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精选12篇)
大力发展 篇1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其功能不断拓宽, 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港口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导, 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与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合理布局, 加快建设步伐, 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航运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
要实施港口发展战略。我国港口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 以产业关系为纽带, 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集中, 同时, 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和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三大区的对外辐射效应也日益增长。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 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 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其聚集效应十分明显,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 给港口以巨大竞争压力, 也给予了发展的极大空间。
要大力发展港口生产力。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 电子口岸通关能力, 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 商流、物流、信息化、资金流服务能力, 港口现代化管理能力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认为, 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 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这三个方面除传统装卸业务外, 都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服务区, 从而有效地适应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 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要走港区联动之路。纵观世界港口城市发展, 都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 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的鹿特丹和釜山都是如此。把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 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 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要培育港口文化。港口在沿海沿江, 江海之流不断, 江海波涛汹涌, 必然形成港口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发展, 要可持续发展, 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和整体利益;二是以人为本。港口要体现人与经济, 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科技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不能高投入、低产出, 不能高成本、低效率, 港口发展要有一种新的理念, 新的发展思路, 做到与时俱进。
大力发展 篇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加强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向前发展,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有力的举措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不断增强部队建设发展的软实力。
一、充分认识发展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的重大意义
先进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主体在军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客观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是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构成和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对于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武警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先进军事文化是引领部队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军队之魂。我们党创造和培育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它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科学信仰、崇高理想、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建军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建军宗旨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军80多年来,我军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与党始终高擎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旗帜是分不开的。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社会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交织交融交锋的大环境,使我军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作风面临复杂而严峻的考验。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官兵,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熏陶官兵,用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官兵,才能筑牢全部队的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线,确保部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开拓前进。
先进军事文化是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先进军事文化是合乎部队建设和战争规律的军事活动的精神成果,集中体现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先进军事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和凝聚功能、智力支持功能以及科学方法指导功能。先进的军事观念为军事发展提供科学的思想先导,决定了军事主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先进的军事“硬件”设施为军事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军事技术“时代差”的决定性因素;先进的军队行为及军人行为有利于促进军事系统有序运行、提升军队战斗精神,提高军事系统的整体效能。可以说,文化优势是最持久的优势,文化导向是最有力的导向。没有军事文化,就没有军事发展的思想基础。纵观世界军事史,谁有了先进文化的依托,谁就能站在军事变革的历史潮头。部队的文化底蕴越厚重,建设发展就越有后劲;领导干部的文化理念越先进,建设发展就越科学;广大官兵的文化素养越高,建设发展就越有活力。在新时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关键要靠先进军事文化的引领。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才能强化科学发展的导向,深化科学发展的内涵,丰厚科学发展的底蕴,巩固科学发展的成果,确保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
先进军事文化是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坚强保证。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是和我军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我军在履行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听党指挥的忠诚品格、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的精神诉求等为基本内核的一整套符合我军建设特点规律、体现战斗力内在要求、反映我军性质宗旨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一系列彰显我军不同时期建军要求的精神财富,是我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助推力和政治保证。先进军事文化作为我军的软实力,本身就是履行职责使命最强大最有效的战斗力。使命的拓展和延伸,部队敢打必胜的战斗信心、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的培育,都需要先进军事文化来滋养、来激励、来支撑,发挥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功能。新形势下,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要求,必须把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作为影响军队全面建设、事关军队前途命运、维系我军性质宗旨的重大问题来对待,永葆我军“打得赢”、“不变质”。
二、深刻把握发展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和战争形态的日新月异,部队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广大官兵精神文化的新期待,都赋予先进军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部队的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文化是有阶级性、政治性的。军人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灵魂,反映着不同军事主体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支军队的阶级属性、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对军事文化其他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正确的军人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军事文化的沃土中逐渐孕育和熏陶,通过实践和养成在军人个体的思想中塑造和凝结出来的。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养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我军军事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军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更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表明了我军所处的阶级立场,所代表和维护的阶级利益,不仅忠实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而且鲜明体现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对当代革命军人的新要求。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体现,是军人总的行为导向、行动准则和精神动力,是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着眼点。军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战斗力的保持、提高和释放而展开的,都要统一到军队的战斗力建设上来。抓住了战斗力建设,就抓住了军队建设的关键。战斗性是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军队职业特点和军人尚武精神的集中反映。军事文化虽不是直接战斗武器,但能产生比武器更锋利更持久的战斗力量。在军事文化与军队战斗力之间,战斗力是先进军事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检验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标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军事文化的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正确反映了战斗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斗力生成的文化根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军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催生战斗力、确保打得赢。80多年来,正是借助先进军事文化的传播,不断校正官兵的价值追求,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强化官兵的精神支柱,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规范官兵的行为方式,增强官兵的使命意识,提升官兵的综合素质,从而带动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跃升,为我军的发展壮大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先进军事文化在提升我军战斗力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军事文化的价值功能、战争的本质特征和战斗力生成规律所决定的。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坚持为提高战斗力服务,突出抓好“精气神”的培养,大力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要注重在文化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战斗元素,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育政治特别坚定、军事特别过硬、反应特别迅捷、作风特别顽强的战斗精神,营造敢打硬拼、勇往直前的浓厚氛围,真正培养出官兵的青春朝气、英雄虎气和昂扬士气。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是人,是丰富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魅力,在文,更在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广大官兵既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知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承担着为官兵成才服务、为官兵成长引路的重要责任。人的诸要素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始终是先进军事文化作用的对象、关注的重点。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引领军人价值追求、提升军人精神境界、营造军队和谐氛围的重要资源,是激励官兵斗志、促进官兵发展和推进军队全面建设的强大精神源泉。正是由于文化的教育和塑造,我军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军事人才,哺育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部队现代化建设越是向前发展,对官兵的综合素质要求就越高,对先进军事文化的需求就越强。要用先进军事文化高扬真理、传播知识、培树新风,使官兵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纯正品德、滋润心灵,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把丰富军营、警营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心。军警营文化生活,是官兵享受军事文化发展成果、接受文化熏陶启迪的重要阵地,也是官兵直接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创造的广阔平台。军警营文化生活是先进军事文化的载体,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培养部队战斗精神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随着军队建设转型和官兵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必须体察官兵愿望、反映官兵心声、回应官兵期待,把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军营、警营文化生活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官兵喜闻乐见的警营文化活动,形成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先进军事文化生态。
三、扎实推进先进军事文化的繁荣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政治要求。全部队上下要充分认识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研究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动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紧紧围绕职责使命抓军事文化建设。军事文化源于军事实践,又服务于军事实践。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使命任务新拓展、基层全面建设新发展、官兵精神风貌新变化。要扎根遂行多样化任务实践。新形势下,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维稳反恐、抢险救灾等任务日益增多,为军事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军事文化建设要在多样化任务中汲取营养,紧贴任务实践,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官兵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崭新形象和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教育、引领、激励和感召作用,服务大局、保证中心。要贯穿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活动。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活动,是武警部队的一个品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武警特色的“忠诚卫士文化”。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结合开展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军旅歌曲和文艺作品,打造武警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忠诚至上、听党指挥、不辱使命的精神,营造学忠诚卫士事迹、走忠诚卫士道路、创忠诚卫士业绩的浓厚氛围。要纳入现代化武警建设体系。把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化武警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确定的路线图、体系图,结合各单位自身实际制定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具体规划,对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方法途径、推进步骤、基本要求等作出规范,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依据、有遵循,扎实稳步推进。
切实着眼官兵的精神需求抓军事文化建设。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构建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改革相符、与官兵需求吻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军事文化,保持军事文化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军兵员结构日益多样,官兵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新特征。军事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时代感、突出针对性、注重大众化,以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质量和水平。面对社会环境、军事实践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必须积极推动军事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汲取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等新理念,及时注入科技、时尚等文化新元素,善于运用先进手段发展和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篇3
“蟹岛”取得的成就,生动地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从20世纪90年代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进,使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同时为21世纪经济新“亮点”。
循环经济就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生态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效果,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目标。
北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确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对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北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源资源更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北京在水和能源等资源的使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所造成的污染也随处可见。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北京资源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源需求的增加必将造成资源成本的不断上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物尽其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篇4
1 当前造成农业污染的根本原因
1.1 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 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农民也更加重视化肥的使用, 很少使用有机肥料, 这样就造成了土壤的本质结构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土壤板结而且土壤里面的有机物质逐渐减少。而且化肥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 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并沉淀, 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与此同时, 若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河流、湖泊等地区, 会形成当地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 这样水体中就会缺少氧气, 鱼虾逐渐死亡。据有关资料表明,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江河湖泊都受到了富营养化, 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除此以外, 不合理地使用化肥, 严重污染到了地下水源, 使得地下水的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成分显著上升。过分使用农药也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不仅威胁到农作物, 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2 畜禽养殖造成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而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 极易造成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在人口密集的集约化饲养场, 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集区, 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 危害直接, 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 畜禽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1.3 城市垃圾和污染企业造成污染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 很多城市已经将重污染企业设立在郊区或者农村地区。但是, 受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 部分乡镇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基本上未采取相关保护环境的措施, 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的现象到处可见。虽然有些企业被当地部门查处, 但是迫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压力, 并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顿, 最多就是交点罚金就解决了。长此以往, 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大大恶化。
1.4 农用地膜造成的污染
如今, 农膜覆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农业中,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增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即使用的局限性强, 再加上很多地方使用的方法不合理, 所暴露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一般而言, 农膜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薄膜残片会漂浮在空中, 这样就导致大气中固体含量增高, 致使农村白色污染上升;农膜在燃烧的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对环境有害的气体, 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威胁。
1.5 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造成污染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 农村的人畜粪便, 各种生活污水往往任意排放, 夏天里嗅气熏天、污水横流, 苍蝇蚊子大量滋生, 这也是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2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 明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粮丰林茂, 北国江南”作为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全力实施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 打造现代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2个“一体两翼”的生态农业格局, 即种植业以良种繁育为一体, 以蔬菜和林果为两翼;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一体, 以肉鸭和肉牛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模式。
2.1 围绕“一体两翼”, 打造3大特色产业基地
该镇在做好“苏桥苑”牌西红柿和奶牛养殖这两篇文章的同时, 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种植以及肉鸭、肉牛养殖, 形成双翼振翅, 比翼齐飞的格局, 努力打造3大特色产业基地。
2.1.1 打造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形成了以苏桥村为中心的宽体大棚、钢架大棚, 防虫网等春暖式大棚种植基地, 和以里六田村为中心的冬暖式大棚种植基地, 镇政府积极出台奖励政策, 对于新建大棚每个棚给与10000元奖励, 仅这2个村今年新增大棚70余个, 面积达到53.33hm2。
2.1.2 打造优质林果生产基地
大力引进名、特、优品种, 以段桥村为中心, 在高洼村、罗圈村发展藤木一号、黄金嘎啦、爱宕梨、绿宝石等200多hm2高产优质林果种植, 积极打造山东省高产林果示范基地。该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种植户每667m2补贴100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今年新增林果面积133.33hm2。
2.1.3 打造优质高产奶牛养殖基地
依托爱德现代牛业 (邹平) 有限公司, 利用高产奶牛品种资源, 通过集成性别控制,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等系列现代先进生物繁殖技术进行高产奶牛 (犊牛) 生产, 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大力促进养殖向小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利用扩内需资金, 对全镇22处奶牛小区进行嫁接改造, 建设标准化、现代化奶牛示范小区, 目前该镇奶牛存栏量达到1.05万头。
2.2 依托“农企对接”工程, 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促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该镇依托全县开展的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 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力促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依托种植产业和畜牧产业优势,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好伊怡乳业、福海科技、爱德现代牛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搞好农企对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购进7条生产线, 目前该项公司拥有10个自控奶牛养殖小区, 奶牛存栏量达4000多头, 实现了集中饲养、统一管理、机械化挤奶和统一收购, 日产鲜奶达20多t。山东爱德现代牛业邹平有限公司积极开发胚胎移植服务, 共向社会提供5000多头良种奶牛, 完成胚胎移植2000余头次, 户均增收2000多元。
2.3 展专业合作组织, 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该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积极推行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 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组建方式, 积极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服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完善运行机制, 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更好地维护行业秩序和农民权益。截止目前, 该镇有蔬菜、农机、沼气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家, 受益农户达到1500农户。
2.4 资金扶持力度, 促使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该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力度, 这“一体两翼”铺平路子, 夯实基础。投资3500万元对0.33万余hm2耕地进行了开发整理, 沉砌沟渠40km, 打机井400眼, 铺设道路100km, 新增林网面积0.24万hm2, 植树造林160万棵。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杏花河、丰收沟等主要沟渠的清淤工作, 形成了“田成方, 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生态农业格局。
明集镇农业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近几年,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 着力建设了菜椒、韭菜、芸豆、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肉鸡、蛋鸡、生猪生产基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把围绕为城镇服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济, 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 明确提出“三调、一高、两带动”的目标。“三调”就是把品种调良, 结构调优, 规模调大;“一高”就是强占科技制高点;“两带动”就是市场带动和龙头带动, 力争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格局。目前, 该镇已遂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养格局。4大种植基地, 6大养殖基地相继形成, 规模不断扩大。
摘要:主要介绍了当前造成农业污染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 明集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粮丰林茂, 北国江南”作为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全力实施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 打造现代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2个“一体两翼”的生态农业格局, 即种植业以良种繁育为一体, 以蔬菜和林果为两翼;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一体, 以肉鸭和肉牛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精选) 篇5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和谐发展等方面特征,其充分展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代表地区一:广西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和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推进中国电信“宽带中国?光网城市”、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工程。建设完善南宁软件园、桂林国家高新区信息产业园、柳州信息产业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等6大产业基地及支撑平台。加快实施“两化”融合项目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千百工程”,确保信息化应用企业达到100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100家。
代表地区二:河北
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坚持建管并重、综合治理,构建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大格局。积极探索“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重点做好数字规划、数字城管、数字住房等工作,推进各系统的整合对接,向有条件的县(市)延伸,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放开环卫保洁、市政养护等作业市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质量。
代表地区三:浙江
围绕健全高速信息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宽带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实施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积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降低物流成本,切实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二.2012两会观察: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发展与电子监察建设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政务公开与电子监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形式,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动,使政务公开成为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为此,各地都把政务公开和电子监察工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来抓。
代表地区一:湖南
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动政企、政资、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加快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合理确定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解决审批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等问题。深化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监察
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和网上监督,重视网络民意,建设好各级政府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
代表地区二:贵州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代表地区三:江西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坚持务实为民,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提高“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进一道门、办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政务信息服务。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三.2012两会观察:深化政务公开 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2011年,我国可谓是加大了对于财政公开的力度,国家层面对此发布了诸多的政策和要求,以助推财政预算公开的透明度。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再次要求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
代表地区一:北京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成立了市旅游委、市医院管理局、市预防腐败局,调整市城管执法局隶属关系,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审计结果公开力度。
代表地区二:陕西
进一步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定期清理政府规章和文件,继续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行政性收费行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继续加大问责问效力度,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履行职责,努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拓宽公开的范围和项目,全面实行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继续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代表地区三:广东
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预
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探索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投资方式参与大型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农信社市场化合作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村镇银行,推广扶贫贷款。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发展保险业。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新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制定省级政府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四.2012两会观察:重视网络舆情 积极运用政府微博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微博是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是最为短平快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它拥有其他应用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公众的特性。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本身自然也具备着微博的这些特性,同时政务微博是政府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它承载的功能和使命与其他性质的微博又存在不同之处。目前微博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而微博也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
代表地区一:山东
努力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换届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重视网络舆情,了解包括“微博”在内的社情民意。
代表地区二:上海
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信息。推进政府部门可以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各类基础政务数据对社会开放。积极运用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公共资金透明运行。细化政府预算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认真做好部门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公开,逐步做到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的都向社会主动公开。加大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力度,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市级、区县、街镇联动公开,实现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深化审计公开,只要不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不影响安全稳定,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所有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部门预算执行单项审计结果、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全部公开。
代表地区三:北京
大力发展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农民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远远不及城市居民的收入,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农村地区的富裕。农村的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地区经济,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乡村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的产业,包含“食、住、行、游、娱、购”,能带动很多部门的发展,具有一系列的综合效应和作用。2005年10月,中共《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借着这个机遇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也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村经济活力
乡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自第一产业,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丰富农村经济的多样性,改变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乡村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包括很多部门企业,能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业、手工业、酒店业、商品服务业、娱乐文化事业等等的发展,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效应,能拉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乡村旅游能直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水果、蔬菜、禽蛋、肉等农副产品可以实现在当地销售,节约了成本运费。乡村旅游能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农产品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乡村旅游消费者手中,而且因为在旅游区,农副产品价格也有保障和提高。
(二)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增收困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很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低,这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不充分是个突出问题。乡村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远超其他行业。旅游业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能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有很大的乘数效应。乡村旅游会带来个行业的发展,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会加大,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实现零距离就业,充分就业,既能保持传统农业的收入,也能增加额外的副业收入。
(三)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性要素,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当地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状况,但是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旅游地居民为了吸引游客,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长久发展,会自发的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通过治理排水排污系统,垃圾定点处理,翻新农居,厕所改造等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环境好了,游客就更加愿意来乡村旅游,旅游地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农民会更加自发的,有意识的保护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四)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要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旅游地农民意识到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不仅那些有形有体的风景,建筑等是一种资源,同样这无形的乡村文化同样也是一种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样必然促使农民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来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素质,同时乡村旅游把大量的旅游者带到农村,实现了城乡互动,乡村旅游者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新的观念带到了农村,农民通过和游客交流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丰富了业余精神生活,形成文明的乡风。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开发前,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有关人士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分析、明了当地旅游资源状况,为旅游开发作好准备。要明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雷同,避免重复建设。农村各个地区的优势不一样,有的地区有资源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明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明了当地环境的可承载性,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乡村的原生态,保持乡土特色,因为乡土特色正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因素。要保持乡村风土人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树立品牌,打造精品,加速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如下地干农活,采摘水果,让游客体会乡村的气息,感受乡村文化。
(二)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关键。政府要对乡村旅游积极宣传,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对乡村旅游的投资者提供政策支持,资金,税收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农村信贷、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提供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维护管理,如保持村容村貌清洁卫生,对房屋和厕所的改造,使乡村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为乡村旅游服务。应当注意的是,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并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而是政府发挥着引导,指导的作用,农民是否参与乡村旅游以及如何参与乡村旅游是农民自己的权利,政府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发挥农民的智慧,积极性,发展乡村旅游。
(三)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科学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是直接面对旅游消费者的,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感受和旅游地区的口碑。一般来说,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旅游地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和文化历史内涵,接待流程规范,基本礼仪等内容。除此之外,对旅游地区的接待设施,接待条件,环境卫生条件要进行规范,提高服务的硬件和水平。要加强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宣传,使旅游服务人员面对旅游者能够把当地的特色生动鲜活的表达展现出来,提升旅游地区的质量和口碑。旅游从业人员中包含了很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通过培训使他们意识到乡村旅游与他们的关系,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够吸引游客,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不讲卫生的陈规陋习,提升服务意识,改变自由散漫的坏习惯。除了培训之外,要科学管理,建立規范与制度。对当地旅游存在的客观具体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先例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旅游管理经验,借鉴旅游管理的学术研究成果,做好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三、结束语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普遍的提升,农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对我过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保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要大力引导推动,要保护好乡村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者,农民的素质,做好宣传培训,采取种种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旅游调研,2007(1).
2.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
3.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3(3).
4.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12).
江西瑞昌大力发展鳗鱼养殖 篇7
近年来, 瑞昌市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鳗鱼养殖, 鳗鱼俏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市场。据悉, 2014年, 瑞昌市引进福建客商投资8 000万元, 在瑞昌市夏畈镇港南村建立鳗鱼养殖基地, 目前已建成50多个精养鳗鱼池, 采用生态循环水养殖鳗鱼, 是生态、节水、健康的养殖模式。该基地养殖的鳗鱼品种主要以日本鳗鱼为主, 年产量约400 t, 每吨价格达10万元左右, 俏销国外市场。目前, 该市正在建一个烤鳗加工厂, 对自产的鳗鱼进行深加工, 年产值可达2亿元。
(www.bbwfish.com)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篇8
5月21日,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工商联主办,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研讨会议并讲话。乌兰部长指出, 要紧紧围绕“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个主题, 突出放开和服务两个重点, 研究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路。结合本次研讨会嘉宾演讲内容, 本刊特推出封面文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是最具活力, 最有创新意识, 同时也是最关乎民生的经济领域。因此, 在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中将“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抓手。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更是发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动员令。
近几年, 我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末,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0户, 其中, 个体工商户数达到963446户, 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户, 外资企业户数达到1794户。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长远来看, 非公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是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宽投资渠道的重要领域, 在“扩投资、稳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非公经济, 真正从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支持。正本清源、开拓创新, 迎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任重道远。
珲春大力发展畜牧业 篇9
近年来, 珲春市近海街道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目前, 该街道黄牛存栏2 400余头, 生猪存栏4 000余头, 鸡出栏10余万只, 共有畜牧养殖专业户20余户, 其中黄牛存栏60头以上专业户7家, 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猪场12家, 肉鸡存栏5 000只以上的养鸡场2家。
珲春市近海街道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辖区总面积74平方公里, 是天然牧草资源丰富的城乡接合部。为发挥资源优势, 以畜牧业为“名片”, 打造特色产业, 该街道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协会促动”四项措施, 为畜牧业发展提速增效铺平道路, 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规模养殖业的优惠政策, 建设牧业小区在用地、供水、供电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 为缺少启动资金的畜牧养殖业户提供支持;定期选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指导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强化良种繁育、畜禽防疫、饲料兽药供应等服务, 提高科学养殖和管理水平;通过与龙头企业对接, 大力扶持黄牛、生猪、肉鸡规模场户, 形成带动效应, 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向规模化转变;积极推进畜牧合作组织发展, 引导其完善经营理念与管理机制。目前, 该街道已成立各类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家, 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吉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缩写, 中文意思: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由经济学家威廉-夏普 (William F.Sharpe) 、约翰-林特纳 (John Lintner)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自那时起, 一直对财务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该模型假设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掉, 不发挥作用, 只有系统性风险发挥作用。就特定证券而言, 相关风险不是总风险, 而是个别证券的系统性风险。
均衡组合的报酬率, β是证券J的贝他系数。β越大, 系统性风险越高, 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反之, β越小, 要求的报酬率越低。证券组合的β是个别证券的β的加权平均。
借鉴C A P M模型, 笔者建立的测定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经济学
模型如下:
其中, 表示未来一期的房地产价格, 表示现期的房地产价格, 表示前一期房地产价格, 表示现期的房地产价格比前一期的价格变化。特别要指出的是, 常数, 因此, 随机项u具有异方差性。而值与值正相关, 值越大, 则值越大, 反之, 值越小, 则值越小。
房地产泡沫究竟有多大, 主要取决于值, 值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 值也受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可设:
表示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函数, 而表示房地影响产市场供给的函数, 并设α>β, (α, β均为常数) , 表示房地产需求对值的影响比房地产供给对值影响要来得大。则有:
其中, 表示现期人均年收入, 表示现期房地产价格, 表示房价收入比弹性, E表示恩格尔系数, a、b为常数, 表示各变量对该需求函数的影响度;v是随机项, 表示影响需求的其他决定因素, 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政府有关政策等等。
表示现期对房地产业的投资, I表示现期的总固定资产投资, 表示房地产投资增长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K表示空置率, c、d为常数, 表示各变量对该供给函数的影响度, F表示负债率, n次幂表示负债率对供给的影响 (影响有正向有负向, 主要看房地产企业从什么角度看待负债与盈利预期) ;w是随机项, 表示影响供给的其他决定因素, 包括房地产价格、利率、政府有关政策等等。
四、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上述模型很好的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拟合, 剔除了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 可以达到一个综合评价的效果。该模型克服了以前的判断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只是使用租售率、收入房价比等单一指标的方法,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这是文章的一个创新。但由于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C A P M的启发, 而C A P M模型在应用存在着检验的可观察性问题, 因此, 检验的可观察性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分析模型无法克服的一个不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量化政府的有关政策也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总之, 该模型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待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刘玉峰张亮刘丹: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与区域性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 (4)
[2]约翰.Y.坎贝尔 (John Y.Campbell) ;安德鲁.W.罗 (Andrew W.Lo) 等著, 朱平芳刘弘等译, 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张丽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 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其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要求, 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处理好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明确, 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 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 它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 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的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由此可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 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从多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属, 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的有机结合, 通过人文社会伦理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 整合和优化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 由生态环境破坏型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历史型转变;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乃至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其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 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材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应选用包装简易、结实耐用的产品。“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 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 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 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要求消费群体改变产品使用方式, 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产品的服务效能, 如纸板箱、玻璃瓶、塑料袋的包装材料的再利用, 有时甚至可以多达数十次循环。生产者应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 加大产品到废弃物的转化周期,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再循环”原则是指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 变废为宝, 变害为利。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 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 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针对整个经济运行系统, 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升级和转型, 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结合, 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 西方一些国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而我国只处在试点阶段, 就我国目前状况, 急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资源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用资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预计到2020年, 要实现GDP翻两番, 即便是按资源再翻一番考虑, 保障资源供给也有很大困难, 如果再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 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是不可能的。为了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以往在发展经济时, 不仅高消耗, 而且高污染,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悬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产1个百分点, 每年就可减少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产品质20个百分点, 就可以减少排放4000万吨, 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 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 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 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 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 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 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 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 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 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 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 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 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要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 必须改变现有以环境污染防治为核心的环境法体系。环境保护不仅包括污染防治, 还应包括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提高环境质量。而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重污染防治规范而轻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措施的缺陷, 这是造成我国目前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加快环境立法步伐。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制定的。当时的立法目的、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不适于保护改善环境,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可行的法律法规, 以此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 篇11
1.农民要致富,养殖靠技术
丁建宝在多年的养殖生产中,任劳任怨,吃苦受累,付出了很多辛苦。他一直就爱好养猪这个行当,但那时家中没钱,加上不懂科学喂养,始终处于零钱换整钱的状况,没形成规模。2005年,由于发生自然灾害加上不重视防疫,他饲养的7个繁育种猪只剩下2个,产下的20多只猪仔一个没剩,外债欠款3万多。当年生猪市场行情价格2.4元/斤,他自己私下算了一下,那时喂一天猪不挣钱竟还要每天赔40元,家人及朋友们都劝他放弃养殖这个行当,另谋出路,可丁建宝就是有一股子犟脾气,他不相信自己不行,也不愿放弃他所热爱的行业。
在这次失败中,丁建宝充分认识到只有了解市场行情,依靠科技养殖,加强猪舍管理,才能实现稳产增收。这其中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关键,要提高仔猪成活率,科学繁育技术是关键,俗语说的好:“养好猪,盖好圈”。2007年,他借钱扩建了一处占地面积160m2的猪舍,初步形成科学化养殖模式。在以后的生产中他注重学习,只要是有养殖方面的培训课,他就赶去听,认真记笔记,搜集科学养殖材料,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经常把专家老师请到猪舍现场指导。特别是在阳光工程养殖培训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适时喂养,精心管理,使他所养殖的猪不但繁育能力强,抗病性也强。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由于他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精心饲养,使他的生猪存栏量稳步增长,从2头母本猪直到如今的存栏60多头,生猪产量翻了30倍。今年5月份,出栏一批生猪,经济效益将达到8万元左右,丁建宝深有感触,他说:“农民要致富,就得学技术”。
2.农民要致富,扶持引導靠国家
丁建宝踏上了一条科学致富的道路,他认为,国家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有了好政策,农民致富有保障,农民致富的门路才广,有些农户之所以一直不能脱贫,关键是对市场适应能力较差,对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缺少技术。要解决这一问题,除自身努力外,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
在饲养过程中,农广校多次派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跟踪服务,解决技术问题,重点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环节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技能要求进行指导培训。他本人也虚心好学,使得他在当地养殖户中成为佼佼者,取得了成功。
3.人生有梦想,迈步奔小康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篇12
健康服务业涵盖三大领域五大产业, 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 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意见》提出了今后7年大力发展医疗服务,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的目标, 并明确了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各项主要任务。
发展健康服务业, 是新一轮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 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快速释放的需要, 是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又一战略部署。同时, 它也与深化医改的宗旨是一致的, 二者各有侧重, 又相辅相成。深化医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重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强调政府主导,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业则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涵盖基本与非基本健康服务, 主要面向社会和市场主体, 要求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非基本的健康服务由市场提供, 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
《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文件, 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节作用。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强调要为百姓办实事, 然而政府责任不是无限的, 政府也不能包揽所有的实事。而政府搭建框架, 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 动员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到民生工程中去, 是改革的内容之一, 也是深化医改的一大创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要深化改革, 还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鼓励社会资本“非禁即入”, 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扩大供给、刺激消费需求, 意味着政府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务交给市场, 还给社会, 赋予社会力量更大的自主权, 使其不断孵化、成长。在社会治理上, 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同时, 也一再坚持自身的责任和作用。《意见》首次提出了将利用社会资本举办的健康服务机构纳入财政资金补助范围, 明确了医疗服务以及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始终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大力发展】推荐阅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06-16
大力发展安徽文化产业09-02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05-12
大力推进屏山农村养老事业发展05-10
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05-15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07-31
关于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意见05-10
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08-10
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10-15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什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