说明PDCA循环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首先需确定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及现场安全管理架构,将目标分解到架构内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做到每个岗位有人员,每个人员有职责。目标和架构明确后,应针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据此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落实方案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使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处于受控。而处于受控状态的关键是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因此通过检查(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来纠正不符合安全方案的情况,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与落实。根据检查的验证结果对不适宜的安全措施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通过上述循环的不断滚动来应对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二、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即对合同进行策划、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合同的策划要从工程的承包范围、承发包人的责任、合同价款的确定即支付、工期、违约责任、验收移交及索赔及争执的解决方式全面策划,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合同谈判过程尽量争取对己方有利的条款。比如部分甲方为保证窗边、卫生间管井洞口塞缝质量减少漏水隐患,主观认为土建施工单位塞缝质量好于专业施工单位,往往喜欢将此部分工作强压给土建施工单位。此部分工作土建单位应跟业主讲明。从质量责任的划分而言,将上述工作交由专业分包来施工更有利。而土建单位可以提供技术方案及人员上的支持。争取将上述利润低责任大的工作推掉。又如在工程款的支付条款中应争取将结算后一次支付的材料、人工价差等不利条款变更为按进度支付材料、人工价差。以减少资金周转的压力。当合同订立后进入实施阶段,此时应分阶段或节点对合同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发现合同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应该分析偏差的原因,通过技术、经济或组织等措施来纠正偏差,才能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

三、质量、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工期目标对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而质量控制是在明确质量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

因此进度控制在确定进度目标的前提下,在项目内部确定专门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进度控制工作。对进度目标进行分析、论证、编制不同功能、不同深度和不同等级的进度计划、定期检查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效果、采取技术、经济、合同、组织等纠偏措施,以实现项目进度目标。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根据施工合同的承包范围和质量要求,通过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自控,保证最终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所以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合同中约定的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因为项目质量计划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表明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具体实现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体现施工单位对质量责任的承诺和实施的具体步骤的实施性和纲领性文件。按质量计划通过事前预控、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相关途径,对施工生产要素(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环境)和施工过程的作业质量进行控制(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活动的实施及施工作业质量的检验)。

四、投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的整体计划(策划)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工期目标、质量安全目标的约定及主要施工方法及方案、机械设备的投入及使用周期等。并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对项目整体成本全面策划,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策划)书。在源头上做好管理策划,找出侧重点指导项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后,须分阶段或支付节点对施工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认真、仔细分析,以确定偏差的大小及产生的原因。对偏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找到产生偏差的原因,才能正确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从而实现对成本的主动和动态控制。

在成本过程控制实施过程中,以编制好的项目成本策划作为依据,通过技术、经济、合同及组织措施,来抓好人工费、材料费(材料消耗控制及材料价格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分包费用的支出。通过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签证、见证活动工作,做好工程的盘点。根据盘点、检查的情况,做好定期的成本分析与考核、整改。例如扩大合同清单利高的分项工程量,缩小亏损和利薄的分项工程量或改变做法争取重新报价或部分项目重新报价等具体手段降低成本支出。纠偏工作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具体的一步,只有通过做好纠偏工作,才能最终保证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利润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PDCA循环 说课 质量管理

中国分类号:F253.3

课程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载体,课程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有特色的高职学院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为推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说课的形式,使广大教师彼此交流的分享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如何提高说课的质量,使说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PDCA循环,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适合进行说课的质量管理,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PDCA循环,是戴明提出的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工作方式。P、D、C、A是英文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反映着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可依次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P(plan)----计划阶段。每做一项工作都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并考虑工作的重点,调查研究,做好计划安排。

D(do)----实施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计划。

C(check)----检查阶段。检查实施的效果,分别找出成功、不足或失败的原因。

A(action)----处理阶段。将计划执行的结果,做出分析处理,成功的肯定,并纳入下一个循环中;失败的纠正,防止重现。

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可形象地用圆环表示,如下图: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由此可见,PDCA循环是由相互衔接的四个阶段构成的闭环,体现其管理的科学性。且四个阶段是动态循环的,体现其管理的动态性。每次循环结束,又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周而复始,质量不断提高。

二.PDCA循环在说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课程说课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制订说课活动组织方案、进行现场说课、进行单元教学检查、进行单元教学课评课,这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完全符合PDCA循环,因此,借鉴PDCA循环,强化对说课教学的质量管理,使说课活动每组织一次,质量提高一次。

1.制订说课活动组织方案

即说课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是对说课的全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以做到“未雨绸缪”。说课活动组织方案包括说课的目的、进度安排等,但关键的工作在于成立专家组,制订说课评价标准。

院级专家组的成立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专家组由校内主管教学院长、校内外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选择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为说课活动出谋划策,尤其是行业企业专家,可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制订说课评价标准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全院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说课评价标准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它重在促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载体,切实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落在实处,因而对全院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活动方案制订后在全院教师中进行宣讲和解读,使教师明确说课的目的和宗旨,领会评价标准,按照要求,进行说课方案的准备。

2.进行现场说课。

即实施阶段。这是说课方案的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依据说课评价标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说课,本阶段的核心是反馈。

目前,高职说课主要包括课程说课和单元说课。

课程说课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反映。课程说课是教师通过对课程设置理念、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依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配置等的阐述,说明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3.进行课程教学检查听课

即检查阶段。这是课程教学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该阶段要客观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检查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1)教师的执教能力

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高职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能力,才能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灵活运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资源的配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要体现高职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的配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

(3)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及能力目标的实现,是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重要因素。

课程教学检查是PDCA循环四个阶段中的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通过授课实现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通过此阶段得到落实和执行的。

4.进行课程教学评课

即处理阶段。这一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本次循环的结束,也是下次循环的开始。

课程教学评课,可依据教学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上课的表情、思维活跃的程度、现场操作的水平和效果等。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剖析,对教学做出评价,将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并给予标准化,纳入下一轮循环;对失败的教训,要仔细分析其原因,并进行纠正,防止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前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运用PDCA循环,进行说课质量管理的反思

实践证明,运用PDCA循环,进行说课质量管理,使说课活动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达到了以下效果:

1.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运用PDCA循环,加强说课质量管理,有利的推动了教师教学改革,使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循环的进行,教师总会有新的设想,希望在新一轮循环中尝试,实施更完善的教学设计。不断创新使单元教学目标循环一次,教学质量提高一步。

2.有利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通过说课活动的组织,专家组全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指导,安排优秀说课教师示范课活动,使教改特色鲜明的优质课在教师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和引领,这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运用PDCA循环,对说课质量实施闭环式管理,使说课活动在总结反思中呈现螺旋式的上升,促使其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9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1.P阶段

步骤一:选择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实习和毕业,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的锻炼。

步骤二:设定目标

拿到四级英语证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最好是报检员证)、学习成绩乐观。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① 自学相关知识,多做题,认真学习② 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重点突击 ③ 融合以上两种

最终定位: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辅导班。

2.D阶段

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周一至周五进行以下训练:

(1)概览: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周六进行课外重点性辅导训练

周日做一周总结,对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3.C检查效果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PDCA循环工作法 篇10

(1)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内容:

PDCA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管理工作运转程序。其中P指PLAN,计划之意;D指DO,实施之意;C指CHECK,检查之意;A指ACTION,总结之意。PDCA循环工作法的四个阶段包括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和措施,提出质量改进的活动计划;

第五步: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的情况;

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纳入各项标准(技术标准或管理工作标准);

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2)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特点:

第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pdca循环管理论文 篇11

PDCA循环通过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四个环节,基于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理念,不断进行品质的提升,其核心是持续改进、持续提升。随着组织的变革,形势的发展,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其胜任问题也被广泛关注。但是,组织关注的不仅是现在的胜任,更是能随环境变化的有柔性的胜任,因而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有持续提升的内在要求。这和PDCA循环的本质非常一致,可以用PDCA工具来促进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持续提升。本文将借鉴PDCA的理念和方法,以中层管理人员为对象,研究其胜任力的持续提升。

一、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维度

中外学者关于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的研究很多,比较典型的有:顾琴轩(2001)认为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包括:战略性思维、质量意识、顾客需求意识、开明豁达、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正直、自我管理能力等。宋婵蓉(2003)研究确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包括:团队管理与领导、影响力、组织洞察力、正直诚信、个人驱力、分析与概念思维能力、人际洞察力、创新、沟通和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吴双(2006)认为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因素包括风险意识与控制能力、绩效观念与管理能力、团队关系与组织能力、沟通技巧与协调能力、问题应变与平衡能力、专业知识与执行能力、健康人格与自律能力、创新态度与发展能力共八个维度。马本军(2007)以某房地产私募资金管理公司为例,研究指出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包括通用能力、行政能力、管理能力三类。许辉(2007)指出上海市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包括领导与团队管理、决策能力、个人品质、开拓进取精神、战略思维、目标导向六项。邓星等(2009)研究得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正直诚信、专业知识、领导能力、事业心、计划执行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核心素质。

可以看出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大同小异,且其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选取的研究对象所处地域和行业特征不同。这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胜任素质包括以下8项: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自律性、正直诚信、责任心、专业知识、战略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能力不仅有差异,更有结构,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应该基于结构来研究。按照胜任特征模型中常见的冰山模型,我们把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分为两种类型:基准性和鉴别性胜任素质。 基准性胜任素质指相对容易观察和评价的、外显的知识和技能, 是解决工作中问题并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学习短期可以获得和掌握;鉴别性胜任素质指不易观察和评价的一些深层次的特质,包括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 是员工心理特征方面的表现,短期内一般较难改变。根据以上定义, 前文的8类胜任素质分类见表1:

鉴别性胜任素质提升的可能性较小、难度较大,要在入职前在招聘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甄选环节来识别员工是否具有这类素质。不具备此类素质的人员要提早淘汰,具备的要在入职后进行规范和保护,让其保持。本文的重点是研究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持续提升,因此后文将只针对较易改进和提升的基准性胜任素质进行讨论,说明提升的PDCA循环的各个阶段。

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提升的(P)计划阶段

此阶段根据表一所示的胜任素质,拟定改进目标,制定胜任力提升计划。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并且普遍重视,也关注到了胜任情况。但一般只是在有限资源中进行选择,这些资源大多局限于组织内部,任用依据通常是过去到现在为止在胜任方面的表现。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对任职者有较好的了解深度,不仅基于主观判断,更基于实际效果;普遍缺陷在于很少能够从中层管理人员全面胜任,特别是胜任的结构角度去考察,也很少从胜任力的可改变性角度去考察,强调用,强调静态,而忽略用的效果及其动态改进、提升。笔者认为,要使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要从能力结构入手,根据能力结构图,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提升规划。

首先针对基准性胜任素质中的各个小项,应用人员测评技术、制定合理的测评项目,对现有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现状,同时找出存在的胜任缺陷,确定每一项胜任素质缺失或不足的员工群,即某项特定的胜任力提升的目标群体。

然后分析胜任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缺失哪一项胜任素质。此阶段可以借鉴质量管理方法中的因果图,逐级分析,找出原因。之后通过频次累计,按照帕累托图找出缺失频率最高的几项胜任素质,这些胜任素质即导致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不足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最后根据找出缺失的主要胜任素质,设计提升计划,制定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本阶段的重点,需要按照各项胜任素质的特征,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设计科学严谨的培训课程或培养途径,并且制定具有可行性、挑战性、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标。

三、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提升的(D)实施阶段

此阶段是在明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进行改进。

企业常见的用人方法是问题导向的,少有规划,即使有规划的意识,也是实践不足。根据PDCA循环,在实践中应该以面控点,以P阶段制定的计划控制执行,执行P阶段设计的培训课程或培养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中层管理人员的特殊性,这类人员不是一般员工,不能用强制手段或规定,也不能用单纯的物质方式进行激励,应该让其意识到这是一种岗位激励,从而有更大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去参与。这样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可以提高,进而促进P阶段的绩效目标的实现。更长远地看,若在P阶段制定能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职业生涯目标,那D阶段的行动是进一步接近生涯目标的过程,不用物质奖励,这本身对中层管理人员是一种很大的激励,这也保障了P阶段计划的顺利完成。

四、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提升的(C)检查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检查实施效果,找出实施的偏差并提出修正策略。

过去企业进行考核的目的是警戒、惩罚或淘汰。但从质量的角度来看,缺陷和偏差永远存在,是不能避免的。企业应该更多地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惩罚、淘汰。根据PDCA循环的理念,在本阶段,首先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检查和控制,及时发现执行和计划的差异,并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制定修正对策。其次要在检查执行计划后,将考核得到的胜任力与P阶段制定的理想胜任力进行比较,得到两者的偏差。可以编制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雷达图,如图1所示:企业根据自身所在行业、经营状况、员工结构、计划目标等特征的不同,为各项胜任素质制定作为参照的标准分值,并用粗线条连接成一条标准曲线(图1中笔者举例,给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赋值为5分,将专业知识、战略思维能力赋值为4分,可描出如图1所示雷达图);每个中层管理者都有个体独有的一条胜任特征曲线,用虚线表示。培训考核之后,描出每位被查者的胜任特征曲线,检查其与标准折线的吻合度,并检查最大的、常见的不吻合点出现在哪里。此外还要评估偏差是个体现象还是集体特征,若是个体现象,只需进行个人引导;若是集体特征,则属于系统误差,需要反思是否是培训机制或考核机制存在问题,要对整个规则进行修正。

五、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提升的(A)改进阶段

此阶段是整个循环的重点,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很多企业都在员工培训中投入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但是收获甚微。因为这些企业大都只是关注培训的过程结束与否,或者只是在培训之后简单考核一下,基本上是全员合格。这致使培训走入了歧途,成为企业高收入低回报的一项投资。久而久之,导致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为员工提供培训项目,员工自己也不乐意接受培训。这与舒尔茨“教育投资的收益与非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的理念相悖。企业在遵循P、D、C三个环节的基础上,不应该就此止步,而是要总结和反馈本次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陷以及下一步改进的途径。这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因为接受培训的中层管理人员是最有体会、感受和发言权的。对于培训中表现积极、进步较快的中层管理人员,要进行奖励,对后进者要关注和引导,甚至小部分经过多次培训仍不合格者,要分流淘汰。同时,应该建立备查文档,详细总结本次培训的成果核遗留问题,为下一轮的循环做铺垫。

一轮PDCA循环结束之后,不代表整个提升过程的结束。PDCA循环本身是一个大环套小环、台阶式不断前进的过程,一个小的循环结束,应该进入下一个小循环,直到整个大循环完成;一个大循环结束了,应该台阶式上升,进入更高阶层的大循环。这就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提升不是一次性的、短暂的,而是不断前进、不断持续的过程。一个培训开发环节结束,要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的培训开发阶段。

另外,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所要求的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也会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电脑技术的熟练应用就是一个例子。企业应该正确判断形势,及时修正胜任素质的标准模型和提升目标。同时,每一项胜任力也是动态、与其他的素质交叉的,还应注意其关联性,力求达到各个素质的共同提高。这样能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更大的人力资源柔性,从而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琴轩、李剑、朱牧:《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0期。

[2]吴双;《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结构模型初探》,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许辉:《上海市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王水莲:《胜任素质理论概览》,《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

[5]邓星、王传旭、郭莉:《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素质模型》,《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1期。

(编辑刘姗)

上一篇:北京大气中CFC-11的浓度观测与变化趋势下一篇:企业员工安全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