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产发展

2024-09-24

煤炭生产发展(精选12篇)

煤炭生产发展 篇1

重组整合煤炭资源, 有利于提高煤炭生产的集中度, 促进煤炭企业集约化生产, 进而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煤炭经济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 而且, 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有裨益。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过去“有水快流”的影响, 无序开采, 甚至私采乱挖, 造成各方面问题频发, 影响到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山西省为例。一是生产矿井数量多, 办矿主体多, 生产规模低。2009年以前, 全省煤炭生产矿井个数2600多座, 办矿主体2200多个, 70%矿井生产规模低于年90万t, 不少的还低于年30万t。这当中, 一方面不能形成“拳头”, 取得好的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也很多。二是管理落后, 装备技术差。落后的采煤工艺在乡镇煤矿生产中大量使用, 有的还存在马拉驴驮的情况。虽然省属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取得了成效, 其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整体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 无序竞争依然存在。三是由于安全投入不够, 装备技术落后, 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差,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此种情况尤其突出, 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有关数字统计, 2009年山西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达3770多人, 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了不少。四是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畜吃水困难、人居环境恶化, 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乃至生态系统失衡。五是低效开发, 资源浪费严重。加之某些原因作祟, 煤炭资源开采中“采厚弃薄”的浪费现象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影响到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上可见, 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通过整合, 加大煤炭资源的集中度, 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配置, 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煤炭生产的投入, 延长煤炭产业链, 提高煤炭资源以及煤炭的伴生资源的利用率, 创造更好更多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炭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重组整合煤炭资源, 是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提高了煤炭资源集中度, 有利于煤炭大集团建设。到2009年11月初, 全省煤矿企业已签订整合协议1537份, 实施协议签订率98.2%, 其中正式协议签订率91.2%, 主体接管率70%, 采矿许可证已换发65座, 并已经进入证照换发、安全整改、复工复产阶段。按照这次重组整合的目标要求, 全省煤矿矿井数由2598处减压到1053处, 办矿企业由2000多家减少到了130家, 生产规模不足30万吨/年的小煤矿全部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2.6亿吨,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平均单井规模达100万吨/年以上。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 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地方煤炭企业集团。这次重组兼并整合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 形成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 国有办矿占20%;民营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二是提升了煤炭资源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通过整合,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调控作用, 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共排查安全隐患近13万条, 重大隐患199项, 共投入治理资金1.7亿元;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363 (起) 次, 打击应关未关煤矿348处。实施联合执法, 下达执法文书7687份, 开展煤矿重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参加教育活动人数68万余人。2009年1-10月份全省生产矿井共发生事故53起, 死亡168人 (不含非法开采) , 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7起, 下降了47%;死亡人数同比减少86人, 下降了133.86%。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259, 同比下降了0.176。四是加快了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速度。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年, 全省煤炭行业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已成为转型发展的典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园区中167个项目已完成89个, 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 在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建的48座大型矿井建设顺利推进。2009年1-10月份, 省属五大集团累计实现非煤产品销售收入916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47%。后来, 这些年,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各方面同样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重大成果, 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和煤炭经济发展必须走煤炭资源整合的道路开了先河。

三、山西省在煤炭资源整合中, 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也有一些不足。笔者以为, 有必要总结出来, 便于以后予以借鉴。一是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个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政府有权利保护国家资源。山西省政府在煤炭资源整合中, 发挥了制定政策、编制设审批规划、按照有关规定协调解决疑难问题以及提供证照办理等服务。虽然在开展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 社会各界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 但整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在今后此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二是必须注重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承担着完成生产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经济责任, 而且还承担着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是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栋梁。煤炭资源整合, 是使煤炭生产和煤炭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 山西省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行。同时, 也促进了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形成规模收益, 提高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必须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煤炭资源整合, 不仅使集约化开发经营成为可能, 而且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益, 推进煤炭生产向纵深发展。诸如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使煤炭资源以及煤炭伴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通过煤炭资源整合, 山西的煤炭企业正朝着这些方面努力奋斗着。四是必须坚持做过细的工作。山西省在煤炭资源整合中, 出现过一些争议, 有如政策制定脱离实际, 缺乏市场有效运营;矿井关闭少, 整合多, 存在产能过剩风险;政出多门, 审批程序复杂, 企业疲于应付等, 这从侧面提醒我们, 在今后此类工作中, 要严谨从事, 过细地做工作, 各方面安排、考虑周全, 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避免不必要的粗疏, 使工作做得更好, 取得更加突出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陈凌霄)

煤炭生产发展 篇2

中共乐丰乡委员会 乐丰乡人民政府

姓 名:

职 务:

监 管 到 位

服 务 到

安 全 生

跨 越 发

煤炭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

四 个 严 格

严格现场管理

严格遵守规程

严格持证上岗

严格制度约束

煤炭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

四 个 自 觉

自觉履行行政主要领导安全监管的领导责任

自觉履行企业法人的主体责任

自觉履行行业的监管责任

自觉刻苦学习煤炭管理知识

煤炭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到

四 个 落 实

安全宣传要全面落实

技术服务要全面落实

安全检查要全面落实

隐患治理要全面落实

煤炭安全生产工作要处理好

五 个 关 系

处理好安全发展与跨越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井下安全与地面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行业监管与属地管理的关系

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处理好行政领导与企业老板的关系

产煤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煤矿下井管理制度

(摘自宣政办发【2012】87号)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曲靖市及宣威市煤矿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本制度。

一、下井检查的时间要求

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月下井不少于l次,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每月下井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月下井不少于5次,其余班子成员每季度下井不少于l次。

二、下井检查指导内容

(一)煤矿地面、井下安全隐患。

(二)矿政、矿村、矿群、矿矿之问的矛盾纠纷。(三)因采掘导致水源枯竭,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房屋开裂、下沉等安全隐患。(四)其它相关事项。

三、下矿检查指导方法

(一)每月或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带队,全体班子成员统一到矛盾纠纷突出、安全隐患较多的煤矿集中研究指导1次。

(二)下井由煤矿主要负责人、各种特员负责安全工作,煤管所长带队并负责介绍井巷工程、设施设备、工作面、掘进迎头等情况,同时向下井人员介绍井下安全隐患,予以了解掌握。出井后,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分析

研究解决煤矿安全隐患及各种纠纷,具体包括: 1.煤管所长介绍地面、井下安全隐患及整改意见,煤管所其

他成员补充。

2.煤矿负责人介绍矿区周边环境及希望解决的问题。

3.分管领导提要求和建议,其他班子成员补充。4.主要领导作要求。5.形成解决方案。

6.按照隐患整改时限、矛盾纠纷解决要求时限进行复查销号。

四、市级督查考核

(一)由市政府办、市监察局组成督查组每季度督查一次。具体采取现场抽查下矿记录,到煤矿实地核查出入井检身登记、解决隐患问题等方式进行。

(二)督查结果实行通报制,没有完成要求任务的,第一次通报批评,年底考核不能评优;第二次通报批评,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第三次通报批评,调整有关领导工作岗位。

(三)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督查结果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与督查情况有较大差距的,对督查人员进行问责。煤矿安全检查工作日志 年 月 日

入 井 时 间: 时 分 出井时间: 时 分 矿 井 名 称: 地面检查人员:

入井检查人员:

论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危险源;管理措施;危险源

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新型能源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主体能源的地位没有改变,并且在未来若干年仍会保持其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加大,我们的矿山企业面对的是如何能够让且也效益的最大化,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孙继平教授曾在神东公司的安全培训课上提出过煤矿生产中事故的产生90%以上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的,那么国家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管及企业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必须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若事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煤矿要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事故监控系统。

重大危险源预防预警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瓦斯管理措施: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要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对全矿各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烟雾、风速、温度及主要通风机的负压、电机运转参数、局部通风机和其他设备的开停实施连续监控,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设风电、瓦电闭锁功能。对采空区及废旧巷道密闭要定期进行维护维修。特殊工种及安全管理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作业地点及特定位置的瓦斯含量情况,瓦检员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对瓦斯进行检查。对瓦斯超限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煤炭监管部门应按规定启动相应预案。

2、煤尘管理措施:我国绝大部分煤矿煤尘具有爆炸性,矿井煤尘爆炸重大危险源在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均存在。

井下巷道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设置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必须设喷雾装置,采煤机、掘进机必须按规定设立喷雾装置,对巷道煤尘要进行定期冲洗、检测。

3、顶板管理措施:煤矿采煤工作面要建立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对顶板压力进行实时监测,顺槽及掘进巷道中要安装顶板离层仪,定期观测顶板活动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的观测、记录、整理、分析,以及矿压的预测预报。

4、火灾及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管理措施:火灾事故重分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由煤层自燃引起,外因火灾由电火花、明火、机械摩擦、放炮、瓦斯煤。尘爆炸等引起。

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其它地点按规定安设CO、温度传感器,有着火迹象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特殊工种及安全管理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采空区及附近温度及CO含量情况,在易自燃物料如油脂及电缆、电气附近放置灭火器、消防栓、沙箱等灭火器材,井下工作面及两顺槽内严禁动火作业,井下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管路。运输皮带温度、烟雾等保护系统完好、有效。

5、水灾管理措施:要完善水文地质资料,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先探后掘。存在奥灰水威胁的煤矿必须由有资质部门进行论证,并经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对存在上覆水的煤矿必须先进行探放水作业,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对矿井和采掘工作面涌水量要进行预测、监测。对采空区裂缝要及时进行填埋。完善煤矿排水系统,确保发生水灾时,水泵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排水的需要。完善地面工业广场的排水系统,设置排洪沟等设施。编制完善的“雨季三防”措施,备足“雨季三防”物资,遇到强对流天气,要立即撤出井下、采坑内所有人员。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部煤矿埋深较浅,如采空区裂缝不能及时填埋,地表水可能通过裂缝溃入井下;遇有大到暴雨天气,雨水可能通过井筒溃入井下。

6、 防止边坡坍塌、滑坡管理措施:煤矿要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和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选用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杜绝在作业台阶底部进行掏底开采。合理进行炸破作业,减少炸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对于边坡有滑动倾向的矿山,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

7、火工品管理措施:凡使用火工品各煤矿企业均存在。煤矿在使用火火品时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并根据煤矿实际情况编制《爆破说明书》,严格按《爆破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放炮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雷雨天、大雾天、七级以上风天、黄昏和夜晚露天开采煤矿禁止爆破作业。禁止在火区内爆破。

8、 机电管理措施:煤矿设备选型不合理、设备失爆、电气保护不齐全或保护装置不灵敏、违章操作等原因可能造成机电事故。

井下使用的各种机电设备必须有“MA”标志,严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淘汰的机电设备,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修、检测、检验。

9、提升运输管理措施:提升机的各种保护要齐全、有效、可靠并动作灵敏。皮带必须按规定安设各种保护装置,并做运行可靠。斜井提升必须按规定安设挡车、阻车和跑车防护装置,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人车和货车严禁混挂、超载,轨道铺设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时(井下必须使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检修、检测,入井(坑)前必须对转向、制动、灯光等进行检查,各种交通标志和设施必须齐全,必须按规定行驶,运人时必须使用专用人车。

除了加大对以上各方面的监管,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针对于不同事故形成其各自不同完整、有序的方案,合理分工,并且责任到人,落实到细节。这就要求煤炭企业与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在事故发生时临危不乱,努力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作者简介: 郑晶晶;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职称:初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煤矿生产

煤炭生产发展 篇4

1 选定基地的基本情况

邹城市某塌陷地是兖矿集团南屯煤矿采煤塌陷区中心地带,用矸石山上的矸石回填塌陷地治理后,在200hm2浅水面,8.5km滩涂区域内建成了商品鸭舍175栋,面积5.5万m2,选定此塌陷地作为示范基地,首先引进樱桃谷SM3种鸭进行适应性能研究,然后进行肉鸭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形成了种鸭、商品鸭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前,租赁承包式养鸭农户达150家,其中示范基地30个,一般农户120个,“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产、销一体化”的产出模式已基本形成。

2 采用的技术路线

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在准确把握畜产品消费方向的同时,融优良品种、科学饲料配方和无公害鸭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参照国际兽医监管模式,采取官方兽医生产全程监管的办法,保证无公害生产,努力实现采煤塌陷地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制订出既有利于塌陷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操作性强的开发技术规程,为类似塌陷区治理树立样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在选定的示范基地引进樱桃谷SM3父母代肉鸭良种6000套,实行全进全出,循环生产。

3.2 鸭场环境保护和监控技术

3.2.1 环境保护

(1)合理规划:对新建鸭场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评估,着重处理好鸭场与外界的关系,新建鸭场在塌陷地水面滩涂,远离村庄、公路、居民生活区,符合动物卫生条件;进行架上饲养,滩涂运动,水面冲洗,拱棚式鸭舍,既充分利用了滩涂空间,也在饲养密度、通风和湿度方面为肉鸭提供了最佳生长环境。(2)绿化环境:饲养场结合实际,栽种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林、花草。树林以垂柳为主,花草四季常见,保证鸭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3)妥善处理鸭场粪尿:根据塌陷地自然条件,采用粪尿分离法,即将粪便堆积发酵,然后用作肥料。尿和污水从栏舍中由污水道排至沉淀池。(4)无害化处理病死鸭:主要采取化制或焚尸炉焚烧等,保证彻底消灭病源。另外,鸭场垫料、粪便送到专用粪便发酵池内,利用生物发酵进行有效处理后,密封运出场外。污水处理,主要利用地下排污管理排至沉淀池内,采用三级沉淀法处理。粪便处理达到无公害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

3.2.2 环境卫生监测

对大气、地面或物体表面、水质以及鸭产品等进行监测。大气、地面或物体表面细菌减少率均达到标准,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符合发展无公害肉鸭产品的标准。

通过环境保护监控措施,建立起适合肉鸭生长的环境小气候,保证了鸭体的最佳生长状态,保护了生态环境。

4 主要生产饲养方式

(1)水面滩涂饲养鸭,根据鸭本身生物学特性,实行水面定时放养,与棚养相结合。

(2)制定适合SM3系列肉鸭的最佳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

(3)推广应用饲料复合酶制剂饲喂技术,推广应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4)推行官方兽医全程监管,实现无公害肉鸭生产。本市畜牧局选拔取得山东省畜牧办发的官方兽医和《动物检疫员证》的动物检疫员常年轮流驻场,加大饲养环节的监管力度,保证饲养全程符合动物卫生安全标准。

(5)商品肉鸭主要饲养管理操作技术:第1周主要技术操作要点:饮水开食时间最迟不超过24h;用黄芪、黄岑和甘草等中草药煎服饮水,防肠道传染病;用电解多V饮水,防雏鸭应激反应;场地清洁干燥,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注意通风、防鼠害;按免疫程序及时注射疫苗。第2周主要技术操作要点:及时分群管理;预防阴冷天鸭子受凉感冒,热天中暑;巡视鸭群,观察鸭群动态,发生疾病及时报告。第3~4周主要技术操作要点:巡视鸭群,观察鸭群动静,防止疾病发生;保持水质清洁;防寒、防暑、通风;保持环境安静。第5周主要技术操作要点:加强管理,做出栏准备;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出栏后的棚舍要及时消毒备用。

5 主要推广措施

(1)发挥示范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养鸭协会和畜牧兽医部门的引导指导作用;(2)采用官方兽医生产全程监管措施,强化无公害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管理模式;(3)制订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程序;(4)举办肉鸭养殖技术培训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提高饲养员技术水平;(5)政府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纳入产业化生产年终考核内容,保证肉鸭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6 无公害肉鸭生产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煤炭公司安全生产会议通知 篇5

县政府定于20xx年3月18日上午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总结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表彰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会议时间

20xx年3月18日上午8:30正式开会,会期半天。

三、会议地点

黎川京峰宾馆附属楼三楼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

(一)各乡(镇)政府、华山垦殖场、德胜企业集团乡(镇、场)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及安全生产工作分管领导、安监员;

(二)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分管领导;

(三)本县部分重点工矿商贸企业代表;

(四)邀请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参会;

(五)请黎川电视台派记者参加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五、其他事项

(一)请洵口镇政府、县建设局、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准备好书面材料90份,并作好大会发言准备;

(二)请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进入会场。

附件:部分重点工矿商贸企业名单。

黎川县安全生产委员会

浅谈煤炭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篇6

关键词:污染 低碳 环保 煤炭企业 清洁生产 利用

1 概述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已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所谓清洁生产,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当中,持续地应用综合预防的环保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对人类、环境产生的风险。对于清洁生产来说,主要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确保无污染或少污染,另一方面在使用的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产品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损害。从本质上说,清洁生产模式就是采取整体预防环境策略对企业生产过程与产品进行管理,进而减少,甚至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进一步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我国政府已经将清洁生产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其中明确规定:工业项目要全面落实清洁生产。在煤炭生产和煤炭利用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煤炭企业的清洁生产需要大力推广并实施,进而降低煤炭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为社会提供清洁的产品煤,逐渐成为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煤炭行业来说,通过制定清洁生产标准,建立和完善煤炭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对煤炭清洁生产进行量化考核,这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和其他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消耗在全世界排名前列,我们国家煤炭的储存、生产、消耗的总量都在世界的前列,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中国的这种能源结构模式,决定了煤炭企业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频发,威胁着民众的健康。煤炭消费量过快增长被认为是造成大气污染加剧的“祸首”之一,中国消费的燃煤是世界的一半,污染物排放也居世界前列。2013年,北京出现的雾霾重度污染,后逐渐扩大到多省、市不断出现雾霾污染,大家都深有体会,除机动车尾气排放外,北京地区燃煤、北京周边省份的燃煤排放污染物,都促成了雾霾污染的出现。

3 煤炭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制定实施的环境保护策略,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控制和处理污染物的末端,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是取得的收效甚微。据统计,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对于原材料用量的分配,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仅占20%-30%,其余70%-80%以废物的形式进入环境,进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由于能耗高,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进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增加了控制的难度,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为了改善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美国每年需要投入高达上百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日本的投入规模也超过亿万元。在资金、技术方面,由于我国比较匮乏,在环境治理方面,短期内不可能增加投入。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不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与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我们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以此需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同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发展。由于利用煤炭的技术比较落后,用煤不清洁加剧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就属于污染企业,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煤炭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

4 煤炭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技术

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而煤炭的清洁利用将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关键问题。除煤炭的洗选加工清洁化之外,关键还要提高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目前煤炭清洁主要利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以及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的现代煤化工。

4.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IGCC技术把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与洁净的煤气化技术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IGCC发电的净效率可达43%-45%,今后可望达到更高。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二氧化硫排放在25mg/Nm3左右(目前国家二氧化硫为1200mg/Nm3)。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利于环境保护。虽然,IGCC的初始成本较高,但是,我国的燃煤电厂是全世界最多的,如果还停留在煤炭的传统利用阶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不友好。因此,与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治理大气污染,不如利用IGCC技术在污染前就进行煤炭的清洁低碳化。

4.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 UCG技术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综合开发清洁能源与生产化工原料的新技术。它集建井、采煤、转化三大工艺为一体,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抛弃了庞大、笨重的煤炭开采、运输、洗选及地面气化设备。煤炭地下气化作为一种新型采煤技术,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运输及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化后大量的灰渣、矸石等废物留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煤中的硫转化硫化氢在地表集中净化,将硫污染控制在源头,同时,由于长气化通道的吸附作用,煤气、焦油及粉尘等污染物含量也有所降低,因此,煤炭地下气化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绿色技术。endprint

4.3 煤矸石的充分利用 在煤炭领域,有大量低品质的煤炭资源亟待利用,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山西省现有五亿到十亿吨的煤矸石资源,至少有50%可以发电,如果不对其加以利用,大量的煤矸石堆积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目前,国家发改委只批复了少量的煤矸石电厂,但这对煤矸石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远远不够。因此,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变废为宝,发展清洁节能的电厂。

4.4 煤层气的利用 国家目前非常鼓励煤层气的利用,但我们看到煤层气产业至今并未出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对煤层气的政策设计不太合理。煤炭和煤层气是混生的,如果开发煤炭,必然会使煤层气泄露。但国家规定,煤矿企业只能开发煤炭,却不能开发伴生其间的煤层气,因为后者的勘探、开采权另属于油气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煤层气,就需要破解这种两权重叠的矛盾,合理的方式是“气随煤走”,而不是“煤随气走”。

5 山西煤炭行业清洁利用的有效措施

5.1 “煤炭搬家”到“电力高速” 几十年来,我国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煤炭运到东部地区,长年奔走于西煤东运路上的卡车仅山西就有30多万辆。这种运输方式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另一方面产生严重的粉尘污染,同时加剧了公路损耗。

依托特高压技术,借助能量转化,通过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煤炭的利用方式。山西至湖北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完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交流特高压线路。工程投入运营5年,累计外送的电量相当于减少标煤运输近1200万吨,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减少10万多吨。

5.2 科技助推“点废成金” 朔州市作为京津唐地区的电力输送基地,北京平均每5盏灯,就有一盏是朔州点亮的。朔州市每年因采煤、发电排放的粉煤灰等废弃物将近5000万吨,历年堆弃的粉煤灰就高达1.8亿吨,因堆弃、自燃等原因造成,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

世间不存在废弃物,人们所说的废弃物只是资源放错了位置。借助科技手段,朔州市将废弃物转变成新资源。通过与16所高校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废弃物利用技术,取得的14项专利,建成的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超过80家,每年变成新材料、化工产品等废弃物超过2200万吨,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这项产业占10%,成为支柱性产业。

5.3 “煤矿杀手”变身清洁能源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煤层气储量约30万亿立方米,位居第三。在煤层气储量方面,山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受开采利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大量的煤层气被烧掉,甚至直接排放掉,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资源浪费。

晋煤集团近年来建立和完善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研发体系,取得的国家专利超过120项,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基地。当前,在发电、汽车、生活等领域,广泛应用“煤矿杀手”。晋煤集团近五年来累计利用煤层气60亿立方米,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9000万吨,碳减排收益累计5.03亿元。

煤矿乏风又称“煤矿风排瓦斯”,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矿井通风系统排出的甲烷浓度低于0.75的瓦斯。受技术的影响和制约,煤矿乏风的利用一度成为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将其排放到空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乏风氧化发电技术逐渐趋于成熟。

贾剑说:“在乏风氧化过程中,这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其产生的高温高热进行发电,一方面降低瓦斯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产生清洁的电。”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小时处理的乏风高达108万立方米,年发电2亿千瓦时,折算成二氧化碳,相当于减排140万吨。山西目前有13个煤矿已经开展实施乏风氧化发电项目,设计装机容量34万千瓦,碳减排量每年高达1580万吨。

6 结语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的主要导向逐渐向绿色、环保和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煤炭行业作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行业,如何响应政府号召,走低碳环保的生产路线,逐渐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家,以及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总体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已经将安全生产、绿色生产逐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洁生产模式的提出,对指导企业安全绿色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晓宇,梁晓飞.山西:把煤炭装进“科技的筐子”[N].新华每日电讯,2014(05).

[2]张明慧.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04).

[3]姬美婷.我国煤炭企业清洁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2).

[4]孙渊源.国有煤矿创新体系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02(04).

作者简介:

浅析煤炭安全生产 篇7

煤炭生产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小处讲事关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大处讲关系到企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经济效益及社会稳定。抓好煤矿安全工作,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根据煤矿的产业特征对症下药, 从源头、过程、环节抓起, 查找煤矿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因此, 煤矿的地质赋存情况的清晰与否, 就成为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石, 俗话说“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如果连隐患所在都不能搞清楚, 何谈安全管理。本文从煤矿自然条件、人为因素、规程设计实施、管理措施等方面浅析煤矿安全生产。

1 地质自然赋存条件及隐患重点的确立

a) 摸清地质状况, 做好事前预案。煤矿生产是地下巷道和工作面作业, 作业环境受地质自然条件限制很大, 不同的地质构造和煤层的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炭开采方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决定了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 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煤矿开采安全隐患来自于地质自然灾害、人为操作不当、机械设备等3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是先天的自然灾害, 如瓦斯、煤尘、顶板、透水等, 一旦发生都是致命的, 因此, 在设计勘察之初, 就要做好准备, 针对瓦斯、老空水、断层、顶板等问题都要给出对应措施。另外一方面煤炭生产系统复杂、工作环境黑暗狭窄, 且采掘工作面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具有动态性变化的特征, 采掘工作面变化会引起局部系统的变化, 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因此,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 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 可能会导致重大灾害事故, 所以摸清地下环境, 尤其重要;

b) 抓住安全关键, 突出管理重点。煤矿的安全隐患点很多, 但大的恶性事故主要体现在水患、火患 (瓦斯) , 俗话说水火无情, 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 根据地质条件、煤层情况抓住重点, 围绕重点治理煤矿安全隐患。各个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 抓住安全关键, 突出管理重点。 (a) 抓住专业管理。如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各基层单位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规定动作的监督, 会同采、掘、机、运、通6个专业部门, 从质量、资金、培训、督导、隐患的排查等入手, 根据煤矿实际情况从专业角度去治理“水患”“火患”; (b) 抓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管理部门从安全生产的考核、目标计划的编排、培训工作的组织、设备先进与否的技术鉴定、规章制度的制订等入手, 着力抓好管理; (c) 抓安全一线责任。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 要分清安全管理的重心和主导方向, 把安全管理的落脚点, 放在生产班组建设和职工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这个核心上, 围绕这个核心加强展开工作。

2 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a) 严格遵守规程, 依法进行管理。2013年国家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对全年事故统计原因分析表明, 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 原因的核心本质仍是对煤矿安全规程的漠视。煤矿安全管理规程很多, 一定要根据不同班组区队的职能, 让员工对规程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切实变成工作习惯, 变成不能变通的紧箍咒, 才能保证管理安全目的的实现。只有严格遵守规程进行工作, 才能保证安全。若不严格遵守规程, 违背客观规律, 违背煤矿生产规律, 事故就难免。从以往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惨痛教训看, 如2013年七台河煤矿瓦斯爆炸, 2014年3月份云南煤矿透水事故及青岛输气管道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背后都有违背操作规程的影子。根据事故现场的分析判断, 究其原因都是与违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关。因此, 切实做到依法管理, 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个层面的和安全相关联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煤矿安全生产来讲, 就是要认真细致地研判煤矿安全各类法规的每个条款;

b) 确保措施得力, 履行监督到位。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具体措施, 有了措施不等于有了安全, 只有将措施监督执行到位, 才能产生安全实效。煤矿安全就是要一级监督一级, 绝对不能放松, 政府监督企业, 企业监督部门, 部门监督班组区队, 区队班组监督个人。 (a)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健全安全管理监督制度; (b) 要强化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督意识, 确保各种规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减少事故发生; (c) 监督重点应放在安全第一负责人和生产一线的员工身上, 监督检查他们执行规程和制度的力度与效果; (d) 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 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荫牙状态。若有安全隐患和“三违”行为, 就必须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措施, 及时给予排除、纠正和制止, 并给予经济处罚, 使责任部门受到深刻教训, 从此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c) 挖掘安全潜力, 探索管理思路。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艺术, 学问既广又深, 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时代特色, 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殊性。如: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手指口述法, 都是从多年现场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要对此发扬光大, 在实际工作中挖掘潜力, 探索思路。比如:运用现代科技探索“安全评价”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思路;督导“手指口述”操作法与“安全五步法”并轨使用等。同时, 安全管理者还要进行安全管理理论、思路和措施的创新,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 消除安全麻痹思想落实安全责任

a) 摸清思想动向, 引起足够重视。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有些煤矿领导和职工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没有把安全理念意识深深根植到生产各个环节中, 而是“喊得多, 做得少, 表面宣传工作做得多, 实际贯彻执行少”, 只是在口头上重视, 没有在思想上重视。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a) 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煤矿生产建设的关系, 甚至有时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 认为安全是小概率事件, 生产效益比安全重要; (b) 没有处理好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投入不足, 好多事情该投入不投入或乱投入, 用不到关键处; (c) 治理“三违”现象中, 持有的铁面无私恒心不够, 面对三违现象不敢管、不想管、管不了、管不到位、信心不足; (d) 安全文化培训缺乏系统性、全员性, 覆盖面小, 不能起到应有的培训作用, 有时只注重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三违”人员培训, “只管一阵子, 不管一辈子”, 甚至是为完成培训计划而培训; (e) 长效机制不连贯, 很多事情虎头蛇尾, 存在侥幸心理, 放松了要求和管理, 安全肯定就会出问题; (f) 安全宣传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观念不强。把安全教育当成例行公事, 应付了事;

b) 落实安全责任, 强化安全意识。2013年1月24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规定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从本质上明确了矿长在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上所负有的责任, 这个规定是目前国家最细致的, 明确说明什么能干, 什么不能干, 一共七条, 具体而详细, 责任清晰不模糊。

作为煤矿管理者, 矿长就是第一责任人, 保证煤矿管理系统环节的安全是其首要责任。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各个级别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 明确职能任务。然后逐级分出层, 个人负责班组、班组负责区队、区队负责企业、企业负责政府。只有这样层层落实, 才能“安全有人管, 责任有人负”。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 安全生产执行者必须自觉落实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指令, 做到“指令有人发, 指令有人听“。从最小的个体到最大的团体都要明确责任, 这些责任就是各类安全规程和清晰的职能。

4 结语

煤炭洗选清洁生产措施探讨 篇8

关键词:煤炭洗选,清洁生产,环保措施

煤炭洗选是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环境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能够提供煤的综合利用价值, 满足不同行业对煤质的需要, 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煤炭洗选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应用于煤炭洗选过程中, 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研究清洁生产的措施, 使企业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1 我国煤炭洗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 我国原煤入洗量大幅提高, 达到24.7亿吨, 入选率为65.9%, 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煤炭洗选的既定目标和任务。动力煤入选比例快速增加, 2015年入选率达到53.5%, 入选量达到14.7亿吨,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规模以上选煤厂大大增加, 入洗能力占全国入洗总量的25%, 选煤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煤炭洗选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运输量大、产能大, 环保措施不充分, 存在洗煤废水处理不合格、洗煤厂区扬尘污染严重、部分污染物排放超标和洗矸石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废弃物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等较多环境问题。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煤炭洗选清洁生产仍处于初始阶段, 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的清洁生产认识不足重治标、轻治本;清洁生产的投入不足, 一些企业还仍旧处于清洁生产审核阶段;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过程中缺乏可参照的标准与依据。

2 煤炭洗选过程中污染物的来源

2.1 废气污染源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堆煤场的扬尘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 原煤的筛分与破碎, 原煤的存储, 这些都会产生灰尘污染大气。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会对矿区的动、植物生存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废水污染源

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洗煤生产废水主要是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泥水, 煤泥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难以自然沉降, 还包括因分选工艺需要添加的药剂、油类等, 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在选煤厂循环使用。生活污水主要是来自工作人员, 这一部分污水排入化粪池后, 进入污水处理厂, 不外排。

2.3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煤炭在通过洗选加工后会产生如煤矸石、煤泥等一些固体废弃物。煤矸石是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共同沉积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混合在一起的岩石。如煤矸石大量弃置不用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还会严重的浪费资源;矸石中硫化物的逸出不仅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还会对周边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矸石山还会发生自燃。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清洁生产的措施

通过上文对煤炭洗选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依据清洁生产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增加能效的基本思想, 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提出煤炭洗选清洁生产的措施, 为煤炭洗选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3.1 技术方面

清洁生产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 能够极大地减少后期环保工作量,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在废气处理这方面, 在原煤的筛分、破碎时进行隔离封闭, 机器的上方均设密闭罩, 粉尘引进除尘器中进行处理, 原煤采用全封闭储库存储, 安装防风抑尘网。设置固定的洒水抑尘装置, 定期对存储场洒水。这些措施都能有些的抑制灰尘的产生。厂区中的煤泥水一定要经过选煤用水必须实行洗水闭路循环, 煤泥水经过充分浓缩、澄清后, 煤泥在厂内回收, 澄清水全部循环使用的煤泥水, 不向厂区外排放。要充分发挥煤矸石的潜在用途, 如用煤矸石烧砖、做工程回填材料、运用煤矸石发电、制造墙体保温材料, 变废为宝, 实现企业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2 政策方面

加快完善清洁生产的相关产业政策, 抓紧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意识, 利用多媒体、现场讲座和网络交流的形式, 多层次、大范围地对清洁生产的理念和作用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宣传, 让企业认识到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识到它对企业的生存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落实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 对于实施清洁生产良好的企业, 当地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其提高市场知名度, 让更多的顾客能够接受其产品。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力度, 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 企业还可以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 同行业之间也要进行交流沟通, 交流清洁生产的经验并且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相接轨, 提高清洁生产的应用水平。

4 结束语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 是煤炭洗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煤炭洗选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为相关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供一些意见, 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辉.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主要措施[J].炭素技术, 2006, 3:58-60.

[2]韩丽明, 李何.我国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及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 2:15-16.

[3]顾玉超, 等.国内外煤炭洗选现状及政策对比研究[J].选煤技术, 2012, 4:110-112.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篇9

然而, 在尽力发挥在那煤炭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准则, 标本兼治, 加强基础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 实施有效的对策, 切实改善煤矿安全环境, 尽全力扭转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煤炭安全生产属于一项系统的、繁杂的、长时期的工作, 其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整个过程中, 并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煤炭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矿井下, 然而引起事故的因素可能出现在矿井上。矿井事故常常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然而安全事故的根源可能存在于煤矿建设过程中。煤矿事故的产生可能不是由于开采或挖掘引起的, 而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职业, 安全生产一直都是企业的重点工作。煤炭事故多、伤亡惨重, 这样煤炭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煤炭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 关系到国家对外形象。

目前,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切实干好煤炭安全生产工作, 确保国家能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煤炭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煤炭安全生产不仅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受到生产技术、基础设施、专业技能等等因素的影响。

(一) 装备与技术水平低

很多小型煤矿的设施与技术尤为滞后, 设施不齐全, 井下运输依然还是人力劳作, 运输效率较低, 危险系数大。

(二) 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

有些地区企业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均是由专门管理安全的负责人下井去检查, 很多管理人员并未具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 对煤炭生产安全的检查只是一味地听取负责人的意见, 缺乏专业技能。

(三) 从业人员的素质低

煤炭开采人员大多数都是家庭困难、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 对技术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自我约束力较弱, 再加上人员流动较大。然而企业又不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育, 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机会没有。

(四) 日常安全教育不够

煤矿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一种形式, 敷衍了事, 针对性较弱。各个煤矿企业并未建立针对新矿工的技能培训制度, 直接上岗。

三、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对策

(一) 开展安全文化宣传

煤炭企业需要按照自身实际, 灵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 加大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以老带新, 现场培训, 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奖罚分明, 坚决惩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奖励那些安全意识强、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职工, 调动全部员工投身于安全教育中。

管理、环境、设备并重, 贯彻落实“六防”措施, 健全“一通三防”设施, 机电运输整治和顶板管理四项活动, 彻底消除安全盲区盲点, 尽力达到各项安全要求。

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说, 定期召开安全例会不但可能有效地开展人员安全生产教育, 同时能够定期回顾一段时期内的生产情况并进行总结, 特别是有无出现违规操作, 安全隐患或是事故。

生产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每周一次安全例会, 每天班前会的制度。

一方面按照煤炭生产体系的运行要求, 认真传达文件精神, 并利用煤炭生产体系对当期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形势进行分析总结, 并部署下期工作[1]。并据此开展员工绩效考核, 将安全生产作为员工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利用周例会和班前会, 积极开展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同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双管齐下从思想上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

(二)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

提供优质的条件, 吸收一批专业技能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 增强煤炭安全管理机构的整体实力。高度重视对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引导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知识和有关文件的掌握程度, 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 结合以前煤炭安全事故原因, 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逐渐形成安全生产从我做起的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另外,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相互融合, 经过安全文化建设指导职工养成“我要安全, 我会安全”的安全生产思想。

(三) 强化安全风险控制

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应当包括安全风险 (隐患) 的控制, 除了积极开展分级式的风险评价外, 对于生产车间及班组来说, 还应当积极组织员工根据自身作业实际学习如何有效辨别并处置危害因素。按照生产管理岗位、工艺流程所涉及的岗位为划分标准, 认真编制车间级和班组级的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手册, 同时根据风险的大小不同设置不同的负责人及不同的处置权限。要求生产线员工人手一册, 同时定期组织风险控制培训和考核,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予上岗。同时按照煤炭生产体系作业指导, 结合企业风险控制手册进行适当进行修订, 要求员工及时学习和掌握[2]。

(四)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实地监督检查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严格依据现有的安全监管制度对各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 特别是对安全风险高、危害大、事故易发的场所, 从管理漏洞、设备本身风险、人员不当操作等多层面开展监督检查, 及时详尽地做好排查情况统计汇总。

同时在监督方式上, 应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 加大频次, 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小组, 安排专人负责。

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生产安全隐患的, 要及时上报, 追查相关责任人, 并及时严厉处罚。

(五)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养管理

煤炭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少的特种设备。加强对于特种设备的维养管理, 实时获取设备的动态运行情况, 能够提高对生产作业的监管和控制。严格落实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及时更新监控管理台帐, 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和到期报废制度[3]。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要求, 严禁没有操作资格的人员上岗, 确保操作安全。同时采取特种设备的两级领导监管责任制, 要求监管领导必须每月对负责设备进行实地检查, 并提出相关意见。

此外, 煤炭生产企业还应当加强对高危作业的控制, 除了严格执行企业危险作业/禁止作业目录, 执行前要求严格审批流程, 划分责任人, 执行过程中要求操作、管理监督各方人员必须到场, 做好现场记录与评估。

除了上述几点积极效果外, 煤炭开采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经费投入也大大减少。这是由于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运行状态, 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寿命,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炭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采取有效对策, 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成效, 以依托安全生产促进企业长效运作, 提高企业生产效能, 促进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促进了我国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企业的迅猛发展。如今煤炭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煤炭开采特殊性较强, 与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煤炭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风险。本文重点介绍了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并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希福, 周国峰.浅谈煤矿女全生产管理的因素[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2]问孟强.煤矿女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认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篇10

1开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占到70%, 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这一格局将不会改变[4]。但是, 在煤炭大量开发利用的同时, 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已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1) 资源浪费严重。

煤炭企业因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 把眼光仅放在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上, 大量开采, 超量生产[5]。相关调查表明, 1989年煤炭资源采出率很低, 尤其是乡镇矿山, 采区采出率和矿井采出率都不足20%;1995年的煤炭资源采出率虽然比1989年提高一些, 但和发达国家煤矿开采采出率平均水平70%以上相比, 还要低10~20个百分点;2004—2005年期间, 全国平均资源采出率还不足40%, 煤炭资源浪费与破坏极其严重。

(2) 环境污染严重。

煤矿开采活动产生的污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大部分没有进行综合利用, 而是按废物外排到自然环境中, 不仅造成了浪费, 而且污染环境。矸石堆放占用大片土地, 部分矸石因堆存时间长, 数量多, 极易自燃。煤矿开采每年排放污水达22亿m3, 这些污水破坏土壤结构, 影响植物生长。我国煤矿每年排入大气的甲烷高达80亿~100亿m3, 排放量占世界煤炭开采排放甲烷总量的1/4~1/3。

(3) 生态破坏严重。

煤矿开采活动引起地表沉陷, 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截至2007年底, 我国煤矿总计塌陷面积63万hm2, 年增加4.48万hm2。其中井工开采造成塌陷58.5万hm2, 年增加4.0万hm2;露天开采造成塌陷4.0万hm2, 年增加0.48万hm2, 2010年沉陷面积达85万hm2。根据“十一五”规划, 煤矿土地复垦率由2005年的20%增加到2010年的40%, 年增加土地复垦面积1.1万hm2, 土地复垦任务繁重。

2清洁生产主要措施

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主要措施见表1。煤炭行业清洁生产, 减少了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降低了煤炭开采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达到了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的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涌现, 煤炭行业必须不断推进清洁生产, 研究和开发新的清洁生产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强化全面管理,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3车集煤矿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车集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 核定生产能力280万t/a,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该矿采取的主要清洁生产方式为:①优化采区设计, 多开煤巷少开岩巷, 尽可能提高采区采出率;②与科研机构合作研究防治水技术, 减少矿井涌水量;③处理后的矿井水除矿自用外, 其余全部供给煤化工, 矿井水零外排;④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厕、浇花、洒水降尘;⑤掘进矸石用于制矸石砖、回填塌陷区等, 洗选矸石、煤泥全部用于矿区热电厂发电;⑥土地复垦达到塌陷—治理—复垦动态平衡。

依据《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对车集煤矿各项指标调查, 并对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2个层次, 评价结果见表2、表3。

从表2、表3可得出, 车集煤矿清洁生产指标绝大部分达到清洁生产水平要求。矿井建立了瓦斯抽放泵站, 瓦斯因浓度和排放量达不到利用要求暂时未利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在开展。车集煤矿通过开展清洁生产, 采取节能、降耗、减污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评价指数为97.9, 大于煤炭行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95) , 可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4结语

煤炭企业必须顺应国家对煤炭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实现煤矿从煤炭资源依赖型的“采煤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6]。煤炭行业开展清洁生产, 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开展清洁生产, 不仅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 还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7],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煤炭企业应不断改进技术与装备, 调整重点, 持续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贾海娟, 黄显昌, 谢永平.火电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与评价——以M火电企业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 2010, 24 (2) :54-57.

[2]周一枝.煤矿清洁生产的开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0 (2) :53-56.

[3]于吉.清洁生产与电力环保[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3 (6) :22-23.

[4]郭兴红.清洁生产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洁净煤技术, 2004, 10 (4) :12-13.

[5]刘淑云.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5) :117.

[6]王小娜.清洁生产对推进环保型绿色矿山建设的作用研究——以晋城煤业集团发展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8 (8) :89-91.

煤炭生产发展 篇11

摘 要 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人就没有了一切,生命出现了残缺和伤残,生命的过程是凄凉的、沉重的。煤矿是高危行业,井下恶劣的环境,潜藏着不安全的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对职工造成身体的创伤,因此说煤矿工人生命和身体的完整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关注生命,关注安全是煤矿生产的根本

关键词 安全监管 安全技术 法律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安全生产的内容主要有: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3.“三同时”原则,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4.“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问题主要有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察难,人才匮乏,职工文化素质低等,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性差,没有能力进行安全投入;企业社会包袱沉重,没有能力抓安全生产;权责交叉,政企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应建立煤炭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煤炭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及市场竞争主体,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推动煤炭行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煤矿安全监管方面

郑爱华在《煤矿安全监管的动态博弈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安全投入的执行与监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来剖析影响企业安全欠账的因素,明确政府监管的对象与措施,确定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条件和目标,并为政府制定各种监管政策提供建议。陈志华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制度安排分析》中指出我国安全监管机构缺少独立性,应该根据国情建立独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主要是建立独立于国家经贸委的垂直一体化的安全监管机制,赋予他们审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权力。马茂洋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的几条措施》中论述了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在安全监管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建立有效的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与民主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任职交流制度、健全各向工作责任制、鼓励舆论监督煤矿监管干部、建立基层廉政监督员机制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二、煤矿安全技术方面

中国工程学院院士钱鸣高在《煤炭开采的科学技术与管理》中宏观上阐述了煤矿事故的原因,论述了避免事故、科学采煤的5个方面:煤炭生产机械化、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矿石处理与利用、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李业刚在《信号融合技术在煤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报警系统的不完善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主要采用一种比目前煤矿安全报警系统更先进的信号传输技术和方法。朱校海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手段》中分析了技术手段落后与安全事故频发的关系、强调了利用图像监控系统来加强对煤矿开采现场的监督,同时还可以监督煤矿假关闭、假停产等现象,从而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

三、煤矿安全法律方面

张献勇在《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的若干问题》中认为法制的缺陷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强调尽快修订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制度配套法规,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工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康纪田在《论暴利催生矿难的法律成因》中认为矿主冒险追求超额利润的行为造成矿难,而超额利润又根源于法治的不足。因此以科学的法律制度矫正采矿权的超额利润,是遏制矿难的关键。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煤炭行业的构成、特点及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为构建安全生产社会责任体系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建立一个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保障体系;在分析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时,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安全生产的各方面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理论,在分析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体系并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建立煤炭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6(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3]李文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中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问题研究 篇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问题以及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等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 无论是考虑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还是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挑战, 都要求我们必须对国内的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实施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将对“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也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以及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 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明确提出, “必须要对我国的煤炭生产总量实施控制, 设置煤炭产量的‘天花板’, 并科学的规划煤炭产能。”

二、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

(一)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总规模

研究国内煤炭生产总量控制问题, 首先必须对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进行一个宏观的判断和把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依据有关专家的观点, 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0年。从发达国家经历这一时期的特点来看, 这一阶段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刚性需求且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这样一个特点。因此, 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未来10年国内经济发展分为“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发展阶段并分别设置了低、中、高3种经济增长情景, 见表1。

有了宏观经济的判断, 结合能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弹性关系, 依据弹性系数法可以测算出2015年我国在低、中、高3种不同经济增长情景下能源需求总规模将分别达到40亿吨、41.2亿吨和42.4亿吨标煤, 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分别达到47.9亿吨、50.8亿吨和53.9亿吨标煤。

(二) 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煤炭需求量

对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煤炭需求量的预测和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存在两种趋势, 一种国家不采取宏观干预政策, 另一种国家采取宏观干预政策。因此, 本文在研究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时分别对无能源规划约束和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两种情形进行了分析。

1. 无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

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法, 根据1995-2009年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历史数据, 可以测算出未来无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无能源规划约束下, 未来10年,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在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68.1%和66.9%, 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例将分别上升到10.1%和12.6%, 能源消费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 但与我国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实现非化石清洁能源发电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占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 根据我们的测算, 如果按照无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这一演变趋势, 到2020年我国将无法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的碳减排承诺, 更不用说实现45%的减排目标。

2. 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

通过对无能源规划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 要确保国内煤炭生产总量能够切实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实践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必须要把实现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要分别达到11.4%和15%的目标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依据这一规划约束条件, 基于修正马尔科夫模型, 可以测算出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见表3。

此外, 通过对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这一能源结构变化趋势下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计算, 我们测算出在能源规划约束下的能源结构演变驱使下, 我国基本能够确保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的碳减排目标, 而要实现降低45%的目标, 则存在较大难度。

(三) 未来10年我国煤炭进口贸易形势

随着国内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完善, 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税收政策的引领下, 从2009年开始, 我国逐渐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 继2009年实现煤炭净进口1亿吨后, 2010年又实现煤炭净进口1.4亿吨。

从目前的形势来判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对煤炭需求形成的缺口将不断扩大, 未来通过国际煤炭市场来满足国内的煤炭缺口可能是我国将来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同时我们又要提高警惕, 控制进口风险。虽然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 煤炭储量仅次于美国, 位列世界第二, 但由于我国的煤炭生产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在国际煤炭市场并不具有定价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实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 一方面必须要从国际煤炭市场尽可能多的进口煤炭来满足国内的煤炭需求, 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依赖国际煤炭市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我们从国际煤炭市场进口煤炭越多, 就意味着对外依存度越高, 就越容易引发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 影响到进口的同时, 也会对国内的煤炭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现实中石油和铁矿石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此, 在确保煤炭进口的同时, 必须要设置一个煤炭安全进口警戒线。

1. 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地域分布。

受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的影响, 地域条件是决定国际煤炭贸易国选择的一个首要因素,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国的煤炭进口国应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国以及和我国领土接壤的邻国。根据我国历年海关的数据统计, 我国的煤炭进口国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印尼、越南、朝鲜和北方邻国蒙古、俄罗斯, 这其中澳大利亚、印尼、越南是我国传统的三大煤炭进口国, 但越南受国内煤炭资源储量 (1.5亿吨, 采储比4年) 的限制, 很快将逐渐退出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行列。相反, 蒙古和俄罗斯两国都拥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加上地域上的优势, 特别是蒙古国想要向东亚、东南亚国家出口煤炭, 我国将是必经之路, 未来随着铁路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 蒙古和俄罗斯将逐渐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煤炭进口国家。此外,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 近年来从加拿大、美国、南非以及哥伦比亚进口煤炭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新亮点, 但我们分析这主要是由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短暂现象, 加上长距离运输及较高的海运成本, 从长远来看, 这些国家未来对我国的煤炭进口贡献不会太大, 或者说从这些地区进口煤炭的增长空间不大。因此, 未来10年我国的煤炭进口国将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朝鲜。

2. 煤炭进口安全警戒线。

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煤炭出口能力或者说潜在出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朝鲜5国未来国内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的分析, 笔者认为未来这5国在2015年和2020年国内煤炭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8亿吨和10亿吨左右。但考虑到俄罗斯的煤炭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等国, 每年大约需要向欧洲地区出口近1亿吨煤炭。根据印度煤炭部的相关估计, 预计2011年印度煤炭进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 2017年进口量将达到2亿吨, 加上日本、韩国等传统煤炭进口国每年在亚洲煤炭市场大约需要进口煤炭近3.5亿吨煤炭, 到2015年、2020年我国从国际煤炭市场可获得的煤炭进口安全警戒线应分别控制在2.5亿吨和3.5亿吨。

(四) 总量控制目标

根据前文对不同经济增长情景设置下未来10年我国能源结构演变趋势及煤炭需求预测的分析, 测算出2015年和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在低、中、高三种经济增长情形下分别为36.8亿吨和41亿吨、37.9亿吨和43.5亿吨、39亿吨和46.1亿吨。同时考虑到届时煤炭出口、电力企业库存以及国家应急储备等因素, 在国际煤炭进口补充的前提下, 届时国内煤炭需求总量规模在不同经济增长情形下将分别为35.2亿吨和38.5亿吨、36.3亿吨和41亿吨、37.4亿吨和43.6亿吨。此外, 考虑到不同经济发展情形下控制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额, 不利于确定总量控制目标以及指导总量控制工作。因此, 在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效果综合衡量之后, 笔者认为中等经济发展情形下的总量控制目标更加切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也更能反映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的意义和价值。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及影响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煤炭进出口贸易形势的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要想切实达到控制产能、降低国内煤炭消耗速度, 既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 又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家应在以下10个方面加强举措。

1.从战略的高度, 提高对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民众节能意识。

2.加紧对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基地内大中型煤炭企业区域煤炭资源状况、生态承载力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 确定合理生产能力, 尽早研究制定总量控制目标下产能分配方案。

3.加强总量控制下的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及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使各类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4.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政策, 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建立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从源头上做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提供保障。

5.加快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煤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限制、甚至禁止高耗能产品的出口, 减少对煤炭的过度需求, 确保煤炭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6.继续完善资源出口税收政策, 限制煤炭等资源型产品出口, 在合理警戒线范围内鼓励进口。

7.加快煤炭战略储备建设, 提高煤炭供应应急能力。

8.在核电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 要在原规划基础上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力度, 并加快《核电安全规划》出台步伐, 必要时提出时间表, 确保在核安全发展的前提下, 核电能够尽早得到发展。

9.尽快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 解决价格成本过高以及光伏发电并网消纳难等问题, 切实发挥新能源的替代作用。

10.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 提升海上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程度, 加大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确保煤炭总量控制后, 天然气能够得到有效供应。

参考文献

[1]王小鲁, 樊刚, 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经济研究, 2009 (1) .

[2]TEA, World Energy Outlook, Paris:2006, OECD.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http://wenku.baidu.com/view/00782e7ca26925c52cc5bfcc.html.

[4]林伯强, 何晓丽.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和消费结构预测,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2008年.

[5]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http://www.ndrc.gov.cn.

[6]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能源节约重大问题研究, 2007.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篇: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下一篇:中国零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