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2024-10-25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精选12篇)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1

我国资源稀缺, 尤其是能源。据统计,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与54%, 可以说能源资源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这注定了我国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目前, 我国己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1万亿吨, 煤炭详查资源为1086亿吨, 但精查资源仅为617亿吨, 而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不足300亿吨。在考虑大力节约能源优化经济结构的前提下, 到2020年,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要达到30亿吨标准煤。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要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必须在生产煤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利用资源, 做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发展循环经济。

1 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 煤炭企业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引发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 加快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 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人、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学。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这种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 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相反,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的5R为基本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商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资源—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 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 尽可能大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 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人、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1.2 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1 循环经济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理念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再思考”是指要改变旧经济理论, 不仅要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 也要研究资源循环, 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 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 维系生态系统;“减量化”是指对废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 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指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再修复”就是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 也是创造财富。也就是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来通过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尽可能使废弃物资源化。对无法减少再循环再使用的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 并不断修复由于我们的生产而造成的污染与环境的破坏。从而使每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

1.2.2 循环经济为煤炭企业开发提供了新的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开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煤炭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结合实际, 以人为本, 富于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 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2 保障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着力营造重视循环经济的氛围

(1) 加强战略研究。各类专项规划都要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将循环经济理念、原则应用到规划中, 确定重点行业及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煤炭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 以法制来约束煤炭企业的无序生产, 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监管力度, 在全国建立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标认证制度。加强对各地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纯洁执法队伍, 真正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环扣一环, 环环不脱节”的立体监管监察体系。 (4) 大力宣传倡导节约煤炭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建立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 矿区的员工起重要的作用, 为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 杜绝对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同时要求煤炭企业都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节约责任制, 将资源节约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之中, 纳入日常管理与工作考核之中。

2.2 加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煤炭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资源, 如何经营好资源是关键所在。 (1) 要建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制度, 借鉴国外对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与政策,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指标考核, 明确煤炭资源产权关系, 从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建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 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 (2) 回收利用二次矿产资源。通过强化管理促进技改并采用新工艺, 把产生的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经过加工作为原料, 可以生产水泥和墙体等建筑材料, 既减少了排放废弃物, 又增加了就业。 (3) 在资源开采环节, 坚持洁净生产, 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 杜绝采肥丢瘦现象的发生。 (4) 加强环境管理。环保早抓早主动, 环境成本可以转化为环境收益。充实资环部门力量, 组建专门队伍, 强化管理。高标准做好煤电化基地总体规划环评。启动塌陷地整治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塌陷区综合整治, 宜水则水, 宜田则因, 宜建则建。加快土地复垦, 消化矸石, 覆土造地, 置换土地。启动矿区环境调查工程。 (5) 加强采矿活动的监督。设立监督人制度, 该监督人是专业人士, 受政府机构委托, 同时对几个煤矿进行经常性和临时性检查, 如发现违规行为, 立即提出制止和改善措施, 或下达停产通知, 甚至交司法部门处理。

2.3 加快技术进步, 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3.1 结合实际引进国外先进开采技术, 采

用大型自动化、智能化采矿设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 尽量采煤设备无轨化、液压化和自动化, 引入无人驾驭、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 减少矿山事故, 采取整体性预防和环保措施, 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 减少乃至消除地策灾害发生, 从而有效避免矿区内的地质灾害, 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3.2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煤炭生产中, 改

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在生产末端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矸石和矿井水。在原煤生产过程中, 努力杜绝割顶、割底现象, 积极采取煤矸分流措施, 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 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 减少煤矸石流向地面的数量。推广应用矿井水复用技术, 实现矿井水井下的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采中的浪费。

2.4 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组织结构

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构筑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体系, 彻底改变目前高消费、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否则, 经济的发展必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2.4.1 在企业层面上要求煤矿企业节能降

耗, 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资源使用量, 减少矿业产品和服务的能源消耗,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加强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 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矿产资源。

2.4.2 在区域层面上, 加强矿业生态园区的

建设, 根据煤炭资源条件, 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 完善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总之, 煤炭企业通过加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 发展产业链, 是完全有条件实现主要污染的最小化排放和矿井水、煤矸石等废物的综合利用, 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 煤炭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开采模式引发资源浪费及环境恶化等后果,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 指出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提出了符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J].北京日报, 2005-07-18.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2

一、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一)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而煤炭作为最主要也是最宝贵的能源之一,其是否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对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资源的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压力。

(二)构建节约型新社会

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明确表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中,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就代表着该产业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原则,因此,必须用新型的发展模式来取代原本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从而降低煤炭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此可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的重要体现。

(三)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煤炭资源出现了枯竭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将会增大,这样一来,现有资源的运用时间将会缩短,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会面临着无资源可用的现象。因此,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煤炭产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一)资源开采环节

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开采环节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为之后资源的利用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调查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回采率大约在50%左右,小型企业的回采率相对较低,一般不到20%,这样的数据就说明在煤炭资源的开采环节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对开采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合理有序地开发,对煤炭的开采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保证在资源的开采环节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浪费的问题,也能给之后的运用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二)废弃物排放环节

在煤炭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是避免不了的,这个环节也是煤炭产业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矿井瓦斯爆炸等灾害对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对废弃物的排放完全不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健康的威胁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排放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在废弃物排放的环节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例如利用抽排瓦斯技术发电等等。煤矸石是煤炭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其长时间的大量堆积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生态的平衡。因此,对煤矸石进行废物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项举措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地占用量,还能减少对周围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为煤炭产业节约了一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近几年来,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是煤炭资源产业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具体就是根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物质资源的集成与共同利用,进行信息的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享资源、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这种工业生态园区在煤炭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为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下游工业,其与煤炭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煤炭工厂周围,可以建设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就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一种产业形式。煤炭企业如果脱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范围,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发展步伐的停滞。这样看来,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在其周边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零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很难做到持续供应,如果煤炭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象。因此,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要之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倩,魏晓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

[2]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王学评,周进生.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矿山企业竞争力[J].生态经济,2007

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19-02

中国能源资源条件和能源生产、消费形势赋予了煤炭工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的历史重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坚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 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高效、安全、环保、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工业,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给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而且根据能源禀赋条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70%。并且据预测这种结构今后20年内不可能有太大变化。但严峻的现实是,一方面煤炭资源储量有限,另一方面煤炭的回采率极低。因此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至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18%,能源消费年均增长4.19%,其中煤炭年均增长4.14%,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煤炭、石油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正确认识和解决煤炭资源在生产和消费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维护我国环境安全,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至关重要。据资料介绍,我国煤炭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t左右;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t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t,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产出率低、利用效率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利用水平已经成为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坚持以煤为本,发展替代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油、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煤为主,煤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开发利用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

2.1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

良性循环

企业发展要做到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就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众所周知,由于环境保护具有成本高昂和公共产品两个属性,往往使得企业把环保投入看成是企业的额外成本和负担,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自身仍不愿意在治理环境上花钱。发展循环经济,可使这种情况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变废物为宝,并在经济循环中又产生了新的附加值,而且由于下一级产业链输入的是上一级链条产出的废物,产品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在总体上它不同于单一的环境治理,而是把环境治理有机地融入企业的生产中得到了价值增值,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值的双重效果,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变成相互促进。因此,煤炭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更新环保观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待环境保护,分析自身行业与产品的特点,按照经济规律推行环境治理。这样,环境保护才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2.2必须坚持选择发展相关多元化的产业

在企业的经营中,一元化与多元化的抉择是企业发展历程中永远解不开的死结。一般说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想突破单一主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总是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其它领域。人们经过分析后发现,凡是从本企业、本行业实际条件出发,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大都比实施盲目多元化,进入与自己不相干领域经营的企业经营更加平稳。循环经济的光明前景就在于,在拓宽非煤产业经营领域时,所选择从事的发电、水泥与制砖等都与煤矿主业有着内在联系。这样他们所经营的各种项目都连在一条有机的产业链条上,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做大”的同时也实现“做强”的目标。

2.3以先进的科学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基础、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围绕制约煤矿安全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特别是矿井突发动力的灾害机理等,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 搞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人才汇集机制。调整政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比重。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体系,推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改革煤矿职工招聘办法,变招工为招生,提高技术工人整体素质。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战略,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从根本上考虑,结合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来拓宽思路并解决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煤矿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料不断再循环利用,使“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转变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的循环经济。

3.1加强总体规划, 实现有序开采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能源的战略地位,因此对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 应该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强化整体规划, 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即使对于现有生产矿井,也要加强储备监管, 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3.2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精洗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最大,必须加大对煤炭深加工的力度。在过去粗放型开采模式下, 多数煤矿仅提供单一产品——原煤。无论对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性能的热机,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要大力发展洗煤、选煤技术,有条件的,还要逐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 提高煤炭加工程度,增加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要求,为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条件。

3.3发展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通过洁净煤技术可以直接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经济、高效、环保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价值,据估计,若全面采用洁净煤技术,每年可以减少上千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6000亿元;同时通过洁净煤技术,还可以弥补液体燃料的短缺,弥补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据预测,到2050年,将有22%左右的煤用于制备液体和气体燃料,将有40%左右的油品短缺可用煤的液化来满足。洁净煤技术将煤炭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4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将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沉陷”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把资源成本有计划的支出,变被动治理环境为主动经营环境。在治理“三废一沉”,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估计,淮南矿业集团“三废一沉”治理规划投资将达到100亿元。目前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是44%,06年完成对潘东公司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07年列入废水改造的矿井有潘三矿、谢桥矿、新庄孜矿,到08年前矿井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达到95%以上。瓦斯的综合利用已见成效,已建成储气罐16万m3,05年年底民用瓦斯总用户2.7万户,到2010年,瓦斯可供10万用户居民。瓦斯发电05年年底达到22000kW,到2010年可达10万kW。煤矸石的利用一是制砖。500大卡左右的可用来制砖,今年鑫达公司已建了两条生产线,年产量5000万块,明年将建成1.6亿块的生产能力,最终年产将达6亿块。不能制砖的矸石可用来填埋、铺路、复垦。另外,煤矸石还可用来发电,06年潘三矿开工两台13.5万kW的发电机组,到2010年煤矸石发电将达到87万kW,2020年达到180万kW。

关于沉陷区的治理,也已全面铺开,目前全矿区总沉陷面积10万亩,其中积水区2万亩,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土地复垦为重点,立足生态恢复和重建,06年计划完工1300亩,07年计划治理1500亩。一些稳沉区造一些绿地景观,生态公园,三年内建成潘一矿生态公园,张集矿湿地生态景观,新庄孜矿经济林和苗圃生产基地,综合沉陷治理到2010年达到万亩以上。在老矿区,泉九地区的生态恢复建设开发分为两期,第一期是泉山到大通,第二期是大通到九龙港。到2010年将此地建成生态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整治示范区。新区将建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矿区。淮南矿业集团通过将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沉陷”做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开发,使其得到治理,使煤炭的产业链延长。

4 结 语

煤矿企业要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促使煤炭行业从传统的粗放型煤产业逐步转变为多元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以先进的科学观为指导,走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之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煤炭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强.洁净煤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2]李金昌,仲伟志.资源产业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3]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篇4

一、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四种模式, 首先是传统产业模式, 其次是污染控制生产模式, 紧接着是清洁生产模式, 最后是生态产业模式也可以称为循环型产业模式。

(一) 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传统产业模式

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传统产业分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矿区的传统产业分为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经济, 其中, 传统工业主要指的是与煤炭开采相关的产业, 有矿业、运输业和制造业。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再生能源。运行模式由资源开采到产品制造再到物品消费, 将这三种模式下导致的污染物释放到自然界。这种运行模式有着较大的弊端, 往往会导致能源耗竭,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出现断裂。

(二) 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污染控制产业模式

污染控制产业模式也被称为末端治理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传统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各国政府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污染物的法律法规, 在治理过程中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为了确保企业对这一模式的遵守和执行, 在相关法律中强制企业对其生产的污染物实施净化, 污染物的排放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当前情况下, 我国大多数产业属于这种生产模式, 其主要优势是对于产业污染物的迅速扩张进行遏制。但是在产业生产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较多的缺陷, 采用这种产业模式成本较高, 环保部门难以对其进行监管, 从而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决定了这种产业模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清洁生产模式

污染控制生产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只能将废弃物由一种介质转向另外一种介质, 治标不治本。对于复杂的系统生态问题难以解决。清洁生产模式是在污染控制模式基础上生成的一种用于整体预防性的环境战略。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从根本上降低环境风险。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存在的弊端是只能用于单个企业, 其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 不能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对不同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之间的问题进行考虑。

(四) 循环型产业模式

循环型产业模式也称为生态型产业模式, 是清洁生产的升华。这种产业模式是在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 其本身是一种复合型的产业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遵循三大原则, 主要是实施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合理化原则。将传统产业中的单向流程转变为反馈式的双向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产业主要有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 能够实现系统耦合, 能够确保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出。

二、价值创新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创新

传统煤炭行业中的客户往往是产业链下的直接客户, 循环经济的引入对客户的概念进行了扩展, 增加了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性单位。通过对客户的多元化和层次化的实现使产业链得到延伸, 从而实现了价值创新。由产业链到价值网的转换遵循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原则。考虑到了煤炭发展地居民对于煤炭企业的需求程度, 还有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 进而实现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将整个产业网络的客户纳入到需求范围实施更好的管理, 企业应该注重直接客户的发展, 对整个产业网络的客户进行管理, 进一步创新循环经济的价值。

(二) 煤炭循环经济下的产业价值链介绍

煤炭行业中的产业价值链是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集合,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煤炭的基本生产链, 另一个是煤炭的非基本生产链。在煤炭企业中, 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 其产业链的构成是由煤炭的生产和经营构成的。随着企业的多样化发展, 大型的煤炭企业中出现了较多的非煤产业。为了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高价值创造, 煤炭企业需要在大力发展主业的情况下促进煤化工产业和粉煤灰产业等一系列新型产业的发展, 从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完整的产业框架, 促进煤炭产业价值链的规模化发展, 实现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下的产业需要在确保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还与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有着较大的关系, 对废弃物进行利用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污染, 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价值链创新

实现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三个方面的保障, 首先需要解决矿区内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于产品的交易成本问题。其次是需要注意价值链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避免因煤炭价值和质量的原因对产业链造成的严重影响。最后是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有序发展需要得到政府支持和相关政策的保障。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创新。此外, 煤炭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其企业适应整体价值链的发展, 对自身的价值链进行调整, 对企业自身的价值链进行整合, 使之形成一种新的价值链通道。煤炭产业链也需要重新规划和布置, 从而实现价值链的整合,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协同发展。除此之外, 需要构建灵活的价值联结点, 价值联结点能够在一定情况下转变为价值决策点, 对价值链的整体效益进行全面衡量, 达到维持系统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因此, 构建灵活的价值联结点能够实现价值链的持久平衡发展, 一定程度上能够确定企业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方向。

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具有高技术、轻污染以及高效益的优势, 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同时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和谐生态工业的创建奠定基础。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转型, 帮助资源枯竭城市摆脱过度依赖资源生存的现象。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乐, 武春友, 吴获, 等.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新汶矿业集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1, 04 (4) :265-278.

[2]马慧峰, 李宁.内蒙古地区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前沿, 2013 (7) :98-101.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5

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滕南、滕北、官桥三大煤田,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产煤基地。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49亿吨,含煤面积800平方公里,煤层赋存稳定,对比可靠,地质构造简单,煤种多,开发开采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目前,滕州市煤炭系统共有煤矿9对,其中生产矿井7对,基本建设矿井2对,另有煤矸石热电厂一座,年发电量

7200万度。近年来,煤炭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煤炭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煤电联产、煤化联营、煤与建材互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向煤炭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拉长产业链,放大能源效应。

2005年[好范文-,找范文请到]全年生产原煤2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91亿元,利税4.26亿元,利润3.23亿元,上交国有资产收益8000万元。

我市煤炭主管部门严格依法管理,整体协调推进,促使了煤炭资源有效整合,资产不断优化,资本聚集能力大大增强,基本做到了煤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但同时存在下列问题:

1、后续资源匮乏。从我市煤炭工业自身实际来看,滕州境内煤炭可采储量为29亿吨,并均已探明,新的可利用储量基本没有,且外区市在滕开矿者数量多、规模大,属我市开采的煤炭资源十分有限,只有4.8亿吨,煤炭主业在境内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不大。综合考虑我市煤炭生产现有规模及长远发展,煤矿平均服务年限约为60年,煤炭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循环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2、基础薄弱。我市煤矿大多建矿时间较长,设备老化,虽经近几年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但与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仍然滞后。同时,我市地方煤矿煤层较薄,煤质整体不高,盈利空间被压缩。随着新建矿井的投产,小槽煤开拓的加速,亟需创新工作思路,搭建适用地方煤炭品种、体现资源优势的煤炭经济新格局。

3、产品结构不太合理。目前,我市煤炭经济主要靠煤炭的生产销售,虽有煤电联产项目,但项目规模小,盈利空间不大,缺少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煤炭深加工、精加工项目。产业结构单一,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还不强。

二、运营模式

↗塌陷坑治理、铺路、造地

矸石→→→↘→→→→↘

↗↗发电↘↘

煤矿→煤炭→精选→炼焦→渣→→建材(砖、水泥)→地方建设

↑↘↘化工↗↓

↑↗矿井防尘↓

↑矿井水→浇地↓

↑↘工业用水↓

←←←←←←煤矿建设←←←←←

1、突出煤炭主业,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在煤炭后续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本着“稳产、节约、高效”的原则,根据区域煤炭赋存情况和煤矿规模,整体规划布局,整合煤炭资源,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确保乡镇既得利益和留足发展空间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改造,已将乡镇煤矿收归市属,实现煤炭正规合理开发和有序发展。同时,将市属煤矿进行改组、改造,设立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发挥集团优势,有效配置资源,积聚能量加快我市煤炭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煤炭采掘装备水平,稳步推进综采、综掘技术,向现代化、机械化转变。加强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和运用,培训专业人才,开发适用功能,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把煤炭这一传统产业建设成为安全优质高效、管理手段先进、发展后劲充足的产业。同时珍惜煤炭资源,把低于国家规定厚度(低于0.7米大于0.5米)的煤层也纳入矿井可采储种。精采、细采、提高矿井回采率,最大限度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发挥资源效能,增加经济效益。

3、向煤的深加工、精加工延伸,综合开发利用煤矸石,推动煤炭工业向循环、节约型经济发展。

一是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活动流程。加大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度。以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突破口,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在节约资源、寻求替代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循环型经济体系。煤炭系统所属企业既有煤炭企业,又有电厂和砌块厂,煤矿产出的煤矸石用作热电厂的能源,电厂的灰渣既可用于制造砌块,又可作为制造水泥的填料,提高水泥质量,形成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

二是发挥集团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煤炭主业作为催生非煤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的“酵母”,从纵向上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拓展资源加工深度,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煤的深度转化和着力打造原煤→煤化工产业链,努力建设关联度较高、带动效应较强的非煤支柱产业。

三、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行业实行循

环经济模式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一)利用粉煤灰(渣)生产硅钙砖及砌块

为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限制烧砖占地毁田,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建筑节能和建筑科技进步。汇金煤矸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硅钙砖和炉渣砌块生产线,硅钙砖和炉渣砌块是低能耗、无污染、高强度的极佳生态建材

。热电生产过程中的废渣(灰)全部就地加工,可有效杜绝二次污染。项目产品不仅可节约砌墙用砖量和用浆量,而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总造价,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档全面复合节能建筑标准的住宅。同时新建硅钙砖和炉渣砖生产用的粉煤灰和沸腾渣全部自给,充分消化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粉煤渣(灰),实现加工增值。汇金电厂年消耗煤矸石60余万吨,产生粉煤灰约19万吨、沸腾渣约19万吨,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同时又购买滕州境内电厂的灰渣,降低了污染。下步可用凤凰化肥公司的炉渣,再行扩大生产规模,建成产能匹配,无压渣堆的循环产业链。

项目投资5200万元人民币,生产能力为6000万块硅钙砖(240mm×115mm×53mm)、6000万块空心砌块(390mm×190mm×190mm)通过调整还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各种类型的广场砖、地面砖、文化石、路沿石等高档市政建设材料,硅钙砖销售价格和数量预算表

品种

销售量

(万块)

销售价格

(元/块)

销售收入

(万元)

标准砖

砌块

6000

6000

0.3

0.7

1800

4200

可为企业每年带来利润980.57万元

(二)煤化工

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都属于煤化工的范围。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没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燃料气,是干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滕州凤凰粉煤加压气化国产化大化肥多联产项目以化肥、化工、新材料为主要产品,工程投资22.9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醇氨、50万吨尿素项目,占地面积600亩。

大化肥多联产项目是结合辰龙集团发展定位向煤的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延伸的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煤炭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拉长集团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积蓄企业后发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集团发展格局,增强集团整体实力。

该项目的建设可把我市区域资源优势同国家的宏观政策有效结合起来,其产品有甲醇、尿素等,属应用广泛的工业生产原料、燃料替代品、支农产品,项目建成后,将大大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财务评估及效益分析:原料进价(不含税价):原料煤283.186元/吨(含税价320.00元/吨),燃料煤353.982元/吨(含税价400.00元/吨)。

制造成本:合成氨1203.24元/吨,尿素879.53元/吨,甲醇1079.18元/吨。

项目年均销售收入95253.12万元,年创销售利润25856.17万元,所得税后利润总额17323.6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1.06。贷款偿还期为8.03年(含建设期2年),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5.69、所得税后12.16,项目财务回收期:所得税前7.37年、所得税后8.41年(含建设期2年)

四、建议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在煤炭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在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中,要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2、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延长产业链。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首先要尊重实际,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切实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充分而合理地发挥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的现有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从现有基础和前景看,煤化工是我国煤炭企业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从全国产业发展战略看,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的12个重要产业之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为发展能源、煤化工等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鉴于此,要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煤化工基地。

一是大力发展煤-气-化联产,发展以煤为原料的新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优先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甲醇用途广泛,污染轻,市场前景好,效益好,是目前煤化工业的成熟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煤-焦-化联产,以“焦”为辅,以“化”为主,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煤、电、冶、化联产,整合矿区资源,抑小扶大,加快提升电力、冶炼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配套发展高耗电、高附加值的冶炼和机械加工产业,实现电力二次增值。以煤为依托,加快煤、电、冶、化、焦等一体化的工业链成型。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6

鉴于煤炭产业的战略性和资源约束性,其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战略选择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循环经济内涵与产业创新维度,梳理产业创新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层次及要求,提出产业技术、组织、制度创新战略。

煤炭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产业之一。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总计达到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新增产能达到9 500万吨,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8.6%;全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5.7亿吨,同比增长1.3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2.8%。国家能源局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需求约为39亿吨。可见,煤炭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能源供应的关键。

然而,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刚性约束、单一粗放采掘以及伴生资源浪费等问题,促使煤炭产业必须由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直线模式向循环经济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闭环模式转变。这种转变要求煤炭产业在技术和技能、产品与工艺、管理与制度等多个层面开展产业创新活动。而产业创新战略的选择就成为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煤炭产业创新的关键问题。

2 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内涵

鉴于人类社会实践领域与目标的差异,循环经济的概念至今并不统一,代表性的描述有十余种之多。归纳起来,循环经济内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循环经济是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物质流动轨迹,如图1所示,其实质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宗旨的生产方式。广义的循环经济则是指人工生态系统下物质流动轨迹,其实质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循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共同基础上,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关系[1]。

图1 循环经济示意图

2.2 产业创新维度

20世纪40年代,在经济发展和创新理论的共同推动下,产业创新研究逐渐深化,“产业创新”也被国内外学者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通过文献研究与归纳发现:理论界主流观点认为产业创新至少应该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共三个维度[2~5]。

产业创新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和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未使用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全新组合,创新体系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体系。诺斯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考察制度变迁,首次提出制度创新的概念,并认为主观地改造现有制度中的制约因素才能实现创新的预期利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直接影响并催化了组织创新理论,管理者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组织更敏捷响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组织活动效益。

2.3 产业创新各维度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产业技术创新是指改进现有生产技术或者开发与应用全新生产技术的活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螺旋”状相互推动上升。具体而言:循环经济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循环经济的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闭环生产模式引导着产业技术创新应该向着诸如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再循环技术、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工艺技术等方向发展;反之,产业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是保障循环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的结果往往伴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诞生,导致产品和工艺显著地、根本性地变革。只有也必须在循环技术领域内有所改进与创新才能真正意义上践行循环经济。

产业组织创新是指改进或者创造新型组织管理形式,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组织运行效能的活动。产业组织创新有助于提高循环经济运行的整体绩效,提高循环经济整体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循环经济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强调各子系统的联动、伴生、共生效应。传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组织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思想并不适合于循环经济。不论从企业、产业链还是集群与区域层面,循环经济都需要新的组织结构、组织手段与方法等。

产业制度创新是指改变原有制度安排与规范体系,创设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的活动。产业制度创新是循环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其保障功能从两方面得以发挥:一方面,制度是所有行动者共同遵守的规程、准则、惯例,制度的确立使得一方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的行为作出合理预期,从而降低循环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制度为行动者提供激励与约束。在制度作用的范围内,遵循制度将得到相应的收益,这将一定程度激发、调动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反之将受到相应惩罚,这将制约和减少循环经济运行中行动者的败德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3 中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3.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2005—2011年,中国煤炭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规模与质量两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从发展规模来看,中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49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35.2亿吨,六年增加11.71亿吨,年均增长1.95亿吨,累计煤炭产量195.65亿吨(如图2所示)。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煤炭产量增加了6.1%(2.29亿吨油当量),中国煤炭产量的贡献度为8.8%(1.58亿吨油当量)。中国煤炭产量在全球产量中的份额提升到50%,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从发展质量来看,2005年至今,国家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网链正在形成,自主创新初见成效,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有所突破;煤炭固定資产投资大幅增加;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效益凸显;煤炭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取得实质进展;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员工、企业、政府的关系更为清晰,市场化进程加快。

图2 2000—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统计图

3.2 中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煤炭产业内部,煤炭产业链以及煤炭产业与社会、环境、生态系统之间,即微观、中观、宏观共三个层面:

首先,我国煤炭产业主要指煤炭采选业,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原煤煤种的开采与洗选。在该层面,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在采选企业内部各种工艺流程间的协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产出,强调技术范式改变来提高原料和物料的高效利用率。例如,通过浮选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

其次,我国煤炭产业已经形成了上游为煤炭采选业、中游为炼焦产业,下游是煤化工产业的产业链格局。在该层面,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通过煤炭产业链的人工“伴生”系统构建,实现产品、废弃物间的互换,凸显組织范式改变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例如:以煤炭采选为依托,电力、建材为配套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将原煤在开采、洗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中煤、煤泥、煤灰作为燃料供给电热企业;煤矸石、高岭岩等则转化为建筑材料供给建材企业。

最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在该层面,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通过煤炭产业与社会、环境、生态的人工“共生”系统组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制度范式改变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例如: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干预等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抑制煤炭产业发展中资源滥采滥用的负外部性行为,鼓励土地、水资源保护等正外部性行为。

鉴于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层面的不同运行轨迹和现状,下文将针对性地提出三个层面中的产业创新战略选择以及各战略实施重点。

4 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煤炭产业创新战略选择

4.1 煤炭产业内:关键战略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也是循环经济实现的基础。在煤炭产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的产业创新战略应紧紧围绕技术创新,重点在以下领域开展:

首先,改造和升级煤炭产业传统技术,如:大力推广和应用选煤工艺技术、矿井水净化及深度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配套化;积极应用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灭火的“一通三防”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其次,构建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格局。运用市场机制,集聚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突破瓶颈,优势互补,分担风险,分享收益,共同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6]。

4.2 煤炭产业链:关键战略是组织创新

循环经济对煤炭产业组织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煤炭企业内部管控模式的变化,更体现在煤炭产业链规划、组织与治理方式的变化。因此,煤炭产业链上,符合循环经济的产业创新战略必须以组织创新为中心,其重点在于[7~9]:

第一,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延伸、扩建以及补充内涵式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加工程度,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深化和价值链的升级。如:构建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煤炭—电力—冶金与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链。

第二,以外部关联产业有效配合为条件,构建外延式产业链,破解内涵产业链过窄的问题。根据煤炭开采生产所排放的废物特征、矿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可在纵向产业链的基础上,横向构建多条共生产业链。如:煤炭开采—煤矸石—土地复垦-农田;煤炭—电力—矿区生产、生活用电;煤炭—电力—水循环—农业养殖等产业链。

第三,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煤炭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将废物排放企业和循环再处理、再利用、可利用企业有机组合,形成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各企业协同耦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相互间的资源利用与配置,共同获取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煤炭产业、社会与生态之间:关键战略是制度创新

在煤炭产业与社会、生态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政府应该着眼全局,以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为目标,保障三者之间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10]。目前,政府为主导的煤炭产业制度创新应该着眼于: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例如:进一步细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建立并完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制度。

第二,建立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奖惩制度。包括:利用财税手段征收环境税费、财政信贷鼓励等;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循环经济标志制度、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遵循经济规律实行排污权交易机制等。

第三,建立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在项目准入方面,采用专家评审制度,符合产业政策、项目质量、环境保护等条件的项目优先引入。在总量准入方面,允许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等优先进入市场。在空间准入方面,实行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引导煤炭产业科学发展和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1] 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J].数量技术经济技术研究,2004,(9):145-154.

[2] 刘丹,鲁永恒.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三维体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驱动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87-90.

[3] 姚平,顾德文,李玥.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35-39.

[4] 陈立武,李冬东.煤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11,(11):26-32.

[5] 虞剑锋,蒋海霞.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与循环经济共生关系研究综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8):33-37.

[6] 申宝宏,雷摇毅,郭玉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J].煤炭学报,2011,(11):1779-1783.

[7]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乔琦,段宁.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链网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42-44.

[8] 席旭东,耿殿明,郝占刚.矿区生态产业链(网)及其产业规模研究[J].煤炭学报,2009,(11):1579-1586.

[9] 吕涛,聂锐,刘玥.煤炭产业链的区域效率评价及优化策略[J].煤炭学报,2009,(7):1003-1007.

[10] 荣西武,顾文选.制度创新与煤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8):82-87.

作者简介:高暐(1977-),男,陕西延安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研究。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篇7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指的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清洁生产为经济形态,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在把社会经济的全部活动都纳入到一定规律的基础上,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是对“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它通过再生循环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尽可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最终促进企业资源永续利用, 从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转变煤炭企业发展方式, 对于煤炭产业而言, 逐步放弃传统的生产和销售运营模式, 依托矿区资源,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煤炭开采技术, 建立煤矸石发电、水泥生产等不断循环再利用的工业, 这样就可以加大煤炭的回采率, 使废料及多余的物料能够多次回收再利用, 从而扩大了产业的范围。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出煤炭产业的相对优势, 促使煤炭企业的产业主体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 实现煤炭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

据数据分析, 我国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如果能提高百分之一, 每年废弃物排放就能够减少一千万吨左右。煤炭利用率如果能够达到世界的较先进水平, 二氧化硫每年的排放就可以减少约四百万吨。所以, 推行煤炭清洁生产, 加大发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力度, 就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降低经济和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相对需求。

(二)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资源缺乏的矛盾

煤炭消费支撑了我国能源支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 GDP总量翻了两番。到贰零贰零年, GDP总量根据国家规划还要再翻两番, 因此, 如何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 是实现这一规划是我国面临的难题。如果继续采用煤炭大量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 是难以实现继续发展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为此, 为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减轻社会经济增长给资源供给带来的压力, 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一些国有矿山建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目前已有有三分之二正在步人“老年期”。因为资源的日益枯竭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给煤炭业带来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导致这一情况是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低下造成的, 比如我国出现的四万矿工下农村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 煤炭企业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必须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

三、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原因

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中仍会保持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但目前很多煤炭企业不重视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 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短期利益, 不做长远的规划管理, 加上政府在监管上监督不力, 以及在技术支持的投入上也不够重视, 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竞争不断加剧, 从而导致企业为实现更大的利益, 表现为大量生产、消费、废弃, 出现以单纯靠提高产量的粗放型经济模式。长此以往, 这种生产方式会导致煤炭资源枯竭, 次级资源、伴生资源不能被充分的利用被而当做废弃品处理掉, 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有限, 这样也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污染了环境。比如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等由于长年开采, 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 很多固体废物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矿区的生产和周边居民生活。还有比较严重的可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面塌陷、沉降都是煤炭的开掘导致, 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破坏土壤结构, 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如果煤炭没有得到专业的处理, 所加工产生的污水就可能被排放到江河水流之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排除的甲烷废气等也会加剧温室效应, 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煤炭企业培育扶持的发展资金不足。煤炭企业市场的开拓周期也十分长, 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只依靠煤炭企业的自身积累发展循环经济是不行的, 循环经济的项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资。二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十分落后。由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不足, 我国的大部分煤炭企业还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水平低。大部分煤炭企业缺乏对环保产业的重视, 都是片面地追求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而且没有循环经济系统观点的支持, 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在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 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没有有效的奖励政策支持, 所以煤炭企业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上就很难向前推进。

四、煤炭企业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一) 转变观念, 更新思路,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观念上的更新。煤炭企业经营者要想使企业长久的发展, 首先要认清我国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转变只图眼前利益的错误观念, 加强资源紧张和生态破坏的忧患意识, 通过制定循环利用煤炭资源的相关政策, 鼓励员反映各种资源利用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煤炭企业要善于发现企业的长处, 不要只看到自身的不足。煤炭行业是循环产业链的起点, 作为一种开发资源的行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和先决条件。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伴生资源和次资源, 在煤炭的开采和生产上, 开发各种新产品, 为企业创收更多的效益,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争取良好的社会声誉。煤炭经营者应注重企业品牌的打造, 因为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长期发展的有力支柱。企业只有树立的环保信誉形象, 利用广泛的品牌力量和社会公信度来壮大企业, 才能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业绩和表率, 促进企业的高层次发展。

(二) 促进科技研发,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煤炭企业要在技术方面进入深入的研究, 来有效的清洁产余废弃物, 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的支持, 通过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聘请和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 不断探索煤炭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的开发, 并鼓励在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上的创新和专利保护。此外还要设立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 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 并设立专业的部门负责管理企业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专项工作。大力发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的处理, 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 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和引导

在资源循环利用上, 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给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积极的扶持, 运用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降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耗费,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投资政策、技术政策上出台优惠政策, 给煤炭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方面, 政府的监督可以直接促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政府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政策,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监察, 建立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严格把关,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负责。政府还要提供讲座和培训的机会, 对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 杜绝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06 (01)

[2]李敏.试析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10 (32)

探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篇8

一、引言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物质的反复利用的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对煤炭的利用、循环、再利用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各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煤炭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开采率低,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各煤炭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开采过程中以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前提。企业对矿区开采完后,由于后期开采成本过高,企业便采取弃采,对资源产生极大的浪费。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开采的方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我国贵州、陕西等地存在大量的小型煤矿,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经验、生产制度、开采技术,再加上这些煤矿过于追求高利润低成本,不顾及煤炭资源的浪费严重情况,废弃相当多的煤矿,导致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矿区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的生产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开采和洗煤,然而这两部分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程度非常大。每年我国煤炭开采排放的矿井水可达23亿t以上,煤炭企业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地下水资源破坏,大量的地下水被当做矿井水排出矿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内陆湖消失,山体塌陷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排出的矿井水对地表的农作物,植被造成污染,影响恶劣。我国的洗煤技术多采用湿法洗洗煤工艺,而净化废水的成本非常高,大多企业直接排放到湖泊河流,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事故。

煤炭开采排放的甲烷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甲烷总量10%。煤矿每年排入大气的甲烷达80~100亿m3。甲烷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如今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 大型煤炭企业可能会把它转化成一种资源加以利用,然而大多数煤矿会选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在大气中扩散,对人体危害特别大,造成人们很容易得肺病。

21世纪的煤炭企业发展要求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定的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永远不能动摇。

三、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从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消耗资源量大,牺牲环境为代价进入了一种不可循环的发展模式,超强度开采、高排放、低效率、毁坏自然生态环境成了煤炭企业的基本特征。现在,仍然有相部分小型煤炭企业沿袭着挖煤、卖煤的简单经营方式,为了追求生存和高额利润,从来不顾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 国家政府的管控不断增强,这种粗放式的、短视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理念,煤炭企业不再一味为了追求高利润而浪费破坏资源。这种全新的理念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劳动力的循环,更重要的是资源循环。煤炭企业一定要减少废物排放,如果不能减少污染,为节省成本肆无忌惮的排放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是无法估量的。煤炭企业要以预防为主,从生产到制度制定必须将循环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这种减量化所付出的的成本比起污染后再治理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 另外煤炭企业要加大科研力度,对废物再利用的研究要尽快实施。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对生产产生的废气实行再利用,改造成燃料,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可谓是双赢。

煤炭企业排出的矿井水已经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现在企业对于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已经研究出一定的成果。比如净化后继续用于洗煤;改造地下矿道,减少地下水的渗漏;制定应急措施制度,定期对矿道检查,避免矿道损坏浪费大量的地下水;尽量开采深层地下水,节省地表水资源;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净化水的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非常好的控制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大型煤炭企业应该将水净化技术多传授与小型煤炭企业,或者代为净化水,最后争取所有煤炭企业都能够很好地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

目前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确定,管理松散,制度不够严谨,自我约束差。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检查部门应该对企业有一定的监督导向作用。近几年政府颁布一系列法规政策,取缔小型煤炭企业, 用国有大型煤企兼并小企业,以及政府促使大型煤企的强强联合,煤企重组。例如现在出现的山西的小煤炭企数量迅速大量减少,河南大型煤企的重组,这样可以让政府检查机关更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可以更好地对煤炭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根本上杜绝了小型煤企的偷煤现象。

煤炭企业在自身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时,要注重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参股、投资、联营、互相联合等方式, 推动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其次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参与公司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关键,要善于吸纳人才, 挖掘人才,培养后续人才力量,只有人才储备充分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继续走在循环经济道路上不落伍,才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企业的人才富足,才会有技术创新,才能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传统的煤炭企业仅仅是采煤售煤,而新时代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求煤炭企业必须要从单一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转变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不仅仅要采煤售煤,还要参与一切与煤炭有关的产业发展。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单一产品、单一经营方式还要承受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大。 经验数据表明, 愈大愈分散的企业, 其利润波动愈小。当前, 煤炭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与有限增长的市场需求相矛盾, 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煤炭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煤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或行业景气循环不同, 采取灵活的互补政策, 达到以盈补亏, 平衡收益效果, 从而增加煤炭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神华集团不仅仅开生产煤,在冶炼、发电、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跨国港口运输等多种行业都有自己的子公司,这是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会因为某一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公司面临破产危险,可以通过涉足的不同的行业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发展多元化生产模式的过程中,碰到不少问题,犯过很多错误,以至于最后无功而返甚至失败破产。因此企业要善于总结失败教训,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位置,而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是人才,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人才储备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探讨 篇9

一、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

(一) 做好煤炭资源总体规划,合理部署勘探开发、确定开发规模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要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已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较多的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确保国家已经明确划定的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储量和有序开发建设,处理好煤炭生产能力接替。要严格划分国有重点煤矿、地方煤矿和乡镇小煤矿的资源界限,禁止滥采乱挖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整顿小煤矿政策,进一步加强煤田地质勘探,为新煤矿建设提供资源条件。适时开工建设一批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接续型矿井,增强煤炭产业发展后劲。要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完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煤炭资源资产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方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和矿业权资产化管理。做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新井接续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和煤炭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对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国家要修订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标准和管理办法,设计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应不予核准,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同时,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调控手段,鼓励煤炭资源开发的城市和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回采率,并对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为了制约资源的盲目使用和浪费,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落实煤炭资源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储量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储量损失审批办法。对我国煤炭资源中储量较少的稀缺煤种如主焦煤和肥煤,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政策。

(三) 扩大清洁煤炭产品,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奠定基础

煤炭产业一定要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彻底改变煤炭产品单一的粗放经营局面。特别要在“清洁”两字上下功夫,为全社会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做出贡献。因此,要集中力量发展煤炭洗选,推进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原煤直接销售;要发展配煤技术,特别要建立动力煤配煤基地,制定配煤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形成产、配、销、送及售后服务一条龙体系;要完善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技术,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尽快实现产业化;要大力开发利用煤层气,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生产效益,使其成为煤炭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推进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将多种洁净煤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电力、煤气和液体燃料等清洁能源。

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建设新型煤炭产业体系

(一) 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的结构比例

在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中,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三大类的产量比例大致为55:20:25。国有重点煤矿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是煤炭产业的主力军,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但是,从煤炭产业整体看,生产和技术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企业为数不多,还没有成为市场竞争和投资的主体。为此,要通过技术进步,建设一批安全高产高效的矿井,增强国有重点煤矿的实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要加快国家划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进度,以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的结构比例,在为各行各业稳定提供足够数量的清洁的煤炭产品的同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小煤矿。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

(二) 搞好煤炭产、运、需之间的衔接

煤炭产业发展离不开运输和销售环节与之协调,煤炭产业结构应该包括煤炭的运输和销售环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对燃煤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产品只有朝着洁净化方向发展,才能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三峡工程等能源项目的相继投产,将会相应造成煤炭市场份额的降低。今后煤炭的消费将主要集中在发电、冶金、建材和化工行业,生活用煤将大幅度减少。煤炭产业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尽快调整产品及其运销结构,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 构建和延长煤炭产业链

煤炭资源只有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延伸产品和产业链,才能实现“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煤炭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及基本框架是以煤炭作为原料,积极发展煤焦化、煤电和煤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推动煤炭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经济规模,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效益的综合经济社会效果。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一) 资源开发环节

在科技水平提高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煤炭资源,可以成为可开发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要采用先进可靠的煤矿灾害治理技术与装备,提高预防瓦斯煤尘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能力,促进煤炭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可以使煤系地层中共伴生矿产资源如高岭土 (岩) 、膨润土、油母页岩、蒙脱石、石膏、硫铁矿、硅藻土、耐火粘土等得到开发利用。进而可以为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煤炭城市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二) 煤炭生产环节

为了综合利用劣质煤和洗中煤,要选择先进适用的锅炉燃烧技术,建设和改造劣质煤和中煤综合利用电厂,发展热电联产,配建区域电网,以自用为主,余电上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煤矸石在建筑材料生产和在筑路、复垦、回填等方面的利用,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除矿井地面矸石山。矿区建设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以及煤铝等产业链时,一定要遵循环境经济发展规律,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科技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新设备,使矿区生产科技化、标准化和无害化。

(三) 煤炭供应环节

在煤炭生产供应环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依靠技术进步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向全社会提供清洁的煤炭产品,促进煤炭洁净高效利用。洁净煤技术按国家的规定,包含煤炭加工 (洗煤、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 、煤炭燃烧与先进发电技术、煤炭转化 (气化、液化、燃料电池) 和控制污染技术 (中小型锅炉、粉煤灰、煤层气、煤炭开采中的污染控制) 等环节。当前,在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同时,要立足国情,高度重视和加强煤炭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要提高清洁煤炭发电的比重和利用效率;要抓住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煤炭转化“多联产”和城市热电联供的新型能源供应方式。

(四) 在煤炭消费和环境治理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当前重点要突破工业生产过程节煤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型风力发电技术等,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

摘要: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必须加强煤炭资源管理,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建设新型煤炭产业体系;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煤炭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企业

参考文献

[1]李赶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吴宗杰.从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4]李延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5]范宝营.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发展模式

煤炭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生产时间以及煤炭资源的匮乏, 煤炭企业迟早将会面临闭矿的问题, 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传统的煤炭开采一直处于一种开采量大、利用率低以及污染排放严重的状况下, 是一种单纯的由资源生产产品然后得到废物的过程, 这样的利用方式对资源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而循环经济则是要求达到资源的较低开采、利用率高以及废弃物少的循环经济状态, 从而使整个过程在保障必要需求的前提下, 对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

一、循环经济的简单介绍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指的就是生产过程的清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的统一经济, 从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生态型的经济模式。将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资源的开采到产品的生成最后到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 是一种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2. 循环经济的特点

传统的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模式是一种单向的, 单纯的依赖资源到产品最后产生废物, 这样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较高开采率以及较低的利用率的基础上的, 对整个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过程, 在实现过程中, 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资源的较低开采率以及较高利用率和最后废弃物的较少产生量。

二、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1. 煤炭企业自身的循环经济模式

由于煤炭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 煤炭的过度开采不仅妨碍资源的充分利用, 而且对环境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煤炭企业作为这一过程的源头更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保护, 严格按照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原则。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计划, 适时的制定生产量、生产年限等总体计划, 这是煤炭企业迈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煤炭的生产过程属于由资源向产品转化的过程, 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量并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的产生量。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减量化原则

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尽量实现煤炭的节约, 可以通过使用量的减少以及改进相关工艺等方法来实现。比方说对采煤方法和工艺进行改进, 不仅可以增加煤炭的质量, 还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矸石进行必要的回填操作, 减少其出井量。还可以对巷道的布置进行改进, 减少岩巷的开拓以及布置方式, 从而减少矸石的产出量。此外, 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减少各种开采污水的产生量。

(2) 标准化原则

相关的煤炭生产设备应该进行必要的标准化设计。比方说各种采掘、运输机的相关部件都要进行标准化设计, 即使是某些部件损坏也不必更换整台机器。而且这样的设计还能在使用完成后, 更加方便的进行拆卸操作。

(3) 清洁化原则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方式方法。比如说, 采用瓦斯抽离技术的使用, 减少瓦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利用房柱式、条带式的采煤技术, 减少采煤过程对土地的影响;利用各种新工艺、新方法, 尽量降低开采原料和能源的使用量。

2. 矿区中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常煤炭企业主要是对煤炭进行开采和简单的开发利用, 这个过程将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 伴随着大量的废弃物的产生。从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来看, 它只是整个煤炭相关产业的开始阶段, 但是却伴随着大量的废弃物的产生, 如高岭石、硫铁矿、矸石等等, 这些废弃物都有他们自身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 但对于环境而言他们就是主要的破坏者。因此有效的利用这些废弃物成为煤炭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比如说,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等废物可以被用来当作是发电厂的燃料, 还能被应用到水泥、制砖等领域;开采过程中的煤层气也可以使用到工业和民用中;矿井下的废水通过多重过滤处理后, 可以使用到工业冷却用水或土地灌溉等;而电厂产生的废弃物又能够应用于制砖、土地复垦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煤炭工业生产链,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和污染的最小产生量。

3. 社会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 应该从全社会的层面上大力发展废旧物资的循环在利用产业,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整个产业链, 由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 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煤炭产业相关的资源产品经过社会的使用后, 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废弃物, 而这些废弃物只有重新返回到煤炭产业的最初源头能量循环中, 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因此, 从这一目标来看, 只有充分的发挥社会各个阶层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 建立一套煤炭相关产业群, 提升人们对废弃物的回收在利用意识, 促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顺利的开展。

三、总结

总之,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上,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一种趋势。煤炭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是煤炭企业适应时代发展, 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煤炭开发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在最小限度开发资源、最大效率利用资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蒋衔武.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煤炭工程, 2007 (5) .

[2]汪前元.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煤炭, 2006, 32 (2) .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11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能源安全 循环经济 煤炭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一、理论思考: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及对策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第一点是长远战略,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基础审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

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2.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近期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是把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探索更加深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前所未有地关注,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

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再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下游产品应运而生,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也都有了新提高。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压力更大,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问题及对策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煤炭资源城市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对策建议: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问题及对策之二:科学研究不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这方面仅靠一个或几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去攻关、去探索,恐怕效果不会好。对策建议: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问题及对策之三: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对策建议: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4]。

问题及对策之四: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对策建议: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放宽税费优惠范围,将其列入国债投资的重点,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

四、结论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城市政府要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广泛结合区域范围之内的各个产业部门,同时国家在财政以及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强投入,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煤炭城市的自然、工业与社会的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United Nations Economic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andthe Pasific.Guidelineson Strategic Planningand Management of the Energy Secto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2

[3]张鸣林 韩 梅:兖矿集团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进展及其煤气化多联产系统的应用前景[J].中国煤炭,2006(2)

云南煤炭产业推广循环经济的思考 篇12

云南是矿产资源大省, 以煤炭、有色金属、磷化工为主的矿业是我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现已形成了完整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的生产体系。但同时普遍存在回收率不高、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小型矿山采主弃副、采富弃贫、采易弃难, 甚至掠夺式开采, 严重浪费和破坏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不但妨碍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

1.1 资源回收率低

云南煤炭国有及集体煤矿数量较少, 个体私营煤矿占据了全省煤炭产量的大半江山, 而个体私营煤矿煤炭资源回采率采区回采率不足40%, 煤炭资源浪费与破坏极其严重。全省原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等利用率低, 浪费程度严重。煤焦化工脱节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私营业主不依煤层回采次序回采, 只根据煤炭市场需求开采原煤, 追求短期目标利益, 无限地扩大生产规模、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减少矿井服务年限等短期行为严重。

1.2 生态环境污染压力加大

目前我省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水污染突出, 云南煤矿大部分处于山区, 由于煤矿开采造成城镇用水资源紧张, 矿井污水不经处理或简单处理随意排放;1/3主要河流污染严重;煤矿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地面堆放占据土地污染环境;部分高瓦斯矿井仅为安全需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不能加以利用。生态恶化趋势还没得到有效遏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控制和治理难度大。

1.3 经济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我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是突出问题。能源供需中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不稳定性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也是企业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 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形成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当前, 我省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滞后, 战略性发展思路较保守, 单一的资源利用禁锢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这种形势会加速资源的衰竭、严重破坏大自然环境和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提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利国利民的战略性发展策略, 是煤炭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

2 促进云南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对策

2.1 解放思想, 改变现有“挖煤卖煤”思想, 实施煤炭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企业要改变企业内部经营模式, 实施主辅分离, 也即“瘦身”, 做精主业, 延伸产业链;要实施资本运营手段, 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 整合资源雄厚、资金力量薄弱、管理不善的小煤矿, 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源开发战略;要在煤炭企业资源储备衰竭前, 利用自身积累及资本运作, 抓紧实施走煤炭产业多元化经营之路, 保持企业经营持续性;利用煤炭资源绝对优势, 做强煤炭产业链, 实施煤炭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努力打造煤企航空母舰, 走煤炭可持续发展道路。

2.2 开发创新适合云南发展的煤炭产业链

煤炭产业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 走产、学、研之路, 大力发展科技兴煤、科技兴企, 实现煤炭产品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要走产、学、研之路, 一方面要培养一大部分科技人才,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展煤炭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 充分利用能源, 减少自然危害, 发展循环经济;要建立煤炭衍生产品科技研究机构, 制定循环经济科技发展战略, 实现煤电、煤油、煤化工、煤气等综合利用、清洁生产, 发挥能源的最大化效益。煤炭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本积累, 也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筹资, 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加大投资, 减少非经营性资产的风暴式扩张, 努力建设发展好现有的清洁生产项目, 谋划新的煤炭产业链产品的开发和项目建设, 保障煤炭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 逐步建立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通过详细的论证规划, 研究煤炭行业的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设施共享等方面的集约和合成;重视可循环的产业链建设, 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共伴生矿产资源, 以及煤副产品、煤炭开采中的次级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实现矿区资源的共生与循环、重复利用与能量的分级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达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结合主导产业链, 探索建立系统的横向产业链, 如煤矿开采—煤矸石—火电 (矸石电厂) , 煤矿开采—煤矸石—建筑材料 (粉煤灰、矸石砖) , 煤矿开采—瓦斯气—燃料—化工原料, 煤矿开采—伴生矿物 (高岭土等) —涂料、造纸、陶瓷等。要在资源开采环节, 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 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 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 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 加强资源消耗管理, 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废物产生环节, 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 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 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资源化。

2.3 建立煤炭循环经济考核激励机制

省内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制定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要求各重点产煤地区和重点煤炭企业要编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 确定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同时, 要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产煤区和煤炭企业的政绩业绩考核内容之一。明确各类新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最低规模, 对现有中小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联合和兼并,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限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适当延长综合利用电厂等企业所得税减免期;对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上网电价实行最低保护价;对于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矿井水资源化企业免征水资源费, 促进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

2.4 加快建设五大煤炭生产基地发展循环经济试点, 加快推广速度

深入扩展试点工作, 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抓住有利时机, 树立正确观念, 加快发展。抓住五大煤炭生产基地建设, 把循环经济思想融入煤田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建井、煤炭开采与洗选加工、煤机制造、矿区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构建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用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 按照“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标准,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构建新型产业链条, 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矿区生态链、产业链、经济链的有机结合,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实施点面结合, 全面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起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3 结语

发展我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理念是先导, 规划是基础, 实施是关键。积极推进我省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走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意义重大而深远。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对资源利用率, 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 煤炭企业做大做强, 废弃物及煤炭产业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开拓云南煤炭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兴红.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3)

[2]刘兴利.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有色金属工业.2005, (03)

[3]张丽敏.浅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J].经济师.2006, (05)

[4]邱秋.论循环经济立法[J].统计与决策.2003, (04)

[5]张天柱.循环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领导之友.2004, (04)

上一篇:制造管理系统下一篇:高速电火花线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