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2024-05-19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精选12篇)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1

伴随医院的外科手术技能的持续增强,夜间疑难手术与急诊手术也随之增加。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是手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夜间手术室护理工作则是手术管理难点与重点[1]。我院为提升手术室的夜间工作质量,保障夜间手术流程流畅,从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60例在夜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同时采取分组对照试验法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自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手术科所收集的160例在夜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60例患者均为急诊患者,且无手术禁忌证。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为13~81岁,平均年龄为(49.92±13.65)岁;疾病类型:急性胰腺炎34例,急性胆囊炎31例,急性阑尾炎30例,宫外孕破裂25例,幽门梗阻33例,急性腹痛7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者、出凝血机制障碍者、意识不清者,全部患者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1)优化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安排。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训练,定期开业夜间急诊手术护理的专题讲座。其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实现劳逸结合。组织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身体锻炼,提升其身体素质,同时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状态。(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接到患者的手术通知后,须立即到病房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术中注意事项等,并全面了解其具体病情、家庭情况以及对手术治疗的要求等。对于过度担忧手术的患者,可为患者解释疾病和手术情况,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以及手术形成正确认知。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类型,为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并给予其鼓励与安慰;(3)控制手术环境。护理人员需将手术室的室温控制为22~25℃,湿度为50%,消除非必要噪音,避免发生闲谈和喧哗情况;(4)严格术前准备。手术室的器械、仪器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核查制度,收到手术通知单后,要明确手术名称,并依据手术需要准备手术用品,确保手术器械与手术相符合,消毒合格,仪器和抢救设施处于备用状态,药物不过期等。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帮助患者办理手续、评估患者病情以及术前常规检查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应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总分为10分,9分及以上为特别满意,6~8分为满意,4~5分为一般,3分以下为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2.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室工作具有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而手术室护理则是围绕手术进行的一系列医疗活动,其护理服务工作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是确保医院的整体医疗安全的关键[3]。但因为医院工作特殊性,常存在夜间手术救治现象,因此,提高手术室的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对于减少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有极为重要意义[4]。

因为手术室的夜晚值班人员较少,一般仅两名护理人员值夜班。然而,夜间的危重症患者以及抢救手术较多,再加上夜间人们的大脑皮质处于压抑状态,其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降低,因次护理人员在夜间容易发生疲劳和精力不集中现象,严重影响护理质量[5]。而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其中,优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安排,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其对于新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掌握,避免其发生技术薄弱现象。同时,避免其发生劳累过度倾向,从护理人员的技术与工作状态上提升其夜间护理工作质量。而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信心与依从度,解除其思想包袱;控制手术环境可避免影响医师和患者情绪,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术前准备则能保障手术其器械和药物合理安全,避免出现仪器及药物方面的意外事件。

根据此次研究发现,相较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行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据此可知,本组研究中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吕蓉.手术室设立夜间护理组长的实践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7):636.

[2]王鑫.外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149.

[3]苏水清.夜间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68.

[4]姚翠媛.夜间护理观察规律的认识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6(28):215.

[5]苑洪莲.浅谈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0,31(1):92.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2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 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二、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三、进手术室见习、参观 1 ~ 2 人需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3 人以上需报医务科批准。见习和参观者,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四、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和蒸汽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护理部报业务院长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麻醉药与剧毒药有明显标志,加锁专人保管,按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后方可使用。

五、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若无条件时,应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听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六、手术室应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症手术。

七、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作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八、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 的物品)。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九、手术通知单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十、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入手术室。

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先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外出时要更换外出衣、鞋、帽。

十二、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间,特殊情况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十三、手术室内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须在指定地点就餐。

十四、手术室上午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

十五、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业务院长及器械科酌情处理。

十六、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 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

十七、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除值班人员外,一律不得在手术室留宿。

十八、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3

(双峰县中医院湖南双峰417700)【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方法 我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2人,在手术室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手术室中护理工作的考核情况。结果 实施人性化管理后,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合格率;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手术体位摆放能力;手术配合流畅性;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有非常明显的大幅度的增加(P<0.05)。结论 手术室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管理;效果观察【中国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76-01 人性化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一切的管理措施均以人为核心,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工作强度的过大,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是手术室工作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人员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在疲劳的状态下极易发生护理风险[1]。因此我院为了提高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质量,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手术科室共有3个,有手术室6间,全年的手术量约为2000~2500台,其中约有30%左右为急诊手术。手术室中共有护理人员12人,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1.3±11.6岁;学历:本科4人(33.3%),专科7人(58.3%),中专1人(8.3%);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8.3%),主管护师6人(50.0%),护师及护士5人(41.6%)。 1.2 方法:(1) 人性化的关爱:人性化关爱的关键是与护理人员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护士长应该时常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护理人员对所做工作的感受以及需要,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排班,尽量满足每位护理人员的要求,从而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并指导护理人员进行自我调节,以保持最佳的心态进行工作。(2)精神培养:提高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是护理人员进入手术室所需要进行的第一项培训。①高尚的医德和医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一名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内在品德,甚至胜过一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经验所起的重要性;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品德,手术室护理工作以及专业技术等相关操作都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要求护理人员要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无论何时都要自觉主动的把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术中的无菌操作做到一丝不苟;③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根据手术室里工作的特点,培养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3)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工作要应该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安排其进行最善长的工作,发掘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质,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手术室中的工作对人员的配合度要求非常高,相对固定的管理,使每位护理人员熟悉各项手术步骤以及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减少由于操作及配合不熟悉造成的风险[2]。(4) 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系统化管理制度是防止差错发生的重要措施,为了减少人为的影响因素,我们制定了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对每一项损伤给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可以有效的减少因对制度不了解而发生风险。(5)建立完善的激励管理:激励可以有效的发挥每一人最大潜能,从而更要全面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当发现有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未按管理制度进行时,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而对于工作特别优秀的护理人员,则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1.3 考核指标:

于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两次考核评分。考核指标主要有五个: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合格率;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手术体位摆放能力;手术配合流畅性;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实验人性化管理前这五项考核结果为:患者手术时所使用的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合格率为81.37%;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为80.77%;手术体位摆放能力为80.39%;手术配合流畅性为88.36%;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为88.58%。实验人性化管理前后这五项考核结果为:患者手术时所使用的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合格率为96.08%;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为88.24%;手术体位摆放能力为96.08%;手术配合流畅性为(96%);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为88.24%。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患者的不同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考核结果的比较(%)3讨论 随着手术不断向更高难、更精细发展,对手术室工作中的护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的强度,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手术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明显的提高手术室里的工作效率[2]。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十分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与提高手术室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对专科相关知识的强化学习,可以使护士能主动地、有針对性地去学习新的知识[3];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搭配相对固定,有利于建立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备案,及时记录以供所有人共享,使护理人员能快速了解每位手术医生的习惯与特点,尽快的达到配合熟练的程度,大大的提高了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4]。本组研究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在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手术体位摆放能力、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手术配合流畅性以及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相比,实施后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手术室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1]李惠卿.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7(7):53-54.[2]陈昌珍, 罗丽平.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体会[J]. 全科护理,2009,7(23):2141-2142.[3]张虎连.韩爱荣.梁玲玉,等. 浅谈手术室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9,11(29):45-46.[4]李彩虹;王丽娜. 临床护士抑郁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15(9);2246-2247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4

关键词: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患者病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取160例外科夜间急救患者, 分析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外科夜间急救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术前病伤程度指数 (IISI) 评估均超过14分。研究组男56例, 女24例, 年龄18~70 (42.5±3.6) 岁;对照组中有男51例, 女29例, 年龄19~72 (43.2±2.8) 岁。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组则在入院后应用具有针对性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 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控制, 防止手术差错和事故,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根据手术室夜间工作, 实施较为有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应充分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关心夜班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程度, 合理安排人员饮食与睡眠, 增加个人应对水平, 防止过度劳累现象发生, 实现劳逸结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抢救时间、手术成功率与记录合格率, 并统计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急救理论技术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 护理技术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因为手术室内夜晚具有少量值班人员, 一般只有2名护士值班, 但夜间抢救手术较多, 且存在大量危重患者, 夜间工作人员大脑皮质常具有一定抑制现象, 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较差, 使得夜班护士极易发生精力不集中、疲劳, 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从而引发一些医疗事故及护理纠纷[1]。

在手术室夜间工作中, 应注意顺应形势、积极调整,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及监督力度。医院自身高度发展导致护理人员需要大量增加, 同时需要关注护理质量提高, 并予以强化控制措施, 由于夜间护理质量具有一定薄弱性, 此阶段护理差错具有较高发生率, 需要予以极大关注。应用一系列具有较强计划性、目的性、控制性、细致性的质量考核, 分析夜间护理质量, 统计分析临床一线护理风险因素, 分析安全隐患, 并采用合理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避免护理缺陷出现。采用量化考核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及评价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质量具有明细性, 使得护理质量以数据形式显示, 使之存在一定可比性及说服力。

注意夜间护理人员资源配置。护理人员工作调配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作用, 管理者需科学地针对人力资源情况予以调配, 按照不同时段整体护理工作量改变情况,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变化, 合理增加人员数量。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需实施弹性排班制, 按照多种排班方法有效解决护理人员数量问题, 缓解手术室夜间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防止疲劳工作现象发生。

考核激励、规范护理行为对夜间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考核结果与各类绩效考核实施挂钩制度, 且实施同类事件人员叠加考核, 确保护理人员个体、护士长、科室间形成联合体, 有效提高夜间护理质量[2]。

提高护理人员警觉性, 护理中注重观察。手术室夜间护理过程中, 除了进行一般护理工作外, 还需具有较高的工作警觉性, 且保证一定观察水平。夜深人静状态下的特定环境, 在对病情进行观察时, 不只是采用视觉器官完成观察, 还需要通过听觉、嗅觉方面进行观察, 夜间护理时护理人员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 均需具有较高警觉性, 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护理观察质量。而且提高判断水平, 增加处理水准对于夜间护理观察治疗具有关键性作用, 护理人员需具备较为广泛医学基础知识且保持较高训练水准的观察水平, 具有较高心电监护及抢救操作水平, 对患者具体病情具有全面掌握能力, 且在观察过程中经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得到信息资料, 实施综合性分析, 分析疾病具体性质, 并由此进行诊断、治疗、护理, 且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发现病情变化后, 立即报告医师实施合理处理[3]。总之, 手术室夜间护理过程中, 实施较为有效措施, 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少琴, 刘莉, 孙仲文.设立片区护理组长夜间二线值班岗位的实践与效果[J].中囯护理管理, 2013, 13:51-53.

[2] 郭菊红, 陈茜, 胡秀英, 等.老年病房开展护理总值班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 (7) :594-595.

美术室管理工作总结 篇5

美术专用教室管理工作方面,尽管办学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领导重视、管理员的努力,我们的管理工作一步到位,美术专用室在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新添置了许多设施设备,顺利地通过了自治区督导组的检查。纵观此项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重视,工作职责分明。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美术室管理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学校在开学初制订工作要求明确列入工作计划。美术室管理工作由教导处牵头,管理员具体负责管理,各类物品器材的添置等都上级主管部门负责采购,由于分工恰当、落实到位、职责分明。

二、做好常规基础工作。

“向常规要质量”这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为了做好这项管理,我们重点抓了:(1)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召开1---2次管理员会议,有时校长也直接参加布置落实好新学期器材及物品准备以及卫生工作。由于美术室管理精心,我校美术专用教室环境卫生良好,桌椅完好无损,各类教材器材存放整齐、清洁有序,得到了领导肯定。②做好帐册登记。美术器材设备总帐有总务处登记,做到心中有数,因此缺什么,买什么。使美术室发挥最大的功用,每年年底都要和实验管理员帐册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③做好记录。这是一项常规工作,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美术教室使用及时填写好登记表,填好每一堂课记录。④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三、充分发挥专用教室功能作用。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专用美术室功能作用。用多媒体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还正确使用实物展示台辅助教学,还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做好美术室的卫生,每班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工作。由 于管理到位,美术室的利用率相当高。在课后的业余时间,有兴趣的美术爱好者可以到美术教室自己绘画,教师在旁辅导,充分发挥了美术室的功能。

四、定期总结不断完善改进。

本学期我对美术实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本学期不但要上交各类记录,还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小结并上交。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79-02

手术室作为特殊治疗场所,其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且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工作节奏比较快,容易出现突发事件,而这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精神必须要高度集中,不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管理要求执行[1-2]。本次研究笔者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2年9月-2014年10月到我院行手术的98例患者,均无精神病史,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6例,择期手术者64例,急诊受术者34例,患者年龄为19-75岁,平均年龄为35.47±6.12岁。随机把98例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9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手术类型分布以及性别构成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施风险管理,如下:1)术前:接待患者的时候需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核对,主要包含有患者所处科室、临床诊断、住院号、手术位置、性别、手术名称、用药情况、年龄以及输血情况,查对手术所需各种物品,同时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全面且系统地评估,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在询问期间,若患者自身不可回答,可由其家属以及病房护士完成和确定。此外,手术室护士还应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查看其是否存在不良症状,比如恶心或者呕吐等,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偏瘫或者肢体功能障碍等。2)术中:结合患者手术类型,检查手术所需的器械,检查用品质量、类别以及规格,加强各用品的消毒工作,且保护好。当患者进入至手术室以后,护士应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尽量使术野暴露,以免出现坠床等意外。再次核对患者手术位置、用药情况、住院号、麻醉方法、科室、诊断、床号、配血情况、性别以及性别等,且准确记录手术所需物品。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在用药之前需三查四对,做好过敏试验工作,并仔细进行核对。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将监测结果以及血氧饱和度报告交于医师,观察患者术中是否存在不良反应。3)术后:完成手术以后把标本放入至标本袋内,贴好标签,且注明标本名称、科室、患者性别、住院号等,一同患者所签订的知情同意书送到病理检查,且再次进行核对。除此之外,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针对科室情况,构建风险告知制度,手术前进行访视时,应将术中所存风险以及高风险护理管理操作及时介绍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听,获得患者理解以及配合。加强手术室护士关于专业技能、风险应对操作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同时还应把护士组织起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手术护理管理记录单的书写,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和要求执行。

1.3评价指标

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借助于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研究分析,总分为100分,分数>85分表示满意,分数在60-84分之间表示基本满意地,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把本次研究实验数据录入至SPSS19.0软件包实施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对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16.33%(8/49),患者满意度为75.51%(37/49);研究组风险发生率为4.08%(2/49),患者满意度为93.88%(46/49),两组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可知,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且风险发生率低,二者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因手术室自身较为特殊,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患者危险度较高,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使手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残疾,甚至死亡[3-4]。对此,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安全风险意识,定期学习关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操作方面的知識、医疗事故处理措施、有关法律法规、护理安全制度等[5]。构建全面且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结合本院科室实际情况明确且规范护理管理内容、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防处理方案,加强手术护理期间记录工作,待手术完成后还需对术中各细节问题、操作失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为后期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此外,整个手术期间应仔细核对患者基本情况,仔细检查所需手术用品,严格按照医嘱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施予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和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且风险发生率低。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晏兰,邱立,钱洪军等.援赞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1):92-93.

[2] 谢树梅,陈艳玲,徐干如等.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396-397.

[3] 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等.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5):1190-1191,1194.

[4] 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2):1907-1908.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医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 因为手术治疗具有侵入性、感染性, 因此无论哪种手术均可能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难度手术越来越多, 手术治疗则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因此, 加强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是降低手术室医疗事故发生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选取蓝山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手术资料作为对照组 (未实施风险管理组) , 以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实施的手术资料作为观察组 (实施风险管理组) 。对照组共实施各科手术1364例, 其中骨科手术538例, 普外科手术421例, 妇科手术274例, 脑外科手术93例, 其他38例。观察组共实施各科手术1513例, 其中骨科手术652例, 普外科手术437例, 妇科手术295例, 脑外科手术114例, 其他15例。两组从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 (P>0.05) , 具有可比性。根据病历记录比较两组手术中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两组手术风险事故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故的总例数为4例, 发生率为0.2%;对照组发生风险事故的总例数为33例, 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风险管理方法

3.1 管理制度风险管理

(1) 手术查对制度做好十二查:即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备皮、所带物品 (病历、X线片等) 。 (2) 四清点制度即手术过程必须四次清点物品, 打包时、手术时、关体腔前、关体腔后。清点无误后, 方可缝合体腔。 (3) 输血查对制度做到二人核对, 核对后双签名。严格执行药物三查七对制度[2]。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 必须复诵一遍, 无误后方可执行。外用药要与口服药分类存放, 使用外用药专用标签, 使用时看清药物名称、浓度、用法。

3.2 意外伤害风险管理

(1) 采用约束带防坠床, 建立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室, 由专人管理, 平车两侧有护栏, 对患者进行有关安全教育。 (2) 严格把住仪器质量关, 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 正确使用电刀电极片;手术床铺上橡胶单, 患者头发用布包裹以防导电。

3.3 消毒措施风险管理

(1) 手术室空气消毒, 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空气净化。 (2) 采用预真空消毒或γ射线、环氧乙烷对手术中的用物进行消毒。 (3) 医护人员应遵守洗手操作规程, 确保洗手后达标。 (4) 患者在术前要对皮肤进行有效清洁, 特别注意腋下、脐孔、会阴部等的清洁[3]。

3.4 用药风险管理

局麻药内添加肾上腺素时, 应先问明剂量再跟加;手术台上采取不同式样的容器盛放相应药液, 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用药时及时提醒麻醉医师作记录, 并在术中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使用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应查对该药物过敏试验, 阴性者方可使用;对于用过的药品包装、药瓶及输液瓶应保留至手术结束或24h, 方可丢弃。

3.5 术中操作风险管理

(1) 手术开始前, 器械护士与手术第二助手对所需器械及敷料作全面整理, 做到物品定位放置, 有条不紊。同时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及线卷等数量, 清点两次, 对点时双方要发出声音, 登记备查。 (2) 手术开始前, 应将患者之前用过的创口敷料、绷带以及消毒手术区所用的纱布、纱球等全部送出手术间。 (3) 手术进行过程中, 手术区周围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医师对于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 不能自行拿取器械, 更不能乱丢或堆积在手术区周围。 (4) 巡回护士要在手术过程中准确记录所增减的敷料及器械。 (5) 在做深部手术填入纱布垫或留置止血钳时, 手术者应及时告知助手和器械护士, 在手术结束后清点, 避免遗漏。术中胸、腹腔内所用的纱布垫必须留有长带或系金属环, 并将其放置于创口外, 避免遗留体腔。 (6) 凡手术台上掉下的纱布 (垫) 、器械、缝针、线卷等, 均应及时拣起放在固定地方, 并告知洗手护士, 任何人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不得拿出室外。

参考文献

[1]蒋亚茹, 王小平.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5) :1190-1191.

[2]沈丽娟.手术室安全的风险管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9 (6) :528-529.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8

1 依法执业, 注重人员配置

1.1 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见实习护士上岗必须由护师或主管护师带教, 不可单独完成手术, 否则属非法执业[1]。

1.2 在人员配置上应做到两个合理:一是人才梯次合理。各级职称人员应按一定比例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人才知识结构, 并随学科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做到能级对称, 各尽其能, 促进人才培养和发展。二是年龄结构合理。注意新老搭配, 一般高、中、低年资护士比例为1∶5∶10, 有利于手术配合和人才培养, 确保手术安全。

2 尊重病人的权利

2.1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个人不愿意外人所知的客观情况, 对病人来说, 包括身体的某些部位、病情及以往的历史等。提高护士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为病人的隐私保密。在护理操作中注意遮挡, 尤其在麻醉时注意为病人盖被, 保暖, 遮挡。

2.2 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病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手术室的护士接到急诊通知后, 应马上接诊病人, 做好手术准备, 突出一个“急”字,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急诊手术应在30min内安排, 抢救手术可直接送进手术室, 护士在人力、物力, 手术台上随时做好准备。

2.3 重视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

病人的知情权是指病人有了解并熟悉自己的病情及医院为其安排的治疗措施的权利。确保病人知情权的目的, 不仅在于尊重病人及家属的权利, 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利。术中如病情有变化需要改变术式时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其同意, 方可进行下一步。术前为病人做护理操作如:做套管针穿刺时、为病人导尿时应先通知病人, 征求同意后再处置。

3 护理记录的规范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的病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此规定表明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其医疗护理记录则将成为重要的法律证据。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 这对护理文书的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的书写护理记录[1],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可提供当时诊治的真实经过, 是主要的法律证据或线索。

手术室的护理记录单要工整, 字迹清晰, 不得刮、粘、涂, 且应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成。清点时如发现器械、敷料、缝针等数目与术前不符, 护士应当及时要求手术医生共同查找。术中病人如有特殊植入物, 必须注明且粘贴植入物明细。

4 护士的语言

4.1 护士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时要谨慎。对于患者询问“手术要多长时间”、“没什么危险吧”这样的问题, 不可简单说些“没什么”、“一个小时就结束”、“死不了”等这类话, 要学会说话的艺术, 既要对病人负责, 又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4.2 在手术台上如医护之间有争执, 不可在台上争吵, 更不能议论病情, 甚至大声议论一些与病人无关的问题, 这样易让患者觉得工作态度极为松散不认真, 易出现纠纷。

4.3 在患者提出疑问时, 要认真耐心解释, 语言平和, 态度和蔼, 在做术前访视时应为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让患者信任不挑毛病。

5 接送病人的管理

接送病人时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严防意外发生。巡回护士在术前访视时应将有关事宜交代好;接病人时认真核对病人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区、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体表标识, 做好三方核对﹙病人、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并签字。检查病人随身是否有首饰等贵重物品;严禁同时接两位病人或一车推两位病人的省事做法;对意识不清的病人或小儿要防止坠车, 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术前再次进行四方核对﹙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 确保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术式。送病人时, 局麻手术由手术医生跟随送行, 其他麻醉由麻醉医生跟随送行, 并认真做好床头交接。

6 摆体位时确保病人安全舒适, 严防并发症

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手术体未摆放的总体要求是: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充分显露术野, 便于医生操作;固定牢靠, 不易移位;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2]。

6.1 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骨隆突处衬软垫, 以防压伤, 在摩擦较大的部位衬以海绵垫或防压疮垫, 以减小剪切力。

6.2 充分暴露手术野 保持手术体位固定, 防止术中移位影响手术, 便于手术医生操作, 从而减少损伤和缩短损伤时间。

6.3 不影响病人呼吸 俯卧位时在胸腹部下放置枕垫, 枕垫间须留一定空间, 使呼吸运动不受限, 确保呼吸通畅。

6.4 不影响病人血液循环 病人处于侧卧或俯卧时, 可导致回心血量下降, 因此, 安置手术体位时应保持静脉血液回流良好, 避免外周血液回流受阻, 肢体固定时要加衬垫, 不可过紧。

6.5 不压迫病人外周神经 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 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截石位时保护下肢腓总神经, 防止受压, 俯卧位时小腿垫高, 使足尖自然下垂。

6.6 不过度牵拉病人肌肉骨骼, 保持病人功能位, 如麻醉后病人肌肉缺乏反射性保护, 长时间颈伸仰卧位或颈部过度后仰可能会导致颈部疼痛, 不可过分牵引四肢, 以防脱位或骨折。

6.7 为防止发生体位并发症, 在安置体位时, 告知麻醉医生做好相应准备, 移位时应动作轻缓, 用力协调一致, 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或血压骤然升高以及颈椎脱位等严重意外的发生[3]。

7 把住消毒隔离关, 防止术中污染

7.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安排手术时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7.2 感染和特异性感染手术要在专用手术间进行, 所用的器械、敷料等要严格消毒处理,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 并有标记, 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要严格消毒。

7.3 各种无菌包由专人负责, 每天检查有效期, 过期、潮湿、或怀疑污染应重新灭菌。手术用物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耐湿、耐高热的物品, 一律高压灭菌, 畏湿、不耐高温物品用环氧乙烷灭菌, 取消浸泡法消毒器械, 进入体内组织及无菌器官的器具必须达到无菌要求。

7.4 一次性物品的购置严格把好进货关, 每次使用前必须认真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开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使用后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不得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5 配合感染科做好每月的刷手、物体表面、空气细菌培养工作。

8 常用药品及术中用药管理

8.1 手术室常备的药品很多, 以静脉药和外用消毒药为主。

如:麻醉药、镇静止痛药、抗休克药、抗凝血药等等。手术室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管理药品;护士必须熟悉常用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机制及存放位置, 以便抢救及时、准确、有效。

8.2 术中用药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防止用错药。

外用药、静脉用药应标记明显, 定位放置。用药时必须有二人核对, 标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执行口头医嘱时巡回护士必须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方能使用, 术后督促医生补写医嘱。用过的安瓶、药瓶放固定位置, 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 以备查对。局麻需加肾上腺素时, 应事先问明剂量, 并查看病历, 如血压过高应请示手术医生;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 要大声复述一遍并及时记录[3]。

9 输血的管理

术中防止输错血。输错血是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 取血时每次每人只能为一例患者取血, 并做好核对工作。输血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进行“三查八对”[4], 三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核对正确后方可输入, 并且挂好血型牌, 让参加手术人员都能看到患者是何种血型。输血后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两次输血间隔, 用0.9%氯化钠溶液冲净, 用过的血袋放在固定位置, 病人离开手术室后方可处理。

10 防止异物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

严格清点避免异物遗留体腔, 以保证病人的安全。认真做好四次清点核对, 开台前、关腹前、关腹后、下台后, 清点台上所有器械、纱布、缝针及特殊物品等, 由巡回护士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如骨科特殊器械或器械上的螺丝等, 平时易疏忽应该准确核对登记。手术台上掉下的纱布、器械、缝针等, 巡回护士应及时拾起, 放在固定位置, 未经手术室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拿出手术间;随患者带入术间的敷料、绷带等应在术前全部清除术间。

11 对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

11.1 术中切下的小病理标本, 由巡回护士即刻留与病理袋内, 贴上标签, 注明病人姓名、科室、病历号、病理名称。

11.2 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时, 应事先与病理科取得联系, 由专人送检, 为缩短手术时间可以电话通知结果, 随即病理报告单马上返回手术室。

11.3 一般大的病理标本由洗手护士用盐水纱布包好, 妥善放在器械台指定的位置, 术后洗手护士将病理放入事先备好的病理袋中, 由手术医生贴上标签, 填好病理申请单, 固定放于专用位置, 由手术室专人负责送至病理[5], 送病理人员与病理科接收人员共同清点核对并做好登记签名, 防止丢失。

12 体会

随着人们市场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纠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手术室由于涉及范围广, 治疗场所特殊等原因, 出现纠纷及差错的可能性极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 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更具备风险意识, 加强学习法律知识, 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以确保病人和护士的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汪晓敏.最新医院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3]钱蒨健, 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为品管圈命名品管圈圈名为“绿叶圈”, 绿叶是生命的希望, 是活力与激情, 是平凡而不平庸的。虽然无法像红花那么夺目, 但也有自己的风采, 只有绿叶的存在才能衬托出花朵的美丽, 这是绿叶的无私奉献精神。

1.2组建品管圈圈员品管圈组员共8个人, 其中包括主管护师1名及5名护师和2名护士, 圈长由1名综合能力出众并且专业素质强的主管护师来担任, 辅导员为护士长, 圈员为2名护士。

1.3设计品管圈圈徽我科所组建品管圈圈徽的设计以绿色和红色为主色调, 绿色代表着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 红色表示爱的颜色, 给人以温暖、热诚、积极、奋进, 代表生命力, 象征激情。手象征着手术室所有的医务人员团结一致, 全力救治每1位患者。绿叶代表手术室始终给每1位患者以生的希望, 给每1位患者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1.4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可行性的主题若干, 针对手术室的特殊性和具体特点, 最后综合整个团队的意见, 以投票计分的方式筛选出合适的主题———提高术后手术间的整理效率。见表1。

抽调2名圈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检查, 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7月1日—8月4日, 试验组时间为2013年9月9日—10月13日。检查内容为:壁柜内无菌物品齐全、物品定位放置、地面卫生、体位垫清洁归位、手术床降至“0”位、吸引关闭、吸氧关闭、电源关闭。所有品管圈成员通过鱼骨图、金字塔图、因果关系分析图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见图1~3。

根据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设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根据每个手术间的情况进行位置摆放图设定, 并放置在手术间位置比较醒目的地方, 方便每名巡回护士做完手术可以按照规定的位置摆放, 使得手术间设施摆放整齐划一。根据科室情况制定手术间整理制度和手术间整理标准, 使科室每一位成员都可以按照标准和制度来放置物品, 减少了手术中因找不着物品而延误手术, 错过最佳抢救病患时间, 减少了手术间的进出次数, 节省了人力资源。使用“您今天整理了吗”温馨提示牌进行提示, 再次提醒巡回护士整理好手术间。

2结果

2.1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展示见图4、图5。

通过绿叶圈的管理, 术后手术间综合整理缺陷率得到下降, 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2.2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团队六要素对比, 见图6。

3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创建洁净手术室是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 手术间的整齐、洁净可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的工作舒适环境, 因而手术间的整理也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不完善, 人员责任心不强, 缺乏统一的手术间的整理标准和制度, 是导致手术间整理缺陷率高的主要原因。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找到了相应的对策, 制定了手术间整理标准, 完善手术间整理制度, 提高了督查力度。使手术间整理缺陷率大幅度下降,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 使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 发散性的思维, 利用集体智慧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得到增强[2], 使其在得到工作满足感的同时发挥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经历了第一期主题的实践证明品管圈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同时使品管圈成员的自信心、责任心、品管手法、和谐度、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依据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 为接下来品管圈的主题开展奠定基础, 值得在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晓萍, 常后婵, 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2) :104-105.

[2]杨艳, 张莉国.品质圈活动在提高小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 :110-111.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和1月的胫腓骨骨折手术各30例, 均实施腰麻麻醉方式, 无传染性感染、术后手术器械及手术间均按常规消毒处理。2月份实行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的30份病历作为观察组;1月份未实行一体化管理的3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

1.2 评价指标与统计方法

评价指标为:手术室护士术后器械处理所占工作量;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无菌物品合格率。统计方法为:用SPSS18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正态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士术后器械处理所占工作量

传统手术室器械处理方式下, 术后器械护士需将器械进行清点整理、清洗、初步浸泡消毒、润滑、包装、消毒灭菌等六个步骤完成处理工作。一体化模式下, 术后器械护士仅需清点整理的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手术器械的处理工作。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明显减少了术后器械护士处理器械所占的工作量。

2.2 连台手术衔接时间

理想的接台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 即手术间层流净化时间[2]。连台手术的衔接时间包括手术间层流净化时间、术后护理工作 (手术器械处理和手术患者的护理) , 如能在手术间层流净化同时间内完成术后护理工作即可达到理想的接台时间。具体情况见表1。

经计算t=9.249, 查表t0.01/2 (29) =2.756,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一体化模式下的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少于传统模式下衔接时间。

2.3 无菌物品合格率

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可以保证无菌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质量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 更加规范消毒工作, 是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步骤和措施[3]。一体化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使用追溯系统, 手术器械和布类包的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结果见表2。

追溯系统的规范化操作, 保证了消毒灭菌工作每一步骤的工作质量, 减少重复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3 结论

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量, 缩短手术连台衔接时间, 提高了手术物品消毒监测合格率。规范化、数字化、科学化的模式能够有效辅助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 加快手术床的运转率和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有助于手术室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

4 结束语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模式即消毒供应中心承接手术全部器械管理, 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 使手术室护士从非护理操作中解脱出来, 从而有更多时间做心理护理等围术期整体护理工作以及专科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一体化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手术器械, 提升了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 消毒供应中心的现代化清洗消毒灭菌设施以及完善的管理流程确保了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利益。

然而, 在手术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运转的初期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手术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的器械清洗流程时间较长, 致使器械消毒灭菌周期延长, 出现器械供应延迟无法满足手术要求的现象;手术器械量大、尖细器械较大, 使得消毒供应中心在器械清洗、包装过程中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规范操作、小心谨慎, 降低危害因素。在手术消供中心一体化的运转过程中, 加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协调合作, 必将使一体化模式发挥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钱黎明, 王雪辉, 钱荷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465-466.

[2]李军.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 2008, 17 (12) :714.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体会 篇11

本组116例,男45例,女71例。手术种类包括:普外科手术32例,妇产科手术51例,骨科手术9例,其他手术24例。麻醉选择:最多为硬膜外麻醉84例,其次为插管全麻19例,其他麻醉13例。

手术前的护理: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要了解病史、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手术部位、切口选择、术中的要求等。接病人时要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在此过程中,除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及手术名称外,还与患者做简单友好的交谈,增加护患关系的融洽度,使患者对进入陌生环境的焦虑和恐惧感降低。这对其心理甚至身体状况都起到稳定作用。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由护士向其简单介绍手术室仪器设备(如监护仪、高频电刀、电视腹腔镜)、手术医生和麻醉师的情况,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配合。教会患者做些简单运动以减轻术中不适,如术中牵拉压迫脏器的痛感,可作深呼吸缓解疼痛,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安慰。自始至终让患者处于充满安全感、信赖感的气氛中,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的护理:①手术卧位的护理:病人被施行手术时,必须保证卧位的正确性及舒适性,避免手术时间长造成疲劳式压迫损伤。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要熟悉一下解剖及生理和病理知识,便于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急救工作。手术开始前,对清醒病人,应询问其卧位是否舒适,如不适宜应合理调整,对不清醒及全麻病人,要加约束带。并注意约束带的松紧情况,保证松紧适宜。②术中输血液的护理:因术前禁食及术中损伤出血,要求病人的输液量相对较多,尤其在抢救大失血病人时,要确保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③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一般为20~40℃,因为全麻病人体温偏低,加之大量输液以及输血易引起寒战等输液或输血反应,且影响病人的意识恢复,术中保暖在冬季就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将50℃~60℃的热水袋包上毛巾放置在病人足底及身体两侧,注意防止烫伤,或打开空调,调节室内温度。④做到轻、稳、准、快: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做到轻、稳、准、快,不谈论无谓的话题或大声喧哗,尤其不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尤其是矫形、妇产科及烧伤手术者)随意议论,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又使患者表现出怀疑心理,猜疑医务人员的言行,增加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其次,环境的安静和护士轻柔细致的言行也是缓和紧张气氛的好方法。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病人的身心护理仍不能放松,应将病人安全护送回病房。

讨论

通过对116例患者的护理实践,体会到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减轻或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患者对手术室是陌生的,手术治疗又可造成患者感到受攻击。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的友善沟通和关心体贴可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使情绪和精神放松,减轻恐惧和焦虑感,从身心两方面主动配合手术的进行。

确保手术患者在护理上的连续性:新的护理模式在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都能体现出来,但在患者最需要全身心照顾的手术期间却未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手术室开展术中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实施顾及身体还尽量满足其社会及心理需要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安全度过手术期,并在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详细交待其护理过程,确保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连续性和完整性。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术中护理的开展,使手术室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更大的提高,改变了手术室护士认为在手术室工作只是与器械为伍,只做好术中配合的传统观念,实施术中护理,要求护士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水平。

手术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8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 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人数各半。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 病种等等临床资料之间的比较有差异, 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观察组中所有患者采用服务流程重组方法:在术前派遣护士到病区进行访视。护士首先应当查阅患者相关病例, 并且向患者作自我介绍, 说明探视的目的,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交流, 告诉患者手术的流程, 原理以及手术后解决的问题等等, 征询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手术的需求。电脑化管理手术通知单。手术中物品清点时, 制定各手术规定清点项目来指导物品清点, 从而避免项目的遗漏。各类用物的计划和统计由总务护士负责, 登记各种一次性耗品的名称, 灭菌日期以及失效期等。而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性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统计软件, 数据用 (±s) 表示,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时间的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对于服务流程, 简而言之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安排服务步骤。

我们都知道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场所, 其对于专业知识要求高, 工作节奏感快, 手术过程前后意外发生状况的可能性比较大, 需要各个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强。同时手术室又是个开放的场所, 工作紧张也繁琐, 这样容易造成人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我们在手术护理管理中采用服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从而提高手术室服务的质量。其主要内容是分解细化手术室的各项规范制度, 管理理念以及服务要求,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制定相应的流程。

3.2 采用服务流程重组对护士工作的影响:

(1) 方便护士更好的获得各种信息。 (2) 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遗漏。 (3) 方便新护士、进修护士熟悉和掌握工作。 (4) 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的医护矛盾, 同时减少了护患纠纷。 (5) 全方位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 (6) 全面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品[3]。

3.3 服务流程的内容我们以每台手术的完成为基础, 将流程分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术后访视4个部分, 在流程中融入了手术室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服务流程中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容我们在流程中要求:术前由巡回护士在术前一日到病区进行术前探视, 了解病历和病人的心理活动, 介绍手术医师的资历, 讲解有关麻醉的配合等。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服务流程重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影响, 对服务流程重组方法进行分析, 并且分析其对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的784例患者, 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于观察组的392例患者, 采用服务流程重组方法, 对照组392例不采用服务流程重组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控评分, 评价服务流程重组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两方面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然而其在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控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术护理管理中采用服务流程重组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护士准确方便地获得各种信息并且方便护士按顺序操作执行, 避免了工作遗漏等。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服务流程重组,手术护理管理,护士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冬, 崔和瑞, 张立艳.业务流程重组绩效综合评价——基于改进的FAHP[J].技术经济, 2011, 30 (3) :96-99.

[2]许晨耘, 符林秋.服务流程重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1) :64-65.

上一篇:成本预算管理下一篇:非专业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