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质量管理措施(精选9篇)
循环质量管理措施 篇1
自2008年以来,我地初中音乐教材实施了循环使用,这个循环意味着,同一本音乐书要经历在同一学期18次左右的同班级(85人左右)、同年级(700人左右)的大循环、还要相继遗留到下一年级进行相同循环直至3到4年,这无疑是给学生的家长、给国家节省了一笔费用,但也有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学音乐循环教材使用的现状
(一)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给学生增负
课前课后得专门安排学生到指定地点数领和数收,由于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领、还书相隔不近、班级大额、人数较多且每班人数不定、(有些班级多达92人)书本较重、学生显得有些焦躁、不情愿占用这样占用他们的课间准备时间,动作稍微慢点下一节课就显得有些匆忙,或迟到。为了保证书的洁净,学生不能在书上做笔记或其他所需记痕,对喜欢或必背唱的歌曲学生还得赶时另写它处。
(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导致书不完好
经过一轮几百人次的教材大循环,也就是一周的时间,新而精美的音乐书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如:数量减少、书被署名、各种划痕、发表个人感慨、谩骂他人、粗话脏话、某处挖洞、书夹信物、捎信传话、倦角走形、人物图像带上眼镜或添上胡子、缺页少码(如书中的选唱歌曲:《同一首歌》、《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我相信》这些都是学生最喜欢的歌曲,所以就最容易被撕掉)音乐书,被毁坏的情形是五花八门。由于书的损坏、流失,每周都必须加以新书补充,作为补充的新书数量有限,学生的劣习无改,光凭教师口头教育、打招呼是改变不了如此恶劣现状的。
(三)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书本的损污,分发书时学生总要争抢和挑选,有的是想选择干净而没被损污的书真正想学习,有的是想选择被污损的书,好看看书中写传些什么内容或是又增写了些什么,看完了这本又想看那本,不仅看而且还要链接所看内容回话或是新发感言。就这样明的、暗的抢、写、传,课堂上总是静不下来,教师不凝神地上课和维持课堂。
(四)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不利于身心健康
由于书本的大循环,几百号人数的年级,书本传及每一个学生之手,或是每一张桌子、或是传落地上,综错凌乱的传用学生会留下不同的汗液、细菌再加上灰尘的污染,堆积时在不同的季节也会滋生不同的霉菌,蚊虫、老鼠的爬行所留下的细菌,也相继传及了每个学生的手中,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书本不同形式的污损,对于损者使其性情扭曲发展,对于未损者使其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不仅伤害了音乐这门学科,也伤害了音乐教师。
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的管理措施
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很现实也很严峻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整个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为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课本、增强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为确保音乐教材能正常循环使用。针对本校实情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实施势在必行的音乐循环教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可以加强教育宣传,使学生明确音乐循环使用教材使用的目的和意义。如:通过召开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各年级组长做好年级宣传、各班班主任做好班级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确立节约资源意识,力争取得多方的理解和支持。教材发放前由图书馆给教材编号统一管理。按图书分类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类整理并登记。每学期开学时,年级组长统一领取到年级办公室存放指定地点(作好份数记录和书本的新旧程度记录),再由任本年级音乐课的音乐教师分别借阅,并作好班级使用的份数或异样记录。
2.可在使用前班主任配合相关的任科教师,结合已制定的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课前要教育学生做到“四不”(不署名、不乱写、不乱画、不折角)、“四无”(无破损、无缺页、无污染、无褶皱),保证书面的干净、整洁。任课教师每次上完课后立即组织学生收回,并由该班相关班干部核实签字。如有故意损坏现象,需要照价赔偿或者购买新教材。学期末由任课教师收回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经核实后由任课教师和年级组长签字并归还图书室,非正常损毁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赔偿,图书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收回的教材消毒整理,确保教材的整洁、统一有序。
3.可以确定专人负责发放和管理,做好防潮、防虫、防尘、防盗、防火等工作,分类存放并由图书室统一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明晰教材的进出情况同时为预防疾病的传染、扩散,定期对教材进行统一消毒。若有传染疾病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不得回收。期末图书室应上报学校教务处教材损毁情况,以便来期更新或补充,保证教材正常使用和加强教育工作。每学期学期末对循环教材使用的情况进行班级评比、年级级评比、其他循环科目评比等的方式进行鼓励、表彰,损坏率过高的班级要负责赔偿,展评交流活动可纳入班级考核管理,以此来引导师生对实施音乐循环教材的认可和习惯。这样,音乐循环教材才能行之有效地体现教材循环使用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实行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循环质量管理措施 篇2
浅析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在对循环经济特征及新疆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作 者:张鹏 魏邦亿 ZHANG Peng WEI Bang-yi 作者单位: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新疆环境保护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XINJIANG年,卷(期):200830(3)分类号:X196关键词:新疆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措施
循环质量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循环硫化床;锅炉;故障;预防措施
循环硫化床锅炉,也作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能、低污染的燃烧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锅炉以及废弃物处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锅炉燃烧技术的节能要求也越加严格,而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作为一种采用循环硫化床燃烧方式来运作的锅炉,其所具有的节能环保效益现已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但美中不足的是,循环硫化床锅炉在实际运行时,容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运行故障,进而削弱锅炉的运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锅炉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加以处理。
1.循环硫化床锅炉运行中的常见故障
1.1磨损故障
循环硫化床锅炉在实际运行时,锅炉内部所盛有的高流速、高浓度流体,或者固体颗粒物会在锅炉运行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锅炉受热面进行冲击,这种冲击现象极容易对锅炉内部的金属构件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锅炉的性能。另外,锅炉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是保持循环流动状态的,这就容易对锅炉内部耐火材料的质量产生威胁,温度循环流动所形成的热冲击会对锅炉内的耐火材料产生影响,最终加剧对循环硫化床锅炉的磨损。
事实上,循环硫化床锅炉在运行时所出现的磨损故障死完全可以提前预防,有效避免的。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有效预防循环硫化床锅炉的磨损故障。
(1)降低风速,并适当减小给煤力度,以确保锅炉流场能保持均匀;安装锅炉时,要格外烟道平滑组合的安装,尽量避免因安装不当而造成锅炉几何尺寸不确定,发生突缩或突扩等现象,最终形成烟气走廊。
(2)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循环硫化床锅炉进行质量检修,以便及时发现锅炉中所存在的磨损现象,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换已被磨损的锅炉部件和锅炉材料;另外,为了提高循环硫化床锅炉运行的稳定行,进一步确保锅炉质量,还可在锅炉水冷壁、落煤口以及过热器等部位安装上合适的防护件。
(3)锅炉安装时,烟气进出口、中心筒以及导流设备的尺寸务必要满足设计安装的要求;施工期间应注意控制好旋风分离器简体组合的尺寸大小,防止组件焊接变形;最重要的是,在安装施工耐火保温内衬时,务必要先对简体内壁的弧度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凹凸部分的记录,以便在后续施工中做相关的调整。
(4)锅炉运行过程要尽量减慢循环硫化床的流速,防止流体对锅炉内壁冲击力过大而对内壁造成磨损。
1.2结焦故障
结焦故障主要出现在锅炉高温分离器物料循环系统中,结焦故障对循环硫化床的危害主要有:(1)锅炉发生结焦故障后,物料循环系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大渣块,这些渣块由于体积过大,容易堵塞物料循环系统,从而导致锅炉物料运送不及时,热效率降低;(2)如果硫化床发生结焦故障,则会造成硫化床堵塞,影响硫化床性功能发挥;(3)结焦故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性,那便是恶性循环。通常来说,曾经发生过结焦故障的部位,或者说物料硫化不通畅、不均匀的部位,在下次或以后锅炉运行中仍然会再次结焦,这种情况若反复出现,将会导致锅炉停产。
在探析锅炉结焦故障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结焦原因作相关分析。事实上,锅炉运行中发生结焦故障的原因很多,包括温度过高、物料循环系统漏风、煤油混烧时间过长等等,都会引发结焦。详细分析如下:
(1)燃烧室运行期间温度超温,则会导致旋风分离器的循环温度容易超过灰的变形温度,甚至引起炉内未燃碳的着火燃烧,从而形成床温上涨而导致结焦。
(2)运行期间,物料循环系统漏风,大量空气进入旋风筒内,使得热的床料中的可燃物获得氧气,产生燃烧,但由于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带走,使局部区域床料超温而引起结焦。
(3)启动期间,煤油混烧时间过长,或运行中风量与燃煤粒度匹配不佳,或燃用矸石、无烟煤等难燃煤,因其挥发份少、细粉量多、着火温度高、燃烧速度慢等原因,都可导致未燃烧完全的油渣易与床料板结成块,炉内硫化不良,导致床料结块,形成疏松性渣块。循环硫化床锅炉结焦故障的预防措施如下:
1)保证结焦易发地带硫化良好,颗粒混合迅速均匀或处于正常的硫化状态,使温度均匀,防止超温或局部超温,这是防止结焦的最好办法。
2)点火前,应及时了解和控制人炉煤种及其粒径配比符合设计的要求,保证充分燃烧;燃用矸石、无烟煤时,应尽早按一二次风6:4比例投入二次风,以保证风煤混合充分,加强煤在燃烧室中的燃烧,减少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防止其在分离器和返料机构内发生后燃而超温。
3)运行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高温旋风分离器温度,发现分离器超温,调节煤量、风量比例,严格控制床温及料层差压等运行参数,如不能纠正则立即停炉查明原因。
1.3旋风分离器的故障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是循环硫化床锅炉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在实际运行中,旋风分离器的效率是保证分离器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分离的效率与形状、结构、进口气体速度、人口烟温、人口颗粒浓度与粒径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它随着分离器入口风速、入口颗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人口烟温的升高而降低。若分离器的运行效率低于设计值,将会导致未燃尽的颗粒得不到有效燃烧影响锅炉的运行经济性。旋风分离器故障的预防措施如下:
(1)定期检妥分离器内壁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应及时修补。
(2)定期检查旋风分离器,看其装置是否会出现漏风、窜气等现象,如果有,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3)检查燃煤粒度和硫化风量,当发现回料不正常时,应及时做出相应地调整,使硫化风量与燃煤粒度相适应,以保证一定的循环物料量。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硫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旋风分离器效率下降、返料器积灰结焦、回料阀烟气反窜等故障是影响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循环硫化床锅炉在设计、结构、安装、燃烧调整上还需不断地完善,同时还需努力提高运行人员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的理论水平,多借鉴同类机组的运行经验,分析循环硫化床锅炉常见故障的主要原因,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在实践中认真积累操作经验,从而降低故障,提高运行可靠性,为循环硫化床锅炉继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昭,胡志光,常爱玲,罗鑫.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S1).
[2]郭俊,马素霞.煤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床料动态平衡的影响[J].电站系统工程,2013(03).
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措施 篇4
多年以来, 循环水处理方法是采用人工加药法, 直接将阻垢剂倒入冷却塔池内。由于该方法过于简单, 同时由于补充水质的变化, 机组负荷的逐年增加以及外界因素的变化, 造成凝结器铜管结垢严重, 凝结器端差偏高, 机组效率偏低。近年来, 为降低凝结器端差, 提高汽轮机效率, 采用每两年对凝结器铜管进行酸洗镀膜处理, 处理后效率较好, 但该方法将直接减薄凝结器铜管厚度, 降低了凝结器使用寿命, 且耗费人力和财力, 而且冷却塔内壁及梁柱上水草和藻类衍生, 冷却塔和凝结器效率降低。
2. 某电厂水质分析
从水质参数可以看出, 系统补充水为腐蚀性水, 随着浓缩倍率的增加, 水质逐渐转化为结垢倾向, 浓缩倍率达3倍时, 钙硬+碱度之和约为1000mg/L, 已达到水质控制的边界条件, 因此水处理药剂的选择要兼顾阻垢与缓蚀双重效果。
目前国内循环水遵循“钙硬+碱度”之和≤1000mg/L的控制原则, 现场原水中“钙硬+碱度”之和为338mg/L。经计算, 系统浓缩倍率<1000/338≈3倍, 运行比较安全, 综合考虑该厂系统实际运行参数, 补充水性质, 热负荷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变数, 浓缩倍率应控制在3倍以下, 正常运行时可控制在2~3倍, 既保证水处理效果与直接处理成本的控制, 又可节省用水, 减少排污。
3. 水处理药品选择
天然水中存在各种杂质, 经过热交换器温度升高和冷却塔降温的循环过程, 各种有害离子浓度会逐渐增加, 即发生了浓缩, 之后各种离子结垢和腐蚀倾向进一步加剧, 对设备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越大, 为了控制和减缓这种危害的发生, 必须向循环水中投加相应的水处理药剂, 以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阻垢缓蚀剂主要由有机磷、聚合物、缓蚀剂复合而成, 阻垢原理是通过阻垢剂把金属离子变成一种螯合离子或络合离子, 破坏结垢物质的结晶成长过程, 阻止晶核增大, 防止水垢析出。同时具有分散作用, 把胶体颗粒包围起来, 使其稳定分散在水中, 防止结垢物质晶体析出后累积沉淀, 确保系统中不发生严重结垢和沉淀现象。
杀菌方式, 采用氧化性杀菌剂与非氧化性杀菌剂交替投加, 以抑制菌藻繁殖和清洗剥离粘泥, 防止药剂产生抗药性。
在日常微生物控制过程中, 交替使用氧化性杀菌剂与非氧化性杀菌剂, 对产生抗药性和变异的微生物进行灭杀, 从而稳定控制微生物, 防止微生物过量增长对系统带来的危害, 如粘泥的过量增长、水色的变化等。
4. 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
(1) 加药方案。阻垢缓蚀剂投加浓度20~30mg/L。阻垢缓蚀剂投加方式采用计量泵连续加药, 在加药罐中把药剂原液加水, 配制成稀释药液, 用加药计量泵调整好流量均匀地注入集水池中, 加药最佳位置在集水池泵吸入口处, 投加量应根据分析出的有机磷值加以调节。
(2) 控制有机磷在3mg/L, 由计量泵连续投加。
(3) 加药控制。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排污和吸附等, 水质稳定剂会被消耗掉, 所以需补加药剂, 加药量按式1计算。
如果系统补水量计量不准, 可根据控制与实测浓度差加药量按式2计算。
式中V——系统保有水量, m3
C——水中控制阻垢缓蚀剂有机磷浓度, mg/L
D——实测阻垢缓蚀剂有机磷浓度, mg/L
S——药剂商品浓度百分数
(4) 杀菌剥离剂和杀菌灭藻剂投加浓度100mg/L, 投加频次, 每半月一次, 交替使用, 投加方式采用人工冲击投加。浓缩倍数高后, 循环水中各种污垢成分也在积累, 细菌的繁殖较快, 所以日常杀菌控制很重要, 两种杀菌剂适宜交替使用。
5. 运行管理
循环水处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实用技术, 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 要保证循环水处理长久、稳定和高效运行, 现场运行管理同样重要, 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为了实现系统的稳定操作。能否保持主要控制指标的合格和稳定是循环水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系统操作的稳定首先取决于排污量、补水量及药剂量的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分析准确, 加上勤调节、操作与分析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化学处理, 应切记各项控制指标的大起大落, 必须一开始就严格要求, 精心调节, 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
上述的电厂, 采用两小时分析一次循环水的正磷、总磷以及浓缩倍率, 实验班定期与不定期抽查, 发现水质不合格及时调整, 并且把该项指标纳入了小指标考核。
6. 综合处理以后经济评估
探析建立林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措施 篇5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吉县的林业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虽然干旱少雨依然是气候变化的主题,水资源的短缺致使植树造林难度异常巨大,同时由于干旱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一部分的成林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现象,而成林树势的减弱又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林业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必须克服目前的困难,对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有个清醒的认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铁律,也是在进行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时时警醒的规则。只有顺应自然发展,探索合适的林业发展道路,才能为西吉县的林业发展提供新生。否则,违背自然规律、纸上谈兵,必将受到大自然的严惩。
1 建立合理的造林规划
1.1 适地适树,建立良性循环的造林体系
西吉县地处宁南山区,多山地、少平原,是典型的黄土地貌,而黄土容易受冲刷,保水性差,所以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情况和现存的森林资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业、恢复生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造林,实现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良性循环的森林打好基础。
1.2 合理搭配造林树种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造林规划中进行优化组合,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营造多类型森林。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做到乔木、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具体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柳树及果树经济林。
1.3 在选苗育苗上,要严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的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良性循环的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抚育、造林、培育壮苗、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检查验收和同步实施。西吉县不少地方出现了松材线虫病,损失非常严重,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
2 对现有林地进行合理改造,形成良性循环的林木系统
2.1 造林密度合适,处理患有病虫害的林木
从目前西吉县林业分布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过大。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清理病源物,进行卫生伐,之后有计划地进行抚育间伐,以达到合理密度。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2.2 改造现有林地,保护原生植被
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的植树造林工作中,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和人们对生态认识的不足,在适地适树和栽植品种上都没有经过合理搭配和选择,对树林成分不加重视,造成后来树种繁杂、良莠不齐,并引发森林病虫害,对林业发展和生态恢复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部分林业资源,要进行分步实施、统筹规划、逐步取代,采用适地适树原则合理布局。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尽量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原有的原生植被,同时要减少对天然次生林的人为干扰和影响。
2.3 合理采伐,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进行实施:第1步是带状间伐;第2步为带状更新;第3步是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林龄和不同品种的混交林,以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摘要:就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技术阐述,以期使得林业发展得到良性循环。
提高电厂循环水泵效率的措施研究 篇6
我国的水泵产品的换代速度极为缓慢。尤其是对于卧式循环泵来说, 泵型几十年来都没有进行改进。近些年来, 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各个大型的水泵生产厂商均在水泵节能高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如对100MW的发电机组配置的卧式循环泵进行高效叶轮改造后, 水泵的效率大约提高了14%。
改进后的高效叶轮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机器铸造表面不够光滑, 另外还有许多诸如汽孔或夹杂的缺陷。造成这种缺陷的很大原因是我国目前大型水泵叶轮的铸造工艺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木模整体铸造。精密铸造的方法只用在小型叶轮。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线型误差小, 叶轮表面的光洁度也相对较高, 但是成本也很高, 不适用于加工卧式泵叶轮[4]。
2 降低粗糙度
首先, 我们分析水泵的粗糙程度对水泵效率有什么样的影响。水泵的效率可以表示为如下式子:
式中:η为水泵的总效率;ηh、ηv、ηD以及ηm分别为水利效率、容积效率、轮盘的摩擦效率以及机械效率。
在正常工作过程中, 水泵不可能将输入其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水的能量输出, 必然会有其他的能量损失。而通过复杂的公式推导 (这里不作为研究重点, 故省去推导过程, 只写结果) 可得水泵管道中的水头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的λ可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的即为表面粗糙程度。
通过前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 水泵表面的粗糙度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能量损失, 而且粗糙程度越强, 其导致的能量损失就越大。目前常采用的提高水泵表面光洁度的方法如下。
(1) 提高铸造工艺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目前的装备制造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并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短时期内还无法追赶上发达国家的装备铸造水平。然而只有水泵铸造水平的不断进步改善, 才是提高水泵工作效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
(2) 打磨。打磨工艺是目前经常用到的手段, 由于泵的叶轮以及流道表面都是曲面, 故无法用机器进行打磨, 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打磨, 然而人工打磨对水泵光洁程度以及尺寸大小的控制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人工打磨出的产品很难达到机器打磨的相对满意的效果。
(3) 喷涂。目前常用的喷涂方法包括:电弧喷涂、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等。火焰喷涂的设备简单, 工艺操作简单, 应用广泛灵活, 而且用火焰喷涂处理完的水泵的表面光洁度相对其他喷涂方式要好一些。但是火焰喷涂也有自身的缺点:火焰喷涂处理的工件很容易产生形变, 而且涂层结合的强度很低, 约为10Mpa左右。在喷涂温度不提高的工作条件下, 电弧喷涂相对其他方法能够获得30Mpa左右的较高的结合强度, 其单位面积所喷的金属重量大, 能源的利用率较高。等离子喷涂也有其缺点:投资大, 喷涂需要的设备体积很大, 并且在工作时需要一定纯度的氮气作为原料。
3 轴端密封
为了防止水泵内的水外漏, 每个水泵都装设有轴端密封装置。下图即为水泵密封装饰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水泵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盘根与盘根套会产生剧烈的摩擦, 会对其接触面上造成一定的磨损, 大大降低了水泵的密封性能, 进而会导致循环水的泄漏, 情况严重时, 即会导致循环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分析与试验可知, 我们可以采取取消循环泵的水密封、采用优质盘根、用油封代替部分盘根、改变常规的添加盘根以及轴端密封改造效果等方法等措施可以改善水泵的密封性。
4 结论
本文针对电厂中的循环水泵工作效率普遍低下的现状, 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出了通过对水泵的表面进行多种方式的光滑处理,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循环水泵的表面粗糙度, 从而达到了改善循环水泵效率的最终目的。
通过取消了水封环, 在最内侧采用油封的密封圈来代替盘根, 在中部则选择相对较软的聚四氟乙烯浸渍纤维盘根;而在靠压兰的一侧选择相对较硬的聚四氟乙烯浸渍纤维盘根的措施, 取得的效果显著, 很明显的降低了泄漏量, 大大延长了盘根的更换周期, 并且降低了电机的损耗, 明显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丙然.最优化技术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6:5-6.
[2]李敬, 魏运刚.循环水泵的节能改造理论与应用.东北电力技术, 2005 (07) :47-50.
[3]沈振飞.汽轮机辅助设备.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23-24.
[4]王立新.电厂循环水泵的经济运行与节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07.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措施分析 篇7
近代以来, 我国加大力度对循环流化机床组的研究, 并且我国也早就掌握了制造大型循环流化机组的能力。循环流化床机组具有很多优势, 例如:能够被综合利用, 环保节能、煤种适应范围广、可负荷调节、调峰经济性优良等。循环流化床机组比较广泛地运用到火电厂。但是, 其燃烧系统具有复杂和特殊性, 如今, 存在机组大量消耗能源的情况。所以, 目前极强循环流化机组运行节能减排, 具有重大意义。
1 不同运行指标对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的影响
1.1 煤含水量影响
煤炭中会含有一定水分, 水分含量的多少会对机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含有水分并不一定会影响燃烧的效果, 反而有利于焦炭的燃烧。但是当其中的水分含量过高, 便会影响燃烧效果。煤炭中的含水量4%—7%最为合理, 超过8%时容易使机器发生故障发生堵煤等一系列问题。当水分过低时会产生大量飞灰, 使周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2 煤的种类
循环流化床机组的优点是燃烧效率高, 适应多样的煤种。但是它也有限制范围, 只有煤种与机组所设计的煤种一致时, 才能更好地提高其燃烧效率。质地疏松、挥发性能良好我们可以看之为较好的煤种, 能够使氧气分子快速进入煤的内部, 达到充分燃烧的速率与效果。而那些结构相对于比较紧密的煤种, 很难迅速饶超, 效率比较低。
1.3 煤粒直径影响
煤粒直径也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当煤粒直径过小时, 大量的存在细煤粒, 不利于煤炭完全燃烧。而当煤粒直径过大时, 会增加燃烧的时间, 煤炭燃烧效率降低。另外, 较大的每块容易拥挤到布风设备的底下, 结焦事故容易发生。
2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的重要性
想要实现机组运行节能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改造设备、选择相匹配的燃料等等。与煤粉炉相比,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与之差距还比较远。煤的消耗量、工厂用电率丢高于煤粉炉。并且容易造成机器阻塞, 受热面爆管, 从而使得锅炉听炉, 而在一次启动会带来更大的煤、油、电的损耗。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 所以, 为了能够降低成本, 在将来的竞争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 研究如何使得循环流化锅炉更节能十分重要。
3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的措施
3.1 改造设备, 降低用电率
3.1.1 煤粒直径调整
煤粒直径的长短对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有重要影响。300MW左右的循环流化床机组, , 通常使用挥发份比较高的褐煤, 一般要求煤粒直径不能高于8mm。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褐煤挥发性高, 煤粒直径在不大于50mm的情况下, 既能提高高炉内煤粒的燃烧时间, 还能使设备内的物料内外保持循环。得到有关研究证实, 结合实际情况对煤粒直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还能节约大量的电量。
3.1.2 为凝结水汞增设变频装置
为实现机组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只有当凝结水汞达到负荷。机组负荷状态只有一半时, 此时的调节性能最糟糕。有时会出现凝结水母管超压问题, 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会让凝结水汞循环使用, 但是, 凝结水汞水的循环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 会使得电机发热, 大量电能被消耗。如果在为凝结水汞增设变频器, 可以有效调节凝结水汞的性能, 使其运行方式得到更好地优化。
3.2 调整使用的煤种
煤的种类直接影响机组运行效能。热值小、质地紧密、挥发份低的劣质煤的使用, 会不易燃烧。为降低飞灰的循环量, 机组在工作中对使用过再来燃烧的返料实施放灰处理。一次风量可调小, 二次风量适应调大, 并增加过剩空气系数。要更有效改善燃烧效率, 床温调至900—950摄氏度最为适宜。另一方面, 当使用了热值高、质地疏松、挥发性高的优质煤炭时, 极易出现较高温床、负荷较难的情况。在机组工作时, 可以通过烟气循环装置实现增大飞灰循环流量的效果, 一次风压增大, 二次风压降低, 减少过剩空气指数, 将床问调整在850—900摄氏度最为合理[1]。如此才能更好提高燃烧效率。
3.3 使机组运行方式更优化
机组风机系统低负荷时应该要适当调整并优化。当机组负荷小于200MW时, 使用燃煤系统中的二次风机提供充分的氧气, 减少侧二次风机的停运, 直到空载后进行停运。单侧风机运行时, 要对风烟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密切监控, 特别要注意风机运行时过电流问题。有时候过多的灰尘沉积在空气预热器内, 预热器前后的二次风压有较大的气压差, 因此, 会增大对风机的使用压力。在实际工作中, 对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进行调整, 使其比设定值高, 并且在平常时间, 要定期地对预热器内的灰尘进行清扫, 使空气预热器前后的气压差得到降低, 减少风机的电消耗量。
3.4 控制床温和高度
一般来说,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的温度控制在800—1000摄氏度最为合理。符合床温范围时, 当床温增加时, 燃烧的效率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效果不明显。在机组实际工作时, 床温不能一层不变而保持固定温度, 应该, 根据煤种的特征相应地调整床温。例如:在燃烧高硫煤时, 应该将床温控制在较低水平, 以保证更好实现煤的脱硫。
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与床层的高度密切相关。床层较厚时, 会增加风机丫头, 加大电的消耗, 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床层较薄, 床层易受风吹。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要连续对机械进行排渣, 促使机组良好运行。
4 结语
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的节能有利于电床生产减低生本, 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 实现电厂的经济效益,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所以, 有关的技术和研究人员应该加强研究和优化循环流化床机组节能的工作, 找到合理的策略, 提高机组运行质量。
摘要:电厂顺利运营离不开循环流化床机组的运行, 而循环流化机组运行更加高效, 便更有利于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创收。如何实现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 下文将从不同于型指标对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节能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机组于型节能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机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分析 篇8
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稳定性
一、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区域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 使区域内各功能单元之间高效、有序运转,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运行建立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 能够在内部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或遇到外界风险时仍能保持有效、良性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这种抗风险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产业循环链网不断完善, 社会不断进步,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 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筛选与确定的原则
(1) 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指标的整体性是指既要反映各子系统发展的指标, 又要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相协调的指标。指标的层次性原则是指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若干递阶层级结构, 使指标体系合理清晰。
(2) 独立性和协调性原则。一方面, 稳定性评价的各指标之间应保持相互独立, 避免重复另一方面, 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任何一方面的指标必须和其它方面的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同时也利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 完备性与简洁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 覆盖面要广, 应能综合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特征。同时要使指标尽可能少, 做到简明、概括, 并具有代表性, 以便理解和采用。
(4) 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指标的动态性原则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指标, 既要有静态指标, 又要有动态指标。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同时又要保持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 便于评价。
(5) 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地量化, 方便评价, 但由于区域循环经济的复杂性, 不可能将所有的指标都量化, 对一些难以量化而又意义重大的指标也需要采用定性指标描述。
(6) 科学性与实用性。各指标的含义要明确, 易于被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 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毫无意义。
(7)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循环经济的内涵, 遵循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将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层次性结构, 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第一层目标层, 指的是区域循环经济的稳定性;第二层为准则层, 分为经济发展指标, 产业链网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 环境保护指标, 资源利用指标;第三层为要素层, 对应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指标;对应企业, 链网建设和风险抵御指标;对应人口发展和社会保障指标;对应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指标;对应能源结构和资源重复利用指标;指标层选择了26个具体指标反映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实际状况。
3、指标权置的确定
指标评价体系中, 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或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须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来加以区别。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指标权重确定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一般说来, 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功法、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通过上述方法, 确定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三、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措施
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的阐述, 提出以下提高区域循环经济稳定性的措施:
(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指挥者, 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对循环经济深化理解加强认识的基础上, 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贯彻以产品链为导向组织招商, 以产业关联度来布局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 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使区域的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最优化, 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循环产业链网的效能。
(2) 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的, 大量实践证明, 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是关键。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 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不仅需要通过补链、接通产业链和延伸、扩张产业链而使产业链网循环起来, 还要做到“经济”, 才能保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这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运行的生命之源, 这需要大量的循环经济技术来支撑。
(3) 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稳定运行是在信息流顺畅流动的情况下, 在资金流支撑下, 通过物流的正常运转而实现的。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 使产业链上的不同产业、企业环节之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保持灵活性和有效性, 还可以节省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各组织的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各节点组织交易的成功率和交易速度。
(4) 培养循环经济型人才。所谓循环经济型人才就是具有循环经济意识, 能够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才。循环经济型人才的缺乏将增加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不稳定性, 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型人才的培养, 形成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运行的人才资源队伍。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能够有效整合区域的产业、资源、环境、社会等优势条件, 为地区正确选择和构建有效、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 保证区域内企业、行业、产业各个链条的效益最优化, 同时使区域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优势条件, 及时调整和纠正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企业、区域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海热提·涂尔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预防措施 篇9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现象
1.1 床温急剧上升。
1.2 氧量指示下降甚至为0。
1.3 一次风电流减小。
1.4 炉膛负压增大。
1.5 引风机电流减小。
1.6 床料不流化, 燃烧在料层表面进行。
1.7 放渣困难, 正压向外喷火星。
1.8 观察火焰时, 局部或大面积火焰呈现白色。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原因分析
结焦分为高温结焦和低温结焦。高温结焦是由于运行中温度过高, 床料燃烧异常猛烈, 温度急剧上升, 当温度超过灰的熔化温度T2时就会发生高温结焦。低温结焦则是因为流化不良使局部物料达到着火温度, 但此时的风量足以使物料迅速燃烧, 但不能充分的沸腾移动, 致使局部物料温度超过灰熔点T2, 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结焦。如何控制低温结焦和高温结焦呢?高温结焦主要的原因是启动过程和正常运行中, 给煤过多过快未及时加大一、二次风量, 加减煤和风时大起大落, 风和煤比例失调, 监盘不认真或调整不当造成床料超温, 放渣过多造成料层太薄, 造成床温忽上忽落不稳定, 返料器回送装置返料不正常或堵塞, 运行中热工控制系统不完备, 仪表配置不合理, 测点不足, 司炉盲目操作等。低温结焦主要的原因是一次风过小和局部区域故障, 在低于临界流化风量运行, 点火前, 没有常规做冷态临界流化试验, 运行操作心中无数, 在运行中没有根据床层压差值进行分析和放渣, 造成料层太厚, 造成流化形成泡状状态, 局部区域故障系锅炉耐火材料脱落, 耐火材料大面积脱落或炉膛内有异物, 破坏高温返料器工作或锅炉床料流化不良, 还有风帽损坏较多或风帽堵塞, 渣漏至风室造成风量分配不均。均会导致物料不能充分流化, 床料超温而结焦。锅炉在压火期间, 很易造成低温结焦的。因床料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锅炉本体及烟、风挡板不严密、特别在密向区漏风, 灼热的床料中的可燃物获得氧气, 便会产生燃烧。由于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带走, 在扬火操作过程中, 煤量加太多, 流化风量不足也是使局部区域床料超温而结焦。
3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预防措施
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旦产生结焦, 便会迅速增长, 焦块长大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预防结焦和及早发现结焦及处理是运行人员必须掌握的。
3.1 保证良好的流化工况, 防止床料沉积
3.1.1 保证临界流化风量, 必须在每次锅炉启动前, 应认真检查风帽、风室, 清理杂物, 启动时, 应进行冷态临界流化试验, 确认床层布风均匀, 流化良好, 床料面平正。3.1.2确保燃烧系统正常运行, 给煤粒度符合设计0~20mm要求, 随时查看入炉煤粒情况并加强煤控联系。3.1.3严格控制料层差压, 均匀排渣。采用人工放渣要及时, 做到少放勤放。若排出的炉渣有渣块应汇报司炉, 排渣结束后排渣门要关闭严密。定期对水冷风室和返料器风室进行放灰。保证水冷风室和返料器小风室不堵灰,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3.1.4认真监测床底部和床中部温差, 如果温差超出正常范围, 说明流化不正常, 下部有沉积或结渣, 此时可开大一次风增大流化风量, 并打开热渣管排渣;如不能清除, 应立即停炉检修。3.1.5严格控制高温旋风筒下部和返料器温度, 随时调节返料增压风机的压力和风量, 确保返料器工作正常。
3.2 点火过程和燃烧工况调整
3.2.1 点火过程中, 一般床温达到400-500℃可加入少量的煤 (点煤) 以提高床温。如果加煤量过多, 由于煤粒燃烧不完全, 整个床料含碳量增大, 这时一经加大风量, 就会猛烈燃烧 (爆燃) , 床温上升很快, 会导致整床高温结焦, 为此, 在点煤和连续加煤时, 严格控制进煤的时间和进煤量, 要特别注意氧量和床温的变化, 当床温超过1050℃, 虽经减煤加风措施, 床温仍然上升, 此时必须立即停炉压火, 一般待床温低于800℃再启动。3.2.2调整负荷锅炉负荷运行时, 严格控制床温在允许范围内, 做到升负荷先加风后加煤, 降负荷先减煤后减风, 燃烧调节要做到“少量多次”的勤调节手段, 避免床温大起大落, 做到“三勤三稳”。3.2.3运行中要加强监视返料的情况, 对返料器温度是否正常, 若超出正常值很多, 可能是发生了二次燃烧。此时应加大返料风量, 提高灰溶度和灰的循环倍率K, 增高锅炉的效率。若炉膛压差过高在500pa以上时, 返料器温度也会超过正常值, 有必要时对返料器进行放灰, 如返料器发生了堵塞, 此时应打开返料器的排灰阀放灰, 同时加大返料风量。若仍不能消除故障, 则必须停炉检修。3.2.4在正常运行中, 保证良好的燃烧工况, 控制锅炉出口烟气含氧量不低于O2=3%~5%, 合理调整一、二次比例使燃烧工况良好, 一般一、二风比例为6:4左右, 保证风和煤的结合充分燃烧, 以降低飞灰可燃物含炭量, 可防止分离器和返料机构内发生二次燃烧而超温, 减少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根据流化情况控制床料压差在正常范围8.5~10kpa左右, 保证床料良好的物料正常沸腾流化状态, 使温度均匀, 做到配风适当, 火焰中心不偏斜。
3.3 压火时正确操作
压火时将锅炉负荷降至最小值, 停止排渣并保持较高的料位。停止给煤, 减小二次风。维护床温920-950℃之间, 待床温有所下降趋势时, 则停止二次风机、一次风、引风机和返料风机。迅速关闭各风机进出口、风烟道挡板和闸门, 防止漏风。压火期间, 加强床温下降速度的监视和分析。
3.4 改善运行设备健康水平
运行设备好坏直接影响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 锅炉耐火材料脱落, 耐火材料大面积脱落或炉膛内有异物, 破坏高温返料器工作和床料流化不正常, 风帽损坏较多、风帽局部堵塞、风帽漏灰渣、风室内有大量灰渣、布风板烧坏变形漏风、床温测点失准未及时修复、热工控制系统不完备, 仪表配置不合理, 测点不足, 司炉盲目操作, 也是造成锅炉结焦主要原因。我们要利用锅炉检修时间, 对炉内的耐火材料、风帽、热工设备等进行全面检修和修补。
3.5 改变燃煤的焦结特性
做好入炉煤的搭配 (无烟煤和烟煤) , 煤控应及时汇报司炉运行中煤种的分析情况, 做到科学搭配, 搭配均匀, 改变燃煤的焦结特性, 对经济运行和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具有明显的实用意义。
结束语
在流化床锅炉运行中, 良好的流化质量是防止结焦的关键, 同时运行中应认真调整好煤量和风量关系, 严格控制床温及料层差压等运行参数, 流化床锅炉结焦是可以避免的, 锅炉的安全运行就可以得到保证。本人从事流化床锅炉时间短暂, 水平还不高, 以上是在运行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出。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结焦就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 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 根据作者几年来的流化床锅炉调试和运行经验, 分析流化床锅炉结焦的主要原因, 并对如何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进行了探讨。
【循环质量管理措施】推荐阅读: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10-12
质量PDCA循环10-27
PDCA循环质量管理05-21
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11-05
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07-23
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05-30
绩效管理循环07-27
循环经济住宅管理10-18
PDCA循环管理10-20
循环经济创新管理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