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

2024-09-24

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共12篇)

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 篇1

每位物理教师要牢固树立后期有为的思想, 主要工作应落实到注重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组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谈谈如何对高三后期复习的策略, 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发现典型错误, 及时解决问题

(一) 发现错误

每位高三教师都明白, 高三后期复习不是增加新知识, 而是查漏补缺。学生在考场中少失误就等于多得分, 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但答题错误与没有理解没有区别。因此, 经过高三一诊考试后, 教师应该具备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环节中的典型错误, 并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中, 然后分章分版块归类总结。

(二) 展示典型错误, 引起学生的重视

学生对自己的错误一般不会引起高度重视。总认为自己的错误是偶然的, 只要下一次注意就可以解决了。但我们教师知道错误分为两种, 一是知识性错误, 二是偶然性错误。特别是后者, 对很多学生来说一是不易引起注意, 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定势思维, 早就把偶然变成了必然, 其结果是出错是顺理成章。比如, 很多学生对矢量的比较一般只是比较大小, 不注意方向。再如, 应用库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时往往把距离的平方记成距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找出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相互传阅, 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三) 提供解决错误的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的做法是让每位学生进入高三后准备一个专用的错误记录本, 把每次考试中的错误详细记录下来, 并分析当时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错误的原因所在, 同时把正确的做法用醒目的颜色记录下来。只是记录错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反复去翻看自己的错误记录, 用心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情景。特别是考试前要提醒学生去完成这个事情, 考试后再次总结。一次没有解决问题还要坚持, 直至解决为止。同时, 要让学生体会到做这个事情的益处, 学生会才会乐此不疲。

(四) 试题中有意识编排学生的典型错误

对于学生的常见问题, 在高三后期的各类考试中要有意识地频繁出现。让学生对自己的习惯性错误产生强烈的认识, 并一步一步地去清除, 最终让学生达到考试中过失性错误越来越少, 正确率越来越高的最佳考试状态。

发现错误、记录错误、解决问题, 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教育有方, 更要持之以恒, 才有成效。

二、优化物理知识结构,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是后期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整合,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高度浓缩物理学科内容, 指导学生紧密联系版块间的知识内涵。纵观物理学科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教师可从“力与运动”、“功与能量”、“动量和动量守恒”三大观点高度概括物理内容。从运动的角度来看, 物理学分别讲述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简谐运动, 这些运动看似独立。但从本质上来看, 一切运动形式的决定因素在于受到哪种形式的力, 只要牢牢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 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应该满足匀速运动的条件, 竖直方向仅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满足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再如,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运动, 力学条件完全类似于平抛运动, 可以借助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特征完全类似于匀速圆周的情况, 可以借助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来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相关的问题。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在后期物理复习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高度的整合, 寻找版块间的知识联系, 灵活处理相关问题, 使学生能力有质的提高。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拓展提升知识水平。一个物理问题, 我们可以从力与运动的角度来认识, 也可以从功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 甚至还可以从动量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来认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问题, 不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使学生看问题越来越全面, 越来越深入,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越来越灵活。因此,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 物理学中解决时间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从运动学来分析, 也可以从动量定理的角度来分析。再如解决位移问题时, 可以引导学生从运动学来分析, 也可以从功与能量中的动能定理来分析等等。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在于训练, 训练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原理来分析问题。

3.做好物理学科的专题复习。高三后期的复习并非简单而机械的重复, 而应在分析高考的走向并结合考纲的要求后整理有价值的专题复习。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 皮带模型、弹簧模型、木板模型、碰撞模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相关的试题是物理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 这些最能体现物理思想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高考中从不回避。基于此, 教师在后期复习中, 即使时间有限也要不遗余力地安排相关专题进行重点复习。这样的教学安排, 既能够巩固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 又能够起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真正起到了后期复习一举多得的作用。

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 篇2

高三生物复习,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系统知识与个体知识兼顾、习题演练与思维发展相通、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相融,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目前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复习,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现有以下知道方法:

一、增加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量

我们更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从生物复习总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知识系统构建提高综合能力

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这对做综合性题非常重要,是能力的.提升,

三、敞开课本解决社会科学问题

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动向,对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知识要不放过,如:爱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类基因组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动植物搭载实验、环境污染与治理……等众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这也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方面,高考试题有很多都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科学现象及问题。

四、对生物复习试题选择的建议

很多学生毫无目的地选择资料书开始进入题海战术,我有以下建议:①习题要有代表性,体现少而精,一道习题要体现出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网络的结合点。②习题要有阶段性,开始要注重基础加一定综合,后要综合带基础。③要有综合性,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思维的综合,都是高考越来越重视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生物;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一轮复习是重点,它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物一轮复习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备既强化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使命的特点。因此,针对生物一轮复习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高三生物教师必需要做的事情。

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基础能力培养,具体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1]因此在复习中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基础知识梳理,即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并查漏补缺;二是单元知识整合,即以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线索,构建单元基础知识体系;三是单元能力过关,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联系重点、热点并行的训练和考核;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以下具体方法策略。

一、把握高考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是高考复习的依据,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正确领会其精神。全面把握课标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正文、正题。高考不但注重考查知识覆盖面,而且十分注重考查课标教材自身固有的结构体系,“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注释、图表,甚至章首页内容都可能被用来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和载体。复习必须全面关注和利用好教材所反映的所有结构信息。

其次。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命脉,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复习效益。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引导学生往“深”处想,往“熟”里练,在“活”中悟,尽量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首先,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变式训练等方法,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把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注意授课的遗漏之处以及处理欠妥当的地方,需要重新挖掘的地方,即使复习同一内容,也应变换不同的复习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对于教材的基本内容要求当堂掌握,当堂落实。尤其要认真讲解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及怎样用这些知识解答高考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第三,要吃透学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减少漏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点讲解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有提高,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落实教学常规

要提高教育和教学成绩,落实教学常规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切实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高三教学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开拓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学科成绩大面积丰收。

其次,落实单元过关考试制度。单元过关考试是检验和巩固生物一轮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单元过关考试要过“三关”,即“命题关”、“考试关”、“阅卷讲评关”。“命题关”是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命制的,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0.8,保证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如果难度太大,学生的得分率太低,一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使教师摸不到实底,违背了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另外,最好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挖掘它的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关”是按高考各科考试时间比例的要求限时认真组织考试,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此举旨在考查学生复习结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以及对考试时间的把握,使学生提前适应高考。“阅卷讲评关”要求备课组集体阅卷,评分标准统一。便于老师及时查漏补缺,以便更有效的开展下一步的复习计划。阅卷完毕,针对考试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评,并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且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整理加深对这些题目的掌握。

第三,落实作业和批改制度。做作业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形式,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和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且作业量要适当,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中要精讲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最后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因此,搞好一轮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张树虎.巧用生物习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011(10):71-73

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 篇4

自江苏省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方案以来, 给生物学科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从一段时间的上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 现今学生学习中存在严重的“听似明, 做就错, 过后忘”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 以往几届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而现在的高三学生尤其明显。 究其原因, 现在的教与学之间存在两大矛盾。

一是快速推进教学进度与学生消化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 为了适应高考方案的调整, 选修学科的课时有了较大压缩, 然而也必须在第一学期基本把一轮复习结束, 这是以往几届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 一段时间以来, 教学进度似乎一直是压在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石头, 即使到现在很多老师还是心有余悸,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于学生方面, 由于课时相对减少, 学生出现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差等现象, 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二是生物教学要求与学生对选修学科 (尤其是第二选修) 认识态度之间的矛盾。 尽管生物学科依然要高考, 考试的难度也不低, 但随着高考方案的不断调整, 生物学科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处在尴尬的位置上。 学生 (包括部分老师) 对于我们第二选修还是有较大偏见, 不重视的现象非常严重, 作业得不到保证, 对自己等级要求不高等各种现象也普遍存在。

2.我们的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 而且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我们的教学依然要进行,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其出路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关键能力。 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 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增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即既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展开, 又提高复习质量, 从传统的经验备考中脱离出来, 借鉴原有的好的东西, 认真科学地规划好每一个教学过程, 这已成为组织高考备考复习的关键出路。

基于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性教学的路子该怎么走才更好, 一直是每位老师魂牵梦绕的一个命题。 我们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第一环节:有效性教学体现在复习目标要准确。

首先要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高考要考什么;接着要认真剖析高考试题, 明确高考时怎么考的。在做到前面两点的基础上,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需求, 明确学生到底怎么样。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明确的且切合实际的复习目标。

第二环节:有效性体现在复习内容要适切。

在构建好切合实际的复习目标后, 要进一步明确一轮复习的教学内容, 由于一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因此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适切目标, 适切考纲。 学习课程标准及考纲, 要把握生物课程的整体结构, 纵览全局, 做到“心中有数”。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认真借鉴不同版本内容开展教学。 突出重点, 把握趋势, 少走弯路。

第三环节:有效性体现在复习过程要创新。

由于学习任务重, 再加上家长、 自身和老师高目标的期盼, 在心理上, 高三学生多表现为焦虑、彷徨;在学习上, 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复习生活枯燥、单调、疲倦、厌烦的困扰。 部分学生 (选修生物的学生尤其突出) 因为基础差, 复习效果难以增强。 这就必须采取有效复习策略, 积极寻求复习过程的创新,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复习内容组织上赋予新思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新角度;在典型例题剖析上要有新高度。

第四环节:有效性体现在习题训练要精致。

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必要的练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必须做到习题的精选, 精练;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精批、精讲。 (注:精批即对某些习题的认真批阅, 如统计得分率、统计错误类型、统计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分析错误原因、反思教学策略、调查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态度及他们的需求等。 )

3.我们的保障

理论与现实之间总存在一定差距。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这些阻力既有来自学生的, 又有来自学校的, 当然也有来自老师自己的。 我们要在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措施, 厉行减负增效措施的前提下, 积极寻求出路。

3.11+1的效果

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 集众家之长, 补自身之短, 对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 经常切磋, 经常讨论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力量搞好高三生物教学工作, 这是保证高中生物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举措。

3.2监督与调控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 无论是哪一种复习方法, 都需要教师采取相关措施, 对学习任务、对学生复习行为、对复习效果进行及时的监督、调控和检测。 以年级为平台, 协调好各科作业任务, 保证生物学科最基本作业时间。 对优等生要激励, 对后进生要监督到位、宽容和鼓励。 否则, 再好的复习方法最终都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加剧。

3.3资源共享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 虚心向别人学习, 多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 积极与兄弟学校联系, 切磋经验, 注重跟外界的信息沟通。 利用网络优势, 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以求达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进而为高考生物成绩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4.教学反思

201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5

高三生物复习一般要经过三轮,一轮复习主要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一轮复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轮复习是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因此,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三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是提高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现就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高三第一学期至寒假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忌一轮做二轮的事,二轮做一轮的事,一轮、二轮不分,一轮复习是基础、是根本,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能本末倒置,混乱不堪。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它,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1)夯实基础: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基础知识教学在高考中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反应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降低难度: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先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科学前沿、实验等。

3.提高能力,突破方法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辽宁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也不能靠短时间的突击。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即使在解题活动中,也要注意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抓好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分析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教会学生对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

一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4.突出主干,突出重难点

高中生物学知识多而零乱,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内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的交汇点为纽带,把四本高中生物(三本必修、一本选修)书融为一体,前后贯通。通过一轮复习疏理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森林就是知识的网络;树木就是各个知识点。通过一轮复习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线、形成片。知识网络的形成是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检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

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调节是必考点,化合物、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突出难点: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调节、实验等,实验放到相应内容中复习。

5.分层教学,分类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推进,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

优生优培:一个学校考入名牌大学人数的多少,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档次的高低,也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名牌意识,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加大优生培养的力度。

确保中等生向前推进:全面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中等生转化工作是确保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关键因素。要找准对象,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拟定具体的补弱措施,当补思想补思想,当补知识补知识,当补学法补学法。通过与班主任商量,结合几次考试成绩综合分析,圈定生物教学的重点人头,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建立临界生档案,进行跟踪帮扶,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法,推进了中等生,既能促进优秀生,又能带动后进生,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提高后进生的生物素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使这些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并做到学有所长,学有进步。提高后进生的生物素质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是稳定班级学生管理,提高生物高考成绩的重要增长点。后进生更应强调以本为本,抓课本抓基础,拿基础分。相反,丢掉了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最大的增长点,一轮复习必然失败,而且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给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隐患,提高高考成绩也是空话。

6.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是落实一轮复习目标、计划、措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习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创造。高考是学生进考场考试,学生组织答案。③新教学观意识,一轮复习中要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观念、提倡民主平等、教学相长。④教学互动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多讲、多练,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课堂教学要实施四个策略:①创设问题情境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激励学生生疑;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②激起思维高峰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思维,进行创造性想象。③激发创造兴趣策略。教师要创设适度困难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求知创造的需要;要创设适度新颖的方法手段,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创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尝到创造性学习成功的快乐;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④营造民主氛围策略。教师应宣传、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讨真理的伙伴。

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理清知识清单,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主干知识,按考试大纲逐一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课堂完成。②理清知识网络。③选择典型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题解题技巧。④练习巩固,精选例题,当堂练习。

研究三类课型:

①“复习课”是指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课。知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总起来说,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注意事项尽量通过例题引起学生注意;精心设计例题,最好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思维。

②“习题课”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课。目的性要强,例题选取特别要考虑的是题目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尽可能联系实际,尽可能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审题,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避免形成思维定势。

③“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课上练习试卷的讲评课。首先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要注意分类归纳,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要举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注意深层反馈,再通过变式题,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巩固。

7.加强实验,关注实践

08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生物学实验占一定的比例,突出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的特点,实验题比例加大。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要多练习一些具有特色的背景类试题,如卫生保健、预防疾病、农业生产、科技、人文、生态、环保等。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8.周密计划,有序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高考更是如此。高三一轮复习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制定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具体内容、材料组织、达成目标等要求十分具体而清晰,必须做到:一轮复习的目标明确、时间合理、每天干什么,每节课干什么等等,要统筹安排,有条不紊。

一轮复习的过程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读、讲、练、测、评、补。

(1)读: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2)讲: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限时作业,每天25—30分钟,(4)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如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型、题量与高考同。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钉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篇6

一、密切关注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在依据考纲和课标、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应不断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特别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各省区新旧课程高考同时进行的时期,各省区命题自主权不断扩大,各考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高三教师要把握高考脉搏,跟上时代步伐。近几年高考试题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改进:

1.理念方面

在高考命题理念上明显向新课标过渡,特别是广东、海南等省作为率先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地区,新课程中倡导的“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理念,在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而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考查。

2.内容方面

已往的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的情况,是所学知识的再现,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试题转向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知识理解及在生产实践应用方面试题比重增大。如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对生长素浓度的确定实验,联系生产实践,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3.能力方面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对图表、实验装置、实验记录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2008年实验题考查形式虽有所改变,但仍是考查能力。

二、高三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

全方位覆盖知识点,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根本。为了扎实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首先,通读教材,然后精读各知识点,包括文字插图、小资料等。第二,熟记概念、原理及关键的生物学术语,如一些专有的名词、结论性术语等,学生都应准确无误地掌握,并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用生物学术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三,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基础题,突出中档题,同时注意对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考查点的把握。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提高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归纳,逐步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并适度进行发散和辐射,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主干是适应高考要求的必然。近几年高考中对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主干考查较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吃透主干知识,并在选例题、习题上下工夫,以突出重点。同时,其他方面知识也不容忽视。

3.重视提高以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实验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和计算能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实验内容应给予充分重视,重点对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发挥创造力,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重视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图表类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生物图表主要有直方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这些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载体,因此,解题前必须读懂图表的信息含义,然后才能正确解答。在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图,找出图中隐含的条件,明确图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寻找正确答题的思路,最后实现图表和问题的转换。

5.习题训练

习题的选择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关键,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不加取舍,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低,效果差。因此,教师应精心挑选练习题,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兼顾知识点全面,题型新颖,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同时,严格训练学生规范答题,传授答题技巧,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克服三种倾向:一忌丢开教材训练难题、偏题、怪题,克服训练起点过高;二忌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三忌题海战术,题海无边,应以质取胜。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篇7

(1)研究性。1)合理安排各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采取的是分块复习的模式。自编习题主要是从18套汇编卷中剪贴。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初期以一轮复习知识为基础,对重点知识和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专题回顾并强化训练,加强错题过关。在二轮复习的后期则侧重于对能力的训练,设置若干专题,如图像专题、图表专题、曲线专题、新情境专题、实验分析与设计专题等。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类训练和讲评,能让学生形成解某一类习题的常规方法和思路,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三轮复习主要进行错题过关训练,选择题强化训练、各地模拟题组合训练以及模拟测试和热身训练。2)狠抓基本知识的复习和基础习题的训练。首先将最近几年高考卷中出现的双基分类汇编,对照考纲,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重组和整合。为了有效保障基础知识的落实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并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测验,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平时的练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练习,多以基本题为主,对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并以变式训练的方式进行错题过关。3)关注考纲,研究试题,把好选题关。由于在一轮复习中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因此在高三第一学期教师应研究当年及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认真疏理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各个知识点,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在高考中考查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有详有略,既确保知识点全面,又确保重点突出。选编练习题时,题型尽可能多样化,让学生见识不同的题型和风格的试题。所选的题目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新颖性,面向全体学生。

(2)协作性。除课堂相互开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资源共享,从教学的进度、课堂的内容、课后的练习都基本一致,从试卷批阅、卷面分析到成绩统计彼此透明,所有资料完全相同,这就保证了各班的均衡发展。

二、“线”———上实“三课”

(1)复习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实施教学案一体化。课堂的基本模式为:知识网络化→问题式讲述→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讲解→相关习题课堂训练或讲评→要点归纳→课堂小节布置作业。

(2)习题课。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抓好选择题是以中等及中等难度稍上题为主这一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的体现。同时将同一知识点或同一能力要求的题目稍作归类,在课堂上集中讲评,通过一次讲评使学生对单一知识和能力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专题课。二轮复习以强化主干知识,查漏补缺;提炼方法,形成思想,提升能力为指导思想。专题课是常用的一种复习方式。在设置专题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复习方向,狠抓热点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说明”中长期稳定不变的内容,往往是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点、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规律、思路和技能。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常规解题思想。通过集中对同一类思维的有效的练习和讲解,可以全面深刻理解,并能在考试中较灵活应用。3)研究经典高考试题,解读“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通过对典型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学会从题干中寻找解题线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再通过纵横展开、多方面设问、发散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变式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透彻理解、触类旁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信心。

三、“点”———“抓好几点”

(1)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倒。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差,为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应抓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录内容除了重点知识外,还包括解题的技巧、解题思路、易发生的错误以及学生觉得在考试之前需要重现的关键内容和注意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平时解题特别是课堂例题分析时,力求学生思路完整、体现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2)把好考试关。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试除了以最近复习的内容为主外,还相应穿插前一阶段的复习内容,但不涉及后面未复习的内容;综合训练一般在一轮结束之后,与二轮专题复习穿插进行;而模拟测试主要在后期强化。(3)抓好错题过关,落实查漏补缺。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提高复习达成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第一卷中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错题过关”。要因人而异,采取强化纠错的方式,先要求所有学生按时间段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再将纠错内容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醒目注释,特别重要的,要求学生转录到错题集上。(4)抓大多数,面向全体,重点抓住关键学生。对差生要经常进行作业面批,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督促他们学习不松懈。

摘要:高考生物的命题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因此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文章从“面线点”三个方面的研究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以促进学生的透彻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复习课,高三,教学策略,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高建军.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8(03).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篇8

一、密切关注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在依据考纲和课标、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应不断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 特别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 各省区新旧课程高考同时进行的时期, 各省区命题自主权不断扩大, 各考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求高三教师要把握高考脉搏, 跟上时代步伐。近几年高考试题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改进:

1. 理念方面

在高考命题理念上明显向新课标过渡, 特别是广东、海南等省作为率先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地区, 新课程中倡导的“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理念, 在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而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有目的地渗透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考查。

2. 内容方面

已往的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的情况, 是所学知识的再现, 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试题转向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对知识理解及在生产实践应用方面试题比重增大。如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对生长素浓度的确定实验, 联系生产实践,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3. 能力方面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对图表、实验装置、实验记录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2008年实验题考查形式虽有所改变, 但仍是考查能力。

二、高三复习策略

1. 夯实基础

全方位覆盖知识点, 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根本。为了扎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首先, 通读教材, 然后精读各知识点, 包括文字插图、小资料等。第二, 熟记概念、原理及关键的生物学术语, 如一些专有的名词、结论性术语等, 学生都应准确无误地掌握, 并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用生物学术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三, 在练习过程中, 注重基础题, 突出中档题, 同时注意对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考查点的把握。

2. 突出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网, 提高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 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归纳, 逐步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 并适度进行发散和辐射,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主干是适应高考要求的必然。近几年高考中对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主干考查较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 让学生吃透主干知识, 并在选例题、习题上下工夫, 以突出重点。同时, 其他方面知识也不容忽视。

3. 重视提高以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实验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和计算能力等, 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实验内容应给予充分重视, 重点对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并能发挥创造力,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 重视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图表类习题, 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生物图表主要有直方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 这些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载体, 因此, 解题前必须读懂图表的信息含义, 然后才能正确解答。在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图, 找出图中隐含的条件, 明确图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迁移, 寻找正确答题的思路, 最后实现图表和问题的转换。

5. 习题训练

习题的选择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关键, 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 不加取舍, 讲得多, 练得多, 思考少, 交流少, 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低, 效果差。因此, 教师应精心挑选练习题, 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兼顾知识点全面, 题型新颖,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同时, 严格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传授答题技巧, 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取得良好的成绩。

高三生物孟德尔定律复习教学策略 篇9

一、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 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学生通过构建概念图,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也把新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使学习更有意义。

(一) 利用问题串解说各个概念

所谓利用问题串解说孟德尔定律的各个概念, 就是运用讲授法, 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突出关键特征,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对与遗传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正交、反交、测交、杂交、自交等进行描述, 并深入分析。同时, 对相近概念进行辨析, 对相关概念形成联系, 并设置一系列问题,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 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增长才智。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 兔的长毛与卷毛是否为相对性状? (2)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哪些? (3) 双眼皮的父母双亲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是否为性状分离现象? (4)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均为等位基因吗? (5) 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 表现为双显性的纯合子有几种基因型?双显性的杂合子有几种基因型?占F2的比例为多少?占双显性的比例为多少? (6) 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7) 正交、反交结果一定一致吗?哪些情况下不一致? (8) 测交、杂交、自交的区别在哪里? (9) 杂交实验中套袋的作用是什么? (10) 豌豆杂交实验中作为父本的豌豆植株会结子吗?

(二) 形成概念图

利用问题串解说各个概念之后, 我们应帮助学生形成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

二、利用数学模型深挖定律实质

(一) 构建数学模型

模型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一旦掌握, 学生便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大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但模型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与训练。在孟德尔遗传规律学习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含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产生的配子种类、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 然后借助遗传图解和概率计算, 推理出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结果, 最后抽象出含n对非等位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杂合子的遗传行为和结果, 得出配子种类和比例为2n和 (1∶1) n、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为3n和 (1∶2∶1) n、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2n和 (3∶1) n等结论, 从而构建起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图表模型, 并通过亲子代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互推及概率计算等的训练, 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二) 明确数学模型形成条件

在分离定律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让学生明确3∶1的含义。首先, 这是通过统计得出的比例, 需要统计的数量比较大, 且统计的后代数量越多, 越接近理论值3∶1。如1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 2个双眼皮, 2个单眼皮。不符合3∶1的原因是后代人数太少, 导致不符合统计学统计原理。其次, 出现3∶1分离比要求其父本母本一定是杂合子, 即Aa自交的后代或Aa与Aa杂交的后代。如在人群中调查发现, 双亲都是双眼皮的后代中有680个孩子表现为双眼皮, 288个表现为单眼皮。这是因为人群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有AA和Aa两种可能的基因型, 虽然后代出现了类似的3∶1的分离比, 但亲本的杂交组并不只有Aa×Aa。而孟德尔在多次实验中均得到3∶1的分离比, 是因为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自然情况下均为纯种, 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 后代F1一定为杂合子Aa, 杂合子自交, 后代F2就出现了3∶1的分离比。

三、通过变式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

孟德尔关于1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及2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出现的特定分离比, 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实际上, 生物的遗传存在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意对遗传规律中“特殊现象”的拓展与归纳。

(一) 关于复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 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ABO血型存在3个等位基因, 群体存在6种基因型, 但在遗传上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例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 (A′) , 既有显性突变 (A) , 又有隐性突变 (a) , 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这对夫妻可能 ( )

A.都是纯合子

B.都是杂合子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有关复等位基因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不同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然后写出各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

(二) 关于基因致死效应

关于基因致死效应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什么基因致死、何时致死。这需要写出致死之前的分离比, 再明确致死之后的分离比。

例某种鼠中,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 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 且基因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 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

A.9∶3∶3∶1 B.3∶3:1∶1

C.4:2:2:1 D.1:1:1:1

致死之前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到后代均出现 (3∶1) 的分离比, 致死之后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到后代均出现 (2∶1) 的分离比, 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

(三) 关于1∶4∶6∶4∶1

例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 黑人含量最多, 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和a, B和b) 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 两者增加的量相等, 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 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 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这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表现型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 而与哪个基因显性无关?

浅谈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10

高三生物复习的后阶段, 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 看书看得懂, 一做题就懵, 老师一讲又觉得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二、分析原因

通过了解、分析和总结,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知识点掌握不系统、理解不透彻, 试题变换后, 不知从何下手;2.对题干中的文字和图表信息理解不到位;3.平时做题不够独立, 对老师产生依赖感, 总期待老师评讲;4.做题不善于回归课本, 不善于总结题型和做题方法, 等等。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功底不扎实, 当然就做不到以不变应万变了。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的解决策略, 以供参考。

三、解决策略

1.备课要备“四书五经”

“四书”即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考试范围所做的一个具体规范, 规定了各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并允许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考试大纲是复习的依据;《考试说明》是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编写的, 是对本省高考试卷结构和形式的说明, 还提供了参考试 (样) 卷及参考答案。是《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教材常被许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所忽视。其实,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 就会发现课本是生物教学的工具, 课本从生活而来, 试题到生活中去。基于上述,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 应该正确处理好“四书”的关系。

“五经”则是经常考到的、经常遗漏的、经常做了又错的、经常扩展的、经常联系实际的知识。

2.合理利用教材目录

目录是教材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利用好课本目录, 既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使书越读越“薄”;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忆、说、写的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录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忆, 翻开目录, 检验学习效果。根据目录, 记忆各个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 回忆其中的概念、过程、例子等。 (2) 写, 用笔书面呈现目录内容, 巩固学习成效。 (3) 说, 即独立回顾后, 两三人一组, 描述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等, 以此起到查缺补漏,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

3.精选习题限时训练

侧重选择典型试题:一是能考查主干知识;二是能体现综合能力;三是能关注到社会热

点。其中, 能兼顾三点的习题以高考题为首选。

如 (2010课标, 40) 请回答: (1)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 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 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_________。

(2) 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 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其原因是避免 _____ 的污染。

(3) 微型繁殖过程中,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 ______, 而与 _______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 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 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 ______ (脱落酸、2, 4-D) 。

(4) 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 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 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 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据图判断, 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 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____ (能、不能) 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 据图推测, 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 应 _______ (降低、增加)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 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4.分析丢分原因

找到丢分原因是首要问题。如上 (2010课标, 4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进行的, 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污染, 因为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营养物质丰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诱导试管苗生根, 而如果要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芽, 则需要与细胞分裂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应该使用生长素类似物———2, 4-D。注意题干内容, 是满足自身生长最佳需要。显然, 随着蔗糖浓度上升, 单株鲜重先升高后降低, 升高到的最高点时并不是光合速率最高点。此类答题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不注意细节, 不会用标准的生物术语。如“遗传特性”少写“特性”, 用分裂素替代细胞分裂素。在生物术语、名词中, 不能写错字、别字, 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 更不能改变字序。审准题目要求, 按要求作答, 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力求用生物学术语、概念、知识原理等组织答案, 才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5.回归教材、盘点知识、构建网络

概念图可以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它是用视觉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表征知识的形式有助于教师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 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 理解已有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新概念与其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将知识融会贯通, 发展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6.查缺补漏训练

通过 (2010课标, 40) 高考试题看出, 新课标考查内容没有涉及动物细胞工程, 此时, 教师就应该及时挑选综合性比较好的习题进行查缺补漏训练。如 (2013昆明调研, 40) 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 (prG) , 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 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 (1) 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常用聚乙二醇、____、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 还需进行和 ____, 经多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2) 有人提出, 用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 请完成设计方案:

①取 ____ 细胞的细胞核, 移植到去核的 ____ 细胞中, 构成重组细胞。

②将重组细胞在 ____ 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 ____ 内增殖, 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 也有人提出, 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 其思路如图所示。

①酶A是指 ____, 酶B是指 ____。

②图中I表示 _________, 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是 __________, III所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

四、结束语

题是做不完的, 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讲不完的。只有通过方法的引导, 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技巧, 对教和学不断进行反思、修正, 才能真正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摘要:本文对高三学生在生物后期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 从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以期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年7月

[2]陈国平, 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 2006.5.31

浅谈高三生物第三轮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生物 复习 第三轮 策略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

我们以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指导。按照2009年考纲内容:133个考点,17个实验。进行点点过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复习目标,就必须套用军事战略上的“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搜索”战术。

第二轮复习:专题教学

二轮复习实现目标是技能的提升,所以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

第三轮复习:思维训练

第三轮复习要实现思维形成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例题: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丑闻震惊了国内外,三聚氰胺形似蛋白粉,其含氮量高,如果仅凭含氮量多少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多少,那么三聚氰胺完全可以假乱真。然而,三聚氢胺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添加之后,只能造成蛋白质含量提高的假象,奶粉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必然大大低于正常值。更可怕的是,三聚氰胺具有轻微毒性,其危害并不为人所熟知。1945年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显示,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婴幼儿摄食奶粉中的蛋白质后,最终消化成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经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在细胞内最主要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最终代谢产物除了糖类和脂质共有的外还有_________。

(2)婴幼儿奶粉虽然营养较全,但还是不能和人母乳相比。母乳通常含有免疫球蛋白,其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____,它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免疫球蛋白是由人体的_________ 细胞中的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

二、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设计题目:为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三聚氰胺是否可能造成动物肾部结石,请你为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一)实验题目:探究三聚氰胺是否可能造成动物肾部结石

(二)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如何检测肾部是否有结石不做要求;为了统一评价,检测结果只以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率做为指标)

(三)步骤设计:(请简要写出)

第一步: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

第四步:一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率。

(四)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尤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内容不仅仅是考查学生课本上的双基知识,而是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最有力的帮助,争取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发挥。

谈高三生物复习课的习题选择策略 篇12

一、紧扣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迁移

[案例1]图1为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关系的图示,学生在新授课后已对该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初步构建了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认识。在复习时,若仍使用该图,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将曲线图做了变形处理(图2),不同浓度生长素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强弱是以离体植物茎段的生长量为参考,而某浓度下生长素起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就需和浓度为0mol/L的生长量作比较后方可确定。通过这样的变形,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且提高了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反思]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教材观应是“用教材来教”,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教会学生教材的内容”,比学习教材知识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紧扣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合理地进行二度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无论是对其近期的高考,或是对其今后的持续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就高考而论,不管试卷怎么出,考题怎么变,都必须立足于教材。但立足教材,并不是把教材内容死记硬背,把教材题目重新做一遍,而是要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拓展视野,关注社会热点及科技成果

[案例2]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血糖调节主要介绍了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的激素调节。这些抽象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死记硬背。而现实生活中因胰岛B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释放不足而导致的糖尿病已成为现今社会的高发疾病,学生的亲戚朋友中也会有糖尿病患者。为此,笔者请学生结合血糖调节来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原因:多食是因为缺少胰岛素,血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减慢,细胞供能不足,人体进食增加;而细胞糖类供应不足,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供能,使体重减轻;血糖过高,尿液带走部分血糖,同时尿液也带走更多的水分,导致多尿;水分流失增加,人体需要摄入的水分也增加,导致多饮。通过分析,学生加深了对血糖调节机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启发学生联系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关于胚胎干细胞这一科技成果的介绍,共同探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并发的糖尿病足,轻则足部疼痛、重则皮肤深度溃疡、肢端坏疽,很多严重病人最终不得不选择截肢。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已可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来修复病人坏死的足部组织。这不但使学生对干细胞成果的应用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思]从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病因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新课标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强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高三复习课中,如能联系社会热点及科技成果来选择习题组织讨论,既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又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考查的要求,更能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

三、围绕考纲,重视高考试题资源的正确导向

[案例3]2010年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中,全卷34个题目,至少有7处,共计27分考查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如果考生对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或缺少体验,想拿分是很困难的。虽然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淡化或弱化实验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教师将做实验变为讲实验、背实验。高考命题的这一导向,要求师生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考卷给我们的导向远不止重视实验这一方面,它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2010年江苏省高考卷中第14题分析路边小草存在的生态价值;第17题涉及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第24题分析明党参的保护开发利用;第30题分析引起水华的铜绿微囊藻等,这些考题旨在引导考生关爱生命、关心人类健康,关注环境保护等问题。此外多处涉及胚胎工程、转基因技术等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也提示我们要多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中,更要选择相关内容的习题进行拓展性练习。

[反思]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高考试题起着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作为一个高三生物教师,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围绕考纲,充分发挥高考试题资源的正确导向,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复习迎考的效果,而且可以评价教师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对高考指导的驾驭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并不是“题海战术”和“猜题押题”所能实现的。

四、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

[案例4]如图3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A中合成ATP的部位是在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B.B中的ATP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中能量的去向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

这是一例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能量供应及利用的单选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应选C,但不少学生选D,问题出在误以为光反应产生的ATP也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供能。

笔者将此题的形式进行调整后给学生再练习,如将选“错误的说法”改为“正确的说法”。也可将选择题改为填空题:如图3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阶段是______,标示有氧呼吸的阶段是______。

②A中合成ATP的部位是______,A中合成ATP的用途是______。

③C中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C中产生ATP的用途是______。

[反思]高中生物的内容很多,在各年级教学中,很可能由于教师、学生或教材等原因,造成班级学生整体对某一知识点理解较弱,掌握较差。这就要求高三教师在复习中,采取一定的习题选择策略,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整体的不足,通过强化概念,纠正错误概念,确立正确概念。对学生习题错误率的统计,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积累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再练习,这就是通过错题再练来强化概念的策略。教师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围绕薄弱知识点从错题集中精心选题,在评讲完题目一段时间后进行错题再练,题目的形式可适当调整,这种变形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难题,所以在高三复习课的习题选择中,教师应多研究、多总结,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下一篇:煤炭生产发展