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

2024-10-20

PDCA循环管理(精选12篇)

PDCA循环管理 篇1

0 前言

目前,医院对于耗材库房管理越来越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成了重中之重。据统计显示,对于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条目近5000多种,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医用消耗材料的采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既要考虑医院的经济实力,又要保证临床科室医、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规范医院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1]。

1 PDCA循环法基本简介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广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2,3]。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

2.1 计划阶段(Plan)

在运用PDCA循环法的计划阶段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我院已实现了全院资源信息共享,在库房管理上也已应用了“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全院每个科室领用耗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单位时间内购入与消耗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设定出最低库存量和生成标准采购清单。我院耗材管理部门通过对今年上半年耗材出入库的统计分析,在物品维护中对常规备货耗材设定了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并在每星期的周五通过比较现有库存量自动生成一份标准采购清单,再由我院采购计划员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物品和修改数量,并最终生成一份采购订单。其次,我院通过短信自动发送订单给各个供应商,避免了以往因人为失误产生的误定情况。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不仅大大提高了库房管理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误定漏定的人为失误[4]。

2.2 实施阶段(Do)

依据进出快、费用省、保安全、损耗少、无积压的库房管理原则和各类耗材的保管养护细则,按计划执行采购工作。首先,统计全院各科室月消耗器材,并汇总成一份月耗材需求表;然后结合各科特殊物品订购单,产生计划表;最后查询预警信息,以最低库存限量实施采购计划。同时,耗材库房在收验货时对耗材的有效期与批号严格检查,并登入“物资管理系统”中,做到先进先用,后进后用,严格掌握耗材的有效期限。

2.3 检查阶段(Check)

根据计划的规定和要求,首先检查采购订单的完成情况,看是否都已采购成功并达到了预定的程度;其次在每月末对常用库存耗材进行清点统计,了解库存有无积压以及积压耗材的品种、时间和原因,并对挤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各科室特别订购的耗材,我院计划员在登记入订单时都会注明订购科室,所以对此类耗材都能有效地通知订购科室及时出库,做到特定物品零库存[5,6]。

2.4 处理阶段(Act)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也是下个循环的关键一步。处理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缺憾、不足进行弥补。当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因为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所以能迅速地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修正计划,提出整改措施,包括软件的修改。

3 PDCA循环法应用于耗材库房管理的优越性

(1)连贯性。

四个阶段不能少,先后次序不能变。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程序,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循序渐进,只能一个步骤完了才开始下一个步骤。如此循环能带动整个管理机制的一体化,每一步骤清晰可见,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连贯,提高了库房管理的整体质量。

(2)整体性。

PDCA循环法中的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成果的保证。因此每一级都要在“高度负责”的基础上来推动循环向前进。

(3)前进性。

PDCA循环法是循序渐进和不断提高的,按螺旋上升形式连续进行,其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并且向前推进一大步。整个循环的关键在于用标准化、制度化的方法来巩固成果,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提高库房的管理质量,能使物资流通时间明显的缩短,使库存积压有效地减少,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我们相信PDCA循环法在库房管理中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

摘要: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其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用以规范医院耗材库房管理,做到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和损失,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医用耗材,PDCA循环,库房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捷.关于加强医院库存管理的思考[J].医院商学院,2006,(25):36-38.

[2]于春华,汤黎明.PDCA应用于库房管理的尝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47-48.

[3]姜忠.PDCA循环与医院管理[J].苏州医学学院学报,1998,(18):329.

[4]陈薇薇,许锋.浅谈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12):69-71.

[5]王会宇.试论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8):6-7.

[6]华育辉,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应用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1):43-44.

PDCA循环管理 篇2

在3月28日瑞金公司第二期中青班开班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公司纪委书记郭伟荣跟大家一起分享的PDCA管理循环的方法,着实让我受益匪浅。我十分珍惜此次的学习机会,在整堂课程中,我认真听讲与笔记,使我对PDCA管理循环有了一些了解。

起初听到PDCA管理循环,我们很难去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当你真正了解了PDCA管理循环,其实就是最简单又很有效的一个做事方法,是我们天天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瑞金公司同时在做现场管理和6S管理,无论是现场管理和6S管理,只要认真做好一样,那么瑞金公司的管理将走在同行的前列。

我个人认为PDCA管理循环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一听就懂,但是用起来就不那么简单,PDCA管理循环是属于那种知易行难的东西,就是很容易理解,做起来很难,关键是难在坚持上。

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这四个环节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是检查与执行,作为管理人员来讲,安排一项工作前一般都会做计划,所以说计划是最不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因为管理人员在安排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先想想哪个环节容易发生问题,哪些问题是不容易发生的,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一般会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所以说计划很重要,但不容易出问题。而执行则不同,执行人员的素质千差万别,当执行人员没有充分了解管理人员的意图时,执行力越强则离目标的偏差越大;再加上人的共性问题是惰性,通常人都愿意做领导检查的事情,对于不检查的工作很少能保持高质量的。这时,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查可以让我们在问题刚刚发生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很明显恶化的时候就发现,可以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将损失降到最低。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每一件事情先做计划,计划完了以后去实施,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后,再把检查的结果进行改进,进行实施,进行改善,这样把没有改善的问题又放到下一个循环里面去,就形成一个一个的PDCA循环。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我觉得PDCA中的计划和检查很重要,而对员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了。所以,作为一个管理干部,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计划,我们布置一件事情前先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做,出了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更好?什么时候做?叫什么人去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执行的时候我们还要不停的去检查(走动式管理),检查时发现了问题,继续让岗位工去执行,直到完成预期目标为止,这就是计划和检查的重要性。所以说管理人员一定要紧盯计划和检查,每天工作的时候要想想是不是每件安排的事都作了计划?是不是每件布置的事情都作了检查。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了,而是在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运用好PDCA管理方法,那我们的工作效能与效率将会呈现一种阶梯式的上升形式。每天怎么做PDCA?如何将PDCA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是我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每天上班的时候想想我今天要做什么,今天我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我主要要检查什么?主要要计划什么?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哪里?最容易出问题的人是谁?都想好了以后就布置工作,让他们去做。做的过程中就不停的检查,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要经常去看一看。担心哪个人出问题,就去多盯他一下。每天晚上下班了,总结一下今天这个PDCA到底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使之能在工作中起到实质性作用,能指导我们的工作,优化组合,使我们的经验判断显著提高,制度、程序和标准越来越完善;然后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PDCA步入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养成一个每天PDCA的循环习惯,要善于用PDCA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

原料车间:吴建平

PDCA循环管理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HSE;管理

1、背景介绍

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先是有着“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雏形,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设计-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2、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P-Plan:—计划,通过集体讨论或者个人思考确定某一行动或某一系列行动的方案;D-Do:—执行,按照计划去做,落实计划,包括资源的利用、责任、能力、培训、沟通、谈判、文件控制、过程控制、管理服务;C-Check:—检查执行情况,计划执行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要求?找出问题,报告结果;A-Act:—行动,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模式化、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此阶段为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3、HSE管理

HSE管理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的简称,最早发展于石油化工行业。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它的含义:H(健康)——追求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S(安全)——有效地控制风险,削减不可接受的风险,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E(环境)——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削减重大环境危害因素,使企业持续获得并保持最好的环境资源。笔者所从事的工作为国际工程施工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深感安全、健康和环境状况良好是确保工程施工、生产经营稳定的前提,安全更是企业进行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施工中的HSE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PDCA循环在HSE管理中的应用

在HSE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如图1所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业主、社会、员工的要求,建立P(计划),根据制定的目标来实施D(执行),对执行的结果进行C(检查),最后进行A(分析或改进),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图1所示。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4.1 P阶段。(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类似的工程施工经验并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一般工程项目施工的危险源有:爆炸,电力超负荷,高处坠落,撞击,接触坠落物,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起重机械事故损害,机械事故损害,火灾,高温天气危害,危险大气环境和密闭空间,呼吸伤害,电气危害。(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对以上危险源进行分析,工程存在较危险的工作有:运输,混凝土建筑物施工,安装与拆除,起重作业,高处作业,施工的供电,高温环境作业等。(3)制定计划。根据工程的特点,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国际OSHA(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公司的管理手册,建立HSE管理体系。该管理系统覆盖所有生产和生活区,以及所有工程范围内的人员。

4.2 D阶段。(1)建立HSE组织机构。建立以HSE总监为核心的HSE部门,执行工程所有的安全、健康和环保相关的具体工作和业务检查,进行全项目的HSE管理和监督;定期向工程师汇报,并接受工程师监督指导。(2)培训。培训上,以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为主,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白“规定动作”,按照规范正确操作;风险辨识上,对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定期进行识别;专项培训中加强案例分析互动,在分析中,创造人人参与的气氛,让员工分析事故原因,明白事故后果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风险识别技能。(3)文件控制。文件控制包括:所有受控文件发布之前必须进行审核和批准,对于无效文件必须召回。(4)过程控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公司规定;识别危险因素,按规程操作;制定和实施保障措施用于施工,并提供相应个人防护用品。(5)应急准备和响应。建立一套在发生伤害、疾病、危险事故时,向工程师和当地HSE管理部门汇报的程序,并建立事故调查和分析程序,采取纠正措施,吸取经验教训。

4.3 C阶段。(1)内部检查和会议。建立检查计划,该计划将确定检查参与者和检查频率,按照健康安全的目标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确保检查结果的后续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由工地领导和参与工程的其他人员参加来讨论工地的安全及环境问题。(2)外部检查和评估。业主代表、工程师有权检查现场,并对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行为进行罚款,检查雇员安全培训,相关文件等。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对照相关文件规定指出违规,说明整改的方法。同时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分析具体原因,要求限时完成,并跟踪后续执行情况。

4.4 A阶段。(1)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辨识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补充作业指导书中的岗位风险及其处置措施。(2)把未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5、结语

本文通过PDCA循环来构建工程施工中HSE管理体系,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个阶段的分解,从不同层面、主体内容和运行机制多方面,立体构架出HSE管理体系的综合模式。

作者简介

PDCA循环管理 篇4

本文以中小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 以F公司为研究对象, 构建了5S在中小企业推行的方案,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现状

肖智军指出, 5S活动之所以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因为5S活动可以提升效率, 节约成本,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改善企业形象。王文生表示, 国内部分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现场管理的缺失导致生产活动消耗了更多的企业资源, 增加了企业运营费用,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王鹏在研究5S在服装厂的应用研究时指出, 改善现场、促进活性化过程中, 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以连续性改善为基础, 持续推行5S管理活动。杜秋静强调, 5S管理的科学应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工作,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 都要养成习惯, 通过制度化和标准化, 形成对工作短板及时响应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改进的动力。陈希康认为,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 需要引入PDCA循环, 目的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二、F公司现状

F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运动帽为主的中小企业, 和我国大量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传统企业一样, 以生产制造为主, 利润微薄,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典型性, 更能够体现出问题的普遍性和研究效果。

F公司推行5S管理的必要性。通过调查与研究, F公司在作业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产品不合格品率较高, 根据抽样检验找出不合格品, 发现相应的不合格类型, 画出排列图, 如图1所示。由于F现场存在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来改善, 于是公司领导层开始下决心推行5S管理。

三、5S在F公司应用方案

1.准备阶段 (P阶段)

在实施5S管理的准备阶段, 首先制定推进计划表, 在公司成立5S管理应用组织, 并明确各级5S应用组织职责, 由指定的人员担任负责人, 公司赋予其权限并规定其职责, 从公司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 每级组织和个人都各司其职, 为推行5S管理提供了“有人领导、有人做事、人责分明”的组织保障。

(1) 5S领导委员会 (总经理、两个副总) 。指导、协调执行委员会开展工作, 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制定、落实推行5S管理的检查验收办法及奖惩政策。

(2) 5S执行委员会 (张副总、各车间主任) 。负责推行5S管理工作的进程, 进行全面策划、实施;管理各部门5S工作小组, 并下设了3个专门小组, 包括:宣传组、督察组、改善组, 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指导、督促各部门的5S工作小组和3个专门小组, 根据5S工作计划, 实施方案, 落实措施, 协调部门之间的沟通, 保证5S工作扎实推进, 取得成效。

(3) 各部门5S工作小组 (车间主任、组长) 。负责推行本部门5S管理工作的进程, 进行5S的全面实施工作;负责落实5S管理执行委员会的决策和计划, 检查评估5S工作进程, 通过考核表自查。

(4) 5S专门小组。5S宣传组:前期宣传造势, 中期交流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组织各部门学习5S管理知识;在公司内部QQ群发布优秀企业实施5S管理经验和成效等。5S督查组:通过不断监督检查, 将结果通知相应部门限期整改, 并提交整改报告;将检查分数、整改回复率、整改合格率纳入各部门当月考核;使本企业的5S执行文件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5S改善组:协助各部门进行问题整改, 并确认问题整改效果;追踪其相关部门整改情况。

2.实施阶段 (D阶段)

在5S管理方案实施阶段,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五个步骤, 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管理, 从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 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整理的实施。整理是实施5S管理的第一步, 就是要全面检查现场, 做到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检查到, 特别要注意平时看不到的地方。通过区分物品的使用频率来界定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规划不同使用频率的物品的范围。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办公相关:抽屉, 文件柜, 看板, 档案, 标书, 图表等;生产相关:机器设备, 半成品, 物料, 成品, 废料等;清洁工具:垃圾桶, 钢丝球, 扫把, 拖把, 纸箱, 手套等;其他物品:员工水杯, 储物架, 柜子, 箱子, 盒子等。运用红牌作战的方法, 将非必需品清理掉, 红牌作战对象为机器设备, 物料, 成品, 半成品, 作业工具, 办公用品等。

整顿的实施。通过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二者结合实施整顿。在一次对于2号车间的抽查中, 裁剪区域8种物品有3件没有定置, 缝纫区域12种物品2件没有定置, 后道区域7件物1件没有定置, 质检区域6件物品1件没有定置, 则该车间的定置率为78.79%。F公司检验整顿实施情况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 让一个对现场不太熟悉的其他部门的同事立即取出指定的物品。这样站在一个陌生人的角度来看, 把物品定点放置、有清晰的标识, 能够使操作者迅速取出需要的物品。

清扫, 就是除去作业现场内的一切脏污, 同时预防污染。对于特别难以清扫的地方, 落实专门的负责人清扫。在清扫前利用现场平面图划分责任区, 并标明责任人。F公司以一周为周期, 每周五下午下班前全员参与清扫任务, 对于清扫中发现的不良之处及时改善, 不延误至下周。每周清扫的重点是平时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同时指派专人查找卫生死角, 比如操作台顶部的灯具盖、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整烫机的每一个槽位等。

清洁, 就是指对前面3S的维护, 以保证实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F公司王副总经理经常带着5S执行委员会成员亲入现场, 跟现场操作员工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跟他们讲明实施5S的目的和好处, 鼓励员工坚持规范化操作。

素养, 就是指对规定的事情, 每个人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并养成一种一直如此执行的习惯。它是推行5S的最终结果, 也是管理的目标。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检查阶段 (C阶段)

5S管理带来了高效准确的管理和积极生产的员工, 消除了多种浪费, 降低了成本, 运动帽的合格率从94.5%上升到97.5%,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实施效果检查阶段, 把5S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对参与人员实行奖罚。在检查制度上, 实行5S督察组和部门5S推行小组两级评分制。在检查时发现问题的部门, 下发5S问题整改通知书, 要求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形成良性的循环, 不断提高各部门的现场管理水平。

4.处理阶段 (A阶段)

在处理阶段, 每个月由5S领导委员会召集执行委员会及各小组开会, 了解公司最近一个月5S推进的情况, 肯定成功经验, 形成标准并在公司总部及各分厂推广。将“水土不服”、推行难度大的环节安排改善小组实地调查, 转入下一个PDCA管理过程, 作为制定计划目标的依据。另外, 总结失败教训, 引以为戒。在5S的整理、整顿的基础上, 结合工业工程物流规划的相关知识, 对车间进行合理改造, 使用U型布局, 打造最便捷、高效、安全的车间现场, 并以此为标准, 在各车间和新建分厂进行推广。

四、5S实施总结和启示

5S管理是一个内容繁多、涉及范围较广的管理体系, 在研究以及实施的过程中, 一旦企业找到了适合本企业的5S推进方法, 收获的不仅是现场管理方式的进步, 更是企业利润的持续迅猛增长。F公司实施5S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如单一的推进形式、不实的落实贯彻、有限的素养提升、快速变化的员工队伍等。对于中小型企业实施5S管理来说, 要把5S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战略中, 通过健全5S管理制度、将5S管理思想融入在企业战略、构建包含5S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 促进全体员工形成一种5S管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唐文政.论“5S”管理在电力施工行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0) :140-142.

[2]肖智军.5S活动推行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114-116.

[3]王文生.论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科技报, 2004, 14 (7) :88-90.

[4]王鹏.5S现场管理在服装厂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5]杜秋静.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4, (8) :73.

课程教学的PDCA循环管理法 篇5

——基于《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分析

武永成

宿州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一、缘起与目的

《饭店管理概论》(下简称“概论课”)课中,使用定期听课、观摩教学、座谈、检查备课情况和学生评课等常规的、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提高和有效地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因为它们存在着非系统性、管理与控制滞后、整体收效欠佳等管理结构上的缺陷。因而必须探寻一种有效地并且高效地方法老提高和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每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另外,我院正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活动,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具体

化工作之一。

全面质量控制(T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全面质量体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的物质过程,而PDCA法是TQC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无限循环的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每一循环都能够使得质量水平有新的提高,它们也完全适用于教学方面的质量管理。把 TQC、TQM、PDCA 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应用于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依据与原则

(一)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理论依据 本文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概论课的课程与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学者戴明首先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管理法,它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TQC&TQM)的有效方法之一。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与措施、执行计划、检查问题解决的效果、进行再改进和提高。其特点是按照四个阶段不停地转动。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循环每转动一次就要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不能机械地把这四个阶段分离。可以在不同阶段上与程序中使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二)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平时考核和笔试考核等情况,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讲义地体系、内容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互动与参与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过程与程序等进行调整。2.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原则。主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酒店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具体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大纲、重难点内容安排、教学过

程等进行调整。

3.课程教学目标原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了解有关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饭店的一些部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实践,为后续各专业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必须对其课程内容和教

学进行不断的调整。

4.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之一。《饭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的课程向导,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认知、专业情感的基本课程,因此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对整个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们系主任曾说过:“上好第一课固然重要,但是,每位老师更要努力做到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我们要想“给予学生一斤,自己必须拥有一斗”。研究教法的老师认为,没有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再科学、实用的知识都难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与接受。正如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就持“上一次课基本上要备一个月的课”的态度,我们做不到这种境界,最起码要不断地完善基本的教学问题,从而保证一定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的PDCA过程与主要内容

PDCA循环管理过程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上的体现可分为授课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

方案。

课前质量的预先控制与管理。按照酒店管理专业的要求、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授课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控制和管理教学质量的良好的“计划”,它包括教学的质量目标、管理项目(环节)以及达到质量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概论课在专业和课程体系中地位、授课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教材处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堂具体内容、授课环境的设定和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以及概论课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之经验等。

1.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现状分析,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校三个基本方面。现状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以前”的信息和目前的状况。1.1教的问题。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操守、业务素质、知识结构、讲授能力、实训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总之,在教的方面需对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法的改革等作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校、老师组织的调查,掌握了学生方面基础较差、学习被动、依赖性、水平分布参差不齐等主要

信息。

1.2学的问题。学生是概论课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主体和基本受体。如思想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水平分布层次、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其他因素等。总之,在学的方面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概论课的方式与方法。

1.3教与学的关系问题,1.4学校外部环境问题。学校能否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是否重视课程与课堂质量问题,有没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来检查、控制、激励老师提供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老师之间能否充分地交流经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提高和控制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经费、教学设施、人员、教科研等软硬件的条件支持等。学校有没有重视教师的培训。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容易导致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失控和疏于管理。必须区分积极因

素和消极因素,区别对待。2.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2.1教师方面存在急于求成的想法,超越了正常的教与学的制约关。无法吃透教材,或对教材参考书的处理不当,走向“照本宣科”与“置之不理”两个极端。没有弄清课程性质,不明白课程地位,即使想改变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充分的资源,特别对于新的专业、新老师和新课程。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吃大锅饭与平均主义,现实的组织与制度、激励机制、政策导向等导致“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现象。不懂教育的规律,只是把教师岗前培训当作拿教师资格证书的途径;不能掌握,甚至不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进行自我修炼的计划与行

动。

2.2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得过且过的想。对课程地位与意义的认识不够的,对什么课都只遵循“听、考、扔”的流程。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强,学习方法欠缺“智能性”。对知识的统性缺乏全面的认识,遇到问题不深究,或以兴趣择课。有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促使学生去学,例如奖学金、校风、学风,补考、重修、留级、无法毕业等。这些问题是相关性强,耦合关系比较紧密。同时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社会境的影响、教师素质的不高以及教法运用不当等对传授知识所产生

“逆反效应”。

2.3教与学相脱节。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渠道狭窄,往往只有考试一种方式,新生晚自习辅导成为共同“声讨”的对象,无法实现教学相长:学校设置的课时作业成为老师、学生共同应付的差事,能够认真的老师有几个?端正态度的学生有多少?有没有在规定的课时作业之外,布置并为学生检查家庭作业?没有有效的手段及时地、全程地检查教的效果和学的成绩——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老师只教不讲,只讲不解,只解不问,只有课上,没有课下;只有课内,没有课外;只有课前和课中,没有课后,或只有课中,没有课前和课后。而学生只学不问,只问不究,只究不思;只有课堂学习,没有预习和复习;只有课本的学习,没有图书馆和网络资料的学习;只有知识的学习,没有能力的锻炼,素质的培养,情操刀修养;甚至只

有考试,没有学习。

2.4学校没能起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应有的责任与作用。学校没能提供足够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来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没有始终如一地重视课程与课堂质量问题,不能把其作为必须认真做的常规性工作,它甚至没有学校的硬件建设、招生与就业重要。没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来检查、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例如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度。没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励老师提高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上一门课只是一点可怜的课时费,不如搞一个课题,课上的再好没有职称也为零,甚至还会受到讥讽,既没有新课经费,申请精品课程也不够条件,即使有教学评优也不一定按照课程教学质量评选,往往教学评优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主导性、职称评定照顾性、评定标准体系不完整与不科学性等不足。老师之间不能充分地交流经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听课制度流于形式,有多少老师愿意“无论什么人——领导、老师、学生、甚至社会青年,什么时间,什么课程,都欢迎听课、检查、交流”?无法实现各个课程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须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之间的关系,这样导致同一个问题几年下来要讲很多篇,而且没有新意。为提高和控制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经费、教学设施、人员、教科研等软硬件的条件支持等。学校没有对老师实行严格的、全面的、系统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外出培训等,使得一部分老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能与时俱进。3.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

这里的措施主要是探讨涉及到教学、学习和教与学关系的问题,对于学校和外部的影视因素在这里不加探讨,留在别处单独讨论。

3.1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学的理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教与学关系的深刻内涵。对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补课,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苦练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每学期的专业介绍、知识讲座和课前学生状况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的座谈;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90后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心理期待以及行为方式等:认识授课的学生状况。

3.2教学内容的调整 3.2.1对教学大纲的调整

3.2.1.1对教学大纲的调整是,既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概论课程,在章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酒店管理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补充参考教材的章节框架和知识体系。例如增加了“酒店的历史发展”、“物流与物质管理”、“饭店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把第三章内容分化为“饭店管理概述”、“饭店管理的观念与基本方法”、“饭店管理基本内容”三章内容等等。使得讲义的章数由原来的十一章增加到二十章,并且把它们分为四大知识模块来进行:第一模块为饭店的概述部分,包括第一章饭店概述、第二章饭店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三章饭店的建筑与设备;第二模块的内容是饭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第四章饭店管理概述、第五章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第六章饭店管理的观念与基本原理、第七章饭店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八章饭店管理的基本内容(战略、决策、计划、目标管理、组织、规则制度、控制与指挥、物质与安全管理)、第九章现代饭店集团和集团化;第三个模块饭店管理实务:第十章饭店管理的基本了解(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会议及其他)、第十一章饭店的经营环境与市场营销、第十二章饭店的产品管理与创新、第十三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第十四章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五章饭店财务管理、第十六章饭店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第四部分为饭店管理的新趋势:第十七章饭店品牌管理与建设、第十八章饭店文化建设、第十九章饭店的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第二十章绿色饭店;外加第一次课的关于酒店管理概论课的学习及相关问题。3.2.1.2除了在某些章节中加入一些知识点之外,主要对每个章节的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具体的包括以下部分:首先教学引导部分,包括教学目的、能力目标、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引导性案例、教学设计共八个方面;其次正式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内容、案例分析、相关知识、小资料、讨论话题、培训游戏与情景模拟等七个部分;第三练习部分,包括本章小结、复习题、练习题、思考题、课时作业与家庭作业、实习与实训、参考文献、网络学习资源、推荐阅读等九种类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完善,来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质量。

3.2.2对课程具体内容的调整

我们采用的是黄震方主编的《饭店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为参考教材。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义主要增加了教学中同学们的讨论、思考,教学研究和科研,并且与大纲的修订紧密联系。深化、拓展某些知识点,补充了相关知识模块,力求弥补教学内容的“平面化”的不足、对酒店管理的现实关注不够等问题。(2)对照参考教材,特别关注酒店管理教育界、酒店行业的最新重大动态,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平衡教学内容静态知识与动态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和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克服教材对酒店管理的最新动态

把握不强的缺点。

(3)结合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安排,引入经典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模块内容,运用相关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将酒店管理的理论、实践和实务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改善概论课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4)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辩论,添加讲义的“讨论话题”栏目,丰富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组织发言与交流的精神和能力,克服课程教学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少的弱点。(5)根据课程知识的实践性要求,开设“培训游戏”或“角色扮演”栏目,增强课程的可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理论课的枯燥感,做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通过这些形式将其加以运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6)补充讲义中各专业术语、酒店专有名词和相关业务词汇、语汇的英语翻译,甚至在教案中增加“每日一语”,努力在一些方面用英语授课,以便增加学生对酒店用语和英语的了解,引导学生重视酒店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但是同时也强化学生对民族酒店的关注,增强为民族酒店的发展“树百年”心态。改变一些教材和论著言必称国外酒店怎么怎么样的好,而民族酒店如何如何的差,典型“丑

陋中国人”的心态和倾向。

3.3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技巧和手段,使其在形式上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和一定的自适应力,兼备独立性、交

叉性、综合性。

3.3.1教学方式上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尝试:

(1)学习内容上,理论、实训和专业实践相结合。这是被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决定的,受酒店管理的特点规定的,对酒店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的“四位一体”要求的。因而学习内容方面,既要学习、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思考能力,还有训练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同时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中。作为授课老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努力要求和锻炼自己,从老师的角度满足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把教学上到课堂之外。(2)学习过程上,需要课前、课内和课后相结合。课前需要预习参考教材,发现问题,带着疑问,收集相关的资料,为上课做基本的准备;课内要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讨论,全面参与融入课堂,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做课堂的旁观者;课后还要复习巩固,完成规定的课时作业,深入思考,探索未解决的问题,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学习过程来辅助或延伸老师的教学,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使得学生具备上课的基础。

(3)学习资源方面,图书资料、实训设施和网络资源利用相结合。信息化社会的来临,资讯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样,要把酒店管理专业学好、学透彻,不仅要充分利用院系和自己的图书资料,还要合理利用校内外实训设施设备和场所,也要学着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拓展视野。让教学植根于多维的空间中,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3.3.2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培训游戏法、实习实训法、延伸阅读法等各种教学法,使得不同的内容尽量以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材的处理上保证系统性和与后续课衔接的连续性,讲授做到科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案例分析法以经典案例的选择,恰当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提问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用来帮助学生记忆重点知识点,可以在每次课开始考察上次课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间就相关知识点提问,还可以在每一章课程介绍时总结提问,以及在晚自习辅导上复习与巩固等;讨论法是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培训游戏法三种方法是对实践性较强的问题的最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重要的问题;延伸阅读可以补充知识点和克服课堂时间不足的缺点。

3.3.3教学手段上,结合教学大纲和讲义,在概论课的我院首届课件大赛获奖课件的基础上,对课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添加文字资料、影音资料、数据资料、图片资料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内容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让学生接触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基础设施设备。试着使用实习实训基地和一般的酒店资源,鼓励学生深入真实的酒店,增加对酒店管理的实际的了解。进行专业的和课程的社会调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宿州市酒店基本概况调查、学校餐饮学生问卷调查等。3.4有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措施 再好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每一堂课来实施和检验,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设计的详细的实施方案。如果能够做到“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我想关于课程的教学质量基本上能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的质量

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3.4.1课前准备,做到“三熟悉”和“四准备”。“三熟悉”是指熟悉教材,熟悉讲义,熟悉课件。“四准备”是指准备备讲义和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道具(培训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活动的道具),准备课堂教学的程序,准备

教学过程问题的处理预案。

3.4.2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自我阅读、提问考核等环节,每一个方面具体到相关内容的节、目、点等,规定相应的时间、程序,加注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等,这些根据教学内容组合设置,并且写成课堂教学设计的详细方

案。

(二)执行阶段:按照课程教学方案和课堂教学设计进

行教学。

怎样获取更好的讲授效果,使授课质量达到或接近“最佳值”等,实行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老师管理和学生反馈相结合,课前、课上和课后相结合、的“三结合”,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实现提出的质量

目标。

1.课堂教学过程控制,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2.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整。除了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和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的调整。

3.使用多媒体教学,克服各种困难使用其他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保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

(三)检查阶段: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和改进考核办法 1.课堂教学设计完成的检查。每一次课堂教学介绍后,自我检查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

2.课程教学计划执行的检查。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如根据教学反馈信息,经过分析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去发现问题,寻找成败的原因。3.定期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检查。

3.1通过院系组织的学生学期教学评价得到的评价信息,班级教学信息员不定期的反馈信息学生考查、考核、考试的情况等进行的正式检查。

3.2通过专家或同行对教学的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听课、检查和评价信息进行的检查。3.3不定期的教学质量老师自我检查。这主要包括通过任课教师学期中与学期末的教学意见和建议的征求而得到的信息,任课教师日常与同学的非正式交流获得的教学信

息,任课教师进行的自查。

4.改进考核办法,全面衡量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平时考查,平衡平时与期末考核。探索知识、能力和素质、“情感”“四位一体”的全面考核方式与方法,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建立提问、作业、论文、讨论、角色扮演、笔试等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直接的、互动式的考核,弱化间接的、纯理论性的笔试考核。变集中的、阶段性的考核为随时的、全过程的考核。由重结果、重分数到重过程、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核。从由老师主动的被动考核到学生自我的主动考核。改综合考核不合格则补考,补考不及格再重修的方式;为口试、实践考核、笔试等不合格则补考,综合考核

不合格则重修的方式。

5.建立良性的师生信息交流。师生良性信息交流是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检查的最快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保证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保证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流通,实时地调节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和进度,保证教学质量最佳地目标值。

(四)处理阶段:重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改

进、调整。这是PDCA循环管理法中检查阶段的要求,对本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检查,以有利于及时改进和提高,积累有益的经验。1.对本课程的教学实际过程的好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巩固和提高,并作为教学的标准化方法推广应用。2.对PDCA循环管理法的第三阶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一定的改进措施,并进入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循环。

3.总结过程。根据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对计划过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刷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转入下一次PDCA循环过程。

经过上述处理,就把一个实际的授课过程转换成为TQC范畴内的一个用PDCA管理法描述的具体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它反映了对授课质量管理必须要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停地进行下去,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简短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级的程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管理法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亦适用于课程课堂的教学工作过程。每一次课的课堂PDCA循环是一个小循环,而每一学期课程的PDCA循环是一个大循环,一门课程的各个教授阶段的PDCA循环又构成一个更大的循环,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提高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PDCA管理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起到了控制和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强化了自己对教学质量控制的自我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建立以TQC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开展TQC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无疑会对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TQC,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如课程教学TQC活动内容的确定、信息处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以及动态管理、教师的自律、学校的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6B/T19000-2000、GB/T19001-2000、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S],2001年。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

指南[S],2001年。

PDCA循环管理 篇6

关键词: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理

一、PDCA简介

PDCA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管理工作客观规律总结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和A—处理(Action),这四个阶段可以把任何管理事项连系起来。PDCA管理既要求事前计划、预防出错,又强调事中检查、调整,更有不断总结提升的管理功效。

“你用电,我用心”电力知识进万家社区活动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开展的活动,具有持续性、改进性、拓展性的特点,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不仅对下一次活动,更重要是对今后的启明工作室的团队活动提供一份依据和经验。

每次活动的总结将对下一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和做准备,结合PDCA模式,从四个方面八个步骤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标准的流程和规定。

二、PDCA循环的八个步骤

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确认问题, 收集和组织数据,设定目标和测量方法

步骤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验证

步骤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比较并选择主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

步骤4.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测试并选择 ,提出行动计划和相应的资源

步骤5.实施行动计划: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协调和跟进)5.2 收集数据

步骤6.评估结果 (分析数据):结果同目标相符吗?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哪里还存在着距离?我们学到了什么?

步骤7.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采取措施以保证长期的有效性;将新规则文件化:设定程序和衡量方法; 分享成果; 重复解决方法 (交流好的经验)

步骤8.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

三、按照PCDA循环管理八步骤进行活动总结

本学期进行两次“电力知识进万家活动”,活动地点均在泰安市彩虹新苑小区,这两次活动联系紧密,内容相似,活动形式风格完全不一样,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下表对两次活动进行总结:

“你用电,我用心”,电力知识进万家活动1:

活动准备时间:2014年5月4日-5月14日

活动时间: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15:00-18:00

活动地点:泰安市彩虹新苑小区

活动内容:宣传节电,安全用电知识

活动形式:

1、在居民小区发电力知识宣传单,讲解与居民贴近生活的用电常识;

2、采访居民用电情况,做简单问卷调查。

活动人员及分工:队长:康琛

职责:负责活动的前期准备,负责对队员进行培训,参与现场活动并维持现场秩序。

讲解员:徐新宇,张博济,胡丹,余淼,韩哲,林雅,吴翠柳,谢春妍

职责:采访居民,给居民讲解电力知识,对居民问题进行解答,完成问卷 调查。

照相员:张远志

活动总结:

1、分析现状:在启明刚刚成立之际,启明急需扩大自己影响力,由于第一次开展这项校外活动,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宣传内容的确定,学习相关电力营销知识,了解当地的电力政策,准备有特色有意义的小礼品,学习与居民沟通技巧;这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小范围内宣传启明工作室,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对各项准备内容进行一次检验。

2、存在问题原因:初次组织活动,各项准备工作不熟练,经验不丰富,队员之间磨合程度不够高;自身对电力知识的认识不足;与物业联系活动事情;

3、存在问题主要原因:一切工作从头开始,经验不足。

4、解决问题的措施:多人收集节电,安全用电方面小贴士,并组织人员对内容进行修改;电力营销和当地电力政策知识向当地供电公司寻求帮助;与启明编辑部沟通,制作有启明工作室特征的宣传单和纪念品;招两名电力营销班同学,学习与人沟通技巧,并对沟通过程进行模拟;

5、实施计划:活动前一天在小区单元楼前的公告栏贴居民用电小贴士宣传单;活动前确定交通路线,准备好活动相关资料;到现场挂横幅,组织队员开展工作,与居民多聊聊天,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宣传缴费方式,用电小技巧;做问卷调查。

6、评估结果:活动的结果达到了目标预期,居民也很热情,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用电经历,我们也为居民解答一些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团队配合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开展活动,热情高;启明团队集体荣誉感增强;暴露出许多不足。

7、进一步推广:通过这次活动,只要用心做事,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再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确实可以帮助居民解决一些问题,居民也很热情,在物业的配合下活动进行很顺利,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对自己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可以把活动推广下去。从活动准备到开展到结束,活动流程形成,总结了大量经验。

8、活动存在问题: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在现场的指挥力度不够,虽然每个队员积极做事,也但组织有些混乱;对居民采访的全过程没有形成统一思想,统一形式。

宣传内容:问卷调查中有些问题具有重复性;

活动形式:由于活动时间选在周三下午,上班的中青年不在小区,所以采访的居民以妇女和老人为主;以采访的形式虽然能与居民更好的交流,但居民受益量少,大概只采访了40人;在活动举办前,张贴大量的宣传单,结束后,宣传单没用,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造成了浪费。

PDCA循环管理 篇7

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它按照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Action (处理) 四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 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需要关注的是, PDCA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些问题, 提高并改善原有的管理水平,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有水平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2 PDCA循环在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实习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实习计划、实习具体实施、实习效果检查、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2.1 P阶段—实习计划制定

2.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第一, 组建毕业实习管理小组。由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 成员包括实习学生所在系分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小组中各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第二, 制定毕业实习计划, 明确实习目标及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进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实习学生及指导教师、辅导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内容。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小组内的成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上期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计划, 使计划更加条理, 更具有可执行性。第三, 制定并完善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实习管理细则以及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相关文件, 用于规范本次实习工作。

2.1.2 选定实习单位, 确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一方面, 学院举办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及小型企业招聘会, 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 帮助学生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尽量让学生进入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实习, 确保实习单位质量。对于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 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另一方面, 系部应选取责任心强、专业能力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同时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实习信息反馈系统。

2.1.3 动员培训阶段

此过程主要是面向学生进行一系列实习前教育, 一般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书面考试三个阶段。实习动员应由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 严申实习纪律, 总结前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旨在从思想上疏导学生, 以期其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对学生进行防盗、防抢、防骗、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也可组织实习学生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 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 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之后进行安全考试并与学院、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安全责任协议书, 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书的学生方可参加实习。

2.2 D阶段—实习具体实施

实习过程应采取动态管理方法, 首先, 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信息沟通常态化。可采用电话、飞信、微信等信息手段联系实习单位及学生, 并将每次联系内容记录和整理, 了解学生实习表现, 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对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协调。同时, 实习管理小组应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导, 确保其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给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压力,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 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使其能愉快、主动地跟紧实习进程, 以实习为契机, 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指导教师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反映至实习管理小组, 由小组研讨提出最佳解决方式。

其次, 系部应积极联系学生实习单位, 对于实习学生较多的实习单位, 在争取学院经费支持的基础上, 积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兼职指导老师, 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 形成师徒结对传帮带、言传身教助成长的良好氛围。

2.3 C阶段—实习效果检查

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实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并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实习检查包括两个阶段: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成果检查。实习过程检查在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已经穿插进行。实习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过程学生考勤情况、实习单位实习鉴定情况等。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的考评以及实习过程检查考评来完成对学生的毕业实习的综合评价, 这种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更能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 学院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使企业员工、指导教师、实习学生都能参与实习效果评价, 确保毕业实习的各参与主体既是评价主体, 又是评价对象, 这样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真实, 使学校可以全面掌控实习情况, 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高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从而为改善毕业实习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A阶段—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在PDCA整个过程中, A是进一步的行动, 也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此, 利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毕业实习, 要求在每次实习结束后, 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 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下一轮循环的改善措施, 从而保证毕业实习大循环以PDCA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持续提高, 而这也是我院陆上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短板。

信息反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与参与实习过程的企业员工沟通交流, 听取意见;第二, 开展毕业实习经验交流座谈会, 邀请毕业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参加, 确保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能够反馈到领导耳中;第三, 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 整理期中有代表性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第四, 向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下发毕业实习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反馈回来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巩固并推广, 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并正确处理, 把新出现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每次毕业实习是一个小循环, 每次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将本期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期实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修正下一期的实习计划, 从而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目标更加明确, 不断地推动管理水平及实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 如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PDCA循环为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 使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日益完善。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职业院校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现状, 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 完善毕业实习管理程序, 构建较为系统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习,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岩.PDCA循环在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0 (11) :198-199.

[2]苏志平, 顾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7 (23) :76-78.

PDCA循环管理 篇8

PDCA循环中可以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处置(action)。其中计划包括确实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实施是按照方案进行步署及执行。检查是实施过程中进行各种检查,是否按方案执行了计划及计划执行的效果如何。处置是对检查中所发现的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时,保证目标实现的可控所采取的纠偏和预防改进措施。现就PDCA在“三管理、三控制、一协调”每个环节的运转来具体说明PDCA循环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首先需确定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及现场安全管理架构,将目标分解到架构内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做到每个岗位有人员,每个人员有职责。目标和架构明确后,应针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据此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落实方案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使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处于受控。而处于受控状态的关键是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因此通过检查(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来纠正不符合安全方案的情况,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与落实。根据检查的验证结果对不适宜的安全措施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通过上述循环的不断滚动来应对处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二、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即对合同进行策划、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合同的策划要从工程的承包范围、承发包人的责任、合同价款的确定即支付、工期、违约责任、验收移交及索赔及争执的解决方式全面策划,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合同谈判过程尽量争取对己方有利的条款。比如部分甲方为保证窗边、卫生间管井洞口塞缝质量减少漏水隐患,主观认为土建施工单位塞缝质量好于专业施工单位,往往喜欢将此部分工作强压给土建施工单位。此部分工作土建单位应跟业主讲明。从质量责任的划分而言,将上述工作交由专业分包来施工更有利。而土建单位可以提供技术方案及人员上的支持。争取将上述利润低责任大的工作推掉。又如在工程款的支付条款中应争取将结算后一次支付的材料、人工价差等不利条款变更为按进度支付材料、人工价差。以减少资金周转的压力。当合同订立后进入实施阶段,此时应分阶段或节点对合同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发现合同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应该分析偏差的原因,通过技术、经济或组织等措施来纠正偏差,才能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

三、质量、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工期目标对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而质量控制是在明确质量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

因此进度控制在确定进度目标的前提下,在项目内部确定专门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进度控制工作。对进度目标进行分析、论证、编制不同功能、不同深度和不同等级的进度计划、定期检查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效果、采取技术、经济、合同、组织等纠偏措施,以实现项目进度目标。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根据施工合同的承包范围和质量要求,通过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自控,保证最终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所以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合同中约定的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因为项目质量计划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表明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具体实现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体现施工单位对质量责任的承诺和实施的具体步骤的实施性和纲领性文件。按质量计划通过事前预控、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相关途径,对施工生产要素(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环境)和施工过程的作业质量进行控制(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活动的实施及施工作业质量的检验)。

四、投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的整体计划(策划)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工期目标、质量安全目标的约定及主要施工方法及方案、机械设备的投入及使用周期等。并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对项目整体成本全面策划,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策划)书。在源头上做好管理策划,找出侧重点指导项目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后,须分阶段或支付节点对施工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认真、仔细分析,以确定偏差的大小及产生的原因。对偏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找到产生偏差的原因,才能正确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从而实现对成本的主动和动态控制。

在成本过程控制实施过程中,以编制好的项目成本策划作为依据,通过技术、经济、合同及组织措施,来抓好人工费、材料费(材料消耗控制及材料价格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分包费用的支出。通过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签证、见证活动工作,做好工程的盘点。根据盘点、检查的情况,做好定期的成本分析与考核、整改。例如扩大合同清单利高的分项工程量,缩小亏损和利薄的分项工程量或改变做法争取重新报价或部分项目重新报价等具体手段降低成本支出。纠偏工作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具体的一步,只有通过做好纠偏工作,才能最终保证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利润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PDCA循环管理 篇9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质量的重要手段[1]。为加强监测及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PDCA循环法 (P计划, D实施, C检查, A处理) 加大监控力度, 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尤其在细节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计划

1.1 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进行质量控制, 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 保证医疗安全。

1.2 建立规章制度、制定措施及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三级医院管理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我院具体情况,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 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 依法监督, 规范管理, 把相关制度及控制措施、标准装订后分发到全院各临床科室及重点部门,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贯彻执行标准, 规范执业行为, 使其充分认识到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 举手投足等每个环节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而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2实施

2.1 制定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加强监测及规章制度的落实, 注重细节管理, 制定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流程:每月1日~5日收取各科监测申请单→每月5日~8日各科领取空气培养皿→每月10日~15日到临床各科采样→每月17日~20日通知各科领取监测结果报告单。

2.2 规范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针对以往与临床各科室及重点部门缺乏沟通, 各科室医院消毒效果监测项目无计划, 申请监测时间随意性大, 导致各科室领取空气培养皿时出现供需失衡现象, 影响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的进行以及监测结果的反馈。通过实施医院消毒效果流程, 加强信息管理, 沟通及时,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在收到各科室监测申请单后, 可有计划的准备监测用物, 有目标的实施感控监测, 把好医院感染质量关。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将每次监测结果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及时反馈, 科学指导, 规范管理, 不仅满足了临床需要, 也提高了监测工作效果。

3检查

3.1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经常深入科室进行调查和督导, 针对临床各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整改, 并通过监测获取第一手资料, 总结医院感染管理的经验。同时充分发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 积极主动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每月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流程。每周按科室管理目标做好自查工作, 定期对使用中消毒剂、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灭菌物品等进行随机抽样监测, 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3.2 将手卫生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 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进行洗手考核, 对手卫生进行抽样监测,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洗手操作较以前规范, 洗手时间也有了保证, 特别在采取有效对策前后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处理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监测结果与质量考核挂钩, 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 以院内信息形式反馈到临床科室, 并要求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整改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将本次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监测和检查的重点, 进行检查考核, 监测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中, 旨在控制环节管理, 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达到持续提高。

开展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医院感染管理是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环节问题, 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流程,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2]。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度、制定措施及标准;制定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流程;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加强细节管理, 取得了显著效果, 不仅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效率和水平, 也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晓红, 刘元枢.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 27 (1) :86.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篇10

1 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或全面质量控制 (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 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 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 (TQM) 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际标准化组织 (1SO) 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 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 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 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 安全决策阶段———计划 (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 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该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 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 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 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 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 (鱼刺图) 等工具对前期 (一般为上一阶段) 曾发生的事故 (或隐患) 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 找出导致事故 (或隐患) 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 (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 , 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 依据主要影响因素, 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 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 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 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 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计划实施阶段———实施 (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 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 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 (该循环包含于企业总的PDCA循环之中) 。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 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 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 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 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效果检查阶段———检查 (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按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 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 (一般需数月之久) 。巩固期过后, 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 (哪些目标完成了, 哪些目标没有完成, 原因何在) , 完成的效果 (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 与基期比较, 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 。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 汇总总结阶段———处理 (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 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 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 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 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3 结语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 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PDCA循环运用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 即:计划是根据建筑安全需要, 结合本企业、本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实施是按照安全计划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各项工作;检查是按照建筑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处理是根据安全计划的实施、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处理遇到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保证安全计划的实现。对于一些重大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对策, 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 并作为新一轮PDCA循环的开始, 从而形成了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中, 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 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 (2) .

PDCA循环管理 篇11

关键词:PDCA循环;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一、PDCA循环的内涵与特点

(一)PDCA循环的内涵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会有问题没有解决或出现新问题,再进行下一个循环,依次类推循环下去。

2.大环套小环

一个高校的管理系统是有若干小系统组成的,小系统外还有较大的系统,外面由更大的系统,形成系统整体。PDCA循环也类似,小循环外有较大的循环、更大的循环。小环保大环,大环带动小环,组成循环有机体。

3.螺旋上升

每一次循环过后,高校管理有所进步,但循环又重新开始,使管理工作在前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循环依次进步,不断提高,形成螺旋型上升轨迹。

二、高校内部审核过程PDCA的循环方法和要点

在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中,ISO9001:2008标准是实施审核的依据,PDCA循环可以提供科学高效的审核思路,达到预期的审核效果。以下笔者按照IS09001:2008标准的要求,说明按PDCA方法进行审核的方法和要点。

(一)P(plan),计划

审核策划是内部审核的第一个环节。审核策划应明确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计划日期,每次审核计划的编制,审核过程的监控和最终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策划时应考虑以往各部门、教育服务过程的审核结果和近期的运行状况,合理分配审核时间。

2.D(do),按计划或规定执行

这个阶段包括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主要活动。

首先,高校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计划任命内部审核组长,成立审核组。由组长编制本次的审核计划。每次的审核计划内容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审核日程安排等等。

其次,做好审核准备工作,包括:通知各接受审核的部门,各受审核的部门准备好审核材料,避免审核时到处寻找资料,浪费审核时间。审核组成员编写审核检查表。

第三,审核组根据审核计划安排实施内部审核工作,包括召开高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首次会议,确定各组的陪同人员,按日程和审核内容实施审核,现场记录。

第四,根据现场审核发现,编写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在末次会议上宣读审核报告。

第五,各部门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审核组实施跟踪验证。

(三)C(check)检查,即高校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監控和评价

监控的方法可以通过非审核组成员的旁观实现,也可以通过对受审核部门进行调查来实现。根据监控的结果,由质量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对本次内部审核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四)A(action),处置、改进

高校通过监控和评价,对内部审核过程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体系主管部门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并在以后的内部审核中予以纠正并验证,使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得以改进。

三、对高校教育服务审核的PDCA方法和要点

1.P(plan),计划。检查受审核部门的相关工作是否作出计划,计划是否合理、充分,能否满足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对“教学服务过程”的审核,应审核是否形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法律和政策要求,是否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是否编制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等等。又如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服务的监测)的审核,审核时应检查受审核部门是否制定了“年度教学工作检查计划”,对各专业的教学活动及每位教师的考核要求是否明确,教学检查的项目是否适当等。

2.D(do),执行。审核时,应抽查几项具体活动。如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审核,可以抽查几个班级实训现场,检查其实训设施配置、实训大纲、教案是否齐全,实训内容与实训计划是否一致、教师指导实训过程是否规范,实训学生人数、秩序和参与情况等等。

3.C(check),检查。审核时,应确认受审核部门是否对各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我检查,检查的方法和频次,检查结果如何。如对教学工作的检查,日常巡查一般由系(部)负责组织安排。主要检查教师上下课、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自习的下班辅导等。教务处负责督查,并根据情况不定期地抽查。审核时应查找教学检查的相关证据。

4.A(action),即处置、改进。受审核部门应通过检查,对不能满足预定目标的问题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改进。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PDCA过程模式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高校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法,可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效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高校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校不但要在生存中求发展,更要在发展中求变革。高校管理部门应借鉴PDCA循环对教育服务模式和内部审核过程进行不断地改革,持续改进,从而确保高校教育服务效果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袁永华,曲中兵,韩英.职业技术学院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经典案例[M].北京:标准出版社,2004.

[2]方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6.

[3]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PDCA循环管理 篇12

关键词:PDCA循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PDCA就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而PDCA循环是能使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其四个阶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1], 尤其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高校的办学思想、定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毕业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也是学生离校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全面检查[2]。按照PDCA方法进行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使得学校内教务处、学院、系所、教研室/课题组, 直至个人的工作, 均有一个PDCA循环, 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 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 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通过组织的力量、集体的力量, 达到全校毕业设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螺旋上升[3]。所以, 在毕业设计中进行PDCA循环管理, 提出各阶段控制要素, 不断完善控制要素,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现状

首先是计划周期短, 没有有效的阶段控制, 学生忙于求职、毕业实习、研究生复试等,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花费的时间少, 平均三个月, 有的只有一个月, 使得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其次, 学生观念淡薄, 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非常简单, 对就业等无甚影响, 因而对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只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搞突击, 因而做出的毕业设计变成了应付差事。第三, 毕业设计中, 指导老师与学生数量分配上不匹配, 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人数较少, 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保证对学生全面了解、较好地交流并施以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结果往往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不高。最后, 教师提供有关科研方面的课题时, 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跟不上, 经费需求难以满足, 没有一个很好的科研环境,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也直接导致设计无法实施[4]。

二、PDCA循环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1. 毕业设计选题控制。

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优秀毕业设计产生的前提, 因此, 抓好毕业设计出题质量工作非常重要。在毕业设计选题控制中, 运用一个次级PDCA循环:毕业设计出题计划 (P) —专业教师出毕业设计题目 (D) —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讨论审核 (C) —出题教师修改完善 (A) [5]。对于选题, 要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发展, 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生产、科研的实际, 选择有现实价值、理论意义的课题;同时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达到本学科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应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 每届学生的选题要不重复;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进行审核;采取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

2. 毕业设计任务书控制。

在毕业设计任务书控制中, 从下达任务书到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进行第二次级PDCA循环。教师按规范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 提前将毕业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有针对性进行实习, 同时可提高实习效果, 并要求细化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具体内容, 在工作进度计划中要求填写具体的时间节点, 具体到哪一周要交什么成果, 如:第4周交文献综述, 第6周交初步设计方案和开题报告, 第8周提交外文翻译和设计计算书、中期检查表, 第11周提交设计图纸, 第12周提交所有设计文本、图纸和表格。

3. 文献综述控制。

通过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 可使学生熟悉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 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在写文献综述阶段时应强化控制, 运用PDCA循环管理, 由学生执行, 指导教师切实做好检查与督促这一环节, 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4. 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控制。

影响设计方案的因素很多, 要求同学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认真地进行分析、比较, 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当、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要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及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及构筑物型式, 应优先选择流程简单、施工及运行管理方便, 并可就地取材的污水处理方案, 至少拟定两个设计方案, 经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优选一个技术方案进行工艺设计。按已选定的流程和构筑物型式, 分别进行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构筑物的工艺设计是根据处理水量及所确定的设计参数, 计算出各构筑物的几何尺寸、进出水管管径以及选定机械设备的型号。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规模、设计进出水水质、方案比较、设计范围、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说明、各种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预期处理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要求:文字通畅, 叙述简明扼要, 装订整齐。设计说明书的深度要求:确定设计方案;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据以进行主要设备及材料订货。计算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计算过程, 包括水力计算、构筑物工艺设计计算、管径计算、设备选型的计算等等。要求:计算正确, 书写认真, 附计算草图。在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控制阶段, 指导教师将上述要求详细告知学生, 这相当于计划的制定, 学生按照要求对应完成, 然后由学生自行检查和指导教师检查, 出现问题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改正, 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好重要一关。

5. 毕业设计图纸的控制。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应包括构 (建) 筑物、围墙、绿地、道路等的平面位置, 注明风玫瑰图 (指北针) 、坐标轴线、厂界坐标及构筑物坐标或相对位置, 标注构筑物的主要尺寸, 各种管渠及室外地沟的尺寸、长度, 列出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构筑物和辅助建筑物一览表, 附图例及有关说明。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应标出各处理构筑物的池顶标高、池底标高以及水面标高, 标出主要设备, 列出主要设备一览表, 各种管道的管径、流向、材质, 图例和必要的设计说明。同学们在毕业设计时往往存在设计图纸尺寸不全, 缺少构筑物的平面定位尺寸, 线条粗细不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对毕业设计图纸绘制提出明确要求, 强调“三个一致”, 即计算结果和图纸中绘制的构筑物尺寸一致, 单体图与总平面图的对应关系一致, 平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一致。这是对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总体检查, 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最后一次检查环节, 通过几年的实践, 以上措施对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是有一定帮助的。

对毕业设计中每一个控制因素都进行一个次级PD-CA循环管理, 对整个毕业设计进行一个基于PDCA循环的监控过程, 强化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提高了教师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与检查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毕业设计中成功地进行PDCA循环管理,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启发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是仅仅依靠经验, 而是广泛地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雁.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的PDCA循环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10) :213-215.

[2]谢然.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40-42.

[3]张玉平, 黄振宝.基于PDCA的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管理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1) :107-110.

[4]刘建慧, 苑斯文.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践实验教学, 2009, (6) :155.

上一篇:建井设计下一篇:绿化景观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