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024-08-21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用9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1

金宝贝助力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发展

随着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与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探索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10的研究及客户实践,对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成效。

1、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利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畜禽粪便饲养蚯蚓,以蚯蚓为饲料养殖鸡、淡水鱼、甲鱼等,蚯蚓粪还可用作为优质有机肥肥田,提高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种植—养殖—发酵床—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进行畜禽养殖,发酵床将畜禽粪便直接分解为无味、无臭、可供畜禽食用的有益菌群,能使畜禽肉质达到生态养殖标准,另外废气的发酵床垫料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可作为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质量。

3、种植—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利用金宝贝沼气发酵剂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沼气可作为农家生活必需品使用,例如使用沼气代替煤气、天然气等,或利用沼气发电。沼肥作为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肥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随着国家各种关于畜禽政策及环保政策的出台,可见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发展以成为必然趋势,而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种植养殖的研究及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也为了给未来子孙留下一片蓝天白云,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金宝贝生态种养循环模式中来。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2

黄骅市常郭镇西排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 有种植食用菌、蔬菜的传统。过去, 菌菜种植以农户为主, 分散经营, 由于经常喷农药、施化肥, 产品品质不好, 市场价格不高, 销路也受到影响;购买食用菌肥料投入很大, 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来, 黄骅市农业局积极扶持该村以食用菌、蔬菜为基础, 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 探索发展“沼—菜—畜”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利用沼气生产的沼液、沼渣为食用菌、蔬菜提供肥料, 提升菌菜品质, 壮大当地蔬菜产业。

从2009年开始, 利用新能源沼气项目, 补助西排村进行大型沼气站建设。沼气站经过两期建设, 现在已有5个产气罐和1个储气罐, 满负荷运行每天能产沼气1 000m3, 全村260户村民都用上了沼气。这些大沼气罐, 一年要消耗秸秆1 500多t, 村民用秸秆换沼气, 每500g秸秆卖0.4元, 平均每天做饭只需0.9元, 村民卖两车秸秆就够一年的沼气费了, 如今昔日房前屋后的柴草跺不见了, 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 村容村貌大变样。更重要的是, 沼气站的建设不但让村民结束了用柴火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 而且沼气站产气过程中产出的“废物”都是菌菜种植的“宝贝”。沼渣是上好的肥料, 沼液有很好的杀菌、抗病虫害的作用, 既降低了生产成本, 又提高了蔬菜品质。以前是买牛粪掺玉米秸秆来发酵种蘑菇, 一个棚光买牛粪就要花去近千元, 现在利用沼渣当底肥, 而且用沼渣种蘑菇不用发酵, 出菇后用沼液作为叶面肥喷洒在蘑菇上, 节省了肥料, 提高了蘑菇的质量和产量, 用沼液、沼渣种出的蘑菇和蔬菜, 村民们形象地形容像吃了奶的“小牛犊”, 一个劲地长, 更重要的是, 真正实现了“无公害”。旺季时, 一个棚一天产出的蘑菇就能卖1 000多元。

为了更好地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促进菌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010年西排村成立了绿润种植专业合作社, 实行股份制, 全体村民每人都持有2 000元的股份, 并还可以投入1万~10万元, 成为大股东。合作社统一建设了200亩蔬菜大棚和5万m2食用菌大棚, 并注册了“福润发”品牌, 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 所种植的菌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这样一来, 在保证食用菌、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同时, 也使销售渠道更为畅通。

在扩大菌菜种植规模的同时, 黄骅市农业局积极帮助该村引进农业项目, 延长循环产业链:先后引进种植了双孢菇、白灵菇、金针菇、灰平菇等高效益的食用菌品种, 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2012年, 种植户张福堂试种了一棚白灵菇, 他算了一笔账:每个菌袋约含0.5kg干料, 出菇0.3~0.35kg, 按出菇时平均价24元/kg来算, 每个菌袋除去3.5元成本 (不除人工) , 可获纯利3.7元, 一个棚4万个菌袋, 就可获利10万多元, 效益非常可观。

2012年西排村投资100多万元, 建成了占地40多亩的食用菌果蔬批零市场, 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培训专业人员, 建起了食用菌果蔬检测站, 对生产出的食用菌果蔬进行检测, 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同时, 为延长菌菜贮藏时间, 修建了保鲜库, 可以有效调节菌蔬生产的淡、旺季, 畅通销售渠道。

2013年西排村建成了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 种植高品质小米、红小豆和小实玉米, 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种植, 确保杂粮品质的绿色、环保和安全。投资60万元建设杂粮加工厂, 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设计自己的品牌和包装, 走高端礼品路线, 开辟杂粮销售专柜和京津高端消费市场。目前, 1 000亩的杂粮基地即将迎来丰收。

冬枣林里放养“生态鸡”, 现有4 000多只散养土鸡, 产出的鸡蛋“论枚卖”, 每个2元, 供不应求。鱼塘和养猪场正在建设中, 并且修建了沼气罐, 猪的粪便可以“废物利用”, 建成后预计生猪存栏1 500头。

经过几年的努力, 西排村形成了生态养殖、高效种植、绿色产品生产三大产业, 形成“秸秆、粪便———沼气、沼渣、沼液———发电、燃料、菌菜、肥料———生态养殖”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已使西排村摆脱了农业种植靠天吃饭的局面, 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必须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机结合, 科学使用农业生产资料, 形成上下游产品和废物再利用循环链, 既减少农业向系统外输出污染物, 又能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增值、产业增效, 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农村经济。西排村充分利用沼气建设, 发展菌菜种植、林下无公害养殖、小杂粮种植, 形成了农业循环生态产业链, 正契合了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要求。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3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详细介绍了赣榆县生

民欢迎。

三、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的再生利用、深度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改良土壤、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永绪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赣榆县在生態循环农业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发展模式。笔者对这些形态各异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归纳分类,大致有以下六种发展模式:

一、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植物生产一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连接起来。通过沼气发酵来处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不仅治理了环境污染,而且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照明、储粮、保鲜、发电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和沼渣,可以种粮、种菜、种果、浸种育苗、饲养畜禽、养鱼等,起到改良土壤、提高生物产量和质量、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作用,从而实现了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赣榆县近年来新建的4万多户“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和规模养殖兴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都是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利用发展模式的具体运用。

二、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通过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特点,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了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等。如2010年我县“麦一玉米一菜、”“玉米一西瓜—棉花”等旱地立体种植模式面积达10万多亩;“金水梨一麦/花生”等果园立体种植模式面积也达到2500多亩。

二是立体养殖型。包括陆地立体圈养模式、水体立体养殖模式。如我县海头、柘汪、宋庄、罗阳、欢墩、塔山等农业综合示范园,建成精养水面30000多亩,岸上养猪、水面养鸭、池中养鱼,形成立体生态奇观。

三是立体种养型。如在稻田或耦田内养鱼、养虾、养泥鳅、养河蟹,有的在稻田内种植绿萍后再养鸭或养鱼。此种养殖方式全县较为广泛,2010年全县水田立体种养模式面积达到了10万多亩,其中城西镇、墩尚镇“稻鸭共养”、“稻鱼共养”、沙河镇的“猪一沼一菜”、塔山镇的“四种四养四过腹”沼气生物链模式,深受农

该模式主要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以工补农、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如赣榆县沿海乡镇的海产品、班庄、塔山等西部山区的果品以及沙河镇蔬菜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了此种模式,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发展模式

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也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赣榆县各乡镇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的新途径。如用农家肥、沼气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现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五、清洁能源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目前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是赣榆县近几年积极实施的“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推广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已达到60%以上,县城几乎达到80%。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清洁能源,还增加了收益,农民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六、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生态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的设计融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区。它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融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与环境保护为一体,通过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该模式主要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构建集农业种植、养殖、农业观光、度假、食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发展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新需求的生态型、科技型观光农业,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如我县厉庄镇大樱桃观光农业生态区、门河镇万亩药材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城西镇花卉、墩尚镇万亩泥鳅养殖等,由传统的蔬菜、粮食生产转向集蔬菜、瓜果为主体的观光农业,并由此带动了餐饮、娱乐等相关的产业发展。

事实表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参考文献

[1]程序,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中国生态农业学校2009.17

[2]王莉芳,浅谈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及农业节能减排的措施,中国科技信息,2008(23).78-79

[3]邓良伟,规模化猪场类污水处理模式,中国沼气,2000.19(1):29-32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4

生态循环利农业示范园,是一个生态链接式的资源循环利用型的农业示范园。是以蓄热型地上燃池低温地暖系统作为系统的供暖方案,以秸秆等生物质能为主要能源。以不受季节影响的、全天候的、绿色的、无农业废料的、新型的养殖场和温室种植场为中心。结合当前秸秆回收压块技术,大骨鸡养殖技术,网上发酵床养殖技术,牧草等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发酵隧道技术,生物发酵肥技术,草腐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成熟的农业技术,建立的链式的、立体的、环保的、可再生的、综合循环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农业示范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为最终目标。

农业示范园的特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品品质,保持生态平衡,全民参与并受益,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示范园农业资源的原料来源和农产品:

其中农业资源的原料包括:本地生产的粮食,牧草蔬菜瓜果,秸秆,动物粪便等。

示范园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本地大骨鸡、肉鸡、蛋、蔬菜瓜果、蘑菇等。

示范园的次要产品包括:燃池用燃料块、生物复合肥、蔬菜瓜果育苗、蘑菇菌块、菌棒等。

1、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能够年出栏10万只商品大骨鸡肉鸡的农业示范园,初步树立一个纯种大骨鸡的品牌形象。示范园依据养殖场的规模和能耗,设置燃池供暖-新型温室养殖场20座和燃池供暖-新型的温室大棚60座。温室大棚包括:燃池供暖-发酵隧道型温室大棚40座和燃池供暖-出菇房型温室大棚20座。

温室大棚种植牧草和蔬菜,提供部分青饲料。养殖场养殖大骨鸡。温室的发酵隧道和出菇房,利用养殖场的剩余废料(发酵床鸡粪发酵料)和秸秆等生物质为主要原料,制作成蘑菇栽培基料,进行蘑菇生产;利用秸秆、蘑菇剩余废料和燃池草木灰等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复合肥。示范园形成生态链接式立体循环经济。

约需要占地200亩。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周期3-5年。

2、建成后产能和效益。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可产生收益800-1400万元左右。其中:

 燃池供暖新型温室养殖场养殖大骨鸡。采用网上发酵床、半牧半养的周年养殖方式养殖。年可出栏10万只成品肉食大骨鸡,产生收益600-1000万元。

 燃池供暖温室种植区共80亩,可周年生产青饲料320-480万斤。相当于64-96万斤全价料。可节约256-384万元饲料费。

 燃池供暖蘑菇出菇房房20栋,可年周年生产蘑菇600-1000吨,其中用于销售的一级商品菇500吨,产生收益100-200万左右;剩余的次品菇和蘑菇残渣等残次菇500吨左右,可加工成鸡饲料(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节约200万元饲料费。 燃池供暖发酵隧道40栋,用于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利用秸秆、动物粪便、草木灰、蘑菇基料渣等农业废料生产蘑菇发酵基料和生物有机复合肥。具有无害化处理秸秆5-7万亩的能力。产生收益100-200万左右。

3、建成后对周边的影响

 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具有无害化处理耕地产秸秆5-7万亩的能力,它就相当于一个高效的秸秆无害化处理厂,把周边的秸秆一部分加工成燃料块通过燃池加以利用,大部分通过发酵隧道腐熟,最终加工成生物复合肥还田。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对周边农户卖粮难的问题,起到缓解的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需要消耗雏期全价料20万斤,中鸡混合料63万斤,大鸡混合料165万斤。其中玉米为饲料主要原料,按占比例80%计算,需求180万斤左右,约1500亩耕地的产量(亩产1200斤)。对周边农户卖粮难的问题,起到缓解的作用。

 对农户的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需要消耗牧草1000万斤左右。其中园区自产30%左右,还有700万斤需要约350-400亩耕地种植,这将通过和周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租用或合同农业等方式解决。

示范园建成后,还可收集利用周边地区的养殖场的粪和秸秆,腐熟后制成蘑菇栽培基料,可提供500万袋以上蘑菇菌棒,菌棒将出售给周边农户用于蘑菇种植。让农户在土地上的收益成倍增长。对农户的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建成后,示范园本身也需要长期和临时用工。示范园可提供工作岗位,90-200个,其中长期工作岗位包括:秸秆加工方面10-20人;养殖场40-50人;温室大棚20-30人,生物肥、蘑菇栽培等技术及后勤人员10-20人。

还将对周边农业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市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促使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

示范园建成后,生产的生物肥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最终也用于还田。示范园将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扣除必要的费用,让农户得到实惠,增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当地农业逐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促使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

 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将以示范园技术、经济等实力做后盾,推广燃池供暖技术。与农民共同合作,逐步对农村住宅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进行改善和升级换代,使农民由个体经济向合作经济发展。这必将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庄河大骨鸡生态循环养殖项目

建设土地及环境要求

示范园约需要占地200亩。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周期3-5年。设施建设土地及环境要求:

1.园区土地面积:要求不低于200亩。

其中主要建设设施,包括(150-200亩):

燃池供暖—资源综合利用型养殖场:20栋,总占地约60-80亩。燃池供暖-发酵隧道型温室大棚:40栋,总占地约60-80亩。燃池供暖-生菇房型温室大棚:20栋,总占地约30-40亩。配套设施,包括(7-12亩):

秸秆粗加工场地及存放场地。占地约2-3亩。

生物肥菌种、蘑菇菌种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2亩。蘑菇菌块及菌棒生产、加工场地。占地约1-2亩。生物肥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2亩。饲料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亩。办公室和员工宿舍。占地约1-2亩。

2.朝向:要求为阳坡地,坡度小于20度。

3.环境要求:周边无污染,距离居民区不小于1公里。4.水源:无污染水源,水量充足。可打机井。5.电力:三相电,建设初期不小于30KW。

建成运营期不小于100KW。

其中:秸秆加工30KW;饲料加工30KW;生物肥加工及其它约50KW;

6.道路:可进出运送肉鸡的中型卡车。土地流转需明确事项:

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篇5

第一章 总论 一 项目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二)、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县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5万亩高产魔芋;1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20万吨年产量饲料厂;15万吨年产量生物肥料及液体肥厂;装机容量5000千w沼气发电厂。

(四)、项目总投资:初概算为3.5亿元人民币。其中:种植部分投资0.5亿元;养殖项目投资1亿元;工厂生产投资1.5亿元;沼气发电投资5000万元。

(五)、项目建设年限:本项目分两期建设五年完成。(六)、项目建设背景

l、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通过对粮食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由于畜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就业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始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的重点。未来一段时期,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小康户和新农村的摇篮,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2、城乡经济高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同时,我国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更是远远低于城市居民。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占人口60%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居民也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优质、卫生、方便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对畜牧业产生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这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3、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二、项目的规划:

本项目的设计规划是:以种带养,以养护种,以养发电,以养保厂,以厂育养,养再育林的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工程。具体规划设计如下所示:

1、首先是种:本项目规划种植5万亩的魔芋。根据当前本地成功种植的亩产量计算,每亩4000斤,合计年产魔芋10万吨,深加工后的芋渣约有50000吨可供养猪饲料。种植的魔芋有芋藤每亩约500斤共2.5万吨,是最好的有机饲料.再补充玉米和豆粕,一个20万吨有机饲料厂的原料就充足了。

2、有了年产20万吨的有机饲料厂,可建养殖年出栏肉猪10万头的养猪场。实行新科学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不喂食任何推长剂,实现真正的农家猪全部出口美国。

3、有了10万头的养猪场每天的排泄物便可建造一座储气2万立方的沼气发电厂,可装机容量5000KW的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够2个工厂使用。4、10万头猪每天的大量粪便经生产沼气后,废渣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经科学技术制作后成最佳的生物有机肥,废液体生产叶面肥料。所以建设肥料厂变废为宝。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顺利,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就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 滞后。所以农业的发展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滞后,农业科学技术化较低,立体化循环经济没有体现,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立体式种养经济,这不仅可以减少农业成本的投入,而且可改良土壤的现状,并直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很有必要。

二、建设条件:

1、地理条件

XX县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四周青峰环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水资源极为丰富,水质好。主要河流怒江,由南向北贯穿全县,全长144公里。全县有大小河流47条,县城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2万吨,供用水有保障。能在XX县建设以上立体化种养项目,形成集种猪繁殖、幼猪饲养、自制饲料供给、粪便沼气利用、粪渣种植农业,成为大型循环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循环链条,也为改善农村环境污染做出示范榜样。

2、生产条件:

土地:项目建设用地共700亩,其中养殖基地600亩(可租用 农用地使用20年),五个厂共用地100亩(工业建设用地经招拍挂获得)。

②资金:项目总体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由项目实施单位:XX县兴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筹集解决。

④生产技术:请贵州农科所和林科院协作完成,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种植方案(一)、高产魔芋种植

以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

1.由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每乡(镇)设一个由各乡(镇)选派人员担任管理,合作社直接与农户对接,公司与合作社对接。

2.公司负责全部收购魔芋产品和魔芋藤,价格按当时当地市场价收购。

二、养殖方案

1.由公司建好猪舍等一系列设施设备后,选择100户有能力养猪且有经验的农户作为专业户,分5个猪场养殖,每个猪场养殖1000头父母代猪进行自繁自养,达产后每个猪场年出栏商品绪约21000头,合计年出栏商品猪约105000头。

2.由公司垫支养猪成本给专业户养殖,并技术指导喂养,直至当批生猪全部出拦后,养殖户在10天内凭相关票据到公司财务 部结算。

3.专业户在与公司签订养殖协议前,需经公司技术培训7天,在培训合格后才能正签养殖协议。

4.专业户在签订养殖协后,需交纳合同履约金,金额按500头猪苗市场价交纳,在退出养殖时无损坏猪场设备时返还。

5.专业户凭技术部门每天的喂养要求清单到物资部门领取词料和药物,然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喂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选择的种植,养殖产品属我国居民日常生活品,市场需求旺盛。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猪肉在我国的消费量特别大,目前我国猪肉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养猪户存栏数的变化,这是由于没有规模化养猪场的保障而造成的因素。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政策的落实,生猪生产会逐步走向稳定,其市场风险会越来越小。

农业种植和林业项目的发展,始终是我国主导行业,国家在近年来连续出台了相关的支农扶林政策,特别是20 l 2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提出对农林项目的大力支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加大力度对农林牧畜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冷链等的重点扶持。我公司也想在种养项目中发挥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作用,把以上项目做好,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好向导。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美味的食品已是人们的追求,市场上呈现有机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 绿色有机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消费群体越来越大,需求空间日益扩大,但有机生态种养还属起步阶段,必须加快步伐才能满足入们的需求。

所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立体种养型、环保节能型的农林畜牧项目,对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有力的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符合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农业生态园循环经济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节约资源确立为我国新的基本国策,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经济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4000美元左右,由于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质性消耗为基础,因此区域人口以物质化为特点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将3倍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要求。消费水平和人口增长两者叠加,未来30年对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带来的压力可能达到现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公顷,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1.590的水平。而农业循环经济以经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纳入自己的发展机制之中,实现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双赢”,体现的是和谐农业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决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当前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收益,这在立体生态农业中显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其结果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l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动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论文范文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在生态养殖中,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该农场的种畜场,利用猪粪尿的污水养殖水生植物水葫芦和细绿萍生产出来的青饲料,构成污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粪尿水得到净化,达到了一个生态循环。

生态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企业对水源、土壤、空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养猪企业每头猪收益增加134.5元,其中还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猪论文范文率、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环保的、节能的、具有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多年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水生饲料为核心,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养殖模式,创造了美化、绿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光荣称号,是盘锦市重点生态旅游区。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眭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

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2、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盘锦市大洼县地区,农民对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大部分养猪户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中小学文化,而且也没有受过养猪的专业课指导,他们大多是按照老的传缆形势养殖,致使在农、眦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小户型养殖业发展困难

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农户或是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很难实行,生态养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术及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户型的养殖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对于这些要求无法实现。

4、农业土地资源有限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6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国的1/6,印度的l/2.而且,现有耕地中有2/3属于中低产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30%多。随着我国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盘锦市大洼县占地面积1683平方千米,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一点式密集布局方案建设,场区占地(不计场外道路、绿化等占地)约需3.4—4公顷,有相当比例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养殖小区占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发展一个循环生态养殖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障碍。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循环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一个自然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进程,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规范。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资源,环保等公共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向农民宣传时,可以向农民展示一些典型的示范项目,带领农民参观学习,并对农民进行组织培训,使农民了解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效益宣传,以可观的经济收益来刺激农民自觉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盘锦市大洼县农业办通过订阅信息、技术报刊,利用网络收集各类农业技术致富信息,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让农民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有了“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只有思想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盘锦市大洼县在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注重结合本地区特点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农业循环经涛列入当地长期发展计划之中,并就实施这一战略作了具体规划,这很好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制度和技术的双管齐下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也需要先进的技术保障。农业制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农业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依托。没有农业制度保障是不能创造出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没有农业技术支撑也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技术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盘锦市大洼县聘请种养殖大户、土专家,已成功举办了6期水稻种植、棚菜种植、畜禽养殖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到2000多人次,为该地农户科技备耕,科学种田送去了“法宝”。

4.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必须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尤其是在耕地面积比例不大的地方更要注意。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在资源利用方面就是一个典范,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在下一环节充分利用,成为下一环节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形成农业循环发展。

五、结语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7

1.1 自然生态养殖模式

生猪产业在为社会提供肉类产品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污水和废气等物质, 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当前规模养殖场的治理情况来看, 通过“自然养猪法”技术推广途径, 能够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 进而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聊城市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发展思路, 大力推广了“自然养猪法”这一生态环保养殖技术, 目前, 聊城 (东昌府区) 华林养殖有限公司、临清市佳霖生态养殖公司、阳谷景阳岗良种猪繁育场、东阿刘集秦皇堤养殖场、东阿康乐养猪合作社、山东 (冠县) 康乐福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等300多个养猪企业应用了该项技术, 有效缓解了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养殖效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 积极将这一技术原理推广应用到了其他畜禽生产领域, 努力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

1.2 有机肥料制作模式

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 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山东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近几年来, 该企业围绕着鸭粪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有效利用, 投资225万元建起了一处生物有机肥厂, 实施了《处理100方鸭粪无害化处理资源再利用项目》, 将公司肉鸭养殖基地产出的大量鲜鸭粪和宰杀车间每天产出的宰杀污物收集起来, 运输到公司的生物发酵场、发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后按照市场需求添加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原料, 经过造粒制成种植业急需的各种生物有机肥料, 即解决了乱堆乱放, 蛐蝇横飞, 恶臭熏天, 环境污染, 又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增加收入。技术路线是:肉鸭生态养殖鸭粪、宰杀污物收集→生物有机肥厂→发酵池→堆放二次发酵→筛选→烘干造粒→生物有机肥→种植业。该生物有机肥厂年可处理鲜鸭粪35000m3, 年产出生物有机肥10000t, 实现销售收入6100万元, 利税110万元。

1.3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

聊城市充分发挥林地优势, 突出发展林下养殖, 林下生态养殖已成为聊城市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譬如, 东阿县现有片林面积50万亩, 聊城市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引导发展林下养殖, 已发展规模养殖户167户, 养殖小区31个, 林下养殖存栏量占畜禽总量的20%以上, 年可实现林下畜牧业总产值1亿余元。实践证明, 林下养殖不但畜禽粪便得到了有效利用, 还具有五大优势:一是通风, 林下是畜禽生长的“天然空调”, 空气流通顺畅, 有利于气体交换;二是遮阳, 夏天林下和外界普通的自然环境相比低5~8℃, 在凉爽的环境下, 畜禽采食量不受影响, 有利于提高生长速度, 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饲养效益;三是节约土地, 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空间发展养殖业, 既解决了养殖用地问题, 又节约了土地;四是牧林双赢, 林下养殖可实现牧林长短结合, 优势互补, 林木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林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聚集在林下形成林下畜禽的“天然氧吧”, 动物排泄物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等又作为林木的叶肥及光合作用原料促进其生长, 两者结合, 相互促进, 可以实现良性循环;五是净化环境, 发展林下养殖, 把庭院养殖转到村外林下, 畜禽的粪便和气体不再污染村庄庭院, 保持了村容整洁, 同时还阻断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村民健康的威胁, 为公共卫生建起一道有效的防护屏障。

1.4 作物秸秆养畜模式

聊城市是国家划定的优势牛羊产业带和山东省沿黄畜牧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农业部认定为“鲁西黄牛原产地”和“小尾寒羊主产区”。大力发展草食牲畜, 把家畜养殖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 促进畜牧业从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使畜牧业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全市肉牛、奶牛、肉羊等食草家畜常年饲养量达到500多万头 (只) , 家畜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秸秆类饲料资源非常丰富, 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500多万亩, 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50亿kg左右, 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利用的作物秸秆达到12.5亿kg, 可替代饲料粮1.75亿kg左右, 充足的秸秆饲料资源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 特别是食草家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作中,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秸秆养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努力建立健全“秸秆经济”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1.5 沼气工程建设模式

该模式通过预处理池、沼气处理池、氧化塘等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 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此类处理模式投入大, 处理效果较好, 适合大规模猪场适用。山东阳谷华鑫养殖有限公司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目标, 在建厂初期就考虑到了粪污处理的问题, 在建厂的同时建造了1000m3的沼气池, 从饲养猪开始, 猪只粪便就得到了充分处理, 达到了零排放, 并且对产生的沼气充分进行了利用。阳谷景阳冈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按照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建设了污水处理沼气发电项目, 1500m3厌氧反应罐两座, 配有800m3干式柔性贮气柜一座及配套的集污池、调粪池、沼渣沼液池、锅炉房、配电室、值班室、化验室和沼渣有机肥车间等。目前, 已产生沼气72万m3, 每1m3沼气转化为1.5度电, 已发电108万度, 节约电费40~50万元, 产生沼渣沼液肥4.6万t, 供周边1500亩无公害蔬菜、花卉、果树种植使用, 形成“猪-沼气-无公害蔬菜或农作物”的良性循环。该企业是聊城市一家大型沼气发电成功的企业, 国家环保部、省农业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专家多次来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2 制约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畜牧业污染问题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各类畜禽每年的粪尿排泄量达到4324.17万t。另外, 一些畜禽屠宰加工企业, 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含有畜禽血液、粪便和消毒剂等化学药品的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后也会造成污染。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当前, 全市畜牧业以农户为单元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还占有相当比例, 即便是一些已经建成的规模养殖场 (区) , 也往往因资金、技术的缺乏, 生产水平还远未能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市按标准化要求养殖的畜禽存栏量占到总量的80%, 尚有10%左右的畜禽完全处于散养状态, 由此而造成的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和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等问题不容忽视。

2.3 养殖用地制约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畜牧业的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定日趋严格。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严重制约着生态循环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的发展转化。

3 加快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 增加设备, 完善设施, 强化各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建设, 提高监测检验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种畜禽、兽药、饲料、生鲜乳和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监管。严把饲料原料关、产品加工关和使用关, 切实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3.2 依靠科技, 提高质量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提升发展水平, 牢固树立“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新理念, 加强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提升全市117家种畜禽场规模档次, 加大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大尾寒羊、临清狮猫和山东细犬等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 提高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3.3 创新机制, 培育主体

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点抓好山东凤祥 (集团) 有限公司等2家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山东荡宇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省级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膨胀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生产加工能力。同时, 大力发展75家市级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使其成为产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 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的准入要求。

3.4 打造品牌, 开拓市场

用好两种资源, 开拓两个市场。加快国内品种开发、国外品种引进, 制定科学生产推进计划, 发展高档畜禽产品生产, 用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推动特色产品开发, 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名牌产品。

3.5 改善设施, 营造环境

竹园循环生态养鸡模式 篇8

关键词:养鸡模式:竹园循环

采用竹园养鸡、结合养殖基地内鱼塘,形成生态循环的立体模式,即种植竹园一园地养鸡一鸡粪肥园、养鱼一塘泥肥园一竹园培草一虫、草养鸡,形成鸡、鱼、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利用竹园养土鸡,园地中的青草和小虫作为土鸡的饲料,提高土鸡品质,减少土鸡饲料用量;利用幼鸡粪便养鱼,节省了鱼塘饲料成本;土鸡啄食青草、小虫,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鸡粪培植土壤,保障竹园长势良好。采用竹园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增加土鸡养殖数量,提高了肉鸡品质,又解决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改善了土壤肥力,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基本情况、产业规模、产业水平

桐乡市中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3月,为本市最大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8年来,按照《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要求规范运作,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20lO年重点建设了示范养殖基地,对品牌建设以及养鸡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扎实措施,实行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合理的内部机构设置、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建立的畅通的营销渠道,合作社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115万元,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 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高品质畜禽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合作社生产的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合作社生产的“中翼”牌土鸡、土鸡蛋畅销当地市场,在杭嘉湖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竹园循环生态养殖模式,进行养殖规模,利用竹园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减少土鸡发病率,减少药物用量,增加土鸡活动量,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

3.1 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桐乡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逐步调整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竹园循环生态养模式的建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调整了产业结构,符合桐乡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增产增收、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发展标准化农业的需要。目前桐乡市土鸡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生产设施简陋、养殖技术落后、品种改良滞后等问题,由此带来周围环境的面源性污染和土鸡抗病能力的下降,从而制约了土鸡和土鸡蛋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制约了土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桐乡市土鸡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需要。目前桐乡肉鸡以集中圈养、喂食饲料为主,品质较差,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鸡肉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竹园放养,增加鸡的活动量,食用竹园中的青草、小虫,并应用中草药防疫技术及中草药饲养技术,提高土鸡肉质,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养殖,走安全、高效、优质化路子,合作社的“神仙鸡”、“神仙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四是合作社非常重视标准化农业的发展,基地内鸡舍、围栏、管理房等基础设施完善,具备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合作社2010年3月至12月组织实施了桐乡市土鸡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以桐乡市畜牧兽医局、屠甸镇农经中心为技术依托,实施竹园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具备了实施的的技术条件;合作社建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饲养制度、防疫制度和财务制度,对饲料、用药严格把关,不管是苗鸡还是商品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六是桐乡市中翼养殖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靠科技与创新、实行规范运作,在农民增收、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桐乡市中翼养殖专业合作社2006年被嘉兴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验收;合作社注册“中翼”牌商标的2007年被评为嘉兴市著名商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篇9

产业布局初步规划

建设地点:海昌街道泾长村 规划面积:占地2200亩

目标要求:构建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围绕市场需求,重点生产高、中端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实行生产、加工、营销、配送一条龙产业化经营。

主导产业及规模:分牧业、种植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业四大产业区块布局。

1、生态牧业小区:占地面积:90亩,建设猪舍等建筑面积2.5万m。重点生产洋三元瘦肉型生猪,年出栏3.0万头,存栏洋二元母猪1500头,公猪40头。引进生物发酵床和美国AP公司水泡粪养殖污染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同时配套建设1200m大型沼气工程及连接生态种植区的沼液输送管网工程。绿化率不少于30%。

2、生态种植小区: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现代设施栽培面积50%以上,按种植种类划分为三个产业区:

(1)粮食(包括水稻、玉米、薯类、豆类)、青饲料产业区。面积750亩,以大田栽培为主,分3个轮作区块,并定期 32与设施瓜类种植区进行轮换。

(2)设施时鲜蔬菜、瓜类产业区。面积700亩,建设现代设施8m标准钢管大棚400-500亩,可移动简易大棚200-300亩(西甜瓜生产)。

(3)特色林果产业区。面积550亩,其中设施面积400亩,种植葡萄、南方梨、白桃等特色水果,使园区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8%以上。

3、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面积100亩。利用现有池塘、河道约50亩,建设垂钓等一批休闲观光设施。同时,建设现代设施栽培特色精品果园30亩,连栋大棚1万m,发展农业新品展示、参与体验、采摘品尝、生态休闲、农家餐饮等休闲观光农业。

4、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占地面积10亩。重点建设时鲜蔬菜、特色瓜果农产品保鲜、加工、营销、配送的车间、冷库等生产用房1500m及加工制冷等设备,以及饲料加工设备。

上一篇:黄山导游词作文1400字下一篇:拼音王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