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2024-12-07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通用9篇)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物流管理探讨论文

一、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绿色物流政策性的指引。绿色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让企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政府部门要构建绿色物流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绿色物流的约束,做好绿色物流政策性的建设。同时由于物流所涉及的系统十分广泛,而造成了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从而为绿色物流的运转增加了负担。

(2)缺乏完善的物流技术装备。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与国际通用标准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了物流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水平低下,影响了物流运输工具的高效性。企业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订单查询、货物跟踪和库存等物流信息服务也不健全。

(3)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国的物流教育是理论教育为出发点,缺乏大批有实际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企业对物流方面研究投入也微乎其微,使得高成效的成果甚微,物流人才紧缺阻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的进程。

二、循环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企业的绿色物流范围包含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零部件的供应、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废物后的处理等。因此,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绿色化。具体如下:

(1)首先要对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进行绿色评估,其次根据零部件的绿色性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从重视采购成本的观念向采购产品的环境友好度的理念转变,然后才去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

(2)企业的生产物流要向绿色化过度。以清洁技术为引导,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少的减少废弃物的产出。同时,对物流运输路径优化实现装卸的效率,从而实现物流生产活动的高效性。

(3)要实现产品的物流分销绿色化,必须保证分销网络有利于环保运输方式的选取,同时要保证物流包装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的重复利用。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建议

(1)加强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的作用。在政府的干预下,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对绿色物流发展提供贷款性的优惠、政策补贴机制,引导企业的绿色物流行为。政府也要对绿色物流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宣传,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企业从观念上对绿色物流带来的益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道路规则和停车规则规范,使物流的运输效率最优化。

(2)物流技术装备技术的规范化。物流技术装备的规范化与绿色物流的发展密不可分。用新的`物流标准代替陈旧的制度,完善不足的物流技术标准,修订不符合实际的物流技术标准,对尚缺乏的标准抓紧时间定制,从而使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术语、技术标准、物流运作和管理模式上的标准化,各项技术装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3)加强绿色物流化研究与物流人才的培养。设置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长期的专业教育与短期的培训相结合加强对物流操作、管理和相关的信息人员的培育,培育出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满足我国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的需要。按需求层次进行培育,使各行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均衡。同时,对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进行转配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人才的水平。

(4)废弃物循环物流的建立。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会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的层次。而废弃物循环物流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应该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联合,建立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循环物流体系。同时,政府对整个供应链废弃物循环物流的建设中,给予优惠政策和激励。

四、结束语

绿色物流为循环经济的一个环节,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循环系统。政府和供应链上的企业应该认识到我国发展绿色物流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物流管理政策,促进我国绿色物流模式的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指的是, 要在理清物流系统与外部发展环境之间联系的基础上, 把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帮助减少外部环境在物流系统的影响下产生负效应的物流模式。与此同时, 要想在产业链运行过程中达到资源节约与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就必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在物流业实现绿色化才能够使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

1. 农产品物流的涵义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系体的一部分, 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者这里运输到消费者面前之间运动的流动。把农产品作为主要对象, 然后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环节, 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价值, 还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最后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运动过程。同时这个过程还纳入与农产品相关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比如:原料采购;农产品供应和生产;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还有就是农产品的销售和回购等。而这些都是需要经过物流商流以及信息流、资金流连接供需主体, 完成相关实体运动的经济活动, 这样才能够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 同时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空间价值和附加价值。

2. 绿色物流的含义

绿色物流就是把现代化科学健康的发展观念, 如可持续、环境友好等观念渗透到物流发展和物流活动中。而这些发展绿色物流活动就是进行绿色配送运输;实施绿色有效的仓储与库存和绿色健康的包装;努力的做好逆向循环物流等一系列活动, 尤其在生态环境方面特别重视, 当前国内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利用, 这些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大大减少物流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要最大化的运用物流资源, 相关单位必须要做好物流环境的净化处理工作, 从而达到一个环境与物流健康绿色的发展状态,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还能够在生态环境物流系统效率上取得非常大的成效。

3.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涵义

农产品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 而且产量也是很大的, 其中包括粮食作物、畜牧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因此, 农产品物流的需求量也就非常的庞大。由于农产品的地域分布是非常广泛而又分散的, 为此必须在空间范围的规划和布局上做出有效的安排;农产品有很强的季节性反应, 因此农产品在保鲜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 同时还要在安全卫生等质量方面要严格监管。由于自然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的影响, 农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对物流技术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物流专业性强, 难度较大, 对绿色物流要求高。由于农产品生产是广泛而又分散的, 就造成了市场上的信息不能及时的互通,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 农产品物流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三、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目前, 山东省常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产自销型物流模式

自产自销型是指农户在属于自己土地上进行规划, 在规划好的土地上培育自己的农产品, 然后自己在市场上贩卖自己培育的农产品。在山东省不同的地方层级当前都还有农产品集市, 农户将自己在土地上培育成的农产品用直销的方式在集市上活动。这样的物流模式也是具有突出的优点的, 譬如, 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是比较少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进行信息沟通;生产者的销售收益兑现也是比较快的。但是还是存在许多的弊端, 如缺少农产品的配送加工技术;运用中农产品保鲜和包装技术等问题的处理, 同时还有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非常低的, 现有的物流覆盖影响范围也是比较小的。

2. 批发市场物流模式

批发市场物流模式是先后经历五个阶段, 先由农户种植生产再到批发市场、中间商以及零售市场进行销售, 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同时这也是当前的山东省农产品方面的主要运输模式之一。这种运输模式也具有它自身的优点的, 譬如, 物流半径较大, 辐射范围广。缺点是由于当前农产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层级的中介, 这样使流通运输过程中经历过多的中介, 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在不断地被抬高, 但是农户获得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地减少, 并且最终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必须花费更高的价格, 中间商克扣削减了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3. 第三方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是主导者, 要把农户、加工者以及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都联系起来, 同时还有农业物流运输的企业也联系在一起。在物流过程中, 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负责组织一系列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物流配送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交易成本低、信息化水平高的优点。但由于我国国内第三方农业物流发展是比较落后的, 同时这种模式在我国实践应用上也是少之又少。

4. 物流园区模式

首先规划好区域, 然后再按照划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产品物流链条, 在这些划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 要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在其进行合理的物流园区布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为农产品的生产、配送加工、流通运输和消费者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平台, 现货贸易、鲜切加工、规模大、服务集约化, 信息化程度高。缺点是建设过程缓慢。

四、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繁多, 每一环节都会增加物流成本, 而且从中克扣农户的利润, 就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情况来分析, 目前存在以下主要的问题:

1. 组织化水平低

山东省目前农产品物流主体众多, 包括了农业合作社、单个农户、涉农企业、销售地的批发商、产地的批发商、个体商贩、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小型连锁超市等。当前的物流主体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但是由于他们的专业程度低, 从而导致了组织化水平低。

2. 物流信息沟通不畅

山东省当前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上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信息不通畅。农户经营比较分散, 而且大多都是处在农村地区, 农户知道的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上反映的信息不对称, 并且信息的来源途径也是非常的单一。虽然部分农户也能通过农产品信息网上显示的相关信息了解农产品信息, 但多数信息是已失效的, 没有最新动态的更新;同时还没有风险警示的建立, 很难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

3. 物流环节多, 物流成本过高导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 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输配送成本, 还包括仓储和库存成本的增加, 企业对农产品先是进行配送加工, 然后再进行销售, 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成本, 从而使得产品的最终价格大大的提高, 导致“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五、山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模式的优化和选择

1. 发展农产品龙头配送加工企业

通过发展农产品龙头配送加工企业, 能够有效提高运输速度, 从而减少农产品流通所花费的时间, 具有时效性;一方面, 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产品在市场需求量影响下而产生的产品积压问题;另一方面, 配送加工等环节有效运行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 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要把电子商务模式应用到农产品发展中来, 该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物流中间环节太多, 减少了这些对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的影响, 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是一种简单, 便捷, 易操作的营销与物流模式, 能够有效的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成本浪费, 起到了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果。

3. 推进“互联网+流通”, 发展农产品智慧物流体系

要不断的加大在农村宽带方面发展的投入, 要鼓励工业品下乡活动、支持农产品进城活动, 这为农产品销售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提升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保证, 推广GIS、GPS等技术在农产品物流实践中广泛的运用, 同时还要鼓励推行在冷链物流技术上的运用, 增强冷链运输、城乡冷链配送等业务功能上的应用。

4. 大力发展“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的物流模式, 它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而且还能够使市场需求与农户之间很好的进行信息互通。超市可以帮助农户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引导和规划, 更重要的是通过配送加工、包装、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 能够有效的实现农产品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对接。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 同时还对山东省在农产品物流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于山东省当前的农产品物流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出了农产品绿色物流模式的优化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农产品

参考文献

[1]潘东静.具有模糊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05) .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再制造循环物流逆向物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1.循环经济的定义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篇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新农业科技,追求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重要诉求目标。

农业循环经济有效整合多种生态资源,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最优化组合,形成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为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生产经营品种创造良好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科技

许多国家都开始了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实践,但是大多数将其称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农业循环经济的外延要比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得多,后者仅限于农业生产本身,而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消费领域,甚至牵涉到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链的构建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1循环经济概念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在资源投入、生产、消费过程中,依照科技手段将生产资源进行生态化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进行循环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就是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型经营过程,循环经济则要尽量减少资源消耗,最大化保护环境,以最小资源消耗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循环经济特征

在资源开采时,提倡综合资源开发和回收利用;在资源消耗时,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时,关注资源综合利用;在废弃物产生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社会消费时,倡导绿色消费。

1.3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科学发展观,其创新性、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运行模式,要求用科学创新视角对待经济的发展,并将保持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技术指标。

2农业经济理论

2.1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又称劳动经济,是指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

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因为农业科技正处于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采用刀种斧砍形式开发农田,形成最早的农业经济,经过几千年历史演变,现代农业经济已经获得空前的发展,农业经济不仅体现在农业种植单一方面,农业养殖、农业水产、农业特色种植、农业生态旅游及农业科技等,都成为农业经济重要构成因子。

2.2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在实际应用时,一般被看作是生态农业。

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方式,保留传统农业经济经营经验,科学运用农业生产资源,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持生产环境的生态化,提升社会化经营效果。

要求将农业粮食作物和其他多种经济作物结合起来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实现横向联合,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综合利用环境资源,解决生态问题,形成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保持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农业循环经济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给广大农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还能够开拓农业生产维度,提升农业经济域度,确保农业经济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从不同维度展开主攻。

首先是加强生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注重生产环境保护,利用无害化生产技术,确保生产的生态化指数维系在高水平。

其次是提升经济效益,注重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普遍推广,提升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效率,保持农业经济效益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再就是强化保障措施的具体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能否获得预期效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齐抓共管,提升产业供销服务品质,提升经营效率。

2.3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其他农业企业经营技术等。

农业科技包含农业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化肥农药使用、生态农业及旅游农业等诸多方面。

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涵盖内容更为丰富,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生产等,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更迫切、更细化。

农业科技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拓展,以便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2.4农业循环经济科技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是指农业循环经济具体操作中科学技术元素的有效参与,整合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因素,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系统,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这个科技服务系统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代表新型农业发展方向,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舞台。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5

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增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先进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对于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

1.物流主体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高,其物流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而非个人;同时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例如美国的农场规模大,但农户仍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全国有150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农业联合会”,还有众多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又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发达国家,单个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组织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物流主体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能极大地增强其谈判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终端大型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且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众多小规模、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的一部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点。据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调查,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其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但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农民合作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率低,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截至2006年底,全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数为 3878 万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6%。

2.物流环节方面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渠道短、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物流管理水平较高。美国78.5%的农产品物流通道为“生产者—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只占交易总量的20%。

我国农产品大宗物流仍是“商物合一”,全国有70%-80%的鲜活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物流过程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这其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据农业部市场司调查,西红柿从寿光产地农户手中到北京超市市民手中,其物流通道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超市零售商—市民”。价格从每斤1.21元涨到3.8元,市民支付了较高的价格,而农民每斤仅获利0.167元。

3.物流技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约为4∶1,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 总 量 的 比 重 为 80%。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8∶1,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不到30%。由于经营链条短,我国大部分农民只获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

欧美国家进入冷链系统的农产品比例为85%,其果蔬产品实现了冷链物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仅为1%-2%。目前我国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进入冷链系统,80%以上的农产品物流仍是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造成水果蔬菜损失约20%-30%、粮油15%、蛋15%、肉干耗

3%。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上市之前通常进行严格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其包装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甚至礼品化,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销售,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农产品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甚至没有包装。

4.物流管理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理念新颖,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先进,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健全,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能对物流过程实施合理的、有效地控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自营物流仍占相当比重。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各自为政,各自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如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它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来,从事单一功能的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

5.物流设施设备方面

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形成并日趋完备。其装卸输送机械化水平高,仅粮食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为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强大。

我国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尚有部分行政村未通公路,一些地方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有的地方交通经常拥堵,尚未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性资产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运输主要靠敞蓬汽车散装运输,集装箱、箱式冷藏车供不应求。在储藏方面,通用仓库较多,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极为短缺,导致简易仓库储藏和混藏、农民分散储藏、露天堆放问题比较突出。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操作只能靠人工进行。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

6.物流信息方面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表现在:(1)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较高,信息意识较强,能较好地运用物流信息,例如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五位。(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各种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能方便地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信息。(3)批发市场发挥了信息中心的功能。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能发挥信息中心功能,可以实行按样品交易,做到商物分流。(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如德国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将各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置于同一个信息平台上, 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 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1)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运用水平低下。(2)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小。(3)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枢纽,然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更不用说发挥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作用。(4)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

7.物流人才方面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他们的物流从业人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据美国俄亥俄州大学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中的95%拥有学士学位,45%拥有硕士学位,22%的人获得了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荷兰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他们通过各种课程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重重严格的考核,拿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以正式从事物流业。

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物流教师普遍缺乏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物流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直接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也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尤其如此。

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一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覆盖范围,改变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更多的农户纳入这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中,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二是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支持其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切实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实现村村通公路,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达率,确保农产品通道畅通无阻。加大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建设,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环节的损耗,提高物流效益。

3.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研究

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自己的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与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改变过去那种散装、裸露销售的经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加工企业手中接过农产品,将它们直接送交零售商甚至消费者手中,能减少物流周转环节,缩短物流周期,节约交易成本,保持农产品的“生鲜”,有利于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物流水平,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激励物流环节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这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营销,还能取得更好的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降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从自营物流中退出的成本,消除国内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现代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障碍,营造全国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环境;二是整合原有农产品流通系统物流资源,加快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三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四是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5.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要突破传统交易方式,加快创新新型交易方式。努力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确立现代物流理念,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

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确立现代物流理念,了解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使之把物流业务逐渐从自身的生产和流通业务中分离出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应按照农产品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或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农产品物流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农产品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各物流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7.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户、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收集能力,降低他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二是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加强软硬件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三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有效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6

“循环经济”和“和谐发展”是近来出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两个高频词语,其中“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产出、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目的是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关注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所以在实施“和谐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在西藏尤其应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这不仅是由西藏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的,更是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牧业生产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农牧业人口比重较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0%以上,即使与西部其它省(区)相比,也明显偏高;虽然近几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第二产业很不发达,乡镇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农牧业生产是西藏农牧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1、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田基本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为农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中央及当地政府对农牧业生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以“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西藏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1990年~的间,已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5600hm2,新垦农田5200hm2,建立良种繁殖基地2133hm2,科技示范田7667hm2,工程造林7000hm2,新建苗圃672hm2,人工种草和草场建设2×104hm2。新增灌溉面积10677hm2,改善灌溉面积9867hm2,除涝面积hm2。

2、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据统计,全西藏生产粮食85万吨,人均300多公斤,全区就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3、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较为稳固,为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农牧业在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5%。

(二)西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如前所述西藏地区在农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农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农牧业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

1、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由于西藏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不严格、科学水平较低,使得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适当的农牧结构比例和较为完善的农牧结合模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西藏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西藏经济中占主导的是以生态为特征、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牧业,对西藏来说,在资源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只能阻碍西藏发展的步伐。

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及生态渐趋恶化。由于尚处于粗放的原始农牧业生产状态,产业化水平不高,未形成具有良性循环和增值功能的产业链,农牧业生产效益低,农牧区贫困问题仍很严重,在一些农业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草原低投入高索取,毁草造田,超载放牧,掠夺式经营,造成草原退化率不断上升,引起草地生态功能与生产能力的下降。目前,西藏现有耕地的1/2是不能保证灌溉或不能灌溉的低垦殖耕地;草场有近一半以上重度退化、1/10明显沙化,部分地区草场实际载畜能力已超过理论载畜量的1/5,致使鲜草产量下降20%~75%,可食牧草比重由80%降至30%;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严重。

3、农牧民劳动素质普遍低。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速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意识不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淡薄;区内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均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放慢了西藏和谐社会实现的.步伐。

4、农牧业生产组织及管理方式严重滞后。由于交通、信息不够畅通以及几十年来基层组织的相对松散,致使农牧业经济组织的微观单位一直处于与现代经济隔离的状态。畜牧业尤为突出,逐水草而牧、由牧择居的形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所以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高,政府的有关规划及服务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东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教训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后,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中,东部地区抓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20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却也形成了高污染、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造成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困境。目前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成本代价还在不断上升,东部的发展恰恰是步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东部地区的教训是:过度盯住眼前的发展,势必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如果等受到惩罚后才清醒,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来说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二)西藏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必须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首先,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西藏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西藏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

其次,是西藏特殊地位决定了发展农牧循环经济的重要性。青藏高原作为“江河源”和“生态源”的特殊地位,其巨大的生态价值以及在国内、东亚甚至全球的可能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巨大的基因库、全球气候的重要启动器、周边地区的固体水库与江河之源和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源与生态屏障等几个方面[7]。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地位,其生态功能远大于其生产功能。

最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去西藏的农牧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

,为构建西藏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西藏发展农牧循环经济措施的思考

既然明确了循环经济是西藏农牧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在当前轰轰烈烈地推进西藏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跨跃式发展中发展循环经济?具体目标和措施如何?这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传统农牧业、资源耗费型农牧业向生态型农牧业、资源循环农牧业转化。继续加大种养结合的比重,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农业内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投入的减量化,逐步降低农牧业的各类污染,积极推广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西藏农区的种植业可以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与种植业相互补充,可以由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动物粪便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

(二)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生态独特,具有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基础。因此,农牧业的发展应当瞄准国内、国际市场,追求特色、绿色、安全,将以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作为未来西藏经济发展的3个支柱产业之一。例如,青藏高原特有农作物品种-青稞,据有关媒体透露,青稞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它对抗拒衰老、延长寿命等,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和多方面的价值。因而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加之西藏自然条件独特,基本无污染,青稞作为“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极具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应当通过青稞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青稞的营养和保健内涵,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把西藏建成全国的青稞生产和加工基地,并将循环经济作为试点运行。另外还有高产优质油菜、专用马铃薯、优质专用小麦和荞麦等,争取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地位。另外,还有以开发虫草、松茸、红景天、核桃等系列产品为特征的高原特色康体农业,并集中建立一批国家认定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以锻造高原生态农业品牌。

对畜牧业则以循环经济发展原则为指导,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发展牧区畜牧业,稳定畜牧头数,加强对草原的保护,采取封育、移草、定畜等方法,大力推行草原集约化经营,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发展灌溉草场,多渠道增加饲草生产能力。高原特色畜牧业则应着重于牦牛系列产品的开发,瞄准国际市场。农区畜牧业可以饲料生产为突破口,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种植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场和增加秸秆利用率,使畜牧业发展重心由牧区逐步向农区及半农半牧区转移。发展“饲料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牲畜,调整畜种结构,适度增加藏绵羊比例,积极发展肉乳用牛和猪、禽,适当减少山羊和马属畜类,努力提高牲畜繁殖成活率,加快畜群出栏周期,从而大幅度提高肉类和酥油等畜产品产量,从而不断提高高原食物安全的保障程度。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

农牧民是西藏农牧业经营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农牧业的生产率及经济效益,必须首先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其对策主要有:通过扫盲教育、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场”、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经营管理者则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上岗等途径,提高企业家队伍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技术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和监督来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建设西藏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7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两个概念, 即何为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物流指的是什么?具体如下:

1. 循环经济意为生产资料可以重复使用的经济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将生产限制在一个封闭的圆之中, 只留下一定的开口, 供废物排出和新生产物质的加入。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将稀缺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从而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 绿色模式在初始投入上可能高于一般的经济发展方式, 但是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所强调的自然资源的低投入实际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可以这么说, 循环经济是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最优方式。

2. 绿色物流表明其是以绿色生产为目标的生产活动。

它绿色特点体现在:排放量变低、资源利用率变高、保护环境的手段更得宜。绿色物流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物品的流动, 更是整个社会对其生产活动的管理。

二、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细论

建立健全完备的绿色物流发展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工程, 单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完成此系统工程的, 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1. 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具有最为广大的社会资源, 最能够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因此政府的责任是巨大的。

(1) 导向舆论。政府要做循环经济理念的代言人, 利用好手中的话筒, 鼓励研究绿色发展模式的行为, 唤醒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给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发展平台, 不要过多的设限, 让他们的发展更加的自由。引导民间力量跟随政府脚步, 走绿色发展道路。鼓励人们不使用会造成污染的产品, 为绿色经济助力。

(2) 制定政策, 推动行业标准的出台。为了使得绿色物流的覆盖面可以更加的广, 我们就必须为绿色物流行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标准, 而在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 单纯一家企业很难作出这一标准。因此, 政府就必须承担这一责任。政府应该在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中, 更加的偏向绿色物流技术。而在组织标准制定时, 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来尽快出台具有全面适应性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

(3) 颁行法规, 规范市场运作。政府可以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出台相应的规章。在法规的推行过程中, 积极地宣传, 让物流企业了解现行的规范, 让他们依法办事。强调他们的行业自律并在行业以外给予监督。例如,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时, 就可以对物流企业进行一定的罚款,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 则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等等。而且其还能够使得政府管理市场的行为更加的有依据。

2. 企业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要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之下去推行绿色的物流体系, 那么就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因此, 我们要更加的关注企业自身的改变。

(1) 绿色运输。物流企业以货物运输作为主要的发展业务。在运输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 为了做到绿色运输, 则必然需要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在商品运输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鼓励企业使用运输利用率高的方式, 来减少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使用, 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2) 绿色包装。物流行业对于包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物流过程中物流公司必须保证运输货品的完好, 因此在包装时, 必须保证货物的安全。但是, 现在的通常采用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都对保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我们应该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首先, 我们应该区别化商品, 对于书籍等不易毁坏的货物就可以对包装进行简易化, 而对易毁损物品则保持原样。第二, 在包装中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塑料, 而采用可以再利用或者回收生产的材料。举例来说, 大量的塑料袋被人们随意丢弃很容易造成水的污染, 而且其还无法处理, 因此应该减少使用。第三, 提倡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例如, 对物流过程中, 消费者常常将包装盒等包装物品随意扔掉, 这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 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回收利用。

三、结语

物流业起到了沟通各个行业之间联系的作用, 这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必不可缺的。循环经济无法脱离绿色物流而独立存在, 绿色物流也没有办法空转。而在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时, 也必须动员社会各个力量的参与。当我们的政府做好政府的职能, 而企业又能够真正的从中获得他们所希望的利益, 那么我们的绿色物流体系终会建立。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利国利民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商品流通速度极快的今天, 物流业发展成为沟通不同地区商品交流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物流行业不断发展之中, 其在生产成本压力之下, 就必然也会追求产品的循环使用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以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发展为研究对象, 在初步阐释其内在含义的同时给予可能的发展策略, 以期给予绿色物流的可行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在物流领域的转型。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爱彬.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2012, 5 (1) .

[2]陈国铁.我国企业生态化建设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9, 04 (1) .

[3]郑国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3, 03 (1) .

[4]王琦.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及策略研究, 吉林大学.2008, 4.

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对策

一、 引言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破坏和供不应求,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难以支撑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2年世界各国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以来,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途径,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也要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以噪音、废气污染环境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如何认识物流活动在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现代物流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二、 循环经济的基本观点

1. 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在整个人类与自然系统或者说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体系中,人口与资源这对矛盾,成为发展的内因,在不同历史时期这对矛盾关系的发展,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当前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双增长局面,使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状况已经逼近自然“极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循环经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切实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循环经济的系统观。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循环经济要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谐和关系,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的能力。

3.循环经济的生态观。循环经济实质就是生态经济,它的出发点在于实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哲学角度看,生态作为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物质性是肯定的。以人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对以自然为客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相处,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生态价值。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看,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利用,并指导人类社会逐步走向节约型社会。从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看,是要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以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三、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我国绿色物流至今还停留在观念的水平上,离具体的实施还有相当的距离,和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现由单纯经济管理向绿色物流管理的根本转变。企业没有将环保代价计入成本中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还处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模式。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每年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没有利用的价值达500多亿元。我国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政府部门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不够。导致绿色物流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柱;企业对绿色物流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消费者还远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舆论压力来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行为有力的督导。

2. 中国的物流技术比较落后。真正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还很少,即便是那些专业物流企业,它们的技术水平与绿色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距。

3. 绿色物流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4. 中国的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常规物流发展还不健全,导致企业对绿色物流兴趣大、实施难。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企业在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伊始阶段就能够高起点实施绿色物流则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四、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对策

1. 树立绿色理念,强化绿色管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就会成为绿色物流发展的外在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形态,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要大力开展消费者绿色教育,使消费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有关绿色法规、政策,了解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推动政府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我国的物流管理机制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必须切实加强体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绿色改革加强绿色管理。

2. 加强绿色物流理论研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人才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发挥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学术优势,加强关于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其次,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绿色物流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相当匮乏,高级人才更是难求,许多企业的相关人员都是半路改行,难以在绿色物流的研究中有深人的发展。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全面进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迅速成为既懂得物流知识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如此,我国的绿色物流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3. 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一个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食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4. 强化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环节也是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5.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绿绿色物流。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的增加。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治理汽车尾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来减少污染源;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地理特点、交通网布局、资源分布以及产品生产企业情况的前提下,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开展共同配送,避免货物迁回运输,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此外,还应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减少交通阻塞,以提高配送效率。

6. 加强物流产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快建立公共信息文换平台,提高电子公路地图的精确性和盖范围,促进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各种文通运输信息,合理安排物流的路线和车辆,实现物流活动的快速、准确运行。其次,尽快统一和规范物流作业环节所使用的设备以及包装、运输、装卸等流通环节的行业标准,有效提高物流效率,减少重复、无谓的劳动。最后,政府应通过在资金、政策上的倾斜,大力扶持优秀本土物流企业,造就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带动物流绿色化。

参考文献:

1.杨世友.试论西部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经济师,2005,(7).

2.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物流技术,2002,(7).

3.王成.现代物流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四川省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研究”(项目编号:市社030)资助。

作者简介:王睿,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高军,博士,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军,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公司市场部经济师。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物流发展分析 篇9

【关键词】共享经济;物流;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共享信息资源的成本也更加低廉。如果是在过去,无论什么物品,资源每个人都希望可以独自拥有而不是共享提及共享经济,因此提及共享经济,或许会觉得不切实际。但是如今,随着Uber、滴滴打车等共享模式平台的相继出现,打破了人们对“共享”这个词的传统理解,虽然这类模式存在安全保障、监管等弊端,但带来的低成本,合理配置,低消耗是完全符合当代消费者的需求的。共享经济新时代的序幕正式拉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大批量人力与物资的行业,充分利用共享经济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是其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主流。

二、共享经济模式概述

(1)共享经济概念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 “协作消费”等,英文名称有“ sharing economy ” “ shared economy”“collaborative economy”“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等。是指一种能让服务、物品、数据及(人的)知识才能等资源信息通过网络搭建平台,构建具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其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整合线下的闲置或过剩物品或服务资源获取其使用权,对其进行科学匹配、优质共享,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产品或服务的供需,以达到双方的共赢,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共享经济模式

供方、需方与平台是共享经济模式的三大要素。该模式的理念认为,无论是时间、物品还是知识,只要处于被闲置状态,就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该模式要求,供方提供自己的闲置物品并愿意分享;需方发出需求信号,希望得到实惠的产品;平台则是充分吸引供需双方进行共享交易,并提供线上保障。

(3)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谈及共享经济,大家无疑会想到让“共享经济”一词风靡全球的Uber 和Airbnb。正因为有了Uber和Airbnb分别在出租车业和酒店业的成功示范,各行各业的共享经济新模式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践,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类产业,有力推进了产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以及共享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共享经济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1)共享经济模式在快递业的实践

人人快递是由四川创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借助新一代技术在快递行业中的充分应用而搭建的一个快递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人人快递”的APP,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该公司自由快递员,顺带一份快件则会有80%的酬劳费。就像打车软件一样, 确实非常便捷、高效。“无论您在何时何地寄件, 附近自由快递人即刻响应”, 一对一直提直送, 没有中转, 实现“智能寄件”“人人快递”创造了一种“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的新型快递模式。

(2)共享模式的理论可行性分析

对于物流业来说,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看似简单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七大功能,对各种资源要求较高,如何合理优化配置配置物流的大容量资源成了重要问题。

运输环节作为物流业务的核心。如公路运输环节,整个路线能否合理规划、运输工具能否合理配置,甚至是司机能否合理配备,都会影响整个环节的效率及成本。理想化的运输,货物种类大体一致的,来自相近的生产地,将要被送到同一个消费区域,又或者说运单总是大批量、少种类的,也就成了直接简单的定点到定点运输。然而,实际中物流公司总是要到不同的产地去揽货,然后根据运单要求运送到不同的地方。共享经济的理念运用致此恰好是一剂良药,特别是微小型物流公司能协同建立共享的平台,当生产商发货运输需求时,离需求地最近或顺路到物流中心的司机接到信息后,会去上门揽件,然后送到物流中心,大大节省了由于空载去揽件过程的人力、财力的消耗。

对于仓储环节,每个物流公司的仓库储货能力大小有别,加上仓库的货物周转时间不同,自然存在某些企业仓库利用存在剩余,在加上仓库本身的折旧,长久亏仓,带来损失是必然。在共享经济下物流仓储环节,一旦企业的仓库有空闲时,仓库的拥有者可以考虑出租仓库的部分位置给他人,而对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自己建造仓库的成本太高,他们便时时会选择租用他人的仓库,因此共享经济的存在是必须的。

共享经济下的配送环节,对于传统的快递业务来说共享经济必定是一种轻资产的经济模式,一个商家在平台发出送货需求,附近的有车人员接到需求后到商家所在处取货然后送至目的地。对于同城快递来说这是一种比传统快递更快捷也更节省时间的方式,对于异地快递来说,递送可以分段进行。杰里米·里夫金曾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以物流为例论证了这种方式:就物流互联网而言,传统的点对点和中心辐射型运输应该让步于分布式的联合运输。配送员到达卸货地,随后便接收一批待运货回程,这样大大减少了车辆返程的空载率,有效利用了资源。

共享经济下的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共享经济的实施的首要原则即是,要从一个开放的大平台上,获取相应的可保障的信息。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处理功能越来越强大。

(3)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

对于共享经济在物流业的推进,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资信安全问题;各物流企业在引用共享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供需双方的资格认证,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其次,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问题;由于引进了其他闲置资源,物流企业对外部来的资源要进行可调控的管理,特别是对共享人力资源的管理。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持续快速发展,催生现在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物流绝对是当今的主流。物流企业应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新机遇,在共享经济的新模式下不断创新,成长,通过物流共享模式形成资源整合,不断利用新资源创造新价值,形成新数据资源,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步跨进现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赵静 试析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2] 阮晓东.共享经济时代来[J].新经济导刊,2015,04(1):156-158 .

[3] 赵宇新.为什么共享经济将势不可挡[J].互联网周刊.2014,(22):21-23.

[4] 毛太田,陈能华.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实现途径[J].管理现代化,2007,(04):9-11.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下一篇:教师节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