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循环(通用8篇)
金融循环 篇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涉及多个科学领域, 需要的资金也大大高于传统产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应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
1 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成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为了改革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首先是继续依靠现有商业银行体系对与循环经济相关企业给予支持和约束。例如, 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核和决策过程中, 对于能够体现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客户或项目, 可以给予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期限、加大贷款额度、放宽还贷条件等优惠;而对于无视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随意投资行为, 应该通过不予贷款、提高利率、强制还款等措施加以限制。此外, 对于国家确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 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规定, 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主要资金仍然是贷款, 贷款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中小企业发展机构来委托贷款, 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直接贷款。关键是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各地方的循环经济发展特点, 制定不同的贷款政策。另外, 也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该银行可以依托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对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提供其他支持。
2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政府创新金融组织, 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组织, 弱化投入循环经济生产的金融资本的逐利性, 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政策性或廉价资金支持, 为其提供资金成本低等市场竞争优势。这类金融资金应该重点投向“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设施投资、绿色产业和分解产业的开发、区域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发展利用、技术支撑体系等领域和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重点在于四个方面:
(1) 利用现有政策性银行, 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的优势, 来强化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 帮助相关市场体制的形成。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 弥补循环经济基础项目长期建设过程中商业信贷缺位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 以往参与支持了基建和环保设施建设, 以及一些大江大河的污染治理。将来要从对单个项目的支持, 转变为通过各地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平台, 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总体融资支持。
(2) 建立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银行, 弥补政府投融资的不足。我国目前可以考虑组建区域发展银行, 以财政资金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为支持, 来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平衡;二是为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当然, 也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循环经济促进银行, 来有针对性地协调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3) 创建政策性投资开发公司, 这种政策性投资开发公司, 以政府性资金为主, 但股权宜多元化, 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4) 创建政策性担保或保险公司, 这类公司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上述领域的投资提供风险担保, 吸引盈利性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并从经营管理中分得利润。
3 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 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 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 具有“集合投资, 专家管理, 分散风险, 运作规范”的特点, 其投资方向一般是跨行业、综合性、以符合组合投资原则并且避免蜕化为某个行业的行政附属物的大型投资项目。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包括不同企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链及“生态工业园”建设, 以及社会整体内循环的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绿色产业等, 具有跨行业、综合性、系统性、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强、从长期来看又较好盈利模式的特点。可以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基金, 利用其开放融资、共担风险的优势, 面向社会筹集大量资金。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投资基金对支持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调动产业投资基金优先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和项目的积极性,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1) 建立中央级综合性循环经济基金。目前, 建立中央级循环经济投资基金可以由政府财政出面设立, 积极引入其他长期性的社会资金, 主要包括邮政储蓄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长期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
(2) 建立中央级专项循环经济基金。这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及各部门所成立的, 专门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特定领域的基金。例如, 专门用于污染控制、绿化和风沙治理、特定能源的约束或鼓励使用等。该类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考虑财政拨款、国债项目安排, 也可以考虑面向社会, 发行循环经济彩票等。
(3) 建立民间循环经济基金。例如, 环保投资基金就是在国内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民间循环经济基金, 它是指对环保产业有投资意愿的特定投资者通过精通环保产业、善于投资及资本运营的投资专家管理, 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为环保企业提供直接的权益性资本支持, 并通过各种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基金。
4 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而资本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市场无法与其比拟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比例趋于下降, 而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 我们要完善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功能。
(1) 充分利用主板市场融资, 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 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筹集资金,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核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 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和配股, 甚至适当降低这类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标准, 鼓励和支持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优势突出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迅速做大做强, 以利于社会资源优先向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配置,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 优先核准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资金和技术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是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桎梏。目前我国环保收入占同期GNP总量不足0.7%, 是发达国家的1/3到1/2。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滞后, 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 对与循环经济相关企业的债券融资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要积极推行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 优化收益率曲线结构, 为循环经济类项目融通资金。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政府为担保的地方债券形式, 具有期限灵活、信用等级高等优点, 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融资方式。建议国家财政担保, 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 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以循环经济模式运营的环保型产业, 一方面解决环保型企业资金的不足, 另一方面优化其资产结构。在核准企业发债申请工作中优先核准那些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融资, 或适当放宽这类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的条件, 以鼓励和引导发债企业。
(3) 建立循环经济创业板市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 环保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在中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股票交易市场中已经有几十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上市企业, 从而形成了股票市场的绿色环保板块, 有利于整个环保产业和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筹措。但是, 从现代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 创立专门的融资市场, 为环保类企业或特定资源类企业创造可持续性的直接资金来源, 对于建立资本市场基础上的现代企业发展机制来说非常必要。推进专门的循环经济创业板市场的建立, 不仅能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 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而且能推进循环经济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优化, 同时以高科技和绿色概念为特点的环保企业定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4) 加快发展与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循环经济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相关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支持需要通过金融手段吸引风险投资。因此, 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的同时, 也应注重对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给予充分的金融支持。
5 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 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金融创新的核心是开发出各种有利于资金融通的产品。支持循环经济的银行类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通过国家出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时, 必须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
第二层次是要求商业银行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产品, 专门用于支持企业以“3 R”为原则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企业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 企业凭借生产经营项目的“绿色因素”获得专项绿色抵押贷款。还有生态基金等基金类环境金融产品、天气衍生品和排放减少信用等新的金融衍生品。
第三层次是创新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机制, 从信贷结构、营业收入与利润结构、费用结构等着手, 把支持循环经济的因素列入权重系数, 并与商业银行的央行再贷款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监管因素结合起来。
金融创新的另一重点就是证券化产品。在证券化最发达的美国, 令人眼花的产品层出不穷, 各种能够产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都被改造成了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如果某一经济领域未来可能产生稳定而巨大的收益, 目前又缺乏有效的融资体制支持, 就有可能创新出可操作的金融产品。我们认为, 循环经济体系非常适合这一金融创新环境。开发循环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项目融资途径。
(1) 不论是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生产, 还是“环境生态工业园”及绿色产业的发展, 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会计效益, 并能够相应地带来一定现金流, 具备了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资产和现金流基础。
(2) 证券化资产提供流动性, 能有效分散并转移信用风险, 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推广, 资产证券化以后, 投资者投资的对象不再是循环经济的具体项目, 而是以“项目资产包”产生的现金流为依托的证券化资产, 能够创造充分的流动性, 克服循环经济项目投资的“套牢”效应, 并且把投资风险分散化了。
(3) 资产证券化要经过担保等手段的信用升级, 为证券化产品提供有效的信用保证, 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资金参与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
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领域之一, 金融资源的配置创新, 引导企业走向主动、走向自觉, 就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金融创新是以节约资源消耗, 提高环境质量, 转移环境风险,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 以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运作规则为依托, 通过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绩效评估、开发环境金融产品, 并形成合适的金融产品结构, 为循环经济的推进提供充足的金融资金。总之, 金融业要善于捕捉越来越多的环境机会, 开展绿色信贷, 适时推动环境金融产品创新, 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摘要: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 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银行为
金融循环 篇2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金融;体系;措施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也就要与金融体系链接。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循环经济资金需求量更大。无论是研发生产技术还是建设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尤其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初期,沼气池的修建、节能节水设施的建设,优良畜种的引进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使得农业循环经济与金融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支撑的现状
(一)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农业循环循环经济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它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密不可分,而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大,农业基础设施更新快,这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政府扶持,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扶持力度有限,而农业循环经济实施主体大多为收入低资金缺乏的农户。政府和农户均难以对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便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激励的缺位
长期以来,我国将GDP增长作为对地方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目前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环保、税务等部门采用税费返还、税收减免、退税等方式实现,但对金融机构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高風险性,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却不完善,没有形成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有效诱导机制,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的商业信贷缺位。另一方面,企业受政府的影响,某些商业银行趋利避险,将追求高利润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目标。农业循环经济高投入、低收益、周期性长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相背离,再加上缺乏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支农积极性,从而使农业循环经济在融资方面较困难。
(三)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支农金融体系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支农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在有限的支农金融机构里除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有下伸网点,其他金融很少甚至没有下伸网点,使得支农金融机构覆盖面窄,不利于农业循环及时有效地获得金融支持。
(四)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循环经济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分散循环经济农业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当出现融资风险时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偿。同时,目前政府没有充分重视循环经济农业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没有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以减轻这种风险。因此,循环经济农业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三、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研发费用大等特点,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弥补当地政府投入少、范围窄、力度不够和农民自身资金缺乏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项目。其次,加大对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放宽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企业贷款要求,如降低利息、扩大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期限等,为农业循环经济营造更好的信贷环境。最后,要扶持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和民家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
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及时有效地获得所需资金,因此,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求现有的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继续支持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其次,扩大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的覆盖面积,增加服务网点。最后,建立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等新兴的金融机构以满足部分农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分散性、资金需求量小等特点的需求。
(三)建立循环经济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为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建提供风险担保,减少投资企业的风险顾虑,吸引各类资金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则,确保其能独立自主地向符合条件的农业循环经济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循环经济农业担保机构应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多形式的担保机构,充实其资金实力,充分发挥其担保职能,能够强有力地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发展壮大担保机构,还应健全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财税政策补偿两种,政府补偿即当担保机构出现风险补偿时,政府给予其一定额度的补偿减轻其损失,财税政策补偿即对担保机构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在政策上给予担保机构补偿。
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科学、和谐的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的金融环境,及时有效地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瑾瑜.对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的思考.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
[2]陶颖.关于金融支持哈尔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现代商业,2011
[3]郑宇梅.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1
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探析 篇3
一、循环经济的概述及其对金融发展的现实要求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 将绿色、共享、低碳等思想融入其中, 通过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和循环化发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 共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同时, 该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 应以资源的科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 坚持减量化原则、在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将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放置于统一发展的整体之中, 通过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最大化。由此可见, 循环经济的涉及范围和涵盖领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分别是企业、区域和社会,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逐一递增。
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 以此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和科学落实。其中循环经济对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循环经济要以金融发展为资金基础。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业化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对带动相关企业的持续联动具有极强的渗透意义, 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高成本的资源、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这其中均需要金融行业的发展为其注入重要的资金基础, 由此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换, 为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 循环经济具有公共产品特征。循环经济产品需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 虽然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能够为创新者、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其中的创新成果、科研成果仍旧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便是循环经济的公共产品特征。同时, 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 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会在某种情况之下强于自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具有较强的溢出性。从循环经济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来看, 极易出现投资成本和收益成本发展不均的局面, 这就需要在国家财政政策扶持的基础上, 鼓励金融行业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之中。
第三, 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循环经济自身的特征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其对金融资金的客观需要。首先, 持续性特征, 因信息技术、产品类型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运用循环经济相关内容的有效研究, 并将此作为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动力, 面对此种情况, 金融行业要为其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其次, 时效性特征, 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要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及时调整, 如果资金落实不到位则极易导致循环经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有利地位;最后, 阶段性特征,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循环经济其自身的需求点也不尽相同, 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对融资主体的需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 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稳定发展
第一,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金融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战略的确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以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为切入点, 将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行业创新将结合,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 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之下循环经济企业要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小污染和高科技的新型产业, 实现循环经济结构由粗放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第二, 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资金基础。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则是高水平的现代科学技术, 通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 切实有效的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共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均衡发展的多赢局面。而其中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则是建立在资金支持的基础之上, 对此, 国家在对循环经济发展给予适当财政支持的同时, 还需要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支持, 以此来攻克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二) 循环经济下金融创新面临全新机遇
第一,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经济发展以粗放型方式为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现实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难以处于均衡发展局面, 因此, 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则显得极为重要。就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 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也正是这种差距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可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新动力。金融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由此可见, 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社会整体环境的良性构建为基础, 以便促使循环经济的高效发展, 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更好的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和趋势, 引导金融行业朝着科学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 循环经济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 节能减排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之下, 要明确减排配额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保证循环经济项目的科学落实与顺利践行, 其中“赤道原则”、“碳交易”等交易规则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策略
(一) 更新金融服务理念
要及时更新金融服务理念, 为机遇循环经济的金融体系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理念为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对金融体系创新构建和稳定发展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对此, 金融企业要牢牢抓住当前循环经济的时代发展机遇, 以此为契机加强金融创新, 牢固树立金融服务思想, 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各项内容进行高效配置, 以此来不断调整金融行业的发展结构, 进而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因此, 企业要通过经济结构的科学调整和优化布局来强化自身的金融管理能力, 将金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以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
(二) 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要逐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为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共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发展局面。一方面, 要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对以循环经济为主的企业采取优先上市的发展政策, 引导其不断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积极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在现代科学技术、循环经济设备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 相关部门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金融政策扶持,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证监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管理职能, 适当降低该类循环经济企业的上市指标, 从而实现该类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重视, 在鼓励循环经济企业上市的同时, 为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资金基础, 引导循环经济企业更好的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融资运作之中。另一方面, 加强保险创新, 建立与循环经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与管理机制, 注重保险行业在循环经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分散作用, 将此作为其风险防控和转移的重要途径。
(三) 创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产品
要创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产品,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引导金融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此, 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循环经济金融产品进行开拓创新, 其中包括动态监测、循环授信等, 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过程之中。同时, 要利用信用担保的方式逐步衍生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 从多个角度最大限度的拓宽抵押担保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企业担保方式, 研究具有创新含量的抵押贷款业务, 如收费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等。此外, 要适当扩大信用贷款范围, 对表现良好、信用较高进行适当的信用贷款支持, 以此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 切实有效的提升循环经济对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 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要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 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管理框架, 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的金融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以便更好的为循环经济提供良性运作的金融服务, 实现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首先, 要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结构, 借助地方性商业银行实现资本市场的积极拓展, 从而为金融组织体系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 不断提高金融组织体系的市场竞争力;第二, 要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放在同等位置, 其中要着重发展信托投资公司, 通过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循环经济的创造良好条件;第三, 重视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引导作用, 大力开展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发展项目, 让更多的方式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中。
四、结论
金融循环 篇4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各国的国情不同,选择的切入点也有所不同。目前,国外已经付诸实践的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杜邦——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德国——回收再利用体系等四种模式。
从社会经济背景和目标看,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是已经处于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时,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目标出发所寻求的一个综合解决途径。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向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资源短缺和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时,将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经济利益与技术障碍,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与收益矛盾,若即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那么由于再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所导致的价格障碍就会阻碍循环经济模式的顺利实施。既然短时期内我国还不能在生产领域中直接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扭转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来鼓励绿色信贷、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来确立和选择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性
循环经济技术比传统技术复杂得多,往往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对设备、原材料的要求更高,技术更新速度更快,使得企业设备更新和折旧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要将循环经济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微观和宏观循环经济体系,这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可见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具体相关性如下:
(一)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特性决定了金融政策倾斜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效益型,投资收益率将大大超过传统产业的收益率。但是,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的探索和推广处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工程的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性。面对潜在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循环经济技术投资和项目建设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这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易受到仿冒、窃取等不法行为的侵害,使投资成本明显大于投资收益,出现“市场失灵”,单靠市场自发力量吸引的投资就会不足。因此,对循环经济加大金融支持,不仅需要包括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的有效参与,还需要在国家的合理规划、长期投入的基础上,辅以不断完善的信贷市场、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加强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形成各个资金提供者各司其职的金融支持体系。
(二)循环经济投资的多阶段特征决定其融资主体多元化需求
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是分为多阶段的,由于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金融价值不同,对投融资需求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研究开发阶段以科技研究的方式投入,如在基础理论环节,多以国家资助的方式投入;在由基础理论向技术转化的环节,其投融资方式是以国家开发资金与企业研究开发资金或个人投入为主的投资方式;在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环节,以及由科技成果创新出新企业的环节中,往往以风险投融资方式为主;而在产业化中后期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化阶段,往往以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证券融资及商业信贷的方式构成投融资一体化,实现完整的循环经济投融资过程。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特征决定其融资方式多样性需求
在企业层次上,由于企业属于竞争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的效益目标明确,最需要对其技术改造或新型生态技术生产项目辅以资金支持,因此其投融资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复杂多样,可以通过长期资本市场、短期债券市场或银行信贷市场融资。在产业园区层次上,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既包含社会效益,也包含企业效益,因此产业园区及其支柱企业的金融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一揽子金融工程设计上,更强调将不同投资人与多种金融工具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循环经济的产业组合、产业升级和政府发展规划。在城市和区域层次上,由于一般企业不具有独立承揽城市、区域项目规划所需的技术能力,无力承担循环经济系统设计和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规模,而且此层次上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因此只有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辅以多方参与的项目融资,才能达到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目的,推动城市和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较快发展。
三、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
针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特性和投资特征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本文重点从建立支持循环经济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和金融资源创新等几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以下相应的金融支持对策,以寻求能够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一)金融支持环境建设
有效整合金融资源、组成由人民银行牵头、银监局、商业银行、农信社、保险、证券等参加的循环经济金融服务办公室,承担循环经济金融支持规划,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金融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建立经济综合部门产业指导信息定期发布和项目推荐制度,把握循环区企业经营和投资方向,实施有效的调整;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信贷资金流向,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为基础性强、投资期较长的绿色产业、分解产业、区域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等环节提供资金保证。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
政策性银行可以直接投入政策性资金支持具体循环经济项目,还可以以贴息、担保方式吸引商业银行从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扩大“乘数效应”。国家开发银行要压缩阵线,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循环经济区域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政策导向,将支持重点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从单一职能向支持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又难以支持的领域和项目转移。
(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加快信贷体制、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和信贷考核办法的改革,建立一套有利于循环经济产业融资的管理机制,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对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商业银行应根据循环经济从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到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金融特征,选准信贷投放重点,优先支持缓解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环境污染状况、降低资源消耗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循环经济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给予有效支持,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在评估审贷、贷款到位、还款期限、贷款发放范围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
对循环经济发展及生产特色产品需要金额巨大的项目,积极组织“银团贷款”予以支持,助推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起点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循环经济企业集团快速发展。
(四)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
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注重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改革邮政储蓄业务,允许外部资本进入,巩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基础。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市场化改革,将留在县及县以下的“壳”连同资产负债进行剥离,通过出售吸引民间资本或外资进入,也鼓励股份制银行通过此方式进入县域银行领域,形成合作制、股份制、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县域金融体系。
(五)开发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工具
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建设,从长期来看有较好盈利模式的特点。从融资管理上说,这系统建设项目,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环节多,难度大,作为主要面对单个项目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适应。另外,系统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一个金融机构难以提供大量有效资金。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可以利用其开放融资、共担风险的优势,面向社会筹集大量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建设。
构建绿色抵押等银行类金融产品及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银行可以把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因素等纳入其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价程序,环境报告从会计报表的边缘内容变成主流内容。在一般情况下,环保企业可凭借其“绿色”即可获得绿色抵押贷款。并给予有良好环境记录的客户更多优惠。
开发循环经济资产证券化产品。首先,不论是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生产,还是“环境生态工业园”及绿色产业的发展,都能直接或问接地体现为会计效益,并能够相应地带来一定现金流,具备了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资产和现金流基础。其次,证券化资产提供流动性,能有效分散并转移信用风险,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资推广,资产证券化以后,投资者投资的对象不再是循环经济的具体项目,而是以“项目资产包”产生的现金流为依托的证券化资产,能够创造充分的流动性,克服循环经济项目投资的“套牢”效应,并且把投资风险分散化了。
发展适合循环经济的金融衍生工具。美国已推行了巨灾债券(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风险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不愿承担此类风险。巨灾风险证券化成为将巨灾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消除了政府直接承受环境污染等巨灾赔偿资金的负担;天气衍生品,天气的不确定性给天气敏感行业,如石油和能源业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利用天气衍生品对天气风险进行控制;排放减少信用,排污单位通过治理污染,其实际排污量低于允许排污量,该排污单位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排放减少信用(等于实际排污量与允许排污量之间的差额)。
总之,高效的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保障是循环经济得以建立和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国金融业应该善于捕捉投资机会,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环境,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对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摘要: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特性和投资特征决定其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比中外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和基础条件差异,分析探讨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如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环境的建设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邱承金.银行业应发挥四个作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03)
[2]、陈贵钧.关于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8,(18)
[3]、许江萍.将循环经济进行到底[J].中国科技投资,2008,(09)
[4]、李世友.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困惑[J].中国经济周刊,2008,(34)
浅议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 篇5
1. 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循环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道路。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 资源浪费多、环境破坏严重, 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它能够推动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 能够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比我国早, 现阶段发展状况也比我们好很多。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榜样和依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以下机遇和挑战:
a.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新技术和新科技, 这些都必须有资金的投入, 但是财政的投入是有限的, 很多资金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筹集解决, 这就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b.我国地域面积广, 地域之间资源差别也很大, 导致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大, 这就为金融业的创新提供了空间。
c.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起步早, 现在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金融管理方法和模式, 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2) 循环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金融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和促进。也就是说如果金融业发展不好,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变坏;如果社会经济发展不好, 那就没有比较健康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总之, 社会经济与金融业是共为一体的, 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趋势, 这中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 这就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动力。
(3) 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全球在循环经济背景下都在注重节能减排。在这种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各国都会分配到相对数量的减排配额。各国为了实现减排目标, 开始进行排放权的交易, 通过市场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慢慢发展起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建立起新的金融业的规则和新的交易方式, 目的是能够准确的判断、评估、管理融资中出现的环境社会风险。例如“赤道交易”和“碳交易”。这些新的交易规则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及市场。
2. 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循环经济活动的发展
(1) 金融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金融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资金的流向变化和信贷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业应该趁目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这个机会, 围绕循环经济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扶持那些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好、环境污染少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对于那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限制贷款的门槛, 淘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以此控制资源的浪费、较少污染物的排放, 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2) 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竞争是现代经济竞争的一大重要内容, 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 循环经济下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将不能实现。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事例显示:科学技术的落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严重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
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些资金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现代金融业的系统包含保险、证券、银行等, 这些都可以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 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上的依据。量化污染物的排污量、资源的消耗量和能源的使用量等生态指标, 设计有成本限制、可以交易的金融类产品, 运用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的机制。将这些指标量化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更详细及时的监督, 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 规避风险, 保障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二、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的主要途径
1. 金融业服务理念的创新
要做到循环经济下金融的创新首先要从观念开始创新, 金融业一定要充分的了解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把循环经济的发展列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战略, 金融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地位和重要性。抓住国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 创新金融发展, 提升金融业发展的服务质量。当经济结构调整好以后, 贷款的企业才能提高还款的能力和效率, 才能够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 扩展利润来源。所以金融业要转变观念, 不能将循环经济中分配的“环保指标”当做经济发展的障碍, 应该把这些指标视为降低银行决策风险和收款的有利保障。
2. 金融市场的创新
(1)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的企业先上市。对于那些拥有高新技术、资源利用合理、注重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的企业, 中国证监会制定相应的政策, 在同样的条件下优先核准这些高新公司的公开发行股票及公司上市。在情况允许下, 可以考虑降低这类企业的公开发行股票及公司上市的标准, 以此鼓励社会资源优先配置给循环经济发展类的企业。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以颁布一些具体的鼓励政策, 促进效益良好的循环经济类的企业优先上市, 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 保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
(2) 实行保险的创新, 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投入的资金建立风险分散和疏导机制。保险业是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 它具有的“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的职能注定了它将成为转移循环经济发展风险的重要方法。保险公司能够通过购买、参与风险投资基金、或购买循环型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参与到循环经济的投资中来。
3. 金融产品的创新
循环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必然要产生新型的金融产品, 否则金融创新就失去了创新的实质性的意义。金融企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要找寻新的渠道开发和循环经济相关的信贷类创新产品, 创新担保方式、拓展抵押范围, 还可以研究包含专业知识技术和许可证专利等无形的资产质押等等贷款业务。推广这类创新性新产品, 加强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服务。可以放宽对循环型企业的贷款限制, 支持循环型企业的发展。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 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服务经验开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 尽量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4. 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资金筹集保障。怎样完善创新金融组织体系,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促进地方银行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2) 积极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主要是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等。
(3) 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本支持的作用。鼓励这些依法设立的投资基金参与到循环经济的资金筹资中。以此促进社会资金投资循环型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下金融的创新。
三、结束语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国外一些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起步早, 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但是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正在进步的阶段。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必须的手段。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就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个机遇, 接受挑战, 积极创新金融业的发展, 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 韩羽萌.略谈我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所存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商业经济, 2011年17期
[2]杨蕊, 孙顺强.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卷) [C].2010年
[3]陈建青.支持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 2011年
[4]刘红林, 徐永利, 姚伟.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02期
[5]齐悦, 李慧明.促进天津市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投融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01期
[6]刘红林.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与优化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 2010年
金融循环 篇6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国经济已经领先世界开始复苏,在新格局下,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动调整路径,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旋律。
2009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加速趋势。首先,经济增长的总体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2009年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04%,而GDP同比增长6.1%,反映了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降低2.89%。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27个百分点。六大能源消费较高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其次,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各种能源加工转换的总效率提高1.55个百分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回收利用能量1935万吨标准煤,回收利用率为2.25%。最后,投资结构中,节能减排项目增幅较大。2008年11月,国家紧急部署的1000亿元用于扩内需、保增长的新增中央投资中,约200亿元是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今年1—5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15亿元、23042亿元和29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7%、29.1%和34.9%。如果我们把第一、第三产业作为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产业,把第二产业作为相对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显然,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显著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
以上数据表明,能源消费总体回升、单位GDP能耗下降,中国投资结构正经历巨大转折,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拉动力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迁,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金融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一国的金融越发达,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循环经济要大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绿色化经营就是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好的支持。
绿色金融就是将环境保护纳入金融功能的服务范畴,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进行融合,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也是金融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十一五”期间,仅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14000亿元,中央财政以每年18%的增长速度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支持,其中金融力量的支持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需要高投入,因而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特征决定了其融资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1、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倡导的3R (Reduce, Recycle, Reuse)原则以资源节约和生态效率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企业中率先实践也印证了这一模式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前提。
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与生态效率导向的技术进步推动其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资源再生产行业和环保产业比重的不断增加,同时资源生产率将取代劳动生产率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然而,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的方向从追求劳动生产率转向资源生产率。
由劳动节约的技术进步转向资源节约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增加关联行业的技术开发成本并伴随着技术的不经济性,技术开发与实施过程亦存在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自然风险。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客观上需要绿色金融手段的支持。
同时,作为新型行业的资源再生产和环保产业,在其起步阶段,受技术约束与市场规模限制,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其发展过程同样需要有相应的绿色金融手段的有效支持。
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个微观循环经济体系,由点带面形成更大范围的中观和宏观循环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
2、循环经济的投资特征决定其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特征导致对融资方式多样性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在企业层面上,由于企业属于竞争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的效益目标明确,最需要对其技术改造或新型生态技术生产项目辅以资金支持,因此其投融资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复杂多样。在产业园区层面上,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既包涵社会效益,也包涵企业效益,因此产业园区及其支柱企业的金融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一揽子金融工程设计上,更强调将不同投资人与多种金融工具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产业组合、产业升级和政府发展规划。在社会层面上,由于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只有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才能达到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目的。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约因素分析
1、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门金融政策亟待出台
高科技、节能型企业一般是新兴行业,发展前景暂不明朗,而且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出于对防范信贷风险或获取短期效益的考虑,银行大多对上述行业采取了谨慎或限制的授信政策,不仅授信总量少,而且利率上浮高、担保条件苛刻。截止目前,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尚未出台以低利率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政策,没有建立循环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支持政策,没有设立专门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绿色投资基金,服务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手段局限于加大信贷投入、给予利率优惠以及限制对污染企业授信等通用式做法,没有制定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的综合性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专项优惠措施。
2、金融服务短期行为导致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
高耗资源产业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金融对高科技、低耗能经济支持不足。无论是社会化的大循环经济,还是具体的产业单循环经济,要实现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且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目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短期行为日益明显,企业难以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来启动和完善产业循环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导致企业“短贷长用”,潜在金融风险加剧,另一方面企业挤占流动资金,影响企业优势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不仅如此,支持循环经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严重缺位,未成立专职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性法人地方金融机构,且绿色金融产品单一,对循环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
3、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尽管我国政府允许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过去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很少有政府之外的资金投资于循环经济项目。我国循环经济投融资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注入,缺少社会财力的支持。由于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财政不得不优先保证基本职能的需要,从而导致循环经济发展出现资金匮乏的局面。
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上市公司稀少,大多数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难以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同时,由于循环经济企业商业信用不畅,造成融资租赁、商业票据、投资基金债券等间接融资工具量小面窄。
四、构建支持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体系
1、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设计
目前,现有的金融制度盲区和信贷政策缺陷等问题是制约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设计一种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框架,来协调和整合循环经济运行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将社会资源和财富进行比较合理的配置,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规定其交易和补偿机制,以实现金融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互动发展。
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框架,要对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要与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制度方向一致;要有利于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的具体实施;贯彻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强化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产业政策的规范和引导;明确关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具体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
2、完善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为了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上市审批要把绿色因素考虑在内,在同等条件下,对于部分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技术力量、运作规范的大型绿色产业优先上市。其次,对于环保类中小企业或资源再生类的企业,今后亦可尝试到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再次,拓展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提升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产业转型要求不断完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提供利率优惠和信贷规模与期限优惠的政策指导,并以“赤道原则”的国际规范为依据,制定商业银行的信贷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对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从而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增加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效力。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的95%,而2008年同期仅为89%,信贷占融资的比重在全年必将突破95%。最后,成立绿色基金。绿色基金的宗旨主要是通过资助和奖励对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推动中国环境保护的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及国际合作等各项环保事业的发展。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热心环保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捐赠,以及污染者支付的环境污染费用成本等。筹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保护项目,奖励对环保事业有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保的公益事业。基金会的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或购买环保型企业的债券、有价证券和一些股票为基金增值,也直接或间接支持以循环经济模式经营的环保型企业,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建立并完善循环经济担保机制
首先,在担保机构的组建上,应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关政府单位出资建立。实行政府担保制度,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融通时的信用担保。其次,在担保运作过程中,循环经济担保机构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遵循市场规则,保证信用担保机构能够独立、自主地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循环经济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但也要尽可能地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还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提高担保的灵活性,即可提供一笔贷款的全部担保,也可对抵押不足的部分进行部分担保。最后,在相关政策上,循环经济担保机构应在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吸引大商业银行、大公司、大财团的资金支持,允许以独资、合资、合作、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担保机构,不断充实循环经济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其担保职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支持循环经济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框架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国家出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时,必须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第二,要求商业银行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产品,专门用于支持企业以“3R”为原则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企业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企业凭借生产经营项目的“绿色因素”获得专项绿色抵押贷款。第三,从信贷结构、营业收入与利润结构、费用结构着手,把支持循环经济的因素列入权重系数,并与商业银行的央行再贷款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监管因素、支持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资金投入存在专业性强、风险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等因素结合起来,对支持循环经济的营业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倾斜,降低面对循环经济生产的资金经营成本。
总之,在当代全球经济中,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融通的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发达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有绿色金融的服务驱动,必将推动循环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摘要:中国经济的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对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金融,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宁:构建中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J].中外企业家, 2006 (12) .
[2]张然斌、刘武辉、欧阳强:论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和谐金融环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8) .
[3]刘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海南金融, 2008 (10) .
[4]齐美东: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探析[J].税务与经济, 2008 (1) .
金融循环 篇7
在国际贸易的历史上, 当双方以物物交换或者以真金白银结算的时侯, 各国都是在尽力打开别国的产品销售市场, 以赚取超额利润。其间, 为此目的发生了无数的争端, 其中包括列强对华的鸦片输送和多次侵略战争。但是, 到了纸币取代金银交易的现代, 国际贸易情况却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个国家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刷纸币以换取别国商品, 只要这个国家的纸币能够被认同。美国摸索出了一条可以对长期巨额的国际贸易逆差视而不见, 通过过量印刷美元货币, 把全世界人民与其捆绑在一起的循环借贷消费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爆发的金融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带来的危害也超出了以往任何时候。以东亚的中国、日本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近些年来对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连年增加, 相应地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在美资产损失数据显然不是个小数目, 当前仍持有美国房利美、房地美等发行的约5000亿美元的政府机构债务, 股权投资和公司债券的安全性值得怀疑。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出口需求下降中国经济面临压力。
关于经济波动的解释, 古典经济学家费雪 (fisher, 1933) 提出的“债务—紧缩理论”, 认为是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本质特征是“过度负债”, 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 随着资产价格的破灭经济将出现紧缩。Michael P.Dooley et al. (2008) 的观点是, “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能是次贷流动性危机的原因, 同时流动性危机可能使美国的收支平衡出现危机, 如果二者同时发生的话, 后果将非常严重。但是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将使二者不会同时发生, 这将减少次贷危机的损害。本文应用“债务—紧缩理论”理论着重从美元过度债务循环的角度来研究此次金融危机。
二、所谓战略家们构思的能享受不劳而获的长期稳定的“美梦路径图”
1.“美梦路径图”的由来
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年代, 美国因为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国外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 就已经面临了贸易赤字的问题。然而, 当时毕竟美元与黄金挂钩, 使得美国在面临黄金储备流失的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其贸易逆差的问题, 经常性地通过提高关税、实施贸易配额和美元贬值等方式来改善贸易条件。但是, 由于美国不愿意削减其消费效用和庞大的军费开支, 仍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尼克松的时代, 他宣布了黄金禁运, 并脱离了美元金本位, 进一步让美元贬值, 以减少美元外债价值。
似乎在这个时候, 美国人意识到可能已经发现了一条可以不劳而获地安享他人财富的路径, 那就是对贸易逆差不必过于在意, 通过增发美元, 贸易顺差国家将不得已将美元外汇投资到美国, 美国人可以安享财富而不必削减消费效用和军费开支。
到了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代, 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让本国货币紧盯住美元, 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赚取大量美元外汇。由于没有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 美国在货币发行量上得以以其贸易状况为标准过量发行美元。美国之所以能够无视长期巨额逆差甚至故意制造逆差, 原因在于他们相信:由于长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 贸易顺差国家对于这些美元外汇的处理上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只能将赚取的外汇重新投放美国, 购买美国的各种证券及金融衍生品, 把钱借给美国人消费, 从而形成一种美元回流的状态。故而, 本文将该过程称为美国人之梦路径图, 简称“美梦路径图”。
2.“美梦路径图”的全过程
对于美国的赤字借贷循环, 贸易顺差国家在处理美元外汇时面临的三条选择, 如图1所示。其中, 对于贸易顺差国而言, 第一条选择路径显然是不可取的, 美国的战略家们显然也以这一点为假设而进行了下面博弈的设想。
第二条购买美国企业的选择也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危机爆发之前, 美国不会允许的确也没有允许贸易顺差国购买其关系未来经济制高点的相关企业。比如, 中海油购买美国的优尼卡石油公司的遭遇就是典型, 优尼卡在美国石油公司中仅排在第七名, 所掌握的资源也不太多。但是, 这件事就遭到美国新闻界大肆渲染, 引起美朝野震动和不安, 一些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反对, 最后使这桩收购案流产。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前提下, 美国绝没有对产业安全问题掉以轻心, 美国显然会采取经济手段之外的方式进行干预。因此, 在图中我们说购买美国的关系经济制高点企业的行为实际上被禁止。剩下的选择只有第三条路径, 把依赖低端产业靠辛苦积攒挣来的美元外汇回流美国, 为美国的消费和经济发展融资, 这样做的后果抬高了资产价格同时也压低了美国的利率水平, 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最终, 如图1所示的博弈过程, 美国在已知贸易顺差诸国只能将美元外汇投放美国的前提下, 本可以选择紧缩开支和节约消费来逐步长期赤字的贸易状况, 但是美国似乎选择了另一条途径, 通过扩张美元货币使美元通货膨胀, 并在适当的时机使美元贬值, 从而使得美元外债实际价值缩水。美元在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过贬值, 以改善贸易条件并使外债缩水。1985年的“广场协定”, 降低美元对日元与马克的比价, 协议生效后的两年时间里, 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51%。最近几年也频频向中国施压, 意欲迫使人民币升值都是这一路线的经典反映。
这样精湛的逻辑推演出的似乎是一条稳定的路径, 该路径跳出了以债权人为导向的经济思维, 是在长期的国际经济借贷关系角逐之中美国人摸索出的超出经典经济学理解之外的一条安然享用财富的办法。因而, 相当能够掩人耳目。通过该路径美国人建立了一种灵活的新型全球剥削, 达到了任一早期的帝国体系都没有取得的成就。
三、债务循环积累的扭曲借贷关系引发经济先膨胀后紧缩
由债权国将过剩的美元投资于美国的这种美元环流的过程, 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盘绝妙的棋局, 但是从其内部流程细看, 这种过程是具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美梦路径”能够稳定的关键在于需使外债实际价值不断缩水, 而不能是超出其未来偿付能力的持续增加。由于近些年美国对外战争不断, 军费开支不减反增, 国内消费水平又不肯节俭, 仅是依赖这种不稳定的剥削体系。如果外在的环境不是按照美国预先的设想所运行的话, 或者说债权国不允许其本国货币升值, 或者即使美元一定程度的贬值仍不足以改善其贸易条件。那么, 其结果势必要以剧烈的变动来改变目前的这种格局, 也就是说此处埋下了危机的祸根。
如下图2所示, 在美国贸易逆差的情况下, 美国扩张其美元货币供应量, 这些美元以贸易支出的形式流转到顺差国手中, 并最终以购买美元资产的方式回流到美国。在此过程中, 不但顺差诸国因美元外汇不断的增长而兴奋, 美国国民也同样会陶醉在资产财富增加的假象之中, 形成对经济的乐观积极的预期。一种预期刺激另一种预期, 在过度乐观的预期心理下, 过度开支, 债务积累越来越大。这一阶段特征的表面现象看似价格极度膨胀, 其本质特征含有对债权国“过度负债”的因素。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的继续攀升及储蓄率的下降, 要维持这种较高的效用水平是必然继续依赖这种借贷关系的, 从而使得外债继续增加及本国资产价格过度的膨胀, “非理性的繁荣”时期到来。
债务循环的后果是吹大了资产价格的泡沫, 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越聚越大, 金融风险相应增加, 虚拟资本膨胀的程度严重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在实体经济无法支撑泡沫膨胀的极点处, “意外的冲击”便导致了资产价格暴跌。此处的“意外的冲击”可以看作是在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早已超出了购买力的水平, 而是依赖发行债券过度借贷资金给低收入者使其具备购买房屋的虚假消费能力的时候, 而引起的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不能支撑。消费与供给的矛盾已经超越了可以调和的阶段, 再加上货币政策稍一紧缩, 便引发了以房地产为抵押的一系列债券及其衍生品价值的下跌。由于资本循环过量停留在金融体系内部, 以房地产为抵押的次级债券在美国内部及其债权国涉及面甚广, 从而使得次贷危机引发为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预期资产价格将下跌的背景下, 投资者信心崩溃, 资产价格暴跌, 投资者争相抛售其资产。各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及保险等金融机构亏损累累, 乃至破产、倒闭。而同时净资产减少, 整个经济体系收缩信贷, 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消费水平明显减少, 物价下跌, 企业盈利减少, 产出水平由于需求能力的下降而下降, 经济的萧条已成定局。
四、结论与建议
对债权国循环借贷, 不失时机地使外债缩水, 是美国人以其雄厚的科技、经济及军事实力为依托, 经过长期的借贷经验积累而发现的一条可以不劳而获的聪明的路径, 但是这条路径内在的不稳定性却引发了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新兴经济体
在经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 从中获得经验与教训的确值得认真地反思。从长期看应摆脱美元本位制、实行多元储备, 投资形式及区域多样化;应着眼于全世界的范围内而不是单单在美国购买能源、原材料及企业等实体资产;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是必然的选择。
摘要: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基本是以打开他国销售市场、卖出商品赚取利润为目的。但是, 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新的变化, 美国无视其长期巨额的国际贸易逆差, 循环借贷消费, 终于将美国经济推向了危机。本文首先通过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美国无视其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 描绘出美国的一些战略家们可能构思的能够长期稳定地享受不劳而获的“美梦路径图”。拓展费雪的“债务-紧缩”理论阐述了美元过度债务循环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债务循环,金融危机,贸易赤字,美梦路径图
参考文献
[1]Michael Mah-Hui Lim, 2008, Old Wine in a New Bot-tle:Subprime Mortgage Crisis—Cau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P.O.Box 5000Annandale-on-Hudson, NY 12504-5000, WorkingPaper No.532, April.
[2]Michael P.Dooley, David Folkerts Landau, Peter M.Garber, 2008, Will Subprime Be a Twin Crisis for theUnited States, NBER Working Paper, No.13978, April.
[3]Irving Fisher (1933) , “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gread depression”, econometrica, 1933, vol.1, No.4, pp337-357.
金融循环 篇8
一、完善海南循环经济金融支持机制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制度、政策、手段的支持,而金融正是重要的推动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金融对社会经济资源的调节。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形成,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资源,最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亟须探索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以推动海南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人类对生态资源的需求是无限增长的,而生态环境对生态资源的供给却是有限甚至是递减的,这对供求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全过程,集中表现和严重后果就是产生了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发展循环经济,化解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两大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健全的生态条件、优良的环境质量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的全过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要素。所以,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之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海南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2005年,按照中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进行了修编,特别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赢”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解决好海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实践生态文明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严峻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生态文明给陷入困境中的人类带来了曙光。科学发展观把握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而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因子矛盾和社会因子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践生态文明,就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海南经济,坚持绿色增长,逐步走出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误区,从而使海南在绿色GDP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经济特区的历史跨越,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繁荣之岛、和谐之岛。
(三)解决资源缺乏、依赖性强的迫切要求
作为岛屿省份,海南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铁、锆、钛、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但考虑到海南社会经济发展起步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追赶目标,总体上仍然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从长远看,即使是海南的优势矿产也将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以水资源消耗量为例,2003年,海南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为663立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465立方米,比广东、浙江高出更多,已经造成水资源的紧张。洋浦开发区已形成浆纸和炼化两大龙头产业,但洋浦是资源性缺水地区,目前这两大产业都是高耗水行业,淡水资源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海南岛土地总面积为5 086.15万亩,其中,已开发利用的2 809万亩,占总面积的55%。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海南对外部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长期以来依靠内地资源。当前,海南的煤、石油炼制油类、钢材等重要矿产品都需要从省外市场输入。海南的土地资源前景也不容乐观,2004年全省人均占有耕地1.38亩,低于全国1.43亩的平均水平。目前海南粮食、木材等农林资源已出现供给不足。资源短缺虽然可通过外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一个依赖外部资源同时又是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因此,必须推行循环经济,减少开发建设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影响,以保护好海南热带岛屿生态系统,实现海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发(R&D)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
“技术进步是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去探索。为了取得技术创新的成果,必须投资于研发、开发、技术的普及或市场推广等,而且还要投资于另一项关键性的要素——人力资源。”
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技术比传统技术复杂得多,往往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对设备、原材料的要求更高,技术更新速度更快,使得企业设备更新和折旧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风险的过程,中间需要经过多次惊险的飞跃。循环经济企业的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并且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就会高速成长。同时,循环经济技术能广泛地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级化。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金融安排和支持,使技术创新获取发展所需要的充裕资金。
(五)循环经济结构优化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
金融支持体系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结构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循环经济的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产业组织结构代表着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而技术结构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能耗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技术结构。如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重点领域———重化工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还很分散,大量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充当着行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市场作用,调节经济结构的变革。这必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结构的变动。
二、构建海南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金融支持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形成完善的金融支持的动力机制,如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支持循环型企业上市融资等,对于实践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个人所需资金给予利率优惠,以充分调动企业、个人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推动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的金融支持机制
加快市场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市场化的金融支持机制,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以政府投资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循环经济建设,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资机制。建立合理分工、协同运作的金融体系,降低资金运行成本,提高金融交易效率。要尽快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相结合的资金协同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鼓励各种经济主体积极兴办直接为循环经济服务或者有商业取向的不同体制的金融组织形成的金融“超市”,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现代金融服务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支持。
(三)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风险投资机制
应当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风险资本供给体系,政府必须从以前的“唱戏人”的角色转换到“搭台者”的角色。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为民间投资主体参与风险投资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强化风险投资的治理机制,避免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和初始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从而保障风险资本融资渠道的畅通。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人才激励机制
未来循环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于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对循环经济人才培养的投入。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养循环经济建设所需各级各类人才。要按市场规律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确立能够吸引人才从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要尊重知识的价值,鼓励人才成长,允许通过知识和管理入股,现实个人价值。
(五)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机制
健全的金融体系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动员起来并引导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上去,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如果金融体制落后和缺乏效率,就会束缚循环经济的发展,限制资金的积累,制约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多样性需求的金融服务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保障,从而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三、完善海南循环经济金融支持机制体系的措施
循环经济是海南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支持机制建设是海南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完善海南循环经济金融支持机制,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优化政府治理结构,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尽管市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却并不总是恰到好处。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政治决策来补充市场决策。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治理机制,优化政府职能可以节省治理的制度成本,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条件。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发挥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导向作用,要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中央银行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
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将资金导入急需的循环经济领域与地区;要鼓励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向循环经济领域,并引导其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要制定绿色信贷政策,为商业银行支持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基本的政策依据;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资源,建立金融业内部的相互配合机制,使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金融机构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建设的合力。
(三)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金融安全区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支持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引导和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必须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改善投融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加强社会信用意识的宣传和信用法制建设,打击逃废债现象,促进循环经济和金融的良性互动,从而打造金融安全区。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是实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点。金融部门在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金融业稳健运行,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金融政策中资金投入和风险度的监管,以保证产业金融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的运用效率。
(四)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导向相结合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支持模式
市场机制是使金融真正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是促进金融资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因此,要以超前性战略动员国内外资本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建立市场化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支持模式就成为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这种金融支持模式,能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导向两种力量的作用,推动海南循环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健全的金融体系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动员起来并引导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上去,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如果金融体制落后和缺乏效率,就会束缚循环经济的发展,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制约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因此,海南要进一步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多样性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保障,从而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六)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扩大融资渠道
在市场经济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更应注重市场融资的战略选择和金融创新。因此,海南省政府要采取相关政策,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融资的政策机制,加大对循环项目建设和循环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风险投资从事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动循环经济融资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我国保险业所具有的金融功能,必须不断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散与疏导机制;积极参与碳金融交易市场,以推动海南循环经济的发展。
(七)在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部门在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金融监管机构通过有效监管推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投资决策,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规范企业行为,完善信用制度,为商业银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用基础,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八)完善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法制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制度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我国循环经济的理念产生的比较晚,传统经济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立法较少,还没有全面、综合调整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因此,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措施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可使资源环境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即使遭到破坏,也可较快得到修复。解决循环经济金融支持过程中的“政府失灵”现象也必须以法制为基础。
用法律手段,就是要做到在法制的规制下,循环经济主体以及政府必须接受循环经济相关法律的约束。
参考文献
[1]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N].海南日报,2005-06-17.
[2]F.M.谢勒.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M].姚先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韩宁.完善海南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对策探讨[J].特区经济,2010,(6).
[4]李虹.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J].东岳论丛,2006,(3).
[5]杨涛.全面创新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6-10-13.
[6]韩宁.金融支持海南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7]杨青.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思考[EB/OL].www.xhjj.net,200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