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2024-06-14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共9篇)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篇1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2014年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细则》中提出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 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高校作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主体, 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中国梦,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可行性

(一)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 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1930年由休哈特提出, 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 并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所谓PDCA, 即P (Plan) 计划;D (Do) 实施;C (Check) 检查;A (Action) 处理。是指在质量管理中, 按照PDCA循环, 使质量管理活动周而复始地运转, 下一个循环基于上一个循环的基础, 每转动一周, 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性循环, 呈爬梯上升式循环。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 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 (P)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其中包括四个步骤:步骤一, 收集资料,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问题;步骤二,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步骤三, 确认主要原因;步骤四, 制订行动计划。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 (D) 实施行动计划, 此阶段只有这一个步骤, 即步骤五。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 (C) 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 进行评估, 此阶段也只有这一步, 即步骤六。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 (A) 修订标准, 固定成绩, 并进行总结反馈。其中包括两个步骤:步骤七, 总结经验, 修订标准;步骤八, 处理遗留问题, 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二) 可行性分析

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相当于一个“产品”从原料加工为成品的过程, 即把普通高校学生作为输入, 经过系统的党员发展培养, 转化为合格的大学生党员的输出过程。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 才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1]。PDCA循环理论提供了这种质量管理思路, 即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总结, 可以使得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计划更可行。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提高, 爬梯式上升的循环, 每个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 互相促进, 推动大循环的过程。将PDCA循环运用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保证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条理化、系统化和程序化。

二、PDCA循环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基于PDCA循环理论, 把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 建立管理过程。

(一) 第一阶段 (P) ———计划阶段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分析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 对于增强党员发展过程管理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从问题出发, 分析形成原因。

(1) 考察重专业素质, 轻政治素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规定:“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但在实际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因为政治标准难以量化把握, 常常把可量化的学习成绩, 学生工作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甚至是唯一标准, 其实是对党员发展标准的歪曲, 导致一些尚不具备党员标准的人被吸收进来, 影响党员整体质量。

(2) 教育重前期培养, 轻后续教育。从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看, 对于入党的启蒙教育、积极分子的培养等前期工作比较重视, 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各类培训, 促进学生对党的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但对发展后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相对比较忽视。一方面大学生往往经过系列的培养考察后, 被接收为预备党员时, 已经是高年级, 而最后一年要参加校外顶岗实习, 这其中产生的时空问题, 给后续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党建人手不足的问题使得很难对联系对象的思想进行深层次了解与把握, 更难以对他们进行持续性的后续教育服务。

(3) 发展重程序形式, 轻过程把控。从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程序上,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提交入党申请→确定为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培养→预备党员转正, 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 但流程有时被解读操作得过于形式化, 导致对于过程的监控并未起到实效。更有甚者, 在培养发展时只看材料的齐全程度, 并不能全面了解培养发展对象的真实表现和思想动态。

2. 以目标为导向, 制订行动计划。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入党。这已经指明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总目标, 必须将政治标准和实际行动作为教育考察的关键指标。基于这样的总目标, 结合已经分析的党员考察、党员教育、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计划, 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 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 严格考察, 确立正确的考评机制。第二, 构建“连贯学习、层次递进、线上线下、知行统一”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2]。第三, 关注控制环节, 制定监控机制, 对发展学生党员的全过程进行把控, 建立并有效运行自我完善机制, 从而达到预防不合格现象,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

(二) 第二阶段 (D) ———执行阶段

高效的执行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一环。如何使文件化的准则和方法不成为一纸空文, 要对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强化责任心, 明确目标, 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3], 根据既定的发展目标与计划努力做到:

1. 考察标准严格, 评价全面到位。

严格按照党章规定, 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并从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 坚持把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相结合, 把学生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相结合, 把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 全面考察, 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2. 学习层次递进, 教育培训扎实。

坚持教育的连贯性、层次性、统一性、多样性。在新生中开展党的基础知识教育, 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 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 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4]。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后续教育, 将党性修养与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发挥先进性。拓宽党员教育途径, 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切实做到教育的知行合一。

3. 培养流程规范, 过程控制严格。

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 从学生提出入党申请———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教育、考察———预备党员转正, 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规范的流程, 都有着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要点 (见图2) , 要严格按照党员质量标准和发展规程开展各项工作, 经过逐层把关, 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三) 第三阶段 (C) ———检查阶段

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 方案是否有效, 目标是否完成, 需要进行效果检验后才能得出结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不仅要对党员发展工作流程的规范性进行检验, 更要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目标, 即有没有严格按照党员标准, 吸收合格的大学生党员进行有效检验。

1. 强化督查考核。

高校党委要定期派出督查组深入党总支、党支部进行检查, 适时组织互比互查, 对党员发展工作流程的规范性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 健全出口机制。

对于界定出的不合格学生党员, 要进行及时处置或有效转化, 形成吐故纳新、永葆先进的科学机制。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立足教育转化, 开展“限期整改”的教育帮扶工作, 对未整改或者仍旧无法达到党员标准的, 严格落实不合格党员的退出程序。

(四) 第四阶段 (A) ———处理阶段

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阶段。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计划、实施和检查阶段结束后, 应该及时通过座谈研讨、民意测评等多种形式总结经验,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进行标准化, 制定成工作标准, 以便今后的执行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 不足的地方, 进行总结反思, 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2]李婷婷.从质量控制角度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保障机制构建[J].传承, 2015 (12) .

[3]PDCA循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党建论坛, 2013 (07) .

[4]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教党[2013]22号.

循环PDCA,力求课堂完美 篇2

【关键词】PDCA 循环 教学 应用

【正 文】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它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其具体意义为:

① P(Plan)——计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方针和目标以及活动计划;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按照计划检查实施的情况结果;

④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即SOP),或制定作业指导书(即WI),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不但可以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也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时间上,可以以天为单位,以周为单位,以学期为单位,以学年为单位不断做PDCA循环;在内容上,可以制定教学计划,也可以用于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此以拙劣的文笔,介绍其用于教学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P——计划阶段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大纲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对课时、内容、作业、教具、考试等一一做好计划,形成教学计划的初稿。由于本人是电子专业教师,仅以《电工基础》为例说明,这门课作为电子专业的基础课,每周的课时是一年级所有课程中最多的,一般安排8课时/周,而近年来学生素质不断下降,尽管教学计划已一再降低难度,但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开口就说“太难了,听不懂”,致使该门课程上课难以达到預期效果;而且基础课学不好,专业课就更难听懂,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计划中应以引起学生听课的最大兴趣为目的,如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使用多媒体来授课等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

D——实施阶段 这是执行教学计划的阶段,主要内容是上课,还有课前备课、批改作业、期中考试等各项内容。上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我采取了根据课堂内容在课堂给学生讲解科学家趣事的方法,比如讲解电流时,给学生讲解法国科学家安培的故事,讲到幽默处,配以肢体语言,虽然故事很短小只有两三分钟,但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讲课时能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C——检查阶段 这阶段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课堂提问与练习,二是课后批改作业,三是期中与期末考试。一堂课45分钟,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听讲的时间难以超过30分钟,因此我一般采取讲授只占2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让学生自己练习做题,在练习中熟悉授课内容中各公式的应用,我通常将一道当堂内容的练习题写到黑板上,请一名较积极的学生上前演算,然后我走到学生座位跟前,一个个查看学生做题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个别错误及时指正,既不能只顾学习“尖子”,也不能只顾学习“差生”,而是兼顾多数学生的情况,检查多数学生一遍后再回头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过程详细讲解,这时也将学生的典型性错误一一提示。课后批改作业这一过程,也是发现学生错误的过程,一般一道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法,比如计算功率,就有P=UI、P=I2R和P=U2/R这三个公式,有的学生采用第一个公式,有的学生采用第二个公式第三个公式,这样就有计算两步和计算一步的区别,简单和复杂立见高下。期中考试则可以作为学期中PDCA循环的依据,来调整后半学期上课的方法和重点提示,而期末考试则只能作为一学年PDCA循环的依据了,可以计入下学期或下学年PDCA循环。

A——处理阶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我采用PDCA循环,每次上课都注重学生的反应和错误及问题所在,下次上课重点强调难点和易错点,理论课和实验课采取一体化教学,灵活处理时间,不再定时安排实验课,比如三相异步电动机,一般先理论上讲解一下电路原理图,下次课甚至下周课才安排实验课,学生面对众多的主令电器,什么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又有主触点和辅助触点,还分常开常闭……往往一堂课降下来,学生一脸茫然,根本不知所云,实验课时乱接一通,效果很差;采用PDCA后,我调整了教学方法,改为一体化教学,直接在实验室授课,理论实验一起进行,讲到电路中每一个元件,就让学生一个个对照实物,这样学生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再分析电路原理就容易直观。

总之,通过A阶段,推动PDCA循环向上,每堂课都可以做一个PDCA循环,通过C阶段的检查结果,反映到下堂课的“旧课复习”时再强调重点(A阶段处理),每周内容也可以做一个PDCA循环,根据一周上课内容的C阶段检查结果,在下周A阶段处理(上课时)调整学生不适合的教学方法,重点复习学生的易错点知识,以便学生掌握地更加稳固;甚至一学期、一学年都可以做一个PDCA循环,根据一学期来C阶段的检查内容,通过学期末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哪些重点内容是学生的难点,下学期、下学年再上课时可以对这些难点采取模块化教学,逐个歼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结 语】PDCA作为质量管理方法可取得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教学方法,根据C阶段内容,反馈A阶段处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总结,去芜存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参考文献】

[1]《PDCA假说-实践-进步》 爱德华 戴明

PDCA循环与医院耗材库房管理 篇3

目前,医院对于耗材库房管理越来越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成了重中之重。据统计显示,对于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条目近5000多种,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医用消耗材料的采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既要考虑医院的经济实力,又要保证临床科室医、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规范医院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1]。

1 PDCA循环法基本简介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2,3]。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

2.1 计划阶段(Plan)

在运用PDCA循环法的计划阶段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我院已实现了全院资源信息共享,在库房管理上也已应用了“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全院每个科室领用耗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单位时间内购入与消耗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设定出最低库存量和生成标准采购清单。我院耗材管理部门通过对今年上半年耗材出入库的统计分析,在物品维护中对常规备货耗材设定了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并在每星期的周五通过比较现有库存量自动生成一份标准采购清单,再由我院采购计划员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物品和修改数量,并最终生成一份采购订单。其次,我院通过短信自动发送订单给各个供应商,避免了以往因人为失误产生的误定情况。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不仅大大提高了库房管理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误定漏定的人为失误[4]。

2.2 实施阶段(Do)

依据进出快、费用省、保安全、损耗少、无积压的库房管理原则和各类耗材的保管养护细则,按计划执行采购工作。首先,统计全院各科室月消耗器材,并汇总成一份月耗材需求表;然后结合各科特殊物品订购单,产生计划表;最后查询预警信息,以最低库存限量实施采购计划。同时,耗材库房在收验货时对耗材的有效期与批号严格检查,并登入“物资管理系统”中,做到先进先用,后进后用,严格掌握耗材的有效期限。

2.3 检查阶段(Check)

根据计划的规定和要求,首先检查采购订单的完成情况,看是否都已采购成功并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其次在每月末对常用库存耗材进行清点统计,了解库存有无积压以及积压耗材的品种、时间和原因,并对挤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各科室特别订购的耗材,我院计划员在登记入订单时都会注明订购科室,所以对此类耗材都能有效地通知订购科室及时出库,做到特定物品零库存[5,6]。

2.4 处理阶段(Act)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也是下个循环的关键一步。处理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缺憾、不足进行弥补。当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因为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所以能迅速地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修正计划,提出整改措施,包括软件的修改。

3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的优越性

(1)连贯性。

四个阶段不能少,先后次序不能变。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程序,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循序渐进,只能一个步骤完了才开始下一个步骤。如此循环能带动整个管理机制的一体化,每一步骤清晰可见,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连贯,提高了库房管理的整体质量。

(2)整体性。

PDCA循环法中的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成果的保证。因此每一级都要在“高度负责”的基础上来推动循环向前进。

(3)前进性。

PDCA循环法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提高的,按螺旋上升形式连续进行,其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并且向前推进一大步。整个循环的关键在于用标准化、制度化的方法来巩固成果,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提高库房的管理质量,能使物资流通时间明显的缩短,使库存积压有效地减少,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我们相信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

摘要: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其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用以规范医院耗材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PDCA循环,库房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捷.关于加强医院库存管理的思考[J].医院商学院,2006,(25):36-38.

[2]于春华,汤黎明.PDCA应用于库房管理的尝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47-48.

[3]姜忠.PDCA循环与医院管理[J].苏州医学学院学报,1998,(18):329.

[4]陈薇薇,许锋.浅谈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12):69-71.

[5]王会宇.试论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8):6-7.

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管理 篇4

关键词:图书质量;PDCA循环;管理

一、图书质量管理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核心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功能和价值的内在体现和衡量尺度,是满足一定标准或客户需求的特征和性能的总和,既包括内在特性,如性能、使用寿命及适用性等,也包括外在特性,如形状、款式及颜色等。图书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属性,有其独特的质量特性和评价特点。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前者指它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后者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其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出版格式等项,综合每一项目的质量后,可以获得一种书的质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量或微观质量;而一个出版社的质量不仅包括单品种图书的结构和特色,还应包括出版方针、任务和读者需求的总体反映,这种质量一般称为出版社的整体质量或宏观质量。显然,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都是出版社存在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都应切实地加以经营与管理。

图书质量不仅是图书的生命和价值,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质量好的图书不仅有可能成为传世之作,而且有利于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出版社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出版社出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二、PDCA循环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国家对于图书质量的管理发布过不少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坚决贯彻这些规范性文件,出版物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要搞好出版质量管理,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PDCA循环就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程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见图1),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总结)的首字母缩略语,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图1 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阶段(P):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3)在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执行阶段(D):5)按照制订的计划认真执行。检查阶段(C):6)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总结阶段(A):7)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8)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下文将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实践为例,来探讨PDCA循环对于出版社出书质量进行控制的应用。

三、基于PDCA循环应用的图书质量管理

在PDCA循环应用中,首先是P环节,出版单位应该对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出书质量的因素,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例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编辑出版流程(见图2)。

图2 图书编辑出版流程

通过对图书出版的质量管理分析(见图3),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发现图书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序为校对、编辑加工、内容、印刷、装订和运输问题。

图3 质量问题的因果分析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了规范出版流程管理、严格贯彻“三审三校”等办法来控制出版质量,并先后出台和制定了《关于规范编辑出版流程的规定》《编辑工作制度》《审读工作制度》和《选题集体论证制度》等文件。

第二是D环节,出版社依据P环节的制度要求,严格执行。计划已定,标准明确,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抓宏观管理和选题策划,体现在指导、协调、提出问题、提供思路,以及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等。具体工作应交于员工,完成计划、确保质量要靠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事必躬亲,便违背了出版社质量管理的主旨——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

第三是C环节,质量检查是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对按照计划和实施步骤所做的工作要进行逐项检查。检查就是用规定的标准测定结果,判断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首先是编辑在实务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用责任意识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误差,同时也要通过责任感来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质量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即对图书出版的流程进行全面跟踪。在检查品种少、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抽样检查,即对图书出版流程的工序或者从内容文件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部分抽查的结果对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抽样检查有成品抽查和过程抽查等形式。成品抽查即抽取成品图书的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比如对成品的整体装帧设计、内容、编校质量、印装以及读者满意程度进行检查和调研。过程抽查即对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如对编辑过程的某程序或具体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进行检查。过程抽查对最终成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程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错误,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另外,质量检查还可以通过自查、互查和责成专门部门检查进行。

质量检查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质量循环系统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由此进入到PDCA循环的下一个环节。

第四即A环节,就是通过C环节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或者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具体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的方案是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管理。例如,编务部主要是对出版流程进行跟踪,审读室则是对图书进行印前或成品上市前的审查。当然,图书质量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单单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要树立起全员质量意识,从细节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领导方式、完善责任制度、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等都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PDCA循环是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图书出版来说,选题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复制印刷和销售反馈等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出版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关键是总结阶段,因为该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其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当然,PDCA循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PDCA中不含有人的创造性的内容,它关注的是让人如何完善现有工作,容易导致惯性思维、工作流程化,这一点是出版管理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侯富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辑)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中国编辑学会.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 王耀先.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 白宝光.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篇5

1 方法与步骤

1.1 制定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相关资格考试信息, 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 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并通过预期资格考试, 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开始, 严格要求在原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 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 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工作, 或设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老师, 责任到人, 确保每班、每项工作, 护理质量都能达标, 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 具体工作步奏宜如下进行。

1.1.1 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

结合每个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如:护理记录是否合乎标准, 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 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欠缺, 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又如:出现护理记录时眉栏填写不齐, 医学术语欠精确, 字迹欠清晰, 语句欠简明扼要, 护理操作具体哪个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由上级带教老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 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总结经验, 警钟长鸣, 提醒同事切勿出现类似问题。

1.1.2 查出导致护理服务欠满意,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 是服务态度问题还是服务方法不当, 上级带教老师针对问题及时指导其改善工作直至满意, 总结经验并提示同事, 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1.1.3 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

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 应让其及时诊治及休息调整, 选择合适人选替班。如因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欠缺, 可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供其阅读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 提供练习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 并有带教老师指导其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确保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

1.1.4 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完成方法

针对护理服务欠满意的原因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 负责者, 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内容。如:及时检查每班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让当班者纠正, 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加强, 定期进行科内及院内学习讲座, 配备相关学习资料, 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 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 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 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2 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计划规定内容执行具体措施, 如:负责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 督查者应人尽其责, 每班、每日执行, 分级管理常抓不懈,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适时考核, 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须有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且记录在案, 以便作下一循环参照评比, 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 鼓励在护理专业上争强好胜, 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 这样, 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1.3 检查阶段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 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 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欠缺在哪里,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分析其原因, 指导下一步工作。如:欠缺处改进后仍有不足, 应督促其继续完善, 不断总结所存的欠缺及杜绝欠缺发生的经验, 做到班班、天天、周周、月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1.4 处理阶段

制度严明, 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答卷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 科学判断, 奖罚分明。

(1) 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之形成标准并坚持巩固, 以后坚决按此标准完成工作并奖励兑现, 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

(2) 整理失败教训, 记录在案以作前车之鉴并严惩不怠, 在科内警示栏及时作醒目提示, 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根据情况上报护理部以便全院引以为戒。

(3) 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在下一循环中继续解决, 如此循环不止, 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 结果与讨论

在科室护理工作检查实行三班制, 即早班-下午班-晚班, 班班跟进, 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即带教老师-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督查组-护理部, 级级督查, 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步步促进, 护理管理工作贵在坚持不懈, 护理管理PDCA循环在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实施后, 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 在“三乙”评审中, 其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技术操作获得甘肃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一致好评, 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也获双赢, 其中内科两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四名护士、及四名护理人员均顺利考取上一级任职资格, 其他各科护理人员也同护理科一样成绩显著, 经过同事们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 共同使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乙”评审, 荣获“三级乙等医院”级别荣誉, 这是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肯定, 也是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有力见证。如今, 护理科由1个内科发展为6个科室, 分别是:普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和重症监护中心。血液科和神经内科也正在筹备之中, 护理人员亦由原来的17人增加至100人。当然, 这与医院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骨科由原来一个科室发展为3个科室, 脑系科发展为2个科室, 外科发展为4个科室, 心肾科发展为2个科室, 儿科发展为2个科室还有感染科、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等科室都有相应的发展, 同时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时, 护理管理只有严格坚持PDCA循环, 才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提高, 患者受益度增加, 医院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并逐渐扩大规模。综上所诉, 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 确实是稳速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 2005, 40 (4) :243.

[2]胡艳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余珍华, 曾梅玉.PDCA循环在ICU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中旬刊) , 2013 (1) .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篇6

本文以中小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 以F公司为研究对象, 构建了5S在中小企业推行的方案,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现状

肖智军指出, 5S活动之所以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因为5S活动可以提升效率, 节约成本,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改善企业形象。王文生表示, 国内部分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现场管理的缺失导致生产活动消耗了更多的企业资源, 增加了企业运营费用,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王鹏在研究5S在服装厂的应用研究时指出, 改善现场、促进活性化过程中, 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以连续性改善为基础, 持续推行5S管理活动。杜秋静强调, 5S管理的科学应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工作,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 都要养成习惯, 通过制度化和标准化, 形成对工作短板及时响应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改进的动力。陈希康认为,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 需要引入PDCA循环, 目的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二、F公司现状

F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运动帽为主的中小企业, 和我国大量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传统企业一样, 以生产制造为主, 利润微薄,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典型性, 更能够体现出问题的普遍性和研究效果。

F公司推行5S管理的必要性。通过调查与研究, F公司在作业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产品不合格品率较高, 根据抽样检验找出不合格品, 发现相应的不合格类型, 画出排列图, 如图1所示。由于F现场存在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来改善, 于是公司领导层开始下决心推行5S管理。

三、5S在F公司应用方案

1.准备阶段 (P阶段)

在实施5S管理的准备阶段, 首先制定推进计划表, 在公司成立5S管理应用组织, 并明确各级5S应用组织职责, 由指定的人员担任负责人, 公司赋予其权限并规定其职责, 从公司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 每级组织和个人都各司其职, 为推行5S管理提供了“有人领导、有人做事、人责分明”的组织保障。

(1) 5S领导委员会 (总经理、两个副总) 。指导、协调执行委员会开展工作, 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制定、落实推行5S管理的检查验收办法及奖惩政策。

(2) 5S执行委员会 (张副总、各车间主任) 。负责推行5S管理工作的进程, 进行全面策划、实施;管理各部门5S工作小组, 并下设了3个专门小组, 包括:宣传组、督察组、改善组, 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指导、督促各部门的5S工作小组和3个专门小组, 根据5S工作计划, 实施方案, 落实措施, 协调部门之间的沟通, 保证5S工作扎实推进, 取得成效。

(3) 各部门5S工作小组 (车间主任、组长) 。负责推行本部门5S管理工作的进程, 进行5S的全面实施工作;负责落实5S管理执行委员会的决策和计划, 检查评估5S工作进程, 通过考核表自查。

(4) 5S专门小组。5S宣传组:前期宣传造势, 中期交流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组织各部门学习5S管理知识;在公司内部QQ群发布优秀企业实施5S管理经验和成效等。5S督查组:通过不断监督检查, 将结果通知相应部门限期整改, 并提交整改报告;将检查分数、整改回复率、整改合格率纳入各部门当月考核;使本企业的5S执行文件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5S改善组:协助各部门进行问题整改, 并确认问题整改效果;追踪其相关部门整改情况。

2.实施阶段 (D阶段)

在5S管理方案实施阶段,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五个步骤, 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管理, 从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 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整理的实施。整理是实施5S管理的第一步, 就是要全面检查现场, 做到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检查到, 特别要注意平时看不到的地方。通过区分物品的使用频率来界定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规划不同使用频率的物品的范围。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办公相关:抽屉, 文件柜, 看板, 档案, 标书, 图表等;生产相关:机器设备, 半成品, 物料, 成品, 废料等;清洁工具:垃圾桶, 钢丝球, 扫把, 拖把, 纸箱, 手套等;其他物品:员工水杯, 储物架, 柜子, 箱子, 盒子等。运用红牌作战的方法, 将非必需品清理掉, 红牌作战对象为机器设备, 物料, 成品, 半成品, 作业工具, 办公用品等。

整顿的实施。通过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二者结合实施整顿。在一次对于2号车间的抽查中, 裁剪区域8种物品有3件没有定置, 缝纫区域12种物品2件没有定置, 后道区域7件物1件没有定置, 质检区域6件物品1件没有定置, 则该车间的定置率为78.79%。F公司检验整顿实施情况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 让一个对现场不太熟悉的其他部门的同事立即取出指定的物品。这样站在一个陌生人的角度来看, 把物品定点放置、有清晰的标识, 能够使操作者迅速取出需要的物品。

清扫, 就是除去作业现场内的一切脏污, 同时预防污染。对于特别难以清扫的地方, 落实专门的负责人清扫。在清扫前利用现场平面图划分责任区, 并标明责任人。F公司以一周为周期, 每周五下午下班前全员参与清扫任务, 对于清扫中发现的不良之处及时改善, 不延误至下周。每周清扫的重点是平时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同时指派专人查找卫生死角, 比如操作台顶部的灯具盖、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整烫机的每一个槽位等。

清洁, 就是指对前面3S的维护, 以保证实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F公司王副总经理经常带着5S执行委员会成员亲入现场, 跟现场操作员工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跟他们讲明实施5S的目的和好处, 鼓励员工坚持规范化操作。

素养, 就是指对规定的事情, 每个人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并养成一种一直如此执行的习惯。它是推行5S的最终结果, 也是管理的目标。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检查阶段 (C阶段)

5S管理带来了高效准确的管理和积极生产的员工, 消除了多种浪费, 降低了成本, 运动帽的合格率从94.5%上升到97.5%,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实施效果检查阶段, 把5S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对参与人员实行奖罚。在检查制度上, 实行5S督察组和部门5S推行小组两级评分制。在检查时发现问题的部门, 下发5S问题整改通知书, 要求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形成良性的循环, 不断提高各部门的现场管理水平。

4.处理阶段 (A阶段)

在处理阶段, 每个月由5S领导委员会召集执行委员会及各小组开会, 了解公司最近一个月5S推进的情况, 肯定成功经验, 形成标准并在公司总部及各分厂推广。将“水土不服”、推行难度大的环节安排改善小组实地调查, 转入下一个PDCA管理过程, 作为制定计划目标的依据。另外, 总结失败教训, 引以为戒。在5S的整理、整顿的基础上, 结合工业工程物流规划的相关知识, 对车间进行合理改造, 使用U型布局, 打造最便捷、高效、安全的车间现场, 并以此为标准, 在各车间和新建分厂进行推广。

四、5S实施总结和启示

5S管理是一个内容繁多、涉及范围较广的管理体系, 在研究以及实施的过程中, 一旦企业找到了适合本企业的5S推进方法, 收获的不仅是现场管理方式的进步, 更是企业利润的持续迅猛增长。F公司实施5S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如单一的推进形式、不实的落实贯彻、有限的素养提升、快速变化的员工队伍等。对于中小型企业实施5S管理来说, 要把5S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战略中, 通过健全5S管理制度、将5S管理思想融入在企业战略、构建包含5S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 促进全体员工形成一种5S管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唐文政.论“5S”管理在电力施工行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0) :140-142.

[2]肖智军.5S活动推行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114-116.

[3]王文生.论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科技报, 2004, 14 (7) :88-90.

[4]王鹏.5S现场管理在服装厂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5]杜秋静.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4, (8) :73.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篇7

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它按照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Action (处理) 四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需要关注的是, PDCA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些问题, 提高并改善原有的管理水平,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有水平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2 PDCA循环在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实习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实习计划、实习具体实施、实习效果检查、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2.1 P阶段—实习计划制定

2.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第一, 组建毕业实习管理小组。由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实习学生所在系分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小组中各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第二, 制定毕业实习计划, 明确实习目标及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进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实习学生及指导教师、辅导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内容。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小组内的成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上期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计划, 使计划更加条理, 更具有可执行性。第三, 制定并完善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实习管理细则以及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相关文件, 用于规范本次实习工作。

2.1.2 选定实习单位, 确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一方面, 学院举办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及小型企业招聘会, 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 帮助学生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尽量让学生进入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实习, 确保实习单位质量。对于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 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另一方面, 系部应选取责任心强、专业能力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同时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实习信息反馈系统。

2.1.3 动员培训阶段

此过程主要是面向学生进行一系列实习前教育, 一般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书面考试三个阶段。实习动员应由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 严申实习纪律, 总结前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旨在从思想上疏导学生, 以期其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对学生进行防盗、防抢、防骗、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也可组织实习学生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 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 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之后进行安全考试并与学院、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安全责任协议书, 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书的学生方可参加实习。

2.2 D阶段—实习具体实施

实习过程应采取动态管理方法, 首先, 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信息沟通常态化。可采用电话、飞信、微信等信息手段联系实习单位及学生, 并将每次联系内容记录和整理, 了解学生实习表现, 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对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协调。同时, 实习管理小组应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导, 确保其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给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压力,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 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使其能愉快、主动地跟紧实习进程, 以实习为契机, 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指导教师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反映至实习管理小组, 由小组研讨提出最佳解决方式。

其次, 系部应积极联系学生实习单位, 对于实习学生较多的实习单位, 在争取学院经费支持的基础上, 积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兼职指导老师, 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形成师徒结对传帮带、言传身教助成长的良好氛围。

2.3 C阶段—实习效果检查

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实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并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实习检查包括两个阶段: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成果检查。实习过程检查在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已经穿插进行。实习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过程学生考勤情况、实习单位实习鉴定情况等。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的考评以及实习过程检查考评来完成对学生的毕业实习的综合评价, 这种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更能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 学院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使企业员工、指导教师、实习学生都能参与实习效果评价, 确保毕业实习的各参与主体既是评价主体, 又是评价对象, 这样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真实, 使学校可以全面掌控实习情况, 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高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从而为改善毕业实习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A阶段—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在PDCA整个过程中, A是进一步的行动, 也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此, 利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毕业实习, 要求在每次实习结束后, 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 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下一轮循环的改善措施, 从而保证毕业实习大循环以PDCA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持续提高, 而这也是我院陆上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短板。

信息反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与参与实习过程的企业员工沟通交流, 听取意见;第二, 开展毕业实习经验交流座谈会, 邀请毕业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参加, 确保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能够反馈到领导耳中;第三, 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 整理期中有代表性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第四, 向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下发毕业实习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反馈回来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巩固并推广, 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并正确处理, 把新出现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每次毕业实习是一个小循环, 每次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将本期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期实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修正下一期的实习计划, 从而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目标更加明确, 不断地推动管理水平及实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 如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PDCA循环为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 使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日益完善。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职业院校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现状, 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 完善毕业实习管理程序, 构建较为系统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习,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岩.PDCA循环在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0 (11) :198-199.

[2]苏志平, 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7 (23) :76-78.

基于PDCA循环的审计数据分析 篇8

关键词:PDCA循环,数据分析,计算机审计

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ERP系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企业应用ERP系统后,ERP系统实现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使得业务处理能够跨职能部门进行处理,由生产部门开始,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承载着企业几乎全部的关键业务,涵盖了企业最为关键和最为敏感的信息资源; 与此同时,ERP系统中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大量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高度电子化、无纸化,这些数据等都保存在磁性存储介质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集成的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数据仓库。

在ERP系统下,通过职责分工赋予不同人员不同的权限,他们能在各自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有关操作活动,而这种途径也很容易出现访问密码泄露,使得舞弊人员通过ERP系统可以快速的访问、窃取企业的客户资源、企业产能、销售渠道、合作伙伴、人力资源组成等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并作出相应的修改、调整。在此情况下,审计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企业的各种单据、票证和账簿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数据都存储于磁性介质中,审计的对象从传统的手工账簿,转向对存储在ERP系统底层数据库的电子数据的审计,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也从单纯的财务数据,扩展到海量的存储在ERP系统底层数据库的电子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审计人员面对的是一个无纸化的审计轨迹,传统的审计线索因ERP系统的使用在形式上变得更加隐蔽,传统手工上的舞弊操作变成了不留任何痕迹的计算机操作,这些都增加了审计的难度,降低了审计线索的可追溯性。因此,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海量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ERP系统数据中获取有用的审计数据,如何从被审计单位的海量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数据中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范围,并对这些审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查找问题线索和审计疑点,是审计数据分析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审计项目的质量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如果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偏差,将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加强对审计数据分析工作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提出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对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质量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模型分析。

一、相关研究

《数据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3号》指出: 数据分析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过程,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历史积累数据,以及数据准备阶段形成的基础表,采用适当的组织方式、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高效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发现问题线索、得出审计结论。数据分析是计算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的数据分析是广义的概念,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为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避审计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数据分析的研究。

目前,有关审计数据分析的研究得到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冯国富等( 2009) 在论述审计分析模型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图的审计分析模型构造方法及其审计工作指南,并提供了一种实际的审计案例,用以演示其工作过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莉等( 2011)[1]提出在审计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负债表时,依据资产负债表的取数逻辑,采用平行模拟法设计单体公司报表程序,利用关联规则对比分析报表差异项目,结合审计经验,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异常数据,快速锁定不同公司的疑点科目,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可快速发现多家公司的审计线索,降低了因取数滞后造成的审计误受风险; 施永香( 2010)[2]分析了常用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并重点阐述了基于Benford法则的数值分析方法; 赵辉等( 2010)[3]针对非结构化的审计数据问题,提出了关键字检索分析方法在非结构化审计数据分析中的运用,并运用实例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阐明; 王莘等( 2007)[4]在FP - growth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安全审计数据分析的挖掘频繁模式算法,与FP - growth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在挖掘频繁模式时不生成条件FP - 树,挖掘速度提高了1 倍以上,所需的存储空间减少了一半; 吕新民等( 2007) 针对传统审计数据分析技术的不足,提出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于审计数据分析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挖掘在审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应用数据挖掘实现审计数据分析的过程; 岳烈骧( 2008)[5]设计了一种基于社保审计专业知网和社保审计专业分词字典的异构数据语义分析系统,围绕异构社保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库的构建,对社保专业知识的收集和组织,以及社保审计字段的理解,相似数据项的查找,基于社保审计专业知网的词义消岐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计算机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但大多都是对审计数据分析的方法、技术以及工具进行的研究,而对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的研究尚不多见。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按 “P ( 计划) ———D ( 实施) ———C ( 检查) ———A ( 总结与处理) ” 的顺序,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向前的方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PDCA每循环一次就要对本次循环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目标,把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PDCA的每一次循环都会促进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PDCA循环的应用已从企业质量管理扩展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如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6]、生产工艺安全[7]、高校教学管理[8]、服务绩效管理[9]等各方面。鉴于此,本文将PDCA循环应用于审计数据分析问题,研究如何应用PDCA循环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根据PDCA循环理论以及审计数据分析过程的特点,对PDCA循环应用于审计数据分析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设计出一种基于PDCA循环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并确立合适的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

二、审计数据分析PDCA循环模型

1. PDCA循环理论用于审计数据分析的可行性。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Edwards Deming) 博士提出的。经典的PDCA循环过程由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总结与处理( Action) 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计划环节( P) 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现状的调查,分析现状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活动的方针和目标,进行活动计划方案的制定; 实施环节( D) 主要是活动计划方案的具体执行,这一环节是组织完成活动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检查环节( C) 主要是对计划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而详细地检查,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总结与处理环节( A) 主要是对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标准化,以便执行和推广,对失败的教训要进行总结,以免问题重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轮PDCA循环。因此,可以把任何一项活动都按PDCA循环划分为“计划( P) 、实施( D) 、检查( C) 、总结与处理( A) ”四个环节,通过PDCA循环把活动的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循环往复向前转动; 同时,PDCA循环又是一个递归的体系,PDCA循环的每个环节又可再细分为另一个PDCA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不停地滚动前进的螺旋上升体系,如图1 所示。每一次PDCA循环都会把活动的目标或标准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如此往复不断循环,活动的目标或标准将会不断得到提升[9]。

审计数据分析是计算机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围绕审计项目展开,对存储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底层数据库中的海量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找出问题,获取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疑点。在审计数据分析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或者没有采用必要的控制措施,都会对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带来审计风险,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以及审计结论的产生。针对审计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审计数据分析。有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是产生可靠、准确的审计结论的前提,而可靠、准确的审计结论又需要有效的审计数据分析。因此,审计数据分析是计算机审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分析过程是[10]:

首先,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 包括采购流程、产品制造流程、商品销售流程等) 、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部署和电子数据的详细情况,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反映,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以及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数据分析方案。

其次,根据审计数据分析方案来采集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清理和转换,搭建分析环境,按照预定的审计目标展开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或者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现审计线索。

第三,对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审核,编写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审计方法,对未达到审计目标的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在下一个审计项目中进行改进。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达到不断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

由此可见审计数据分析过程在逻辑上与PDCA循环理论存在着一致性,都是通过不断地循环往复,促进过程整体水平或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PDCA循环理论用于解决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是可行的。

2. 审计数据分析的PDCA递归模型。 依据PDCA循环理论,审计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分为P、D、C、A四个环节: ( 1) 计划环节主要是编写数据分析方案。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业务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反映,以及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基本情况,如数据处理流程、数据类型、数据量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者内控薄弱环节,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数据分析措施计划,确定审计数据分析方案。( 2)实施环节主要是根据编制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案,对审计项目开展数据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和创建审计中间表等系列数据准备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准备工作,根据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并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对发现的线索进行延伸,调查取证,核实问题。 ( 3) 检查环节主要是检查审计数据分析方案的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编写审计底稿。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数据分析方案是否全面完成,数据选择的是否准确、可靠,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等。 ( 4) 总结与处理环节主要是对审计数据分析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将成功的审计方法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中,以便以后的推广; 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者薄弱环节和未能达到审计目标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措施,交给下一次PDCA循环,在下一个审计项目中予以改进。

如图2 所示描述了审计数据分析的总PDCA模型,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循环向前转动、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状态的闭环系统。审计数据分析按 “P- D - C - A” 的顺序进行数据分析活动,并且周而复始地向前进行,一次PDCA循环结束都要对本次循环进行总结,将成功的审计方法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加以执行和推广,并提出新的目标,然后制定下一次PDCA循环。一般来说,上一次PDCA循环是下一次PDCA循环的依据,而下一次PDCA循环又是上一次PDCA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将会得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图2 描述的审计数据分析的总PDCA模型,由于PDCA循环是一个递归体系,审计数据分析的总PDCA模型中的P、D、C、A每一环节又可以再细分为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即可以用PDCA循环对审计数据分析总PDCA模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建模描述,这样就形成了大环套小环、小环套更小的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由于审计数据分析总PDCA模型的实施( D) 环节涉及面比较广,可以利用PDCA循环的递归特性进一步对实施( D) 环节进行递归建模描述,具体环节内容如表1 所示。

由此可见审计数据分析PDCA模型是一个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又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即审计数据分析总PDCA循环是D阶段的PDCA循环的母体和依据,而D阶段的PDCA循环又是审计数据分析总PDCA循环的分解和保证。各个小环都紧紧围绕着审计数据分析的预定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滚动,推动着大环不断向前滚动循环,通过PDCA循环把审计数据分析的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审计数据分析技术的确立

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计算机审计的主要任务,在审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而构建审计分析模型需要采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目前,可以用来进行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主要有SQL查询语言、多维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根据已知的知识去提取符合条件的数据并获取相应的审计线索。但是,由于现代舞弊手段不断提高,这些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无法获取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审计线索。数据挖掘与传统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不同,数据挖掘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它信息库中的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1]。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利用分类分析、聚簇分析、关联分析以及序列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企业ERP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与采购、生产、销售等有关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发现蕴含的数据模式和规律的过程,并获取相应的审计线索。因此,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图3 描述了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审计数据分析的过程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 明确审计需求。审计人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主要业务流程、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以及业务流程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等具体情况,根据审计数据分析方案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范围的规定进行审计需求分析,明确审计需求,并将审计需求转化为数据挖掘具体问题。

2. 数据采集与清理,此阶段是实现审计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数据挖掘问题,从被审计单位的ERP系统中采集与审计需求相关的电子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格式转换。当采集的源数据存在值缺失、空值、冗余、错误、数据规范性差等问题时,审计人员必须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清理工作,如重复行数据、列中冗余数据等的识别与处理、空值的处理、字段值缺失数据的处理、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转换、不规范数据的处理等,从而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唯一性以及有效性。通过对数据的一系列转换和清理工作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建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3. 数据挖掘建模分析,此阶段是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审计需求,根据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选择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如分类分析、聚簇分析、关联分析、序列分析等,并进行相应数据挖掘算法的设计及挖掘参数的设定,从而建立不同的数据挖掘模型对审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如运用聚类技术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相似数据的分组,发现分布模式与数据属性间的关系。

4. 结果评价。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的审计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并对此结果进行解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根据可用性、正确性、可理解性等评价指标对审计知识进行评价。

5. 总结及发布。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将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的审计知识呈现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运用所发现的审计知识进行取证分析,获取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疑点。

以上步骤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如果数据挖掘结果不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将过程回退到之前的某个步骤,如重新选择数据、设定不同的挖掘参数值等。因此,有些步骤可能需要反复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并提高,以期达到预定目标,这与PDCA循环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着一致性,如图4所示。因此,通过引进PDCA循环的审计数据分析持续改进运行机制,可以科学、规范、有效地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性和质量,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由图4 所示,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审计数据分析的PDCA循环模型,将应用数据挖掘的审计数据分析按PDCA循环划分为 “P、D、C、A” 四个环节,通过PDCA循环把审计数据分析的各项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由于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某些步骤可能需要反复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图4 的每一环节又可再分解为一个更小的PDCA循环,这样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审计数据分析的PDCA循环模型是一个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小环里又套更小的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在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审计数据分析的PDCA循环模型中,小环是大环的分解,而大环又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各个小环都围绕着预定的目标朝着同一方向滚动,推动着大环不断向前滚动,从而保证审计数据分析过程统一、有序地进行。每一次循环都会使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提高一步,最终达到审计数据分析工作预定的目标。

四、结论

审计数据分析是计算机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本文运用经典的PDCA循环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PDCA循环的审计数据分析流程,并确立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审计数据分析。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审计数据分析是一种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工作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审计数据分析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与处理环节的PDCA循环建模,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PDCA循环大学生就业 篇9

关键词:PDCA循环 说课 质量管理

中国分类号:F253.3

课程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载体,课程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有特色的高职学院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为推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说课的形式,使广大教师彼此交流的分享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如何提高说课的质量,使说课管理规范化、科学化。PDCA循环,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适合进行说课的质量管理,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PDCA循环,是戴明提出的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工作方式。P、D、C、A是英文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反映着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可依次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P(plan)----计划阶段。每做一项工作都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并考虑工作的重点,调查研究,做好计划安排。

D(do)----实施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计划。

C(check)----检查阶段。检查实施的效果,分别找出成功、不足或失败的原因。

A(action)----处理阶段。将计划执行的结果,做出分析处理,成功的肯定,并纳入下一个循环中;失败的纠正,防止重现。

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可形象地用圆环表示,如下图: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由此可见,PDCA循环是由相互衔接的四个阶段构成的闭环,体现其管理的科学性。且四个阶段是动态循环的,体现其管理的动态性。每次循环结束,又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周而复始,质量不断提高。

二.PDCA循环在说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课程说课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制订说课活动组织方案、进行现场说课、进行单元教学检查、进行单元教学课评课,这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完全符合PDCA循环,因此,借鉴PDCA循环,强化对说课教学的质量管理,使说课活动每组织一次,质量提高一次。

1.制订说课活动组织方案

即说课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是对说课的全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以做到“未雨绸缪”。说课活动组织方案包括说课的目的、进度安排等,但关键的工作在于成立专家组,制订说课评价标准。

院级专家组的成立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专家组由校内主管教学院长、校内外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选择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为说课活动出谋划策,尤其是行业企业专家,可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制订说课评价标准是整个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全院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说课评价标准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它重在促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载体,切实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落在实处,因而对全院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活动方案制订后在全院教师中进行宣讲和解读,使教师明确说课的目的和宗旨,领会评价标准,按照要求,进行说课方案的准备。

2.进行现场说课。

即实施阶段。这是说课方案的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依据说课评价标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说课,本阶段的核心是反馈。

目前,高职说课主要包括课程说课和单元说课。

课程说课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反映。课程说课是教师通过对课程设置理念、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依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配置等的阐述,说明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3.进行课程教学检查听课

即检查阶段。这是课程教学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该阶段要客观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检查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1)教师的执教能力

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高职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能力,才能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灵活运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资源的配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要体现高职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的配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

(3)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及能力目标的实现,是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重要因素。

课程教学检查是PDCA循环四个阶段中的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通过授课实现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通过此阶段得到落实和执行的。

4.进行课程教学评课

即处理阶段。这一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本次循环的结束,也是下次循环的开始。

课程教学评课,可依据教学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上课的表情、思维活跃的程度、现场操作的水平和效果等。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剖析,对教学做出评价,将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并给予标准化,纳入下一轮循环;对失败的教训,要仔细分析其原因,并进行纠正,防止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前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运用PDCA循环,进行说课质量管理的反思

实践证明,运用PDCA循环,进行说课质量管理,使说课活动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达到了以下效果:

1.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运用PDCA循环,加强说课质量管理,有利的推动了教师教学改革,使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循环的进行,教师总会有新的设想,希望在新一轮循环中尝试,实施更完善的教学设计。不断创新使单元教学目标循环一次,教学质量提高一步。

2.有利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通过说课活动的组织,专家组全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指导,安排优秀说课教师示范课活动,使教改特色鲜明的优质课在教师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和引领,这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运用PDCA循环,对说课质量实施闭环式管理,使说课活动在总结反思中呈现螺旋式的上升,促使其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下一篇:现代商业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