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2024-10-12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精选12篇)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1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 又称“戴明环”, 包含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ion) —行动 (处置) 4个阶段。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订;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施计划内容;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 找出问题;行动 (处置) 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主要承担为北京远郊区县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任务。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 我院用“戴明环”理论指导临床教学, 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管理的高水平。

1 计划阶段

由学院教学决策机构制定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针等重大事宜, 确定学院各级教学管理目标, 调动学院和社会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 是学院在自身发展规划下的质量战略决策, 目的是选择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

2 执行阶段

构建三级管理模式, 分为一级执行机构、二级执行机构和三级执行机构。一级执行机构主要按照学院决策机构确定临床教学管理目标, 负责制定教学保障措施、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 这主要是我院教务处的宏观管理。二级执行机构主要是贯彻执行学院教学质量政策, 在授权范围内制定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和实施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这主要是我院的微观管理。三级执行机构是教学和附属医院具体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设备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 (含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等) 、实践教学 (含毕业论文、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等) 和考核工作。通过宏观、微观和具体的三级管理模式保证我院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检查阶段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1) 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制度, 包括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评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 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收集和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1) 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阶段的教学检查, 采用定期安排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对教学和附属医院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 听课制度, 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查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各教学和附属医院自查, 对教研室任课教师进行全面听课检查;第二部分是老教师支教团和我院教师参加听课;第三部分是我院领导参加听课。 (3) 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谈会。多渠道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改善教学条件,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4) 评教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教学对象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通过各教学和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向学生和教师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与“学风评价表”, 广泛收集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评价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总结评价结果, 用以检测、指导、调控教学过程,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端正学风的目的。

(2) 督导保障, 由学校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专家、教授组成老教师支教团,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 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具体工作是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培养, 对教学和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细心指导。

4 行动 (处置) 阶段

行动 (处置) 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评估、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等途径收集信息和评估意见, 为教学行动 (处置) 机构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相关职能部门在质量监控系统的支持下, 提出各种处理意见, 反馈到计划部门和执行机构, 供计划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执行机构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手段与方法。

几年来, 学院建立了临床教学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 如出科考核标准、实习大纲和手册等, 还组织了各种培训, 如师资、管理人员、规范出题考试及成绩统计分析培训等。由于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我院临床教学管理工作, 使得我院临床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临床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管理人员能力不断增强, 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毕业生就业率年年保持在95%以上。蒉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临床教学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2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关键作业和操作活动的风险,做到“作业和操作要受控”,我队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范》(Q/SY1239—2009)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范了工作循环分析的方法、程序和管理要求,是在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具有较完整的规程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对规程的准确性、适用性、完整性以及员工操作的正确性进行分析确认的活动。

第三条名词解释

(一)工作循环分析(JCA):是以操作主管和员工合作的方式对已经制定的操作程序和员工实际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操作主管:负责执行工作循环分析计划的人员,一般是由我队工艺、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班组长担任。

(三)协调员:负责制定工作循环分析计划并组织实施的人员,一般由我队主管生产、技术、设备的负责人。

(四)关键作业:是指可能对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带来重大危害和影响的生产操作、检维修作业等活动,或者与关键设备有关联的活动。

(五)关键设备:一旦停止运转或运转失效,可能会引起异常或事故,或造成工程事故、人员伤害、环境污染,或伤害员工健康的设备。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队委会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办法。第五条队委会依据本规定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工作循环分析管理实施细则并监督考核,各相关岗位人员具体负责本规定的执行并提供反馈。

第三章管理办法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六条工作循环分析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所有与关键作业有关的操作程序。

b)HSE建设标准中与各工序有关的“标准化操作”。

c)岗位两书一表中与岗位直接有关的工序操作要求。d)工艺技术规程。

e)设备设施操作与维修规程等。f)应急处置预案。

第七条应先识别关键作业和操作活动,所有与关键作业和操作有关的规程每年至少分析一次,其他的规程可视情况而定,每个员工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工作循环分析,工作循环分析流程见附录A。

第八条实施工作循环分析之前,应对现场操作安全要求和区域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验证,准备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二节准备阶段

第九条成立工作循环分析小组,分析组成员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协调员、操作主管、员工组成,明确分析(小)组成员职责。

第十条协调员组织识别本队关键作业活动,并形成关键作业活动一览表,识别应结合单位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充分考虑新增操作和作业活动、工艺、设备变更、事故处理等带来的作业变动,关键作业活动一览表随时动态更新。

第十一条协调员制定年度工作循环分析计划(见附录B),报基层单位负责人审批,并与操作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必要时组织适当培训。

第十二条操作主管应按年度工作循环分析计划确定具体实施时间,通知工作循环分析所涉及的人员。

第三节初始评估

第十三条在实际操作前,操作主管应和操作员工讨论目前该项工作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实际操作与书面规程的差异。若员工第一次进行工作循环分析,操作主管应事先向员工解释工作循环分析的目的、作用和程序。

第十四条操作主管应就以下内容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验证员工对规程的理解程度及规程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并填写“工作循环分析评估表”(见附录C)中“初始评估”部分,包括:

(一)需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及完好状态。

(二)需要的工具及完好状态。

(三)执行规程涉及的一些关键安全要求。

(四)规程中是否已包含该安全要求。

(五)执行该规程能否使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第四节现场评估

第十五条操作主管和员工到现场,由员工按规程实施工作。若工作的某部分无法按规程进行,但实际操作是安全的,应记下员工的实际操作程序、实际操作与规程的偏差以及规程本身的缺陷。如果设备没有启动,或不宜进行实际工作,可以进行模拟操作。

第十六条现场评估结束后,操作主管应针对偏差、缺陷、潜在的风险,以及其他不安全事项和相应的改进建议,填写“工作循环分析评估表”中“现场评估”部分。不安全事项及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一)打击危害。

(二)不安全进入受限空间。

(三)设备缺陷。

(四)缺乏所需要的设备、工具、仪器。

(五)没有逃生路线或逃生路线被堵塞。

(六)没有足够的空间实施工作。

(七)缺少现场隔离措施。

(八)环境危害。

(九)火灾爆炸。

(十)防护不当造成伤害(如:烫伤、坠落等)。

(十一)其他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第十七条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有隐患应立即整改(包括现场隐患和规程缺陷),整改不了的应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

第五节最终评估

第十八条操作主管和员工应根据初始评估和现场评估情况,讨论发现的问题,确认改进建议填写“工作循环分析评估表”中“最终评估”部分。操作主管应尊重员工的建议。第十九条操作主管应将观察到的不一致项、修订规程和整改隐患的建议、负责人及其实施日期,形成记录,由协调员审核并上报相关部门,规程的修订、隐患整改执行相应制度。

第二十条操作主管和员工应达成共识,如果规程是完备的,员工应做出承诺,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如果规程不完备,修订后员工应保证按照修订的规程进行操作。

第六节跟踪和分析

第二十一条单位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修订后发布的规程在实施之前,相关员工都能及时得到培训、考试,掌握规程的变化。

第二十二条操作主管应为每个作业程序建立工作循环分析历史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验证的规程、实际操作与规程的偏差、规程修订情况、执行日期和执行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协调员应建立工作循环分析技术档案。当一个工作循环分析完成时,将所有与这个工作循环分析有关的记录装订并保存到档案中。

第二十四条协调员应根据年度工作循环分析计划表,跟踪工作循环分析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定期公示工作循环分析完成情况,并保存公示结果。

第二十五条协调员应定期对工作循环分析完成情况、规程的修订及员工的操作偏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上报专业主管部门。

第五章附则

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管理 篇3

关键词:图书质量;PDCA循环;管理

一、图书质量管理是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核心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功能和价值的内在体现和衡量尺度,是满足一定标准或客户需求的特征和性能的总和,既包括内在特性,如性能、使用寿命及适用性等,也包括外在特性,如形状、款式及颜色等。图书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属性,有其独特的质量特性和评价特点。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前者指它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后者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其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出版格式等项,综合每一项目的质量后,可以获得一种书的质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量或微观质量;而一个出版社的质量不仅包括单品种图书的结构和特色,还应包括出版方针、任务和读者需求的总体反映,这种质量一般称为出版社的整体质量或宏观质量。显然,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都是出版社存在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都应切实地加以经营与管理。

图书质量不仅是图书的生命和价值,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质量好的图书不仅有可能成为传世之作,而且有利于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出版社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出版社出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二、PDCA循环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国家对于图书质量的管理发布过不少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坚决贯彻这些规范性文件,出版物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要搞好出版质量管理,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PDCA循环就是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程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见图1),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总结)的首字母缩略语,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图1 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阶段(P):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3)在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执行阶段(D):5)按照制订的计划认真执行。检查阶段(C):6)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总结阶段(A):7)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8)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下文将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实践为例,来探讨PDCA循环对于出版社出书质量进行控制的应用。

三、基于PDCA循环应用的图书质量管理

在PDCA循环应用中,首先是P环节,出版单位应该对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出书质量的因素,针对性地制订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例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编辑出版流程(见图2)。

图2 图书编辑出版流程

通过对图书出版的质量管理分析(见图3),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发现图书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序为校对、编辑加工、内容、印刷、装订和运输问题。

图3 质量问题的因果分析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了规范出版流程管理、严格贯彻“三审三校”等办法来控制出版质量,并先后出台和制定了《关于规范编辑出版流程的规定》《编辑工作制度》《审读工作制度》和《选题集体论证制度》等文件。

第二是D环节,出版社依据P环节的制度要求,严格执行。计划已定,标准明确,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抓宏观管理和选题策划,体现在指导、协调、提出问题、提供思路,以及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等。具体工作应交于员工,完成计划、确保质量要靠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事必躬亲,便违背了出版社质量管理的主旨——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

第三是C环节,质量检查是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对按照计划和实施步骤所做的工作要进行逐项检查。检查就是用规定的标准测定结果,判断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首先是编辑在实务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用责任意识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误差,同时也要通过责任感来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质量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即对图书出版的流程进行全面跟踪。在检查品种少、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抽样检查,即对图书出版流程的工序或者从内容文件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部分抽查的结果对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抽样检查有成品抽查和过程抽查等形式。成品抽查即抽取成品图书的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比如对成品的整体装帧设计、内容、编校质量、印装以及读者满意程度进行检查和调研。过程抽查即对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如对编辑过程的某程序或具体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进行检查。过程抽查对最终成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程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错误,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另外,质量检查还可以通过自查、互查和责成专门部门检查进行。

质量检查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质量循环系统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由此进入到PDCA循环的下一个环节。

第四即A环节,就是通过C环节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指导今后的工作;或者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具体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采取的方案是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进行质量管理。例如,编务部主要是对出版流程进行跟踪,审读室则是对图书进行印前或成品上市前的审查。当然,图书质量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单单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是不够的,要树立起全员质量意识,从细节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领导方式、完善责任制度、通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等都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PDCA循环是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图书出版来说,选题策划、审读、编辑加工、复制印刷和销售反馈等工作流程是紧密结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出版活动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关键是总结阶段,因为该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其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当然,PDCA循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PDCA中不含有人的创造性的内容,它关注的是让人如何完善现有工作,容易导致惯性思维、工作流程化,这一点是出版管理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侯富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辑)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中国编辑学会.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 王耀先.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 白宝光.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4

为加强对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粘合剂、溶剂应用工艺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国家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生产企业提交的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再评价报告和粘合剂、溶剂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就加强体外循环管理类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生产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物理连接方式,减少粘合剂和有机溶剂的使用。

二、生产企业在生产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时,如果使用粘合剂或溶剂进行连接,应进行以下研究,并在产品重新注册时提交相关资料:

(一)粘合剂、溶剂等辅料的选择依据、采购来源、实行采购控制的方式和程度、质量标准和检测报告。

(二)粘合剂、溶剂应用工艺,如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的控制资料以及工艺可靠性验证资料等。

(三)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资料,包括粘合剂、溶剂毒性评价、残留量指标控制及论证、检测方法及结果等资料,也可通过提供较完整的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研究数据。

(四)在产品的质量标准中增加对粘合剂或溶剂的控制要求及残留量要求。

(五)对婴幼儿型产品,如果使用粘合剂、溶剂作为连接材料,应说明残留量控制标准,在使用说明书中增加相关警示说明。

(六)提交产品使用情况追踪报告,重点是不良事件监测报告。

三、其他使用粘合剂或溶剂、生产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企业,应依据产品使用情况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体外循环管道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生产企业使用粘合剂、溶剂工艺控制情况的检查,确保公众用械安全。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篇5

1、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全省已有48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9420多个项目,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0亿元,节水1.67亿吨,节电1.85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18万多吨;在冶金、电力、煤炭和选矿等行业创建了50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鞍钢已建成4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基本实现了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的“零放散”,当年产生的冶金废渣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1%。 2、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结合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开发利用矿山废弃资源,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抚矿集团以“一矿四厂一气”转产项目为主线,围绕油母页岩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目前,已建成年产6000万块的煤矸石烧结砖一期工程和年增产水泥27万吨的页岩废渣水泥厂扩建工程;年产59万吨油母页岩炼油扩建项目和页岩热电厂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二是结合开发区整合提升,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大连开发区通过建设关键链接项目,构建和完善生态工业网链,启动实施了工业介质循环利用、废旧家电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等9个工业生态链接项目,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电镀工业园实现废水“零排放”。

三是建设区域内企业间的关键链接项目。葫芦岛市在金属冶炼、石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了15个链接项目,综合利用近50万吨固体废弃物、7万吨二氧化碳和6500多吨二氧化硫,年新增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四是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全省已建成朝阳华龙、铁岭新新等30多个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20xx年全省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4%和47%,比20xx年分别提高了45个、10个百分点。

3、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沈阳铁西新区通过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组和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城市布局,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正在将47家重点企业构建成9条工业生态产业链和循环网络,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工业废水50%以上通过处理后回用,年减排固体废物44万吨。大连市以消除市中心污染源为突破口,对地处市内的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除少数企业就地关闭外,大多数企业通过盘活土地,利用级差地价获得发展资金,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土地价值,为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利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PDCA质量管理循环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置)四个阶段。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行动(或处置)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时推广、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例如,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等等);(5)执行,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1)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对于高校而言,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控制活动始终按照PDCA管理循环不停地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将会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见图1、图2、图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阶段

(一)计划阶段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决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针等重大事宜,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是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下的质量战略决策,目的是选择与其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

(二)执行阶段

在执行机构中,确定两级管理模式,分为一级执行机构和二级执行机构。一级执行机构主要按照学校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定各教学保障措施、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教学信息的收集。二级执行机构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在授权的范围内制定有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具体工作为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管理、图书资料的建设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含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等)、实践教学(含毕业论文、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考核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教风学风、信息收集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检查阶段

多元教学评价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系部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形成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信息监测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与管理,客观公正及有针对性地控制学校教学的工作状况,包括教务工作助理和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评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收集和反馈信息。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发布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这些信息包括:(1)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阶段的教学检查。监控采用定期安排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各级领导还应对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2)听课制度。这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系、部自查,由各系、部组织自查小组,对所属的系、部承担各门课的主讲教师进行全面的听课检查;第二部分是职能部门参加听课环节;第三部分是校领导参加听课环节。(3)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谈会。各系(院)、部、教务处利用座谈会直接与学生、教师对话交流。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4)建立教务工作学生助理员制度和成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目的在于拓宽学校教学管理层和学生的沟通渠道,构建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态和需求,表达和维护广大学生的具体利益,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5)评教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通过各系(部)向学生和教师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与“学风评价表”,广泛收集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评价结果,用以检测、指导、调控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的目的。(6)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

督导保障由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小组,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具体工作是经常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去,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提出供教学主管部门参考的意见。

(四)处置阶段

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评估、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和评估意见,为教学处置机构提供依据。学校通过院长办公会、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讨论、调整落实,在质量监控文件系统的支持下,做出各种处理意见,反馈到计划部门和执行机构,供计划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执行机构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特点,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具有敏感性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循环反复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四个环节形成封闭的环型。计划部门制定好目标和方案后,由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师、学生为主体去具体实施。通过对执行环节的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返回到计划部门制定新的计划和方案,如此反复。

PDCA循环适用于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全过程,是类似行星轮系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体现了一个组织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大循环,而在各个阶段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课堂教学又可以存在若干循环,如一个单元、一堂课都可形成一个PDCA循环。通过循环,使教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转动,彼此协调,相互促进。

持续改进是作为执行和监控机构在执行协调的同时不断解决问题、水平逐步上升的阶梯式过程,以提高新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具有敏感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运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了解有关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各具体环节的细小信息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社会评价信息,随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及时反馈到执行机构加以修正或提供给决策系统以制定新的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7

1 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 由戴明采纳、宣传, 获得普及, 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如图1) 。

PDCA是英语单词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的第一个字母, 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1 P (plan) 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 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1.1.1每学期开学之初, 分析本学期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现状包括教学工作任务, 日常的教学检查, 期中、期末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 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考务工作等, 按照项目工作形式进行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并落实到各项目负责人。

1.1.2 分析能够影响各项目工作的各种因素, 找出关键因素并且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等。

1.1.3有了好的方案, 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 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 逐一制定对策, 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 (Why) ?达到什么目标 (What) ?在何处执行 (Where) ?由谁负责完成 (Who) ?什么时间完成 (When) ?如何完成 (How) ?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 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1.2 D (Do) 执行, 根据已知的信息, 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 进行具体运作, 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 不然计划只是一张空文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实施。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认真贯彻执行, 努力实现目标,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对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进行思想动员, 加强意识教育, 树立正确的观念, 强化工作质量责任, 使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 严格自觉地按目标前进。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 不断改进, 确保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3 C (check) 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 分清哪些对了, 哪些错了, 明确效果, 找出问题。

检查工作效果, 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日常教学管理各项工作落实之后, 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就要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哪些工作已经完成, 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改进。

1.4 A (action) 处理,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 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 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 将成功的工作方法纳入长久化、标准化。经过实施、检查之后, 已经明确了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 那么就要总结、汇总, 确认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并将其纳入相应的教学规章之中, 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 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 如此, 周而复始, 螺旋上升。

2 PDCA循环的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 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 包括管理制度等。没有制度化, 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 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 推动大循环 (如图2) 。PDCA循环作为管理的基本方法, 适用于整个高校单位内的科室及个人。各级科室根据高校的方针目标, 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 层层循环, 形成大环套小环, 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 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科室的小环都围绕着高校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彼此协同, 互相促进。 (2) 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 一个循环运转结束, 教学管理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 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 再运转、再提高, 不断前进, 不断提高 (如图3) 。 (3) 门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部分问题, 取得一部分成果, 工作就前进一步, 水平就进步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 都要进行总结, 提出新目标, 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 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 教学管理水平就进步一步。

3 PDCA循环在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承担着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建设, 也承担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毕业设计, 优课优筹等, 还要处理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系 (教研室) 很不平衡, 有的系 (教研室) 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教师间团结协作, 管理上有声有色, 而有的系 (教研室) 则相对较差, 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对专业与课程的建设力度上也不强。针对存在的问题, 为了以后对各系 (教研室) 进行督促, 更好地促进各系 (教研室) 建设, 起到很好地导向作用, 将“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引入到各系 (教研室) 管理与建设中, 使日常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结合我院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各系 (教研室) 管理工作按以下步骤开展具体的应用:

3.1 P阶段———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目标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工作计划, 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学院教学计划, 各系 (教研室) 都要依据学院教学计划, 同时结合各自教学工作的特点, 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系 (教研室) 学期工作计划”, 各系 (教研室) 工作计划涵盖专业建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实训课计划、师资需求计划等各个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各系 (教研室) 教学管理规范化, 强化教学内涵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学院教务办应提出具体的各系 (教研室) 管理目标与考核指标, 并制定《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与评分方法》。考核主要涉及教学常规、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质量工程、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课题等指标, 明确各系 (教研室) 建设与管理的重点与方向, 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3.2 D阶段———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各系 (教研室) 工作计划进行实施

各教研室务必依据制定好的各系 (教研室) 工作计划进行实施:比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标准) 的制定, 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实训课的开设, 新教师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实施, 教材的编制、征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实施过程中,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 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做好提醒、服务、督促工作, 比如明确相对应教学任务的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等, 使各系 (教研室) 各项教学任务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各系 (教研室) 要跟上教学计划步伐, 做好工作有序地安排, 上下协调一致,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地提高。比如科研课题相关工作, 学院教务办应及时将科研课题申报、结题通知下发各系 (教研室) , 让各系 (教研室) 做好申报、结题相关资料, 同时要做好课题相关的指导工作, 对相关疑问点进行辅导, 使科研课题申报、结题顺利开展。

3.3 C阶段—————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与反馈

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后或教学实施过程中, 学院教务办以月为单位对各系 (教研室) 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 公布“学院月教学管理考核得分情况”。对教学常规性工作, 主要检查各系 (教研室) 是否按工作计划执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 进行扣分处理, 被扣分的各系 (教研室) 要进行反思, 查找存在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以免再出错, 从而使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对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质量工程、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课题等指标, 主要以激励为主, 对取得一定的成果及效果的, 相应地加分, 且加分幅度较大。通过加分, 可以反映出各系 (教研室) 在此教学工作上付出一定的努力, 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予以肯定, 从而激励各系 (教研室) 再接再厉, 在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方面有长足地发展, 最后提高学院教学内涵建设。

3.4 A阶段—————根据教学检查反馈结果, 进行总结, 巩固成绩, 改进缺陷和不足

一个学年结束后, 学院教务办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与评分方法》,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依据每月对各系 (教研室) 教学管理工作考核情况, 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年度教学管理情况分析”。使各系 (教研室) 理清在过去一个学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长处, 以及与优秀系 (教研室) 的差距, 明确今后努力方向。通过总结对教学好的部分予以保留和推广,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要找出问题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以便为今后学年系 (教研室) 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其更加完善。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再总结, 再改进, 再完善。这样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进行良性地运转。其结果必然会促使我们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对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DCA循环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趋势,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 PDCA循环的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 直接影响到PDCA循环的效率, 因此, 这就需要相关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调研, 并结合自己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PDCA的作用, 切实地提高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摘要: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使PDCA循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是对PDCA循环法进行相关阐述并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如何应用PDCA管理。

关键词:PDCA循环,高校,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王晓侠.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3]李新发.借鉴孕阅悦粤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朱维香.PDCA循环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M].价值工程.

[5]凌全华.PDCA循环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8

我院在2005年已融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将其质量标准和管理思想引入到教育领域。而“PDCA”是ISO9000质量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全过程的管理, 以保证目标的实施,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1 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指的是在制定、实施、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采用的过程方法。“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管理过程。“PDCA”模式简述如下:

1.1 P (Plan) ———计划

1.1.1每学期开学之初, 分析本学期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现状包括教学工作, 日常教学检查, 期中、期末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 学生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期末考试工作等, 按照项目工作形式进行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并落实到各项目负责人。

1.1.2 分析能够影响各项目工作的各种因素, 找出关键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2 D (Do) ———做

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 不然计划只是一纸空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施。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认真贯彻执行, 努力实现目标,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对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进行思想动员,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强化工作质量责任, 使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 严格自觉地按目标前进。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 不断改进,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3 C (Check) ——检查

检查工作效果, 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实之后, 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就要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哪些工作已经完成, 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改进。

1.4 A (Action) ——执行

总结经验教训, 将成功的工作方法纳入标准化。经过实施、检查之后, 已经明确了成功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 那么就要总结、汇总, 确认有效的措施与原则, 并将其纳入相应的标准、规程之中, 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2 PDCA的特点

2.1 PDCA循环提升四个阶段缺一不可。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每个学期主要工作大致相同, 每个学期作为一个循环周期, 结合学院发展的基本方向, 进行不断提升。

2.2 循环中包涵循环。

从整体教学管理到单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从大的学院管理到每个教师的自我管理都包含着PDCA循环提升。使教学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 互为补充互为提高的有机整体。

2.3 每一次循环提升都有新的目标, 新的任务, 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不断适应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 使用PDCA循环提升的注意事项

3.1 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 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一个“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教学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即有一个总体的教学管理目标和方针;然后是系统地识别教学管理运作所需要的各个过程;进而对这些过程实施和加强PDCA模式的管理。

3.2 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的所有过程加以充分识别, 并识别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相关的活动, 确定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合理安排这些过程的工作程序。这一步十分关键, 因为如果连过程都没有办法识别清楚, 那是无法采用PDCA模式来进行教学管理的。

3.3 为使这些已识别出的过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必须对这些过程给出过程控制的准则和方法, 并要形成文件, 进而采用PDCA模式对这些过程加以管理。

3.4 ISO9000标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在高职教学管理中, 全员性要求与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 并要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入手, 做好计划, 实施检查、落实、处理等管理工作, 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 PDCA循环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全过程性要求要对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各个计划过程、实施过程、评价过程、反馈过程等进行管理, 由于这些过程之间是环环相扣,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缺少一个过程就会造成PDCA循环的中断。全方位性要求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从内到外、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目的等都要加以管理, 因为这是教学管理工作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4 使用PDCA循环提升的几点心得

在近几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中, 采取PDCA循环提升进行高职教学管理工作, 基本上解决了以前中专模式中的责任落实不明确, 制度保障不完善的难题,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 并进行考试模式改革, 使得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于企业需求, 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并反复修订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9

以前,人们更习惯把社区叫做居委会,即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

在几年之前,不少人印象中的社区还停留在由年纪大的人聚集在老平房里,他们的日常工作大多都是协调邻里纠纷、打扫卫生、修理破损的公共设施、帮助解决无业或者残疾困难人员的日常生活问题。但其实,社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加强了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残疾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最低生活保障、安全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管理和宣传,到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从先前的“到社区问事”变成“到社区办事”。

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提高了社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权力的下放,必须要交给有责任意识、有能力的社区工作人员,这样才能使居民放心,所以,山西省《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和《社区环境管理要求》地方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让社区的工作建设有标可依。通过合理的制度来约束和管理社区的日常工作,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保护社区工作能有序开展的措施。笔者结合标准内容和自身工作经验认为,社区建设应主要从政府、社区和工作人员自身3个方面来开展。

政府发挥强制力和宣传力的作用

1. 制定社区经费的利用公开制度

比起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区的社区,山西省的社区还需要政府赋予更多自主的权利。有的居民不了解社区工作的难度,所以经常对社区颇有微词,不知情的人也会对社区和政府工作产生不好的印象,降低信任度,给政府的工作带来很大负担,如果政府在每次的大型经费利用中,使物资落实公开化,那么,面对有理有据的事实,不合实际的猜测就会不攻自破,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信赖度加深,互动性加强。

2.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在社区工作的发展中,老一辈的工作人员在电脑技术方面会遇到很多问题,新来的年轻人虽然不会被电脑问题难倒,但对于社区的整体状况和居民的家庭情况不如老一辈的工作人员熟悉。另外,由于社区权力有限,工作事务冗杂,即使有新的想法,工作人员也会因为需要上级审批时间漫长,得不到及时肯定而畏足不前,使计划最终无法有效实行。长此以往,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不高。

所以,政府应该进行定期有效的培训和测试,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鼓励全国各个社区进行交流互访,增加对外学习的机会,借鉴其他社区的危机应对和发展方式。同时,改进社区的工作模式和环境氛围,这样才能吸引有能力、有毅力的人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中。

3.加强环境立法保护制度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宜居稳定的社区环境会给社区居民带来良好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笔者工作的社区树木繁茂,运动健身设施都很完善,每当下大雨的时候,排水也很及时,不会出现积水拥堵的情况,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被烧坏的垃圾桶、漏雨的屋顶……但因为楼房是属于物业管理的一部分,社区并没有实际权力来解决,只能帮助居民和物业沟通。

在当下的社区发展阶段中,社区的环境建设只有采用强制性防治结合的办法,加强环境的立法保护制度,对破坏环境的人进行惩罚教育,才能使社区的宣传和教育发挥有效作用,使居民打从心底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珍惜打扫人员的劳动成果,主动维护社区环境。

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制度

1. 保持办公环境和社区的安全与卫生状况

在不同的社区,工作量有所不同,但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应对办公场所进行清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要经常对辖区住宅、商店的日常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

2. 信息网账户密码严格保密,保护居民隐私,及时更正居民动态信息

面对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和无纸化办公模式的推广,社区也开始向信息化管理快速发展,为了方便查询和更新,每一位居民信息都需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录入到信息网中,节约了不少资源。在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资料的管理保护和自我检查,并定期与居民保持联络。

3. 社区服务工作不仅要主动,也要保质保量完成

一些大城市中发展突出的社区,建立了自己的社区网站,将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和信息进行整合,居民能方便快捷地登录网站,找到解决方法,清洁窗户、疏通下水道、电路检测、临时保姆、家庭教师,这些项目都经过社区的验证,所以服务质量都有保证。

在山西省最近实施的一系列惠民项目中,虽然也得到了人们的热烈称赞,但还是存在部分问题,比如适用于一层三户的楼道门安装在了一层两户的单元,并没有起到作用;有的老年手机质量不好,使用不到一年就坏了。这说明,社区在惠民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不仅要保证第三方合作产品的质量,也要保证对居民的后续服务能跟得上。

在社区宣传中,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宣传动员方式,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社区工作人员要亲自上门;对于工作忙碌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就要加班,进行入户走访。只要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开展工作,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听到居民的宝贵意见。

4. 建立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

因为社区的办公时间和大多数居民的工作时间一样,所以造成很多居民来社区办事都需要请假,当刚好遇到社区工作人员不在社区的时候,有的居民就会表现出十分烦躁的情绪,甚至会产生“社区不作为”的不良印象。如果建立“工作预约制度”,居民可以通过拨打社区电话或在居民微信群、QQ群对工作人员进行留言咨询,找到合适的时间来社区办理业务,这样会比网页留言更加快捷有效,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 充分利用社区特色资源,加强与驻地单位的互相配合,密切与邻近社区的交流合作

社区可以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品牌特色活动,让社区新形象深入人心。在笔者工作的第一个社区,有两支驻地部队,笔者参与的第一个大型社区活动,就是在建军节组织学生参观军队建在山里的展览馆。在涌起寒意的窑洞深处,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重要的历史遗迹,通过战士的讲解,学生们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更期待着参加社区的下一次活动。此类活动虽然不是居民主动提出的,也并不是生活所需,但是却能对建设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

社区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实力

1.注重锻炼专业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社区各项基本工作都离不开文件的归纳和整理,每次工作所提交的报告和审核资料,都应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类,有时因上级部门的不同也会有重复递交的内容。有时上级下发的文件和通知,工作人员对于其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不敢去问为什么,怎么弄,就会造成上交的文件不符合要求再返工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另外,很多人与邻居间的互动不密切,这也导致后续由社区开具相关证明的时候带来很多麻烦。年轻人进入社会也不清楚居民保险、准生证、居住地登记的重要性,当他们到社区办理相关手续时,不明白社区办事流程的必要性,往往态度急切,但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不能被居民的情绪所影响,在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下就随便开具证明。

社区工作人员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历练,必须抱持平淡的心态工作,平时个人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坚持“助人自助”的理想和信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2.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和沟通。因为一句话可以反映千变万化的情绪和气氛,影响对方的思想和行为。社区工作人员的热心和耐心,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居民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也来源于他们对社区的旧印象。有的人十分羡慕社区工作,在他们眼中,居委会可以迟到早退或者不用每天上班,所做的也是一些芝麻小事,比如写写表面文章、挂一张条幅、拍几张照片、活动不是“有始有终”,使居民觉得社区“不认真”、“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际意义”。面临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社区平时的宣传不够,居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社区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和教育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社区的变化和发展,这样就能让老百姓知道如何合理地利用社区服务,主动通过社区实现自己的需求。人们自发自觉自主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通过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居民主动建言献策,社区工作才会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更加人性化。

3.热爱生活,认真学习

工作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可怕的不是忙碌,而是闲适时让你觉得自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不思进取的被动状况。”所以,在工作的淡季,社区工作人员应当有所自觉,充分利用时间适度休息、锻炼和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和体力去工作。

社区也是一个团队,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同心协力,互谅互助,让社区的整体工作能协调配合,顺利进行。社区工作人员要脚踏实地,感受居民所需,发现环境所需,磨练自己的意志,和社区一起慢慢成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社区其实是一个发挥个人活力与创新意识,磨练专业素养,培养交往能力的广阔平台。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有创新和发展,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适应社区的变化。

印度有一家饭店的女老板,为了让流浪的人不挨饿,就在店门前摆了一个巨大的冰箱,制作新鲜的食物放进去,渐渐地,很多好心人也开始把余出来的食物放进冰箱,并标明食用期限,以帮助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现在我们的社区已经存在捐物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更多资源共享的设施。

小结

循环件管理 篇10

循环件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物资, 因此也被称为“可修复件”。在维修管理领域里, 管理的对象可以被分为“可修复的”和“不可修复的”两类物资。“不可修复”的物资指的是消耗性的备件;“可修复件”物资在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都具备可修复的条件。“不可修复件”通常纳入物资管理的范畴, 而“可修复件”则是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七个主要流程。

(1) 循环件的采购流程。

用于处理从外部供应商获取循环件的过程, 它包括采购需求计划、采购申请、采购订单、订单监控、收货等流程步骤。

(2) 循环件安装流程。

用于处理从仓库提取循环件并将循环件安装到运行功能位置上的过程, 它包括创建和计划循环件安装维修工单、根据维修工单的需求从仓库领取循环件、安装循环件到功能位置、更新功能位置层次结构、记录循环件使用历史等流程步骤。

(3) 循环件的拆卸流程。

用于处理将循环件从运行功能位置拆卸并放回仓库的过程, 包含创建和计划循环件拆卸维修工单、将循环件从功能位置上拆卸并返还到仓库、更新功能位置层次结构、记录循环件拆卸历史等流程步骤。

(4) 循环件的库存管理流程。

用于处理循环件的库存管理过程, 它包括循环件收货、发货、库存转移、盘点等流程步骤。

(5) 循环件的内部修理流程。

用于处理企业自行修复循环件的过程, 它包括创建和计划循环件修理工单、将需修理的循环件从仓库领取送往修理车间、执行循环件的修理、将修复后的循环件送回仓库。

(6) 循环件外部修理流程。

用于处理外部服务商修复循环件的过程, 它包括创建循环件送修申请、询报价、送修采购订单、发运循环件到服务商、服务商修理循环件、修复后的循环件收回仓库、发票处理等流程步骤。

(7) 循环件的报废流程。

用于处理循环件报废的过程, 当从经济、技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并判定循环件不具修复的价值, 可进行报废处理。

由于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针对“可修复件”展开相关的业务活动, 因此循环件的管理在设备维修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国内众多资产密集性行业包括石化、钢铁、电力等, 循环件管理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包括很多已经实施了所谓“专业”EAM软件的单位, 依然没有有效的循环件管理流程。笔者走访了许多资产密集型行业, 观察到这些企业在生产线附近堆放了大量的拆卸下来的旧设备, 但对这些旧设备的管理, 包括拆卸、安装、库存、内部修理、外部修理等过程都没有纳入EAM系统中进行管理。这种现象给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带来许多业务痛点, 归纳如下。

(1) 循环件没有纳入EAM系统进行库存管理, 因此在物料需求计划中, 这部分物资没列入分析的范围, 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新物资。

(2) 循环件的内部修理没有纳入EAM系统进行管理, 不利于内部维修班组的资源优化。

(3) 循环件外部修理未纳入EAM系统进行管理, 不能有效实现外部维修服务商的管理

(4) 循环件安装、拆卸没有纳入EAM系统进行管理, 资产的层次结构严重失真, 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

(5) 缺乏对循环件历史 (安装、拆卸、修理、采购、入库、出库) 进行准确的跟踪, 因此不利于这些历史信息对循环件进行有效分析来改进维修策略。

SAP提供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完全支持循环件管理的全部流程。在下面的章节中将对循环件管理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介绍。

二、循环件的标识

实现循环件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循环件进行准确的标识。从循环件的流程分析, 循环件具备物资和设备双重属性, 因此循环件也需要有双重标识。作为物资, 循环件应包括物资代码, 所有具备相同特征的循环件拥有同一物资代码。作为设备, 每个循环件应具有唯一的标识代码, 这种唯一标识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给每个循环件分配一个设备代码;二是除了给予循环件的物资代码外, 再给予每个循环件一个序列号。这样物资代码+序列号就构成了循环件的唯一标识。因此循环件具备两个唯一标识:设备代码和物资代码+序列号, 并且这两者之间可以建立关联。

循环件库存管理有其特殊性, 对于“不可修复的”备品备件, 其库存状态永远是“新的”, 当从库存中领出后, 就“被消耗掉了”, 即使在维修中领取了多余的备品备件而需要退回库存, 也是以“新的”状态回库。但循环件就不同, 它包含三种库存状态:“新的”、“坏的”和“修复后的”。“新的”和“修复后的”循环件是可以作为备品备件来使用, 但“坏的”循环件是不可以作为备品备件来使用, 只有经过修复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循环件管理的库存管理中, 需要将这三种状态加以区分。同时为了满足库存资产价值的准确性, 不仅在数量上要加以区分, 在价值上也需要区分, 三种状态的循环件采用不同的价值进行计价。

三、循环件的安装与拆卸

现代化的企业, 其资产通常是由众多设备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复杂生产系统, 单一设备的故障将影响到整个生产线, 在许多情况下, 设备的修理时间比较长,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单一设备故障对整个生产线的影响, 设备更换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即将故障设备拆卸, 并安装“可用”设备。为了保持资产结构的准确性和形成设备历史档案, 设备的安装和拆卸需要记录。

由于设备安装及拆卸是非常频繁的业务, 在系统执行过多的操作将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大多数EAM不能提供简洁的设备安装及拆卸的功能, 在许多企业中, 设备的安装及拆卸没有被很好的记录, 带来的后果是资产层次结构严重失真, 设备的历史没有被准确地跟踪。针对这些情况, SAP开发了设备的安装与拆卸程序, 通过这个程序, 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大大地被简化了。安装和拆卸处理可以在同一个操作界面下完成, 安装和拆卸总共只需要两个操作步骤, 即拆卸和安装。图1对循环件的拆卸操作作了一个示例, 首先选择操作类型为拆卸, 然后输入被拆卸循环件的物料代码+序列号, 系统将自动填充循环件的设备代码和将循环件当前的所处的功能位置代码, 循环件将从这个功能位置上被拆卸下来, 输入循环件拆卸后进行存放的待修工厂和库存地点, 拆卸通知单的编码可以手工输入, 也可由系统自动产生。完成上述输入后, 执行保存, 系统将自动完成如下处理。

(1) 将循环件从功能位置上拆除, 资产层次结构被更新。

(2) 自动产生循环件入库物料凭证。

(3) 循环件的库存信息被更新。

(4) 自动生成循环件拆卸通知单, 该通知单可作为循环件修理的工作请求。

(5) 循环件历史被自动更新, 包括拆卸历史、入库历史、通知单历史等。

四、循环件的内部修理

被拆卸后的循环件需要及时修复, 以便于重新使用。如果循环件由企业内部的维修班组来修理, 可采用维修工单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为此SAP提供了一种类特殊类型的“翻修工单”来管理循环件的修理, “翻修工单”作为一种工单, 具备工单的一切功能, 包括对维修作业步骤、检修班组、检修工时、所需材料、工具、文档等的计划功能。同时还包括循环件修理所需的特殊功能, 图2是循环件“翻修工单”的一个屏幕示例, 在“翻修工单”上, 需定义循环件的物料代码、需修理的数量、循环件的序列号、循环件修理前存放的工厂、库存地点和状态、循环件修复后存放的工厂、库存地点和状态。

循环件修理前后的库存状态将发生变化, 修理前的库存状态为“不可用”, 修理后的库存状态为“可用”, 同时将库存价值也将发生变化。循环件的维修成本先记录在翻修工单上, 当对翻修工单进行财务结算时, 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循环件的价格。

五、循环件的外部修理

企业通常不能修理所有循环件, 大量的循环件需要送到外部的专业维修服务商处进行修理, 因此循环件的外部修理流程是循环件是循环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流程。

为了优化循环件送修管理, 提高相关业务人员工作效率, SAP开发了送修管理驾驶仓, 可以在一个程序界面下, 对送修相关的业务进行集中处理, 见图3。

送修驾驶仓的主要功能如下。

(1) 按照工厂、服务供应商、物料方式形成的层次结构显示所有送修相关的业务单据, 包括送修采购申请、送修采购订单、送修发运单、物料单据等。

(2) 显示相关单据的详细情况。

(3) 执行相关的业务处理。包括转化送修采购申请成送修采购订单、根据送修采购定单创建发运单, 发运过账、修复后的循环件收货等。

(4) 查看循环件的库存情况。包括在服务商的循环件库存情况。

六、小结

循环件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领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但市场上大多数EAM软件却无法有效支持循环件的管理。SAP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善的循环件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实施SAP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循环件解决方案, 能为企业带来非常明显的效益。

摘要:分析循环件管理存在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11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现代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其利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使企业财富最大化。

一、什么是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而持有应收账款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企业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保持竞争能力,就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和采取新的销售政策。尤其在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赊销作为吸引客户、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所采用。这种优惠政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起到较好的促销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扩大了销售量,增加了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是在带来这些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发生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收益。

二、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第一,商业竞争,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采取现金折扣、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有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第二,减少库存商品,节约库存商品的管理费用。企业库存商品较多时,一般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库存商品转化为应收账款,节约各项支出。

第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发生,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三、应收账款在企业经营中的积极作用

1.扩大市场规模

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发展信用交易的最重要意义莫过于扩大该国的市场规模。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靠扩大该国的信用交易总额度来扩大市场规模。如果国民经济的所有部类都仅使用现金支付手段进行交易,所能够周转的交易数额有限,市场规模必然相对小很多,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很多。扩大了市场规模会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由此可以间接扩大就业水平。

2.增强企业或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发展信用交易,可以增加企业或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如果只采用现金交易,许多企业因缺少现金而无力购货。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生产厂家,必须想方设法地扩大交易;而一时现金周转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依靠信用工具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至于生产型企业,信用交易可以帮助它们增加购进生产原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信用(赊销行为)可以发挥扩大市场、获得存货和各种供给以及得到短期融资的作用。如果企业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就可以使更多的客户愿意立即购买商品和劳务,由此,企业就可以实现扩大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

3.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国由于多年来实行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绝大多数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企业普遍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再加上信息收集渠道受到限制,相关信用信息资料的质量不高,使得大部分企业不重视信用信息的收集或者是无法收集到有效的信息。缺乏信用信息的后果是企业在向客户授信时,只能凭主观判断而没有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评判。其结果是导致国内企业之间出现大量的拖欠和三角债,呆账和坏账十分严重,最终阻碍了企业信用的发展,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扩大销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赊销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采用赊销方式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银根紧缩、市场疲软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此外,在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采用赊销方式也是增加企业时常占有率的有利武器。

5.减少存货占用水平

企业存货占用水平影响到企业的费用支出水平。一般来说,存货占用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和保管费等营业费用的相应增加。因此,无论是季节性生产企业还是非季节性生产企业,当存货占用水平过大时,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都会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水平,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也能减少费用支出和损失的发生。

认识到应收账款的性质和积极作用,就不会产生为了提高收账比率而一味地采取现金销售的现象,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四、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等。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信用标准是顾客获得企业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信用标准高了,虽然会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少,却不利于销售,信用标准低了,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却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现金折扣政策可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因此,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在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三者之间权衡,力争实现应收账款的风险最小,企业利润最大化。

2.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按照客户设立应收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内部各业务部门以及各个客户应收账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其每笔账龄等财务信息。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对债务人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

3.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

企业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企业应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款项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4.转化应收账款形式,减少企业的呆坏账损失

(1)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具有较强的追索权,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或贴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坏账损失。当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货款时,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以抵销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抵押与让售。企业可通过抵押或让售业务将应收账款变现。应收账款抵押是企业以应收账款为担保,从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货款,收到客户支付欠款时再如数转交给金融机构作为部分借款的归还。当然,客户一旦拒绝付款,金融机构有权向企业追索,企业必须清偿全部借款。应收账款让售是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从事此项业务的代理机构以取得资金,客户还款时直接支付给代理机构。一旦发生坏账损失,企业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篇12

煤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 其行业规模越来越大,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装置日益大型化、设备复杂化、控制精确化,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更为突出。空分装置是神华宁煤50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 其主要作用是为气化工序提供氧化剂氧气、为后续工序提工艺气氮气。

戴明循环 (P D C A循环) 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生产管理都有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就会自动提高”。本文将结合戴明循环 (PDCA循环) 对空分车间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进行探讨。

2 戴明循环 (PDCA循环)

戴明循环 (Deming cycle) 或称PDCA循环、PDSA循环, 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 (W a l t e r A.Shewhart) 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 (Plan-Do-See) ”的概念, 戴明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 (Shewhart循环) 进一步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Plan-Do-StudyAct) 。品质管制活动可以用P-D-C-A管理循环来说明。

戴明循环有如下三个特点:

(1) 大环带小环: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戴明循环, 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戴明循环, 就像一个行星轮系一样, 大环带动小环, 一级带一级, 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

(2) 阶梯式上升:戴明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 每循环一次, 就解决一部分问题, 取得一部分成果, 工作就前进一步, 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 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 更上一层楼。

(3) 科学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戴明循环应用以QC七种工具为主的统计处理方法以及工业工程 (IE) 中工作研究的方法, 作为进行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工具。

戴明循环4步骤:P (P l a n) --计划, 确定方针和目标, 确定活动计划;D (D o) --执行, 实地去做, 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S (Check/Study) --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 注意效果, 找出问题;A (Action) --行动,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 以免重现, 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3 戴明循环 (PDCA循环) 在空分车间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应用

戴明的管理方法的运用, 作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事例, 日本的工业奇迹告诉我们, 要实现这样的奇迹, 一个国家必须以品质为重、目光长远, 而不能只顾医治眼前病痛, 追求一剂见效, 一鸣惊人。众多企业对戴明管理方法的运用也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下浅谈戴明循环 (PDCA循环) 在空分车间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应用。

3.1 理清思路周密部署

空分装置处于煤基烯烃项目整套流程的前端, 一旦空分装置出现问题, 对后工序影响极大, 甚至造成后工序全部停车。针对本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和后工序试车的具体实际情况, 必须清晰明确地认识到, 稳定生产和有计划检维修及改造是生产管理的主题思路。空分装置虽然已经完成试车, 试车遗留下来的问题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是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周密详实地安排计划就显得很关键。我们将问题进行分类和细化后分为紧急和普通、关键和一般等, 结合车间有两套装置和后工序计划性开停车的实际情况, 周密地、针对性强地制定计划, 保证了计划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强, 既保证了向后工序连续供给产品维持后系统试车和运行, 又解决了本装置的实际问题, 很好地实现了全厂整体计划的实施。在生产运行中我们采用超前控制和预先干预的方式, 从人员配置、物力调配、环境氛围等分析出具体特点和问题, 分类从安全、设备、工艺等制定短期、长期和滚动计划, 保证计划详实、有效, 可实施性强。

空分车间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对戴明循环计划性上的管理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人员培训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安排、实施和再计划, 事故预控和防范的超前控制和预先干预计划的实施和改进, 检维修和技改计划的部署和实施, 运行管理方法调控的计划性实施等都合理实现。通过实践检验, 周密详实地计划对车间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地尤为重要, 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改进是车间生产运行经营的重要保证。

3.2 高度关注有效实施

在以往地工作模式中, 大部分部室和干部在制定了计划后只是定期地过问和干预, 甚至只是按照时间去验收工作成果, 忽视了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关注、指导和及时纠正。认识的差异和具体事务处理方式的差异往往造成了工作干了不少, 实际收益地却很少, 这就造成了极大地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空分车间在具体地工作中, 我们采用中坚技术力量主导、合理利用设备调试技术力量、扎实地培训和演练、周密地部署和实施等方法, 规避了操作人员年轻化、装置无经验数据借鉴、事故应急能力差等实际问题, 较好地实现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仅提出高要求, 还要实现高关注, 让所有人不仅感受到要求和目标, 更感受到关注和关怀, 很好地实现了和谐共处发展。

3.3 注重检查不断改进

任何工作如果没有合理有效地方法去检验工作和改进措施, 工作就会虎头蛇尾, 事倍功半, 收益甚微。着实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查体制是检验工作完成好坏, 评价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 也是发现问题、挖掘根源的方法。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 以免重现, 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闭环控制、阶梯上升。空分车间在具体操作中, 采用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 会同安全、工艺、设备等专业, 从现场文明生产、安全设施完好性、规程票证履行、技术资料管理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每月进行生产运行分析和归纳总结, 旨在查找操作技巧、优化操作方法、弥补事故管控漏洞、节能降耗提高产值, 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对卓有成效地成绩给予肯定和推广, 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和研讨, 集思广益, 持之以恒地改进系统和体制。正如戴明所说的:“不断学习、研究, 不断改进, 你可以做的更好。”而最有价值的改进, 往往来自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的不断学习和加强管理。

4 结束语

有效、高效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强有力方法。空分车间是神宁集团50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最重要、最基本的车间之一, 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至为重要。戴明循环 (PDCA循环) 在空分车间安全生产管理上的应用和实践大大提高了车间管理的效率, 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中译本《戴明的管理方法》, 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7[1]中译本《戴明的管理方法》, 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7

上一篇:模拟器和虚拟机下一篇:市政工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