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景观要素

2024-10-20

绿化景观要素(共9篇)

绿化景观要素 篇1

1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方法

1.1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地表的绿化, 主要是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 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 防止土层污染路面, 达到保湿效果, 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 丰富隔离带的景观。中央隔离带绿化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 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大致来讲, 绿化模式主要有规则式和点缀式两种。规则式是指用规格相同、品种相同的苗木按等距离单排或双排密植, 经人工整形修剪成绿篱墙。常见的有方齿形、锯齿形、波浪形。一般高度为1.1-1.4米 (利于人工或机械修剪作业) 。常用树种有刺柏等。点缀式是指选择单株或组合造型苗木, 按等距离散植, 植物造型宜简忌繁, 如球形、柱形、锥形等。常见的有卫矛球等。

1.2 公路两侧

在公路两侧的用地范围内采用乔灌搭配方式进行种植, 绿色量大, 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 可以形成垂直方向上优美的植物景观。如果路两旁有令人不愉快的物体, 如墓地、垃圾场等, 种植不同的树木, 如:湿地松、水杉、园柏、海桐等, 形成一道绿色屏障, 会起到很好的改善公路两侧景观之效果。

1.3 边坡防护

边坡绿化以草本植被为主, 同时种植木本植物。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 采用丛植、列植等绿化模式, 尽量做到乔、灌、花、草搭配, 形成不同景致的植物群落。护坡绿化就位置不同可分为上护坡和下护坡绿化。上护坡绿化是指由开挖土方所形成的路面以上的坡面绿化。按栽植条件不同可分为植被坡和非植被坡。植被坡过去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现在已逐步使用草坪喷播、草坪植生带等新型手法。非植被坡 (石质坡) 的绿化常采用藤本攀缘类植物绿化。下护坡绿化是指由土石方堆填路基所形成路面以下两侧的坡面绿化。此类坡面由于是人为的虚方压实坡, 因此坡度较上护坡的土质好, 硬化处理少。主要采用种植池槽绿化为主。可选择植物有紫穗槐、爬墙虎等。

1.4 互通立交区

互通立交区绿化是指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处形成的立体交叉桥的绿化。这里的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环境, 搭配种植草花地, 同时, 还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绿化形式主要有开阔式、平植式、复合式等三种。开阔式以大面积草坪为主, 再配置模纹地被和孤植树木;平植式是自然或规则地密植乔灌木的绿化形式;复合式是开阔式和平植式两者穿插结合使用的绿化形式, 一般是从外向内配置草坪、地被模纹、花灌木组团、乔木林排列。

1.5 服务区、收费站的绿化

服务区集加油、修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为一体, 其绿化设计主要是以建筑物为主体, 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 在传统园林艺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园林表现手法, 并以亭、石等小品, 灯光及植物造景点缀而成, 达到观赏、休闲、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绿化布置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结合等原则, 森林式栽植。考虑到驾驶员的视线要求和乘客的观景要求, 服务区沿主线一侧的绿化应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常绿灌木为主, 其余三面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间植, 如香樟、桂花、银杏等。收费站绿化范围主要包括收费站台、办公区和生活区。收费站台四周以广玉兰、桂花、紫薇为主, 从整体上营造一种外围绿色大环境, 形成浓郁的绿化气氛。办公区、生活区以乔、灌、花、草等搭配布局较为合理, 树木栽植应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 从而营造“终年常绿、四季有花, 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舒适宜人环境。

2 高速公路景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边坡的处理问题

2.1.1 边坡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

边坡种类大体分为: (1) 高速公路上双向隔离带; (2) 收费所周围的栽植部分; (3) 高速公路两侧山体的立面; (4) 高速公路下侧。

边坡的处理一直以来就是高速公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施工与原始遗留下的小型的山体与边坡若不加以处理就不单会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两侧美观效果, 还会给周边居民与道路带来了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害。由于许多的边坡都是没有好的处理办法才遗留的, 其构成大多不合适于大量的种植植被, 因此现在许多的边坡处理都存在大量的问题。

2.1.2 边坡的处理的办法

在高速公路两侧山体的植物通常因为坡度大于45°, 植物生长不良, 增加栅栏与隔离网后虽能略微改善, 但机动车尾气污染浓度高, 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基盘的处理也要认真考虑, 基盘要固定牢固, 并且填充材料要合理选择, 因为高速公路跨越的地质地不同, 土质和日照都不一样。

边坡植物的栽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灌草混栽式; (2) 植生袋栽植式; (3) 混合草种喷播式; (4) 草块铺植式; (5) 爬藤覆被式; (6) 悬垂枝覆盖式; (7) 三维植被网植草。

2.2 养护管理保护措施不够

应及时修剪和清除枯树、枯枝、病树、病枝等。由于大风刮倒树木砸到行车或行人而引起的类似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究其原冈, 除不可抗力因素以外, 主要是养护管理不善, 没能及时修剪和清除枯树、枯枝、病树、病枝等。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尽量采用常绿与较少病虫害的植被, 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3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作用

3.1 调整景观, 使公路与环境有机融合

景观设计, 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线形组合良好, 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要;另一方面强调道路与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 使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

3.2 净化环境、美化路容

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 削弱车辆噪音, 吸收车辆废气, 减少光污染, 净化生活环境, 缓和沿线居民情绪。还可保护公路用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有的植被, 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 可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 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

3.3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

高速公路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 给沿线环境的自然景观、生态结构造成影响。裸露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 增加养护的难度。绿化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土体的目的。

3.4 有利于行车安全

绿意盎然的环境, 可减轻驾乘人员心理压力, 消除疲惫。连续的植物绿带, 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 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 避免弯道突兀出现。绿化植物可以代替栅栏, 阻止行人和动物出入全封闭的高速公路, 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作为非常重要的高等级公路, 其建设和美化是目前公路景观的一个重点。我国现正大力发展高速公路, 如何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更多的景观处理方法和提高绿化质量是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新型种植材料与种植工艺的出现, 让我们在处理道路周边的复杂情况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景观。

摘要: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对原有的环境与景观造成了破坏, 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高速公路除应满足交通功能外, 对其景观也应有足够的重视。本文系统介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方法、对高速公路景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和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作用进行全面阐述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

参考文献

[1]李茜.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华东公路, 2006 (1) .

[2]赵炳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初探[J].华东公路, 1998 (2) .

[3]黄明周.浅谈我国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 2008 (3) .

[4]苏金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张忻.浅谈公路景观绿化设计[J].交通标准化, 2004 (10) .

[6]雷俊丽, 袁宏, 雷霆, 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景观绿化的探讨[J].东北公路, 2003 (3) .

绿化景观要素 篇2

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合同价款:甲方将xx两侧绿化景观带,面积13843平方米,以3元/平米(其中包括:范围内的浇水、修剪、打药、除草、施肥、卫生保洁、沟内除草及护坡)的价格承包给乙方(中标价41529元 大写:肆万壹仟伍佰贰拾玖元整,乙方同意承包并按甲方工作标准及处罚标准执行。

四、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20xx年8月10日竣工日期:20xx年8月30日

五、养护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唐山市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和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1)养护管理的绿化区域及边界外1米以内无杂草杂物;

(2)xx路一边有绿化的部分沟中无杂草杂物,而且要适时搞好沟坡的维护和培修;

(3)企业门口及墙边有绿化项目的,其水源原则上由甲方负责协

调企业解决,不能提供水源的地方,乙方要准备自用水车或其他办法解决浇水问题;

六、乙方保证工作人员穿着醒目标志性服装上岗并保证工作安全;工作人员若发生意外伤害等事故由甲方负责与乙方无关。

七、如遇不可抗力或统一规划施工,造成承包范围发生改变或终止合同,双方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承包。

八、乙方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的地方,甲方首先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再达不到要求时甲方有权扣除当月部分或全部款额,直至解除合约。

九、本项工作不允许转包、分包。

十、此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商定解决。

十一、本合同一式四份,自双方签定之日起生效。

甲方:

代表人:

乙方:

景观批评要素探析 篇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风貌日新月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建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信息化时代下, 各种景观设计理论与思潮也进行着激烈的碰撞, 伴随着各种思想的交锋, 景观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新技术不断更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基于学科的评论体系却明显滞后, 对于设计作品也缺乏较完整的批评体系, 因此在景观创作与评价中, 个人经验与直觉判断较为显著。如何理性化、系统性进行评论, 不仅可以促进景观设计创作, 对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1 景观批评的目的与意义

批评是启蒙的产物, 源于哲学批判的理性精神。批评不是对理论或作品进行否定性评述, 而更多的是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价。广义的批评是对作品、思潮、设计活动等进行判断和评价。批评这种形式较早见于文学评论, 并形成独立评价体系, 因此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成为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批评不凌驾于所批评对象之上, 而且是通过批评者的视角, 系统且客观的对对象进行剖析。因此批评目的不仅是对景观客体作出简单判断, 而更多的是通过批评这一实践活动, 揭示出隐含在现象背后的动机与机制[1]。景观设计师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必有其创作思想与动机, 批评的目的就是探讨与分析其思想与动机的实践过程。因此景观批评应当成为景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景观现象与问题的科学评价与理论建构, 构建完善的批评学体系能极大的促进景观学科的发展与创作, 对整体行业进步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参照文学批评与建筑批评理论体系, 并针对景观设计成果与思想过程的学科特点, 进行景观批评方法的研究探索。

2 批评的主体与批评意识

批评是一种认识活动, 是批评主体 (人) 通过一定的衡量标准, 判断、评述批评对象 (客体) 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活动, 其目的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从景观批评视角出发, 批评主体为专家、艺术家, 也可以是业主与公众, 批评是一种开放性思想活动, 其本质是对设计过程与作品的理解与感知的体验。批评主体意识与批评客体意识的融合就是批评意识[2]。批评意识所反映的是批评主体的某种态度与观念, 利用理论体系和实践手段对主体进行针对性评述, 是批评者感觉与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

3 景观批评的价值论

价值论是研究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价值是一种关系概念, 取决于社会和人的需要。价值是涉及景观方法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 人们如何理解景观与价值观念、文化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因此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价值。景观批评的基本功能是以人的需求为前提, 对批评对象作出的价值判断。

玛莎·舒瓦茨 (Martha Schwartz) , 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 在1979年运用贝果 (面包圈) 作为景观材料并描述说:“贝果是一个非常好的景观材料, 它十分便宜, 不用浇水, 不用施肥, 无须修剪, 可天然降解, 十分环保”[3]。同时其认为这是很合乎逻辑的解释, 并强调说景观应该有趣。面包圈花园是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设计作品, 并在国内诸多介绍极简主义景观作品时都有提及。本文作者认为, 若仅把面包圈简单视为一种廉价景观材料来看, 上述解释合乎逻辑, 同时将面包圈大胆作为景观材料从学科历史来看也是前无古人的举措。但从价值论观点出发, 全球从20世纪就面临粮食危机, 在联合国2014年的统计显示, 全球目前约有8.05亿人口长期受食物不足困扰, 由此来看食品或广泛意义上的粮食作为景观材料是否得当,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此仅从材料的廉价性这一点, 把面包圈作为景观材料, 本身就涉及复杂的伦理学问题。景观设计师要有宏观视角, 单纯的取悦均是伪善。由此可见, 价值观是立场、是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绳, 也是批评学的核心。

4 批评的模式与设计批评方法论

批评是一种次生设计, 它以再辨别、再分析、再判断为基础, 揭示设计的背景和规律。景观批评是针对批评对象进行的实践活动, 大体可从三方面进行审视, 即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作品、景观使用者。景观批评模式是从以上三方面衍生出, 由景观批评标准而形成的批评类型, 每一种模式都是从一个方面对景观进行的批评论述, 包括价值批评模式;社会批评模式;科学批评模式;文化批评模式;心理批评模式;形式批评模式;图式批评模式;现象学批评模式;历史批评模式[4]。只有将几种模式进行综合, 才能形成较系统与客观的批评。

方法论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 涉及任务、工具、技巧的论述, 方法论属于实用科学范畴。景观批评是批评主体针对设计作品或设计过程, 根据一定的理论观点和审美标准, 对景观的原始基底、变化现象、两者间的动态过程进行论述、评价, 同时也包括对创作者思想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判断的科学活动。景观批评的论述方法, 就是批评主体对作品的思想艺术、作品产生的文化根源、作品的审美价值、历史地位、设计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论时采用的基本方法。

在文学批评中, 批评方法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对作品进行描述;对描述进行解释与分析;对解释与分析进行评价与判断。景观批评是批评主体对场地的再理解与再解读, 景观批评不能脱离开对客观场地的研究, 设计即是对场地进行干预,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就包括对场地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状态分别进行描述、分析、判断, 同时也包括对景观变化动态过程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进行判断, 最终只有将两组比对结果进行综合评述后, 才能得出较客观的设计评价结论。这也是与文学批评最大的不同。如何能较全面的对景观设计师与其作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 本文总结针对景观批评的五个层次, 分别为描述、判断、鉴别、批判、预测。描述, 解释现象, 是设计批评的前提和基本功能, 包括对设计者的思想、作品、设计逻辑与理论体系等进行的客观论述, 是批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描述的过程也包含分析的过程, 两者无法完全割离;判断, 诠释价值, 是理性的文化自觉, 判断会受到批评主体知识能力的局限, 判断不仅是对描述、分析进行针对设计的辨别, 更主要是对作品的伦理与价值观的辨别, 同时也包括作品对社会与环境的价值体现;鉴别, 审美辨别, 通过美学素养形成对作品的宏观感知, 从艺术性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述;批判, 提出谬误, 批判是景观批评的核心理念, 是建立在描述、判断、鉴别之上进行的, 即批评主体较全面掌握设计者、设计作品与设计过程后, 进行的客观评述;预测, 探讨趋势, 从更宏观的视角评价作品的意义, 或通过作品捕捉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景观不仅是生活的背景, 也是地域的体现, 不仅是生活的场所, 也是承载历史的场景, 景观已融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推动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批评的构建与推动, 纵观历史一些重要的思潮往往在批评中产生。景观批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评, 是建立在关注生活空间与文化形态的批评之上。对批评客体进行有价值的判断, 是建立景观批评的基础, 也是学科发展与成熟的标志。

摘要:基于景观批评的目的与意义, 介绍了景观批评的主体与批评意识, 分析了景观批评的价值论, 探讨了景观批评的理论构成和方法途径, 指出景观批评是景观设计学科发展的推动力。

关键词:景观批评,景观设计,价值论,批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宋本明.从价值论到方法论——现代景观批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7:12.

[2]郑时龄.建筑批评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25.

[3]孙思瑶.从面包圈花园到艺术性的景观设计—访玛莎·舒瓦茨[J].城市环境设计, 2012 (8) :191-193.

(景观绿化)施工总结 篇4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 工 总 结

工程名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景观绿化工程 承包单位:(公章)深圳北林地景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谢晓蓉 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广清

年 月 日

施工总结

由我公司承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在指挥部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公司的统筹安排,全体项目人员团结协作、艰苦努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程任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处于龙翔大道北侧,在工程竣工之际我方对本工程完成工程量、施工过程、完工总结等三个方面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景观绿化工程,主要包括具体施工内容 包括建筑物楼层内及屋顶绿化种植区域等绿化设计全部内容,含种植土的拉运、回填、苗木和花、草皮的种植、养护管理,工程采取公开招标,合同金额为32537584.23元

二、完成工程量

由我公司承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景观绿化工程,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已完成的该部分工程总量如下:土方回填经验收达到设计标高,所栽苗木数量为:乔木4036棵,灌木12899棵,地被16211平方,时花2194棵,草皮38826平方,竹类26198棵,景观亭一座,所完成的土方、园建工作及苗木栽植工作均达到工程要求总量。

三、施工过程

1)根据设计要求,种植土采用沙性种植土。采用有一定肥力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土壤,土壤理化性状检测如下:PH值7.55,有机质含量1.55%,速效氮含量70.8mg/kg,速效磷含量30.4mg/kg,速效钾含量40.5mg/kg。

2)力求土方卸运到位,减少搬运量。明确填充部位,按所需土方量进行地形处理。

3)在初步场地整理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和设计图纸要求,初步平整后略高于边坡网格和设计高度。

4)所有绿地地形,形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复验,确保地形的走向、等高线符合设计要求,地形起伏优美,排水通畅,无积水现象。

2、植树施工工序 定位放样——挖树穴——施基肥——定植——开堰 1)定位放样

a)乔木定位放样,以树穴的侧面为依据,然后用皮尺定出位置和设计定株距。

b)灌木和花卉的定位放样采用网格法按设计图量好,树对齐方格的横纵坐标距离,再按现场放大比例,定出其相应方格的位置,钉上标有树坑规格的木桩撒灰线标明。

2)挖树穴

已定点标记为圆心,以规定坑径先在地上画圆,沿圆的四周向下,垂直挖掘到规定的深度,然后将坑底挖松弄平后回填30CM厚的客土,以利树根舒展。

3)施基肥

树穴挖好后,在坑底施以树木胸径大小的有机腐熟肥,然后覆盖30CM厚的种植土。

4)栽植

a)裸根苗木栽植法。将苗木放入坑中扶直,填入坑边好的种植土,到一半时,将苗木提起,使根部与地面平齐,使根部自然向下,然后木棍夯实,最后用土在坑外缘作好灌水堰。

b)带土球苗木栽植法。先量好坑的深度和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及时挖深或填土,决不可盲目入坑,造成来回搬运土球,土球入坑后先在土球底部四周垫少许土,将土球固定,注意使树干直立和朝向,然后将包装材料剪开,并尽量取出,随即填入好的客土,用棍干将土球四周夯实最后浇水开堰。

3、起苗、运苗和假植、移植修剪

1)起苗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乔木起掘的泥球以胸径8倍为标准,确定泥球的大小。移植前必须对苗木生长规律和习性充分了解,以免造成起掘不当影响移植的成活率。

2)苗木的运输质量,也是影响种植成活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随掘、随运、随植”是对苗木成活率的最好保障。2米以下的苗木可以立装,2米以上的苗木须平放或斜放,土球朝前,树梢向后,并用木架将树冠架稳。

3)苗木运输到施工现场,对裸根苗木当天不能种植的,必须假植。假植时,应将树根埋严,并浇水养护。

4)移植树木,不可避免的要损伤一些树根,为使新苗木能迅速成活和恢复生长,对地上部分适当剪去一些树叶,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上下部水分平衡。

4.灌木与花卉的种植

灌木与花卉的种植前,按照设计图,先在地面上准备的划出模纹位置和范围的轮廓线,检查无误后,标明所种植的灌木、花卉的品种。种植后要及时修剪浇水。

5.地被和草坪种植和播建 播种草籽前应先进行发芽率实验,场地必须细整,撒播草坪要均匀。

四、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达标情况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我公司施工以“创形象工程”为管理目标,施工严格按国家有关施工和验收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组织施工,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按照我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企业指导书进行,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作和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将工程的质量目标自进场之日起就灌输给所有参加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班组,通过改善工作质量,进行保证工作质量。

五、总结语

自今年6月28日正式施工以来,我项目部本着创造优质工程、品牌工程”的宗旨,谨记“创优质工程、为深圳争光”的公司领导意图,全体项目人员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力争创造出高质量的绿化工程。

从这次施工中我们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感谢工务署、工程站和监理部的领导与相关人员对我们的工作既实行了有力监督又实行了大力支持。工务署、工程站负责同志经常亲临现场,及时提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好的建议,针对施工实际情况和总体工期细致的提出了每个阶段施工的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指挥部对我们的工作监督不仅给出了大方向还非常的细致,和工程站领导一起解决我们与其他施工单位交叉施工出现的各种遗留问题,期间我们都得到很多好的方法和经验。

浅析植物景观配置要素 篇5

1 植物颜色配置

颜色是植物的重要的标识之一。许多专门的理论和工具来描述和解释颜色的功能应用。“调色盘”就是其中比较直观的说明工具。“调色盘”上红、绿、蓝为三基色, 橘红色、黄色与紫色为次等色;次等色是两种基色的混合色, 而其余的三等色是基色与次等色的混合色。“调色盘”上相邻的颜色为补充色, 交叉相对的颜色为对比色。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 引导人们的视线, 增加园林景观深度。亮色高如红、黄、橘红, 使物体更显眼突出, 在视觉上趋近。冷色高如绿色、蓝色和紫色, 让的体视觉上趋远。灰色、黑色与白色属中性色彩, 最适宜做亮色高的背景底色。白色则是最富功能性的色调, 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在全光条件时, 灿烂而清新;在光度很低时, 则具有神秘感。深色调低沉富有情感, 而灰色比较轻松柔和。颜色可以用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特定区域, 冷色调中的亮色调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于暖色调, 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 色调必须依次平和渐变, 例如从红到橘红再到黄色。

2 植物大小配置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空间, 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 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大小具有变化特性, 因此植物设计时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虑。a.植物成熟时的大小。它是植物配置过程中进行空间效果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植物配置时必须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处理植物与环境, 植物与植物间的空间协调关系。植物成熟时的大小问题其实涉及的是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问题, 也就是说, 在进行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时, 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确定其是否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衡量植物大小的参数一般有高度、冠幅和干径等。通常情况下, 这三个参数之间按照品种不同, 有自已的相关比例新闻系。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 冠幅和高度的重要性要比干径大得多。b.植物初植时的大小。这是关系到栽植后的及时效果和经济性。如果可能的话, 植物的初植时的大小越接近成熟时的大小越好, 这样能蛭大限度地满足及时效果的要求, 但现实中可操作性不高, 也违背生态性和经济性原则。从美学观点来说, 及时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 而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搭配的协调性、个体完整性等诸葛亮多因素决定。

植物初植的大小确定有一些最基本的技巧。现实中由于运输原因, 植株冠幅尺寸一般限制在4m左右, 其形状应尽量自然完整。植物配置时初植大小的协调很重要, 在确定了主栽物种初植时的植株大小后, 其他植物的大小尽量不要与这一植株差距太大。在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上都可用群植和渐变达到植物间大小协高的目的。增加人体高度左右大小的灌木植物的数量能一定程度起到满足及时的作用, 但不要试图用减小规格而增加数量的方法来达到及时效果的目标的。应用背景和点景加强的方法也右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美学角度解决及时效果问题。

植物本身的特性对植物大小和应用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植株生长快, 初植规格可适当小些, 有些植株生长的慢的, 规格可以适当大些, 甚至将某些生长特别慢的乔木当灌木来用。如有需要, 可以通过修剪、平茬萌发的方式来控制植物的大小。

3 植物形态配置

园林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物体, 不管是房屋、结构还是植物都有形状或三维大小, 其形状及相对尺寸, 以及与其他元素的相互关系是园林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人造物体一般形状视觉感较强烈, 线条棱角分明, 而植物造景则更具自然形态, 可以柔化园林景观。因此, 可以将二者合理搭配, 有意识地使用植物来柔化缓冲人造物的僵硬。

在园林设计实务中, 形状十分重要。形状可以起到补充加强的作用。例如, 低矮形态的植物通过植物面的慢慢下降形成了一种将建筑物锁扣在地的感觉。这也是现代建筑墙基种植的最初目的。一座房子的竖直侧面通常可以用一个圆形的灌木和乔木来柔化。形状也可以引导人的视线移动, 如圆柱状植物可以引导人的视线上移, 而低矮蹲伏的植物则会引导人的视线下移。这处技巧经常用来引导人们的视线离开或趋向某个特定物体, 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使用。

当重复使用某种形状时, 一种要素秩序被导入该景观中, 一种重点或结构却可创立。然而, 如果过度重复使用单一形状, 景观会变得单调无趣。植物景观的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的方式。剧烈的变化, 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 否则会导致景观的不协调。

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形态差别很大的植物在搭配时要慎重考虑, 比如香樟与水杉, 垂柳与龙柏, 种植在一起就会显得很不协调。有些植物由于形态比较特殊, 因则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 适宜单独配置, 如垂柳、竹子等。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 如大多数松树, 草类等。原则上, 形状越极端修剪的树木可以跟石雕一样醒目, 并且常作为独立的景致。特殊形状的植物, 如枝条下垂的树或枝条扭曲的灌木, 可以用来作为重点景致。

4 植物线条配置

几何线条与形状, 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 还不如就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因为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 所以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而避开难看的景致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 飘逸的效果。不规划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直线特性更多地用于建筑和特性之中, 如路基、步道, 通道。现在, 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 种植带的地面背景跟草坪的颜色与质霜降材料都不一样, 有时还特地用植物或其它醒目的材料镶边, 以获得强烈的线条效果。

5 植物质地配置

质地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细表象和整体气质的综合, 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视觉、叶、枝形态等的综合表现。一般来说, 粗糙的质地易于察觉, 能够远距离施加视觉影响, 但当近距观察时则丢失这种视觉效果;细致质地很容易混入背景之中, 不宜远距离察觉, 但是近观时, 则有许多有趣点显现出来。如果用细致植物做前景, 而用粗糙植物做背景, 植物景观会显得深远, 空间也显得更大。

从远处看, 它是植物的整体视觉效果。光与阴影的效果是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植物形态和线条类似, 植物质地过度一致会导致景观的单调。质地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 避免变化过于频繁。植物质地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在某些质地比较细腻, 空间又比较狭小的建筑环境中, 如高档别墅, 使用植物一定要十分注意。大量使用某些质地粗糙的植物, 如法国冬青时, 会降低别墅的气质档次, 而用空间也显得很压抑。另外, 两种搭配种植的植物气质质地不能相差太大, 否则会导致景观的不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 植物的气质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大多数植物学的气质层次会随着植物长大提高。落叶植物的质地还会随季节而变, 而常绿植物全年质地基本相似。硬质材料的质地一般不随季节变换, 并且选择面很宽。

现实中, 植物体或群体是上述各个要素特征的综合, 在进行植物元素取舍时, 必然会遇到各个要素特征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困惑。一般来说, 在解决交互作用问题时, 我们必须根据功能设计需要首先确定所选元素的要素特征的优先顺序。比如说, 在开阔地用于遮荫的孤植木, 形态大小必是优先的考虑顺序, 其次才考虑颜色或其它要互特征。

摘要: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从植物要素特征了发, 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 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 具有一定美感, 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植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对植物造景的功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绿化景观要素 篇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与布局也在发生改变,出现绿地被基础设施挤占、茂密植物影响通风采光和司机(行人)视线、绿地被行人穿越践踏、车辆乱停放等诸多问题。因此,运用合理科学、疏堵结合的改造方法,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完整性、兼容性、诱导性、参与性势在必行。

绿化景观作为视觉和触觉等感官美学意义上的概念,狭义的解读与“风景”同义。广义的景观即为文化景观,它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它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环境生态,包括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因素,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二是社会历史文化,包括蕴含于生态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行为方式等与人们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或街区的风貌[1]。

景观改造的宗旨是为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舒适、宜人的环境。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有关土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及对一切人类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分析综合,找到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对大地景观进行规划、维护、设计和管理,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类聚集环境12]。西安曲江新区结合辖区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点、文化产业定位、旅游景区特色等资源,实施绿化景观提升改造。

1 艺术感与实用性结合,创新型景观设计提升区域品味

为满足审美需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体现其艺术审美价值,即植物配置要遵循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的艺术原则,也就是植物配置的艺术性[3]。西安曲江园林景观作为现代时尚品质生活与历史人文精神契合的载体,不仅展现出古城新貌的外在城市空间构成,更折射出城市所隐含的性格与精神(见图1)。曲江新区在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作中本着“创意、节约、品质”的理念,巧妙运用和把握各类乔灌木在层次、季相及色彩上的变化,结合当地环境特点营造出简洁、自然、时尚的植物群落和丰富多彩的园林风景线。

1.1 打造城市窗口绿化景观,提升品质城市新形象

在绿化景观提升中,以大地作为画纸,通过“透、借、引”三位一体中的造景手法,打造与地域环境相融合的人文景观风景线。大地艺术对景观产生巨大的影响,表现在景观艺水化的地形、自然材料的选择以及思想的表达等方面[4]。

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出入口是各地宾朋了解曲江人文历史的第一道风景(见图2)。借助原有地貌,因势利导进行地形梳理,提取脸谱、丝路沙海、飘带、蝴蝶等元素表现历史、自然、生态内涵,围绕大转盘通往各条大道节点,栽植6组迎客松抒发古都西安喜迎八方宾客的情怀,通过地形梳理、苗水移植、园林景石、夜景灯光、台地塑造、雾化喷灌等方式,形成园林景观与历史文脉的呼应。

西安曲江新区新开门转盘周边景观改造以“复合式造型植物和彩色植物群落”造景为主,正面台地栽植造型油松烘托点缀景区标识,背面以丰富彩叶植物林冠线及灌木“书印”造型色块,寓意进入曲江便是打开历史的书籍,使优美的园林景观融入旅游与文化元素,彰显曲江新区的区域特色。转盘周边以高品质小区和商业服务区为主,区域内市政公共绿地的提升改造注重观赏性和实用性。在行人践踏严重的绿地上,采用彩色透水地坪和组团彩叶乔灌木相结合,通过四通八达的林荫印花漫道,将人行道和商铺门前小广场融为一体,方便市民停留通行。

1.2 创意景区节点提升,塑造高标准旅游环境

道路交叉口绿化景观是道路节点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是特别的“停留”景观,既要从属于整个道路绿化景观系统之内,又要区别于“行动中”的道路绿化,而这短暂的停留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园林艺术气质,充分展示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城市投资环境[5]。

曲江新区对辖区重点道路、开放式景区和繁华商业广场周边路段十字路口节点实施了20余处道路节点的提升改造(见图3)。从绿化增量、色彩丰富、植物造型、点石成景、彩色透水地坪等方面着手,在保证景观效果和绿化功能的同时,做到不遮挡交通指示标志,不影响行车通行视线,实现优化景观效果、增加生态容量、完善便民设施的工作目标,营造出“一节点、一风格、一处景”的道路景观效果(见图4)。为国际化大景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曲江国家级AAAAA景区更具“国际范儿”。

1.3 创造美化手段,树疤林道变艺术走廊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曾指出:景观是一种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很多自然的、生物的、文化的过程产生并互相作用。因此景观设计不仅是一门美化的艺术,更是一门解决问题的艺术[6]。曲江池遗址公园大草坪栽植的法桐和杨树,因多年西晒灼伤而腐烂结疤,通过巧妙构思,因疤制宜、因洞借景,创作了“疯狂动物城”主题树洞画艺术景观休闲区域,形成一个新型景观创意区(见图5),使小创意美化了大环境,吸引市民来此休憩游玩。

2 主题街景融入文化曲江,都市文化渲染人文气息

街景特色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象和城市个体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街景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社会的生活场景,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7]。曲江新区每年围绕传统节庆和主题文化活动进行街景氛围营造,2016年结合大唐古韵、丝路延绵文化符号进行街景花坛创意,主题街景有大雁塔南广场和开元广场主题花坛2 组,其他花卉氛围布置点位分布在绕城高速出人口、雁南路等主要道路共12个节点(见图6,7)。彰显了曲江独特的园林特色,渲染“都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都市更精彩”的发展主题。

3 做好海绵城市综合治理,创新处理城市绿化高抬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8]。低影响设施开发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狭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蓄水池、植草沟等。

3.1 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实施城市绿地综合治理

绿地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衰退,绿地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园林植物,其可塑性强,这种特点决定了绿地景观的日常养护非常重要。曲江新区在做好绿地景观日常养护的同时,在绿地“高抬土”整治方面,为减少因覆盖地下设施而产生的高抬土,创新管理措施,采用厚碳钢作为高抬土挡板,置石和花灌木栽植过渡硬质材料,将园林造景手法融入其中,形成简洁雅致的效果(见图8)。独特的高抬土处理方式,既能保障绿地有效收集雨水,又使造型效果别具园艺特色。

3.2 实施绿地小广场建设,打造优美舒适人居环境

城市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俗称“城市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风貌、景观特色等。绿化是城市广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合理的设计对维护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城市广场的内涵和价值[9]。曲江新区针对部分市政绿地损毁严重、商铺门前停车乱、主要出入口行人践踏严重等绿地现状,结合海绵城市绿地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的理念,在对雁南五路、雁展路等40余处小广场提升改造时,不仅栽植了高大的彩叶乔木和花灌木,还增加了透水地坪彩虹路、造型树、七彩糖豆景观、糖果座椅等园艺景观和公共设施(见图9,10)。融入人性化服务功能和景观效果,方便市民通行和亲绿体验。

3.3 创新性与节约型相融合,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引领环保建设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括4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10]。曲江新区注重绿地生态效益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倡导种植宿根花卉和适生植物品种,改善植物配置结构,实现节约型绿化改造。

1)小广场改造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运用起伏式和台地式处理手法对地形进行整理,景观挡墙借助台地从功能上分解陡坡,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效果;利用现有坡地高差设计了收集雨水的滞留塘、植草沟,从而蓄积利用多余雨水补充日后养护的喷灌设施。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整个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各个节点,并在曲江多个区域进行推广,成为城市绿化改造的“范式”。

2)采用常绿耐阴地被植物,改善草坪生长不良状况麦冬、八角金盘、射干等常绿地被植物具有节水、耐寒、耐旱、耐贫瘠、抗衰退、抗病虫害、四季常绿等优良特性,且栽植养护成本低、成活率高。曲江新区在改造树荫下、树池坑草坪斑秃处,采用各色耐阴常绿地被植物,依照树冠投影或树池坑形状栽植成流线型色带,改善绿地景观效果,形成自然流畅、高低错落的流线型绿地景观带。

3)优化区域生态配置,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根据植物叶、花、茎的色彩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带如七彩飘带,交相辉映,构成品质西安“更人文、更自然、更生态”的大景观形象(见图11,12)。

4)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实施立体空间绿化,因地制宜,推广屋顶绿化、墙面、桥体等垂直绿化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尽量保留辖区原有绿化高大植物,保留原有林带自然植物群落,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5)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消除林下空地乡土树种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为本地群众喜闻乐见,也能体现地方特色风格。充分使用乡土树种是实现创造“生态园林”的基本保证,是建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因素。曲江新区绿化景观大量选用西安周边园林乡土植物油松、银杏、桂花、西府海棠和市树国槐(见图13)和市花观赏石榴紫荆等,积极引种美国红枫、红花檵水、黄金槐、五角枫等彩叶植物,在绿地花坛、树下林地等区域见缝插绿,推广繁殖应用佛甲草、射干、麦冬等10多个节能型新优品种,有效消除林下空白地。

4 多元化创意丰富景观,打造舒适都市休闲空间

景观提升工程融合了新理念和新手法,运用环保型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在绿化栽培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植物做背景,选用多种彩叶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了低成本营造丰富景观效果的目标。在缓坡大草坪改造中,注意树丛的疏密,林相、林冠线(起伏感)、林缘线(自然伸展感)结合地形的处理,创造出整体效果舒展开朗且具有“流淌的绿色”疏林草地之动感,打造出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休闲、活动交流空间。

5 积极提升科学管养能力,培养良性城市绿地系统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最重要的是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是绿化工程的重要工作,须加强在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科学的方法合理进行养护,从而使城市绿化景观满足城市环境建设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曲江新区绿化管理严格执行《绿地养护检查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各区域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督查责任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检查监督的工作机制。

1)多层次巡查,实行无缝隙化检查监督。采取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的方式,层层落实,形成多位一体的检查监督机制。

2)运用经济杠杆,将检查监督与各施工单位的费用挂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3)充分发挥生物防治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使用国槐小卷蛾诱捕器、采用树体外插注药物、以虫冶虫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和清除化学农药对景区环境的污染。

6结语

回归自然、修复生态、传承文化,展现曲江新区地域文化景观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的宗旨。只有尊重曲江新区本身的自然和社会地域条件,在改造中使功能与艺术巧妙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地域人文景观,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传承和创新,使曲江景区散发更为迷人的魅力,提升文化旅游新区的宜居性、美誉度和文化内涵,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马晓.城市印迹——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邵力民.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武勇.基于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探计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J].现代周艺,2015(6):158-159.

[4]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分析[EB/OL].[2015-12-05].http://www.zhazhi.com/lunwen/sjlw/jgsjlw/109319.html.

[5]李智涛.道路节点绿景改造提升的探索[J].中华建设,2013(10):78-80.

[6]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的艺术,更是解决问题的艺术[EB/OL].[2007-05-30].http://www.doc88.com/p-1148775504783.html.

[7]张鹏.地域特色融入现代街景空间的设想——以朔州市雁门街景规划设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3):172-174.

[8]胡灿伟.“海绵城市”重构城市水生态[J].生态经济,2015(7):10-13.

[9]刘秦芳.城市广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1):240.

城市公园中生态景观要素探讨 篇7

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公园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城市外围的风景区相比,城市公园面积相对较小,在很多方面发展受限,但对于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仍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被称为“城市的肺”。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土地的利用可谓“寸土寸金”,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增强绿地、改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营造生态景观成为主流趋势,在设计上突出生态原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生态景观要素分析

2.1 地形

掇山理水是传统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在传统造园中,强调“师法自然”,地形设计体现出造园者的审美情趣和技艺,能够起到改善局部生态小环境的作用。例如颐和园的万寿山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的优秀代表。

与传统园林相比,在现代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中,生态学理论得到更为主动和深切的应用。地形设计将生态原则放在首位,在生态科学的前提下确定景观美学特征。地形是公园内植物和野生动物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有效手段,更可以通过自身形状和高度的多样营造不同的生境。富于变化的地形,为丰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为本土的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和生存场所。

2.2 水

水是公园生态景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城市公园中,水管理的好坏是评价生态景观优劣的一项重要标准。天然的小溪和湖使公园具备先天的优势,不仅增强公园的美感,还能够发挥良好的生态作用,有利于雨水下渗和洪涝保护,水体的缓冲地带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想场所。在没有天然水体的公园,通过建设人工池塘和湿地,也可以提升公园的景观,改善小区域的生态环境。人工池塘和湿地在美学设计上所受的限制较少,但自我生态调节能力较差,需要运用生态学原理精心设计,以确保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很多经验说明,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池塘和湿地能起到较好的净化水体作用[1]。

除了直观的水体景观以外,水的利用也是生态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运用低影响开发设计手段可以将对水资源的影响降到最小,采用区域降水管理法,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雨水渗入地下[2]。这些设计包括减少不透水层的面积,提高铺装的透水性,或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和结构代替现有铺装,将水引入有植被的区域,建设雨水园等,其中雨水园是很常见且经济实用的手段。

2.3 植物

植物由于美学和生态价值,是城市公园生态景观中宝贵的构成要素。除了给人丰富的感官享受外,植物还具有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营造生境、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与多年前园林景观中过分追求“新、奇、特”不同,随着生态理性的回归,多应用乡土树种已经成为生态景观设计者们的共识。乡土树种由于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态效益高、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乡土植物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是当地一项重要的文化特征,而现在对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应用还远远不够。在良好的生态景观中,应是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综合应用,而以乡土植物为主。

科学的植物配置是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是对本区域生态适应后形成的,群落稳定并且功能良好,模拟自然群落进行植物配置是个不错的选择。在综合的生态效益上,乔木的确好于灌木和地被,但这并不说明灌木和地被植物不重要。在城市公园中,灌木和地被植物往往营造出独特的生境,为公园创造美学价值,丰富生物多样性。

2.4 野生动物

适度的野生动物可以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公园中的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等野生动物往往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营造适合部分本土野生动物的生境。某些昆虫如萤火虫和蝴蝶对环境变化敏感[3,4],其中本土的种类可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动物。对整个区域来说,野生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和补偿了生态环境。

区域生态景观在设计上应该有意识的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首先要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的相关科学资料,包括本土的野生动物和迁徙的鸟类。在环境要素设计上,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特性,创造不同的生境。以鸟类为例,由于不同种类的鸟类筑巢的高度也不相同,所以丰富不同高度的灌木可以吸引各种鸟类筑巢。提高下层灌木的复杂性,还能够显著增加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5]。道路设置应尽可能避免从生境内部穿过,以保证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完整性。在边缘的设计上,尽量与周围环境的绿地保持连通。

2.5 景观风格特点

生态景观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自然性的景观风格特点。在城市公园中,生态景观不可避免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自然性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游客、安全及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自然性的理解上,设计者要把握城市公园生态景观与原始生态景观的区别。城市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娱乐、观赏以及教育等服务,因此,自然的生态景观也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管理,来满足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而不能完全按照原始生态环境中自然演替的模式。

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既要给人以优美自然的视觉享受,又要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除了植物外,某些材质也可以用于生态景观当中,提高观赏性的同时丰富生物多样性。例如,山石可以为喜欢阴凉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倒伏的枯木和死亡的树木也可以为鸟类和昆虫等野生动物提供优秀的繁衍场所。对于不同材料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生态景观的品质。

2.6 管理

城市公园中生态景观的美学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发挥程度与管理密不可分。公园面积有大有小,生态景观基础也不尽相同,管理对公园生态系统有直接影响。以植物养护管理为例,处于胁迫状态下树木,往往需要更多的维护和管理,从而加大能源消耗和管理成本,维护植物的一系列工作还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管理应该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提高公园管理水平是维持生态景观的重要内容。

由于公园承担的社会功能,使得公园内的生态景观不可能像自然保护区那样毫无人工痕迹。设计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其生态功能必定是有限的,管理应该在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寻求平衡。

2.7 科普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城市公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客所处的阶层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生活地域不同,对公园景观的感受和评价往往产生比较明显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和生活区域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游客更多的偏爱野性自然的景观,相反,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生活区域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游客很多更喜欢整齐、规则的景观。

生态景观在环境保护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应搭建公众参与和互动的平台,使他们深入了解并实践环境保护的理念。灵活的形式能够增强教育效果,可以通过科普牌示和画册向人们进行基本知识的宣传,也可以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对象的互动活动,让公众亲身参与和体验。

3 结语

城市公园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城市公园中生态景观能够实现并且发挥有效作用,需要精心的设计,细致的管理以及游客的自觉维护。设计者既要遵循生态学原则,又要满足游客对景观的视觉享受,二者缺一不可。管理者在对生态景观进行管理和经营中要考虑周全,协调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对公众的教育方面,应使公众充分地了解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并尽可能多地创造互动,激发公众的兴趣,自觉地维护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彭常福.浅析人工水池生态景观设计及水体净化[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3):40~43.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4):6~9,16.

[3]房丽君,关建玲.蝴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3):399~406,311.

[4]王郡明,梁醒财,罗佑珍.萤火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5):576~580.

绿化景观要素 篇8

自然的造化使植物禀赋了特有的生机与内涵、坚韧与高洁、风韵与雅致, 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气象万千的植物形态、丰富多样的植物类型, 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创意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把植物的造景艺术展示给人们。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愉悦人们的感觉器官, 使人们在大自然的昂扬生机面前, 感受景观设计带来的靓丽与豁达、宁静与和谐。景观设计往往把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中, 使植物景观设计富有独特的魅力。植物景观设计某些方面来讲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 是时代价值观念的表征, 也是设计者个人审美情趣的有效表达。景观设计还原了人们对大自然母亲的亲近, 还给了人们享受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自然美景的权利。满足了人类心灵安稳、身心舒展的强烈需求, 迎合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自然山水、人文情怀的渴望和向往。自然界中的绿色草木、灌木、鲜花不仅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空间的作用, 还能给人们带来炫丽与震撼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 令环境赋予美学欣赏价值、生活使用功能, 也保障了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2 园林植物要素构成所在

植物要素是景观设计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 其中主要有高大挺拔的乔木、俊秀疏朗的灌木、登攀向上的攀援植物, 绚丽多姿的花卉、草坪等。自然界中植物四季变换景观, 多种形态、鲜艳的色彩、沁人心脾的芳香等均是造景设计的选用题材。将园林植物和景观所处的地形、地貌, 水体、建筑、假山、奇石等有机融合, 便形成了优雅的环境、奇特的景观。自然界的生物景观往往是动植物共荣共生、和谐相处的结果。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动物景观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规划中。

3 植物合理配置的造景功能所在

3.1 改善景观所在地的小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建造中, 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往往是景观的“主角”。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功能非同寻常, 十分丰富, 具有改善景观周边小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有较高的生态呵护功能。

3.2 提高生态维护功能

自然界中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提高了景观所在地的空气湿润度, 维持了局部环境的碳氧平衡, 吸收了部分粉尘颗粒、毒害气体, 有效洁净了空气, 净化了景观周边的环境。尤其是树木能更多地阻挡、过滤和吸附粉尘污物。除此之外, 还可防治噪声、消毒灭菌、夏可遮荫、冻可挡风。

3.3 美化景观的功能

自然界植物的加入, 能丰富景观建筑群体轮廓线, 为景观建筑的艺术效果着色, 丰满了景观的雅致, 提升了景观的美感, 营造了景观的人文美与自然美和谐的氛围。

4 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 合理组合空间构造景物景观

景观设计可以将自然界植物的遒劲与阳刚, 纤弱与妩媚的个体之美、任性之美浓缩于一身, 这是景观设计中最大的看点。而自然之美, 可以丰富园林色彩, 地域特色可以赋予景观以人文特质、文化观念、审美情趣, 这也正是景观设计者用心所在。园林设计采用植物造景为主角, 充分张扬植物特有的靓姿、美色、幽香、风韵等给人以视觉、味觉美感的强烈冲击。采用诸多造景搭配、和谐过度、自然多变等艺术形式手段, 可以巧妙地组合出园林优美的景观空间, 构造出园林之美的经典之作, 比如“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的雍容华贵之美,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的秋季悲壮之美。

4.2 四季之美浓缩景观之中

季相的更替造就了万物的新陈代谢、此消彼长。万千植物的枯荣变化表征了季节的更替, 植物芽的生长、花的开放、果的成熟都有其特别的美孕育在其中。景观植株的变换就可以使人感慨人间季节的变换, 感叹四季的大美, 可以浓缩在园林景观中。

4.3 巧妙利用植被改观地形、装点山水

利用植物大小、高低不同, 巧妙地搭配可以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换, 改观地形, 覆盖地表, 填充园林空间空隙。在假山、叠石及各中水面之中, 亭、廊、轩、榭之间可用植物来衬托风景, 顶起山水的气韵, 可以让山华、水秀、亭媚。园林设计可以巧用植物线条的质感、色彩、形状的强烈对比, 让植物的韵律感充满在景观之中。

5 结语

植物的巧妙利用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 调节景观的格调。烘托升华景观的人文价值, 利用植物的“写意创作“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 真正达到“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的神奇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昌.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9)

绿化景观要素 篇9

一、目前滨州市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居住区的绿化要求只有对绿化率的指标规定, 对于具体的绿化设计缺乏详细的要求。十年前滨州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地+场地”的小区绿化模式, 之后虽有所改进, 也只是强调绿化覆盖率的提高。

滨州市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的居住区建设中, 绿化建设主要采用散点模式, 通过集中的公共绿化和分散的组团及宅旁绿化来达到绿化率指标。由于这一时期的住房以福利分房为主, 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建设和维护管理都需要较大的投入, 绿化设计既难以得到重视, 建成后的绿化效果和景观质量也难尽人意。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住房制度的变化, 使滨州市城市房地产业有了迅猛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房地产业的激烈竞争, 使得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并出现了“花园式绿化”、“生态绿化”等设计标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和评估标准, 在实际设计和建设中绿化设计的形式及质量参差不齐。

对比国外居住区绿化设计曾采用的“哈罗模式”、“昌迪加尔模式”、“城市公园模式”等, 限于居住区的条件和规模等因素, 滨州市的居住区绿化则一直采用散点模式, 按照居住区公园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的等级分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滨州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渴望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 对绿化的要求也开始向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度发展。因此滨州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 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 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环境。

二、滨州市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对滨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绿化设计的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 因而对绿化设计的要求也逐步地提高。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因此, 居住区绿化应从绿化的作用出发, 遵循绿化规划原则, 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 满足功能需求。

(一) 功能与形式统一

绿化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的居民生活习惯、不同的户外活动要求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 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二) 设计需经济实用

居住区绿化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尽量减少土方工程。现在滨州市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跟不上, 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 因此需要选择既适合滨州本地环境又可以粗放管理的树种。

(三) 美化环境

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 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 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 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和谐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在统一的形式中求得各个部分的不同与变化, 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四)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居住区绿化以满足居民生活, 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 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 设计、营造与滨州市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绿化环境。

(五) 以人为本

居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滨州市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 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

(六) 适地适树

居住小区房屋建设时, 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 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导致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应选择耐贫瘠、抗性强、可以粗放管理的乡土树种, 结合种植速生树种, 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此外还需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 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 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手段的运用。

(七) 合理地组织空间

1. 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 空间中封闭部分可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 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氛围。当人在流动时, 分割的空间可起到阻挡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出人所需的空间尺度, 丰富视觉效果, 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 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空间,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cm-60cm时, 空间还是连续的, 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 没有封闭感, 但空间是隔开的。当分割体高度在0.9m-1.7m及以上时, 视线受阻, 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 封闭感增强。

2.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 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 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如下:

第一,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作为分割物时, 可利用在分刘物上留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独立, 让人们有场所感, 又与外界联系紧密, 相互渗透。

第二,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 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 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 使空间具有远、中、近三个层次, 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花架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 通过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通过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分割成不同的庭院, 可打破楼群“一字形”、“行列式”的呆板布局, 形成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 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八) 利用自然景观, 体现绿色

为提高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 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整个小区要以自然植物景观为主, 增加整个空间的绿化量。同时要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 还能为低矮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生态条件;高大乔木的树荫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绿化要实现多样性, 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 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 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让居民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

三、总结

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景观绿化设计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色空间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领域, 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 2001 (5) :19-20页

[2]袁栋.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J].城乡建设, 1999 (8) :25-26页

[3]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上一篇:PDCA循环管理下一篇:岩基固结灌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