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

2024-09-30

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

浅论大力发展电力企业多元化投资 篇1

党的第十六次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本着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时代精神,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十六大报告中有关资本市场论述,对在宏观上理解和把握我国资本市场配套政策导向,在微观上加强和深化电力企业改革,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针对电力体制改革实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创新步伐,努力拓展资本渠道,试探讨电力企业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为电力企业再次腾飞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关于资本市场的关键阐述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时,强调“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要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时,并没有把资本市场平行地罗列其中,而是在此之前,专门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很显然,这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予以突出和专门加以强调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在该报告中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整体方略和基本取向的有关关键论述摘录如下:

1、报告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有助于人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

2、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还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明确资本市场分配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3、报告中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这对发展资本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今后公司的进一步改革和转轨,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4、报告还提出要“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也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休戚有关。

二、激活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活跃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在各个层面上改革都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集中调度和运行质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微观层面,促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国有中小企业可以加大国有资本退出力度,采取内部协议转让、内部竞标、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资本的出售和转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大力促进股权转让流动,使经营者、经营层和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持大股和控股经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规模较小的可转为私营企业,规模较大的可转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兼并、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退出市场。

2、鼓励和支持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针对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不完善,国有股权转让和国有资产变现面临诸多困难的问题,我国在建立国有资本退出与非国有资本进入的通道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外资、民资和社会法人资本改组国有企业,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推进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和优强企业集中。进一步探索国有资本流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同时,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集中,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向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石化与精细化工等现代制造业中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同时积极推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吸引和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使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保持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将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联合起来,整合行业资源,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电力企业原有投融资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投融资体制是企业“输血”、“造血”功能载体。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客观上需要发达的投融资机制做出保证,但原有投融资体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铬印,象瓶口效应一样严重制约了企业引进竞争机制,走发展市场经济道路,主要弊端表现在如下方面:

1、统筹统投,企业自身投融资能力脆弱。“八五”期间,电力工业累计投资272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90亿元,地方集资1166亿元,外商投资270亿元,企业自筹95亿元,自筹资金仅占电力总投资的3.5%。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计划配置和向社会筹措资金,正常企业行为被行政计划替代,造成企业不愁投资来源,也无需考证投资效益,“等、靠、要”方式使企业投资和筹资决策功能很少,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

2、僧多粥少,电力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由于目前,投资渠道主要由省、网公司向各大金融机构贷款,各地区电网主要注重电网安全和负荷需求,不重视电力企业效益,使省级电网担负沉重的还本付息包袱。权责脱节,资金效益差造成电力建设技改资金运行不灵。“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尤其是一些老电厂、供电企业设备陈旧,难以进行技术革新、城网改造,推行“无人值班变电所”,“信息管理自动化”等新技术。这种局面也已到非改不可的局面了。

3、投资单一,经营机制转换难彻底。国有独资的局面,虽然被国家出台“多家办电”的政策,所稍稍捅开一角,但总体上看仍存在“国有独资,授权经营”模式,多年来形成从投资、建设到运营,都是国家“一统天下”,单一产权结构,电网公司在一个地方仍只能有一家,使企业无法真正做到政企分开,违背了公司制“委托—代理分工”原则。电力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单一,还造成电力市场结构单一,企业缺少外部竞争机制,电力产品优势反而导致了电力不从心企业内部大量物力、人力闲置,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动力未能调动起来。

4、债权置换难,企业债务太重。据95年统计资料表明:电力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4.33%,资本利润率为

6.22%,企业对外投资收益率为4.17%均大大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指数,而同年电力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达到54.7%,累计未收回电费高达93.3亿元,占企业资产总额的4.1%,整个电力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我国国企债务中,银行债务占比例最大,而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确切地说,国企债务主要不是取于银行,而是个人。由于,尚未培育电力融资直接市场,以股权换债权(即债权置换),这一极度具消肿功效金融方式未能使用,造成企业负债居高不下。

5、融资不畅,企业存量资产难以盘活。当前,电力企业都面临企业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难以分离,电力系统资源配置不仅不合理,而且在许多领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电力企业不能创造新的经济拉动力,就很难搞活存量资产的运营。

6、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就不强。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直接影响就是企业集团内部组建困难,步骤慢,手段少。尤其是电力多经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多数仍然各自为阵,分散经营,重复建设,缺乏拳头产品,核心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经济联合体还未形成,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四、搞活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变为可行

以资本为纽带,盘活电力资本市场,开展形式多样化投资渠道,吸引各方面投资主体置身于电力企业发展之中,是电力企业发展的自身政策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工作,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有着战略意义。

1、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电力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国家计委多次强调将“大力支持经营性的基本设施的发展”。基本设施主要指分为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设施和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的经营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设施。其中包括电网建设,供电、供气项目,鼓励企业更大程度推广BOT,项目融资等其他融资试点,尤其今年全省乃至全国电力供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工农业和社会需求。电力企业应抓住良机,优化投资体制,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把改革和企业转换机制紧密结合,同步运作,建设一流企业集团。

2、创建电力市场新结构,开展电力企业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元的投资主体必然导致多元的市场主体。市场需要规范的公司制与之相适应,规范公司必然带来严格的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对投资企业的有效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加快对仍未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实施改组成。

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搞好政企分开,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深化电网商业化运营,促进电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积极引进外资,带动电力企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吸引外资,推动集团多元化经营,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重视对科学技术引资,逐步提高电力系统科学技术投资比重。

五、各类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状况

综合电力系统企业股份制改组类型可分为:①发电公司一块;②县级供电公司一快;③各多经企业(实业总公司)一快;④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一快。电力企业性质的多样性和经营范围广,决定我们对企业改组要采取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思想方法,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要把“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结合”,要把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融会贯通,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衡量工作得失,相应选择合适的投资改造方式。

1、发电公司:近期各大电网投资改革基本完成。对一些老电厂的改造,鼓励跨地区、跨部门,内联外引,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机制进行规范;对一些效益较好,有发展前景可采用定向募集债券,上市挂牌等措施,也可采取BOT等方式直接引进外资。投资主体可采取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逐步发展以核心电厂为主,多家电厂组成发电公司。

2、县级供电公司:主要考察我国农电改革现状,通过考虑股东多元化,通过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公司等方式改造。对网外趸售地方电网,可以重建新的县电力公司,对原县级网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改组成为独立的电力公司,也可由当地县市政府委托电力部门进行协议代管逐步过渡。

3、多种经营企业的改造: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金等多种方式的探索,对一些无前途的企业,可以采取出租、出售等各种方式,收回资金,用于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电力多经集团公司。对采用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大力发展职工股,设置合理股权结构,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形成多经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4、电力集团和省电力公司改造。鉴于目前国家宏观条件不成熟,股东多元化外部条件不具备,主要形式仍然是独资公司,通过资本纽带作用现已形成国家电力公司----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地级供电公司(独立生产商等)全资母子公司模式,对于有发展前途的地方网,通过融资、投资进行控股,调整资本结构,使国有资本向电网集中。但理论界有人认为大家在对“国家管网”认识方面仍存在局限,全资母子公司模式仍然不能改变当前体制弊端根源,应修正为“统一管网。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们自身观念转变,宏观资本市场的发育,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也具可能,管网“可以理解控网权,使之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在这一问题突破,将给电力工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六、管窥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中资本市场运作

电力部党组确定了“公司制改组、商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战略思想,为电力工业发展构筑了基本框架。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电力工业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电力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投资体制,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措施,寻求电力发展资金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出资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本纽带关系和产权约束机制,促进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其基本内容即“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基本目的是打破垄断,提高效率,电力改革为各大集团的发展、重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此次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资本市场的运作尤为令人瞩目,其主要动作有:

1、赋予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一定的投融资职能。从国家资本发育环境看,电力资本运营的条件已经成熟,按国发5号文规定,5家发电集团和2家电网公司可以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2、对于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的经营方式提出相应规定。要求7家集团以电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大力开展资本运营。

3、在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兼顾未来资本运作。给电网公司预留了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要求两年内留在电网,两年后可以出售;留给电力辅业集团的920万千瓦发电资产权益容量也有置换转让的可能,这也给5大发电集团实施收购提供了可能。

4、电力资本运营的方式思路明确。主要有两种:一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窗口作用。在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分拆中,每家发电集团都划入了2家~3家上市公司。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发电集团能够利用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大,但负债率高,资金短缺,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小,但负债率低,融资能力强。通过母子公司的资本运作,使资产向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向集团公司流动,实现双向整合,发电集团与所属上市公司形成双赢格局。

5、对发电集团谋求整体上市,成为强势发电集团。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有利于集团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石化、中石油等公司上市为发电集团整体上市趟出了路子。

七、适应资本市场改革 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多元化投资可分为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内容,电力企业搞资本市场,开展多元化投资改革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从长远地看,中国资本市场必然将与国际资本市场融为一体,着眼现在,放眼未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努力争取政府扶持,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随着政企分开,国家电力公司承担国务院授权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电力工业要抓住当前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努力争取资金和政策优惠,增强企业国家投入(即增大国家权)。

1、建议政府根据财力状况,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实际应缴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返还企业,作为国有资产投入;

2、允许企业将财政性借款和“拨改贷”资金本息,企业缴纳财政“两金”、承包利润等转作国家资金;

3、建立土地使作权交易市场,使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成为商品;或者通过土地级差收入取得资金,转为国家资金;

4、用足、用活“九五”期间开征新的电力建设资金;

5、扩展电力企业资本,利用企业依法提取折旧资金,出售用电许可权,盘活国企存量资产。

6、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促进企业债权转股权。要抓好债券融资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立足现有社会债券交易网络,筹措社会闲散资金;②抓好电力系统内部电力债券流通渠道;③制定政策、鼓励职工持企业内部债券;④发展定向募集债券;⑤积极吸收外资,允许外资进入交易市场。

7、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如:(1)大力推广BOT引进外资模式。我国深圳沙角电厂B厂BOT引进外资经验令人鼓舞。(2)、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搞好项目融资工作。(3)、培育N股上市公司,从国外资本直接筹集电力建设资金。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已有几家在美国纽约、香港、英国伦敦上市发行。(4)、与外商合资办厂,通过“嫁接”,利用国外资本技术、市场、信息盘活现有企业盘量资产。(5)、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法人股交易市场。

八、积极稳妥采取措施,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规范和强化投资主体约束机制,关键在开形成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约束的微观基础,必然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进行配套措施改革。

-----大力培育电力上市公司。据96年资料表明,我国上市电力企业平均每股盈利0.4255元,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4.91%,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同期平均盈利水平。上市公司还可通过建立严格规范公司重大行为披露制度,从外部规范股份公司行为,使之健康发展。

-----扩大财务公司规模。电力财务公司要立足电力集团内部,它是电力产业资金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可以利用集团内部闲置、分散资金,调剂资金余额,它充分发挥电力企业融资中心作用,寻求资金来源,中介投资主体,扩大联合融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培育一批行为理智、规范机构投资者。

-----发展电力产业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是一种新型的中长期投资工具,如何运用基金管理办法,开展电力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提高基金增值,保值作用,值得研究。国家电力公司还可以通过组成电力合作银行,克服基金的地方性,非金融性等不利因素,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采取自下而上参股、控股方式,完善企业投融资功能,走国际金融接轨之路。

-----健全投资风险机制。效益和风险共存,搞项目投资,首先要抓好投资决策风险责任制,落实各级责任。重点搞好项目评审制度,开展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分析,进行可行性研究,办好上网协议,管好项目筹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水平。

-----完善企业资本金制度,资本金是企业经营的“本钱”,通过对资本金管理,对一部分老企业资本金缺位需要修正,对新办的企业资本金督促到位,按照投资各方的比例,规定所享有的权益,并将出资比例书面载明,划分清晰所有者为设立企业所投入的资本金部分,为满足建设资金的生产资金所需的再投入部分打好基础。

-----防止对国有股权的侵蚀。在改组过种中,有些企业为了赶上股份制改造进度,不惜损害国家资产,以低估国有资产刺激资本拥有者参股。因此要抓好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价值重估工作,尤其对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土地使用权、用电经营经营特许权足额评估入账,谨防把国家股转入企业股等对国有股权侵蚀的行为发生。

-----搞好投资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相配套。深化电网商业化运营,促进电力市场培育,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实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要求的经营机制,推进现代化管理进程。

九、开拓多经企业投资渠道搞好配套改革创新

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多经企业应开拓思维,勇于突破,紧紧抓住我国资本市场创新的机遇,打破资金约束,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为电力多经企业进一步改制、重组创造条件。

1、加快电力企业改制进程,切实提高电力企业改制质量。抓好电力企业的规范改制的历史机遇,电力多种经营企业通过内外合资、相互持股和吸引社会投资、职工持股等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促进电力企业精干主业,转换机制,加快改革进程。

2、加快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探索将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成果和市场销售额挂钩的办法,积极鼓励技术入股。对已规范改制的企业经营者全面实行年薪制,在部分大型骨干电力多种企业中进行股份期权试点。

3、以制度创新增强电力多经企业持发展动力。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已经引来了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开放基本到位,进入自身制度层面创新时候了,这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思维突破,制度创新要着力解决发展和管理中体制不顺、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管理、规划、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努力盘活现有资产、确保投入资产增值保值。

4、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电力多经企业持续发展。立足电力多经企业在电力安装、小水电开发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电力多经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推进相关企业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要把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名牌和发展大企业等四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下大力气创建一批有自己品牌、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通过跨地域和资本纽带,瞄准组建有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较强的电力多经企业优势产业集团。

十、提高对资本运作有关问题的认识

1、首要的是创新视角,调整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电力多经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创业初期,电力多种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就业,安置主业分流人员,在主业大力支持下,经过多经职工艰苦创业、原始积累,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取得了一定参与市场的先发优势,但现在形势要求我们在市场中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这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理论指导工作,突破思想束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认识经济工作出现的困难,摆正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2、正确认识合法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在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提到“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企业从业人员看,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从劳动收入来看,其属于传统分配形式,企业广大职工已有很高的认同;从资本运作来看,最终带来一定的资本收益,势必拉大职工利益分配,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制度方式规范其操作。

3、注意资本运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必须不能只顾效率而牺牲公平。现在我国贫富差距已经接近警戒线,如果不注意社会公平问题,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彻底地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关注公平既是“三个代表”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要考虑到社会公平问题,而公平的竞争环境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电力企业资本运作设置内部职工股份中,不仅要考虑股东岗位责任大小因素,而且要考虑资本投入项目经营风险因素,高付出高风险高差距、低投入低风险均发展,这样即体现权责利的统一,又体现公平与效益关系。我们只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精神,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改善我们的经济管理方法,一定会确保资本运作的顺利展开。

总之,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只要坚持以“十六大报告”为行动指南,以“三个代表”伟大思想为改革标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合理运用资本杠杆,加快电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完善现代企业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努力挖掘企业的潜能,电力企业必将迎来辉煌的明

天。

【参考文献资料】 :

1、《十六大报告》

2、《宏观经济管理学》

3、《企业投资管理》

4、《企业财务管理》

5、《电力统计资料汇编》

6、《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7、《电业政策研究》

上一篇:新产品开发的案例及分析下一篇:二年级的父母对孩子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