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提升

2024-06-25

PDCA循环提升(共12篇)

PDCA循环提升 篇1

0 引言

我院在2005年已融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将其质量标准和管理思想引入到教育领域。而“PDCA”是ISO9000质量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全过程的管理, 以保证目标的实施,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1 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指的是在制定、实施、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采用的过程方法。“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管理过程。“PDCA”模式简述如下:

1.1 P (Plan) ———计划

1.1.1每学期开学之初, 分析本学期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现状包括教学工作, 日常教学检查, 期中、期末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 学生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期末考试工作等, 按照项目工作形式进行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并落实到各项目负责人。

1.1.2 分析能够影响各项目工作的各种因素, 找出关键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2 D (Do) ———做

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 不然计划只是一纸空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施。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认真贯彻执行, 努力实现目标,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对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进行思想动员,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强化工作质量责任, 使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 严格自觉地按目标前进。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 不断改进,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3 C (Check) ——检查

检查工作效果, 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实之后, 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就要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哪些工作已经完成, 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改进。

1.4 A (Action) ——执行

总结经验教训, 将成功的工作方法纳入标准化。经过实施、检查之后, 已经明确了成功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 那么就要总结、汇总, 确认有效的措施与原则, 并将其纳入相应的标准、规程之中, 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2 PDCA的特点

2.1 PDCA循环提升四个阶段缺一不可。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每个学期主要工作大致相同, 每个学期作为一个循环周期, 结合学院发展的基本方向, 进行不断提升。

2.2 循环中包涵循环。

从整体教学管理到单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从大的学院管理到每个教师的自我管理都包含着PDCA循环提升。使教学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 互为补充互为提高的有机整体。

2.3 每一次循环提升都有新的目标, 新的任务, 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断适应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 使用PDCA循环提升的注意事项

3.1 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 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一个“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教学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即有一个总体的教学管理目标和方针;然后是系统地识别教学管理运作所需要的各个过程;进而对这些过程实施和加强PDCA模式的管理。

3.2 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的所有过程加以充分识别, 并识别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相关的活动, 确定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理安排这些过程的工作程序。这一步十分关键, 因为如果连过程都没有办法识别清楚, 那是无法采用PDCA模式来进行教学管理的。

3.3 为使这些已识别出的过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必须对这些过程给出过程控制的准则和方法, 并要形成文件, 进而采用PDCA模式对这些过程加以管理。

3.4 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在高职教学管理中, 全员性要求与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 并要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入手, 做好计划, 实施检查、落实、处理等管理工作, 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 PDCA循环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全过程性要求要对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各个计划过程、实施过程、评价过程、反馈过程等进行管理, 由于这些过程之间是环环相扣,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缺少一个过程就会造成PDCA循环的中断。全方位性要求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从内到外、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目的等都要加以管理, 因为这是教学管理工作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4 使用PDCA循环提升的几点心得

在近几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中, 采取PDCA循环提升进行高职教学管理工作, 基本上解决了以前中专模式中的责任落实不明确, 制度保障不完善的难题,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 并进行考试模式改革, 使得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于企业需求, 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并反复修订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2]李新发.《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11期.

PDCA循环提升 篇2

(1)分析现状,即收集事实和数据,找出问题,如原油不良品率,钻井、作业、修井不合格率,油建施工不合格率。在此基础上,明确质量管理的课题。这一步,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首先要有正确的原始记录,对弄虚作假、来历不明的数据,应予剔除或进行适当处理,否则于事无补,反而有害;二是对数据必须经过整理,只有经过整理,才能把数据的本质揭露出来,对于数据要进行分类、分层,加以比较分析。

(2)分析原因。即找出工序变量和质量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从五个方面(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去找,并做到从粗到细,从大到小,集思广益,寻根究底。

(3)找出主要原因。即从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原因,特别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和行动计划,

计划要求明确: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目标和根据是什么?由谁来执行?如何执行?措施在什么地点、什么环境进行?何时开始?何时完成。

上面四个步骤,就是把P(计划)阶段进一步具体化。

(5)实施计划,付诸行动。这一步是D(实施)阶段,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让作业人员知道计划措施的要求是什么;实施步骤方法是什么等等,并做到严格按计划措施办事。

(6)检查实际执行结果。这就是第五步,即C(检查)阶段。这一步,注意检查作业是否按标准、规程进行?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找出明显的或潜在的各类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

(7)总结检查结果,把成功的做法、经验纳入有关制度和规定中去,即标准化。

(8)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即遗留下来的问题,反馈转入下一个循环解决。

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 篇3

PDCA循环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进程。

计划阶段P(plan):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標;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D(do):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检查阶段C(check):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处理阶段A(action):包括两个步骤: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PDCA循环具体实施

P(计划阶段):①找出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现状。现存弊端:重规范,轻人性化及全员性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管理;过分追求指标值,片面重视考核分值;重形式,轻时效性管理。②完善组织建设,在积极寻求得到院部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形成质量改进领导小组、质控组长、护士长、护士的质量管理网络框架。③采用Delphi法制订标准并确定权重系数。④成立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及相应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病房质量管理及管理制度、患者满意度等质控组。

D(实施阶段):①针对决策层面:组织质量改进领导小组成员学习TQM及PDCA相关知识,写出相关综述,并要求组织者与每位小组成员深度汇谈1~2次;组织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认真学习标准及考核相关实施,以提高检查能力,并制定质量标准详解和考核计划;组织护士长学习标准,要求护士长针对本科存在问题,结合标准制订改进计划,整改方案由护士长负责。②针对执行层面:转变观念、举办全院性质量管理教育及相关知识培训,以笔试通过为准;要求护士长组织科会,务必使人人明确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和针对标准本科所存在差距,并进行分工;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及本科存在问题的改进计划,以护士长测试及护理部抽查通过为准。

C(检查阶段):先自查、科查,后质控组查,最后重点查。①自查:护士根据分工做到日自查,内容包括日岗位职责及管理职责,即假定甲护士负责本科的基础护理,自查的内容除了当天所做的岗位工作,还必须按小组计划检查本科当天的基础护理质量,而且要有记录。②科查:护士长按计划做到日抽查、周重点查、月全面查。③质控组查:各质控组组长会同组员按计划做到每季检查1次,要求检查重点为各科整改方案中的质量改进点,尽可能体现科室的特点和弱点。④重点查:质量改进小组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为全院质量改进点进行重点检查,有记录。

A(总结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对于全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新出现的关键问题由质量改进小组提出,作为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改进,并重新修订标准及计划进度。注重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管理效能

护理观念发生变化:PDCA循环的运用,使护理人员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护士对患者的换位思考,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患者的需求。

激励护士发挥潜能: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拥有满意的员工为基础,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既取决于护士自身的需要和工作的期望值,更取决于医院的制度及发展空间。由于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监理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形成质量管理良性循环体系:实施过程中护士长对护士实行定责循环管理;质控组长对护士长实施定科循环管理;质量改进两道小组对质控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复合循环体系,从而形成上一级PDCA循环是下一级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的依据,通过循环达到彼此协同,持续改进的目的。

阶梯式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在护理质量改进上进过了1次循环,也就解决了一些问题,护理质量也就有了新的提高,如此循环往复,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PDCA循环提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外伤住院患者200例, 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78例, 女22例;年龄21~37岁, 平均27.5岁;断指再植8例, 伸指肌腱完全断裂12例, 屈指肌腱断裂13例, 手背皮肤撕脱伤16例, 指骨开放性骨折20例, 指端缺损指骨外露16例, 伸指肌腱断裂并指骨骨折10例, 掌横纹以远毁损伤5例;本科3例, 大专10例, 高中31例, 初中42例, 小学14例。观察组男80例, 女20例;年龄19~35岁, 平均25.8岁;断指再植10例, 伸指肌腱完全断裂19例, 屈指肌腱断裂11例, 手背皮肤撕脱伤16例, 指骨开放性骨折18例, 指端缺损指骨外露10例, 手部刀砍伤6例, 伸指肌腱断裂并指骨骨折10例;本科4例, 大专9例, 高中31例, 初中41例, 小学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受伤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参与该项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医疗及护理, 观察组严格遵循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护理, 以患者为中心, 注重其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7];参考冯毅种等人设计编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护理相关内容, 结合本院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患者满意度量表。先选取30例手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小样本预调查, 收集其意见, 专家论证量表设计合理性, 根据错误填答、理解歧义及填答不完全等方面进行修改: (1) 为两组患者记录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 (2) 两组护理内容相同, 包括: (1)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心理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 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而作好心理护理的准备; (2) 以和蔼的态度, 注意举止轻柔文雅, 工作忙而不乱, 说话温和谨慎, 用心去赢得理解和尊重。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 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让医护人员的关爱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被重视, 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愉快地接受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8]; (3) 术后观察指体血循环, 伤口有无出血、血肿情况, 吻合血管的患者需卧床10~14 d, 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禁止主被动吸烟; (4) 术后如无明显肿胀, 可协助指导早期正规功能锻炼等。对照组采用两组相同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观察组则采用PDCA循环干预下的护理服务, 首先成立病区整体护理服务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3~4人、组长1人。该小组成员不参与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 专职开展PDCA循环干预下的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后定期来院复诊, 将护理服务贯穿于治疗、护理、康复和管理等许多具体的环节。

1.2.1 P阶段 (计划阶段)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9]。只有将护士的技能水平与患者护理的复杂程度相匹配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10]。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 形成质量改进小组、责任组长、护士长、管床护士的质量管理框架。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历书写、病房管理及管理制度、服务态度等6个方面制定医院护理质量考核计划进行全员培训, 引进激励竞争机制。

1.2.2 D阶段 (实施阶段)

组织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学习PDCA循环相关知识以提高检察能力, 要求护士长针对本科存在问题, 结合标准逐条制订改进计划, 整改方案由护士长负责, 全员参与, 并上交护理部审批, 批准后由护士长组织实施。

1.2.3 C阶段 (检查阶段)

进行自查、科查、质控组查, 重点查。 (1) 自查: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自查; (2) 科查:护士长按计划做到日抽查、周重点查、月全面查, 并作规范记录; (3) 质控组查:各质控组组长与同组成员按计划检查, 检查重点为各科整改方案中的质量改进点; (4) 重点查:质量改进小组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全院质量改进点进行重点检查, 并作规范记录;

1.2.4 A阶段 (总结处理阶段)

完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实行护理部质检小组、护士长、组长、成员四级评价, 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又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1.3 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采用提问与患者复述、患者演示、问卷调查、护士长或者组长检查实施效果等四种方式。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问卷自行设计, 问卷的内容覆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共18个问题, 每题有1~7分选择, 分别是很不满意、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很满意。问卷调查时统一指导语, 要求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方法:根据分值结合问卷表计算。患者及家属对PDCA循环干预下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问卷于手外伤术后2 d左右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 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例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患者满意度提升[11]。PDCA循环法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 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 持续质量改进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 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是一种更加科学、确保护理质量、不断保持高水准的先进方法, 更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反映质量管理客观规律和运用反馈原理的系统过程方法[12,13]。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模式要求, 对手外科PDCA循环干预下的护理管理进行了设计并实施, 体现了医院对护理质量的重视度, 又使PDCA循环干预下的护理理念更加具备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之特点[14]。PDCA循环小组的成员不担任日常的护理治疗工作而专职从PDCA循环干预的护理服务工作, 有足够的时间, 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区域、不同习俗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优质服务和健康教育, 增进了护患关系, 有利于患者了解掌握相关知识, 更体现了护理的人文关怀, 提高了手外科的护理质量和医院的信誉度。其次, 使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满足。因为护理人员在实施PDCA循环干预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起到教育、指导、评价作用, 激发了她们自主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15]。再次,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 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 对防范护理隐患与纠纷起到积极主导作用, 同时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使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升华[16]。对反应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PDCA循环法强调人人参与, 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了工作责任心, 使护理质量全面提升, 可直接提高医院的声誉、患者的流向与医院的长远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用于提高手外科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手外伤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则采用PDCA循环法的整体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效果和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和满意度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外科护理服务, 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PDCA循环案例分析 篇5

案例题目:运用PDCA循环法确保医院有良好的环境卫生 案例背景: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国51家三级医院的3523名患者进行住院体验和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对环境清洁,尤其是卫生间异味的满意度排在所有13项指标的倒数第二。可见卫生间的清洁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口密度大,流动快,是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易发场所,如何保证卫生间的整洁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求:以PDCA循环理念为指导,选用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改进医院卫生间的异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PDCA循环提升 篇6

引言

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后电网管理职能,电力调度机构承担统筹调度运行、电网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如何将各专业明确分工、协调统一,将各专业形成合力,对电网运行安全水平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莱芜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坚持“三要六查”思路(要强化安全管理,查思想认识,查责任落实;要树立危机意识,查风险隐患,查措施管控;要学业务强技能,查规章执行,查流程严密),按照PDCA闭环管理思想,建立起电网运行安全管控“查、建、改、验、销、提”一整套工作流程,改进“重检查、轻整改,重形式,轻执行”的弊端,消除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隐患,夯实电网运行安全基础。

一、抓计划管控,常态分析电网风险

“双循环”监督加强风险管控。结合“大运行”体系建设职能设置、电网实际情况和人员配置,全面开展电网运行安全隐患自排查,从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专业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完善制定46项排查项目,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建立一个中层干部和一个专工帮扶一个班组的工作体系,督促工作质量和进度,确保排查效果。

结合年度方式大纲开展电网安全诊断。按照“统一组织、深度分析、全面诊断、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牵头部门主导、责任部门和单位配合”的工作机制,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各电压等级电网情况进行全面诊断分析,明确给出电网诊断结论,提出电网安全运行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结合月度计划开展风险辨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根据公司正式计划,提前对全月停电计划进行安排,计算电网潮流分布,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下发月度电网运行方式单。

结合日检修申请确定風险等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运行、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逐级进行审批电网检修申请,评估电网在停电、检修方式下运行的风险等级,在检修申请中挂红色、橙色、黄色三种颜色旗帜,电网调度员利用EMS高级应用模块开展电网静态安全分析,模拟电网方式调整或异常情况,分析电网运行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二、严抓措施落实,夯实基础工作

坚持发现一个处理一类原则。针对部分主变投运时间较长、强油风冷型变压器,完善了同类型220kV变压器冷控失电语音报警功能;针对220kV线路高频通道告警信号上传不规范情况,下发《高频保护巡视检查备忘录》;针对10kV拉手线路存在30角度差的问题,统计下发拉手线路注意事项,告知相关单位拉手危险点和防范措施。

开展优化监控信息提升监控效率活动。为解决监控冗余信息频发,影响监控质量,组织监控人员记录异常信息,每周召集继电保护、自动化、调控运行等专业人员进行集中研究筛选,分层分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无实际意义信号的上传数量。

“三算三查”抓牢电网基础数据。核算全网线路的负载限额,清查电网限流值;核算所辖变电站各级母线短路容量,清查全网输变电设备稳定极限;核算小电厂上网线路定值,清查大用户供电可靠性。

“四到位”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准备工作“心到位”,演练前指定专人编写演练角本,进行事故预想和危险点分析,特别注意隐蔽的特定危险点,做到了然于胸、防范到位;演练过程中要善于观察“眼到位”,根据故障情况,及时掌控全网负荷分配和潮流分布,做到判断准确,处理果断;调度术语规范“口到位”,汇报、协调和下令清晰正确;调度操作“手到位”,遥控遥调标准迅速,拉路限电有序规范。

三、排查各类隐患,核查实施成效

查找人员思想认识,管理人员参加班组事故反思会和安全活动,开展“周周回头看”,及时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文件、事故快(通)报,分析周工作存在不足,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事故理解、对本职岗位安全认知程度。

查管理流程漏洞,对交接班管理制度、调度值班制度、操作票管理制度等进行检查,建立调度录音定期听取制度,检查是否使用规范调度术语,是否执行了复诵制度等,点评存在不足。对典型事故处理预案、限电拉路序位、重要用户保电措施等重要资料进行检查梳理。

排查各类隐形隐患,保护专业对电网220kV系统保护定值进行了安全校核,自动化专业开展“五查五促”活动,按照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要求,对主备调、配调软件系统进行检查,对设备参数、运行数据进行备份,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

四、“三师”会诊电网,完善保障机制

全身透视,做好电网的“诊断师”。通过分析电网各电压等级电网潮流分布、N-1通过率、短路电流、无功电压控制以及骨干网稳定性水平、负荷预测、备用容量、调峰能力、频率控制等指标,查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做好电网的“规划师”。在对电网进行全面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对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电网存在的单主变、单电源及串接供电等问题,在电网规划中统筹考虑;优化区域电网架构,下发专题整改督促函,保证电力电量平衡和区域电力平衡。

强筋健骨,做好电网的“建造师”。加强资金投入,新建备调EMS系统、智能配网调度系统,在功能上考虑备调系统为主调备用、主调系统与配调互为备用,实现电网调度系统“N-1”配置;协调大用户远动信息上传地调,提升电网管控精度;推动实施变电站内开关按照“配调、监控和地区调度”模式实现分类分级遥控功能。

五、取得的成效

在专业管理上,电网运行安全内控管理遵循电网安全管理的原则,要按照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检查沟通、协调改进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坚持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的“定、做、评、改”的工作方针,树立“隐患不除事故终究要发生的理念”,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通过电网运行安全内控管理工作,把涉及电网安全生产的工作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彻底排查,并把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电网运行安全可靠、管理工作高效畅通、设备及时消除。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

PDCA循环提升 篇7

PDCA循环(PDCA Cycle),又叫“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简称“戴明环”。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Dr.W.Edwards Deming)首先提出的,起源于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戴明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发展为:计划-执行-检查/学习-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

戴明循环有时也被称为戴明轮(Deming 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

P (plan)-计划或策划:确定改进项目或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并提出具体方案。所采用的步骤有:(1)分析现状,找出原因;(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控制图、关联图。

D (do)—实施(做):实施改进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任何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如不认真实施,就是一纸空文,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C (check)—检查:跟踪验证改进计划的效果,及时发现实施计划和整改方案的经验和问题。

A(action)—处理(改进行动):就是把成功的经验或不足的教训加以归纳总结,并纳入相应的管理规范。否则,就不可能巩固成果,防止教训的重复产生,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PDCA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而且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每经过一次循环,都能够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

2 在企业标准编制过程中的PDCA浅析

目前我国的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国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明确了制定对象,除涉及法规性、安全性、通用性、互换性、基础性方面的要求/方法的标准外,都由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因此,企业标准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工作。由于企业对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导致目前企业标准的编制过程控制有的严谨,有的随意,标准质量良莠不齐。笔者认为,严谨的企业标准编制过程应遵循标准制定的程序,即:编制草案-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批准和备案-标准复审。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在编制草案的过程中PDCA循环的应用。

案例:某食品生产企业开发一种含有蛹虫草粉末(以下简称“虫草粉”)的快熟面产品(以下简称“虫草面”),在编制虫草面企业标准的过程中,设定了“虫草素”和“虫草多糖”两项技术指标。由于虫草面所用虫草粉由该企业自己生产并有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所以确定上述两项指标时,标准起草小组直接按照面粉与虫草粉末比例换算数值,但完成试产的产品检验该两项指标时,结果与草稿相距甚远,不能以检验误差解释。标准编写小组意识到,标准草案的编写,不仅是考虑收集技术参数和(或)理论计算,还应考虑产品形成过程和产品检验中的各种因素,于是我们按以下步骤开展了草案的重新编写。

·P (plan)一收集与标准制定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标准的各构成要素,起草标准草案初稿(即计划)。

计划是PDCA循环的起步,无论是从零起步还是从上一循环的终点起步。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本次我们收集信息采用了(4M1E)法,从人(Man)、机(Machine)、物(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 s)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这里是指起草标准草稿的参与者。在标准起草的过程中,人是决定标准草稿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为保证标准草稿的专业性和可行性,产品标准的起草人员应该包括产品的设计(或开发)者、生产者(一线熟练生产工)、检验员和决策者(老板、最高管理者或主管)。以上四者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标准起草:设计者负责保证标准草稿中主要技术指标符合产品开发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生产者负责保证主要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实现性;检验员负责保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决策者则负责保证技术指标符合产品的成本效益。

机:这里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必须与产品的生产工艺相适应,不同型号的设备,其加工过程技术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加工后的产品技术指标(如有效成分、安全指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标准中技术指标的要求必须与现有的设备条件相匹配。另外,检测设备也是属于“机”的范畴,它决定了企业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检测部门的技术水平,从而决定了企业产品标准中的检验方法的选择。

物:这里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辅料等产品用料。在一般工业品的生产过程中,它与生产工人的素质等一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水平。因此必须在企业产品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将其作为制定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的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且不同等级的原料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加工方法,从而决定了所需的机械设备。

法:这里主要是指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和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法。前文提到过,检验方法是由人的素质和机器设备双方共同决定的,只有选择符合这两者水平的检验方法,制定的标准才会具有可行性。而且考虑到目前国内产品质量行政监管体系的实际情况,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不要使用罕见的检验方法,以避免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工艺方法可导致不同的产品结果,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适宜的工艺参数,可使产品的质量指标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从而奠定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确定的基础。

环:这里就是指环境。环境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分为自然环境和法律环境,而自然环境还应细分为产品使用环境、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试验环境。所谓法律环境就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监管体系相互交织而成的人文环境,国内生产产品的标准自然要符合这一人文环境的要求。所谓使用环境,就是指设计开发者设定产品能够稳定工作或正常使用的自然环境,它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某些产品(如酶制剂、化学催化剂等)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很高,稍微不符合也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所谓生产环境,就是指产品生产现场的环境,一般产品标准中是作为生产条件出现,如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粉尘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最后是实验环境,它是一个量化的使用环境,它应当是易于满足产品的质量水平却相对稳定,有助于考察产品的质量水平的环境,它的选定往往有赖于产品设计者或生产者长期的经验,也决定了标准所应选用的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4M1E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必须将五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应割裂。

·D—按标准草案实施,就是按照已制定的标准草案,通过生产/试运行认真扎实地去实施,以验证标准的项目、指标的专业性、充分性和可行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任何标准如果未经实际生产或检验(试运行)验证其专业性、充分性和可行性,就是一纸空文,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产和试运行是实际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采取的两种实践手段,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往往由管理者根据标准草稿的成熟程度和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作出取舍。成熟程度高、风险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为PDCA循环下一步的结果分析提供更贴近真实生产的数据;反之,成熟程度低、风险大,则应在小范围先做试运行,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形成一个更成熟的草稿,视情况再判断是否进入生产流程。但无论是生产还是试运行,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结果分析。

本案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结果分析,我们严格按照生产规范试制了一批虫草面,并按照原标准草稿展开实验室检验结果对比,详细记录所有环境数据和检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汇总后交到标准编写小组。

·C一把生产/试运行的结果与标准草案的项目、指标一一对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标准草案的优势和问题,否则,就不可能提高产品标准的水平。

结果分析是一个量化生产/试运行的记录,发现问题和寻找对应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实施PDCA循环的重要步骤。结果分析主要任务是验证P过程中制定的标准草稿与实际生产情况的配合程度,因此也应对照生产/试运行的记录,从4M1E的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生产/试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案例中,标准编写小组通过查阅各项记录后,发现虫草面生产过程中经历了高温蒸煮和快速烘干的过程,使得虫草素在热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导致其检测结果低于按生产配方计算的理论值。而虫草多糖检测结果由于受面粉中淀粉和糊精水解产生葡萄糖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虚高。编写小组最终确定根据试产结果更改上述两个项目的指标。

·A—就是把成功的经验或不足的教训加以归纳总结,对标准草案予以修订,以巩固成绩、解决存在问题、吸取教训,进入新的PDCA循环。标准的修订很重要,否则,就不可能巩固成果,防止教训的重复产生,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标准修订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根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标准的草稿进行修订。如果C的结论是发现的全部问题已经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则经过本步骤的标准草稿就可以提交审查,审查通过后交由决策者决定实施的日期;反之,发现的问题还有未解决的,则应重新启动PDCA循环,而本次循环的A步骤完成的稿称为送修改稿,将成为下一循环的P中标准草稿的基础。

3 结语

PDCA循环是为质量管理而生,但它的发展和应用却能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文仅就一个案例讲解了PDCA循环的实际应用,管理者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一思路解决企业日常管理的许多问题。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一次次的PDCA循环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造福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瑞丹.创新过程PDCA循环运用初探[J].标准科学,2009

[2] MBAlib(www.mbalib.com)戴明循环

PDCA循环提升 篇8

1 方法与步骤

1.1 制定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相关资格考试信息, 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 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并通过预期资格考试, 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开始, 严格要求在原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 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 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工作, 或设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老师, 责任到人, 确保每班、每项工作, 护理质量都能达标, 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 具体工作步奏宜如下进行。

1.1.1 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

结合每个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如:护理记录是否合乎标准, 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 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欠缺, 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又如:出现护理记录时眉栏填写不齐, 医学术语欠精确, 字迹欠清晰, 语句欠简明扼要, 护理操作具体哪个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由上级带教老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 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总结经验, 警钟长鸣, 提醒同事切勿出现类似问题。

1.1.2 查出导致护理服务欠满意,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 是服务态度问题还是服务方法不当, 上级带教老师针对问题及时指导其改善工作直至满意, 总结经验并提示同事, 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1.1.3 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

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 应让其及时诊治及休息调整, 选择合适人选替班。如因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欠缺, 可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供其阅读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 提供练习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 并有带教老师指导其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确保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

1.1.4 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完成方法

针对护理服务欠满意的原因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 负责者, 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内容。如:及时检查每班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让当班者纠正, 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加强, 定期进行科内及院内学习讲座, 配备相关学习资料, 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 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 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 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2 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计划规定内容执行具体措施, 如:负责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 督查者应人尽其责, 每班、每日执行, 分级管理常抓不懈,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适时考核, 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须有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且记录在案, 以便作下一循环参照评比, 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 鼓励在护理专业上争强好胜, 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 这样, 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1.3 检查阶段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 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 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欠缺在哪里,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分析其原因, 指导下一步工作。如:欠缺处改进后仍有不足, 应督促其继续完善, 不断总结所存的欠缺及杜绝欠缺发生的经验, 做到班班、天天、周周、月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1.4 处理阶段

制度严明, 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答卷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 科学判断, 奖罚分明。

(1) 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之形成标准并坚持巩固, 以后坚决按此标准完成工作并奖励兑现, 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

(2) 整理失败教训, 记录在案以作前车之鉴并严惩不怠, 在科内警示栏及时作醒目提示, 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根据情况上报护理部以便全院引以为戒。

(3) 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在下一循环中继续解决, 如此循环不止, 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 结果与讨论

在科室护理工作检查实行三班制, 即早班-下午班-晚班, 班班跟进, 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即带教老师-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督查组-护理部, 级级督查, 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步步促进, 护理管理工作贵在坚持不懈, 护理管理PDCA循环在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实施后, 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 在“三乙”评审中, 其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技术操作获得甘肃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一致好评, 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也获双赢, 其中内科两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四名护士、及四名护理人员均顺利考取上一级任职资格, 其他各科护理人员也同护理科一样成绩显著, 经过同事们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 共同使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乙”评审, 荣获“三级乙等医院”级别荣誉, 这是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肯定, 也是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有力见证。如今, 护理科由1个内科发展为6个科室, 分别是:普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和重症监护中心。血液科和神经内科也正在筹备之中, 护理人员亦由原来的17人增加至100人。当然, 这与医院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骨科由原来一个科室发展为3个科室, 脑系科发展为2个科室, 外科发展为4个科室, 心肾科发展为2个科室, 儿科发展为2个科室还有感染科、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等科室都有相应的发展, 同时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时, 护理管理只有严格坚持PDCA循环, 才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提高, 患者受益度增加, 医院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并逐渐扩大规模。综上所诉, 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 确实是稳速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 2005, 40 (4) :243.

[2]胡艳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余珍华, 曾梅玉.PDCA循环在ICU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中旬刊) , 2013 (1) .

PDCA循环提升 篇9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PDCA循环,统计技术

1 全面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绩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来源于绩效考核, 它是针对绩效的实现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的管理, 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1]。具体来说, 绩效管理通过建立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并将绩效结果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的活动, 从而促进企业业绩持续的不断的得到提升、改进, 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全面绩效管理就是在绩效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全面深化、扩展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的管理活动中去[2]。

2 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工具

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 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通过PDCA循环提高产品、服务或工作质量。有四个循环阶段:p (plan) ———计划;d (do) ———实施;c (check) ———检查;a (action) ———处理。如图1所示, 四个阶段循环往复, 没有终点, 只有起点[3]。

3 案例分析

某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石英晶片加工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在深圳及成都分别建有生产基地, 总投资规模在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其中深圳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800万元, 净资产人民币8000万, 已建成的成都公司项目注册资本400万美元, 拟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 , 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具备年产石英晶片12亿片以上的生产能力, 企业技术水平及规模居同行领先地位。

然而, 该企业并未实现可观的利润, 调查发现, 绩效水平低下是影响该企业利润实现的根本原因。

3.1 问题剖析

企业的战略能否实现和组织绩效水平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 绩效水平上去了, 企业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而导致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上出现了问题[4]。从人员、设备两方面对制约组织绩效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进行剖析。

3.1.1 人员方面

(1) 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 往往不能有效的传达指令。严重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

(2) 工人素质普遍偏低, 技能性不强。由于制造型企业成本的限制, 企业不可能大规模招聘高素质人才, 因此, 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的基层员工普遍具备较低的文化素质, 在知识技能方面, 基层员工的掌握程度也是差强人意, 造成绩效水平低下的一大制约因素。

3.1.2 设备方面

设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功能不完善。实地考察发现, 操作人员工作的过程是人机配合的过程, 机器工作时, 操作人员空闲。整个过程中, 操作人员基本都呈站立姿势, 双手不间断性操作机械设备, 这很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疲劳, 严重影响工作绩效。

3.2 改进方案

1) 针对人员方面的问题, 企业应致力于推动全员参与的对全过程进行的绩效控制与管理, 同时, 加强对普通员工的培训教导工作。

2) 拟在设备旁安置可收缩式工作凳。该方案具有以下3方面作用:

(1) 员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2) 使管理变得更加人性化。

(3) 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幸福感。

3.3 利用PDCA循环对方案进行升级、改善

(1) 计划阶段: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调查, 包括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和成本估算等。经分析, 该方案在技术、经济、成本上均可行, 于是转入下一阶段

(2) 执行阶段:将该方案付诸实施。

(3) 检查阶段:实施方案后, 对方案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检测、记录。总结分析取得的效果。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确定该方案有没有起到提高人员素质、降低疲劳度等作用, 其次统计该方案是否给车间带来效率上的提高。

(4) 处理阶段:根据检查阶段分析得出的的效果, 该方案确实起到了降低工人疲劳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根据循环原则, 转入下一阶段即继续优化方案, 四个阶段不断循环,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最终达到不断改进、优化方案,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大幅增加企业利润的目标。

3.4 拟获得的预期效果

1) 全面绩效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有效的促进了上级和下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使得指令的传达畅通无阻,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 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教导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员素质、知识技能, 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 运用PDCA循环 (戴明循环) 对各个预定方案进行不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 最终得出的改进方案必然能够起到改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作用, 而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将直接促使组织绩效水平的大幅提升。

4 总结

在国内众多制造型企业中也常常出现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小到单个设备或人员的操作问题, 大到整个生产线的流程设计问题, 都可以利用基于PDCA的全面绩效管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析研究, 得出结论和解决方案。因此, 有必要针对该案例的全面绩效管理理论的分析模式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系统性研究, 从而引申至更为广泛的领域, 以期获得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 (Herman Aguinis)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怀明.绩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392-400.

[3]祖志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动态控制的PDCA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7, 3.

PDCA循环提升 篇10

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它按照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Action (处理) 四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需要关注的是, PDCA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些问题, 提高并改善原有的管理水平,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有水平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2 PDCA循环在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实习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实习计划、实习具体实施、实习效果检查、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2.1 P阶段—实习计划制定

2.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第一, 组建毕业实习管理小组。由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实习学生所在系分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小组中各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第二, 制定毕业实习计划, 明确实习目标及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进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实习学生及指导教师、辅导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内容。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小组内的成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上期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计划, 使计划更加条理, 更具有可执行性。第三, 制定并完善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实习管理细则以及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相关文件, 用于规范本次实习工作。

2.1.2 选定实习单位, 确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一方面, 学院举办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及小型企业招聘会, 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 帮助学生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尽量让学生进入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实习, 确保实习单位质量。对于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 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另一方面, 系部应选取责任心强、专业能力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同时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实习信息反馈系统。

2.1.3 动员培训阶段

此过程主要是面向学生进行一系列实习前教育, 一般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书面考试三个阶段。实习动员应由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 严申实习纪律, 总结前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旨在从思想上疏导学生, 以期其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对学生进行防盗、防抢、防骗、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也可组织实习学生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 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 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之后进行安全考试并与学院、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安全责任协议书, 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书的学生方可参加实习。

2.2 D阶段—实习具体实施

实习过程应采取动态管理方法, 首先, 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信息沟通常态化。可采用电话、飞信、微信等信息手段联系实习单位及学生, 并将每次联系内容记录和整理, 了解学生实习表现, 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对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协调。同时, 实习管理小组应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导, 确保其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给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压力,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 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使其能愉快、主动地跟紧实习进程, 以实习为契机, 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指导教师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反映至实习管理小组, 由小组研讨提出最佳解决方式。

其次, 系部应积极联系学生实习单位, 对于实习学生较多的实习单位, 在争取学院经费支持的基础上, 积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兼职指导老师, 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形成师徒结对传帮带、言传身教助成长的良好氛围。

2.3 C阶段—实习效果检查

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实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并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实习检查包括两个阶段: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成果检查。实习过程检查在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已经穿插进行。实习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过程学生考勤情况、实习单位实习鉴定情况等。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的考评以及实习过程检查考评来完成对学生的毕业实习的综合评价, 这种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更能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 学院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使企业员工、指导教师、实习学生都能参与实习效果评价, 确保毕业实习的各参与主体既是评价主体, 又是评价对象, 这样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真实, 使学校可以全面掌控实习情况, 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高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从而为改善毕业实习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A阶段—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在PDCA整个过程中, A是进一步的行动, 也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此, 利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毕业实习, 要求在每次实习结束后, 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 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下一轮循环的改善措施, 从而保证毕业实习大循环以PDCA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持续提高, 而这也是我院陆上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短板。

信息反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与参与实习过程的企业员工沟通交流, 听取意见;第二, 开展毕业实习经验交流座谈会, 邀请毕业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参加, 确保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能够反馈到领导耳中;第三, 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 整理期中有代表性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第四, 向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下发毕业实习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反馈回来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巩固并推广, 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并正确处理, 把新出现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每次毕业实习是一个小循环, 每次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将本期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期实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修正下一期的实习计划, 从而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目标更加明确, 不断地推动管理水平及实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 如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PDCA循环为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 使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日益完善。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职业院校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现状, 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 完善毕业实习管理程序, 构建较为系统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习,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岩.PDCA循环在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0 (11) :198-199.

[2]苏志平, 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7 (23) :76-78.

PDCA循环提升 篇11

何谓PDCA循环模型

PDCA循环也叫做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之后戴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宣传,最终PDCA模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得到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PDCA是plan、do、check、act的英文简写,构成了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步骤,并且这四个步骤是螺旋形持续上升循环往复的,并非到act就终止结束。其中check是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思想,需要重点改进。具体而言,四个步骤的释义如下:①P(plan)计划,需要确定方针,指定活动目标。如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此阶段首先是现状调查,摸清用户的要求,之后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出将要实施的计划。②D(do)执行,根据以上的计划设计具体的方案,并通过实验、产品设计等进行布局,运作方案后,实现计划的目标。③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的结果,之后分析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④A(act)处理,对以上的检查结果进一步反思,把正确和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并争取在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得以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一个循环过后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并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模式在盲文出版编校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盲文出版工作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公益性质,还在于编辑过程和校对方法不同于普通书籍。盲文图书编辑要根据广大盲人读者的需求选择书目,这要做广泛并持续的市场调研。

另外,盲文是以“点字”的形式呈现给盲人的,完全靠手指触摸阅读,阅读的难度和速度都无法和明眼人相比。并且盲文是拼音文字,不如汉字形象直观。而且,盲文图书的出版除了常规的编辑、校对外,还需要额外的环节——录入,也就是把普通的汉文书用盲文的形式人工录入电脑,这也必然会产生额外的错误。

为此,盲文出版考核办法的制定除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行业标准,遵循《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外,盲文编译部门还特别根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5修订版)》《2012年文化历史类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要点》,编制了《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并在PDCA循环的作用下不断修正和改进(以一校为例见表1)。

表1 录入校对考核表

《盲文图书录入校对考核办法》严格制定了录入、校对各环节的奖惩标准,并且严格于普通汉文书稿的差错率。把图书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是普通书籍,乙种是类似于文言文、英文等较难校对的盲文书籍,丙种是类似于盲文乐谱等音乐类的特殊书籍。根据书籍的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版数要求。再进一步把任务量分成A、B、C三档,A档是每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B档和C档为奖励档,每个月要首先完成A档,多余的产量计入B档,B档的产量完成后,再将多余的计入C档。C档每版的价位高于B档。依此,B档的价位同样高于A档。由此形成鼓励超产的激励机制(以一校为例见表2)。

表2 一校产量表

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出版标准是行不通的,因此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类别下制定了差错率的标准范围,低于这一数值,代表质量很好,并给予相应奖励。差错率越低,奖励越高,如甲种一校图书合格范围值在0.6‰至0.9‰之间,低于0.6‰,奖励A档相应版数价格的20%。惩罚机制分为阶梯档,根据差错率高低给予不同的惩罚标准。在2‰以上的,扣除100%(以甲种一校为例见表3)。在制定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出版社努力营造对编校质量一致关注的氛围,让质量意识和为盲人服务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工作人员从主观上严格控制质量,降低错误发生率。

表3 甲种一校奖惩表

为了明确每套图书在责编、录入、校对各环节的来龙去脉,以便责任到人,编译部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每月填写产量表和每套书的流程表。流程表不仅包括录入人员和各校次人员的姓名,还统计了每个环节的错误数量和差错率,严把质量关。每套书的校对过程都要求详细记录每一校次的每一个错误,并在定期开展的总结会中反馈给相关人员,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

一套《考核办法》并不是长期使用持续不变的,依据PDCA管理理论,PDCA四个步骤是阶梯上升,往复循环的。盲文编译部根据实际需求定期修改,但每次修改都会留出试用时间,处理表意不清之处。再咨询有经验的盲人校对老师,通过全体讨论交流后得以完善。

运用PDCA循环模型促进盲文编辑、录入、校对各部门间的沟通

无论是盲文出版还是汉文出版,其过程都是连续统一的。盲文编译部的编辑、录入和校对人员之间更是团结合作、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为盲文出版铺垫了基石。有效沟通的途径主要有质量研讨会和经验总结会。

质量研讨会主要由相关负责人传达上一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再由员工共同总结,探索合理的解决方式。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隐患及时沟通,之后提出改进方法,并将结论形成书面报告,填写本单位编制的《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见表4),再上传至领导批准,最后下发到每位员工按时执行。

表4 编译部PDCA质量提升工作表

各部门间的良好沟通是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最有效增进新员工业务素质的方法是实施师徒制。师徒制也是盲文出版的特色之一。因为盲文校对中摸读盲文的是盲人工作者,由于视力缺陷,他们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完全靠语言表达,加之盲文出版涉及分词和部分注音标调等,都比较灵活,并非一成不变,主要凭经验加以灵活的运用。所以实施师徒制,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培养新员工,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并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会,时时培训。

良好的PDCA循环系统增强了出版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为提高盲文书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编校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通过有效沟通,编辑选择图书的方向更加明确,图书难易程度得以有效控制,图书种类实现了合理搭配。录入人员也增强了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为校对环节提供了保障,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系列的问题经过PDCA的多次往复循环得到了彻底解决。

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在本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25~40岁, 平均年龄31.5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士11名。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

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并及时解决日常护理中的不足。定期召开护士和护士长座谈会,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现状,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配置、护理方式的选择、护理人员的合理排班以及业绩考核等。成立了护理质量监督小组, 聘请医院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20名, 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

1.2.2 执行阶段

对全科护士进行定期培训, 使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疾病的诱发原因和处理措施。①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分级护理标准、岗位责任制等。②要不断加强基础护理培训。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倡导主动服务, 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 同时责任护士还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等。护理监管人员还要加强对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护理学术、护理期刊、对外交流、危重病管理、临床教学、静脉输液管理、护理职业安全、伤口造口管理、健康促进等进行探讨, 从而完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 检查阶段

每周科护士长要带领护理人员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专项检查要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给予高度重视, 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在对护理质量进行培训、监督的过程中, 要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为提高全员护理质量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护理质量监督小组要到临床科室现场培训,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 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目的。

1.2.4 处理阶段

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每个季度都要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夜查房、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公示, 同时要求科室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 对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要制定改进措施, 并制定下一步监督的重点。同时要委派专业人员对改进质量进行监督, 评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3 评级标准

对PDCA护理前后的科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科室护理质量所得分值为标准, 具体主要包括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夜查房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技术操作等6项。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查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自从实施PDCA循环护理之后, 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PDCA循环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见表1。

注:实施前后比较, P<0.05

3 讨论

3.1 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自开展PDCA循环护理之后, 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促使护士对临床护理现状有清楚的认识, 而且还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使护理质量更加的系统化。通过PDCA循环护理的采纳, 加强了对护理质量的培训、监督、指导以及信息反馈, 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成效明显[1]。

3.2 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PDCA循环护理促使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转变已有的护理理念, 让患者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细心、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 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2], 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宋丽萍, 程燕, 马静.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1) :66-67, 73.

上一篇:基本框架下一篇:分形市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