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物流业

2024-12-04

大力发展物流业(精选12篇)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1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其功能不断拓宽, 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港口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导, 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与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合理布局, 加快建设步伐, 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航运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

要实施港口发展战略。我国港口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 以产业关系为纽带, 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集中, 同时, 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和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三大区的对外辐射效应也日益增长。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 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 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其聚集效应十分明显,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 给港口以巨大竞争压力, 也给予了发展的极大空间。

要大力发展港口生产力。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 电子口岸通关能力, 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 商流、物流、信息化、资金流服务能力, 港口现代化管理能力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认为, 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 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这三个方面除传统装卸业务外, 都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服务区, 从而有效地适应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 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要走港区联动之路。纵观世界港口城市发展, 都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 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的鹿特丹和釜山都是如此。把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 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 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要培育港口文化。港口在沿海沿江, 江海之流不断, 江海波涛汹涌, 必然形成港口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发展, 要可持续发展, 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和整体利益;二是以人为本。港口要体现人与经济, 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科技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不能高投入、低产出, 不能高成本、低效率, 港口发展要有一种新的理念, 新的发展思路, 做到与时俱进。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2

摘要:中国农业物流产业可分为四大板块,并具有物流量、物流难度大,物流时间与空间要求高,以及双向物流等特点。中国农业物流产业相对落后,但它的发展正当其时。农业物流发展战略包括:政府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培育物流主体与载体、发展冷链物流和设立专项基金等。

关键词:物流产业 发展战略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中,单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一节,明确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单列一章,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中央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一、四大板块构建农业物流产业

现代农业有三部分构成,一是种植养殖业,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三是农村现代商贸业。中央讲的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应服从于、服务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统称为农业物流。

农业物流由以下四大板块构成:

第一,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货车等等。

第二,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农民生产的所有产品,只要不是供自己消费的,都成为商品,农产品一部分直接面对消费者,成为最终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工业原料,以工业品提供消费,一部分加工成食品后供居民消费,一部分通过出口供外国消费。

第三,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主要是吃、穿、用、住、行等类消费品。

第四,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物资的回收物流。比如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等。

中国的农业物流有四大特点。

第一,物流量特别大。以2005年农产品产量为例:粮食48,402万吨,棉花571万吨,油料3,077万吨,糖料9,451万吨,蔬菜56,284万吨,水果16,120万吨,肉类7,743万吨,奶类2,864万吨。又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及县以下占32%,消费量超过2万亿元。为保证全国15,010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需要,仅化肥物流量2006年就达到3,504.8万吨(折纯)。

农产品进出口物流总值2006年接近600亿美元。

第二,物流难度大。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冷链处理。比如在发达国家,蓄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从采摘、捕劳、屠宰到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也由于中国是由千家万户小农经济构成的农业与农村,所以农业生产资料与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物流也特别困难。

第三,物流时间与空间要求高。一是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地域性生产,全国消费。二是农资与生活工业消费品物流包括农业回收物流在时间与空间的要求上也有别于城市工业品物流。

第四,农业物流是一个双向物流系统。即我们常说的“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解决农民“卖难与买难”的问题,但双向物流系统,又不仅仅是解决商品的流动,而还要构建农业物流的供应链、价值链与服务链。

研究中国的农业物流,要特别注意与发达国家的三大不同。第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突出,57%的人居住在农村,而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一般不到10%。这使农业物流量特别大。第二,中国现有“三农”体制是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小生产相结合。经济的全球化已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农产品的生产集中度低,这使农业物流必然形成多元化、多方式的格局。第三,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物流服务缺少组织保障。所以,研究中国农业物流时,既要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走中国自己的路。

二、发展中国农业物流正当其时

综观世界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传统物流、实物配送物流、综合物流与供应链物流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在一个国家内与其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中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准备期走过了二十年,到“九五”、“十五”才有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发展更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20-30年的差距。讲到物流,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物流上,在进入新世纪之时,中央提出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非常正确,正当其时。

第一,农业物流存在巨大的现实与潜在市场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年的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018.4亿元,到2005年为23,070.4亿元,增长了22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1978年为527亿元,到2006年为13,546亿元,增长了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县及县以下为1.053亿元,2005年为22,082亿元,增长21倍。农业生产资料中,农用化肥1978年产量为869万吨,到2005年为5,178万吨,增长6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第二,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

道路。2006年7月,交通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五纵二横(五纵指银川一一昆明、呼和浩特——南宁、北京——海口、哈尔滨——海口、上海——海口;二横指连云港——乌鲁木齐、上海——拉萨)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的通知》。从交通部获悉,到2006年底,全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8万公里,高速路4.54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84.1%,客车通达率

已达832%。

信息化。国家加大了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力度,“金农”工程深入实施,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 心。农业部、商务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也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新农村商网”与“农资新网工程”。

仓储。据国家粮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全国粮库已建31,275个,总仓容达29,364万吨,其中13%为具有“四散”作业能力的现代粮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商流、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经营额超亿元的有3,400多个,建筑面积1.28亿平方米,全国已有冷藏库700多万平方米。

第三,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已有一定基础。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对江西、四川、河南、湖北的实地调查,已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物流的运作以自营为主,物流运作的主体以民营为主。从目前情况分析,参与四大板块农业物流的主要是以下六大部分。

1、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交易总额占农产品社会消费总额的75%,城市80%的农产品来自批发市场,商务部2006年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三年努力,拟带动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

2、供销合作社。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2006年全系统完成经营额7,489亿元,同比增长22.2%,2006年底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万多家、社员500多万户,发展综合服务社14万家,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22%,发展各类专业行业协会1.2万家。在农资供销中,已采用连锁配送的方式,2006年配送总额已达800亿元。

3、邮政系统。在农村,邮政拥有最广泛、最深入的服务网络和良好信誉,全国邮政1/3职工、2/3邮路、3/4网点分布在农村。在农村拥有5万个邮政网点,20万农村投递员。邮政系统从2003年开始涉足农业物流与商流。农资与生活用品的连锁配送业务已扩大到20多个省、区、市,1,500个县区,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含自有、加盟等多种形式)总数已有20万处,覆盖全国行政村的27%。

4、粮食系统。储备粮的物流依托国有粮食系统,粮食的自由流通依托多元化的企业系统,包括粮油批发市场。在一年1.7亿吨的粮食物流中,形成了北粮南运的基本格局,东北是中国最大的粮食流出区,东部沿海为最大的粮食流入区。粮油进出口主要依托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东海粮油等。

5、个体运销户与经纪人。在农村他们作为市场中介与经营网点,发展十分迅速,他们运作灵活,服务周到,在一些农村,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6、农业物流公司。农业物流的专业公司很少,但已开始出现,首先诞生的是连锁超市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以及经营农产品进出口的农业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一些专业物流公司开始出现,如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公司、中外运裕和低温物流公司,专门为农产品冷链服务。在不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专业物流公司。

有农业物流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不是说就马上能发展起来,需要政府推动,需要理念转换,需要企业的参与,把发展农业物流的迫切需要变成实际行动。中国农业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对农业物流缺少全国性布局。现代物流对“三农”意义重大,所以国务院的有关部委,如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交通部、铁道部、财政部等等都提出了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政策措

施,但容易政出多门,这必然会加大物流的管理费用,2005年,中国物流的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13.5%,与GDP的比率达到2.5%,而美国是0.4%。由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所以农业物流的目标与要求,不能一刀切,而要分类指导,分阶段实施。

第二,农业物流技术与装备落后。以冷链物流为例,冷链物流是指易腐变质食品从产地收购之后,在产品加工、储藏、运输、批发与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有三大类商品必须通过冷链,一是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肉禽水产品等包装熟食、冷饮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前两种都属农业物流。据有关部门估算,由于缺少冷链物流系统,中国每年水果、蔬菜的损耗率达到25~30%,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日前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与豆制品基本上是在自然状态下运销。发达国家生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超过50%,有的达到80%~90%,中国不到20%。中国公路保温车辆约3万辆,而美国为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中国铁路冷藏车箱仅占运行车箱的2%。

再以粮食物流为例,2005年,全国粮食物流量为1.7亿吨,其中0.7亿吨为跨省流动。国际上粮食物流一般以散粮为主,但中国90%仍以包粮为主,这使粮食物流成本高出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且速度慢、损耗大。

第三,缺少农业物流专业服务商等。如果说,近几年有成千上万个物流公司成立,但基本上都在运作工业物流,农业物流都靠自己的力量运作,把其中的运输与仓储外包,“散、小、差”十分明显,农业物流还没有形成气候。为什么大家不愿涉足农业物流,大致有以下五个原因:一是对农业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农业物流要面对广大农民,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运作困难;三是农业物流量大但价值小。在全国社会物流总值中,农产品只占2.7%,利润率相对较低;四是在农村缺乏物流人才;五是缺少农业物流的政策环境。

第五,由于农业物流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处于比较传统形态,农业物流过程中的加工增值比例较低。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是总值与农产品加工后的总值之比为1:3至1:4,而在中国不到1:1。第六,由于在农村流通方式的落后,物流水平低下,使农业物流过程中缺少监督,缺少标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极大损害了农民利益。同样,食品安全严重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城乡的统筹发展。

三、农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第一,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现代物流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社会新的分工已到了物流服务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分离的时期,这是先进生产力,是一种社会进步。但许多国家在物流发展中,采用政府推动的办法。比如日本、德国都十分成功。政府推动不是政府包办,而是为物流发展创造一种环境,加速物流业的发展。在农业物流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大推动力度。但政府各部门必须形 成合力,围绕一个总的目标去推动,而不是政出多门,扯皮不断。如制订农业物流的总体规划,安排农业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积极制订农业物流标准,大力培育农业物流服务商,出台农业物流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等。

第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也就是指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统筹考虑,农业物流的四大板块一体化运作。四大板块构成了农业物流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有先有后,有重有轻,不一定齐头并进。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必须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带动农村,这已被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第三,大力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鼓励商贸系统、粮食系统、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成立农业物流公司,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

考虑到中国农业物流四大板块运作的现状,农业物流可以有适当的分工,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物流供应链:

①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②以供销社、邮政物流、专业协会、经纪人为核心,实施多元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管理。④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导,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以其自营与加盟的网络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

④以粮食、林业、供销社、民营商贩为核心,实施农业回收物资供应链管理。

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一个物流公司很难做到农业物流四大板块同时运作,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是中国农业物流的基本格局与中国特色。

第四,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食品安全。冷链物流是生鲜食品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生鲜食品会随时间与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构建从农田、水域到餐桌安全的产业链。所以,具有高科技、高投资、严管理的特点。据有关资料测算,加工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90%是物流成本,食品卫生、品质、前置期的核心保证因素是物流,食品流通产业管理、技术、效率的95%取决于物流。因此提升食品物流整体水平是提升食品加工业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冷链物流技术落后,不仅损耗大,而且安全事故不断,据全国食品协会提供的数据,2003年我国共发生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万人中毒,323人死亡。2004年全国查处食品违法行为39万起,货值超过14亿元。所以,冷链物流是农业物流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设立示范工程。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正面临从“集市”走向“超市”的重大变革,发达国家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60%~80%进超市销售,中国只有6%,经过5~10年的努力,应当可以提升到200以上。

第五,设立农业物流发展财政专项基金。考虑到农业物流起步晚、底子薄,有必要在国家与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拨付款中,设立一个农业物流专项基金,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农业物流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用于:

①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储备物流系统和全国重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②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

③冷链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应急物流等示范工程;

④农业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

⑤农产品加工增值与检测系统建设;

⑥农业物流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

第六,改造粮食物流系统。粮食对中国来讲,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缺粮,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于解决。所以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对中国来讲都是头等大事。粮食物流的重点是逐步实现散装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设施现代化。要根据产地与销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进出口的需要,建设战略储备库与市场调节库。要强化粮食物流过程中的加工增值服务,培养粮食物流公司,加大粮油批发市场的改造与功能的提升。

第七,建立农产品应急物流系统。中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国家,旱灾、水灾、地震、非典、禽流感都发生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说,都要有发生应急事件的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物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农产品物流,这里涉及到保证人生存所必须的各类食品的供应,为此不仅要有一个储备系统,还要有一个跨地区灵敏的调拨系统,以及多种运输方式与物流公司一起运作的物流系统。

第八,建设农业物流金融支持系统。物流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撑,包括银行、保险、租赁、证券。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包括民间金融组织和官方金融组织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但明显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信社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商业化运作,导致大量收缩农村网点,金融功能有所萎缩,政策性金融功能缺失,所以必须明确四大国有银行对农业物流的金融支持。二是在农村举足轻重的农信社主要从事小额与短期贷款业务,这与农业物流的金融要求不符,要有所改变。三是农业物流需要保险业的参与,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3

众所周知,衡水有着在全国享誉遐迩的各种特色产业。目前,衡水市已经形成了桃城橡胶、安平丝网、衡水化工、枣强玻璃钢、大营皮毛等特色商贸和制造业产业。在此基础上也已经形成了龙头效果突出、链条过程完整、配套设施齐全、聚集作用显著的集群规模。这就意味着,以物流业为纽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衡水市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衡水特色产业物流园区的规划

目前,衡水传统物流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运输方式单一,大量中远距离货物选择公路运输方式,小件快捷货运也全部选择公路,这就造成社会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下。而衡水市特色产业比较发达,大部分特色产业企业物流都采用的是运输外包而非物流外包,运输成本较高,急需现代化的物流业来适应衡水工业化发展进程。再者,衡水交通区位较为优越,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石黄高速、衡德高速、307国道、106国道以及规划中的京开高速贯穿衡水市域,东倚京沪铁路、西邻京广铁路,毗邻京沪高速、104和105国道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衡水应该着力于建设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的多种运输模式的物流基地。

二、整合特色产业的供应链,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供应链通过集成合作的方式,能够实现多边共赢,实现整个链条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由供应链带动产业链的聚集,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力,是未来中国物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物流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说,要将供应链整合作为衡水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对于衡水特色产业的物流发展要对供产销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这样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衡水的各个产业集群更有活力。

三、利用物流信息化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目前,衡水市有物流企业378家,其中物流基地园区17家,物流摊位及专线227个,从业人员5338人,物流业增加值1.97亿元,税金9737万元。总体看来,衡水市现代物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规模小,模式单一,网点分散,单线运营较多,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充分发挥商品流通的桥梁纽带作用。鉴于此,衡水市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产业的升级。据悉,我市正在建设中的大型物流企业有8家,这对衡水市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据观察,这些物流企业仅仅围绕特色产业做出了战略性的规划,但是对于如何整合现有的运输、仓储等基础设施资源,如何加强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和配套,如何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如何构建与周边地区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等实质性的问题,还没有深入的进展。

四、依托衡水湖的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物流并辐射相关产业

衡水市目前正在建设生态宜居的水市湖城。这自然也会带动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衡水近临京、津、石等大中城市,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衡水市交通得天独厚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打造衡水新兴旅游板块。具体说来,到衡水旅游的游客,首先是看中其独特的湿地景观,这是衡水打出的一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同时可以将特色产业产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加以推广。比如,游客可以借旅游之机,参观大营皮草展销,采购裘皮制品,可以将衡水老白干带回家细细品尝,还可以把内画鼻烟壶、武强年画、宫廷金鱼等特色产品作为纪念品收纳。这样一来,生态旅游业、特色产业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而其最终也会给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这对于促进衡水建设“立足冀东南、连接京津冀、面向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区域中心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培养和引进现代化物流人才

我们培养和引进的物流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衡水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大中专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几乎没有,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通过委托培养方式培训员工的物流企业也比较少,且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很不规范。加之业界长期存在的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业看作是附属行业,导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所以,必须要整顿物流人才培训市场,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培训认证工作。同时加强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提倡企业和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者物流实验室,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理论性都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所以,要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的成果用于企业,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使物流人才结构与市场需要相对接。

以上是我针对衡水市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的发展衡水物流业的一些对策和思路,期待和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仁一起分享。

迎接挑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篇4

在过去的10多年间, 我国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物流技术、物流标准、人才培训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已见成效, 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物流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同时, 人们回顾中国物流发展状况, 也会发现:中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慢、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当前比较突出的还有以下几个问题:物流管理分散, 多头领导,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存在许多制度性障碍;物流企业设施设备不配套, 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物流企业规模小, 整体竞争力不强, 整体效益较差。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 物流高端管理型、技术性人才缺乏, 高校物流专业培养的操作性人才也很缺乏, 物流教育和实际需要出现严重脱节。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生产制造业面临困境的同时, 物流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如此, 在当前困难面前,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诸多优势, 从大趋势来看, 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且稳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还在不断增长;在政策上, 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5

【关键词】 校园足球;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35―01

一、健全机制,营造氛围

首先,要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工程来抓。要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足球工作三五年规划、分年度计划、落实方案和具体措施等。对校园足球开展的时间、活动范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人员安排及活动反馈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为校园足球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其次,要着力提高师生认识。要通过组织学习,使全体师生了解国家足球发展战略和政策,让师生感受足球文化,爱上足球运动。足球本身让人快乐,通过学校围绕足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享受足球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领悟到足球体现的拼搏、团结、坚韧等精神,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使足球精神得到体现和发扬。

再次,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利用网站、广播站、学习园地等广泛宣传足球知识和足球文化,要充分利用本校校讯通、橱窗宣传栏、展板、班板报等展示各班级足球活动的风采,广泛宣传开展校园足球的意义和价值,动员各班主任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这项工作。

二、抓好普及,经常训练

“人人爱足球,人人会踢球、人人踢好球”是对校园足球活动提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开设足球课程。可以将足球纳入常规基础课程,每周每班加设一节足球课,开展足球普及教育活动,学校为全校每位学生配发足球,让学生们随时玩、随时练,手不离球,爱上足球,并将足球技能纳入体艺2+1项目,每学年对足球技能技巧进行测评,掌握学习效果,督促“人人会踢球”;二是要将足球与快乐大课间、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可将足球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版块之一,适时运用抱球跑步热身――颠球――踩球――两脚间传球――足球活力操等环节,采取射门游戏、颠球游戏、传球、运球绕竿等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掌握足球技能,一举两得;三是要扎实开展足球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分三个队,即高年级男足队、低年级男足队和学校女足队。训练中严格落实“三保证”,即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人员、保证训练效果;四是要抓好普及。要进一步深入普及足球教育,坚持做到四个一:每班每周一节足球专项课、每人每天活动一小时、校队每天一次专业训练、每学年开展一次校级班际联赛。

三、强化师资,改善条件

开展校园足球,条件是前提,师资是关键。首先,想要发展足球运动的学校就应该尽最大能力为校园足球提供物质保障,除为每个学生配发一个足球外,还应该全力提供足球课程和训练所需用的器材、设施设备、所需物品和经费,想法设法改善场地条件,想方设法利用邻近中学、体育场等周边场地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更适用的足球训练场地,保障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足球队聘请专兼职教师,解决教师和队员的后顾之忧;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训。要以一带三,以三带全,让专业足球教师培训和带动全体体育教师向足球专业化发展。在培训途径上,采取“内部交流、外出学习、校本实践、专家引领”的方式,力促师资队伍的成长与壮大。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做好校园足球方面的教科研,以教科研促进专业提升;再次,可以尝试编写和使用足球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校园足球教材的讲授学习,更容易让每个学生热爱足球、会踢足球、常踢足球,让每个学生了解足球的规则和足球的文化,使足球文化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渗透文化,提升品质

学校应该注重足球文化的渲染和足球精神的塑造,如通过开展足球啦啦操比赛、足球节征文、手抄报比赛、足球幻想画、足球广播站等活动普及足球、宣传足球,将其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去,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喜欢上足球运动。一方面,在普及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挖掘足球文化,注重固化足球运动中形成的勇于拼搏、不甘失败、敢于竞争的品质,并把在足球活动中形成的精神迁移到更广泛的学习生活中去,培育学生养成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善于交往合作的品质;另外一方面,要让师生和家长认识到,开展校园足球,培养运动员是次要的,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是最主要的。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6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大大增加我国和世界的粮食总产量,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5亿亩左右,面积与我国现有可耕地18亿亩相近,如果能种上这抗盐碱的水稻,按照目前亩产约300斤计算,年产量可达4000多亿斤,约为我国2013年粮食总产量12038.7亿斤的1/3。据估算,全世界有143亿亩盐碱地,如种上海水稻,可多产21450亿公斤粮食,大大缓解世界的粮食危机。通过改良海水稻的品种,提高海水稻的产量和口感问题,海水稻将会为破解人类粮食紧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各行业总用水的60%以上,是名附其实的用水大户。在当今人口和工业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淡水资源已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在我国缺少淡水资源的地区推广海水稻的种植意义尤为重大。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有效解决面源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海水稻用海水灌溉,不用施肥,不用打农药,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农产品,这对于推动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广海水稻种植,有利于培育出更多抗盐碱的农作物新品种。水稻的抗盐性是一道世界难题,“海水稻”或将破解这一难题。通过改良海水稻的品种,提高海水稻的产量和口感问题,海水稻将会为破解人类粮食紧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尝试将这种抗盐碱的种殖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上,培育出抗盐碱、抗病虫害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新品种。

建议国家更加重视和推广海水稻的生产,把它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来抓;指定农业部门派专人负责海水稻的生产、科研和推广工作,一抓到底,务必抓出成效;做好海水稻的推广规划,摸清我国适合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和区域,以点带面,逐渐推开;搞好产学研结合,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使海水稻种子的生产更加集约化、规模化、正规化;组织科研单位开展海水稻的品种培育和改良工作,通过基因、杂交、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等生物技术,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耐盐碱性更强的海水稻新品种和其他农作物新品种。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国际研讨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海水稻的种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如何让海水稻更好地为缺少粮食和淡水的贫困国家和地区服务,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应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篇7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陆路方面, 除加强主干线铁路运输能力以外, 还应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结合起来, 修建通往铁路运输站台的辅助公路, 提高公路水平, 加强中转站的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在水运方面, 要使船舶现代化, 船级及型号的选择要与实际运输量相适应;在建设港口上, 既要重视集装箱化, 又要考虑大批量散装的能源、物资的装卸。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应用, 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装卸、存取, 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对内管理和对外联系实现网络化, 把物流信息及时反映在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上, 由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外部联系通过因特网, 既可以在网上登记需求和网上支付, 又可以对物流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建立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既有资源, 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 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 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完善服务功能, 强化增值服务。在欧美国家, 物流服务业功能全、水平高, 企业和客户联系紧密, 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鉴于此, 我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 要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细分市场, 拓展业务范围, 发展增值物流服务, 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 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以服务求效益;而且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 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 增强相互依赖性,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大力发展物流业 篇8

一、山市发展物流的优势

在河北省,唐山市是一个集港口、区位、产业、资源、人才、经济实力和财力优势于一身的,极具发展潜力、开放开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城市。省委、省政府对唐山提出了“努力走在全省最前列,经济总量达到全省五分之一”的要求,既说明对唐山的重视,也说明唐山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市发展物流的优势主要有:(1)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开发能力大。唐山市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第一位,可为强势区域建设和国际竞争产业开发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河北迎接我国经济新的繁荣期,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最佳区域。(2)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度高。唐山市拥有钢铁、电力、煤炭、建材、机械、化工六大支柱产业,而且其支柱产业的企业和项目规模较大。此外,唐山还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50个试点城市之一,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的实施,为唐山发挥区位、资源、港口、海洋优势,加快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提供了契机。(3)既环渤海,又联京津。唐山市位于环渤海开放前沿,具有吸纳国际资本,承接海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港区开发潜力大,是河北发展沿海产业带的理想区域。唐山市是京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合作的主要目标区域之一,被纳入京津唐国家一级经济网和京津唐金三角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部门、京津两市和高层专家公认的“大北京”建设的重要一环。该市还连接着京津冀城市群和东北两大市场,经济相互辐射度较高。(4)科技和人力资源多。唐山市作为国家传统工业基地,人口素质高。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源地和现代工业基地的唐山市,是河北产业人才聚集、创业文化和商业精神浓厚、企业家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5)民营经济实力强。唐山市民营企业数量多,投入规模大,是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内在经济活力的重点区域。(6)自然资源丰富。唐山市是河北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沿海区域的原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建港和养殖资源丰富,潜在开发价值巨大。曹妃甸是渤海湾唯一可建2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址,有望建成集矿石、原油和集装箱为一体的国际性大港,是滨海新唐山向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之一。(7)工业、城建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多。一是在近200千米的海岸线、124万亩的沿海滩涂中,初步开发面积仅占34%。二是老矿区土地资源重新开发的潜力很大。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国家对工业和城建用地控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唐山市特别是该市沿海地区,是河北可进行大规模工业经济、外向经济和现代城市开发的区域。

二、唐山地区物流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唐山地区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1)企业规模偏小,服务能力有限。(2)利润点单一,竞争能力偏低。(3)缺少统筹规划,布局各自为政。(4)运营效率低,经营成本高。(5)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效率不高。

三、唐山地区发展物流业的对策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唐山物流企业迫切需要导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运作方式,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1)导入先进理念,加速物流运作。物流管理就是要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物流包括设计、运输、仓储、送配等诸方面,但最基本的是要为顾客服务,物流企业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行客户化定制物流服务,建立适应于需求多样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2)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结成战略联盟。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与其他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这样既可以保障客户供给,也可以稳定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目标,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3)利用现代技术,加强网络建设。物流企业应积极、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订单、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完成整个过程,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的成本,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4)提高员工素质,实施人才战略。只有物流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唐山实情的物流业。

总之唐山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唐山的物流企业要健康、稳步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唐山的物流企业要立充分利用唐山地理优势,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工作中来,开展物流各环节的增值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转化经营管理观念,加强和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把唐山物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美集物流大力布局中国市场 篇9

日前, 全球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美集物流, 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志远通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宣布收购两者在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志勤美集) 名下的所有股权。美集物流对外表示, 此次收购将使美集物流进一步扩展其在华业务投资, 并持续强化志勤美集的整体规模、覆盖领域、服务能力及竞争优势。

“中国消费的激增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中心及配送管理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志勤美集的收购将扩张我们在中国国内的物流业务。随着中国国内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 志勤美集强大的本土作战能力、深厚的行业知识和完备的营销网络将使我们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另一方面, 志勤美集也能更好的利用美集物流的全球客户网络、专业服务能力、广受好评的全球流程体系以及先进的技术系统等资源并从中受益。”美集物流北亚区副总裁吴炎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明了此次收购的目的, 并表示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中国市场都是美集物流的主要战略市场。

布局中国市场

吴炎南认为,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贸易大国, 在未来全球供应链的成功运营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随着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拓展其供应链业务, 也会同时寻找能够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供应商, 中国市场则是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 潜力巨大。美集物流在中国持续投资物流基础设施、资产和人力资源, 就是以满足客户在这一市场随时变化的供应链需求为目的的。

“随着国际生产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希望成为这些跨国公司供应链合作伙伴中的首选。对志勤美集的收购, 将扩大美集物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和范围并提升业务能力。收购业务完成以后, 美集物流将整合志勤美集国内现有的30个分支机构及作业中心, 形成提供综合服务供应链能力的体系, 进而提升我们在中国的服务能力。”吴炎南告诉记者, 美集物流将利用志勤美集拥有的广阔国内运输网络和强大配送能力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包括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整个物流服务过程。而未来, 国际物流 (美集物流在中国的核心产品) 和合同物流 (志勤美集的核心服务) 将是同一组织构架下的两大业务。在今年年初业务资源整合完成后, 两大业务将以统一的品牌——“美集物流”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显然, 美集物流大力布局中国物流市场并非一时兴起。吴炎南表示, 涉足并参与中国物流市场, 美集物流进行了一个长期的观察, 在整个过程中都充满挑战。“美集物流的投资旨在提高对中国客户的服务能力。对我们而言, 中国业务既是本土的, 又是国际性的。例如在进出口方面, 中国绝对是我们很多客户的重要生产采购点。在一些合作市场, 比如中美之间, 中国业务是一个重要部分, 其营业收入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40%以上。因此, 我们十分看重中国市场, 美集物流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到这一市场中。实际上, 此前我们的中国汽车合资企业非常成功。我们的新产品AutoDirect SM (“整车顺心运”服务, 通过一种特制的托架设施使车辆安全有效率地进入一个集装箱, 使整车集装箱运输更加灵活便利) 已经成功运用在包括从中国到泰国等的东南亚航线上, 并将推广覆盖到美国、拉美及其它遍布全球的集装箱航线。”

打造一体化供应链

供应链绩效评估主要是依据成本、客户服务、持续性和风险。对此, 美集物流显然得心应手。“美集物流相信通过技术革新将使得客户能更加高效地管理他们的供应链并节约成本。我们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2011年我们的革新技术ShipmentOptimizer TM (“精达优算”平台, 将基于网络的运输规划和优化工具以及美集物流的供应链专业能力和技术有效结合起来, 运用专设的算法来适应复杂的物流环境。能根据发货人的特殊偏好、要求和条件限制, 考虑结合所有可行的运输流程、模式、路线和货物, 提供最佳方案, 而且根据美集物流科技套件中其他程序的实时数据, 当指令或条件发生变化, 方案将自动作出及时更新。) 获得国际数据咨询 (IDC) 颁发的企业创新奖, 其功能强大的网页平台使承运商能找到最优的装运方案, 来适应日新月异的复杂物流环境。同时也能减短运输时间, 降低运输费用, 并最大化利用空间, 而且ShipmentOptimizer TM已经在客户服务实践中初见成效。”吴炎南进一步介绍说, 美集物流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缩减物流成本, 规避风险, 并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创新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在中国市场, 志勤美集就是其打造供应链服务的有力平台。

吴炎南强调, 志勤美集在中国拥有强大本土的服务能力、深厚的行业知识与完善的服务网络。此外, 志勤美集还进行了信息系统建设, 其信息系统将业界规范、标准流程与企业实际运做相结合, 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而运用信息技术, 使志勤美集实现了可视化管理, 例如库存可视化, 可以使用户非常方便地获取库存状况的信息, 货运可视化可以提供网站访问, 以便了解货运过程中货物状态和发生事件的情况, 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的服务。

事实上, 从志勤美集成立以来就一直采用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 既包括综合性的标准物流解决方案, 也有个性化的物流需求满足。志勤美集以其规范的过程控制力, 在保税区运作、仓储服务、公路运输、空运服务、海运服务等领域, 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高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一大批著名的跨国公司与国内领先企业已成为志勤美集的重要客户, 而在与高端市场客户的合作中, 不仅锤炼了志勤美集的经营运作能力, 也提升了志勤美集的服务水平。

对全资收购志勤美集后整个美集物流今后的发展方向, 吴炎南坦言, 要成功地整合两家公司的运作并非易事。不过美集物流与志勤美集在过去十年的紧密合作中已建立起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彼此都非常了解, 因此为这次合并收购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必须大力加强物流职业教育 篇10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养物流合格人才。在物流发展高速增长期, 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的短缺是目前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统计, 到2010年我国共需物流人才几十万, 而目前此类人才仅有几万人, 这个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因此, 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 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物流人才热, 大部分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若渴, 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极大关注,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目前国家已正式启动了物流教育工程, 包括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众多教育机构都纷纷把目光投向物流业, 已经培养或正在着手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物流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近年来, 许多职业院校围绕“订单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充分显示了这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生命力。物流职业教育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物流人才市场运行规律, 按照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和校企结合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物流企业、为社会培养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物流职业院校应和物流企业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协议, 利用双方的资源, 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培训和就业全过程的合作办学模式。

应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篇11

传统经济学认为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够创造财富,服务业自己不能创造财富,要靠生产劳动养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服务业特别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只有40%,连印度都比我们高十个百分点。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强实体经济。在这个政策指导之下,中国已经被培养成了世界工厂。而我们的弱项正好是服务业和虚拟经济。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虚拟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在财富创造方面,它和实体经济并无不同。在一个国家中,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固然我们要有实体经济,把“物”生产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把物用好,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如何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回答是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或通过交换。有的交换涉及到“物”,或涉及“物”的形态改变,这里有劳动的参与。也有许多交换不涉及形态的改变,更有一些交换根本与物无关。比如金融业就和“物”不发生直接的关系。金融业所处理的只是一些数目字,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但是金融业创造巨大的财富。因为它使得“钱尽其用”。钱可以不“尽其用”,或者说,把钱用错了地方。如何让钱发挥作用,这就要金融业起作用。

我们长期以来被劳动价值论误导,以为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增加财富,因此虚拟经济是无用的。甚至认为虚拟经济所赚的钱是剥削,或是靠欺骗赚来的。不光是金融业,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的服务业都不创造财富。那时候银行职员的工资待遇和理发师一样,都属于服务业。计划经济完全不管如何改善资源配置,只知道多生产,结果造成巨大的浪费。三线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把工厂建在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山沟里,改革以后只能放弃重建。今天我们的经济理论还没有完全改过来,还继续被误导。轻视虚拟经济就是一例。

什么是虚拟经济?可以说,账面上的资产就是虚拟经济。在正常情况下,账面资产能够和实物资产相对应。但是也有可能二者相脱离,这时候就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这是要避免的,但是不等于就不要发展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脱离有各种原因。比较普遍的是债务不能兑现,该还的钱还不出来。还有一块钱用了两次,“一女二嫁”。这是金融业常用的杠杆放大功能,它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放大的倍数越高,风险也越高。如果两个用钱的人同时要用那一块钱,“一女二嫁”的毛病就会暴露。但是只要风险控制得好,这样的事发生的概率很低。严格讲,违约或“撞车”的事每天都会发生,但规模很小,不会造成金融危机。由于某个宏观经济的原因,使得大批违约的事例同时发生,危机就变现了。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中国在钱的配置上有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一方面银行实施超低利息率,可是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借到钱,只好去借高利贷,利息率高到50%,甚至80%这就证明资金配置不当。应该把低利息的钱移到高利息的地方去用。更多的钱进入高利息的地方,资金供给充足,利息率就会下降。最后就是利息率的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金是效率最高的用钱方法。所以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提高一切钱和物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反对高利贷是不懂得金融业如何创造财富的。利息率高说明钱尽其用了,没有理由禁止它。是的,我们也不赞成高利贷,但是消灭高利贷的方法恰好不是禁止它,而是鼓励大家都去放高利贷。资金市场上资金充足,利息率自然会下降。可惜的是我们反高利贷用错了方法。越是禁止,放高利贷的人越少,利息率就越高。

我相信成千上万在银行有存款的人,拿3%多一点的利息,都会愿意改放高利贷。如果都这样做,高利贷的利息率就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创造极大地增加了,因为放贷所赚的钱和种粮食所赚的钱是相同的,都一样能买到任何商品。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所赚的钱都是财富的创造,不是剥削,更不是欺骗。

作者系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篇12

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为载体, 势必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并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与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其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最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创意产业分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我们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 可以看到,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 又高于传统文化产业。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 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 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 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 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 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 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二)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 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创意具有裂变效应, 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 而且能够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 为发展新兴产业及相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从而促进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 其本质在于“创新”, 但这一创新活动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

(一) 文化理念。

现代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经济发展中, 特色经济优势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加离不开文化, 文化理念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 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 是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创意产业融入了文化理念, 才有了品位、价值和竞争力。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其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 在推动国家影视业发展的同时, 也将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世界各国电影及电影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字表明, 好莱坞电影占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 美国每年影院发行影片约450到500部左右, 电影产业年产值约在400亿美元以上。

(二) 科技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 是科技大发展时代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 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 重视创意向形成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如网络游戏中Flash动画就是将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 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加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品的高度交融。

(三) 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产品, 其企业运作模式也区别于传统模式, 不再以生产制造为中心, 而是更加强调创意活动、强调宣传推广活动、强调新的营销运营模式。美国迪斯尼公司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典范。沃尔特·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 首先在影视中流行, 而后又进入娱乐、服装、玩具等行业, 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 其产业规模及盈利稳居世界企业500强的前10位。美国迪斯尼乐园给全世界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创意+科技+资本”, 即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 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 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拓展全球市场。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思想观念, 迎接全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

首先,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平等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在开放条件下, 文化市场进一步扩大, 发达地区与国家的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不断涌入, 已成势不可挡之势。与此同时, 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 文化市场机制、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可以说, 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与发达城市相比较, 无论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 还是在市场运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 都要逊色得多。其次, 面对发达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其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遵循这一市场游戏规则, 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制, 营造适合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或行政手段来阻止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的发展, 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与行动迎接全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同时要积极地取“洋经”——借鉴发达国家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 而且要虚心向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取经。当然, 不能一味“拿来主义”, 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再者, 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 不断完善文化市场, 使其在保持有序竞争的前提下良性发展, 把文化创意产业从单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依靠政府扶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文化的体制和模式, 积极推行和实践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等在经济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

(二)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一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 必须树立市场化观念, 积极培育并完善市场体系, 同时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不断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要求, 重视产品的包装和推销, 争取最大的市场效益;在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环境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市场杠杆, 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使文化消费在城市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规范化的文化消费。目前, 文化创意产业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 为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让文化创意产业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规范运作, 并以此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创造必需的良好环境, 更好地吸纳社会资源来投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

(三) 加快建立一支“拚得过、打得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 综观国内外, 无论是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还是人气旺盛的“星光大道”、“超级女声”, 无一不是那些既懂创新、又懂管理的人才在操盘运作。在娱乐界、新闻界、出版印刷业、旅游业等等, “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必须大力吸引、引进、留住一批文化界的“高、精、尖”人才, 尤其是电影电视动漫文化创作人才。一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加紧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体系, 鼓励并支持高校开设文化创意产业专业,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适合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三是针对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 利用高校假期和网上人才信息库, 积极吸引、聘请一批“假日专家”、“网上专家”做顾问, 利用各类专家的经验和智慧,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四是通过政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奖励基金等形式,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不断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从而建立一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能够经得起考验、有创新头脑的人才队伍体系。五是加快建立文化专业人才信息库。通过对专业人才信息库建设, 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信息化工作。六是加强人才管理的法制建设。对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已经成熟的政策, 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同时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保护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 加大投资力度, 创新投融资方式。

首先,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多元化、多领域、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建设, 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 使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和社会化, 特别是要积极、慎重地发展集体所有、民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文化企业。同时, 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创意产业, 鼓励更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做大做强,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发、创造“名牌”文化产品。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必须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真正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加大开放力度, 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 为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商机。其次,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加大投资的前提下, 要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当今时代, 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需助推器, 它能极大促进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和创新。飞速发展的以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的信息产业对文化艺术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件美的艺术作品,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 一处吸引人的旅游胜地等等一切, 只有借助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的传播才能“娱于众、乐于众”, 才能带来高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的运用, 不仅能为文化作品带来成功,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只有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 并及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将之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力, 才能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繁荣。

概而论之,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和增加地方财力上,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上, 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打造品牌城市的一大利器。

参考文献

[1].张泽.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新思路[J].科学决策, 2005, 10

[2].赵敏安, 张明慧.加快文化产业建设,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5, 9

[3].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 2005, 4

[4].Florida, Re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上一篇:藏族舞蹈发展下一篇:新课程学生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