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控制

2024-08-05

PDCA循环控制(共12篇)

PDCA循环控制 篇1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理论界始终关注的问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在《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定义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理论界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也遵循了这一思路,从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探讨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手段。如王宝庆(2007)认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包括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志、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制度等内部与外部多层次的管理控制。于筠、王世玮、袁德万(2013)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是审计关系的三要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对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三者及其审计关系进行控制。也有很多学者将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型应用到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从内部审计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处理阶段(D)探讨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持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措施(高明波,1999;王霞辉,2009;曹群耿,2011;贺彩霞;2012)。杨鸿运(2012)结合内部审计的工作要素,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将PDCA循环进一步应用到项目管理层面、审计功能层面、组织架构层面,构建了多层次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内部审计协会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是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对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制定的标准和规范,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要求,也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实现的一般性目标,是完成内部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如果以此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仅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管理的角度来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忽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和职能发挥,相关管控措施的应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

实质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人员素质提升了,组织设置优化了,工作底稿细致了,审计流程完善了,评价手段更科学了,审计结果更客观了,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审计主体运营效率和效果就提升了,甚至可能相反,由于过分关注审计工作的细节,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审计工作要求,反而降低了被审计主体的运营效率,掩盖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创造。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更要从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定位出发,研究如何保证组织中充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确保达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企业内部审计已不仅仅是被动的受托完成审计任务,而是更主动地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利用科学的监督、检查、评价手段,帮助被审计对象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积极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组织经营效率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管理,促进组织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和价值。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原理,一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PDCA循环管理,从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综合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如控制图、统计分析表等质量管理工具),从组织、项目功能、人员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总结经验,发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输入下一个PDCA循环计划,改进解决现有的问题,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通过PDCA不断循环、动态往复,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阶梯式上升。如图1所示。

同时,PDCA循环不仅可以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开展,也可以在每一个子环节中开展,通过对内部各个环节、要素的PDCA质量控制,实现质量效率的不断提升。各层次的单周期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持续螺旋上升。如图2所示。

另一方面,PDCA循环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与项目的质量管理,作为促进组织与项目运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步骤,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质量控制。在这其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随着审计功能的不断强化和拓展,在提升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内部审计既立足企业内部,相对于外部审计可以更有条件介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充分加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组织与项目PDCA循环中,在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促进组织与项目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而针对组织与项目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将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二者相互作用,协调推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在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中,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是“死后验尸”,即在组织流程或项目结束后才进场审计评价,检查和发现组织和项目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事后评价的方式显然不能有效控制组织与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协助改进组织与项目的运行效率。虽然审计评价对问题的总结,可以促进后续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改善,但由于评价反馈的滞后性,使得对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促进变得弱化,降低了内部审计评价的促进效率和效果。如图3所示。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要求内部审计要更加深入地参与组织与项目运营的全过程管理,在计划制订(P)、过程实施(D)、分析检查(C)、整改落实(A)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评价与监督,确保组织与项目高质量、低风险运行。如图4所示。

在这一模式下,一方面,组织与项目的综合运营信息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组织与项目计划(P)的可行性、与环境的匹配性、对组织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等,组织与项目运作过程(D)中的内部控制的执行、设计方案的纠偏、合同的履行、关键风险点的控制等,检查评价(C)工作的有效性、经验与问题的总结、处理方案经济有效性等,整改措施(A)的落实情况、执行的效果等,都将成为内部审计计划(P)的制订依据;而内部审计计划的实施(D)将重点加强对组织与项目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各环节风险点的监督与评价,提示风险,方案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组织与项目提高运营效率;内部审计检查(C)阶段,在做好对内部审计工作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更是通过对组织与项目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审计监督,分析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和建议,作为组织与项目落实整改的目标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处理(A)在监督检查组织与项目对运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是否充分反映到新的PDCA循环中的基础上,也对内部审计的经验予以总结固化,形成标准,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订改进措施,输入下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PDCA循环,促进内部审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组织与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效果也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改进的目标和方向。内部审计PDCA质量管理循环与组织和项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内部不同层次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目运营效率和效果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如图5所示。

三、结论及建议

应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化、科学化组织管理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持续改进组织与项目经营效率和效果,增加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控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只有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组织的经营效率、效果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达成内部审计的目标。因此,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组织与项目PDCA循环,通过内部审计PDCA质量管理循环与组织和项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内部不同层次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效果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

摘要:只有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地开展促进组织经营效率与效果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达成内部审计的目标。本文采用PDCA质量控制模型,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循环体系(审计PDCA),内化到组织经营的质量控制循环体系(组织PDCA),二者相互作用,协调推动,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杨鸿运.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44-47.

[2]于筠,王世玮,袁德万.从管理本质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13(4):46-47.

[3]高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会计,2010(2):53-54.

[4]曹群耿.内部审计的PDCA循环工作法[J].审计广角,2011(7):56-57.

[5]鹿丽.田丽娟.浅谈内部审计控制机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9-61.

[6]高明波.浅谈PDCA循环法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9):12-13.

[7]王景.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3(10):69-71.

[8]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82-87.

PDCA循环控制 篇2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PDCA循环模式针对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制定相关措施。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38-01

PDCA循环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哈特提出的,而后由戴明进行宣传和普及,因此被称为戴明环。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按照此顺序进行全面地质量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消化内镜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护理风险也在不断增加[1]。为此,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消化内镜的护理风险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评估其对于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镜科室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等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1年进行风险管理的质量的对照分析。科室共设有6间胃肠镜检查室,2间胃肠镜微创手术室,1间ERCP检查室,每天平均检查量为180±20人次。科室护士15人,洗消工人8人,护士中男5人、女10人。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5.3岁。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在研究过程中人员结构无变化。

1.2 方法

1.2.1 计划P

首先对我科室的管理组织体系进行风险护理评估。在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以及急救药品人员培训等方面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科室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对部分患者检查前没有按照要求准备。②患者的预约区域以及等候区域不规范。③患者在检查前的三方核查内容过于简单。④检查间的物品准备不足,存放位置不规范。⑤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较高。⑥护理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操作不够规范。⑦洗消工人洗消流程不规范。⑧消化内镜仪器以及手术器械等分类不规范。

根据问题制定相关计划和方案:①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制定培训与考核计划,例如进行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风险教育、消化内镜科室感染控制、内镜护理操作规范以及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和操作规范等。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过程中的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将制度作为核心内容。③规范科室布局,打造人性化管理氛围。

1.2.2 执行D

根据计划目标,制定如下执行手段:①人员培训管理。由护士长组织对全科室护士每周进行理论与实操培训,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要求人人参与,增强个人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②环境管理。将我科室现有区域按照分区内容严格管理,加强绿色通道的分流处理,合理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各区域内物品、药品以及设备严格按照规范放置,为患者的隐私以及安全作保障。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③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制度和规范流程,加强执行力度,规范专业化技术操作,使各个环节保证分工合作、责任明确。④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法规执行,制定科室内各级人员的职责、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等。⑤无菌物品管理。建立专用库房,并实行专人管理,制定物品存放以及消毒杀菌管理细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2]。

1.2.3 检查C

由主任护师以及护士长组成评价体系。每个月末检查1次,护士长进行质量监管,每周不定期进行专项考评,逐层监控,相互补充。在实操学习后及时进行考核,每月组织1次综合测评,对各级人员进行规范性考核,监督其规范程度,考核内容以我科室制定的相关护理质量评估体系为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做好记录并留档保存。

1.2.4 处理A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开展护理质量报告会,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护理风险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修改完善下一循环中的计划。

1.3 评判标准

将我科室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前后做对比分析,对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等方面,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评分比较。分值越高,管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分,)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科室对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隔离消毒、仪器器械等评分均有所提升,所有护理人员在理论考试以及实操考试的水平有所提高。在循环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不断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是降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PDCA循环控制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校质量管理

一、PDCA概念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Shewhart)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eming)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或处理)的第一个字母,是指在工作中按照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反馈处理的工作程序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这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终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此来进行质量管理。

图书的质量,尤其是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核心,也是质量控制管理的核心和重点。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近年来的5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将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引入编校质量管理,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手段保证了出版基金项目的图书出版质量。

二、PDCA循环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校质量控制中的四个环节

计划(P)。PDCA循环要求在计划阶段按照工作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需要结合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图书制作过程中各种控制因素,在一些关键的质控点上做好监控预案。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把重点放在几个关键环节上:①作者交稿时间;②书稿质量;③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④书稿编校质量的把关。之所以把这几点作为关键环节,我们是有教训的。如《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项目交稿时间一再拖延,致使项目未能按期完成,不得以申请延期结题。

我们根据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编校实施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责任部门和执行者、完成的方法、编校质量的管控,定期协调会等,使措施具体而明确。

执行(D)。为了项目能按计划顺利进行并保证编校质量,我们在项目进行的几个关键环节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社领导和部门主任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并选派编辑组成项目小组,部门主任亲自抓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有问题及时解决。②选派有责任心、有专业背景的责任编辑从选题策划到项目结题全程参加项目工作,以保证项目管理有专人负责。③选派有经验的编辑对每本书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以便能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度,督促作者的书稿编写进度,及时解决书稿中发现的问题,将一些可能影响后期出版质量的问题在前期解决。④请学科专家评审书稿,以保证书稿内容的质量。如《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项目的书稿由同行专家相互之间进行互审。⑤由指定人员进行三审三校一通读,采用编辑和校对员交叉校对书稿、编辑之间交叉通读书稿等措施,以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例如《煤氮热变迁与氮氧化物生成》项目书稿的一、二、三审,校对和通读工作都是由我们的资深编审担任,同时又由行业学术专家进行外审把关,最终实现编校质量优良。

检查(C)。作为国家级的出版项目,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在检查中了解实际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虽然我们都希望项目能按计划进行,但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有一些我们事先预料不到的因素会干扰项目的进行。如,《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项目由于作者期望得到最准确、最新的实验数据等原因致使作者写作时间过长,交稿时间拖后,项目不能按申报的计划进度进行;有的项目中个别书稿的编写质量较差(如书稿由主编的学生执笔,主编审查不严),后期书稿加工难度大,不仅拖延进度,还影响编校质量。

处理(A)。此环节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成功经验应加以肯定,可作为后续项目的质量控制参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加以分析和总结,以使后续的项目避免再出问题。如《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项目,几种书稿均由同行专家相互之间进行互审,商议解决书稿中的共性问题,以使全套书统一写作模式。此环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对检查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意见,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里解决,为后续项目提供质量改进经验。经过反馈处理,使好的经验保留下来,改进有缺陷的地方,使得PDCA循环不断向前,管理质量不断提升。每做一本书,就提升一步,步步向上。

三、PDCA循环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校质量控制中的特点

阶梯式运行。PDCA循环的运动过程是不断循环上台阶向前推进的过程。一个循环终了,完成了一本书,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好的经验带入下一本书的制作工序,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为下一本书的制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使下一本书的编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就这样,把项目中的每一本书放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管理系统之中,使项目质量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呈阶梯式向上运行态势。从我们已完成的两个项目和即将完成的三个项目来看,我们的编校质量确实是在逐步提高,这得益于我们在PDCA循环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改进。如,我们总结了承担《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国家基金项目经验不足的问题,修订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关责任,制定了激励和惩罚办法,使得后续项目整体推进顺利。

小循环的质量影响大循环。PDCA循环是一个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环扣一环的制约环。如果说一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整体质量管理相当于一个大循环,那么项目中的书稿内容质量管理、编校质量管理、排版制图质量管理、印刷装订质量管理等则相当于一个个小循环,编校质量管理循环只是其中之一,每一个PDCA小循环的质量最终决定了PDCA大循环的质量。由于我们重视每一个小循环的质量,每一名编辑和校对人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小循环,把好编校质量关,每一本书编校质量小循环的质量逐步提升,推动了我们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校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在完成《煤氮热变迁与氮氧化物生成》项目过程中,我们紧抓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等各个环节,从而使得该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吴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秦茂盛,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参考文献:

[1] 王建安. 活学活用PDCA——医院持续质量改进70例[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 李庆远.一看就懂的生产管理法(PDCA在工厂中的应用) [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

[3] 冯琦. PDCA在医院图书馆流通和读者服务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6):78-81.

PDCA循环控制 篇4

关键词: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控制是软件企业和开发团队能够成功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产品的有力保证。它贯穿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 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部门。只有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 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所有活动及所涉及的各个组织和人员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才能够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最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软件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目标问题度量法、风险管理法和PDCA循环法。本文主要讨论PDCA循环法的内涵、PDCA循环法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参数及PDCA循环法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1 PDCA循环法的内涵

PDCA循环法中的PDCA是英文计划 (Plam) 、实施 (Do) 、检查 (Cheor) 、总结 (Actiom) 四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eming博士提出来的, 所以又称为Deming循环。

PDCA可用四个阶段 (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 八个步骤来说明,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环。

1.1 P (Plan) 阶段——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称为主因或要因) ;第四步,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定对策和计划。计划和对策的拟订过程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a.Why (为什么) , 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各项计划和措施。b.Where (哪里干) , 说明在什么地点进行。c.What (干到什么程度) , 说明要达到的目标。d.Who (谁来干) , 说明措施的主要负责人。e.When (何时完成) , 说明完成措施的时间。f.How (怎样干) , 说明如何完成此项任务。

以上六点, 也称为“5W1H”技术。

1.2 D (Do) 阶段———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五步, 实施计划, 即按照计划的要求去做, 执行计划采取的措施。

1.3 C (Check) 阶段———检查阶段。第六步, 检查效果, 即根据计划的要求, 检查实施执行的结果, 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1.4 A (Action) 阶段———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步骤:第七步, 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 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的标准、规定和制度中, 指导今后的工作;第八步, 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2 PDCA循环法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参数

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 对软件产品产生影响的参数有三类:产品、过程和资源。PDCA循环法对这三类参数进行综合的调节和平衡。

2.1 产品。

产品是软件开发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它可以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某一过程的任何输入和输出, 也可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最终产品本身、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中间产品。如软件系统、软件开发计划、系统规格说明、软件设计文档、差错报告、测试结果等。

2.2 过程。

过程是为完成开发、维护和为保证软件质量所进行的管理和技术活动。如项目立项申请、资源选择、监控开发进展、配置管理、开发初样、设计评审等。

2.3 资源。

资源是为得到要求质量的软件产品, 在实施过程时所使用的时间、资金、人和设备。如软件开发设备、软件测试设备、系统硬件、资金等。

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来确定质量目标, 定义质量控制参数;通过实施来开发质量, 度量质量控制参数;通过检查来评估质量, 评估质量控制参数;通过总结来提高质量, 改变质量控制参数。

3 PDCA循环法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分成预开发、开发和维护三个阶段。

3.1 预开发阶段。

预开发阶段是指系统开发之前所发生的与系统的获得有关的一切活动。客户通常要完成建立需求的研究、发布招标请求、进行资源选择、与系统开发者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活动。

客户的工作体现在下列PDCA循环中:a.计划:计划要采用的质量控制过程;在可用资源、已认识到的风险或困难、经验和资金的基础上, 制定选择开发组织的标准;选择已获得证实的、效果较好的软件工程技术工具和方法。b.实施:制定开发招标提案请求包, 包括软件功能和质量需求规格说明、任务描述、资源选择的标准、招标书评价的指导、进度计划数据和将来应提交的产品的要求等。c.检查:检查招标提案请求包的质量, 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并针对不同开发组织对招标提案请求包的反应情况, 对照选择的标准, 选择一个开发组织。d.总结:根据对开发组织、开发过程的选择以及已认识到的风险和困难、可用资源等情况, 提出改善质量控制的计划。

开发组织针对招标提案请求包作出反应, 工作体现在下列PDCA循环中:a.计划:提出要开发的中间产品。b.实施:开发自己的技术提案, 阐明将使用的技术及所拥有的技术工艺。c.检查:提出检查软件质量、纠正产品中缺陷的方法。d.总结:根据检查结果, 提出改善质量控制的计划。

3.2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指从软件产品开发开始, 到移交产品且客户对软件性能予以肯定为止。这一阶段的PDCA循环活动有:a.计划:开发者根据需求和风险, 提出详细的开发过程、要求使用的资源以及要得到的产品。b.实施:由开发组织执行开发计划。c.检查:开发组织和客户共同检查计划与预期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d.总结:开发组织根据检查结果, 审查并重新认识风险, 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基础。

3.3 维护阶段。

维护阶段是修复软件缺陷、提高软件性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PDCA循环活动有:a.计划:制定处理缺陷的计划。b.实施:处理缺陷, 或根据需求变化提高软件性能。c.检查:开发维护目标是否已经达到。d.总结:根据检查结果, 审查并总结。

由此可见,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几个基本要素, 在每个软件开发阶段都要不止一次地、循环地应用, 以实现那个阶段的质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 PDCA循环活动各形成一个小循环。而从整个产品的开发来看, 预开发阶段是这四个基本要素中的“计划”, 在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 “实施”计划的各种开发或维护活动, 同时进行“检查”, 若发现不满足需求, 则要采取“总结”措施。这是一个大循环过程。PDCA循环法就是这样一个大环带小环, 大环套小环, 周而复始的过程。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 PDCA每经过一次循环, 一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软件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就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07.

[2] (以) 加林 (Galin, D.) .软件质量保证[M].王振宇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04.

PDCA循环工作法 篇5

(1)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内容:

PDCA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管理工作运转程序。其中P指PLAN,计划之意;D指DO,实施之意;C指CHECK,检查之意;A指ACTION,总结之意。PDCA循环工作法的四个阶段包括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和措施,提出质量改进的活动计划;

第五步: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的情况;

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纳入各项标准(技术标准或管理工作标准);

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2)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特点:

第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PDCA循环:让工作更有成效 篇6

利用黄经理传授的“日清日结”工作方法,我和王斌摆脱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工作变得更加充实有序(详见上期《日清日结: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使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给自己带来工作快乐的同时,我的业绩和能力也与日俱增。用黄经理的话说,就是“面对工作,要有好的态度,结合科学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快乐地成长,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现在,每天做《日清日结表》已经成为我和王斌的工作习惯,这种习惯有效培养了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下班时,再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我觉得自己对时间的管理已经游刃有余了。

一个周日的上午,黄经理约我和王斌到公司开会。我不知道因为何事,只好放弃懒觉,带着黄经理送给我的记事本赶去公司。走进会议室时,我看到公司的美女销售王华已经坐在那里了,王斌还没有到。

和王华打过招呼后,我好奇地问她:“王华,你知道今天开会是什么内容吗?”“可能是培训吧,黄经理也没有说。”王华回答说。一听到培训,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只要不是老板训话就行。

我笑着追问:“培训什么内容你知道吗?”王华说:“不太清楚。”话音刚落,王斌就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拿着手机说:“手机的闹铃早上没响,杯具!杯具!”

黄经理随后拿着文件进了会议室,看到我和王斌在吃早餐,就说:“5分钟后开会!”说完拿起水杯走了出去。我们从黄经理的语气上感觉有点不妙,赶紧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等待开会。

会议一开始,黄经理将手里的文件交给我们,原来是我们每天上交的《日清日结表》,在每天的表格中,黄经理都用红笔做了一些标记。黄经理说:“这是你们上个月的日清表,我用红笔画圈的地方,是你们有计划但没完成的工作内容。”黄经理看着我,严肃地问:“小张,你的xxx超市开发,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日清表中,已经一个月了,你还没有开发出来,写在日清表里给谁看呀?写和不写有什么区别?”王斌正在幸灾乐祸,黄经理就转头看着他说:“还有你”

我看着自己的日清表,正如黄经理所说,每天的工作计划中都有“xxx超市开发”一项。黄经理严厉地说:“你们的日清表,写得越来越不认真了,每天都在应付,每天的工作计划都一样,那你们的工作和保洁阿姨有什么不同?应付我也就算了,应付你自己就等于浪费时间!如果你们认为日清表对你们没有用,你们完全可以不用写,不用应付我。”

我低着头,偷偷看了看王华,心想:你不是说培训吗?怎么变成训话批斗会了?正埋怨王华的时候,黄经理又点我名说:“你说说为什么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

我狡辩道:“黄经理,xxx超市我几乎每天都去,但每次不是老板没在,就是说要看样品,所以就”

黄经理问:“那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一时没有好的说辞,只好不回答。黄经理也不追问,一脸严肃地说:“日清日结表,不是工作日报,写写就应付了事了,它是你的行动指南。”

黄经理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行动指南”四个字,又继续说:“对于xxx超市开发的‘行动指南’,可以分为三步:(1)电话预约老板,明确时间、地点和沟通内容;(2)带上样品拜访老板,沟通产品合作事宜;(3)申请审批商务条款,签合同,收款,出货。就这三步,你用了一个月。你准备什么时候搞定xxx超市?”我正忙着在笔记上记这三步,抬头回答说:“一周内。”

黄经理用笔在“行动指南”四个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圈,并再次重申:“日清表不是日报,是行动指南。”

黄经理喝了口水,脸色已经不再那么严肃了,他对我们说:“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告诉各位,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看样子真是要培训了,我们紧张的情绪也缓和下来。

黄经理先总结了《日清日结表》使用中的问题,主要有:

1.工作计划常常被别人给打乱;

2.日清表的连续性不强;

3.计划10项工作,可能只完成两项,由于低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计划变成空话;

4.一项工作要做好几天,每天的工作计划都一样。

黄经理说:“对于日清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PDCA循环方法’来解决。”

所谓“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对工作进行管理并循环的方法。详细来讲就是:

P:计划,就是我们用的日清表,这是让我们通过收集、思考,计划出工作内容或项目;

D: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执行;

C:检查,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通过检查对工作进行校正,找到最佳的安排。比如:你原本计划今天拜访客户,但事先打电话得知客户出差了,那么你就要校正日清表中的日程安排;

A:行动,落实重新校正的工作计划或方法,改善执行情况。

“PDCA是一个循环,可以理解为:计划——执行出了问题——检查和修改——再执行。”黄经理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循环的圈,问我们:“明白了?”我们点头示意。黄经理补充说:“PDCA循环最初主要应用在质量管理上,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它引入到时间管理、业绩管理中。PDCA可以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并分类,一类是好的经验,肯定它们并将其标准化;另一类是失败的教训,总结它们并与大家共勉。”

黄经理告诉我们:“PDCA的重点是再行动,也就是说PDCA循环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若只运行一个循环,是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漏掉一些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要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才能提升我们的管理、效率和业绩。”

黄经理接着说:“我们每天的工作经常会被打扰,有的是电话,有的是邮件或会议,所以在计划之前先检查和回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执行和行动。比如,你计划下午去超市结款,到了超市后发现超市的会计没来上班,计划没能完成,那么明天再去结款之前,你要先打电话确认预约,这就是PDCA的过程。再比如,上周日你们在超市做热卖活动,但效果不佳,那么活动结束后,我们就要检查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时间不对、产品不对,还是天气不好、位置不好等,这样在下次热卖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进行改善,这也是PDCA的过程。切记:不要应付你的《日清日结表》,要用PDCA循环将自己的日清表做得更合乎逻辑,并有效执行。”

尽管会议上受到的批评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但黄经理讲的“PDCA循环法”还是让我受益颇深。此后,我开始培养使用“PDCA循环法”的习惯,在计划时先进行检查,在执行中做回顾,这让我很快告别了内容重复的日清表,在时间分配上也更加合理,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和执行成效大大提升,比如再也没有出现在超市等一两个小时才见到老板的情况,连加班的时间都减少了。

“PDCA循环法”的使用,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开始成为“效率达人”。

(编辑:吴明 housy0116@ 126.com)

PDCA循环控制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园林的建设出现了空前的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景观大道、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各地城市当中。优秀的园林作品不仅能调节人类的生活, 还能改善自然环境, 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功效。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 而园林工程的特征, 决定了它不能够像其它产品一样在工厂车间生产好再运送到施工现场, 而只能在施工现场, 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现场组织生产。同时园林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 涉及的工序复杂, 各专业穿插、交叉作业的情况普遍, 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能够扭转工程质量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提高工程质量使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更健康地发展。

2 我国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与设计不协调

目前在国内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中, 设计与施工是分开招标, 设计单位在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制作之后, 提供图纸给建设单位用来进行施工招标, 由中标的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由于设计单位并不参与直接施工, 因此将构思理念变成现实作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的技艺水平[1]。而施工人员水平高低不一, 很多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设计图的内容, 或者对设计擅自修改, 实施之后才同设计方进行交涉, 导致施工出来的效果与设计理念大相径庭。在园林项目建设过程中, 应成立一种景观督导机构, 督导人员由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充当, 受聘于建设方, 拥有一定的现场调配权力, 专门从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指导工作, 对项目的全程起着监管的作用[2], 以解决施工与设计脱节的问题。

2.2 施工管理方法不统一

现行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很多, 在行业里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施工管理方法。近年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中, 将PDCA循环法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DCA循环由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 (处理) 这4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 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过程的把控,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是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个通用的模型。PDCA循环可以简化的管理程序, 缩短管理链条, 使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简便, 易掌控, 从根本上控制施工的质量[3,4]。

3 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执行阶段、施工后检查验收3个阶段[5]。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引入督导制,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督导人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共同提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进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方面, 督导人同施工方共同选择进场材料和设备, 选定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施工中的执行阶段, 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单位, 并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 及时的设计变更方案,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后的检查验收阶段, 督导人督导施工人员做好收尾工作, 以及和施工人员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 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参与施工企业的自检等。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向前的循环, 这与PDCA循环运行的特点保持一致[6], 具体表现在:计划 (P) 阶段, 是一个分析问题、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计划和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方法的阶段, 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执行 (D) 阶段, 是一个按照制订的质量目标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方法去付诸实施的阶段, 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中执行阶段。检查 (C) 阶段, 对照计划去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 以便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处理 (A) 阶段, 又叫总结阶段, 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以巩固成绩、吸取教训, 以利于下一个工程或下一个工序进行, 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

综上所述, 督导制和PDCA循环符合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运行规律。将督导制和PDCA循环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 通过各阶段的施工程序运用PDCA循环进行控制, 同时引入督导制, 通过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督导人的监督和指导, 使综合性强, 工艺工序复杂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所以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是可行的。

4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4.1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也是P阶段, 是在园林工程第一道工序开始前对施工作业各方面的准备计划的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园林工程施工中必经但是又容易轻视的一个过程, 包含以下5点。

4.1.1 组织准备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涉及范围广, 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综合工程, 做好施工前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从最初组建项目经理部时审查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 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 到选用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为督导人, 以及施工人员的资质等。

4.1.2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熟悉施工图纸, 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审核相关质量文件, 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 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 绘制各种施工详图, 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等。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4.1.3 现场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合理科学规划使用好施工用地, 保证现场的道路畅通、材料合理堆放、充分的给水和供电设施以及正确的机器设备安装布置;还要制定施工场地质量管理制度, 并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记录。

4.1.4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合同清单, 建立项目材料设备明细, 提前做好材料设备预定计划。督导人同施工方人员共同寻找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尤其在园林苗木的选择方面, 督导人需要对苗木的品种、规格、树形、根系以及其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 质量好且观赏效果佳的苗木[7]。

4.1.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定期地对在质量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晋升, 这一方面可以激发或保持其对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还可带动或影响其他人员以更大激情投入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当中, 从而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良性竞争氛围, 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8]。

4.2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即D阶段, 施工质量在此阶段形成, 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 包括以下6点。

4.2.1 技术交底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是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做项目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督导人参与技术交底, 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并对施工中将要面临的难点进行现场解答, 从而达到目的。

4.2.2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准确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总体布局。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把设计图上园林工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准确地标定于实地。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包括场地平整、建筑定位, 地形营造和园路面层的铺装等一系列过程, 通过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先控制测量, 后碎部测量”的原则, 进行测量放样, 最终依据测量放样的成果, 通过施工使图纸上的作品变成景观实物[9]。

4.2.3 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中特殊过程是指施工过程或工序的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查和试验而得到充分的验证, 或者万一发生质量事故难以挽救的施工工程。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 督导人协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地设置质量控制点, 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强化控制。

4.2.4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园林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工序构成, 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 所以对园林施工过程的控制, 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对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4.2.5 设计变更的质量控制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 完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有些时候, 督导人现场提出设计变更方案, 保证施工的顺利且快速地进行。

4.2.6 成品保护质量控制

成品保护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保护措施予以保护, 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污染, 影响工程的实体质量。加强成品保护首先要加强教育, 提高全体员工的成品保护意识, 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3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包括C阶段和A阶段。由于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是指由建设单位组织的, 由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所进行的工程质量验收的过程, 所以本文的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施工单位在在施工竣工后及竣工验收前这段时间的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4点。

4.3.1 收尾工作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完成后, 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队继续对场地进行清理, 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 以及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督导人查漏补缺, 如有发现立即组织人进行补救, 保证园林产品的质量, 同时需要安排养护工人进行管理。

4.3.2 竣工资料整理

竣工资料是在质量保证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资料, 它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及工程的内在质量。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是非常繁琐的过程, 但鉴于其在整个项目评定中的重要性, 收集整理中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 并且准确、齐全、真实、规范[10]。

4.3.3 竣工自检的质量控制

由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自评自检, 对检测有质量缺陷的工程提出整改, 在整改后再次检测直至达到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再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4.3.4 施工项目质量总结

施工企业召开项目质量总结大会, 通过对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的回顾和系统的思考,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 使之成为标准和样板进行推广。尤其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等的运用, 即使某次施工达到预期目标也仍然需要在多次PDCA循环过程中研究改进和完善直到技术纯熟。质量总结能避免以往的错误再次发生, 肯定成功的经验, 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

5 结语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和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运用督导制和PDCA循环来进行质量控制。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不仅要对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构建, 还要加强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进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园林工程行业的水平。

摘要:指出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而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目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探讨了督导制和PDCA循环两者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 并构建了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以促进园林工程健康发展。

关键词:督导制,PDCA循环,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姜瑞涛.PDCA循环在A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2.

[2]张坚, 罗睿.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PDCA循环在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的运用[J].广东园林, 2006 (3) :58.

[3]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如何互动[J].山东林业科技, 2007 (4) :48.

[4]伍胜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初探[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5]冯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项目案例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谢丹.基于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7]吕国梁.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8) :107.

[8]关虹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 2012.

[9]王丽娴.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测量[J].经营管理者, 2013 (22) :310.

PDCA循环控制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加强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也就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而水涨船高。本文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采用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设计意图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1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1)计划P: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2)实施D: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

3)检查C: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

4)处置A: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PDCA循环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统计分析方法

2.1 因果分析图法

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图2表示我公司在阳煤集团寺家庄矿施工时构件焊接变形的原因分析,其中,第一层面从人、机械、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进行分析;第二层面、第三层面依次类推。

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从图2中找到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艺方法造成的,即:下料尺寸超差;焊接顺序不对;焊接速度忽快忽慢;焊接定位点少等,应进行逐项分析。

使用因果图分析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是: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3)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2.2 采用排列图法进行质量控制

在质量管理过程,通过抽样检查或检验试验所得到的质量问题,偏差、缺陷、不合格等统计数据,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统计数据,均可采用排列图方法进行状况描述,它具有直观、主次分明的特点。表1对阳煤集团寺家庄矿井主斜井钢绳芯胶带输送机驱动架安装精度进行了抽样检查,得到150个不合格点数的统计数据,然后按照质量特性不合格点数(频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整理为表2,并分别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图3是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画出排列图,并将其中累计频数0~80%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进行重点管理;将累计频率在80%~90%之间的问题定为B类问题,即次要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将其余累计频率在90%~100%之间的问题定为C类问题,即一般问题,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故称此方法为ABC分类管理法。

3 采用直方图法进行质量控制

1)直方图的主要用途:(1)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从中掌握质量能力状态;(2)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2)直方图法的应用:首先是收集当前生产过程质量特性抽检的数据,然后制作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和能力。

3)直方图的观察分析——形状观察分析,所谓形状观察分析是指将绘制好的直方图形状与正态分布图的形状进行比较分析,一看形状是否相似,二看分布区间的宽窄。直方图的分布形状及分布区间宽窄是由质量特性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所决定的。

(1)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如图4(a)所示。正常直方图反应生产过程质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数理统计研究证明,当随机抽样方案合理且样本数量足够大时,在生产能力处于正常、稳定状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趋于正态分布。

(2)异常直方图——呈偏态分布,常见的异常直方图有:折齿型、陡坡型、孤岛型、双峰型、峭壁型,如图4(b)、(c)、(d)、(e)、(f)所示,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存在影响质量的系统因素,或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直方图的方法不当所致,要具体分析。

如表3为我公司施工的阳煤集团寺家庄矿井15组树脂锚杆安装锚固力试验的抗拉强度表。但很难直接判断其质量状况是否正常、稳定和受控情况,如将其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直方图,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如图4所示。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呈对称。根据直方图法的形状观察分析得出,树脂锚杆安装工程生产过程中质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4 结论

通过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采用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可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实践证明,采用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

摘要: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质量较难控制的问题,文中阐述了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采用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可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PDCA循环原理,统计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蔡耀恺.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邓富民,徐玖平.项目质量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PDCA循环控制 篇9

广西平果县体育馆工程是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一个当地标志性公共建筑,建筑面积10 804m2,网架面积6 200 m2,网架跨度长边70.2 m,短边64 m。其下桁杆形成的面为一个曲面,吸声体吊挂在下桁杆的节点上,因此吸声体的空间位置呈一个壳形。吸声体的作用与吸音墙的效果类似,是为了避免在较空旷的空间内产生回音。本工程共有1153块吸声体板块,每块约为1.9m2,形状大部分为梯形,有少数为三角形,每块大小稍有不同;每块厚度为10cm,结构框架由角钢焊接而成,其内部填充玻璃棉吸音材料,外罩一层浅灰色的阻燃吸声织布;板块四周设吊环,采用钢丝绳固定在网架的下桁杆节点上(见图1),其优点是荷载小,仅为3kg/m2,是采用吊顶系统自重荷载的1/5左右。

该工程自2008年3月开始装饰工程施工,计划2008年8月在此举行首届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是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交流的一扇窗户,施工工期紧,施工质量要求高。

2 计划阶段

2.1 采用PDCA循环控制施工质量的理由

(1)该工程项目为当地标志性建筑,吸声体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观感质量有很大影响。

(2)吸声体每2块单独吊挂在下桁杆的4个节点中间,每个开间的吸声体相距80 cm左右,要控制好吸声体大面的观感质量很困难。

(3)吸声体施工是确保工程能否顺利按期完成的关键,而建设单位平果县对工程质量要求高,且施工单位在年度计划中要求平果体育馆工程要创区优工程,因此,我们选定大跨度网架吸声体吊件施工这一关键工序进行控制,以确保大跨度网架吸声体吊件的观感质量。

2.2 现状调查

经过将最外围的2圈即第十二圈与第十三圈的部分吸声体作为样板进行施工,共施工100块吸声体。安装质量调查分析见表1及表2。

根据表2的数据,我们绘制了安装吸声体影响因素排列图(见图2),找到了影响安装吸声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表面平整度偏差大与接缝高低差偏差大。

2.3 设定目标

2.3.1 根据规范的要求

平整度与接缝高低差的合格率必须大于90%,因此,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将表面平整度的合格率由50%提高到95%,将接缝高低差的合格率由67%提高到100%。

2.3.2 分析原因

QC小组采用关联图(图3)进行分析,找到了9条末端原因。

2.4 确定主要原因

我们将9条末端原因采用现场验证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确认(见表3),找到了影响吸声体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条。

(1)厂家疏忽漏设横楞;

(2)安装钢丝绳工序不合理;

(3)钢吊环不能限制板块的水平位移;

(4)板块容易晃动。

2.5 制定对策表

针对分析出的主要原因,我们制定对策表(见表4)。

3 实施阶段

3.1 实施步骤一

请厂家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对样板进行检查,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厂家按设计图纸制作吸声体板块,促使厂家进行了整改,增加了横楞,增加了板块下坠面的刚度,使板内的吸声材料玻璃吸音棉不再胀出,保证了板面的平整度。表5是厂家整改后,对150块吸声体的进场外观检查记录。

从检查记录可以看出,吸声体板块单块平整度的合格率达到了99.3%,保证了安装后的质量。

3.2 实施步骤二

对施工队组进行技术交底,在交底中,对吸声体的安装工序进行讲解。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在工序中强调钢丝绳必须在穿好板块后再固定在网架的下桁杆的节点上,利用吸声体自身的重力绷紧钢丝绳,然后再调整就能够保证吸声体板块不移位。

3.3 实施步骤三

进行节点大样设计(见图5),并与设计、业主、监理等各方协调,然后采购回套筒与螺栓,在现场安排工人进行板块吊环的更换,安装后板块不再水平滑动,使施工进度迅速加快,施工质量大为提高。

3.4 实施步骤四

采购回铝合金条,现场施工员分区负责在现场安排工人进行了相邻较近的相邻板块的固定安装(见图6、图7),固定板块后这些板块形成一个整体,不易晃动,保证了相邻板块的平顺。

4 效果检查

(1)吸声体全部施工完毕后,经QC小组成员三检后,向监理申请分项工程验收,验收检查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表面平整度的合格率由实施前的50%提高到了97%,接缝高低差的合格率从67%提高到了100%。

(2)施工完毕,吸声体吊件的观感质量好,得到了平果县政府的高度评价,而平果县人民群众到馆内参观后,无不赞叹该体育馆美轮美奂(见图8),网架上的吸声体(板)就像一朵朵白色的浮云在天上飘来飘去,在体育馆内不论是进行活动还是观看比赛都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预定任务。

5 总结

通过上面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在项目部对关键工序开展PDCA循环活动是很有效的。项目QC小组人员不仅掌握了安装吸声体的施工技术,而且为公司以后施工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大大增强了公司成员的团队精神,提高了集体攻关的能力。在项目施工中应该对各种关键工序积极开展PDCA循环活动,以确保关键工序质量。

摘要:在广西平果县体育馆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对大跨度网架吸声体吊件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PDCA循环,吸声体吊件,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JGJ 7—91) [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GJ 78—91)[S].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S].

PDCA循环与医院耗材库房管理 篇10

目前,医院对于耗材库房管理越来越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成了重中之重。据统计显示,对于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条目近5000多种,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医用消耗材料的采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既要考虑医院的经济实力,又要保证临床科室医、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规范医院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1]。

1 PDCA循环法基本简介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2,3]。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

2.1 计划阶段(Plan)

在运用PDCA循环法的计划阶段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我院已实现了全院资源信息共享,在库房管理上也已应用了“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全院每个科室领用耗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单位时间内购入与消耗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设定出最低库存量和生成标准采购清单。我院耗材管理部门通过对今年上半年耗材出入库的统计分析,在物品维护中对常规备货耗材设定了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并在每星期的周五通过比较现有库存量自动生成一份标准采购清单,再由我院采购计划员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物品和修改数量,并最终生成一份采购订单。其次,我院通过短信自动发送订单给各个供应商,避免了以往因人为失误产生的误定情况。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不仅大大提高了库房管理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误定漏定的人为失误[4]。

2.2 实施阶段(Do)

依据进出快、费用省、保安全、损耗少、无积压的库房管理原则和各类耗材的保管养护细则,按计划执行采购工作。首先,统计全院各科室月消耗器材,并汇总成一份月耗材需求表;然后结合各科特殊物品订购单,产生计划表;最后查询预警信息,以最低库存限量实施采购计划。同时,耗材库房在收验货时对耗材的有效期与批号严格检查,并登入“物资管理系统”中,做到先进先用,后进后用,严格掌握耗材的有效期限。

2.3 检查阶段(Check)

根据计划的规定和要求,首先检查采购订单的完成情况,看是否都已采购成功并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其次在每月末对常用库存耗材进行清点统计,了解库存有无积压以及积压耗材的品种、时间和原因,并对挤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各科室特别订购的耗材,我院计划员在登记入订单时都会注明订购科室,所以对此类耗材都能有效地通知订购科室及时出库,做到特定物品零库存[5,6]。

2.4 处理阶段(Act)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也是下个循环的关键一步。处理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缺憾、不足进行弥补。当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因为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所以能迅速地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修正计划,提出整改措施,包括软件的修改。

3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的优越性

(1)连贯性。

四个阶段不能少,先后次序不能变。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程序,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循序渐进,只能一个步骤完了才开始下一个步骤。如此循环能带动整个管理机制的一体化,每一步骤清晰可见,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连贯,提高了库房管理的整体质量。

(2)整体性。

PDCA循环法中的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成果的保证。因此每一级都要在“高度负责”的基础上来推动循环向前进。

(3)前进性。

PDCA循环法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提高的,按螺旋上升形式连续进行,其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并且向前推进一大步。整个循环的关键在于用标准化、制度化的方法来巩固成果,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提高库房的管理质量,能使物资流通时间明显的缩短,使库存积压有效地减少,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我们相信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

摘要: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其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用以规范医院耗材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PDCA循环,库房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捷.关于加强医院库存管理的思考[J].医院商学院,2006,(25):36-38.

[2]于春华,汤黎明.PDCA应用于库房管理的尝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47-48.

[3]姜忠.PDCA循环与医院管理[J].苏州医学学院学报,1998,(18):329.

[4]陈薇薇,许锋.浅谈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12):69-71.

[5]王会宇.试论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8):6-7.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篇11

[关键词]PDCA循环法;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和并发症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作为常见并发症,可能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术后低体温是指患者体温<36℃,临床上一般是将中心体温34.0~36.4℃为称轻度低体温。低体温可能诱发寒战、切口出血、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效率。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对于巩固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2014年1~10月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60例进行分析,60例患者均为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保温措施,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46.4±10.5)岁,ASA分级:I级20例,Ⅱ级10例,观察组30例给予PDCA循环法,男18例,女12例,年龄38~69岁,平均(47.6±11.1)岁,ASA分级:I级22例,Ⅱ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保温措施,增强给患者的保暖意识,严格执行科室规定的保暖措施。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1)计划:首先收集临床资料,对全麻手术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调查,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对患者各项手术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设计针对性的保温措施。具体实施:①加强体表保温:给予患者预热棉被,加盖上无菌消毒巾,带上头套,套上脚套,热水袋等尽可能的降低体表热量流失;②手术前环境预热:对手术室环境进行加温预热,但是注意手术室内无菌性操作,减少因手术室温度升高,造成致病菌生长;③调整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的温度:给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进行水浴加温,但是仍然要注意温度对于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的影响;④护理人员加强和全麻手术患者的交流,耐心的听取术前患者意见和感受,向患者讲解骨折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和鼓励,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全麻手术患者的感受;⑤呼吸器加湿:温暖湿润的空气吸入后可以减少呼吸道内冷空气的刺激,从而间接性的传导热量,吸入的氧气经过温蒸馏水湿化之后,可以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从而降低低体温的发生。(2)检查:对围手术期低体温恢复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检查。(3)处理:护理人员定期的将全麻手术患者在前一阶段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问题进行汇总,将患者低体温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汇总后在进行集中的讨论。根据体温监测结果,科室建立全程为患者保暖意识,并每月业务学习时,强调各种具体的保暖措施,逐步在科室形成一种优质、并具有中医特色的保暖意识。同时,努力发现保暖工作的不足,将问题带入下一个循环中,持续改进保暖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情况;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过程中、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体温降低现象,属于麻醉和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和患者疾病、手术环境、麻醉药物的应用、输液输血、手术过程中出血、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9-10]。低体温是机体代谢率降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低体温还可能并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寒战、切口发生感染、切口出血、住院时间延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并且还可能增加手术风险系数,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全身麻醉后机体体温调节阈值会造成不良影响,体温调节反应性降低或者丧失,麻醉药物还会对血管收缩形成抑制,促使热量发生流失,对运动神经形成阻滞,减少肌肉的张力和运动能力,促使寒战发生,产热降低。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肌松药物,会促使患者肌肉松弛,减少了肌肉紧张和运动产热能力,诱发体温降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如果手术室内温度调节不及时,或者手术室在转运过程中,周围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环境温度差异,会造成患者散热能力增加,体温降低。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输血,由于输入的液体、血液低于患者体温,大量输入会造成患者体温降低。另外手术时间过长、暴露机体面积较大、切口大、机体腔内容物暴露时间过长,均可能造成患者体表部位散热过多,造成低体温发生。全麻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疑惑等不良心理情绪,会促进血液在体内分布异常,回心血量受到影响,血液循环状态不良,造成低体温发生。

PDCA循环控制 篇12

1 方法与步骤

1.1 制定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相关资格考试信息, 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 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并通过预期资格考试, 从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开始, 严格要求在原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 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 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红”的帮扶工作, 或设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老师, 责任到人, 确保每班、每项工作, 护理质量都能达标, 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 具体工作步奏宜如下进行。

1.1.1 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

结合每个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如:护理记录是否合乎标准, 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 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欠缺, 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又如:出现护理记录时眉栏填写不齐, 医学术语欠精确, 字迹欠清晰, 语句欠简明扼要, 护理操作具体哪个环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由上级带教老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 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总结经验, 警钟长鸣, 提醒同事切勿出现类似问题。

1.1.2 查出导致护理服务欠满意,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 是服务态度问题还是服务方法不当, 上级带教老师针对问题及时指导其改善工作直至满意, 总结经验并提示同事, 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1.1.3 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

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 应让其及时诊治及休息调整, 选择合适人选替班。如因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欠缺, 可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供其阅读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 提供练习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 并有带教老师指导其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确保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状态。

1.1.4 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和完成方法

针对护理服务欠满意的原因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 负责者, 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内容。如:及时检查每班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让当班者纠正, 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加强, 定期进行科内及院内学习讲座, 配备相关学习资料, 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 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 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 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2 实施阶段

严格按照计划规定内容执行具体措施, 如:负责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 督查者应人尽其责, 每班、每日执行, 分级管理常抓不懈,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适时考核, 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须有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且记录在案, 以便作下一循环参照评比, 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 鼓励在护理专业上争强好胜, 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 这样, 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1.3 检查阶段

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 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 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欠缺在哪里,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分析其原因, 指导下一步工作。如:欠缺处改进后仍有不足, 应督促其继续完善, 不断总结所存的欠缺及杜绝欠缺发生的经验, 做到班班、天天、周周、月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1.4 处理阶段

制度严明, 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答卷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 科学判断, 奖罚分明。

(1) 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之形成标准并坚持巩固, 以后坚决按此标准完成工作并奖励兑现, 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

(2) 整理失败教训, 记录在案以作前车之鉴并严惩不怠, 在科内警示栏及时作醒目提示, 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根据情况上报护理部以便全院引以为戒。

(3) 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在下一循环中继续解决, 如此循环不止, 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 结果与讨论

在科室护理工作检查实行三班制, 即早班-下午班-晚班, 班班跟进, 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即带教老师-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督查组-护理部, 级级督查, 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步步促进, 护理管理工作贵在坚持不懈, 护理管理PDCA循环在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实施后, 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 在“三乙”评审中, 其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技术操作获得甘肃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一致好评, 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也获双赢, 其中内科两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四名护士、及四名护理人员均顺利考取上一级任职资格, 其他各科护理人员也同护理科一样成绩显著, 经过同事们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 共同使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乙”评审, 荣获“三级乙等医院”级别荣誉, 这是省卫生厅“三乙”评审团对医院各方面工作的肯定, 也是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有力见证。如今, 护理科由1个内科发展为6个科室, 分别是:普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和重症监护中心。血液科和神经内科也正在筹备之中, 护理人员亦由原来的17人增加至100人。当然, 这与医院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骨科由原来一个科室发展为3个科室, 脑系科发展为2个科室, 外科发展为4个科室, 心肾科发展为2个科室, 儿科发展为2个科室还有感染科、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等科室都有相应的发展, 同时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时, 护理管理只有严格坚持PDCA循环, 才能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提高, 患者受益度增加, 医院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并逐渐扩大规模。综上所诉, 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 确实是稳速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 2005, 40 (4) :243.

[2]胡艳宁.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余珍华, 曾梅玉.PDCA循环在ICU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中旬刊) , 2013 (1) .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下一篇: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