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2024-11-06

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共9篇)

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篇1

1 精密医疗仪器的现状

我国精密医疗仪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品种少、性能差、技术含量底、整体创新能力差。企业通常只能靠引进吸收国外产品的技术来开发, 或者是全套 (包括专利、设备) 引进。往往是当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时, 国外又出现更大的技术突破, 这就使我们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忽略了基础研究, 只图眼前利益。无数事实表明, 以往企业在开发产品时, 往往急功近利、仓促上马, 不愿意在基础甚至基础技术研究上有所投入, 其结构必定造成产品档次低, 缺乏创新意识和专利技术。这不仅容易造成产品专利侵权, 也容易造成企业间低水平重复, 企业的人员知识退化严重。在诸如科学基金、创业基金、973、863等重大攻关项目中, 由于缺少有关医疗仪器的专项, 因此就整个医疗器械产业而言, 缺乏技术储备。

2 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抓仪器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在日常工作中, 医院业务部门只注重制定经济指标, 追求经济效益;医院领导只注重完成医院业务部门制定的经济指标和日常临床检验及行政管理工作, 往往忽视了仪器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管理工作, 尽管制定仪器各种管理制度的条款不少, 但没有把其落到实处。

2.2 重使用、轻维护仪器

一般情况下, 仪器操作人员只注重仪器的使用, 往往忽视仪器的维护保养。检验仪器是集光、机、电、计算机等多学科于一体, 其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很高, 它对使用环境和操作人员素质同样要求很高。有的操作人员对仪器爱护不够, 在仪器开机前忽视机房的湿度和温度, 不提前开启去湿机和空调;在使用试剂时, 碰到试剂滴落仪器上, 不及时清洁干净;没有做定期保养工作;环境卫生较差, 灰尘往往经过仪器冷却风扇和静电吸尘作用进入仪器内部, 常常影响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些因素均能造成仪器发生故障, 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 增加经济成本。

2.3 管理人员缺乏电子医学工程知识

通常情况下, 在专业领域里, 检验科仪器操作人员熟悉的是临床检验知识, 他们对检验仪器技术参数、一般工作原理和仪器的操作方法很熟悉。但是仪器操作人员对电子医学工程知识、日常维护知识、仪器内部结构和系统工作原理尚不了解。

2.4 工程科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易被忽视

检验科和设备科共同合作完成检验仪器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 保障仪器正常运转, 两者缺一不可。在购进一台仪器时, 医院业务部门比较注重岗位培训使用人员, 往往忽略维护人员的培训, 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与操作者和维护者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重使用、轻维护不可取。

3 技术管理方法

3.1 积极做好仪器管理工作

仪器负责人不但要会操作仪器, 还要精通仪器管理知识, 敢于管理善于管理, 提高负责人员的管理意识, 落实岗位责任制, 提高管理效益。管理人员应制定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1.1 持证上岗

在日常工作中,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建立相应的持证 (仪器使用操作证) 上岗制度, 只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才能上机操作仪器。

3.1.2 制定操作规程

在操作中, 应按照规程操作, 对仪器建立记录操作规程卡片, 严格卡片上的注意事项和使用规定, 专用专管贵重仪器, 使用登记本登记贵重仪器。

3.1.3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仪器使用安全

应及时报告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异常现象, 请仪器厂家售后服务工程师进行修理或指导维修, 确保仪器工作的安全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1.4 仪器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落到实处

负责人应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监管和保养, 防止发生仪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1.5 建立适合仪器工作的环境

对于仪器室, 应该保持恒温、防尘、恒湿、防鼠害、防阳光直射, 以及水、电源电压、汽、接地电阻等符合技术要求。

3.2加强管理, 积极使用

医疗仪器是为临床诊治疾病服务的, 它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物质基础。医务人员要借助于医疗仪器对病人进行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因此, 对医疗仪器要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效能。所谓积极使用, 并非盲目蛮干, 购进一台仪器, 首先要全面了解其性能, 按照操作规程,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精神进行操作使用。相反, 如果长期不用仪器, 倒会出现老化, 霉变, 从而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况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医疗仪器都在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 长期不用, 很快就会落后了形势而被淘汰。所以医疗仪器要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积极使用,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更多地为病人造福。

3.3 专人管理, 责任到人, 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医疗仪器实行专管共用, 所谓专管共用。包括管和用两个方面, 就是专人管理, 共同使用。但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怕共用使仪器损坏, 因而千方百计地阻挠别人使用, 致使医疗仪器长期放在实验室里成了陈列品, 使用率降低,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一种就是只强调共用, 无专人负责, 致使仪器很快损坏。因此, 如何解决管与用的矛盾, 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要管好, 必须加强责任制, 专人负责, 专门管理;二要用好, 在使用仪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以达到专管共用的目的。

3.4 严格验收, 定期检修, 健全仪器资料档案

医疗仪器的检查维修要制定制度, 定期检查, 健全资料档案, 发现损坏及时修理。对于一些使用率较高的仪器, 如心电图机、吸痰器等, 做到随坏随修, 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仪器档案要有专人管理, 妥善保存, 医院对贵重仪器要建立档案, 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档案资料了解仪器的全貌, 同时还掌握各科室对仪器的使用、管理情况。

3.5 集中管理, 经配使用, 成立医疗仪器中心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 对医疗仪器集中管理,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成立医疗仪器中心这是医院医疗仪器科学管理的好方法。通过实践, 它可以起到医疗仪器专管共用的作用, 使医院主要仪器集中使用, 便利临床, 促进科研。仪器集中使用, 不但能充分发挥仪器效能, 而且还能加强科室间团结, 进一步调动各科室的积极性, 密切科间关系, 仪器中心可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地购置先进精密仪器, 并且及时掌握国内外的仪器动态, 对仪器的性能、技术指标、工艺水平、使用期限、精密程度等资料做到周密调查, 注意仪器的先进性, 不至于八十年代买进七十年代以前的产品, 同时在购置仪器时, 能够统筹安排, 克服订购进口仪器不配套影响使用的缺点。

4 结论

近20年来, 由于各类医院采用了新型电子、计算机、激光、精密设施制造等先进技术, 现代医学检验设施发展日新月异, 已成为当今医院中重要的检验和诊断设施。因此, 对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 了解精密医疗仪器的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维护常识非常重要。本文基于精密医疗仪器的理论知识, 分析了精密医疗仪器的现状、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维护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医疗仪器将越来越普遍化, 医疗仪器的使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彤.我国精密医疗仪器应加强自主研制[J].医疗保健器具, 2005, (06) :48.

[2]严建华.加强医疗设备仪器管理[J].衍生经济研究, 2010, (05) :29.

[3]杨学会, 李德忠, 童晨坚.医院检验仪器管理问题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03) :54-55.

[4]姬宏伟.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人民军医, 2008, (06) :76-77.

[5]李殿富.医院卫生装备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08) :55-56.

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篇2

关键词 手术室 仪器设备 管理

近几年来,开展了较多新技术、新手术,科室引进了多种精密仪器设备,如:蔡司显微镜、爱尔康玻璃体切割机、超乳机、60W钬激光治疗机、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系列、输尿管系列、膀胱系列、手足外科显微镜、腹腔镜系列等多种仪器,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探讨手术室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系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已成为提高手术质量,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益,高标准完成手术配合工作的重要保证。

手术室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制度因素:手术室工作性质特殊,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护士如对管理制度缺乏足够了解或本身未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均可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管理。

专业技术因素:随着当今外科医疗的迅速发展,手术室不断引进各种精密仪器设备。许多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都有独特的功能关系。操作程序过失往往直接损坏仪器,影响其寿命[1]。因此,护士如因医学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差距,知识和信息的储备的不足以及接受规范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和故障判断的培养,都必然造成仪器在使用过程无法正确使用,无法正确判断故障并影响仪器设备的及时维修或保养。

环节因素:当出现手术室护士没有及时反映仪器设备的损伤或保障,科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报修,后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维修、延误维修时间等环节因素时,均可导致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其他因素: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够,未采用正确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可导致仪器损坏,影响使用寿命。②因各种因素各腔镜器械(不能高压消毒灭菌的器械)还在使用戊二醛浸泡法,这类消毒方法消毒灭菌,时间至少要>10小时,时间过长易导致器械生锈损耗。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成功。

对 策

建立健全和切实落实设备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手术室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仪器和设备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知晓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坚持按制度去管理,按制度去工作,在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性的基础上,按制度具体落实,同时完善检查监督措施及汇总评价,以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所有仪器设备进入科室后,由厂方技术人员负责培训手术室护士,可采取使用前集中讲课的形式,对特殊手术除手术前培训外,手术时可由技术人员在台下直到护士和手术医生,医院也可派医务人员到器械公司去学习、培训,学成回科后再培训其他人,同时公司提供许多有关手术器械名称,用法及相关手术步骤等手册供手术室全体护士学习,使其掌握使用方法、操作规程、保养知识、清洁消毒灭菌、故障判断知识等,避免因违背操作规程而导致仪器损坏,杜绝交接不清丢失仪器部件等,随时保证仪器的完好性,从而提高高精密仪器的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抓好环节管理,及时维修:①建档:对所有仪器进行分类登记、编号,特别是对新引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出厂时间,安装使用时间。仪器型号,产地,维修联系电话等应逐一登记、备案[2]。②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根据手术室的性质、性能,用相对固定各仪器固定在手术间里或定点放置,定时通风,避免强光照射,避免化学腐蚀等,指派科室责任心强,操作熟练地护士专人管理,经常协调、配合、共同维护。③建立使用登记本:建立使用登记本,做好每次详细使用登记。使用前,由专人将器械的种类、数量、型号等写在登记本上并签名,负责消毒的护士核对后签名;手术完毕后由器械护士清洗干净后交专管护士并核对登记,包括使用时间、性能状态、使用人等。④及时报修、定期保养:对于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仪器或配件要及时向科室报告以便早发现、早维修、早更换,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由专人每周完成,对仪器的加油,紧固局部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已备急用,一旦发生器械异常,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及时联系维修,以免影响手术。

正常清洁,消毒灭菌:为了延长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污染机会,应使用专用器械,清洗消毒进行清洁,采用浸泡灭菌,但是目前最先进、安全、环保、经济且时间最快的灭菌系统是低温消毒柜,其灭菌循环时间47~72分钟,灭菌循环温度45℃~50℃,灭菌效果,满意过关。

仪器、設备管理员手术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手术室仪器设备严格有序的管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仪器的故障,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使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障,从而使仪器的使用能发挥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春玉,王丽波,原黄资,等.手术室腹腔镜仪器设备管理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40(90):857.

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篇3

1 我院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院现有总价值近千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外进口,有世界上领先的大型设备,这些仪器功能较全、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大多具有电脑析谱、自动打印功能,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大大增加我院的实验室的技术装备,使我院的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我院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由于我院对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工作改革起步较晚,导致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大型精密仪器的严重不足与现有仪器使用率低下的矛盾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保证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我院目前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 不足100台(件),但与学科所涉及的常规及主要科研及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仪器也拥有,但远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一些从事科研的教师和研究生只能在现有仪器设备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导致成果上不去,第二点是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从未接触过这些仪器 ,更谈不上使用,也制约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

另一方面,我院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很低,按国家科委要求单机开机时间以每年1600h计,我院多数大型仪器开机率不到20%,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分析其原因:一是各学院之间仪器重复购置,任务不饱和;第二是技术水平低,功能开发不全;三是我院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国外进口,消耗品都得在国外定购,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仪器的维护和使用费用,再加上我院是个农业院系,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较少,这也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形成投入产出倒挂的现象。

1.2 仪器运行费用和专业维修人员缺乏

我院大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是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购置的,学院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利用这些仪器设备去争取更多的研究课题,很少考虑维修保养费用,把维修保养经费寄托于学校的再投入上,而学校目前财力紧张,投入到大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经费上的资金微乎其微,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足,缺乏常规的专业检修。

大型仪器设备,长期缺乏保养,性能也开始逐渐下降,如果稍有毛病,也只能带病工作,最后拖延成只能停机待修,小病养成大病,我院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没有仪器分析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对精密仪器的维修力不从心,最后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外地请专业人员来,这不仅影响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放,也影响整个实验室教学计划的执行,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将产生影响。

1.3 仪器设备高档次和使用者技术需提高

由于大型仪器的技术含量都很高,功能较齐全,而运行条件一般都较精细,操作过程较繁琐,这就要求操作者具有仪器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系统的所涉及的学课专业知识。

2 我院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及改革

针对我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学院在实验室管理及设备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进行改革。

2.1 加强了管理,严格把好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

在大型仪器前的购置前,我院首先把好仪器的购置计划论证,在掌握现有学院中已有的仪器设备,以教学和科研发展为依据制定,做好了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目的,用途性能及技术指标的考核,而且也对全校做了一次全面调查研究,考查有无同类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仪器的使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一方面,针对仪器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应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广开门路,开放运行。第二点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我院加强与市农业局联系,成立了农产品残留检测中心,一方面是更好的支援地方经济,通过整合校地检测资源,充分发挥我院的先进仪器设备,提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更好的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检测仪器设备利用率,为国家和地方财政节约资产投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2 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及有偿使用制度

大型精密仪器都改建了专门的仪器室,有专人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建立建全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料档案,包括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安装、调试记录及供需双方签署的技术验收文件、仪器设备验收报告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管理办法及维护制度[3,4]。维修人员都具备很强的专门技术和很强的业务能力,能自己维修的都尽量维修,不能维修的请厂家派的工程师来修,实在无法维修和已失去价值的就报国资处申请报废。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对外实行有偿服务,鼓励专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横向课题,实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实行有偿服务后,该收入专款专用,除支付实验管理人员的酬劳外,全部用于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中,这样有利于了良性循环发展。

2.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通过人才引进,我院形成了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组建了一批技术过硬、水平高的实验技术人员,包括一些骨干教师充实到院重点实验室中,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通过“带、帮、教”的模式,努力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学历,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训一批能自如地运用大型仪器设备,又能维修仪器,并能挖掘仪器潜能、拓宽其应用范围的技术队伍,同时重视实验人员的参观学习和工作交流,为了稳定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技术人员,学院在职称评聘上、在奖酬金分配的政策中,都对其有所倾斜,这样既大大鼓励和引导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了其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也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好的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3 结 语

处于21世纪的高校,我院教学科研的工作越来越依赖大型仪器设备,而管理好这些仪器设备,是事关学院发展的大局,只有强化管理及服务意识,才能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服务教学科研的效率,从而更好的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斌.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119-121.

[2]王金爱,王忠,等.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保障教学科研需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54-155.

[3]毛晓青,尉云峰.关于改善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环境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238-240.

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 篇4

[关键字]精密仪器测量高技能教育

一、研究背景

在大型设备和精密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如经纬仪、自准直仪和双频激光干涉仪等精密仪器,用以检测设备的安装中心、平面、直线等精度。目前,在各类技能培训过程中,很少涉及到这类项目的教学。就企业高级工培训来说。较少开设有这些精密测量实训项目,原因是没有设计出相应的课题和制定合适的具体项目,同时也没有配套的培训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器件。因此,培训的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针对目前状况,应开发与研究高级工精密仪器测量课程,制作、配置合适的器件,构建实训项目,以解决现场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应用实训项目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训教学让学员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工程测量问题。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理论与实践,合理设计项目,通过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测量的器件产品,利用工作任务提出引导性问题,编制相应的校本培训教材,满足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培训工作。

二、研究过程

(一)明确精密仪器测量教学的相关要求

1、精密仪器测量教学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教师只有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工作内容。同时,由于工作内容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当前教师若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不熟悉职业实践将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编制适合企业高级工的培训校本教材。

2、精密仪器测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课题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对教师而言,这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教师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这样,编制出来的教材才具有实用性,设计制作的实训器件才具有正对性,培养出来的高级工才具有综合价值。

3、精密仪器测量教学要求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包含几个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手脑并用”;有比较高的立足点并与国际接轨;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等。为达到以上效果,在课程开发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熟悉项目内容、步骤,针对项目的难点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引人相关的理论教材;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教学理念;编制教学内容要讲究深度和广度,并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激发受训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精密仪器测量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对学员提出高技能教育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员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任务与目标

1、研究的具体任务是:(1)调查企业高级工在装配精密测量中应用。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场生产需要,结合生产岗位实际,确定项目的培训内容,使高级技工精密测量培训工作任务不偏离方向。(2)确定切合实际的精密测量培训项目,完善高级工培训项目。研究高级工培训实训项目内容。进一步完善高级工培训项目,为企业培养综合高级技能人才作贡献。(3)编制高级工精密测量校本教材。课题组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编制高级工精密测量校本教材,满足培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为学员的自学提供资料。形式采用课题引导式,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制作精密测量元器件。根据需要,添置部分精密测量仪器,设计制作部分配套精密测量元器件。

2、研究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高级钳工和高级机加工的培训质量,满足高级工在设备精密装配的精度检测要求,学会使用各种精密量具。确定高级工精密实训教学项目。编制配套的校本教材,制定相应的精密测量教具。完善高级技工教学内容,力争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

三、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任务一:测量平面度误差。

任务: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

任务三: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

任务四:CA6140车床G1、G3、G7、G11精度的检测。

任务五: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导轨溜板精密位移距离和数显累积误差。

(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研究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教学模式和标准。

四、研究成果

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完成了高级工精密测量校本教材的编制

课题组成员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了解现场生产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本项目的高级工精密测量培训工作任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编制完成五个工作任务的校本培训教材。满足高级工精密仪器测量课程的培训。

(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研水平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才能将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是教师成为学术之师、研究之师的必由之路。课题组教师,从课题的调查论证、工作任务的项目确定、教材的编写等过程中,不断论证和研究,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反复论证,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教研活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克服过去只重教学,不注重总结和教研的思想。

(三)完善了培训内容和提高了培训质量

培训教材的编写和补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没有相应教材的局面,使培训能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充实了培训的内涵和深度。同时,改变了学员学习没有学习资料的被动地位,学员能按工作任务,一步一步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培训质量。从对部分中级工和企业高级工的培训教学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四)设计添置了项目教学器材

课题组研究添置的教学器材有:测量平板300X300规格12块,MJS5A普通型双频激光干涉仪1台,JB-1C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1台,表面粗糙度对比块4套,百分表及表座5套,框式水平仪2个,HYQ03光学平直仪1台。设计制作4000mm凸型测量导轨一条。有了精密量具和设备,可以满足高级工培训教学的使用。

五、结论与反思

高校精密测量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篇5

1 常规仪器管理

精密测量实验室的常规仪器主要针对本科生实验教学, 每年要承担机械、汽车、装备、材料等学院五十多个班级近两千人, 一万多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 仪器利用率高。仪器高频率使用, 将会造成仪器精度不准, 甚至损坏, 因此, 必须做好常规教学仪器的管理, 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1 对学生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制定了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 每个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都上墙, 如《学生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 学生进入实验室, 不会主动逐条阅读。因此, 作为实验指导教师, 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强调本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由于好奇, 动动这个扳手, 摇摇那个手轮, 随意操作仪器, 这种随意操作会对仪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指导教师, 应该把好第一个关卡, 强调随意操作仪器的危害与后果, 强调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不要随意操作, 不懂操作方法的仪器不要操作, 强调谁损害谁赔偿。责任明确了, 学生重视了。在操作仪器前发现仪器存在问题, 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后, 实验指导教师检查仪器的完好程度, 在使用过程中, 不随意串换仪器, 一个实验小组对应固定的仪器, 使每一台仪器都有归属, 责任落实到人, 这样学生在操作前会加以重视, 减少盲目性操作。

1.2 仪器设备的检验及校验

仪器设备的高频率使用, 会造成仪器测试的不准确。归其原因可能是使某些旋钮、紧固螺丝松动, 零件装夹不紧。如齿轮径向跳动测试时, 学生松动了顶尖座的扳手, 使装夹不紧, 轴向产生间隙, 引起测量误差偏大。使用千分表测量, 千分表侧头松动, 也会带来较大测量误差。也可能是学生随意调试仪器旋钮, 使仪器偏离基准, 产生测量误差。例如: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参数时, 在测试前为减小安装误差, 教师预先用定焦杆调试了工作台的旋转角度, 以使安装轴线和测量轴线重合, 减小测量误差。在测试过程中, 学生随手松动工作台调试旋钮, 使工作台产生旋转, 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 如果不及时调整, 将会影响仪器的再次使用, 在每次实验前和实验后, 教师要对每台仪器进行校验, 检查出问题及时纠正, 使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1.3 仪器设备的报废与改造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多年来服务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作为管理者对这些设备具有深厚的感情, 只要有使用价值, 再老的设备也要尽量精心维护, 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准度, 提高其利用率, 延长使用寿命, 不能轻易淘汰报废[2]。对于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的仪器设备, 可以采取升级改造, 重现它的使用价值。精密测量实验室的电感式粗糙度测量仪, 我们加电控箱对其进行改造, 并且编制测量软件, 达到粗糙度测量曲线可视化。实验室的一些目视设备, 如立式光学计、工具显微镜等, 视野狭窄, 只是针对单人操作读数, 而实际实验时2~3人一组, 这样就影响了测量效果, 我们对其进行CCD可视化改造, 大大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避免因眼睛疲劳引起的读数误差。另外, 因主要构配件损坏且维修费用很高, 已没有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 我们只能采取报废处理。需要报废的仪器设备, 应尽快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处理, 为实验室腾出空间以增加新的设备[3]。

2 精密仪器设备管理

精密仪器设备与常规仪器管理相比更为复杂, 仪器涉及机、电、光、液, 操作要求精准度高, 对制件要求严格, 出现问题维修也相当麻烦。有时需要请厂家到场, 维修费用高。有的仪器设备对测试条件要求较高, 对安装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风速、振动、噪声等有很高的标准, 只有在适合的工作环境下才能保证设备的测试精度, 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4]。

2.1 精密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档案是仪器设备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资料, 包括说明书、配件、软件安装盘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 (包括出现故障的原因及维修方法) 等[5]。仪器设备档案是仪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其作用将伴随仪器的整个寿命期。仪器设备在改变保管者时, 档案具有延续作用, 有利于仪器设备的管理。

2.2 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

大型精密仪器能够实现的功能很多, 在购买时根据教学科研所涉及的范畴, 可能只需要其中的某些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科研课题范围增宽, 需要的检测功能也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开发仪器的新功能, 如粗糙度测试仪, 当初购买时, 没有配备数据线及软件, 为了使测试结果更直观, 增加数据输出功能, 使实验曲线保存下来, 利于分析及利用。激光平面度测试仪, 引进时被测件只有是镜面反射时才可测量, 被测件范围很窄, 降低了仪器使用率, 我们开发扩大被测件的测试范围, 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

对于精密仪器, 我们不能因为它造价昂贵而不敢使用, 束之高阁, 这样只能使其贬值, 应开发其新功能, 把贵重仪器开放, 让更多的科研人员能接触到设备, 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发仪器的功能和测试手段[6]。同时可以通过校企结合, 高校联盟等形式, 吸收外界的科研力量, 开发仪器的更多功能, 提升服务科研和生产的能力, 还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用于设备保养与维护。

3 仪器设备管理者的配备与要求

仪器设备只有通过人的力量才能发挥其效益, 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管理要求较高, 对实验管理者的要求:一是要有敬业精神、工作认真。二是要实验技术精湛, 有一定的科研实力, 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三是实验队伍稳定[7]。实验室管理者的设置, 由具有高级职称, 并且有一定科研实力的教师作为领导, 统领各个实验室的管理, 负责仪器的功能开发, 实验技术人员参与仪器功能开发, 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管理与维护, 研究生通过培训, 可以进行实际操作, 也可以参与管理, 形成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梯队[8]。

实验管理者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有利于增强其理论知识, 开阔视野, 提高管理水平, 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使用功效, 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4 结束语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科研进展和社会服务, 要求实验管理者从细节做起, 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做好仪器维护和保养, 使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并拓展其功效。

参考文献

[1]杨美荣, 刘雁红.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工科类高校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7) :13-14.

[2]姜守哲.提高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 2008 (10) :70-72.

[3]史寅.高校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06 (4) :119-120.

[4]聂珍媛.大型精密仪器的良性运转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2) :130-133.

[5]许建峰.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 15 (4) :193-196.

[6]薛青松.贵重精密仪器阶梯式开放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10) :210-212.

[7]王金娥.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与使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4, 11 (1) :62-64.

浅谈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 篇6

1、严格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申购、论证

学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申购、论证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整个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端, 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 将影响今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影响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我校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必须由申购单位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院每年的教学科研计划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购报告和计划, 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报主管院长批准后实施, 并由学校招标办向社会公开招标, 避免重复购置设备。论证报告是申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重要依据, 经过长期的实践、学习和交流, 对我院大型仪器设备论证报告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要求, 内容包括: (1) 拟订购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学科建设发展方面的必要性、所起的作用及主要用途, 承担工作任务量, 包括计划培养各类研究生、本科生人数与工作量。 (2) 组织机构、技术条件落实情况。 (3) 总体投资估算及投资效益。包括仪器设备的本体及附件、配件费、基建费或改建费、人员培训费、建成后的年度维持费等, 建立仪器设备专家库, 加强计划的论证和管理, 由专门的部门负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组织论证, 避免谁购买谁论证的做法。我校本着“保证重点专业, 扶持新专业”的精神, 将任务重、需要迫切、受益面大、条件具备的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 优先列入购置计划, 使其能在教学、科研、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2、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

科学有效地管理是提高大型仪器使用率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只有科学的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最佳效果。

(1) 简化管理体制, 实现资源共享

大型仪器设备是国家的财产, 为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设备共享”原则。“设备共享”是指该设备面向全校, 为全校各院、系、部、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服务。我校大型仪器设备首先确保为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等项服务, 大型仪器所在单位必须搞好与校内各院、系、实验室的协作共用, 管理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为全院的教学、科研服务。

(2) 注重人员培训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 要求每个岗位的人都要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对于大型仪器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否则面对大型仪器就会变得束手无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仪器使用培训班, 在不影响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 积极参加仪器公司举办的培训班学习,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快地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技巧,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少走一些弯路, 提高效率。一方面去兄弟院校进修学习。一方面提高人员学历。在注重人员短期培训的同时, 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水平, 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

(3) 统一领导, 专人负责

学校所有大型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专人负责的含义是指专门的人负责管理与使用, 具体包括:建立每台仪器的资料档案、日常维护保养、日常运行、日常仪器使用记录、功能开发等, 负责人每学期对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及效益分析, 并上报学校主管部门, 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个人, 给予一定的表彰与奖励, 这样做既分工明确, 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 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

(4) 制度建设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制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年度评价表》,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价,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使用率。对使用率好的设备使用部门进行奖励, 反之对使用率不好的设备使用部门限制甚至取大型设备购置,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3、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

大型仪器设备必须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人专管, 进行操作、维护和管理, 其他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主管部门认定后, 方可上机操作。大型仪器设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解决技术问题, 维持设备正常运转, 培训与指导上机人员, 扩大使用队伍, 组织在大型仪器设备上完成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的使用任务, 开发新的功能, 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设备专管部门根据每台大型仪器设备的特点, 制定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日志, 记录使用运转情况、开机时数、用途、维护保养情况、故障及故障排除情况、损坏及原因、调转及使用交接等情况。建立定期维修保养和定期检验标定的制度, 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灵敏度。大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 要及时组织力量修复, 对较大事故, 当事人要及时写出报告, 由院、系有关人员组成小组分析原因, 查清责任, 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报告要存档备查。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设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册》, 详细记载大型仪器的各项基本情况, 其中包括损坏、维修、调转等, 以及使用情况, 包括用途、机时等。保证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 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使用效率, 获取最大效益。

4、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

制约仪器设备共享的因素之一是信息不公开, 不要说学校之间, 就是一个学校内部各个院系之间谁有什么大型仪器设备都不是很清楚。因此,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使信息公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的发展, 借助遍布全校的校园网, 把全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放到网络管理, 这样全校各部门的大型仪器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测试范围都能在网上显示, 并能在网上预约, 实现校园内资源共享。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 是高校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影响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率和效益的诸多因素看来, 选型适宜、论证充分是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效能的前提。“设备共享”则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率,设备共享

参考文献

[1]尤显抑, 汪冬梅.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的效益管理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21 (3) :59-63

[2]李福顺, 薛海利.浅谈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376-377

手术室贵重仪器的保养及管理 篇7

1 各种仪器系统学习、规范操作

精密仪器大多为不同国家进口的设备。各种仪器在性能、使用方法上有所不同, 操作不熟练, 易发生使用故障。所以各种新仪器在使用前组织全科室人员认真听取厂家业务人员讲解仪器的构造、使用及注意事项, 排除故障的方法等内容。把保养方法作为重点来学习, 并且在厂家指导下按程序操作, 同时详细记录操作步骤, 供工作中参考。

2 建立专人维修制度

大型仪器由院内器械师定期维修保养, 机内故障由厂家专业维修师维修保证正常运转。

3 建档室

将仪器的生产厂家、购进时间、名称、规格、型号、价格记录在案, 并将每种仪器使用的电压、保险度数贴在机身外面。为便于查寻档室内容, 使机内、档室仪器标签内容一致, 使用说明由专人保管。

4 制定操作程序

将仪器操作程序按操作步骤逐条打印, 贴于仪器醒目处, 供操作时参照。并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排除方法一并列出。

5 专人操作

选择经过培训的护士, 在其能够准确掌握仪器性能、操作程序后, 经工程师考核方能进行操作。使用中认真记录运转情况, 如仪器的工作声音、亮度、温度、速度出现问题及时记报。

6 使用前管理

根据仪器建立配件库存, 消耗性材料保证随时更换, 用完及时补充, 放置固定位置。外包装标明使用仪器型号, 避免安装错误造成仪器损坏, 大型仪器使用前一日由操作人员做充分调试, 保证性能完好。

7 使用环境的要求

长期空气消毒可造成仪器某些部位的老化, 使用后将仪器遮盖, 防止灰尘的侵袭。手术室封闭严密, 术后擦地湿度大, 防止仪器受潮。使用后仪器在可靠位置可收缩部件折叠放置, 避免碰撞, 为仪器创造良好的环境。

8 建立消毒制度

大型仪器长期固定于手术室内, 有可能因消毒不彻底成为细菌的宿主, 而引起手术后的感染。严格建立消毒灭菌制度, 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 按照厂家提供的消毒灭菌要求, 建立消毒灭菌方法, 例如手术用环氧乙烷、常温等离子等灭菌消毒。

9 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

专人管理, 每日总结贵重仪器的使用次数, 出现问题次数并分析原因, 操作中不能漏掉每个细小环节, 提高工作质量, 增强对仪器的保养及使用熟练程度, 提高工作主动性。要求操作者学会并熟练掌握排除仪器常见故障的能力。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更新知识内容, 提高工作能力。

手术室泌尿外科腔镜仪器的管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主要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术、膀胱镜逆行插管术、冷刀镜尿道狭窄切开术、射精管口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碎石术、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等。泌尿外科腔镜仪器种类有:膀胱镜、冷刀镜、电切镜、输尿管及肾镜等。

2 管理方法

2.1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完善领取制度

仪器设备领取时, 由手术室护士长、设备科、使用科室主任共同清点、验收。登记设备的名称、型号、产地、数量、购入时间并入册保存。随设备而来的原始资料, 如验收单、说明书、科室申领报告等复印存入档案内。根据档案对损坏的器械给予及时补充, 为增添仪器、设备提供依据。

2.2 完善腔镜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

每购进1台仪器均请器械公司技术工程师示范讲解新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方法、手术中的使用技巧, 手术后拆卸、清洗、组装、灭菌, 并有文字资料记录及相应图谱参考, 以备查阅。将使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制作成卡片, 随机贴在相应的仪器上, 以便操作时给予指导。

2.3 完善摄像系统设备使用管理

制作4层可移动式的仪器摆放车, 分层次将监视器、摄像系统、冷光及摄像头和光源线 (放置摄像头和光源线应是柜子) 等分别摆放在仪器车上, 既方便操作又便于管理贵重仪器。1台机器1个登记本, 每次使用后, 及时对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者及巡回护士进行登记, 实行专人负责, 定期检查、清点、保养, 有序摆放于固定地点, 发现故障与维修管理人员联系, 及时检查维修。

2.4 成立腔镜专科组长

在手术室护士长的领导下, 设高年资护士2名或3名为泌尿专科组长, 全面负责腔镜管理工作, 包括对仪器的种类、数量、性质、使用、保养等。专科组长发现错误操作和故障及时纠正处理, 每月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及仪器的除锈、上油、保养等。泌尿专科组长应主动学习、熟练掌握腔镜手术的基本设备和器械的原理、操作方法、性能。同时要定期培训轮入泌尿专科护士, 使轮入泌尿专科护士掌握腔镜手术的基本设备和器械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5 建立腔镜器械的交接流程和清洗流程

设登记本完善交接流程:巡回护士无菌室领取登记→术前与手术医生清点→术毕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清点→巡回护士与器械清洗管理护士清点。手术完毕由巡回护士记录手术名称、使用时间、使用者、使用情况、巡回护士姓名等,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查找和维修, 责任到人, 实行分、包管理。清洗流程:术毕器械交给器械管理护士→流水冲洗→腔镜配件超声+多酶清洗, 观察镜多酶浸泡→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 柔软毛刷洗精细钳尖→高压气枪干燥→医用器械润滑油→打包灭菌→无菌室存储登记。清洗腔镜器械时要求护士必须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袖套、手套等。

2.6 器械摆放与灭菌

设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 根据腔镜长度和形状设置不锈钢保存盒, 将清洁的腔镜器械按种类分别摆放在不同的层次上 (此器械盒专设有稳固、安全摆放观察镜和锐性器械的设施) , 纸塑袋塑封, 实施STERRAD 100S过氧化氢气浆低温灭菌。这是目前最先进、安全、环保、经济且时间最快的灭菌系统。灭菌循环短时间55 min, 长时间72 min, 灭菌循环温度为45 ℃~50 ℃, 灭菌效果满意。

2.7 器械保存

腔镜仪器是精密贵重仪器, 应将仪器设备放在专用手术间, 定点放置, 避免推移震动而导致损坏。器械有序摆放于固定无菌储物间固定位置, 实行专人负责, 定期检查、清点。

3 效果

3.1 手术设备、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 减少了故障的发生

我院开展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种类较多, 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器械也多。通过设立腔镜设备使用登记本和交接流程和清洗流程, 手术设备、器械得到专人保养、维护、清洗、清点、登记、消毒, 既保证了手术设备、器械不被人为地损坏和丢失, 也确保了清洁、灭菌效果。请器械公司技术工程师或腹腔镜专科的手术医生或手术室腔镜专科组长讲课, 增强腔镜手术人员对器械仪器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 熟练掌握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小故障可自行排除[1], 提高其操作技能, 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及仪器损坏。腹腔镜设备器械贵重、精密, 极易损坏, 由专科组护士配合, 术后专人负责器械的清洗、保养、灭菌和保存, 使其耗损减少, 延长其使用寿命, 保证设备仪器在工作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提高了手术质量, 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3.2 接台手术衔接更紧凑, 停工等待时间缩短

手术结束, 将腔镜器械立即交给器械管理护士处理, 巡回护士立即可以进行下一台手术的开台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杜绝了因设备、器械准备不齐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由于器械管理护士熟悉各种手术所需的设备、器械。工作有计划, 能根据手术计划提前为每台手术提供充足和性能良好的手术器械、设备,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建立设备、器械使用档案, 可有效地防止遗失, 根据档案可对损坏的器械给予及时补充, 可为增添仪器、器械提供依据。

4 体会

腔镜手术设备是现代电子、光学、机械融为一体的高科技精密的手术设备,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不同, 是在密闭腔内进行手术操作。因此, 更多地依赖于设备和手术器械, 设备、器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 而设备、器械的维护与管理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成功。因此, 制定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保证腹腔镜设备、器械在工作中正常运转,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腔镜仪器的管理方法。方法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完善腔镜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及摄像系统设备使用管理, 设立腔镜专科组长, 规范器械交接、清洗、保养、灭菌、保存流程。结果手术设备、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 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接台手术衔接更紧凑, 停工等待时间缩短;杜绝了因设备、器械准备不齐而影响手术, 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器械清洗、保养、灭菌、保管应专人管理;制定科学、系统、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腔镜仪器,管理

参考文献

麻醉科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风险管理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产业也在飞速崛起,大量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逐步应用到临床诊疗活动中。麻醉科手术室虽然是手术辅助科室,但其仪器设备数量和价值远远超过其他手术科室。根据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统计,仅在1991年和1992年这两年中,美国共发生医疗设备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56220例,其中造成人身死亡事故3838例,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20世纪90年代,北美国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有的美国医院已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疗设备管理办法。

麻醉科手术室仪器设备偏大,种类繁多。包括:血管造影机、C型X光机、G型X光机、体外循环机、左心辅助机、胸腔镜、腹腔镜、B型超声机、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电温毯、电脑等。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麻醉机,和相应的监护仪,比如,小儿手术应选择适合小儿的麻醉机。

2000年7月1日,我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YY/T0316-2000“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实施,表明国家已经注意到医疗器械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要求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通过定性甚至定量分析,判断医疗器械的可接受性和决定其预期用途的适宜性。

全美技术评估权威组织对风险的定义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医疗技术用于解决特定的医疗问题时,对相关人员所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的程度”。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正在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分析,定期进行风险评测,建立档案,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能保证设备应用的安全性,以便降低使用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风险管理由风险分析,风险评分和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其中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分就是风险评估,而风险控制对风险评估又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信息,对风险评估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包括使用前的风险分析和使用中的风险评分。

1 仪器设备使用前的风险分析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对其中提到的安全风险和警示内容要充分了解。对其应用环境,如湿度、温度、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电气安全性能,如电磁干扰、放射线、电离辐射等其他未考虑到的复杂风险进行分析防范。

2 仪器设备使用中的风险评分

医疗设备在使用当中,由于自然磨损和使用者不合理操作,可引起医疗设备不稳定工作,甚或发生故障。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都会影响诊疗质量,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如果发生设备故障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风险评分是整个风险管理中最难的一步,这一步要根据风险的可承受程度确定权重。

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将设备风险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设备所固有的风险,如设备属性、使用环境、潜在危险程度等;动态风险是与使用年限、故障率有关风险,是需要经常调整的,如使用年限、每天连续使用时间、维修史等。

根据本人多年来对麻醉科手术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参考美国德州医院中心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加拿大弥尔顿市立医院医工部主任Mike Capuane等人的著作中所叙述的风险管理模型,制定出适应麻醉科手术室设备特点的风险评分方法。

根据David.Yadin博士的风险管理理论将动态风险分为4项,包括已使用时间、月累计使用时间、维修史和正常工作时间;将静态风险分为4项,包括属性、用途、特征和安全自检报警。

⑴已使用时间(1)使用十年以上10分;(2)使用九年以上9分;(3)使用八年以上8分;(4)使用七年以上7分;(5)使用六年以上6分;(6)使用五年以上5分;(7)使用四年以上4分;(8)使用三年以上3分;(9)使用二年以上2分;(10)使用一年以上1分;使用一年以下0分。

⑵月累计使用时间(1)累计使用200小时以上5分;(2)累计使用160小时以上4分;(3)累计使用120小时以上3分;(4)累计使用80小时以11上2分;(5)累计使用40小时以上1分。

⑶维修史每维修一次3分。

⑷正常工作时间每半年1分;上月未做维护1分。

⑸属性(1)与病人直接接触5分;(2)与病人无接触0分。

⑹用途(1)用于生命维持设备10分;(2)抢救用设备8分;(3)监护用设备6分;(4)检查用设备4分;(5)辅助用设备2分。

⑺设备特性每一项2分,(1)用电设备;(2)机械设备;(3)有活动关节的设备;(4)需定期更换零件或耗材的设备;(5)可用于婴幼儿的设备;(6)需定期进行定标的传感器。

⑻安全自检报警每一项2分,(1)没有病人情况报警;(2)没有故障报警;(3)无声光报警;(4)没有故障说明;(5)没有机械安全保护;(6)没有连续的操作报警;(7)没有开机自检;(8)没有手动自检;(9)没有蓄电池。

风险值在20分以下说明该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比较低,在这月的维护计划中可以暂不考虑;风险值在30~40分之间说明该设备有可能出现故障,需要安排在这个月的维护计划中;风险值大于40分说明该设备在使用中存在风险,需要马上做维护。

每月月初,对每台设备进行一次风险评分,制定出这月的维护计划。例如:一台已使用五年的麻醉机,在上月做过维护,根据评分结果,其风险值为26分,说明这台麻醉机可以正常使用,本月可以不列入维护计划当中。

3 风险控制

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对风险评估和分析进行调整。

每月制定维护计划进行预防性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预先对仪器设备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检查维修,达到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的目的,是医疗仪器设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防性维修包括: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内外除尘清洁、机械件润滑、机械件紧固、电源系统检查、接触件检查、管路系统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易损耗材的检查和更换、报警装置的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

通过对手术室麻醉科仪器设备进行风险管理,不但规范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善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提升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隐患,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丹,David Yadin,朱晓纬.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9):42-43.

[2]曹德森,刘光荣.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2007(特刊):50-54.

[3]顾成雄.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23-25.

[4]ISO-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S].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应用.

上一篇:付息方式下一篇: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