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2024-09-25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通用8篇)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1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升,大众旅游的需求和消费也在不断升级,邮轮游艇、房车自驾、低空飞行等旅游业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也催生了市场对旅游装备的需求,文旅装备产业既拉动了文旅投资,也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了旅游消费,是旅游业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点。

我市文旅资源丰富(康养等),专汽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我市现有房车生产能力的企业约XX家,真正在生产的有6~7家,产销量一年XXX台左右),其他配套产业都有布局或正在发展中(依托引进大型主题乐园,依托发展通用航空、低空飞行,依托发展房车露营基地项目和康养项目,依托纺织产业发展户外运动服饰,依托发展户外休闲食品,依托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发展旅游商业,依托承办竞赛项目,依托开展户外直播等),对大力发展文旅装备产业有较好基础。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起点推进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和产业优势,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发展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的指导意见或支持政策,可重点依托专汽(应急)装备、航空物流装备、新型软体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有产业集群,按照“一基地、多园区”的模式,打造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并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打造以房车、观光车、改装车为重点的旅游交通装备产业,以健康食品、休闲食品、生物医药和医疗康养等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以新材料、纺织等为重点的户外旅游运动装备、旅游基础设施等产业,以文旅产业集团组建为重点打造现代旅游产业;明确全市文化旅游装备产业整体布局,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和工业产业结构。同时,要积极向省文旅厅、省经信厅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二、加强企业引进培育。全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将文旅装备产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之一,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吸引中小企业,逐步建成完备的产业链。可以结合文化旅游装备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高端大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引进药品、健康食品、健康日化、老年用品、游乐园设备、户外运动装备、康复辅助器具、通用航空装备等制造企业。着力培育和壮大壮大文化旅游装备产业市场主体,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对重大招商项目,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重点支持,对发展好,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要适当给予奖励。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平台落户我市,推动旅游装备制造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合作新模式。积极引导现有研发机构投身文旅装备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产业创新,破解技术难题。可考虑融合组建旅游装备产业研究院,更好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成果转移和转化,优先按有关成果转化政策,奖补效果明显、效益卓著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探索留人用人政策,实行开放式人才引进战略,整合人才资源,可结合我市工业发展需要建设制造产业专家库,为文旅装备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积极为企业和相关高校间牵线搭桥,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大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生产、管理、经营人员培训力度。

四、强化要素保障。要保障好用地指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文旅装备产业发展预留空间,统筹保障项目用地空间需求。要提前谋划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布局,在符合规划、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统筹财政相关资金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专项债投向的项目,积极指导申报专项债;将文旅装备产业相关项目纳入汽车产业基金等基金支持范围。鼓励各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开展房车租赁收入权质押业务,加快完善各项资产和权益抵质押登记和评估工作。

五、加强宣传营销。加强对我市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的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我市产品,要鼓励市内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康养机构购买使用本地文化旅游装备产品,通过以销促产带动产业加快发展。

六、强化统筹协调。建议由市经信局、文旅局牵头组成工作推进专班,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2

1.1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

人体在遍布全身的各器官组织体液 (包括免疫系统) 中, 有一种酶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 1973年, 美国学者Rotrlie发现硒是这种酶的必需组成, 它的活性依赖于硒, 没有硒的存在, 这个酶就没有活力。从而显示了硒的第一个生物活动形式。20世纪70年代, 克山病的发现, 揭示了缺乏硒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 同时也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硒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1973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 、FAO (世界粮农组织) 、WTO (世界贸易组织) , 先后发布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1988年10月, 中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15种每日必须的营养素, 建议每日补充50~250ug。世界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雅罗拉博士曾说: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营养素。有了硒, 人生百岁不是梦;世界著名科学家奥德菲尔德指出:硒像一颗原子弹, 量很小很小, 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 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 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1.2 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 其中30%严重缺硒地区, 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1980年中国农科院硒资源普查的结果表明, 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2/3省市、712个县市, 约70%处于缺硒地带, 这些地区的主要作物含硒量低于0.05mg/kg, 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

2011年8月28日卫生部前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透露, 中、日、英、美四国所作的国民的硒摄入量的调查, 4个国家中我们国家是最低的, 基本上就是, 每天仅有28~40ug, 而其他那三个国家, 人家都是77微克到191ug, 中国人在硒摄入量上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平均水平。我国人民的现有膳食硒水平与联合国组织 (FAO/WHO/IEA) 制定的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400ug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补充50~250ug相差甚远。科学补硒, 势在必行。

1.3 食用富硒粮是提高膳食硒水平的最佳途径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 2005年就指出: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与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 使居民提高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要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 大规模推广富硒产品;2011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为靖州阳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题写的“开发优质富硒大米,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新标准, 多食富硒米”的两次题词, 语重心长, 意义深远。

人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先。南方的大米, 北方的小麦、玉米是人们的主粮, 索牛要索牛鼻子, 抓补硒要抓富硒粮。粮食作物系禾本科植物, 富硒能力较强, 科学补硒一般硒含量0.3 mg/kg~1mg/kg。中国人每天食用粮食250~400g。以食用富硒粮250 g计算, 就等于一天补了75~120ug, 达到了中国营养协会提出的50ug~250ug的标准。即或食用400g含硒1mg/kg的高硒大米, 也只达到400ug的水平, 还是只在联合国组织 (FAO/WHO/IEA) 制定的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400ug硒的水平。发展富硒粮安全、高效、可行。

1.4 华阳村的实践证明推进富硒粮补硒切实可行

湖南省桃源县浯溪河乡华阳村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采用“口粮田”、“自留地”喷施富硒增甜素专利产品, 使高科技的富硒农产品走进平民百姓家, 实现餐桌全盘硒化,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缺硒地区农民膳食硒水平, 收到了科学补硒, 防治疾病的效果;开创了农民自用粮补硒的先河, 攻克了农民补硒难的瓶颈, 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桃源华阳村农民自用粮补硒的作法是一种创新, 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尚属首创。2009年8月4日这个村被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公室授予“湖南省农民主动补硒第一村”并颁发了匾牌和证书。2010年被中国富硒农产品上海市场调查中心评选为中国富硒农业十大新闻之三。

2 富硒粮生产技术已充分成熟

2.1 攻克了生产富硒粮的核心技术

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经8年探索、7年拚搏, 终于研发成功了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核心技术, 羸得了开发富硒产业的主动权。研究开发成功富硒增甜素系列产品 (商品名隆农牌锌硒葆) , 拓创出了知识产权完全自主、颇具桃源地方特色的系列富硒农产品, 包括果、粮、茶、禽、菜等富硒农产品产业的雏型;得到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全国著名专家、教授朴建华、霍军生、高俊全、彭祚全等对我县生产的富硒增甜素和富硒农产品, 作了很高的评述:一致认为“富硒增甜素及其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 具有方便、经济、安全、可控的优点, 其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俱佳, 是我国低硒区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示范技术。该研究项目和技术产品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并获得了五项富硒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富硒科技成果;完成了16类23种富硒农产品批量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 包括1个“常德市农业标准规范”、31个“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为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已开发成功优质富硒粮

桃源县运用“优质粮食品种+富硒+常德市农业标准规范”生产出了优质富硒粮。据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统计:桃源县生产的富硒米,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长沙) 、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 2008—2012年共5年的311个富硒粮样品检验检测结果, 含硒量稳定在0.2mg/kg~0.5mg/kg之间, 二倍用量达0.7mg/kg~1.5mg/kg之间。5年试验检测结果证明, 我们的富硒增甜素可以生产出安全、硒含量高的达标富硒粮。桃源县生产出品的“亲硒元牌富硒大米”“亲硒元牌多维锌硒米”荣获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 (TEMA14大会) 唯一指定产品荣誉。桃源县兴隆米业生产的“钱缘牌”富硒香米、富硒大米、富硒粥米, 含硒量高、米饭口感柔软、落口爽滑、香气浓郁、营养丰富, 是一种优质、安全、营养的天然健康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看到“钱缘”富硒香米后高兴地说“我喜欢、我赞成、我支持”。现“钱缘”商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钱缘牌富硒香米2009年9月荣获中国中部 (湖南) 国际农博展览会金奖。

随着粮食富硒技术的普及和天然硒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国各地已成功开发出各种品牌的富硒大米。主要的有江苏洪泽湖生产的“赛泰”牌富硒香米、河南唐河县生产的“金唐河”牌富硒香米、哈尔滨生产的“绿宝石”牌富硒大米、贵州省开阳县"开洋牌"富硒大米、湖北省恩施市生产的“大集珍米”、“恩香牌”富硒米、“希友牌”富硒米等等。

2.3 富硒粮生产技术简单易行

富硒粮的生产途径有利用天然硒资源土壤和粮食作物科学补硒两种。在高硒地区, 凡经权威质监部门检测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的粮食亦称富硒粮。在缺硒或低硒地区生产富硒粮要给粮食作物科学补硒。农作物科学补硒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 利用粮食作物作无污染天然的生化反应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特别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系列产品富硒增甜素, (商品名:锌硒葆系列产品) , 将无机硒元素导入作物体内, 通过作物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 富集在籽实中, 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 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的纯天然的农产品, 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既对人类起了间接的保护作用, 又较好的解决了人体同时补硒要有机化的难题, 有效地提高了富硒农产品的安全性。

富硒粮生产技术: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 (原富硒增甜素) 。富硒水稻在抽穗始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一次;富硒玉米在玉米喇叭口7-8叶和9-10叶时各喷施1次;富硒小麦在小麦抽穗破口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用量:每亩4包.每亩每次2包, 加足30kg水喷施

3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的建议

补硒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1997年元月姜春雲副总理曾题词:“開发硒资源, 造福于人类”;2004年6月何鲁丽副委员长曾题词:“开发硒资源造福群众”;2009年11月30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满腔热情地说:“补硒工程既利农, 又惠民, 关系全民健康的大事, 我参与、我支持”;鼓励我们“全民补硒是健康工程、民心工程、惠农工程,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值得努力去做”, 并亲自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书写了:“打造富硒湖南, 推进全民补硒”语重心长的寄语。这是关爱, 是鞭策、也是期盼。党的十八大再三强调,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中国的永续发展, 要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中国又是一个缺硒的国情, 发展富硒农产品,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生产优质富硒粮, 促进科学补硒, 增进人民福祉, 改善民生, 意义十分重大。

3.1 正确认识我国缺硒的国情, 全面推进全民补硒

我国约有2/3地区主要农作物含硒量低于0.05 mg/kg, 造成了我国严重缺硒的局面。当前我们要认真理解和吸取国外一位致力于微量元素研究的学者, 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营养学家combs教授说过的一段话:“对于人类来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 最大的悲哀不是缺硒本身, 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把我们的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的硒含量提高到0.3 mg/kg~0.5mg/kg的水平, 扎扎实实推进全民补硒, 提高人民膳食硒水平。

3.2 营造全民补硒氛围。推进全民自觉补硒

当前, 全国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于“硒”还很陌生, 对补硒缺乏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认识决定行动, 只有认识和了解了的事情, 大家才会齐心来做。所以当前要, 把全民补硒教育与“科普宣传”, “四下乡”等活动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加快硒营养知识的传播, 大力宣传硒营养的特殊功能。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技素质, 使全民懂得硒营养的重要性, 缺硒的危害性, 补硒的必要性:明白“硒是15种每日必须摄取的膳食营养微量元素之一, 要像生命必须摄入蛋白质一样, 每天摄入50~250ug硒”。从而形成, “自觉补硒、全民补硒”的氛围。

3.3 总结桃源华阳经验, 推进“农民自用粮”富硒

农民补硒是全民补硒的主体, 也是全民补硒的难题。桃源县华阳村生产富硒大米实施四统一。全村统一每户种植“口粮田”富硒水稻1亩, “自留地”富硒蔬菜0.1亩;统一实施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喷布粮油型富硒增甜素;统一于始穗期和乳熟期用药。 (共2次, 每次用药4包, 一背包水加2包, 一亩打两桶水) 。全年每个农户只增加硒成本40元。就是1包高档“芙蓉王”的烟。农民都可承受得起。这个村农民生产的富硒大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长沙) 、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测试检验:硒含量稳定在0.3 mg/kg~0.5mg/kg, 之间, 每天吃0.5㎏富硒大米, 就补了150ug~250ug的硒, 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补硒的建议指标。实现了全民补硒的目的。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健康之路;利国利民的惠民之路;爱民惜怜的民心之路。简单易行的科学之路。建议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大力推进“农民自用粮”富硒。

3.4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实施“商品粮富硒”战略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促进全民补硒是一个公益事业, 建议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一是实施“商品粮富硒”的举措。原农业部路明部长曾指出:“中国72%的地区严重缺硒, 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人口商品粮主产区, 可以想像中国缺硒人口不仅局限于72%的地区。”根据这个观点, 如果国家采取对商品粮实施富硒措施, 给予生产补贴, 提供富硒商品粮, 就解决了城区居民、企业工人、国家工作人员的补硒问题, 把全民补硒的恩惠施向人民大众;二是解决“农民自用粮”富硒的经费支持。像农机家电下乡、良种补贴一样, 将“农民自用粮”富硒经费直补到农户。花很少的钱, 解决8亿农民补硒难的大问题, 造福华厦农村千家万户;三是要加大对富硒粮的生产、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解决贴息贷款指标和增加富硒粮生产贷款额度, 扶持新兴的富硒粮生产企业的成长, 推进特色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

3.5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 确保富硒粮质量安全

发展富硒粮“安全”、“质量”是生命线。尤其硒含量是一个从外表看不见, 摸不着的隐形指标, 只有通过检验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生产富硒粮, 首先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树立富硒企业、富硒品牌或专业合作社的信誉, 以诚信为本, 自律经营, 让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第二, 强化质量标示制度:要求生产出品单位在每件产品外包装显目的位置, 强制标示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 (“4+1”) 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并标示硒的含量、出品日期、质量检验员姓名, 并附上权威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 和生产单位的质量合格证书;第三强化监管力度。要在富硒粮生产基地县建立“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富硒农产品的安全、监督、质量管理的任务, 确保富硒粮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技术质量监督机关的职权, 加强市场管理, 严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参考文献

[1]颜送贵等.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M].北京:中华传统文化出版社, 2012, 03.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3

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都要讲求科学性、合理性。尽快将盟内资源种类、规模价值、地区分布、开发条件,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作出科学评估。首先要搞好资源调查,自然资源(自然遗产)要整理归类,人文资源(文化遗产)要从地方志、史料、游记、诗文、口头传说中搜集。然后从旅游经济学和产业化高度提出设想方案。规划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旅游地发展规模,旅游点布局和线路选择,还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生产、人才培养以及旅游业内部三大构成的成龙配套问题。如果缺乏长远而周密的规划部署,就会造成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做到产品布局多样化、系列化

在总体方案指导下,项目开发要体现创意性、特色性,布局要有深度和广度,景区、景点打造要鲜明、丰富、个性化;线路产品打造要巧妙衔接、过渡自然、形成有机组合。一开始就要杜绝“自发”、粗放和无序状态,最大限度的克服“旅”多“游”少现象。

旅游产品要在目前的单一性产品基础上开发成多样性产品。如乌拉特中旗开发的生态园,园内置景无数,大敖包、中外雕塑,虽然有点抄袭,缺少创意,但毕看点多多。不仅景点有看头,同时也提升了景区和城市的文化品位。再如沙漠游,在常规的滑沙嬉戏、骑骆驼等基础上,再搞一些诸如“沙滩篝火”、“沙海夕阳”和“沙雕展”等产品,就会增加游人不虚此行之感。

同时,在注重常规旅游项目情况下,适度开发专线、专题旅游,提高旅客的参与性。如黄河风情游、草原风情游、套乡风情游和生态旅游。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要围绕主体线路产品,加大交通(公路、铁路、机场、)、电信、电力等的建设力度,为旅游企业的开发提供基础条件。

要出游,离不了“吃、住、行、游、购、娱”,要抓住基本要素,促进旅游产业内外部构成间的协调发展。旅游企业不仅要同饭店业、交通客运业、旅行社业搞好伙伴关系,从构建世界旅游业水平高度,抓好内部建设;还要促进提高轻工业、商业、交通业、电信业、建筑业以及文物部门的发展力度,为旅游业提供适时的产品和服务,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旅游业发展了,自然就会直接和间接地拉动产业链条的发展。

四、加快建立多元化旅游投融资体制

在地方制定总体旅游框架内,激活各种投资因素参与开发。一是依靠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要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上,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特别要注意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境外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二是采用“栽梧桐,引凤凰”的办法,政府先进行一些基础设施投入,创造条件,鼓励引进资金。三是条件成熟时可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四是争取国家投资。西部旅游业是国家支持的优势产业,要求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认真做好这方面的项目准备,积极争取这块资金。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促使地区旅游资源品牌化

要将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旅游理念相结合,提炼出特点鲜明新颖,富有号召力的地区旅游品牌。品牌促销与资源开发共同推进,以品牌宣传为旗帜。

要利用各级各类传媒,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刊上有文。打造名牌旅游口号,建立旅游网站,出书出广告,要打旅游促销持久战。引导大众消费,培育潜在的客源市场,使消费者形成一种时尚。

六、加强领导,形成共识,扎扎实实抓旅游

要尽快出台全盟旅游业整体发展框架,各地要在合理布局内,有秩序的开发。要加强领导,积极提供专家技术性服务,专业部门实施规范性指导。防止各自为政,“争抢”资源,搞重复建设。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4

xxxx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一届中共市委十四次全会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xxxx年中心工作,围绕“四新”抓“四化”,立足新起点、新目标,构建新格局、新理念,以跟踪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发展为主抓手,不断强化服务项目工作举措,做到稳中求进,着力提升中心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产业体系重构,努力为“六个”建设和“六个之城”打造作出积极的贡献。现将我中心xxxx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升服务能力。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暨“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州委、市委工作安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一是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xxxx学习计划》,将党史学习教育必学材料、视察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会精神等纳入学习计划。截至x月xx日通过宣讲、上党课等方式学习相关精神x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xx次。二是制定《党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截至x月xx日共开展集中学习2x次、自学xx次、集中交流研讨x次,三是x月x日起每日早上利用xx分钟时间开展“我是党史领学人”(每日一课)系列活动,至今共开展xx次。四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倡议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党史 践初心 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福利院看望老人儿童,走进村寨清理帮扶村河道及周边环境卫生,走进社区与共驻共建社区共同开展安全宣传、防疫疫苗接种宣传活动等。

(二)强化主体责任,抓组织建设。

一是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xxxx年党的建设工作计划》,上半年共召开四次党组会议,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工作部署。二是制定《开展“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实施方案》,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争做“六个模范”,全面提升全中心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制定《支部委员会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星级支部创建实施方案》,实现基本组织设置、基本队伍建设、基本制度运行、基本任务落实、基本保障配套的规范化。三是对照市委第十四轮巡察反馈问题积极抓整改落实,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有清单、有台账、有方案、明责任、设时限、抓落实”要求,制定《关于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针对省委市委巡察组反馈的x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促进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的廉政责任,党组书记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领导成员落实好“一岗双责”,坚持“三重一大”由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并向纪检组报告和报备。上半年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x次。二是开展反腐倡廉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省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案件警示录》、观看廉政教育视频《国家监察》,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三是高度重视并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根据工作调动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服务重大项目领域意识形态的指导。上半年开展研究意识形态工作x次。

二、履行职能职责,促项目谋发展

(一)完善工作机制,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1.落实工作制度,形成项目推进合力。拟定《市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工作制度》和《市xxxx年市级领导包保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方案》并报市委财经委员会印发执行,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包保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班子队伍、一套推进措施、一个项目服务专员”的项目包保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市级各层面、各相关方责任。xx位县处级领导包保全市xx个省、州、市重点项目,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季度专题调度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各包保领导每季度强化对包保项目问题解决现场调度,各行业主管部门、投促、产促等协同靠前跟踪服务,督查考评、作风问效跟进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左右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局面。x.建立项目手续办理台账,实现全过程手续跟踪管理。在钉钉群在线对目前已有xx个重点项目按月度梳理立项、环评、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地灾、防洪、水保、安评、能评、文勘、社稳评估、人防、消防等?xx多项手续内容,建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台账。按照一、二、三产项目类别的不同性质,每周排查指导项目建设业主方办理相关手续情况,以督促代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要件成熟规范,有力促进项目建设规范有序。x-x月,xx个项目涉及重点审批事项xxx项,累计完成xxx项,完成率xx.x%;涉及一般审批事项xxx项,x-x月累计完成xx项,完成比例xx.x%。x.建立项目动态台账,掌握项目推进详细动态信息。采取钉钉群项目服务管理调度,对每一个重大项目都建立一个动态台账,从项目类型、建设规模内容、计划开竣工时间、建设进展、投资完成情况、存在困难问题、工作建议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完善项目推进过程的各类信息,由项目服务网格员每月动态更新与分析,实时掌握项目最新信息形成报表文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已建立重点项目动态台账共xx个(含省州重点项目xx个,“六个一”包保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收尾项目xx个,预备项目x个,总投资xxx.xx亿元,计划完成投资xxx.xx亿元,x-x月xx个重大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xx.xx亿元,占投资目标任务xxx.xx亿元的xx%。x.开展xxxx年以来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兑现排查摸底工作。按照《x州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x府办发〔xxxx〕x 号)文件精神,通过对xxxx年以来xxx个招商引资合同履约兑现情况开展大排查,逐个项目进行梳理,核实签订合同投资项目性质、内容、时间、约定事项、项目推进情况等,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合同约定条款未兑现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工作台账,并针对未兑现项目逐一制定兑现整改方案,提高政府诚信,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提升营商环境。

(二)强化服务项目工作,着力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1.加强走访,推送信息。落实“日跟踪、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的工作模式,中心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级实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坚持每周召开业务会,研判、调度解决项目走访发现的问题,分级分类以推送简报、专报、工作提示等方式加以解决,推动跟踪服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系统化,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x-x月,累计推送简报xx份,专报x份。x.建立问题清单,协调解决重大工程项目问题。建立问题解决清单派送制度,根据走访调度收集项目需要梳理解决的问题,及时形成工作提示单,通过协同平台推送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办理,跟踪销号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上半年,向住建、自然资源、林业等相关职能单位推送工作提示单xx个,返回xx个,回复率达xxx%,推动解决问题,得到项目业主单位认可。形成工作闭环,相关职能单位xx个工作日内未反馈办理意见的,由中心报市作风办开展督办;建立市产促中心与市督考中心对全市项目每季度联合督查通报机制,不断促进服务项目工作良性联动推进。x.提供项目服务问题线索,推进全市作风建设。按照《市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促提质增效行动方案》要求,上半年共向市委作风办推送作风问题线索xx条,涉及云城红木溪园、罗普特、杨柳街中学等项目的相关部门单位履职尽责担当、靠前服务作风问题。x.定期会议调度,加快问题解决速度和力度。按照市委办关于《市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促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的文件单月调度要求,x月xx日下午,我中心联合市委作风办、市督考中心组织召开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单月调度会,自然资源、住建、工信等职能审批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乡镇办事处等三十多个部门单位参会,会议围绕我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综合调度,就当前发展形势、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和发展要求、发展路径,以及服务项目建设的困难问题解决、相关行政审批、要素保障、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建设等事项进行了充分讨论,营造“项目为王”“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局面,推动形成多部门联动寻求问题破解新局面。

(三)认真落实“部门+产促中心+村社(村企)”工作机制,抓“村社合一”助推乡村振兴。

1.全面收集各乡(镇、办事处)村社经营能力和经营意愿。上半年,收集xx个乡镇(办事处)xxx个村社持有资产、实施产业、社员技能、经营意愿等信息,共收到xx个村社xxx条经营意愿。x.收集梳理市有关部门报送项目。上半年收集市有关部门释放适合农村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农业产业等可释放项目xx个,合作投资额xxxx.xx万元。x.精准对接出效益。上半年市有关部门释放项目xx个与村社配对完成。其中,xx个“一事一议”项目,合作投资xxx.xx万元;x个“公路养护”项目,合作投资xxx.xx万元;x个“森林培育”项目(涉及xx个村社),合作投资xxx万元;x个“河道治理”项目(涉及x个村社),合作投资xxx万元;“三变”试点村项目和“短平快”培训项目,合作投资xx.x万元。x.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和项目走访制度。实行月调度制度,每月实地走访调度“村社合一”项目,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强化调查研究,总结工作成效,将项目推进情况向“村社合一”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反馈。

(四)实施“企业特派员”制度,强化“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从x月底起实行全市“企业特派员”制度,强化服务质量,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市域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强化帮扶力量,确保帮扶到位。督促各帮扶责任人重点围绕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开展定期走访、检查、动态管理,同时发现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重大困难及时上报,确保问题“动态清零”,确保不出现返贫现象。

(二)强化工作职责,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在履行主责主业走访服务重大项目过程中,引导各重大项目单位释放劳务形成“村社合一”项目。同时,配合“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责任部门落实责任,确保所帮扶的胡广村在贫脱出列后各项帮扶政策不摘不减。今年x月市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后,我中心虽不在乡村振兴主包责任单位之列,但是,我们依然不会放松工作责任,特别是履行中心主责主业加强“村社合一”项目配对,助力乡村振兴。

四、存在问题

(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总体经济形势影响项目建设。一方面宏观上处于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国家金融政策收紧、资本市场低迷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微观上前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市级财政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投资拉动和房地产经济,而当前阶段融资环境被挤压限制、房地产市场渐近饱和,导致投资低迷、项目不多。x-x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不理想,表现在:投资完成进度仅xx%,与序时进度要求差距较大;新建项目开工率偏低,仅为xx.x%;政府投资项目停缓建烂尾较多,新的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预备项目由于资金问题难以启动;招商引资项目由于要素保障、资本市场疲软以及经济发展形势复杂等原因推进缓慢。

(二)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支撑不足,较围绕“四新”抓“四化”要求差距大。xx个新型工业化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在建率仅xx%,x-x月完成投资仅占年计划的x.xx%;xx个农业现代化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在建率仅xx.x%,x-x月完成投资仅占年计划的x.x%;x个旅游产业化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在建率仅xx.x%,x-x月完成投资仅占年计划的xx.x%;xx个新型城镇化项目总投资xxx.xx亿元,在建率仅xx.x %,x-x月完成投资仅占年计划的xx%。xx个项目总投资中新型城镇化项目占比xx.xx%,主要为房地产项目,当前房地产市场已渐近饱和,加上工业基础薄弱、缺少足够的实体经济支撑,“强省会行动”x对x北部县市的吸附,区域经济协调联动的局面没有形成,城市化进程推进条件不优等原因,下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难以确定。

(三)调度协调机制未能正常开展,服务项目建设的合力还待提升。制定了《市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工作制度》《市xxxx年市级领导包保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方案》等制度,但是对“项目为王”认识不够,市分管领导季度调度项目解决问题和包保领导月调度项目协调机制未能正常开展,项目手续联审联批制度没有形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处理销号效率不高,全市上下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五、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提升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市上下全面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工作制度》和《市xxxx年市级领导包保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方案》制度,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围绕“四新”抓“四化”,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加快发展。

(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并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程量。推动采取领导调度、专班服务、专题破解等措施切实落实服务项目工作制度,帮助项目建设解决困难问题,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停缓建项目尽快复工复产建设,提高项目投资序时进度,争取在年内形成尽可能多的投资实物工程量,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基础。

(三)抢抓机遇,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抓住中央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围绕“四新”抓“四化”的战略机遇期,精准研判经济发展大环境,充分盘点和发挥作为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在康养、旅游、生态等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和项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强化跑上争资争项,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倍增行动”,争取“十四五”期间有更多的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提升固投形成和经济提质空间,加快产业体系重构步伐,实现动能转换和动力提升,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探索“村社合一”项目与重点项目有效融合配对。结合中心服务重大项目推进建设的主责主业,探索“村社合一”项目与全市重点项目有效融合,全面收集重点项目可释放清单,将项目配送到有能力和意愿的村社(村企)具体实施,助推村集体经济实现创收。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5

沈阳铁道青年国际旅行社 于波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具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被喻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快速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且前景广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与此相适应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沈阳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地位得到了全面确定;由此也奠定了沈阳市在全国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推动城乡联动发展、区域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的地位。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相对于其他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经营理念缺乏前瞻性,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沈阳部分区、县政府分管旅游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服务人员长期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规范及要求了解甚少,甚至对本地的一些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缺乏系统的了解,难以给游客提供带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旅游文化等文化产品与服务。

2.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灵魂;沈阳具有享誉中外的旅游客体,却没有夺人眼球的旅游形象营销。长期以来沈阳旅游形象宣传总体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单调,缺乏特色,雷同单一,对地方所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对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民族生活方式以及历史遗留的工业旅游遗产展示不足,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影响了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

3.具备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开发策划却仍停留在简单回归自然的初级阶段。

4.丰富的旅游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在产品组合中不够完善。新产品开发缺乏针对性,与国际国内优秀旅游城市相比,在产品体系建设、旅游企业竞争力、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因此,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整体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通过改革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从机制上保障旅游业的发展。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旅游产业客观上要求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地方政府部门是旅游资源所有权的代表,经营权理权归经营企业所有。从管理的角度,调整组织机构,让旅游资源所有者统一旅游区的管理,以避免多头管理、体制不清,建议成立通管全市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以打破目前条块割据的旅游诸侯经济,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和科学规划,保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浓烈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整合营销资源,联动开展旅游区域的整体营销宣传。

设计出独特鲜明、地方特色浓烈、具有感召力的沈阳旅游品牌,树立形象,需要对沈阳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起旅游区域的主打品牌,贯穿旅游区内孤立、分散的景点,对各区、县的旅游要素进行系统化重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与吉林长白山景区、黑龙江镜泊湖景区、内蒙古草原景区的联动营销),增强旅游区域整体竞争力,叫响“游遍东北,最佳沈阳”的宣传口号。建立“沈阳旅游经济圈”,提升圈内旅游产业的资源功能,加强各单元资源之间的协作,实现旅游区域资源整合,将经过合理有效整合的沈阳区域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境内外广泛宣传,整体营销。

3.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好旅游地居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注重对旅游环境的建设。

旅游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通过对旅游区域整体的策划,完善旅游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有效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掘和科学利用,规范旅游者的观赏与保护性旅游行为。通过立法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者和管理者随时可能出现的越轨行为处以重罚严惩。对旅游者而言,也需通过法律法规来对其旅游行为加以约束,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享受到健康、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良好的旅游生态势必催生出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富裕一方百姓。目前,沈阳旅游产品仅仅依靠“一宫两陵”、“一山一府”等观光类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必须有多种类型的旅游新项目、新产品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时代悄然而至。因此,我们应提倡“旅游城市化、城市景观化”的理念,明确旅游产品要从以观光为主的单一性结构向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各类特色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转变。

4.调整传统产品的结构,通过转型,提高沈阳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关于社会环境与旅游目的地打造问题。我们认为,沈阳旅游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早日建成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旅游城市化、城市景观化”的发展理念,通过理念强化意识,用意识转变思维,以思维营造氛围,形成“大旅游”的共识。把旅游经济放在招商引资、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的同等位置,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真正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要加速城市旅游文化改造,科学规划、舍得投入,把城市作为最大最美的景区来打造。加大舆论宣传的支撑,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与市民生活切身利益相关。通过开发沈阳原汁原味的满、汉旅游产品、大力开拓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和度假旅游、会议会展旅游等,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利用合理的产品结构,加大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力度,留住游客,延长游客在沈阳观光的时日,提高本地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5.按游客消费心理需求,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同时,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

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消费的心理需求,创新设计不同的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山水旅游、游乐竞技旅游、古镇(街)观光旅游、自驾游、进香礼佛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产品。深度挖掘环沈阳旅游产品,将沈阳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式旅游模式推进。

6.改善旅游市场产品营销策略,加强产品开发的针对性,丰富营销手段。

我们认为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构造与品牌营销应坚持国际、国内并重,“冷热结合、远近互动”的营销策略,构建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旅游营销体系。一方面有效整合沈阳各区、县旅游宣传资源,强化沈阳市整体形象宣传,在中央电视台1、2、4套、有关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台黄金时段、以及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媒体上宣传城市形象和产品。推进区域联合营销,巩固大东北旅游区域合作关系,加入中国古城旅游合作联盟;完善旅游大篷车促销计划,与各县市和旅游企业一起赴国内外及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重点旅游客源地进行推介促销。有选择地整体参与境内外著名节庆活动和观众流量大的国际性博览会、展销会,与境内外旅游机构、媒体和旅行商签约合作。加入国内外知名旅游网、友好城市网站,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和12301旅游公共呼叫平台,24小时提供咨询、培训、集散、投诉和应急服务。另一方面建立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专业化营销体系,与旅行社等企业合作,分时段、分对象、分产品组织宣传促销,做到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游客。针对像提案中所述的自驾游、商务游、古镇游、山水游等不同类型产品和市场主体,分类在网络、平面、立体媒体上充分宣传营销,从根本上改变沈阳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现象。

7.发挥本地旅行社对旅游产品的主推手作用,降低运作成本,杜绝“黑导”现象,净化旅游环境。

针对我市旅游业人才缺乏,景区、旅行社、饭店从业人员大多是初、高中、大专毕业生,学历偏低,整体队伍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服务质量欠缺,违规违纪现象频出,尤其是中高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规划、休闲娱乐经营、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培训师等紧俏人才奇缺的问题,从整体素质强化培训提高入手;通过严格执法来规范旅游市场。重新制订《沈阳市旅游管理条例》,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着重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重点旅游景区、“黄金周”市场监管和“零负团费”治理工作。建立24小时的110旅游维权网络,成立沈阳市旅游执法大队,全面净化旅游市场。构建旅游诚信体系,通过诚信和合理公平交易,引导游客消费,督促市场良性竞争。坚持标准化引领,不断延伸管理和服务领域,完善和制定酒店、餐饮、车船、乡村区(点)的服务标准,通过服务达标、等级评定等形式,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共同创造和谐旅游环境,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引导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定期开展知识技能、服务技巧交流活动,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大赛、厨艺大赛、导游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人才享受特殊津贴,正面引导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旅游市场环境。

要从严整治“服务低劣”、“压价竞争”和“黑车”、“黑导”现象,净化旅游产品环境,彻底铲除误导、瞎导的“黑导”现象,维护好沈阳旅游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保障全面推进沈阳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2021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篇6

王元杭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新兴的产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主要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写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是总结国内外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指导意义。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将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将农业拓展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宠物饲养及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因此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也是优化农民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促进扩大农民的增收,解决广大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安臵问题,还有利于农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改观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国内及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节,例如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以吸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旅游。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该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1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展采摘、垂钓、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发展为观光与采摘等相结合的旅游。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以来,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增强,乡村旅游已具备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旅游农业。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至1.2万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

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很大发展。据统计,全市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村落有39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共有农家旅馆160户,直接从业人员1000人,间接从业人员3800人,乡村旅游年收入达970万元。形成了以庙会、采摘、民俗、海钓、渔猎、农事体验、农业科学普及、科学发展展示等内容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三、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项目建设雷同,缺少特色,呈现出同质化。由于在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进行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产品品味不高,效益低下。

2、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1

以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另外,很多经营者和从业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素质较低,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接待水平低。

4、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客观上存在谁都管可又谁都不管的局面。

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我市实际,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引导、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加大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首先,从服务质量和卫生要求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对于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包括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3、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到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上来。同时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以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4、理顺管理体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5、强化宣传服务。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市各种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气氛。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6、选择好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大多以城市的居民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城里人精神压力大、需要到乡间卸载压力、回归自然。创办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要根据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让顾客吃个拿手菜; 让顾客看片好风景;让顾客体验山野乐趣。总之,有个性才会赢。

补充材料:

2009-04-08发布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进行了规定。

(一)国外乡村旅游现状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外乡村旅游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传统观光型乡村旅游、现代科技型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自我发展型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等。

二、唐山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唐山市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处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时机。

(一)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

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北部山区属燕山南侧余脉,南部濒临渤海湾,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沿海滩涂。背山临海的地貌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独特的地理位臵,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基础。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北部山区大多数山峰海拔500-800米,最高峰八面峰海拔895米,以山峰陡峭,沟谷狭窄为主景观。其中植被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较高自然景观价值的有遵化鹫峰山、滦县青龙山;具有丰富宗教内涵的有迁西景忠山和迁安灵山;有奇特的岩石构造景观和优质矿泉的为迁安灵山。

南部海岸线近200公里,除海港、渔港和盐田占据的岸线外,几乎全为沙质海岸。海岸沙滩宽广,沙岗、沙岛连续分布;沿岸的渔村风情浓郁,具有海天一色,鱼肥虾美的景象。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唐山市有大小河流70多条,分属滦河、陡沙河和蓟运河水系。洒河——滦河河谷、迁西罗屯滦河河谷、滦河——还乡河河谷水草丰茂,峡谷清幽;其中著名水利工程──潘家口库区水面宽阔,两岸山势陡峻,植被茂密,具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和区位条件。遵化山前地带受大断裂带作用,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历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具有开展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唐山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森林以防护林和果木经济林为主,有清东陵、腰带山、青龙山和大峪四个国营林场。山前平原区为农作物种植区,以农作物和果树为主。滨海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区,有翔云岛和姜各庄两个林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资源。

唐山处于候鸟迁徙的交汇地带,近海岛屿气候适宜、植被类型多样,食物丰富,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已知的鸟类达335种,很多鸟类属世界珍稀种类,其中有世界罕见的珍禽黑嘴鸥和鹊鹞。每年有许多国际鸟类爱好者来此观鸟。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唐山古长城旅游资源包括未经修缮的长城城墙、几十个关隘、城堡、上百个敌楼以及砖窑、水门、马圈、狱楼、72券楼等,是一个类型齐全,分布连续,特点突出、内涵丰富的长城建筑文化体系。其中长城第一窑、蓟镇总兵府、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白羊峪长城古兵营遗址,兵营城墙仍保存完好。

唐山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古人类文化遗址较多,其中已发掘的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是迁西西寨和迁安爪村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被考古学家推为红山文化,是开发科考型乡村旅游的有利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唐山历史古迹由于文革及1976年大地震的破坏,大部分已遭毁坏,现存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类旅游资源是清东陵。其它各种古建筑都是近期重修,主要集中分布在迁西和迁安市几个宗教名山,包括景忠山宗教建筑群、灵山宗教建筑群等。

唐山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丰厚。伯夷叔齐、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于此,詹天佑设计的全国第一座铁桥——滦河大桥座落于此,抗战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活动于此,许多悲壮抗日战事发生于此。据有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

唐山素有“京东宝地”之称,京东板栗、香白杏、胭脂稻、景忠香椿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另外,唐山民风古朴,特色旅游商品丰富,乐亭桃木工艺品、皮影,遵化马兰峪金银饰品,迁西古岩健身球,玉田泥人等别具特色,魅力非凡。

特色农业旅游资源

我市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以不同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田园风光的主景观。满山遍野的果树和栗树成为唐山乡村一大特色景观,围山转工程、稻田养蟹等生态农业,以及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项目,是价值较高的乡村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我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位于乡村,如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潘家峪惨案遗址及纪念馆位于丰润区潘家峪村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环境资源

我市既有以李大钊故居为代表的冀东特色民居、玉田王氏宗祠等村庄建筑,也有以赵蔡庄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村貌,以及冀东典型农耕文化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

非物质文化资源

唐山丰南区篓子灯、唐山玉田县玉田泥塑、唐山乐亭县乐亭大鼓、唐山皮影戏、唐山滦南县评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吸引核。

(二)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区位优势

唐山处在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西南距天津108公里,西北距北京154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到北京、天津均为1个半小时车程。目前正在与德国合作生产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待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北京、天津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唐山有水、陆、空三大通道。唐山境内有三条铁路干线,三条国道公路,五条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随着京唐港和曹妃甸港的建设,海上通道相继打通。唐山北部,借助潘家口水库大型的水利工程,打开通往承德的旅游景观通道;在建中的唐山机场,将使未来的唐山海陆空交通将更加便捷。

(三)唐山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环境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篇7

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为载体, 势必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并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与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其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最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创意产业分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我们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 可以看到,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 又高于传统文化产业。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 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 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 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 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 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 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二)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 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创意具有裂变效应, 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法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 而且能够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 为发展新兴产业及相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从而促进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 其本质在于“创新”, 但这一创新活动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则需要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

(一) 文化理念。

现代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经济发展中, 特色经济优势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加离不开文化, 文化理念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 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 是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创意产业融入了文化理念, 才有了品位、价值和竞争力。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其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 在推动国家影视业发展的同时, 也将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世界各国电影及电影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字表明, 好莱坞电影占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 美国每年影院发行影片约450到500部左右, 电影产业年产值约在400亿美元以上。

(二) 科技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 是科技大发展时代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 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 重视创意向形成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如网络游戏中Flash动画就是将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 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加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品的高度交融。

(三) 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产品, 其企业运作模式也区别于传统模式, 不再以生产制造为中心, 而是更加强调创意活动、强调宣传推广活动、强调新的营销运营模式。美国迪斯尼公司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典范。沃尔特·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 首先在影视中流行, 而后又进入娱乐、服装、玩具等行业, 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 其产业规模及盈利稳居世界企业500强的前10位。美国迪斯尼乐园给全世界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创意+科技+资本”, 即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 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产品, 再依靠高度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拓展全球市场。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思想观念, 迎接全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

首先,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平等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在开放条件下, 文化市场进一步扩大, 发达地区与国家的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不断涌入, 已成势不可挡之势。与此同时, 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 文化市场机制、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可以说, 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与发达城市相比较, 无论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 还是在市场运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 都要逊色得多。其次, 面对发达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其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遵循这一市场游戏规则, 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制, 营造适合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不能再用传统的封闭或行政手段来阻止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的发展, 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与行动迎接全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同时要积极地取“洋经”——借鉴发达国家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 而且要虚心向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取经。当然, 不能一味“拿来主义”, 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再者, 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 不断完善文化市场, 使其在保持有序竞争的前提下良性发展, 把文化创意产业从单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依靠政府扶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文化的体制和模式, 积极推行和实践政企分开、管办分开等在经济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

(二)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一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 必须树立市场化观念, 积极培育并完善市场体系, 同时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不断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要求, 重视产品的包装和推销, 争取最大的市场效益;在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环境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市场杠杆, 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使文化消费在城市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规范化的文化消费。目前, 文化创意产业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 为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让文化创意产业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规范运作, 并以此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创造必需的良好环境, 更好地吸纳社会资源来投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

(三) 加快建立一支“拚得过、打得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 综观国内外, 无论是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还是人气旺盛的“星光大道”、“超级女声”, 无一不是那些既懂创新、又懂管理的人才在操盘运作。在娱乐界、新闻界、出版印刷业、旅游业等等, “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因此,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必须大力吸引、引进、留住一批文化界的“高、精、尖”人才, 尤其是电影电视动漫文化创作人才。一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规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加紧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体系, 鼓励并支持高校开设文化创意产业专业,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适合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三是针对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 利用高校假期和网上人才信息库, 积极吸引、聘请一批“假日专家”、“网上专家”做顾问, 利用各类专家的经验和智慧,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四是通过政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奖励基金等形式,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不断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从而建立一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能够经得起考验、有创新头脑的人才队伍体系。五是加快建立文化专业人才信息库。通过对专业人才信息库建设, 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信息化工作。六是加强人才管理的法制建设。对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已经成熟的政策, 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同时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保护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 加大投资力度, 创新投融资方式。

首先,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多元化、多领域、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建设, 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 使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和社会化, 特别是要积极、慎重地发展集体所有、民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文化企业。同时, 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创意产业, 鼓励更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做大做强,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发、创造“名牌”文化产品。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必须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真正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加大开放力度, 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 为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商机。其次,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加大投资的前提下, 要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当今时代, 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需助推器, 它能极大促进文化艺术生产的发展和创新。飞速发展的以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的信息产业对文化艺术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件美的艺术作品,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 一处吸引人的旅游胜地等等一切, 只有借助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的传播才能“娱于众、乐于众”, 才能带来高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的运用, 不仅能为文化作品带来成功,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只有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 并及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将之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力, 才能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繁荣。

概而论之,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和增加地方财力上,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上, 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打造品牌城市的一大利器。

参考文献

[1].张泽.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新思路[J].科学决策, 2005, 10

[2].赵敏安, 张明慧.加快文化产业建设,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5, 9

[3].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 2005, 4

[4].Florida, Re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辽源市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篇8

辽源市相关部门从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建地级市30周年为契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筹措,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和网络营销平台,为文化产品展示、销售提供全方位服务。

2014年9月24日,辽源市首届文化产品展卖会在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成功举办。展卖会集中展示、推介了全市重点文化企业东丰农民画、东辽剪纸、显顺琵琶学校、扎兰芬围影视基地、同创动漫、沙金木雕、一鸣草编等30多家文化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产品工艺,展品达到近万件。展卖会当天,不少市民与客商参与其中,截至目前,进驻展示交易中心的文化企业已达20余家。在交易中心成立的同时,辽源文化艺术品商业街网正式开通,进入试运行阶段。商业街网站为每户文化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对全市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艺术作品、古玩等进行了宣传推介。网站页面上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书画作品,勾起更多人在购买艺术品的同时,了解辽源文化的思绪,对于进一步提升辽源域外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

为鼓励更多种类的艺术品进入交易中心,辽源市对进驻的文化企业、商户提供免交两年租金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与交易中心签约的企业达40余家。此外,为给进驻商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更安全的保障,辽源市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重新装修交易中心。

上一篇:县规划局创文明城市下一篇:5月师范专业大学生中学教育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