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024-11-15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精选12篇)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1

循环经济是一种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提倡物质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及再利用、再循环, 形成物质、能量梯级和闭路循环使用系统,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运用生态、工程方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投入量, 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它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 资源利用最大化, 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 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网络。

安岳县位于川中丘陵生态区, 幅员面积2 689km2, 全县辖69个乡镇, 总人口154万, 耕地面积145.7万亩, 其中旱地73.31万亩,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境内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 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推动环境、资源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此, 从2005年初, 我县开始探索适宜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狠抓示范园区建设为切入口, 建立了多个示范园, 并以点带面, 大面积推广到各乡镇, 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

我县根据不同情况, 针对不同区域类型, 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研究和实施发展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是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穷困区, 重点是坡地治理和利用, 主要模式有坡改梯、山地“围山转”生态工程、“种养一体化”、旱地“集雨节灌作业”等;二是生态资源丰富, 主要有生态型“种养加一体化”,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 生态旅游, 观光农业模式等;三是农业主产区, 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开发生态型特色产品, 发展生态产业, 构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型技术体系;四是经济较发达区, 主要提倡“技术指导, 精品开发”。发展生态型设施, 观光农业, 绿色食品产业化开发, 高新技术应用工程等, 集横纵结构和农业内部各业的融合, 运用了农林复合型、农牧渔综合种养型、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利用型、农业生态恢复型、农村庭院型、畜禽粪便利用型和农作物秸秆利用型等发展模式。其中, 效益明显的有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水稻IPM模式、桑 (果) ———草———牧模式、旱地改造综合利用模式、猪———沼———粮 (菜) 和羊———沼———草模式等。

上述这些模式的应用, 快速促进了我县农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增长。具体体现在:一是消化了农业副产物, 控制了环境污染。安岳目前已建各型沼气池2.8万口, 每年可消化畜禽粪便39.6万t, 全县推广秸秆还田和覆盖6万亩, 可消化农业副产物2.9万t, 有效降低了空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减少了化肥的施用, 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循环经济示范区实现户平增收676.8元, 其中每户利用沼气作燃料节约购煤款54元, 照明节约用电费35元, 沼渣、沼液作肥料节约购肥款39元, 用农作物秸秆作青贮饲料节约饲料款209元, 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减少防病治虫用药增收节支166元, 实施秸秆覆盖节约劳力10元。在柠檬、通贤柚等大宗水果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猪、羊业家园等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增收的效益更加明显;三是把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 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美化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四是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各种资料的发放和多种农业技术培训班的举办, 信息服务的普及, 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改变了农民落后的思想状况。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性、可持续性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 在安岳县的发展中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和骄人的成绩, 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打造“川中农业生态强县”目标, 我县还将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 推进安岳的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加强组织和宣传, 深化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二是创新农业发展道路,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途径;三是以工哺农, 实现工业型大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延长产业链;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五是完善政策及机构保障, 加强项目领导, 落实专人负责,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培养新型农民, 在资金上完善投入机制,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通联:四川省安岳县农业局642350)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2

2011-11-28 16:

32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现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如下决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商洛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物质反复循环的闭合式流程,使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商洛经济总体上一直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以“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为主要特点的矿产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科技含量不高,上游产品偏多,下游产品偏少,产业链条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造成商洛发展缓慢落后的重要原因,更是制约商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商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既承担着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又面临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以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尖锐矛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随着商洛纳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我市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都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破解商洛发展难题、实现率先突破的重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生态立市、实现商洛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商洛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保护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持青山绿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立足实际,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局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商洛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6、发展目标。到2012年,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产业主要链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优化提升,现代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9%提高到30%以上;各类矿产资源的回采率、选冶回收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五大河流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为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以商丹循

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7、大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上下游产品链接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培植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8、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要求,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以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为导向,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加大钼、钒、铁、金、萤石等优势资源整合力度,精心规划建设一批既错位发展又互为依托的循环型工业园区。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配套对接,大力引进开发核心骨干性项目和关键性链接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发展。明确企业进入园区和产业集聚项目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标准,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防止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发展老路。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专业协作、清洁生产,形成企业间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和项目集聚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9、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根据我市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不同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特点,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大对“水、气、渣”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和生态县区建设。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环境和谐、高效集约用地的生态型村庄。大力推行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建立废旧物资回

收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无毒化新技术,提高绿色化程度。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党政机关要实行绿色采购,率先推广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办公用品。着力抓好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企业、绿色河流等绿色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四、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10、科学制定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全市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高起点谋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科学布局。统筹抓好新能源及电子、有色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黑色金属材料及制造业、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能源配套产业等七大循环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全市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着力建立符合商洛实际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为,形成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要将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项目建设。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再投入。着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12、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合作办好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鼓励帮助企业引入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科技和人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目录,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五、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

13、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市上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规划和协调,统筹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14、加强示范引导。选择对循环经济有显著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循环工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开展。

15、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16、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

内蒙古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篇3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资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循环经济彻底摈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环保思路“资源——产品——污染达标排放”是环境保护沿袭几十年的做法。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有很多弊端。而循环经济则是推进环境保护全过程,从废弃物的“末端治理”转向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制废弃物产生的“管端预防”为主,配合废物回收再利用和减量化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避免废物产生的机制,将使内蒙古环保的思路、方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2、循环经济以资源深度开发为主线构建产业群,延长产业链,彻底摈弃了目前以部门、行业分割构建产业状态

物质和能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这要求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同时又要求把不同类型企业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渣成为另一家企业的能源和原料。同样这种循环还可以在更广大范围内进行,如一、二、三产业之间,从而延长产业链,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内蒙古伊利、蒙牛的迅速发展,其实质就是立足于内蒙古资源的一种循环经济符;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延长的产业链也就意味着延长经济周期,面对市场经济波动时,由单纯政府干预熨平周期转向企业和产业内部的自动调节来抵御市场波动。

3、循环经济将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与环境安全性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充分考虑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再像传统工业那样把环境当作“取料场”和“垃圾场”,而是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护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生产中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4、循环经济明确了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解决自身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一种发展思路,其核心是找到一种更加有效利用资源的道路。循环经济的内涵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载体、途径。它使可持续发展由宽泛的概念落实为一种清晰、直观、具体可操作性的模式。

三、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1、循环经济型企业

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源在各个工艺间、各生产环节间的循环,达到企业内部的资源高效利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与环境成本。

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是自治区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产,取得良好效益的典型。集团以煤焦综合利用为纽带,将原煤精洗变成精煤用于炼焦,焦化生产的焦碳用于炼铁,原煤洗选后产生的煤矸石和煤焦、炼铁用的煤气用于发电和生产硅酸钠,炼铁水渣和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以水泥带动企业发展,以焦化、煤气发电降低水泥生产、铁成本”,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没有废弃的东西。黄河工贸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既治理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实现利税5005万元,2003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10894万元。

黄河公贸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只要引入循环经济模式,就能解决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这对于煤炭、天然气、稀土及其它矿藏丰富,能源及重化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内蒙古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一模式也可以推广到农牧区,建立循环经济家庭农场、牧场,在这一方面自治区已有非常成功的实例。

2、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着眼于组织结构创新,着力于园区内生态工业链建设,使上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成为下游产品的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园区的主体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需要的蒸汽,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给石膏板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炼油厂的脱硫汽供给电厂燃烧。这种生产模式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废物量的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内蒙古现有工业园区几十个,但相当部分园区内的企业并非有机的群聚,而是无机的杂合,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很少顾及,不能形成工业生态链,导致新设立的工业园区重入老工业园区生产——消费——污染的困境,因此,从这一角度引入循环经济在内蒙古显得尤为重要。

3、区域循环经济

区域循环经济是把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作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指导方针,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型企业,循环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循环城市等措施,使区域内生产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乃至整个经济系统最大限度地高效循环地利用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促使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目前,国家已开始实施区域循环经济计划,2002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贵阳市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城市试点城市,命名为“中国环保一号”项目。2003年9月,辽宁省召开发展循环经济论证会,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正式被国家环保总局确保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2003年11月,江苏省也正式把循环经济作为本省发展目标,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机制和框架。

虽然内蒙古与上述省份在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有几点是相同的:环境污染严重,依靠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等,因此,尽早启动区域循环经济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早规划就能早行动,在21世纪的两大潮流——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中,内蒙古才不至于被别人抛在后面。

四、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1、大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各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广大人民群众也要树立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思想意识。

2、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界、科研部门、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循环经济调研,就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和重点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在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研究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和启动机制,提出内蒙古发展经济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思路。

3、开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工作,在规划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循环经济首先应当在呼市、包头、乌海等大中城市和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工业园区企业进行;

重点领域是冶金、化工、发电、采矿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提出“三废”零排放、微排放、达标排放的具体要求,并且要随着内蒙古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增强力度;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制定工作。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4

1.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容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作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 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 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 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保护自然环境, 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相比, 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 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 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 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 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现代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是从源头预防废弃物排放和减少环境污染。

1.2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 发展循环经济, 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 资源利用率低, 环境污染严重。2006年, 我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发展循环经济, 可以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废物排放, 实现生产方式由高耗能、高排放转向低耗能、低污染, 从而缓解我国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 发展循环经济, 是倡导绿色消费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要求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更多地体现环保理念, 在居家、交通、购物、工作等各个环节都要努力节约资源, 减少生活垃圾数量, 实现绿色消费。

第三, 发展循环经济, 是转变我国治污思路, 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更多地遵循的是末端治理的原则。这种末端治理, 采取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这是一种被动治污的思路。这使我国环保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压力依然很大。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 2006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 比上年增加2.3%;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 比上年增加1.5%;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5.2亿吨, 比上年增加12.7%。发展循环经济, 意味着我国治污思路的根本转变。

2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 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 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此同时, 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 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的持续支撑。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8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 可节水580亿立方米, 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 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 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造纸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2000万立方米, 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只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 把经济发展和各种社会活动与居民消费都纳入到循环经济模式之中, 我们就可以做到资源高效率利用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和无害化, 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 对现有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 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 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3 目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 企业界尚未认识到末端治理的局限性, 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二是法规政策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法规政策之间存在大量的冲突和不协调, 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存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真空地带, 立法工作滞后。三是经济体制上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形势目前依然严峻, 行业垄断与封锁严重, 极大地限制了资源跨产业循环利用, 同时资源密集地区大量单株移植企业并没有发挥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 区域产业共生体系难以发展壮大。四是技术相对落后, 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五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4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 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强化政策导向, 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 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四是依靠技术进步,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发展循环经济, 涉及面广, 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以节水、节能为重点,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 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继续推进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的实施, 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活动。以循环经济的要求, 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特别是新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 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中, 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抓紧推动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工作。七是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指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素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5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能源是循环经济中“减量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是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关键一环.介绍近年来我市推广节能技术的做法,典型节能技术应用的案例,节能技术改造取得的成效,以推动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 者:官义高 作者单位:厦门市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0刊 名:能源与环境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2005“”(4)分类号:F061.3关键词:节能技术 推广应用 节能效益 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6

2.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上涨状态,我国的出口也出现了困难,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需的扩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扩展内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日前我国农村农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也较低,难以实现内需的扩展。通过财政扶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不利于我国本土农业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财政扶持,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的水平难以满足日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尤其是农田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不仅不能够满足农事生产,同时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用水。我国超过一半的农村地区没有较好的灌溉条件,灌溉条件太差,难以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十旱和缺水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且近年来北方的干旱程度加深,南方的洪涝灾害也愈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通讯设施也较差,运输条件落后,通讯难以正常进行,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农村服务体系缺乏

首先,我国农村缺乏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较差,不能够进行统一的生产前、中、后的配套服务,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匮乏;其次,社会化服务效率较低,服务组织的职工队伍能力、素质过低;最后,服务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供种、收割、防疫几个方面,难以满足农事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3.农业科学技术落后

首先,农村的农业科技较为落后,缺乏农业科技人员,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农业科技研发较少,我同仅有少部分机构专门进行农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再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研发出的农业科技成果仅有少部分转化为生产技术;最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部分,普及率很低,很多的成果转化后都没有应用到农业的实际生产中,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财政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大农村财政扶持力度

我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财政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高产的良种,加大农村农事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农机设备等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在财政扶持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补贴的信息传达到每个农民,明确补贴的日标,直接让农民从中受益,简化操作的手续,从而实现财政扶持的日的。并且针对性的对贫穷地区以及灾害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缩短城乡收入差距。另外,要对农村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重视存量和增量的整合,通过整合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整合的制度,宣传、推广并且监督资金的整合和使用,确保扶持资金的科学使用。

2.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要建设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等,确保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次,要提高农村科技研发和转化的投入,促进农村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通过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我国政府要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通过科技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在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农业企业联合、合作组织等形式,将科技与农业联系起来,引进并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升技术人员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

3.完善农村保险政策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通过保险政策来保护农民的收益。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以及农业再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方式来鼓励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社等农民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鼓励农民积极投保。同时,要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建立自然灾害等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农民进行特色、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围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确保我国农村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发展的财政扶持,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财政扶持既要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进行投资研发,不断创新并加大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要做好农业的保险政策,保障农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熙文,王汉鹏浅谈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卟中国经贸导刊,2009(21)

[2]李明顺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南都学坛,2008(05)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7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会议指出,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增强消费拉动力, 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 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 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 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 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8

山东省乐陵市按照“结构调整是主线、节能降耗是关键、环境保护是命门”这一总体要求,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完善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产业间大循环3个资源循环链, 建立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可持续消费体系四大体系, 推广生态恢复与重要环保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中水回用与污水处理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技术、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技术五项关键技术。

力争到2013年, 培育铁营、黄夹、寨头堡、杨安镇4个循环经济型乡镇, 新能源、循环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生物工程、纺织、食品6个循环经济型园区, 星光、三和、恒佑、德泰等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 实施生物质发电、废旧电器拆解、塑料颗粒加工、生态养殖等50个循环经济项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把乐陵打造成为黄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型城市。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9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 煤炭工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 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 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必须具有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战略思想。

要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必须在生产煤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利用资源, 做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 煤炭企业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引发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中央多次号召全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特别是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 加快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 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学。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这种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创造的财富越多, 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 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相反,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再思考Rethink、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修复Repair”的5R为基本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 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 尽可能大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 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二) 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循环经济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理念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再思考”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经济理论, 不仅要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 也要研究资源循环, 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 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 维系生态系统;“减量化”是指对废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 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指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再修复”就是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 也是创造财富。也就是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来通过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尽可能使废弃物资源化。对无法减少再循环再使用的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 并不断修复由于我们的生产而造成的污染与环境的破坏。从而使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

2、循环经济为煤炭企业开发提供了新的机制

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即“优化煤炭布局, 调控资源总量,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 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 加快煤炭科技创新,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因此, 进一步研究开发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研究煤炭产品的新用途及开采、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复用, 进而达到和接近循环经济模式, 可以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 保障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数量速度型道路, 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并在国债投资、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煤炭企业应当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使企业做到高产出、少排放、可持续,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二)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与规模经济相结合, 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 依据资源条件, 合理确定新建矿井规模, 重点建设大中型矿井, 限制小型矿井, 从源头减少煤炭占有量, 减少浪费。

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实质性改变小煤矿的生产状况, 提升小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回采率, 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已动用的资源。

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煤炭资源条件的开发方式, 提升煤炭资源的开发范围, 制定新的煤炭资源回收标准和管理制度, 限制采用落后生产方式和回收率低的矿井生产。研究新的生产设备、新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 提高高薄煤层、特殊煤层、“三下一上”煤层的回采率。

(三)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采用清洁开采

清洁开采是立足于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 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 岩层控制以及相关技术、实验研究平台等的开发和建设, 改变传统开采工艺的生态与环境破坏问题。

1、地下气化。

加强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 将气化遗留的煤柱、采用常规方法不宜开采的煤和限制开采的高硫煤为主要方向, 以达到回收煤炭资源的目的。

2、减少煤矸石排放。

改革开拓巷道布置方式, 优化采区巷道布置, 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 减少煤矸石的产生。同时, 要大力推行井下煤矸石处理技术, 从根本上消除煤矸石污染的危害。

3、减少地表沉陷。

根据资源条件和地质情况, 采用充填、联合、协调、条带、房柱式开采和隔离层注浆等适当的开采方法, 控制地表沉陷。

4、减少瓦斯排放。

推广高效瓦斯抽放技术, 实现综合抽放, 提高抽放量和抽放率。研究低浓瓦斯的回收、浓缩技术, 减少瓦斯直接排放量。

5、减少材料消耗。

煤炭企业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 不仅消耗大量的钢材、建工产品、火工材料、油脂及木材等。加之煤矿大多为地下作业, 浪费现象时而有之。为此, 应在煤炭企业大力推广节能装备、节能工艺与技术,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四)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强污染源控制与资源化

污染源控制与资源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瓦斯利用。

研究瓦斯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两种方式的通用性与经济性。研究生产适合我国瓦斯地质条件的钻井、压裂和派采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瓦斯发电、瓦斯生产炭黑及瓦斯民用等。

2、土地复垦。

研究采煤塌陷土地的土壤特性变异分布规律, 塌陷地不同复垦土壤重构技术, 塌陷地复垦土壤改良技术, 塌陷区复垦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 确定开采塌陷后土地复垦的最佳时机及土壤重构、改良的方法技术, 形成适应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开采工艺和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构技术。

3、煤矸石中利用。

主要领域是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复垦、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制品及煤矸石制造肥料和提取化工产品。

4、矿井水净化。

研究矿井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 使高矿化度、高硬度矿井水资源化。

(五) 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 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煤炭是初级产品, 原煤生产利润空间有限且非常低, 由于受到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 特定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品种相对稳定, 且调整余地不大。要想长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必须延长产业链条, 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对原煤进行深加工。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很长, 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 煤-焦 (气) -化产业链, 煤-油-化产业链, 煤-路-港-航产业链。可以做成:以煤炭产业为龙头, 形成以煤为主, 电力、焦炭化工、建材建筑、机电修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建成“煤-电-材”高耗能产业链;“煤-焦-化”高附加值产业链;“资源-产品-废物利用”的环保型循环经济链, 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三、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问题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循环经济会使建设项目初始投资规模增大1-2倍, 需要大量投资, 对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性社会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需要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二)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的研究问题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并在2009年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但不同部门的政策还缺乏协调性、一致性, 这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体制和监督机制

由于循环经济需要在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 运行中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等, 没有激励政策和扶持, 以及有效的监督是行不通的。

四、结束语

总之, 煤炭企业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 完善科学规划, 提高开采技术, 发展产业链条, 是可以实现污染的最小化排放和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的。在开发资源的同时, 一定先想到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 一定要考虑到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 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我国煤炭资源安全, 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武华太.煤炭企业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DB/OL].百度网页, 2004.

[2]、宋洋洋.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 2006 (6) .

[3]、殷涛等.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研究与实践[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10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特钢企业, 2007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61位,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30位, 江苏省科技创新十佳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公司是国内专业生产轴承钢、齿轮钢、合金弹簧钢、油井管钢和高压锅炉管钢、易切削非调质钢等优特钢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铁道、船舶、石油、化工、电力和军工等领域。公司拥有总资产100亿元, 员工3 800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 000人。

1兴澄特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成果

“十五”期间, 兴澄特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道, 努力从“禁烟无烟工厂”到“清洁生产工厂”, 从2003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绿色工厂”, 到2005年建成“江苏省园林式工厂”, 2006年以来, 在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 建设节约型企业, 逐步将企业打造成一个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公司遵循“3R”原则, 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资源化原则。努力达到“节能、降耗、减污、无害化排放”, 具体现体在以下5个方面:

1.1 “以气代油”实现循环利用

兴澄炼钢生产中的烘烤、轧钢钢坯的加热, 包括生产生活用蒸汽, 开始均使用柴油和重油作燃料, 年消耗油量最高达6.7万t。随着高炉、转炉的投产, 以低热值的高炉煤气替代重油进行轧钢加热, 转炉车间吨钢回收转炉煤气120 m3/t, 利用转炉煤气烘烤钢包, 年可回收转炉煤气9 000万m3, 可以替代大部分的天然气, 年可节约标准煤2.3万t, 减少能源成本支出2 600万元。

经测算, “以气代油”公司全年节约重油5万t, 年经济效益超1亿元。

1.2热电联产

经省发改委核准建设的综合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的两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 于2006年3月建成发电, 每年可节煤12万t, 新增电量8亿kWh, 年增效8 000万元。除解决公司自身用电量的60% 以上外, 还可向社会大量供热, 年外供蒸汽可达50万t以上。

1.3应用新技术

利用高炉炉顶压力之差, 安装TRT机组, 不消耗任何能源, 不产生任何污染, 实现无公害发电, 是全国使用该工艺技术的第三个厂家。现3台TRT机组已经全部上马, 每天发电15万kWh, 全年可发电5 000万kWh, 年增效2 000万元。

1.4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钢铁企业用水95 %以上用于工艺冷却降温, 大量耗水不仅是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兴澄特钢地处长江之滨, 水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 兴澄却惜水如金。生产过程中冷却水不外排, 经处理后循环利用, 水的循环利用率达96 %以上, 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吨钢新水耗仅为4 t, 为全国领先水平。

1.5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利用

公司于2002年与世界环境管理先进企业——德国巴登钢厂进行技术合作, 引进高温骤冷技术, 改进冶炼烟气的冷却作用, 提高除尘效果。公司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钢渣经破碎回收废钢铁后, 用于制砖、筑路、制水泥;除尘灰和氧化铁皮用作炼铁烧结的原料, 每年可节约矿砂3万t, 回收废钢3 000 t, 实现价值2 500万元;高炉产生的水渣全部作为水泥厂原料, 年提供水泥生产原料60万t。

近几年来, 兴澄特钢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总投入8 亿元, 现每年从循环经济项目中获益超2亿元,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实施利用低温低压蒸汽余热发电。二炼分厂100 t转炉的汽化烟道和二轧分厂加热炉的汽化冷却, 都产生可观的低温低压蒸汽。另外一炼分厂的电炉水冷烟道可改为汽化冷却, 一轧分厂加热炉也可改为汽化冷却, 烧结工段可对烟气预热回收蒸汽, 这样将所有分厂的低温低压蒸汽汇集起来, 可以驱动2座1.2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不消耗新的能源, 年发电量可达1.5亿kWh, 每年增效3 000万元。项目总投资7 000万元, 该项目已经省经贸委等上级部门的核准。

2创建节约型企业

公司设立能源管理委员会, 专职能源部配备17名能管员, 28名兼职能管员, 对全公司的各种能源进行有效利用和综合管控, 对全公司高炉、转炉、加热炉、热电厂等15个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点进行计算机监控, 适时进行流量、数量、开关的在线控制, 并建立完善了《能源管理制度》、《节能管理办法》、《能源介质使用申请管理办法》等11项管理制度, 每月召开能源管理会议, 每天进行能源调度分析报告。

电炉炼钢节能历来是兴澄特钢的节能重点, 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实现了铁水热装工艺, 缩短了电炉的冶炼时间, 平均吨钢电耗创造全国特钢行业最低的冶炼电耗水平。目前铁水热装比82 %, 平均吨钢电耗下降120 kWh, 按全年225万t钢计算, 节电2.7亿kWh, 年增效达1.35亿元。另外,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连铸坯热送工艺的采用, 使兴澄的热送率从30 % 逐年增至现在的90 %, 兴澄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钢坯热送工艺的特钢企业, 该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年增效2 800万元。

3结束语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能耗、环保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高炉—转炉流程的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倍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是电炉流程的3.8倍, 但国内的电炉炼钢比例增长缓慢。另外, 国内废钢资源紧缺, 电炉钢生产中大多使用30 %~40 %的高炉铁水, 造成了国内电炉流程的能耗与国外比偏高。只有切实实施科学节能减排, 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介绍了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近年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企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及电炉炼钢节能、转炉煤气综合回收利用的成功经验, 阐述了认识抓好节能减排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资源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何谓“农业循环经济”

上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激增,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社会现实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一词便是这个背景的产物。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最早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实际上是把生态学规律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尽可能的低排放,以达到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正确运用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运用循环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满足我国人民的温饱到农业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滑,草地功能退化,森林面积萎缩,这种情况仍在持续之中。其次,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和滥用农药,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严重,不合格产品增多,在国内国际市场失去信任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3.1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领导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到位,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而将之简单的等同于保护环境。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必然会造成舆论宣传不足,重视不够,也必然致使人民群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不了解,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3.2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可持续发展。但是,落实到具体经济活动中,还有许多尚不明确的地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很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开始阶段,所以法律体系也还不健全。能提供保障的,只是散存在《农业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的几个法条和规定。

3.3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资金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对广大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又存在有周期长、投入高等特点,所以需要长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这两方面,上文已经进行了分析。有鉴于此种情况,很多地方就不能形成低风险的长效运行机制,致使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

4.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应该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依托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提高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经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化,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4.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经济制度

为了更好的维护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各个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加以明确,制定技术方面的施行细则,完善行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实行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标示制度。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改革各种类型土地的产权制度,保证农民对土地有长期稳定的承包权,积极鼓励农民对荒地和较贫瘠土地的开发和改造。要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短、中、长期的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3保证和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各级财政要保证和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金融机构建设。国家要积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鼓励社会资本以各种方式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之中,以保证农业循环经济有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同时,在技术方面,一方面要引进专门人才,特别是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人才,直接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去,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掌握新思想新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机制的创新。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之,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只有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有利于我们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敏,付立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0,3.

[2]李春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2.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篇12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就是指改变煤炭企业过去那种发展单向的线性经济的模式, 实现煤炭生产的资源化与减量投人, 并可以再循环、再利用废弃物, 真正实现“零排放”。就循环经济这一体系来说, 社会就是一个大循环, 而煤炭矿区为中循环, 小循环则是煤炭企业。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导向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应当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探寻新的循环经济思路, 发展生态矿区新经济。

一、以大理小, 在社会“大循环”中思考煤炭企业的“小循环”

由大经济看小经济。目前, 全球经济已逐渐呈现出沿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循环经济在我国也备受关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 煤炭企业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这涉及到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煤炭的副产品等多个方面。

由大市场看小市场。在我国, 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就是能源。长期以来,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市场中占很大的比重, 但综合效益不高, 煤炭企业多采取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而要想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就应当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出发, 在大市场中分析煤产业链, 明确其小市场的定位, 充分重视市场机制的发挥, 站在循环经济的立场上明确资源定位, 确定发展定位, 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 在对两个市场需要进行挖掘时, 煤炭企业应发展相关产品、产业的新市场, 实现市场经济中煤炭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大结构看小结构。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 煤炭供给的比重约在66%作用, 在能源结构中极为重要, 但煤炭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且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 煤炭行业不断的被冲击, 其主体地位不断地被削弱下去。所以, 煤炭企业应重视发展高附加值, 自觉应用先进技术, 进行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重视多边产业链的发展, 实现产品、产业与行业的良性互动。

由大模式看小模式。社会化是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之一。不仅应重视企业的效益, 更应关注社会对企业的反馈效益。所以, 在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社会所公认的那些减量标准, 所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公认标准, 处理好产品、与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 使循环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起来。

二、由远及近, 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规划煤炭循环经济

远规划, 近安排。制定战略目标、执行战略、控制战略、调整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时的重要环节。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 应当分解细化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提高这些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 重视关键项目的建设与关键技术的应用, 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远思路, 近作为。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但资源却极为有限。所以, 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 应当重视资源的利用与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资源所蕴含的巨大作用。

远目标, 近措施。在发展循环经济时, 应确保其目标和措施相同步。通过对煤炭矿区的研究, 我们发展, 近年来建立了很多的选煤厂与洗煤厂, 煤炭的附加值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煤制甲醇等相关项目的发展, 煤炭的产业链不断延长。要想科学的规划循环经济, 就应当制定具体的目标, 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只有这样那些废弃物才能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由外到内, 在社会资源中整合融煤炭企业资源

外整资源, 内合文化。现阶段, 煤炭产业的结构极不合理, 存在生产集中度不高的情况。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就应当对能源做合理的整合, 不断地升级产业。首先, 国家应重视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与发展, 为大型的跨区域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条件, 在市场原则的指导下, 进行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 使煤炭的稳定供应水平得以提升;其次, 煤炭企业应开拓思路, 重视合作、探索多边的企业发展路径。和国内外那些先进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 借鉴其发展的经验, 实现煤炭发展的集约化、工业化与现代化。

外联企业, 内合项目。通过对煤炭企业近年来整合社会资源的实践的研究发现, 煤炭企业要想进行市场开拓, 要想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就应当利用好兼并联合、强强联合及强弱联合等扩张办法。借助于参股、控股、投资、联营、互相联合等多种形式, 推动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互动, 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

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企业形象是发展、整合循环经济的坚强后盾。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就应当重视对企业人才的挖掘、培育, 重视优秀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岗位挖人才、事业留人才、合作借人才、培训育人才都是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可以使用的措施, 只有利用好这些措施, 企业“内脑”和“外脑”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才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

四、由上及下, 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中运作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

在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功能透明。煤炭企业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时会遇到劣势变优势的机遇, 应准确把握国家所制定的那些优惠政策, 将企业内部的每一利益实体的公平、效率、利益分配与权责关系等方面确定下来, 提供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撑。应重视对国家属地管理、投资、技术、金融、土地、税收、信贷及财政等方面政策的研究, 把握好国家政策的实际导向, 借助于相关的煤炭资源, 从那些重大的项目规划与技术领域着手, 突出重点, 做好试点, 干出亮点, 实现煤炭经济的跨越发展。

通过产业的良性互动来研发、应用技术。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重视研究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等相关技术, 建设产业化示范项目, 解决关键技术领域中的发展瓶颈。借助于项目拓展与产业延伸, 来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除了应重视成熟先进技术的使用、项目的综合利用之外, 还应当重视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通过机制联动来为关键项目增添活力。主动加入到企业、国家与地方间的信息联动体制之中, 重视全新的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机制的构建, 以此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 重视新项目的建设, 通过市场推动实体的发展。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 并科学地引导市场需求的发展, 通过机制提高活力, 施行项目业主负责制, 努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现循环经济项目和市场、和人才的对接。

五、以负理正, 对循环经济运用的适中度进行准确把握

维护生态的平衡、保护环境仅仅是循环经济作用的一个方面, 从某种程度上讲, 循环经济更是追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多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多元化的发展、产业的延伸与企业的强大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结构的横向联合及纵向联系里, 务必避免自一种倾向划入另一倾向。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决不可用循环经济乱戴帽, 防止乱上规模、乱上项目的情况出现, 避免建设的重复与低水平。应当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所上项目的综合效果、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行全面的思考。此外, 应全面思考其社会效益与企业效应,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 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现阶段, 在循环经济的趋势下, 我们应当努力研究人们在生产、消费、生活方面的规律。煤炭企业在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流时, 应当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 主动的出击, 把握好机遇, 走经济、环境双赢的发展道路, 努力寻求技术条件、政策机遇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炭企业沿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高博彦.国外煤矿设计变革连载设计过程机械化[J].煤炭工程, 2009 (1) .

[2].王松山.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J].煤炭工程, 2001 (2) .

上一篇:电控喷射系统下一篇:石油质量营销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