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循环

2024-07-25

价值循环(通用8篇)

价值循环 篇1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波特 (M.E.Porter) 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意义深远。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生产力发展同时带来的资源浪费、资源紧缺, 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波特的价值链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应该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对价值链理论进行调整。

一、综述

(一) 波特理论

迈克尔·波特 (M.E.Porter) 在《竞争优势》中提出, “价值是客户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波特把企业的活动分为主要活动 (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出货后勤、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 和辅助活动 (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活动) 两大类”。波特同时提出“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下游买方的价值链连接, 这一大串的活动构成价值体系。”

(二) 其他学者的研究

理查德·诺曼 (Richard Normann) 强调将价值链延伸, 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 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价值链变成了一个网链。寇伽特 (Kogut) 认为, 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 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 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开普林斯格 (Kaplinsky) 在Porter价值链模型基础之上, 把企业间的联系也考虑进去, 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外化, 将资源集中于特定的领域, 将焦点缩小到核心业务, 仅保留关键的环节, 其它环节借助于市场寻求外部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而且他在价值链中加入了回收利用, 但没有展开深入研究。

(三) 小结

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研究的价值链是企业间的, 即波特提出的价值体系, 本文称之为产业价值链;第二个共同特点都是从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企业出发, 即制造商, 本文也对从制造商角度出发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研究并对制造商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研究。研究普遍是从一个生产企业价值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 价值正向流动, 没有研究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价值链理论应如何调整。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正向和逆向流动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 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 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所以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中既包括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回收厂的正向交付过程, 也包括回收厂—消费者—分销商—制造商—上游供应商的逆向回收再利用过程 (如图1所示) 。为实现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目标, 正向交付需要尽可能减少浪费, 逆向回收再利用需要尽可能提高废旧物品通过再制造和再使用重新进入新产品的比例。

2.报废回收、再制造———产业价值链延长

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产品使用后残余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就延长了产品价值链, 延长了该产业的价值链, 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产品报废后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 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资源价值, 商品达到使用年限后如果不能被回收利用, 就不能实现资源的再生, 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也就不能实现价值逆向创造, 所以价值链应延伸到报废回收。要实现价值逆向创造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是实施生产者责任制, 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制定有资质回收企业对报废商品进行回收处理。

3.以副产品为节点成网状化

由于循环经济条件下, 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必须进行处理, 而不能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或丢弃。企业在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后, 可以作为其他产业中的资源进行重新利用, 以使企业在副产品和废物的回收处理中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可以把处理后的副产品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 以副产品的传递为价值链的一个个节点, 使得该产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 从而变得网状化。

(二)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补充

根据上文分析, 本为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应该如图1。

以一个制造商为研究对象, 其上游有多个供应商, 供应商也有自己的供应商, 继续向前延伸;其下游有多个分销商, 然后是众多消费者。制造商从供应商处采购开始了价值投入, 然后生产产品并交给分销商, 这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当消费者购买了产品, 其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不同价值链通过副产品供应和采购形成交叉, 呈网状结构。

当产品报废后, 通过分销商交还生产企业或由回收企业负责回收, 这是逆向的价值投入, 然后进行分类、测试, 将功能较好的零部件交给制造商或供应商进行再制造再利用, 将不能修复的零部件由有资质企业作为资源回收进行再生利用, 这是逆向的价值增值, 这些再制造的零部件和再生的资源又可以运用到生产领域, 从而实现其价值。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内部价值链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着重点主要在于形成正向和逆向的循环, 是否能使整个价值的循环起来关键在于产业中核心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 汽车生产企业是核心企业, 要使报废汽车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收, 必须在产品将设计为易拆解, 材料易回收, 有毒物质少等。另外核心企业的采购是否绿色环保决定着其供应商的生产是否绿色环保, 核心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影响着消费者是否进行绿色消费。所以本文也对核心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内部价值链进行了研究。

(一)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的转变

在波特模型中, 认为企业从事一列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一个企业在创造企业价值, 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价值。笔者认为在循环经济条件下, 应以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考虑如何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组织、副产品的处理以及最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保证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

2.辅助活动

技术开发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开发环境友好技术, 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 包括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生产原料投入以及使用可再生原料;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少, 有害物质排放少;并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

采购环节, 循环经济强调进行绿色采购, 优先采购具有良好环保性能或者采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或者服务、再或其他企业副产品, 以考虑到该材料的社会与环境成本。企业应通过建立绿色采购认证管理体系, 对采购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绿色认证, 推动和促进上游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绿色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需要对所有员工进行良好的循环经济理念的灌输, 关系到价值链每个环节。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应更好的服务于节能、降耗、减排、可回收。

3.主要活动

生产环节, 循环经济倡导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减少使用原料和能源使用不充分、产生废弃物较多的生产技术。

内外部后勤活动, 循环经济要求必须有逆向物流以及副产品处理。注重对逆向物流的运作和实施,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再利用及合适的处理。循环经济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使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料, 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 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

市场销售环节, 进行绿色营销, 并对副产品进行销售。企业应分析市场的绿色需求, 制定绿色营销的战略计划, 制定适宜的绿色产品的价格, 选择分销渠道, 实施绿色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也引导大众建立绿色消费观念。

售后服务环节。在加强产品回收、包装回收的同时, 大力培育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的处理, 促进废物增值或污染减降;创建新的废物资源化部门, 包括回收分类、拆解、再生利用以及废物信息系统, 这将是实施产业生态结构重组转型, 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门。

(二) 基于循环经济对传统模型的补充

根据上文分析, 本为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内部价值链如图2:以体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社会价值为出发点, 在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中贯穿循环经济的思想和运作方式。注重培训中灌输循环经济理念, 开发环境友好技术, 实行绿色采购, 充分利用副产品, 进行清洁生产, 对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并尽量回收。

价值循环 篇2

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t废弃物的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对于煤矿而言,就是要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以及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等资源,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复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使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循环建设,徐矿集团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徐矿集团正在着力打造以庞庄煤矿为核心的西部循环经济区、以旗山煤矿为核心的东部循环经济区和以张双楼煤矿为核心的北部循环经济区。其中,西部和北部循环经济区已趋于完善,东部循环经济区正在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在路径选择上,必须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将“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转变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的循环经济。

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洗精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最大,必须加大对煤炭深加工的力度。

煤矸石的主要用途有:煤矸石发电、制砖、筑路、回填和充填塌陷区等。主要是将洗选矸石和煤泥掺入电厂燃料,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煤矸石发电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直积极推广。煤矸石发电厂由于燃用煤矸石热值低,导致发电成本高,规模效益难比大电厂,竞价上网没优势,但是国家有优惠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以198号文件下发的《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自201月1日起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同时煤矿利用煤矸石发电,最大的效应还在于环保效益。建设煤矸石电厂,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煤矿解决煤矸石污染占地问题和矿井水的问题,可以把矿井水集中处理后的水作为公共用水,送往矸石热电厂、选煤厂,并在选煤中通过不断挤压和沉淀循环利用。同时还可以用电厂灰渣和烟囱灰来转化为新型建材砖,实现矿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煤矿的接续产业。徐矿集团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在庞庄煤矿工业广场内,安装2伊300MW(CFB)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消耗西部矿区矿井、选煤厂生产的煤矸石及劣质煤、煤泥,年消耗量约为260万t,可彻底解决煤泥、煤矸石污染问题;并能充分利用庞庄煤矿庞庄井和东城井疏干水共计2950m3/d,使庞庄井和东城井矿井疏干水利用率达到100%。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循环经济区的核心。

徐矿集团目前已经兴建了3座煤矸石砖厂,年产矸石砖约6000万块。矸石砖中的矸石含量约占40%~80%,矸石砖的强度比普通黏土砖强度高。发展矸石制砖不仅可利用矸石资源,节约黏土,同时还可利用煤矸石所含的发热量。徐矿集团从1979年开始利用矸石充填和加高路基。据统计,多年来回填铁路路基12.53km,回填公路路基94.5km,共充填煤矸石880余万吨。徐矿集团利用部分矸石进行井下回填,或者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复土造田,现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煤矸石作为煤矿的主要附产物,长期被当作废物排放成矸石山。徐矿集团自筹资金8000万元,建设年产2援6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现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吃掉煤矸石30万t,大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使煤炭产业链条得以延伸,同时实现利润900万元,解决160人直接就业、拉动其他岗位300人就业。目前在建的2伊135MW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建成后年消化煤矸石90万t,不仅煤炭主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将被逐步消化,腾出的土地得以复垦绿化,而且煤矸石电厂产生的炉渣就是水泥生产的熟料,为建设年产50万t水泥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矿集团抽放出的瓦斯,除供给市里约10万m3外,还自筹资金1300万元,利用旧锅炉房,于1月建成了10伊500kW的煤层气发电站,年发电量2400万kWh。不仅使原来排放上天、污染大气的10万m3瓦斯气得以利用,解决了自己40豫的用电量,还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配套安装了洗澡用水、冬季供热、职工公寓中央空调等综合利用热能的设施,一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

徐矿集团目前矿井水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5.1排供结合原新河煤矿矿井排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通过对井下所有涌水进行动态监测,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综合评价为良好级(玉级),属于玉类矿井水。以“排供结合”方式成功地实施了供水能力为每天5万t的一期供水工程,向徐州市区市政管网供水,解决城市居民自来水水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将井下水仓改造成反应沉淀池,加药沉淀,然后将清水排到地面,实现矿井水的地下净化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作为工业用水或者用于农田灌溉。张集煤矿、庞庄煤矿等采用“矿井水—加药—井下水仓沉淀—地面沉淀调节池—加药—净水器—除氟—消毒—清水池—利用”的水处理工艺,一部分水作为地面工业广场用水,另一部分水进入三塔式净水器,经离子交换、除氟、消毒后净化成饮用水,供职工饮用。处理后的矿井水供给本矿作为工业用水供生产使用,多余的部分排入矿区周围的水体作为农田灌溉用水。

价值循环 篇3

波特(Michael Porter,1986)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他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1]。价值链指的是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与设计,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加工出制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消费者使用后的最终处置。生产环节只是所有价值增值环节中的一环,每一环节中又包含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比如,生产环节就涉及原材料的加工、内部物流控制以及成品包装等活动。虽然,价值链常常被视为纵向的联系,其实链内的各环节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不仅公司内部存在价值链,一个公司价值链与其他经济单位的价值链也是相连的,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Value System)中,而且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

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与合作共生企业发展模式的提出,企业不仅注重竞争的优势产生而且开始广泛开展合作,获取合作共赢。于是,学者开始探讨价值链的外部延伸,主要包括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价值网的形成等。在价值链条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方面,克鲁格曼(Krugman,1995)曾经探讨过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由此,使得价值链中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后,阿尔恩特和凯尔科斯(Arndt and Kierzkowski,2001)使用“片断化”(Fragment)来描述过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就使得同一价值链条的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被组织了起来,这一跨界网络可以由一个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由许多企业分工合作完成[3]。

综上,可以发现,虽然价值链的内涵从产生至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价值链的整合与价值网的形成方面,仍旧没有很好的理论进行支撑,价值链的外部整合往往停留在理论上的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方面,这些只能是一种契约上的关系完善,而不能实现价值上的连接,不能完全支撑一个巨大的价值网的内在连接关系,因此,需要有一种更稳定、更强大的连接机制改善企业、产业的价值体系。

二、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对价值链的启示

(一)循环经济发展原则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4]。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3R原则)[5]。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再利用”原则。

“再利用”(Reuse)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3.“资源化”原则。

“资源化”(Recycle)原则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在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对价值链的启示

1.价值链延长。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对产品使用后残余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价值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此特征的典型案例就是著名的“杜邦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用。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实践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即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现在的杜邦公司已发展成一家以科研为基础、提供提高人类在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全球性企业。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 000多人,2001年总收入为247亿美元,在财富500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70位。

2.价值链网状或环状化。

由于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必须进行处理,而不能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或丢弃。这就使企业必须尽量地对副产品进行处理,并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以平衡处理成本。这样就可以把处理后的副产品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这样就使得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6]。

三、循环经济下的价值链重塑机理

(一)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延伸机理

循环经济下,企业价值链也能通过内部重组和外部延伸实现价值链业务流程和生产活动价值增值能力的增强,提高企业价值链的效率。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延伸,能大大增强价值链的链长和链强,实现企业价值的纵向和横向循环,提高企业价值链创造价值的能力。

1.内部重组。

企业价值链上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通过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组,实现基本活动的循环,并使部分辅助活动在重组过程中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转变为基本活动。如一些化工企业在处理废弃物时按照传统价值链理论它将归属于内勤活动,但经过循环经济的重组整合,该活动变为生产运营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企业价值链内部重组的实质是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改造价值链,使价值链的载体——物流链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而完善价值链的运营机制。

2.外部延伸。

外部延伸是企业保持系统开放性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价值链是一个封闭体系,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转过程中,随着资源、能量、信息的消耗,价值链将进入“死循环”状态,企业系统将面临“灭寂”的危机。只有将企业价值链的“触角”延伸到外部环境中,才能为企业系统引入负熵流,实现企业系统的自组织,使企业价值链的循环保持生生不息。

(二)产业价值链的强链整合机理

产业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在产业链上的价值体现,是以产业链运行为载体的价值循环链条。产业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相互衔接的整体。产业价值链不能仅仅通过联盟、契约和简单的利益关系维系,而是价值运行的内在需求的结果。只有产业价值链存在强链关系,产业价值链才能稳定,才能形成一个价值整体,才能通过加速价值流转创造更多的价值。产业价值链的强链整合表现为:

1.循环。

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这就决定了价值链上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价值链的循环特征。

2.增值和扶持。

产业价值链的增值表现为通过投入将其转化为价值增值的过程。在波特价值链模型的上游,首先供应商提供投入,然后企业在价值链上增加价值,再交给价值链的下游,即其他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这种依次、连续稳定的价值增值和传递过程一部分需要借助某种实物形式来表现,另一部分则存在于服务的过程中。扶持表现为企业价值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投入来实现和强化。

3.系统整合。

处于价值链中的单个经济个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其经营行为表现出它与价值链上其它企业的紧密关联性。正是由于这种紧密关联性,才使得价值链上的企业构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系统,表现出系统特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系统中的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孤立存在,系统中个体的行为是以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应该用统一的、联系的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价值系统中的企业[7]。

(三)区域价值网的勾连共生机理

区域价值网是一个区域的各个产业通过循环经济的作用实现的价值连通网络体系,是区域经济价值流转的大循环。在一个区域内,存在着各种产业,如果产业之间不能存在价值连通和价值交换,那么区域经济将陷入“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困境,区域价值体系终究要覆灭。但如果区域价值链能互相勾连、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共生的生态网络,组成一个生态位重岚叠嶂的系统,将实现区域经济的欣欣向荣。

1.勾连。

勾连是指通过循环经济实现不同产业间的实物流发生交叉汇合,而最终导致产业价值链也互相连通的现象。勾连并不是要实现所有产业所有价值节点的互相连通,而是在循环经济引导下的必要环节上实现点与点的对接,使不同产业之间通过微小的接触点交换价值,实现价值的大循环流转。在一个区域的循环经济价值网中,这种点与点的勾连是无处不在的,但又不是无处都在的。无处不在是指勾连的数量大,且是动态的,只有价值动态流转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不是无处都在是指区域价值链的勾连不是以面的形式发生的,产业间的价值交流往往发生在产业内某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产业的企业的价值交换环节。

2.共生。

共生是循环经济的特征与目标之一,只有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多种经济实体共生的多样性生态网络,区域经济才能和谐发展。共生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共同存在状态,而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的共生,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就能相互推动,加速价值流转,实现价值增值。

3.生态位弥合。

在区域价值网络中,存在着许多未曾开发的生态领域,即空白小生位。循环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诞生,很好地填补了一些空白小生位。而小生位的填补不仅实现了小生位的价值创造,其意义更在于实现了价值链网的更大范围连通,为区域价值网的价值交换提供了更多机会,提升区域价值网价值实现能力。

四、结语

循环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我国保持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延续与改造,保持传统价值链价值增值的优势,但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链在产业、区域上的连通,使价值链成为“点——链——域”的环网状价值体系,大大提升价值链的价值增值能力。笔者通过研究循环经济下的价值链重塑机理,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完善,是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方琢.价值链管理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2(2):30-32.

[3]Richard Normann and Rafael Ramirez.From Value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Desinging Interactive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75(4):65-71.

[4]黄永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概况[J].上海建设科技,2004(3):19-21.

[5]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模式建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494-498.

[6]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25-30.

价值循环 篇4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就流程制造业而言,此类企业基本为粗放型生产模式,资源利用率低下,废弃物损失价值较高,因为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空间巨大而被纳入了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行业范畴。然而,在以往的循环经济实践中,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偏重技术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分析方法,立足于从工程的角度来探求相关解决措施与方案,缺少一种与之结合的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会计、统计及其它经济数据难以充分利用与挖潜,经济可行性分析及动态价值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因此,本文将在物质流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资源价值流动为核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基本理论

循环经济价值流主要是指资源价值流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 使循环经济价值流理论发挥功能作用的理性知识体系。 它在具体层面上可分为概念体系部分和理论要素部分。其中,前者指以资源价值流为核心,由若干相关概念组成一个集合,反映资源价值流的本质属性;而后者则主要包括资源价值流的目标、主客体准则依据、内容体系、框架结构等方面。在本文中,把“资源”界定为输入企业的原料、材料、能源等实体物质,具有资源的物质特性和价值表征; “流”的学术思想来源于生态学[1],用来揭示其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强度和速率。因此,可将“资源价值流”界定为资源在时空流动中的价值转移。它以资源流动分析为基础,按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标准,描绘资源在链、环、网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变化形态,归属为动态的价值范畴。这里的“资源价值”是一种“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价值概念,不仅包括现行会计系统中的价格、成本、收入等尺度,而且还包括物质流对环境系统的损害价值。通过计量这种环境损害价值(即由社会或居民承担的“外部成本”),可客观合理评价循环经济的真实效益。资源价值流的概念体系可界定为图1所示。

在图1中, 材料流成本是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消耗的材料、 能源等物质所发生的费用; 物质流成本则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发生的材料、工资及制造费用的总和。它等于材料流成本与本环节的加工费、制造费之和。而资源流成本是指在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 各生产环节所发生的材料消耗、人员工资、制造费用及废弃物对环境损害的评估额之和。它等于物质流成本与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值之和。

3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核算与方法体系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核心内容是资源流转价值的计算与分析,其方法体系构建也以此为中心进行。本文运用资源流成本逐步结转方式构筑其基本方法体系,以资源流成本概念为基础, 可构建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基本计算方程式[2]:

RVi=RUVi+WLVi+WEΙVi(1)

其中, RV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成本;RUV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的有效利用价值;WLV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损失价值;WEIV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价值。以元素流分析[3]、JEPIX、MAC,荷兰的Eco-indicator99,瑞典的环境优先战略(EPS),瑞士的Ecopoint等,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相关的评价方法。

以LIME(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为例,LIME依据结合法以及AHP法确定各端点之间的重要性清单,计算特性化系数和损害系数。并详细划分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11个环境领域中的1000种环境物质,以其为评价对象,通过下式求得单一货币化指标:

j=1Ji=1ΙsiDFijWΤΡj=i=1Ιsi(j=1JDFijWΤΡj)

式中:si——物质i的生命周期清单;DFij—物质i对保护对象j的损害系数;WTPj——保护对象j的1指标单位损害回避意愿支付额(Willingness-To-Pay)。

4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分析与评价体系

根据循环经济价值流的计算原理与方法,可以采用“资源流成本计算”“外部损害价值评估”“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三种方法的融合集成来进行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4]。其主要思路可见图2。

在图2中,“资源流成本计算方法”用于正确划分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价值与废弃物资源损失价值,有助于改善潜力价值发现与实施效益评价。“外部损害价值评估方法”则反映企业排放废弃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将两者融合,则可形成“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评价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企业循环经济决策参考(如图3)。

如图3所示,对于A环节来说,其内部资源流损失价值和废弃物损害成本都较高,可供改善的空间最大。改善至A′点后,内外部成本同时减少。而B环节改善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高,但至B′后,可大量改善环境状况(尤其是对超标废弃物), 也在优先考虑之列; C环节的改善比D环节更有提高内部效益的潜力,故优先之。而D点的两者价值都比较低,暂时处于最合理化状态,目前不需要调整。

以分析结果为依据,进入不同流程环节、产品生产线及生态工业园各企业,可采用以企业或产品为对象,探索企业输入端资源投入量、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循环量、输出端的产品及污染物排放量与资源流转价值、产值及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确定其基本框架定位。将其抽象成数学等式为:

Rti=RsiFciΗxi(5)

其中,Rti——第i流程单位资源投入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资源投入量); Rsi——第i流程资源生产率(产值/资源投入量); Fci——第i流程增加值产出率(经济增加值/产值); Hxi——第i流程环境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加值)。

由式(5)可得, Rti表示企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程度。它可分解为右边三因素的连乘积,并一一对应于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三大目标:在产值规模不变或增加的前提下,企业资源投入相对节约的程度,体现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原则;经济增加值与产值相对比重的大小,体现资源的再利用原则;单位经济增加值涵盖利润、息税及人工,其每单位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直接与废弃物资源化相连,体现再资源化原则。

以式(5)为基准,可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层次指标体系,并以因素替代方式进行延伸分析与评价。可从流程的“资源输入”“资源消耗”“半成品或产品的输出”三个端口分别设立指标方程式,形成分析与评价模型。初步考虑是:

在资源输入端,可建立:

Rsi=11/Νsi+1/Ysi(WRri+ΖRri+ERri)(6)

式中,Rsi——第i流程资源生产率(产值/资源投入量);Nsi——第i流程能源生产率(产值/能源投入量);Ysi——第i流程原材料生产率(产值/原材料投入量);WRri——第i流程外购新资源投入率(外购新资源量/资源总投入量); ZRri——第i流程自采新资源投入率(自采新资源量/资源总投入量); ERri——第i流程二次资源投入率(二次资源投入量/资源总投入量),即从企业角度考虑的资源循环利用率,其又可分解为:

ERri=1ΖSRriΗΖRriRΙΟi(7)

式中, ZSRri——第i流程再生资源化率(二次资源再生量/循环利用量);HZRri——第i流程回收再资源化率(二次资源再生量/总产量);RIOi——第i流程投入产出比(总产量/投入量)。

在资源消耗的生产流程环节,可建立:

Fci=RUVri+WLVri-RRUriRVSriRVEAi(8)

式中,Fci——第i流程增加值产出率(经济增加值/产值);RUVri——第i流程资源成本有效利用率(资源有效利用成本/资源流成本);WLVri——第i流程废弃物成本损失率(废弃物损失成本/资源流成本); RRUri——第i流程内部循环利用率(内部循环利用成本/资源流成本);RVSri——第i流程资源成本生产率(产值/资源流成本);RVEAi——第i流程单位资源成本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资源流成本)。

此环节以资源流价值与产值、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关联分析为核心,分解重构可得资源流价值有效利用率、废弃物价值损失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单位资源价值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利用相关指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环节资源价值流转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及评判的基础上,即可为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在输出端,可建立:

Ηxi=EVAVi1DEDVi=EVAΡi(1-RDri)(9)

式中,Hxi——第i流程环境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加值); EVAVi——第i流程单位经济增加值的外部损害价值(污染物外部损害价值/经济增加值);DEDVi——第i流程单位污染物的外部损害价值(污染物外部损害系数);EVAPi——第i流程单位经济增加值的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经济增加值);RDri——第i流程回收处置率(回收处置量/污染物产生量)。

通过上述指标模型,可明晰企业资源物质流动与价值流转之间的内在机理,评价资源在输入、消耗、输出及循环环节的效率,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提供应用模式支撑。

5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应用流程体系

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应用流程体系如图4所示。

其中,现有数据基础主要包括技术质量月报、会计核算数据、环保统计数据等,包括资源流转数据(原材料)、能源流转数据(电油煤)、设备工作时、工艺、人工、利润及收入、废弃物排放量等;然后通过资源流核算系统,得出相关资源的价值量信息,形成相对应的资源价值流转图表;通过对企业现场资源流转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效率、生汰效益等的分析,就可确定企业循环经济的改善重点,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合理规划,在管理层实施有关措施予以改进或完善后,再次予以比较分析与评价,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差距;最终总结挖掘,求得企业资源价值的最优流转模式。显然,通过此一系列的PDCA循环,即可形成在循环经济环境下的价值流的独特应用模式。

6 结论

本文是以我国的流程制造业的循环经济价值流为研究对象,符合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对现行理论来说,具有如下创新:以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为基础,跟踪、描绘资源的物质流动与价值循环,采用会计学的成本、收入、利润及资产计价理论,结合资产占用的来龙去脉变化路径,将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价值运动向价值运动与物质运动、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资源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扩展。如将本方法予以实践,将对流程制造业开展循环经济、追求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同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镭,刘晓洁.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J].资源科学,2006,(5):9~16.

[2]周志方,肖序.循环经济下的环境会计创新与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理论构架与方法体系[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9.

[3]Onishi Y,et al.Implementing material flow costaccounting in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C]//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clearnerproduction,eco-efficiency in industry and sience(volume 24).Springer Netherlands,2008:46~52.

[4]肖序,金友良.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财经研究,2008,(10):122~132.

[5]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珏.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979~982.

[6]卜庆才.物质流分析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06:122~126.

价值循环 篇5

电力产业价值链是以电力产品为对象的价值链和增值链,它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前提,以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企业间协调运作实现价值的增值,即以发电企业为核心,由发电、输配电、终端用户等价值增值环节共同组成,链上企业都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协同效应共同获利。2002年电价机制改革,电力产业重组,初步实现厂网分离。发电集团借此进行产业结构和电源结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结构,提升了企业经营质量和资本运作能力,增强了发电行业的竞争性和抗风险性。

目前,我国电力生产几乎被五大集团所垄断,对区域性输配电企业拥有话语权,限制了配电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输配电企业保持较高行政性垄断特征,高垄断性以及强购买力又左右了发电企业运营。“链节”相互制约的垂直格局显然限制了发电与输电企业进一步获得成本节约和经营利润的机会,这与产业价值链理论是相违背的。另外,我国以煤电为主体的电力发展模式,急需大量煤源,而煤价频繁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巨大的煤炭消耗量必然要付出废物处理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环境成本代价。再加之输配网络设施老化以及无形电能损耗,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因此,随着电力需求的剧增、能源危机的加深以及环境治理的要求,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瓶颈”,迫切需要探求新的发展模式。

二、对电力产业转向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的认识

电力产业向循环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应该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为电力产业转型及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而与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应用则为企业节约成本和联合增效提供了具体思路。循环经济要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禀赋优势,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产业价值链则以跨组织视角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延伸,深刻挖掘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描述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而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是在考虑资源稀缺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前提下,强调产业价值链运行过程中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益增加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增收,还包括环境改善、资源节约等间接经济效益的额外获得,即从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上共同实现产业价值链增值。可见,面对能源紧缺现状和环境压力,探索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对“生产量大、消费量大、废弃量大”的火力发电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循环经济优化电力产业价值链的具体策略

电力产业价值链通过电力企业对电力产品的持续生产、传输、配送、维护等各个工作环节价值重新评估和整合,致力于提供终端用户满意、质高价优的电力产品,最终实现电力产品的价值与增值。增值过程更多体现在各个链节区内资源配置合理程度和链接点处“原材料”、“中间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流畅与集约程度。下文针对电力产业价值链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产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一)发电环节

火力发电多依赖于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处理程序复杂,污染较严重,是进行价值链优化的重点环节。火力发电企业内部价值链一般按由“煤-水-汽-电”的工艺流程构成,流程中存在众多的价值增值环节,更多体现的是由于有效管理所获得的资源充分利用和成本节约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各个环节价值创造和成本耗费都会影响到整体发电环节价值链价值增值程度,甚至会影响到垂直下游企业的价值链运行情况。如能实现发电环节及其具体环节的优化,企业减本增效效果将十分明显。

一是生产经营。这是发电企业价值链的主体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电能尤其是火力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三废”污染物。传统生产模式下,企业对污染物的处理不够得当、回收模式单一以及回收比例不高,导致污染物处理成为企业的心病和产业价值链上的赘疣,巨大的环境成本和污处成本影响电力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要想有效释放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效能,就必须强化电力生产过程废物处理这一薄弱环节。“变废为利”、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最提倡的发展方式。借鉴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同时尝试围绕厂区设立化肥厂、粉煤灰加工厂、脱硫石膏加工厂等高关联度的共生联营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而以价值增值和转移为基础重构各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形成以发电产业为核心、多产业经营的生态产业园。这种循环经济的生态电力产业园模式不仅环保,而且效益非常可观;同时,跨链联合和网状化经营能够提高产业价值链的稳定性。

二是采购。采购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前期准备。采购面向市场,规模大,资源要求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火电企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企业。一直以来,火电严重依赖煤炭,发电厂采购、运输、囤积的主要工作都是针对煤料的处理,所以与煤炭企业关系紧密。但是处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条件下,煤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飘忽不定,严重增加了燃料供应成本和企业经营风险,发电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燃料供应单一的现状必将受制于原料行业的掣肘。单一产业价值链源头不稳定,势必影响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可见,积极拓宽燃料供应渠道,优化能源结构和采购手段,加强产业价值链上游的稳定性,对整个产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其他方面。发电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投入与收益受最终用户需求的价值总量约束,通过终端用电负荷需求拉动电力生产,属于需求拉动型价值链。电的特殊属性要求每时每刻发、输、配、售、用绝对平衡,对用电高峰和低谷的预计不足,而生产电能过多或不足都会造成价值损失和社会资源浪费。这更要求产业链上发、输、配、售、用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协同运行、一体化运营。因此,发电产业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差别定价,形成弹性电价体系,刺激用电消费;充分利用剩余电能发展电副产品并通过经营共营企业销售副产品增加收入;注重“绿色”节能环保发电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项目,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以及超临界水氧化发电等技术额研发和投入;多注意风电、生物质电、核电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了立体的人才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强ERP系统管理应用,加强企业资产监督,能耗统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设备实现生产、物资、财务等部门信息联动和即时反应。

(二)输配电环节

从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输电企业的盈利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电能损耗为代价的。产业价值链上,输配电是连接发电和终端用户的枢纽环节,一方面承载着发电企业电力传输的重任,另一方面电网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价值的增值与实现在此环节显得非常重要。

电力产品单一和零库存决定了电网企业需将价值增值重点放在信誉和服务方面,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竞争创造优势来稳定价值增值的连续性。目前“电老大”的帽子仍未脱去,服务至上和信誉良好只在个别区域存在;厂网分开但专门的电力交易中心职责还不明晰,传统调度中心信息化程度落后,交易延时低效带来电能的无形损耗和额外成本增加。再者,电网广阔密集、分布架构不尽合理、网点设施老化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还导致电网输送质量下降、煤耗量间接增大以及机器折旧加速等,这些都是产业价值链上可以避免的价值损失。电网企业应遵循节能输电的调度规则和节能、环保、经济的经营标准,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还需注重电力需求测管理(DSM),加强分时分段电力输送,既保障电力需求又避免浪费。

配电是电力产业能量损耗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从发电到用电需要经过3~5次变压,所需配电变压器数量多、容量大,损耗占配电网整体损耗比例也最大。要想在配电环节实现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优化,首先要先降低变压器损耗,大力推广节能变压器;其次,由于配电网损耗源于线路损耗,也必须优化配电网中的所有线路;再次,不少地区用户与公司远离配电中心,配送距离过长,线路损耗很大,因此合理布局配送电网络结构也是降低配电网损耗要考虑的因素;最后,配电网应该选择灵活的配电方式,同时加强智能配电网络建设,根据电能需求种类和高低峰用电时段自动调整负荷运行,达到降低配电损耗、节约能源和间接增收的目的。

(三)终端用户

电属于基础消费,居民需求弹性较小,工厂需求弹性较高,实行差别定价有利于双方企业实现共赢,这也是优化产业价值链的可行措施。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公众环保节能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终端用户节能节电环保需求可以间接减少上游企业能源消耗,同时保障整个产业价值链顺利优化,使产业价值链上全体成员受益。

通过对发电、输配电、终端用户等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各个环节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优化过程的可行性。为了使电力产业充分实现循环发展和价值增值,应对发电企业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链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形成新的电力产业价值链循环发展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从垂直方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向上延伸到设备和燃料供应商,向下延伸到终端用户,这是电力产业价值链的主链;从横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扩张到有共生耦合关系的相关企业,它们之间通过合同等方式互相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这是为促进电力产业价值链高效运行的辅链。该优化流程要求以价值链增值为导向建立价值链核心区,核心区的发电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经营思路,将实现“煤电一体、新源开发、产输平衡和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路线放在首位;输配电系统则如何保障电力承接、网电高效运行和市场输用平衡作为重中之重;终端客户的用电需求和环保要求是电力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改革的动力。同时,为顺利实现核心区的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价值链辅助体系,包括电力企业本身必须具备的电煤供应保障体系、运输体系、检测维修体系,以及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金融体系、政府政策等。辅助体系运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产业价值链整体运行的协调和效率,对企业效益产生深远影响,而价值链的链条效应和辐射作用也将对其他产业有所影响。

四、结论

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应在强调资源与资本节约、价值链节前后协调创益的基础上,注重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和升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发挥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效用。因此,我国电力产业在继续坚持走“煤电一体、热电联产、产业协同、路港配套、新能源替代”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必须从循环经济这一更高角度优化产业价值链,以发电企业为核心建立共生联营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韩士元,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财会月刊(理论),2007,9.

[2]吕娟,杜纲.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电力市场下发电企业成本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4.

[3]赵春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要素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价值循环 篇6

逆向物流对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 虽然逆向物流逐渐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但我国的逆向物流业目前还处在摸索之中, 逆向物流所带来的巨大价值还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这不利于企业深度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

对于逆向物流迄今并没有一个完备或公认的定义。在国际上大体有如下几种定义:

2 0 0 3年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过程。

美国学者詹姆斯斯多克等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逆向物流是从消费点到起源点的物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动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对物料重新获取利润或进行恰当处理。

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和詹姆斯斯多克的定义阐述较为完整, 将逆向物流的目标、流向、作业环节和流体均包括在内。

在我国,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将逆向物流分解为两大类: (1) 回收物流, 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 (2) 废弃物物流, 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要晚一些, 但是对于逆向物流的本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将逆向物流概括地描述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目标, 将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目的地沿传统供应链反向物理性流动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物流系统可以分为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逆向物流仅限于企业逆向物流。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时代是一个低碳经济时代, 它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企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加企业的价值。实施逆向物流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创造返回品物流的时间价值、场所价值, 环境价值以及附加价值等。

(一)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是提高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人们之所以重视物流, 最初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逆向物流作为物流流程的一部分, 也不例外。制造商对物料的管理一般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科, 并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或瑕疵产品物料的有效用, 导致了大量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 废旧产品价格低、资源丰富, 回购这些产品并进行加工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料成本, 而且重新使用回收材料的创新方法或者重新加工、重新销售商品, 同样可以成为企业获得收入的重要渠道。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重视、不考虑返回品物流管理, 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回收会增加企业的回收成本.但如果企业能够考虑到这个过程中产品回收成本与回收数量的反比性, 即产品回收数量越大, 越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其成本就会降低.而且从产品被退收回到价值重新获得利用的时间越短, 资金周转越快, 产品回收再销售性就越强, 反之就越弱。

(二)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召回产品的费用

企业在实施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的过程中, 会充分估计物流费用, 充分关注企业资金。企业通过对退货物流流程进行分析, 可以知道哪种产品比较畅销, 哪种产品“走得慢”, 从而能更快地作出决定, 调整计划, 用畅销产品取代滞销产品或者调整产品售价, 进而能逐渐明确目标, 作出正确的生产计划, 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 就目前的汽车制造商召回事件而言, 在产品售出之后的一定周期内可能召回产品或进行资产退还, 利用退货物流进行回收,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必要的费用, 但企业可以达到产品整体费用减少的目的。如果企业对回收物品进行加工处理和再销售, 还可再获得一部分收益, 使企业得到‘意外”的利润。

(三)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培养企业的信誉

某个零售商的采购员如果知道某种新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时能够无风险退货, 那么其购买这种新产品的概率就会增加。企业许可分销商在一定时间甚至任意时间内退换任何商品,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风险, 促进消费者购买, 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并问接达到对企业进行宣传的效果。

另外, 企业可以将回收的无缺陷产品用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这个过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四)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程度,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循环经济时代, 资源的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逆向物流管理恰恰适应了低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制造商可将退货产品用于其他用途, 如改造后重新销售或把退货产品作为其他新产品的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现在有很多销售二次加工产品的二级市场。

以电子产品回收为例, 电子产品市场上大多建立了回收电子产品零部件、原件的商铺。例如, 在全国各大城市电子产品消费集中的地区, 沿路就有多家回收各种电子产品的商铺。

(五) 实施逆向物流管理有利于构建返回品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企业生产过程有较高的要求, 对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返回品现象日益增多, 客户信息日趋繁杂。因此, 必须实现退货物流系统的信息化, 必须构建退货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目前, 产品条形码 (Bar Code) 、射频识别 (R F I D) 、电子收银系统 (P O S) 、电子数据交换 (EDD) 、嵌入式操作系统 (EOS) 等技术在退货物流领域的应用, 加强了退货物流的规范化管理, 使物流信息化系统更加完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企业的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对于其带来的的重要价值还没有充分认识。但在循环经济的要求下, 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 挖掘逆向物流中的潜在价值, 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这对于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逆向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国外优秀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国外企业非常关注这个领域并不断挖掘其蕴含的巨大商机。而我国企业的逆向物流还处于萌芽阶段, 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巨大的价值, 这已经不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现主要分析逆向物流的价值性, 以期引起人们对逆向物流的重视。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4 (8) .[1]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4 (8) .

[2]袁平红.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J].物流科技.2006, 29 (126) :84-87.[2]袁平红.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J].物流科技.2006, 29 (126) :84-87.

[3]张敏, 朱道立.退货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 2003 (11) :58-61.[3]张敏, 朱道立.退货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 2003 (11) :58-61.

[4]刘亚丽.B2C电子商务下的退货管理运作模式[J].商业时代, 2006, (28) :75-76.[4]刘亚丽.B2C电子商务下的退货管理运作模式[J].商业时代, 2006, (28) :75-76.

[5]道格拉斯.M.兰伯特著, 王平译.供应链管理:流程、伙伴、业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62-163) .[5]道格拉斯.M.兰伯特著, 王平译.供应链管理:流程、伙伴、业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62-163) .

[6]毛如柏, 冯乏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6]毛如柏, 冯乏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价值循环 篇7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 (cyclic economy) 是指在人类与自生态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平衡大系统内, 资源的投入、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消费及其使用后废弃消耗的全过程中, 将原有基本的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通过有效决解成为依靠生态平衡循环资源发展的经济。

2. 循环经济的特征

(1) 持续性

循环经济观要求将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本任务, 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可持续性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主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 平衡性

科学技术运用到生态系统中时, 有利于环境的协调发展;考虑到人的自身发展时, 还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与生态的平衡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价值链的内涵

1. 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

企业是由为顾客制造价值的活动和功能组成的。企业的价值链体现了企业从设计、生产、营销、到运输等, 为消费者一系列运营活动, 功能以及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情况。各个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和自身价值链的转变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企业价值链的核心是企业内部价值活动所形成的各部分价值链体系。企业的价值链中价值活动分为两类活动, 是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是涉及到产品的生产, 营销方式和支付给买方, 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是对企业基本活动必须的基本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2. 企业价值链与财务管理相融合

企业的价值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是与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共同组合的。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是汇集广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注重价值链中的和谐有效合作。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市场具备的要素相结合。主要侧重于企业的内部整合所拥有的资源和外部市场的优化组合, 是企业本身能起到长期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还要明确企业本身的市场价值链中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来相应制定适当的策略。价值链在近几十年的理论发展之后, 已经逐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不同环节, 为企业策略、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的各种动态环境活动有效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密切配合的价值链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 形成新的理念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价值链金融的消费群体和企业建立自己的增值高效率。做好价值链和财务管理的有效融合是眼下最被看好的战略性价值活动。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构建

1. 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价值链的财务管理, 存在资金管理不足的状况, 而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下设分支机构的分布过于分散, 其内部资金管理核算体系不健全, 形成了资金分散管理、投资具有随意性、企业现有资金不能被集中控制与调配的局面。

(1) 财务信息传导失真

当前企业资金大量沉淀在银行, 各分支机构的资金运用存在很大的缺口, 迫使企业向银行大量借款, 此时企业的内部银行存款与大量的借款并存, 致使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当前企业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缺乏交流, 资金管理的静态性, 使多数企业不能形成集中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 缺少统一调控的信息传递平台, 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集中企业财务数据, 决策者就不能及时了解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

(2) 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低

很多企业受地域分布、管理权限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决策失灵, 下级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 往往会提供虚假信息, 导致集团企业决策者得不到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 失去了应有的前瞻性, 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 企业价值链下集团企业成员账面上停留大量资金, 造成资金沉淀、闲置, 而集团公司又会为急需资金采取各种方式, 造成集团公司资金需求量不断上升, 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监控滞后引起预算流于形式

企业资金调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资金的使用过程有较大的随意性, 造成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不合理, 挪用经营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时常发生, 导致企业内部现金流量不平衡, 日积月累企业的支付能力不足, 依靠新借款来偿还旧借款以维持经营成为普遍现象;年末企业形成的利润视乎不少, 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企业内部不良资产的数量不断攀升, 造成企业资产周转困难, 难以足够支付到期债务, 因此, 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没有足够的监控与管理, 就会使企业资金运用存在随意性。

(4) 企业权限管理模糊

企业价值链下容易出现集权过多, 下级部门不要钱也不做事的消极态度, 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但过大的分权会出现资金调度失灵、滋生滥用权力及挪用资金等现象, 造成资金管理失控而影响资金的杠杆作用;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统一资金管理过程中, 发挥企业整体优势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即可以避免资金使用散乱, 又可以合理利用闲散资金;资金统一管理有利于筹集资金, 保证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最低, 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渐突显, 当前企业权限管理模糊, 势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障碍。

2. 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

(1) 完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价值链的财务管理将原有基础传统的内部管理的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扩展到各个环节价值链管理, 重点建设价值链群体的共同发展。各个企业之间信息同步、利益双赢和风险共担的有效合作, 共同发展财务管理这一理念。只要参与的相关价值链应纳入企业财务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从简单的企业内部管理到外部企业创新的整个价值链, 整体业务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可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重。

(2) 建立合理化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一个企业建立起一种健全的价值链财务管理制度并使其在管理本质上突出作用, 那些关于价值链的资源掌控权的合理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的企业理论当中一再强调该企业的剩余掌控权和剩余索取权应当是尽量匹配的, 这种理论在价值链的组织当中也同样适用。任何一种模式的正常运作都应该是拥有合理化的管理体系制度。这个制度是能够减少其企业成本并且提高其经济效率的, 所以, 务必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体系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经济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本身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价值链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1. 循环经济下企业价值最大化

循环经济是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合作共赢的经济模式, 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并且, 循环经济还是关系着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经济模式。所以,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上来发展企业价值链的财务管理, 会发现它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利润, 推动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还使得企业可以以良好的状态持续发展。

2. 集中控制运动资金

企业管理控制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建立集中内部控制体系, 以价值管理组作为最终目标及信息交换枢纽。企业经营过程中预算的形成、业绩的评价、激励政策的制定, 都离不开资金的集中管理, 因此, 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探索迫在眉睫。企业继续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 将资金进行集中控制, 统收统支、拨付备用、内部银行等模式, 实现现金优先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 实现目标价值链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最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3. 对价值链理论进行分析

如果想要使市场价值链理论更好的应用并融合进企业之中, 那么对于价值链理论的具体分析是离不开的。财务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各环节中, 起着预测、控制、修正的重要作用。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以及产业的价值链分析者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的了解到内部当中的那些作业是产生了竞争优势的, 可以由此分析出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而对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则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整个行业当中的所处地位和拥有的相对优势。

4.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目的在于可以优化其核心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而更好的降低经营风险。

首先, 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为前提, 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及使有, 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统一安排, 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 根据企业的经营进度严格用款计划, 安排重点项目及资金落实。

其次, 业务部门向调试会呈报计划, 并根据轻重缓急进行资金安排, 并将资金由调度会统一管理, 根据资金使用计划统一安排,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税研究, 2014 (17) .

[2]孙东生.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 2012 (4) .

[3]张良.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思考[J].财会审计, 2010 (11) .

价值循环 篇8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 它运用生态学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利用“减量化 (reduce) , 再利用 (reuse) , 资源化 (recycle) ”的3R原则, 并强调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把经济系统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运用循环经济中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的废弃物, 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之处:它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是一种循环发展模式, 其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从源头减少资源的使用, 达到节约的目的,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 减少物质一次性的浪费利用, 资源使用后的废物变废为宝, 达到再投入生产使用的效果。简单地说, 循环经济就是使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发展, 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发展状态。

以上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 其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 保护生态, 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在循环经济理论上构建的企业价值链是一种新的价值链构建模式, 同时又是企业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这种企业价值链既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又可以提升企业在现代能源紧缺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沿着新型工业化方向建立生态的企业生产经营系统, 借以不断改进企业各种创造价值的方式使其生态化, 其核心可归结为企业价值链的生态化。

二、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构建新型电力企业价值链的必要性

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从事设计、供应、生产、营销、定货及对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的价值集合。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价值的活动, 称为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的价值活动可分为两类,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分别是: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9项。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构成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即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又体现在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供应商拥有创造和交付企业价值链的外购输入的价值链 (上游价值) , 制造商的产品通过渠道价值链 (渠道价值) 到达最终消费者 (下游价值) 手中, 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成为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 这些中间环节都在影响企业内部价值链。作为一个企业若想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 也要理解企业价值链所处的价值系统。

企业特别是电力能源型企业构建新型企业价值链是提升火力发电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这反映了其各自利用的能源、特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途径等方面的特色;受国家资源有限性的限制, 发电企业受到煤炭、水等资源和运输能力的极大制约, 构建新型企业价值链刻不容缓;企业构建环保型企业价值链符合企业伦理的要求, 能够塑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新型电力企业价值链构建模式

(一) 电力企业一般的企业价值链分析

发电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由发电“煤-水-汽-电”的工艺流程构成, 这被视为电厂管理系统上的价值链, 对价值链上所有业务环节, 如基建、采购、库存、计划、设备、质量、运行、检修、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 整个价值链强调能够动态调整生产技术经营和经营状况, 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有关信息。内部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看出发电企业内部价值链可分为许多单元小价值链, 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 计算成本和创造的新价值。通过对作业成本与利润的分析, 进行取舍, 以调整小价值链在企业整体内部价值链中的关系, 实现降低整条价值链创造价值中的成本, 建立成本优势。

在分析发电企业内部价值链时, 可以发现, 发电企业既是燃料、水和发电设备的购买者又是电力产品的生产者, 属于整个电力能源行业价值链中的一段。对企业内部价值链来说, 燃料费、水费占了发电成本的很大比例, 而企业每年对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所花费的修理费、机器折旧费、检修工人的薪酬及征收的排污费等费用也很多。发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加强燃料、机器设备管理或加强节能措施的实施来降低企业创造电力产品价值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通过加强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来达到对生产流程动态监控, 及时掌握和反馈信息提高其生产效率;对人员进行减员增效降低人工成本;对最主要的燃料费, 可以用其他替代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 对机组进行技术改造使发电效率提高来解决。如果把发电企业置身于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就要从外购输入的价值链和出售输出的价值链入手, 通过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经营或进行循环再利用取得发电企业中游价值链的成本优势, 进而取得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二) 新型电力企业的企业价值链模型构建分析

1、内部后勤。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 可采用煤粉和秸秆混烧的发电方式降低成本。加强煤炭燃料接收和储存管理, 制定严格的煤炭燃料质量检验标准;大力宣传储存秸秆知识, 降低秸秆湿度, 提高燃烧量;对秸秆燃料建立专门的储运中心和秸秆调运公司, 通过加强燃料物流管理有效地降低采购燃料的费用。

2、生产经营。

发电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电, 同时产生其他副产品, 秸秆、煤炭混烧后产生的煤粉经加工可被水泥厂和制砖厂利用, 以实现煤灰零排放;企业锅炉冷却用水和生活废水, 经回收处理后可补入发电生产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处理后排出的水又可用于锅炉的冲灰冲渣, 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实现污水零排放;对电力企业内部家属区进行供暖和热水管道实行改造, 实现余热供暖和热带鱼养殖, 既服务社区居民又增加企业的额外收入, 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充分体现出循环经济模式的要求。

3、外部后勤。

电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其特点是不能大量储存, 要求每时每刻发、输、配、售、用绝对平衡, 因此企业要有一套机构健全, 信息通畅的部门系统, 除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输配分开, 成立调度中心、交易中心、电力管理机构外, 还要做好有关用户侧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加强电力的需求侧管理。

4、市场营销。

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探索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市场;体现循环化的电力市场经营, 以快捷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发电供电的可靠性, 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电能;与同行公平竞争, 形成合理的上网电价电量, 建立弹性的电价体系。对于多产产品的营销, 发电企业要设立下属企业并发挥下属企业的竞争优势。对发电机组的除灰设备定期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生产可靠性, 回收加工的粉煤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下属企业要充分利用厂内低电价的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

5、服务。

电力行业要更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质量, 以赢得广大用户的真诚信赖, 创造良好的企业信誉。

6、采购。

企业要积极拓宽进煤渠道, 优化煤质结构, 在确保发电用煤的前提下, 严把关, 加强检斤、检质、取样、化验4个环节管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减少超时产生的卸煤费等;成立秸秆仓储基地, 建立污水处理站, 以节约购水开支。对于大修理期间需要购置的新设备, 企业与供货企业进行协商, 签订长期了供货合同, 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7、技术开发。

企业可在秸秆燃烧和燃料脱硫, 污水废气处理方面进行科技攻关。自主创新,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并在经验借鉴中研发产品设备, 减少成本。

8、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要强化职工“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的工作理念, 完善薪酬分配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选拔竞争机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 强调员工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9、企业基础设施。

企业基础设施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会、法律、政治事务和质量管理等。企业财务部肩负着加强资产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加强能耗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营管理职责, 信息部要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体系,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设备、财务、物资等部门的联动,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新型电力企业的价值链可以用更细致的流程图表示 (见图2) :

四、新型电厂构建企业价值链的效益分析

当环保生产进入正常阶段后, 原来只占小部分发电份额的秸秆发电成为主力。发展环保发电机组虽然投资成本很大, 但带来的环境效益却不可估量。同时, 秸秆在炉内燃烧过程中燃烧较为充分, 污染小。若电厂周围建有村庄, 如果企业的秸秆发电项目投产, 当地农民的收入可大大增加。秸秆烧完的炉灰可作为钾肥, 被化肥厂收购投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一般电力企业每年均要产生大量的燃烧废弃粉煤灰, 需要为储存煤灰垃圾支付巨额征地费、筑坝费和维护费等。新型电力企业价值链构建后, 企业可进行技术研发并将粉煤灰加工成不同品种,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五、构建环保企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完善

虽然构建新型电力企业价值链在理论上成立,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由于企业在采购活动中采用传统方式储存燃料造成的, 致使秸秆规格与设计要求差距较大, 项目规划和容量与实际可能存在差距;国内秸秆发电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 专业维修人员缺乏维修新设备的经验, 导致维修成本过高, 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因此, 构建新型电力企业价值链, 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和完善:

加强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严明的验收奖惩制度, 制定严格的秸秆验收化验流程, 对秸秆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同时, 加强对质检员的监督管理。

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的节能管理。企业要重点开展企业原材料, 辅助材料及各种能源的节约管理, 通过加强内部二级经济核算和燃料消耗统计, 根据不同能源购入指标, 制定出相对合理的内部价格。

通过行业价值链中其他企业进行技术联合, 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或者寻求国家政策扶持来提高秸秆利用率。

成立专门的维修班组负责设备维修和实施环境测评。企业可设立专业的维修组负责设备的维护, 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企业还应进行必需的相关的环评、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地质灾害、压覆矿产、地震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土地预申请、社会影响等评价。

参考文献

[1]、章爱民.全球价值链下产业竞争力的成因与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8 (7) .

上一篇:干预系统下一篇:出租车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